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师二级教案(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16:52:16
最新高师二级教案(三篇)
时间:2023-01-09 16:52:16     小编:zdfb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师二级教案篇一

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法制化:是指建立和健全高等教育法规体系,同时运用相关法律和制度进行高等教育治理,是一个依法管理高等教育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学习,获得专业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专业人员的专业成长过程。

3、隐形课程:是相对显性课程而言,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的特点。隐形课程通常体现在学校的情境中,包括物质情境(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教师布置、校园文化、各中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学关系、学风、校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4、讨论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涉及某些教学内容的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

5、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现象、问题和矛盾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

6、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和施瓦布,他们认为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传授最基本和普遍的观念,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训练迁移,学习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强调课程内容应着重反映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言、历史等学科所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7、高等教育的个适质量观:该观点认为,教育是学生自我实现过程,因此,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趣、兴趣、特长、意志、品质等个性发展的反映。强调学生作为人的自由与独特性、自我指导性,认为学生理智的训练、心智的发展和完善比功利的目的更重要;人格的陶冶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

8、高校管理体制:是高校内部的领导分工、机构设置、管理权限以及相互关系的根本组织制度,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制度。

9、高等教育终身化:1965年,法国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体系下的制度安排和组织过程中贯彻终身教育原则,促进学习者开展终身学习的过程。

10、教学计划:是指体现课程的体系的结构,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计划,体现了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有力保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专门组课程、主要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和学年编制。

11、院校研究:是针对学校规划、政策发展和管理决策需要,基于本校情境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应用研究。

12、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系统主要有计算机、投影仪、展示台、音响设备、遥控器等组成,软件系统主要由电子课件、影像材料、教材、管理软件等组成,是把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和音乐等表现形式用独特的连接方式有序的开放的信息集合体。

13、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过程,从更高层次看,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把跨国跨地区的、跨文化的全球观念和国际意识融入高等教育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等各项职能之中的过程。

14、人本主义学习论:是在美国传统教育受到冲击,倡导教育革新运动的潮流中诞生的,旨在反对行为主义和认识主义的学习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偏重于人格的完满和学习者主体性的发挥等方面。

15、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该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直接为社会提供的具体服务,如科技服务、教育服务等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等教育形成了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答:该说法错误。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产生到19世纪初,大学一直是以教学为核心培养人才;19世纪初开始的洪堡以新人文主义的思想指导创办了柏林大学,以发展科学为核心的科学研究职能成为大学根本价值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推行大学面向社会服务。2.只要有学问,就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答:该说法错误。有学问知识成为一名好老师的重要条件。成为一名好教师应当具备多种综合因素。首先要相应资格证书;其次应具备知识、能力、道德,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能力包括沟通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最后要具备职业道德,包括专业意识、专业态度和专业品质。

3.改造主义课程观促进大学课程向结构化、专门化发展。

答:该说法错误。科学主义课程观认为可以促进大学课程向结构化发展和专门化发展。4.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属于分散型。

答:该说法错误。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于运行机制经过了一个变动的过程。英国高校教育曾经实行二元制,英国颁布了一系列法规,逐步对本国高等学校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如:1963年颁布《罗宾斯报告》,提出建立高等教育双轨制,而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1991年的《高等教育:一个新框架》和1992年的《继续教育与高等教育法》等,政府有完成以一元制代替二元制的改革。5.意大利波隆那大学是世界上由国家创立的最早大学之一。

答:该书法错误。意大利波隆那大学最早自然形成型的大学之一;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是中世纪第一所由国家创立的最早大学之一。

6.按学科门类覆盖面,高等院校可以分为教学型院校、教学研究型院校和研究型大学。

答:该说法错误。按学科门类覆盖可以分单科性院校、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按照职能定位可以可以分教学型院校、教学研究性院校和研究性大学。

7.职业生涯周期论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自我保护、墨守成规、尽职与自治四个阶段。

答:该说法错误。职业生涯周期论将教师专业划分为入职期、稳定期、实验与重估期、平静和保守期、退出期。心理发展阶段论自我保护期、墨守成规期尽责期和自治期。8.高校组织的管理特征是分散性。

答:该说法错误。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学术性;高校组织的结构特征是分散性;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模糊性;高校组织的权力特征是二元性;高校组织的管理特征是复杂性。9.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的大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答:该说法正确。12世纪西欧的中世纪大学被工人为最早真正意义的的大学,如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它们是现代大学、现代高等的雏形。

