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类的论文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07:30:17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范文(16篇)
时间:2023-11-09 07:30:17     小编:笔尘

总结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和规划。充分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以下是一些写作上佳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一

教育是人发展之本,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里少儿教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并且特殊的位置。重要在于它是整个教育事业能够进行下去的基础,是社会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特殊在于它位于婴儿教育与初等教育之间。现代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各方面教育,少儿教育主要包括德、智、体、美、情、财六个方面,其中美育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培养儿童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初级阶段,更是集培养品德,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为一体的教育。早期的少儿忽视了对孩子自身素质的培养,并未做到将品德,智力,情感的培养与美术教育相结合。由此可见,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少儿美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儿童来说,接受任何知识的学习之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只有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她们才能真正投入进来。喜欢涂涂画画是少儿时期每个孩子的天性,是他们对世界认知的一种表现,是对大脑中事物的记忆恢复,孩子的涂鸦是画出她们的想法和喜爱的东西。成人时常会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孩子却不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画面中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把握这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开发兴趣为主,孩子的喜好是学习的原动力。如何延续孩子的兴趣是少儿美术教育的关键,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寓学于乐。

游戏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适当的运用游戏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延续孩子的兴趣,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优秀的少儿美术教育应当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开展的,孩子在快乐游戏里展开丰富的想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印第安人之帽》一课中,老师给小朋友讲述了一个关于印第安部落的传统活动,并且告诉小朋友今天老师也要和他们一起来开一个印第安人的舞会。有趣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也引起了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在教学之中,老师也应该把握少儿的绘画心理,孩子画画更多的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少儿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接受科学的美育,使其健康成长。所以,延续了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更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二、重引导,激发自我创造力。

有了学习的兴趣,然后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少儿时期每一个没有经过错误的引导和过多的干预的孩子所具备的想像力、创造力和随心所欲的表现力是我们成人不可及的。科学的引导是激发孩子创造天赋的关键。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绘画内容和方式,表现孩子独有的个性,从小形成创新思维受益一生。少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在于能够引导孩子自己创造想像出多少,一堂成功的美术课所达到的教学成果应该是:同样的教学内容孩子们画出的作品确是不相同的,传统的“老师画一笔我画一笔”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扼杀了少儿独有的丰富的想像。

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天赋,教师的引导是重中之重。而引导又分为课前引导和少儿创作过程之中的引导。课前引导则在于老师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情景,让孩子有自己想像的空间。在课程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视,听,说”这三种手段来进行课程的引导。视,即少儿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来展示在课堂上,观察是少儿创造力培养的基础,教师便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来给孩子创作一个这样的情景,在观察过程中老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来让孩子观察到重点。听,即通过音乐的渲染孩子在脑海里展开天马行空的想像。音乐与绘画是可以相互融合的,让少儿以音作画,将音乐给自己的带来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说,即老师通过优美柔和、情感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述故事或对课程主题的情景再现。通过故事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要知道他们总是会有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想像力。做好了课程的导入,孩子在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不知道该用哪个颜色、不知道画什么好的等等。这时我们老师不能过于直接的告诉学生该画什么,而是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像。让少儿大胆的尝试各种颜色各种绘画方式,鼓励孩子创造五颜六色的神奇画面。

三、多鼓励,提高自信心的培养。

受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家长用画的像不像来作为评价孩子绘画作品的标准,当孩子满心欢喜的把自己的画作拿给家长看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怎么乱七八糟的,你看别的小朋友画的多好……”殊不知这一行为严重的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看来画画是玩,我们不要让它成为孩子的负担,满足和支持他们的绘画意愿,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看懂他们的画,多些鼓励与理解,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作为老师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对家长的改观。面对一些不懂少儿美术教育观念的家长,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向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方式,协调好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交流,少儿美术教育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作为家长也因该端正心态,不可急功近利。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关爱,尽量避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同时也学习了知识。

总之,科学的少儿美术教育方法是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更是少儿教育的关键环节。少儿美术教育从孩子手、脑、眼各个方面进行培养,对其健康成长尤为重要。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正确解读少儿绘画的世界,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少儿成长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让少儿美术教育变的趣味化、多样化。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二

以往的美术教学以精讲多练为主要特点,精讲与多练是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在美术教学中直接、简单地传授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上对着课本讲解,布置学生对着课本画画,而有些只有用自己的眼睛才能看到的知识,学生就难以掌握了。更多的学生开始依赖教师的眼睛学习知识,感受能力与审美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如果美术课只是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就会失去应有的形象化,使学生无法感受到观赏艺术作品时的视觉活动,难以从优秀的美术作品中获取知识。根据美术课的特点,在练习中学习知识在专业美术学校是可以被应用的,但是要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就较为困难。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部分高年级学生无法完成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美术作业,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关于美术课作业的评价一般都是由教师拿几份作业进行讲解,指出哪里不好、需要怎样改进。进行作业评讲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教师评讲的内容大同小异,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进行优秀作业评选,结果往往违背了美术教学的规律。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评价标准创作自己的作品,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创造性,为了迎合“优秀”的标准而改变自己的个性,进而封闭了创造意识。

1.在适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以往的教学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导,这种教学方式是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随着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定的情境,针对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以往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进行学习,把教育的重点放到学生的创造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快乐,从而充分发挥创造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点。

在美术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教师的引导为辅,如果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进来,就会极大地影响整个教学的实效性。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所以他们选择积极参与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自身的兴趣以及教师的鼓励等,所以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要不断总结反思,要从固有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究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如今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根据自身具备的知识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教师自身要具备教学实效性的意识。

教师要具备教学实效性的意识,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预想整个活动实施后产生的效应,以此规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具备一定的实效意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想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实效意识。

5.提倡学生的个性展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得到一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他们的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赞美,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对表现欠佳的学生不能严厉批评,而要耐心、适当地引导,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学习环境中,鼓励他们大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和想象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以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找寻问题的答案,从而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术真正的内涵与乐趣。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推行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由过去单纯注重传统文化课程转变到现在追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小学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美术知识,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范围,提高审美情趣,能够对美术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对简单事物用美术手法表现出来,为今后美术方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在短短45分钟的课堂上,能够学会、能够学好,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提高课堂的效率。就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我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下面一些方法。

对小学美术课程来说,在过去以往的观念之中,我们教师未能给与相当足够的重视。因为多数学生考试的时候是不会考美术,所以我们从观念上就不重视他。在课堂教学时,能省则省,大多数的情况下只是给学生进行地简单介绍课本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新的'概念。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美术课程的观念,要从根本上重视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要确立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美术课程。摆正美术课程的地位,要将美术与其他所有课程放在相同的地位。小学美术教师观念上一定要转变的。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要在我们教师身上改变,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程对他们个人自身发展的积极重要作用,让学生能够从主观上改变这种现状。从师生两方面上改变传统观念,为学生好好学习小学美术课程做好思想基础。另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育的过程是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所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发主体的客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美术的教学工作中来,让学生学好美术的基本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小学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直接关乎能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只有对美术这一科目有了兴趣,才能在兴趣的驱动下对美术科目进行深入学习,进而能够将美术学好。小学学生的年龄段是一个人美好的童年时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是活泼爱动,学习兴趣比较强,对新事物的学习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好学生的这些特点来,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就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具体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也可以有新的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容置疑,而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如何进行好一堂课,掌握在教师手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个掌控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之后,我们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地去进行画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天性,他们可以任意的进行发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样的结果往往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兴趣,从而对于课堂的氛围来说就有了保障。

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会主动地运用我们所讲述的方法来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来,这样的效果也会更好。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小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教学的效果就会更佳,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2.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材加板书的运用,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内容并不是十分丰富,而过度的板书会让学生心生倦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说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的效率并不是特别高。

