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事情是那么难以预料的。写总结时要对自己的成长和收获有清晰的认识,展现自己的思考能力。不同人对总结的理解和呈现方式各不相同,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总结范文。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课题】。
【教学要求】。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意;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果树)本文转载。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指名说说你学习了《烟台的海》一文后,对大自然有什么认识;
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大自然,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出示课题。出示中国地图,指出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所在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整体感悟。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知了解的?(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2、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句子,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内容,初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这一杰作。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小组讨论:在不同的地方所听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准文中的用词(渐近渐响、喧嚣、大合奏、山回谷应、訇然作响)。
归纳中心:课文具体描写了_________,赞颂了______。
观录相、听范读、集体朗读全文。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果树)本文转载。
第二课时。
一、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写了什么?
二、小组学习第2—5自然段。
1、 哪几个小节写瀑布声,哪几个小节写水的形态;
2、 作者在哪几个地方听了瀑布声,声音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3、 作者在哪几个地方观察了瀑布水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4、 小组集体读课文,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
5、 班上交流,班上读书比赛,看看哪组最好。
6、 集体朗读。
三、自学第6--7自然段。
1、 自由读;
2、 哪几个词是写瀑布的,哪几个词是写人的感受的;
4、 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推出说得最好的在班上交流一下。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朗读;
4、 结合前文,看看画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黄果树)本文转载。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2理解文本中的声响词、动词、比喻句子、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形态的特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换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走向自然、
谈话法情景体会法合作探究法入情朗诵法。
幻灯片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读新词。
二、入情品读感悟第二段。
1、以读促悟,学习表达方法。
2、联系生活品悟感受,获得美的体验、
三、内化积累运用。
1当小导游。
2、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新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请把书打开齐读课后第二题)。
二、入情品读感悟。
1、以读促悟,品读声、形、
(1)、品读声响。
师:上节课我们已整体感知黄果实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让我们再随着作者走进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听———————(出示黄果树瀑布声响))。
入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里的声响在哪里听见的?入情朗诵。
作者还在哪里听到了声响?用横线画出来有感情读一读、(引导有感情读悟第三、六、七自段写声响的句子)。
(2)品悟形态。
师:刚才我们已通过黄果树瀑布的声响感受到它的雄伟壮观,那它的形也壮观吗?我们再随着作者向前走,透过树的缝隙,看——————(出示瀑布形幻灯片)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出它的形态美吗?(指导诵读理解)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形态的句子?有感情朗诵、(品悟第四、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的写形的句子、重点理解比喻句和”银雨洒金街”奇景)读到这里使我想到一位诗人写瀑布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接)这是写哪里的瀑布?有什么特点?(出示幻灯片5)黄果树瀑布的形又有什么特点?板书:形态宽(个性化朗读数遍)。
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那维妙维俏的瀑布声、形(播放第2、3、4朗读课件)。
(3)、内化运用积累。
假如一群游人来到黄果树瀑布,没有导游,想让我们给他们做导游,谁愿意?(注重实践体验,促进语言发展)。
2、联系生活品悟感受。
师:是啊,黄果树瀑布能让人们心情豁然开朗,性情受到陶冶、还记得塞特凯达斯瀑布吗?那我们现在面对壮美的黄果树瀑布,该怎么做?(渗透环保意识)。
师:言由心生,如果心中无美,口就无情,黄果树瀑布壮美(板书:壮美)已成为你们关注的事物,对它产生了感情,于是有了许多美好的设想,那我们今后要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自然的美景能陶冶人的性情。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
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瀑布的壮美和谷底时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揣摩重点段落中的关键词语及短语,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a:声响。
师:let’s go 让我们用心去好好感受吧!
生:听课文录音,读课文。
师: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你首先感受到的是什么?(声音)。
(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
师:从远处飘来、渐近渐响那是什么感觉?谁来读读?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师:你们所听到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能模拟一下吗?仔细聆听!
生读。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怎么样?
