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通常以清晰、客观的语言描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撰写报告时,需要注重描述和解释核心问题和方法。这些范文经过精心挑选,内容充实,语言准确,是我们写作报告的良好参考。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人创业成功,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某某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创新创业,最后项目成功的被某公司所投资....这些事例感觉似乎与我们遥不可及,但却其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在李克强总理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社会上更是掀起了一股全民创业的狂潮,特别是大学生—这群即将面向社会的人群,创业也成了一种选择。
大学生现在面临着就业问题,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一毕业就失业,他们在失望的情况下,就想到了创业。还有一些有远见的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就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好了,做创业项目,学习知识,丰富自己,在创业之前大学生需要考虑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创业,弄清自己的创业动机,为以后的发展更加清晰。
在创业之前,还需要认识到创业的艰难,创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能只看到马云阿里巴巴的辉煌,还需看到背后千百个同样项目的人的失败,创业是件有风险的事,你在奋斗多年之后可能一事无成,白白话费这么多时光:创业是一件艰苦的事,在成功之前,你会经受种种磨难,重重考验,但是,在你经受过之后你个并不一定会成功。在创业之前,你需要认识到这一切,确定自己是否有这样的毅力,这样的决心,确定好后在开始吧。
我在这里给创业者六点建议,希望它可以帮助你们,对你们的创业之路有所帮助,让你们的未来少走一些弯路,第一两个出发点:面向市场,从我有什么或者我能做什么出发,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你需要对你自己做好定位,明白自己未来的方向,而不是盲目的说要创业,看着哪行利润高就去哪行,这样区后你可能会一无所得。你需要从自己能做的地方入手,逐步走向市场。
第二需要选好你的团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能兼顾一切,还有你不可能每一方面都擅长,这时你就需要一个团队来配合你,一起创业,就像马云与他的18罗汉,一个好的团队是极其重要的,可以令你事半功倍,坏的也能令你事倍功半,所以在创业中,创建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团队是很重要的、第三控制你的成本,市场上生存的规律有条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你的成本,当你和别人做同一个项目时,别人的成本比你低,就算他的效果并不如你那么完美,最终他可以凭借价格优势打败你。
第四想到就去做,这也是考虑创业人的果断的地方,在想到一个想法之后,不要犹豫不决,在调查过是否有人做过之后,想清楚利弊就开始做,别一下想会不会有人在你前面做出来,一下想其他的,犹豫许久,在你犹豫的这些日子里,你可以做许多事了。
第五随时准备转向,在你创业之中,看到你走的路并无出路时,你便考虑转移一下方向,不要在一个方向上低头到底,在创业路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往往因为a业务成立公司,后来不得不转到了b业务,最后却在c业务上赚钱了。
第六请一个好教练,在创业路上你肯定会与到许多问题,你可以请教前辈,前辈也肯定遇到过这些:问题学做账,学经营,学交际,学思路,这样可以让你少走些弯路。
最后建议想要创业或者已经开始创业的人,在大学期间,你可以好好学习创业知识,花费时间锻炼自己,增长自己的见识,扩宽自己的眼界,对你以后的创业也是有着很大帮助的。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二
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坚持“抓大众创业就是抓区域经济”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放促活、扶持促多、规范促优,积极创造宽松适宜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促进创业便利化,构建创业生态,区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滋生成长。创优政策。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为契机,按照市工商局制定的27条放宽政策,依法有序放宽准入领域、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度、财政扶持力度、税费优惠扶持力度,打出全民创业的政策优惠组合拳,为企业加油减负。实行注册登记“一审一核”制和“审核合一”制,受到群众和企业的欢迎。对申请工商注册审批的个体工商户、公司制企业,实行投资主体“零限制”,注册登记“零收费”,创业经营“免登记”,积极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土壤。创优服务。成立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孵化器,实行入驻企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三年免场地租金“零门槛入驻”和为企业提供研发、试制、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服务等政策,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长性。邀请创业导师和中信银行、上海股权等投资机构负责人就融资、创业等各项政策给予解读。创优环境。简化企业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的一站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对于申请“个转企”的工商户,坚持各部门紧密衔接、协调联动,畅通登记渠道、简化办理程序、强化跟踪服务,为企业成长“开绿灯”。组织发改、商务、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深入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尤其对生产经营出现较大波动的企业,积极分析市场形势,研究应对措施,破除阻碍发展的瓶颈。加大对重点产业化项目的申报、扶持与服务力度,协助其解决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二、突出平台建设,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筑广阔空间。
为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区在谋划引进项目时注重选择能够承载创新创业的平台项目,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全民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升级园区平台。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提供集约化、专业化服务,实现园区技术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建设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集生产、办公、研发、展示、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高科技软件园区,可容纳创业企业近百家,吸引就业1000余人。目前,软件园一期已完工,入驻率达90%;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同时,引进联东u谷产业园、科技中心、建华石墨烯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项目,可吸引1000多家小微企业入驻。工业园区与创业孵化基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升级创业基地。率先在全市设立“众创空间”,并建设了微信服务平台,主要针对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服务,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咖啡、创业项目路演、投资分析等活动,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企业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目前,“众创空间”及其微信公众平台已正式挂牌和上线,关注人数达1000余人,已成功举办了六次线下活动以及路演技巧培训、软件技术开发痛点研讨会等,有效提升了创客和企业家创业创新激情。升级物流平台。在原有运营中国耐材之窗、中国陶瓷网、中国物流网的基础上,全国第一个省内城市互联互通的省级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平台已完成了技术搭建,正在与省内的各个城市密切对接,力争在底前,石家庄、、保定、秦皇岛、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等11个城市全部实现节点平台接入,打造成用户活跃、资源集聚的跨城市智慧物流平台系统。“物流”的启动,标志着省在共同配送领域的探索愈发深入,为实现京津冀三地物流协同发展、有效对接提供了重要保障。物流业态提升竞争力,也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创业队伍。
三、突出抓好融资,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不竭活水。
针对中小企业在创业、创新过程中融资难问题,区大力开展金融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氧气”和“血液”。搭建融资平台。制定出台引进金融机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己引进汇丰银行、工银安盛、承德银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引进数量居全市前茅。特别是银行区科技支行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专注于支持种子期和创业期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另外,依托特色产业,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瓶颈。建设银行分行为包括区达意科技、赛福特在内的11家小微企业办理了“税易贷”业务,获批贷款资金近千万元;开展“三押一推”工作,为3家企业办理股权质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4468。1万元;为15家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帮助企业融资2。92亿元。设立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出资设立1000万孵化基金,重点解决企业创业初期资金难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获得最高50万元的基金使用权,进一步提升了创新创业的服务效能。目前已为4家企业提供了200万元的短期借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对通过审批的各类科技项目按照1:1比例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助力企业上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的暂行办法》,对在境内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奖励200万元等多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对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已有7家科技企业先后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新三板以及石家庄股权交易所等融资平台,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挂牌,成为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软件企业;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市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企业。
四、突出人才引育,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智力支撑。
区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创业创新关键点,围绕推进“产业+人才”深度融合,推进各类人才裂变式增长。制定“人才特区”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了《关于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若干政策的实施办法》、《关于鼓励领军人才进行科研和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建设技术产业人才特区的实施意见》。本着加大对创业型人才支持力度的工作思路,原则通过了《技术产业人才特区实施办法》,确定由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设立“人才特区”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推动人才计划评选工作。今年以来,拓又达公司的赵欣成功申报了“国家万人计划”,成为我市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家级人才计划的民营企业人选。开元机器人李宪政等6人成功获评“省双百人才”计划、华洋自动化张雪等3人成功获评“省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共争取省人才资金200万元。目前,区人才总量约为7300人,其中海内外全日制博士14人,硕士341人,本科学历4098人,本科以上学历占到人才总量的61%;具有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416人,中级职称以上达到32%。加快人才工作平台建设。在成立建华检测院士工作站和开诚集团院士工作站基础上,推荐建华科技等申报了博士后工作站。推荐区创业中心成功申报了市创业孵化基地,纳入了市就业专项资金扶持范围。推荐创业中心申报了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有进站院士4人。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三
一.调研目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更好的了解济南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我们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对本校的大学生创业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探讨研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思路,并力求探索加快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现状。
1、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实践者有限。
近年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以及教育等政府各机关部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都相应地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热情明显高涨,但是,真正加入到自主创业行列的大学生却很少。据调查统计,沧浪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占66.13%,但真正创业的只占35%。从数据上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
2、创业项目单一,创新力度不大。大学生是知识的集合体,在创业领域里,理应从事一些高科技或与知识储备相关的产业,可是数据表明,80.65%的毕业生在选择创业时,出于规避风险,往往选择一些启动资金少、风险低的行业,如培训、广告、贸易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
(一)外部客观环境问题。
能欠缺。就以苏州的一些高校为例,学校中除了举办诸如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以外,并没有专门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
2、创业政策有限。一是创业政策不配套。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动,群策群力,制定出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二是政策执行力不强。许多政策国家早已颁布出台,但是有关部门不能够落到实处;三是政策治标不治本。目前,大学生在创业中享受的优惠政策也仅仅局限于办理营业执照、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对市场的分析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外部条件再好,企业也还是会面临破产。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曾在2000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造发明大赛上获一等奖的清华大学电子系研究生,为自己的发明想了个好“点子”,他将自己发明的计算机软件首先免费给用户使用,当有了一定的客户后,与几个同学合伙在寝室里办起了“寝室”公司,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拥有了近百万资产。
五.关于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研总结。
我们本次针对本校大学生的创业问题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在此次调研中,我们紧紧围绕大学生对创业的想法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好调研研究,希望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获得了很多在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不管是选题还是实际操作都和想象的有所不同,虽然在调研中有很多困难,但我们还是用我们的智慧克服了困难,有几点经验,这是值得我们在以后做调研时应该吸取的。
1、紧扣当今社会的实际,精心选择调研课题。选题很重要,它决定了调研有没有必要,能不能体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建议有没有价值。我们这次选择了大学生创业问题,这在当代中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毕业等于失业,可是作为社会的高素质人群,存在这样的状况很不利于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建设,所以提高到大学生就业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而让大学生创业更能很好的促进就业。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有价值的题目。
2、抓住重点,积极开展调研。主要开展对策性调研,调查当今大学生创业现状,包括他们主观的想法和客观存在的创业环境,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立足全面,突出重点,从而提出可行的建议。
3、健全调研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是明确分工,把工作落实到个人,做到每个人都发挥效力。其次是制定目标计划,不盲目,争取每次出去调研都能取得有用的数据。虽然我们这次调研很成功,也总结了我们的经验,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下次注意。
1、沟通方式有问题。因为我们要调研的人群包括大学生、政府人员等,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采取一种沟通方式,而要因人而定,因具体人而定。
2、调研准备不充分。由于原来参加调研比较少,社会调研经验不足,调研准备工作做的不够细致,下次争取做得更好。
创新思维与常规的逻辑思维不同,它突破了逻辑思维的局限性,因而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逻辑思维一般难以突破传统,故很少有新思想产生;而创造性思维恰恰是在逻辑思维看来不合逻辑的地方有所突破,故容易产生新的东西。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除了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外,还必须树立起由创业导向模式向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模式转变的新理念。只有将第一课堂课程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从深层次不断唤醒、启发和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队训练、岗位见习、创业实践等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出创业领军人物,才能在大学生中塑造创新创业理念,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和创业能力。
六.措施与建议。
(一)措施:
1、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是在上大学之后才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后思想逐渐成熟,也接触到很多创业的信息,开始考虑创业。大学生虽有创业的想法,却不知从何做起。针对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各高校应面对这一事实,积极为在校生开设创业指导课,为学生的自主创业指明方向。通过课程的开展,学生有了创业的整体思路构想,逐步了解到创业所要具备的条件,从而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
2、学校可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开展有关创业的选修和和创业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开展“创业规划大赛”活动,通过参赛,锻炼个人综合能力,大大地提高自主创业地信心,坚定决心,充分了解创业知识,为走上创业之路做好准备,在活动中加以训练。有条件地学校可请一些权威地专家或成功的企业家或优秀校友给学生开讲座,与学生们交流创业经验,传授创业技巧。
