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香山红叶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香山公园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景点讲解员李春林, 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李导。今天大家在香山的游览就由我全程为大家服务。在此,希望大家 在领略香山的烂漫枫叶以及古典园林文化之美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一份愉快的的心情和美 好的回忆。
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我们今天的游览。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东麓,这里层峦叠嶂,海拔 577 米,满山是黄栌树,霜后呈深紫 红色。陈毅诗“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即指黄栌树叶。霜降时节,香山方圆数万亩坡 地上红艳似火,远观以为它是一片片花瓣,近看才辨清是一片片椭圆的树叶。香山观赏红叶 绝佳处在森玉笏峰小亭,从亭里极目远眺,远山近坡,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 似红霞缭绕,情趣盎然,成为北国著名的秋游胜地。 香山山顶有巨石两块,叫乳峰石。其形酷似“香炉” ,周围又常有云雾弥漫,如袅袅升 空的香烟,香山由此得名。香山景色秀丽,名胜遍布,风光旖旎,极富自然野趣。秋来黄栌 换装,漫山红遍,如火如荼,此即“香山红叶” ,是燕京八景之一。
香山冬天的景色也很迷 人,每当冬雪初晴,一片银妆素裹,分外妖娆,旧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就指这里。 香山寺,在香山公园内蟾蜍峰北。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 年)建,金世宗赐名大永安寺, 为香山诸寺之首, “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后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仅存石阶,石 坊柱、石屏等遗迹,唯有寺内的“听法松”依然屹立。
香炉峰,俗称鬼见愁。在香山公园西 部。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顶可饱览香山全景。近年已建有缆车索道,牵引登山。 双清别墅在香山公园内香山寺下。这里原有两股清泉,相传金章宗时称梦感泉。清乾隆在泉 旁石崖上题刻“双清”二字。 1917 年熊希龄在此修建别墅,并以此为名。别墅淡雅幽静,山水树石顺其自然。清泉 大聚一池,池边有亭,亭后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丽非凡。在此春日赏花,酷夏避 暑,秋观红叶,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绮丽,称为香山“园中园” 。
眼镜湖,在香山公园北门 内。两泓平静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桥相联,形似眼镜,故此得名。湖的北侧山石叠嶂,峰峦 崛起。一洞之上,流泉直下,恰似珠帘垂挂的水帘洞。山花芳草在沟壑石缝和小溪池水旁争 奇斗艳, 古柏苍松、 老槐垂柳交汇成一片清荫。 见心斋在香山公园北门内西侧, 毗邻眼镜湖。 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修葺,是座颇具江南风味的庭院。
香山庭院中心是一平圆形水池,清洌的泉水从石雕的龙口中注入,夏来新荷婷立,金鱼 嬉戏。池东、南、北三面回廊环抱,内有一小亭伸入池中。池西有轩榭三间,即见心斋。斋 后山石嶙峋,松柏交翠。整个庭院清静幽雅,使人留连忘返。当年乾隆帝曾在此读书和赐宴 臣僚。
香山公园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早在 1186 年就出现了人文景观。香山寺曾为京西寺 庙之冠。 香山四季美景不断。如果把北京西郊比作北京现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园"。那么,历史悠 久的香山公园便以"春天山花烂漫,夏日清爽宜人,深秋红叶飘丹,冬林银妆素裹"的自然景观, 成为北京西郊的绿谷"氧吧"。公园内树木繁多,森林覆盖率达 96\%,仅古树名木就有 5800 余 株,占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公园具有独特的"山川、名泉、古树、红叶"资源。香山红叶驰 名中外,1986 年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为首都秋季最靓丽的一道景观,每到深秋 时节,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齐聚香山,共赏秋色。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的游览已经接近尾声了。相信大家一定领路到丹枫烂漫锦妆成,要 与春花斗眼明的红叶美景。看着这如火的香山,小李有些不舍,不会忘记各位在枫林的欢声
笑语,不会忘记大家游览是的兴致勃勃,更不会忘记各位亲人们对小李工作的大力支持,在 此小李真心的对大家说一声谢谢, 祝愿以后的每一天都能想今天一样快乐, 像这满山红叶一 样如火如荼!期待我们下一次再见!
北京香山红叶导游词篇二
香山风景区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西北45公里处的柳林乡姚峪村附近,主要由三座依次排列、东西相连的石峰组成,形状犹如一座笔架,故又名“三石山”。山上古柏葱绿,基本上保持着原始次生自然状态。
香山景区不但风景秀丽,而且其佛教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据史料记载,景区内的大香山寺是陕西省三大寺院之一,亦是我国著名的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始建于前秦,至南北朝与隋唐成为佛教圣地。香山是禅、教、律、密、净五宗同修的观音真身道场。素有“北香山,南普陀”的盛名。清末,慈禧太后病愈后特赐“宣慈昭佑”匾额于香山寺。后经几代高僧大德弘法修茸,大香山寺香火隆盛,历百代兴衰沉浮。
公元984--987年,耀州曾敕修香山奇峰洞,建圣果院。至明万历年间,有信徒又购得山场捐与院中。到清朝威丰和光绪年间,寺院又经历了两次大的修葺,并正式命名为“香山寺”,三百山也因此改名为香山。当时院内和尚已达百多余名,有田数万亩,形成了“磐声荡山峪,香烟绕山林”的鼎盛场面。1920xx年,香山寺院遭火焚毁。新中国成立后曾有几次修整,现仍为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的信徒朝圣之地。甚至就连东亚及东南亚一带的香客也慕名前来,络绎不绝。现景区内分布着白雀寺、唐王洞、永善堂、龙泉寺和梳妆台等众多遗迹。
