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分类中,我们会探讨一些与学习和工作生活等相关的新观点和新趋势。总结不仅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还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目标。以下是宗教领袖对于信仰和和平的呼吁,希望人们能够和谐共处。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一
教学目的: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用品仪器: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单孔塞、试管、水槽等。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
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鉴于学生掌握了着方面的相关知识,可通过回忆、对比分析等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同时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作出对比性总结,为今后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懂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自己推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思考并讨论。
设问,激发学生思考。
思考并讨论:
这些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讨论回答:
应从使用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等几个方面设计思路。
设问,激发学生思考。
应用实验室制取o2的思路进行分析。
[实验]取两支试管,一支放块状大理石,另一支放碳酸钠,然后均加入同等浓度的盐酸,观察对比产生气体的程度。
另取块状大理石加同样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情况。
提问:(1)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行不行?
(2)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会得出什么结果?
展示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得出:
因为caco3微溶于水,过多的caso4附着在caco3表面,使caco3和h2so4脱离接触,使反应停止。
加深理解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和大理石是理想的药品。
为仪器、装置的选择做辅垫。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后得出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co3+2hcl=cacl2+h2o+co2↑。
讨论得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确定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而生成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决定气体的收集装置。
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渗透复分解反应的书写规律。
[投影]几种仪器图:
大试管、烧杯、锥形瓶、酒精灯、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导气管、玻璃片、集气瓶、水槽、注射器、平底烧瓶等。
上述仪器中,哪些可以作为反应容器?
说明:作为反应容器,广口瓶也可以。
这些仪器应如何组装成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在学生基础上,教师分步投影装置图。
根据所给的仪器图通过讨论选择实验室制取co2所需的仪器及最佳装置。
回答:大试管或锥形瓶。
边讨论,边观察教师展示的仪器装置图。
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有关仪器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现在有下列实验仪器:(1)大试管(2)烧杯(3)酒精灯(4)集气瓶(5)长颈漏斗(6)带导管的双孔塞(7)导气管(8)玻璃片(9)铁架台(10)水槽等仪器,在实验制取co2时,应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完成练习。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co2。
操作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体)、连接仪器。
[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
[提问]2。如何收集co2?为什么?
收集一瓶co2气体。
[提问]3。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co2是否收集满?
(5)验满。
对比氧气实验边讨论,边回答、边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回答: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
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思考并回答: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得结论。
及时归纳、总结。
联系co2有关物理性质并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小结]投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实验装置图。
[提问]1。实验室制取o2、co2应该选择哪种装置?
2.观察制o2和co2的装置有何异同。
观察、对比。
用列表法回答。
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两套装置实质相同。
2.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你能举出几种鉴别o2、co2气体的方法?
完成练习。
反馈。
小结:1:学完本课题要能说出实验室制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及反应。
2: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要点,能演示二氧化碳的收集与验满。
3:通过学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总结规律。
3.实验室收集co2的正确方法是。
排水法(b)向下排空气法(c)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独立完成。
及时反馈课后记:本节内容探究性强,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学生接受情况良好。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二
1.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二课题,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涵盖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的四个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该课题在初中化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地位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验原理,选择、使用化学实验仪器;
2.练习装置气密性检验和向上排气法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3.培养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出发,自主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四、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合作达成本次教学目标。
五、教法分析(根据个人说课效率,适当截取)。
1.激励法: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引导法: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正确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3.探究法: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学法指导(根据时间和个人说课效率,截取)。
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树立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学。
4.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5.指导学生分析误差,学会归纳总结,并从中获得进步。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此环节,为了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发学生探究学习积极性,我采用如下方式: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见到、用到、谈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不是只有好处?或者只有坏处?顺势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制作舞台效果、利用干冰人工降雨、碳酸饮料等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我给出几个原则,供同学们参考:
1:原料是否廉价易得;
2:操作是否简便易行;
3:反应速率是否适中,是否可控。
4:气体是否纯净,是否便于收集;
5:过程是否绿色环保等。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对比,在我的提示下,得出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会有什么问题。(在次环节,说出不用其他原料的原因。这是重要得分点)。
三:总结、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收集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指导同学们思考:制取装置的选取与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有关。
1: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反应,需加热)。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
3: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气体的收集方法,则需要考虑气体是否易溶于水,以及它们的密度与空气密度大小相比较。(针对二氧化碳具体说一下,这是得分点)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探究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在此环节,我不会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澄清石灰水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验证二氧化碳的真实原理。
验满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注意有效表达方式,重音凸显)。
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装置的局限性:比如二氧化碳容易从长颈漏斗口漏出;二氧化碳的制取量不容易控制;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稀盐酸有挥发性等,逐步引导学生将实验装置改进完善!