3、作为大学生,对于创业应化被动为主动,应积极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到校外做兼职,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或工厂打工,这样可以在社会中充分得到锻炼,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了解社会的各种商业信息,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积累部分启动基金,为创业打好基础。作为学生,学校是最好的资源,大学生应珍惜在学校的机会,努力学习并且掌握专业知识,多阅读各种有关书籍,了解有关商业法律,尽可能的完善自己,这是将来创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根据调查,自主创业地学生很少,大多数是因为启动资金不足。政府应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成立“学生创业基金”,为学生提供贷款,作为创业资金。有创业意图的学生首先根据自己地创业思路写一份详细地创业计划书,提交学校有关老师和上级各级领导进行审批,学校对资金申请者的创业综合能力和道德行为进行初步考察,提交上级领导,考察合格者批准资金。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四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和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胜任力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以及对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馈。最后根据大学生具体要求提出相关建议,来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更好的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行。
此次数据调查采用的是问卷填写的形式,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总共发布问卷200份,回收196份,有效问卷为189份。此次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为大三、大四的大学生,专业类别侧重于文科、工科、理科、以及医药类。
一、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比如开店;现在许多文科类的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大学期间进行网店创业包括淘宝店、微商等。
二、开发一项创新项目;这一方面理工生较多,理工生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项目的研发。
三、开办一个公司或企业;大学生创业现象越发普及,大学生也逐渐成为了全社会创业的主力军,在我校就有许多大学生开办公司,其中也获得了一定的程度的'成功。随着创新创业的潮流盛行开来,许多大学生跨入自主创业的队伍中。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专业类别的不同,创业主体也有一些差别。文科、理科和工科类的学生较有创业想法,而艺术和医药类的学生有创业想法的较少。
在调查数据里70%的大学生都是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社会都有着积极地影响;也有大学生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大,创业胜任力不足,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也是大学生不足之处,更是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必要。数据看出,大学生的创业的阻力因素主要为经济能力状况、社会实践经验以及专业性知识。有创业想法的同学,考虑到最大的因素是经济问题;而在迷茫中的大学生则是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没有创业想法的同学,比前两者更在意的害怕失败,因此对创业没什么想法。在调查中,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立马执行的人很少,仅有23.81%;有48.68%的人犹豫不决,认为自己的想法存在着缺陷,对自身不够自信;也有人不敢去,毕竟现实和想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达到了26.98%。因此大学生真正创业的很少,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胜任力不足。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本次数据分析为高年级、低年级的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与胜任力关系。根据上表数据中得出,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创业胜任力“有一定的提升”方面,明显高于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学生;而在“基本没有提升”一项,大三、大四也低于低年级。同时在数据上也可以看出,高年级有一半的人数,创业胜任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胜任力有很大提升的人数较少,不关心创业胜任力的同学也有不少。
通过调查得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也非常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整体上,大学生对自身的创业胜任力倍感不足,认为自身的创业胜任存在着缺陷,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单一,创新课程配置不合理,社会实践机会较少,自身的创业胜任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高校维度
高校要积极落实与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优化创新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实行项目管理,针对于创新创业意识强烈的学生进行创新管理。最后学校要多开展丰富的课外拓展和创业实践活动,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成立创业俱乐部,以俱乐部的方式,搭建大学生创意交流合作的平台。配备专业的师资团队,加大对俱乐部的指导与服务。
2.大学生自身维度
大学生应当加强自身的创业学习,加大书籍的阅读量,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参加创业类的课程学习、培训以及创业大赛,多方面提升自己。同时也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的视野,进行市场分析,挖掘商品市场,培养自身的市场意识。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五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再攀高峰的社会背景之下,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我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创新型人才还有很大的差别,于是,应时代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在党的推动之下产生了。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创新”与“创业”两个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而创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创新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创业教育。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开展起来,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为社会培养自助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大学生的一员,尤其是还在摸索中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认清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能性与重要性。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业之路。此外,大学生创业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再拘泥于网络,而且,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理念尚未成熟,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这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不少条件。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创新创业”上。会议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以改革释放创业创新活力。因此在大学生内部进行创业观调查很有必要。
二、调查目的。
2.通过调查结果得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合理的途径,为各位同学提供合理的建议,鼓励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创业,为职业道路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调查方式。
1.利用qq群、人人网等通信工具,发动校内及其他高校学生参与网页问卷调查;。
3.查阅有关文献,参考部分专业调查报告数据。
1.实现自我价值。
35.6%的调查者,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通过这一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单位由于制度的约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创业可以有一个空间来发挥,来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2.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
21.0%的调查者是因为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大量的毕业生涌向市场,一些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创业是较好的选择。
3.偶像崇拜比尔.盖茨、张朝阳等人的影响。
他们的名字在大学生中并不会陌生,他们的创业故事也为同学们津津乐道。作为偶像,这些人的经历给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创业的经典,对未来的美好愿望,20.0%的学生希望自己有那么一天也能向他们一样成就一番事业,出人头地。
4.“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
15.2%的调查者认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高峰,给自己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并且很多人都认为在今后的社会中,自主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就业的主流,成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首选。
5.替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
8.2%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都是抱着这种心态,认为自己的事业,做起来会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从而更容易成功。这种成功是属于自己的;另一方面,就算失败,也是自己造成的,不会去怪别人,不会感到遗憾。
(二)对创业与专业关系的认识。
创业与专业有何关系?一些企业的老总,大学所读的专业与创业的行业毫无关系,现也成为全国明星企业,这些事例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困扰,这不得不让大学生因专业和创业而思考。此次调查中,31.03%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密切相关,55.17%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有关系但不大,10.34%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基本没关系,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完全没关系的仅占调查人的3.45%。数据显示,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关系不大的学生始终占多数。部分专家指出,大学生创业最好能与专业挂钩,专业给人们发展以一个起点,那是条件,而不是笼子和束缚自己的绳索。
(三)创新创业之前会做哪些准备。
1.参加创业设计大赛。
2.看创业类书籍。
3.参加创业培训。
54.55%的人选择会在创业之前参加创业培训,以此获得关于创业的专业知识。
4.到企业实习。
90.91%的人选择会到企业实习。要成功创立小型公司,最好先经历过大组织的磨练,因为组织可以提供较大的视野。创业是非常艰苦的过程,必须吃苦耐劳、必须坚忍不拔必须掌握专业技术、必须心态平和、有爱心,而且不能斤斤计较,这些东西可以在企业实习中获得。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由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对现有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再加上高等教育基本以专业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较多,对跨专业的知识缺乏了解,综合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强。
a)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不强,对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等方面不了解。
b)是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包括生产组织计划的编制调度,质量控制等工作不熟悉,对企业的人事管理运行方式资金的管理等都缺乏了解,无法有效协调人财物的管理。
c)是社交能力不强,大学生长期接受学校教育,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社交方面的能力差,与社会企业媒体客户等的沟通协调能力不强。
d)是风险承担能力不强,大学生经历的挫折和失败少,资金较少,一旦遇到困难和风险,就无法承担。
3.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创业环境是创业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对创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首先是扶持力度,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分别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但扶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其次是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不浓,由于缺少创新创业的氛围,风险意识不强,以及宣传教育方面还不够,缺乏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业、敢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
(二)创新创业的大学生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
1.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
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
2.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能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关行业去做一些兼职,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六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两创”战略,是从我省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的实际出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一条符合省情、具有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发改部门承担着研究拟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管物价、粮食工作和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职能,在创业创新中,发改部门更要积极起好表率示范,发挥好排头兵作用。
一、充分认识发改部门创业创新的重要性。
创业创新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战略,也是县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根本之举,更是发改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力求工作突破、善作善成的路径选择,必须进一步增强对创业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一)强化对内涵的认识。
创业创新的内涵极为丰富广泛,“创新”代表了一个脱离现有技术、超越当前状态的基本意愿;“创业”顾名思义就是以开拓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劳动建树事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业创新其核心就在于超越既有资源限制而对机会的追求,创业创新是一个过程和目标的统一,也是一个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创业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富民强省是发展目标,创业创新是精神的核心所在。就发改部门本身而言,发展和改革正是创业创新的要义所在,发展就要不断地创业,改革更要高层次地创新,发改的创业创新工作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所以,创业创新与发改工作息息相关,也是本职工作职能需要,不仅可以大有可为,而且应该有所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创业创新为发改工作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一定要牢牢抓住机遇,以创业创新促进发展推动改革,力求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二)提高对创业的认识。
“创业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发家之道”。创业要有大气不凡的理念、大气不凡的举措、大气宽容的氛围。创业也是一个干部必备的能力,一个干部,一个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创业心,没有把事业做大做优的志气,工作只能流于平庸,干好工作也无从谈起。对于发改干部职工来说,创业首先要干好本职工作,努力在工作中创造自己的事业。当前及今后,在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严峻形势影响下,我县发展和改革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县委、政府在项目推进、深化改革、统筹发展、优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给发改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干好这些工作,必须弘扬创业精神,扑下身子扎实工作,才能使发改工作取得新的业绩。
(三)提升对创新的认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推动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源。发改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着力在四个方面加强创新,一是创新思维,就是要有创新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冲破旧的观念,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对待工作要超前谋划,敏锐反应,主动出击;要创新思维方式,不断创新、探索和寻找最佳的方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二是创新路子,就是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落实工作,围绕发改部门在掌握宏观政策、对上争取资金、项目推进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来开展工作,围绕每个人的自身优势干好工作。三是创新措施,就是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以及检查督促等措施,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四是创新方法,在现行推出项目协调工作、规划综合管理办法等许多工作新机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索研究,总结经验,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实现工作的创新。
二、发改部门开展创业创新的有效探索。
为响应省委、省政府“两创”总战略号召,积极推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大气创业、大力创新”的工作主线,县发展和改革局充分发挥“参谋部、项目部、协调部”作用,积极起好表率示范,开展创业创新的有效探索,争当创业创新先行者。
(一)牵头创办研促中心。
