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9:05:15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优质19篇)
时间:2023-11-09 19:05:15     小编:梦幻泡

教案是实施教学的有力工具,能够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教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我们可以看到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是如何设计的。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一

1、推出去的铅球仍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在空中飞行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铅球受到的作用,这个力是由施加的。

2、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万有引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3、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4、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二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三节内容的基础上,研究最常见的力——重力。教材通过“苹果落地”和“抛出去的石块向地面下落”两个例子使学生认识重力的存在。然后用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质量成倍数关系的钩码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比值,由此得出重力跟质量成正比,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并由此关系,得出重力的计算公式。

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说明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种讲法比直接告诉学生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更符合逻辑。

由于物体重心的位置跟形状、质量分布情况有关,教材关于重心的问题只做了简单介绍。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中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的重力方向是不同的,都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并认识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人们把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为了让学生了解重垂线在建筑中的作用,课后可以让学生利用重垂线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看重垂线是否与墙壁平行),窗台、桌面是否水平(看重垂线是否与窗台、桌面垂直)。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思考能力,建议教学中可以演示下面的小实验:手中的小球离开手以后,竖直下落;杯中的水从高处流往低处;小球在桌面上滚到桌边后要落地……等等,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学生不难得出,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低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这时再总结出: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再让学生列举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受到重力的种种现象。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三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二)教具。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秋天到了,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上。跳高运动员也要落到地面上、飞机投下救援物资从空中落到地面上,在地球上,一切物体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本支撑好的玩具,当把木板拿开,最终也会落到地面上,物体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都要向下降落。------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三、重力的产生。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四、重力的方向。

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四

1.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2.2教学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用直尺、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6教学过程。

6.1引入新课。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五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由于物体重心的位置跟形状、质量分布情况有关,教材关于重心的问题只做了简单介绍.。

有关“重力的方向”的教学建议。

有关“重力的概念”的教学建议。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六

本节课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等知识。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4)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培养学生的实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意识,激发起较高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1、教学重点: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2、教学难点:重力概念的建立。

通过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析讨论,找出其共同原因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从而引出重力概念;指导学生经历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探究活动,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结论;通过联系实际,知道重力方向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观察被举高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工作”,感受重力势能的存在。

1、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线、小球、铁架台。

2、演示器材:重物一个,沙箱一个,小木桩一个。

3、课件:瀑布、跳伞、水力发电站、打夯机等视频资料及练习。

4、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一、情景引入。

观察教材三幅图的视频课件,然后学生再亲手操作,观察重物下落。

师问:这些现象有何共同原因?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得出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的共同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出重力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际现象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重物下落原因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求知欲。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并且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课件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二、讲授新课。

1、关于重力。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板书重力概念。

[板书]: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强调指出重力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物体受到的重力也叫物重,物重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师问:如何测出物重?

学生回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示数。

[做一做]:(学生分组活动,测出重物的重力。教师可强调测力计要竖直,至于为什么,告诉学生与下面要学习的重力方向有关。)。

[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将测得的数据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行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并测量物重,同时感知重力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2、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1)提出问题。

师问: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学生进行猜想。

猜想1: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2)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一步修正。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先用弹簧秤分别称出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使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由板书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形状无关,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4)交流与评价。

让学生学会总结实验结果,并加强相互交流,相互改进。并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板书]: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g=9.8n/kg)。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力的方向。

(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归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练一练]:(出示课件)请画出下列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

1)空中飞行的飞机。

2)正在爬坡的汽车。

(学生板演完成)。

[应用]:重垂线。

[做一做]:如何用重垂线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

(学生分组动手探究,加深对重力方向的理解。教师。

巡回指导。并要求学生课后去检查教室的墙角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再通过练习和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重力势能。

[课件演示]:从大坝流下的水发电和正在工作的打夯机。

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讨论、交流,从中归纳出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即重力势能。

[归纳]: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物理上把这种能量叫重力势能。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展示,让学生联系生活,从中归纳出知识,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七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由于物体重心的位置跟形状、质量分布情况有关,教材关于重心的问题只做了简单介绍.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八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1、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一)导入。

教师进行如下演示: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

1、重力的概念。

a.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做如书中图所示的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投影]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引出万有引力的概念: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universalgravity),万有引力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他是看到苹果落地受到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c.想一想、你还看到过什么现像是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比如现在流行的蹦极、美丽的瀑布、荡秋千等,还有课前的实验,木球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b.思考并实验: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一下物体的重力和什么有关?然后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谁知道重力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标没有指零还要先进行调零,然后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指示的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知道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并想一想单位是什么。

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n/kg。在使用公式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n/kg。

(三)巩固练习。

1、一块钢锭的品质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4x1000kgx9.8n/kg=39200n。

注意:质量的单位必须用kg。

2、质量是50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n/kg)?

