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折桃子教案(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18:16
最新大班折桃子教案(优质16篇)
时间:2023-11-11 06:18:16     小编:梦幻泡

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管理。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关注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写的一份详细教学计划,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编写教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的编写应当符合教育教学的规范和原则。编写教案前,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至关重要的。教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一

幼儿天生就具有和自然亲近的本能,能够以自身的感受体验自然的喜怒哀乐。因此对老师来说,能够和孩子分享自然界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是幼儿所能学到的关于自然界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然界是充满美好和神奇的。说到了神奇,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就表现出了他们对神奇的自然的向往。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放风筝,去春游,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春天,我班的自然角里一片盎然,孩子们对自然角中的动物、植物、种子发芽变化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有不少幼儿挤在一起观察,并争论着它们的变化情况。因为春天,让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美丽,更重要的是,春天充满了生机盎然的乐趣。于是,我们就在班上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变化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发动师生共同收集事物变化的材料,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活动。本主题通过观察、劳动及各种游戏活动,发现春天的变化,引发幼儿有良好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1、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知道春天气温逐渐增高,雨水增多,有利于植物生长。

2、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春天的认识,发现动、植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体验春天的美丽。提高讲述、绘画、表演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活动中感知和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活动能中表现一定的独立性,形成主动、互助、合作的态度和行为。

4、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特别是观察、比较、语言等关键智能。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1、师生共同布置主题墙饰《春游》。

2、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制作迎春花、桃花、柳条的材料,供幼儿制作。

3、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收集有关春天的资料,说说春天的秘密,讲讲春天万物的变化。

4、请家长有机会带孩子去旅游,和孩子一起寻找春天的变化。

5、.让孩子记录自己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协助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春天里一些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6、让家长一起与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

打击乐:春天。

歌曲:春雨。

我们去春游。

科学:种植丝瓜。

桃树下的小白兔。

诗歌:春天。

音乐:柳树姑娘。

绘画:美丽的春天。

体育:植树去。

春天的秘密。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二

1、了解森林里较为常见的动物种类,初步熟悉它们的身体结构。

2、体验指印绘画的乐趣,乐于参与绘画活动。

3、能够沾取适量颜料,多方向使用手指(正向、横向、斜向、重叠等)轻重恰当的摁压出指印,并勾勒比较形象的动物轮廓。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水粉纸、水粉颜料、黑色水笔、画桶、毛巾。

一、开始部分。

1、引入。

提问1:春天到了,所以我们今天去森林里春游。你觉得我们可能会碰见什么动物?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画。

提问1:这些动物你认识哪些?请你来形容一下它们的样子。(颜色,形态,身体结构)。

提问2:你觉得这些动物在干什么?(动态描述)。

提问2:这些动物很特别,你有没有发现哪里不一样?(手指画,有指纹)。

提问3:你觉得用手指怎样能画出这些动物?(正向、横向、斜向、重叠摁压)。

提问4:你觉得画的时候有什么地方要特别注意?(手指要干净,颜料不能太干或者沾的太多,摁压用力均匀适当)。

2、教师示范摁压指印,请若干幼儿一起示范。

提问1:你觉得这个手指印摁的怎么样?

3、教师示范动物的画法,配合步骤讲解。

4、教师与幼儿总结手指画步骤,请幼儿自由绘画。

三、结束部分。

评价幼儿的作品。

1、范画中的动物形象受材料限制,颜色过浅,形状过小,不利于幼儿观察。可准备一式两份,一份在黑板上展示,一份给幼儿传看。

2、带领幼儿分析了绘画的步骤,缺少尝试。可在讲解时请幼儿伸出手指(可以试一试每一根手指),进行多方向练习摁压,寻找感觉。

3、强调了每个动物的动态与画法,忽略了整体布局的介绍。可以请幼儿自行观察范画,说一说范画表现了什么场景(教师可适当引导幼儿),并请幼儿大胆想象森林里还有什么动物,自主创作。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三