于2012年4月份牵头组建了“县创新发展研究和促进中心”(以下简称研促中心),全力为创业创新服务,这是县创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改部门推进创业创新的一项新举措和具体的实际行动。中心建设旨在根据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有效组织、优化和整合资源,搭建起具有公益性、开放性、基础性的研究中心和服务平台,为个人和企业创业创新、政策法规解读、公共机构改革和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难题破解和研究提供一个集思广益、智力激荡的对接性强的创业创新研究和促进平台,构建一个企业与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传媒四位一体的交流平台,以便找准问题,研究出解决措施。建立研促中心是实施全省“两创”总战略的需要;是谋求争先进位、推进“撤县建市”、构建“四型”的需要;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发改部门职能转变的需要;更是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需要。
(二)成功举办峰会论坛。
研促中心组建以来,已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创新工作。2012年5月1日成功举办了2012信息管理与资本运作(仙都)峰会,特别邀请了来自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审计经理徐天云和财大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侦分别就企业上市前期准备与包装、企业经营方式拓展、营销与品牌策划、信息化安全等这些企业经营者密切关心和急需解决的方面知识与问题作了专题讲座。2012年7月10日成功承办了县“大气创业、大力创新——转型提质、跨越发展”论坛,论坛针对宏观调控和新一轮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等系列问题展开讨论,论坛形式分主题演讲和对话沙龙活动,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省社科联原副主席蓝蔚青,《今日》杂志社总编、社长厉佛灯,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商研究中心主任吕福新,《市场导报》社总编崔砺金等出席论坛活动。县委副书记、县长孔海龙主持并致词,县委书记毛子荣作主题报告。三位嘉宾作了主题演讲,分别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角度畅谈了“两创”的主要内涵、本质要求、对策措施等;在对话沙龙中,专家、学者、政务人员、媒体记者与企业界精英实行“四位一体”现场互动对话,分别围绕《行业管理创新与发展》、《企业上市的筹备与谋划》、《技术和产品创新的产业化》三个主题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交流,畅谈感言和认识,探讨问题与对策。会后,还专门汇编了《2012论坛荟萃》,论坛的全新模式举办,深受企业界和部门、乡镇的欢迎和好评。
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也是发改干部的一项基本功,针对各种要素制约、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发展和改革局坚持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发改工作重点相结合,紧密联系实际,围绕热点、焦点、难点,加大调研力度,寻找切实管用的办法。专门建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重点课题组,及时下达重点课题调研计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危机,还专门发放问卷调查表,在规模以上企业中深入开展了县企业发展现状与需求情况调查,又专门邀请了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前来为企业“把脉号诊”和“对症下药”。通过深入调研,完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课题调研文章。2012年,《新一轮经济转型期县中小企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等3个课题被省发改委的《省发展改革系统简报》刊用。其它专题调查、研究文章也有不少篇数被刊用,其中1篇被省委《政策燎望》刊用,3篇研究文章被《经济》刊用,1篇调研文章被《投资》刊用,1篇调研文章被《重大工程交易信息》刊用,1篇调研文章被《今日》刊用,1篇理论文章被《日报》刊用。并与浙商研究中心共同完成了《县创业创新调研报告》。同时,紧抓机遇,在全省首批开发区(园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基础上,通过积极争取,使工业园区成为了全省28个重点特色工业园区之一。积极探索县城污水处理厂、新碧污水处理厂、县垃圾填埋场tot、bot、bt招商,已取得实质性成效,为多渠道拓宽项目融资方式而努力。抓好cdm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已成功把沙坑、八尺电站2个项目有偿推向国际。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创新,彰显了发改部门在创业创新的排头兵作用。
三、发改部门推进创业创新的路径选择。
当前,正处“爬陡坡、闯难关、跨大坎”关键阶段,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和国际化提升期,宏观环境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创业创新为发改工作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作为发改部门,要紧跟形势变化,坚持与时俱进,按照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总体要求,推进新一轮创业创新,力求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再上新水平。
(一)围绕办好研促中心推进创业创新。
以县创新发展研究和促进中心为总平台,认真总结去年举办峰会、论坛等活动的经验与做法,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方面的创业创新新途径、新办法、新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定位。根据建立研促中心的目的和功能定位,为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优化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需不断加强县创新发展研究和促进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研促中心这个平台作用。总平台组织架构模式为:研促中心在非常设机构上专门设立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理事单位,常设机构上专门设立研究室。顾问委员会由县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组成,委员会主任由县主要领导担任;专家委员会主要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构以及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企业中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专家组成;理事单位由相关部门以及经常需要联系的企业组成;研促中心由发改局组建,局长担任主任,确定一名副职为常务副主任,其他副职为副主任,局里有关骨干为成员,同时,中心下设研究室,研究室成员从事日常具体工作。在工作初期,中心为临时机构,待条件成熟,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后,争取发展成为发改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加快组建缙商创业创新俱乐部,定期举办沙龙活动,为企业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加强与有一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建立纵向、横向联系,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或培训,适时举办“应对危机,加快发展”信心论坛等活动形式,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和二次创业面临的新机遇、新问题、新挑战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的各类管理、经济、科技、咨询服务。
二是深入开展调研、政策解读和研究工作。本着“创新源于基层、创新来自总结”的原则,针对一些政府制度改革创新、创业创新融资制约、企业发展管理瓶颈、项目推进对接等热点、难点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工作,进行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分析研究,针对性地开展专家诊断、名家讲课、业务辅导等各类培训或指导。并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交专家委员会研讨和顾问委员会进行指导分析,在更高层次上对我县的实际问题进行“把脉号诊”,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并要及时掌握政策信息,研究政策导向,做好解读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针对不少企业对行业发展扶持政策信息缺乏或不了解、缺少敏感性等方面情况,由研促中心及时收集相关政策与信息,为企业做好政策解读和辅导工作。及时总结一些创业创新典型案例,汇编出版一些在一定级别刊物发表的、有一定影响力的调研成果。努力把研促中心建成我县政府创业创新和政策法规理论研究中心。
(二)围绕服务工业推进创业创新。
审视我县的发展现状,工业经济是主力军,在创业创新中,发改部门必须要以实际行动服务工业经济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通过积极开展向省申报重点乡镇、重点区块列为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块等工作,编制组织实施好《县工业产业集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以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繁荣,培育“产业更加集中、发展更加强劲、特色更加明显、优势更加突出”的产业集群为主线,重点发展机床制造、汽摩配、金属制品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电力电子、新型特种材料两大高新产业;改造提升缝制机械、照明器具两大传统优势产业。用好、用活《县关于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县工业经济奖励实施细则(试行)》,积极扶持重点产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二是不断健全工业发展平台体系建设。三大工业集聚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主阵地,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加强和促进园区开发建设,推动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建设实力、活力、大气、和谐“四型”、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化、生态立县”三大发展战略、加快撤县建市进程的有效举措。要强化园区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不断整合提升和延伸扩展工业园区和五东、壶镇工业功能区,坚持框架式建设与功能性建设并重,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建设,积极探索在工业优势乡镇、中心村发展建设全民创业园区,为工业发展拓展平台空间。
三是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尊重企业、支持企业、爱护企业、关心企业,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企业找我办为我为企业办,主动送服务上门,送政策上门,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如通过深入开展“走进企业、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要素、瓶颈制约问题,努力减轻企业的政策性负担,不断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力营造“善待企业就是善待财富”的良好氛围。
(三)围绕项目投资推进创业创新。
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就是抓机遇的理念,牢固树立抓项目推进就是抓经济增长、谋划项目就是谋划发展的思想。始终把抓项目、保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
一是加强项目谋划。要紧紧围绕中央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强力启动4万亿元投资刺激经济的有利时机,致力服务旅游、文化、卫生强县和生态县创建的“四县联创”工作,积极争取有利于我县投资发展的空间,抓项目,上项目,建项目,把项目投资这项重头戏抓出成效。
二是注重项目前期。进一步按照国务院十大措施、省“三个千亿”、“均等化计划”、“服务业项目计划”等谋划项目,通过敢想善谋,谋划出更多政策对路、规划对接、资金对口的项目,壮大建设项目库,搞好项目储备,继续做深、做实、做细、做活重大项目前期,切实抓好好溪水利枢纽、金温铁路扩能提速段改造、方溪抽水蓄能电站、330国道西移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争取提前实施。进一步完善项目前期工作运行机制,着力推行重大项目前期“8+x”协调制度,通过举办项目实务培训班等形式,以具体项目实践为例,切实做好项目指导工作。
三是狠抓项目推进。进一步创新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完善促进投资项目加快推进的工作制度和项目工作协调机制及项目督查督办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好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工作制度和重大项目会商办理机制、重点项目要素保障责任制度以及重点项目联合稽察考核制度,加快出台实施项目审批评估办法、向上争取资金补助激励办法、政府投资项目装修实施标准等。不断完善项目推进工作考核办法,强化落实项目推进激励机制。巧设各种载体,采取多种措施,破解项目难题,加快项目推进。
四是优化项目服务。进一步改进项目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环境,加快项目审批。要抓好政策服务,政策要围着项目转,做到政府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等服务于项目建设,有利于项目推进,要按照中央国债项目管理方面的政策要求和投资导向,千方百计做好国债项目争取,认真研究落实管理办法,真正做到能争取、能落实、能管好。要提供要素服务,重点在土地和资金上做好文章,要立足潜力挖掘和增量拓展并举,加强统筹谋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切实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努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为项目推进提供坚实保障。要优化审批服务,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推进项目审批服务高效化。
(四)围绕改革深化推进创业创新。
“大气创业、大力创新”最核心的问题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没有思想大解放,观念再更新,创业就会缺乏激情,创新就会缺乏动力。要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为创业创新的动力源泉。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按照“两创”要求,更加深刻、更加到位地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解放思想必须立足“敢”,切实做到敢想敢为,敢冒风险,敢担责任,敢争一流。解放思想必须立足“干”,切实做到发展第一,大局为重,干事创业,自强自立。解放思想必须立足“放”,切实做到多予少取,放开搞活,支持创业,善待百姓。
二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要按照“两创”要求,推进新一轮改革,积极探索城乡统筹的规划和管理体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落实促进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政策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要积极探索科学高效政府管理体制、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体制、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体制。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七
一、问题提出。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和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胜任力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以及对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馈。最后根据大学生具体要求提出相关建议,来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更好的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行。
二、调研过程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情况介绍。
此次数据调查采用的是问卷填写的形式,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总共发布问卷200份,回收196份,有效问卷为189份。此次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为大三、大四的大学生,专业类别侧重于文科、工科、理科、以及医药类。
(二)调研数据分析。
1.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看法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的认识分为三种:一、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比如开店;现在许多文科类的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大学期间进行网店创业包括淘宝店、微商等。二、开发一项创新项目;这一方面理工生较多,理工生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项目的研发。三、开办一个公司或企业;大学生创业现象越发普及,大学生也逐渐成为了全社会创业的主力军,在我校就有许多大学生开办公司,其中也获得了一定的程度的成功。随着创新创业的潮流盛行开来,许多大学生跨入自主创业的队伍中。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专业类别的不同,创业主体也有一些差别。文科、理科和工科类的学生较有创业想法,而艺术和医药类的学生有创业想法的较少。
3.大学生创新创业阻力的分析。
在调查数据里70%的大学生都是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社会都有着积极地影响;也有大学生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大,创业胜任力不足,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也是大学生不足之处,更是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必要。数据看出,大学生的创业的阻力因素主要为经济能力状况、社会实践经验以及专业性知识。有创业想法的同学,考虑到最大的因素是经济问题;而在迷茫中的大学生则是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没有创业想法的同学,比前两者更在意的害怕失败,因此对创业没什么想法。在调查中,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立马执行的人很少,仅有23.81%;有48.68%的人犹豫不决,认为自己的想法存在着缺陷,对自身不够自信;也有人不敢去,毕竟现实和想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达到了26.98%。因此大学生真正创业的很少,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胜任力不足。
4.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胜任力的关系。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本次数据分析为高年级、低年级的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与胜任力关系。根据上表数据中得出,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创业胜任力“有一定的提升”方面,明显高于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学生;而在“基本没有提升”一项,大三、大四也低于低年级。同时在数据上也可以看出,高年级有一半的人数,创业胜任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胜任力有很大提升的人数较少,不关心创业胜任力的同学也有不少。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查得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也非常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整体上,大学生对自身的创业胜任力倍感不足,认为自身的创业胜任存在着缺陷,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单一,创新课程配置不合理,社会实践机会较少,自身的创业胜任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胜任力。
1.高校维度。
高校要积极落实与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优化创新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实行项目管理,针对于创新创业意识强烈的学生进行创新管理。最后学校要多开展丰富的课外拓展和创业实践活动,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成立创业俱乐部,以俱乐部的方式,搭建大学生创意交流合作的平台。配备专业的师资团队,加大对俱乐部的指导与服务。
2.大学生自身维度。
