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专业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9:43:40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专业20篇)
时间:2023-11-09 19:43:40     小编:LZ文人

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要素,以保证教学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学习目标的设定,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一

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2、能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重点:感受并表达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难点: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情感。

挂图第16号,故事磁带绘图纸和油画棒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生活中看到过哪些老人?你喜欢他们吗?

2、你们平时看见他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3、有一只虾,它长的很特别,他也很喜欢帮助老人,那他帮助了谁?请小朋友一起来听听吧!

1、讲述故事一遍,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的七彩虾是谁?

2、再次倾听故事一遍,提问,故事里小青鱼帮助了谁?

为什么虾公公会把彩虹当成七彩虾?

小青鱼为什么要帮助虾公公?

它是怎么帮助虾公公的?

你认为,小青鱼这样做好吗?好在哪里?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老人?怎样帮的?

1、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马路上,小区里会有很多老人,今天我们就一起画一张漂亮的画,送给他们吧!

2、教师提示,可以画七彩虾和虾公公的故事。

活动延伸带着自己的画,把它送给小区里或者路上,也可以是自己家里的老人。

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对下面的故事感兴趣。

以故事作为引子,帮助幼儿理解孝敬老人的`社会行为。以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七彩虾故事的内容。

用绘画的形式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又可以作为送给老人的礼物。

活动的延伸,是让幼儿把孝敬老人带入生活。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二

1、学习快乐,尝试在不快乐的情况下,试图让自己快乐。

2、通过讨论、记录等方式,找寻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3、了解心情愉快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1、课件-动画片:我快乐

2、小戏台幕布。

1、引导幼儿从动物的表情上来观察、比较。

2、你看出来这些动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吗?有哪些表现?

很高兴的笑

皱着眉头

愤怒的样子

3、了解表情和心情的`关系,并选用合适的词来形容。

(鼓励幼儿用多种词汇来表达。)

喜笑颜开

闷闷不乐

愁眉不展

忐忑不安等等

1、说说小动物会因为什么事情而快乐。

(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大胆表述。)

2、说说小动物会因为什么事情而不快乐。

小动物有这么多不快乐的事情,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如何让他快乐起来呢?

3、你遇到过什么不快乐的事情?

(让幼儿倾诉自己心中不愉快的事,排解一下心情)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愉快的办法)

1、给幼儿提供一个小戏台屏幕,分别请幼儿站在幕布后面。

在幕布上面露脸时,给小朋友做一个“鬼脸”,然后说:我是×××。

2、根据幼儿的兴趣,变换形式反复进行,让幼儿沉浸在快乐的情绪中。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三

活动目的:

1、了解身体的一些洞洞(器官)名称和功能,知道它们需要保护。

2、大胆尝试用身体创造洞洞,体验洞洞的有趣。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联系经验看图讲述。

2、牙齿很坚固,怎么会有洞洞?这个洞洞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

3、心上有洞洞,会有什么感觉?什么事会让你感到心痛、难过?、小结:这些洞洞给我们带来了麻烦、疼痛、难过,我们都不喜欢它们。

二、关注自我观察寻找。

1、我们身体上还长着许多有用的洞洞,它们在哪里呢?我们互相找一找。

2、这些洞洞都有什么用?(关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脐眼)小结:这些洞洞都有自己的本领,给我们带来了健康,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们。

三、游戏体验拓展经验。

1、我们的身体还能变出各种洞洞,谁来试一试。

2、有什么好办法能变出更大的洞洞吗?(观看视频)3、原来我们合在一起就会把洞洞变得更有趣、更好玩,找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幼儿自由游戏)小结:身体的本领真大,能变出这么多有趣的洞洞,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了解眼睛的作用,感受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意义,并初步掌握了解简单的自我保护眼睛的方法。

设计思路:

汽车是现在社会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马路边主题的深入,孩子们对于汽车、马路边的一些常见事物很感兴趣同时也充满了好奇。通过前几次的教学活动幼儿对于各种各样的车及其一些常见的标志都有了相关的了解和认识,本次活动“热闹的马路”是幼儿操作包中的一个内容,需要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相关生活经验说出这时什么地方,同时对于一些马路上的常见标志进行一次巩固和复习,通过粘帖的方式找到正确的位置。本次活动紧紧抓住这两点通过说看做让幼儿对于马路及其周边的事物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

活动目标:

1、尝试将路边常见的物体贴在相应的地方。

2、愿意关注马路边的事物,能在集体面前表述。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马路边。

1、看一看,马路边上有些什么?你是怎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马路的上面有一所学校(学校里有红旗)。

马路的右上方是一个小区。

马路的左下方是一个公园(公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树木,还有亭子)。

马路的右下方是高架(高架上有各种各样的车子)。

2、马路的周围有这么多的设施呀!

二、看一看:各种标志与建筑。

1、你认识这些东西吗?它们应该出现在哪里?

斑马线---马路的中间。

自行车、摩托车---马路右边。

树、垃圾筒、路灯---马路的两边。

公交汽车、卡车、小轿车、红绿灯---马路上。

行人---斑马线上。

2、说说它们的作用。

三、做一做:热闹的马路。

1、我们一起把这些标志和建筑贴在相应的学校、公园、高架桥、小区里,让这条马路变的热闹起来。

2、轻轻的沿着纸的边边一点点撕下来,按照取下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中。粘贴时沿着纸的虚线往后折一折,在灰色的地方涂上适量的胶水。

3、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贴呢?

4、马路边上还会有什么?你看到过什么?你能试着画出来吗?

5、幼儿各自介绍热闹的马路。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眼睛进入异物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2、明白红眼病会传染,教育幼儿不用别人的手帕或用脏水揉、擦眼睛。

二、活动准备:

情境表演:“排除眼中的异物”。

三、活动过程:

1、以情境表演引入。

2、引导幼儿讨论。

(1)明明的眼睛怎样啦?(进了灰尘或是沙子)。

(2)眼睛进了灰尘或沙子应当怎样办?

3、讨论:眼睛除了进了异物后不舒服外,还有什么时候不舒服?(得了红眼病的时候)。

(1)得了红眼病有什么感觉?(很难受。眼睛会流泪、怕光,还有轻微的疼痛,眼睛冲血、肿胀、结眼屎等)。

(2)得了红眼病该怎样办?(因为红眼病会传染。得了红眼病就不能同小朋友在一齐,更不能用别人的手帕、毛巾,或用脏手去碰眼睛,也不能牵别人的手,不能使用别人的东西等。)。

(3)红眼病的预防。(得了红眼病要及时治疗。)。

4、师小结:告诉幼儿要爱清洁、讲卫生,严格保护自我眼睛。在红眼病流行的时候,不到公共场所去玩。

动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游戏,情绪进取愉快。

2、幼儿经过游戏培养抑制自我行为的本事,训练反应的灵敏性。

3、幼儿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熊”头饰一只,圈划幼儿活动范围和“熊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如果你突然遇到一头大狗熊,你该怎样样,它才不会吃你?”