发现本班小朋友个别不爱吃水果,希望能通过本活动鼓励小朋友喜欢吃水果。

1、认识桃子的特征。

2、能积极参与谈话,善于表达。

3、能用简单的动作表达儿歌。

4、知道桃子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重点:认识桃子的特征。

难点:理解吃多对身体不好。

1、桃子挂图一张。

2、新鲜桃子若干。

3、儿歌图片一张。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桃子的形状和颜色。

2、学会用词,又……又……。

3、出示新鲜桃子,让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桃子。

4、教师切开桃子,让幼儿观察桃子的'外表结构,引导幼儿把所有看到的说出来(毛,肉,汁,核。)。

5、小朋友品尝桃子,真实感受桃的味道,教幼儿桃子好吃又有营养,但多吃对身体有害。

6、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朗读。

7、教师总结:亲爱的孩子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喜欢吃水果,它含有很多的维生素,对你们的身体有好处,能增强我们的提抗力,让你们能更健康的成长。

1、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难让幼儿理解的是,桃子有营养,提倡吃又要少吃,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些难以掌握,不能理解。

2、在活动教学过程中,有些孩子不能理解桃子对人身体到底有什么好处,没有更好的让幼儿理解,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也不够好,没调起幼儿的积极性。

如果重新上的话,我会设计一个情节,比如小猴子吃桃,以猴子的身份让幼儿在玩中了解桃子的营养价值和好处。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四

1、初步学唱歌曲,学习模仿淘米洗菜的动作。

2、借助淘米,洗菜的情境创编舞蹈动作,学习歌词的顺序。

钢琴。

一、律动:《你的眼里有个我》、《摘果子》、《快乐舞》。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山谷回音真好听》。

三、学唱新歌《淘米洗菜》。

2、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学习淘米、洗菜的动作。

3、刚才我们学习了淘米、洗菜的动作,有一首歌曲就叫淘米、洗菜,一起来听一遍。

4、幼儿跟随歌曲旋律学念歌词。

5、幼儿学唱歌曲。

(1)、跟着磁带完整学唱。

(2)、教师弹琴,幼儿跟唱歌曲。

(3)、集体练习唱歌曲。

四、复习歌曲《七彩光果娃娃》。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五

1、感受乐曲的旋律,及感知音乐速度的变化。

2、听辨乐曲,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乐于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1、重点: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2、难点:感受乐曲速度快慢的变换。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曲,卓别林表演视频,勃拉姆斯像,卓别林像。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1、请幼儿初步欣赏音乐,讨论并谈谈对音乐的感受2、教师小结:这首乐曲听起来活泼欢快,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听了让人想跟着音乐动起来。

二、欣赏视频表演,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欲望。

1、请幼儿欣赏视频,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2、向幼儿简单介绍卓别林及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和其作者。教师总结:视频中,卓别林在刮胡子时,是根据音乐的快慢来改变动作的快慢的。

3、引导幼儿说出用按摩的方式也可以将音乐表达出来。

三、听辨乐曲,大胆想象创编按摩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按摩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按摩动作,感受b段乐曲时快时慢的节奏。

(1)请幼儿再次欣赏乐曲b段。

(2)引导幼儿根据乐曲节奏做按摩动作,可换动作进行按摩。

小结:乐曲中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我们做动作的时候要跟着乐曲的节奏。

四、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的快慢,感受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

1.欣赏教师的配乐按摩表演,观察按摩动作,感受乐曲旋律。

2.幼儿初步尝试合作表演,一位扮演按摩师,一位扮演顾客,通过动作来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幼儿按摩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和旋律。

3.幼儿自主创编按摩动作,体验有趣的按摩。

五、活动结束,带幼儿离场。

请幼儿回家后可根据音乐来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进行一次有趣的按摩,和家人共同分享本首乐曲带来的欢乐。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六

桌子四张,垫子四条,小篮子四只,桃子图片若干。

1、带领幼儿跑步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操。

2、导入:

秋天到了,花果山上的桃子都成熟了,现在让我们变成小猴子一起去摘桃子好不好?