因此,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新的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运用到新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新型技术的运用,在课堂上可以更加简便地展示美术作品,同时可以上网展示出更多和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如果在展示作品的时候配上一些轻松舒适的音乐,课堂的氛围就能够得到良好的保证,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够有所保证。对小学生来说,动漫之类的影像图片会更加有益于学生的兴趣,这样的话小学生对课堂的感知力会更好,进而保证了教学效率。

3.树立榜样,做好示范。作为课堂的引领者,教师首先要从自身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教学和学习经验多多地运用起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将自己过去的一些作品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我们教师身上看到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来的,看到教师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决心,从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美术课程的信心。对于美术初学者来说,在画画和构图过程中,不免会存在着各种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检查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细小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地指出,帮助学生从开始养成正确的习惯。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将正确地方法给学生进行讲解,在讲解时一定要怀着耐心,不厌其烦,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在进行美术作品赏析的时候,多用一些各个派别的代表性作家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赏析,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操陶冶,另一方面用这些伟大作家的经典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美术的追求更进一步。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新的改变,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新。对小学的学生来来说,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多多的动手,应该是能够更加营造比较好的课堂的氛围。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动手的小活动。在泥塑阶段教学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实际的动手来操作,通过他们自己的动手,领略到美术课程的意义。当然,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将课本的教学内容来联系实际的生活,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让小学生参观古代遗留的建筑,山水以及田园风光,将美术的教学不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而是更加贴近生活,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就能够发现美术的存在。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水平和潜力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在教学上也要有相应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通过人性化的要求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作业上面,做到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有着不同的要求,使小学生在美术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美术教学的重视,不断地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发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极探索,为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不断努力。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三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绘画技巧的教学方法,而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1、兴趣激发法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创造性的基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激发幼儿的兴趣呢?教师要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并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也可以使幼儿毫无思想负担,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候要大胆创新,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绘画是幼儿的游戏,但也有的孩子对画画没有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是否吸引幼儿、选材合不合适?是否是幼儿能够独立操作的?那怕是同伴一句不经意的评价也会影响幼儿的绘画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考虑选材是否合适。

2、观察与认知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幼儿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但也有的孩子画不出形来,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如,幼儿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

3、构思、绘画法鼓励幼儿先想后画来学习构思,使绘画活动不仅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更是动脑思考的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构思,在游戏中学习构思,在想象中学习构思,在观察中学构思,幼儿美术活动的全过程都强调以游戏引发孩子的兴趣和表达表现的欲望,探讨怎样把自己一系列想法中的重点内容表现在画面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引导幼儿的想象力。

4、在评价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上周我有幸参加了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音乐美术教师培训,培训时间是4月23、24两天,培训地点在合肥师范学院。上午八点二十举行了开班仪式,相关领导发表了讲话并合影留念。下面我就此次培训的具体情况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感的获取,而且是一个高素质教师的必备素质,它关系到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

第二个讲座是关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说的都是美术理论,说实话我感觉内容平淡而陈旧,与我们一线美术教师的教学相距甚远。其实当我临时接到要占用周末两天休息时间来培训的通知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好不容易期盼来的周末又不能休息了,但转念一想,既然是培训,对我们应该也会有帮助的,所以又欣然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我期望着能有所收获,但下午这个课程显然让我很失望,所以就不多说了。

第三场讲座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郝蔚舒老师给我们讲解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她强调了美术教学的三大课前准备工作:1、钻研全部教材;2、了解学生、分析教学对象;3、物质准备。她还指导我们如何制定教学方案,并且指出很多美术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出现的三大问题,比如:教学目标分类混乱、课题教学目标与学科课程标准混淆、表述存在错误等,这些问题的指出很到位,让我受益匪浅。

第四场是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的李继秀教授带给我们的精彩讲座,她主要谈听课与评课的有效操作。这个主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每学期各个学校都大力推行各类教研活动,教研氛围愈来愈浓,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听课评课这块的教学研究却有些盲目,很多教师听课的时候抓不住要领,缺乏对课堂的深刻思考;而评课大部分时候也显得过于潦草,要么尽说好听的,要么说一些笼统模糊的套话。上课的老师压力很大精神紧张,课堂变成教师表演的舞台,追求华丽、个性,而疏忽了课堂教学艺术的真正归宿应该是学生,没有真正贯彻听课研讨的实质精神。李老师生动而到位的讲解让我知道了听课评课的准备,理解了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学生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这些都是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尺。另外,听课之前还要熟悉所听课程,把握教材,了解有关教改的信息,做好听课的心理准备,客观公正的给予评价,因为,评价不是为了甄别优劣,而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教研的发展。

此次培训总体让我感觉很有意义,也让我收获很多,感谢上级教育部门给予这样学习的机会,也感谢给我们上课的几位专家教授!最后用一句话概括:做一名快乐的教师,做一名善于思考的教育工作者11月份参加了国培计划---美术教师远程培训,让我深切地认识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第一线的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地吸收先进教学理念,掌握富有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虽然是远程培训学习,自我感觉是受益颇多。根据美术教学中教学领域进行指导。

一、欣赏教学。

(一)、美术欣赏课的重要性。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以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小学美术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有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

(二)、美术欣赏教学的要求。

1、教师在教学欣赏课时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2、欣赏中教师要注意地理知识的运用,地理知识的运用是调动十分有利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地理知识环境产生特定美术作品的因素,比如,南方雨水偏多,所以他们的作品以水墨出名,而北方干旱,他们的作品以油画为主。

3、语文知识的运用。4、让学生在科学理念里接受知识。

(三)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教学活动中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2、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进行文化素质教育。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3、在欣赏教学中体现自主性。4、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二、水墨画的教学。

(一)小学水墨画教学现状。

目前,水墨画的教学在技法上过于传统,过多依赖临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相对陈旧,但也有部分老师在选择内容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如用水墨的方法画皮影、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等,取得了比较好的绘画效果。所以,对儿童水墨画分子间缩合教学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二)小学水墨画的教学方法。

1、跳出“传统”的方墙,在肆意涂鸦中探索笔墨技艺。2、改变“世俗”的眼光,给儿童水墨画以正确的评价。3、亲近“大师”的.作品,以水墨与西洋大师对话。4、走进“想象”的空间,用童心创造一个奇妙世界。

(三)水墨画的技法。

运用泼墨泼彩法、水冲洗法、水拓的方法、拼贴法、揉纸法、喷绘画法等。

三、折纸教学。

(一)折纸的作用折纸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手工活动,它通过折、剪、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开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儿童智慧的一项有意活动。儿童在折纸活动中不仅能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

今年暑假我参加湖北省2010年暑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教师培训中接受封闭式管理,吃、住、学全在培训学校,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为七天,共分二个阶段学习。培训学习了艺术理论,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的分析,精彩15分钟的设计,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基本技能训练等。既有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又有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还有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课题研究相结合等方式,同时突出了我们学员主体地位,也突出课堂教学的效果。

通过为期七天的培训学习,自我感觉收获多多,小结如下:

1、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深化了本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了对本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本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本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或教育实践能力。尤其是听了丁玉祥老师的有关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及学生能力的培养课,使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更加凸显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到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学生的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有合作休息价值的内容,引导好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的本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另外听了单锦浦老师有关初中试验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课,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美术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技能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多位教师的经验的传授,使我在现在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2、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此次“千农教”的全体学员都来自教学第一线。通过集中理论学习,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在培训中,我们一道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课堂上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使我们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各自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通过培训,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需求。

