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案的评估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一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课教案《中国茶文化》,欢迎阅读与收藏。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学来的。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
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
“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
幼:“想”
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谦虚,好客,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第二道茶是味道最香甜,最好的。今天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就把这最好喝的茶献给他们好不好?”
请幼儿给老师奉茶,然后幼儿品茶。
五、幼儿自主操作泡茶品茶,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自己茶袋里的茶是什么味道?”“现在请小朋友泡一下自己茶袋里的茶并品一品?”
家庭作业: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泡制一道茶,消除他们一天的劳累。
六、活动结束。
从目标、内容来看,内容围绕着目标而展开,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孩子很感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到了有益的经验,了解了茶的不同种类,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体会到了品茶泡茶的乐趣。在让幼儿认识各种茶叶时,时间应多一点,把实物与幻灯片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孩子会更直观印象也会更深刻。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二
林畲是茶的故乡,产量大,栽培.生产历史悠久,具有下火.明目.降脂等的特点,很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在福建省享有盛名。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家乡特产的用处,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并为自己是清流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1. 了解茶在生活中的用处,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粗浅的茶文化。
2. 知道林畲是茶的故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以圆桌布置成小茶室 .各色茶叶 .杯子 .碟子 .水. 林畲茶场的图片
一.教师与幼儿交谈,生活中父母的爱好,许多幼儿表示父母爱喝茶。
二.幼儿分组进行情感感知:
听音乐进入小茶室:“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三.体验了解:
1. 观看了解各种茶叶:“闻闻桌上各种茶叶的香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数一数桌上有几种茶?”
2. 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茶叶的种类.形状。
3. 观看林畲茶场的图片,让
幼儿知道我们林畲乡是茶的故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四.泡茶.闻茶.观茶:
1. 教师泡茶,幼儿观察各种茶叶的变化。(颜色. 形状)
2. 请幼儿品尝茶:“茶的味道怎样?”
3. 了解各种茶叶的功用。
4. 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茶叶的功用。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三
1.了解种茶的历史、茶叶的分类、茶具知识、茶的故事等。
2.通过交流,了解一些浅显的茶文化知识。
3.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茶艺表演
感受茶道中的茶文化
一、导入
师: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之为重要,由此可见。去年暑假我们走进了日照茶园,了解了日照茶的历史、种植、成分、功效,还体验了亲手炒制。
我们也借助日照茶茶园之行,开始进行关于茶文化的系列研究。根据之前的任务分工,有:茶史、茶具、茶艺等6个小组进行研究。今天剪一缕春光,沐一段茶香,开始我们的汇报展示。
二、小组汇报
(一)茶史
预设1
神农氏:神农氏就是炎帝,我们是炎黄子孙。从老祖宗开始变开始吃茶,历史久远!这里我提到吃茶,因为再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茶叶就是经烹煮后吃下的。
预设2
锦绣茶祖,3200~3500年树龄,六人合抱,才能勉强抱过来。比孔子还大700岁,比秦始皇大100岁。古茶树,不是中国独有,但是历史却最久远。
20xx年,这棵古茶树共制得茶叶499克,拍卖价高达40万,贵的有道理,喝的是千年茶文化。
预设3
宋,斗茶,在达官贵族,文人墨客之间兴起,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宋徽宗就是个赏茶鉴茶的高手。由上而下,蔚然成风,万人空巷看斗茶。
预设4
团茶:故名思意,就是制成团状,印上龙凤,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25克小团龙茶市价二两黄金,请分8人喝,按现在的金价2400多元。所以喝团茶是地位的象征,这就是一种茶文化。后来平民老百姓出身的朱元璋,看不惯这种习俗就开始大力推行散茶。这就让茶接地气了,这也是一种文化。
(二)茶类
预设1
红茶:红茶以普洱为贵。展示普洱饼。也有成团状,1955年清理故宫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人头普洱团茶。价值连城,茶中极品。
预设2
红茶:溥仪对老舍说过,夏喝龙井冬喝普洱,普洱是我们王室的象征,是显贵的一种方式。这就是文化。
预设3
请各位大德,认一认,这是什么茶。认茶、送茶。
(三)茶具
预设1
茶壶价值。一个小小的茶壶被赋予浓浓的文化气息。它集制壶大师的手工打造、名人的篆刻、题字、作画、名窑的烧制,已经成为一件艺术品,这就是一种文化。20xx年拍卖的松树葡萄茶具九千两百万。
茶托、茶杯、茶盖(准备好)寓意天大地大人最大。这就是一种文化。
预设2
日本铁壶。茶道是在唐朝时才传入日本。日本人茶道申遗纯属无稽之谈。再说中国很少把一种技能称之为道。《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中国早就抛弃器物,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光这些日本就望尘莫及。
(四)茶礼
预设:关于“三”的文化内涵,如: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三才者,天地人;这就是文化!