3、介绍游戏玩法:

幼儿分四队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教师发出信号,各队第一个幼儿向前跑去,两手两膝着地爬过山洞,跑到横竿下,双脚向上跳起摘一个桃子,转身直接跑回,将桃子放进小篮拍第二个幼儿的手,站到队尾,依次进行,最后以先摘完桃子的'队为胜。

4、注意事项:

(1)为提高幼儿练习的积极性,可让幼儿第一次去给树捉虫,第二次再去摘桃子。

(2)注意对不遵守规则的幼儿及时纠正,对比赛中不遵守规则而取胜的一队可不予表扬,而要指出问题后重新比赛,以示规则的严肃性。

(3)应提醒幼儿在桌下钻爬时注意安全。

5、练习法:

教师带领幼儿游戏2-3遍,及时纠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6、放松结束:

好了桃子摘完了,小猴子们高不高兴?那就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跳起来,来表示一下我们高兴的心情吧。

幼儿随音乐做放松活动,然后随音乐回活动室,结束。

1、让幼儿练习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行。

2、能动作熟练地钻过山洞,跳起摘桃,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弹跳力。

3、指导幼儿遵守游戏中三项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七

1、通过尝试和体验,初步懂得人多时要排队。

2、乐意与同伴有序的活动。

1、平衡木、梅花桩。

2、布置果园。

3、小猴子头饰、大篮子。

4、录音机。

今天天气真好,宝宝们一起跟妈妈出去锻炼身体。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锻炼身体)。

(1)春天来了,我们果园里的桃子都熟了,宝宝们一起帮妈妈把桃子摘回来好不好?

我们要过一条独木桥,踩着石头才能到萝卜地再运回一个萝卜踩着石头,在独木桥上走回来。

(2)幼儿运水果,教师注意观察。

(3)幼儿讨论:刚才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怎么运?

(4)教师小结:我们去果园时,挤在一起抢着过,只会谁也过不去,或者掉在河里,只有一个一个排好队,你不推我不挤,才能有快又有序地到达终点。

(1)请几名幼儿示范。

(2)集体运萝卜。

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记住要一个一个排好队,你不推,我不挤,慢慢过。

(3)幼儿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2)幼儿轮流拿桃子。

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妈妈运了这么多萝卜,累不累?跟妈妈一起回家休息了。

幼儿社会活动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幼儿将来更好适应社会生活服务,本次活动为让幼儿了解人多时应排队的'规则,在活动中我改变以往以说理为基础,以认知指导行为的活动方式,直接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使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自己想办法,得出解决办法,从而比较出正确的活动方式的好处,再通过吃桃子活动巩固正确的行为,整个活动都是在活动中进行,没有枯燥的说理,但同样使幼儿了解正确的道理,并能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同时,在活动中利用扮演猴妈妈和小猴子的角色,使幼儿更好溶入活动中。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八

1、通过尝试和体验,初步懂得人多时要排队。

2、乐意与同伴有序的活动。

1、平衡木、梅花桩;

2、布置果园;

3、小猴子头饰、大篮子;

4、录音机。

一、准备活动。

今天天气真好,宝宝们一起跟妈妈出去锻炼身体。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锻炼身体)。

二、幼儿尝试去果园,摘桃子。

(1)春天来了,我们果园里的桃子都熟了,宝宝们一起帮妈妈把桃子摘回来好不好?

我们要过一条独木桥,踩着石头才能到萝卜地再运回一个萝卜踩着石头,在独木桥上走回来。

(2)幼儿运水果,教师注意观察。

(3)幼儿讨论:刚才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怎么运?