3、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

在此次培训中,不仅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还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李涛老师虽然只给我们上了半天的课,却使我受益菲浅,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含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学习中,自己已具有了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会制作适用学科的简单教学课件。我都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思想在不断地充实,可以说这些理论是指导我们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必要前提,也为我们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老师的博客培训,使我深切的感受到我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是多么的欠缺,为了提高自身的现代技术应用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一个不被社会淘汰的合格教师,我认识到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4、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样的培训非常及时,平时忙于教学,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来到这里一下子听了那么多课,看了那么多书,记了厚厚的笔记,回去还得慢慢消化。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使我对一些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教研活动的方式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5、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在十多天的学习过程中,全体学员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培训结束,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以后一定要互通信息,保持联系,我们的心是永远连在一起的。都是在这样轻松、积极、合作、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样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了。可以说,我们进行最多的活动就是看活动、评价、讨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他让我们将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再让这些总结后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的成长。总之,经过这次的学习,我的意志品质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历练,使我在这短暂的学习中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不仅如此,培训学习所获得的更是一笔精神财富,我想,虽然我们要毕业了,但是我们仍然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充满热情地工作,让这结束之时成为我又一崭新的开始。

最后让我校领导表示忠诚的感谢。感谢领导们给我这次学习机会!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四

高等美术教育从教育的方向上来看,可以分为专门的美术院校、师范类美术系科和综合性大学中的美术院系三种情况。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众多综合性大学开始大力发展艺术类专业,美术专业是艺术专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种,如何在综合性大学教育中开展好美术专业教育,提高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的质量是我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美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专业性特点,要想上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都要经过高考的专业课程考试,只要通过了严格考核,才能走进高校的美术专业进行学习。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招收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低。目前,综合性大学的美术专业教育主要是根据专业美术院校的模式运行的,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以及教育的方法上都是参照专业的美术学院实行的,没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造成专业不专的尴尬局面。在教学形式上,过分注重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但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致使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的学生很难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发展的需求。

2.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锻炼。

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一般都有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在高校学习中的能力。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侧重于课堂教学中的专业技能实践,对于实习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却缺乏基本的管理经验,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专业的实现过程只是流于一种形式,根本达到不到实践锻炼的目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够及时解决,造成学生美术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3.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重视。

当前的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教育,在教学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教育专业的学习中有严重的偏科现象,认为只要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殊不知,高素质的人才是具有综合能力水平的人才,不但要有精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大学生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将专业课程和理论文化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人才需求。

1.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不同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必须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计划,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结合起来,将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另外,在美术课程设置上,要将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安排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美术教学课程体系,既能够突出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又不能完全模仿专业美术院校的方式,做到目标明确,个性突出。

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高等院校的学生其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比较低的,这也是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非常普遍的问题,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水平,只有在实践中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美术水平,才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理论素养。因此,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要将美术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不但要重视学生美术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重视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思维得到锻炼,理论知识得到加深,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3.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等院校的美术专业教育要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理念,使其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始终。为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从单纯的教给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训练,逐步转变为以教育学生的思想为根本,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目标。广大高校的美术教师要将美术的教育思想回归到人文教育、美术文化教育的层次上来,增强大学美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有效提高大学学生的美术素养,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求。总之,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虽然在高校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在培养美术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摒弃错误的思想和方法,创新新的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的美术大学生而不断努力。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五

美术教育除了对智力发育有所帮助之外,对于审美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迅速地形成审美观。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逐渐学会分辨什么是美和丑,从而加速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并逐渐学会认知身边事物的价值与美感。学生在审美观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发觉那些美的事物并且加以靠近和模仿,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学生对美丑、善恶越能分辨,就越有利于对于社会正能量的接纳和学习。学生在早期的美术学习中所形成的审美观对于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高考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一些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可以让孩子在文化成绩不好的情况下有第二条进入大学的路。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兴趣来看,一些学生其实本来不喜欢美术,仅仅把它当成上大学的跳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类学生往往在艺术之路上走不出多远,到头来只是得到了一张文凭。真正的美术专业学生往往把美术这一学科以及它的延伸学科作为自己个人的追求,会主动地学习美术、思考美术。这类学生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在专业上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毕业后能够进一步学习或者在所学领域获得进步。综上所述,没有深厚美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往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美术高考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当今的美术教育要实现对人的完善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革新在未来仍然任重道远,美术教育者应该为建立一种更符合艺术规律和适应新形势审美的美术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作者:陈胄郭有为。

美术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美术课中体验轻松快乐,在轻松快乐中产生学习兴趣并获得知识。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学科,要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等。多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欣赏美术作品,增强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与班级活动的自信心,潜移默化地提高视觉审美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理解并感悟生活中的自然美。通过美术教学,学生能在图像视觉方面正确地反映现实,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培养对造型与色彩的喜爱,增强学生绘画才能。在欣赏作品和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感和评价美的能力得到大大发展。

美术学习重视运用多种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逐步培养学生的情趣性、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构建艺术环境的建设,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绘画与创作,促进思维、情感、创新等各方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技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养及独立生活能力和文化艺术素养,把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入绚丽多彩、有滋有味的美术活动中,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注意营造艺术学习气氛,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通过美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充分发展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度、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了解水彩画的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知悉水彩画是用大量的水和透明颜料在水彩纸上进行绘画的,水与色彩的透明感是它的特点。水彩画讲究用水,调配得当可以在纸上形成透明且爽朗的艺术特色,给人一种特别整洁纯净的美感,同时也要注意水用多了,画面水迹太多,颜色游移,得不到所需要的形体和颜色,反之则没有润泽与透明,使得颜色脏而干[1]。水在水彩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懈的练习与结合驾轻就熟的笔法才能逐渐掌握与适应。

2.运用技法与特殊技法。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水彩画技能。比如:干画法、湿画法的不同运用与不同效果。干画法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可以多层叠加,这种方法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技法。不过这种画法多次的叠加会使画面变得脏污、浮色和呆板。湿画法顾名思义是在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着色的方法,也就是在画第一遍色未干时再画另外一种不同的颜色,两种颜色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美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干画法与湿画法的结合上,指导学生干画法与湿画法要恰到好处,胸有整体,并从局部画起,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精力集中,掌控水与时间变得容易,两种画法并用合理,顾此失彼的现象就能降到最低。画出的效果爽朗流畅,运用自如,就能于对比手法中出现丰富生动的效果。

3.大胆实践,张扬个性,培养审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让学生尝试用一些特殊技法绘画一些肌理。如:酒精、盐、松节油、菜汤的喷溅,塑料包装物的肌理,有规律的印章刻印法,用蛋清或蛋黄调色加厚处理,利用丙烯和树胶调色,等等[2]。开始动笔时一些学生胆小,怕弄脏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典型示范,尽量让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绘画。例如用松节油、菜汤喷溅在纸上,一开始在白纸上喷溅或在画过颜色的纸上喷溅,再用水彩颜料覆盖,画面出现排斥第二层颜色的斑点露出第一层的颜色,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些丰富的颜色对比和所需要的肌理。通过水彩画学习,指导学生用特殊技法作画,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开拓题材,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利用使得生活和学习水乳交融,使学生更容易发现美,强化创造美的意识。四、结语美术教育是中小学必须学习的课程,作为美育的一项,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材料性是美术教育的一个独特的特点。使用不一样的材料进行创作,会使得作品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与美感。要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水彩画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水彩画创作,在水彩画创作中全面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六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农村小学一线岗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农村小学教师要求具备全科教师素质,美术教育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胜任小学全科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本文提出通过强化基本技能、丰富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加强运用能力、强化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提升学生美术教育能力。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教育能力。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对于专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职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主阵地,主要面向农村小学一线岗位,从事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的教学工作,要求具备全科教师素质。学生的美术教育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胜任小学全科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是确保学生开展美术教育的根本,只有学生的美术基本工扎实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好小学生的美术,强化学生美术基本技能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造型能力在美术教育中,造型能力是最根本的,最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价值,影响着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风格与品位,涉及观者对作品的审美倾向与期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素描和色彩基础造型能力,但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向小学生的特点,造型方面更多的是要求能设计日常生活用品以及植物、动物、人物的简笔画,并且能够结合小学各科教学内容进行造型设计以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强化这方面的造型练习。2.环创能力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教师是第二位,那环境则是第三老师。这个比喻的意思是,环境能刺激孩子探索和学习的欲望,带他们进入学习过程。比如:锚图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或者所要掌握的生字、生词等挂于教室之中,这些都是属于教室环创。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小学教学内容及特点,以案例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环创设计,强化学生的环创能力。3.构图与色彩调配能力绘画的构图是一种比较复杂、难度较高的知识和技巧,构图如何更好地反映作者对客观的感受知识,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就要把握好构图的原则与形式,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在美术课堂中应以案例的方式给学生讲透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构图的基本形式。色彩的绚丽多彩与和谐,巧妙运用在美术作品设计中,会使的作品获得生命的力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强烈的感召力和美的吸引力,达到语言无法企及的艺术效果。课堂中教师要更多地以欣赏、分析案例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调配技能。