(五)茶事
预设:
李白斗酒诗百篇,既然茶被称为君子之饮,为什么不喝茶呢?
茶经历了烹茶――加上调料的团茶――清饮的历程,还原了茶的本色,就像做人,不需要过多的粉饰,就要做个本色的人。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文化。
文化人,喝茶,就是对茶文化最好的推广!
(六)茶艺
提前准备:
茶艺表演物品准备:古筝、古琴、茶艺器具、表演者候场、书法作品现场书写、桌子四张、热水。
开场白:
喝茶讲究环境:
其一,须和什么人喝,今天鸿儒咸集,群贤毕至,适合喝茶。
其二,古人喝茶讲究在什么地方喝,或者松间竹下,或者依山傍水,今天我们在这漂亮的大礼堂有藐天地之感,适合喝茶。
其三,须有雅乐相伴。另外还需墨香。
请四位小名士助兴,茶艺表演开始。
预设1:
凤凰三点头,说“三”的意义。
三个杯子:茶三酒四,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预设2:
敬奉香茶――给台下会品之人。说说喝茶体会。
提示:
品三口:一品,解渴;二品,茶的味道、品质;三品,茶的艺术,品得人生。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四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课时安排:一课时
图片
出示茶圣陆羽像:唐朝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记述栽茶、制茶、评茶、茶叶性质的著作,因此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称。
(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介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世界各国饮茶和产茶知识最早都是由我国传入的。
2、介绍我国茶树的原产区。
(二)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1、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日本、国)
2、陆羽《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卢工《茶歌》。
3、讨论陆羽、宋徽宗、卢工对茶文化传播有哪些贡献?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布置
1、茶树原产于哪个国家的那个地区?
2、什么人被奉为“茶圣”?他对茶文化的传播有什么贡献?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五
1、了解茶叶的名称、特征和在生活中的用处,能分辨茶的味道和颜色。
2、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培养幼儿对中国文化的亲近感。
3、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了解茶叶的特征和种类,尝试自己动手泡茶。
1、幼儿提前从家里带来茶叶,并向父母请教茶叶的名称,尽多了解相关知识,将幼儿带来的茶叶布置成茶叶展览。
2、以圆桌布置成小茶室,各类茶叶、茶壶、茶具、开水、一次性纸杯若干。
3、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1、你们在哪里见过茶?你和爸爸妈妈喜欢喝茶吗?这边有个小小的茶叶展览会,我们一起去看看。
2、幼儿听音乐进入小茶室。
你刚才看见了什么茶叶,是什么样子的?
3、讨论:
(1)你还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茶叶品种?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2)谁知道盛产茶叶的地方有哪些?
小结:茶叶有很多很多的种类,如红茶、绿茶、花茶、保健茶等,他们的名字、形状、颜色、味道也不相同。但是每一种茶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所以,中国自古就有品茶的传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饮用茶叶、生产茶叶的国家。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
二、讲一讲,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1、出示挂图,教师提问:你知道茶叶从哪里来吗?树上采下来的茶叶就可以泡茶喝了吗?制作茶叶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们一起来看看。(完整欣赏)
1、提问:你喝过茶叶泡的茶吗?是什么味道的呢?喝茶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泡茶需要哪些茶具?你看过茶艺表演吗?请你说出泡茶的程序。
2、教师讲解示范泡功夫茶的过程和要求,幼儿观看。
教师:我们中国是茶叶大国,我们对喝茶、泡茶是很有讲究的。今天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看看我是怎么泡功夫茶的。
3、请幼儿品茶。
4、幼儿尝试泡茶。
教师: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泡杯茶?请到展览台上自己挑选一种茶叶,泡上开水。
(1)几个人一组,选择好自己想要品尝的茶。
(2)幼儿泡茶,教师指导。
(3)幼儿间相互品相或向老师敬茶。
1、请幼儿投票选出最喜欢喝的茶,将结果记在统计表上,看看哪一种茶最受欢迎。
2、请幼儿说出自己家乡的茶文化。
师幼共同表演律动《采茶》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六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茶的起源
我国早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有”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酒茶”之说。当初称为“八件事”。至元代时略去“酒”,始成为“七件事”。在元代的杂剧《玉壶春》、《百茶亭》、《度柳翠》等唱词中,均可见“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句,历代流传至今,可见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茶,属山茶科,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的芽叶,原产我国。这种常绿灌木,高可五、六尺,叶长呈椭圆形,有锯齿。叶茉、叶间开白花,五瓣,果实扁圆,呈三角形,熟后则裂开,散出种子。可于春秋时采撷其嫩叶制茶,种子还可榨油。茶树因材质细密,还可作雕刻用。
茶在古代有很多不同名称,如:茗、茶、茶茗、葭萌等。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以前的古书中还未出现过,自唐代始见,是唐代人把古“蔡荼’字减去一笔而成“茶”字。“荼”是“茶”的古体字,“茶”是从“荼”字分化出来的.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因而也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饮茶制茶最早的国家。数千年前就在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发现了野生茶树。中国的茶叶生产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世界各产茶国,不是直接、就是间接地从中国引进茶苗、茶种,并派人来中国学习栽茶制茶方法,然后再发展本国的茶叶生产。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上说:“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以采集野生植物为生活主要来源的原始氏族公社,至神农氏时期,已累积发现有72种有毒中草药,又在偶然间发现用野生茶树的鲜叶汁,可解这72种有毒中草药的毒。自此以后,先民们就以喝茶来解毒,也即用茶的开始,可见最早的饮茶是从药用开始的。
饮茶由药用转变为饮料,究竟始于何时?古人所见不同。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姬于公元前1115年联合四川各民族伐纣之后,巴蜀所产茶叶已列为贡品,诸民族首领正是带着茶叶去进贡的,这可谓是我国最早有关茶叶的记载了。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七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关于中国茶文化。
