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份详细计划。如何编写一份科学合理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案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一
复习课难上,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课就更难上。这是复习一个多月来我最深的感受。因为复习课它既没有新授课的“新鲜感”,也没有练习课的“成就感”。而且六年的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学生的两级分化严重,而后进生对知识的遗忘率更高,这些都给给小学毕业总复习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本周三下午,我们六年级的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北部新区举行的“精讲精练,提高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有效性”的教研活动,大家对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总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特别是杜娟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总复习》一课,更是有效复习的一个典范,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提供思维空间,激活分散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总复习的基本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和深化小学数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点,以便能由此出发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点间的关联。杜老师在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后,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在小学阶段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在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在老师课前准备的一些平面图形中找出这些图形,并粘贴在黑板上。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回忆、提取相关内容,加深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再现、激活以往分散学习的知识点的目的。而且,利用图形代替文字板书,更加直观、形象。
二、突出沟通整理,建构完整的“知识链”
数学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建构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条理地储存和记忆数学知识,并达到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杜老师的这节复习课上,并没有逐一复习每个平面图形的特征,而是在再现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整理、系统归纳: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根据它们的特点可以怎样分类?为什么这样分?通过这样的交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的理解更精当,知识条理更清晰,形成知识的网状结构。
三、重视实际应用,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复习中光讲不练,难以取得复习的效果。只有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杜老师的课在练习设计上形式多样: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重视数学知识的练习,更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特别是最后一道题:这是学校校园平面图(如图:图中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现在学校准备在每边都扩建10米,扩建后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互相结合,这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总之,杜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课堂中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当然,我们的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所以就这节课在以下几方面还值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
一、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平面图形的一个重点,本节课却没有提及,应该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形成,以便更好的掌握与运用知识。
二、课堂中各环节过渡不够自然,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只顾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二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那么,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从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呢?本课教学中孙老师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安排既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也符合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技能,学习知识,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青岛版教材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孙老师注意在“趣”上下功夫。如:在课的导入时,把复习旧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摸物体,说形状,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变魔术”从口袋中依次变出四种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让学生来猜猜它们都是那些数学朋友,再人人动手、动脑,通过摸,初步感受物体的`面,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使学生轻松地进入了新课,同时对数学充满了兴趣,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找、画、说、做、拼等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举、辨、摸、找、说”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二、分组合作,求异探索,使学生学会初步合作与交流。
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合作与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组成员应该互帮互让,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三、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美。
在学习了新知之后,孙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面图形,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再让学生用纸剪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各种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当孙老师把学生的作品一一放到展示台上让学生看,再评出最好的图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很开心。他们都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不仅很有用而且数学还很美!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有待提高,特别在学生对于学具的操作上,大部分孩子很听话的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了,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总在摆弄自己的学具,等讲到下半部分时,这部分孩子就没有听到,也就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效率也降低了。还有的孩子在小组活动时仅仅是个旁观者,而没有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交流中去。这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关注每一个孩子,力求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2、在“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一问题时,我觉得虽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但还不够展开,没有引导好学生天南地北地把生活中的资讯加以搜索并给以发挥,如果展开得好的话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认识,更能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本课时的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个新图形,但在新授时,没有作重点讲解,一带而过,有点喧宾夺主。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三
【教材简析】:该板块是把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集中整理与复习。意在通过回顾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悟学习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转化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这是学校绿化的平面图,图中都出现了那些平面图形。
老师随着学生的口答将六种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这块地的大小就是指它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什么叫做面积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各种基本平面图形的形状特点,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
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一)回忆公式,夯实基础。
师:你们会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吗?请你们把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写在相应的图形上。
学生在自己的6个平面图形上写公式,同时指名板书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对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进行回顾,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便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二)沟通联系,总结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分别说一说(想说哪个说哪个)。
1.长方形、正方形是用面积单位量出来的(课件演示)。
[板书:测量法]。
思考:正方形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吗?为什么?