幼儿讨论提出意见。

2、设置情境,观察讨论熊的习性。

(1)请另一位教师扮成熊,听到主班教师说“哎呀!瞧,我们班来了一只大狗熊!你们快用你刚才的办法试试看,看它会不会吃你!”就出现。

幼儿尝试自我的办法,熊将出声的,动的幼儿抓走。

教师请没被抓走的幼儿介绍自我的方法:没有动,没有出声音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熊的习性: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熊的时候该怎样办:看到了熊不要动,不要说话,就不会被熊吃了。

3、学习儿歌《熊来啦》。

(1)教师:“我这儿有一首儿歌,只要你会念这首儿歌就不会被熊抓走了,像不想听听?”

(2)教师念儿歌,幼儿以团体,分男女的形式学习儿歌。

4、第二次游戏。

教师:“如果熊再来,我们怕不怕?我们就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儿歌里的方法,就不会被熊抓走了!”

教师:“哎呀!熊来啦!”

熊出现,教师和幼儿一齐念儿歌玩游戏。

5、商定游戏玩法和规则。

和幼儿一齐讨论“熊没来的时候我们干什么?”“熊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念儿歌?”“什么时候不动了”“什么时候游戏结束?”“熊的家在哪里?”等问题。

教师总结幼儿的讨论结果。

6、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1)请一位。

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2)请若干幼儿扮熊进行游戏。

7、教师小结,评价,表扬按规则进行游戏的幼儿。

8、幼儿“熊走”进教室。

附:儿歌《熊来啦》。

熊来啦!熊来啦!闻闻你来闻闻他。

别动别笑别说话,别被狗熊抓回家。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并尝试用语言、行为等方法大胆表现。

2、体验爱和被爱的快乐情感。

3、懂得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关心父母、尊敬长辈。

活动准备:

1、故事《快乐地家》,爸爸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制作的相册,说给孩子的话(录音),感恩的心(歌曲)课件。

2、爱心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活动。

(一)欣赏故事《快乐的家》。

提问:

1、小兔乐乐有一个快乐而温馨的家,听乐乐在说什么?怎么说的?他们的心情会怎样?

2、乐乐说出了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那你们爱爸爸、妈妈吗?

(二)小结:

爱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出来,是怎样爱的?

二、倾听书信,爸爸妈妈对小朋友的爱。

(一)读爸爸妈妈的来信《宝贝,你长大了》。

1、你们听后有什么感受?

2、用信可以传递我们的爱。

(二)欣赏"爱的相册"1、请每位幼儿说一句最想向爸爸、妈妈说的话。

2、相册可以留下我们的爱。

(三)听录音《亲爱的孩子,我爱你》。

总结:每个人都有爸爸妈妈,他们天天为我们忙碌着,的确很辛苦,我们也要好好的回报父母。

三、你对爸爸妈妈的爱(一)欣赏课件并提问:

1、你看到的小朋友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

(二)"悄悄话"爱心卡。

我们爱爸爸妈妈的方式很多很多,为了表达对他们的爱,把我们的心愿说在爱心卡上,送给爸爸妈妈。

(三)表演歌曲《感恩的心》,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把自己的爱心卡献给爸爸妈妈。

2、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今天的父母已经倾尽所有来爱孩子、照顾孩子。但孩子们由于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养成了对父母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不健康心理。为了培养幼儿从小感恩父母的情感,我设计了本活动《爸爸妈妈,我爱你》。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四

一、教案是活动设计的一种呈现方式,是对具体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设计,它阐明了预定时间内要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等,其具体内容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准备、活动延伸、活动评价或反思。

二、

(一)生活目标:本周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

(二)活动目标:从幼儿的发展出发,活动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五个方面。

(三)活动名称:对活动的内容的介绍,同时确定活动属于哪一个领域或整合了哪几个领域。

包括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

【经验准备】主要体现在此活动内容需要幼儿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知识点或其他;

【材料准备】主要体现在此活动需要哪些材料或道具(教师需要用到的或幼儿操作用到的材料)。

(四)活动过程: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案把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开始部分、游戏部分和结束部分。

每个部分由相应的活动环节组成。在现在的主题活动方案里,也有直接按老师组织活动时的主要环节进行归纳,我们需要制定详细活动方案,把自己在活动中提问、总结等细节也要写出来,以便于帮助自己树立整个活动过程,使自己组织活动的能力得以提高。根据活动的内容进行拓展或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随机问题,进行相关的'下一次活动。

三、活动评价或反思:活动评价主要体现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经验的程度或对于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活动反思主要指教师对活动后的感悟或思考。

四、教学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几个环节。

1、导入环节,简洁有趣。

2、过渡环节,起承转合。

3、评价环节,渗透情感。

4、收尾环节,真实有效。

五、活动导入的方法。

1、教具导入。

2、演示导入。

3、悬念导入。

4、作品导入。

5、游戏导入。

6、歌曲导入。

7、经验导入。

教研组。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了解熟悉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

2.能和老师、同伴一起愉快的游戏。

3.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愿意开开心心地上幼儿园。

活动准备:

ppt、各种游戏材料。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和幼儿随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入场。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名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教师:师幼共同小结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我们和好朋友一起玩什么?(搭积木)3.然后我们就排排队去做操啦。

(动作参与)教师:我们一起学一学排排队的样子,哦,我们小朋友的队伍真整齐。(排排队,做早操,天天锻炼身体棒!)4.教师:做完操回到教室我们做什么?(喝牛奶,牛奶能让我们小朋友变得更强壮。)5.教师:喝完有营养的牛奶呀,我们小朋友就要和老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做游戏啦。(我们小朋友每天能学到好多本领,变得越来越能干,我们把大拇哥伸出来表扬表扬自己)6.教师:游戏结束了,吃饭的时间到了。(食堂阿姨每天都烧了有营养、香喷喷的饭菜)吃完饭看看电视散散步,这个时候我们小朋友做什么呀?(睡觉)然后我们睡完觉起床吃个小点心做个操就可以回家啦!

7.这就是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

4.教师总结:学习了本领,看书,画画,你学会了捏橡皮泥、搭积木、做娃娃家游戏很快乐,哦,原来是在幼儿园学会了本领很快乐。

(四)拓展延伸1.教师:我们的教室里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其实,在我们的教师外面还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呢。

2.出示滑滑梯、户外活动的游戏(拍皮球等)的图片教师:这是什么?你们想玩吗?那我们一起开火车去玩一玩吧。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布置"心情角",放置玩具电话和脸谱面具,让幼儿玩一玩,自由表达自己的心情。如幼儿可打玩具电话表达对父母的情感,也可戴上"高兴"、"伤心"的脸谱面具自由表达心情。

2.家园共育:家长每天接幼儿回家时,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询问幼儿在家的生活情况,并鼓励幼儿喜欢幼儿园生活.