对联。
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对联,欢迎大家阅读。
上联:溪边奇茗冠天下;。
下联:武夷仙人从古栽。
上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黯窦;。
下联: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上联:诗写梅花月;。
下联:茶煎谷雨春。
上联: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下联: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
上联:色到浓时方近苦;。
下联:味从回处有余甘。
上联:座畔花香留客饮;。
下联:壶中茶浪拟松涛。
上联:欲把西湖比西子;。
下联:从来佳期茗似佳人。
上联:一日无茶则滞;。
下联:三日无茶则病。
上联:雪芽芳香孝匀生;。
下联:不亚龙井碧螺春。
上联:秀萃名潮,游目濒来过溪处;。
下联: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上联: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下联:回归可缓,试歌陌上花来。
上联:入座煮龙团,去天尺五;。
下联:造楼舒凤彩,拔俗千寻。
上联:如此湖山归得去;。
下联:诗人不做做茶农。
上联:认春轩内一杯茶;。
下联:春在堂皇前笑语哗。
上联:奇乎不奇,不奇又奇;。
下联: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上联:莫惜更长浊短;。
下联:一帘疏月茗浓。
上联:名茶之中是珍品;。
下联:祁门红茶是英豪。
上联: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下联: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上联:红透夕阳,好趁馀辉停马足;。
下联: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上联:何须调水置符,苏髯竹筒;。
下联:自有清风入座,陆羽茶经。
上联:海上扫狂鲸,金瓯无缺;。
下联:楼头煮团凤,玉液流香。
上联:得与天下同其东;。
下联:不可一日无此君。
上联: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下联: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
上联: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
下联:远帆无数,坐盈盈酒水从罨画溪来。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八
通过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养成检朴的优良品格。通过实物观看,观看茶艺表演,动手冲泡茶叶的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世外桃源的特征和茶文化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和模拟表演的能力。
活动形式以班或小队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活动。
收集查阅有关的资料、制作相关的课件。
通过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茶文化,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养成检朴的优良品格。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和模拟表演的能力。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上一阶段的实践,我们已经知道了茶的一些基本知识,然而,茶是一个学问很深的话题,要想进一步了解它,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同学们,你们想当一回茶博士吗?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有关茶的知识。(板书课题:茶文化)
(1)茶的起源小组
茶,是中国第一国饮,想了解这几千年历史的国饮,您来对了地方!茶叶由植物而成饮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世界各地的种茶、饮茶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
茶叶已经发展成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人们生活日用品,更是我国少数民族“宁停三日饭,不停一日茶”的生活必需品。唐代陆羽著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这样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周朝。”茶叶作为药用,记载最早是《神农本草经》:神农品尝百草,遇到七十二毒,用茶而解毒。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茶的味道很苦,却最能降火,又能解酒食的毒,使人神思清爽,不昏不睡。”《吃茶养生记》中记载有:“茶是养生的仙药,有延年的妙用。”东汉上层社会把茶作为饮料是从周武王以茶代酒开始。到了汉代茶已成商品,汉代王褒的《僮约》中记载了我国最早的茶叶市场。到了唐宋时期饮茶已经普及到平民百姓,宋代王安石说:茶的作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没有。茶叶开始作为饮料是摘鲜叶煮饮,到南北朝时开始把鲜叶加工成茶饼。后来唐代又创制了蒸青团茶;宋代创制了蒸青散茶;明代创制了炒青绿茶、黄茶,黑茶、红茶、花茶等;清代创制了白茶、乌龙茶等茶叶由我国的云、贵、川高原向全国传播,古有“蜀地茶称圣,蒙顶第一家”的说法。秦统一中国后,茶叶顺长江而下传遍半个中国,现在我国有17个省,900多个县产茶。又从我国沿海传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
茶起源小组详细的介绍了茶是如何起源的,说的很棒。中国的茶叶,世界闻名,你们想认识我国的十大名茶吗?掌声欢迎名茶小组给我们介绍中国的十大名茶。
(2)十大名茶小组
白毫银针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的建阳、水吉、松政和东部的福鼎等地。
白毫银针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冲泡时,“满盏浮茶乳”,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由于制作时未经揉捻,茶汁较难浸出,因此冲泡时间应稍延长。白茶味温性凉,为健胃提神,祛湿退热,常作为药用。苏州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足见茶芽之细嫩。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国内著名的名茶,常被作为高级礼品。祁门红茶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
祁红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云雾多,很适宜于茶树生长,。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
六安瓜片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杭州龙井龙井,本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冲泡龙井茶可选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仔细观赏,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受。