(4)教师小结:我们去果园时,挤在一起抢着过,只会谁也过不去,或者掉在河里,只有一个一个排好队,你不推我不挤,才能有快又有序地到达终点。

三、再次运萝卜。

(1)请几名幼儿示范。

(2)集体运萝卜。

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记住要一个一个排好队,你不推,我不挤,慢慢过。

(3)幼儿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四、吃桃子。

(2)幼儿轮流拿桃子。

五、结束活动。

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妈妈运了这么多萝卜,累不累?跟妈妈一起回家休息了。

幼儿社会活动是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幼儿将来更好适应社会生活服务,本次活动为让幼儿了解人多时应排队的.规则,在活动中我改变以往以说理为基础,以认知指导行为的活动方式,直接让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使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自己想办法,得出解决办法,从而比较出正确的活动方式的好处,再通过吃桃子活动巩固正确的行为,整个活动都是在活动中进行,没有枯燥的说理,但同样使幼儿了解正确的道理,并能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同时,在活动中利用扮演猴妈妈和小猴子的角色,使幼儿更好溶入活动中。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九

1、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曲式结构。

2、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不同乐段的情景和情节。

3、学习建立游戏的规则,并体验与别人合作游戏的乐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1、音乐图形谱,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

2、音乐和录音机。

一、活动引入。

1、老师:“呜……”,听什么开来了?

“对,是火车,而且是一列奇妙的旅游列车,在旅程中,它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呐,现在老师请大家边听音乐,边看图谱,想想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完以后告诉我好吗?”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容。

1、安静倾听乐曲,教师根据音乐的变化,在电脑上操作图形乐谱。(欣赏后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感受)。

2、再次倾听乐曲。教师在图形谱上指示音乐的进行,幼儿坐在座位上用不妨碍他人的小动作表现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景动作。

3、提问后,老师根据孩子的讲述进行整体描述(或请一个孩子进行)。

三、分段欣赏,并跟随音乐做游戏“原来我们的列车有一个这么奇妙的旅程,我们今天就来玩这个奇妙的列车旅程好吗?”

(1)引子:重点弄清什么时候收拾行装,什么时候告别,什么时候拉汽笛,什么时候派队(起踵点头)启动。

(2)ba段:重点弄清什么时候进山洞,什么时候出山洞,什么时候过长隧道。并且提示幼儿表情的投入。

(3)3段:重点指导黑子们想象奇妙的森林里有什么景物或动植物,并用身体去表现,并鼓励孩子们与别人一起合作摆造型,并提示孩子的造型要留出“铁轨”给列车通行。

(4)尾声:重点是放气和减速刹车,要求能卡准节奏做。

四、完整地进行游戏。

1、教师作火车头,带领孩子完整地做游戏。把幼儿分成两组,女孩子先扮演列车,男孩子先扮演奇妙的森林。

2、玩第二遍时,男女孩子交换角色。教师在玩之前提示第一次游戏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鼓励孩子们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

3、让孩子自由扮演角色,并提醒幼儿听准音乐,按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并遵守游戏的规则。

4、高潮结束。

1、课时的量太大,幼儿在没有熟悉音乐,熟悉歌词的情况下,音乐游戏的展开很难,这也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能分课时设计或者采用图谱等形式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会更好。

2、我在示范表演中,没有请其他的教师帮忙扮演不同的角色,我自己很辛苦,也影响孩子记忆表演歌曲中的第二段。

3、在教学中重难点没突出,没有攻破,在活动设计钱疏忽考虑了。

4、多设计一些形象具体的情境教学会更好,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发孩子的表演欲望。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十

1、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了解植树对净化、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懂得爱护树木。

