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论文(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2:47:09
电子政务的论文(优秀17篇)
时间:2023-11-11 12:47:09     小编:雁落霞

旅游是我们放松心情和增长见识的一种方式,深受人们喜爱。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学习方法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总结案例,相信会给您写总结带来一些启示。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一

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高速发展,同时安全防护问题日益凸显,hacker入侵、信息泄露等危害信息安全事件频发,这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应依据电子政务等级保护这一信息安全系统规范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探讨应对策略和实施等级保护的方式。综合平衡成本和风险,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从而对高效、安全防护的方法进行应用和部署,最终实现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目标。

1、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政务信息化,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破原来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界限,将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省、市、县以及乡镇之中,建设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政府,这可以方便政府办公,提高政府公信力,让公众一起来监督政府的工作;还可以进行网络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利用电子政务改变行政的管理方式,达到优化政府业务处理流程的目的,从而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保证民情、社会热点信息、经济运行信息以及城市运行管理信息能够及时的上传到信息系统中。2、等级保护。等级保护是电子政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种保障方式,在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上,提高了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维护国家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核心思路就是等级化,根据电子政务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安全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的重要程度进行划分,同时,结合网络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系统要求和成本开销等因素,划分成不一样的安全保护等级,从而采用相应的安全保护方法,来保证信息或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其主要分为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前者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方法、基本安全要求以及对电子政务等级保护工作的管理等方面,还可分为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后者的工作主要就是依照管理层的要求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网络安全、应用安全、主机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的确认,然后,确定系统要采取的保障措施,接着就是进行系统的安全设计和建设,最后进行监控和改进。

二、等级保护的技术应用。

等级保护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电子政务系统的使命、目标和重要程度,对系统的保护程度进行划分,设计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1、基础设施安全。基础设施指为电子政务业务应用提供可靠安全系统服务的一组工程设施,其中有物理机房、设备设施和场地环境等等。可以分为两类:数据中心机房、机房环境;其中要保障数据中心机房的安全,首先要做到机房访问控制,也就是进入机房的人员一定要经过申请或审批,监督访问者,记录进出时间,并且仅允许他们访问已授权的目标;其次在机房重要的区域需要配置电子门禁系统,用来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然后机房环境的安全问题要注意机房的门、墙壁和天花板,以及装修应当参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的相关标准进行实施;并且要安装防雷系统和防雷的保安器;安装精密空调;电源线路和通信线路隔离铺设,避免发生故障,最后一定要安装机房环境监护系统。2、通信网络安全。首先要保证网络结构的安全,依照业务系统服务的重要次序来分配带宽的优先级,比如网络拥塞的时候要优先保障重要业务数据流。所以,应当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业务流程等重要的因素进行划分。若是重要的业务系统及数据,其网段就不能直接与外部进行连接,要单独划分区域,注意要与其他网段隔离开。其次,网络安全审计主要是用来监控和记录网络中的各类操作的,并检测网络中是否存在现有的或潜在的威胁。这时要安装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审计系统,从而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最后要想保证通信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一定要利用安全隧道,然后进行认证以及访问权限的控制,从而保障政务网络互联安全、移动办公安全、重点区域的边界防护安全。3、计算机环境安全。第一,要统一身份管理和授予管理系统。第二,对主机入侵防范要布置漏洞扫描系统,进行系统安全的监测。第三,要防范主机的恶意代码。终端主机和服务器上都要部署防病毒系统,将系统扼杀在源头上。同时,不但要制定防病毒策略,还要及时的更新升级病毒库。第四,一定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要想检验存储的信息是否具有完整性和保密性,可以采用校验码技术、密码检验函数、消息鉴别码等相关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现状,分析了电子政务等级保护的作用,并根据研究结果阐述了等级保护在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中的安全设计及应用的方法。同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电子政务的地位越来越高,我国各级政府逐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所以,对于其存在和不断涌现出来的安全问题急需研究者加以解决,让电子政务更好的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服务。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二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行政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为载体进行集成,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电子政务也被认为是以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政务的施行打破了传统行政机关的办公环境,重塑了新的公共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了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政务信息化和工作流程的程序化,电子政务的全面推进,在提高政府办公效率、节约行政成本的同时,也给电子政务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1.档案管理对象的变化。在电子政务背景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档案管理对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对于档案本身的管理已经极大了延伸了,拓展到了档案形成的前身,即现行文件的生成背景、生成过程以及归档等等全部环节。随着网络技术和数码技术等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使用,档案载体由传统的纸质、文字形式为主逐渐向光盘、磁带、移动存储设备等磁性材料为载体的记录存档方式转变,档案内容也由以依赖文字记载为主逐渐向生动的声音、图像等全景展示转变。档案管理不再是档案部门及其档案生成部门之间的业务范畴,档案管理已经渗透到了与档案管理职能紧密联系的软件部门以及软件设计开发公司等第三方,与电子政务相关联的业务应用软件大多都与档案管理部门联系起来,设置了相应的档案存档功能,极大地便捷了档案的生成与归档等工作。

2.档案管理模式的变化。电子政务背景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从面对面直接档案管理与服务,拓展到了可以直接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为管理和服务对象提供间接的管理与服务功能;档案管理也从原来的档案生成者与管理者之间的服务与管理拓展到了管理者综合协同各部门共同管理、利用的发展形势;档案管理也由当初的建制式向建议式管理转变,在电子政务背景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第三方信息技术,利用不同的信息服务软件系统及时与档案用户进行沟通和联系,提供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功能,可以对不同时期和不同部门所需的档案信息进行及时配给,满足政府各部门的档案信息利用需要。

3.档案管理观念的变化。电子政务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手工向自动化转变,档案管理也由依赖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式管理转变,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这就要求具体从事档案工作的管理者来说,既要立足现实需要,也要从更高眼光出发,自觉加强档案资源的存储、加工、传递和共享,牢固树立信息服务理念和资源优势理念,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管理、创新中的巨大潜能,把政府在政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变成“活”资源,主动地开展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提高档案服务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电子政务背景下档案管理的原则。

1.“端口迁移”原则。与传统的文书档案相比,电子档案具有易逝性、易改性的特征,这就要求电子档案的管理不能按照旧有档案的.管理,即按照文件的生成、鉴定、立卷,再到归档、分类、着录等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归档和入卷的管理,这样难以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容易造成一些重要的电子档案流失或因操作失误而删除。这时,因考虑电子档案的生成和管理特点,落实“端口迁移”原则,即,把原来纸质文件管理系统中后期阶段需要控制的具体措施提前,对于档案管理部门来说,就是要对电子公文的管理介入提前,从文件的生命周期的一开始就控制整个文件的归档活动。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电子政务行文系统的初始阶段,档案人员就要参与设计、进行指导,把后期需要归档的文件管理需求提前至成文初期,把归档工作纳入到工作的全流程,以保障文件程序完成后能够实时地实现归档。对于管理者来说,则要求其及时地进行文件信息鉴定,并做好文件着录、鉴定以及电子档案之间的衔接,以保证电子档案与相关信息能够完整地发送或移交至档案管理部门,实现统一归档。

2.“全程管理”原则。电子档案的产生、保存、利用以及销毁全过程都应纳入到管理工作中,以保证整个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电子档案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的选择,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以及电子档案管理的制度和运行等等方面都需要纳入到管理范畴中。以电子档案对文件流程阶段的管理和监控为例,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应该把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智能特点,设计的系统应结合机构内部各部门及其应用系统中的电子档案进行统一的归口登记、分类、鉴定,并对文件中的创立、登记、修改、审核以及签署和发文等每一个环节的监控和记录,对该份档案文件的任何技术性操作包括存储位置的变更都应准确详实地记录下来,实现全过程的记录和管理。