安溪铁观音产于闽南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武夷大红袍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云南普洱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主要供藏族同胞饮用。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效,因此,海外侨泡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庐山云雾产于江西庐山。秀甲天下的庐山,北临长江,南傍鄱阳湖,气候温和,山水秀美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名茶小组准备的可真充分,不仅搜收集了精美的图片,而且还采集了十大名茶,介绍的很精彩,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十大名茶的特点,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名茶小组的同学表示感谢。我们已经了解了茶的起源、认识了十大名茶,茶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呢?请茶健康小组的同学来告诉我们其中的科学道理。
3、茶与健康小组
经分析鉴定茶叶内含化合物多达500种左右。这些化合物中有些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称之为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类、蛋白质、氨基酸、类脂类、糖类及矿物质元素等,它们对人体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有一部分化合物是对人体有保健和药效作用的成分,称之为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
饮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还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元素
听了茶健康小组的研究汇报,我们知道了,茶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怎样才能冲泡一壶好茶、怎样品茶呢?最后,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茶艺小组为我们做资料汇报。(板书:茶艺)
4、茶艺小组
5、冲泡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冲泡一壶好茶,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品尝中国的名茶,要求:首先,请同学们商量一下,你们小组想品尝哪种名茶,想好后到名茶小组取茶,然后,在我这,取水,冲泡茶,最后,请同学们来品茶,也可以,把你们冲泡的茶送给听课的老师,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品尝中国的名茶。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现在,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冲泡的茶,味香、色佳、浓淡适宜?活动开始。(放音乐、学生活动)
老师和同学们都品尝了冲泡的中国名茶,味道很纯正。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九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茶文化大班社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茶叶,你认识吗?”
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碧螺春,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铁观音。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
“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
幼:“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请幼儿给老师奉茶,然后幼儿品茶。
五、幼儿自主操作泡茶品茶,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自己茶袋里的茶是什么味道?”“现在请小朋友泡一下自己茶袋里的茶并品一品?”
家庭作业: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泡制一道茶,消除他们一天的劳累。
六、活动结束。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十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在我国,茶的品种繁多,制茶的工艺各种各样,“饮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说“茶”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活动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茶饮料,收集有关茶的知识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使幼儿在为祖国文化自豪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一、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茶叶,你认识吗?”
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1.播放幻灯片。
2.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碧螺春,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
1.播放短片。
2.教师小结:“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学来的。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
二、了解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
“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三、了解茶艺。
1.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2.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3.请幼儿给老师奉茶,。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谦虚,好客,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第二道茶是味道最香甜,最好的。今天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就把这最好喝的茶献给他们好不好?”
四、幼儿自主操作泡茶品茶,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自己茶袋里的茶是什么味道?现在请小朋友泡一下自己茶袋里的茶并品一品?”
六、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泡制一道茶,消除他们一天的劳累。
从目标、内容来看,内容围绕着目标而展开,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孩子很感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到了有益的经验,了解了茶的不同种类,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体会到了品茶泡茶的乐趣。在让幼儿认识各种茶叶时,时间应多一点,把实物与幻灯片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孩子会更直观印象也会更深刻。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十一
1、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茶的起源及种类。
2、了解中国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3、学习茶艺中的礼仪,仪态端庄,先客后主等。
4、体验泡茶,品茶的快乐。
茶具,各种茶叶,茶袋,vcd短篇,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展示各种各样的茶袋。
师:“请小朋友来闻一闻是什么味道?”
