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跳水教案(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7:41:12
五下跳水教案(模板15篇)
时间:2023-11-10 17:41:12     小编:雨中梧

教案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和可变通性,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群体。教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在教案参考部分,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教材配套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

五下跳水教案篇一

学生视角本篇课文讲述的故事紧张、惊险,学生定会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难点 学生对“甲板”“桅杆”等船上:的设施知之较少,理解上有—定的难度。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描写精彩生动、引人人胜;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教学时应注意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联系的变化和发展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同时以课文中的故事为载体,进行方法论的教育和语言的积累与训练。

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设计特色以研读为主,探究式学习;

信息资料。

1.有关帆船结构的图片或其他资料。

2.师生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及其他作品资料。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

4.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联想,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问:文章题目使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下面不是水,而是陆地或别的物体,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由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文章。

(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推断能力;交待作家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引发阅读的兴趣。)。

二、提出研究课题。

1.自读课文,自定研究课题。

如:危急时刻,船长为什么要那样做?……。

2。小组交流,充实课题。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筛选出几个有价值的课题。

(在确定课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供几种研究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也可让学生自定研究形式。

2.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研究。

3.组织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进行自评。

四、研究朗读课文  。

1.引导学生研究如何才能读好课文。  。

2.引导分析重点句。  。

3.组织学生分组朗读。

(通过自主朗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

2.通过扩展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内扩展,充实语文小课堂。

1.谈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

2.如果你是一位碰巧目睹了这件事的记者,你会问谁什么问题?

3.当孩子被救上来以后,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样说?

船长:————————————————————。

水手:————————————————————。

孩子:————————————————————。

4.请把这个故事写成一篇简短的新闻报道。

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和同学交流。

(利用课文的空白、角色的特点引导学生养成体验角色、换位思考的习惯,对于改变学生的自我中心主义,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及培养创造性思维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课外扩展,走进语文大课堂。

1.形容处境危险、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与大家交流一下。

2.把你所知道的遇事机智、当机立断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课堂练习   ,

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5个字。

舟:一—一 一一   木:一一一—一。

2.把词语补充完整。

龇牙咧(   )   心(   )胆战。

找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板书。

孩子遇险。

孩子追猴    。

猴逗孩子     当机立断     跳水。

父亲举枪      孩子得救。

水手追猴 。

五下跳水教案篇二

1.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并能带着问题合作学习。

2.反馈小组学习的情况,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布置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跳水》。(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3.引导学生看课题提出问题,教师汇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例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结果怎样等。

1.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读课文,认读生字,可同桌互读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和句子。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课文的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1.汇报你读明白了什么。

2.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把课后生字以词或句子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五下跳水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并能带着问题合作学习。

2.反馈小组学习的情况,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导质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跳水》。(板书课题)

2.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3.引导学生看课题提出问题,教师汇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例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结果怎样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读课文,认读生字,可同桌互读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和句子。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课文的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汇报你读明白了什么。

2.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起因、经过、结果),理清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巩固延伸。

1.把课后生字以词或句子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清小男孩处于危险处境的原因,了解小男孩获救的经过。

2.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总结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孩子、水手及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性格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词。

2.理清课文各个事物间的联系。

二、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

(1)先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全班讨论。

(2)抓住重点语句,出示挂图,感知小男孩处境的危险。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担忧和紧张)。

2.了解孩子处境危险的原因。

(1)抓住重点词“因而”,出示句子“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给因而换词,但意思不变(所以、故而、因此)。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词法)。

(2)抓住重点词“放肆”,教师可让学生说猴子放肆表现在哪里。

(3)用三角标出具体描写猴子和小男孩动作的词语,并在课文中读好这些词语。

3.讨论: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

(1)读有关船长的句子。

(2)想象一下船长怎样想的。

(3)评价一下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三、读完课文,拓展延伸。

1.假如你当时在场,你还有别的办法救小孩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引导学生辩论。

四、学生质疑问难

为什么说“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五、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总结全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作者写这个故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六、启发想象。