六:课堂练习。
课件呈现各种梯度化题目,针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及时复习、应用,让学生及时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学习技能。
七:教学小结(适当截取,不需要都说,时间限制)。
临下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感觉最直观的就是所学的基本知识,对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会使学生有满满的收获感。
2.对重点实验技能、分析问题方法进行回顾: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验技能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及时总结、回顾对学生成长有莫大好处。
3.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及时表扬好的学习态度,批评不认真,课堂不积极思考问题等错误行为,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很大帮助!
八:对小组探究学习态度及能力进行评价(此环节,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省略)。
教学结束后,分小组进行实验评价,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教师只评价实验小组。评价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
九、板书设计。
2.装置的确定。
a.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b.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3.检验和验满a.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b.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已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三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力争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使教学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统一。基于以上思想设计此课,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授课人 赵军红。
学 校 黑龙江大庆市祥阁学校。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并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烧杯、烧瓶、锥形瓶、试管、集气瓶、玻璃片、长颈漏斗、水槽、酒精灯、导管、铁架台、注射器、胶塞(单孔、双孔)、点滴板、药匙、较头滴管等仪器;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等药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在盛有稀盐酸的烧杯里放一个鸡蛋。
提供各种仪器和药品,检验生成气体,并为学生提供反应原理。
问:你知道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方法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提供多种药品、仪器,鼓励学生缜密思维、大胆尝试、科学总结。
指导学生讨论,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对各组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学习体会。
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中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学生回忆并进行比较。
分工合作,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仪器并进行制取。
进行讨论,并进行交流。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
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及知识的总结,并写出探究报告。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使学生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具有评价意识,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使学生全面学习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四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思考等六个方面进行阐释,请批评指正。首先谈谈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二单元氧气的制法,初步形成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情况下设置的。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能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的选择,从而获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所以此节课不仅在本单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能力以及今后化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初步学会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的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如下: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出发,探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那么,学生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1、学生已学习了氧气的制法,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于常见仪器的操作也比较熟悉。
2、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课堂上比较活跃,对化学充满兴趣,但由于来自农村,他们实验时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较弱,所以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方法,使他们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那么,如何将这些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呢?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并指导他们进行学习。
本节课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讲解、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学习本课,课堂上我采用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积极性,本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激情导入(约5分钟)。
目的:让学生直奔主题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诱使他们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自学感知(约8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
(2)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你认为制取气体时应该考虑那些问题?如何设计?
目的:大家知道自学是一个人一生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可是当前形势下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的部分学生就是不愿意去自学,本来简单的知识,在他们看来都是非常复杂的。
在此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学,对于不懂的地方可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大概。
3、合作探究(约22分钟)。
问题1:学生回答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须考虑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法。
目的:检验自学效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做到“温故而知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组员合作情况,为总结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指明方向;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整体的分析方法,为突破难点,落实重点做准备。
问题2: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采用何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目的:教材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根据所需搜集的知识,建构成自身的知识网络,以便进一步地学习。
学生分组组装仪器并展示成果,说出不同装置的优缺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过程,便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展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了自己设计成果的乐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把实物与图示有机结合,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4、巩固练习(约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习题,学生作答,教师适当解释。
5、课后拓展(约2分钟)。
1、利用家庭里的物品,设计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
目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目的: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改变目前我们农村学生只会利用网络聊天、玩游戏的现象,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
固体加热型。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2、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反之就小。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装置:固液常温型。
2、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3、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原因: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3、验满: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经收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五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思考等六个方面进行阐释,请批评指正。首先谈谈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二单元氧气的制法,初步形成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情况下设置的。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能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的选择,从而获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所以此节课不仅在本单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能力以及今后化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初步学会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的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如下: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出发,探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那么,学生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习了氧气的制法,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于常见仪器的操作也比较熟悉。
2、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课堂上比较活跃,对化学充满兴趣,但由于来自农村,他们实验时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较弱,所以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方法,使他们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那么,如何将这些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呢?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并指导他们进行学习。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讲解、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学习本课,课堂上我采用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积极性,本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激情导入(约5分钟)。
目的:让学生直奔主题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诱使他们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自学感知(约8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
(2)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你认为制取气体时应该考虑那些问题?如何设计?