小班幼儿已开始了有了自我意识,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自己,同时,知道自己的性别特征,特意设计了“认识自己”的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从而初步了解自己的性别;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3、激发幼儿乐意参加集体游戏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选择有一面大镜子的教室内进行,并在教室内构建一个“化妆间”;2、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和一个玩具娃娃;3、设计好一段关于认识自己的动画短片;4、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五官。

活动过程:

1、导入dd看动画短片,引导幼儿发现自己。

动画短片内容为:一个小娃娃很开心地边吹泡泡糖边走路,碰到了好几个小动物,大家都劝他走路当心点,可他就是不听,结果头上撞了个大大的包。他又疼又急,哇哇地哭着跑回家,镜子说:“别哭!别哭,好孩子以后要爱惜自己!”娃娃问:“自己是谁呀?”镜子说;“自己嘛,请你对我照一照,就会看到了。”听了这话,娃娃真的对着镜子照了起来。

2、集体活动——玩照镜子游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

(1)幼儿在室内寻找镜子,找到后拿着镜子照照,并说出自己的名字,向教师介绍自己。

(2)玩“自己的五官在哪里”的游戏,说一说五官的名称,并指出五官的位置。

(3)请幼儿讲讲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如头发的长短、衣服的'颜色……3、操作练习,使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学会区分男孩与女孩。

(1)“交朋友”游戏:幼儿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性别后,找一个玩具娃娃做朋友,并把他带回“家”。

(2)送“朋友”参加化妆舞会:请幼儿将自己的“朋友”按性别的不同送到“化妆间”里。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1、在晨检表、评比栏、毛巾架等上为幼儿贴上照片,让幼儿加深对自己的认识;2、在一些音乐、体育等活动中,适当加入一些分男、女的角色表演、演唱、游戏等形式;3、在幼儿入厕时,强化幼儿对性别的认识。

与家长沟通计划:

1、给孩子看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向孩子讲述小时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2、在今后的活动中,多给孩子照些照片;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记他们的成长日记。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六

1、学会有条理地收拾、整理物品。

2、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精神,乐意为他人服务。

布置场景:小猪憨憨的家。

多媒体课件《小猪憨憨的生日》。

活动时候的背景音乐。

一、故事引入活动主题

播放多媒体课件“今天是小猪憨憨的生日,小动物们都去为他庆祝生曰,小朋友仔细看看小猪家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呢?”

教师引出问题,“憨憨不会整理,你们会整理吗?”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们在平时生活中,会整理什么东西呢?”幼儿自由讨论。

二、带幼儿到情境中去,并提出活动要求

“大家真的很棒,会整理很多东西。那你们想不想到小猪家里去,帮助小猪整理乱糟糟的家呢?”

简单介绍小猪家的东西。“小猪家的东西可真齐全,有沙发、有茶儿、有挂衣架、有鞋架、有玩具柜”。“请小朋友开始帮忙整理吧!”

整理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都整理好了吗?你是怎样整理的呢?

三、再次观看多媒体课件,学习正确的整理方法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动物们是怎样帮助小猪整理的!”请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提问:小动物是怎样帮助小猪整理他家的呢?向幼儿提出更高的整理要求。

四、分小组进行检验,有没有有序的整理

“小朋友们,你们刚才都整理做对了吗?”“请你们去检查一下,你想去哪个区域,就举手告诉老师”。

五、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带着孩子一起,检验劳动的成果。

“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有序地整理好东西,现在跟着老师,来夸夸自己吧!”“我会整理,垃圾扔进垃圾萎。“我会整理,鞋子放在鞋架上”。

活动开始孩子们通过倾听故事引出问题:憨憨不会整理?你们会整理吗?让孩子说说平时是怎样整理的?然后带幼儿到情境中去使幼儿亲身体验,亲自参与整理。再通过讨论,观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学习掌握有序的整理方法,整个活动我都是让幼儿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最后让幼儿自由选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再一次进行有序地整理。活动中,通过师幼间,同伴间平等的对话交流,让孩子独自探究完整整理的原则和方法,使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真正转变为幼儿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整个活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尤其是最后孩子看见凌乱的小猪家,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劳动变得整整齐齐,那种喜悦的感觉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出来的。活动的过程是层层递进,环节非常紧凑一环扣一环。

当然我也发现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活动最后检验整理成果的时候,我怕孩子整理不好衣帽架,所以我就自己动手去整理了,其实我应该充分地相信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整理。

有几个小朋友被玩具吸引住了,我没有用很有效的方法把他们的精力回转过来。

活动中自身语言还不够精练,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烦琐。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活动课的反思。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七

1、初步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

2、巩固练习徒手用泥团圆与搓长的技能。

3、初步练习分泥的技能。活动准备:彩色长布条若干、红色方块布一块、橡皮泥若干、印模两个、幼儿围圆坐好。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引题:出示红色方布,放在圆圈中间,告诉幼儿这代表我们的幼儿园。问问幼儿你住在那里?你每天是怎样来幼儿园的?给“幼儿园”安上大门(用印模)在次提问:你每天从哪里进到幼儿园?请幼儿走一走注意不要碰到两边。

二、放“地图”:在“幼儿园”四周方布条作通道,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从那条路进入幼儿园的,走走看。拓展通道的各个方向与长度、摆放小区大门(用印模)引导幼儿看看自己上幼儿园时走过的路。说说来幼儿园时一路上看到那些东西?(人、树、房子)

三、置展:示范用手将一团泥分成2块,徒手团圆与搓长,分别表示树与人。将他们放在道路两旁与道路中间。给每个幼儿一团泥,指导幼儿团圆与搓长,并放置到地图上。注意不要碰到边上的作品。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期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孩子感兴趣的各种活动,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八

交换玩具”是幼儿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幼儿具备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玩具交换?”、“交换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对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次活动以交换玩具为切入点,将礼貌、协商、请求、推荐、守信等交往技能巧妙地融入其中,通过组织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向同伴介绍、与朋友分享,为幼儿搭建实践的平台,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

1、积极参与玩具交换活动,掌握礼貌、协商、请求、推荐、守信等交往技能。

2、能用恰当的语言推荐自己的玩具,大胆运用绘画、符号与同伴共同制作《玩具交换协议书》。

3、体验成功交换的乐趣,初步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

1、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用来交换的玩具,总结该玩具的特点、功能。

2、《玩具交换协议书》,记号笔,投影仪(黑板、磁铁),“幼儿学习材料”《我长大了),轻柔舒缓的音乐。

1、布置“玩具展”,引发幼儿参与“玩具交换会”的兴趣。

2、引导幼儿运用礼貌、协商、请求、推荐、守信等交往技能进行玩具交换,帮助幼儿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不成功的原因。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第27页,学习介绍玩具、使用礼貌用语、与同伴协商等技能。