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些什么?水手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想说的写出来。

板书设计:

走上横木

孩子追猴子

猴子逗孩子

人们追猴子

跳水

五下跳水教案篇四

教案(一)。

一、对教材地理解。

1、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通过记叙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地故事,赞扬了船长临危不乱、急中生智,根据情况地变化采取相应果断措施的品质。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危急时要冷静地处理问题,大智才能产生大勇。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二、对学生的分析。

1、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会很感兴趣,但不易从曲折的故事情节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2、个别爱动脑筋的学生,可能在学完本课后,能悟出一些浅显的道理,但难以综合分析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原因。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在情况发生急剧变化时,凭借才、智、勇,果断采取摆脱困境的措施。

3、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不易根据情节的发展变化读出文章的节奏美。学习本课,应设法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气质,读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的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

1、使学生懂得只有靠才、智、勇,才能摆脱困境。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认识联系变化的原因。

这也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

引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凭借才、智、勇,摆脱困境的欲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检查双基训练题的完成情况。

2、齐读课文,初步感知,完成“整体把握”第一题。

3、按照事情的发展变化理清课文思路。

4、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完成“整体把握”第二题。

5、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我陶冶和相互陶冶。

6、进行口语交际和写文做人训练。

本课教2课时。

教案(二)。

“导-探-评-超”练习题。

双基训练(略)。

整体把握。

一、本文写的是在______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______船长的儿子,孩子十分生气,走上了横木的______。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_____,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______。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物在发展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____采取相应的_______。

二、请你画出水手、猴子、孩子、船长之间的联系,并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完成练习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船上,船上有___、___、____、____。

2、故事的起因是____逗_____,接着发展为_____逗_____、____追____。故事的高潮是孩子走上横木的一头,结果是____急中生智逼____跳水,_____救出了孩子。

3、孩子追猴子,一直走到了_________,此时_____他拿到了帽子,___难以回转身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之所以遇到危险,是因为猴子太______,孩子做事不考虑____,水手开玩笑太______。

理清思路。

请你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把文章分为四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课文第三段中,作者先讲孩子____猴子时,猴子不时地_____孩子,接着写甲板上______的表情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孩子遇到______的担心_____的程度,同时也反映出孩子处于_____的危险处境。

自我陶冶和相互陶冶(略)。

口语交际与写文做人训练。

1、学完这一课,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以从水手、孩子、船长等多角度去谈,同桌互相说一说。

2、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的或听说过的急中生智而解决问题的真实例子,或由于缺乏才、智、勇,在困境中越陷越深的例子。把它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然后动笔写下来。

板书设计(略)。

五下跳水教案篇五

1.能从35~40厘米高处自然跳下,能做到落地轻稳。

2.了解跳水的简单规则和几种不同的泳姿。

3.喜欢和同伴一起参与运动活动,有愉快的运动体验。

4.能主动帮助收拾整理运动器材,并整齐地放回原处。

桌子4个。

经验准备:已经掌握单双脚跳、正面钻等基本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热身操。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幼儿先跨跳过“跨栏”(用单元筒、体能棒组合成

的);爬上“跳台”(小椅子或小桌子充当),然后跳进“游泳池”(双单元砖、小椅

子和小桌子围成)。

(2)教师带领幼儿开始游戏,指导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

幼儿四散站立,在舒缓音乐的伴奏下跟老师模仿自由泳、蛙泳、仰泳的动作。稍事

休息后,教师带领或指导幼儿将材料归放好。

五下跳水教案篇六

5、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个秋天,一家三口去爬山游玩,坐索道时,绳索突然断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父母同时想到要救自己的孩子。在绳索快要落地的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双双用手把孩子举了起来,孩子幸存活了下来,而她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她。