大学生应当加强自身的创业学习,加大书籍的阅读量,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参加创业类的课程学习、培训以及创业大赛,多方面提升自己。同时也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的视野,进行市场分析,挖掘商品市场,培养自身的市场意识。
党的xx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近期,江苏仪征市妇联对全市的女大学生村官创业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全市女大学生村官创业基本情况。
目前,仪征市女大学生村官81人,其中有7名已经创业成功(马集镇张宏梅种植的黄秋葵,铜山办事处石洁、许祯祯等人合伙经营种植的紫薯,大仪镇李天梅的有机插秧合作社和朱庆梅的桔杆加工利用,新集镇祝紫君的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陈集镇黄蔷薇的扬州市蔷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名正在积极筹备创业(新集镇祝紫君文化产业连锁店,铜山办事处许祯祯的高效农业),6名想创业无项目(新集镇的刘梅、吴娟,新城镇的张蕾,十二圩办事处的王娟,青山镇的宋佳,刘集镇的张星)。
二、全市女大学生村官创业人数少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也明显地看到,全市女大学生村官创业人数少,究其原因主要存在3个三分之一:
1、三分之一女村官想创业有诸多原因制约。一是创业资金不足。由于投入的创业资金最低需5万,在银行贷款需要有担保和反担保手续,而女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每月在1500元左右,无法提供担保和反担保手续;二是创业用地问题。存在用地政策制约和土地培青费补偿。三是无经济实力承担。由于女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低,每月1500元左右,担心自己万一创业不成功,自身无经济实力承担,直接影响了创业的积极性。
2、三分之一女村官想创业无创业项目。部分女大学生村官想创业,但由于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加之她们在大学时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关联度不大,不知道如何去创业?创什么业?有一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
3、三分之一女村官无创业意识。一是部分女大学生村官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力求在本职岗位上有发展,对创业不感兴趣;二是少部分到村任职的女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工作当作就业的跳板,当作是在当前就业压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是在“骑驴找马”。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激发女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到创业的大潮中去,提高她们创业和带头致富的能力。
2、真情关爱,无牵挂创业。积极帮助女大学生村官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安排好女大学生村官们的食宿及日常生活,为她们顺利开展创业提供条件,提供方便,真正做到“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支持、创业上扶持、感情上联络、生活上关爱”,坚定她们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3、积极鼓励,多扶持创业。在我市已形成的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利好政策环境下,应进一步促使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营造良好的女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扶持体系,完善女大学生村官贷款的各项政策和业务流程,开通女大学生村官创业“无障碍”绿色通道,真正使想创业的创成业、已创业的创新业、创大业。
4、培树典型,广宣传创业。加大对创业成功的优秀女大学生村官典型的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善于发现优秀女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典型,并通过巡回演讲、经验交流、评选表彰等方式,将女大学生村官的成功效应在更大范围内宣传推广,真正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一、高校共青团具有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优势。
(一)发挥共青团文化育人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1、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环境。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弘扬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唱响主旋律,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组织“科技文化艺术节”、“青年创业论坛”、“校园营销精英挑战赛”等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
意义的竞赛。在竞赛过程中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共青团通过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在高年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培训,锻炼其执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有效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助学工作,创办勤工助学企业,提前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参与勤工助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提升创业动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参与“智力型”、“管理型”、“经营型”、“服务型”等类型的勤工助学活动,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知识能力,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敢于和愿意承担风险,尝试做一些具有创新性质的事情,感受创业的艰难和快乐,在这过程中,创新创业意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创新动力在不断实践中得到增强。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1、建立一支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加强对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一方面,通过集中培训,使教师了解创业教育、具备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在一些实践结合密切的学科中,通过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活动,让教师深入高新技术企业,体验创业过程,积攒创业案例,丰富创业。
教学。
经验。高校在政策上鼓励有能力的教师进行创业,成就一批创业者兼学者,同时在政策上也吸引成功的创业者成为高校教师。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上,学习美国的经验,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相搭配,主动吸纳社会优秀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成功人士、政府官员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开设课程,这样既弥补了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数量的不足,也实现了创业教师个性、能力、学识和经验的互补,优化了师资结构。
与企业联姻,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以校企联合的模式,创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基地,实行“真项目、真操作、真环境”的见习模式,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其二是共青团组织牵头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会、创新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战演习场所,以项目化的运作手段,保证学生实践训练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与创业企业、创业者建立互动关系,体验创业过程,开展创业实践,提升创业企业的运行管理能力。其三是通过其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参与科研,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将来的创新创业积累有益经验。
3、培育一群团员青年创新创业典型,打造创新创业的领军人物。完善创新创业激励和扶持机制,积极筹措资金,通过“青年成才发展基金”、小额担保贷款等渠道,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促动机制,促进学生的职业自立,塑造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培育出一批创新创业的领军人物,逐步提升大学生整体创新创业的水平。
二、专业课教学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
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业思想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但这项工作的组织者和开展者,绝大多数是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学工处教师、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员等,专业课教师参与的程度不高,甚至少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那不是自己的工作范围。实际上,从普通的基础教育进入到高等职业教育再到今后的从业,专业课教师作用非常关键,有无可替代性。专业课教师是将学生从学习生涯领入到职业生涯的领路人,是社会和学校沟通的一个桥梁,是大学生今后工作的引导者和示范者。从现实的经验来看,专业课教师的思想和认识对学生从业观念和今后成长的过程,影响巨大。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对今后从业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些信息获得的第一个来源就是他们的专业课教师,都是由专业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点点滴滴灌输给他们。
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模式上还采用传统的三段式学科式教育模式,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方式上还是采用理论课加实训课的模式,表现出的现象是:理论课上老师满堂灌,技能实践课上学生拼命练,理论和实践缺乏有机融合;毕业找工作时,学生背了很多书,抱了大堆证,面对各类职业岗位提出的要求,还是茫然不知所措,更不论去创业了。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融入创业教育思想的教学方法必须具有新思维、新突破,打破以往教学方式的束缚。各门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根据其专业的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有机渗透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将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同步进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业课教师要更新课程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专业教学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要紧跟时代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和扩充。专业教师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将专业技术前沿的动向和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专业教学所采用的项目、案例和载体要来自于真实的生产实践,专业教师要跟踪新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把生产一线正在使用和短期将推广的技术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引进课程教学中。
其次,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集体讨论式”、“优秀生示范式”、“合作式教与学”等,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手段,引入师生互动的平台,使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逐步向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转移。再者,考核评价学生方式要全面立体,不要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唯一标准。例如专业课程成绩的构成:可采取考试50%+上课10%+作业20%+创新20%的模式,作业多以综合性分析、调研报告、信息搜寻、构思方案等形式布置,把创新能力纳入考核中,使只会机械记忆书本知识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最高不超过良,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除了专业课程教学要采用灵活有效的多种形式外,教师要把专业教学的活动场所延伸到课堂外、实验室外和学校外。
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科研及创新能力,来保障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学校教务不断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高校应在原有的多学科公共选修课基础上,结合专业基础知识,组织骨干教师增设学术科技类系列选修课程,广泛调动学生的科技兴趣,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环节。清华科技园就在清华大学开设了面向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与此同时,清华科技园启迪在线网专门开辟“创业辅导”栏目,提供课堂教学的视频录像,供学生在线观看学习。除了“未来企业家之路”,“创业机会识别与商业计划”课程采用国际创业教育中最佳的授课方式——互动式、参与式和体验式的方式。
四、不断完善学生科研管理制度,争取制度保障。
导和评审工作。同时出台相关制度,如《高校关于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和课外科技作品等竞赛的实施办法》和《高校学生科研基金管理办法》等,各院系成立相应的学生科技学术竞赛组织机构,形成党政重视,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同时要解放思想,拓宽学生科研基金申请对象,拓展基金来源渠道,形成相应的完整的项目推荐、申请、经费发放、评审和奖励制度,把学生科研基金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来认真对待。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八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也有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曾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中华民族要再续辉煌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创新的民族,使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为此,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与自主创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其中包括劳动力资源从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的机制转变。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机制的转轨给大学生的劳动就业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转轨过程中,国家政府机关不断深化改革,企业不断进行结构性调整,下岗分流人员不断增加,而高校扩招及每年劳动力的不断增加,使得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这种矛盾的长期存在,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但与此同时,转轨时期劳动就业的压力也给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了条件。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蕴含着无可限量的能量。
创业是综合技能的全面展示,是智慧和技能相结合的活动,需要个体或组织具有超强地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的能力。知识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同时也要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大学生必须通过综合的技能培训,接受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的创业训练,培养良好的创业意识。为此高校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和机制,为学生创业提供环境机会。一是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把选择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作为突破口,改革考试、考核方式,以提交调查报告或企划书等形式进行考核。二是完善创业实践体系,培养创业能力。三是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四是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根据创业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科学、合理、全面评价、考核体系,全方位评价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个性特征。总之,大学生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创业意识为目标,以熏陶创业品质为立足点,以训练创业能力为关键。
巨大的创造热情和创业的潜能。大学生创业可为自己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可以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
创业属于积极的就业形式,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寻求机会,努力创新,不断成长。这一过程不仅是自己创造就业机会的过程,而且也是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过程。资料表明,通常情况下,一个创业者能带动3-5人就业。可以想象随着创业群体,特别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的增加,劳动就业的压力必将得到很大的缓解。创业不仅能带动社会就业,而且能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为科技成果成功、快捷地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提供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但自主创新离不开创业精神,更离不开以创业家为主导、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创业活动。没有比尔·盖茨创建微软,很难想象美国在计算机软件领域的成就。
五、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突出的创新精神、卓越的实践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因而需要多方面、多途径地加以培养,学校和社会应共同担负起培育的重任。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学校能够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创新素质,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说来,学校应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科技知识基础、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加以培养。而创新实践无论是学校的创新实践还是社会的创新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谓创新实践是相对重复性的实践活动而言,泛指人们从事的一切具有创造性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实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实践有助于强化创新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具有的基本意识,它是驱使个体进行创新的心理动机,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人们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并调动和激发起自身的潜能,提出创新目标和构想,产生将其付诸行动的精神动力。在创新实践中,创新者能够深切意识到创新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以创新奉献社会的道德观念、追求理想目标的进取心、发现问题的探索欲和批判精神,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或激情。
