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一
安妮日记中的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她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一个公司的密室里。她收到一本笔记本,安妮就把它当作笔记本了。
在密室里,他们每天的早餐是干面包和咖啡的代用品,午餐不是菠菜就是土豆,晚餐就吃黄油加蔬菜。每天都带着德国人随时来袭击的'忐忑心情。他们简直像生活在地狱之中。
而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和安妮当时的处境相比,简直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担心衣食住行。
安妮在这么糟糕的环境下也坚持写日记,我们和她相比更加要好好学习。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读完安妮的日记了,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我今天才动笔,是最晚一个写的`。
安妮的日记里写了她的生活和经历,我非常同情她,但是战乱时期同情是没有用的,因为她已经过世了。战乱真的非常不幸,因为战乱使安妮和他人成了要被捕的人,他们四处逃走,他们找了一个十分安宁的地方住了下来。
关于《安妮日记》的读后感范文5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世界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私人日记,真实记录了安妮与家人等八个人躲避。
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密室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十三岁生日,她收到一个日记本,从此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44年8月,他们的密室被德国卫军查抄。不久,这个不满十六岁的女孩便被伤寒。
夺去了生命。这本日记成为人们对那场残酷的战争进行深刻。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三
一天又结束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越来越多的人在看安妮,在说安妮,在写安妮。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庆幸。
安妮,曾经在大家看来一个颓废的代名词。
可是,现在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追随她了。
我记得很久以前,女友和我这样解释安妮:安妮不是颓废者,她只是太热爱生活,因而用一种我们这常人无法理解的方式表达,颓废的本身并不代表放弃,而是一种另类方式的奋斗。
当时的我唯一能读懂的只有闪烁在好友眼里的激动和亢奋。
后来我看安妮。
再到后来慢慢接受安妮。
然后到现在的迷恋安妮。
这个过程是一发不可收拾的。
一个喜欢穿白棉布裙、帆布鞋,一个会轻易写死亡,文字是有着美丽的疼痛,一个做文时天马行空的无比才情的典型上海小资女作家,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命我的世界。
我一直都很欣赏安妮的生活方式,足够的自我和放纵,这是我永远不可能做的到的。在我的世界里有秩序,游戏有规则,很多时候,叛逆,仅仅只是欲望。而在安妮身上,所以的一切都可以是幻想,也都可以是真实,是真正的大快人心。
每次从我口中发出“安妮”这两个字的时候,内心总会有种莫名的情愫,吸引我的是那些孤独美丽的文字网和致命的疼痛。
我时常会在深夜独自守着一盏暗黄的灯看安妮的书,很多的`时候通常是一边看一边哭泣,一边哭泣一边欢笑,裹着毯子在凌晨的时候感受着最深刻的黑暗和孤独。这些动作都是寂寞无声的,因为发出任何的声响都会破坏这美丽的黑夜。
安妮宝贝。安妮和宝贝。本为一体。
如果可以,请让我学会安妮的洒脱,纵然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依然可以笑靥如花,毫无惧色。如果可以,请让我学会安妮的坚强,那种在所有伤痛面前都不轻易低头的大义凛然。
在悲剧的爱情里面安妮扮演的永远都是受伤者的形象,这是多么的神奇,爱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即使是我们早就知道这场爱情会像一场烟火,有着让人绚烂的美丽和无能为力的短暂。安妮那爱到粉身碎骨依然可以义无返顾的决绝神情,万劫不复时同样有着最初的微笑的这形象不但引出了大把读者的泪水,更重要的是征服了千万读者的那颗心。
我一直很欣赏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说的一句话:“有些人可以写出大量的文字垃圾,却无法创造出好的文学作品。”
安妮,就是用文字舞蹈的精灵,用文字施法的女巫。手中的笔翩翩起舞,就汇成一曲交响。
关于我和安妮在一起的日子,那些在岁月中沉积下来的画面,一切在画面中感动的瞬间。如今看来,始终足以继续令我记忆和难以忘怀。安妮,是一段不老的童话。
对于安妮的了解我想说的只能如此,因为太过熟悉亲密无间反而变得陌生无比。再多的语言,更多的话语也没法表达我对安妮的体会,一切仍需用心倾听,一切仍需用爱感受。