目的:大家知道自学是一个人一生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可是当前形势下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的部分学生就是不愿意去自学,本来简单的知识,在他们看来都是非常复杂的。
在此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学,对于不懂的地方可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大概。
3、合作探究(约22分钟)。
问题1:学生回答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须考虑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法。
目的:检验自学效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做到“温故而知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组员合作情况,为总结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指明方向;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整体的分析方法,为突破难点,落实重点做准备。
问题2: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采用何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目的:教材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根据所需搜集的知识,建构成自身的知识网络,以便进一步地学习。
学生分组组装仪器并展示成果,说出不同装置的优缺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过程,便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展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了自己设计成果的乐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把实物与图示有机结合,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4、巩固练习(约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习题,学生作答,教师适当解释。
5、课后拓展(约2分钟)。
1、利用家庭里的物品,设计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
目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目的: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改变目前我们农村学生只会利用网络聊天、玩游戏的现象,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
固体加热型。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2、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反之就小。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装置:固液常温型。
2、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3、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原因: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3、验满: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经收满。
六、教学思考。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六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针对本次说课,我将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辅于教育教学有关知识为指导,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课题二。本节课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探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以及氧气的制取,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之后学习其它的相关实验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经验。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是这些能力都不够完善,因此我会在课堂中充分结合他们的优势,不断的引导,让学生能参与到我的课堂之中。
(过渡:基于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能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能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
2.通过合作探究,总结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实验的一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体会实验与化学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方法预设如下:)。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牢牢的吸引学生。采取复习导入的形式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式,进一步提问实验室中二氧化碳又该如何制取。引起学生思考,引入新课《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这一部分我会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备原理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该的'书写。
首先,提问制取气体的实验仪器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预设学生能回答出从发生装置考虑有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从收集装置考虑有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是否与水反应以及是否溶于水。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针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进行小组讨论装置的选用。引导学生分别从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气体产物的密度和是否溶于水以及与水反应等方面进行对比,最终参考氧气的制取装置,给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反应装置是固体与液体的不加热反应装置;收集装置是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设置合理的小组讨论,既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紧接着,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多种实验仪器,让学生讨论优缺点,最后选择最佳的实验装置。
最后,对于二氧化碳检验过程,学生能根据二氧化碳性质总结出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至于检验是否盛满,学生可以得出观察集气瓶口燃着的木条是否熄灭来验满。
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建立宏观的表象,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知识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从而突破重难点。
在本课的巩固与拓展环节,组织小组讨论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制取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小结:为了了解每个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
作业:课后查询资料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取哪些实验仪器。
开放性的小结和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七、板书设计。
最后介绍一下我的板书设计,采取提纲式的板书,本着直观、简洁、清晰、明了原则。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七
开场白:
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二的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反应装置的确定。是教材中继氧气的制取后,关于气体制备的第二个实验,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总结思路和技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在课堂上比较活跃,对于探究性的课程比较感兴趣,加上前边通过学习氧气的制备已经了解了关于气体制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有能力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探究学习。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初步学会利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比较,区分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制取装置。
