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专业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8 21:16:21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专业13篇)
时间:2023-11-08 21:16:21     小编:BW笔侠

教案能够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能够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一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评价细目结果备注。

abc。

主题选择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

整体评价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二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三

观即观察。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例如,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四

(本人为辽宁高三学生,以下内容适用于全国卷及难度类似的省份卷纸,江苏等hell模式的省份部分内容不适用。)。

作为化竞党,把化学高考题刷到保底85+是高二上学期以前必须完成的任务(这里的保底是指任何全国卷左右难度的题必须85,一般能答90以上)。随之而来的就是我需要解答来自同学各种各样的高考题,逐渐也大概摸索到了一些方法。与其说是答题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思维。

首先,不管怎么说,整体来看高考题真的不难。偶尔的确会有几道偏难怪,但所有人都答一张卷,你不会别人也抓瞎,那些分送给出题人就好,在能做到基础扎实可靠、答题行云流水之前不必过分纠结它们。

不难体现在什么地方?

1中庸。化学要求很多方面的能力:碎片化知识的记忆,数字运算,描述性回答(比如问你重结晶的步骤,然后一个大横线,这种题在近年命题中有上升趋势),通过已知信息推断分析等等。

2但这些方面的能力要求并不高,论知识内容的丰富度、碎片度,化学远小于生物,论计算量和分析难度,化学也低于物理和数学。因此,只要你能力比较均衡,化学题就不会成为最大的阻碍。相反,如果你在某一个方面能力很差,考察这方面能力的化学题就会让你很头疼。

能力均衡很关键,但并不是我主要想说的。

3因为每个人都有短板而且各不相同,大家只要努力去提升短板就好了,计算不会的去刷计算题,好好学数学;不会写描述性回答的多练练语文概括新闻什么的,我帮不了太大忙。

我今天着重针对的是知识的记忆与运用方面。很多人都和我说,明明有很认真的在背知识点,但是考试就是感觉缺弦了一样,怎么都用不上。其实化学虽然知识点很多,但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着重理解,方能更好的使用。(生物就死记硬背吧,我也没好办法…)。

所以我今天想分享的方法其实是一种思维的方法。

4高中化学知识并不是零散的点,而是一张互相交织的知识网,有机、无机、元素、电化学等等互相之间都可以建立起联系。

5一旦这张网建立起来了,你的记忆将会无比顺畅。即使你遗忘了某处的知识,你也可以通过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将其推出。很多人抱怨化学知识点太零散无从记忆,这恰恰是没能形成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

6这时记忆知识点将极为痛苦,因为你看不到之间的联系,也不理解其中的原理。你将不断地一边死记硬背一边不断遗忘,拆东墙补西墙,这是个一个无穷无尽的死循环,一旦落入这个循环就很难脱身了。

怎么训练自己以形成这种知识网呢?

敲黑板,重点来了:我的方法就两个字:多想。

“多想”是指通过刷题后反思题目并跳跃性联想来加深知识点间连接。我不否认刷题是最好的方法,但刷题之后千万不能只是对个答案了事,那样刷多少题都救不了你。我的方法是刷完之后分析错题和好题,想一想背后的原理并不断联想。(这一段要牢牢记住)。

具体来说,这个还分两个方法:“多想一步”和“跳跃思想”

先说“多想一步”。化学的学习中,很多时候你会想不明白一些问题,而深入思考的核心就在于不要过早借助老师和同学,自己想一想。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分析问题,试着提出一个解释。不论解释是否正确,在这个思维的过程中你可以收获很多。

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曾纠结过氯化钙能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然后去问老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自己就能解决嘛。多想一步,如果反应了,预测产物是什么?碳酸钙和盐酸,它们两个又会反应回去,所以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不反应。

同理,假设铜先反应,生成铜离子,但铜离子还会和铁粉置换,所以铁粉优先反应。

刚才这两个例子属于“多想一步”的方法,这个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它不仅仅能帮助你解决一些简单但较易混淆的实际问题,还能帮你培养一种主动思考的思维方法,帮助你独立解决很多问题。而这正是化学学习最重要的。

你总依靠老师和同学,知识总归是他们的,不是你的。你自己想明白了,知识就永远属于你了。以后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先想一想,不要直接放弃抵抗然后去问别人,对自己的思维也是一种锻炼。当然这条路也不能走到极端,不然就成民科了。