颓废与积极终究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更重要地是可以活得自我,活得真实。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四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拥有一个幸福灿烂的童年,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友善的国家,所以我们才不懂战争的可怕与罪恶,那些生活在战火烽烟中,凄惨无助的人民们,饱尝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安妮日记》这本书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战争对人类的伤害。
主人公安妮出生于一个富贵家庭中,是一名德国的犹太人,她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德国开始残害犹太人!他们一家逃到了波兰,度过了惶恐的几年,但是后来德国入侵了波兰,安妮一家藏到了秘密小屋里。她就在这样的生活中,记录下每一天发生的事,厄运终于来了,他们全部被关到了集中营里,8个月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个人出来......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更加了解了战争的罪恶,同时也为这些惨遭杀害的平民百姓而感到难过,他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战争。战争的场面: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许多父母失去了孩子,许多孩子也失去了父母,到处都是哭声、哀嚎声、呻吟声,到处都是枪声、炸弹声,昔日的高楼大厦,变成了一片废墟,头顶上不是明媚的蓝天,而是灰蒙蒙的一片,脚底下踩着不是青青的绿草,而是硝烟弥漫的焦土。我们不能亲眼看到战争的恐怖,然而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在向我们展现着一切,有一篇微型小说《在柏林》主要讲了在二战时期,一辆驶出柏林的火车上的故事:在车上坐着一位老妇人,正在大声的数着1、2、3。两个小女孩,曾屡次大声嘲笑起来,但一位老兵向他们说出了实情:“这位老妇人是他的妻子,他们在战场上失去了三个儿子,现在这位老兵也要自己上战场了,然而在他上战场之前,需要把这位可怜的老妇人送进疯人院……”
如今我们国家的和平昌盛,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付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在享受着如今的幸福同时,也不能忘记祖国经历过的灾难,要清楚的意识到战争的可怕,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友好相处,不要再让一切的美好灰飞烟灭!
我看过一本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主要讲了在二战时期一位德国小女孩的故事,她同情、可怜那些被关在铁丝网里面的犹太孩子们,以孩子纯真的眼光,向我们讲述了战争的罪恶。本书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描写战争可怕的词语,但是通过阅读最后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孩子倒在了枪声之下,书中有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战争结束了。然而那个可怜的小女孩却永远的在地底下沉睡,这位母亲一直在等着她的小女儿,等了很久很久......
我能听到礼炮的鸣响,却听不到大炮在怒吼;我们能听到无数人民高举双手热烈欢呼,却感受不到战区的难民们,低下头绝望的呼喊。也许我们并不能快速停止战争,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一颗心与理性,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更加美好,并且有效的控制战争,不要让其蔓延。希望我们的头顶上是一片明媚的蓝天,脚下是一片茵茵的绿草,枝头有鸟儿在歌唱,空中有彩旗在飘扬,和平鸽将大家的福音传送到四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祈祷和平阻止战争!让人民们不再脸上有泪,身上不再有伤。到处都是和平昌盛,民富国强!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五
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果说战争是一个黑色的主题,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落下的最沉重的一笔。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买下了《安妮日记》这本书。
每一次翻开它,看到那一行行刺痛人心的语言,我的心格外沉重,我替那些可怜的人儿深感倍愤,对无情战争和可恶的纳粹也感到更加生气。《安妮日记》里面讲述的是作者安妮·弗朗克的生活和经历。安妮·弗朗克于一九二九年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当时的犹太人是受到歧视和排挤的,同常人地位都差之毫厘,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是要遭到残酷迫害的。就在安妮过完13岁生日不久后,他们一家就开始躲藏生活。安妮一家和范·丹夫妇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安妮父亲曾经办公的大楼的一处隐蔽地方,被安妮称为“密室”。自从来到这里后,他们每天过着心惊胆战、惶惶不安的生活,无论干什么,都得小心翼翼、悄悄的,生怕弄出声音来被人发现了。窗户拉上了窗帘,不让一丝光线透出来或照进来。只有在深夜稍微探下空气,但更不能出发响声了。