2、激发幼儿参与植树活动的兴趣。

1、活动前请家长在3月12日前后指导幼儿收看电视中的新闻节目,了解全国人民种植树木的情况。

2、先购好幼儿园所需要的树苗,选好种植地点并挖好坑,准备若干小铲子、喷水壶。

1、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前关植树节的录像,讲讲植树节的日期和植树方法。

2、讨论了解植树与净化、绿化、美化环境及人们生活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树木。

3、组织幼儿到种植地点,种植小苗。

4、植树后,与幼儿讨论怎样爱护小树苗,并插上木牌,写上种植日期和班级。

5、活动延伸:经常组织幼儿观察树苗生长情况,并定期测量树高,做好记录。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十一

同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课堂授课时,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另外,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

上完课后静下心来想一想,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分桃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前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从两个教学班的授课结果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结合本课教学实录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一、成功之处:

二、不足之处: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回顾本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2、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

三、学生创新反馈。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许多学生极具个性,在研究相同的问题时,往往会。

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研究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问题中,二班有一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分鱼的方法:鱼缸里的小鱼有红、黄、灰3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鱼有4条,我把其中的4代表四只小猫,而3种颜色代表每只猫分到的鱼,这样就会快把他们平均分开了。说实话,在学生说鱼的颜色之前,我根本没有注意12条鱼的不同之处。是学生的细心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们的教学更充实,更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多么重要。

四、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今后学习除法知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听课老师的意见和自身的反思,针对教学中失败之处作如下改进:

1、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让学生体验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把分鱼的不同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的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十二

执教:厦门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林亚真评析:福州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陈杨。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拔河比赛吗?

生:(齐答)见过。

师:那么,我们班也来一场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下面,我们来自愿报一个名。

(学生活跃报名)。

师:拔河比赛我们准备分两组,一组是多拉a梦时,一组是你们猜--蓝猫队。(师贴出图片)。

师:那么,下面就请小朋友自愿报一下名。想参加多拉a梦的请站这边,想参加蓝猫队的站这儿。

(学生积极自愿排队)。

[评析]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创设"拔河比赛"这一生活情境,采用现场分组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新知识的兴趣。师:来,我们来一起统计一下参加各队的人数。请小朋友报数。

(学生报名1、2、3……11)。

师:蓝猫队的有11人。

师:多拉a梦队的有几人,谁能想到?帮林老师最快的算出来?

生:13人。

师:怎么算?

(师生一齐算)。

生:不满意。

师:为什么呢?告诉老师。

生:因为我们这组少了一个人,他们要分我们一个人。

师:你们人数少了,多拉a梦的`人数多了,你们认为这公平吗?

生:(齐答)不公平。

师:那么,你们该怎么办?谁能告诉老师?

生:分我们一个。

师:谁分你们一个。

生:多拉a梦队。

师:分你们一个,那么你们几个人?

生:12人。(板书:12人)。

师:他们分你们一个,也剩几人?

生:12人。(板书:12人)。

师:小朋友真好,真厉害。那么,现在两个小组的人数就一样多了,你们认为公平吗?

生:公平。

师:那么,我们就把这样每一队人数分得同样多的(板书:同样多),这种分法,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板书:平均分)叫作平均分。跟老师说一遍。

(生跟读两遍)。

[评析]教师利用学生在活动中自然生成"不同样多"的资源。引导学生形象性的感知"同样多",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重要性,使学生形成"平均分"的重要表征,从而导出来本课的重要概念"平均分"。教学活动过程真实、自然。

师:林老师,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生:要两队分一样多的叫平均分。

师:说的很好,哪个小朋友比他说的更好。

生:平均分的意思就是假如蓝猫有12人,他们队有14人。我们要平均分,他们队要给我们1人。

师:两组的人数要同样多,才叫平均分。下面小朋友看一看,林老师分的这些东西能不能叫平均分。

(师在展示台上边摆边问。)。

师摆出。

生:是。

师:为什么?

生:他每个数都一样。

师:真棒,真勇敢。我们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师继续摆出:

(用种颜色黑、绿、黄表示)。

师:是不是平均分?