实在思考不出来就不要瞎想(瞎想不等于理性思考)了,去请教师长答疑解惑;想出来一些原因也最好和老师交流确认一下正确性,老师们也会很欣赏你这种探索精神的。

下一个要说的是“跳跃思维”的能力。跳跃思维的核心在于做完一道题之后不仅仅拘泥于题目的知识,而是延伸、发散。

还是举例子。就在刚刚有同学问我,为什么制取氯化铁固体不能加热蒸干氯化铁溶液。原因是加热氯化铁时氯化铁会水解。

1)我告诉他答案之后继续问,这个答案能不能让你回想起任何有关的化学知识?他想了半天没想出来,这就是没有建立起一个知识网。通过这道题你应该能想到很多,比如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就是把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铁离子水解。联系得多紧密啊。想到这了你就可以顺便回顾一下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物理和化学性质。

2)继续发散你还可以举一反三。什么样的离子加热会水解?什么样的盐可以蒸干溶液制得?甚至你还可以发散到含结晶水固体物质的制备上。有哪些方法可以得到含结晶水的固体?重结晶的操作步骤是什么?当然太往外的这些发散并非必要,只是用以说明这个发散是可以几乎无穷无尽的。

刚才这个例子简单一些,再来一个比较有难度的例子。有一道题是这么问的: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那么能否用它来腌制咸菜?答案是不能,氯离子会破坏铝的氧化膜。

演示一下这个思维过程:首先,氯离子在溶液中破坏铝的氧化膜,应该属于一个离子反应,而且不涉及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离子浓度减小,一般来说就是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和络合物。具体这个反应里,不生成气体、弱电解质,反应环境是弱酸性,应该也不会有沉淀。于是我们可以推断,可能是生成了络合物。这时候我们再回忆一下铝的络合物,高中比较常见的是na3alf6(冰晶石)和naal(oh)4(偏铝酸钠)。氯离子的性质和氟离子、氢氧根比较接近,推测也产生了络合物,可能是[alcl4]-或者[alcl6]3-,通过查资料或者问老师,我们可以知道主要产生了[alcl4]-。再进一步的话,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铝容易形成四配位的配合物,而钠、镁几乎不产生配合物呢?原因是alcl3外围有6个电子,属于缺电子化合物,而配合的本质是cl-提供2个电子,这样就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你看,在上述的思考过程中,我们依次串联、回忆了离子反应条件、常见金属化合物、络合反应、原子结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每次这样的思考都能帮助你加深以往知识点的记忆,还能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一次联想或许起不到太大最用,但如果你坚持下去,你的知识体系将成为一个高度自洽的关系网,这样你就再也不会感觉到化学知识点散乱无章、无从下手了。

以上是我想说的主要方法,亲测好用,但是这是一个慢过程,就像磨刀一样,需要日积月累,终究会有某一个时刻你突然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刀竟然如此锋利。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五

最近几年来,化学高考更注重基础知识和课本知识的考察,而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和理论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复习时一定要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坚决贯彻基础知识过关的原则。考生一定要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弄清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要求、基本规律的来龙去脉,及上下章节内容的关联。

不仅要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而且还要弄清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我们不仅要知道怎样去计算,还要知道化学反应速率是怎样来定义的,定义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等。

2、突出重点,掌握学科主干。

在高考化学复习中,知识点较多、较杂、较广,要提高复习效率,就必须突出重点,注重化学主干知识。重点即高考的热点、难点,像电化学当中的电解池和原电池、盐类水解、电离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等。这些基本规律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复习时应当重点把握。另外,平时复习还必须注意一些重要方程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六

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

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碰到疑难,不是知难而退,而是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是朦胧而过,而是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此外,当我们把高中化学的大部分内容学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化学中时分较多的,是实验题和计算题,这说明我们的困难主要在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欠缺综合性问题解题能力。xx名师化学课程对每个基本概念逐个击破,在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讲中着重讲解了实验题模块,第二十九讲教授了学生在化学计算题中的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八

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评价细目结果备注。

abc。

主题选择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

整体评价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九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存在和保存方法。

3.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化学美。

二、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品。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第二章碱金属。

(设问)碱金属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呢?(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后回答,并写出其元素符号)。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碱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属——钠。

(板书)第一节钠。

(学生实验)请用镊子从你们桌上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细观察新切面的颜色(把切下的一小块钠留在玻片上)。

