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9:46:16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模板18篇)
时间:2023-11-10 09:46:16     小编:念青松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创新思维,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提高自己的总结写作水平。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一

钟南山,84岁,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系统疾病专家,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看病“三个一样”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科学不能明哲保身。

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的鲜血。

在2003年抗击sars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权威,勇敢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促成广东省决策层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人要活在理想中。

钟南山很喜欢中学老师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他经常跟身边的人强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灵魂和支柱。

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中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中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

钟南山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攻关课题、卫生部及省科委重点课题,有13项成果获得了卫生部、国家教委、广东省科委及广州市科委的奖励。其中,制作的gd微型最高呼气流速仪获198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转基因因子研究》获1982年广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获1994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他从自己获得的广州市科技进步金鼎奖的奖金中拿出一半(5万元),用来奖励在科研中取得成绩的年轻人。

他保持着对事业的追求,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

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到来了,可是我计划的很多事情都突然做不了了,因为有一种新型病毒非常厉害,还容易传染。我只能呆在家里,不能出去。新闻里说有个叫钟南山的爷爷,他非常厉害,他是医学专家,正在努力地研究治疗病毒的药。

我想对您说:“尊敬的爷爷,谢谢您,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在保护人们,您辛苦了。希望您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我会听您的话,乖乖地呆在家里,注意卫生,勤洗手,不摸脏东西。虽然我还不能为您分担什么,但是保护好我自己就是帮助了大家,我希望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春节,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团圆与幸福。可今年的春节,却变得不一样。

十二月,本应忙着准备年货的人们,“遇见”了新型冠状病毒,起初人们也没有在意,随着春节脚步越来越近,病毒扩散越来越严重,这时我们才知道要防范。所有药店的口罩一夜之间无影无踪,连洗手液、酒精等物品也被抢购一空。

本该万家团圆的时候,成为了防疫重要时刻。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奔赴最前线,日夜奋战,他们被称作“逆行者”。

在这批“逆行者”中,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战士”率先来到战场,他——就是曾经奋力抗击“非典”的钟南山教授。钟南山教授不畏困难,面对疫情,深入调查,研究对策,他告知人们如何去看待疫情,他教会人们该怎样去防范病毒。

不久前,钟南山教授接受路透社采访,当提到最早提醒人们防范病毒,后来因为给患者治疗而受病毒感染逝世的李文亮医生,老人家在镜头前泪流满面:“李文亮医生是中国的英雄,我为他骄傲!”接着又告诉人们:“医者人心,医心与人心本就是相通的,中国的医生,都与李文亮医生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钟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将摔倒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座山,让人觉得安稳,让人觉得踏实。

在“钟南山”这座山周围,是无数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勇敢的战士!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新冠肺炎病毒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我们“歼灭”。我的祖国,加油!

想必大家都知道钟南山爷爷吧!

他20岁毕业于名牌大学,40岁到英国去进修,64岁他又回来抗击“非典”病毒。

最近看了您很多在前线的消息,读到了您的爸爸死前对你所说的话:“人死了,总要有些东西留在世上,这辈子才算没白活。”

我也想,我也要向您学习,做一个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你永远是我们的榜样,钟南山爷爷,您辛苦了!

灯塔老人一一钟南山。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尽管这样,却依然有人不畏不惧,挺身而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短短十二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来。从非典出现到消失的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将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顾风险地救治病人、寻找治疗的方法。在上级说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体时,说非典得到控制时,他顶住压力,说了真话。他说:

“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

“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没有到位!”

两句话,犹如平地惊雷,响得叫人害怕。

非典消失后,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他却重归于寂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国,来势汹汹。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击疫情。他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说这句话的两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汉。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样,实事求是。坦然道出这次肺炎会人传人,叮嘱大家出门要戴口罩。

他,犹如在无边阴霾中生出的丝丝光线,驱赶了黑暗。而人们只要见了“钟南山”三字,便不觉惶恐,只觉心安。

他是“身着白衣,心有缎锦”的白衣天使;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刚正之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无双国士。他是钟南山院士。

令人更加动容的是,我们中国,有无数个“南山”。

他们在国难面前,在酷暑与严冬中逆着万千车流,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勇敢交锋,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长城。他们将自己放下,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你听,那一个个热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动的脉搏。你看,他们是无畏的勇士,他们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败。

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开创,这便是中国的脊梁。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愿我们可以常见“南山”,愿南山之外更有南山。

20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作文https:///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我敬佩那面对元朝高官诱惑仍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我敬佩那面对弹尽粮绝仍坚持抗日的杨靖宇,我敬佩那面对凶恶的反动派仍宁死不屈的夏明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都值得我们敬佩。可我心中的英雄,还有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一位84岁的耄耋老人,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而且是当之无愧中国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治的领军人物。

17年前,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时,他依然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现在,在肺炎的情况危急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的信念。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你知道吗?这是我二十年来最难忘的一个冬天。

这是一个暖冬,也是一个寒冬。从旧年年末到新年年初,从北京到武汉,从频繁的伤医事件到全国乃至世界的疫情爆发,高速发展的中国迎来了文明与科学的漩涡。

我们看到盲目的患者刀下流血的你;我们看到华南海鲜市场里阴暗的你;我们看到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悲哀的你;我们看到因防疫物资滞留绝望无助的你;我们看到物价哄抬被金钱蒙蔽的你。你伤痕累累,像是丧失了温度,在寒风中踽踽独行。

可你,从不会倒下。因为希望和春天从来都不是被讴歌出来的,你是人们自身的合影,是社会曲折但必会前进的脚步。总有人为你不断地注入光明和温暖,让你逾越冬天与我们会面。

透过黑暗,我们看到立法掷地有声一言九鼎的你;我们看到前仆后继为民请命奔赴疫情前线的你;我们看到医学院里仍埋头苦读的你;我们看到奔走呼号倾己所能捐赠物资的你;我们看到国家管控下平稳物价的你;我们看到此时此刻潜心科研战胜病毒的你。你是我,是他,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我们客观地看你,因为人性复杂病毒肆虐,可我们又从没有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期待你相信你,期待你的成长,相信你的到来。没有一个春天是跳过了寒冬,但也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我们扎根于这个伟大的国度,无畏一切考验的淬炼,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之地,哪怕荆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顶,值得我们不停脚步,值得我们咬牙坚持。

毕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尽管这样,却依然有人不畏不惧,挺身而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短短十二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来。从非典出现到消失的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将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顾风险地救治病人、寻找治疗的方法。在上级说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体时,说非典得到控制时,他顶住压力,说了真话。他说:

“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

“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没有到位!”

两句话,犹如平地惊雷,响得叫人害怕。

非典消失后,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他却重归于寂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国,来势汹汹。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击疫情。他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说这句话的两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汉。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样,实事求是。坦然道出这次肺炎会人传人,叮嘱大家出门要戴口罩。

他,犹如在无边阴霾中生出的丝丝光线,驱赶了黑暗。而人们只要见了“钟南山”三字,便不觉惶恐,只觉心安。

他是“身着白衣,心有缎锦”的白衣天使;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刚正之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无双国士。他是钟南山院士。

令人更加动容的是,我们中国,有无数个“南山”。

他们在国难面前,在酷暑与严冬中逆着万千车流,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勇敢交锋,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长城。他们将自己放下,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你听,那一个个热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动的脉搏。你看,他们是无畏的勇士,他们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败。

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开创,这便是中国的脊梁。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愿我们可以常见“南山”,愿南山之外更有南山。

您好!这本是个美好的春节,但被一个恶魔——“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原有的热闹氛围,让全国人民惶恐不安,开始意识到病毒传染的严重性。手机上,电视上全都在讲疫情防控。我也开始关注新闻,并因此认识了您。

开始,我并不在意,觉得疫情很快就能过去,可事与愿违。根据疫情实时追踪,全国确诊人数不断上增,被可恶的病毒折磨着。而您那忙碌的身影在电视上也频频出现,尽管已疲倦不堪。但为了武汉,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您把一切疲惫抛之脑后,一心投身战场。看到您与病魔抗战到底的决心,我不禁为之感动。

后来查阅了更多您的资料,不禁感慨,原来您是那么的伟大。2003年为抗击非典,做出了伟大贡献,早已功成名就。如今84岁高龄,完全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与世无争。但您毅然冲锋在第一线,全力以赴,不惧危险。

一次采访过程中,说到了武汉,您眼眶红润,哽咽着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听完,我热泪盈眶,真正体会到了您的深情责任与担当!为打赢这场“战役”您做出的努力,赫然可见。但是,您的身影也渐渐变得疲劳,面容变得憔悴。在您眼里,人民的健康远比自己的身体重要。您让我们尽量不去武汉,可您自己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逆行至武汉。利用在去武汉的路上,这一点点的间隙,才闭上疲惫的双眼稍稍休息,看着真令人揪心。钟爷爷我想对您说:“人民的健康固然重要,但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您怎能为人民服务呢?所以,请您保重身体。”

通过电波的传递,我在电视中能经常听到,您带领的团队中所传出的一声声义正言辞的话语:“我没成家,没有负担。”“护士长,我在唐山,明天的机票。”“我在铜梁能随时待命。”“一个一个都倒下了,总要有人站出来……”是啊,“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这一声声平凡朴实却铿锵有力的请战声振奋人心,使我热血沸腾,让我有了立马冲上前线的冲动。遗憾的是,我作为一名初一学生,专业知识有限,不能奔赴前线与您们一起并肩战斗。但我一定不会给您们添乱,我会听钟爷爷的话,乖乖待在家里,并向家人们宣传勤洗手,勤通风,少聚会,出门戴口罩,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您和您的团队这种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我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像您一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一定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003,我还没有出生,关于非典的事情都是从百度新闻了解的,我听妈妈说钟南山爷爷是应对非典的中国英雄,这是一场足足打了半年的战役。