2.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得来的?(课件演示)。
再让学生说一说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底--长高--宽)。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将圆沿着它的半径等分若干份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
3.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课件演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原来一个图形面积的二倍。
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板书:拼凑法]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集体总结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将知识点重新建构,形成知识网络。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106页第5题,然后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四)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1.合作拼图。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的是哪一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请问同学们分组讨论这6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根据相互间的联系把它们贴在一张卡纸上,并用箭头表示。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图能最好地体现出这六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交流小结。
展示排列的网络图,并让小组代表说说意图。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8题,完成后小组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从小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课后反思】:
本课体现了复习课的一般结构,又有所创造,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生动。
1.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的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如本课任务的确定,公式的推导、网络的构建,教师均为学生提供了话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使知识的学习成为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的载体。
2.注重了“知识的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中强化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无论是问题的引入,还练习的设计,都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生活同在。
3.练习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个层次的练习抓住了学生的几种常见错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青岛天水路小学高德山)。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2)(3)(4)。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板书设计:图形的拼组。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五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6、98页。
【学习目标】:
1.回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够通过这些特征用y图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能够通过思维导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能够通过韦恩图表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与梯形两两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资源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打印好的思维导图、韦恩图和y图模板。
3.卡纸,便利贴。
【学习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复习。
1.出示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我手中的是什么图形?我们还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的说一说,教师简要板书。
2.导入: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系统地复习一下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
二、小组协作整理,建构网络。
1.小组协作整理。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知识进行整理,要体现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
(2)小组内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老师介绍思维导图,韦恩图和y图的作用。
师:思维导图可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y图可以表示分类,韦恩图可以表示联系和区别。
3.教师引导学生用图表进行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4.观摩学习。
要求:
(1)整理完后,以小组为单位互派代表到各组观摩学习,每个组只留下一个主讲人对参观者进行介绍。
(2)学习结束以后把自己组整理的内容补充完整。
(3)组内推选一人展示本组的作品。
5.汇报展示。
老师选定几个小组,分别上台汇报展示本组所整理的内容。
要求:(1)汇报时先说一说自己是用哪种方法整理的。
(2)说一说自己都整理了哪些内容。
(3)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把自己组的作品进一步的完善。
小组代表汇报完毕后,让下面的同学对他的汇报做适当的评价,如有遗漏,可做相应的补充。
6.优化再建,完善知识。
师:根据刚才的交流汇报请同学们再次完善自己整理的内容。
教师把学生完善后的作品选几份张贴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并根据学生的完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对着思维导图与y图复习三角形的概念、内角和及分类。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
(2)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3)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2.复习四边形的特征、分类和关系。
(1)师生对着包容图复习各种四边形的关系。
师:长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梯形的特征:
(2)通过韦恩图的对比得出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异同。
3.复习圆.。
(1)复习圆的特征。
复习画圆的方法,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关系。
(2)复习轴对称图形。
四、归纳总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六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面积和周长的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3.通过操作、猜想、计算、验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算一算、想一想、画一画,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进一步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组织练习。
1、看图求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2、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直径是8厘米,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16厘米,高是底的2倍,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是24米,高是10米,面积是多少?
(4)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6平方分米,高是1.2分米,底是多少分米?
3、画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一个。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拔。
提问: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要画一个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怎么想?
在画梯形的时候怎样想?
小结画图的关键。
4、有两个边长都是6厘米的正方形,在其中一个正方形里画1个最大的圆,另一个正方形里画4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
(1)圆的半径各是多少厘米?
(2)两个正方形里圆的面积各是多少?各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4)那么,如果画16个、25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呢?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为什么只要围三条边?
怎样才能找出所有的围法?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独立作图。
思考作图关键。
借助图形弄清题意。
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
猜想、计算、验证、应用。
分组合作,利用小棒操作、填表、比较、讨论。
三、总结反思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四、课堂作业p.101第7-9题。
五、拓展延伸1、下图中左右两个图形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七
总复习课落实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不仅要让学生回忆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算法,还要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本节课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联系实际引入,学生体会了生活中的周长和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生活和数学的联系。第二个环节复习周长和面积的单位和进率,并适当补充课外知识。第三环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后,进一步体会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第四个环节简单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对有周长计算公式的图形,复习周长的计算公式,重点复习了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没有周长计算公式的图形,也要求说出周长的求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加深了对周长意义的理解。第五个环节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忆了六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第六环节,初步练习,并联系引入环节进行面积和周长的实际应用的练习。最后完成书上练习。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与扇形、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各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圆与扇形。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回答:
什么叫圆的半径?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半径?有多少直径?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什么叫扇形?(让学生笔做上题再回答)。
想一想:扇形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完成126页的“做一做”
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做对称轴?