(3)引导幼儿分享交换感受,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不成功的原因。引导幼儿结合自身感受说说交换成功的方法和不成功的原因。提问:谁交换成功了?你们是怎样交换成功的?谁没有成功?为什么?与幼儿交流、互动,帮助幼儿总结、提升有助于交换成功的交往技能,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3、组织幼儿讨论交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启发幼儿想出解决办法。

(2)引导幼儿讨论、理解《玩具交换协议书》的内容。

4、引导幼儿正式交换玩具并尝试签订《玩具交换协议书》,帮助幼儿增强遵守规则的意识。

(1)幼儿讨论、签订协议书,教师巡回指导。

(2)幼儿交流、分享《玩具交换协议书》并承诺遵守约定。

5、交换活动结東,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体验交换成功的快乐。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九

(在民主自由平等的背后――现代政治哲学解读系列之16)。

为什么我们要从平等方面去考察社会?这是因为,对平等感的追求是人们的一种基本需求、基本利益。马斯洛说,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当和别人发生关系、进行交往时,每个人都有一种和别人相比的需求,希望别人重视自己、把自己当回事。对这种需求可以作进一步划分。这一需求中较高的部分是对别人的优越感,如果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生活得好,比别人地位高,自己就会十分高兴,会感到生活真美好,天是那么的蓝,草是那么的绿;而平等感则是较低的部分,也就是说,如果得不到优越感,起码也要有平等感,最起码也要在某些方面获得平等感,否则会十分难受。看什么都烦,干什么都没劲。天是阴暗的,草是枯黄的。见了那些比自己地位高的、生活好的,或者遇到看不起自己的人,会怨愤、讨厌,如果见到他们倒霉了,那才高兴呢。宁可一个月不吃肉,也愿意看见一个平时在各个方面高于自己的人在下雨天的马路上摔一跤。一个高中二年纪的班级,其中成绩排名前十位的学生会有些许优越感,排名最后十位的会有些许自卑感。如果学校还在其他方面歧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他们会更加自卑,同时产生反学校、反社会的情绪。他们会在情感上和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和老师、和校方,越来越疏离乃至对立,因为他们的一种基本生命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一、为什么农业的、争利性关系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体,都是很不平等的?

中国三千年所谓封建社会,是很不平等的`社会,可以说是等级制社会,从皇帝到大臣、知府、知县,从一品到九品,然后就是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百姓了。同样,欧洲自古罗马到中世纪也是这种状况,从国王到公、侯、伯、子、男爵,到自由农、半自由农、隶农、农奴。古代印度则有种姓制度,最高是婆罗门,依此下来是刹帝利、吠舍,最低的社会阶层是首陀罗。社会学上称这样的社会体为传统社会,等级身份是其一大特征。

如何衡量一个社会平等或不平等的程度?人与人之间收入差别有多大是一个指标,每个人享受的权利大小也是一个指标。沃兹在《为多元主义和平等辩护》一书中提出了另一个标准。他说,如果在一个社会体中,有一种资源能直接转化为其他所有资源,比如钱能买到所有资源,能买到权力、名声、学术成果,甚至能杀人不偿命;或者是权力能搞定所有东西,那就说明这个社会体很不平等,因为掌握这种控制性资源(比如钱或者权)的人就比掌握其他资源的人更有优势。进而言之,如果有一个固定的社会集团(比如婆罗门)垄断了这一控制性资源,那就是最不平等的状态(walzer,1983)。

印度古代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两大种姓,是分别掌握宗教和军事大权的两个贵族集团,他们凭借政治军事上的统治地位,享受着社会中方方面面的各种好处和优越地位。吠舍则是平民大众,首陀罗们只能从事最低贱的职业,比如养猪、打扫卫生、作佣人等。固定性的垄断,是通过世袭制度或者家族方式来维护的。印度种姓制度是世袭的,古代欧洲的贵族也都是世袭的,传统社会的国王、沙皇、皇帝等是世袭的,奴隶、隶农、自由农也都是世袭的。相比较而言,古代中国在官员上实行科举制似乎是一个例外。但是,那时的中国人是通过家族来维护这种垄断,简单说就是,一个家族以一位做了官的人为核心,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赚钱,并全力培养子孙读书应试。虽然在垄断的程度上要逊于直截了当的世袭制,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个相对固定的社会集团处于社会的上层,这个集团以官位作为轴心,通过家族方式控制其他社会资源。

[1][2][3][4]。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十

1、在文学作品和画面中感受等待的时间和心情,体会等待所需要的耐心和坚持。

2、能关注生活中需要等待的事情,积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课件、图片。

看看,这几个字,认识吗?那后面这几个小点表示什么意思?

请你们来想一想,回忆回忆,平时你什么时候为了什么事情而等待过呢。

等待的时候感觉有些漫长,有些着急,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边做边等,也许时间可以过得快一点,生活也可以更充实一点。

2、傍晚,坐在小桌子边上,美美的在等什么呢?

3、一个人躺在温暖的小床上,可是眼睛还看着门外头,那又是在等待什么呢?

4、看看,这又是在等待什么呢。挂灯笼,放鞭炮是什么时候?

5、那么刚才看到的这些画面,到底在等待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6、听到了吧,很多事情需要等待,而且等待还需要耐心和坚持,为什么呢?

小结:做事要有始有终,既然等了,就要坚持,如果中途放弃了,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等待的时间越长,需要的耐心越多,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坚持。

1、幼儿观察画面进行想象猜测。

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也有一张图片,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猜一猜,画面里的人在等待什么。轻轻地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

2、展示画面,集体讨论。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画面上的人可能在等待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他们到底在等待什么呢?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是啊,等待也可以是一份很温馨,很感动,很美丽的心情。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看看视频中的孩子在等待什么,感受一下他的心情。

这份等待很有意义,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生活中有意义的等待吧。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十一

1、引导幼儿学会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知道几个常用的报急电话,并学会拨打报急电话。

2、教育幼儿不玩火,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会保护自己,知道几个常用的报急电话。

:会正确拨打报急电话。

:教学vcd、电话机一部、突发事件图片(着火、迷路、急病)电话号码卡片:119、110、120等。

(一天,小明独自在家,忽然有人来敲门,透过窗子,他看到一个陌生人,小明没开门,这时,陌生人开始撬小明家的`门。)。

(1)教师提问:“这个时候,小明该怎么办呢?”