(2)创新实践可以极大丰富创新者的创新经验。经验对于任何一项工作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对于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来说也是这样。只有在实际的科研工作中,人们才会理解什么叫文献调研、为什么要文献调研、怎样进行文献调研等。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不是靠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可以解决的,必须要有直接经验。创新经验只能来自亲身经历的创新实践,创新经验越丰富,创新的能力也越强。
(3)创新实践可以极大增强创新者的创新动力。在“真枪实弹”的创新实践中,创新者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创新实践的主体,是身处战场中的战士,在创新实践中担负着特定的创新任务和责任,而且通常与自身的前途、利益和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使创新者在创新实践中意志得到磨练,能力得到增强。
(4)创新实践可以增强创新者的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一种素质。一个具有良好社会交往的人也会比一个缺乏正常社会交往的人能够在信息获取等许多方面得到更多的及时的帮助和支持,从而更能获得成功。在创新实践中,工作的需要会迫使创新者进行协作和广泛交往,从而使创新者的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磨练而增强。
(5)创新实践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极大地提高创新者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人才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如果仅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缺乏创新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创新实践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创新能力主要指与智力因素相对应的创造力,包括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和创新技法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等。在创新实践中,创新者需要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创造,从而使创新者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训练,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总之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明白创新的重要性,在市场种类繁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一个新的产品对自己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关系到自己所创业项目的生存与发展,在创新的情况下进行创业才有机会取得成功。经过创新与创业的培训,为日后自己在创业方面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基础,同时也鼓励了自己创业的积极性。感谢学校对我们的教育。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九
为分析我市女性创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找出制约女性创业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促进,我会采用个案访谈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市创业女性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我市女性创业的个人特征、企业特征、困难及需求等作出如下分析:
(1)中青年女性成为创业的主体,是创业的生力军。由样本统计发现,我市女性创业者在25-34岁创业的人数最多,占45.5%,其次为35-44岁,占27.1%,25岁以下和45岁以上开始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25岁前,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经验积累、知识积累以及冒险精神,更多女性选择了在这一阶段结婚生子,很少有创业女性出现。30岁之后,大多数女性都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家庭,很多人开始谋求职业上的发展,在家庭有力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创业之路,而到了40岁,不少女性事业有成。45岁之后,女性的体能和脑力开始衰退和弱化,这个年龄段选择创业大多是出于个人兴趣或避免退休后生活无聊,通过创业参与社会活动。这些因素导致了25岁到45岁之间的女企业家数量明显占绝对优势,这与男性职业发展基本一致。
(2)文化层次总体不高,以生存型创业为主。调查显示,创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居多,占44.9%,初中次之,占27.5%,大专占21.5%,硕士以上无一人,整体文化层次不高。我市女性创业者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与女性以生存型创业为主的特点有关。从创业动机一项来看,“因家境贫困或收入微薄,希望通过创业来改变个人与家庭经济状况”和“因下岗、失业无法找到其它工作,故创业以解决生计问题”为主要动机的人数占到了36.2%,这部分女性大多不是主动、积极的寻求创业机会,而是为了生存而创业,以个体经营为主,她们所受的教育相对较低。但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女性创业比较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人创业后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其中不少人拿到了后学历大专文凭。
(3)女性创业者多为已婚,对家庭支持非常看重。从访谈和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创者为已婚,其中初婚占92.8%,再婚为1.4%,结过婚,目前单身者仅占4.1%,未婚者占1.7%,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女性创业者婚姻稳定。而且女性创业者们都认为创业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非常重要,在接受调查的人中,113人认为家庭支持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访谈中,绝大部分受访者谈到了家庭支持的重要,一些缺乏家庭支持的女性创业者,往往压力更大,身心疲惫,甚至因此导致家庭的破裂。
(4)多数女性创业者是和先生一同创业。女性创业者在创业伙伴的选择中,与先生共同创业的最多,占45.2%,独自创业者占42.8%,与亲友共同创业者占12.0%;而在与先生共同创业的132位女性创业者中,选择“先生为主要决策经营者,自己从旁辅佐”的最多,占38.6%,其次为“夫妻两人依专长分工,对内对外皆不分主副”,占25.8%,选择“我为主要决策经营者,先生从旁辅佐”占23.5%,可见女性创业者基本与先生平起平坐,不再仅仅扮演辅助角色。
(5)女性创业者非常重视自己的家庭角色。从调查中看出,女性创业者最大的心愿,家庭和睦这在她们心目中排第一位,占41.1%,事业成功占39.4%,孩子有出息占18.5%,可见对于大部分女性创业者,生活的重心仍然倾向于家庭,照顾好家庭,教育培养好孩子,做一个贤妻良母仍然是许多女性创业者放弃不掉的责任。
(6)创业前身份以职工、农民居多,大部分创业前无相关工作经验。从调查数据来看,女性创业者创业前身份以职工居多,占31.2%,其次为农业劳动者,占17.5%,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12.3%。而且大部分女性创业前均无与目前所创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占60.9%。从这个侧面也可以印证,高学历知识女性为寻求自身发展而创业的人数很少,创业者多为生存而选择创业这一现状。
(7)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品质是女性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每周工作时间一项上,大部分女性工作时间在56小时以上,占47.4%,48-56小时占29.1%,40-48小时占19.2%,不到40小时的仅占4.5%。可见女性创业者工作十分辛苦,几乎没有休息天。此外,在对于“女性创业的先决条件”的调查中,认同度最高的是“能吃苦耐劳”,其次为“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才能”和具备专业知识。而对于女性创业者自身具备的特质,问卷中认同度最高的是“独立自主”,其次为乐观自信。这和个案访谈的情况也相当一致,受访者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自己具备独立自主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非常能吃苦,因为这些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均为白手起家,一点点从小做到大,很多人还有过多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品尝过创业的诸多艰难和辛劳。也正是多次失败或成功的经历,帮助她们累积了足够的创业经验,磨炼出了坚韧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她们能够在困难和逆境面前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企业特征分析。
1、行业选择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为主,科技含量普遍较低。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女性创业行业分布在制造业36.6%,批发和零售业27.1%,对外贸易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0%,住宿和餐饮业10.6%。选择制造业的女性往往原先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或是与先生一同创业。而选择批发零售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女性创业集中的行业,是因为这些行业比较容易进入,而且这些行业往往以家庭为基础,有利于妇女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除此以外,妇女创业较多选择上述行业,还因为其所需资金较少,科技含量低。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女性创办的企业很少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企业也少有专门的研发人员。
2、女性创办的企业以小规模为主,初创资金多为自有资金。从注册类型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个体户是绝大多数女性创业的首选。女性创业者初创投资金额在10万以下的占62.4%;企业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占68.5%,其中总资产在10万以下的占到30.1%;营业收入100万以下的占67.8%,其中10万以下的占32.2%;职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占53.8%。这个数据告诉我们,现在女性创业者创办的企业仍以小规模为主,她们创办企业主要靠自身的积蓄,而不是从银行得到贷款,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一方面,女性在资源支配方面比较乏力,掌控的资源太有限,另一方面,社会对女性创业发展提供资源和支持也很不足。这也许是限制女性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经营状况较好,对未来充满信心。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女性创业者经营的企业亏损面仅为0.7%,企业近三年利润,增长的`占44.2%,持平的占46.2%,下降的仅占9.6%。对于企业的发展设想,大部分人选择“希望做大做强”,占59.1%,“先站稳脚跟,择机发展”占22.9%,“只想维持现状”的占11.0%,“走一步看一步”的占7.2%。可见大部分女性创业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并非安于现状、裹足不前。这也告诉我们,女人创业并不比男人差,我们需要大力开发女性创业的潜力,让更多的女性走上创业之路。
4、管理方式上注重培养和员工的感情。在企业管理中,有76.7%的人主要采取了“注重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和“持与员工协商办事的态度”的管理方式,表明女性业主在管理企业中喜爱采用“母性管理”或“亲情管理”的方式,她们把女性管理家庭的素质和人格力量展示在职业角色之中,既讲原则,也有人情味,以理服人。此外,她们还注意从生活上照顾员工,培养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如借钱给员工看病、帮助解决家庭困难等。这种“以人为本”的女性领导风格更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使企业组织更加和谐、更富有竞争力。
1、最大困难是筹措资金和项目的选择。从“创业的过程与困难”选择可以看出,女性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排在第一位的是创业项目的选择,其次是筹措资金。在访谈中,很多创业者也提到,在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一无技能,二无经验,只能边干边摸索,走了不少弯路,如果相关部门能给予创业项目方面的指导,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业的盲目性,提高成功率。创业资金的筹措,则一直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女性大多是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筹措资金,较少向银行借贷。
2、多数女性在创业中遭受过性别歧视。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受访者在创业过程中均遭受过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性在专业能力方面得不到客户的肯定。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问到女性创业偏少的原因时,有121人认为是因为存在社会偏见和性别歧视。所以女性要想作出成绩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
3、独自创业的女性感受到的困难相对较大。从调查分析来看,不同创业年龄、学历、工作经验、创业前身份、行业类别、资产规模在女性创业面临的困难中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创业伙伴的分析中,独自创业的女性无论在家庭支持方面,创业前准备阶段,还是实际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均明显大于和先生或亲友一同创业的女性,可见女性独自创业的艰难。
4、利用政府资源程度不高。从描述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是否接受过政府帮助和辅导方面,选择“是”的占40.1%,选择“否”的占59.9%。由此可知女性创业者利用政府的扶助资源程度不高。探究其因,一方面女性在相关信息的搜寻或取得上的渠道较弱,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
5、最需要的良好创业环境的营造。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发现,女性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舆论氛围。其中,独自创业的女性在对政府经营指导方面的需求最高。很多建议指出,希望政府部门强化服务意识,提供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降低对企业的控管与限制,让企业能有更多空间发挥其竞争力。此外,政府要努力提高女性创业者的社会地位,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并能提供专业顾问群,协助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咨询,以弥补女性经营管理知识的不足。
四、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建议。
针对前文所分析女性创业面临的困难和辅助需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建立女性创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宣传和鼓励更多的女性通过自我创业实现自身价值,需要营造女性创业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通过宣传女性就业和女企业家形象,鼓励创新、竞争、拚搏,逐步更新女性“等、靠、要”的就业观念,改变少数女性不愿意从事艰苦、脏、累经济活动的贵族观念,塑造女性创业的文化。对社会大众层面,应宣传“男女都一样,女人照样当老板”的观念,宣传一个家庭中“主外主内不论性别”的道理。大力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减轻女性创业的压力,为女性创业提供有利的家庭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家政服务机构,推动托儿托老措施,协助妇女减轻传统社会角色的双重负担,去除创业障碍。同时,某种意义上说促进家庭服务社会化是另一个层面的女性创业过程。
2、建立女性创业的培训体系。现阶段女性创业能力较低,对创业知识和政策缺乏是阻碍女性创业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建立适应女性创业的培训机构,开展体现女性特点、发挥女性优势的女性创业培训,增强女性创业的能力。培训应体现对女性关怀支持的特点,经费上应免费或少交;内容上针对女性创业必备知识,如创业可能出现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保证创业成功的市场评估能力、新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此外,要根据知识女性、下岗创业女性、返乡创业女性等不同层次创业者的需求,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在时间上尽量照顾女性特点,以业余时间为主,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等方法。
3、建立女性创业的融资体系。资金问题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女性创业资金方面更显困难。要加强银行信贷与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女性创业人员,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尽可能简化手续。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女性创办企业,可采取资产抵押、质押或保证等形式解决贷款;对规模较小、缺少发展资金的下岗失业女性创办的企业,可采取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等形式,开辟女性创办企业信贷担保的绿色通道。此外,可建立女性创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贷款担保基金,形成专门针对女性企业的融资支持体系,为女性创业提供有力的经济保证。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十
这份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向上级报告,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党的xx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近期,江苏仪征市妇联对全市的女大学生村官创业情况进行了调研。
目前,仪征市女大学生村官81人,其中有7名已经创业成功(马集镇张宏梅种植的黄秋葵,铜山办事处石洁、许祯祯等人合伙经营种植的紫薯,大仪镇李天梅的有机插秧合作社和朱庆梅的桔杆加工利用,新集镇祝紫君的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陈集镇黄蔷薇的扬州市蔷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名正在积极筹备创业(新集镇祝紫君文化产业连锁店,铜山办事处许祯祯的高效农业),6名想创业无项目(新集镇的刘梅、吴娟,新城镇的张蕾,十二圩办事处的王娟,青山镇的宋佳,刘集镇的张星)。
通过调研,我们也明显地看到,全市女大学生村官创业人数少,究其原因主要存在3个三分之一:
1、三分之一女村官想创业有诸多原因制约。一是创业资金不足。由于投入的创业资金最低需5万,在银行贷款需要有担保和反担保手续,而女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每月在1500元左右,无法提供担保和反担保手续;二是创业用地问题。存在用地政策制约和土地培青费补偿。三是无经济实力承担。由于女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低,每月1500元左右,担心自己万一创业不成功,自身无经济实力承担,直接影响了创业的积极性。
2、三分之一女村官想创业无创业项目。部分女大学生村官想创业,但由于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加之她们在大学时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关联度不大,不知道如何去创业?创什么业?有一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
3、三分之一女村官无创业意识。一是部分女大学生村官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力求在本职岗位上有发展,对创业不感兴趣;二是少部分到村任职的女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工作当作就业的跳板,当作是在当前就业压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是在“骑驴找马”。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激发女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到创业的大潮中去,提高她们创业和带头致富的能力。