6、小结: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内心一定受到很大的震撼吧!当孩子在最危险的时候,父母都会想方设法救他们,能够使本无希望的事情发生转机,出现奇迹。

同学们,孩子得救了。那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呢?大家可以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分小组演一演。

五下跳水教案篇七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那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呢?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你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并且从中得到启迪。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学生字。

2.利用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注意区分:“气急了”、“气极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一艘放肆胳膊海鸥瞄准。

风平浪静摇摇晃晃。

2.提出容易写错的字:

3.说说难理解的词语: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五、再读课文。

1.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

2.根据问题给课文分段:课文讲了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五下跳水教案篇八

1、上节课我们按什么方法学习《跳水》的前三自然段?(板书:注重事物的联系)。

2、一学生复述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故事的“趣”。

动画(1):一艘轮船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航行。船上的水手、船长的儿子正在逗猴子取乐。突然,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气得脸通红。

3、学生摆放卡片,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动画(2):猴子将帽子放到最高横木的一头后,爬到桅杆的顶端,孩子摇摇晃晃走上横木取帽子。水手全都吓呆了。

1、学生摆放卡片,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形成如下板书:

附图{图}。

2、看了、听了故事的后部分,你们感到什么问题最不好解决,告诉老师。

学生质疑:

(1)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

(2)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

(3)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

(4)“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它太长了?

(老师板书:拿帽开枪转身40秒钟)。

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故事的“险”。

1、小组讨论:孩子为什么非要拿那顶不值钱的帽子?

小组争先发言:

(1)孩子觉得自己是人,却被小小的猴子耍了,太丢人了。

(2)水手的`哄笑,大大地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3)猴子的放肆,水手的大笑,使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

2、书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了?(学生读书)。

听听,猴子好像在说什么?

学生想象回答:

(1)来呀,来拿你的臭帽子吧!

(2)哈哈!笨蛋,你是拿不到你的帽子的!……。

真气人,孩子怎么想?

学生想象回答:

(1)哼!死猴子,我非把你捉住拿回帽子不可。

(2)你不要高兴得太早,看我怎么收拾你!……。

3、为了夺回面子,维护自尊,洗刷耻辱,孩子又是怎么做的?(一学生读有关句子)。

“气极了”这三个字该怎么读?(气愤,语气加重)试读,齐读。

4、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吓呆了”是什么样子(学生体会:口张得大大的,眼睁得圆圆的,全身僵硬,气也出不来了,呆若木鸡了。)。

这三个字又怎么读?

(学生体会:语音要小,语速要慢,“呆”要重读。师范读,生自读、齐读。)。

5、下面讨论大家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

(学生讨论:书中描写孩子处于绝境的两个句子,第一句讲桅杆高,甲板硬,从横木上掉下来,就会粉身碎骨,说明处境危险。第二句同样讲他的处境危险。从图上可看出横木周围没有遮拦物,没有扶手,横木很窄。此时,孩子心中也很紧张,他稍微一动,就会失去平衡,掉下来,更不可能转身了。)。

写孩子处境危险的这两句话又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紧张,语速稍快)齐读。

6、请一学生读本段最后两句。学生评析。

7、按要求读有关句子。

8、同学们,难道我们就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摔死吗?快想办法救救他呀!

学生想办法:

(1)搭云梯。

(2)拉网接。

(3)抬垫子。

(4)叫水手爬上横木抱孩子。

(5)叫直升飞机……。

9、抽一位没发言但在思考的同学,问:你觉得他们的办法行得通吗?为什么?

(生答:行不通。他们的办法虽然可行,但是时间不允许。他们没有注意事物间的联系。若照他们的办法去做,孩子早就没命了。)。

学习第5~6自然段,体会船长的“智”。

1、船长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板书:瞄准跳水得救)。

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机智、当机立断)。

2、同桌同学讨论大家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

正方发言:

(1)会开枪。为了逼孩子跳水。

(2)与其让孩子率死,或变成残废,长期痛苦,不如一枪打死……。

反方发言:

(1)不会开枪。因为世界上没有父亲向亲生儿子开枪的。

(2)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开枪打死自己的儿子,岂不是没有人性了吗?