生:分小组读1句和2句。
(2)师:还有谁听到其它的声音吗?(指名说)。
生: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师:这是你在哪儿听到的?“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所有的男生一起,让我们感受一下那如雷般的声响,女声则坐在谷底享受一番吧!(男生读第一句话,女生读第二句话。)。
师:女同学们,把你听到乐曲与我们分享一下吧!
(指名哼唱、模拟)。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师:愿意再听一下这渐近渐响、如此美妙的瀑布声吗?
闭上眼,让我们用心去倾听这似天籁般的声音吧!
多媒体使用:倾听瀑布声。
b、形态。
师:用括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好好读读。
a、(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寛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c、(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c、感受。
师:我现在有一种冲动,想亲手触摸一下,你们想不想?
快速地阅读课文第五小节,告诉我你的感受?
“凉丝丝的,舒服极了!”想想,你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感觉?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把课文美美的再读一遍。
指名读。
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d、回顾。
师:聆听着这天籁般的声音,欣赏着这如画般的美景,游历过祖国许多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沉醉了!(陶醉行不行?)(此时此刻的我们——也沉醉了!)。
让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它吧!
小组朗读,三组分层朗读。
画面回味,配以音乐。
三、作业:
1、将你所到之处的美丽用笔描绘出来,并收集有关景点的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准备在下次的班队会上来个交流!
2、讨论我们为保护这美丽的景观可以做些什么。
设计思想: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人为本。语文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受”、“感悟”、“积累”与“运用”。在学习《黄果树瀑布》一文中,就要通过对瀑布声形色艺术形象的感受,缩短学生与瀑布之间的心理距离;通过对描写瀑布相关语言文字的感悟,加深对瀑布的认知和对精准的语言文字的体会;通过对优美词句的积累,强化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领略和为学生的语言创造提供模式;通过运用,最终实现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3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4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a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b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c细读第5——8自然段: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四、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五、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
3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形态————宽声响————大。
黄果树瀑布{感受}舒服极了灌满活力挟来生机。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积累优美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黄果树瀑布在形态和声音两方面的特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感受“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联想,体会比喻手法的妙用。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感受瀑布的声音、形态两方面的特点和研读中感受瀑布的壮美。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情激趣。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交流。
三、聆听瀑布,訇然作响。
1.默读课文中描写黄果树瀑布声响的句子,用心在字里行间聆听它的声响。(生默读)。
2.你听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声音渐近渐响。
——盖过人喧马嘶。
——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
3.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四、观赏瀑布,雄伟壮观。
1.请自由读课文中描写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句子,从字里行间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生自由读)。
2.刚才读书的过程中,你看到黄果树瀑布是什么样的?(生自由说)。
——宽幅白练。
——悬挂在岩壁上。
……。
3.齐读三、四自然段。
五、感悟瀑布,无限生机。
1.读读5—7小节,从作者的感受中寻求自己的感受。找到喜欢的语句,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
2.交流。
3.(反复引读)我们之所以久久……衣衫,是因为聆听……。///因为聆听……生机,所以我们久久……。
4.小结: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憾天动地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六、赞美瀑布,鬼斧神工。
1.引读:离开潭边,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
2.用自己的语言赞美瀑布。
七、精彩回味:
阅读、感悟叶圣陶的《瀑布》。
板书设计:
聆听 訇然作响。
17.黄果树瀑布 观赏 雄伟壮观 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感悟 无限生机。
教材简析:
《黄果树瀑布》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所写的或是大自然的造物神奇,或是瑰丽的人文、艺术宝库,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有更深刻的认识。其中《黄果树瀑布》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介绍的这号称“亚洲第一瀑布”的自然奇观,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生动刻画,感受瀑布的壮观、磅礴,气势非凡,从而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设计要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实践意识和开放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作业:
1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斯帝暴页夹撩。
2填空。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齐读1——4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
3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形态————宽。
声响————大。
灌满活力。
挟来生机。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字词,识记作者袁宏道、袁中道、张岱。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顺利地翻译课文,辨识常见的文言现象。
(4)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对文章内容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师友合作,通译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探究,比较两文景物描写的不同,探究心情对景色观察和景物选取的影响。
(3)感受人物高尚的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袁中道对安宁美好生活的热爱,对钻营仕途的厌烦。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传说朱元璋手下谋士刘伯温奉命修建京城,把好山好水都搬到了北京,因此惹怒了掌管水系的龙神。龙神在大怒中将全城的水偷走,刘发现后派大将高亮追赶。返回京城途中,龙神挣断绳索逃跑了,跑前将装水的水车推入长河,高亮畏罪跳入长河,从此京城外就有了一座高粱桥,高粱桥景色如何,我们一起随两位作家去看一看。
预习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疑难字词,粗通全文,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课堂交流:朗读课文,提示重点字读音。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师友互助。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
师学友合作,翻译两篇《游高粱桥记》。
1、师学友小组合作翻译,明确重难点。
2、课堂交流:介绍重难点,提出存疑。
教师适时点拨。
提高学生文言文解读能力。
3、比较探究。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两文写到的是同一处景色,又同是三月风光,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为何同样的风景在两人眼中会有这样多的不同,对景物的选择有什么不同?