香山之所以久负盛名,就是因为这里是妙善公主归隐修行,并最终在此应化为千手千眼菩萨,弘法度生的第一个道场,与浙江普陀山齐名。因此,尽管全国有多处山峦(峰)都冠名为香山,但这里仍被佛院众生视为香山之首。
相传在今铜川11市耀县的稠桑墓助村,住着一位前燕宗室封王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长女妙音、次女妙慈、幼女妙善,妙善品貌俱佳,聪慧过人,心地善良,生有佛性。三个女儿成年后,妙庄壬要她们郡招婿,长、次二女皆顺其旨,唯妙善拂逆其意,父王甚怒,竭尽手段,岂知她拒不从命,并执意出家修行。妙庄王指着村前积雪覆盖的山岭说:“要我允许你出家不难,除非日月倒流,隆冬如春!”说来也怪,翌日,岭上冰雪融化,山花遍野。妙庄王无话可说,口是心非地勉强应允妙善出家。妙善匆勿启程,路经南岭,见山花盛开,喜不目胜,便来了一朵小花插在鬃间,后人叫此岭为插花岭。妙善经十余日奔波来到四川遂宁白雀寺,削发为尼。妙庄王探知妙善已出家,立即遣人到白雀寺,威逼妙善回家速速完婚。妙善对来人说:“请你回去票告父王,我既出家,尘缘己了,也绝不踏进王府一步!”妙庄王听罢,气得七窍生烟,岂肯善罢甘休,又派家丁奔往四川,火烧白雀寺,千余僧众葬身火海,整个寺院变成一片瓦砾。妙善虽然安然无恙,但见寺毁僧亡无处立足,就拿定主意,返回大香山。经长途跋涉,终于迸人大香山境内。这一日,行至今柳林黑虎沟,忽然窜出一只黑虎,蹲在路中间,其时身后又传来追兵的呐喊声,妙善心想宁可喂虎,也不让追兵抓回去。她一狠心,奋不顾身地向前闯去,谁知那老虎却乖乖让道,放她过去,仍旧蹲在那里,虎视眈眈,追兵见状,急忙后退转劈逃跑。妙善脚不停步,匆匆赶路,很快就到了田家咀与尖沟村交界的三只窑,忽觉身体轻飘,悬空离地,茫然四顾,不由一惊,只见路边一裸歪脚古柳树上,盘垂着一条花斑巨蟒,闪动着火苗一样的信舌,准备把她一口吞掉。正当生命攸关之际,又是那只黑虎猛扑过来,伏在她身边,她一下子跨上虎背,以裙掩面,冲了过去。妙善被黑虎驮到了九营寨,站在山顶纵目眺望,见对面三峰耸翠,景色秀丽,正是修行悟道的好地方。此时,她联想到自己儿次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深感冥冥之中有佛祖佑护和接化她,便起身下山,继续赶路。走了一阵,想到自已一路奔波,定是蓬头垢面,就稍事梳妆打扮一番,而后涉水渡过三水河,住进大香山中峰崎峰洞,苦修九载,坐化成佛。现在的梳妆台即由此得名。
有一年,妙庄王顽疾濒死,妙善就幻形为老僧上门化缘,告诉妙庄王,他的病非至亲之手眼,否则无药可治。妙庄王治病心切,要取长女、次女的手眼,都被拒绝。他又去求老僧,老僧说:“香山菩萨度化众生,只要求她,便可得到。”妙庄王即派人去崎峰洞求菩萨,妙善便断剃其手眼,交给来人,回府后制成药丸。妙庄王服用后大病痊愈。他亲临大香山崎峰洞还愿,发现菩萨果无手眼,深感愧疚,下令能工巧匠为妙善塑一尊“全手全眼观音菩萨”,可工匠听成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也就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形象了。
我们面前的村庄是姚峪村。在这里,香山美景可以尽收眼底。白雀寺位于姚峪村的西面。寺中供有香山菩萨妙善泥塑像一尊,寺内墙上则绘有妙善应化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的动人故事。寺院始建年代不详,唯一有所记载的只有一通镶嵌于檐前土墙中的功德碑。
我们现在已来到了香山前山脚下。抬头仰望,前面三峰突起,峰间殿宇矗立,此处即为苍龙岭。苍龙岭上原有一永善堂。据说也为信徒捐款修缮。它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可惜其建筑也已不存,只剩下遗迹来让我们游人揣测其过去的香火鼎盛。
请跟我继续前行。沿石级而上,过灵官庙上行不久,我们即可抵达中峰崖间正洞----奇峰洞,亦名“真身洞”,传为妙善公主坐化处。洞内原供奉有千手千眼菩萨木刻像,旧像现已不存。请再往西看,在洞壁之处供奉有一泥塑菩萨“肉身”坐像。像后有一小洞,深不可测。我们出得洞来,面对我们的是三间佛殿----圣果院。如不仔细观看,就会感觉此处佛殿并无异样。但若细心端详,我们就会发现,三间佛殿殿顶全部以铁瓦覆盖。原来奇峰洞上悬崖为沙砾岩石,由鹅卵石组成。时常有卵石落下,将殿上瓦片击碎。公元1851-1861年,当地3名居士倡议募化资金百万,在此建立了这3间铁瓦佛殿,被世人称做三千铁瓦殿。铁瓦殿上曾悬挂“宣慈昭佑”巨匝。此匝为1862年慈禧太后在病后“以答菩萨宏恩”而亲笔题赐。
我们现在进入圣果院参观。铁佛院内供奉的佛像就是1994年才开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菩萨端坐殿中,高达丈余,11面48臂千手千眼观音佛光普照。塑像面容华贵脱俗,表情仁和安详,充满爱怜地注视着我们芸芸众生及这个大千世界。铁瓦佛殿西侧则为供年高资深僧人居住的准提院。昔时,院中曾有一玉脂圆润的玉笺,传曾为妙善菩萨之父妙庄王所用。后来,僧人将玉笺改刻为焚文准提咒,此院也因此得名。可惜,20世纪30年代,玉笺被院内一恶僧盗走,至今下落不明。
在此我们还可遥望西峰。西峰在三峰之中最高,也最为险峻。峰上有庙宇一座。因香火不旺,庙宇现已破败。再看东峰,原有庙宇,也因年久失修,只剩下了遗址。
现在我们下山去参观龙泉寺。龙泉寺位于香山东峰以北的樊家沟,为明时左龙麓创建,对面有小路可直通西峰。龙泉寺四周翠峰环卫。寺后峭壁如削。距地约16米处,有石洞天成。前秦时,洞顶因风化原因,石崩瀑泻,昼夜不停,宛如数条飞龙自天而降,其下集水成潭,不断流涌。该寺以此而得名“龙泉寺”。进人洞中,此处可见一方水池,水清见底。旁边尚有一通残碑,碑文大半已缺失,故内容不详。水池正北为一佛堂。佛堂正中供奉佛像,东西山墙则分别彩绘炼丹罗汉、光头便装唐僧和牵马悟空的壁画,内容多为“唐僧取经”故事。
龙泉寺向西不远便是“三清阁”。所谓三清就是道教尊奉的三位神仙,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既为他们的总称,也是他们居住的天界。我们现在看到的“三清阁”坛上安坐的就是道教的这三位尊神。香山为佛教名山,上佛刹遍布。而此处道观也有立锥之地。异域佛学与本土道教同地并存,共安相生,实乃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很好见证。
我们再往前走不远,就来到了唐王洞。洞内宽阔出奇,可容千人,内有数间房屋。据推测,中间三间可能为佛堂,供奉五方佛及两位胁侍菩萨。佛堂东西山墙上绘有壁画及对联,分别为弥勒佛及达摩东渡图,对联则残缺不全难以辨认。西边一间,内有坛基和光圈,似曾供养三世佛。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避暑,故名“唐王洞”。洞上两边可见清晰斑痕,势若蚊龙戏珠。根据其色,当地百姓分别将它们唤做“青龙”和“白龙”。二龙相交之处,口吐细泉,其音轻灵,其味甘甜。泉水滴落,汇聚成潭,水潭因此取名为“天浆圣漱”。冬季,泉水结冰成柱,玲咙晶莹,如钟乳垂悬。九龙寨位于龙王洞上不远处。因上有九泉而得名。唐太宗避暑之时,曾有9个兵营驻扎于此。晋时,姚襄也曾屯兵此处。
香山西南约7.5公里处有一地名叫天河堡(照金和庙湾一带)。后秦之时,姚苌曾长朔屯兵天河堡,拥兵自立,称“大单于”、“万年秦王”,并在这一带建立过临时都城。至今这里还有秦王殿、庄王墓、为王楼等遗址。而离此地几公里之遥的照金,则为当年刘志丹和谢子长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在那里我们可缅怀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一次红之旅。