(3)不会的。打死了儿子,就断子绝孙了。即使开枪,也不会打在儿子身上……。

大家发言很激烈,也很精彩,我们还是看看书吧。齐读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思考:如果要开枪会喊“三”吗?(不会)有个同学讲得好,即使开枪也只是鸣枪示警,不会朝孩子身上打。

2、讨论:父亲的话该怎么读?

(学生体会:命令,着急,大声喊。每句后面一个字应拖读。“二”比“一”读时语音还应长一些。读出父亲迫切希望孩子跳水的语气。)。

3、大家想想,猴子、孩子、水手,船长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请用“因为……所以……”,“……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回答。(将此句式投射在银幕上)。

4、出示幻灯片:

附图{图}。

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解决最后一个问题。

学生看法:

(1)水手太紧张。

(2)每分每秒都关系到孩子的生命安危。说明水手的心早已系在孩子的身上。

学生发言:

(1)因为风平浪静,水手才拿猴子取乐,导致故事的发生。

(2)因为风平浪静,孩子才走向最高横木处于绝境,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3)因为风平浪静,船长才举枪命令孩子跳水,使故事走向高潮。

(4)因为风平波静,水手跳进大海很快地救起了孩子。

总结:谢谢!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体会到了“风平浪静”贯穿了故事的始末。看似轻轻一笔,可见作者的匠心。因此,我们作文时,特别是在描写自然环境时,一定要注意你所写的自然环境必须要与事情发展有联系。

2、读完这课,你想到些什么?

3、再次捧起书本,用你们的声音,你们的语气,向大家讲述《跳水》这个故事中最令人惊心动魄,最扣人心弦的一幕吧。齐读第4~6自然段。

五下跳水教案篇九

1、学会本科7个生字,正确读些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果断的性格,学习他处理问题的方法。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的性格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布置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板书课题,创设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文《跳水》。(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生字,并在文中标出。同桌之间互读生字及生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2、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

3、找生回答,教师随之板书:猴子撕帽子孩子爬上桅杆。孩子走到横木上遇到危险。船长开枪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巩固延伸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研读重点段落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学习重点段落。

1、读课文,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2、投影显示: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教师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学生接着说“放肆”的结果。

学生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教师揭示“放肆”的结果。

用“显然”说一句话。

3、由于猴子的放肆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读相关的段落。

猴子是怎样都孩子的?(画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体会体会,想一想是否可以用其他动词代替)

投影出示: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它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同位讨论:只要一失足,结果会怎样;即使拿到了帽子,结果会怎样。

4、默读课文,说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救孩子?(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教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跳水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列夫.托尔斯泰写这个故事,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汇报:

(1)遇到危险,头脑要冷静;

(2)遇到问题,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去解决;

(3)开玩笑不能太过分。

四、拓展延伸,启发想象

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们的想象,把他们想说得说出来。

五下跳水教案篇十

1、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资料。

3、感情朗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运用“质疑探究法”引导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以学生的问题提出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以疑引读,将读、思、议、练贯穿。

全过程,进行自主、互助和师生伙伴式探究学习。

一、复习导入,理清线索。

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刻谁能根据。

板书和故事之间的联系,说说《跳水》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取乐,逗、追、命令、跳水)。

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自主合作式教学。

1、课件出示问题并读题:昨日,经过合作学习,大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一顶帽子并不值钱,孩子为什么非要去夺回它?

问题三、“40秒——大家已经觉得很长了。”40秒的时光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很长?

2、师:中国有句谚语:勤学又勤问,不愁没学问。我相信,会提问的同学都是会思考会学习的同学。今日,教师加入你们的讨论,倾听你们的发言,共同参与解答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读自悟,展开辩论;释疑解难,适时点拨。

(一)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读书。

(二)围绕问题,自主合作;展开辩论,发展思维。

问题一:

1、师:同学们,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让大家分享你学习的欢乐。谁读懂了第一题?