美术基础包含的内容众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1.美术常识在小学美术课本中,包涵的内容非常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要求学生要了解美术的分类,能够辨别美术作品的类型,领会每一种美术类型的形式美感,掌握美术语言的表现魅力,知道不同风格和流派美术作品的特点,为欣赏美术作品奠定知识基础。2.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要让学生用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将美术欣赏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欣赏作为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因此,要应加强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深化学生对美的认知。

小学教师并不仅仅需要扮演教师这个角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好课程的创新。因此,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以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美术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成为美术家,而是让学生通过掌握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引导培育小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垫定一定的基础,这也是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要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和交流,注重美术知识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融会。如通过寻找语文、音乐、科学等各学科与美术学科相关的教学内容,然后从知识、能力等方面来找其中的联系,找到其结合点,如知识的结合点、内容的结合点、情感的结合点等,并且巧妙地设计美术作业,实现美术学习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的有机整合,达到综合学习、灵活运用的目的。让它们互相促进、互为一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要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的运用能力,需要依靠校内的专业课学习,以项目化、任务化、活动教学为主,即可通过美术与语文的整合、美术与数学的整合、美术与计算机的整合、美术与科学的整合等。如学习简笔画,为了让学生的美术作业取得更好的设计效果,可以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简笔画上写上一段文字,可以介绍外形、色彩、功能,也可以写写设计的创意。这样,学生的简笔画因为有了文字的说明,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作品。文字具有说服力,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图文并茂,文字与图画处理得天衣无缝,学生的美术作业与语文的恰当综合不仅能够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能够形成融会贯通的思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根据所教的课程,能够灵活运用美术的手段去展现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的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猛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发挥了广泛的作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兴起,教学出现了新的变化。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和课堂结构,实现了教学从课堂到课下的延伸,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而想要对翻转课堂进行有效应用,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美术课程教学中也会应用到信息技术,如电脑绘图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尽快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服务于地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还应该时时刻刻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成为教学理念先进、各项基本功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准教师,在就业竞争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具有独特性。强化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有利于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

[1]陈艳.高职院校建筑美术教育的现状和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xx(2).

[2]李冬影.综合造型能力培养与构成艺术教学创新思考[j].艺术科技.20xx(10).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七

摘要:素描基础课是大学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也有巨大的作用。然而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教学过程存在问题,不仅影响了素描基础课的落实效果,更影响了学生绘画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学美术;美术教育;教改模式;素描基础课。

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升华学生的美术鉴赏力。然而现阶段的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育普遍存在问题,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育质量也因此一直未能“尽如人意”。

一、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的模式过于呆板。

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至今仍然束缚着我国教育者的教学思维,很多教育者习惯于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育工作。正因为此,大学美术素描教育的重点被落在了观察能力培养、表现物体形象两方面。虽然此举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夯实绘画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重要技法,但是此种教学手段非常的呆板,教学的内容相对陈旧,所涉及的面也非常的狭窄,因而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的练习很难全面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安排缺乏灵活性。

对于美术专业学生而言,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方面会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安排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从整体角度看,这种课程安排有着较为清晰的目标,有益于教学工作按部就班落实,然而,这种课程安排也局限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教育者无法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加之很多课程内容相对较多,然而学校方面安排的课时可能根本无法保证教学所需时间,这就使得美术素描基础课程的安排严重缺乏灵活性,难以帮助学生领悟素描教育的内涵。

(三)个性教育需求被忽略。

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对教育的需求也不尽相同,然而传统教育以模板式教学手段落实教育工作,学生被当作模板雕刻,完全没有依照自身意愿发展的平台和途径,很多大学美术素描教育者所教授的知识过深或是过浅,不仅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容易扼杀学生的艺术天分。此外,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与其他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异,美术教学需要目标,但并不是说完成了某一个目标就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学生的创作需要灵感和激情,而这恰好是现阶段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教育所难以提供给学生的。

二、改革大学美术素描基础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多元化教学模式。

素描基础课程教育一直在发展,然而很多教育者一直沿用着“写实画法”的教学模式,因此,教育者应有意识地打破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外国艺术学院的相关教育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教学风格。例如,可以将素描基础课程教育分割成三部分,从明暗素描、结构素描、人体素描三个角度出发,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绘画技能,帮助学生感悟不同的绘画手法,进而形成自身特有的创作风格。

(二)灵活化课程安排。

首先,教育者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方面的课程安排工作,将教学需求与课程安排相结合,尽可能地妥善安排课时。其次,教育者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在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调整教学。例如,可以基于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组,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重点讲授基础性知识,对于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将教学内容前置,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落实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教师教学工作的个性化,另一方面指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师教学工作的个性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打造具备自身属性、自身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如以素描工具为载体的素描基础课教育模板、以风景素描为对象的素描基础课教育模板。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贯彻落实“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教育理念,不制约学生的发展,而是能够鼓励学生在不断的比较、思考中发挥自身的天赋,逐步形成自身独特的绘画创作风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关系密切,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之予以重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美术教育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教育者应深入研究自身的教学,积极采取措施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地发展自身的教学,优化素描基础课程教育质量,为提高美术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八

接手现在这个中班时,每次的绘画活动我都发现孩子们的作品参差不齐,这与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参与兴趣有关。活动中有的幼儿落笔困难,有的幼儿没有耐心,有的可以说还处于涂鸦阶段,这都大大影响了作品的最终效果。

班中的插画袋和主题墙上的部分内容是反映班级幼儿绘画水平的一面镜子,每当看到那里不太入目的作品,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光靠自己的能力,对幼儿在涂色、构图等方面的只能是简单的指导,而且难以面向全体,也缺乏特色。

正在这时我看到了《早期教育》的美术版第九期的《画得“大”、画得“多”、画得“满”这个内容》它主要介绍如何帮助小班的幼儿进行绘画活动,但是却给了我很多的启发。画得“大”、画得“多”、画得“满”不正是我们经常对孩子在绘画活动中的提要求吗?但是说的容易,实施就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对于象我班这些缺乏绘画经验的孩子来说,是很实用的,尤其是文章中的具体指导给了我帮助。在这我就以书中的大标题为借鉴对象,班级中“秋天多美好”这个主题活动中的一些绘画活动内容为例做一些在实践中的介绍。

一、预设画面主题,提供容易画的“大”的作画主题。

选择容易画“大”的作画主题是指作画工具上的运用。我们有一节“树叶粘贴画”的活动。按照常理我们会收集各种形状、大小的树叶粘贴小鱼、蝴蝶之类的小东西,对于这种拼贴画中班幼儿在操作上有些困难,收集到的大树叶又很难运用到,但是它门不正是容易将画画“大”的材料吗?于是我根据幼儿的绘画能力,将这些大大的树叶变成了娃娃身上很有特色的衣服,孩子们只要画出娃娃头、手、脚就可以了,作品效果还真不错,画面变大了,孩子们也在画画、贴贴中尝到了乐趣,当一幅幅作品贴到主题墙上时,孩子们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感受到作品的成功。