10.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导师制、实分制,强调过程管理,注重共同性。

答:该说法错误。学分制的特点是导师制、强调个体性。学年制的特点是实分制、注重过程管理和强调共同性。

11.学术即科研。

答:该说法错误。学术和科研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但科学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学术始终,它们的内核是一致的,都是基于问题和解决问题。12.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具有分散性和模糊性。

答:该说法错误。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学术性,高校组织的结构特征是分散性,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模糊性。

13.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在普通民众中真正普及了高等教育。

答:该说法错误。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之间,不断培养大批普通民众直至普及阶段来临之前的发展过程。

14.高校课程的高深性体现的是高校课程的前沿性。答:该说法错误。高校课程高深性反映高深学问的知识特性。

15.高校培养目标的提出和确定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答:该说法正确。社会生产力对高校培养目标的提出和确定具有最根本的制约因素,但从高等培养目标提出和确定的过程来说,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力量往往更为直接、更为明显。16.通才指的是应用型、合格型人才。

答:该说法错误。通才是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职业适应面较为宽广的人才。应用人才是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合格型人才是指在知识、智能以及品德方面能够满足某些复杂劳动职业的基本要求,并能在相应的职业中从事富有成效的劳动的那些人。这三个概念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不能混为一谈。

三、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高等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起作用。高等教育的制约因素:首先受到经济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的需求和经费投入制约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规格;大学毕业生总量与规格还受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与专业需求所制约。就业岗位的多少与种类又取决经济社会水平;经济发展必然引起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其次受到政治制约(政治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决定着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高校培养目标的制定);最后受到文化制约(文化体系中的价值观制约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化影响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制定,从而制约正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服务的促进作用:首先是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体现在高等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镇);其次是高等教育为政治服务(使受教育者政治化;培养政治领袖及政法人才;促进政治民主化);最后是高等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创新发展文化的功能)。

2.简述调整我国高等教育授学形式结构的策略。

答:(1)在正规与非正规高等教育之间建立更加灵活的运作机制,注意统筹协调和合理分工,增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2)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考核标准等手段提高非正规高等教育的质量。

(3)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办学资源和优势,扩大函授生、夜校生、远程教育学生的比例,拓宽普通高校的非正规高等教育授学方式。

(4)降低学历比例,扩大非学历教育的比例,改变职业技能和使用技能培训不足的状况。

(5)在我国大中型企业部门中广泛培育和不断完善在职培训系统,重视各种岗位专业培训,促进企业系统内非正规高等教育的发展。

3.简述高校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答: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时原则;(2)完整原则;(3)经济原则;(4)实践原则;(5)满足原则。4.简述高校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答: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是国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科研和教学结合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培养人才的意义如下:

(1)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科学研究是提高高等学校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3)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科学研究是新学科产生的基础。

(5)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主要渠道。5.简述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答:教师专业有四大特点:

(1)角色多样,包括教学者角色、研究者角色、服务者角色;(2)工作神圣性,培养人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师范”是经师与人师的和谐统一;(3)劳动创造性,教师必须先进的理念,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上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将人类知识内化,进而转化为智慧、积淀为素质;(4)成效滞后性,教师工作成效显示有一个过程,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不能立竿见影。

6.简述高校培养目标的性质与作用。

答: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性质:(1)高校培养目标的主观性与客观性;(2)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性与多样性;(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稳定性与动态性。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作用:(1)高校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2)高校培养目标的调控作用;(3)高校培养目标的评价作用。7.简述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答:(1)强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2)重视学生研究能力培养;(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4)倡导学生合作精神培养;(5)强调创新精神培养。8.简述教案编写的基本步骤。

答:教案编写有七大步骤:(1)钻研教材;(2)分析学生;(3)确定教学目标;(4)确定教学重点、难点;(5)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体;(6)设计教学过程;(7)教学反思。9.高校教师如何促成自身的专业发展。

答:(1)终身学习;(2)教研结合;(3)创新实践;(4)反思经验 10.高等学校的组织管理为何特别复杂?

答:首先,高校集教学、研究、服务与一体,这些工作对于高校发展都是必要的,但许多具体目标在操作中容易产生相互矛盾,学术性目标难以预先明确界定,无法精确评价,职能模糊管理。其次,通过外延式增长和内涵式发展,高校组织结构日益复杂,但松散结核性并没有多大改变。最后,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校友、捐赠者、政府、用人单位等都是学校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对学校发展都有责任,但布负全责。

11.你是如何看待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三者的关系的?