本来,一个本应在家里享受阳光、享受自然,在学校快乐学习,一个拥有蓝天、自由飞翔的花样少女,现在却因民族被歧视而躲在看不见阳光,享受不了生活快乐的小屋中,比鸟笼中失去自由的鸟儿更加痛苦,是多大的打击和折磨啊!在这种情况下,她用她的笔记,记述了在小屋的一切,笔记陪伴安妮度过了26个月艰难而悲伤的时光,同时也在这样的暴烈情境下,去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锻炼自己的性格。虽然她很不幸,生活条件更差勇,但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丧气,仍然抱着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胸有理想、顽强拼搏的性格真让人佩服啊!我记得安妮曾说过一句话:“假如我仰望天空,我就想,一切都将会变好的,这种苦难必定会有尽头,和平与安宁将重新降临世界。”安妮说得没有错,其实只有人们才会愚蠢地去斗争,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痛苦的。如果人们用“善”,对待每一个人,和睦相处,一定可以成为朋友。要战争的,发动战争的,残害百姓的,都是恶人。
我想,不只是安妮一个人对和平的呼唤,那是千千万万的人都盼望的,呼唤着的世界成为一家,他们那些可怜的犹太人可重在同一个蓝天下成长!只是安妮没有那么幸运,就在战乱和黑暗即将过去,和着光辉的来临前,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在法西斯集中营悄然地凋谢了,一个终符无声地划过了那那短暂的生命。安妮,虽然你没有看到今天世界的和平。但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不是希望你的《密室》能成为作品吗?虽然你没有写出,但是你的文章日记却保留了下来,完成了你的“作家之梦”,也让你的和平之声漾起了激情。只要人们心中有爱,手牵手,心连心,通天塔也可以建起;如果我们不团结,斤斤计较,老想着自己得利,就算通天塔建了也会轰然倒塌掉。和平是人类发展的桥梁,一起加油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六
安妮
日记
是一本很好的书,下面小编整理了《安妮日记》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1942年―1944年,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
我的理想
。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这几天终于把《安妮日记》这本书看完了,我被安妮的一则则日记所震撼,无法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折磨。因为战争,原本过着富裕、安逸生活的一家人和范丹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以及杜瑟尔医生,这八个人在狭小的完全封闭的后屋里,胆颤心惊地生活了两年多。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得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说话的自由。
他们每天还要忍受着恐惧、饥饿、病痛,这让我们想都不敢想。我们是幸福的,生在一个和平远离战争的中国,每天过着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玩电脑、看电视、画画……在学校里,也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书、跳绳、踢毽子……双休日还可以约上小伙伴一起溜冰,看电影、打羽毛球……可是我们却经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天天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玩,晚饭一吃好就要写作业。有时多做几道课外题,就会一百个不愿意。想想真是不应该。《安妮日记》中我还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许多孩子的肚子空空,啃着一根胡萝卜,从冰冷的家里跑出来,跑到风吹雨淋的街上,进到一间潮湿的、没有生火的教室里。
孩子们为了一块面包,向街上的行人乞讨。多么令人心痛的画面。想想这些孩子,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感到羞愧。每天我们不是嫌妈妈做的饭不好吃,就是嫌爸爸做的菜不合胃口,还挑肥拣瘦。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安妮日记》让我反省了自己,让我学会了思考。它像一盏明灯,将指引着我们前进。
战争,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名词,每一场战争,战场上的黄土下就会掩埋无数的之灵,那死神的滞留之地。因为它,带给人类的将是国破家亡的悲剧。
在德国法兰克福市曾有一个犹太少女,叫安妮·弗兰克,她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纳粹兴起之后,对犹太民族进行迫害。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于环境所迫,躲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中,只是一个与私人办公室相通的实验室,后来长期闲置,渐渐被人淡忘。从此,她就与凡·丹先生一家,杜瑟尔先生在密室中生活。