二、选择容易画得“多”的事物进行写生。

画的“多”,要抓住这个“多”字有些不容易,许多事物都能一次在纸上画出许多,但多种不能乱,就有些困难了。在主题中,有一个综合教学活动,内容是“秋天的花园”,活动的前半部分是让幼儿观察了解秋天的花园中有各色美丽的花朵,后半部分是绘画。从这个作画主题上我们已经能感受到它的“多”,花园中有许多的画,按以前我们可能会一朵花一朵花的指导幼儿画各种不同花瓣形状的画,这次我也是受了这本“美术版”中的绘画作品提醒,让幼儿先画好一朵小花的样子,然后再直接用蜡笔围绕花瓣一层一层的涂色,颜色要用的多,层次也要多,当老师的示范结束后,孩子们已经被这幅美丽的作品吸引住了。在他们绘画的时候我不断提醒他们在选色上要多用几种颜色,要多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层次要多,这样画出的画才丰满。这幅作品因为抓住了这几方面所以也非常的成功。

三、帮助幼儿建构容易画得“满”的想象。

一幅完整的作品,它的内容、色彩一定要丰满,但是有时候除了指导幼儿涂画各种底色,好象没有其它的新意了。这次我们要画棉签画“菊花”,如果在白纸上作画,没有背景肯定很单调,怎样才能使作品看起来漂亮,又便于幼儿操作呢?我正好看到一幅在黑底上制作的作品,黑底能很好的衬托颜色鲜艳的事物,于是我找来了黑纸,让幼儿将彩色的菊花画在了上面,这下一朵朵独立的菊花也不显得单独了,色彩烘托的非常和谐。

经过几次成功的活动,幼儿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都能体验到美的存在,表现美的能力也有了提高,一些幼儿在老师的帮助,和作品的展示中,自信心也有了提高,这些都亏了着本“美术版”。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书上的理论只能作为我们平时教学的参照,不能无目的的照搬,而是要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活动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借鉴,将理论联系到实践,在不断的摸索中变成自己的教育方式,同时是孩子们容易接受、便于接受的东西。相信这本书会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九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课程改革并非完全抛弃知识与技能,也并非过于强调美术学科本位的做法,而是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美术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性美术的角度组织教学。

关键词:

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教育也日益重要。现在,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一次美术学习情况调查中发现,近七成以上的同学认为,学习美术就是能画画,标准就是像不像,接受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将来吃美术专业这门饭或成为一名画家,或者是学生自感缺少绘画这种“天赋”,他们对美术课感到迷茫和困惑,总是哀叹自己画得一团糟,固执地声称没有“美术细胞”。导致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什么原因呢?长期以来,由于美术课程的发展和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过于突出美术学科本位主义,导致学生及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关注和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和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学科的联系和构建,甚至我们一些美术教师也希望每个学生和自己一样热爱美术,片面地关注和掌握美术的技能和技法,以美术应试为中心,部分学校在评估美术教学时,把学生参加美展与竞赛获奖多少作为教学业绩,迫使美术教师热衷于对少数学生进行技术训练,以求显效,从而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家长和学生认为培养美术兴趣爱好,就是偏重于如何画画,对孩子掌握一技之能存在着虚荣与期盼,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素质”。同时,由于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术,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使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学生难以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课程改革并非完全抛弃知识与技能,也并非过于强调美术学科本位的做法,而是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美术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性美术的角度组织教学。

新课改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及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风景画的教学时,让学生认识到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动物画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画中蕴含着对人类的朋友——动物的关爱,它们和人类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拥有共同的家园;在人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在画中能寄托对师长、朋友、同学及亲人的深情,以情带画,让学生学习美术就不再是任务,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在静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通过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其静物的内容还是以学生经常能接触到的、易于表现的,并具有一定情趣的物品,如花卉、水果、餐具等。

初中美术教育同样隶属于基础教育,从现状来看,初中生不可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从事美术作为终身职业的也很少,但也不能就此抛弃美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就是有很强专业性的技能、技巧。因此,初中美术教学既要重视素质教育感受美术文化,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两方面都要得到发展的话,还是让我们从生活美术教育的角度进行美术教学。

一、发展中小学学生生活美术教育。

1、生活美术教育,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感受美术、体验美术。美源自于生活,所以,我们所学的美术也要源于生活。生活中不乏美的事物,缺少的却是发现美的眼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注重呈现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美术这堂课,要学的不仅仅是画画,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学生,最好的美术题材莫过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所以美术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可以从生活和学生的`感受出发,教师创设生活情景进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体验,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所学的知识不但“活”、“牢”,而且能“用”。

2、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是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如果教师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从课的一开始便充满兴趣,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与学生有关的学习生活美术创造,以趣乐学,让学生处于一个自己要做,促进自己做好的一种状态。对此,我个人有深刻的经验。兴趣是打开学习大门的钥匙。比起压力、家长的鼓励等元素更加有效。曾经,我对画素描静物很讨厌,也很害怕。因为素描基础不好,对于形、明暗关系、透视等都不会把握。为此,我对学习素描静物很逃避。后来,老师发现了,他叫我画色彩静物。比起素描,色彩对于形的把握少了。同时,由于我个人对于色彩还是挺有感觉的。所以,渐渐的我喜欢上了色彩静物。老师再叫我由色彩静物画色彩静物。因为有了兴趣,消除了不自信,画起来还挺得心应手。

3、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在校内外的生活是学好美术的丰富资源,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带给学生有助他们成长和发展地活动所能开发利用的材料和素材,如图书材料、音响材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走进现实生活,了解具体的人,了解生活是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联系的,所以教育必须建基于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当然也意味着关注有完整的生命表现的人的存在,使得人得以完整地发展。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生活美术,是学生可以接触到的最真实的美。对于这个,学生应该要善于去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的美。或许只是路边的一朵野花,或许是脚下的一块石头,再或许是身边吃饭的碗。身边不乏美的事物存在,只是要善于去发现。当学生们发现自己身边存在着那么多“美”,他们对于生活,对于学习有更高的热情度,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1、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可简单概括为审美教育、智力开发与美术知识技能培养三项。目的总是依赖于过程。如果说美术表现与创造活动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话,那么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智能、情绪、道德、知觉、美感、社会感与创造性等不断成长提高的过程,而中小学美术教材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整体地表现出了这种发展性,并要求通过绘画、欣赏、图案、手工等课题予以实施,加强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2、美术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教学的直观性、形象的审美性、美术的创造性及制作的技能性。教学必须以直观性前提,以技能性为条件,运用审美性方法,追求创造性目的。故而要求不断为学生创设感受环境、提供审美对象、教授表现与创作方法,提高其美术的创造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美化环境的能力及艺术的综合创造力),这就体现了美术审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通过形体、色彩、材质、空间等方面直接感性的视觉审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对视觉对象的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

3、美术教育的现代化与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现代美术教育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一种以美术智能和审美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活动,旨在培养人高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首先要强化美术教育意识,转变以往囿于学科内的美育思想,放眼整个社会生活空间,发掘并利用艺术、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审美因素进行全面的审美教育。其次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改革与研究,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再次,在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故而引进新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是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1、树立“大美术”观念,将审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术教育活动之中。采用开放式的素质教育,以广义的美育思想指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

2、加强美术教研,促进美术教改。面向未来和世界,着眼于全面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结合时代与学生主体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应个体与社会、有特色的中小学美育新路。