答:首先,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基本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通过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其次,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吸收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课题研究,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培养样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最后,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不仅对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国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思维重要途径。

总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活动构成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三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12.简述科学主义课程观及其对高校课程的影响。

答:科学主义课程观:20世纪60年代首先兴起于美国,代表人物有扎卡赖亚斯、萨普斯、贝格,它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是指大学课程要交给学生科学的结构、基本观念、关键概念和研究方法。

对高校课程的影响:(1)促进大学内容更为学文化;(2)促进大学课程向结构化发展;(3)促使大学课程更加专门化。

13.请你谈谈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该如何调整。

答:形式结构是一种横向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种授学方式和办学主体形成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中国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调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完善授学形式结构。在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之间建立更加灵活的运作机制,注重统筹协调和合理分工,增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考核标准等手段提高非正规高等教育的质量;充分利用普通高校的办学资源和优势,扩大函授生、夜校生、远程教育学生的比例,4

拓宽普通高等的非正规高等教育授学方式;降低学历教育比例,扩大非学历教育的比例,改变职业技能和实用技能培训不足的状况;在中国大中型企业部门中广泛培育和不断完善在职培训系统,重视各种岗位专业培训,促进企业系统内非正规高等教育的发展。

(2)正确处理好办学形式结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公立高等教育和私利高等教育在中国并行结构模式;同公办高等学校相比,民办高校需要正确界定一些基本问题、需要政府增加扶持力度和民办高等要在办学条件、内部管理、办学层次升级等方面大力提高。14.你是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的? 答:当代大学生具有四大特征:

(1)大学生的多元性特征:群体结构趋向多元性;群体价值取向多元性;群体行为表现多元性。(2)大学生的开放性特征:思想上的开放性;个性上的开放性;人际上的开放性

(3)大学生是实用性特征:价值取向上的实用性;文化观念上的实用倾向;学习研究上的实用倾向。(4)大学生的迷茫性特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带来的迷茫;基本素质缺陷与心理需求矛盾引发的迷茫;社会责任与自我中心矛盾导致的迷茫。

15.在你看来高校课程该如何改革? 答:当今高校课程改革出现五种趋势:

(1)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比如有筑波模式、mit模式和牛津模式。

(2)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开设大量选修课,或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使课程实施方式多样性;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

(3)课程性质的职业化: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重视实际工作经验,并将其与系统学习统一起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4)课程方向的人文化:强调旨在培养完全人格的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及哲学的内容。(5)隐形课程欲益重要:优化校园的物质环境;培养富有特色的、奋斗不息的校园精神;加强显性课程欲隐形课程的结合,开发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隐形课程。

16.简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答:教学与科研是流和源的关系。

首先,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也是高等学校区别于科研机构的特征。其次,从教师主体而言,教学和科研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要求。再次,教学和科研活动在高等学校是有机的统一体。

最后,教学和科研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差异:在对象上,教学强调人而科研强调自然;在目的上,教学突出育人价值而科研重在探求规律;在运用方法上,教学注重参与因素的交互性而科研强调客观性;在衡量标准上,教学重视过程而科研重视结果。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当前许多高校为何纷纷强调通识教育?你认为如何才能有效推进通识教育?

答:当今通视教育指所以引起多数高校的关注和强调,原因是以往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弊端:一是从教育理念看,专才教育带来严重的科学主义和工具主义的色彩。二是从培养目标看,专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面狭窄。三是从培养方式看,专才教育表现为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养成,这就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强调通视教育作用:一是通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学生可以学到本专业以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通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由专而深。由深而通;三是通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灵魂与统帅,专业教育是通视教育的下位概念。

推进通视教育途径:一是承认专业教育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二是提升高等教育品位必须贯彻通视教育理念;三是实施通视教育必须注意理想与现实、目标与可能性的关系。

2.根据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利弊分析,阐述哪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更加适合你所在的高校。

答:首先,学年制重过程管理,学分制重目标管理。学分制对教学过程的环节管得较少,学生考试合格就 5

可以获得分数,修满规定学分亦可毕业。

其次,学年制的教学计划较位固定,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学年制的教学计划对课时、课程、学习年限等的规定不允许轻易变动,而学分制给学生相对的自由选择空间,学生自由选课是学分制的核心和本质所在。

再次,学年制强调共同性,学分制强调个体性。学年制下,学校按专业编班组织教学,每个学生有一个班级、一张课表、一个教学计划,是属于指令性的教学。学分制是对学生指导性的学习,同一课程的同学在一起上课,有利于强调学生的兴趣。

此外,学年制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学分制采用导师制。

最后,学年制采用实分制,而学分制采用绩点制。学年制下,学生的成绩依照考卷分数,没有加分,而学分制下的学生成绩评定要考虑课程的性质与学分,以绩点的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优劣。

最后一问根据自己发挥

3.联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教学反思的?

