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报告被广泛使用,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提出建议或解决问题。报告的撰写需要反复修改和审校,确保语言通顺、表达准确。报告是一种交流经验、分享知识的有效方式。在报告中,可以使用统计数据、图表等方式来支持观点。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报告实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一
“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税收分析在推进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税收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的转变,要求税收分析不能局限于税收计划完成进度分析,更应该注重从经济税收关系角度认识税收职能和目标实现的关联度。下面就__县经济税收协调发展作初步分析与思考。
以__年为例,对__县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概况作如下分析。
从以上分析情况看,__县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的关联十分紧密,呈现出以下特征:
经济发展是地方税收的源泉。因此,要在不断加速扩张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一在工业经济方面,主打“三类经济”,即围绕建设好“三个基地”(全省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全省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省最大的大理石板材加工基地),主打“石头经济”;围绕创建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主打“循环经济”;围绕发挥好品牌和产业基地优势,主打医药食品产业经济。二在农业经济方面,瞄准“多样、精致、高效”农业方向,做大规模、做足特色、做深加工,形成百名大户、千户农庄、万亩产业的发展格局,打造全省知名的现代农产名县。三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要加快旅游产业、现代商贸业的发展,强力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省级区域性物流中心。四在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应当在继续推进工业核心化战略的同时,注重使非公有制经济在质和量上都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如围绕三大支柱产业扶持有配套的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分工,搞好产业辐射,延长产业链,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使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更好地从地方税收上体现出来。
立足产业集聚集群抓好项目建设,壮大经济税源规模。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税源规模壮大的最重要途径。积极对接昌宁高速的开工建设,广昌到吉安高速的.启动,衡茶吉铁路的东延,规划打造“四大重点区域板块”,即新老城区及周边统筹发展区域,藤田、陶唐产城融合统筹发展区域,龙(龙冈)上(上固)君(君埠)旅游产业统筹发展区域和全省知名农产名县统筹发展区域。
保持地方税源可持续增长。一是立足招大引强上项目。围绕我县的资源优势和初步形成的三大产业基础,瞄准国内500强、上市公司、央企、科研院所招商,着力引进固投5000万元以上项目。二是是突出招商重点。在打通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闽西经济区交通大动脉的基础上,加强形势分析和监测,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三是加大外资引进力度。筛选一批传统优势企业、一批成长型企业、一批服务业企业,重点扶持,促其改造升级、靠大联强、做大做强,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
经济是税收之源,要使经济税源有效转化为税收收入,必须通过强化税收管控实现。一是严格依法治税。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认真执行各项税收政策,严格组织收入纪律,健全完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管理、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横向互动机制,加大税收违法惩治力度,规范纳税行为,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二是加强税源监控。加强基础性管理,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针对不同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实行重点监控,对新建、续建重大项目专人跟踪管理,分级监控。加快征管信息化应用进程,进一步整合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加强税源调查和分析,研究收入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原因,分析税收与经济结构关系,准确把握税源变动。三强化社会综合治税。大力落实江西省税收保障办法建立健全以“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司法保障、信息支撑、社会参与”社会综合治税体系,积极构建协税护税网络,形成政府依法管税、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社会各界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的税收征管工作合力。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二
近年来,__县农机局从“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农机化发展战略出发,立足本县农业生产实际,务实创新,多措并举,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大蒜、设施蔬菜、马铃薯、山药、花生等特色农业面积不断增加,但目前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一直是制约成武县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积极探索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近期,__县农机局组织精干人员,对全县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
1、以经济作物种植基础较好的__镇、__镇、__镇为重点,通过实行耕地的流转实现经济作物大的大规模连片种植,为实现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
2、积极引进适合__县经济作物生产实际的机械,如马铃薯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山药开沟机械等机械,使其能适应经济作物种植势头的发展。
3、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作用,促进农民购买马铃薯生产机械、大豆收获机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
4、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把传统农艺和农业机械化生产结合起来,逐渐探索出一条适用经济作物的种植与收获的技术路线。
5、发挥经济作物农机科技示范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在经济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季节,做好经济作物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推广一大批技术可靠、性能优良、作业效率高、适合当地经济作物种植习惯的作业机械,带动群众购买使用先进农机具和技术。
截止目前,__县已推广微耕机、马铃薯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山药开沟机械等经济作物机械400余台,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面积25万余亩。
1、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马铃薯、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收获等环节还处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机械化水平远远低于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山药的种植还处在半机械化,山药收获还是人工收获。
2、种植规模小,不利于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引进和应用。经济作物种植相对分散,成方连片形成规模的很少,不适宜机械化成方连片作业。
3、经济作物机械品种少、适用性、可靠性差。经济作物机械需求量少、要求高、研制生产难度大,导致一些科研部门和生产厂家重视程度差,可供农民选择的性能优良的机械少,机械质量差,不能满足经济作物生产需求。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难以激发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国家对小麦、玉米的机械化生产重视程度高,扶持力度大,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引导、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广大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购买和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5、经济作物机械价格较高,加上机械作业市场小,作业效益低,机手收入少,机手不愿冒险购置机械。
1、加强宣传。建立经济作物农机科技示范园,以示范园为阵地采取广播、电视、印发宣传单、明白纸,举办培训班、召开机具作业现场演示会等多种形式搞好宣传。让农民了解并接受这些新技术。
2、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而且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县、镇两级政府以及行政村应将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置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考虑,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素对待,纳入县域经济考核体系,建立工作责任制,及时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全面发展。
3、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不仅要有适宜的机具,对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和生长管理等农艺技术也都有新的.要求。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就必须对传统的生产农艺技术进行变革,使经济作物品种选择、播种规格、田间管理和采摘清选等各项农艺技术与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相适应。农机部门要联合农业等有关部门,组织农机、农艺专家特别是经济作物技术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花生、山药、马铃薯等机械化作业标准和农艺技术标准,大力开展花生、山药、马铃薯等生产机械化农艺技术培训,形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
4、加强技术培训。要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广大机手和种植户的技术素质、操作技能和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让他们真正懂得机械的构造、原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更好地发挥新机具的作业性能,加快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应用和推广步伐。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项目,力争更多的资金投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资金支持,引导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发挥明显带头作用,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重点补贴小型经济作物机械,并逐年增加补贴额度。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基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买先进实用、科技含量高的经济作物种植、收获机械,调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6、建立示范基地,搞好新机具推广。建立示范基地,实施辐射带动。在设施蔬菜、花生、山药、马铃薯种植集中乡镇,建立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推广示范基地,统一种植模式,建立标准化的种植体系,引导规模化生产,为机械化生产作业创造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机具引进和研究的试验基地,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农民需要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并通过召开现场会、机具演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三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我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1-2月全市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2月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74.6亿元,同比下降10.5%。其中规上工业423.8亿元,下降9.1%。规上工业增加值96.1亿元,下降0.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4亿元,下降7.5%,全口径财政收入38.6亿元,下降12.3%。出口7.9亿美元,下降36.3%。
1.生产逐渐回暖,开台率不断上升。从工业用电看,我市1-2月工业用电量为26.7亿瓩时,同比下降5.03%,增幅比上月回升了8.3个百分点。2月当月用电比1月增长3.4%,同比增长6.6%。3月上旬全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8%。从企业开工和设备利用情况看,全市重点监测的33家工业企业中,至3月上旬有19家企业生产(设备)综合能力发挥正常,有13家企业生产(设备)能力利用率在80%以上,均比上月有所增加。
2.价格低位运行,生产量升产值降。从我市33家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产量情况看,沙钢集团和永钢集团螺纹钢产量比上月增长6%,东海粮油食用植物油产量比上月增长15%,华昌集团复合肥产量比上月增长5%,攀华集团彩涂板的产量比上月翻番,33家企业中仅张铜集团、其元集团和三林法兰3家企业产量比上月下降。由于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市重点工业生产保持稳定但产值却持续走低,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接近半成份额的冶金行业中,沙钢集团螺纹钢2月均价为3100元/吨,比1月均价下跌200元/吨,3月又下跌250元/吨;板材2月均价为3300元/吨,比1月均价下跌200元/吨,3月又下跌200-300元/吨,比去年同期价格下跌25%左右。同时由于钢材是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的下跌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成品设备的价格,我市机械制造企业(马尼托瓦克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爱博纳集团等企业)2月产值和销售只有同期的一半。