3.“分工负责”与“优势互补”相结合原则。电子政务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不再是档案管理部门的“独角戏”,无论是档案生成部门还是管理部门都应该在立足本职的基础上,实现各自的优势互补。具体来说,作为档案部门来说要加强档案管理传统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电子政务的运行部门或具体操作人员熟悉并了解一定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和要求,以补充其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保证电子政务的运行机制符合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而档案信息化管理者则要学习相应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以更好地协同完成基于网络为基础平台的政务系统的开发和运用,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实现电子政务背景下档案管理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档案管理的优质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4.“价值取向”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原则。电子政务背景下的档案管理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档案工作的本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网络信息平台归根到底是一种工具,信息网络的应用延伸了档案工作业务,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信息服务水平得以提高。但电子政务背景下的档案管理的价值取向依然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好档案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效用,这一价值取向是档案工作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不同主体围绕自身目标开展工作,都应该是属于有所为的范畴之内,不能一味地追求信息化而忽视了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1.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要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发挥资源优势的作用,其首要任务是必须做好数字资源数据库建设。档案管理部门的网络系统属于涉密计算机网络,不能简单地建立一个大而全的网络,具体来说,首先要建立内部的办公业务网络平台,支持档案局(馆)内各项办公行政业务和档案管理业务;其次是要建立电子政务专网平台,以实现党政机关内部网络的横向联系和信息共享,满足档案管理部门上下级之间的数据传递,再次是建立本单位与公众信息网的联系,实现档案部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

2.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化建设。加强对电子政务标准化制定,国家档案管理部门连同工信部门以及政府联合加强对文件、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的制定,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嵌入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标准化成果,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合理和健全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对电子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日期、归档要求、归档主体等进一步作出明确的要求。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和拓展档案管理部门职能,规范电子政务各机关的档案工作行为,严格按照数字化、网络化和标准建设要求规范机关管理行为,实现政府公开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

3.推进电子档案复合型人才培养。电子档案管理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与档案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电子政务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对于广大从事具体档案管理者以及一线具体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求其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熟练应用各种计算机办公系统和档案软件应用系统,并且要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参与到电子文件管理、检索系统的规划设计中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电子档案系统的科学性。从短期来看,要抓紧对现有档案人员的信息技术的业务培训,尽快掌握电子政务中各种涉及与档案工作相关的信息技术,从长远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应在高校设立相应的档案工程信息学科,专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工程学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以不断满足电子政务下的档案管理的需要。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三

电子政务战略管理是1个以政府信息化为目标的动态管理的进程。为保证此目标的胜利实现以及政务进度的正确谋划,在施行进程中进行对于各信息主管部门进行节制,使患上各级信息主管部门能够将这类谋划以及决策顺利施行,从而快速准确的实现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战略管理主要包括1下4方面内容:(一)战略分析:依据政府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内部前提,明确各部门拥有的资源情况和施行能力。通过对于电子政务进行战略分析,对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进行总体掌控。(二)战略选择: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之上,依据实际情况,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与之对于应的电子政务建设思路,并运用国外先进技术选择正确的战略,选出1套相符我国国情的,相符我国政务发展目标的电子政务战略,从而制订出相干政策以及规划保证政务发展所需的资本以及人力资源。(三)战略施行:战略施行就是指依照制订的战略进行实际行为,将战略转化为现实的症结步骤,其主要触及下列几方面内容:公道设置组织结构,对于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公道计划,文化轨制建设以及处理战略施行中的各项矛盾,确保这几项内容的正确切施,从而以保证战略施行的胜利。(四)战略评价:战略制订的优劣,战略执行的好坏都必需通过战略评价患上出,只有对于制订的战略进行全面评价,才能体现出电子政务战略施行的真实效果。如过评价效果不好,说明指定的策略有偏差,应依据评价结果并参考实际情况及时对于调剂电子政务战略。战略评价结果常常会成为新战略制订的根据,通过对于其不断的改良,从而构成1套完美的电子政务战略。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管理,可以对于有限政府资源进行公道有效地节制,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电子政务的项目管理主要由5个阶段组成:项目计划、项目立项、项目建设、项目验收以及系统运维。电子政务的项目管理所触及的业务主体众多,管理量巨大,公道管理存在难度。电子政务的项目管理所触及的业务主体主要有: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核者、组织者、审核者、申请者、建设者、第3方监督者等。对于这些业务主体进行统1管理,统1制订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规则以及标准,树立1整套项目运行的标准规范,使患上项目的建设、管理、监理等工作可以顺利施行。高度注重电子政务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对于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整体计划,对于项目需求进行公道分析,保证电子政务项目的投资预算患上当。在电子政务项目执行前进行评估,所有电子政务项目主体都必需通过信息主管部门的技术审查,才能拨发电子政务项目资金。加强项目执行后的评估,评估结果可作为项目验收的参考根据。充沛施展市场作用,可通过外包、托管等方式,充沛应用社会现有资源,使项目顺利完成。

发展电子政务的终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更好的为民众提供便利。电子政务服务不但指政府向社会民众提供服务,而且也包含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服务。电子政务服务可以使社会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通过互联网直接提获取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内容。与之对于应的,电子政务的主要服务情势也有两种:1是面向社会的,2是面向政府内部各部门的。。电子政务服务管理主要有协同管理、质量管理、保障管理以及客户管理4方面内容。业务协同管理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服务流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树立起1个优良的电子行政监管轨制,保证电子政务服务正常运行;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管理是服务保障管理的最主要的保证情势,互联网服务管理的法子是1种10分快捷的法子,缭绕着客户需求对于互联网的服务进行优化服务;客户瓜葛管理是为了保证政府能够顺利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组织管理由3部份组成:一、组织机构;二、管理职能;三、运行机制。为保证政府管理职能的正常执行,电子政务管理机构主要由领导机构、管理机构、技术支撑机构以及执行机构4部份组成。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必需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必需具有1整套完全的执行机构,才能保证电子政务的延续发展。电子政务的管理职能主要有5种,5种职能分别为:规划职能、调和职能、建设职能、立法与执法职能、监督与评价职能。在知足政府的基本请求之下,电子政务管理职能应明确规定其内容以及性质,进而构成1套完全全面的职能体系。电子政务管理机构的运行机制有4方面内容,彼此之间互相联络,它们分别是:计划预算机制、项目管理机制、业务调和机制以及监督评价机制。优良的电子政务管理机构运行机制是保证电子政务正常运行的症结。

电子政务的运行环境管理主要有下列3个方面:电子政务法律建设、树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树立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电子政务法律建设触及电子政务管理中每一1个环节,其影响之广,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发展,因而为保障电子政务的正常运转,保证电子政务的可延续发展,需要树立1个完美的。遵所树立的电子政务法律保障体系必需遵循国家相干的法律法规,依据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的实际需要修订与电子政务发展以及管理不相适应的规章轨制,保证政府机构的信息资源能够公道应用,同时保证服务系统建设、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安全建设的正常执行。树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子政务运行环境中呈现的安全问题。树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含树立信息系统备份中心、树立安全监控系统、统1信任体系等。切实做到防御工作与防范工作相结合,按保密管理的具体请求严格施行,树立公道的等级维护轨制,采取公道的技术以及管理手腕,对于不同的部门采用分级、分层、分域的维护,实现电子政务全面安全,从而树立起1个行之有效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之上树立起来的,充沛施展了行业标准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是1个具有标准化机构以及大量技术专家的标准服务体系。应加大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的施行力度,并踊跃将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利用到现实工作中来,使患上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能施展出它的最大作用。