3、除了景物描写,两人还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1、学生按要求寻找关键词句进行罗列、对比、概括。
2、课堂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两人文章都不以写景为目的,而是通过景物来表现自己特别的情趣、心情,因而对景物的感觉印象不同,取舍也不同。)。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课堂小结。
两文中,你更喜欢哪一篇,两个人,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表达。
课时作业:背诵课文片段,完成作业中的字词训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
教师谈话导入:钱塘看潮是一大盛事,那么,人们会怎样记录潮来的盛况呢?引入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自主探究。
教师提出探究要求:
1、小组合作理解文章内容。
2、张岱、周密、高濂三人对潮水的描写有什么区别?
3、钟敬文这样写好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1、学生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解读文章。
2、对比分析三人描写的不同。
3、课堂交流。
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3、归纳总结。
这几篇小文章与前两篇,哪个更打动人?
学生自由谈。
4、拓展提高。
写一些自己特别的心情,注意对环境的描写。
学生练笔、互评。
三、板书。
流急而清(侧面描写)。
袁宏道垂杨十余里游人如织美丽高雅的生活情趣。
丹楼珠塔西山设色尽兴而归甘之若饴。
游高粱桥记(对比)。
尘埃蔽天着重裘犹不能堪寒冷、恶劣自责嗜进。
袁中道狼狈沟渠间百苦乃至邸败兴而返向往安宁美好。
口中含沙尚砾砾叫苦不迭。
张岱重点在写潮头变化,善以比喻写景,形象可感一别。
样样。
白洋潮周密重点写弄潮儿的勇猛和争相观潮的盛况景心。
物情。
高濂专写月下潮水奔涌的景色。
四、反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1.教材简析。
《黄果树听瀑》是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选读教材中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积累四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玉溪、反馈认识生字、积累词语;通过感情朗读、文中语句的理解,借助课件了解瀑布的壮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教学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生机。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本课的教学分为四个环节。
(一)导入。
(二)初读。
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解决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只有当学生亲生体验过,才会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由于瀑布离我们生活比较远,所以我先带领学生观瀑。由徐霞客的描述引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借助课件听瀑。听,瀑布声像微风拂过树梢,像潮水涌上岸堤,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逼真的瀑布声让学生似乎亲耳聆听到了大自然美妙的乐章,在这支奏响于天地之间的交响乐中,学生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声响大的特点,心也追随着那由远及近的声音向黄果树瀑布奔去。再配上轻扬的音乐进行指读、赛读、齐读。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接触文字,从字里行间去想象瀑布的声音和形态,初步感受瀑布的美。再播放瀑布的声响和录象,让他们深刻感觉到黄果树瀑布或如“微风拂过树梢”或如“千万架织布机大合奏”的声响和“宽幅白练”、“银雨洒金街”的形态。这样的声响,这样的形态,难怪书上说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
学生是主体,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在教师领着学生聆听过瀑声,欣赏过瀑景之后便进入了作者所感部分的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谷底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作者的感受是这部分的重点。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让学生通过想象、朗读感悟作者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动手实践。
学完这课,我给学生设计了课外实践作业:搜集瀑布图片,完成一份瀑布相册,与同学分享。
这些课外实践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空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积累四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玉溪、反馈认识生字、积累词语;通过感情朗读、文中语句的理解,借助课件了解瀑布的壮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王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游览。
2、 (出示投影)看,这就是我们要游览的地方:黄果树瀑布。它位于贵州省境内,是我国最大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能从上、下、左、右观看的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有水帘洞从其半腰贯通,且能从洞内向外观瀑、听瀑、摸瀑的瀑布。我国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点出了黄果树大瀑布的魂,那就是“壮而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观瀑、听瀑,欣赏他的“壮而阔”,领略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部杰作!