2、真情关爱,无牵挂创业。积极帮助女大学生村官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安排好女大学生村官们的食宿及日常生活,为她们顺利开展创业提供条件,提供方便,真正做到“政治上引导、工作上支持、创业上扶持、感情上联络、生活上关爱”,坚定她们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3、积极鼓励,多扶持创业。在我市已形成的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利好政策环境下,应进一步促使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营造良好的女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扶持体系,完善女大学生村官贷款的各项政策和业务流程,开通女大学生村官创业“无障碍”绿色通道,真正使想创业的创成业、已创业的创新业、创大业。
4、培树典型,广宣传创业。加大对创业成功的优秀女大学生村官典型的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善于发现优秀女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典型,并通过巡回演讲、经验交流、评选表彰等方式,将女大学生村官的成功效应在更大范围内宣传推广,真正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通过这段时间创业课的实训,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了实训课中的各项任务。虽然创业实训的时间不长,但课程很充实,从中收获到了很多知识,了解创业的主要流程,让我对今后的创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各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逐年增加,在找工作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创业就成了一条很好的出路。各地的地方政府也鼓励创业,不仅给更多的劳动者更广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在这种创业的分为下,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在创业实训的过程中,刘老师让我们用开发的思维去思考,各个团队创立什么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分析,运用什么营销策略等。通过这次的创业课的实训,我认为定位市场的目标非常重要,这决定着我们公司未来的经营。除此之外最难的是财务分析报告和利润表的计算,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我认为创业特别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良好的心态度。因为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对未来成功的渴望。同时我们也真正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互帮互助,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在关键时刻和突发状况时要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决定。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一个创业者有着耐得住寂寞的心里,持之以恒的心里,这一点我们可以在那些创业的成功者身上看到,他们的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步步为营,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才取得了成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需以他们的精神为榜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作为大学生,我们创业还面临着许多的挑战,需要我们一步步的去克服。这次的创业只是模拟公司,但我却发现里面有好多不可预测的困难。当然,在实训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关于公司的创立的想法不是很多,自己接触面不是很广。
总之,这次创业课的实训受益匪浅,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眼界。以后,我将更努力、认真、刻苦的学习,以这种态度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创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明天。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和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胜任力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以及对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馈。最后根据大学生具体要求提出相关建议,来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更好的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行。
(一)调查情况介绍。
此次数据调查采用的是问卷填写的形式,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总共发布问卷200份,回收196份,有效问卷为189份。此次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为大三、大四的大学生,专业类别侧重于文科、工科、理科、以及医药类。
(二)调研数据分析。
1.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看法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的认识分为三种:一、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比如开店;现在许多文科类的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大学期间进行网店创业包括淘宝店、微商等。二、开发一项创新项目;这一方面理工生较多,理工生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项目的研发。三、开办一个公司或企业;大学生创业现象越发普及,大学生也逐渐成为了全社会创业的主力军,在我校就有许多大学生开办公司,其中也获得了一定的程度的成功。随着创新创业的潮流盛行开来,许多大学生跨入自主创业的队伍中。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专业类别的不同,创业主体也有一些差别。文科、理科和工科类的学生较有创业想法,而艺术和医药类的学生有创业想法的较少。
在调查数据里70%的大学生都是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社会都有着积极地影响;也有大学生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风险大,创业胜任力不足,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也是大学生不足之处,更是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必要。数据看出,大学生的创业的阻力因素主要为经济能力状况、社会实践经验以及专业性知识。有创业想法的同学,考虑到最大的因素是经济问题;而在迷茫中的大学生则是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没有创业想法的同学,比前两者更在意的害怕失败,因此对创业没什么想法。在调查中,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立马执行的人很少,仅有23.81%;有48.68%的人犹豫不决,认为自己的想法存在着缺陷,对自身不够自信;也有人不敢去,毕竟现实和想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达到了26.98%。因此大学生真正创业的很少,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胜任力不足。
4.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胜任力的关系。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本次数据分析为高年级、低年级的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与胜任力关系。根据上表数据中得出,大三、大四的学生在创业胜任力“有一定的提升”方面,明显高于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学生;而在“基本没有提升”一项,大三、大四也低于低年级。同时在数据上也可以看出,高年级有一半的人数,创业胜任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胜任力有很大提升的人数较少,不关心创业胜任力的同学也有不少。
(一)结论。
通过调查得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也非常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整体上,大学生对自身的创业胜任力倍感不足,认为自身的创业胜任存在着缺陷,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单一,创新课程配置不合理,社会实践机会较少,自身的创业胜任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高校维度。
高校要积极落实与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优化创新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实行项目管理,针对于创新创业意识强烈的学生进行创新管理。最后学校要多开展丰富的课外拓展和创业实践活动,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成立创业俱乐部,以俱乐部的方式,搭建大学生创意交流合作的平台。配备专业的师资团队,加大对俱乐部的指导与服务。
2.大学生自身维度。
大学生应当加强自身的创业学习,加大书籍的阅读量,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参加创业类的课程学习、培训以及创业大赛,多方面提升自己。同时也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的视野,进行市场分析,挖掘商品市场,培养自身的市场意识。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十一
xx县2011—2013年辖区大学毕业生共xxx名。其中创业人数xx人,占总人数6%,就业人数xx人,占总人数80%;大学毕业后有意向自主创业人数1xx人,占总人数40%。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县大学毕业生以求职人群为主,自主创业的偏少。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近年来我县着重从培养锻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引导、鼓励、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先后组织155名大学生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创业培训。设立xxx公司等见习基地,推荐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到见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学习企业管理、企划营销、经营理念等知识,以拓展创业思路、提高创业技能。
校毕业生在我县成功创业,新增吸纳2名以上劳动者就业的,可向县就业局再次申请一次1万元的创业奖励,有效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截止目前,有24人申请创业补贴和奖励,兑现资金48万元。
3.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难题。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50万元,主要用于大学生村官创业补贴和贷款贴息。通过与金融部门对接,以基金贴息担保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融资难问题。截止目前,我县有5名大学生村官成功创业,担保贷款30万元,落实补贴资金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业热情高、实践少。近年来,县人社局、农业局、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都相应地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热情明显高涨,但真正加入到自主创业行列人数仍然偏少。据调查统计,在我县毕业返乡大学生中具有创业意向的约占40%,但真正创业的只占6%。从数据上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
2.创业项目单。
一、创新力度不大。根据调查统计,我县大学生创业多数结合xx山区优势,选择种养殖业项目,而涉及信息技术、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创业较少。95%的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往往选择一些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投资风险低的行业,一方面可以降低创业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经验。
3.创业信心不足,创业理念滞后。部分村官和创业大学生创—2—。
业思路不清,缺乏科学可行的创业计划,主动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在创业过程中,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根据调查统计,85%的大学生对创业项目、市场、风险等缺乏清醒的了解,属于盲目的创业者。对创业信息的了解渠道单一,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
四、原因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资金双重阻碍。大学毕业生对创业的敏锐度不高,尤其是创业意识、知识、技能欠缺,与当前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臵不合理不适用有关。其次,创业资金缺乏成为困扰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瓶颈,往往被迫选择投资较小和合伙的方式进行,而对于创新的投入力度更少。
2.创业政策和创业平台双重短板。一是创业政策不配套。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动,群策群力,目前的政策扶持多局限于财政、就业等部门,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联动。二是政策治标不治本。目前,大学生在创业中享受的优惠政策也仅仅局限于办理营业执照、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缺乏技术支持、市场营销指导等的服务平台和培训机制。
市场分析、人员聘用等开发相关栏目,使得大学生创业创新缺乏有效的交流,帮扶渠道单一。
三、对策和建议。
1.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进一步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仿真的创业平台,促其练就创业的“火眼金睛”,帮助大学生完成从牛刀小试的创业实训阶段向真刀实枪的创业实践阶段的过渡。充分利用创业平台内的优秀创业大学生发挥的集聚效应,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影响周边大学生树立创业必成的信念。给予及时的创业指导,构建一条安全带,编织一张保护网,保护学生的创业热情,保障学生的创业行动。有利于创业活动的顺利、深入、持续开展。
2.完善大学生创业良好环境。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大学生顺利实施自主创业的前提条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的健全落实,对现有的政策进行调整,形成合理、有力度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在制定、落实政策时,有针对性地,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创业的特点,在资金上进行扶持,在目标上进行政策引导,打破单一的创业模式。另外,大学生创业是开拓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在社会舆论上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同时,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父母、亲属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在各方的努力下,共同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3.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创业本是一项极富有—4—。
挑战性的工作,是对创业者自身知识、技能、智慧、能力、胆识等全方位的考验,它对创业者个人能力和素质有特定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困难、挫折甚至失败都是在所难免的,需要大到社会,小到自己,对成功和失败,对得和失合理价值判断,始终调整和保持好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在思想上独立思考,在行动上独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的命运;再者要从源头入手,以问题导向,改进现行大学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包括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技术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等。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要虚心学习创新创业的一切相关的知识,仔细钻研,认真消化,为己所用,让创新创业的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创业过程当中,为实现“事业有成”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5—。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十二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化,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各商业银行都积极开展了金融产品创新业务,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金融风险。如何加强对金融产品创新业务的审计,有效防范金融创新业务风险,笔者提出拙见,仅供商榷。
首先,金融创新产品具有表外反映性、杠杆性、风险与收益的潜在性、虚拟性等诸多特点,对传统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提出了挑战,有待审计界进一步探究。
其次,金融衍生交易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复杂性等特点,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金融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成为深入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业务审计的瓶颈。
最后,不完全信息博弈对金融审计构成了困境,主要表现为审计人员与被审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还表现在审计人员与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会)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通。
首先,把握重点,加强对金融创新的重点风险业务产品的审计。
金融创新的风险重点主要集中于金融衍生产品,审计前必须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全面了解。一是了解创新产品的种类和业务量,看是否将金融衍生业务交易演化成主业;二是了解金融创新产品的研发设计、试点推广、操作流程、风险环节及其内控制度,看是否能保证金融创新业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其次,充分准备,加强与被审计金融机构的有效沟通,确保有的放矢地开展审计。
审计前,审计人员必须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甚或是实地跟班学习,就某些关键性问题与被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观摩,以掌握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如信托、理财、保理等)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环节等方面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审计。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金融、法律等专家的意见。衍生金融产品一般会涉及较深的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可考虑聘请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协助审计。
再次,多方协助,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会)的有效沟通,以求监管信息及时共享。
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及时与金融监管部门沟通,重点关注相关监管制度是否及时跟进,避免出现监管盲区,从而促进被审金融机构改进和完善金融创新产品,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效。
最后,招贤纳才,加强审计人才梯队的培养与建设,确保审计队伍的延续性。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十三