过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为了增强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及装置选择的整体思路的把握,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观察发现法、对比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猜想假设法等。并通过使用投影展示氧气制备装置的图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后边运用视频动画和教师演示使检验和验纯的操作更具体形象。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中我通过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运用“冰川融化”、“地球变暖”、“温室效应”的热点话题,回到生活中我们所关注的环保方面,引起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了解和认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讲授。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运用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作为学生探究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探究的线索。
(1)在探究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设计中为学生提供探究实验的仪器和试剂:试管四支、试管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稀硫酸,让各个小组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老师巡视指导不正确的操作。对于线索的提示,能够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制备的原理,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老师再结合学生讨论结果总结、梳理,确定最佳方案。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分析排除其他方案的原因。充分尊重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装置的确定。
运用投影仪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组织各小组讨论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构成、确定气体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气体的收集方法等。然后根据学生观点,老师进行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构成,发生装置需要考虑到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考虑是否溶于水及密度与空气的对比。
设置表格对比氧气和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装置和反应条件,通过填写表格让知识更加明了,有助于从氧气制取装置的选择迁移到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选择中来。让各小组动手组装,确定最佳方案,由小组代表分别说明,解释原因。增强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了实验的技能。
(3)设计制取二氧化碳装置。
教师对于b组作为典型代表集体讨论分析两组装置,确立最佳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强各组意见的融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最后确定选择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装置。并对制得气体是否是我们所需,提出质疑,提示学生需要进行检验。
(4)检验气体。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在学生明白制备原理与装置特点的关系后,组织学生亲手做一做这个实验,对前面学到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这时老师可巡视指导和纠错。老师对排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做进一步分析,作为知识的提升。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反应开始有气泡产生,然后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总结原理,点明硫酸钙阻止了反应的继续发生。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实验后总结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研究,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生说明想法,老师补充总结:
(1)确定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和条件,选择药品。
(2)确定采用的实验装置。
(3)验证制取的气体。
布置课后讨论习题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有哪些缺点,主要考虑浓盐酸挥发的特性,增强学生对浓盐酸的了解。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八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针对本次说课,我将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辅于教育教学有关知识为指导,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课题二。本节课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探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以及氧气的制取,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之后学习其它的相关实验做铺垫。
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经验。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是这些能力都不够完善,因此我会在课堂中充分结合他们的优势,不断的引导,让学生能参与到我的课堂之中。
(过渡:基于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能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
2.通过合作探究,总结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实验的一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体会实验与化学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过渡: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方法预设如下:)。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牢牢的吸引学生。采取复习导入的形式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式,进一步提问实验室中二氧化碳又该如何制取。引起学生思考,引入新课《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这一部分我会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备原理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该的书写。
首先,提问制取气体的实验仪器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预设学生能回答出从发生装置考虑有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从收集装置考虑有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是否与水反应以及是否溶于水。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针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进行小组讨论装置的选用。引导学生分别从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气体产物的密度和是否溶于水以及与水反应等方面进行对比,最终参考氧气的制取装置,给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反应装置是固体与液体的不加热反应装置;收集装置是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设置合理的小组讨论,既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紧接着,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多种实验仪器,让学生讨论优缺点,最后选择最佳的实验装置。
最后,对于二氧化碳检验过程,学生能根据二氧化碳性质总结出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至于检验是否盛满,学生可以得出观察集气瓶口燃着的木条是否熄灭来验满。
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建立宏观的表象,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知识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从而突破重难点。
在本课的巩固与拓展环节,组织小组讨论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制取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小结:为了了解每个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
作业:课后查询资料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取哪些实验仪器。
开放性的小结和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介绍一下我的板书设计,采取提纲式的板书,本着直观、简洁、清晰、明了原则。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九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在本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竞赛教学法:
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法分析。