北京香山红叶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接下来,我们将前往香山公园景区。首先,请允许简要地介绍一下景区的概况。香山公园位于海淀区,北京市西郊,是国家aaaa级景区,北京市精品公园,20xx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景区占地180余公顷,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
香山公园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早在1186年就出现了人文景观。香山寺曾为京西寺庙之冠。
在辽代,这里是私人宅邸。当时有个中丞名阿勒弥者,见这里山青水秀,遂建宅舍。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十六年(1186),始在此山建大永安寺,亦叫甘露寺,即现在香山寺之前身。金章宗时,又在此建会景楼和祭星台建筑,从此皇家苑囿的规模初步形成。清乾隆十年(1745),动用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对香山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形成了盛清时期京西“三山五园”之一,即"静宜园"。此时园内景物非凡,建筑多样,各式的亭台楼阁、廊轩馆榭、牌坊、庙宇等分布在山峦坡坎之上,掩映在茂林绿荫之中。
香山四季美景不断。如果把北京西郊比作北京现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园"。那么,历史悠久的香山公园便以"春天山花烂漫,夏日清爽宜人,深秋红叶飘丹,冬林银妆素裹"的自然景观,成为北京西郊的绿谷"氧吧"。公园内树木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6%,仅古树名木就有5800余株,占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公园具有独特的"山川、名泉、古树、红叶"资源。香山红叶驰名中外,1986年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为首都秋季最靓丽的一道景观,每到深秋时节,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齐聚香山,共赏秋色。
也许各位会问,香山问什么叫做香山呢?大家不妨猜猜看。
(可能是五花八门的答案,也可能,是有人知道的)
其实,香山的得名原因有三种说法,其一是:香山海拔557米,最高峰顶有一块巨大的乳峰石,形状像香炉,晨昏之际,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炉中香烟袅袅上升,故名香炉山,简称香山。
圆灵应现殿两侧各设罩子门一座。殿后高台之上,是“眼界宽”厂厅一座三间。正间外檐向东挂“眼界宽”匾一面,粉油蓝字,乾隆宝。眼界宽南北接出游廊,又似环爬山廊,曲折而上,与“青霞寄逸”楼相连。
青霞寄逸为两层歇山顶,上下各三间的楼一座。下层前檐向东挂“青霞寄逸”匾一面,青地金字,乾隆宝。第二层,楼外檐向东挂“鹫峰云涌”匾一面,青地金字,乾隆宝。 ]j*2psjg
青霞寄逸楼下,靠壁建有“水月空明”殿一座三间。正殿外檐向东挂“水月空明”匾一面,绿地蓝字,乾隆宝。
水月空明殿前建有“詹卜香林”六方亭式楼一座三间。第一层,亭外前檐向东挂“詹卜香林”匾一面,粉油蓝字,乾隆宝。第二层,亭外前檐向东挂“无住法.轮”匾一面,粉油蓝字,乾隆宝。第三层,内隔断上挂“能仁妙觉”匾对一分,乾隆宝。亭外前檐向东挂“光明莲界”匾一面,粉油蓝字,乾隆宝。
双清泉
双清泉位于古老的香山寺脚下,为香山南山之水。根据《天府广记》记载:“丹砂井在香山下,相传为葛稚川丹井。二井,一泉水上涌,一泉水横流,味及甘甜。”乾隆皇帝在香山静宜园休息时,品尝泉水,觉得清凉甘甜,连声叫好,赐名为“双清”,御笔题名命人刻在石壁上。双清泉从双清下流知乐濠、过璎珞岩、流入带水屏山(静翠湖),流入园外。
佳日亭
佳日亭是香山公园内结构最复杂的仿唐式亭台建筑,它位于位于眼镜湖南侧,最初是拍摄电视剧《唐明皇》的时候搭建的一个道具,因其与周围景致极为协调,许多游人在此争先合影留念,而后改建为“佳日亭”。
见心斋
见心斋位于公园内北门内西侧,是园中之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颇具江南特色的园林庭院,清嘉庆年间续建。传说是皇帝鉴证大臣是否对他忠心的地方,故名见心斋。院内半圆形水池三面环以围廊彩画,正殿见心斋正对知鱼亭,斋后为正凝堂,鱼池内1000多尾红鲫锦鲤畅游,使这别致的小院充满了生机。
昭庙
宗镜大昭之庙,又称“昭庙”,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它是为迎接班禅六世来京向乾隆皇帝祝贺七十大大寿而建的,故世称之为班禅行宫。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宗镜大昭之庙开光。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于乾隆四十五年九月二十日来到香山静宜园,在其行宫内游览休息。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班禅额尔德尼由于身染痘症,系毒火太盛,于戌时圆寂于西黄寺内。
双清别墅
香山双清别墅位于香山公园南麓的半山腰,环境幽雅,以其苍翠的竹林、遮天蔽日的银杏、挺拔的松柏、古朴的建筑引人前往。然而真正使这个地方闻名天下的并不是她的秀丽风光,而是因为这里曾是毛主席住过的地方,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曾发生过扭转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前途的大事。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闭幕后,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战略思想的毛泽东,实现了他的夙愿,提出要大踏步地前进,到北平去!毛泽东主席风趣地说:“走啦,咱们这是进京赶考!”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入香山双清。在双清别墅,毛泽东主席指挥了渡江战役,在这里筹备了新政协,筹建了新中国,在这里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1994年,双清别墅被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这里有毛泽东当年生活工作过的原状陈列;有毛泽东与爱子亲切交谈的地方----六角红亭。有记录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在双清活动展览》……。《毛泽东在双清活动展览》由《从西柏坡到北平香山》、《毛泽东在双清》、《领袖生活在香山》三部分组成,集中反映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