2、放录像帮忙理解课文。

3、感悟:经过生动的录像,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3、指导朗读: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一划,读出猴子的放肆,孩子的气恼。喜欢读描述猴子的句子,还是喜欢读描述孩子的句子,自愿选择练读。

4、投影出示猴子和孩子的句子:请喜欢读描述猴子的句子的同学站起来读,其它同学读描述孩子的句子。(学生评议,教师点拨。)。

5、教师小结:

问题二、

2、导读:船长的命令。

3、点拨难点,激发情感:

同学们,孩子的生命随时可能结束,父亲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爱子,这时的父亲他要用一切力量挽救孩子的生命。他用尽了全部的气力高喊,那声音充满暴发力,十分响亮,甚至带点嘶哑,让我们一齐去感受那伟大的父爱,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全班同学读船长的命令。

4、求异、发散与辩论:

除了跳水,你还能不能想出别的办法?同桌交流。

5、学生自主板书:

你觉得船长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板书,其他同学做有关《自主练习设计》。

问题三:

1、积累练习:学生用40秒的时光把课文中或想到的形容处境危险或情景紧急的词写在《自主练习设计》上。

2、师:就这么不够写几个字的功夫,可课文中为什么说“40秒——大家已经觉得很长了。”呢?引入第三题,学生自由发言。

3、在读中体会40秒钟的意味,齐读第五节。

四、拓展迁移,入境明理;师生合一,领悟中心。

1、事后,经历了这场生与死的考验的孩子、船长、水手们会说些什么?展开你的想像,四人小组分主角互相说一说。

2、合作学习小组演示人物对话:

3、师生合作,主角表演,揭示中心。

4、总结全文。

五、板书设计:

(俄国"托尔斯泰)。

取乐逗逼。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追跳。

五下跳水教案篇十一

1、乐于将珠珠抛进水中,初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产生好奇。

2、喜欢抛珠子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快乐。

3、愿意向同伴、老师表述:“木珠浮在水上”、“玻璃珠沉下去了。”

1、各种颜色的木珠、玻璃珠、钢珠、塑料珠、彩泥珠若干,分别将这些珠珠放在几个筐子中。

2、塑料大盆2个,里面装一半水。

3、在活动前组织幼儿看“跳水”的体育比赛,让幼儿了解“跳水”这一运动。

(一)以“跳水表演”引出。

1、孩子们你们看过跳水表演吗?今天,有2位朋友也要来表演跳水,你们看,是谁?(分别出示木珠、钢珠),来和这两个珠珠大声招呼吧!

2、木珠是什么样的?(颜色、形状)钢珠呢?

(二)跳水表演(教师演示,幼儿表述)。

1、跳水表演现在开始,首先出场的是木珠。(教师演示木珠跳水)听“咕咚”,木珠宝宝跳到水里去了。

2、木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样的?

3、木珠宝宝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示呢?一起来学一学。

告诉你们哦,老师也有一个方法来表示木珠浮在水面上,看,这个箭头朝上,就表示浮在水面上。

4、钢珠也来跳水,它跳到水里后会是怎么样的呢?(幼儿猜测后教师演示)。

5、钢珠跳到水里后是怎么样的?它和木珠一样吗?(幼儿学说:“木珠浮在水上”,“钢珠沉下去了”

6、可以用动作来做一做沉下去吗?一起来试一试。

刚刚浮在水面上时箭头是朝上的,那么沉下去箭头朝哪里呢?

(三)幼儿操作。

1、还有很多珠珠也想来跳水,看看都有谁呀!

猜猜玻璃珠跳下水后会是怎么样的呢?塑料珠呢?彩泥珠呢?

2、到底会是怎样的,请小朋友们动手试试吧,仔细观察哦!