答:认真填写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以便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联系实际:

4.高校科研怎样才能促进教学?

答:科研是发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问题,是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是质疑我们手中的教材,是审视我们留给学生的作业,是探讨我们工作中的难题。要求高校教师充分认识两者的正确关系,才能在实践中做好科研促进教学工作。

首先,科研与教学结合是高校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也是高校区别科研机构的特征。高校的教学必须是在知识创新基础上的教学,而知识创新必须依赖科研。努力探索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点,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进教学,形成科研与教学互动、教学与科研相长的良好局面。

其次,从教师主体而言,教学和科研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要求。每位教师既要能讲好一门或几门专业课,又要有稳定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科研不是简单的附加,两者要形成实践中的互动支持、相互配合的良好关系。

最后,以科研为基础,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教学科研一体化,努力探索科研与 教学的结合点,鼓励广大教师围绕教学中提出的新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推进科研成果向教材转化、向课堂转化、向教学转化。在教学和科研结合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一套可以操作机制把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及时反馈到科研部门,科研部门及时采取一定措施来组织攻关。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返回到教学中去。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高等学校职能的理解。

答: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当今高校的三大职能,它们是依次产生、逐步成型、不断发展的。

首先,培养人才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产生至19世纪初,大学一直以培养人才为办学方向发展。目前,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较全面的素质的同时,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点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统一,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这一职能与科学发展有密切联系。19世纪初,洪堡以新人文主义的思想指导创办了柏林大学,开启了大学把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推动了德国的工业革命进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在工业化的伟大实践中,需要大量科技创新,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应该将科学研究放在重要位置。

最后,服务社会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延伸。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一些大学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发展的目标。高校服务社会的范围包括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推广、技术转让、兴办知识产业和进行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伟的伟大工程,高校利用自身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优势,与社会紧密结合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又为高校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6.联系当前社会实际高校应如何引导大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就业观念?

答:当今社会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高科技成为技术发展和创新的主流,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社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的人。这就要求大学社要具备科学文化素质、伦理道德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学习观念的转变:从依赖性学习、一次性到自主学习、终身性学习。首先,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传统学习强调记忆、模仿和操练,教学方法以讲授、灌输为主,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认识和学习的主体,自觉地、能动地、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自觉有目的的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其次,从一次性学习转向终身性学习。传统的学习把人生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倡导学生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就业观的转变:从被动就业、主动就业到自主创业。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的转轨和建立,我国的就业政策已经从“统包统分”转向“自主择业”再转向“自主创业”。

从被动就业转向主动就业,说明在学生与政府的关系中,其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政府,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关系,是相互的。

从主动就业转向自主创业,这是因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严峻,高校的扩招增加了大学生毕业人数,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国家机关裁员消肿,面对新的形势,自主创业成为必然选择。高校要给予积极引导,使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创业的理想与信念。同时,政府也要采取相应支持和扶持政策。

7.试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异同,并联系实际论述应建立怎样的高等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

答:高等教育体制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制度安排和运行方式所组成的体系。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个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经济、政治等其他外部社会因素之间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工作方式。

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体制和运行的特征。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体制的特征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是一种计划机制,也是一种行政机制。行政计划是资源配置方式,在着重情况下,高校的发展缺乏活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难以优化;政府是资源配置主体,政府与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其他资源肢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单一。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体制的特征是一种市场引导、政府间接调控的体制,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是一种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在这种条件下,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的各主体要素与课题要素只讲彼此凉席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些高等教育市场。主要有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构成毕业生就业市场以及高校和学生构成招生市场是两个重要的高等教育市场。

在中国要建立“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和高校自主办学”的的高等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首先,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间接宏观调控力度。其次,培育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后,继续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理顺高校郁郁政府、高校与市场的关系。