3.销售基本稳定,效益未明显提高。前2个月销售生产基本同步,产销率达98.5%。由于市场需求仍较疲弱,大部分产品价格仍处低位,企业盈利能力未有明显好转。1-2月,实现利税24.71亿元,同比下降42.2%;实现利润10.89亿元,同比下降58.6%。
4.货币政策显现,流动资金较宽裕。在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蔓延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2月,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31.4亿元,比年初增加143.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7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占据份额最大,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2.7%,存贷比由年初的70.6%提升至74.4%。从我市33家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产量情况看,流动资金基本正常和充裕的有23家,占70%,比上月提高5个百分点。
沙钢集团:整体运行较为正常。1-2月份共生产铁185.07万吨,粗钢236.92万吨,成品钢材244.28万吨,除粗钢产量略有下降外,铁和钢材产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和4.1%。本月矿石、废钢等原燃料价格出现小幅回落,而随着节后钢材市场库存的上升,下游需求却未明显放大,钢材产品价格在2月份由以前的小幅上升而出现回落,至月末,部分产品如螺纹钢、热卷板的价格已跌至去年末水平,不含税价低于3000元/吨。预计后期产品价格仍将处于低位波动。由于市场形势相当严峻,部分产品国内外价格已出现倒挂,企业计划于3月10日对热卷板实施停产大修,而大盘卷生产线亦将进行换品种改造。当前,产品出口形势仍较严峻,新增出口订单较少。2月份出口交货值不到1亿,比1月份减少2亿多,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56.3%。
永钢集团:生产运行正常,2月螺纹钢产销量高于上月,线材产销量略低于上月,总体钢材产销量基本与上月相当,由于钢材市场继续低迷,产品销售价格比上月有所降低,但因前期的高价原材料已消化,产品仍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联合铜业:企业原料采购依然紧张,2条生产线继续停产,剩余3条生产线基本开足,而电解铜价格至月末仍在28000元/吨左右的低位波动,因此,2月份企业的产销基本保持1月份水平。由于电解铜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产销同比仍有较大幅度下降。
攀华集团:运行良好,生产线基本发挥正常,彩涂板、冷轧板的产销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镀锌卷板的销售亦好于去年。因此虽然产品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但企业产销同比保持了较好增长。
东海粮油:生产经营较为正常,目前已基本开足,精炼油价格比一月份略有回落,本月销售基本保持上月水平,由于目前油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销售收入出现较大脱幅。
华芳集团:2月4日企业正式上班,当天开台率超过90%,目前基本已开足,尤其是棉纺,由于销售形势较好,机台都已开足,因此2月份产销情况明显好于一月份,而产品价格未有大的变动,因此二月份实现销售7.2个亿,比上月增加了2.6亿。
骏马集团:生产较为正常,帘子布及钢帘线产出逐步提高,节后设备基本开足,至3月份,帘子布月产出将达8500吨左右,钢帘线在3500吨左右。2月份帘子布产品平均价格与1月份相比有所下降,产销额也低于上月水平。
华昌集团:二月份生产形势较好,基本全部开足,产出量亦较高,1-2月份纯碱、氯化铵、尿素、复合肥等主要产品产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由于生产天数减少,加上产品价格未有大的变动,仍然处于低位,本月产出基本与上月相当,销售有所上升。受价格因素影响,产销总量同比略有脱幅,盈利能力下降。
1.价格低位波动,企业盈利能力无法提高。去年四季度后不断恶化的全球经济形势,至今未有大的改变,主要产品钢材、食油等的价格在上月略有回升的情况下,由于市场需求依然低迷,本月再次下跌,继续维持着较低价位。如沙钢集团的螺纹钢、热卷板等产品,月末价格已不到3000元/吨(不含税),低于年初水平,产品利润空间大大减小。浦项的不锈钢产品,从前年下半年开始下跌后,基本处于下跌通道,目前价格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企业销售和利润增长持续回落。化工行业的华昌集团,其主要产品纯碱1-2月平均价格为919元/吨,去年同期达到1585元/吨,而生产成本却有一定上升,致使企业盈利能力无法提高。
2.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全市经济总量提高。随着去年四季度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今年以来钢材、精炼食用油等主要产品的价格基本处于低位,如钢材,今年1-2月沙钢的钢材(不含浦项)平均价格为3425元/吨,而去年同期为4015元/吨,吨钢均价下跌590元,同比下降14.7%;永钢钢材价格下降更大,螺纹钢吨钢均价同比下降717元,线材下降957元/吨,仅沙钢本部(不含浦项)和永钢两个企业的钢材销售,因价格下跌因素,将影响全市工业销售增幅3.34个百分点;还有食用油,平均价格下跌4000元/吨左右,也将影响全市销售增幅近1个百分点。另外,纯碱、硫酸等化工产品、玻璃等建材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下跌,而且同比都有一定跌幅,这都将影响全市工业总量的增长。
3.市场需求依然疲软,外贸出口拉动作用减弱。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市自营出口额逐月下降,从去年8月份的12.7亿美元,下降至1月份的4.7亿美元、2月的3.2亿美元,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如顺德电子,主要承接外贸业务,受市场需求影响,业务订单减少,文具和电子都开台不足,企业员工轮流上班,预计此种情况下半年或有可能好转。
4.经济增长下滑明显,企业开台不足订单少。受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明显下滑影响,春节过后,部分企业虽已开工,但开台不足,如aaa轴承,因配套企业业务减少而致订单不足,企业只得按排有业务车间上班,其余休息;而圣达因也因去年下半年订单业务减少而今年生产开台率不到80%;再如海陆锅炉,因客户原因,延缓或取消的业务就有1个多亿,虽然目前业务充足,但下半年竞标合同已明显减少。富瑞锅炉,由于需求降低,5000万左右业务订单已取消,1.5亿合同暂缓执行,超低温阀门、低温气瓶的订单下降至原来的一半,对企业今年的运行带来较大影响。
随着中央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关的行业生产和投资形势向好,投资和消费的拉动,财政收入降幅趋缓,民生和支农投入继续增加,存贷款快速增长,消费价格继续回落,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将有所减轻。但总体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加深加大,经济止跌回升的特征尚不十分明显,一季度工业生产同比持平存有一定难度。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四
为全面掌握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根据甘州区农村经营管理局文件【】31号文件要求,我镇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现将本次调研工作总结如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集体资产资源出租经营方式多样化,以xx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调查表为例,数据显示:
(一)经营收入方面。全镇制种服务费收入1436160元,出租经营收入503275元,其中:机动地出租70220元、房产出租160800元、固定资产出租18000元、建设用地出租176005元、集体园地、林地出租63000元、专业合作社投资570000元,共计1949635元。
(二)经营成本。全镇出租经营成本14000元,其它经营成本273000元,共计287000元。
(三)经营收益。全镇经营收益为1662635元。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镇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目前,镇辖村98%修建村委会办公楼,97%配设农家书屋,96%的行政村修建了新农村小康住宅楼,村上文化广场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正在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迈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现在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表现在:部分村干部对待自己的事情劲头十足,干集体的事情“庸、懒、散、慢”,不能充分发挥“双带”作用,村上没有主导产业,没有新气象,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点子,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影响全镇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不充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本意在于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但是现实中由于部分村干部和种养殖大户不重视合作社项目,看不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再加上自身没有申报经验,顾虑重重不愿意发展专业合作社。部分村集体也不向已经成立的专业合作社提供强有力地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投资支持。导致我镇专业合作社力量薄弱,发展缓慢,现有专业合作社不能充分发展和利用,存在“空巢”现象。
(三)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不积极。
近年来,由财政局、减负办和乡镇经管站等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惠民项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给我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资金支持,带来了春天般的“福音”,进一步推进了我镇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步伐。但是部分村村干部不够重视,再加上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上级部门审批、申报项目资金严格,办理一事一议资金的的环节复杂等原因,致使争取项目资金不主动、不卖力,从而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导致我镇发展集体经济速度变缓。
(一)创建村级品牌,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需要现代农业这张“王牌”做模型、做向导,目前我镇的经济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科学发展。但是还有一段距离,要进一步创建村级一村一品牌,建立示范带动,以点代面,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每三年的村级换届选举,真正把一批想干事,干实事,敢干事,作风正派,思路清晰,点子多,优秀的、复合型年轻村干部纳入村级组织,从而进一步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二)眼光要有前瞻性,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做为村干部和专业合作社的领头雁,眼光要具有前瞻性,要牢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成员的宗旨,把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要补漏洞,杜绝盲点。创条件,改变现状。拓展工作思路,成熟一批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正真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亮点。对于部分村出现“空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深入调查研究,查明问题,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找准发展路子,使其健康发展。真正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
(三)加强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
镇农财中心要抽调得力干部,搞好宣传。首先,必要时召开专门会议组织村社干部学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相关知识,充分认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的益处。其次,要做好群众工作,改变村干部和群众的认识误区,村级组织要及时将相关信息传达到所属村的各社直至农户,争取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再次,争取项目资金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把每一个环节都走到位。促使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又好有快发展。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五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街道组织工商联、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侨台属代表、新的阶层人士等统战成员、政协委员及相关人员,到所属非公有制企业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到企业现场参观,与企业负责人、职工进行座谈,走访有关部门、单位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听取有关意见或建议,就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工作,促进荣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招商引资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昌元街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一定实效。充分抓住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突出优势,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紧紧依托我县一区三园和县城中心商务圈为招商平台,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奖励扶持措施,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洽谈落户,多方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先后成功引进怀乡食品、吉亨兽药、朗泰机械、万顺编织、昌盛橱具、清联煤业等30余家骨干企业。
目前,昌元街道现有非公有制企业265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2户。非公有制行业总产值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5.7%、87.6%。从上述数据分析,街道非公有制经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可谓举足轻重。