生:不是,因为他们是多出来的。师生(一起数):三个,多一个是4个,多一个是5个。

师:你能不能变个小魔术,让他们变成平均分。

生(表现活跃):我能,我能。

师(指名):你到前面来变一变好吗?

(生上台展示。)。

师:其他小朋友睁大眼睛看一看他变对了吗?这样行吗?

生:师。

师:林老师送你一颗智慧星。

(师把智慧星贴在学生额头上。)。

[评析]儿童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总是要经过多次的感知、体验活动,通过两队分的人数不是同样多,在认知上产生了冲突,顺势引出"每份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师又创设了以不相等的三堆磁扣为背景的情境,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以得到"同样多"的结果,有利于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加深理解。

---------------------------。

生:会!

生:能。

师:小朋友都有信心帮猴兄弟俩,对不对?

生:对!(生积极举手)。

师:好,那就请你们用桌子上8个桃子图片,动手帮小猴分一分,注意要平均分。(学生开始动手分,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动作很快,哪一位小朋友愿意到上面。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十三

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桃子》,出自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内容。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法与学法;四、说教学流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材首先创设了《猴子分桃》的故事情景。第一次2只猴子分48个桃子。这一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

学习本内容前,三年级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以计算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具备利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对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基于学生有了一定的除法计算的相关基础,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生长点,在教法上导入时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在探索时先采用直观的方法,借助实物模型来分桃子,认识算理,形成初步印象,进而在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采用引探教学法,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在学习活动的形式上,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正是由于满足这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以及知识探索的要求,我在算法的掌握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算理认识上采用合作交流,强化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与确立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程序我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二)问题驱动、探索算法;(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五)回顾过程、自我评价;(六)作业设计。下面我就各个环节的设计作具体说明: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先个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接着我给他们讲了《猴子分桃的故事》。

利用这个故事创设情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同时从知识的角度讲,以知识的生长点为切入点,在激趣的同时,引出了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问题驱动、初探算法。

“2只猴子怎么分48个桃子?”问题引出以后,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接着安排了借助直观的图片探讨“48÷2”的算法。这一环节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自主探讨、寻求算法”;第二层次“合作交流、认识算理”。

在这一环节的探讨中,主要完成对笔算除法(列竖式计算)的基本认识与理解。首先通过交流,然后在对几种算法的比较中,突出列竖式计算的意义。

在这一环节的安排上,从教学的意义上讲,符合课改的精神和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即便向全体学生。因为交流算法对他们来说有机会参与,也有能力参与。在认识算理时,让能力强的同学说一说十位上的商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商表示什么意思?这种把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来发挥他们的优势,正是考虑到个性的差异。

这一环节我基本上是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因为,第一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学生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心理驱动。对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我在巡视中注意发现,并及时地予以指导。

(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例2,计算“48÷3”。在环节过渡上采用情境延伸,将例1中的“2个猴子分桃”改为“3个猴子分桃”。这样既延伸了情节,又暗示了探讨方法的延续性。

在过程的安排上我又依照如下两个层次进行:第一,操作体验、直观感知。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验分法,这样达到对“48÷3”的直观认识。第二,小组合作、探讨算法。因为这是一个认识的升华,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但这里不同于上一环节中对算法的认识,要突出引导学生对十位上商1后余1的认识,即十位上余1表示1个10,再与个位上的8合起来被3除。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首先我选择安排了书中的两个习题,既教材第55页做一做的第1、2两题,但对两题的练习提出不同的要求。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估算出每题的得数,然后再让他们利用本节所掌握的算法计算各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估算是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它必须渗透在每个学段的教学中;第2题突出应用意识的训练。首先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完成编题练习,然后再进行解答。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内容之一。

(五)回顾过程、自我评价。

“40分钟的学习活动很快就要结束了,你们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满意的请举拳、比较满意的请举掌”(环视全班同学,察其表情及举动),“请把你在这节课中的最大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这一环节我安排大约5分钟的时间。第一完成自我评价,第二让学生自己强调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六)作业设计。