3、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注重过程。首先以基储应用和审美为前提,删缩一些功能单一、难度不适的重复、生僻的教学内容,发挥地方教材优势,增设一些作用显着、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其次,教学方法力忌盲目随意的纯技术教育与纯欣赏教育,而求讲练结合、欣赏与创作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另外,要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量标准与展赛机制。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评量与展赛,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体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总而言之,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传统美术教育是迫在眉睫。作为新一代的美术老师,我觉得在加强自我文化修养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学生对于美术这一门课程的态度和观点,还要与时俱进,与生活所联系。

参考文献:

[1]徐建融,钱初熹,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版。

[2]章咸,张援:《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版。

[3]玛琳·加博·林德曼(marlenegharbolinderman):《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4]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1999(3)。

[5]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装饰,2003(4)。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十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高中美术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体系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主科,难以引起学校教师的重视,甚至予以忽略。因此,强化高中美术教学迫在眉睫。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究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自从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以来,学科的均衡性教育逐渐被提上日程。高中美术是高中阶段的学科之一,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走出应试教育教学的思想误区,按照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综合考虑美术专业的独特性和学生的受教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力求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高中美术的教学价值。

(一)对高中美术教学缺乏重视。

在高中阶段,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高考科目,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全部花在重点学科的教学上,而对于美术这种辅助性学科,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美术学科价值不大,并不能直接带来教学成果,甚至不断挤压和占用美术学科的教学时间和资源,导致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流于形式,难以有效开展。

(二)学生对高中美术缺乏学习兴趣。

尽管高中开设美术课程,但很多学生却难以提起兴趣,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初中美术课程紧张,教学时间有限,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美术技能,难以衔接上高中美术鉴赏知识,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其次,很多学生缺乏丰富的美术鉴赏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难以形成互动局面。另外,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使学生往往无暇顾及美术知识的学习,甚至懈怠敷衍美术课,导致高中美术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设施。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和设施予以支撑,但是由于升学率和教学水平是评价学校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很多高中学校都将教学重心放在了高考科目教学方面,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投入远远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只能简单地进行理论讲解和说明,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美术的美好,鉴赏和分析能力也很难提升,使学生逐渐对美术课失去信心。长此以往,导致很多美术课不能顺利开展和持续。

(四)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美术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和落后,过度加大对美术技法的授课比重,而忽视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满足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同时,由于高中美术学科不受重视,美术教师地位较低,参加深造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教学研讨的次数也较少,导致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综合教学水平低下。另外,美术鉴赏涉及的知识较多,涵盖面很广,而很多美术教师缺乏丰富的知识体系,见识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全面提高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渗入和推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被新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和研究学习模式所取代。美术课程的开展,不仅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审美能力,还更加强调多门学科的吸收和融合。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顺应教学发展潮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及时学习最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构建美术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化设备。

尽管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均配备了多媒体等设备以便辅助教学的顺利实施,但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多媒体设备在美术教学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教学设备相比,多媒体设备能够提供极大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并且动态展示更为形象生动,能够直接触动学生的感知技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以适应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模式的普及和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

高中美术教学评价机制是否完善是衡量高中美术教学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完善的评价机制除了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之外,还应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和水平。在对高中美术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理性分析和评价,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以便提高教师的工作热忱,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可以对学期开始、期中以及期末三个阶段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心态,以便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取得较大进步。

(四)构建科学的美术知识结构体系。

高中是学生整个生涯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在高中阶段,学生所需学习的高考科目也较多,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很大,再加上很多高考科目也随着年级升高难度逐渐加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情绪,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高中美术课程时间短,内容多,而且相对较为枯燥,为了进一步改善和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节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必须强化对美术知识结构的整合,构建健全条理的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其实现科学性、层次性和规范性。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的优点,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由于主课的任务很重,往往对美术课不重视,而且经常把美术课占为己有。作为美术老师,在教学中应将文化课和艺术修养课在学生个体成长并驾。我们的责任是努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及审美、创新方面的能力。

一、在教语数的同时教好美术,变单向为双向。

语数教材里就有很多与美术有关的内容,精美的教材设计和每一课都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每一课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原本是为了通过形象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的,但我想,美术教师不正也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讲美术知识吗?无疑这是一个提高美术兴趣的绝好机会。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美术的配合。

我们知道,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语言修养和广泛的社会知识。语文的课程主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及其人文知识,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美术课主要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两者存在着互补性。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学科之间的整合。上课时,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课文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盘古开天地》这个课文的想象非常丰富,配备的插图也非常美。书中有一整张纸画了盘古的形象,一个脚蹬着地,双手撑着天的巨人,背景云雾缭绕……,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又着意引导他们感受了图画的美。我是这样来增加美术内容的,在这幅画面中为什么把盘古画得这么大?画面中天和地是怎么画的?运用了哪些色彩?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如果要你画盘古你会怎么画等等。这样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灵活的运用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又如数学课里就有一个单元是《对称、旋转和平移》,所讲也就是美术图案里的内容,只不过加上了数学的元素。在教学中,我运用科汉•盖纳写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书中介绍的“对称与设计”的方法,先是让学生看看镜子中自己的脸,用尺子放在脸的'中部,明白什么是对称。然后发给学生大小和色彩都不同的长方形纸,用了重叠或不重叠的方法进行对称的设计。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既要考虑方块形的位置以及色彩的关系,而且眼睛离不开对称的目标。学生通过设计活动,直观、平直的掌握要求学会的一个数学概念,体验创造设计的愉悦,同时了解、欣赏、感受美术中图案的对称美。“儿童学习了某种学科课程后,再创造有关的美术作品,他们就能在具体的经验中,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科汉•盖纳)这样既上好了语文数学,同时提高了美术素养,有了一定的欣赏素养,对美术也就增加了喜爱,喜爱了,兴趣也便有了。

二、就地取材,变匮乏为丰富。

在教学工具匮乏的时候。通常没有美术工具我们的美术教学就无法开展,觉得这样上美术课根本没办法上。我想还是从实际出发吧,在绘画教学中,一,尽量用一、二种颜色去表现画面;二,工具主要用铅笔、圆珠笔;三,增加线描画的内容。

如手工课要用的卡纸,住校的学生可以去边上的小店要一些香烟壳;又如《玩具望远镜》制作,书中要求的是用一次性杯或零食的外包装壳等废弃用品,学生没有,我就拿报纸、学生平时捡的矿泉水瓶、果奶瓶等,每人发了一份,通过引导教学,简单的示范、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就有的卷、有的折……,作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望远镜的桶身,通过粘贴,又利用山村取之不尽的树叶装饰,进行调整。二十几位同学每人作出了不同的报纸望远镜,效果同样好。农村的孩子一样非常聪明,只是我们必须主动引导和给予练习的机会。我曾听到这样一句话:擦亮学生的另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利用被丢弃的物品把它变成艺术品。这样既节约又简便,更让孩子惊喜地发现,美,原来也在废物中!

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

开始我带了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张贴在教室里。我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羡慕起来。果然,学生满眼看到的都是漂亮的美术作品,学生的爱美的心被促动了。在美术课的时候,我常常让学生按课文的内容板画简笔画,为学生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比如《荷花》一课,根据课文内容: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雪白的荷花,争先恐后在这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瓣,有的含苞欲放……。我一边说,一边就在黑板上快速的画出荷花、荷叶在文中的情景。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单线线描同样能画出美的画面。

在生活学习中,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美是无处不在的,无时无刻都享受到美、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无形当中激活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心理。在美术课中不再是:“我没东西画、我没有材料无法做…”。我这样一次又一次,一步进一步地做,学生美术学习的观念改变了,在提出教学任务后,学生比较配合,能主动的、积极的寻找材料及代替品。

如我给他们安排了一节《有趣的鞋子》设计课,学生所用的材料就是家里没用的广告包装纸、纸板盒、泡沫盒等。不仅仅上美术课如此,课后有关美术的活动同样积极多了。如: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前几期都是我自己写画,后来我都让他们出了,在黑板上涂涂画画,胆子大了,敢作敢为,很有成就感。教师主动,带来了学生的主动,当我一次次表扬时,我发现,他们的笑脸真的成了美术世界的美丽花朵!