1、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使用其它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它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
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4、归纳学习:
边实验边记录边归纳总结,在归纳总结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并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试验归纳、总结,正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1、创设情境。
展示鸟巢、水立方的图片及其设计者的设计特点。鼓励学生当一回小设计师,当一回设计小明星。设计的原则:从大处着眼,从微观入手。让学生在伟大的设计师的榜样的感召下投入设计的热情,激发学生设计的欲望。在研究课题引入时,我也曾经考虑过其他办法:1、能立即吸引学生注意,但与本节内容不够贴切2、与本节内容贴切的,离学生有点远3、贴近学生生活的,激不起学生的设计欲望。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用鸟巢、水立方的“设计”这一点。因为一位著名的设计师,都是从小培养,从小的设计做起。我们有必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为学生们上一节有关设计的启蒙课。让学生从小具备设计的意识,从小培养设计师。而本节课恰恰就是以设计为主,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设计师。因此,我以“设计”为中心,创设了教学情境。
(1)首先直接告诉学生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2)合作探讨——研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思考制取气体的装置的构成,即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若干打印了仪器的投影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然后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并且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习,总结评价各自装置的优缺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实验操作和仪器的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为组装设计实验装置创设了良好的铺垫。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设计更多的方案,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淋漓尽致地自由挥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3)展示分享:
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让各小组间交流各自的实验状况,分析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反思本组设计的缺陷,最后选出最佳设计,并由设计者发言与大家共同分享设计成果,使同学们彼此间互通有无,激发共鸣,共同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套装置,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整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技能,体现师生互动。
(4)归纳总结。
在课堂气氛高涨的时候及时引导提问: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在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例如大的方面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细小方面要考虑节约药品和对反应的控制等。)从而引导学生回归主题,及时的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汇总、凝炼、升华。从而得出装置设计的依据。
3、收获。
请用你最喜欢最理想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因为有了前面的探究,学生们很快的完成了布置的任务,此刻我及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表扬他们认真参与、大胆操作、积极探究的良好品质,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再创佳绩,让学生在激励声中爬的更高,走得更远。
4、延伸。
从现实生活中找一些实验替代品,自己动手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探究能力。
整个过程我始终贯穿着“设计“这一主线,着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传授知识和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5、板书设计。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1、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2、收集装置:取决于气体的密度、是否溶于水。
整个教学过程以“设计”为核心。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热爱科学的情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了动态的、生成性的课堂,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十
教学目的: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实验室制取o2、co2装置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渗透对比的方法。
重点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用品仪器: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单孔塞、试管、水槽等。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
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鉴于学生掌握了着方面的相关知识,可通过回忆、对比分析等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同时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作出对比性总结,为今后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懂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自己推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这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思考并讨论。
设问,激发学生思考。
思考并讨论:
这些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讨论回答:
应从使用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等几个方面设计思路。
设问,激发学生思考。
应用实验室制取o2的思路进行分析。
[实验]取两支试管,一支放块状大理石,另一支放碳酸钠,然后均加入同等浓度的盐酸,观察对比产生气体的程度。
另取块状大理石加同样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情况。
提问:(1)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行不行?
(2)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会得出什么结果?
展示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得出:
因为caco3微溶于水,过多的caso4附着在caco3表面,使caco3和h2so4脱离接触,使反应停止。
加深理解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和大理石是理想的药品。
为仪器、装置的选择做辅垫。
[演示实验]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启发学生得出反应原理。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后得出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co3+2hcl=cacl2+h2o+co2↑。
讨论得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确定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而生成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决定气体的收集装置。
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渗透复分解反应的书写规律。
[投影]几种仪器图:
大试管、烧杯、锥形瓶、酒精灯、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导气管、玻璃片、集气瓶、水槽、注射器、平底烧瓶等。
上述仪器中,哪些可以作为反应容器?
说明:作为反应容器,广口瓶也可以。
这些仪器应如何组装成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在学生基础上,教师分步投影装置图。
根据所给的仪器图通过讨论选择实验室制取co2所需的仪器及最佳装置。
回答:大试管或锥形瓶。
边讨论,边观察教师展示的仪器装置图。
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有关仪器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现在有下列实验仪器:(1)大试管(2)烧杯(3)酒精灯(4)集气瓶(5)长颈漏斗(6)带导管的双孔塞(7)导气管(8)玻璃片(9)铁架台(10)水槽等仪器,在实验制取co2时,应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完成练习。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co2。
操作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体)、连接仪器。
[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
[提问]2。如何收集co2?为什么?