二结语。

要使电子政务正常运转,保证其可延续发展,就必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法子对于电子政务进行管理。在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我[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们累积了良多胜利的经验,咱们必需不断总结不断立异,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出完全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肯定不同管理维度,不同管理层次下的政府职能以及发展方向。虽然咱们已经经对于电子政务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相应的探讨,然而还不够深刻,提出的观点还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如何树立1个行之有效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是目前电子政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今后,咱们必需着眼于实践,1切从实际动身,理论联络实际,运用先进的理论以及技术分析法子,进1步探讨电子政务管理的内涵,提出1种可操作性强以及前瞻性好的电子政务管理体系。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四

(1)可以达到政务业务系统之间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的要求。除了许多系统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是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内容之外,这些部件之间的操作接口同样也是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内容,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如果接口标准和规范无法达成统一,则很可能对整合系统的顺利运行造成影响。因此,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充分保证来自不同厂商的系统能够在统一的接口标准规范下很好地协同工作。

(2)能够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化。对于电子政务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而言,标准和规范工作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标准标准和规范的框架下,可以促使更多的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来,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基本的产业规模,使整个产业链快速闭合。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可以使得产品的成本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有助于技术产业化目标的实现。

(3)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标准和规范是保护关键技术所有者权利的关键手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在it产业方面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因而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来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尤为强调产品在系统中的全面应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许多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靠国外,因而采用这些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全面保障。

以下两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技术路线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建立起标准规范框架,并确保其完整性。首先应该经常关注国外相关领域内的所取得的新成果,并且将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结合起来,努力建立起完整的通用框架体系和电子政务业务规范标准体系,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严格遵循紧密结合应用和急用先行的基本原则。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应该密切结合重大专项工程和国家级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以便及时将应用成果转化为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然后再通过实践检验使其上升为正式标准,这样的工作模式不仅能够将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能够使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得到有效缩短,从而能够更加针对性地开展标准化工作。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规范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在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指南和体系结构是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框架的主要内容。电子政务服务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的重点是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关键技术变得越来越规范,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电子政务的数据格式标准系列和安全技术标准系列等等。对外服务业务规范体系。从该体系的重点来看,主要是规范对外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并且应该在政务服务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之上,使业务的通用流程规范得到更进一步的明确,从而为外部政务服务系统之间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政府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将以现行的政府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标准化为纽带,发挥自己的最大努力构建出我国的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系统。同时,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所有的电子政务业务规范和相关的技术标准都应该为建设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有效的标准支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产品研发工作和所必需的而各种关键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发展,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互操作。同时,由于业务技术标准规范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因而我国电子政务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通过实施技术标准不断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发展。

3.1总体标准。

以下几点是总体标准所包含的的具体内容主要:术语标准。设置术语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所获得术语集更加标准化,使术语集当中所包含的所有术语和相关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对应,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歧义,使人们产生误解。在我国电子政务领域当中,术语标准主要是将该领域所涉及到的技术和所使用的通用术语汇集起来,比如数据处理、各种信息技术以及汉语信息处理等等,并且对其进行定义,不仅需要定义术语的本质特征,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解释。中文信息处理标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为了便于应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制定都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内码体系,并且设置了相应的编码标准。要想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对中文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尤其是汉语信息和汉字信息的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部分。

3.2信息安全标准。

以下两个方面是信息安全标准的具体内容表现:密码算法标准。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信息交互双方可以自己的实际需要在交换信息阶段使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密码技术属于一种交叉性学科,该技术将众多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最主要的有通信、科学以及计算机等等,除了具有确保信息机密性的信息加密功能以外,还具有系统安全、秘密分存、身份验证以及数字签名等功能。密钥管理标准。密码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基本要素,密钥管理是其中一大要素,另外一大要素则是加密算法。由于密码系统通常会被反复多次的使用,因此,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密码算法根本无法充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密钥是对解密算法和加密算法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信息,密钥系统能够为加密信息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3.3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网络建设规范。网络建设规范的基础是建立“三网一库”,具体而言,就是在政府机关的内部建立起办公业务网,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办公业务网之间实现相互连通,最终建立起一个地区级的政务专网,从而使政府内部的涉密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因此,网络建设规范除了需要包括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以外,同时,还必须包括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网建设规范。网络维护管理规范。通信网络的建设是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电子政务运行于信息高速公路之上必然也离不开网络的建设。目前,国家电联、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部分民间团体均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网络管理标准,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管理标准化的进程。当然,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具有特殊性,因而应该在充分借鉴这些标准的基础上,努力制定出对电子政务外网、内网以及专网等的管理标准。

3.4应用支撑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交换标准。信息交换指的是软件与软件之间的通信。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不断朝着跨平台的信息交换方向发展,归根结底,所有关于电子政务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和政府与政府之间在信息方面的一种交换。建立起信息交换总格服务平台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一方面不仅能够使各种复杂的电子政务变得更加的简单,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充分体现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服务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存的各种网络有着不同的信号机制和通信协议。因此,作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应该通过更加简便的信息交换机制来完成复杂的电子政务。标记语言标准。顾名思义,标记语言指的是一种用来给文本添加标记的语言,从发展历程上来看,这些标记语言依次经历了“标准通用化标记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和“可扩展标记语言”三个发展阶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五

电子政务,顾名思义,它包括了电子和政务两方面内容,一味地强调电子和一味地强调政务都是不足取的。前者只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一次“改动”,简而言之就是“以前用墨水,现在用键盘”;后者则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一次“假革命”,并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变革。电子政务,应该是一项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信息化产业建设为辅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既要电子,又要政务”。

要电子,不是简简单单地将政府办公的流程计算机化,它是以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为目的的,因此,这里所说的“电子”,是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更新、共享与维护。针对“孤岛型”电子政务的产生,在设计之初,电子政务的整体构架就要将信息资源的上述四个环节全部考虑进去,其中数据开发由信息资源开发商完成,管理和集成则依赖于平台集成商,从而终结信息孤岛。

要政务,就是要以政务流为主线,逐个环节地实现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化,以避免固化或强化现有的政府结构和通过信息化实现政府重构的不良后果。这很象“筛沙子”的感觉,首先筛细沙,就是将最急需的政府业务流筛选出来,然后换筛网再筛粗沙,反复几次后,将粗细有秩的沙料逐一加工,即逐个环节地实现业务流的信息化,而那些最后剩下的“砾石”部门就是最后要调整的政府机构了。这样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既可以防止“一刀切”、“一次性否定”的恶果,又可以避免全盘并构的不良影响,从而抵制“克隆型”和“冒进型”电子政务的滋生。

电子政务给政府体制与职能带来的转变。

所谓电子政务的体制条件,是指我们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切不可将现有的政府管理、运作的框架简单地搬到网络上,或者按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将电子手段加入其中。而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从而为电子政务的推进创造好的体制条件。特别在加入wto后,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在这方面,关键要解决好职能的科学配置、组织机构的整合以及行政流程的重组等三个问题。

从政府职能的科学配置来看,核心是要按照市场经济和发展电子政务的要求,以及我国加入wto面临的客观环境,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的职能意识。其次,在行政体系内部,要合理界定和划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管理与服务的有效性。再次,在重新界定政府职能中,要把政府职能的转变放在关键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上述三个问题解决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从政府组织机构的整合来看,关键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通过组织整合,使政府机构的运行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的需要。

从行政流程的重组来看。电子政务不是单纯地将原来手工完成的任务交给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电子”只是系统的基础和使能条件。应该利用电子政务实施的时机对政务流程进行重新的审视、思考和再设计。从而带来政府运作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指标上的提高。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理论有bpr(经营过程重组),bpi(经营过程改进)等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在电子政务的实践中,要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传统行政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简便、透明和高效”客观要求。在这方面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政府部门工作规范;其次,对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再次,要制定有关政务公开的具体实施办法,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最后,要认真清理收费项目,改革收费管理制度。只有在上述四个领域的改革取得显着成效,行政流程的改革才有可能真正深入下去。