3、刚刚小朋友们都帮助了珠珠跳水,谁来告诉我,玻璃珠宝宝是浮在水面上了还是沉下去了?用哪个箭头表示?(请幼儿贴)。

4、我们发现小朋友猜想和验证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动手试一试才能知道正确答案哦。

5、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放到水里也会沉下去或浮起来,请大家回去找一找哦。

五下跳水教案篇十二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学生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以及借助评价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孩子心理变化及船长性格特征的关键词句品读,教师不失时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段落,探究感悟。在实际教学中基本实现了我的教学设想,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利用媒体课件有情有景,使学生进一步把握了故事发展高潮结局,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学生课前的困惑,使学生随故事的发展,情感也在潮起潮落,感悟出船长遇事沉着、果断、机智的性格特点,展现了他极大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如何处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四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懂得自读、自悟、自得,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在本节课上,学生充分展示了内在的潜力,乐学、乐问,在启发点拨之中,多数孩子获得自己的感悟。但个别同学自悟能力差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关注全体同学,让每个孩子学得有动力,更加有热情。

1、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主,坚持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坚持辅之以“导”,做到“指一指引”以导向,“点一点化”以开窍,“拨一拨弄”以知晓,把学生引进理解文章的“门”引上理解文章的“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2、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乐问,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学中,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创设交流、想象问题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学生潜意识创造力得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下跳水教案篇十三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猴子、孩子、水手、船长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联系的发展、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二、引导学习第四自然。

1、质疑、激发辩论。

2、品读段中突出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3、积累词语:段中哪几个词最能说明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4、追索孩子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原因。

三、教师带领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导理解猴子更加放肆的原因。

2、结合词语理解,谈谈所讲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3、小结学法,抓重点词、分析事物间的联系。

四、学生自学二、三自然段。

五、学习五、六自然段。

1、大家一起为救孩子想办法。

2、品读五自然段,了解船长救孩子的办法。

3、说说从船长身上得到的启发。

六、总结全文、练习分析本段以及全文所讲到的事物间的联系。

七、这件事过后、如果你是船长,你会怎么说?

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怎么说?

如果你是水手,你会怎么说?

五下跳水教案篇十四

本篇课文讲述的故事紧张、惊险,学生定会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难点。

学生对“甲板”“桅杆”等船上:的设施知之较少,理解上有—定的难度。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描述精彩生动、引人人胜;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景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教学时应注意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联系的变化和发展来深入理解课文资料,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同时以课文中的故事为载体,进行方法论的教育和语言的积累与训练。

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设计特色。

以研读为主,探究式学习;

信息资料。

1.有关帆船结构的图片或其他资料。

2.师生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及其他作品资料。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资料,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资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资料。

2.学会生字、新词。

3.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联想,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问:文章题目使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下头不是水,而是陆地或别的物体,会出现什么情景呢?

下头我们就学习这篇由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文章。

(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推断本事;交待作家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引发阅读的兴趣。)。

二、提出研究课题。

1.自读课文,自定研究课题。

如:危急时刻,船长为什么要那样做?……。

2。小组交流,充实课题。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筛选出几个有价值的课题。

(在确定课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本事。)。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供给几种研究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也可让学生自定研究形式。

2.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研究。

3.组织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进行自评。

(初步体验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感受探究式学习的乐趣。并始终关注评价机制,搞好调控。)。

四、研究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研究如何才能读好课文。

2.引导分析重点句。

3.组织学生分组朗读。

(经过自主朗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资料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本事。)。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一步理解课文资料,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经过扩展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本事,

教学流程。

一、课内扩展,充实语文小课堂。

1.谈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

2.如果你是一位碰巧目睹了这件事的记者,你会问谁什么问题?

3.当孩子被救上来以后,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样说?