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观察你周围的物体,看看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完成127页练习二十六第1~4题。
空间与图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23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笔做)。
角
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与平行。
提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
三角形。
提问: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前页一幅图)。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
图形。
特征。
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
提问: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完成125页“做一做”中的1、2题。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九
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以前我总是查阅很多资料,找了各种各样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生怕有些内容没复习到,考试时学生不会做。这样的题海复习,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而本节课中,学生在找联系的过程中,自然地生成了许多新授课没有讲到过的知识,特别是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有学生认为通过割补的方法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有学生认为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通过拉动转化成长方形,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发现用割补法,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是不变的,而通过拉动的方法,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是变化的。我想这不就是试卷经常要出现的题吗?以前我总是把这些题目自己找来让学生练习,效果又不太好,而今天学生自己通过找联系,自然地生成了这些题目,而且在对比中进行了练习,更是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知识梳理更自主。
知识梳理就是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它也是一堂复习课的核心环节。传统的教学中,梳理知识总是被教师所代替,教师通过自己的“理”代替了学生的`“理”,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是千篇一律的。而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己找联系,通过回忆、再现、交流、分类等各种活动,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构建的知识体系不再是教师牵着走,更具有主动性。特别是最后当教师问到这么多的图形中,你认为哪个图形是最基本的图形时,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可见每个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又是不一样的。
理练结合更紧密。
“理”与“练”是复习课的主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总是把“理”与“练”分两段式进行教学,本节课中“理”与“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比如当学生交流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时,我就趁机问学生:告诉你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15厘米,那么你觉得可以求出什么?有学生说可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学生说还可以求出与它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有学生提出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这样使练习与整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以前学生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总是要忘记除以2,而这样的练习无疑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增强了对比,突破了重点与难点。
总之,复习课应该抛弃传统的题海战术的复习方式,应该用系统论的观点,站在一定的高度,把知识串联起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以点带面,这样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十
:教科书第34、35页。
1.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和空间观念。
: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等),每个学生准备两张白纸。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看一看,老师拿出来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出示:牙膏盒、魔方、易拉罐、乒乓球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出示三棱锥,问:你认识这个图形吗?(这个图形叫三棱锥,它也是立体图形)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图形?(学生自由说)教师把这些物体一字排开,让学生从左到右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
二、认识平面图形。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摸一摸,问:你有什么感觉?摸的的面是什么形状?师:谁来摸一摸,老师手上长方体的长方形在哪?(学生找出长方形)
2.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上找图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指名说,教师把学生找到的图形从立体图形上分离出来,贴于黑板上,师:这些图形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4.让学生说说: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5.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形状画到一张纸上吗?请学生演示各自不同的方法,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沿长方体的一个面画出长方形。师:你会画吗?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画出并剪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各2个。
6.师:请根据这些图形的形状,把样子很像的放在一起。让学生给各种形状找家,把相同的图形贴在黑板指定的地方。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指名答)
7.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边想边在空中画教师说的形状。
8.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若干,让学生快速辨认形状,以抢答形式进行。
三、联系生活实际师: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或三角形的?学生自由说。
四、发展练习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组合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展示出来。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谈收获。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一些关系。教材把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这个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动,体会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这一课时主要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地动手操作中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事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参与课堂学习;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气息。因此,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几何模型。在课堂导学中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具体的方法如下:
1、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与图形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两点,在每一个操作活动前,我都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在动手拼一拼,验证自己想的和拼的是否一样。
2、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建立几何模型。
创造操作的机会,给足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建立几何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3、深化导学课堂,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实效性,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利用生活中一些平面图形的拼组(地板砖、墙面砖)应用引入新课,这样熟悉的图片,学生会感觉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它离我们是这样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我又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想看吗?认真观察它们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课件出示)学生欣赏。
师:你们自己想拼一拼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的拼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原来平面图形通过拼组可以变成很多漂亮的图形,以此激发学生也想要拼一拼的欲望,为新知的学习奠定情感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活动导学。
1、想一想: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图形拼一拼。
3、说一说: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4、小结: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的拼组,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先动脑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然后动口说一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一些数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观念,为后面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出示要求。
(1)想一想: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2)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把你拼成的图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自主探究。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可操作的学习提示,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一步步地进行自主探究,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几何感念,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三、趣味导练(课件出示)。
师:小精灵聪聪看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想出几道题考考你们,敢挑战吗?