了这支力量中的主力。与此同时,随着西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共青团主要工作对象的西城青年,其“社会人”特性正日益明显,流动性强、构成复杂、需求多样等特征不断凸显。因此,“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共青团引导青年投身区域发展,以及整合力量服务青年成长的必要工作。
20xx年,为适应首都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西城团区专门成立社会工作部,集中力量从零做起,全力打开了以“社区青年汇”建设为核心的社会领域工作新局面。并快速将20xx年以来,北京市首批公开招考社区专职工作者纳入视野,以他们为样本做了一份“青年社工工作与生活状况”摸底调研,通过对300余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广泛普查,以及30份个案谈,团区对社会领域建设工作以及社区工作者这一在社会工作领域中起着骨干作用的青年人群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我们发现,社会领域工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工作,因其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对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在贴近青年现实需求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社区工作者以及由他们衍生出的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这一群体自身,也面临着自我认同感缺失、专业知识储备欠缺等现实问题。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西巢青团提出了一延、一变、一过渡的工作目标:即工作领域由“体制内”向“体制外”的延伸;工作方法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工作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过渡,在扶持社会组织建设、深化社工队伍凝聚、加强社区青年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诸多胆尝试。
一是扶持社会组织建设。充分认识青少年社会组织引导、服务在共青团复合型组织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做好社会组织间的联动工作,加强对主管社会组织百德社区发展促进中心的服务、管理工作,主动联系悦群社工事务所、厚朴社工事务所等具有明显青年特征的社会组织,学习借鉴专业社会组织工作方法;做好工作机制联动,坚持社会组织参加机关工作例会制度,以青年汇专职社工工作为联系纽带,建立社工事务所定期会商、督导制度;做好项目支持工作,重点依托已申请到的西城可持续发展项目资金20余万元,支持百德建设青少年科普迷你站点,探索app等新兴技术应用于青少年科普、全媒体引导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力开发青少年社会组织、社区青年汇公益示范项目。
三是加强社区青年汇建设。社区青年汇其根本就什青团根据不同青年群体量身打造的“社会组织”。近一两年,共青团从分类引导、汇聚青少年出发,按照“组织终端、青年身边”的指导思想,一直不断转变工作方式,结合社会管理的前沿问题,遵循共青团思想性、性,与社会性、群众性相统一的工作属性,围绕地域、爱好、工作性质等不同共性,开展青年汇建设工作,力争做到有交叉,无遗漏。努力实现“通过联系、服务青少年社会组织,来联系、服务青少年”的目标。截至目前,共建立社区青年汇171家,其中市级示范青年汇5家。
西城社区青年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青年汇的建设由于总干事能力的差别重视程度的不同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数量”上求增长更需要“质量”上求突破:一是开展《从示范社区青年汇发展现状探索西城社区青年汇发展路径》的专项调研总结市级“示范社区青年汇”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归纳形成“示范青年汇发展的模式”并力争在全区15个街道均建立起示范社区青年汇;二是建立《西城社区青年汇标准体系》拿市级示范社区青年汇进行试点对青年汇的硬件配置、专职社工的遴选、项目的申报、经费的'审批及活动的效果等进行考评以全方位的规范社区青年汇的运行。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十四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型,而作为祖国的栋梁——当代大学生,人数不断上升,队伍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则愈显严峻,需鼓励各位同学积极投入到自主创业中去,为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行之路,因此在大学生内部进行创业观调查很有必要。
二、 调查目的
2、 通过调查结果得出大学生创业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合理的途径,为各位同学提供合理的建议,鼓励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创业,为职业道路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 调查方式
1、 利用qq群、人人网等通信工具,发动院部同学参与网页问卷调查;
3、 查阅有关文献,参考部分专业调查报告数据。
四、 调查报告结果
1、 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
(1)、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
a、冒险尝试心理的鼓舞:
b、收入丰厚的刺激:
c、严峻的就业压力的影响:
d、家庭成员的鼓舞:
调查中1位同学表示自己希望选择自主创业是受了家庭观念的影响,占总人数的5.88%。从采访得知,此位同学父母均受过高等教育,对自主创业有清晰的认识,也支持其子女进行自主创业,走不同的发展路线。
(2)、对创业与专业关系的认识:
创业与专业有何关系?一些企业的老总,大学所读的专业与创业的行业毫无关系,现也成为全国明星企业,这些事例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困扰,这不得不让大学生因专业和创业而思考。此次调查中,31.03%(9人)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密切相关,55.17%(16人)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有关系但不大,10.34%(3人)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基本没关系,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完全没关系的仅占调查人数的3.45%(1人)。数据显示,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关系不大的学生始终占多数。部分专家指出,大学生创业最好能与专业挂钩,从基层做起,因为专业往往是毕业生最擅长的,正所谓不熟不做,另外大学生刚毕业时肯定缺乏社会经验,如果急于创业,很有可能失败,最好还是从基层做起,先到拟创业的行业里扎实的工作一段时间,了解行内情况,这样创业时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机会,切不可盲目投资创业,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如此表明,专业给人们发展以一个起点,那是条件,而不是笼子和束缚自己的绳索。我们还必须眼光远一些,知识面宽一些,头脑活一些,反应灵一些,专业多一些,朋友广一些。
(3)、创业之前会做哪些准备:
a、参加创业设计大赛:
b、看创业类书籍:
c、参加创业培训:
d、到企业实习:
10人选择会到企业实习,占总人数的90.91%。要成功创立小型公司,最好先经历过大组织的磨练,因为组织可以提供较大的视野。创业是非常艰苦的过程,必须吃苦耐劳、必须坚韧不拔、必须掌握专业技术、必须心态平和、有爱心,而且不能斤斤计较,这些东西可以在企业实习中获得。
另有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商业)计划书的书写要求认识并不高,其程度仅在于“认识一点”,更有一部分是“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有创业理念但是认知程度低这是远远不够于将理念实施的。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十五
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按照上级妇联组织提出的“妇联组织要积极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长效机制”工作要求,香河县妇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党政所需、妇女所求、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适位置,通过创新服务载体和实施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在履行好妇女维权职能,宣传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县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考汇报如下:
(一)切实履行维权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县妇联大力实施妇儿维权工程,坚持维权与发展并重的工作思路,有效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平等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建立健全维权网络、诉求表达、矛盾协调处理机制。与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案件督办、司法保护、维权服务等工作新机制,形成了妇女维权工作齐抓共管新格局。通过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反馈等机制,及时掌握、深入分析妇女群众的思想动态、工作和生活情况,主动向党委、政府反映妇女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妇女上访、申诉、表达诉求提供了法律咨询与服务。注重人文关怀、感情沟通和心理疏导,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疑释惑的工作。坚持重心下移,切实为广大妇女提供维权服务。开通了12338妇女维权热线,进一步畅通了妇联信访渠道。近2年来,全县妇联系统共受理维权投诉案件132件,均得到合理解决;每年坚持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大型宣传活动;扎实推进“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
(二)关注妇儿民生、促进妇儿发展。
促进妇女儿童发展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按照“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的工作要求,注重改善民生,以项目为依托,实施扶贫帮困“三项暖心工程”积极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关爱弱势妇儿,保障广大妇女儿童平等享受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
一是实施贫困妇女救助活动:认真开展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帮助她们建立了互助机制,使她们在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关照。二是实施留守流动和贫困儿童关爱行动:深入实施春蕾计划、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行动,多管齐下、多方协调帮助解决城乡困难儿童群体的上学和生活困难问题。开展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争创活动,加大“春蕾计划”对城乡贫困家庭学生的扶助力度。三是实施妇儿健康关爱活动:以开展妇儿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为城乡妇女提供免费及优惠体检两大活动为主线,实施惠及城乡妇女的“两癌”检查工作。组织各级妇联层层发动,层层宣传,多措并举提高妇儿健康水平。与县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联合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等宣传讲座,联合开展妇女儿童普查体检活动及妇科病诊疗诊治活动二十余场,两年来共为城乡10000名妇女儿童提供优惠诊疗服务。通过建立起一个全新、系统、全面、长效的扶助贫困孤儿机制,确保全县孤儿救助工作实现长效化、制度化、公益化。
(三)夯实妇联组织基础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四)是创新载体,延伸妇女工作手臂。“妇女之家”是妇联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载体,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中,县妇联注重强化“妇女之家”的凝聚力量,把“妇女之家”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窗口。一是把“妇女之家”建设成为思想教育阵地。组织妇女到“巾帼书屋”阅览图书、利用多媒体开展远程教育、聘请法律工作者讲解法律知识等手段,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科学水平和法律意识。二是把“妇女之家”建设成为家庭美德的窗口。深化“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将“四进家庭”创建、平安家庭创建和十大孝星评选活动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活动置于和谐家庭建设的大主题中,形成各具特色、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把“妇女之家”建设成为宣传先进典型的窗口。培育、树立和宣传一批优秀妇女干部、先进妇女组织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引导广大妇女“学习典型,争当典型”;树立女企业家的典型,涌现了一批像长城香河中冶长城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莉等一批靠智慧和打拼创业的带头人,她们的事迹成为妇女的榜样,同时帮助她们树立创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一是参与的思路定位举措还不够明晰。长期以来,妇联具有浓厚的行政化倾向,习惯于发号召,搞活动,抓典型。重点“突不出”,遍地开花;效果不明显,容易浮于表面;影响难以持久,有时抓一个丢一个,乃至于很多工作落不到实处,落不到基层。面对新时期党提出的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很多人还不能从固有的思维习惯和工作运行模式中解脱出来。目前,各级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到底做什么,怎么做,心中无数,思路不开阔,敏感度不够,还存在等待心理,很可能错失机遇。
二是妇联自身组织体系上面临新挑战。只有抓基层强基础,才能把社会管理创新落到实处。目前,我县妇联组织建设在纵向上是健全的,从县、镇,直至村级,妇联组织建设实现了全覆盖。但是,从我们的实际工作和调研情况分析,妇联组织建设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一是在纵向上,妇联组织自上而下呈现出“倒梯形”结构,工作力量和成效有逐级弱化的趋势,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县以上妇联,乡镇、村、社区基层妇联组织的功能发挥亟待加强。二是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妇女组织虽有但不健全,而且在宣传妇女、教育妇女、组织妇女方面的作用发挥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三是在企业以及“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的力量较为薄弱,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虽是妇联的团体会员,但其工作大部分在实际上已游离于妇联工作之外。四是各级妇联与团体会员和自发形成的妇女团体之间的有效衔接程度还不够。这些都极大制约了妇联组织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
三是妇联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创新精神、求实态度和专业知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妇联干部需要系统学习社会工作知识,增强社会工作能力。
二是围绕社区抓重点。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逐渐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妇联组织作为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社区“妇女之家”阵地优势,在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下功夫,凝心聚力打响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行动品牌,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社区文化和服务活动。
三是着眼家庭造亮点。家庭是妇联工作的传统阵地和优势领域,是妇联组织大显身手的舞台,我们妇联组织要着眼于提高家庭和社区成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主动参与家庭和社区事务管理,把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健全激励机制,以家庭的文明建设推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家庭和谐带动社会和谐。
四是参与协调攻难点。参与社会协调,是妇联组织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组织地位、服务妇女儿童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协调这个突破点,把能力建设贯穿于妇联工作的始终,使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措施更加得力,服务妇女的效果更加显著,服务社会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彻底,使我们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十六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创新创业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引言。
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技术能力,所学知识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使他们只能拿农民工的工资。追根溯源,目前我国“大学生农民工”现象愈演愈烈的核心原因之一,是职业技术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的缺失。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如果部分大学生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经济建设所短缺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创业行为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力量。
大学生们怀揣梦想,走向社会,面临就业的时刻。过去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考生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跳出“农门”改变命运,但是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面对当前就业难的形势,大学生择业也发生着悄然变化,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一些学生的选择。特别是对出身农家的大学生来说,农村是一个自主创业的大舞台,回乡创业更有优势。
但是回乡创业并不是想的那么容易,这其中充满着坎坷,充满着辛酸,充满着困难,充满着矛盾!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意义。
(1)调查背景。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父母眼中的龙凤,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展翅高飞,尤其是农村家庭,他们对自己的子女女期望很高。因为他们知道挨饿的苦处,他们大都是60后!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到大城市发展,比如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让他们过上城市生活,永远的离开这片土地。
在他们的眼中家乡是没前途的,可是他们忽略了很多,他们也许不知道家乡需要我们这样对家乡充满热情的当代大学生。
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尽管现在的大学生数量众多,可对于许多农村大学生来说,他们依然是其家庭、家族乃至全村人的骄傲。在其家人、乡邻们的传统观念里,大学毕业后就该留在大城市,找一份像样的工作、过一种体面的生活。如果大学生回乡创业,在乡亲们眼里就会觉得他没出息,家人也会因此而抬不起头。如此观念氛围,给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增添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作决定。
调查这报告可以让当代大学生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是回家科学种田,哪怕是回家养殖,做自己喜欢的事!让父母理解这是我们喜欢的并且可以付出一生来完成的,因为这是我们的心声!同时很多的事实说明这些想法都是我们创业中的矛盾。
(2)调查的意义。
本报告主要研究大学生回乡创业矛盾的调查,很多大学生在父母的框架下生活,他们活着被寄托着使命,他们的大多数的安排是父母的梦想。