双清别墅是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校外课堂,是企事业单位、学校组织过主题党日、团日、队日活动的好场所。香山公园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通过“我为双清站一岗”、“爱北京,爱博物馆”征文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公园在双清别墅设立了有关毛泽东的图书和纪念品专柜,增加播放“毛泽东在双清”专题片和相关史料宣传片。
碧云寺
碧云寺创建于1331年,至今已有近720xx年的历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碧云寺原为元代开国元勋耶律楚材舍宅修建,原名碧云庵,据说当初在修建时,正值碧空如洗,白云出岫,可谓“碧色净如云”,于是命名。后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扩建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并于明正德年间改名为“碧云寺”。1920xx年,孙中山先生在京病逝,灵柩在碧云寺停放,直到1920xx年才移至南京的中山陵,为了永久缅怀一代伟人,寺内设有孙中山纪念堂和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碧云寺整组建筑以排列在中轴线上的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层层殿堂依山势迭起,由山门至金刚宝座塔,高度相差100余米,总体布局采用迥旋串连引人入胜的建造形式,每进院落各具特色,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院内香气弥漫,钟磬声悠,幡幢微荡。
据史料记载,1748年,乾隆皇帝对碧云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保存原有寺院的基础上,修建了金刚宝座塔、罗汉堂和水泉院,由于原有建筑无较大变动,因此碧云寺建筑和文物基本保留了明代风格。乾隆皇帝曾经在游历碧云寺时题写了“西山佛寺累百,惟碧云以宏丽著称……”的诗句(摘自《乾隆御制碧云寺碑文》),由此可知,碧云寺在京西寺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孙中山纪念堂
孙中山纪念堂座落在香山碧云寺内,自1977年10月1日正式对游人开放以来,成千上万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瞻仰参观,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纪念堂内正中安放着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暨全国各地中山学校敬献的中山先生汉白玉全身塑像,左右墙壁上镶嵌着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所写的《致苏联遗书》,正厅西北隅陈列着1920xx年3月30日苏联人民送来的玻璃盖钢棺,堂内还陈列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墨、遗著。
正厅两侧的中山先生纪念堂展览室集中反映了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山先生的生平、生活暨革.命业绩提供了珍贵、丰富的教材。第一展室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求学立志、致力革.命、推翻帝制、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折。概括了中山先生为了追求真理,振兴中华,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大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乃至亚洲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将中国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展室分五个部分:抱病北上、病逝北京、暂厝香山、移灵南下、缅怀伟人。介绍了中山先生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毅然抱病北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深受世界炎黄子孙崇敬和爱戴,党的xx大称颂他是“中国百年巨变的第一位伟人。”毛泽东曾说:“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中山先生为了祖国的和平和统一,四处奔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癌魔缠身,不顾自己的安危,累死在北京、暂厝香山的过程就是集中的体现。1920xx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先生北上共谋国是。为了国家能和平统一,中山先生发表了《北上宣言》,召开国民会议重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11月13日,中山先生毅然抱病由广州北上。由于长途劳累,他的肝病发作,到达北京时,病情急剧恶化已是生命垂危。临终之前,他立下了《国事》、《家事》、《致苏联政府》三个遗嘱;弥留之际,他仍支撑精神挣扎着留下“和平…… 奋斗……救中国 ”的遗言。
1920xx年3月12日上午9时10分,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19日中山先生的灵榇停放在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社会各界隆重公祭后,于4月2日灵榇移至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石券门内暂厝。1920xx年5月,南京中山陵落成。5月22日,宋庆龄及亲属、医、卫,在这里为中山先生敛服,复大敛于待奉移之铜棺,将更换出的中山先生的衣帽,放回原敛之楠木棺中,封入金刚宝座塔石塔内。在碧云寺普明妙觉殿(现纪念堂)设灵堂,举行了庄重的灵榇奉移典礼。5月26日移灵南下,6月1日,中山先生的遗体于南京中山陵奉安礼成。为纪念中山先生遗体暂厝之地,时“国民政府”在普明妙觉殿立“纪念堂”,在金刚宝座塔石券门石塔立“衣冠冢”。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重修碧云寺后复命名为“孙中山纪念堂”(宋庆龄题写)和“孙中山先生衣冠冢”,以为后人瞻仰。
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人永远会活在人们的心中;而一切逆历史潮流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正如中山先生题词的那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希望祖国早日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慰籍中山先生的赤胆忠心!