幼儿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下面我们来看小明是怎么做的。”(拨打110)。

(2)学习拨打报警电话——“110”

出示电话机,请个别幼儿上来拨打。

教师示范讲解拨打报警电话:先拿起听筒,拨号码110,听到嘟嘟的几声长音,表示电话通了,对方接了电话以后,向对方讲清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玲和奶奶在家正看着电视,奶奶突然昏倒在地上,小玲急得哭了起来。”

教师提问:“这个时候,小玲该怎么办?”(请小朋友动脑筋帮小玲想办法。)。

幼儿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我们来看小玲是怎么做的。”(打电话给爸爸)。

让小朋友想一想最快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急救电话。

教幼儿学打急救电话“120”。

“小强一个人在家时,玩起了火,不小心火烧到了床单上。”

教师提问:“这个时候小强该怎么办?”

幼儿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我们来看看小强是怎么做的?”(小强拿小杯子装了水去灭火)。

“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不对?他应该怎么做?”(拨打119)。

教师小结:在拨打电话之前,首先要记住你所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电话接通后,就可以和对方通话了,别忘了告诉消防队的叔叔什么地方着火了。4、游戏:“该打什么电话”

出示第一幅图画,一个小朋友在玩火,一不小心,火把窗帘烧着了。

“这个时候,该拨打哪个电话号码?”(请说对的小朋友来拨打电话进行模拟练习,学会如何向消防队叔叔报警)。

出示第二幅图画,有一个人骑车摔倒在地,这时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该打什么电话呢?”(请说对的小朋友来拨打电话进行模拟练习,学会如何向急救中心报警)。

出示第三幅图画,有一位小朋友在街上迷路了。

“该拨打哪个电话号码?”(请个别小朋友来拨打电话进行模拟练习,学会如何向警察叔叔报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当我们遇到意外情况时,要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避开危险,保护自已和家人。

在教室放置“神奇的电话”,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拨打电话,巩固对“110、120、119”等特殊号码的认识。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十二

1、让幼儿与他人分享食物与玩具。

2、学习关心同伴和他人。

活动目标 :

1、 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初步感知与别人分享是快乐的事。

2、 学习关心别人,和他人分享。

活动准备: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 提出要求,观看表演。妈妈买了小明最爱吃 的香蕉,回到家中。小明很高兴的接过香蕉。一根组奶奶,一根给妈妈,留下一根给爸爸,剩下一根自己吃。奶奶,妈妈夸奖小明,小明听了心里真高兴,脸上笑眯眯的。

2、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感知与别人分享是快乐的事。

a、 小明为什么脸上笑眯眯的?

b、 小明为什么高兴?

c、 奶奶,妈妈为什么夸奖小明?

小结:小明把最喜欢吃的香蕉,分给奶奶、妈妈,爸爸吃,关心他们。奶奶,妈妈夸奖他,所以他感到高兴、快乐。

d、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活动目标:通过实际活动让幼儿学习如何与他人分享,体会分享后的快乐。活动准备:少于幼儿人数的桔子。

活动过程:

1、 教师分发少于幼儿人数的桔子,设置问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我最喜欢吃的桔子,我要分给大家吃。

2、 启发幼儿想办法,关心他人。

提问:哎呀!桔子不够分了,怎么办?

3、 表扬关心他人,分桔子的 幼儿。

教师把桔子分给小朋友,看到你们喜欢吃桔子,心里真高兴。

讨论

a、 开始,有些小朋友没有拿到桔子心里怎么样?

b、 你们吃到桔子心里怎么样?

c、 你们 为什么把桔子分给小朋友吃?

小结:我们关心别人,别人就会快乐。看到别人快乐,我们心里就会高兴。

活动目标:让幼儿主动地关心他人。活动准备:每周一交,请小朋友带最喜欢的玩具或食物来园。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活动的要求。我们关心别人,别人就会快乐。看到别人快乐,我们心里就会高兴。以后我们把最喜欢 的玩具或食物带到幼儿园,给好朋友玩和吃。

2、活动中提醒幼儿爱护别人的玩具。

3、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询问幼儿的感受,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关心他人中获得快乐。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十三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独立地想办法,解决活动中产生的小纠纷,小问题。

二、活动准备:

1、《行为习惯》的电子幻灯

2、老师将《行为习惯》中《怎么办?》中的内容以及班级的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矛盾写成纸条,分成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

三、指导要点:

1、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开展答题比赛。

2、幼儿选择最感兴趣的话题,来展开讨论。

3、情境表演,每组幼儿选择《行为习惯》中的一项内容,进行表演。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十四

1、学习照顾小班弟弟妹妹,对小班弟弟妹妹有同情心和责任感。

2、掌握与小班弟弟妹妹交往的方法,会恰当地表达关爱的情感。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1、幼儿在小班时的照片、视频资料。

2、提前与小班老师协商活动流程,准备活动场地。

3、让幼儿提前准备为弟弟妹妹亲手制作的礼物。

4、共同活动的材料:玩具、图书等。

(一)师幼共同观看幼儿在小班时的照片、视频,回忆自己刚入园的情景,体会弟弟妹妹年龄小,能力弱,需要我们的关心与帮助。

(二)交流讨论,感受自己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自己长大了。

(三)分组协商制定与弟弟妹妹友好交往的方法,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想法。

1、我们一会要去小班与弟弟妹妹交朋友,你有哪些方法认识他们?

2、你想跟弟弟妹妹玩什么游戏,教给他做什么事情?

3、你会怎样帮助照顾和关心他们?

(四)组织大带小结对活动,引导幼儿关心、帮助弟弟妹妹。

1、大胆介绍自己,认识弟弟妹妹。

2、给弟弟妹妹送礼物,增进彼此的感情。

3、与弟弟妹妹做游戏、看图书、玩玩具,懂得谦让弟弟妹妹,能与弟弟妹妹愉快交往。

4、弟弟妹妹遇到困难时,耐心帮助他们。

(五)活动后小结,请幼儿分享交流,互相学习交往和照顾弟弟妹妹的方法。

在这一主题活动《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孩子对自己是大班小朋友非常自豪,通过四周的时间,孩子们适应了新的环境,他们自己动手,从构思、设计到操作,积极地参与了班级环境及活动区的布置,每一步都认真无比,他们把班级变成了自己的家,真正的成为了集体的主人。唤醒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审美意识。

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和规则,为了让幼儿能走进生活、了解标志,我们开展了“认识标”、“找标志”、“收集标志”和“制作标志”的活动。特别地,通过语言活动《小鼹鼠过生日》,幼儿既发展了语言能力,又进一步感知了标志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学会看标志出行。经过活动的开展,幼儿对它们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懂得了要按标志进行活动。特别是在制作标志的过程中,幼儿能根据实际情况,为我们的班级和幼儿园制定了许多的标志,如:不扔纸屑、不摘花、不乱叫等标志。可见,幼儿真的走进了生活,懂得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活动中。