幼:“淡淡的清香。”
师:“现在请小朋打开你的茶袋,去看看你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茶叶,你认识吗?”
师:“如果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现在去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幻灯片。
请小朋友再次观察茶叶,你认出了它是什么茶了吗?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碧螺春,(屈老师 www..com)梅红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毛尖,蓝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龙井,绿色袋子里的茶叶为普洱茶,黄色袋子里的茶叶为铁观音。
二、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饮茶是最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吗?”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在录像中去找答案。”
播放短片。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师:“对,中国是第一个开始饮茶的国家,我们把饮茶看作是优雅,美的享受。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茶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学来的。你们作为中国人,心里是什么感觉啊?”
幼:“开心,自豪,高兴。”
三、茶的用途及功效。
师:“小朋友你们自己喝过茶吗?好喝吗?你们都喝过什么茶?”
“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喝茶吗?喝茶有哪些好处?”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而且还有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四、茶艺。
师:“茶既然有那么多好处,你们现在想不想就品一品呢?”
幼:“想”
师:“今天老师就为小朋友们泡制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的铁观音。”
教师示范茶艺表演,请幼儿观赏。在茶艺表演中渗透文明礼仪,先客后主的文化熏陶。
1、介绍茶具名称。
2、温杯。
3、泡茶。
4、品茶。
师:“中国是礼仪之邦,谦虚,好客,愿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第二道茶是味道最香甜,最好的。今天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我们就把这最好喝的茶献给他们好不好?”
请幼儿给老师奉茶,然后幼儿品茶。
五、幼儿自主操作泡茶品茶,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自己茶袋里的茶是什么味道?”“现在请小朋友泡一下自己茶袋里的茶并品一品?”
家庭作业: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泡制一道茶,消除他们一天的劳累。
六、活动结束。
从目标、内容来看,内容围绕着目标而展开,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孩子很感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到了有益的经验,了解了茶的不同种类,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体会到了品茶泡茶的乐趣。在让幼儿认识各种茶叶时,时间应多一点,把实物与幻灯片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孩子会更直观印象也会更深刻。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十二
昨夜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夜的小雨,早上起来空气格外清新,微风轻轻的吹拂着我们的脸颊,小鸟在枝头歌唱。今天是我们小学生涯中最后一次研学旅行—“传承茶道文化,探究自然奥秘”。
今天早上,我们班上的同学,个个精神抖擞,在学校的旗台前认真听完老师宣读的注意事项,然后就上车出发了。
我们今天去的是思礼镇,古时候称为武山,是唐代茶仙卢仝的故乡,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烈士于思礼,所以改名思礼。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在这里我们穿上了采茶服,提着小篮子,来到了茶山上采茶。采茶讲究的是“一芽一叶”,具体说就是一个小小的嫩芽下面带着一片黄绿的嫩叶。采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竞赛,不仅比数量,还要比质量。我们班采取的策略是以质量为主,可以少一点,但是采下来的茶叶必须是单芽和一芽一叶,在采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把眼睛睁的大大的,生怕漏掉最好的茶叶。最后,果然如同我们所料,虽然数量上我们不占优势,可是凭借质量上的优势,我们班还是得到第一名的好成绩。
采茶之后,我们开始体验品茶,仪式是这样的,四个人坐在一张桌子周围,坐在桌子右下角的同学来倒茶,剩下的同学来品茶,品茶人为了表示对倒茶人的感谢,通常会用食指和中指轻扣桌面。品茶分为三步:第一步用鼻子闻茶的香味,沁人心扉;第二部用小酌一口,品味茶的味道,口齿留香;第三步喝剩余的茶,直通五脏,百骸皆通。
体验完茶道文化,让我们对茶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令人高兴的是,我们济源人卢仝被日本尊奉为茶道的鼻祖,茶道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值得我们好好传承。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十三
妈妈很喜欢品茶,因为茶有数不清的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妈妈还和我说品茶,是一种享受,品茶既讲究茶具种类,又讲究品饮心态、饮品姿态、饮品礼仪…...而且茶饮不离茶具。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黑、白,六大类两千个花色品种。
我看过一本书,书上曰:“一杯则曰品,二杯则曰解渴,三杯是驴饮。”品茶很有讲究,一杯须分三口喝,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
我国茶区甚广,茶类之多、饮茶之盛、茶艺之精,茶史之悠久,堪称世界之最。因此妈妈常常把我叫去一边品茶一边讲述茶的文化。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来历,也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你细细体会,多多查阅就能得到更多中国古老茶文化的知识。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十四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作为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古代中国十分普遍。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种植和生产茶叶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有关茶的丰富、深厚的精神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茶的精神渗透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等众多领域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与“茶风俗”、“茶道”相比,“茶文化”的范畴要深广的多。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应是在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有关茶的诗词歌赋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开始逐渐问世。