当年,在钟爷爷的带领下医护人员攻城拔寨,连续奋战193天,终于取得胜利!钟南山爷爷还被广东省授予的特等功,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还被评为了“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20__年,这个春节,武汉告急,全国警报响起,前线专家因感染新型肺炎而倒下,这位84岁的老人,又一次扛起了历史的重担,肩负起人民赋予他的期望。

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因此网络上流传了一张又一张他因疲惫而在高铁上闭眼休息。

时隔_年,这一次,他义无反顾地再度使出全力与病毒赛跑,18日在武汉奔赴多个医院了解疫情后,19日赶往北京,参加国家卫健委会议;只休息4个钟头,便从早上6点钟开始工作……25日再匆匆赶回广州,奔赴一线救治新型肺炎重病患者。

随后,钟南山频繁出现在媒体,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办。而他说的每句话,人们都信。在大家眼里,他就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他那顽强、坚定的身影是一针抗击疫情强心剂,不断注入到14亿人民的内心,让人们相信疫情的阴霾定会散去。

我看见《人民日报》微博是这样评价的: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所谓医者,妙手仁心。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更缺无畏的仁心,钟南山二者兼具,所以举国敬仰。

钟南山爷爷,谢谢您!面对疫情,在职责使命和人身安全中,您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为了大家,您无所顾忌的奔赴一线!不舍昼夜,不顾安危,舍己救人!

钟南山爷爷,请您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们相信您!看到您,大家心里特别踏实。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有爱的世界,一切都会好起来!中国加油!

9月23日上午,广州珠岛宾馆,热烈的掌声响彻珠岛会堂。在广东省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及5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2名先进集体代表,分享了他们9个月来战疫的故事和心声。

他们舍生忘死,赶赴一线,只因为心中生命至上的坚定信念。

“当国家需要我,我责无旁贷。”

1月18日,钟南山接到去武汉调研的任务,匆匆登上了去武汉的列车,没有车票,只能坐在餐车里。在听取武汉当地汇报时,钟南山连续追问:“到底有没有人传人,只不只这么一些病人,有没有医务人员感染?”

以他为首的国家专家组经过研究,认为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中央迅速作出了对疫情高发地区进行交通管控、对其他地区进行有效群防群控的决策。

“病人在哪里,中医人的战场就在哪里!”

17年前,张忠德在救治“非典”患者时被感染,战友叶欣牺牲。但当新冠疫情暴发,他毫不犹豫再次冲往战场。大年三十,作为国家中医药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他孤身一人登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

在武汉,他带队接管了危重患者最多的病区,运用中西医协同救治患者。在他的不懈推动下,中医治疗方案被写入国家诊疗方案,中医药进入抗击新冠肺炎主战场。

他们不畏艰险,勇挑重担,为人民构筑起健康的保护盾。

“请把我们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朱宏带领南方医院援荆州医疗队主动请缨。

在荆州疫情最严重的洪湖市,他们用广东速度作战,不到1天完成了重症病房改造,1天半完成了新ct的转运安装,2天搭建了核酸检测平台,3天搭建了新冠肺炎专病大数据平台和居民健康信息上报微信平台,实现了95%市民的健康闭环管理,迅速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

“一切为了公众健康,这是我们的职责、使命和担当!”广东省疾控中心主任邓惠鸿说。

疫情中,广东省疾控中心科学开展疫情监测、现场处置、风险研判等一系列工作,完成了湖北以外全国首例基因测序,为“人传人”的重要结论提供了可靠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据。他们先后创造了12项“全国第一”,形成的“广东战法”在全国推广。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而实施的精准防控,全省共减少病例13.8万,疫情流行期缩短32天。

他们冲锋在前,不辞辛劳,彰显着共产党员的英勇担当。

“守好社区门,就是守好一座城。”

为守好社区防控的大门,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组织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谢达贤和同事们拟定了辖区内的设岗布防方案,逐一实地查验,最后确定了72个岗点,一天内就走了3万多步。在广州的疫情防控中,有超过17万名党员下沉社区,6500多支党员突击队、先锋队、服务队冲锋在前,筑起了一个个牢不可破的社区防控堡垒。

“我是党员,有处置经验,没有任何理由退缩!”

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白云边检站民警刘世杰主动请缨进驻白云机场口岸隔离区留验室,负责密切接触者和疑似病例的入境查验工作。9个月来,刘世杰和同事们完成83个重要临时航班保障任务,累计对超过10万旅客进行全量的采集,前台预警推送达到3.6万多条,准确地向联防联控单位推送确诊旅客230多人。

他们协作创新,奋力攻关,用科学的武器战胜疫情。

“这个仗我们越打越有底气,越打越从容!”深圳市第三人医院院长刘磊说。

作为深圳唯一的定点收治医院,深圳三院科研团队开拓创新,夜以继日地开展科研“攻关”,在全国率先从患者粪便中检测出病毒rna,提出存在“粪口传播”;全球首次在冷冻电镜下观察到新冠病毒真实形貌;成功分离出高效抗新冠病毒抗体,全球首例用康复病人血浆治疗危重患者、康复病人血浆提取抗体治疗危重患者。医院先后制定了5个“深圳版”的临床诊疗方案,并与全国及多国分享,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深圳智慧”。

“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们从来不缺少创新的精神、力量和担当。”广东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总队副总队长林晖文说。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这支队伍对病毒开展高科技作战。他们构建了“潜在密切接触者分析模型”,成为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一招;从确诊人数、人口密度、企业分布等25个维度,创新了复工复产风险评估模型,形成了权威的“复工指数”“复学指数”,为经济建设抢回了时间;他们接力攻关,开发“一码通”,称为外防输入的“广东样板”,辐射北京、上海。

会场里,掌声久久不息,这是人们对战疫英雄们的最崇高敬意。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实习生萧嘉佳通讯员粤卫信。

中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1979年至1981年在英国学习。1984年被授予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行委员会理事,同年担任研究生导师。199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系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道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道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是近10年来推动我国呼吸道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他首次建的简易气道反应测定法和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确认和完善了隐藏哮喘的概念,这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采用的。通过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的系统分析,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首次证实,即使是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患者也有60%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并制定了补充其基本能耗的校正公式。到目前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10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杂志上发表200多篇论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sci论文,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国际期刊,被引用438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20多项奖项。

钟南山院士致力于医学教育。1992年至2002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50人。

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4名。其中2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sars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得了96.2%的国际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2007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春节,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团圆与幸福。可今年的春节,却变得不一样。

十二月,本应忙着准备年货的人们,“遇见”了新型冠状病毒,起初人们也没有在意,随着春节脚步越来越近,病毒扩散越来越严重,这时我们才知道要防范。所有药店的口罩一夜之间无影无踪,连洗手液、酒精等物品也被抢购一空。

本该万家团圆的时候,成为了防疫重要时刻。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奔赴最前线,日夜奋战,他们被称作“逆行者”。

在这批“逆行者”中,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战士”率先来到战场,他——就是曾经奋力抗击“非典”的钟南山教授。钟南山教授不畏困难,面对疫情,深入调查,研究对策,他告知人们如何去看待疫情,他教会人们该怎样去防范病毒。

不久前,钟南山教授接受路透社采访,当提到最早提醒人们防范病毒,后来因为给患者治疗而受病毒感染逝世的李文亮医生,老人家在镜头前泪流满面:“李文亮医生是中国的英雄,我为他骄傲!”接着又告诉人们:“医者人心,医心与人心本就是相通的,中国的医生,都与李文亮医生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钟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将摔倒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座山,让人觉得安稳,让人觉得踏实。

在“钟南山”这座山周围,是无数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勇敢的战士!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新冠肺炎病毒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我们“歼灭”。我的祖国,加油!

今年是2020年庚子年,武汉发生疫情,病毒的名字叫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速度非常快。

84岁的钟南山爷爷,您一边告诉广大群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不怕被传染的危险去疫区和病毒抗争。2003年,中国非典病毒来袭也是您不畏艰辛,主动请缨,通过努力打败了病毒。

我想对您说:钟南山爷爷谢谢您!您辛苦了!愿您平安健康,早日打败病毒。

灯塔老人一一钟南山。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到来了,可是我计划的很多事情都突然做不了了,因为有一种新型病毒非常厉害,还容易传染。我只能呆在家里,不能出去。新闻里说有个叫钟南山的爷爷,他非常厉害,他是医学专家,正在努力地研究治疗病毒的药。

我想对您说:“尊敬的爷爷,谢谢您,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在保护人们,您辛苦了。希望您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我会听您的话,乖乖地呆在家里,注意卫生,勤洗手,不摸脏东西。虽然我还不能为您分担什么,但是保护好我自己就是帮助了大家,我希望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注定让人难以遗忘,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肺炎的重灾区是武汉,多少人想逃离这个肺炎之地,而有这么一群人放弃休假时间,放弃与亲人团聚时刻,毅然决然的踏上离乡之旅,与别人背道而行,来到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不为功名利禄,不计生死,不畏辛劳,只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为我们守卫着一方净土。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年三十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医务人员、官兵等很多逆行者坐上离乡的车,他们有的还来不及跟家里人告别,甚至有的都没见家里人一面踏上抗“疫”征程,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背影是坚毅,是无悔,是抗“疫”胜利的信念!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先生,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后,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安全的志,始终未变。他的出现安抚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钟南山先生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她们剪下了长头发;重症隔离病房的护士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小的刚满20岁,即使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出了一身汗,闷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坚持为患者治疗;即使他们明白自己可能会被传染,也要用尽自己全力为患者治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病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看到这些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的护士们走出隔离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平安中的我们,与逆行在前线的他们,虽然我们在不同处,但我们的心要团结一致,我们在远方,尽自己所能,可以为他们做到的,尽量去做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微薄之力!