在学习性活动上,本学期我们创设了语言区(江南书斋)、美工区(巧手工坊)、科学区(快乐加油站)、益智区(江南棋社)、特色区(印染坊)等活动,美工区是这个主题的重点,为了让我们班的孩子们学会我们茶楼的操作,在美工区中我们投放了皱纹纸来制作茶叶,在活动中,我们示范了两种茶叶的制作过程,一种是简单的用皱纹纸搓揉成小球,一种向一个方向把皱纹纸条揉成纸条的方法,一开始,我以为成功率会很低,没有几个人会成功的,但没想到,基本上我们每个孩子都成功了,连平时的皮大王也能安安静静的坐在一边认真的操作。在益智区中,我们的重点是让孩子们了解区域的规则,以及让他们学习一些棋类的游戏规则。

在这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大班的幼儿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信心,对于各种事情喜欢参与、创作,幼儿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与他们一起共同参与,共同学习,既是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也是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通过不断地提供材料,变化空间,倾听幼儿、关注幼儿,使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愿我们有更多的活动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益的经验,使他们对童年充满快乐的回忆!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能说出自己是x x幼儿园的小朋友。

2.初步感受幼儿园景物、房舍的美,产生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3.能用简单的语句描述幼儿园,如:很大、很美等。

活动准备:

事先选择好带幼儿参观幼儿园哪些有代表性的地点。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认识幼儿园的兴趣。

提问:我们是哪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是什么样子的?

2.寻找幼儿园的园牌,认园名和园徽。

参观幼儿园大门,看着园牌告诉幼儿幼儿园的名字,幼儿跟念几遍“x x幼儿园”。

欣赏园徽。

引导幼儿观察园徽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园徽所代表的意义。

3.参观幼儿园全貌。

走进大门观赏幼儿园的全貌,知道幼儿园很大、很美。

找找幼儿园最漂亮的地方。

让幼儿自由地在喜爱的地方坐坐、玩玩。

玩大型运动器械。

建议:

散步时还可以带幼儿去参观幼儿园的美工、电脑等各个活动室,参观幼儿园中、大班。

评价:

1.能说出幼儿园的名称。

2.有喜欢幼儿园的情感。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十六

1、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与人相处。

2、发展幼儿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初步简单的分析问题,教育幼儿能选择一种处理问题的较好的方式方法。

【活动准备】。

图片-争抢球的孩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图片-争抢球的孩子。

两个小朋友在玩球,玩着玩着,他们开始争抢,为此吵了起来,后来又动手相互打对方。

二、展开。

1、引导幼儿分析解决问题。

(1)教师请幼儿举手发言,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师:请小朋友说说,这两个小朋友做得好不好,为什么?

小结:他们两个不对,他们互相争、抢、打,只会浪费时间。

(2)帮助幼儿分析问题。

师:结果他们谁玩到新球了?(谁都没有玩到)。

谁都玩不到球,大家还都不高兴,那么谁能帮他们想个好办法?

请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说出自己的看法。

小结:幼儿园里这种事情经常发生,解决的办法:

——小朋友要相互谦让,也可以一起玩。

——可以商量,相互轮流玩。

——可以利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轮换着玩。

2、故事,引出新问题。

师:户外游戏时,一个幼儿往前跑时潮后面看,不小心撞了前面的小朋友,他赶紧说:“对不起。”被撞的小朋友不原谅他,动手又打了他一下。

(1)师: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并请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师教幼儿学习分析:

如果别人打了你一下,你要看他是不是有意的,如果他是无意碰到你,又向你道歉,应该原谅他,说声“没关系”。

3、教师提出一个新问题,请幼儿思考:

你站在那儿玩,别人跑过来故意打你一下,你怎么办?

教师帮助幼儿分析:

(1)他为什么打你?是不是妨碍了别人?是不是别人和你逗着玩?

(2)他打疼你了吗?疼说明了什么?不疼说明了什么?

(3)他打疼了你,你怎么做?

(4)他总是那么做,你怎么办?

教师启发幼儿回答:

——告诉老师,请老师解决。

——学会躲闪。

——给他以有力的回击,保护自己。

三、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不允许欺负别的小朋友。

当别人打了你,你要了解清楚是“为什么”,然后再选择好的解决办法。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十七

1、通过阅读有关爱心卡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体验和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产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3、制作“爱心花园”,体验爱的美好与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爸爸去哪儿》《爱的奉献》《爱心花园》,信封,爱心卡,“爱心花园”展板。

2、双面胶、剪刀、画板各五份。

3、ppt“爱在哪里”。

4、幼儿看过《爸爸去哪儿》的节目。

活动流程

一、播放《爸爸去哪儿》的音乐,引出主题

师(播放《爸爸去哪儿》的音乐):孩子们,这是什么歌?

幼:《爸爸去哪儿》。

师:你们都看过《爸爸去哪儿》的节目,里面有一个村长,他是干什么的?

师:对,他专门安排大家去某个地方完成任务。今天我是你们的村长。猜一猜,村长会带大家去哪儿呢?今天有什么任务要交给大家去完成呢?(幼儿猜测。)

师:今天到底需要我们完成什么任务呢?我们打开信封,答案自然揭晓。

(析:以《爸爸去哪儿》创设活动情景。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村长布置的任务既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勾起了他们挑战自我的愿望。)

二、阅读爱心卡

1。自由阅读爱心卡。

师:我们打开信封来看看,村长给大家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呢?(出示红红的爱心卡正面。)

师:这是什么卡?请你想一想,这个“?”是什么意思?

幼:也许是想让我们说一说,爱是什么?

幼:也许是想让我们找一找,爱在哪里?

师(出示爱心卡反面):让我们看看反面。你看到了什么?

师:原来是爸爸在陪宝宝练习走路。你们觉得这个爸爸爱宝宝吗?宝宝幸福吗?

师:你们桌上的筐里也有一些爱心卡。下面请你们每人拿一张卡片,仔细看一看,找一找,爱在哪里?爱是什么?然后把这两个秘密告诉大家。(幼儿自由阅读2-3分钟。幼儿的爱心卡分别包含了爱的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爱在妈妈的怀里——爱是幸福;爱在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中——爱是关心:爱在教师对孩子的亲热中——爱是喜欢;爱在大家一起分享蛋糕中——爱是分享;爱在帮助盲人过马路中——爱是帮助。)

(析:在阅读前给予提示,让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爱心卡,寻找“爱在哪?爱是什么”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分享、交流、提炼卡片内容,感受爱的不同方式。

师: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爱在哪里?爱是什么?(按照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卡片。)

卡片一:妈妈和孩子的爱心故事

师:妈妈和孩子在干什么?爱在哪里?爱是什么?

幼:妈妈抱着孩子,孩子躺在妈妈的怀抱里。

师: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是什么感觉?