电子政务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在充分肯定我国电子政务取得重要进展,给政府体制与职能带来改变的同时,其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1)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网问题。美国政府信息网络基本上都是在公共电信网络上建立虚拟专网。联邦政府机构正着手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信息网络。在州政府一级已规划或实施了统一的连接州政府各个机构以及各大学和图书馆的网络。目前我国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还未形成,以此为目标的金桥工程进展并不理想。要实现电子政务须首先建立各级政府的信息网络。虽然一些部门如广播电视、铁路、航运、民航、公安等已建立一定规模的网络,但距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还有相当距离。

(2)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可靠性问题。美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非常完善,星级宾馆和饭店都有专门的上网接口,就连机场的公用电话也有上网接口,只要你手中有台电脑,就可随时上网。这是美国建立电子政务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而我国远达不到这一水平。因此,必须先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县镇一级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并提高其质量和可靠性。

(3)安全与保密问题。网络的安全对于政府和用户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应仿照发达国家的做法,从技术和立法两个方面提高网络的安全与保密性,以使政府和用户对电子政务充满信心,并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

(4)标准化问题。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安全可靠及网络互操作性的保证。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应在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规范有序地进行。

(5)电子政务网络的管理与电子政务法规问题。美国政府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政府信息化组织与管理体系。所有联邦政府部门均设有直接面向部门主要领导的信息主管和办事机构。我国政府各个部门也应制定本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战略”,在电子政务网络的管理方面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并制定相应的法规。

针对问题,必须有效的解决办法:

1)加强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考虑到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特点,同时借鉴美国在电子政务上成功的经验,我国的电子政务应由政府统一组织领导。

2)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在我国应逐级建立政府部门网站和网络平台,从国家一级一直到省、地、市、县级。

3)实现互联网产业化运作。美国信息产业兴旺发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市场为杠杆进行驱动。互联网的产业化是加快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子政务工作效率、减少政府开支的必由之路。同时,产业化也提高了信息技术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4)制订相关标准。为了确保电子政务网络的无缝连接及电子政务的互操作性、有序性,应在我国标准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标准化活动,并尽快制定有关标准。

5)建立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尽可能地与国际相关法律和惯例接轨。同时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法制教育。

6)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应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和公民的计算机培训,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使公民能通过网络与政府部门互动。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六

电子政务即政务信息化,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现有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使得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

电子政务既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职能、改革政府体制机制形成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形态,这就是电子政务的实质。

电子政务覆盖政务活动的全过程;电子政务市政务活动全面信息化的过程和结果;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务方式变革的信息化过程。

(一)分组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解决电子政务基本关系中的政务活动及其相关性问题,解决不同性质和价值的政务活动的领域区分问题的模式。

(二)集成(整合)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解决电子政务基本关系中的政务活动及其信息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共享性等主要矛盾和问题,以获得信息技术基础提供的更高社会效率的基本手段。它是电子政务基本模式的最为基本的手段。

(三)知识应用模式:是电子政务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基本要求。

(1)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未来的政府更加强调是民众的政府,各国政府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民众对政府政务的参与程度,及时获悉民众所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把未来的政府建设成以民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2)促进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给公众和社会提供政府服务。世界各国政府正积极应用互联网为民众提供在线服务,政府也将广为运用"公共信息站"及自动柜员机等自动化服务设施,为民众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3)整合服务,实现"单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民众对未来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不仅仅是要求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获得服务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断改善。民众期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为满足民众需求,世界各国政府将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给民众提供"一站到底"的公共服务。

(4)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柜台服务向网络的简单移植,其涉及信息技术对政府机构的重组和对政府服务的整合,涉及政府再造,触及政府上上下下各个层面。为保障"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世界各国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并授予相应权利,作为执行部门来负责"电子政务"的开展。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发展,"电子政务"也将由信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成为知识型、智能型政府。

(5)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

在未来"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国政府将会积极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问题,努力缩小"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的差距,使得每一个人都具有获得政府电子服务的权利,尤其是那些非常关键的服务,避免新的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新障碍。因此各国在"电子政务"的开展过程中将注重普及城乡宽带网络建设与信息教育,使信息应用普及社会每个阶层和每个地理区域,照顾信息弱势群体,缩小信息差距。

(6)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发展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是未来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焦点。所谓电子民主,就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民主过程中价值理念、政治观点或其他个人意见等的交流和反映。电子民主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在线选举、民意调查、选举人与被选举人的电子交流、在线政务公开、在线立法、公众参与等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对传统政府理念和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电子民主的发展不仅仅能使民众有效监督政府决策,促进政府勤政廉政,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且也能反映"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导向。当然,要把这种"民主"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

(1)改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中央与地方相配合、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

(2)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3)强化综合监管:满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的需求,深化相应业务系统建设。

(4)完善宏观调控:完善财政、金融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提升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七

随着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逐渐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是根据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运行、管理和效果等几个方面对电子政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政府电子政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然而,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忽视社会效益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缺乏定量评价、评价方法不够灵活等误区[1],极大地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评价角度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进而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评价角度。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是基于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因此,确定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显著程度是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的基础。学者们依据技术接受模型方法得出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自我服务能力、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互动等方面[2-5];史达[6]根据顾客满意度理论确定了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信息、互动性、公众满意、政府形象和公众忠诚是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关键指标;[7]等根据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从政府的公众关系角度出发,提出在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中,需求的满足程度、互动交流和分段服务可以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陈强、赵钰[8]对推荐净值理念(netpromoterscore,nps)进行分析,认为nps可以作为绩效评价的补充指标;刘燕、陈英武[9]同样依据技术接受模型确定了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不同的是,二位学者运用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进一步证明了公众满意度同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低的预测误差。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

选择方法评价指标补充指标。

技术接受模型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自我服务能力、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互动推荐净值。

顾客满意度理论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信息、互动性、公众满意、政府形象和公众忠诚。

客户(公众)关系管理理论需求的满足程度、互动交流和分段服务。

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是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政府服务能力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电子政务发展以及电子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不同的方法,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可以有不同的选取方式,[10]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选择服务透明度、服务质量、信息质量为评价指标,尹怀琼等[11]同样基于这个理论将评价指标选为企业认知维度、企业互动维度、企业价值维度、企业满意维度;k.karunasena[12]从公共价值理论出发选取公共服务、服务效果、公民信任、服务的有效性为评价指标;胡广伟[13]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政府服务分为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动态能力三个维度;闫培宁[14]根据技术接受模型,从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功能的构成与公共服务需求角度出发,将评价指标选为信息咨询、政务服务、沟通反馈以及网站应用情况。具体指标选择如表2所示:

表2政府服务能力评价指标。

选取方法评价指标。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服务透明度、服务质量、信息质量。

企业认知维度、企业互动维度、企业价值维度、企业满意维度。

公共价值理论公共服务、服务效果、公民信任、服务的有效性。

专家意见服务内容维、服务方法维、动态能力维。

技术接受模型信息咨询、政务服务、沟通反馈、网站应用情况。

基于成本效益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是指通过对政府应用电子政务所投入的成本和所获得的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来检验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对于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更好地监督政府行为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是政府自身和社会公众的需要[15]。