敬畏自然,守护生命;众志成城,共抗疫情!致敬所有逆行者!中国加油,武汉加油,让我们一起把病毒战胜之后,再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下列人士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一、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二、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此次评选是我国继2019年首次开展国家勋章评选颁授之后,第二次向个人授予“共和国勋章”。据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一般每5年授予1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逢五、逢十”周年时进行,有需要时可以及时授予。

他是个传奇性的人物,是我国呼吸病学的顶尖级专家,在抗击非典中,他说的一句话真的是感动了很多人,他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儿”,那年他已经67岁了,在国家战斗中走在前线,为中国抗非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钟南山院士。

在今年疫情期间,大家也纷纷说“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攻克难关,钟南山的威望在人民群众心里是非常高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时,那时候还没有广泛传播,钟南山院士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告诉大家说“新冠肺炎可能人传人”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范,不要随便外出,但是大家知道吗,那时候钟南山院士已经84岁了,高龄的他,毅然在第一时间奔赴武汉,那时候在网上看见钟南山院士在火车上也是工作研究病情,不顾自己的身体,那张靠着椅子就睡着的照片,真的是感动了无数人。

钟南山院士在一次发言哽咽地说“什么都压不倒中国人”引发热议。让网友纷纷热泪盈眶,无论中国五千年历史,经历了多少,中国从来没有被压垮,中国最棒!

大家应该不知道,钟南山院士还是一名运动健将,在很早以前钟南山参加首届运动会,打破了全国纪录,真的是厉害,现在钟南山院士仍然是一个运动健将,是一个将自己医学事业,以自己的生命,引领全国人民向新冠肺炎赛跑,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位,他的担当、责任、科学、专业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精神和价值。

他的成就真的是数不过来:

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20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名单。

2020年9月4日,钟南山入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2020年9月8日,钟南山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我望着远方,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火车餐车上,那台打开的电脑,那陷入沉思又疲惫的脸!是在一篇新闻中,我第一次看到了您的身影——钟南山爷爷!

我在秦皇小岛上向您问好!您知道吗?是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认识了您?听说,在_年前的“非典”防控的战役中,您就冲锋在前!如今,武汉告急,新冠肺炎出现了人传人的状况,您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连夜冲奔武汉!

钟爷爷,当我在新闻上听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个新名词时,我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当延期开学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又有些恐惧!除夕夜我看到第一支驰援武汉的军医队伍集结的时候,我深深地体会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您已经84岁高龄,但您不怕困难,奋勇当先,奔向最需要又最危险的地方,是您告诉我们不要怕!也不能怕!是您让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临危不乱,奋勇当先!您是这场战役的先锋!

您为社会尽责,为国家奋斗,你肩上担负着许多责任。然而责任并不是亲切可爱的字眼,选择承载它往往需要付出,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

人间有大美,因人心有大善!感谢有您相伴!加油,钟爷爷!_年非典抗疫战争中您胜利归来,_年我等您凯旋!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注定让人难以遗忘,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肺炎的重灾区是武汉,多少人想逃离这个肺炎之地,而有这么一群人放弃休假时间,放弃与亲人团聚时刻,毅然决然的踏上离乡之旅,与别人背道而行,来到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不为功名利禄,不计生死,不畏辛劳,只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为我们守卫着一方净土。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年三十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医务人员、官兵等很多逆行者坐上离乡的车,他们有的还来不及跟家里人告别,甚至有的都没见家里人一面踏上抗“疫”征程,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背影是坚毅,是无悔,是抗“疫”胜利的信念!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先生,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后,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安全的志,始终未变。他的出现安抚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钟南山先生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她们剪下了长头发;重症隔离病房的护士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小的刚满20岁,即使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出了一身汗,闷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坚持为患者治疗;即使他们明白自己可能会被传染,也要用尽自己全力为患者治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病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看到这些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的护士们走出隔离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平安中的我们,与逆行在前线的他们,虽然我们在不同处,但我们的心要团结一致,我们在远方,尽自己所能,可以为他们做到的,尽量去做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微薄之力!

敬畏自然,守护生命;众志成城,共抗疫情!致敬所有逆行者!中国加油,武汉加油,让我们一起把病毒战胜之后,再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二

今年是2020年庚子年,武汉发生疫情,病毒的名字叫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速度非常快。

84岁的钟南山爷爷,您一边告诉广大群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不怕被传染的危险去疫区和病毒抗争。2003年,中国非典病毒来袭也是您不畏艰辛,主动请缨,通过努力打败了病毒。

我想对您说:钟南山爷爷谢谢您!您辛苦了!愿您平安健康,早日打败病毒。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三

第一段:引言(150字)。

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对各国造成了重大影响。中国是第一个受到疫情影响的国家,然而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众多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展现了自己的忠诚、担当和专业。钟南山院士是中国抗击疫情的关键领袖之一,他在疫情期间多次亲自上阵,为全国人民传递疫情防控知识,发挥着非凡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聊一聊钟南山的南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坚定信念是成功的基础(250字)。

在疫情期间,钟南山率领着团队,奔赴在一线战场。在不断严峻的环境下,钟南山和他的团队没有放弃,而是越来越有信心地战斗下去。钟南山深知,“只要坚信自己做的事情正确无误,就不应该有半途而废”。在正面严峻考验时,他倍感压力,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医生,还是一位领导者,他时刻在散发着坚定的信念,指引他和团队往前走。

第三段:科学决策和务实负责任的态度(250字)。

疫情出现的时候,钟南山院士坚信只有依靠科学才能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他深入研究了病原体,抽象出数据,给予了有关政府制定防控策略的意见。钟南山熟悉入微的医学信息和专业知识赢得了政府和公众的信任。他代表疫情防控指挥组和各个相关的分组,平衡着病情的发展和经济的影响。钟南山的态度不仅是谦虚和严谨的,还是务实负责任的。钟南山认为,为了自己和周围的人着想,人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预防,严格遵守防疫措施,实现对抗疫情的胜利。

第四段:协同合作,高效应对(250字)。

钟南山院士的防控策略并不能独自完成抗击疫情的一切工作,他需要与团队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并消灭病毒。钟南山代表着领导和枢纽,他协调了医疗团队的行动,组织了团队及时反应和跨地区支援,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便更好地与其他团队互动、合作。钟南山肩负着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安全的责任,他为了造福于人民,采取协调合作的策略。

第五段:总结(300字)。

在抗击疫情之前,很少有人能够预见到相应疫情可能导致的波及范围。其过程充满的未知数,死亡数字和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对各国曾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下,钟南山领导下的防疫措施网络成为推动中国抗击疫情的关键。钟南山心怀信念,科学决策和务实负责任的态度,协同合作,高效应对的优秀贡献,都点燃了每个人的希望之火。我们坚信,在钟南山和全国各种各样的抗击疫情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可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胜利地渡过这场危机。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四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下列人士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一、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二、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此次评选是我国继2019年首次开展国家勋章评选颁授之后,第二次向个人授予“共和国勋章”。据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一般每5年授予1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逢五、逢十”周年时进行,有需要时可以及时授予。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五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作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

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

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很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

疲劳的时候,就这样将就一下:

武汉市中心医院28岁的王涛,下班后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摘下手套,用手机拍下汗水浸透的双手:

长时间带着护目镜和口罩的面部。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六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然而,在这场疫情的抗击中,有许多人挺身而出,默默付出,其中就包括钟南山教授,他的经验和体会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钟南山南抗击疫情心得体会。

一、积极主动应对疫情。

钟南山教授是我国非常知名的呼吸系统疾病专家,曾在非典时期扮演重要角色。在新冠疫情出现后,他及时赶到武汉,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和医疗机构。他还多次发表讲话,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应对疫情,防范于未然。钟南山教授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专业人士在危机面前的应对态度和勇气。

二、科学防控疫情。

钟南山教授曾经提出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这是处理传染病疫情的有效措施。这次疫情爆发后,钟南山教授先后发表多篇文章和采访,详细介绍了疫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并向全国人民宣传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预防措施。他的这种科学防控疫情方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三、充分信任和依靠专业人士。

在这次疫情中,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工作者奋战在一线。钟南山教授支持并鼓励这些专业人员,强调“抗疫战士”最需要的是保护和支持。他还在多次采访中表示,应该提高公众对专业人士的信任和尊重,专业人士也应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发声并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决策参考。这种充分信任和依靠专业人士的态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人们的信心和彼此的合作。

四、倡导善待野生动物。

钟南山教授在这次疫情时,倡导人们要善待野生动物,尤其是吃野味的习惯要及时改变。他指出,野生动物的肉虽然营养丰富,但随之而来的疾病和传染风险极高,应该树立不吃野味的观念。倡导善待野生动物,不仅可以避免疾病的传播,也可以增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可持续未来做出贡献。

五、适时总结经验提高防范能力。

钟南山教授强调,在这次疫情中,我们要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教训,提高防范和应对能力。他提出,应该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医疗生态建设、加强疫情预警机制等方面的措施,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疫情挑战。这种适时总结经验的态度,可以为未来的疫情防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参考。

综上所述,钟南山教授的南抗击疫情心得体会,从各个方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使我们在面对类似难题时可以从容面对,更好地应对挑战,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七