茶开始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带有了一定得文化内涵,对社会起着一定的精神作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上至帝王、贵族,下至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聚敛成风,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对此,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了“养廉”的问题。于是,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出现了。在陆纳、桓温手中,饮茶已不完全是人为地使用它的自然使用价值,而是带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进入了精神的层面。由此开始,饮茶并不仅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除此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在众多思想中,玄学独树一帜,十分流行。而玄学家们,大多是所谓的名士,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因此,在东晋、南朝时,出现了许多清谈家。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虽然最初的清谈家有很多好酒,可是与酒相比,茶可整日长饮,令人清醒,从而保持思路的清晰和心态的平和。因此,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便从好酒转向了好茶。而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视为一种精神现象了。紧接着,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饮茶开始和佛教、道教联系在一起。因为坐禅是佛教徒日常中的重要环节,而坐禅要求头正背直,静心专一。这样长时间静坐,容易导致疲劳困倦,需要清心提神,因此饮茶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最好的途径,茶成为了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而在道家看来,饮茶能够帮助修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从而帮助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中国茶文化也由此初见端倪。因为尽管这个时候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还没有形成,但很显然茶已经脱离了作为饮食的物质形态,具有了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
中国茶文化在隋朝基本初步形成。茶在先前都是药用,而到了隋朝,之所以能形成全民普遍饮茶的形势,也多是因为百姓认为饮茶有益于身体健康。“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780年,陆羽所著的《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也以此为标志。《茶经》阐释了茶的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的艺术,并把儒教、道教、佛教的思想精神与饮茶相结合,首创了中国的茶道精神。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茶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茶文化的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以后大量茶书、茶诗的开始出现,如《煎茶水记》、《十六汤品》、《采茶记》、《茶述》等。此外,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还与与禅教的兴起有关。上部分提到,由于茶有提神益思、清心静气的功能,所以寺庙崇尚饮茶。许多寺院不仅在周围植茶树,还为了专门从事茶事活动而制定了茶礼、设立了茶堂。
茶业到了宋代有了很大发展,这也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专业品茶的社团开始在文人中出现。如由官员组成的“汤社”、由佛教徒组成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也十分好茶,甚至在宫中设立了茶事机关。赐茶成为皇帝笼络大臣和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给国外使节的赏赐中茶叶必不可缺。在平民百姓中,茶文化更是充满生机、绚丽多彩: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可是,尽管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也因此十分兴旺,但走向繁复、琐碎、奢侈的茶艺,已经失去了唐代茶文化的深刻思想内涵,茶文化的精神也淹没在过于精细的茶艺中,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不论是朝廷、贵族、还是文人,喝茶都成为了“喝气派”、“喝礼儿”、“玩茶”。因此在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北方少数民族饮茶,主要是出于生理上的需求,对品茶煮茗等文化精神方面的活动兴趣不大。而汉族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的情形,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思想潮流在茶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了茶艺的返璞归真。
明清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也已经改成“撮泡法”。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都是文人雅士关于茶的传世之作的代表。随着茶的种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质地、款式、花纹也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到了晚明时期,饮茶的境界又有了新的突破,文士们开始讲究“至精至美”之境。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张大复则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认为应当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茶叶出口到了清朝也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更是数不胜数。
新中国成立后,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以茶为载体,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促进。
总之,茶文化注重“和”字,千百年来在缓解压力、凝神静气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也不例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茶文化也必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十五
我爱茶,爱品茶,更迷恋于茶。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品茶了。那茶的味道真是多变无穷。
就在上个学期的时候,有一次,我和易姿妤等茶艺队队员,在易老师的带领下,到达了茶艺室。我做在易老师的正前方,注视着易老师的一举一动,易老师一边泡茶,一边教我们怎样泡茶。易老师告诉我们后,又向我们介绍不同品种的茶,如:红茶、绿茶、黄茶、花茶等。易老师说到这里,把茶水从三才杯里倒出,我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把第一杯茶水倒出来呢?多浪费呀!易老师好像猜透了我的疑问,说:“为什么要把第一杯茶水倒出来呢?因为,有些茶是要洗过后才能喝,可是呢,有一小部分却不用洗茶,直接喝就可以了。”
我们先喝绿茶,我们喝了第二杯,没想到,竟带着点苦味。看来,第二杯并不让我觉得完美,我喝完后,急忙把舌头上的水甩了甩。我心中暗中猜测:下一杯一定也不好喝,与其这茶比中药还苦,我还不如不喝的好。
第三杯到了,我决定等等再喝。让我没想到的是许多人都说:“哇!真神奇,竟有些甜味!”我的嘴巴都张成了“o”型。我不相信就自己尝试了一小口,真的,有些甜。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喝下了第四杯、第五杯,竟一杯比一杯甜。新的疑问在我心中诞生了:为什么越往下喝越甜呢?原来,第一杯之所以那么像中药那么苦,是因为茶没有完全泡开,渐渐的,就分开了,也就没有那么苦了。在喝完茶后,还可以吃一些甜食呢!