卓锡泉
碧云寺卓锡泉是香山北源之水。卓锡泉在明代就很有名了。《长安客话》载:“水自寺后,石岩出,喷薄入小渠,人以卓锡明之。”卓锡泉得名传说是一得道高僧,口渴至极,用带锡制小环的禅杖,一卓(卓即点击的意思)底下的石头,石头间涌出清泉,故名。有诗“跟深连地脉,溜曲绕珠寺”真切地描述了泉水折流寺院的情景。卓锡泉水点缀了“天水一色”,流入“能仁寂照”金鱼池,出碧云寺至眼镜湖西坡上,小部分流如眼镜湖,主流到见心斋,经昭庙方河,绕土山到勤政殿遗址后到月牙河,流入园外。
北京香山红叶导游词篇四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华清池参观,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解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以及曾经发生在这里并流传了千年的爱情故事。
(第一部分:骊山得名,峰火戏诸侯,关中八景之一)
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的故址,西距西安 30 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大家请看前方山峦,这就是著名的骊山。由于从远处看,尤如一匹青苍色的骏马,因此得名“骊山”。“骊”在下汉语里是黑色骏马的意思。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的影子中,好像披上了艳丽的红装。“入暮晴霞红一片,疑是烽火自西来”,令人误以为当年烽火还在燃烧,故有“骊山晚照”之称,也成为关中八景之一。
大家请看骊山山峰最这一处,这就是坐落在骊山西秀岭上的峰火台。大家都知道,峰火台是古代发信号调兵遣将的一种报警设置,就在公元前 779 年,也就是周朝末期,褒国为取悦周幽王,进献美女褒姒,褒姒进宫后幽王便不理朝政,集众爱于褒姒一身,不但废了皇后,而且立了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可是褒姒却终日闷闷不乐,为博得美人一笑,幽王说“谁能使王妃一笑,赏金千两。”于是奸臣出计,点燃骊山的峰火,各路诸侯见到狼烟四起,赶来救驾,此时褒姒见惊恐万分的各路诸侯,却嫣然一笑,幽王惊喜若狂。公元前 771 年,当真正的战事来临时,幽王再次点骊山燃峰火时,各诸侯却以为仍是在为取悦,无人救驾,西周就此灭亡。这也就是我们曾听说过的“周幽王峰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值千金”的典故。
(第二部分:九龙湖,飞霜殿)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一边一向前走一欣赏。我们面前的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叫做九龙湖,它属于华清池的西区。大家一定会问这里为什么以“九龙”为名呢?其实这个湖分成上下两个区域,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堤壁间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我们再来看这尊雕塑,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正是在这里演绎了一段人间最浪漫的爱情故事。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他们当年在华清池建造了怎样的宫殿。这个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宫殿中。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凤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示了皇家建筑的气派。
(第三部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汤,温泉水源。)
说起杨贵妃,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她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 17 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 735 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5 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令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 745 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白居易在他的《长恨歌》里就这样写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那时杨贵妃才 38 岁。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 742 年至 756 年的 14 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 43 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刚才我们提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年秋冬来到华清池,是为了享受温泉沐浴的。那么,我们现在就去看看一千多年前的皇家浴池吧。
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宫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这里保存着 5 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海棠汤”又名“芙蓉汤”,俗称“贵妃池”,因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腴的形体。整个汤池呈现了唐代的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池底正中有一直径为 10cm 的进水口,进水口上装莲花喷头,寓意为海棠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源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出。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宫殿面积达 400 多平方米,有内殿外殿之分,御汤可储水 100 近立方米。俨然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莲花汤造型独特,呈写实的莲花状,这自然与宗教观念相融合,将沐浴看作是与自然的沟通,最终实现“天人合一”,这也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对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