故事:基于现实的认知观,它被描述为一种异常现象。它是一种文学体裁,侧重于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它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更适合口头叙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您好!这本是个美好的春节,但被一个恶魔——“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原有的热闹氛围,让全国人民惶恐不安,开始意识到病毒传染的严重性。手机上,电视上全都在讲疫情防控。我也开始关注新闻,并因此认识了您。

开始,我并不在意,觉得疫情很快就能过去,可事与愿违。根据疫情实时追踪,全国确诊人数不断上增,被可恶的病毒折磨着。而您那忙碌的身影在电视上也频频出现,尽管已疲倦不堪。但为了武汉,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您把一切疲惫抛之脑后,一心投身战场。看到您与病魔抗战到底的决心,我不禁为之感动。

后来查阅了更多您的资料,不禁感慨,原来您是那么的伟大。2003年为抗击非典,做出了伟大贡献,早已功成名就。如今84岁高龄,完全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与世无争。但您毅然冲锋在第一线,全力以赴,不惧危险。

一次采访过程中,说到了武汉,您眼眶红润,哽咽着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听完,我热泪盈眶,真正体会到了您的深情责任与担当!为打赢这场“战役”您做出的努力,赫然可见。但是,您的身影也渐渐变得疲劳,面容变得憔悴。在您眼里,人民的健康远比自己的身体重要。您让我们尽量不去武汉,可您自己却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逆行至武汉。利用在去武汉的路上,这一点点的间隙,才闭上疲惫的双眼稍稍休息,看着真令人揪心。钟爷爷我想对您说:“人民的健康固然重要,但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您怎能为人民服务呢?所以,请您保重身体。”

通过电波的传递,我在电视中能经常听到,您带领的团队中所传出的一声声义正言辞的话语:“我没成家,没有负担。”“护士长,我在唐山,明天的机票。”“我在铜梁能随时待命。”“一个一个都倒下了,总要有人站出来……”是啊,“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这一声声平凡朴实却铿锵有力的请战声振奋人心,使我热血沸腾,让我有了立马冲上前线的冲动。遗憾的是,我作为一名初一学生,专业知识有限,不能奔赴前线与您们一起并肩战斗。但我一定不会给您们添乱,我会听钟爷爷的话,乖乖待在家里,并向家人们宣传勤洗手,勤通风,少聚会,出门戴口罩,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您和您的团队这种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进的一盏明灯。我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像您一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一定奋发图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中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1979年至1981年在英国学习。1984年被授予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行委员会理事,同年担任研究生导师。199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系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道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道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是近10年来推动我国呼吸道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他首次建的简易气道反应测定法和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确认和完善了隐藏哮喘的概念,这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采用的。通过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的系统分析,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首次证实,即使是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患者也有60%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并制定了补充其基本能耗的校正公式。到目前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10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杂志上发表200多篇论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sci论文,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国际期刊,被引用438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20多项奖项。

钟南山院士致力于医学教育。1992年至2002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50人。

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4名。其中2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sars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得了96.2%的国际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2007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想必大家都知道钟南山爷爷吧!

他20岁毕业于名牌大学,40岁到英国去进修,64岁他又回来抗击“非典”病毒。

最近看了您很多在前线的消息,读到了您的爸爸死前对你所说的话:“人死了,总要有些东西留在世上,这辈子才算没白活。”

我也想,我也要向您学习,做一个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你永远是我们的榜样,钟南山爷爷,您辛苦了!

春节,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团圆与幸福。可今年的春节,却变得不一样。

十二月,本应忙着准备年货的人们,“遇见”了新型冠状病毒,起初人们也没有在意,随着春节脚步越来越近,病毒扩散越来越严重,这时我们才知道要防范。所有药店的口罩一夜之间无影无踪,连洗手液、酒精等物品也被抢购一空。

本该万家团圆的时候,成为了防疫重要时刻。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奔赴最前线,日夜奋战,他们被称作“逆行者”。

在这批“逆行者”中,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战士”率先来到战场,他——就是曾经奋力抗击“非典”的钟南山教授。钟南山教授不畏困难,面对疫情,深入调查,研究对策,他告知人们如何去看待疫情,他教会人们该怎样去防范病毒。

不久前,钟南山教授接受路透社采访,当提到最早提醒人们防范病毒,后来因为给患者治疗而受病毒感染逝世的李文亮医生,老人家在镜头前泪流满面:“李文亮医生是中国的英雄,我为他骄傲!”接着又告诉人们:“医者人心,医心与人心本就是相通的,中国的医生,都与李文亮医生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钟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将摔倒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座山,让人觉得安稳,让人觉得踏实。

在“钟南山”这座山周围,是无数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勇敢的战士!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新冠肺炎病毒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我们“歼灭”。我的祖国,加油!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看病“三个一样”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科学不能明哲保身。

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的鲜血。

在2003年抗击sars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权威,勇敢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促成广东省决策层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人要活在理想中。

钟南山很喜欢中学老师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他经常跟身边的人强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灵魂和支柱。

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中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中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

钟南山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攻关课题、卫生部及省科委重点课题,有13项成果获得了卫生部、国家教委、广东省科委及广州市科委的奖励。其中,制作的gd微型最高呼气流速仪获198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转基因因子研究》获1982年广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获1994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他从自己获得的广州市科技进步金鼎奖的奖金中拿出一半(5万元),用来奖励在科研中取得成绩的年轻人。

他保持着对事业的追求,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

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2003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_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83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岁小伙自愧不如!

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

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3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28岁小伙!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八

在千万网友云监工注视下,2月2日上午,火神山医院举行交付仪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与此同时,雷神山医院也将于2月5日建成。至此,三山终齐聚,为共克难关又添了几分信心近半个月以来,钟南山院士几次关键现身,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军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0的春节,祖国的上空乌云密布,大地一片肃杀与冰冻。我听不到往年鞭炮的炸裂,也看不见大人们的笑脸。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让我不寒而栗,这段时间我一直关注着新闻,也一直关注着您......

84岁的您,满头银发,一丝不苟,镜片的背后是您坚定的目光和刚毅的脸,看了就叫人肃然起敬,爸爸说,“国士”也!

这个春节疫情肆虐,不外出,不瞎逛,安安静静地读一本好书,不给大人们添乱,我想,这也就是我唯一能做的。

这个寒假我重读《小王子》,一直认为这是一本肤浅的书,这次重读,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它的深刻,明白了它是一本优秀的哲学童话名著。名著的价值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每个人都可找到故事中自己的影子或启示。

再读《小王子》,我读出了四个字“协同成长”,在我的生命里,父亲就是我的小王子,我就是他可爱的小狐狸,我真心的感谢父亲的驯养,父亲的陪伴!

年2月4日,立春,而张家口的春天格外的寒冷。这天,我没有睡懒觉,早早的起来和爸爸一起剪“春”字,一朵、两朵、三朵、四朵....。一朵朵鲜红的“春”字,就像一朵朵娇艳的红梅,落在了我的书桌上,也落在了我的心里。

我双手合十,在心中默念,立春,愿阳光驱散阴霾,还我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国,还我一个樱花灿烂的武汉,还我一个明媚的张垣!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双眼噙满了泪水......

向钟爷爷致敬,这是我写给您的一封信,一封您收不到的信,因为我已经把它永远地存封在了我的时间胶囊里,时刻的读一读,时刻的看一看,我今天所写下的文字。

于是,在日记里写道,2020年2月7日,晴,张家口万里无云。

消毒水的味道很浓很浓,一座本该热闹的城市很静,很静,新年伊始,本应是举国欢庆,共度佳节,而今……却满是孤寂,压抑。这是最黯然无光的一个春节,新型肺炎肆虐于神州大地,人心惶惶,但这也是热血高昂的一个春节,炎黄子孙守望相助,高歌一曲无畏的家国无疆。

万古新声彻九州,疾乱烟雨降江楼。

病虐桀桀危亡难,吾心灼灼护国安。

国土苍苍,四海升平时欢笑的人们,在阴霾压抑的日子里,也能挺身而出,眼角斑驳的是毅然决然的斗志;不曾忘,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临危受命,奋战于疫情一线,是胸怀天下的国土无双……不曾忘,那请战书上一枚枚鲜红指印,“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写满了铿锵有力的医者轩昂……不曾忘,他们擦干泪水,抛却恐惧和疲惫,披上层层的白色战袍和披荆斩棘的铠甲,义无反顾地冲上了同病毒生死搏击的战场,用血肉之身组成防线,拼杀抵挡着上蹿下跳的广道疫,把危险交给我,把健康还给你。冲锋陷阵的前线,永远有他们忙碌的影子,共和国的荣誉里,是否也该写下他们的名字?这世间哪有什么百毒不侵的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像前辈一样,治病救人和死神抢时间……病毒凶险,白衣逆行,致敬伟大的白衣战士。

此刻,四海八荒的人们,抛却新春的团圆和欢庆,撇去焦虑和慌张,奉己之力共筑长城万里,只愿再现中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中国有信心打赢,新型肺炎疫情攻坚战。请不要丧气,请充满希望。

白衣天使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所有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所有阴霾之下都匿蔽着柳暗花明曦光初现的希望,愿四海疫情已终,疾患永散,愿诸君平安喜乐,新年安康。明年春天我们再赴江城,赏尽十里樱花。

无论是武汉疫情,还是科比离世,让人感叹2020年伊始就笼罩了一层阴霾。但科比留下的曼巴精神与钟南山院士的无私奉献,都是照耀这新年的第一束阳光。

不打篮球,不看比赛,不粉科比,但当我看到科比离世的消息的时候,我知道有一群人失去信仰了。

科比对于热爱篮球的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球迷来说是信仰,是前进的光,是在黑暗时赋予他们前进的力量。我并不拥有对篮球的热爱,但我知道谁是科比,那个告诉世界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的男人。这样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并且对我们向来友好的篮球巨星,值得我们去缅怀。而悼念科比,关心在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二者并没有冲突。是不是因为中国正处于一场与肺炎病毒的战斗中,就可以无视其他伟大的人对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贡献了呢。科比身体力行,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着热爱他的人。是无数人前进的驱使者,是无数人的青春,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榜样。