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昌元街道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来源面窄、量少、质量偏低,特别是引进市外资金(项目)信息馈乏或把握不牢,并且成功率低。街道坐等凭运气的被动招商现象突出,未能变被动为主动,走出圈外去招商。部分街道外出招商引资的次数不多,一年只有2、3次,并且一般只在市内。
其次,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的交地周期长,多数为1至2年,有的甚至更长。一区三园提前平场,并达到七通一平标准的储备用地几乎没有。一些以前引进的项目还未能驻进规划用地,暂时靠租赁他人厂房等生产或经营。
第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够,与周边区县大同小异,在相互竞争上不具备明显优势。主要是优惠政策过于笼统而欠灵活,如:对完善园区自身功能的项目(如物流企业)、对当地发展有很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引进,未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出台土地价格、税费、融资政策等。不同企业间或相同企业在不同区域之间享受政策优惠的程度不尽一致,导致一些企业有抱怨。
第四,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招商人员不固定,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接受专业培训、进修机会少,加之,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是大家敬而远之的岗位之一。镇街真正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的只有2至3个人。
第五,水、电、气等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镇街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去协调这些方面的问题较难。职能部门也未能真正树立为非公有制企业优先、优质服务的宗旨。
第六,项目建设手续繁杂,审批周期过长,未能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项目一旦敲定,就要最快建成投产,但是各种手续不能同时进行而需要依次进行办理,有些项目盖章约30个,导致审批周期叠加,降低了行政效率,且相关部门未能跟踪办理相关手续,致使项目快速投产缺乏保障。
第七,对招商引资引荐人的激励措施不够,经济杠杆调节的力度和政治杠杆调节的力度不够,未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对完不成引资任务的未见惩罚,对表现优异的未见提拔。
第八,招商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对于招商引资任务重的镇街未由县财政专项经费的保障,使得镇街面临不想招不到商,又不愿招商成本过高的矛盾,因而在决策中畏手畏脚,不敢放开干事。
第九,招商宣传效应还不够好,荣昌的牌子还不够响亮,在宣传手段、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对市外投资者方面,因投资者不了解荣昌的地理、历史、人文以及投资软环境而痛失了很多适合在荣昌发展产业项目。
第十,对非公有制企业市场调研、分析还不够。现确定的重点项目较窄,同时,对我县打造的重点项目,如畜牧科技、灯饰照明、水暖卫浴、生态农业等项目的分析调研远远不够,未能真正从其建设、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以及配套产业等各个环节加以分析,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招商潜力。
对策及建议。
首先,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使之熟知国情、市情、县情、相关政策、产业发展的投资成本要素等。
其次,推行招商引资一岗双责机制,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县招商局作为专业部门及业务指导部门,促进各镇街、部门建立全民招商格局,拓宽信息面,延伸非公有制经济触角。
第三,建立对引进项目(企业)前期工作县领导交办机制。由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联系企业,做好相应的跟踪服务工作,尽量缩短建成投产前办理手续的时间,让企业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抓生产、抓订单。
第四,打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队伍。以镇街为单位,每位班子成员及其分管办公室分别联系一定数量的非公制企业,从保生产、保稳定、保安全、创税收等方面多方协调,服务企业。
第五,建立园区土地预留机制。提前预留一定七通一平标准的工业用地,提高企业(项目)的落户效率。
第六,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潜力,发展重点项目。在进一步做好市场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园区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和产业优势,围绕水暖卫浴、照明电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化工等主导产业布局,引进项目入驻。
第八,修订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吸纳保税区有关优惠政策或在了解周边区县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一定的特殊政策。
第九,加强招商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镇街在抓招商工作的的经费保障,按引资工作任务数明确一定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于招商引资工作。
第十,镇街要走出去招商。招商任务重的镇街要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组成赴外招商工作小组,在核实信息无误并有必要时赴外招商。
第十一,进一步搭建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平台,在核实考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支持。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六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为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了解掌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在贯彻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近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对我市的村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额尔古纳市辖行政村4个,从xx年开始实行了“村财民理乡代管”为内容的村财务管理机制,并且制定了配套的具体管理办法。各乡镇办事处经管站的负责人,基本上是乡镇办事处的会计人员,负责“村账乡管”的日常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实绩考核内容。村会计员(实为报账员)实行按月办公制度,每季度向群众张榜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同时,乡镇办事处与各村村委会明确各自的职责。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年终审核,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统一规范管理。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xx年财政部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已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了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统一安排步署,于xx年底对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学习培训。在全面贯彻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各乡镇办事处统一了会计账薄,统一了记账凭证,统一了记账方法,统一了会计档案,规范了票据,规范了会计科目,会计管理职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起到了一定的当家理财作用。与此同时,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具体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约束机制作用。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应收账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二是有的村民往来帐采取重复记息,导致不良债务增多,村级债务化解难。三是开支大手大脚。
(三)报销审批不规范。一是审批不够规范。二是账款结报不及时。三是报销凭证不够规范。
(四)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会计账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二是乡镇办事处会计与村会计员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乡管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会计人员调整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
(五)财务公开不规范。一是乡镇办事处代理记账的审核问题。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合法,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二是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开、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六)村级会计人员的队伍不稳定。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每三年选举一次,全体村民“海选”产生。每产生一届村委会,就更换一届会计人员,造成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极不稳定,从而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阻力巨大。而且,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七)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财务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干部一人说了算,收入不进账,支出无票据。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严重,村账乡管是个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届领导不与上一届领导办理工作交接,旧的不交账,新的不接受,合同协议都没有,债权债务不清理。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法规制度不融合,执行过程阻力大。四是农村市场主体不完备,造成会计人员零核算。五是领导干部认识模糊,重视不够。由于领导干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习惯心里。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载体,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家庭社会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统”的一层主要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为生产农户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链条式发展模式,促使农民发挥特长,专业化经营。这样一来,既可形成产业优势,又可避免农户在混合性经营中顾此失彼的弊端,还能够提高市场经济运作能力。会计核算有了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方可实施。
(二)建立村级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制定“五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统一乡镇办事处统管资金帐户。全乡镇办事处各村所有资金收入,存入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村只设一个支出帐户,使用资金时向财务会计中心提出申请,由统管帐户拔入支出帐户。二是统一报帐日。每月30日为统一报帐日,村报帐员携带本期收款、付款发票、现金日记帐,收款凭证存根,现金结报单到财务会计中心报帐。三是统一实行收付款凭证领用登记制度。各村统一使用额尔古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付款凭证。四是统一实行开支审批制度。五是统一财务公开。各村理财小组每季度监督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情况并予以公布。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村级民主理财,直接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村级会计人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所以应当采用“专职选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双重领导”的管理办法,培养一支顶得住,站得稳、懂法规、履职能、业务精、品质好、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从而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
(四)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级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财务公开和村民查帐制度;二是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三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账乡管”操作规程办法。五是民主理财制度;六是财务审计制度;七是政务公开制度;八是乡镇经营管理职责;九是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克服村集体财务混乱,根除前清后乱,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农村审计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农村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行为,才能维护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脚踏实地的落实村级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轮训,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题培训,长短期培训,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结合农村的工作实际通俗化授课,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经济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准。