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专供唐太宗所用。原名“御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信奉“天人合一”说的唐玄宗便将酷像北斗七星的“御汤”更名为“星辰”汤。很显然,这些用意就是想企求苍天斗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
尚食汤,形制小,工艺简单,并无奇特造型,相对于前面的御用汤池,显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据推断,尚食汤在华清宫可解释为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待宫员的沐浴场所。
还有一个汤池是太子汤,顾名思义,是东宫的皇太子沐浴的地方。
其实,在华清池沐浴温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 3000 平方米,可供 400 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 110 余吨,水温达 43 度。其水质优良,颇具医疗功效,极适宜沐浴。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一旦完浴后可谓“冬走十里不凉,夏走十里不热”。
(第四部分:环园——西安事变,五间亭,兵谏亭)
华清池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西安事变的旧址——环园。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战议和、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等条件。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及中国共产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大家看到的这一字排开的 5 间房屋,就是蒋介石当年住的五间厅。著名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这小小的五间厅中。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五间房子,当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西逃时就住过这里; 1934 年修葺后,这里又成国.民党高官游览休想的场所; 1936 年 10 月、 12 月蒋介石两次到陕西来,都以华清池为“行辕”,就住在五门厅。他在这里策划高级军事会议,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因而引起张学良、杨虎城的强烈不满,导致了门月 12 日凌晨 6 时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酣睡中的蒋介石突闻枪响,仓惶在两名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今天,在五间厅内,各门办公室使用的桌子、椅子、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我们仍然能看到当年激战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子弹孔痕迹。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座高 4 米,宽 2.5 米的石亭,建于 1946 年 3 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当时名曰“民族复兴亭”、“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 1986 年 12 月在纪念“西安事变” 50 周年前夕,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好了,今天我们华清池景区的讲解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北京香山红叶导游词篇五
香山风景区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西北45公里处的柳林乡姚峪村附近,主要由三座依次排列、东西相连的石峰组成,形状犹如一座笔架,故又名“三石山”。山上古柏葱绿,基本上保持着原始次生自然状态。
香山景区不但风景秀丽,而且其佛教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据史料记载,景区内的大香山寺是陕西省三大寺院之一,亦是我国著名的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始建于前秦,至南北朝与隋唐成为佛教圣地。香山是禅、教、律、密、净五宗同修的观音真身道场。素有“北香山,南普陀”的盛名。清末,慈禧太后病愈后特赐“宣慈昭佑”匾额于香山寺。后经几代高僧大德弘法修茸,大香山寺香火隆盛,历百代兴衰沉浮。
公元984--987年,耀州曾敕修香山奇峰洞,建圣果院。至明万历年间,有信徒又购得山场捐与院中。到清朝威丰和光绪年间,寺院又经历了两次大的修葺,并正式命名为“香山寺”,三百山也因此改名为香山。当时院内和尚已达百多余名,有田数万亩,形成了“磐声荡山峪,香烟绕山林”的鼎盛场面。1920xx年,香山寺院遭火焚毁。新中国成立后曾有几次修整,现仍为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的信徒朝圣之地。甚至就连东亚及东南亚一带的香客也慕名前来,络绎不绝。现景区内分布着白雀寺、唐王洞、永善堂、龙泉寺和梳妆台等众多遗迹。
香山之所以久负盛名,就是因为这里是妙善公主归隐修行,并最终在此应化为千手千眼菩萨,弘法度生的第一个道场,与浙江普陀山齐名。因此,尽管全国有多处山峦(峰)都冠名为香山,但这里仍被佛院众生视为香山之首。
相传在今铜川11市耀县的稠桑墓助村,住着一位前燕宗室封王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长女妙音、次女妙慈、幼女妙善,妙善品貌俱佳,聪慧过人,心地善良,生有佛性。三个女儿成年后,妙庄壬要她们郡招婿,长、次二女皆顺其旨,唯妙善拂逆其意,父王甚怒,竭尽手段,岂知她拒不从命,并执意出家修行。妙庄王指着村前积雪覆盖的山岭说:“要我允许你出家不难,除非日月倒流,隆冬如春!”说来也怪,翌日,岭上冰雪融化,山花遍野。妙庄王无话可说,口是心非地勉强应允妙善出家。妙善匆勿启程,路经南岭,见山花盛开,喜不目胜,便来了一朵小花插在鬃间,后人叫此岭为插花岭。妙善经十余日奔波来到四川遂宁白雀寺,削发为尼。妙庄王探知妙善已出家,立即遣人到白雀寺,威逼妙善回家速速完婚。妙善对来人说:“请你回去票告父王,我既出家,尘缘己了,也绝不踏进王府一步!”妙庄王听罢,气得七窍生烟,岂肯善罢甘休,又派家丁奔往四川,火烧白雀寺,千余僧众葬身火海,整个寺院变成一片瓦砾。妙善虽然安然无恙,但见寺毁僧亡无处立足,就拿定主意,返回大香山。经长途跋涉,终于迸人大香山境内。这一日,行至今柳林黑虎沟,忽然窜出一只黑虎,蹲在路中间,其时身后又传来追兵的呐喊声,妙善心想宁可喂虎,也不让追兵抓回去。她一狠心,奋不顾身地向前闯去,谁知那老虎却乖乖让道,放她过去,仍旧蹲在那里,虎视眈眈,追兵见状,急忙后退转劈逃跑。妙善脚不停步,匆匆赶路,很快就到了田家咀与尖沟村交界的三只窑,忽觉身体轻飘,悬空离地,茫然四顾,不由一惊,只见路边一裸歪脚古柳树上,盘垂着一条花斑巨蟒,闪动着火苗一样的信舌,准备把她一口吞掉。正当生命攸关之际,又是那只黑虎猛扑过来,伏在她身边,她一下子跨上虎背,以裙掩面,冲了过去。妙善被黑虎驮到了九营寨,站在山顶纵目眺望,见对面三峰耸翠,景色秀丽,正是修行悟道的好地方。此时,她联想到自己儿次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深感冥冥之中有佛祖佑护和接化她,便起身下山,继续赶路。走了一阵,想到自已一路奔波,定是蓬头垢面,就稍事梳妆打扮一番,而后涉水渡过三水河,住进大香山中峰崎峰洞,苦修九载,坐化成佛。现在的梳妆台即由此得名。