=50÷1000kgx10n/kg=0.5n。

注意:质量的单位必须用kg。

3、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质量称为重量,同学们应注意区别。

(四)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实验来研究一下。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曲线图做出来。

我们研究发现,重力和质量成正比,用来计算大小,g=9.8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五)作业:

找出身边的重力现象,并使用所学知识尝试出三道题。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九

1.恐龙的质量可达50t,则它的体重为______________n,相当于__________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的体重.(题型二)。

3.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___之比,约等于___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_____n.(题型二)。

4.从大坝流下的水能冲击水轮机发电,正在工作的打桩机能将桩打人地下。表明被举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__________.它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为___________.

5.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题型二)。

a.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题型一)。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d.重力的单位是kg。

7.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题型一)。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8.12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四号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题型一)。

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9.一容器质量为1kg,内盛10dm液体.现将该容器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其重力为88.2n.求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题型二)。

1.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9.4n,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________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____kg,用弹簧测力计称它的示数与地球相比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题型二)。

2.一座限重为4.9x10n的桥,一辆自身质量为1.1t的卡车要能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___________kg.(题型二)。

3.如图8-7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是否水平,当它在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南边看,重垂线锥体偏在水平仪刻度线下端的左方,当把它南北放置时,人在水平仪东边观看,锥体偏在右方,此时桌面的________高。(题型一)。

4.我国首位叩访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地球上重637n,则他乘坐“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他的质量为________kg.北京时间10月16日6时23分,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杨利伟安全返回,降落在预定的着陆场——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阿木古郎牧场上.则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题型二)。

5.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题型一)。

a.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

b.—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才受重力作用。

c.物体的重心一定是在物体上。

d.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失去支持时,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为()。

a.一定等于8n。

c.一定大于8n。

b.一定小于8nd.以上情况部有可能图8-8图。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十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重力的产生。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力的方向、大小。

重力的方向。

探究学习法、观察分析法。

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重垂线、制作的不倒翁、乒乓球。

一、引入课题。

二、新授:

(一)重力的来由。

天上的月亮能绕地球转动也不会跑掉,它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再看课件,宇宙中的各个星体的运动都有一定的轨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这些力都是万有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上的物体是否都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呢?

3、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会出现哪些合理的场景呢?请讨论。

(二)、重力的方向。

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个要素有关。下面我们就对重力的三个要素进行研究。首先,我们来研究重力的方向。

2、重垂线的应用:我们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个性质,常用重垂线来做什么?看课件。

(三)、重力的作用点。

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呢?看课件。

2、如何找到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请大家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

3、再看前面的不倒翁,不倒翁被扳倒后又会自动立起来,为什么呢?看课件。

(四)、重力的大小。

1、请大家做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上面的几种猜想中,其中体积和密度对重力的'影响都可归纳到质量当中。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以只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可。其它的以后再去探讨。)。

2、设计实验。

要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呢?如何来做实验呢?

3、进行实验。

4、分组实验,并完成书中的表格、数据。

5、展示:

6、结论。

看课件,根据表中的数据与图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7、用公式表示为:出示课件。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g=mgg——重力——单位(n)。

m——质量——单位(kg)。

g=9.8n/kg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看课件。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1、推出去的铅球仍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在空中飞行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铅球受到的作用,这个力是由施加的。

2、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的作用。

3、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4、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十一

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分组讨论法、阅读法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

1、噪声的来源(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生讨论)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样防治噪声?

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在强调一两个主要内容的同时,可以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完成。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十三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2)经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工具。

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接触、不光滑、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越大,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接触面面积的大小……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原理:二力平衡条件:f=f(转换法)。

表格设计:

(三)图甲和图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并且,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图甲和图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四)摩擦的利与弊:

利的方面:例如,鞋(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

(五)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六)、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加润滑油。

3.安装滚动轴承(滚代替动)。

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十四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

(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防噪声耳塞,用双手捂住耳孔等.