3、齐读课题。
二、初读 。
1、我们先来看本课的生字。
3、本文主要写什么?
三、理解。
1、观瀑。
请大家看大屏幕,这就是;这就是,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大瀑布的形。
2、听瀑。
这是我们所看到的黄果树瀑布壮而阔的魂。我们会听到什么呢?
“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那哗哗水声合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
我们听到了大瀑布雄壮激昂的魂!
“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低音提琴在奏鸣、在轰响。”
我们听到了大瀑布低沉却雄浑优美的魂!
让我们再一次共同聆听大瀑布壮而阔的魂。
引读 。
同学们,发现了吗?黄果树瀑布的瀑声是有变化的。为什么?
的确,在黄果树听瀑,一个角度,一种感受,一个地方,一种声音。随着游览的脚步,黄果树瀑布在我们耳边奏响了一个个雄浑激荡的华美乐章,这是来自这大自然的壮而阔的天籁之音!
3、感受。
此时,我们已经来到瀑布脚下,抬头仰望,看到的是万练飞空的瀑布之形,听到的是摄人心魄的瀑布之声,心中会涌动怎样的感受?读一读6、7自然段。
是大自然让我们充满了活力,来感受它的伟大与恢弘;还是大自然让我们敞开了胸襟。他陶冶我们的性格,滋润我们的心田,震撼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滋养,这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4、最后一段。
文章写到这里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上作后一段呢?
徐霞客是我国著名的旅行家,便有祖国的名山大川。即使是这样,他仍被这壮而阔的黄果树瀑布所吸引、所震撼。直到今天仍沉醉其中。
四、扩展。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虽然着力体现语文与媒体的整合为学生创设情景感受瀑布的壮美,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2、课件的运用不熟练,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课例点评 :
1、语文课预设反思:文本预设,做作者的知音。王轶老师在预设时通过反复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渐渐入境陶醉于作者优美的文字,或赞叹作者精妙的构思,奇特的遐想之中,意味着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还需要教师要解读教参但不依赖教参,也意味着除了读教材之外,还需要更多,更广的阅读积累,一丰富其积淀,修养。
语文课应该追求简明,精练,王老师能够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孩子的的角度解读课文在解读文本时不仅读出了自己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读出了孩子们的体会,让孩子们在解读文本时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评析人:中山区解放小学 吕艳。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意;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指名说说你学习了《烟台的海》一文后,对大自然有什么认识;
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大自然,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出示课题。出示中国地图,指出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所在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整体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知了解的?(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句子,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内容,初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这一杰作。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小组讨论:在不同的地方所听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准文中的用词(渐近渐响、喧嚣、大合奏、山回谷应、訇然作响)
归纳中心:课文具体描写了_________,赞颂了______。
观录相、听范读、集体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写了什么?