有一年,妙庄王顽疾濒死,妙善就幻形为老僧上门化缘,告诉妙庄王,他的病非至亲之手眼,否则无药可治。妙庄王治病心切,要取长女、次女的手眼,都被拒绝。他又去求老僧,老僧说:“香山菩萨度化众生,只要求她,便可得到。”妙庄王即派人去崎峰洞求菩萨,妙善便断剃其手眼,交给来人,回府后制成药丸。妙庄王服用后大病痊愈。他亲临大香山崎峰洞还愿,发现菩萨果无手眼,深感愧疚,下令能工巧匠为妙善塑一尊“全手全眼观音菩萨”,可工匠听成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也就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形象了。
我们面前的村庄是姚峪村。在这里,香山美景可以尽收眼底。白雀寺位于姚峪村的西面。寺中供有香山菩萨妙善泥塑像一尊,寺内墙上则绘有妙善应化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的动人故事。寺院始建年代不详,唯一有所记载的只有一通镶嵌于檐前土墙中的功德碑。
我们现在已来到了香山前山脚下。抬头仰望,前面三峰突起,峰间殿宇矗立,此处即为苍龙岭。苍龙岭上原有一永善堂。据说也为信徒捐款修缮。它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可惜其建筑也已不存,只剩下遗迹来让我们游人揣测其过去的香火鼎盛。
请跟我继续前行。沿石级而上,过灵官庙上行不久,我们即可抵达中峰崖间正洞----奇峰洞,亦名“真身洞”,传为妙善公主坐化处。洞内原供奉有千手千眼菩萨木刻像,旧像现已不存。请再往西看,在洞壁之处供奉有一泥塑菩萨“肉身”坐像。像后有一小洞,深不可测。我们出得洞来,面对我们的是三间佛殿----圣果院。如不仔细观看,就会感觉此处佛殿并无异样。但若细心端详,我们就会发现,三间佛殿殿顶全部以铁瓦覆盖。原来奇峰洞上悬崖为沙砾岩石,由鹅卵石组成。时常有卵石落下,将殿上瓦片击碎。公元1851-1861年,当地3名居士倡议募化资金百万,在此建立了这3间铁瓦佛殿,被世人称做三千铁瓦殿。铁瓦殿上曾悬挂“宣慈昭佑”巨匝。此匝为1862年慈禧太后在病后“以答菩萨宏恩”而亲笔题赐。
我们现在进入圣果院参观。铁佛院内供奉的佛像就是1994年才开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菩萨端坐殿中,高达丈余,11面48臂千手千眼观音佛光普照。塑像面容华贵脱俗,表情仁和安详,充满爱怜地注视着我们芸芸众生及这个大千世界。铁瓦佛殿西侧则为供年高资深僧人居住的准提院。昔时,院中曾有一玉脂圆润的玉笺,传曾为妙善菩萨之父妙庄王所用。后来,僧人将玉笺改刻为焚文准提咒,此院也因此得名。可惜,20世纪30年代,玉笺被院内一恶僧盗走,至今下落不明。
在此我们还可遥望西峰。西峰在三峰之中最高,也最为险峻。峰上有庙宇一座。因香火不旺,庙宇现已破败。再看东峰,原有庙宇,也因年久失修,只剩下了遗址。
现在我们下山去参观龙泉寺。龙泉寺位于香山东峰以北的樊家沟,为明时左龙麓创建,对面有小路可直通西峰。龙泉寺四周翠峰环卫。寺后峭壁如削。距地约16米处,有石洞天成。前秦时,洞顶因风化原因,石崩瀑泻,昼夜不停,宛如数条飞龙自天而降,其下集水成潭,不断流涌。该寺以此而得名“龙泉寺”。进人洞中,此处可见一方水池,水清见底。旁边尚有一通残碑,碑文大半已缺失,故内容不详。水池正北为一佛堂。佛堂正中供奉佛像,东西山墙则分别彩绘炼丹罗汉、光头便装唐僧和牵马悟空的壁画,内容多为“唐僧取经”故事。
龙泉寺向西不远便是“三清阁”。所谓三清就是道教尊奉的三位神仙,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既为他们的总称,也是他们居住的天界。我们现在看到的“三清阁”坛上安坐的就是道教的这三位尊神。香山为佛教名山,上佛刹遍布。而此处道观也有立锥之地。异域佛学与本土道教同地并存,共安相生,实乃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很好见证。
我们再往前走不远,就来到了唐王洞。洞内宽阔出奇,可容千人,内有数间房屋。据推测,中间三间可能为佛堂,供奉五方佛及两位胁侍菩萨。佛堂东西山墙上绘有壁画及对联,分别为弥勒佛及达摩东渡图,对联则残缺不全难以辨认。西边一间,内有坛基和光圈,似曾供养三世佛。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避暑,故名“唐王洞”。洞上两边可见清晰斑痕,势若蚊龙戏珠。根据其色,当地百姓分别将它们唤做“青龙”和“白龙”。二龙相交之处,口吐细泉,其音轻灵,其味甘甜。泉水滴落,汇聚成潭,水潭因此取名为“天浆圣漱”。冬季,泉水结冰成柱,玲咙晶莹,如钟乳垂悬。九龙寨位于龙王洞上不远处。因上有九泉而得名。唐太宗避暑之时,曾有9个兵营驻扎于此。晋时,姚襄也曾屯兵此处。
香山西南约7.5公里处有一地名叫天河堡(照金和庙湾一带)。后秦之时,姚苌曾长朔屯兵天河堡,拥兵自立,称“大单于”、“万年秦王”,并在这一带建立过临时都城。至今这里还有秦王殿、庄王墓、为王楼等遗址。而离此地几公里之遥的照金,则为当年刘志丹和谢子长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在那里我们可缅怀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一次红之旅。
北京香山红叶导游词篇六
香山风景区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西北45公里处的柳林乡姚峪村附近,主要由三座依次排列、东西相连的石峰组成,形状犹如一座笔架,故又名“三石山”。山上古柏葱绿,基本上保持着原始次生自然状态。香山景区不但风景秀丽,而且其佛教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据史料记载..
香山风景区位于铜川市耀州区西北45公里处的柳林乡姚峪村附近,主要由三座依次排列、东西相连的石峰组成,形状犹如一座笔架,故又名“三石山”。山上古柏葱绿,基本上保持着原始次生自然状态。
香山景区不但风景秀丽,而且其佛教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据史料记载,景区内的大香山寺是陕西省三大寺院之一,亦是我国着名的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始建于前秦,至南北朝与隋唐成为佛教圣地。香山是禅、教、律、密、净五宗同修的观音真身道场。素有“北香山,南普陀”的盛名。清末,慈禧太后病愈后特赐“宣慈昭佑”匾额于香山寺。后经几代高僧大德弘法修茸,大香山寺香火隆盛,历百代兴衰沉浮。
公元984--987年,耀州曾敕修香山奇峰洞,建圣果院。至明万历年间,有信徒又购得山场捐与院中。到清朝威丰和光绪年间,寺院又经历了两次大的修葺,并正式命名为“香山寺”,三百山也因此改名为香山。当时院内和尚已达百多余名,有田数万亩,形成了“磐声荡山峪,香烟绕山林”的鼎盛场面。1920xx年,香山寺院遭火焚毁。新中国成立后曾有几次修整,现仍为全国各地,特别是南方的信徒朝圣之地。甚至就连东亚及东南亚一带的香客也慕名前来,络绎不绝。现景区内分布着白雀寺、唐王洞、永善堂、龙泉寺和梳妆台等众多遗迹。