(七)积极开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首先,牢固树立政府和各部门的扶农思想,提高诚心服务意识。其次,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管理和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再次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现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现有的村集体资产。最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在现行体制下,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导致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集体资产权益往往被随意侵犯,成为引发当前农村干群矛盾的一个焦点。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最终形成“产权明晰,三权分离,管理规范”的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八)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农民意愿,护农民利益,增农民福祉,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上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机制、自主能力。这关键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搞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为农村经济环境的治理,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完善,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七
从依存度看东莞转型作为一个高依存度的,兼具外向型、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于一体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推动下,东莞因其廉价的劳动力、毗邻广州、深圳、香港等一线大都市,加之廉价的地价、丰富的资源等。东莞占尽人缘和地缘的优势,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迅速崛起的一颗闪耀的明珠。
据统计,东莞21世纪初,其对外依存度之高、吸引外资能力之强,一度占据全国外资总额的60%以上。这源于改革初期,东莞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业,东莞曾诞生我国首家对外来料加工企业,并创新出“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众多外资企业的进驻,成就东莞的经济繁荣,外资企业占了本地的80%,逐步推动东莞形成了外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
外资企业的大量进驻吸引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大批外来人员流入东莞,积聚了一批雄厚的廉价劳动力,为东莞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随着各地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崭露头角,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人力资源的制度维护力度也逐渐加强,各地的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越来越接近,东莞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逐渐下滑,外来人员逐渐回流或者北上。人力资本的提高,使得“民工潮”逐渐降温,东莞的外来务工人员人数降幅逐年攀升。加之东莞人对于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之深,且土地的利用率低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长期积弊越发显现,成为东莞转型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金融危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愈演愈烈,逐渐向东莞蔓延而来,以“制造业”著称的东莞,普遍出现了产能过剩,订单量不断下降的现象,进而企业倒闭,产房空臵率走高。东莞外资经济比重虽高,但层次较低,东莞外资企业销售网络大多在外国,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力度都不足。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发生根本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利润空间急剧萎缩,使得东莞经济的疲软之景越发明显。
主研发设计和自主品牌为主转型;市场形态由国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举转型;实现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四个升级”。
东莞的转型升级,“转型”是第一步,据网上数据显示,目前自2008年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34.4%。与此同时,还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
——2007年到2010年,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37.4%提高到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7.4%提高到30%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1.9%提高到36.2%。先进制造业的支柱地位更加巩固。
——与2007年相比,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12%,每万元生产总值耗电下降17.6%,每亿元生产总值消耗土地下降25.5%,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生产总值增长34.4%,东莞城市环境质量考核排名从全省第九位上升到第二位。
据以上数据显示,在历经几年努力,东莞企业的组织形态正走向规范化,合理化路径,逐步向法人企业和国内企业转变,有从外源型经济向内外源并举之势。在东莞整体经济结构中,不断降低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比重,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过渡。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对土地的规划力度和利用效率。
同时,针对东莞缺乏自主品牌,积极推动本土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并推出一系列激励和催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齐抓教育和科学研究,加大对引进高新技术人才的投入力度,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配臵,致力于实现向技术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此,以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代表,在东莞大地上,增加了许多科学研究中心。
据调查显示,全市外资企业新增研发中心(机构)239家、地区总部3个,新增拥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5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从10家增加到43家。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4件、中国名牌产品18个。
由此可见,东莞的自主品牌建设已步上“征途”,同时吸引国内大型知名品牌落户东莞,成立研发中心和产品制造中心,以期在孵化自主品牌和培养大中型企业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的技术整合能力,优化利用资源。在东莞,转型之景已不再是“零落的几朵小花”,而是“花开满园”的争奇斗艳,在市内发展环境相对自由,鼓励发展、鼓励创新之景下,亦有“东莞转型”逐渐步入“深水区”这一说法,在“转型”的风帆一路高歌,如何“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真正实现东莞经济腾飞,建成多个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经济模式更加精益,这是东莞现在所要考虑的问题,转型相较于升级而言,犹如母鸡生蛋,而如何孵化,培养出更加优良的品种,使得东莞更加平稳快速地再建东莞新奇迹的关键还在于升级!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八
加快北部山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划是龙头。要在做好山区人口、资源、环境状况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镇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当前,重点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四个方面,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以此为抓手带动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山区发展的关键。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了,才能提高山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带动辐射。近年来,我市北部山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特别是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五通”,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道路交通主骨架尚未形成,缺乏高等级公路,镇际主干道由于疏于管护,路况较差,综合运输能力低;农村电网改造滞后,不少高、低压电线变压设备残旧,安全隐患较大。为此,建议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加快北部山区道路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快推进道路交通网建设。加大力度推进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在北部山区形成“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加强对现有公路的扩建改造和养护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协调解决好收费站的撤并搬迁问题;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逐步帮助有条件的自然村建设硬底化村道。通过道路交通网的建设与优化,把北部山区纳入中心城区及周边主要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内,为山区承接发达地区幅射,增强市场吸引力,加快发展创造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
(二)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协调省有关部门将我市北部山区农村电网列为广东电网公司农网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技术支持,改善电网结构,降低电网损耗;建立市、区(县级市)两级农村电力建设专项资金,对新型小型变电站、电网扩容等农村电力设施建设改造项目给予补贴或贴息贷款,解决供电能力不足问题,确保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
我市北部山区七镇人口总计3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92。近两年,各镇坚决贯彻有关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立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举办二、三产业就业技能培训班,并加强推荐就业服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明显加快。但这项工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镇级财力有限,培训经费缺口较大;二是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接受培训的能力较差;转移就业人员多数从事劳动强度较大、工资待遇较低的工种,由于主、客观因素,“回流”的情况时有发生,稳定性较差;三是受户籍、住房、教育、社保等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镇、进城安居严重滞后于转移就业。为进一步促进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议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促进农村人口向镇区和中心村集聚。在继续重点扶持良口中心镇建设的同时,适当扩大对其他六个山区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镇域、镇区的规划编制和修编,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推行在较大范围内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置换政策,鼓励通过土地整理来置换农村宅基地,解决镇区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农村低保、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适当向镇区、中心村倾斜,引导山区散居农民向镇区、中心村集聚。
(二)继续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结合教育强区(市)、教育强镇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山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等级学校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免收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政策,扩大市扶贫中技班就读名额,让更多山区农户子女受到较好的教育,走出农村,减少新的富余劳动力产生。
(三)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继续扶持完善镇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并将就业服务网络向行政村延伸;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高转移就业率。在培训方向上,除继续加强与一般服务业、工业企业的联系外,要重点注意结合山区旅游项目的建设,适时组织项目建设区农民开展旅游服务的相关技能培训,使当地农民能胜任项目开发创造的岗位,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将山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旅游是主要的载体。近年随着我市经济梯度发展战略的推进,市民生态意识的加强,北部山区旅游开发环境得到改善,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整体上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旅游业总收入占当地gdp比例还较低,资源开发、精品建设任重道远。下一步,建议在坚持政府营造旅游大环境,以企业投入建设和经营为主的原则下,重点推进以下四个旅游区的建设,打造生态、休闲、人文景观旅游精品,以点带面,梯次实施,加快山区旅游业发展。