二、小组学习第2—5自然段
1、哪几个小节写瀑布声,哪几个小节写水的形态;
2、作者在哪几个地方听了瀑布声,声音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3、作者在哪几个地方观察了瀑布水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4、小组集体读课文,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
5、班上交流,班上读书比赛,看看哪组最好。
6、集体朗读。
三、自学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
2、哪几个词是写瀑布的,哪几个词是写人的感受的;
3、想一想,你觉得瀑布的声响与人的感受有什么联系,大自然与人的生命力有什么联系;
4、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推出说得最好的在班上交流一下。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朗读;
4、结合前文,看看画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资料,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透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这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构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那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构成了九级飞瀑。
过度: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录象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资料:
1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人喧马嘶喧嚣缝隙悬挂漫天浮游撩过来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直泻而下山回谷应漂浮聆听胸膛挟来掩映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貌、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分段朗读课文。
自渎―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样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录象,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电脑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大声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作业:
1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斯帝暴页夹撩。
2填空。
一、复习检查:
1齐读1――4自然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能够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忙。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情绪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8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9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三、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
3仿写一处景物,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形态――――宽。
声响――――大。
灌满活力。
挟来生机。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入请入境朗读课文,促进语言发展、
2理解文本中的声响词、动词、比喻句子、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形态的特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换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走向自然、
教学重点:体会声响词、动词、比喻句子,理解优美的语言、
教学法:谈话法情景体会法合作探究法入情朗诵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版块。
一、复习导入。
1、读新词。
二、入情品读感悟第二段。
1、以读促悟,学习表达方法。
2、联系生活品悟感受,获得美的体验、
三、内化积累运用。
1当小导游。
2、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入情品读感悟。
1、以读促悟,品读声、形、
(1)、品读声响。
师:上节课我们已整体感知黄果实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让我们再随着作者走进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听———————(出示黄果树瀑布声响))。
入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里的声响在哪里听见的?入情朗诵。
作者还在哪里听到了声响?用横线画出来有感情读一读、(引导有感情读悟第三、六、七自段写声响的句子)。
(2)品悟形态。
师:刚才我们已通过黄果树瀑布的声响感受到它的雄伟壮观,那它的形也壮观吗?我们再随着作者向前走,透过树的缝隙,看——————(出示瀑布形幻灯片)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出它的形态美吗?(指导诵读理解)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形态的句子?有感情朗诵、(品悟第四、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的写形的句子、重点理解比喻句和”银雨洒金街”奇景)读到这里使我想到一位诗人写瀑布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接)这是写哪里的瀑布?有什么特点?(出示幻灯片5)黄果树瀑布的形又有什么特点?板书:形态宽(个性化朗读数遍)。
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那维妙维俏的瀑布声、形(播放第2、3、4朗读课件)。
(3)、内化运用积累。
假如一群游人来到黄果树瀑布,没有导游,想让我们给他们做导游,谁愿意?(注重实践体验,促进语言发展)。
2、联系生活品悟感受。
师:是啊,黄果树瀑布能让人们心情豁然开朗,性情受到陶冶、还记得塞特凯达斯瀑布吗?那我们现在面对壮美的黄果树瀑布,该怎么做?(渗透环保意识)。
师:言由心生,如果心中无美,口就无情,黄果树瀑布壮美(板书:壮美)已成为你们关注的事物,对它产生了感情,于是有了许多美好的设想,那我们今后要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因为自然的美景能陶冶人的性情。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二
2、细细品味,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多媒体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形态与声音,填补学生经验的空白,让学生多感官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态声音)。
1、快速阅读课文,用曲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指名交流(多媒体出示: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2、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1)认真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从哪儿感受到了瀑布的飞流直下。
(2)指名交流。(师相机在多媒体上点红学生所讲的重点词:悬挂宽幅白练泻下来)。
(3)学生练读句子:再读读句子,读出飞流直下的气势。
(4)指名读句子。(2人)。
(5)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一段录像,切身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
(多媒体播放瀑布飞流直下的录像,教师范读句子)。
(7)齐读句子: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边读边想象画面。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观学生接银雨撒金街)。