幼: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是幸福的感觉。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爱在妈妈的怀抱里,爱是幸福。”

(当幼儿说出“幸福”这个词时,教师出示有“幸福”两字的花蕊,让幼儿感知这两个字。)

师:幸福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让我看看你们幸福的样子,大家相互欣赏一下幸福的样子。

卡片二:教师和孩子的爱心故事

师:老师在干什么?

幼:老师在给小朋友擦嘴巴。

师:爱在哪里?爱是什么?

幼:爱在幼儿园。爱是关心,爱是照顾。

(当幼儿说出“关心”这个词时,教师出示有“关心”两字的花蕊,让幼儿感知这两个字。)

师: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示关心和照顾?

(引导幼儿说出诸如教师帮助幼儿盖被子、添饭、穿衣服等事情。)

卡片三:教师和孩子的爱心故事

师:老师在干什么?

幼:老师在亲亲小朋友。

师:爱在哪里?爱是什么?

幼:爱在幼儿园。爱是喜欢。

(当幼儿说出“喜欢”这个词时,教师出示有“喜欢”两字的花蕊,让幼儿感知这两个字。)

师: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示喜欢?

(幼儿在模仿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动作的过程中感受爱。)

卡片四:孩子们之间的爱心故事

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幼:小朋友们在一起吃蛋糕。

师:爱在哪里?爱是什么?

幼:爱在身边。爱是分享。

(当幼儿说出“分享”这个词时,教师出示有“分享”两字的花蕊,让幼儿感知这两个字。)

师:你有好东西时,会和别人一起分享吗?

卡片五:警察和残疾人之间的爱心故事

师:他们在干什么?

幼:一个警察在帮助盲人过马路。

师:爱在哪里?爱是什么?

幼:爱在马路上。爱是帮助。

(当幼儿说出“帮助”这个词时,教师出示有“帮助”两字的花蕊,让幼儿感知这两个字。)

师(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爱。家里有爱,幼儿园里有爱,马路上有爱,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爱。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爱呢?请跟大家分享一下。(幼儿自由分享。)

(析:通过几个画面,帮助幼儿理解、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通过回忆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挖掘自己身边的爱的故事,加深体验。同时,调动幼儿的前阅读经验,有目的地出示“幸福”“关心”“付出”“分享”“帮助”五个词语,让幼儿初步建立图片、语言和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

二、制作爱心花

1、制作爱心花。

(幼儿操作,播放ppt画面及音乐《爱的奉献》。)

2、交流体验。

师:刚才你们在心花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师:我们发现,如果只用一只手去完成任务是比较困难的,但两个人合作就容易多了。

师:如果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师:我们的第二项任务也顺利完成了。下面,我们将揭晓,今天到底要去哪儿呢?

(幼儿观看ppt。)

师:看一看,我们到哪儿了?对呀,我们来到了儿童福利院。福利院中住着什么样的孩子?

师:你们说得真好!以后如果碰到需要帮助的人,请你们帮助他们,给他们爱。现在,让我们把这些爱心花组成一个“爱心花园”,作为礼物送给他们,把我们的爱传递给他们。

(析:让幼儿感知残疾人的困难,激发幼儿产生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情感。)

三、即兴朗诵,传递爱的情感

师:请把你们做的爱心花一起放到这个爱的花园里来吧。

(幼儿装饰“爱心花园”。播放音乐《爱心花园》。)

师:爱就在我们身边,你的爱心,我的爱心,大家的爱心,加起来就是一朵大大的爱心花。许许多多的爱心在一起,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师幼看着五朵不同类型的爱心花即兴朗诵儿歌。)

师:爱在哪里?爱是什么?

幼:爱在妈妈怀里,爱是幸福。

师:爱在哪里?爱是什么?

幼:爱在幼儿园,爱是关心。

师:爱在哪里?爱是什么?

幼:爱在老师对孩子的亲热中,爱是喜欢。

师:爱在哪里?爱是什么?

幼:爱在大家一起分享蛋糕中,爱是分享。

师:爱在哪里?爱是什么?

幼:爱在帮助盲人过马路中,爱是帮助。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丽的爱心花园!

师:做了这么漂亮的“爱心花园”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幼:很快乐!很高兴!

师:是呀!如果我们帮助了别人,奉献了爱心,心里肯定会更幸福、快乐,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呀!

(析:以即兴编儿歌的方式总结本次活动,很好地归纳了爱的主题。师幼在一问一答中重温了爱的旋律,感受到爱的温馨。)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十八

1、知道自己的属相,知道20xx年是x年。

2、初步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在讨论中引发幼儿对属相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幻灯片:十二生肖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了吗?

再猜一猜老师的属相是属什么的?(允许幼儿任意猜想)。

教师:老师今年()岁了,是属蛇的。

(2)谁来告诉大家,今年你几岁了?

知道自己是属什么的吗?

(幼儿大胆发言)。

二、展开。

1、.知识引领。

一年一种属相,一种动物代表一个生肖,一共有十二个生肖,十二年一轮回。

2、课件演示:认识十二生肖的动物。

(1)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说说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幼儿议论,发言)。

(2)游戏:猜猜看。

教师模仿生肖中的一种动物叫声,幼儿猜出是什么动物?

教师说出一种动物,让幼儿模仿出叫声。

幼儿说出一种动物,其他幼儿模仿叫声。

(如果说出的动物不在生肖内,老师可以有趣的告诉他“你说的动物没有来”)。

3、民间故事故事:十二生肖。

(1)你们知道这十二个小动物谁排在第一位吗?

(2)为什么小小的老鼠能排在第一呢?

(3)那么其它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呢?

4、通过儿歌学习十二生肖的排队。

聪明的老鼠抢第一。

牛哥哥受骗排第二。

老虎兔子跑的快。

老三老四挨着站。

龙蛇马羊跟着来。

一个一个乐得欢。

猴子猴子跑的快。

小鸡小狗齐声喊。

小猪小猪快快来。

5、课件演示:十二生肖。

(1)巩固幼儿对十二生肖的排序。

一.鼠。

二.牛。

三.虎。

四.兔。

五.龙。

六.蛇。

七.马。

八.羊。

九.猴。

十.鸡。

十一.狗。

十二.猪。

(2)问题讨论。

一个蛇年出生的小姑娘,她是属老蛇的,但是她的妈妈也是属蛇的,

那你说这个小姑娘和他的妈妈一样大吗?为什么?