5.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0hz

6.超声波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2)性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距离远.

(3)用途: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多普勒效应)、超声清洗、超声焊接及超声碎石.

7.次声波

(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用途: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8.课堂练习: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声源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人们在某些场合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人们把_____________称作“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它影响人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外,还会损害人的______________,使人产生头痛,____________力哀退等神经哀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__________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现代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城市_______________的主要项目之一。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不同环境的__________。

(4)对噪声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消除或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分别是控制___________,阻断_________,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b在家里,几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

c与环境需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d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6)下列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音乐会里的钢琴声b节目的焰火鞭炮声

c指甲在钢板上划过的声音d郊游时,树林里的鸟鸣声

(7)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装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c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d在声音传播途中植树造林

(8)声音频率__________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____________的声音叫次声波。

(9)利用声呐测距时,需要知道__________________,需测出______________,从而测算出该物体所处的位置。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十五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对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可作简单的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几倍,伸长也增大几倍。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有关“力的单位”教学建议

教师可向学生直接说明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并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还可以让学生拿起两个鸡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有关课堂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按实验步骤去做。2、3、4、5步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使用几次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读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做第3、第4步时,要向学生说明匀速的要求。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可让他们思考为什么第3、第4步两次拉力大小不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把测出的自己头发拉断时的力跟课本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头发的数据比较,以提高兴趣。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讨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免弹簧破壳子卡住。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行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测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弹簧伸长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读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拉力器

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为了直观,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由为什么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1、力的单位

教师可直接向学生说明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教师可以准备两个普通鸡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2、弹簧测力计

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

教师可准备一个弹簧,找学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弹簧。

教师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弹簧秤的构造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3)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教师在总结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胡克和牛顿的生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活动

测力计的发展

【课题】测力计的发展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总结测力计的发展概况。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体验力的大小

【课题】体验力不同大小的感觉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用测力计等工具体验不同力的大小的感觉;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十六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器材: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空气

f f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图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 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示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 (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教学后记:实物眼睛……凸透镜 比较

总结规律:眼睛是可调的凸透镜

可以播放动画说明近视眼、远视眼及调整方法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十七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一、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惯性

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三、惯性现象

教师: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下面我们做几个表现物体具有惯性的有趣实验.

1.惯性小球实验

(演示)

小木片弹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处.

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小球有惯性.但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呢?

2.钢笔帽的.惯性实验.

(学生操作)

教师提问:请大家解释当纸条抽出时,笔帽为什么不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

(演示,并请学生解释,教师讲评)

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

4.汽车起动发生的惯性现象

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

(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四、学生练习

1.章后习题1

(教师讲评从略)

2.章后习题4

(教师讲评从略)

3.习题3

(教师讲评从略)

4.习题2

(学生答)

飞机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应该越大.飞机投弹也遵循这个规律.

5.节后练习4

(学生答)

五、学生阅读“汽车刹车之后”

我们同学骑自行车也应如此.不骑快车、精神集中、车闸要灵.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十八

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3.理解机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

能的概念的建立。

钢球、斜槽轨道、小木块、砝码、弹簧。

(一)引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能”确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电流能做功,具有电能;燃料燃烧放热可以做功,有热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动能和势能。

(二)动能

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

急流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流水能做功;飞行的子弹能把木板打穿,飞行的子弹能做功;风吹动帆船航行,空气流动形成的风能做功。这些物体能做功,它们都具有能。它们的能量由于物体运动才具有的。水由于流动、子弹由于飞行、空气由于流动而具有能。

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体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静坐的人,足球场上奔跑的运动员,炮膛中准备发射的炮弹,从飞机上投出的炸弹,被电风扇吹动的空气。

(学生回答)。

奔跑的运动员,飞机投出的炸弹,被吹动的空气具有动能。原因是运动员、炸弹和空气是运动的。而静坐的人和炮膛中等待发射的炮弹是静止的,所以不具有动能。

3.动能的大小或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这是个带槽的木板,我们把钢球放到斜面上令其滚下,到达平面上打击一个小木块,推动木块做功,根据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钢球具有的动能的大小。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第一次,我们使小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注意木块被推的距离。