1、认真观察,下面的哪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2、在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不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
设计意图:教材给定的图形非常特殊,如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一半,本节课图形的拼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拼组必须是一样的图形才能拼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建立了几何模型,平面图形的特征是否真正掌握。
四、拓展延伸。
师:利用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呢?
1、学习提示:
(1)想一想,你准备拼成什么图形,需要几个三角形。
(2)拼一拼:利用手中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和你想的是一样的吗?
(3)说一说: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
(二)联系生活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利用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你能说一说吗?
(三)欣赏拼组的图形。(课件出示)。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十二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了,本次学习是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在上学期已有涉及,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随处可见。学生有比较好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但在做拼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思维局限性,不能大胆的用多个材料多种方法进行拼组,教师要适当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标》中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及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具体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探究与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拼组,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设想。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中,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把教学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观察、操作,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二是通过”摆一摆“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间的关系,发现图形中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三是“做风车”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感受图形美。
六、教学流程。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遵循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旧知导入——预习汇报、构建新知——夯实基础发展技能的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情境激趣、旧知导入。
新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把它请进来!在掌声中出示米老鼠图片,米老鼠又建了一座新房子,邀请同学们去参观,你们高兴吗?这时出示房子图片。接着,让学生观察说出房子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情境的导入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既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可以拼组成其他图形。
第二板块:预习汇报构建新知。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提高课堂时效性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障,课前预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操作空间和探究空间,同时更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巩固的形式,完成教材中的三个活动:
活动一: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认识不是一无所知的,只是他们的认知只停留在感性层面,在这里,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自主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清“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或正方形边的什么特点””学生主要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同时,我又通过课件演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使学生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活动二:拼组图形。
学生通过预习数学书27页例2,对几个相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上我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课件汇报,巩固学生的认识。同时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图形,要求学生独立尝试进行拼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作品展示、与同伴交流,由学生自己讲解“用了几个什么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有了充分自我比较和与他人比较的机会,也就有了更充分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对比不同的拼组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关系,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
活动三:做风车。
“做风车”这一活动,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思维的提升,否则就成了手工课。所以课堂中,我把重点放在讨论“风车制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图形,图形是如何转化的?”这一问题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我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纸是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三角形时,看到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第三板块:夯实基础发展技能。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的第三板块我设计了课堂目标检测,检测中以闯关形式设计了五个活动:即第一关:快乐填一填。第二关:动手剪一剪。第三关:用心拼一拼。第四关:仔细数一数。第五关:神奇拼一拼。
检测中前三关,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关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以及用数学的能力,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乐于竞争的心理,以争夺智慧星的小组合作赛形式进行检测。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强化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以上是我对《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设计理念的剖析与阐述,当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所以,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前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十三
生:秋季。(师:上星期立冬,过了立冬就是冬季了)。
生:冬季。
师:一年中除了冬季,还有哪些季节?