(一)温泉养生谷旅游区。该项目由土地开发中心投资12。8亿元进行前期开发,较好地解决了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瓶颈”问题。下一步要在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基础上,注意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人为本,妥善做好农民搬迁安置工作。重点是搞好1300亩安置区及其餐饮、购物等商业功能的开发建设。同时对安置区周边一定区域进行规划控制,为今后引进其他景区开发建设的农户搬迁预留空间。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共同推进旅游区建设。林业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分期分批对区内山林进行林相改造,营造优美的森林景观;水利部门优先考虑区内流溪河段的堤岸建设;交通部门做好105国道的改道方案论证、规划以及街东高速公路出入口的规划建设工作。三是加强与周边景区的联动,形成“众星拱月”的旅游网络。以旅游区为中心直径30公里范围内,集中分布自然景区,人文景点,以及有机蔬菜基地、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规划中)等生态农业园区,旅游门类比较齐全,可参照韶关等地的做法,对于观光景点逐步实现统一门票制,策划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各景区(点)的联动发展。
(二)__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名胜区引进民间资本建设4家五星级度假酒店和“温泉城”的做法,有效解决了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可以为我市山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探索一条新路子。下一步重点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区内基础设施和区内山峰、奇石、瀑布、水库、客家民居、清代古街、百年水车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开拓思路,创新体制,探索建立科学、有效、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景区(点)运营机制,加强旅游管理,提高经营效益;通过举办“国际登山旅游节”等活动,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文化旅游区。何仙姑家庙及相关道教文化是我市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该旅游区开发建设的重点是在稳步推进何仙姑家庙的扩建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八仙文化、道教文化的内涵,提高其文化品味;以家庙为核心,整合区内古藤、塔楼、报德祠等旅游资源以及冬瓜基地、千亩鱼塘等生态农业资源,发挥规模效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畲族村等的互联互动,形成增城北部山区三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三位一体的中高档旅游区域。
(四)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主要旅游资源,目前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下一步,重点是按照建设生态旅游区的思路,尽快启动总体规划,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森林保健等功能;借鉴风景名胜区的经验,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开发建设步伐。
北部山区七镇共有农田约21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既是我市基本农田保护的重点区域,又是我市近郊蔬菜、畜牧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目前,北部山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品有迟菜心、冬瓜、粉葛、丝苗米、凉粉草等。近年虽有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山区建设生产基地,但山区农业经营方式仍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较低。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加快山区农业的发展。
(一)大力推进农田标准化改造。北部山区已进行农田标准化改造的有49400亩,仅占农田总面积的23。考虑到目前山区剩余未改造的多为百亩连片农田,可适当放宽优先建设的标准到300亩以上,以进一步加强山区标准化农田改造。
(二)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重点扶持娃娃鱼、白榄,凉粉草,头菜,迟菜心、冬瓜,反季节蔬菜、荔枝,三华李、青梅、杨梅、枇杷和反季节蔬菜、中草药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同时,结合农业标准化工作,全面开展山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适当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
(三)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到山区发展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农业龙头企业进山区发展,可采取先稳步推进山区耕地使用权合理、有序流转,形成适度规模后,再由政府扶持龙头企业进行农田标准化改造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以避免农田标准化改造后因农户惜租或过度抬高地租,导致龙头企业无法进行规模生产的现象。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的贴息贷款、税收、财政扶持政策,吸引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山区发展。
(四)加大科技兴农力度。进一步完善山区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为主要依托,开展冬瓜、荔枝、三华李、青梅等山区特色农产品新品种、贮藏、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九
xx市国土总面积188.2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9.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8.9%,森林覆盖率64.5%。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全市11个县(区)已有5个县实行了全封山。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提高林农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林业现状,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据统计,xx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18万亩,从事林下经济农业人口51万人,实现产值37.1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业产值12.6亿元,林下养殖业产值14.4亿,森林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等产值10.1亿元,参与发展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50元,其中来自林下经济收入302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9%,广大林农真正尝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甜头。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我市在木竹消耗量逐年降低的情况下,林业总产值却得到大幅增长。xx年全市林业总产值163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8%;与此同时,xx年我市林木采伐量只有30.5万立方米,比“十一五”期间年均采伐量下降了41.2%;森林覆盖率从“十五”期末的61.1%上升到64.5%,增长了3.4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从“十五”期末的4253万立方米增加到4973万立方米,增长了17%。,林下经济的发展既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又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我市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利条件,结合农民经营习惯和当地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全市初步形成了崇仁麻鸡养殖加工,金溪芳樟种植加工,临川黄栀子和森林药材种植加工,资溪森林旅游和竹林鸡养殖,黎川香榧种植,南丰桔海农家乐,东乡花卉苗木,乐安竹笋和松脂加工,xx野生动物养殖等林下经济主导产业。
崇仁县是中国麻鸡之乡。近年来,该县利用松树林地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养殖习惯,把林下麻鸡养殖作为主攻方向来抓。xx年全县林下养殖麻鸡达5000万羽,麻鸡饲养专业户1600余户,麻鸡加工企业20多家,实现年产值9亿元。全县从事麻鸡养殖、加工的近3万人,农民来自麻鸡的人均年收入达500元以上。临川区依托xx天顺公司、荣裕药业、苍源药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和加工。全区共种植黄栀子12万余亩、金银花2万余亩,杜仲、大枣、黄柏、吴茱萸等木本药材林1万余亩,在林下套种元胡、白芷、青蒿等草本中药材5000余亩。xx年该区实现林下药材种植加工产值2.7亿元,解决了6000多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业农民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金溪县大力发展芳樟产业。xx年全县芳樟种植基地达6万余亩。目前香料企业已发展到32家,100多个产品,达到年产10万吨生产规模,其中:天然芳樟醇、天然樟脑粉等4个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在中国香化协会天然香料排名中,金溪县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香料基地。今年10月在金溪县召开了xx省林产香精香料协会首届年会。
依靠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强大拉动作用,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宣传。组织龙头企业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名牌产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和森林产品博览会,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我市先后有崇仁麻鸡、乐安水煮笋、黎川茶树菇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山凤”牌麻鸡被评为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临川“天顺”牌黄栀子干果获xx省名牌产品,乐安“山蜂”牌蜂蜜荣获xx年xx省十大最受欢迎农产品。xx年,我市组织24家企业参加xx第五届农产品展销会,乐安“广雅”牌清水竹笋获畅销农产品金奖。
根据市委、市政府即将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增基地500亩以上的企业,纳入市级龙头企业管理给予扶持,并把林下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优先安排。各县(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金溪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作为香料原料基地发展基金,对规模连片开发100亩以上的基地,每亩补助50元。南城县设立林业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财政出资100万元,向信用联社担保500万元贷款,作为林业产业大户担保基金,用于扶持百亩以上绿色产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二是整合项目资金。临川区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多项涉农资金用于支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三是加强信贷扶持。xx县对林农创办家庭林下种植、养殖场或成立特色种养的专业合作社,按城镇再就业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待遇给予担保免息贷款,对林农发展林下经济优先给予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共发放小额贷款1200万元。四是扶持科技创新。金溪县设立了香料产业研发奖励基金,对申办成功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质量检测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家专利的技术开发项目或开发国家级优秀新产品每个奖励5万元;对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奖励5—10万元;对企业生产新产品的,当年银行贷款将分别给予其贷款利息15%、30%的贷款贴息支持。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先后攻克了“分压蒸馏”技术、芳樟无性扦插繁育等技术难关,使芳樟产业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几乎垄断了全国的天然香精香料市场。xx荣裕药业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技术,攻克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现已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标准化gap中药材种植基地。五是强化考核。市委、市政府把林下经济发展纳入对县(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定时调度、通报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林下经济的发展。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十
近年来,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纵观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仍存在着少量经济薄弱村,这类村多是一些纯农业村。纯农业村前进步伐的快慢事关区域平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同时也事关“十一五”计划的完成和新农村建设平衡发展。为此,本文就xx区纯农业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制约纯农业村经济发展的症结及解决方法,以期对全市的纯农业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xx区纯农业村进行梳理分析后可以发现,它们大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地处相对偏远,交通或多不便。处于山区、半山区的纯[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农业村,公路虽然已经全部实现通村,但相对蜿蜒狭窄的道路,还是给与外界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处于平原稻区的纯农业村大多远离交通主干线,工业延伸的触角对纯农业村工业化步伐的影响相对较弱,加之本村的绝大部分土地都纳入了更新的红线农保地保护范围,引进企业的难度相对较大。
(2)发展集体经济的先天条件缺失。对于山区、半山区的农业村,对村原有的山林、果园往往平均分配到每个农户,或者对果园只采取简单的承包收取租金的方式进行管理,收入甚微,资源优势没有成为经济优势,集体经济发展缺乏物质基础,而今再对分配到户的生产资料重新组织起来进行产业化操作,还存在不小的难度;对于平原地区的村庄,这类村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薄弱,村级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他们由于在80年代到9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没有适时发展乡镇企业而落伍。在目前情况下,发展乡镇工业难度较大,而且又没有新的发展思路,同样他们也存在产业化的难题。资源的相对匮乏,面对着强烈的致富心愿,也就成了无米之炊。