对于我们一代而言,在此次事件发生前很少有人知道谁是钟南山院士,但武汉危机让我们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2020年武汉有事。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几句话语轻描淡写一张图片颇为动人这位“过气”的老人又成为了国人的守护神。去年8月有一名9岁的小男孩在新加坡飞往广州的航班上突发过敏全身红肿情绪激动。家人六神无主呼叫空乘人员空乘人员也只能是尽量调低机舱内温度并拿来冰块帮男孩冰敷但这些都于事无补。同一航班的钟南山院士听到消息坚持跑到男孩座位旁问诊他蹲在-个素未平生的男孩面前认真检查问询确诊男孩没有生命危险后才放心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医者仁心。他不需要千言万语去进行赞美因为国人相信当钟南山院士带领的攻关小组踏进武汉的那一刻已经为冠状肺炎病毒掘好了坟墓刻好了墓碑。他所拥有的已经超越了赞美是国人对其无比的信赖。

迎接凌晨四点钟升起的太阳,感受危机关头雄如南山的屏障,科比的精神,钟南山的坚守,他们都他们都散发着各自的光芒,正向的影响他人,无关爱国与否,也不用比较民族大义,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伟大的一束光。

我们更要在这光芒的引导下,抵抗面前的危机,万众一心,共度难关。愿科比在天堂没有意外,祝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九

钟南山教授一直强调了公众的防护意识。他在疫情爆发之初,就在各大媒体上呼吁公众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并陆续发布了一些针对病毒防控的科学建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教授的预判先行,提升自己的防护意识。

第三段:领导能力。

钟南山教授在防疫过程中不仅具有卓越的医疗技术,更因为他在组织协调方面表现突出而备受赞誉。他担任一个由千百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外科组组长,成功地解决了病床、医生、物资等一系列问题,并快速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工作机制。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教授的领导力,在团队合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第四段:坚定决心。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预测这场疫情究竟会有多远才能平息,但是钟南山教授从未放弃。他在这场战役中始终坚定决心,不断寻找治愈方案,同时鼓励医护人员坚持不懈地治疗病人。他甚至表示,若遇到更加严重的情况,他也将毫不犹豫地前往一线。在这个时刻,我们可以学习教授坚定而勇敢的态度,在逆境中始终不放弃。

第五段:全球合作。

钟南山教授在这场疫情中的表现不仅仅是对中国的贡献,在全球范围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重视国际合作,积极与各国医学专家交流,分享中国的防疫经验,并协助各国抗击疫情。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学习教授世界眼光,推崇多种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协调抗疫事务,并竭力推动谅解和友好关系。

结论:。

总而言之,钟南山教授在这场疫情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强调预防措施,展示了科学家的领袖能力,坚决的决断及勇敢态度在逆境中直向前进。我们可以在遭逢类似的挑战时向教授学习,从他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并努力恢复健康并推进共同社区的生活。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十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斗争中,有这样一批反击旅行者,他们不厌其烦地躲避病毒传播,煞费苦心地走第一条线。有些人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注定让人难以遗忘,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肺炎的重灾区是武汉,多少人想逃离这个肺炎之地,而有这么一群人放弃休假时间,放弃与亲人团聚时刻,毅然决然的踏上离乡之旅,与别人背道而行,来到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不为功名利禄,不计生死,不畏辛劳,只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为我们守卫着一方净土。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年三十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医务人员、官兵等很多逆行者坐上离乡的车,他们有的还来不及跟家里人告别,甚至有的都没见家里人一面踏上抗“疫”征程,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背影是坚毅,是无悔,是抗“疫”胜利的信念!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先生,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后,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安全的志,始终未变。他的出现安抚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钟南山先生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她们剪下了长头发;重症隔离病房的护士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小的刚满20岁,即使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出了一身汗,闷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坚持为患者治疗;即使他们明白自己可能会被传染,也要用尽自己全力为患者治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病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看到这些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的护士们走出隔离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平安中的我们,与逆行在前线的他们,虽然我们在不同处,但我们的心要团结一致,我们在远方,尽自己所能,可以为他们做到的,尽量去做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微薄之力!

敬畏自然,守护生命;众志成城,共抗疫情!致敬所有逆行者!中国加油,武汉加油,让我们一起把病毒战胜之后,再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2020年1月,湖北武汉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狠毒袭击。在众多正在为击灭病毒而奋勇救人的白衣天使中,我特别留意到了一位八十四岁高龄的、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钟南山院士。

“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染上这种病毒轻则疾病缠身,重则有生命危险。您临危受命,被国家任命为这场“战疫”的统帅。在前往武汉时,您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告诫全国百姓:“没什么事,别去武汉。”说完就义无反顾地登上高铁。您在高铁上靠椅稍作休息的照片让全国人民动容、泪目。到了武汉后,您多次通过媒体呼吁大家要注意安全,要隔离,自己却不顾个人的安危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如今,被确诊的感染人数和一天比一天增多,这对参与这场战斗的白衣天使们是一个极大的考作文https:///验和威胁。但您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本领和胆魄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您用行动表现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您身上的白袍就是您的战衣,您的智慧就是您的宝剑。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领白衣天使们攻坚克难,为人类的健康而鞠躬尽瘁。在近日的采访,您眼中泛着英雄的泪光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能够过关的。”您悬壶济世的情怀又一次让国人泪奔。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您不辱使命,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医护队伍,一起向祸害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亮出早已磨得锋利的宝剑,为武汉、为祖国、为人类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血。

钟南山院士,我敬佩您!不仅是您,还有像您一样参与“战疫”而逆行奔向最危险战场的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您们都是最美的中国人,感恩有您们!

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到来了,可是我计划的很多事情都突然做不了了,因为有一种新型病毒非常厉害,还容易传染。我只能呆在家里,不能出去。新闻里说有个叫钟南山的爷爷,他非常厉害,他是医学专家,正在努力地研究治疗病毒的药。

我想对您说:“尊敬的爷爷,谢谢您,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在保护人们,您辛苦了。希望您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我会听您的话,乖乖地呆在家里,注意卫生,勤洗手,不摸脏东西。虽然我还不能为您分担什么,但是保护好我自己就是帮助了大家,我希望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想必大家都知道钟南山爷爷吧!

他20岁毕业于名牌大学,40岁到英国去进修,64岁他又回来抗击“非典”病毒。

最近看了您很多在前线的消息,读到了您的爸爸死前对你所说的话:“人死了,总要有些东西留在世上,这辈子才算没白活。”

我也想,我也要向您学习,做一个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你永远是我们的榜样,钟南山爷爷,您辛苦了!

灯塔老人一一钟南山。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我望着远方,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火车餐车上,那台打开的电脑,那陷入沉思又疲惫的脸!是在一篇新闻中,我第一次看到了您的身影——钟南山爷爷!

我在秦皇小岛上向您问好!您知道吗?是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认识了您?听说,在_年前的“非典”防控的战役中,您就冲锋在前!如今,武汉告急,新冠肺炎出现了人传人的状况,您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安危,而是连夜冲奔武汉!

钟爷爷,当我在新闻上听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个新名词时,我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当延期开学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又有些恐惧!除夕夜我看到第一支驰援武汉的军医队伍集结的时候,我深深地体会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您已经84岁高龄,但您不怕困难,奋勇当先,奔向最需要又最危险的地方,是您告诉我们不要怕!也不能怕!是您让我看到了一种精神——临危不乱,奋勇当先!您是这场战役的先锋!

您为社会尽责,为国家奋斗,你肩上担负着许多责任。然而责任并不是亲切可爱的字眼,选择承载它往往需要付出,需要勇气,也需要坚持。

人间有大美,因人心有大善!感谢有您相伴!加油,钟爷爷!_年非典抗疫战争中您胜利归来,_年我等您凯旋!

他是个传奇性的人物,是我国呼吸病学的顶尖级专家,在抗击非典中,他说的一句话真的是感动了很多人,他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儿”,那年他已经67岁了,在国家战斗中走在前线,为中国抗非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钟南山院士。

在今年疫情期间,大家也纷纷说“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攻克难关,钟南山的威望在人民群众心里是非常高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时,那时候还没有广泛传播,钟南山院士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告诉大家说“新冠肺炎可能人传人”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范,不要随便外出,但是大家知道吗,那时候钟南山院士已经84岁了,高龄的他,毅然在第一时间奔赴武汉,那时候在网上看见钟南山院士在火车上也是工作研究病情,不顾自己的身体,那张靠着椅子就睡着的照片,真的是感动了无数人。

钟南山院士在一次发言哽咽地说“什么都压不倒中国人”引发热议。让网友纷纷热泪盈眶,无论中国五千年历史,经历了多少,中国从来没有被压垮,中国最棒!