(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钠的哪些性质?(钠的新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能用刀切,说明钠的`硬度小)。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熔点密度导电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钠的样品。

[演示]钠的导电性实验。把电极两端插入瓶里的金属钠中,接通电源,可以发现串联在线路上的灯泡发亮,提起电极,灯泡熄灭。(说明钠的导电性很强)。

[学生实验]观察留在玻片上钠新切面颜色的变化(钠表面变暗,失去光泽。)。

(设问)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内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我们刚才切割的钠却不能呢?(玻管隔绝空气,刚切割的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讲解)na在常温下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a2o,纯净的na2o是一种白色粉末。

(教师)请大家写出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体)。

[思考]一块钠如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下面我们改变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观察现象是否同上。

(学生实验)切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液体,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请一个同学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其他同学补充)(钠首先融化成球状,然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现象分析)钠融化成球状说明什么?(钠的熔点低)生成淡黄色固体说明在加热时钠与氧气生成了一种与氧化钠不同的物质,这种物质是过氧化钠(na2o2)。

2na+o2=△===na2o2(淡黄色固体)。

(思考)根据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条件,分析比较na2o与na2o2的稳定性。

(结论)na2o2比na2o稳定。

[讲解]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生成了不同的产物。

(设问)钠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讲解)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过渡]钠在空气里很容易燃烧,如果钠着火,能否用水来灭火?

(实验)向你们桌上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块钠(注意钠块只要绿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并盖上表面皿,观察发生的现象(浮、熔、游、红)。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是水?

(学生讨论及回答)。

(教师)通过以上实验及讨论结果,请大家归纳出钠的性质。

[板书]2.钠与水反应。

(演示实验)在锥形瓶中装满水和带有大头针、漏斗和导管的胶塞做na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教师)由实验现象可知,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了h2。

[板书]2na+2h2o====2naoh+h2↑。

(投影讨论)1.根据以上实验讨论及分析,你觉得钠的化学活性怎样?并与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能否从原子结构方面来说明?

(结论)1.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金属活动顺序表相一致。

2.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设问)通过对钠的性质的讨论,并参阅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投影)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2.怎样保存金属钠?为什么要这样保存?

3.钠有哪些用途?

(板书)二、钠的存在及用途。

学生回答,投影并板书)1.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质中,由于钠的性质活泼,所以须密闭保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用途。

a.制过氧化物。

—k合金用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制稀有金属如ti、ta、ni等。

d.制高压钠灯。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布置作业。

1.钠能否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说出理由。

2.钠着火以后能否用水来灭火?

3.试分析钠在空气中久置所发生的变化及现象。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十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初步学会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找出性质的差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实验演示】滴水生火。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提问】(1)钠有哪些氧化物?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以及化合价是怎样的?

(3)氧化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书写氧化钠与水、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引导】过氧化钠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实验3-5:探究na2o2和水反应。

操作+现象。

初步结论。

把水滴入少量的na2o2中,现象_____________;。

有o2产生。

带火星的火柴伸入试管内,现象:__________;。

有o2产生。

手触摸试管外壁,现象:_____________。

反应放热。

加1-2滴酚酞溶液,

现象:______________;。

生成碱(naoh)。

【问题引导】请说明从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书写na2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并用双线桥进行分析。

【分析推理】通过对比氧化钠与水、过氧化钠与水,推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问题引导】结合na2o2的化学性质,na2o2可能有那些用途呢?

【问题引导】展示食用纯碱、食用小苏打商品图片,提出探究问题。

na2co3。

nahco3。

(1)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0.5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记录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加水结块成。

晶体,放热。

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3)继续向两支试管内加4ml的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振荡长时间后可溶解。

振荡长时间后仍有固体剩余。

(4)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溶液变红。

(较深)。

溶液变。

微红色。

初步结论。

两者都易溶于水,其中na2co3更易溶于水;

碳酸钠溶液碱性比碳酸氢钠强。

【问题引导】请说明从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小苏打的用途介绍,引出热稳定性的探究。

实验装置图。

na2co3。

nahco3。

澄清石灰水。

不变浑浊。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结论。

受热不分解。

具有热稳定性。

受热易分解。

热稳定性差。

【问题引导】请说明从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碳酸氢钠药片的适用症,推出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反应,