对电子政务成本效益指标的选择,则要注重政府在电子政务上的投入以及由这些投入所得到的收益。陈岚[16]从平衡计分卡理论出发,从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选择了能够体现电子政务收益的指标。另有学者根据专家意见选取评价指标,张新香[17]从绩效评价的本质出发,选择系统成本、效益以及系统本身的性能质量三个维度作为评价指标;江超等[18]从电子政务绩效的关键域及核心评价指标出发,选择了基础建设、保障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投资绩效和应用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具体指标选择如表3所示:

选取方法评价指标。

平衡计分卡理论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

专家意见系统成本、效益、系统本身的性能质量。

基础建设、保障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投资绩效、应用效果2.4指标选取方法的评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如技术接受模型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公共价值理论以及平衡计分卡理论等;另一类是根据领域专家的意见进行选择。下面将从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19]4个方面对两类评价方法进行评述。

2.4.1全面性。

由于经典的理论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基于经典理论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全面性,能够较为完整的覆盖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各个方面;而专家意见可能存在主观性和零散性,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在全面性方面会存在一定的不足。

2.4.2科学性。

由于经典理论是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验证的、成熟、客观的理论,因此,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更具科学性。而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所涵盖的专家主观因素较多,其科学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4.3客观性。

就客观性原则来说,基于经典理论的评价方法由于不包含领域专家的意见,基本上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客观性方面要明显优于基于专家意见所选取的指标。

2.4.4实用性。

指标选取方法的实用性主要表现为复杂度,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的复杂之处在于如何将经典理论科学地同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相结合,而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的复杂之处在于如何将众多专家的意见有效地整合,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进行的过程中,如评价客体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而评价主体拥有较为专业的评价专家,可以采用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择方法;对于客观性要求较高的评价客体或评价角度,采用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更为合适。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指在构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模型中所采用的构建方法,是整个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支撑。根据评价方法中是否加入评价者的主观因素,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

3.1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在进行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加入了专家的主观因素,通过专家的先验知识对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赋权重。层次分析法是根据指标的层次结构,按照下一层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张向宏[20]、张亚明[21]、庄成桂[22]、杨兴凯[23]等学者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费军、余丽华[19]、张新香[17]等指出了层次分析法的不足,进而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梁丽芝、白文静[24]用专家自信度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了修正。除层次分析法外,王芳等[25]应用德尔菲法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赋权重;朱红灿、陈能华[26]、唐美丽等[27]应用粗糙集方法构建了基于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评价模型;何海波等[28]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基于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模型。

3.2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主要依赖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应用中不受评价者主观意向的影响,是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客观评价法中,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方法,如李虹来[29]应用只有输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政府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进行了评价;陈岚[16]结合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模型;luna[30]、王立华等[31]同样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模型。由此可以看出,数据包络分析在对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焦微玲[32]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刘燕[33]分别将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同广义最大熵(generalizedmaximumentropy,gme)和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s,nn)相结合,构建了基于gme-sem方法的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和基于nn-sem方法的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刘燕,陈英武[9]应用(neuralnetworkspartialleastsquare,nnpls)方法构建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模型;江超、冯向前[34]应用熵权(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anidealsolution,topsis)法为基于成本效益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赋权;何彦彬、白庆华[34]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体系。

3.3评价方法评述。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评价方法众多,而各评价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中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以保证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3.3.1可靠性。

基于主观评价法建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由于加入了专家的意见,在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容易受到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相比之下,客观评价法排除了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可靠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对于绩效评价中涉及较多客观数据的评价,如基于成本效益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较为适用。

3.3.2复杂度。

主观评价法主要基于专家的建议,因此无论在指标权重赋予还是数据处理方面,理解难度、操作复杂度和计算量都比较小;而对于客观评价法,由于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不利于评价主体的理解和操作,而且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加以辅助,实现难度较大。

3.3.3数据收集。

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主观评价法所要做的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在于专家调研,即通过采访专家的意见来构建评价模型,操作相对较为容易;应用客观评价法进行模型构建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因此需要以大量的基础数据为依托,在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量较大。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较为依赖专家先验知识的评价角度,如公众满意度角度、政府服务能力角度,应用主观评价法更为合适,而对于客观程度要求较高和对专家依赖程度较低的评价角度,如基于成本效益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则应选择客观评价法。

国内外学者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从某些评价角度已经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仍有些许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4.1拓展评价角度。

就绩效评价的角度来说,目前国内外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众满意度、政府服务能力以及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效益三个方面,对于电子政务外部绩效的评价要明显多于对电子政务内部绩效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广泛性,进而影响了评价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展评价角度,在兼顾电子政务外部服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同时,将评价角度扩展到电子政务内部的绩效评估,完善整个评估体系。

4.2统一评价体系。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研究各有偏重,使得应用不同评价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也各有侧重,造成了评价结果无法进行对比的问题,给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逐步提高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认识,从整体上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建立一套统一的覆盖面广、适应性强且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奠定完整的理论基础。

4.3完善验证方法。

对于绩效评价模型合理性的验证,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dd通过对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价,验证所构建绩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评价者的主观性,不利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建立科学的计量模型,对各指标进行相关度分析和效果回归分析,进而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使模型更为科学、合理。

4.4增强评价指导。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绩效评价,发现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政府电子政务,强化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效果。目前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着重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部分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了评价,而对于得出评价结果以后所要进行的合理改进并没有提出理论性的指导,从而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目标的实现。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针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结果以及表现不足的指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增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实施的意义,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作用。

此外,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评价模型的构建上,而评价模型只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评价体系还应包括电子政务评价机制,即评价主体、评价规模、评价客体以及评价方式等,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完善,是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结语。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项目的不断扩大,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工作更加有效、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是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在评价角度的拓展、评价体系的统一、验证方法的完善、评价指导的加强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八

近年来,网络数字技术发展势头强劲,电子政务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但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信息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本文首先概述了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分析了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安全问题,重点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技术建设和管理建设进行阐述,以期为提高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电子政务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赋予其新任务和新内涵。基本内涵就是政府把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公共组织管理事务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政府层级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把经过优化重组后的政府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为社会提供全面、规范而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中的软硬件及系统中数据完好无损,无论是无意还是恶意,数据信息都不被破坏、更改或泄露,系统连续运行正常,信息服务连续不间断。信息安全就是指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等五个指标。

电子政务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存在安全漏洞;互联网的开放性、移动存储介质的交叉使用,导致网上病毒泛滥成灾;网络高手频繁攻击,这些都威胁了电子政务系统正常数据业务和敏感数据的安全。

电子政务中的网络侵权现象主要是网络链接和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的数字化侵权,涉及到信息的所有者或提供者两方面的权益。必须认真妥善处理,既要保障政府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又要保护信息所有人和提供人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上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并且每年以指数级增加。其中有大量的虚假不良信息和暴力色情信息,也有很多陈旧冗余的信息。这些信息已经严重污染了互联网的信息环境,也严重干扰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的开放性和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导致网络系统存在欺骗攻击、数据截取和数据篡改等安全风险。无孔不入的计算机病毒也是常见的信息安全杀手。另外,人为因素也是机密信息泄密的潜在风险。有的是内部操作人员的无意为之,有的就是恶意毁坏电子文件材料;有的是外部人员专门窃取、删除、篡改国家涉密或非涉密信息,给国家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1使用隔离网闸技术整合网络结构。

在电子政务工作中,经常需要在内网、专网与外网间进行信息交换,为了保护内网数据信息安全,可以设置安全岛,在网络间设置物理隔离过滤信息,保障数据安全交换。

3.2使用漏洞扫描系统技术弥补缺陷。

我国尚未完全掌握cpu等核心技术,操作系统依靠外国技术。所以在操作系统的安全设计时必须设置漏洞扫描系统,在运行时必须经常扫描整个网络地址网段,扫描来自设备、系统的漏洞,发现漏洞及时补救,提高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3运用网页防篡改系统技术建设安全网站。