在具体教学中学生的素质、美术工具的准备、教学的条件等等,都限制着我们能力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更胜一筹,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把能利用的各种资源都利用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干好美术教师这个岗位。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十二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希望你会喜欢!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想象力,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创新思维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文化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4):10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3):107。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十三

摘要:为了响应我国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国的各个高校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开展美术欣赏的课程,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就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目前出现的原因进行了介绍,并提出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探讨。

关键词:美术欣赏;高校美术;教学;应用。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1。

1.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在美术的教学中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不但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陶冶情操的效果。由于不同的美术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不同的美术作品,从而让学生不同的作品中感受不同的创作,从而影响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进行《呐喊》的美术作品的教学中,通过作品的丰富的色彩将学生带入进作品的意境中,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恐惧和孤独,从而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对它的体会2。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教师利用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的进行直观的赏析,再加上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运用,都使得高校美术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样,能偶为学生展现多种多样的作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含义,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增强学生的美术想象能力和美术的创作能力。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已经对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候,再通过教学的积极引导,就能够激发学生杜宇美术的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状态,对美术进行有效的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将学生的情感都融入进作品中。学生在美术欣赏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对于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美术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为了适应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开展的。而美术欣赏作为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美术学习上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然而目前我国的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的高校认为美术教学只是一个进行考核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注重美术成绩,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的初衷;第二,在高校中,部分的教师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需改善的情况,他们对美术欣赏也不重视,从而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不能有效的指引,达不到美术欣赏的教学效果;第三,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科学,都使得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对美术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高校的美术欣赏课程具有它自身的特色和课程的特点,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从而实现对于艺术的解读和体会,逐步培养其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将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由表及里的增加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美术欣赏课程与美术专业教学不同,它对于教师的美术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老师具备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色彩的分析、美术技法的知识以及艺术鉴赏等方面。高校美术欣赏的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工艺作品、雕塑和建筑以及绘画。由于对象的不同,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教学的时候,在教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不会对此太过在以,也不会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修改。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高校需要在对课程设计这一方面提高重视度,从而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把握好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方向,不断提高美术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在对高校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对美术欣赏的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着高校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美术欣赏的方法、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在对美术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选择符合课堂教学和学生水平的美术作品,同时需要选择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作品,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比如,当教师想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文作品,像《蒙娜丽莎》《向日葵》《大卫》等,然后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4。老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的时候,不应该制定的太高,在进行美术欣赏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注意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使用一些学生能够听懂的话进行讲解,对于一些专业性的词语不宜过多,避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该让学生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色彩、构图等几个方面进行,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除此之外,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之后,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加深,同时教师要做好美术欣赏课堂的总结工作。

美术鉴赏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我们要不断加大它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发挥它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十四

借助学校网站、教师博客、《雨竹》校刊等平台开辟名家名画作品赏析栏目。比如齐白石的《虾》系列赏析、徐悲鸿的《奔马图》赏析、凡高的《向日葵》系列等,让学生从小接触经典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认识名家美术作品的多元性,学会宽容和尊重大师的作品,与大师直接对话,并且撰写欣赏心得,以帮助他们在童年时代就获得较高的艺术发展起点。

2.加大宣传力度。

在学校宣传窗、海报栏、美术教室等场所定期举办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以及学生个人画展,张贴学生创作的能够体现儿童天性、天真朴拙的优秀美术作品,如书法、国画、剪纸、青花、线描等一系列作品,这一举措能拉近孩子的心理距离,更易被孩子们接受。今后笔者还准备将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名家名作引入学校公共空间,为本校学生努力打造更完整的艺术欣赏氛围。

3.相关活动配合。

因本校的校园文化理念是“诗意雅韵”,每年借助校园艺术节这一契机,定期开展全校性的诗配画比赛,由学生自选一首喜欢的古诗,以硬笔书法的形式书写之后,配上与诗歌意境相符合的画面,以此表达学生的审美感受。这一举措具有一定的跨学科色彩,实现了抽象的文字思维与美术的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与互换。除定期开展诗配画比赛,近年来围绕学校民乐特色,开展“乐之绘”美术比赛,也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大型活动,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4.丰富学校图书馆美术藏书。

笔者学校有个南京市级的示范图书馆,有两万册的藏书,其中就包括一定数量的美术类读物,给爱好美术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扩大美术阅读视野的好机会。

5.家校联手。

另外,利用家校平台,号召家长在家中给孩子创设一定的艺术氛围,使孩子耳濡目染,快速提升其审美品位。

二、凸显主体,鼓励学生“美”的学习。

1.合理利用美术学习单。

在过去的美术欣赏教学中,笔者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过分重视了教师的分析与讲评,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自主理解。或者就是简单问问学生,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那么,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回答的可能就是“我觉得很好、很漂亮”这样很空洞的一些评论。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可能不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能完全洞悉的,而教师所秉承的又可能是成人化的视角,这就造成了教与学的断裂。因此,笔者开展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根据上课内容,设计了相关问题,编制成美术学习单,学生回家后,在家长帮助下上网检索相关资料,或者去查找搜集相关的实物,再结合自己的审美感受填写相关问题,由此获得对于欣赏主题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判断。

2.“我当小老师”

“我当小老师”即学生评画环节,具体的做法是,展示欣赏对象后,要求学生根据先前阅读的资料,大致描述自己的欣赏感受,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走上讲台,拿起教棒担当小老师,从相对专业的角度进行稍具深度的分析,如色彩、线条、情绪、内容等。这一方法还能够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欣赏水平,形成热烈活泼的课堂环境。

3.同伴互助。

在笔者的课堂里,对全班学生进行“七彩虹”的分组,每一组代表彩虹上的一种色彩。人员的组合上也是由绘画能手领衔,搭配能力层次高低不同的学生,互帮互助,尤其在进行集体画创作或是手工制作时,学生们长期的合作训练,能让每一个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任务,深知自己是彩虹桥上不可或缺的颜色,从而得到乐趣和归属感,身心同时得到愉悦,得到美的熏陶。

三、拓宽视野,挖掘“美”的社会资源。

美术教学不应该只在教室里开展,教师无论是有意识地组织开展教学,还是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时间请家长协助共同开展,课外美术活动都是美术教学重要的补充和延伸,是非常必要的。

1.积极挖掘本土资源。

合理借助利用本土优质文化资源,实地观察欣赏,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激发保护与创新精神。如栖霞寺石窟文化、南朝石刻、燕子矶公园、城南老建筑群等,并将这些素材穿插在校本教材中,成为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增添教材的本土性、地方性。对于本土的文化资源,如果光让学生从网络或书籍上查找图片,还是会显得有些距离感,所以让孩子们去实地游览和观察,现场震撼力很强。笔者曾带着学生组成“我身边的南朝石刻”寻访小组,去寻访栖霞区内的南朝石刻,让孩子们现场感受经历了1500多年风雨的南朝萧秀、萧恢墓石刻,孩子们显得十分好奇和激动。他们想象中的石刻应该是非常华美的,但是现场很朴素,甚至显得有点残缺破败,虽然带给他们些许失望,但是他们很快就被石辟邪、石碑的雄壮所打动,仔细研究上面的花纹,并且在本子上临摹下来石兽、石碑的样子,回校后还写了寻访日记,身临其境的体验大大强化了他们的审美感受,欣赏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参观博物馆、美术馆。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具有多个丰富底蕴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名人旧居等,这些场馆中的美术教学资源,有的可以直接拿来用,有的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简洁地体验与感受,还有的可以与美术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综合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官认知,也在与艺术品近距离的接触中感悟了美的力量,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3.感受四季变化。