生:春季、夏季、秋季。
师:你们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时间控制在2——3分钟中内)。
师:老师最喜欢春季了,因为春天里百花齐放,蝴蝶,鸟儿在欢快的飞舞!真漂亮。
课件出示:春天的图片有蜻蜓、蝴蝶、树叶、花、出示蝴蝶、树叶、蜻蜓、花图片。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蝴蝶蝴蝶、树叶、花,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像这样两边一样的图形,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板书)。
1、剪一剪,议一议。
师:同学们你们能剪出一个像这样对称的图形吗?(会)。
师:那好现在我们试着来剪剪看。请同学们拿出剪刀和纸。教师巡视、辅导,并贴图(学生的.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看,上面的作品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
师:为什么这些是对称的?而这些不是对称的?怎么判断呢?
生:把图形对折起来看看是不是重合?(教师强调完全重合)。
师:谁来说说看这个对称图形是怎么剪的?(叫剪得规范的同学)。
生:先对折,再剪。
师:恩,说的真好。请同学们翻开书本68页,看看书上对称图形是怎么剪的?先把纸对折,完全重合,然后再剪图形。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拿一张纸出来,试着剪一剪,比比看谁剪的对称图形最漂亮。剪好后给同桌看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剪得时候,先把纸对折,折过后留下了什么?
生:折痕。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折痕叫做“对称轴”
师:同学们你们会画对称轴吗?(会)先看看老师,对称轴是怎么画的?
师:找到对称轴,借助尺子,画一条笔直的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在自己剪得的对称图形中画出对称轴,比比看谁画的最笔直。
教师巡视,指导,看学生是否画的直,是否在用铅笔画。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它是对称的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生:对称的。
生:2条、4条。
师:好,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折一折、试一试!到底是几条对称轴?学生动手折纸后给大家演示。(学生演示时,强调完全重合)(强调:一定要等所有的同学都停下了看上面了在演示)。
师:现在告诉老师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对!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请同学把对称轴画上去。
师: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呢?(出示正方形)动手折一折,试一试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猜猜圆有几条对称轴?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乌龟折了几条对称轴?数数看!(课件展示:圆形的对称轴8条)。
师:同学们你们说圆有几条对称轴?
生:无数条。
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物体是对称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电脑播放:蝴蝶、蜻蜓、脸谱、小鹿、飞鹤、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平面图形教学教案篇十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白纸,彩色笔工具
:
1,师:同学们,早上好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图形,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师实物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谁认识它们 请介绍一下.
2,揭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平面图形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请大家从桌面上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拿的什么体,摸的面是什么形 说完后把图形还给组长.
个人汇报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操作探究,体会"面在体上"
启发再现
我们通过观察知道,长方体藏着什么形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呢
(2)你能利用这些立体图形吧我们刚才见过的图形搬到纸上吗 你有什么方法
(3)个人思考,汇报
方法:描 印 画 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到的办法比书上的还要多.
(4)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下面,每个人按照书本34页的方法,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一个小组画在同一张纸上,轮着画.一个画完再到下一个同学,小组长拿出纸,小组合作,开始吧.
(5)全班交流
请第一组和第二组交换欣赏,第三组和第四组交换欣赏.
(6)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把平面图形搬到纸上.请小组长把学具放整齐.
3,我们一起和这些新朋友打招呼吧.
4,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呢 请读歌谣.
造房子
捡颗小石子,地上画格子.
长格子,方格子,划好格子造房子.
楼上分给小鸽子,楼下分给小兔子.
思考:长格子指的是什么图形 方格子指的是什么图形
5,变式:聪聪也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看它是长方形 为什么
老师展示梯形 菱形,请学生判断
6,小结:同学们真棒!像孙悟空的眼睛一样,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区别它们.
1,抢答游戏
一名学生举高图形,让其他学生抢答
第二回合:(方法同上)规则: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三回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当主持,其他同学说出图形的名称
小组长举高图形,小组同学抢答
2,数一数:书本36页第3题
做这道题目时,该注意什么
讲评:三角形,圆形有几个
整个图形像什么 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3,说出下列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学会看交通标志,可以告诉弟弟妹妹,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
4,找一找,说一说
在我们教室里,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呢
5,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下面给大家介绍小知识——七巧板(课件演示)
七巧板是有七个图形拼成的,是我国人民的指挥结晶.它能拼不同的图案.看,这个像什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51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