正如《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作者卢仝,那品饮完茶后,竟有如此细致的感受。谁能有着这样高亢的感受呢?接着,我们品饮了其它的茶,果然不出我所料,越往下喝越甜呢!茶的味道奇妙无比值得我们去细致的品味。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十六
一盏上好的香茗,无需浓妆艳抹,无需香气扑鼻。几分淡雅色,几缕清素香,再盛上盈盈的闲情逸意,足矣。我喜欢透着玻璃盏,看如水的心境。我享受整个泡茶的过程。着一身素装,净了手,也净了心。取出一块茶饼,用茶针轻轻地挑离出一小块碎茶块;捏着茶饼,夹出碎茶块,置于闻香杯内;给茶壶接上水,加热等待沸腾的水冷却。等待之中,冶了情,净了心。将冷至八十度左右的'热水小心地注入闻香杯内。静观茶叶在杯中浮动,直至沉入杯底。茶形渐成。将闻香杯置于掌心,托至鼻尖处,一缕若有若无的清香肆意地流转于身心,淡淡的,温和亲切,使人不禁翁动鼻翼,珍藏这虽素雅,却令人回味悠久的馨香。用手指捏着宽口茶杯,倒扣在闻香杯上一倒,即转乾坤。淡黄色的茶汤转至茶杯内,一盏茶,成了。将茶杯送至唇边,悄无声息的茶波荡漾开来。用茶匙拨开茶沫,轻啜一小口,一阵甘醇的甜香缠绕在舌尖,挥之不去;淡淡的笑意伴随着茶香,岂不妙哉?茶者,乃草木也;却又是“青出于蓝,”汲草土木之精华也。小小一茶,却蕴含着天地间人生之哲理。人生百态,不都在这一笑一颦,一沉一浮间尽显了吗?能沉下杯底的,是好茶;浮在表面的,却只是“沧海一粟”罢了。茶香茶淡,品茶人最知晓。然而,品茶品的就是那一份满足与释然;成功与否,淡然一笑乃足矣。
中国茶文化教案篇十七
摘要: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茶,自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中国茶文化经过多年的追求和锐意的提炼,使其越炼越精。探讨茶树起源、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的内涵,对研究中国茶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茶;茶文化;起源;内涵;研究。
我们祖先对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起源及原产地茶树起源于何时?必是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前。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其实中国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且现今的资料表明,全国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野生大茶树。有的地区,甚至野生茶树群落大至数千亩。所以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此外,又经考证,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与从中国引入印度的茶树同属中国茶树之变种。由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遂成定论。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始于唐朝,兴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中国茶文化历史渊远流长,若依文献记载来看,可上溯至公元前2337年中古时代的神农氏。“传说始于皇帝时代《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唐代之前还无“茶”字,我国古代早期文献《尔雅》中,将茶称为“荼”。茶最早是被作为治疗的药物,《神农食经》中记述:“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唐代陆羽《茶经》中有云:“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2]《尔雅》成书于汉代,因此,许多学者据此论证周代就已形成饮茶的风尚。《茶经》中的“苦菜”、苦茶、“茗菜”、“苔菜”皆指为茶。西晋时傅咸所著《司隶教》中曾提及蜀驱在南方小镇“做茶粥”卖的事例。现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以茶入味的习俗,无疑是古代食茶的遗风。竹筒茶加油盐食用,大蒜加茶炒菜,腌制茶可拌可炒,亦可佐饭食用。湖南洞庭湖姜盐茶,芝麻豆子茶很有名气。我国食谱中:茶汁虾仁、碧螺虾仁、龙井虾仁、碧螺鱼片、碧螺炒蛋、龙井鸡丝、龙井鲍鱼、樟茶鸭子、云雾石鸡、五香茶叶蛋等。
继《茶经》之后,古代茶书有蔡襄的《茶录》、许次纾的《茶疏》等多种。将茶叶专用于饮料,大约形成在西汉时期,西汉辞赋作家王褒所著《僮约》中记述去集市买茶,煮茶和洗涤茶具的细节。