在构建网站时,要选用网页防篡改系统,在服务器上配置及时升级补丁程序;在防火墙上,配置口令、加密、身份认证、审计等所有安全软件,实时监控审计网络存取和访问状况;在政务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满足政府机关web的安全性要求。

3.4使用pki技术进行加密认证技术。

pki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为电子政务提供标准的密钥管理基础平台,通过数字身份证、数据签名、用户名及其访问口令,进行身份鉴别及访问权限的控制,防止非法登录,保证网络资源安全。

3.5使用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

使用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在不影响数据网络传输的前提下,能自主、实时识别针对计算机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恶意行为,并作出攻击检测和响应,为用户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

3.6使用数据备份技术。

在计算机上配置备份软件,把数据备份到介质上,当原始数据遭到破坏或丢失时,利用备份数据恢复原始数据,保证系统正常运用。备份策略主要有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备份形式主要有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

4.1加大国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国家应从人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扶持国有信息安全产业建设,建设自主的信息产业或实现信息产品国产化,建设安全产品评测认证中心、病毒检测和防治中心、关键网络系统灾难恢复中心、系统攻击和反攻击中心、信息战防御研究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积极研究计算机、通信和微电子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确保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4.2建立科学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电子政务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规范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相关业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安全责任,确保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普及信息安全知识,积极组织举办各种专题培训班,增强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确保防范手段和技术措施的先进性和主动性。

4.3不断完善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

政府要加快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工作,尽快研究出台个人隐私保护法、数据库振兴法、信息网络安全性法规、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法规、网上知识产权法等网络信息安全法律。要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水平,使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走上法制轨道。

5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政务中信息安全建设与发展必须采取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双管齐下,防微杜渐。同时要与时俱进,紧跟科技发展需要和电子政务工作需要,不断更新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政府要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及时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与发展的瓶颈。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九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三网”环境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

通过电子政务来拉动电子商务的分析研究。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电子政务论文题目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

应用于电子政务的知识管理中间件平台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软件重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中动态工作流技术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外包及其实施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中安全域和网络划分与控制的研究。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十

摘要:

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整体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缺乏足够认识,项目人员随意,组织架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旦风险发生,将会给项目进度、成本、效果等带来很大影响,甚至导致失败。因此,如何依据识别的潜在风险选择合适的外包模式,已成为政府部门开展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本文对电子政务常见风险进行识别,提出标准化的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三方治理结构模型,通过多层次分解,规范每一层级中相应角色所需承担的职责,以期通过明确规范化的项目组织架构来控制相关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的影响程度。

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软件开发项目,更是一项影响甚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同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民生保障都息息相关。开展风险管理,使成功率得到提升,能够进一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民众满意度。本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依然需要科学的改进。由于收入原因,政府部门较难拥有一支自己的专业开发团队来进行系统开发和运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约信息技术的投入成本并专注于核心业务,所以目前绝大部分政府部门采取了外包的形式将系统建设外包。另外,深入研究风险及后果,通过理顺组织架构的方式避免部分风险发生,对于指导本市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一般it外包项目类似,电子政务系统的外包项目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外包项目、客户方及供应商三个方面。另外,项目中也存在一些自身独特的风险,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相比较企业所具有的自身独特性。以下为电子政务项目可能的风险因素,风险后果及作用机制。

1、政府自身it能力不足。

目前,由于政府部门薪水的限制,难以聘请到高水准专业的it人员,自身也并不具备系统架构、开发、运维管理的能力,只能外包,但又因为能力,无法有效监督建设过程,也难以准确评估绩效。正因为如此,借助外脑,与供应商形成良好组织架构,充分调动发挥供应商的能级至关重要。

2、资产专用性。

政府部门对it外包部门相对依赖。电子政务系统大部分是针对政府对社会、经济、金融、房屋等管理用途,这些管理都是长期性的,政策一直在更新的,所以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跨度较长,需要反复修改,应用范围狭窄。如此造成供应商的深度介入,难以替代。

3、沟通不畅。

电子政务系统开发过程中,受限于我国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政府工作人员it技能和政府领导自身问题等,可能导致各方沟通不畅。轻则导致项目范围反复修改,成本增加、进度拖延,重则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4、政策与管理变革。

相较于欧美国家数百年的发展,我国目前无论是社会、法律还是政府自身都处于相对不稳定的高速迭代阶段,国家鼓励创新,绝大部分领域的政策也年年有所修改,带来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建设有所影响。

5、外包方能力。

我的电子政务外包市场兴起不久,大部分供应商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相关经验少,专门针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的外包也并没有详细、明确的资质要求标准。电子政务系统领域的广泛也造成系统比较客制化,如此在选择时也难以有效评价供应商的能力。

6、绩效考核。

电子政务的绩效考核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正如同政府自身绩效考核系统落后企业一样,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以为企业带来了多大的利益为考核目标,但电子政务却不同,需要考虑更多的社会效应,但这部分产出却往往难以精确测评。

7、信息安全。

在外包的过程中,政府必定需要将自己部分或全部的系统数据提供给供应商进行开发、运行和管理,许多公共管理数据涉及机密或个人隐私,供应商的人员可以轻易接触到数据,使项目面临着信息安全的潜在风险。khalfan认为,公共部门对安全的关注已超过其他风险(比如失控、隐性成本),电子政务it外包的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

8、既得利益。

电子政务上线后会使原有管理流程发生改变,甚至业务流程重组,如此必然会牵涉到组织机构的调整、权利再分配和人员变动,触及部分业务部门或人员的既得利益,造成项目建设和推广可能面临巨大阻力。

设计良好组织架构能够有效避免诸多风险并降低影响程度,如沟通不畅、绩效考核、项目需求理解不一致、政府it能力不足、it战略与业务规划冲突等风险因素,因此是项目成功的必要前提之一。

1、角色和职能的重新定义。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选择将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外包,目前政府方面的外包项目管理架构一般为三层或两层架构,三层架构包括用户部门、信息部门、承包方,两层架构则是系统用户和发包机构整合在一起:

(1)用户部门: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业务部门等;

(2)信息部门:各级政府部门下属的信息中心、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等;

(1)业务规划和系统规划的设计制定;

(3)业务需求的管理;

(4)电子政务外包合同的管理。而相应的,部分职能则转移到了承包方。

如:

(1)it需求管理;

(2)it基础设施管理;

(3)it架构设计;

(4)it解决方案设计;

(5)具体项目管理。

2、联合组织机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许多工作需要协同完成,所以应当在准备阶段,共同设立联合的工作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专人,以建立有效沟通和协作的平台,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中必须确定管理架构,用合同约束力将架构下各方权利义务固定。管理架构中应当有联合工作小组,签订合同之前讨论确定成立事宜,并在合同内对其赋予相应的职能,以更好地进行跨部门协调。签订合同时是组建这类机构的最佳时机。整个架构如同企业管理,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次,其中高层负责战略制定,作为战略层;中层负责具体管理,作为管理层;基层负责执行任务,作为执行层。联合工作小组中,战略组一般由各方的高层领导组成,如政府分管信息化的领导、分管业务部门的领导、供应商的cio。战略组在达成合作意向初期,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战略目标,明确共同的责任、设立项目治理原则等。另外,战略组由于都是高层领导,在项目遇到重大风险难题时,管理组应将问题提交由战略组进行讨论。战略组的成员组成和意志是否一致对于项目至关重要。管理组一般由各方的中层领导组成,如信息部门的项目经理、用户部门的处长或科长和供应商的项目经理、技术经理、项目总架构师等。管理组负责保持对项目的风险监控,按照既定里程碑定期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估,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电子政务项目的各项资源制定规划并进行合理的协调分配;总体规划设计项目的it架构。执行组一般由各方小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组成。执行组负责实时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定期向管理组汇报;管理电子政务项目具体建设层面的日常沟通协调管理。以上的成员组成、职能、沟通机制(如沟通形式和时间)应当在电子政务项目合同中加以明确规定,以确保能够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十一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部门运用现代化的信息、通讯技术通过网络来实现服务与管理,并通过网络技术使政府机构的工作流程再造以及组织机构的重组患上以实现,超出时间、空间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人为限制,使服务以及管理都更规范、更优质、更全方位。档案管理的终究目的是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益取得提高,因而需要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信息管理技术,以便档案信息资源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拥有踊跃意义,而电子政务下的档案管理可以使档案信息取得长时间贮存,有益于查询以及应用,可有效提高级案管理工作的效力。