大家应该不知道,钟南山院士还是一名运动健将,在很早以前钟南山参加首届运动会,打破了全国纪录,真的是厉害,现在钟南山院士仍然是一个运动健将,是一个将自己医学事业,以自己的生命,引领全国人民向新冠肺炎赛跑,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位,他的担当、责任、科学、专业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精神和价值。

他的成就真的是数不过来:

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20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名单。

2020年9月4日,钟南山入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2020年9月8日,钟南山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注定让人难以遗忘,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肺炎的重灾区是武汉,多少人想逃离这个肺炎之地,而有这么一群人放弃休假时间,放弃与亲人团聚时刻,毅然决然的踏上离乡之旅,与别人背道而行,来到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不为功名利禄,不计生死,不畏辛劳,只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为我们守卫着一方净土。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年三十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医务人员、官兵等很多逆行者坐上离乡的车,他们有的还来不及跟家里人告别,甚至有的都没见家里人一面踏上抗“疫”征程,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背影是坚毅,是无悔,是抗“疫”胜利的信念!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先生,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后,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安全的志,始终未变。他的出现安抚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钟南山先生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她们剪下了长头发;重症隔离病房的护士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小的刚满20岁,即使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出了一身汗,闷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坚持为患者治疗;即使他们明白自己可能会被传染,也要用尽自己全力为患者治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病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看到这些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的护士们走出隔离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平安中的我们,与逆行在前线的他们,虽然我们在不同处,但我们的心要团结一致,我们在远方,尽自己所能,可以为他们做到的,尽量去做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微薄之力!

敬畏自然,守护生命;众志成城,共抗疫情!致敬所有逆行者!中国加油,武汉加油,让我们一起把病毒战胜之后,再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中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1979年至1981年在英国学习。1984年被授予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行委员会理事,同年担任研究生导师。199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系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道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道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是近10年来推动我国呼吸道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他首次建的简易气道反应测定法和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确认和完善了隐藏哮喘的概念,这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采用的。通过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的系统分析,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首次证实,即使是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患者也有60%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并制定了补充其基本能耗的校正公式。到目前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10多个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杂志上发表200多篇论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sci论文,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国际期刊,被引用438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20多项奖项。

钟南山院士致力于医学教育。1992年至2002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50人。

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4名。其中2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sars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得了96.2%的国际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2007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人物简介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弘扬科学家精神·大家小事。

1月18日,星期六,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到赶往武汉的紧急通知。时值春节前夕,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陆续踏上回家的路。当天去武汉的航班已无机票,火车票也非常紧张。颇费周折,钟南山才挤上了傍晚5点多从广州南开往武汉的高铁。走得非常匆忙,他甚至没有准备羽绒服,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

这一天,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新增5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钟南山提醒公众的同时,却选择了逆行。

“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20日,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关键时刻发出的“预警”,为控制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蔓延赢得先机。

夫人既生气又心疼:“能不能让他多睡一会儿?”但她非常了解丈夫,知道劝也劝不住,因为丈夫太在乎自己的病人了。

有人曾这样评价钟南山:既有国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他回应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看到疫情防控难度增加,他变得容易落泪、伤感。冷冰冰的疫情通报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家庭,他心疼他们。

每次在媒体面前发声,他似乎带来更多坏消息,但当所有人都害怕时,他又用专业知识给大家足够的信心和安全感。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钟南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学者大义。广大网友用朴素的言语回应对敢医敢言的钟南山的信任:“几时才动?钟南山说动才动!”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注定让人难以遗忘,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肺炎的重灾区是武汉,多少人想逃离这个肺炎之地,而有这么一群人放弃休假时间,放弃与亲人团聚时刻,毅然决然的踏上离乡之旅,与别人背道而行,来到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不为功名利禄,不计生死,不畏辛劳,只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为我们守卫着一方净土。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年三十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医务人员、官兵等很多逆行者坐上离乡的车,他们有的还来不及跟家里人告别,甚至有的都没见家里人一面踏上抗“疫”征程,他们给我们留下的背影是坚毅,是无悔,是抗“疫”胜利的信念!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先生,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的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后,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安全的志,始终未变。他的出现安抚了很多人的心。

除了钟南山先生还有很多医护人员,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她们剪下了长头发;重症隔离病房的护士平均年龄只有25岁,最小的刚满20岁,即使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出了一身汗,闷到不行,累到低血糖,也要坚持为患者治疗;即使他们明白自己可能会被传染,也要用尽自己全力为患者治疗,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病毒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看到这些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的护士们走出隔离病房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脸上被勒出的一道道印痕,手上的一道道疤痕,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平安中的我们,与逆行在前线的他们,虽然我们在不同处,但我们的心要团结一致,我们在远方,尽自己所能,可以为他们做到的,尽量去做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微薄之力!

敬畏自然,守护生命;众志成城,共抗疫情!致敬所有逆行者!中国加油,武汉加油,让我们一起把病毒战胜之后,再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钟南山,中共党员,1936年10月出生,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年当选党的十_大代表,为全国政协第八第九第十届委员。钟南山,一个在“非常时期”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义无反顾的勇敢战士,他是众望所归的道德楷模,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书写着妙手仁心的医者传奇。

钟南山1979年至1981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伦敦大学圣巴费勒姆医学院学习。在英国进修期间,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1981年回国。他用实际行动与自己的学识赢得了那些曾经傲慢人士的尊敬,他一句:祖国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自己还很贫穷的祖国,他放弃的东西,正是很多人倾其所有所追求的东西!阅读钟南山坎坷多舛的人生传奇,你会汲取一种无私无畏的力量,确定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树立起不懈追求的信念,奋发有为,坚不可摧!

2003年非典疫情扩散的时候,已经年过6旬的钟南山院士在危急的关头,挺身而出选择走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主动请缨收治危重病人,全力以赴地精心制定医疗方案,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显示出了科学家治学严谨的作风与高度的责任感。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顶着何等沉重的压力,忍受着多少不被理解的委屈。没日没夜的与医护人员连续奋战近200天,研究出了非典治疗的方案,治愈率高达__%以上,将所有的患者都送出了医院,为疫情控制和治疗做出了杰出贡献。在钟南山等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广东省创下了非典患者在全国死亡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佳绩。2003年6月,广东省举行“抗击非典表彰先进大会”,钟南山被授予唯一的特等功。这一年,他还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并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

历史惊人的相似。现在2020,他以身涉险再次去战瘟疫,他都84岁了。在武汉疫情来临时,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不惧疫情,奔赴第一线武汉,为的是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肺炎发展情况,为早日攻克武汉冠状病毒肺炎而做出努力。2020年1月,临时买不到飞机票匆匆赶上高铁,他出现在开往武汉的列车。坐车时间长,近期有点疲惫,靠着休息。这不,被人拍下了在车上座位小休一会的照片,马上有人认出了,这不就是经常在电视里出现的钟南山院士吗?此时的武汉,正处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去那干什么?这不就是劝大家没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人,这不就是肯定的告诉大家:“这个肺炎,是会人传人的!”有人问:“您为什么要去呢?”“因为特殊情况。”武汉遇到病毒出现,加上面临春运来了,开始人心慌的时候,他一出现,人们仿佛觉得有了安全感。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救死扶伤的好医生,还代表正直,科学,权威。

也是那样坚毅笃定无畏;心中装着正义善良和大爱。他们就是新一批“钟南山们”。目前疫情中治愈的人数越来越多起来了今天他们仍正在战疫中拼劲地治病救人。这样的人就是国家栋梁就是民族脊梁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今天节气立春,万物开始苏醒,勃勃生机萌芽。我们静静地等待和祝福,期待“钟南山们”凯旋,共享那扑面而来的繁花盛开。

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2003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_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83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岁小伙自愧不如!

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

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3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28岁小伙!

春节,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团圆与幸福。可今年的春节,却变得不一样。

十二月,本应忙着准备年货的人们,“遇见”了新型冠状病毒,起初人们也没有在意,随着春节脚步越来越近,病毒扩散越来越严重,这时我们才知道要防范。所有药店的口罩一夜之间无影无踪,连洗手液、酒精等物品也被抢购一空。

本该万家团圆的时候,成为了防疫重要时刻。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奔赴最前线,日夜奋战,他们被称作“逆行者”。

在这批“逆行者”中,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战士”率先来到战场,他——就是曾经奋力抗击“非典”的钟南山教授。钟南山教授不畏困难,面对疫情,深入调查,研究对策,他告知人们如何去看待疫情,他教会人们该怎样去防范病毒。

不久前,钟南山教授接受路透社采访,当提到最早提醒人们防范病毒,后来因为给患者治疗而受病毒感染逝世的李文亮医生,老人家在镜头前泪流满面:“李文亮医生是中国的英雄,我为他骄傲!”接着又告诉人们:“医者人心,医心与人心本就是相通的,中国的医生,都与李文亮医生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钟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将摔倒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座山,让人觉得安稳,让人觉得踏实。

在“钟南山”这座山周围,是无数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勇敢的战士!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新冠肺炎病毒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我们“歼灭”。我的祖国,加油!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看病“三个一样”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钟南山人物简介。

科学不能明哲保身。

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的鲜血。

在2003年抗击sars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权威,勇敢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促成广东省决策层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人要活在理想中。

钟南山很喜欢中学老师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他经常跟身边的人强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灵魂和支柱。

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中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中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

钟南山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攻关课题、卫生部及省科委重点课题,有13项成果获得了卫生部、国家教委、广东省科委及广州市科委的奖励。其中,制作的gd微型最高呼气流速仪获198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转基因因子研究》获1982年广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获1994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他从自己获得的广州市科技进步金鼎奖的奖金中拿出一半(5万元),用来奖励在科研中取得成绩的年轻人。

他保持着对事业的追求,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2018年12月19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充分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67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南山说。

你知道吗?这是我二十年来最难忘的一个冬天。

这是一个暖冬,也是一个寒冬。从旧年年末到新年年初,从北京到武汉,从频繁的伤医事件到全国乃至世界的疫情爆发,高速发展的中国迎来了文明与科学的漩涡。

我们看到盲目的患者刀下流血的你;我们看到华南海鲜市场里阴暗的你;我们看到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悲哀的你;我们看到因防疫物资滞留绝望无助的你;我们看到物价哄抬被金钱蒙蔽的你。你伤痕累累,像是丧失了温度,在寒风中踽踽独行。