(3)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处于山区、半山区的纯农业村,基本农田面积远少于山林面积,土壤多贫瘠,主要用于农民自足,且因地理原因进行农田标准化建设难度较大,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不足;处于平原稻区的纯农业村,通过前几年的标准农田建设,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但也有很大比例基础设施因年久失修或损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发展多种经营同样缺乏有力的基础条件支撑。
(4)农民发展农业经济信心不足。现在在农村中,尚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认为“种地没钱赚”、“坚持耕地就是在维护贫穷”,甚至有些“精明”的农民说,现在农民缺的是现金收入,而不是粮食,粮食安全更多的是为了城里人的安全,农民为什么要为了保障城里人的吃饭安全而苦守着耕地不放?他们希望土地被征用或者干脆将土地弃之去打工,这些倾向足以彰显出农民对发展农业的信心不足。
(5)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紧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少不了人才。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些年轻人和有能力的人纷纷外出就业、创业,造成了农村的人才大量流失,农村缺乏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军,从而出现了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年龄偏大、缺乏转岗能力且又科学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的状况,使得发展现代农业缺乏优质人力资源的支撑。
(6)土地流转难而贵。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把土地向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种植大户或企业转移,才能使土地收益成倍增值。但近年来纯农业村的实际情况给土地流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来源的农户担心流转土地会失去生活的依靠,认为自己种田吃粮,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市场风险,兼职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对土地流转意愿不强,靠几分田吃饭,靠企业赚钱,稳稳当当,加上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等政策,给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了巨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升,由原先250元一亩逐步升到700元一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方面的建议:
不同的农业村有着不同的村情,其发展对应的路子也就不同,或工,或农、或三产,关键是要认真分析现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统筹协调好各类规划,理清发展思路,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
对于xx各个纯农业村而言,按照“保护、保障、挖潜、集约、统筹”的原则,主动争取建设、发改、国土、农林、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弄清本村自然资源、气象、水系、地质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而完善总体规划,制定专项规划,提高规划的协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村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这些规划既要延续村庄原有的特色,保护整体环境,体现生态的原则,又要突出重点,适度超前,体现发展和集聚的原则,指导产业布局调整,集中规划生产、生活用地,科学规划土地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进而定格适合自己村情的发展模式。
目前情况下,对于xx区纯农业村而言,很多潜在的资源还在睡梦中,其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才能够进一步转变为现实的生产要素,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提供基础。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区、镇(街道)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纯农业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时修复年久失修或已损坏的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业投入,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修复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清理淤沙、扩建增容,实行渠系配套,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于xx区纯农业村来说,其生态环境保持相对较好,这是一个非常大优势。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因为优质的农产品对其所生长的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保护山林水体不被破坏,使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从长远来看,守住一方绿色,更是建立起了自己的“绿色”银行,培育了自己的“后劲”财源。
做好产业化配套建设。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为耕地、水面、园地、林地的规模化经营、集约化铺平道路;加快农机结构多样化、农机技术高新化,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证。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好前途,增强依靠农业致富的信心。
当前人们对农业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所爆发的“红心鸭蛋”等食品问题,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方向的认识: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优质高效、资源节约、品牌响亮,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纯农业村大力发展科技和绿色农产品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现代生态农业这一明确的发展方向摆在了我们面前,所需做的是利用所处的.区位优势,脚踏实地、加快发展的步伐,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对于纯农业村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需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带领农民致富的新产业,在名、特、优、新上做足做好文章。对于农业产业基地而言,要切实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农业企业农产品技术标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生产这个源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农业等部门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有显著促进作用的新举措、新技术,也要给予力度较大的补助进行引导。
同样的品质、同样的品种,有没有品牌,以及品牌的知名度如何,在市场直接体现在售价上,有时价格相差许多倍。拿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普通的水蜜桃在市场的售价在两元左右,而奉化的水蜜桃售价则可以达到四五元左右,品质好一点的则更贵,这足以看出品牌对农产品的作用,因此,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一条有效途径。
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引领,推行绿色农业计划的实施,创出自己的品牌。在选种、培育、管理等环节上很下功夫,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编码等制度,加快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认真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农业龙头企业紧紧围绕农产品开发,建立起绿色农产品产业,建立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显示农业龙头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等方面的积极带动作用。同时,利用长三角发达的物流体系和销售渠道,积极做好流通、销售工作,面向上海、杭州、xx等省内外经济发达城市等中高档市场,树立本地农产品的精品形象,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要。
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体系,符合贸工农一体化龙型经济的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纯农业村依靠发展现代农业致富的有效之路。
有关部门顺势出台有关政策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流通企业,鼓励与大型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组织开展“农商对接”,探索和推广贸工农一体化、内外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建设。积极引导、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发展“订单农业”,发挥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覆盖xx、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
从根本上改变务农农民文化技能素质低的状况,培养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好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是纯农业村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根本保证。
努力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纯农业村可以依托市、区有关部门,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村创业人才的培训,把专业农户、农业企业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作为培训重点,着力把务农农民培育成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同时还要重视对农业后备劳动力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专业大户、农场主、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子女实行定向的农业学历教育,把他们培育成为掌握现代农业知识技能的新一代的农业创业者。
吸引有关人才。通过采取发放农业创业贷款、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优惠等支持政策,为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纯农业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把流失在外的本村人才吸引回来从事现代农业。同时,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农业人才交流招聘平台,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功立业。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一
(一)。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体地说,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县域经济承接近年来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83155万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县域经济实现484624万元,增长30、6%,是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增速比上年加快15、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3、0亿元,增长6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29、5%;农民人均收入5407元,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2元,增长19、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0599元,在全省县级率先迈上万元台阶。
二、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1、县域农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基石。2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24915万元,同比增长53、0%,其中农业产值实现351666万元,同比增长55、3%;牧业产值实现61942万元,同比增长25、2%;林业产值实现3160万元,同比下降3、2%。全年完成播种面积320580公顷,同比下降0、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8232公顷,同比下降1、0%;粮食总产量947808吨,同比增长45、9%,是历史以来我县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
2、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xx县着力加快工业建设,大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使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受几户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大幅度拉动所致,全县工业总产值全年实现112299万元,同比增长2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4566万元,同比增长26、0%。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3196万元,同比增长3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540万元,同比增长37、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9、9%。