写出碳酸钠和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

【小结】。

【布置作业】。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池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广泛学习的科学习惯。

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十二

1前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本质是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1]。现象的记录与研究。对于刚刚接触到化学的中学生来讲,能观察到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开设实验课。

(一)视频制作的必要性。

实验课的开设对于化学。

教学。

必不可少,那么为什么要制作实验视频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实验毕竟涉及众多的药品与仪器,许多药品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虽然老师会交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但是对于众多的学生,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人演示一次,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如果有视频,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课上得到教师的教学,课下又可以依视频自学。对于实验的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2]。

许多学校对于化学教学还停留在理论上对于实验的教学并不重视,还有很多学校地区由于资金不足的原因,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设[3]。学生对于化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就算是最普通的颜色的变化都是停留在书本的照片之上,这时候视频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学演示实验视频的现状。

由于中学化学有不同的版本,对于每一个版本所涉及的演示实验都有许多不同。对于演示实验视频网上也有很多版本,其中有许多做的都很精细,对于细节也把握的很好。但是也有许多做的很粗糙。对于已有的视频而言,许多经典的现象明显的都有相关的视频,但是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从头到尾将一套视频做完的。不仅是人教版没有全套的视频,几乎每一个版本都没有,那些所谓的全套的视频都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团队怀着不同的目的作出后,由有心的教育工作者拼凑的。

(三)本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由于我们主要是以人教版的教材为核心,所以决定制作一套完整的人教版中学化学必修一演示实验视频。对于本套视频制作的意义主要有:近期意义:

(1)毕业后我们本身从事的是化学教育工作的,毕业之前做这项研究设计不仅对于以后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对于教材的熟悉也有极大的帮助。(2)我们学校本身是一个师范学校,每年都会有试讲等相关课程的开设,本套视频的制作恰可以为以上课程的开设提供资源。

2、远期意义:

目前为止并没有全套的系统的演示实验的视频,本套视频的制作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为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四)本研究的创作思路。

本套视频的制作主要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主要参考,其他的经典的演示实验视频为辅助参考,通过高清摄影机作为主要的拍摄工具,化学实验楼教法实验室为拍摄基地进行拍摄制作。制作过程主要有:

设计内容1粗盐提纯1.1基本介绍。

本实验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5页,是该教材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4]。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溶解:1.称取约4g粗盐。2.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3。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溶液变浑浊。

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观察到滤纸上附着不溶于水的杂质。

图1(粗盐提纯)。

fig.1(实验名称的英文)。

2so42-的检验2.1基本介绍。

实验目的:1.了解硫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培养观察、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验原理:在溶液中离解能产生so42-的化合物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baso4(硫酸钡)沉淀。

实验仪器与药品:硫酸钠溶液、bacl2溶液、hcl溶液2.2实验解说。

图2(so42-的检验)。

fig.2(so42-inspection)。

3蒸馏制取纯净水3.1基本介绍。

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操作。

2.练习按实验要求装配简单实验装置的方法。3.理解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4.认识蒸馏的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加热使液体混合物中的液体变为气体挥发出来,再冷凝为液体,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物质[5]。

3.2实验解说。

图3(蒸馏制取纯净水)。

实验目的:1.理解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的实验原理。

2.认识各种仪器,熟悉和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

实验原理: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6]。溶液分层,上层黄色,下层无色透明、油状。

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或黄色。

变浅),下层紫红色。

分液: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延烧杯壁流下,迅速关闭活塞,再将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回收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到指定的容器中[7]。4.3视频截图。

图4(碘水中碘的萃取)。

fig.4(iodinewateriodineextraction)。

参考文献。

[1]李春萍.新课标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6,(3):28.[2]夏彬彬.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j].科技信息,2010,(4):304-306.[3]宋克让.试论视频教材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2):103.[4]马逸群.粗盐的提纯教学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6):39-40.[5]傅博睿,白兰兰,韦柳春,等.用自来水(河水)制备蒸馏水中试装置设计与研制[j].山东化工,2014,(1):126-127.[6]王睿.回收四氯化碳的实验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4):85.[7]张志清,谷田平,戴金桥.影响容量瓶校准结果的因素分析[j].工业计量,2013,(1):48-50.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篇十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目录(细)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二、气体摩尔体积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三、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

二、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二、硅酸盐

三、硅单质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二、氯离子(cl-)的检验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一、氨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4773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