可你,从不会倒下。因为希望和春天从来都不是被讴歌出来的,你是人们自身的合影,是社会曲折但必会前进的脚步。总有人为你不断地注入光明和温暖,让你逾越冬天与我们会面。

透过黑暗,我们看到立法掷地有声一言九鼎的你;我们看到前仆后继为民请命奔赴疫情前线的你;我们看到医学院里仍埋头苦读的你;我们看到奔走呼号倾己所能捐赠物资的你;我们看到国家管控下平稳物价的你;我们看到此时此刻潜心科研战胜病毒的你。你是我,是他,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我们客观地看你,因为人性复杂病毒肆虐,可我们又从没有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期待你相信你,期待你的成长,相信你的到来。没有一个春天是跳过了寒冬,但也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我们扎根于这个伟大的国度,无畏一切考验的淬炼,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之地,哪怕荆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顶,值得我们不停脚步,值得我们咬牙坚持。

毕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春节,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也象征着吉祥如意、喜庆、团圆与幸福。可今年的春节,却变得不一样。

十二月,本应忙着准备年货的人们,“遇见”了新型冠状病毒,起初人们也没有在意,随着春节脚步越来越近,病毒扩散越来越严重,这时我们才知道要防范。所有药店的口罩一夜之间无影无踪,连洗手液、酒精等物品也被抢购一空。

本该万家团圆的时候,成为了防疫重要时刻。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奔赴最前线,日夜奋战,他们被称作“逆行者”。

在这批“逆行者”中,有一位84岁高龄的“老战士”率先来到战场,他——就是曾经奋力抗击“非典”的钟南山教授。钟南山教授不畏困难,面对疫情,深入调查,研究对策,他告知人们如何去看待疫情,他教会人们该怎样去防范病毒。

不久前,钟南山教授接受路透社采访,当提到最早提醒人们防范病毒,后来因为给患者治疗而受病毒感染逝世的李文亮医生,老人家在镜头前泪流满面:“李文亮医生是中国的英雄,我为他骄傲!”接着又告诉人们:“医者人心,医心与人心本就是相通的,中国的医生,都与李文亮医生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也是中国人的力量所在。”

钟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将摔倒时候出现在面前的一座山,让人觉得安稳,让人觉得踏实。

在“钟南山”这座山周围,是无数医护人员,他们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最勇敢的战士!我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配合下,新冠肺炎病毒这个“敌人”一定会被我们“歼灭”。我的祖国,加油!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十一

尽管这样,却依然有人不畏不惧,挺身而出。

“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短短十二字,落地有声,铿锵有力。

十七年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站了出来。从非典出现到消失的一年时间里,他始终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将自己的安危置外,不顾风险地救治病人、寻找治疗的方法。在上级说非典型肺炎的病原是衣原体时,说非典得到控制时,他顶住压力,说了真话。他说:

“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

“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没有到位!”

两句话,犹如平地惊雷,响得叫人害怕。

非典消失后,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他却重归于寂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今,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蔓延至全国,来势汹汹。耄耋之年的他不得不再一次出山抗击疫情。他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说这句话的两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汉。在疫情面前,他同十七年前一样,实事求是。坦然道出这次肺炎会人传人,叮嘱大家出门要戴口罩。

他,犹如在无边阴霾中生出的丝丝光线,驱赶了黑暗。而人们只要见了“钟南山”三字,便不觉惶恐,只觉心安。

他是“身着白衣,心有缎锦”的白衣天使;是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刚正之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无双国士。他是钟南山院士。

令人更加动容的是,我们中国,有无数个“南山”。

他们在国难面前,在酷暑与严冬中逆着万千车流,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勇敢交锋,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长城。他们将自己放下,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你听,那一个个热血的心跳,那一次次跳动的脉搏。你看,他们是无畏的勇士,他们是逆行者。逆行者,永不被打败。

人的一生是万里山河,来往无数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哪怕用微弱光芒,也要把天地开创,这便是中国的脊梁。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愿我们可以常见“南山”,愿南山之外更有南山。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十二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看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直播蓦然想到,在这场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突击队员冲锋一线,也有大量文艺工作者坚守后方,真实书写,向社会和人民传递着共克时艰的信心力量。

我在后方战“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也没有绿军装,但是他们依然奋战一线,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用不灭的灯为战友们点亮归家的路,用如椽的笔撑起同志们疲惫的肩。他们牢记嘱托、响应号召,及时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客观记录前线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线感人事迹。他们,用镜头定格感动,让我看到了“国士”南山眼中饱含的深情热泪;他们,用画笔描绘温暖,让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机战病魔的感人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让我们看到一张张满是压痕的脸、一双双满是血丝的眼。他们用心书写着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着平民的英雄赞歌。

我在后方战“疫”,我为每一位奋战在前的朋友点赞。我们手虽不能相握,心却紧紧相连。您的“请战书”,您的“与妻信”,您在抗击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朴质的创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虽然心里也有不舍,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缩。”我将始终坚守文艺初心,在这狂风骤雨中以笔战“疫”,记录感动、鼓舞士气,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战士致敬,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古老国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摇摆”。每一朵都那么渺小,当他们连成一片,风也要驻足,云也要致敬。这种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力;这种精神自强不息,使困地发新芽。我在后方战“疫”,让我们一起用爱歌唱、以笔战斗,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十三

也就是说,一个简洁的介绍。它是一种书面表达,当事人在其中全面、简洁地介绍情况。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日常应用风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2003年早春,广州。迎春花还未及绽放,一个被称为“非典”的怪病,就如梦魇般扑面而来:传染性极强、病死率高、病原体不清楚,疫情无法控制……要控制病情,首先要查清病原体。当时,有权威观点认为,“非典”是由衣原体细菌导致的。人皆景从,唯有时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下简称呼研所)所长的钟南山及其同事表达了不同看法:“‘非典’是一种病毒性疾病。”除了病原之争,钟南山还经历了治疗方法、疫情研判两次争论。事实证明钟南山在这三个“岔路口”上的选择是正确的。若非如此,也许当年广东乃至全国的抗击“非典”工作会走更多弯路。

2009年,钟南山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的一句话引人注目:“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

虽然屡获殊荣,但钟南山始终认为,“我不过就是一个大夫”。出身医生世家的钟南山,融入血脉的医者仁心,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在钟南山看来,医生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多年来,钟南山对病人的好,很多患者都曾经历过:不分年龄,不分贫富,即便对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钟南山都一视同仁。

“非典”患者梁合东深情回忆道,他当初患病时非常狂躁,五六个人都制不住他,但钟南山来后没费太大力气就把他压住了,“钟院士让我屏住呼吸,张开喉咙让他看,我一下子就安静了”。

直至现在,在繁重的科研之外,钟南山仍坚持每周三大查房,每周四下午出半天门诊。

“我不是通才,面对疑难杂症,也有无解的时候,但我知道应该请谁来会诊,共同为病人解决问题。”钟南山说,他借助网络和国内400多个医疗点建立联系,最多的时候有8000多人共同参与查房。在网络上,他们还和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的专家就一些典型病例联合查房,交流诊治经验。

父亲曾告诫钟南山,无论在何种境遇之下,都要诚实、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对钟南山影响至深。

“真话不是真理,它不一定是对的,但能启发大家思考就很好。当然讲真话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这是钟南山一直秉承的原则。从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到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的身份虽然变了,但直言敢谏的风格一直未变。

2013年两会,他提出了“到底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的质疑,呼吁在全国开展pm2.5监测,防治可先在重点区域进行。2014年两会,他和凌峰等院士、专家联名上书,要求严惩暴力伤医行为,直接推动了人民法院等多部门出台《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

2020年,他在给出“不要前往武汉”的建议后,以84的高龄毅然前往武汉,调研和指导防控疫情的工作。

母亲给了儿子两次生命。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是鼓浪屿名门廖家的后裔。鼓浪屿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小岛,在并不算大的岛屿上,拥有许多风格迥异的建筑。位于漳州路的廖家曾经是鼓浪屿上最有名的家族之一,从廖宅的巷子中出来,往右大约30米,一幢红白相间别致的西式别墅映入眼帘,这幢二层别墅就是钟南山外公的祖宅。在这里,钟南山的母亲度过了她美好的少年时光,直到嫁给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才跟随丈夫到南京工作。

1936年10月20日,对于儿科医生钟世藩以及他的爱妻来说,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南京中央医院出生了。

看着孩子可爱的模样,夫妇俩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给孩子取了一个颇有气势的名字——南山。因为南京中央医院刚好坐落于钟山南面。这个意义单纯的名字,日后却印证了这孩子攀越高山、跨越巅峰、不断自我超越的形象。

1937年7月7日,钟南山还未满周岁。这一年的冬天,在南京沦陷前夕,父亲带领一家老小随国民党政府西迁的20余万人离开南京,前往贵阳。行程十分辛苦,颠沛流离,风餐露宿。

回忆起_多年前的经历,钟南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出生后没多久,我们家就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房子被炸塌了,是妈妈和外婆冒着生命危险,把我从瓦砾堆里救了出来。听姨姨说,当时我的脸都已经黑了,后来才慢慢喘过气来。现在我能活着,要感谢妈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钟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呼吸内科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国进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是近10余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型哮喘”的概念,该观点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所采用。通过研究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他创制的“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首次证实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病人也有60%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国际权威刊物,被引用次数达438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20余项奖励。

钟南山院士献身医学教育事业。1992年至2002年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50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4名。其中,2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权威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sars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得了96.2%的国际最高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2007年,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最美逆行,不怕牺牲。

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他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虽已高寿,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们。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散发余热。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灾区,带领医护人员,与病毒做抗争,与死神争分夺秒,毫不客气地在他的镰刀下抢走一个个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话犹如定海神针,让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

坚持真理,敢说真话。

2003年,钟南山坚持己见,发表不同于其他专家的观点,最后被采纳。

会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平静地说:“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乐观积极,心态良好钟南山院士说:做人要有四“乐”。第一“乐”:知足常乐;第二“乐”:自得其乐;第三“乐”:助人为乐;第四“乐”:苦中求乐。

钟院士说:“1971年我下乡搞科研时,在竹料镇,过年也不能回家。我就买了点花生、糖,大家在油灯下坐着。我当时就跟大家讲,我们现在是这样,以后会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来。”

强身健体,健康第一。

其实很早就曝出钟院士身体素质非常好,2015年时有记者采访时,钟院士和记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层楼,结果到第七层楼时记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记者采访得知,钟院士一直都有锻炼的习惯。

83岁钟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岁小伙自愧不如!