收集一瓶co2气体。
[提问]3。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co2是否收集满?
(5)验满。
对比氧气实验边讨论,边回答、边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回答: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
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思考并回答: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得结论。
及时归纳、总结。
联系co2有关物理性质并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小结]投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实验装置图。
[提问]1。实验室制取o2、co2应该选择哪种装置?
2.观察制o2和co2的装置有何异同。
观察、对比。
用列表法回答。
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两套装置实质相同。
2.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你能举出几种鉴别o2、co2气体的方法?
完成练习。
反馈。
小结:1:学完本课题要能说出实验室制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及反应。
2: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要点,能演示二氧化碳的收集与验满。
3:通过学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总结规律。
3.实验室收集co2的正确方法是。
排水法(b)向下排空气法(c)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独立完成。
及时反馈课后记:本节内容探究性强,需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学生接受情况良好。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
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2)通过对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分析装置的不同,初步确立实。
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设计、组装实验装置,体验、反思和完善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小组讨论与交流:
观察家庭小实验(鸡蛋壳和醋酸反应)的现象,从中可以得出结论。
联系以前的内容和小实验,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简要说明理由。
汇报实验现象,猜测反应中生成了二氧化碳。
分析得出:不理想。(取材不便,条件限制,气体不纯)。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兴趣,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教育。
(导入新课并板书)。
(投影演示)。
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2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
实验3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
比较这三个实验,分析哪个比较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
学生实验或仔细观察实验。
讨论分析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理想的原料。
(板书)。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装置的确定。
归纳小结。
复习旧知,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巩固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投影)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的密度:
能否溶于水:
通过对比找出异同,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完成表格,讨论装置。
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投影;有关实验仪器,让学生自己拼装装置,小组交流优劣。
学生自己动手组装。
展示和汇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按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让学生体验自己设计的成果的乐趣。
思考,回答。
(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总结收获,交流体会。
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板书设计。
一、装置的确定。
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十二
实验在教学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农村中学,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有效的结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更好贯穿新课程理念的是我不断思考和努力的目标。该课题是初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上法和理解,我改变了以往在第一课时处的模式,而是把所有知识上完后与下一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相结合,安排了一节分组试验课,要求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实验,既复习了旧知识,又预习了新课,为下一个课题的讲解打下基础,而且有效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感觉自己还不是很好地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相结合,曾尝试过多种讲解方法,包括把实验和教学同步结合,边实验边讲解,但实验条件,实验课堂的控制,太有限的教学时间要求学生要达到的目标都困扰着我,最终确定这样的教学方式,并在两个班中实施了。效果还可以,但我仍然觉得让学生更多的通过实验探究,亲生体会实验的快乐,让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真正走入学生心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和爱上化学是我追求的最高目标。还望同仁多提意见,共同为初中化学的教学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十三
1、目的:让学生直奔主题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诱使他们带着疑问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自学感知(约8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
(2)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你认为制取气体时应该考虑那些问题?如何设计?
目的:大家知道自学是一个人一生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可是当前形势下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的部分学生就是不愿意去自学,本来简单的知识,在他们看来都是非常复杂的。
在此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学,对于不懂的地方可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大概。
3、合作探究(约22分钟)。
问1:学生回答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须考虑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法。
目的:检验自学效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做到“温故而知新”,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组员合作情况,为总结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指明方向;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整体的分析方法,为突破难点,落实重点做准备。
问题2: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采用何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目的:教材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根据所需搜集的知识,建构成自身的知识网络,以便进一步地学习。
学生分组组装仪器并展示成果,说出不同装置的优缺点,通过多媒体展示操作过程,便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展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了自己设计成果的乐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把实物与图示有机结合,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4、巩固练习(约5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习题,学生作答,教师适当解释。(试题分层次,让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转化生吃得了。)。
5、课后拓展(约2分钟)。
1、利用家庭里的物品,设计并完成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
目的: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目的: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改变目前我们农村学生只会利用网络聊天、玩游戏的现象,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板书设计。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固体加热型。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2、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反之就小。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装置:固液常温型。
2、检验: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3、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原因: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3、验满: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经收满。
六、教学思考。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十四
本节重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难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这次教学本着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根本原则,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来组织教学。设计了“复习回顾,引导探索,开拓应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程序。利用交互式白板采用对比、实验和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不足。
序号。
不足之处。
原因。
改进意见。
1
学生在探究实验装置中个别组无法准确得出探究的结论。
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应用没有掌握。
平时教学多强调装置中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使学生知道仪器的作用。
2
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精讲点拨的要到位,使学生理解。
3
时间安排上不好,有点前松后紧。
注意时间的分配,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一些问题的反思。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到了哪些目标?哪些目标没有达成?为什么?