安妮把所有发生地事情都记叙在她的日记本理,这本日记是安妮13岁生日时,她受到的其中一个生日礼物。
从此安妮使以它为友,倾诉了一个在战乱中生活得少女的心声,并且她为自己的日记取了一个名字“吉蒂”。
安妮在日记中如是的记录了两年间的隐私、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和对战争的深入思考。
两年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举报,被纳粹投入集中营。
安妮,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她的生命还是那么的年轻,朝气蓬勃,她希望用自己的善良热情,拥抱世界,而战争却给她带来的是苦难与死亡。
安妮在日记中说过“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这就是《安妮日记》。是的,“我们不要战争”这不仅是安娜的心愿,也是全球每一位孩子稚嫩的一声呼唤。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七
寒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里面讲的是一个在二战时期犹太小女孩安妮两年的密室生活。
安妮全家为了躲避战争和法西斯的.追杀,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全家搬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公司的后屋,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他们把那里当成了他们的“密室”,安妮自从搬到了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寂寞和恐慌之中,但她常常抬头凝望天空,总感到事情会越来越好,残酷的战争终将结束,合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的。
二年以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举报,被人投入了集中营。残酷的现实摧毁一切,最终安妮死了,死于伤寒,这一切多是讨厌的战争和种族所引起的。
安妮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活下去,所以她在日记中还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的活着。”
所以我们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了解历史、战争及种族迫害,更能感受到安妮身上那种勇敢、坚强、不屈服乐观向上希望活着的那种人生态度。
希望世界上永远不要有战争,永远和平。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八
——《安妮日记》
散发着单纯和安静气息的文字,安妮用最朴实的方式在我们面前解剖了战争,没有所谓的正义,没有所谓的利益,没有所谓的分歧,只有人性中深深的疯狂……让文字,图片,录象带我们回到寂静中。
荒风从沙漠跃起,伴随着装甲履带的轰鸣声,是一阵阵妇女儿童的哭泣,是一次次士兵冷漠的脸,一颗颗难名破碎的心。从非洲的热带雨林到中东贫瘠的沙漠之地,从极北荒地的苔原到哥伦比亚荒芜的山地,战火不熄,烽烟难灭。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九
“只要我还活着,能从满布灰尘的旧窗帘布缝里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样乐观、坚强而又令人辛酸的话语出自安妮弗兰克的笔。《安妮日记》它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它是一个女孩最真实的手笔写下的一部日记,一部感动世界的日记。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萌生了一种从前阅读时从未有过的感受,这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写的一本日记,一本普通的日记,是有怎样的力量,感动了世界呢?我带着好奇与期盼进入了这个故事。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少女,她在13岁生日时,得到了一份别致的礼物:一个花格布料封面的日记本。她称她为“吉蒂”,与吉蒂分享心事,当做自我最知心的密友。为了躲过纳粹的破害,一家人躲进了一间“密室”,密室里还有同样患难的其他4个人。
安妮几十万字的日记,就是在这间荷兰阿姆斯特丹263号的密室中写成的,对吉蒂这个密友,她毫无隐瞒的坦露,对饥饿的嘲弄,恐惧的倾诉,对于自我的乐观与一闪而过的悲伤和失望,对爱的渴望,对青春期母女的冲突……对,《安妮日记》最感人的地方,就是以一个少女的眼光,观察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创伤。
最终,安妮在密室里的八个人,全部因人告密而被关进集中营,安妮和姐姐玛戈因传染上斑疹伤寒而悲惨的死去,她没能看到期待的一刻。
安妮虽然长久的闭上了双眼,而我们也再也看不到下一篇安妮日记了,但她的乐观、勇气、感恩于爱,长活在亿万世人的心中!《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完美愿望,记录她对自我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01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