说出来可能许多人不会相信,就在最近,钟院士的健身照在网络刷屏,引起不少网友转发。这是钟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这是一位84岁的老爷爷?完全吊打28岁小伙!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十四

9月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钟南山院士,福建省厦门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内科专家。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国进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起任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学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院士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基础研究工作,是近10余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国际前沿的学术带头人。通过创制的“简易气道反应性测定法”及流行病学调查,他首次证实并完善了“隐藏型哮喘”的概念,该观点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所采用。通过研究对我国慢性咳嗽病因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阐明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气道神经炎症机制。他创制的“运动膈肌功能测定法”,首次证实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病人也有60%存在蛋白—能量营养不良,制定了补充其基础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为止,他主持完成了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攻关、国际合作等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国际刊物,被引用次数达438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广东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奖,吴杨特别贡献奖等20余项奖励。

钟南山院士献身医学教育事业。1992年至担任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从医从教近50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定期为实习生开设临床讲座,坚持每周一次全院性临床教学查房,融“教书育人”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和“学本领、学做人、强体魄”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五性”,即“对学习的自主性”、“对工作的创造性”、“对病人的责任性”、“对集体的合群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领学术新风,追踪学科前沿,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迄今为止,主持完成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4名。其中,2人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称号。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已经成为各自单位的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等。

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钟南山院士坚定地站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立场,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敢于追问,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判断。如在“非典”初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气质疑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赢得了国人的敬重。在抗击sars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了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建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得了96.2%的国际存活率。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视患者如亲人的大医情怀,受到世人称赞,被誉为“抗非英雄”。

钟南山院士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2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因抗击非典功勋卓著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称号;再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荣获全国卫生系统行政奖励“白求恩奖章”。,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贡献)奖。,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获选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新中国成立60年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领衔获得南粤功勋团队奖。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十五

面对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医务工作者在主战场与病毒搏斗,党员干部、官兵民警等在一线防止病毒扩散,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无数的人民群众自发力所能及的为医务工作者、党员干部、官兵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提供帮助,“我们”以爱为连接线,共同绘就了抗击病毒的“同心圆”。

无惧生死,誓与病毒斗到底。“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病毒也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但我们有一群专业无畏的“白衣天使”,他们不怕牺牲、不惧危险,日夜奋战在与病毒抗争的主战场上。无数医生护士白天晚上连轴转,脸上都被口罩、护目镜等压出了深深的痕迹;有的医生护士家人生病了也照顾不上,一直在抗击病毒的主战场上奋战;无数医生护士自愿报名到疫情严重的地方进行支援……无论病毒多狡诈,有“白衣天使”的无畏之爱,就有了抗击疫情的主心骨。

无惧困苦,誓防病毒再扩散。“内防扩散、外防输入”。此次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载体又是随时可移动的人,因此该病毒极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很容易不断壮大。但是面对此次疫情,我们有党员干部、官兵民警、志愿者等一系列的一线战“疫”人员,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走村入户排查“四类人员”、劝导群众少外出、在路口设立卡点……无论病毒怎样易于传播,有一线防疫人员的无私之爱和群众的支持,就有了抗击疫情的围栏。

无惧险阻,誓在疫情期间服务好群众。“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不得不说新冠病毒是强大的,以前多是人类有能力让某一个物种待在指定的地方,现在是病毒逼得我们好多人无法出门,时间久了好多生活必须品都没有了,基本生活也开始变得困难。但我们有一群无私可敬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每天冒着外出被感染的风险上门为群众服务、到市场为群众买生活必须品、为群众做相关沟通协调工作。无论病毒多“吓人”,有像社区工作者这样一群人的奉献之爱,就有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无惧风险,誓在抗疫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每一个公民都在力所能及的贡献自己力量,在享受国家给予的安全感的同时也在为给予我们安全感的人服务。在武汉宣布“封城”、停运公共交通期间,普通爱心司机自愿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在全国口罩“一罩难求”的情况下有的群众自愿将自己的口罩送给一线防疫人员;在疫情严重缺款少物的情况下,各地群众、各行各业纷纷自愿捐款捐物,有的甚至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千里送物”……无论病毒多顽强,有群众守望相助之爱,就有了战胜疫情的底气。

抗击疫情,我们“爱”在一起,现在已经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相信也将迅速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十六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无比特殊而且艰难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也没有外出游玩,大部分人都很听劝地宅着,因为提建议的,是他。甚至于整个假期,钟南山三个字频频登上热搜,人们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断,又有何建议。

其实,刚开始我对于钟南山这三个字并不熟悉,但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我渐渐认识这位伟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十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经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

这位84岁的老人真的很拼,为人民、为祖国、为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尊重事实甚于尊重的求实精神,鞠躬尽瘁的敬业奉献精神,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博爱精神深深的打动着我们。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他来抵达武汉。有人他称为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说自己是一个医生!

在这个灰色寂静的假期,这位老人,他像一座灯塔照耀着万千人民的心,也照进了我的心灵深处,使我内心燃起勤奋努力、永不退缩、敢于攀登的火焰!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十七

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刚得知有关疫情方面的消息时,我并没有刻意地将目光投放在这上面,因为我深知武汉这座城市与我所在的城市相隔甚远,并不一定能影响到这里的生活。但随着疫情的加剧,我心中越发不平静了,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疯狂肆虐!疫情笼罩,全国人民人心惶惶,有人急着离乡,有人忙着团聚,也有人赶着奔赴前线。

在疫情期间,最令我关注的还属冲锋在前、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们。一天清晨,我翻看新闻时,一条以“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为标题的新闻深深吸引了我,当我打开这篇文章,仔细阅读后才得知,这是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钟南山院士有着84岁的高龄,但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情况下,他的话像是一股暖流般流上全国人民的心头。随后,一句“没有什么事,别去武汉”,更是在新闻头条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可谁知话音刚落,他就自己坐上了去往武汉的高铁!

除了钟南山院士的感人话语,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这样的感人事迹。在一天夜里,我仍旧关注着变幻莫测的疫情。在一篇文章旁的图片不禁让我感到好奇,图片上有一只已被汗水浸久的手,也是一位男护士的手。当他脱下防护服,摘下防护手套,若无其事地说道:“汗水浸久了,我和同事的手基本都是这样。”除了这张图片,后面紧接着还有一张:她面色憔悴,年轻的面庞上有着几道很深的印记。看过文章后才知道,这位年轻的女护士为了节约时间,连续四五个小时不喝水,防护面罩在她脸上留下了疼痛的印记。

看过这些令人热泪盈眶的文章后,我不禁感到震惊,但更多的,却是心疼。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一个个用生命佑护生命的“战士”冲在前线、逆向而行!所以在这种危急时刻,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健康,保证家人的健康,足不出户,为社会做的贡献。

武汉加油!全国人民加油!所有的辛勤付出不会白费,相信我们必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钟南山南抗击疫情的心得篇十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020年的春节,祖国的上空乌云密布,大地一片肃杀与冰冻。我听不到往年鞭炮的炸裂,也看不见大人们的笑脸。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让我不寒而栗,这段时间我一直关注着新闻,也一直关注着您。.。.。.

84岁的您,满头银发,一丝不苟,镜片的背后是您坚定的目光和刚毅的脸,看了就叫人肃然起敬,爸爸说,“国士”也!

这个春节疫情肆虐,不外出,不瞎逛,安安静静地读一本好书,不给大人们添乱,我想,这也就是我唯一能做的。

这个寒假我重读《小王子》,一直认为这是一本肤浅的书,这次重读,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它的深刻,明白了它是一本优秀的哲学童话名著。名著的价值就在于,每个人都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每个人都可找到故事中自己的影子或启示。

再读《小王子》,我读出了四个字“协同成长”,在我的生命里,父亲就是我的小王子,我就是他可爱的小狐狸,我真心的感谢父亲的驯养,父亲的陪伴!

2020年2月4日,立春,而张家口的春天格外的寒冷。这天,我没有睡懒觉,早早的起来和爸爸一起剪“春”字,一朵、两朵、三朵、四朵。.。.。一朵朵鲜红的“春”字,就像一朵朵娇艳的红梅,落在了我的书桌上,也落在了我的心里。

我双手合十,在心中默念,立春,愿阳光驱散阴霾,还我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国,还我一个樱花灿烂的武汉,还我一个明媚的张垣!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双眼噙满了泪水。.。.。.

向钟爷爷致敬,这是我写给您的一封信,一封您收不到的信,因为我已经把它永远地存封在了我的时间胶囊里,时刻的读一读,时刻的看一看,我今天所写下的文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1694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