第二次,我们换一个质量大的钢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平面上时和刚才的小钢球具有同样的速度,再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很显然,第二次木块被推的距离比第一次远得多。说明大钢球做的功多,也就是大钢球具有的动能大。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

这个实验说明了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它的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我们用同一个钢球再做两次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第一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低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第二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高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比较两次实验中木块被推的距离大小。

很显然,钢球从更高的位置滚下来,到达平面上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木块被推的更远。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

这个实验说明同一个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4.课堂练习。

(1)一辆汽车加速运动,它的动能xxxx。

(2)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xxxx,停止后,它的动能=xxxx。

(3)一辆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正在洒水,它的'动能xxxx。

(三)势能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并没有运动,但是它们也能做功,也具有能。

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人们在打桩时,必须把重锤高高举起,当重锤落下时可以做功,因为重锤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重锤下落时沿着重力的方向向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所以举高的重锤可以做功,将木桩打入地里。试想,一个重锤如果静止地压在本桩上是不能做功的。重锤只有在被举高的情况下才能做功,即重锤被举高时才具有做功的本领——能。

一池静止的水是不能做功的,但是这一池静止的水如果处在高山上,水落下时就可以做功,把水车冲得转起来。

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请大家判断下列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

(1)打地基时,质量是20千克的石头重锤和质量是100千克的铁制重锤被举得同样高,谁的重力势能大?(学生回答)

(2)同一个重锤,被举高1米或3米两种情况下,哪种情况重力势能大?(学生回答)

通过以上的两个例子说明大家能判断出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3.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大家看一个实验。(教师边演示,边讲授)

能!放开手,砝码被弹簧举起来。

可见,被压缩的弹簧也具有能。这种能区别于动能和重力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所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弹性势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满时产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钟表的发条在卷紧时具有弹性势能,通过做功来带动钟表机件正常转动。

4.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形变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5.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叫做势能。

(四)机械能

1.提问:飞行中的飞机具有什么能?(学生回答)

飞机是运动的,它具有动能。飞机从地面飞上高空,所以具有重力势能。很多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

2.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能量越大。物体做了多少功,必然消耗了多少某种形式的能。所以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例如,推出去的铅球,动能是300焦耳,重力势能是200焦耳,弹性势能为0,那么铅球的机械能就是500焦耳。

(五)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

(2)习题1、2、3。(盛重光)

【评析】

以整体上看,本节教案是一个好教案。各教学环节安排得合理妥当,因此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层次性。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了密切联系实际,从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引入以及结论的出现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篇十九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两种现象,与前面已讲的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在我们南方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实验探究法、分析讨论法。

实验探究法

教师: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挂图、烧杯、热水、新、旧白炽电灯各一只、多媒体。

复习总结,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分别叫什么?是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现象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分别叫什么?是吸热还是放热?

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自然现象:

1、北方冰冻的衣服在寒冬也会干

2、霜的形成

分析说明:固态与气态之间能转变。

新课教学

升华和凝华

演示碘的升华和凝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

现象:

1、缓缓加热,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是直接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

2、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冷却,碘蒸气没有液化,直接变成固态的碘。

由此总结出升华和凝华概念。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强调“直接变成”。

练: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早春的雨b、初夏的雾c、深秋的露d、冬初的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分析碘的升凝华实验

1、缓缓加热,碘才发生显著的升华现象。这说明物质升华要吸热。

2、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碘蒸气稍稍冷却,碘才凝华。这说明凝华要放热。

结论:物质升华时吸热,凝华时放热。

强调:吸热、放热既是现象,又是条件。

练:解释下列现象

1、霜的形成;

2、放在衣橱中的卫生球越来越小;

3、天气寒冷时,教室玻璃内表面出现的“窗花”;

4、用久了的灯泡壁会变黑;

5、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参见课本);

6、冬天,始终冰冻的湿衣服也会干。

课堂小结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时要放热。

2、用物态变化三角形总结各种物态变化

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展示)

(1)、灯泡中的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钨丝在高温下会产生_____现象,玻璃泡发黑则是由于钨蒸气遇冷时______的结果。

(2)、北方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房屋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____时要_______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5、布置作业

(1)阅读p43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8708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