3、读悟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银雨撒金街的美。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理解银雨与金街(银雨让学生自己说后追问:为什么称水珠为银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景观的喜爱之情。金街教师讲解。黄果树小镇正对黄果树瀑布。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使小镇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这便是书中所讲的金街。)。
(3)指名读课文: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撒金街的境界。
(4)看来,大家的感受还不深,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去感受以下那银雨飘飞的景象。(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录像,师范读:瀑布跌落悬崖,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真是如烟,如雾,如尘)。
(5)指名再读课文:现在谁能把大家带入那种境界。
(6)指名评价。(教师相机点红: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银雨撒金街)。
(7)女生齐读,男生闭目感受。
(过渡:课文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我们领略了瀑布的形态美,接下来让我们去听听瀑布的声音。)。
2、四人小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让组员出出主意,把句子读得更好。
3、集体交流。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瀑布声音的变化:由轻柔到喧嚣。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哗哗飘微风拂过涌盖过喧嚣。)。
(2)指名朗读:请你把这种变化读出来。
(3)齐读:女生读到就像微风拂过树梢时,男生加入一起读。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学生交流感受。
(2)指名读出感受。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学生交流体会。(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出:直泻而下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乐声奏鸣。
(2)指名朗读,读出气势。多请几个学生朗读,读出感受。
(3)齐读:愿意读的一起读。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句是写訇然作响的瀑布声给作者的感受。
(2)练读品味作者的感受。
(3)指名讲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3—4人朗读体会)。
(5)齐读。
1、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形,聆听了黄果树瀑布的声,大家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用一两句话把自己的感触说一说。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所讲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3、师述:如此壮美的景象是人工无法雕琢的,只有大自然这位杰出的大师才能铸就。
4、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心中的赞美)。
齐读全文,加深体会: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让人心胸开阔,难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塑像会沉醉。让我们再读课文,也沉醉一回。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他人,要用上课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还要加入自己的感受。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感受黄果树瀑布声音和形态的特点。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图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体会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
3、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理解作者的语言和感受,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2、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是通过哪两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出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和雄伟壮观的呢?(板书:形态声音)。
二、古诗引路,紧扣重点,读悟瀑布形态的美。
1、师: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真是气势磅礴,那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黄果树飞流直下的句子,交流:透过树的缝隙…泻下来。
4、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1)、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从哪儿感受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2)、交流(重点词:悬挂、宽幅白练、泻下来)那么,你能从这些重点词语中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吗?(不仅宽,而且流速非常快)所以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3)、那你能通过朗读把黄果树瀑布的气势磅礴和雄伟壮观表现出来吗?生练读。
(4)、指名读。
(5)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录像,切身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播放视频)。
(6)、有了直观的感受,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画面再一次呈现给大家?愿意的同学就勇敢地站起来。
5、读悟第四自然段,体会银雨撒金街的美。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有所感悟以及还没有明白的地方做上几号,提出来进行全班交流。
(2)交流(瀑布激起…而来)。
感受到黄果树瀑布是倾泻而下,速度非常快,撞击岩石的力度非常大,不然怎么会溅起数百米高的水花?黄果树瀑布的.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3)、理解“银雨”与“金街”
(4)、指名读课文: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撒金街”的境界?
(5)看来,大家的感受还不深,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去感受一下那银雨飘飞的景象(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录像,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6)、指名再读课文:现在谁能把大家带入那种境界?
(7)、女生齐读,男生闭目感受。
三、自读自悟,从瀑布的声音中感受瀑布的壮美。
1、学生自学,要求:
(1)、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自己喜爱的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
(2)、读读划出的句子,想想感受到了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组员听,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让组员出出主意,把句子读得更好。
3、集体交流。
“刚进入黄果树…水声了”
(1)、交流感受(师引导学生抓住瀑布声音变化:由轻柔到喧嚣,根据学生交流,点出的重点词:哗哗,拂过、涌、盖过、喧嚣)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就能听到哗哗的瀑布声响,足见黄果树瀑布的壮观。走进了更是不得了,像潮水一般,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了。(结合理解词语:人喧马嘶是一种怎样的声音?你觉得会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声音?)。
(2)、指名朗读:那我们该怎样把这种变化,把我们的体会读出来呢?