8.请你谈谈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认识,并分析各高校靠什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答:培养人才是高校最基本的和最根本的任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题之要义,占据重要地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学校办学整体定位,从学校自身条件特别是师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忌高不可攀,力求做到教育部的“三个符合”。一是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社会要求、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二是学校的实际状况要与确定的目标相符合。三是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自定目标相符合。

办学特色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具有独特性、辐射性和积累性。办学特色要处理几个重要因素:一是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二是以凝练的办学理念为基础,例如校训是一所学校 7

2011年福建高师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理念的结晶,对学教发展和师生行为富有指引和激励作用;三是靠优势学科来体现;四是靠其教师和毕业生来支撑;五是大学校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形成办学特色需要自觉意识和科学规划,需要集思广益和群策群力,也需要决策层特别是校长的高瞻远瞩和果断决策。

高师二级教案篇二

选修八 unit 1 a land of spanersity

teacher: liu rong

subject: english reading time: 45 minis

date: main parts: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studying analysis;

teaching procedure analysis.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g material:

topic of this unit is “a land of spanersity”——usa,the multicultural the reading material chooses “california”, the most multicultural state, as a typical case to embody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spanersification”. reading materia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knowledge of geography and history which the students have learnt during their senior with the aist of what they have known, i believe they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aterial.b teaching aims:

the knowledge aim: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he immigrant culture in the

history of california;

the ability aim: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history of california

the emotional aim: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cultivate the

cro-culture communication awarene of the ng 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 help my students master the reading skills skimming and scanning to get information quickly;

2, enable my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important events in california history using the information they get from the course, the latter is also the teaching difficult ng methods: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s;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computer-aisted method;situational teaching ng aids:

the multimedia;the text book;a quiz paper;the blackboard. studying senior students, they have known more about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have a better language foundation, so it is not so difficult for them to learn the content of the paage and master the reading r, they are not so active to speak in the design of my cla is to combine the reading with think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procedure analysis

g up

spanide the students into three or four parts and then start a competition by racing to answer my questions about american which relevant to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purpose is to create a relaxing and active atmosphere and recall the students’ memory about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t before, making better preparation for the next part——reading。

-reading before reading, i will let my students make a guetimate and point out students sharing their gue with cla: “combine the title of this unit with the headline, subtitle and the picture of the paage, could you make a gue what the text want to talk about? why? ”

we can always get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by reading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quick and it is a good approach for students to start reading

① read the paage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paage ②underline the special times in california history ③circle the immigrant cultural groups the purposes: the answer of their gue

the students read quickly step l reading ①put forward questions first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each paragraph.②reading and answer﹙continue the game :race to answer ﹚ ③finish the comprehending exercise 1 and 2 the purpose: enabl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skimming and scanning skills;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rais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practice with the basis of the information they get from reading and summarizing, i will design an activity: role students will have a pair t a is a reporter of a magazine, student b is an american student.a is interviewing b in the hall about purpose is to let the student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and take an oral g up finish the comprehending exercise 3, have a group discuion and tell their ideas to the step can also regard as a summary of the the same time, it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arouse their cro-cultural communication awarene.

高师二级教案篇三

教案

(一)教材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学生见习手册要求:(1)学生应掌握正常骨髓的细胞学特点;(2)熟悉骨髓细胞的各阶段发育特点;(3)了解骨髓检查的程序。

(二)学生分析

(1)五年制临床医学学生在理论课学习时对骨髓细胞学有一定的了解。(2)但学生学习很大程度上只局限于理论知识,对细胞发育没有形象的感性的认知,缺少实际阅片的经验。(3)学生将来走向临床岗位既需要理论知识也需要实际阅片做出诊断的能力。

(三)

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正常骨髓的细胞学特点;(2)通过阅片熟悉骨髓细胞的各阶段发育特点,并了解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骨髓细胞学特点;(3)通过实际观摩了解骨髓检查的程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堂的教学重点:正常骨髓的细胞学特点。(2)本堂课的教学难点:骨髓细胞发育的形态学特点。

(五)教学方式

(1)带领学生复习理论知识并结合骨髓涂片进行逐步分析讲解。(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动性。(3)增加师生互动,设计课后提问环节。

(六)教学用具

骨髓涂片及显微镜。

(七)板书结构

(1)对教材内容作进行高度

总结

、凝练,易于学生记忆的口诀进行板书。(2)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3)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4)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八)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九)教学后记

(1)评价出本堂课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542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