在美术学习中,能够逐步建立或者基本具备艺术感觉的儿童,不仅仅是研究眼睛看到、耳朵听到、身心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而且是领悟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更重要的是,四季更替的变化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思维。假如小学生能够在看似平常的景致里捕捉到细小的事情,而且这些现象让人能够注意到它,它带来的刺激就会长驱直入地进入小学生的意识。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同一处地点“曲荷滴翠”处观察景色,四季的变化使得景物在造型、色彩上产生变化,孩子们通过观察写生,在这种记录中再现了真实,又艺术化地升华了真实。创造四季美景的经历让学生们提升了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也培养了其表现美的技巧。

四、加强实践,提高教师“美”的素养。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经历,笔者深有体会,若让美术课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让美的元素无处不在,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对文化、艺术的修养,及对文化、艺术的理解与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备好、上好一节充满文化气息的美术课。美术文化的传承,审美素养的浸润,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对教学主题的背景材料进行比较充分的了解,需要美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组织。也就是说,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朝着什么方向走,建立在教师课前对所教内容首先要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有备无患,活学活用,学生才会从内心爱上美术课,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十五

美术教育除了对智力发育有所帮助之外,对于审美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孩子更加迅速地形成审美观。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念,逐渐学会分辨什么是美和丑,从而加速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并逐渐学会认知身边事物的价值与美感。孩子在审美观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发觉那些美的事物并且加以靠近和模仿,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孩子对美丑、善恶越能分辨,就越有利于对于社会正能量的接纳和学习。孩子在早期的美术学习中所形成的审美观对于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避免美术高考误入歧途。

美术高考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一些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可以让孩子在文化成绩不好的情况下有第二条进入大学的路。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兴趣来看,一些孩子其实本来不喜欢美术,仅仅把它当成上大学的跳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类孩子往往在艺术之路上走不出多远,到头来只是得到了一张文凭。真正的美术专业孩子往往把美术这一学科以及它的延伸学科作为自己个人的追求,会主动地学习美术、思考美术。这类孩子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在专业上会得到长远的发展,在毕业后能够进一步学习或者在所学领域获得进步。综上所述,没有深厚美术修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孩子毕业后往往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美术高考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孩子误入歧途。当今的美术教育要实现对人的完善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育革新在未来仍然任重道远,美术教育者应该为建立一种更符合艺术规律和适应新形势审美的美术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

美术教育类的论文篇十六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有关美术教育的论文,希望你会喜欢!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

二、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故事里让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在同一堂美术课上画一束鲜花,中国学生的画法标准,花的种类和颜色与真花无异;而美国学生则抛弃了传统鲜花的画法,花的颜色虽然与实际不同,但极富想象力,而且极富美感。这则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学生美术学习时的困境――缺乏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美术创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教育中永不过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在积极愉快和自觉氛围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绘画学习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样学生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创新的美感,而不是如同拍照般精确。

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的体现---“美术家(艺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

美术家是美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如果说“创造性”是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美术”作品的核心价值,那么美术家创造作品便是充满“神奇”之魅的灵感喷薄并将之物化的这一过程。苏轼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术作品便是美术家伸出“上帝之手”,将人类的审美情感物化为可视、可居、可游的图像世界。

所以美术家或画家更应该是作为精神气息的载体,而创造性便是这一精神气息的核心内容。即使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学特别是美术实践的教学之实质便是使学生像美术家或画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创造性劳动是人本身就具有但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现实处境中逐渐被淡忘、忽略、屏蔽的能力,美术教学便是撞击这份屏蔽、唤醒这份遗忘,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1921-1986)所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美术家-作品”本位的创造性教育,更多体现在美术实践教学这一模块中,即通过绘画研习、雕塑创作、工艺品制作等等技能性实践活动,实现审美创造性的物化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处仅以绘画为例,绘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精确地再现眼睛中所见到的“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塑造具象或抽象的物事,感受、体悟点、线、面与色彩通过“神奇”的艺术组合成具有审美意蕴的形体,并通过这一并不同于所谓现实世界的形体,揭示、把握人类审美思维与审美情感的奥秘。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力与想象力最终只能沦为空谈。而不诉诸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技术训练,也只是无法成为美术创作的机械描摹。

创新思维不是一门课程,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工作,所以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课堂为学生个性的塑造、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阵地,为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创造条件也就义不容辞。

1.创造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必须具备宽松自由的思维环境。若没有“自由”又何来创意呢?而人的创意必须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潜能。专家提供的求异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都是以“心里自由”为前提的。所以要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和自由探究的机会,要尊重不同寻常的看法,尊重不同寻常的想象,所以教师的美术素质与开放心灵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开发是有益的。

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产生的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的想象,深入作品的内涵。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主要在这个方面来体现。二是作品创作前的想象,就是构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肯定学生想法的价值,将学生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就给予肯定,并通过技术的传授帮助他们实现想法,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乐趣。创新思维能力与造型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这个其中。

2.提供便利的可利用的实践场所。

创造性思维往往与创造活动是相联系的。人们总是在产生了某种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和欲望,或者在某种创造性活动进行过程中,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思维创造形象的过程,美术教育中这种思维与创造的关系尤为明显。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创造建设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拿中学美术为例,中学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等,每一门类的创作都离不开技巧与材料,需要适当的场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实践的场所,提供物质条件。我们一方面可以在校内创造条件,一方面可以与社会接轨,帮助学生实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设施,把科技融入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提供便利。

3.关注学生的个体因素。

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关注个体因素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不是每个学生都热爱美术,美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艺术家。但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特别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善于观察,富于想象力。

个体的`因素包括文化修养、思维的方式与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主要是指学生知识面的大小,兴趣广泛的程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文化的修养,广泛的文化基础可以开启联想与智慧。专业素质是指对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创新最终得以实现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优势与潜力,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善于表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让有美术创造潜力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提高,让美术方面不具特殊潜力的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审美修养与美术素质。

4.建立合理的鼓励机制,促发求知的主动性。

鼓励机制可以成为创造力产生的外动力。当学校为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时,奖学金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学习的动力。现代诺贝尔奖的设立同样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造力的开发。各类的美术作品比赛,也鼓励了一部分人的信心与学习主动性。

1.所谓美术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过程,使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使学生摆脱模式化的事物,发现自然的神秘。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点:合理的利用美术书籍、教材或者其他美术参考书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把这部分知识利用起来给学生展示,拓宽他们的思路;另外,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学生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修正,确保学生审美观的正确发展。

2.要实现美术创造性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们才有能力去学习美术,去欣赏美术中的精华。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材是将理论与实践隐含的合成一条学习的主线,把许多理论学习与绘画实践整合成为一个体系,这虽然在提高美术课堂中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氛围,但是这可能会出现美术教学中出现忽视理论基础的情况。忽视理论学习的美术教学是不符合美术创造性教育思想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绘画及欣赏能力也不会提高,依然没有达到教育学生审美才能的目的。因此,提高美术创造性教育水平的前提就是打下扎实的美术知识基础,设计出多样的学习形式,逐步完善教学体系。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创造性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国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贯思想。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有一颗渴望发现的心,学生渴望成功。因此,摈弃那些束缚学生创造性的东西,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充分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结束语。

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美术素养的提高极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田立永.对美术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科技博览,2010,(22)。

[2]王芬.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知识经济,2011,(4):101。

[4]宋晓亮.新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论[j].网络财富,2012,(3):107。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63615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