中国茶饮文化的首倡者为唐代陆羽。由于唐代饮酒风日盛,因而以茶为主的茶宴、茶会亦与日俱增,兴盛一时。这种以茶代酒的茶宴不仅文雅,还可以“不令人醉,微觉清思”。陆羽的好友诗僧皎然写有《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愁看毕卓甕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至宋代,中国茶道、茶艺愈加充实完善起来。宋代茶学著作比唐代更多,内容更丰富。《茶录》子安《拭茶录》,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黄儒《品茶要录》,无名氏《北苑别录》等。宋徽宗赵佶也撰写了一部茶学著作《大观茶论》,此书虽不一定为皇上御笔,但也记录了一些不少的精微体验心得,从中可知宋徽宗是一个嗜茶、爱茶的帝王。《大观茶论》一书,对采茶工艺有许多精细入微的描述,宋代采茶要求“断芽心必以甲不以指,从甲则速断不柔,从指则多温易损。”制茶工艺要求“洗涤芽惟洁、洗器惟净、蒸压惟其宜、研膏惟熟、焙火惟良。”如菜茶制作过时,不合时宜,蒸压不当,焙之太过,是制作不出上等好茶的。
一代词圣苏东坡,把佳茗比作佳人,也有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他的《汲江煎茶歌》写道:“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明清时代,茶道、茶艺又增添了新工艺、新内容。明代钱椿年于嘉靖九年(1530)作《茶谱》一书,分茶略、茶品、茶艺等九部分,其中“煎茶四要”、“点茶三要”写得简洁实用。“煎茶四要”指:选择好水、洗茶、候汤、择品。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会严重损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热水冲洗茶叶,除去茶的尘垢和冷气,这样,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汤须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汤时不要将水烧得过沸,才能保存茶的精华;茶瓶宜选小点的,容易控制水沸的程度,在点茶注水时也好掌握分寸,茶盏宜用建安的兔毫盏。“点茶三要”指:涤器、茶盏、择品。点前先将茶器洗净;茶盏是茶面聚乳的关键;烹点之际,不宜以能夺香、夺色的珍果香草杂之,……如此才能真正品味茶的清纯甘美[3]。
清代的茶艺、茶道还流行在茶中加入香花佳果,以提高茶饮中其香美味。无名氏的《调鼎集》卷八列举当时名茶外又叙述几种花茶,果茶的制作工艺。《清茶》一条下有:茶叶,石榴米四粒,松仁四粒,或加花生仁,青豆泡茶。《泡茶》一条下是:茶叶内加晒干玫瑰花、梅花三瓣同泡,颇香。《橄榄茶》一条是:橄榄数枚,木锤敲碎(铁敲有黑锈并刀腥),同茶入小砂壶,注滚水盖好,少停可饮。花红同。《暗香茶》一条是:腊月早梅,清晨用箸摘下半开花朵,连蒂入磁瓶。每一两,用炒盐一两洒入,勿经手。厚纸密封,入夏取用。先置蜜少许于杯,加花三四朵,滚水注,花开如生。
饮食是食品和饮品的合称。而饮茶较之食品,具有更加独特的社会功能。如饮茶作用于人生理和心理的微妙作用,尤其茶道、茶艺、茶事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更为广泛、深刻。
文化思想深层次的内部结构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1]。茶文化的物态文化是指“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1]”既包括茶树栽培、茶叶采集、加工、保存及茶叶中的化学成份和茶叶入药的疗效等,也包括茶道、茶艺、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茶花、工艺品以及桌、椅、茶室等物品和建筑物等。
茶文化的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1]”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
茶文化的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1]”通常是以茶礼、储茶、品茶、斗茶、点茶、茶点心、茶食、茶花、贡茶、书院茶、草庵茶等茶俗以及茶艺形式表现出来。
茶文化的心态文化是指人们在品茗饮茶过程中所表现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曷不言诗矣。”文人宴会上以茶代酒,标志着生活习俗的大改变。可以说,茶宴是中国文人的创造。
举行茶艺表演,开办茶艺知识讲座和培训,积极参与茶文化活动,显示出自觉的文化积极性,这是其他餐饮业所不能比拟的。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也就是茶文化对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独特的贡献。
[1]陈武英.唐宋茶道初探[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1).
[2]徐赛碌,肖雪珍.浅谈世界茶叶产销状况与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j].福建林业科技,2002,(增刊).
[3]詹梓金.福建茶文化纵撗谈[j].福建茶叶,2000,(增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948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