本着巩固本节重点,以及作业量适中的原则来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本课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设计,从直观性与条理性考虑,既突出重点,又力求简约。

五、设计理念。

为了体现新的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力求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

1、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调,在情境的创设中激发心理需求,在问题的探索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2、以促进学法的掌握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3、以力求数学体现“数学味”作为本节课的特色。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十四

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桃子》,出自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内容。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法与学法;四、说教学流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材首先创设了《猴子分桃》的故事情景。第一次2只猴子分48个桃子。这一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

学习本内容前,三年级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以计算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具备利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对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基于学生有了一定的除法计算的相关基础,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生长点,在教法上导入时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在探索时先采用直观的方法,借助实物模型来分桃子,认识算理,形成初步印象,进而在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采用引探教学法,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在学习活动的形式上,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正是由于满足这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以及知识探索的要求,我在算法的掌握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算理认识上采用合作交流,强化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与确立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程序我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二)问题驱动、探索算法;(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五)回顾过程、自我评价;(六)作业设计。下面我就各个环节的设计作具体说明: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先个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接着我给他们讲了《猴子分桃的故事》。

利用这个故事创设情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同时从知识的角度讲,以知识的生长点为切入点,在激趣的同时,引出了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问题驱动、初探算法。

“2只猴子怎么分48个桃子?”问题引出以后,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接着安排了借助直观的图片探讨“48÷2”的算法。这一环节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自主探讨、寻求算法”;第二层次“合作交流、认识算理”。

在这一环节的探讨中,主要完成对笔算除法(列竖式计算)的基本认识与理解。首先通过交流,然后在对几种算法的比较中,突出列竖式计算的意义。

在这一环节的安排上,从教学的意义上讲,符合课改的精神和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即便向全体学生。因为交流算法对他们来说有机会参与,也有能力参与。在认识算理时,让能力强的同学说一说十位上的商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商表示什么意思?这种把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来发挥他们的优势,正是考虑到个性的差异。

这一环节我基本上是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因为,第一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学生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心理驱动。对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我在巡视中注意发现,并及时地予以指导。

(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例2,计算“48÷3”。在环节过渡上采用情境延伸,将例1中的“2个猴子分桃”改为“3个猴子分桃”。这样既延伸了情节,又暗示了探讨方法的延续性。

在过程的安排上我又依照如下两个层次进行:第一,操作体验、直观感知。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验分法,这样达到对“48÷3”的直观认识。第二,小组合作、探讨算法。因为这是一个认识的升华,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但这里不同于上一环节中对算法的认识,要突出引导学生对十位上商1后余1的认识,即十位上余1表示1个10,再与个位上的8合起来被3除。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首先我选择安排了书中的两个习题,既教材第55页做一做的第1、2两题,但对两题的练习提出不同的要求。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估算出每题的得数,然后再让他们利用本节所掌握的算法计算各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估算是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它必须渗透在每个学段的教学中;第2题突出应用意识的训练。首先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完成编题练习,然后再进行解答。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内容之一。

(五)回顾过程、自我评价。

“40分钟的学习活动很快就要结束了,你们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满意的请举拳、比较满意的请举掌”(环视全班同学,察其表情及举动),“请把你在这节课中的最大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这一环节我安排大约5分钟的时间。第一完成自我评价,第二让学生自己强调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六)作业设计。

本着巩固本节重点,以及作业量适中的原则来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本课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设计,从直观性与条理性考虑,既突出重点,又力求简约。

五、设计理念。

为了体现新的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力求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

1、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调,在情境的创设中激发心理需求,在问题的探索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2、以促进学法的掌握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3、以力求数学体现“数学味”作为本节课的特色。

(市第三届“教坛新星”评选说课内容。原文略有改动。)。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十五

课型:新授课。

课后专家意见:

这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主要内容是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将专家对于这节课的评价及建议作如下整理:

(一)优点。

1、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整体素质良好。

2、课前的口算练习环节好。

3、情境导入简洁明了。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书写习惯。

(二)缺点。

1、在教学时间的分布上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有新授也要有巩固练习,节奏前松后紧。

2、总结方法时,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不要用课件出示“城市化”的语言。

3、算理之间的联系不够透彻,要让学生都动手参与“分”的过程,把动手分的过程与除法竖式、口算的方法充分联系起来,从而明晰算理。

4、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教师不要代劳。

我的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除法竖式一直被我们当作一种程序性的知识,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写的步骤和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接受、掌握,并通过大量的竖式练习让学生得以巩固。而新课程改革下,这种直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算怎么列,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自主创造和感悟的机会。因而在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我感觉怎样来列除法算式不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算理才是教学的重点。因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小棒的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竖式的“创造”过程,体会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深刻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算理。也许,这种做法延长了竖式展现的过程,但让学生充分经历竖式的创造过程,清晰的`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这样对学生真正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很有帮助。

本节课,我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味的“小猴分桃”的故事情境中,把除法算式的写法与小棒演示紧密结合起来。本节课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引导者的思想,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策略,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也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本节课在课堂节奏上过于拖沓。我可能对孩子没有信心,不敢确定学生能否学会,所以反复让学生摆小棒,理解分的过程。其实摆小棒只是最基础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下,知道怎么分就可以了,重点在于探索后面48÷3的方法。因此整堂课显得前松后紧,时间没有调控好。

总之,整堂课的不足之处很多,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多听优质课,多读一些教育文章,由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大班折桃子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结合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过程,进一步巩固5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乘法口算。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以及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在具体环境中,掌握并灵活应用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熟练掌握5的口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猴子妈妈准备了三个桃子,分给乐乐毛毛怎么分?于是妈妈想了个办法,谁第一个答对8道题就给谁2个桃子。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2、组织男女生比赛。

3、“陶气和笑笑谁对了?”“陶气对了”,可笑笑不服,还要和陶气比一比。我们女生愿不愿意帮助笑笑呢?那么男生代表陶气,女生代表笑笑,进行摘桃子比赛。

4、活动2――游玩公园(p13第3题改编)。

5、现在有8个学生和2名老师,该怎样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图的意思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如:“一张成人票5元,买2张成人票就有2个5元”…。

三、巩固应用。

1、第1题。

(1)读懂题目要求,看懂两幅图的图意。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交流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两题列式分别为:3×5=15(人)或5×3=15(人);3+5=8(人)或5+3=8(人)。

列式理由分别为:第(1)题中三排人数相等,是5个3或3个5,所以用乘法算式;第(2)题中两排人数不相等,是把5和3合起来,所以用列加法算式。

2、第2题。

(1)读懂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与订正答案,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要看清加号“+”

还是乘号“×”,例如:“5×5○5+5”。能根据算式的意义一下子判断出大小,例如:“9×5○5×9”。能用“口诀”一下子判断出大小,例如“30○5×6”

3、第3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共同的条件:成人票每张5元;学生票每张3元。

(2)学生口头解答或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3)交流。

方方:5×3=15(元)或3×5=15(元)。

叔叔:2×5=10(元)或5×2=10(元)。

林林一家:5×2=10(元),10+3=13(元)。

4、第4题。

(1)读懂题意。

(2)独立思考。

(3)小组内讨论。

(4)统一认识。

第(1)题:每个帐篷最多住4人,5个帐篷最多住20人,有19名学生,所以能住下。

第(2)题:如果每人分8块饼干,5人需要40块,只有38块,不足40块,所以每人分不到8块。

板书设计:

摘桃子。

买5张学生票需要多少元?5×3=15(元)3×5=15(元)。

买2张成人票需要多少元?2×5=15(元)5×2=15(元)。

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需要多少元?

2×5=15(元)1×3=3(元)。

15+3=18(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5946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