(3)、齐读。
“那哗哗的…大合奏。
(1)、交流感受。
(2)指导朗读。
”瀑布从…活力“。
(1)、交流体会,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词语:直泻而下、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乐声奏鸣。
(3)、我们一起来认真投入地读一读这句话。
”聆听着…生机"。
(1)交流体会。
(2)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倾吐胸中之感。
2、交流,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3、如此壮美的景象是人工无法雕琢的,只有大自然这位杰出的大师才能铸就。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整体感悟课文,升华情感。
听全文录音。看瀑布录像,加深体会。
六、拓展训练:读小诗。
msn(中国大学网)。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四
1、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感受黄果树瀑布声音和形态的特点。
2、透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图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体会大自然对人性情的陶冶。
3、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理解作者的语言和感受,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一、课前组织。
同学们,此时此刻,在这间教室里,最吸引你注意的是什么?
二、复习导入。
1、透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听”、“看”。)。
2、多么壮观的景象啊!那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激情朗读,建构体验的基础。
1、还记得海伦·凯勒吗?她正是用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师很激情地)。
2、大家的回答声让我觉得,瀑布似乎就在我的血脉中奔流。那我们此刻就来读一读这优美的文章,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动情。
注意,读到你感觉上来了,就举手。
3、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朗读潜力较弱的学生。
4、展示:想读哪儿就读哪儿。
师感性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四、入情品读,内化体验的过程。
1、方才我们在激情中,与黄果树瀑布一齐体验飞流直下的豪情;此刻,让我们来个深呼吸,静心思索,在“宁静致远”中去感受黄果树瀑布给人无限遐想的魅力!
2、准备好了吗?(师生一齐做深呼吸)此刻我们就来比一比默读课文,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师边说边给“听”、“看”上加引号)。
咦?谁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字上加引号呢?
对!唯有善于联想的人,才会从一个个方块字中听出瀑布的豪情,看出瀑布的壮观。
3、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4、汇报。
(1)、你“听”出什么来了?
师引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不同的位置,所听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2)、师播放瀑布声响1、2。
听了刚才的瀑布声,你对文中哪些词句感受更深了?
指导生朗读:“渐进渐响”、“涌了过来”……。
指导生用“好像…又像”说话。
(3)、多美的句子啊!谁想再读一读?你想怎样读?
(4)、你“看”出什么来了?
师点拨:善于联想的同学是不会满足于书上一两句打比方的,还有与众不同的体验吗?
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你对文中哪句话感受更深了?
那此刻你能做些什么呢?小组讨论。
(8)、小组汇报;全班展示。
五、创造朗读,升华体验的结果。
1、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师出示叶圣陶的《瀑布》,配乐范读。
想说些什么?想写点什么吗?
(若时间允许,则让学生课上写诗歌或短文)。
六、总结。
匆匆地,四十分钟的时间就过去了,在这个课堂上,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资料也是有限的,但我们的沟通是无限的!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就让我们在悠扬的旋律中,再次体会沟通的温馨吧!
…………。
师:我想对大家说,为了使我们的世界更美,请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吧!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五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指名说说你学习了《烟台的海》一文后,对大自然有什么认识;
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大自然,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出示课题。出示中国地图,指出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所在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整体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知了解的?(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句子,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内容,初步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这一杰作。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指导读好长句;
小组讨论:在不同的地方所听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准文中的用词(渐近渐响、喧嚣、大合奏、山回谷应、訇然作响)。
归纳中心:课文具体描写了_________,赞颂了______。
观录相、听范读、集体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写了什么?