在本节课中,难度最大的是药品的选择,通过设计了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等实验,由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和反应的原理。用不同的反应物进行试验,观察到不同的现象,通过比较得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善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才能受益无穷。回忆氧气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中内容后,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制取药品并进行了小组展示,根据药品和原理讨论、自行设计实验并小组展示实验装置图,小组展示过程中分析得出该装置的优缺点;第二个合作探究过程主要是各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讨论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实验步骤、气体的检验和验满方法;最后小组展示阶段是将本小组的实验展示给大家并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最后进行了当堂检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设置一环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加上适当点拨指导,水到渠成,在学生的想、说、议、探、评中愉快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关键环节的提炼。
针对本节课的某些环节或事情写出您的一些思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某个问题引发了您的一些思考,或者给您留下印象深刻的事情,请详细描述。
我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学生“三会”:
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十五
接到教学艺术节课题实验教师的出课任务后,我确定了展示课的课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本课的内容以学生探究为主,且需要多媒体的支持,契合实验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信息化整合研究》。
备课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研读、分析,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前后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依据九年七班学生实际,为保证授课内容的完整且体现对课题的研究。我把一些知识作为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并把作业内容拍成照片加以展示,把有关氧气的复习内容也留为前置性作业。这样就保证新课的时间。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上,我利用视频《假如没有化学》以及猜猜它是谁来创设情境激趣引思,效果也比较好。为确保实验探究的顺利进行,我把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作为温馨得救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分析判断选择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处理上,我也作了改动,它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如果本节课上完成分析及书写过程需要占据较多时间。所以我把方程式在前一节课进行了讲解。节省时间的方法也体现在板书的设计处理上,除了课题及反应原理,其它的内容我都是以贴卡片的形式展现。即节省了时间同时学生也感到新奇,更能引起学生关注,效果较好。当堂检测方面我设置了六套随机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题的难度分不同层次。其中设置了一个生活小常识来体现化学源于生活且服务生活的理念。作业布置也源于上述目的。尽管做足了上述的准备,但学生的探究过程是无法控制的,我感觉在充分的让学生表述实验现象方法还不够,对发生装置的.探究还有一定的提升的空间。
研读本节课教材以及完成设计本课教学的过程是我对实验课题的诠释过程,也表达了我对实验课题及本课题的理解。我也会以此课的备课为范例,在今后的教学准备中从各个方面透彻分析每一节课,以求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获奖篇十六
这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设计的师生互动活动较多,强调了新课标指导下新型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不仅不包揽所有问题答案,还会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提问等众多手段的运用,体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寓教于乐,以情激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记忆和理解的水平差异还很大,所以连续和反复依然很重要。
课堂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奇地方,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二者是互动的,通过上面的教学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力量,他们在无形中促使我进步。使我真正领悟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
在这堂课中,我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学生想要的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症结。对这种做法我也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做的,还有一种隐忧:会不会找不到答案?会不会这节课的任务完不成?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种尝试让我更加相信学生中潜藏的巨大潜能。我会把这种做法继续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你能行的!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兴趣的调动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激发,因此,适时的.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动力。
通过“思考、讨论、交流、观察分析、归纳、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较好地突破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和装置的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深刻体验,从而牢固地建构了判断气体发生装置的方法。
从这一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理解了“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要想牢固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用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化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与探索、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现成的观点和结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构地学习中,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化学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他们感受化学的学习乐趣,使他们感受到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从而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94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