3、农村成为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9%,同比上升0、91个百分点。全县城乡居民预期消费心理稳定,市场供应充足,消费品销售趋旺。但目前农民总体消费水平较低,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全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额为5925元,而县域主体的农村居民平均消费额仅为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33、9%。一些大件消费品,在城市已趋饱和,在农村拥有水平还相当低。差距就是潜力,说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上升空间非常大。当前要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最具潜力的是农村市场,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是农民。
4、各项收入稳步提高。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30171万元,较同期18213万元增加11958万元,增长65、7%。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2943万元,较同期16194万元增加6749万元,增长41、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909万元,较同期9296万元增加8613万元,增长92、7%。2009年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较同期5、9%增加0、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达到65、7%,较同期13、1%增加52、6个百分点。2009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7920元,同比增长3、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6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7元,同比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1元,同比增长24、1%。
5、招商引资成为促进县域发展的“重头戏”。县原有的国有、集体、民营企业规模都不大,自身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近年来,全县致力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展领域,创新办法,力求尽可能多地把外面的资金引进来,把内部的资金挖出来。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投资兴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1个,到位资金12、0亿元,增长99、4%。县口径非公有制户数发展到6560个,比上年增长5、5%;从业人员21300人,比上年增长6、5%;注册资金3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增加值15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总产值6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3%;收入625700,比上年增长9、2%;利润2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税金16875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三、xx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全县三大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防灾抗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和效益较低,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第三产业比重小,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业压力增加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2、工业化进程加快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重型化特征较为明显。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预计仍在80、0%以上。在重工业中,能源消耗高、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比重较大、增速较快。从生产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预计仍在70、0%以上。从投入看,煤炭、水泥投资增幅预计均超过30%。由于这些高耗能行业生产和投入较快增长,导致总体耗能规模随生产规模的扩张而扩大。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给节能减排工作也带来较大压力。
3、国际金融危机对财政及农民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铜制品及铜原料价格下降幅度达43%,北泰铜业销售收入减少近2亿元,减少税收近1000万元;煤炭价格下降幅度达25%,减少税收近500万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自11月27日起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按20贷款额计算我县减收营业税140万元。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南方一些企业倒闭,外出务工农民纷纷返乡,劳务收入减收。另外,农业虽然丰收,国家保护价格收购,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粮食因水分超标等问题没能出售,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4、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能采取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眼光,实施整体发展的战略。
一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既符合县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在突出和合理利用比较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一、二、三产业和产业内部的联动、互动作用和协同效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能力,推动县域经济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张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升级转变。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要求,重点推进项目。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推进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世行贷款奶源基地项目建设,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在矿业开发项目建设上,推进大多铜矿、锗矿、北泰铜业二期和轻体承重节能建材项目建设,开发铜、锗等矿产品的下游加工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过腹增值;实施二道水库及北部山区供水、多金属矿开发、煤矿项目建设。在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上,扩特色经济林果、食用菌种植;搞好特色养殖和格林纸业前期对接,形成林木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林业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业特色科技产业带。
二是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竞争优势获得的关键在于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总体上看,在全县县域经济中,农业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乡镇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也较大,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确立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实现20亿斤粮食总产目标,在设施农业建设上,做好旱涝保收田项目区建设。在土地规模经营上,通过加强引导、产业推动、强化服务和培植典型等措施,力争实现大规模经营。重点发展大豆、小麦、马铃薯和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奶牛和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在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上,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提高科技化含量。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上,通过良种补贴直补措施,保证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10项农业增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50万亩次,标准化实施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在种植业基地建设上,建设100万亩全国小麦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0万亩全国大豆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万亩高淀粉马铃薯和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2、65万亩高糖甜菜生产基地、3万亩北药和2万亩燕麦生产基地。
三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转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当前,县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要组织好劳务输出,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服务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要做好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域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围绕城区环境改善,完成城区道路改造;完成城镇供水厂收尾、污水处理厂生态塘建设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快供排水管网建设,确保年末实现东污西排;提高城区防洪标准,启动殡仪馆堤防建设。围绕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基本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商业开发中的配建比例,提高廉租补贴标准。
四是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渠道,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大的项目。实施组团推介,搭建部门间“无障碍”投资平台,整合区域资源、产业和项目,通过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推动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广泛联络,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通过重点拜访实现上门招商;委托在外我县籍人士为招商员,开展家乡宣传推介;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吸引更多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借助县域内投资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商家来投资兴业。要进一步调整和充实项目库,确保招商质量和落地实效。改善招商综合环境,实行挂牌跟踪服务,严格兑现招商承诺,激励和调动客商投资创业的热情和全县人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不折不扣地执行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护外来客商投资权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形成“亲商、尊商、重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是拓宽发展渠道,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强往往就是强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强又往往正是强在乡镇经济。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矿产之乡”美誉,现已发现矿产62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45种,现已开发利用19种。优势矿产:自然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0、1℃,资源优势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遵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加、可持续发展,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支持、服务乡镇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经济。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当地特色工业的集聚效应,集中生产要素,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并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切实解决好当地乡镇工业发展和对农业基本土地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销售中介组织不发达是农村乡镇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县委、县政府应该鼓励为农业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发展,尤其应支持乡镇商贸企业的发展,使农业成果成为社会的财富。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二
进入21世纪,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冲击我们国内国外市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物流园区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主要表现为: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在经济衰退或者说调整时期,物流基地建设都保持较快增长,从比较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物流业对于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尽快走向复苏的重要贡献。
1.2青岛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青岛物流业也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一样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加强了对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仓储、包装和配送等各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
1.3物流业发展趋势。