他们想走自己的路,想让父母们理解自己,走自己觉得感兴趣的道路。在这之间有很大的矛盾等着我们去调查,怎样才能消除矛盾让父母理解我们。让大学生的人生路走的更精彩。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迅猛增加,而经济危机背景下国内外就业市场形势严峻,难以发挥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和农民工挣抢就业岗位的局面。与其在现有岗位分配上残酷竞争,不如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大学生自身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而家乡熟悉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以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回馈家乡的根土情使回乡创业成为为大学生自身打造就业岗位,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从而成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村的贫困,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发展问题。大学生回乡创业不仅是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政策补充。大学生回乡创业带回了知识技术和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与农村丰富的劳动力、土地等相合,以项目的点带动农村经济的面的发展,能够有效支援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二元经济构的改变。这些说明了回乡创业是解决就业矛盾的一大途径。同时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
二、调查的方法、范围及对象。
(1)调查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2)范围及对象。
乡镇团委、街道办事处。
三、大学生回乡创业的矛盾。
(1)来自自生的矛盾。
一是缺乏观念支撑平台。
尽管现在的大学生数量众多,可对于许多农村大学生来说,他们依然是其家庭、家族乃至全村人的骄傲。在其家人、乡邻们的传统观念里,大学毕业后就该留在大城市,找一份像样的工作、过一种体面的生活。如果谁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在乡亲们眼里就会觉得他没出息,家人也会因此而抬不起头。如此观念氛围,给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增添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作决定。
二是缺乏资金支持平台。
在很多农村家庭,供子女上大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的家长勒紧裤腰带将子女送进大学校园,还有的家长为此负债累累。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资金再支持子女创业。至于说地方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尽管出台了种种支持学子立足农村创业的扶持政策,推出了相应的信贷支持项目,但遗憾的是,在如何确保这些扶持政策和信贷支持项目的落实上,还缺少得力措施,效果不够理想。资金问题对于大学生回乡创业始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一般来说,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相对而言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差,这样就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而涉及到税收减免的一些优惠政策大多条件严格,程序繁琐。大学生回乡创业如果要解决创业资本的筹措问题,往往不得不向亲戚朋友筹集,或者依靠民间私人借贷。有的甚至尽管友好的产品、技术和订单,但因为缺乏周转资金而陷入困境。如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的安徽省六安市大学生荣琼携发明专利回家乡创业,并被评为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尽管产品市场潜力广阔,但由于融资渠道不畅,缺乏流动资金而陷入困境,至今仍在苦苦支撑。
1/3123下一页尾页。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十七
近年来,**区总工会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服务好农民工的新方式,新途径,坚持抓基础、抓基层,突出重点,突破难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农民工,做好服务文章,在活动方式上做到新、活、灵,千方百计为农民工做好事、解难事,助推脱贫攻坚,为建设“荷美**”作出了新贡献。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我区目前非公企业总数为1634家,有农民工13821多人。我区农民工务工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板材行业、建材行业和服务业。多数农民工为本地剩余农民劳动力,少部分为外地到本地务工人员。虽然目前经济下行,但我区农民工并未大量失业,目前,这些农民工大多情绪稳定,生活安定,并未对社会形成不安定的因素。
(一)就业和创业信息的提供问题。一是在家待业的农民工多数愿重新外出务工,但由于信息不畅,苦于无招工信息,只好在家等待观望。二是部分想在家创业的农民工虽然有良好的愿望,想在种植业、养殖业上有所发展,但由于对市场需求不了解,创业项目难选择,不敢去干。因此工会应加强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和创业信息。
(二)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农民工技能水平低,影响了农民工重新就业和创业。一是我区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对科技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在外打工多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体力劳动或在服务业从事简单的劳动,技能水平普遍不高,择业竞争力不强,影响了农民工就业。二是部分想从事种植、养殖业农民工普遍缺乏相关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影响了农民工自主创业。因此工会应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力度。
(三)农民工生产生活困难问题。部分农民工家庭增收困难。我区农民工收入中劳务收入占了50%左右,农民工家庭的主要收入依赖打工的收入。农民工家庭一旦发生意外失业,家庭都会面临较大生产和生活困难,需要帮扶。
(四)农民工维权帮扶问题。农民工普遍有“三怕”心理,一怕出去找不到活干,二怕工资低挣不着钱,三怕干了活领不到工资。其中最怕的就是干了活却领不到工资。因此工会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维权帮扶。
(一)创新维权服务形式,为农民工解忧。一是打造网式维权服务。在**街建立**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在**产业园建立工会工作站,在**区农业资料有限公司建立大型企业职工法律援助站和**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建立“农民工之家”,形成“一中心、三站点”服务模式,派驻律师在站点接受职工(农民工)的维权咨询和法律援助。此外在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工地贴挂《农民工维权告示牌》50块,告示牌上写明职工(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内容、法律援助中心电话号码、律师联系方法,让职工(农民工)维权有依据、有门进、有人帮、有收获、增信心。
(二)转变干部作风,到一线去服务农民工。新形势下,农民工已成为产业的主体。工会工作重心必须下移。工会人员必须往一线安排,经费也重点往一线倾斜。我会从20xx年开始,在**产业园区工会工作站,安排了2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常年驻守开展工会业务工作;在**城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安排1名法学专业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开展职工维权工作;在**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工会“农民工之家”,安排1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常年驻守开展服务农民工工作。在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园区工会工作站和示范区工会“农民工之家”实行工作日誌登记、职工(农民工)来信来访登记和具体开展服务职工(农民工)工作登记制度。每个站点的工会工作者每个月要向区总工会汇报开展工作的情况。
(一)企业建立工会积极性不高,甚至认为建立工会增加麻烦和负担。农民工“无家”可归。
(二)农民工对入会意愿不强,好似入会要交会费,增加负担。
(三)农民工会员流动性大,有的会员不定时地到外地务工,管理难度大。
(四)大部分非公企业不重视工会建设,投入少,组织农民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更少,影响企业工会活力和战斗力发挥。
针对农民工目前状况,建议:
一是加强企业主对建会好处的教育和动员工作,积极建立企业工会,让农民工有“家”可归;同时真正发挥企业基层工会为农民工服务作用,增强企业工会吸引农民工入会能力。
二是加强农民工入会的好处宣传,积极发动农民工入会。
三是各级工会高度重视农民工会员工作,在生产生活上多关心,积极解决农民工会员生产生活的困难和合法权益的维护,让农民工体会到工会组织是自己信赖之“家”,工会工作者是自己“娘家人”。
四是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和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农民工就业率和创业率,助推脱贫攻坚。
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合作企业(合作社)组建工会的有**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工会、黄练镇科宝小蚕共育基地工会,其中核心示范区工会包括2家公司(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化农业合作社),2个村3个屯5个村民小组(即:**村**屯2个村民小组,**村内**屯1个村民小组和外**屯2个村民小组),拥有农民工576人,发展会员144名;黄练科宝小蚕共育基地工会有农民工33人,发展会员33名。这两个典型的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工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篇十八
xx县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不仅实现了创业者自身价值,而且对保障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高峰时达到**余万人外出务工,金融危机以来,全县返乡农民工总量已近**人,约占外出务工人员的%左右。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为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创业,相继出台了《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条》、《**县乡(镇)返乡创业园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规定返乡农民工投资兴办各类企业均享受外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在减免有关规费、提供用工保障、提供优质服务、给予税收奖励、实行基础设施奖励、优先供应土地、提供贷款贴息和信贷担保、争取注入扶持资金、免费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在工业园区设立建设规模*亩的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工业园区近家企业中有**余家为返乡农民工投资开办,占入园企业近一半。全县培训返乡农民创业人员达**余人,享受返乡创业贷款贴息人数达近**人,贷款总额约*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返乡农民工在本县实现再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达*余人。
(一)服务方式手段陈旧,帮扶措施落实不够到位。中央、省、市、县出台了许多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根本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获知创业信息。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仅凭个人的感觉盲目投资,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往往是项目投资之日就是失败之时。有的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服务成了一纸空文。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在办理各种登记注册管理手续中需要缴纳相关费用,增加了创业成本。返乡农民创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治安环境也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的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存在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以及“吃、拿、卡、要”的问题,严重影响创业者的积极性。
(二)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制约返乡创业企业发展。返乡创业者的初期投资大多靠外出务工积累的资金,资金量不大,创业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次性投入到项目中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缺乏后续资金。受金融体制、企业规模、信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返乡创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只有靠高息民间借贷输入企业维护生产和再生产的“血液”,成本高、负担重,有时因资金短缺,痛失不少好的商机。资金问题成为返乡创业者创办企业难以发展的瓶颈。
(三)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需要加强。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有的返乡创业者反映,企业做大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需要有各方面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效力,希望能够加强谈判技巧、市场预测、海关贸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从事种植、养殖业的返乡农民也反映,为了进一步搞好种养殖业,希望能结合季节特点多提供一些农技、栽培、防治病虫害和牲畜疫情方面的综合培训。
为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激发和保护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更好地发挥返乡农民工创业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营造良好氛围。抓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体现,要把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要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定期表彰返乡创业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创业基础平台,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良好环境。要结合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加速完善小城镇、工业园区、返乡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果业、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使之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在土地供给上,要完善制度措施,认真解决好返乡创业用地问题,将返乡农民农民工用地纳入城乡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真正象对待外商一样对待返乡创业者,确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探索、改革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县级财政要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设立创业基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工信、民企、工商联配合工作,一旦返乡农民工创业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后,鼓励创业成功人士补足与银行等同利息纳入创业基金,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政府小额担保贷款制度,金融机构要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要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直接投资,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与效益。一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要充分发挥乡镇人保所和企业(管)办的作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可设立服务站,做到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保障。乡镇人保所要和企业办开展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长期跟踪监测掌握,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协助返乡农民创业项目申报及评估认证申请,开展经常性的返乡创业项目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传输相关信息至县有关部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就地转移和输出。二是要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抓好乡(镇)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畅通,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提供方便。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宣传载体,大力宣传返乡创业政策和先进典型,介绍发布创业信息。可以利用中介组织网络大、信息来源广、反应迅速的优势,鼓励、支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
(五)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益。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统筹培训的资金、物力、师资等,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切忌撒胡椒面式的资金分配。要结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战略,为产业发展提供创造型人才和技术人力资源。要改革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高校或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对创业者开展专题讲座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现场答题解惑。或对返乡创业农民以委托普通高校、行政学院、经管学院、党校等院校进行定向培训和到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学习锻炼等形式进行技能、法规、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经济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改革培训考核的机制,要以培训人员的创业成功率为主要考核目标,防止培训走过程,增强创业培训的有效性,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六)发挥工商联职能,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企业都是非公有制企业,是工商联工作的对象。在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方面,工商联要真正当好政府“助手”,就必须针对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要推动和配合政府部门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建立各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参与产业转移、新技术应用、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项目的创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打开视野、创造条件;要加强典型带动作用,广泛宣传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代表的发展历程、奋斗事迹、经营战略、重要贡献,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借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培养返乡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文化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经济大局的关系、经营状况与社会就业的关系、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关系、诚实守信与市场秩序的关系、创造财富与回报社会的关系,通过同心工程、“感恩行动”、光彩事业等活动,增强他们对责任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切实为吸纳更多社会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共同富裕多作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250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