香山之所以久负盛名,就是因为这里是妙善公主归隐修行,并最终在此应化为千手千眼菩萨,弘法度生的第一个道场,与浙江普陀山齐名。因此,尽管全国有多处山峦(峰)都冠名为香山,但这里仍被佛院众生视为香山之首。
相传在今铜川11市耀县的稠桑墓助村,住着一位前燕宗室封王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长女妙音、次女妙慈、幼女妙善,妙善品貌俱佳,聪慧过人,心地善良,生有佛性。三个女儿成年后,妙庄壬要她们郡招婿,长、次二女皆顺其旨,唯妙善拂逆其意,父王甚怒,竭尽手段,岂知她拒不从命,并执意出家修行。妙庄王指着村前积雪覆盖的山岭说:“要我允许你出家不难,除非日月倒流,隆冬如春!”说来也怪,翌日,岭上冰雪融化,山花遍野。妙庄王无话可说,口是心非地勉强应允妙善出家。妙善匆勿启程,路经南岭,见山花盛开,喜不目胜,便来了一朵小花插在鬃间,后人叫此岭为插花岭。妙善经十余日奔波来到四川遂宁白雀寺,削发为尼。妙庄王探知妙善已出家,立即遣人到白雀寺,威逼妙善回家速速完婚。妙善对来人说:“请你回去票告父王,我既出家,尘缘己了,也绝不踏进王府一步!”妙庄王听罢,气得七窍生烟,岂肯善罢甘休,又派家丁奔往四川,火烧白雀寺,千余僧众葬身火海,整个寺院变成一片瓦砾。妙善虽然安然无恙,但见寺毁僧亡无处立足,就拿定主意,返回大香山。经长途跋涉,终于迸人大香山境内。这一日,行至今柳林黑虎沟,忽然窜出一只黑虎,蹲在路中间,其时身后又传来追兵的呐喊声,妙善心想宁可喂虎,也不让追兵抓回去。她一狠心,奋不顾身地向前闯去,谁知那老虎却乖乖让道,放她过去,仍旧蹲在那里,虎视眈眈,追兵见状,急忙后退转劈逃跑。妙善脚不停步,匆匆赶路,很快就到了田家咀与尖沟村交界的三只窑,忽觉身体轻飘,悬空离地,茫然四顾,不由一惊,只见路边一裸歪脚古柳树上,盘垂着一条花斑巨蟒,闪动着火苗一样的信舌,准备把她一口吞掉。正当生命攸关之际,又是那只黑虎猛扑过来,伏在她身边,她一下子跨上虎背,以裙掩面,冲了过去。妙善被黑虎驮到了九营寨,站在山顶纵目眺望,见对面三峰耸翠,景色秀丽,正是修行悟道的好地方。此时,她联想到自己儿次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深感冥冥之中有佛祖佑护和接化她,便起身下山,继续赶路。走了一阵,想到自已一路奔波,定是蓬头垢面,就稍事梳妆打扮一番,而后涉水渡过三水河,住进大香山中峰崎峰洞,苦修九载,坐化成佛。现在的梳妆台即由此得名。
有一年,妙庄王顽疾濒死,妙善就幻形为老僧上门化缘,告诉妙庄王,他的病非至亲之手眼,否则无药可治。妙庄王治病心切,要取长女、次女的手眼,都被拒绝。他又去求老僧,老僧说:“香山菩萨度化众生,只要求她,便可得到。”妙庄王即派人去崎峰洞求菩萨,妙善便断剃其手眼,交给来人,回府后制成药丸。妙庄王服用后大病痊愈。他亲临大香山崎峰洞还愿,发现菩萨果无手眼,深感愧疚,下令能工巧匠为妙善塑一尊“全手全眼观音菩萨”,可工匠听成了“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也就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形象了。
我们面前的村庄是姚峪村。在这里,香山美景可以尽收眼底。白雀寺位于姚峪村的西面。寺中供有香山菩萨妙善泥塑像一尊,寺内墙上则绘有妙善应化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的动人故事。寺院始建年代不详,唯一有所记载的只有一通镶嵌于檐前土墙中的功德碑。
我们现在已来到了香山前山脚下。抬头仰望,前面三峰突起,峰间殿宇矗立,此处即为苍龙岭。苍龙岭上原有一永善堂。据说也为信徒捐款修缮。它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可惜其建筑也已不存,只剩下遗迹来让我们游人揣测其过去的香火鼎盛。
请跟我继续前行。沿石级而上,过灵官庙上行不久,我们即可抵达中峰崖间正洞----奇峰洞,亦名“真身洞”,传为妙善公主坐化处。洞内原供奉有千手千眼菩萨木刻像,旧像现已不存。请再往西看,在洞壁之处供奉有一泥塑菩萨“肉身”坐像。像后有一小洞,深不可测。我们出得洞来,面对我们的是三间佛殿----圣果院。如不仔细观看,就会感觉此处佛殿并无异样。但若细心端详,我们就会发现,三间佛殿殿顶全部以铁瓦覆盖。原来奇峰洞上悬崖为沙砾岩石,由鹅卵石组成。时常有卵石落下,将殿上瓦片击碎。公元1851-1861年,当地3名居士倡议募化资金百万,在此建立了这3间铁瓦佛殿,被世人称做三千铁瓦殿。铁瓦殿上曾悬挂“宣慈昭佑”巨匝。此匝为1862年慈禧太后在病后“以答菩萨宏恩”而亲笔题赐。
我们现在进入圣果院参观。铁佛院内供奉的佛像就是1994年才开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菩萨端坐殿中,高达丈余,11面48臂千手千眼观音佛光普照。塑像面容华贵脱俗,表情仁和安详,充满爱怜地注视着我们芸芸众生及这个大千世界。铁瓦佛殿西侧则为供年高资深僧人居住的准提院。昔时,院中曾有一玉脂圆润的玉笺,传曾为妙善菩萨之父妙庄王所用。后来,僧人将玉笺改刻为焚文准提咒,此院也因此得名。可惜,20世纪30年代,玉笺被院内一恶僧盗走,至今下落不明。
在此我们还可遥望西峰。西峰在三峰之中最高,也最为险峻。峰上有庙宇一座。因香火不旺,庙宇现已破败。再看东峰,原有庙宇,也因年久失修,只剩下了遗址。
现在我们下山去参观龙泉寺。龙泉寺位于香山东峰以北的樊家沟,为明时左龙麓创建,对面有小路可直通西峰。龙泉寺四周翠峰环卫。寺后峭壁如削。距地约16米处,有石洞天成。前秦时,洞顶因风化原因,石崩瀑泻,昼夜不停,宛如数条飞龙自天而降,其下集水成潭,不断流涌。该寺以此而得名“龙泉寺”。进人洞中,此处可见一方水池,水清见底。旁边尚有一通残碑,碑文大半已缺失,故内容不详。水池正北为一佛堂。佛堂正中供奉佛像,东西山墙则分别彩绘炼丹罗汉、光头便装唐僧和牵马悟空的壁画,内容多为“唐僧取经”故事。
龙泉寺向西不远便是“三清阁”。所谓三清就是道教尊奉的三位神仙,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既为他们的总称,也是他们居住的天界。我们现在看到的“三清阁”坛上安坐的就是道教的这三位尊神。香山为佛教名山,上佛刹遍布。而此处道观也有立锥之地。异域佛学与本土道教同地并存,共安相生,实乃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很好见证。
我们再往前走不远,就来到了唐王洞。洞内宽阔出奇,可容千人,内有数间房屋。据推测,中间三间可能为佛堂,供奉五方佛及两位胁侍菩萨。佛堂东西山墙上绘有壁画及对联,分别为弥勒佛及达摩东渡图,对联则残缺不全难以辨认。西边一间,内有坛基和光圈,似曾供养三世佛。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避暑,故名“唐王洞”。洞上两边可见清晰斑痕,势若蚊龙戏珠。根据其色,当地百姓分别将它们唤做“青龙”和“白龙”。二龙相交之处,口吐细泉,其音轻灵,其味甘甜。泉水滴落,汇聚成潭,水潭因此取名为“天浆圣漱”。冬季,泉水结冰成柱,玲咙晶莹,如钟乳垂悬。九龙寨位于龙王洞上不远处。因上有九泉而得名。唐太宗避暑之时,曾有9个兵营驻扎于此。晋时,姚襄也曾屯兵此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8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