2、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不够完全。原始性以及真实性是电子文件档案的固有属性。纸质档案在实际工作中无比容易就可对于其原始性以及真实性进行确认,而电子文件档案在其构成以及处理进程中,信息的可变性是无比大的,如果在处理进程中删除了或者者修改了原始文件,是不容易被识破的。同时,在电子档案的处理进程中还拥有与信息载体互相分离的属性,因而,电子档案很容易在构成的进程中被人修改,对于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都造成为了影响。

(2)档案难以久长贮存。硬件、软件和环境等因素都会在电子档案的生成、传输、利用等阶段发生影响。在贮存进程中,电子档案对于载体的机能和环境的请求无比严格,加之其使用寿命其实不长,贮存载体没法对于自然灾难或者者病毒的腐蚀进行有效抵抗,操作失误或者者电压不稳都会严重破坏或者者丢失信息内容。因而,档案信息难以进行长期的贮存。

(3)档案的安全性、不乱性不高。跟着信息全世界化的发展,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能享遭到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便捷,因为因特网的开放性较强,笼盖于世界的各个地区,因而每一个人均可自由进入因特网实现资源同享。在电子政务环境下,首要文件的传输大部份是通过因特网来施行的,在传输进程中,电子文件极易遭受袭击,致使文件内容被捏造或者者泄漏出来。电子档案在保留、管理以及接管进程中极易遭到病毒的影响,目前熟识计算机技术的较多,就算电脑中安装了防火墙,简易防火墙系统也易被其攻破。所以,电子档案在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安全性以及不乱性均不高。

3、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管理策略分析。

(1)树立健全的档案资源数据库。健全的档案资源数据可为政府提供更可靠、更全面的信息,有益于其查询与应用。确保档案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完全性是树立健全档案资源数据库的条件与基础,由于这样才能使档案资源数据系统与电子政务的需求符合。健全的档案资源数据库不但能深度发掘信息数据,还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政府决策。

(2)施行“前端节制”。档案管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特色是总体性、连续性以及现实性,要想使其作用患上到优良施展,就不能长期地停留于“后端节制”的服务阶段,必需将这类传统后进的策略进行转换,施行“前端节制”策略。档案管理部门主动地提早接入对于信息资源的收拾、搜集以及应用工作中的法子就是“前端节制”,这类法子可实现本身管理工作以及电子政务系统的同步发展。“前端节制”不但是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系统管理原理、档案即时归档以及长时间应用的请求,也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性的需要。

(3)加强信息安全与标准规范。档案信息的多样性以及繁杂性使其管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发生了良多问题,档案信息的安全以及标准规范问题可保障档案管理顺利进行。因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管理体制尚未完美,致使档案信息要面临的问题较多,为了加强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需对于电子政务中内部网络的建设进行加强,这也是管理部门对于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的首要手腕。网络安全的保证对于电子政务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拥有无比首要的作用。此外,从根本上说,政府部门对于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也体现出国家对于档案信息的建设。所以,政府中的档案管理部门应严格依照国家所制订的信息安全规范和框架施行对于档案信息的安全建设工作,从更深层次上解决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4)树立信誉档案模式。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对于信誉档案模式的树立可将某对于象的信誉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反应和证明。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信誉档案建设可为政府机构的联合监管提供更好的服务,无论是对于政府档案信息所施行的公然决策,仍是对于档案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以使其服务能力扩大于社会中,都是以信誉档案为基础的。档案信息管理中的信誉档案建设使科学、公道地管理信息资源的目的患上以实现。因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信誉档案的树立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拥有增进作用。

(5)政务档案信息施行公然服务。对于国家机关的相干信息进行公然就是政务档案信息公然服务,公然国家所运行的行政权力,由于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信息是政务信息的主要组成部份,对于其进行公然是无比有必要的。此外,政务机关应依据本身特色并结合社会大众的利益来公然、公示政务档案信息是施行政务公然的条件,这样可有效改善政务档案信息的质量。

4、结语。

跟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的数量也会愈来愈多,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也会遇到愈来愈多的问题,无益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施行。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档案管理会触及到各个社会发展领域,档案管理部门应充沛应用电子政务的优势,为了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水平,尽量地使档案管理的效力以及应用服务效果患上到提高。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就政务服务领域而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电子政务信息的建设和发展。但就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来看,受传统“条块分割”的理念和管理体制影响,其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信息资源间的流动性较差,严重阻碍着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笔者即从当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就云计算环境背景下的信息资源整合措施,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促使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更加广泛应用的同时,带动了我国电子政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就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的建设发展现状而言,其仍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并且受传统的“条块分割”理念和管理体制影响,在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阻碍者电子政务进一步的良性发展。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可实现高度虚拟化的资源创建,同时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可有效解决现阶段信息资源整合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提高信息整合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1云计算技术概述。

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其本质是一种新型的交付模式和it部署模式,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云计算可实现计算任务的分散处理,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计算,从而打破固有计算模式存储能力、运算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获得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云计算技术的提出,开创了“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等全新的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了资源的共享效率和综合利用率,同时具有成本低廉、高运行效率等优点。针对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发展面临的用户群体分散、信息孤岛等问题,应用云计算技术都可以更好地解决,并借助云计算的先进技术优势,提高信息资源的交流和联系,优化电子政务信息整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现阶段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随着电子政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多数省级政府机关和中央政府机关,都成功建立了其相应的信息系统,有效促进了我国电子政务体系的建设发展。但这些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普遍是以当地政府的政务需求进行设计和建设的,系统较为独立和封闭,较难实现不同地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2.2信息资源共享效率低下。

就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相关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来看,受复杂的利益分配关系影响,其内部的电子政务信息网络结构较为复杂,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性差,普遍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共享功能。此外,多数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意识薄弱,主观上不愿意进行信息共享,同时不同部门间的.信息系统使用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进一步增大了信息共享的实施难度,从而造成了巨大的信息资源浪费。

2.3信息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

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在现代社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愈发突出。但就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利用现状来看,其普遍不具备现代化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和信息价值挖掘能力,多数信息资源处于封闭和垄断状态,即使建立有政府部门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分类和组织结构也往往不够科学和合理,不便于信息的查询和使用,从而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加工和利用,无法发挥数据库的实际效用和价值。

3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措施分析。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只有在现代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发展实际要求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才能切实提高信息资源间的流动性,提高信息资源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3.1数据整合分析。

对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工作而言,数据整合是其整个工作的基础。电子政务具有典型的分布式应用特征,其数据资源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并且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以非结构化信息和半结构化信息为主,在信息资源整合阶段,较难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工作过人员可借助云计算技术,通过构建业务云、公共云和支撑云的方式,针对分散在不同部门地区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筛选和整合,进而提高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2业务流程整合分析。

政务流程具体是指一组为公众提供对应产品或服务的结构化的活动集合,是政府部门行使自身职能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行政活动的综合。传统模式下,政务流程极为分散且复杂,不同的业务流程根据人力分配、地理位置等标准,分割在不同的部门,从而给业务流程整合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云计算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可借助云计算技术,以政务流为整合主线,根据工作流建模工具对业务流程进行划分,在云內完成相应的业务流整合,以避免信息重复收集、加工、存储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就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发展而言,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进一步提高对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视,通过云计算技术的科学运用,解决传统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中存在的数据整合和业务整合问题,提高信息资源整合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冰洁,罗贤春,李伶思等.我国政务信息资源研究热点主题领域与趋势[j].现代情报,20xx(12).