二、小组学习第2—5自然段。
1、哪几个小节写瀑布声,哪几个小节写水的形态;
2、作者在哪几个地方听了瀑布声,声音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3、作者在哪几个地方观察了瀑布水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4、小组集体读课文,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
5、班上交流,班上读书比赛,看看哪组最好。
6、集体朗读。
三、自学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
2、哪几个词是写瀑布的,哪几个词是写人的感受的;
3、想一想,你觉得瀑布的声响与人的感受有什么联系,大自然与人的生命力有什么联系;
4、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推出说得最好的在班上交流一下。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朗读;
4、结合前文,看看画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六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散文类的课文时,教师就要根据散文的特点,也采用“形散神聚”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时,正是采用了这种教学策略,使课堂形成了一种回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
“神”就是课的中心、主题等实质性内容,是“串联珍珠的线”。没有中心或主题,整堂课就像“一盘散沙”。而《黄果树瀑布》这一课就是紧紧围绕“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句话来写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就抓住这条主线,在学生感受瀑布的声音的洪亮和形态的壮美时,在领悟作者紧观瀑布的感受时,都能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课文的中心:“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用“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的句式引出课文,这样,整堂课都被一个“神”所引领,纲举目张,达到了“千丝万缕一线牵”的境界。
1、利用课文特色打造“形之散”
作者移步换景,对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读边悟。课堂气氛是轻松自由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灵活的,学生的思维也无拘无束,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生成感悟之中。
2、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打造“形之散”
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丰富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这也是实现“形之散”的手段。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演示的瀑布的声音、图像、视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教材的文字转换成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容易让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感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参与,才能真正达到“形之散”;也才能真正使学生把握和领会到“神之韵”。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听,去想,去感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和作者共鸣,使学习过程自然、和谐、充满生趣。学生的思维像天马行空,纵横开阖,又始终像放风筝一样,虽然愈飞愈高,但手中的线却紧紧牵牢,达到“形”与“神”的完美结合,使“形”随“神”变,“神”随“形”现,营造出散文教学的佳境,整个课堂教学也像是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填诗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瀑布集山水于一身,故倍受游者喜爱。今天,我们将一起随着作家李有贵一起去游览黄果树瀑布,愿今天的行程能为你的生活添上浓重的自然印记,终身受用。
2、简介黄果树瀑布: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是贵州第一胜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看的瀑布。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1、多媒体出示黄果树瀑布录像,给学生直观感受,这样能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文章的中心句。
2、让学生在观看之后用一两句话来赞美黄果树瀑布。
3、出示中心句。这一句话应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谈话:外出旅游,特别是爬山涉水时,一定要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移步换景,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快速阅读,找到作者的游览路线。
1、学生汇报、交流。
2、抓住游览主线,随着所在位子的变化,写出景物的变化,这样做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楚。
1、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逐句朗读体会。“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理解“人喧马嘶”、“喧嚣”。
2、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朗读出来吗?其他同学闭目侧耳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种声响。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归纳瀑布声音的特点,教师板书:闻其声——大。
4、小结学法:整体感受——逐句体会——感情朗读。
1、各自读书,勾画,找出黄果树瀑布样子的句子。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悬挂”“银雨撒金街”等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句1: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主要体会出人在大自然中充满活力,山水孕育生命。)。
句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主要体会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心胸变得开阔,原本在生活中的一些让人耿耿于怀的事情,变得无足轻重,有了容人、容事的胸怀。)。
1、多媒体出示黄果树瀑布录像,带学生直观感受瀑布的形和声。(所有想象都是有根据的,想象总是从现实出发,当下的情景是想象的基础,多媒体录像的展示直接冲击学生的耳朵、眼睛和他们的极其敏感的内心,容易激发创作的灵感,同时,让学生完成《瀑布》诗句的填空可谓水到渠成。)。
2、交流学生的填词,教师适当评价。(学生的交流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只要是有一点智慧的火花都应该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会因为得到肯定而被激励,创造思维需要自由空间。)。
3、出示叶圣陶的《瀑布》,带领学生诵读,把感情推向高潮。
为“黄果树风景区”创作一条公益广告,提醒当地居民和游客一起保护大自然。(广告语是最浓缩的语言,它需要我们反复锤炼,是对学生遣词造句的考验,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是对语言的一次创造性使用,追求一种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境界。)。
闻其声——大。
杰作。
看其形——宽。
谈感受——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09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