(请幼儿自己说出理由)。

让幼儿明白十二生肖是十二年循环一次的。

三、结束。

游戏:生肖排队。

指导幼儿,确定自己扮演的属相,然后进行按顺序排队,

然后对照(课件)大屏幕,检验是否正确。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十九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缺乏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而环境保护问题已迫在眉睫。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并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非常必要。近一个月,我发现我班幼儿有乱扔牛奶瓶、牛奶盒以及乱扔铅笔屑和纸屑的现象,多次教育,效果甚微。于是我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我是环保小卫士”这次活动。

1.让幼儿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的能力。

2.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了解回收再利用的含义。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懂得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初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促使幼儿形成积极的环保行为习惯,使之成为一个创卫小标兵和环保小卫士。

材料准备:

1.课前布置小兔的家:放于门前的一封信、放在桌子

3.幻灯片。

经验准备:两星期前和小兔做游戏时,将橘子皮、香蕉皮、牛奶盒、牛奶瓶、塑料袋、电池分别埋进了4个花盆里,并让幼儿思考两星期后会有什么变化。

1.引出环保小兔,观看环保长廊,了解回收再利用的含义。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环保小兔吗?今天,小兔请我们到它家去做客,你们想不想去呀?(想)听说,在去小兔家的路上要经过一个环保长廊,那里有许许多多好玩的宝贝!据说那都是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动手做的,可好玩了,你们可别掉队了!

(小朋友来到一楼走廊)

环保长廊到了,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好玩儿的宝贝。

(再利用)

2.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垃圾的性质,并对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好了,我们看完了,应该走了,小兔还在家等着我们呢!小朋友们赶快找好自己的小伙伴,我们出发了!

(老师带领幼儿来到音体室,课前在音体室门上贴上小兔家的标志。)

瞧,小兔家到了,不知它是否在家呢?

3. 老师引导幼儿敲门,并使用礼貌用语。咚咚,咚咚!小兔在家吗?

咦,怎么没人,小兔家的门怎么没关上呢?难道它出去时忘了关门吗?这种习惯可不好,小朋友可不要向它学习,出门要记得随手关门啊!咦,小兔家的门前怎么会有一封信呢,我们来看看是写给谁的?“太阳2班的小朋友收――小兔留”。

4. 老师引导幼儿发现门前留的信。原来是小兔留给我们的,我们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到我家来作客,可我临时有事出门了,你们先坐,我等会儿就回来。小兔。”

原来小兔不是忘了锁门,是给小朋友们留的,好了,我们进去吧。(小朋友们推门进去)

小兔的家可真大呀!小兔真客气,瞧,它把给我们坐的椅子都准备好了,我们赶快找个位子坐好吧。

5. 小朋友们坐好后,引导幼儿参观小兔的家。

6. 引导幼儿回忆两星期前和环保小兔一起玩游戏的情景,并让幼儿讲述,老师总结。

分析:幼儿自由发言,表述想法。

7. 刚才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想法,我也想知道,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我们来看看放有橘子皮和香蕉皮的花盆,小朋友们,你们闻一闻有没有难闻的味道。(幼儿闻后说:有)那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将橘子皮和香蕉皮挖出来,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回答,并说出看到的环境污染现象。

依次观看其他的花盆,让幼儿观察埋有牛奶盒、牛奶瓶、塑料袋、电池的花盆有没有变化?

8.引导幼儿将它们扔进垃圾桶或回收再利用。

小朋友真棒!你们知道吗,我们扔进垃圾桶里的垃圾将会被那些保护环境的叔叔阿姨正确地处理掉,这样就不会污染我们的环境了。

(小兔走了进来,它手中的篮子里装满了垃圾)这不是小兔吗?

兔:今天我还请了小猴、小鸟、小松鼠到我家来做客,可是它们都已经搬家了!

师:这是为什么呀?

兔:因为人类每天都生产许多垃圾,而且将这些垃圾乱扔,这样我们生存的环境就遭到了破坏:草地变成了黄色,到处又脏又臭,花死了,树不长了,水不能喝了;小动物们有的饿死了,有的搬家了。特别是那些乱扔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它不会腐烂,但它的身体里会放出一种有害物质,会让鱼死掉,使地里的蔬菜、庄稼停止成长,吃了这些蔬菜粮食,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你们瞧,我在外面捡了这么多垃圾。

(小兔将垃圾展示给幼儿看,并将它所拍摄的相片用幻灯片播放)。

9.认识垃圾,了解垃圾的性质,合理地给垃圾分类。

(幼儿回答,老师总结)

不可回收的是指那些在短时间内可以腐烂的瓜果、蔬菜和树叶等,可以将其集中起来埋掉或烧掉;而可回收的是指那些腐烂不了或是要很长时间才能腐烂的垃圾,可将它们收回来重新利用,制造成为其他有用的东西,再次利用;有毒有害的是指那些对人身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需要对其收回作特殊处理。你们刚才在环保长廊中看到的就是小朋友和老师将平时丢弃的物品再次利用,将它们变成了漂亮的东西。

好了,小朋友们,我们再来扔一次,好吗?

(幼儿再次扔垃圾,老师评价)

帮助幼儿带上手套和钳子等工具。

10.活动延伸

幼儿捡完垃圾后,让幼儿观看关于环卫工人工作的图片和美丽的城市的图片,让幼儿谈一谈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幼儿社会规范的教案篇二十

活动目标:

1、再现日常生活情景,体验全家人围坐在锅边吃火锅的欢乐。

2、不断积累目测一部分接着往下数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模拟火锅一个,幼儿自制各种火锅食品,分类放在盘子内。

2、每人一只盛放生菜的小篮和一只空碗。

活动过程:

一、进入情境。

1、幼儿模拟围坐火锅边(人数不限,可随游戏逐步增加)。

2、了解规则:

(1)取放每一品种的数量可由游戏者事先确定。

(2)加菜时锅里同类品种不能超过10个。

(3)篮里的菜必须投放到锅里表示烫熟后才能夹出放进碗里。

(4)必须从自己的篮子里取菜投入锅里,但夹菜时可选锅里的任何品种,不必区别是谁投放的食物。

二、加菜。

1、识别各种火锅菜肴,按自己的喜好往小篮里放三至四种菜。

2、轮流往火锅里加菜,品种和数量都可由幼儿自定,边加菜边接着某数往下数,每种菜的数量最多到10。

三、开火。

锅里的菜较满后,盖上锅盖,共同念一首儿歌模拟开火,儿歌念完,表示锅里的水烧开了。

四、吃菜。

1、轮流用手做筷子夹菜,放进自己的碗里,数一数各品种的菜吃了多少。

2、反复夹菜,接着某数往下数,每种菜的数量最多到10。

五、关火。

1、盖上锅盖,每人数一数今天我吃了哪些食品,各有多少。

2、与同伴比一比,找出每一种菜吃得最多的朋友。

幼儿在此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中跟家人吃火锅的经验,可生成多种玩法:

玩法一:荤素搭配。幼儿先在锅里投放荤菜(每种菜的数量为10),然后开火、吃菜,用筷子将锅里的菜夹进自己的碗里,等荤菜都“吃”完后,再将素菜放入锅内,继续品尝素菜。

玩法二:每日菜谱。幼儿按照各自的需要和喜好,每天选择不同的菜肴进行“吃火锅”的游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8817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