船长:————————————————————。

水手:————————————————————。

孩子:————————————————————。

4.请把这个故事写成一篇简短的新闻报道。

5.作者经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和同学交流。

(利用课文的空白、主角的特点引导学生养成体验主角、换位思考的习惯,对于改变学生的自我中心主义,构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及培养创造性思维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课外扩展,走进语文大课堂。

1.形容处境危险、情景紧急,能够用哪些词语?与大家交流一下。

2.把你所明白的遇事机智、当机立断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课堂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5个字。

舟:一—一一一。

木:一一一—一。

2.把词语补充完整。

龇牙咧心胆战。

五下跳水教案篇十五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最终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景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1、理解课文资料,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

2、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之间的联系,理清课文层次,练习给课文分段,复述课文资料。

3、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跳水。

2、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3、据学生回答,板书:谁?在哪里跳?为什么跳?怎样跳?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以上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能找到哪些答案?

2、交流汇报。

三、理解课文尝试分段。

1、课件播放课文的动画片,学生欣赏故事。

2、学生欣赏后,提问:谁能用一个词形容看故事时的心境?据学生回答,板书:惊险。

3、故事中最惊险的部分在哪?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述了这一惊险场景?

4、指名朗读5?d6自然段,互相评议。

5、此时的孩子站在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摇摇欲坠,情景十分危急!大家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6、故事写到这儿,就到达了?d?d高潮。板书:高潮。

7、这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所有人都迫切想明白什么?板书:怎样办?结果?

8、怎样办?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吗?是谁救了他?板书:船长。

9、你是从哪儿明白的?板书:

10、谁自告奋勇把这一段读一遍?学生读。评议。

11、孩子安全获救,你们的心境怎样?船上的人呢?在所有人当中,谁最高兴?为什么?

12、当儿子转危为安,作为船长最想明白的是什么?谁能告诉他呢?(指名回答)。

13、哪几个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事情发展的经过?板书:经过。请男生齐读2?d6自然段。

14、猴子为什么会摘孩子的帽子呢?指名回答并板书:水手取乐。

16、从教师的板书,大家能够清楚地看出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请大家拿出笔来,就按这个顺序,在课文中把段落划分出来。

四、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经过自我认真阅读,解决了心中的疑问;经过共同探讨,分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了解故事发展过程的同时,顺利地给课文分了段。其实,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有很多,下课后,同学们还能够共同探讨其它的分段方法。

第二课时。

一、体会情感评价人物。

1、上节课,我们经过阅读,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具体的了解,此刻,教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d?d”划出描述孩子动作、表情和语言的词句,并用箭头图表示出孩子的心境变化过程。(指名上黑板画图)交流评议。

2、文中除了孩子,还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

3、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你还能够想什么办法救孩子?

船长真的会开枪吗?他为什么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说明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机智灵活冷静果断。

4、文章对船长的描述仅有寥寥几笔,仅仅两句而已,但却把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船长形象活脱脱地展此刻读者面前,让人感觉真实又生动。这种对人物的描述手法,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二、斟词酌句指导朗读。

2、交流汇报,指导朗读。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适时出示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互相评议。

三、谈谈体会续编故事。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2、孩子得救了,而那只调皮的猴子还在桅杆的顶端,它会有怎样的结局呢?课后,请大家以《猴子的结局》为题给《跳水》写续篇。

总评: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3-4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要到达的目标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我的阅读感受。这堂课根据此目标设置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学习,基本到达了这一教学目标。

二、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到达了和谐与统一。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较完美地处理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到达了和谐、统一。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课堂气氛活跃,发言面广,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整堂课教师设计的问题较有层次,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进取性,教师教得简便,学生学得愉快,到达了水到渠成。

四、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及探索的欲望。这节课,教师准备了《跳水》的故事动画短片,供学生欣赏,设计了多个层次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把学生引入到故事发生的现场,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自然兴趣盎然。

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训练较为到位。可是,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问题提得较为零碎,要是能进行一下整合,会显得更有条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33371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