国公路物流市场发展几十年,但未能实现集中化。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副所长汪鸣认为这是政府管理的问题,政府应该放权,由市场去配置资源。
汪鸣指出,近几年各路资本云集物流市场,为推动中国物流市场的集中化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粗放式的发展已经不再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
的模式将发展较大变化,价格战将被模式站取代;第三产业结构将发生极大转变,三年时间内即可出现千亿级企业;第四高效、低碳、诚信化、网络化将成为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
2.1仓储行业物流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
自从进入21世纪,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对于仓储专业的人才出现了非常大的需求。尤其是具有专业操作技术性的人才。通过对20xx年人才招聘网、51jb和智联招聘等大型企专业网站进行数据统计,并且从中筛选出208条与之相关的招聘记录。
2.2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该行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状况。
我校毕业生毕业后在青岛就业人数占大多数,主要分布在四季青商贸仓储中心、中远物流黄岛仓储中心等。就业生对这些工作岗位还比较满意。
2.3物流仓储行业对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等的需求情况经过调研,大多数企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知识结构。
(1)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了解物流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
2.能力素质结构。
(1)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
(2)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3)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
3.1运输行业物流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
随着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人才需求的层次性特征也日趋明显,其他行业和跨国公司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物流人才方面,据毕博调查得出数据显示,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以上的仅占21%,高中及中专职校两者则占了50%,高学历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紧缺。
3.2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该行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状况。
该行业的主要职位有运务副总经理、仓储主管、运输主管、库存监控等职位,由于本校毕业人员工作年龄较小,因此大多数人的职位较低,具有极少数人因为特例,直接坐上了高层管理者的位置。总体来说该行业的就职情况比较满意。
3.3物流运输行业对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等的需求情况。
具体对人才的培养及要求如下:
1.知识要求。
(2)熟悉国家交通运输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能力要求。
(1)具有交通运输组织指挥、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2)具有独立分析和处理运输设备应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基本的汽车运用能力。
(3)具有工作和学习所需要的文献检索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1货代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
青岛的中小型货代企业比较多,因此对职工的要求通常不是特别高,但还是缺乏技术型人才,货代从事人员的工作尽可能的是从事设外活动,业务人员是企业对外的一个窗口,代表着企业形象,业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注意是自己的言谈举止符合国际礼仪。
4.2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该行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状况。
在青岛的几十家货物代运公司中,有不少我校毕业生在工作,通过这个工作,使他们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经验,锻炼了口语交谈能力,增加了自己的修为,因此他们的态度很满意。
4.3货代行业对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等的需求情况。
总体来说,企业要求货代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结构:
1.思想政治素质。
认真贯彻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坚持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兼顾,出口创汇和利润效益并重,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在履约中,注意重合同、守信用,注意保持良好的形象。
2.专业素质。
要通晓我国的外贸政策和理论、国际市场、外贸规则与惯例、进出口交易程序与合同条款、国际承包和劳务合作等。另外,由于国际贸易的交易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国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不同,文化背景互有差异,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求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还要熟悉国际贸易法则,通晓国际经济金融、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情况。
5.1快递行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情况。
快递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是极大的,可以说是培养人才的数量远远不及需求数量,于是便出现一个情况:快递员持证上岗率低,快递人才素质跟不上行业发展。面对这一情况,大多数企业选择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这样来满足企业的需求。并且这一方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在目前急需快的人才的情况下,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在职培养是一条较好的路。还有企业人员建议,“培训要多注重业务素质、业务能力培训,少一些理论教学。”
5.2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在该行业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状况。
青岛作为山东的一线城市,快递行业定然发展迅速,人才的需求也必不可少,我校毕业生主要面向运输仓储服务企业,从事物流系统的筹划、运作、管理等工作。还有一部分同学自主创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他们对整个快递行业发展表示有好的前景。
5.3快递行业对毕业生知识、素质、能力等的需求情况快递行业要求毕业生: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为人诚实守信,专心敬业、礼貌待人的人,还要热爱快递行业,有强烈的客户服务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还要有亲和力、应变和语言沟通能力都很强;要熟悉快递行业管理工作和运营流程。
经过此次调研,我大体上知道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前景和发展状况以及就业情况,也知道了社会上急缺什么样的物流人才,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这次调研使我印象深刻的现象是:现代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不相符合。这一矛盾有待解决,希望国家制定合理的政策给予支持物流行业,因为物流行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还有就是希望各大院校积极培养企业需求型人才,增多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减少理论教学内容,再一个要求人才培养机构与企业相互协调,以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人才。
东莞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三
中国经历了30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型”。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广东这块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把“焦点”对准东莞。“东莞制造”曾是“中国制造”的领跑者,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东莞外贸出口仅位居深圳、上海之后,排名全国第三。这对一个地级市来说,成绩彰显辉煌。然而,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东莞制造”上了生动的一课:一方面警醒东莞——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另一方面鞭策东莞——以迎难而上的雄心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大潮流里,谋划一次华丽转身,再为中国许多地级市提供一条可借鉴的变革之路。
东莞北接广州、南临深圳。借改革开放、广东先行一步之“天时”,凭毗邻港澳之“地利”,东莞诞生了首家对外来料加工企业,创新出“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正是这种模式创新,让“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外向型发展模式一度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东莞因此也率先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从一个无名的农业小县,一举跃升为颇具影响力的新兴城市和国际闻名的制造业加工基地,全世界需要的多种初级消费品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有统计显示,全国五分之一的服装由东莞制造;世界每10双运动鞋就有1双产自东莞,超过30%的玩具在东莞生产,每5部电脑就有1部来自东莞。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主要由“出口”拉动前进的东莞,开始受制于发展惯性与路径依赖,在创造“东莞发展模式”这个奇迹的同时,也暗藏着由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劳力紧张等问题组合而成的风险与考验。
型”为城市发展战略的历史,启动了一个谋求真正“脱胎换骨”的科学发展时代,开始在政策调控与市场力量之间寻找发展平衡点与未来空间。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推进“双转型”的过程中,国际金融危机于2008年突袭而来,东莞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弊端和风险表露无遗,东莞镇村级经济与出口企业更是首当其冲。30年来持续两位数增长的东莞gdp于2009年一季度史无前例地负增长2.3%,对外出口下降了25.9%。
在关键时刻,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提出“四个忍得住”:忍得住暂时的阵痛,忍得住暂时速度的放缓,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忍得住社会的非议,确立结构调整优于速度增长的发展理念,化“危”为“机”,全力闯关经济社会“双转型”。2009年底,东莞经济最终冲出了重围,获得了稳步的复苏,gdp同比增长5.3%。2010年,东莞经济全面复苏,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gdp突破4000亿元,增速重返两位数。与此同时,三产结构、引资结构、企业结构、创新结构以及布局结构都借“机”得到了有效的优化。
经济社会双转型是在东莞经济社会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提出的,是高瞻远瞩与未雨绸缪的决策,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战略,会对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实施这一战略将会改变公共资源配置、公共产品与服务投入方式等,将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格局,将对所有市民、企业、团体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产生影响。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境。
在经济社会双转型过程中,政府无法创造有竞争力的产业,只有企业自己才能办得到。政府的适当角色是催化剂与挑战者;它应该鼓励或促使企业提升想象力,迈向更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即使这个过程先天就具有痛苦和困难。政府政策能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能创造一个企业能从中获得竞争优势的环境,而非政府直接介入整个过程。企业,永远是产业发展的主体。东莞的产业升级转型,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经济社会双转型是一场主动引导的变革。被动转变是一种无奈适应,而主动变革是一种积极引领。相对被动转变而言,主动变革遇到的阻力更大。这场变革将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变革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各方利益相关者会产生不同的压力,都需要政府的强势领导,利用公共资源的配置手段,扮演好社会领导者这一角色,进行高效管理,才能全面系统地协调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应对变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是保证双转型顺利推进的系统方法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方面,政府大有作为,而且必须作为。相应的制度政策应该由治标过渡到标本兼治,即由过去的优惠扶持等减低企业成本的政策为主转变为鼓励企业创新提高附加值攫取能力从而提高收益的政策为主。
作为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催化剂、推动者和领导者的政府,其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社会,一是管理自身。前者属于公共行政管理范畴,后者属于一般组织管理范畴。政府自身管理好了,才能统一步调,相互协调,各司其职,避免政出多门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形成整合的一致的社会管理组织。为了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这场社会变革,必须强化政府管理能力,从政府自身组织管理着手,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实现高效社会管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45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