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解析(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0:29:04
渔家傲李清照解析(实用8篇)
时间:2023-11-09 20:29:04     小编:翰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渔家傲李清照解析篇一

宋 :朱服——《渔家傲》 :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秋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朱服(1048-?) 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哲宗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改兴国军卒。《全宋词》存其词一首,格调凄苍。

金黾: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黾。 东阳:今浙江金华县。

这首小词,借惜春伤春以抒怀。上片写春景。细雨如丝,烟笼杨柳,水流花落,春光将尽。眼前景色,惹人愁思。下片抒情。流光似水,浮生如梦。唯有酒中寻乐,醉里忘忧。表现了诗人的感伤情绪。 《乌程旧志》云:朱行中坐与苏轼游,贬海州,至东郡,作《渔家傲》词。读其词,想见其人不愧为苏轼党也。 《蕙风词话》:白石词:“少年事情老来悲。”宋朱服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亦上景下情作法。起两句,写雨中杨柳。“恋树”三句,写花落水流,皆令人生愁之景象。下片,写浮生若梦,惟有极时行乐。“而今乐事他年泪”句,一意化两,感伤无限。

渔家傲李清照解析篇二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渔家傲李清照解析篇三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天河。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帝所:天帝住的宫殿。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报:回答。

嗟:悲叹。漫有:空有。

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语出庄子休住:不要停止。

《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飞就是九万里。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翻译】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译文1:

天空中云腾雾罩,点点星光象海面上无数船帆在跳舞。好象梦见自己飞到了玉帝的住所,玉帝关切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说前方有那漫漫的长路,可已黄昏日暮,我空有一肚子才学,可是没有用武之地。九万里长途,大鹏正迎风冲举,风呀,你不要停住,把我这小船吹到三山那儿吧。

译文2: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

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渔家傲李清照解析篇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名句赏析赏析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文章鉴赏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渔家傲李清照解析篇五

上阕着重写景,极力表现了边塞风光的奇异独特,渲染了边地的萧条萧杀、荒漠寂寥,从而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烘托。

下阕着重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表现了词人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渔家傲李清照解析篇六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渔家傲李清照解析篇七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上片咏梅,下片写赏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赏梅的矛盾心态。全词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思致巧成,使红梅的形神美和女词人的情意美融为一体,堪称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

这是一首被誉为“得此花之神”(《静志居诗话》)的咏梅佳作。落墨于梅,其主旨却又不尽然在于咏梅。李清照是最善于将深邃细腻、复杂难言的感情抒发寄寓于咏物的大家里手。这首词就是通过对红梅形神的描绘咏叹而抒发自己酝藉而复杂的感情的。

李清照《渔家傲·红酥肯放琼苞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渔家傲李清照解析篇八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在石头刻字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干了。

范仲淹(980——1053),字希文,谥号“文正”,祖籍陕西,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词、文皆好,词作现存虽仅5首,但情感深沉,风格豪迈,从内容以至艺术手法上都有一种创新精神。著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时期,辽国从北边入侵中原,西夏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山西省延安市),达四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在军中所作。

词的上阙写塞外秋天风光。作品运用词的传统结构方式,上阙以写景为主,抓住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事物,粗略几笔勾勒出边地秋天的风光,用以反衬人物的内心世界沉重、苍劲、含蓄、蕴藉。

作品开篇首先点名了地点和时间:“塞下秋来风景异”,清秋的边地,奇异的风光。一个“异”字,揭示出了作品中人物不平静的心态。句中的“异”字“异”在哪里呢?“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内地不同,“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当地的往常也不同。

“衡陽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衡陽那里有座回雁峰,传说大雁飞到那里便停住了。随着气候的变化,大雁北来南归,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说不上“留意”的有无,因此这里主要是写人的感受。目睹北雁南飞,而人却长期困守边疆不能回归故里,故而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句:“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再加上军中不绝的号角声,给人的感受是既凄凉又悲壮,特别是它打破了清秋的寂静,更增添了某种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是写在重峦叠嶂之间,长烟落日,孤城紧闭,渲染出战局之紧张。

词的下阙,作者宕开自认景物的描写,笔锋一转,集中笔墨重点写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离家万里,身居异地,孑然一身,只好借酒消愁。然而李白诗中所云“一抽一刀断水水更流,以酒消愁愁更愁。”一杯浊酒,万端思绪更难平。深层次分析,思乡之愁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作者要抒写主要还是内心的痛苦。自己已经年过半百,面对强敌,却不能杀敌建功,了却心愿,这就是“燕然未勒归无计”,到这里,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最后几句重在写霜满地,军营中飘荡着凄凉悲苦的笛声,将军和战士们彻夜难眠,忧国思乡,悲从中来。结尾激动人心,令人难以忘怀!至此,作者的那种抗击外敌,极想报国杀敌的爱过雄心真真切切地溢于言表。

在作品中,作者善于使用准确、生动、贴切的词语,精心选择归雁、边声、号角、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冰霜等景物,构成苍凉悲壮的气氛,切合人物心境,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89837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