[2]马轩,李建清.云计算在政府服务平台中的应用[j].科技风,20xx(24).

[3]雷东.刍议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新西部(下旬刊),20xx(12).

[4]刘超慧,王艳杰,周九常等.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综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xx(08).

[5]牛力,李月,韩小汀等.我国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xx(05).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十三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问题的确立,即政府对全球信息化建立目标的确立、资源策划问题的确立和发展实施战略问题的确立。政府在分析自身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确保电子政务系统可以与政府各个部门顺利的沟通和交流。在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之前,必须要做相关的调查和研究。第一调查研究国家相关信息化政策,明白电子政务主导的中心思想,了解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发展的策划方案,掌握国家某些电子政务示范单位的信息。向他们学习丰富的经验,为将来规划电子政务系统做准备。

第二,把调查好的结果作为依据,开始制定实施策略,把好基础关。制定实施方案必须要考虑到信息技术、信息应用以及各个机制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为了更快速的实行网络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推出了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的中心环节在于电子政务系统的策划、制作和管理。本文就针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并且提出了应对每个环节的'主要方法和建议。摘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本着统一策划、统一达标、统筹合作的原则,把各要素之间的层次缕清、突出中心、有条理的实施方案。依据各地方现实中的调查结果,设计出实施方案,并作出统筹计划。

第三,聘请专家组来验证结果。政府部门可以聘请有关信息技术的专家或者有关的资深人士组成专家组,对结果进行充分的论证,保障最终规划方案是最合理、最科学、最切合实际的。

2.1应用原则电子政务系统的设立是为了政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所以,电子政务的主要指引方向是需求。在实践活动中,广泛的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就越能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应用的过程是优化电子政务系统最佳的方案,也是设计电子政务的基本前提。我们必须坚持应用的原则,落实相关部门管理、使用以及问题反馈等综合业务与职能。

2.2发展方向每个国家和地区在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现代化的同时,都会决定建立电子政务系统。从宏观角度来说,电子政务的规划建设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指引未来政治发展方向的作用;从微观角度来说,电子政务的规划建设关系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2.3效益原则目前国内和国际上都开启了电子政务评价系统,评价系统中最重要的三大指标就是关于电子政务的建立、运行以及成本费用,关于电子政务带来的经济成效和社会利益,社会大众对电子政务服务的满意度。电子政务是不是建立的成功,主要看电子政务的效益,电子政务的社会经济效益好,证明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所以在建设电子政务的同时,应该把效益作为基本原则,把最大化实现电子政务系统价值作为终极目标。

2.4规划、实施、监理相结合原则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任务,并且具有一定的战略性。电子政务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和维护。所以,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好、监管好、运行好,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迅速的持续下去。电子政务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规划,规划好才能指引电子政务向快速的发展方向前进,才能具体的实施规划战略,电子政务的建立是否成功,直接由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决定着。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需要顺利的实施和长期的维护,那么,具体如何使之持续发展下去呢?据研究证明,电子政务具有可行性,其可行性不但包括系统本身具有可行性,而且包括业务也具有可行性,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生存的。电子政务的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赋予系统生命力、促使健康快速发展、完成基本功能。很多因素都决定了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状况。稳健的组织,系统需要人来操作管理,需要更多的人组织成团队来进行管理;建立激励的制度,通常情况下,采取激励的措施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运转的更好,可是在政府部门工作中,有时候付出加倍的努力也换不来成果,这样直接打消了政府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忱度,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激励机制,带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保障电子政务工作顺利的实施。

3结束语。

目前,电子政务管理中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员管理问题。把各个方面的用户、参与者都团结起来,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大家拧成一股绳积极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化发展的当代,各个国家的政府积极的构建电子政务系统是必然的趋势。而且,电子政务不仅可以让政府更快捷的为人民服务,同时也是对信息资源的调节和整理。构建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大家组合成一个大家庭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和才能,为构建良好的电子政务系统共同努力,使电子政务系统能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十四

摘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各种软件、app开始在我国出现并投入使用,这些软件、app优越的性能以及快捷的使用方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青睐。我国政府部门开始使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进行办公,通过这一新方式对部分事务进行处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目前复杂的网络环境会给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带来众多不良影响,政府部门应该注重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安全,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安全的条件下应用。更多微电子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是我国政府部门构建的一个可以进行实践工作、实际管理的工作软件,它以网络平台作为自身依托,通过网络平台发挥出功能,可以对众多事务进行处理,让各个政府部分的服务水平与工作水平获得提升。但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需要借助网络,目前网络环境较为复杂,有众多隐患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产生威胁,而且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漏洞,这也容易让网络病毒拥有可乘之机,因此,政府部门需要重视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应用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制定防范措施为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安全应用提供保障。

1.1信息安全方面。

非授权访问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信息安全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很多用户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就进入网站,对网站内容进行访问,这些用户的行为存在着一定非法的性质,因为他们避开了系统中所拥有的访问控制机制,这些没有得到授权的用户对网络、网站进行访问是时会进行各类破坏活动,例如非法操作、网络攻击等,给电子政府系统软件的使用造成影响,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泄露与信息丢失的情况,这些信息包括可以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进行使用的账号、密码,一旦有人掌握了这些账号、密码,他们就有了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所使用网络进行攻击的条件,造成网络内部攻击。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70%以上关于电子政务统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攻击来自内部,这充分说明了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应用上存在着信息安全问题。

1.2网络安全方面。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的前提条件是电子政务网络性能的优越以及规模的扩大,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增加了原有的通讯线路,通讯线路增加的直接结果就是改变了网络原有的'环境,提高了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电子政务网络自身抵抗网络风险的能力较差,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很容易受到网络安全问题的威胁。网络在逐渐普及,每个人都有上网的权力,网络环境也因此而变得复杂,这增加了网络安全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以及电子政务网络的威胁。在网络安全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面临的安全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网络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网络结构会因此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导致网络性能出现问题,给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带来众多安全问题;其次,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存在着众多的工作模块,这些工作模块负责不同事务的管理,例如财务、人事,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不可缺少的,但正是这些工作模块降低了网络稳定性,很容易导致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问题。

1.3数据安全方面。

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与其他软件、其他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情况,很多进入到电子政务网络内部,被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使用的数据安全性难以确定,由于电子政务网络的不稳定,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很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漏洞,如果电子政务软件使用的数据中含有*客攻击或木马病毒,那么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会造成严重影响,很多重要信息会因此而流失,部分机密文件也也会因此而泄露。数据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面临的重大问题,导致这一方面问题出现的因素较多,所造成的影响与后果较为严重,在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进行使用时应该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提升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2.1控制用户访问。

政府部门应该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信息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对各类用户访问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行为加以控制,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访问以及使用设置权限。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访问规范、使用规范进行编制,外来用户在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访问行为以及操作都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减少外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内部应设置防火墙,通过防火墙对一些不良信息、有害信息进行过滤,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内部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减少因信息传输产生的安全问题。如果存在网络入侵问题,应及时警告入侵者并高职管理员,降低这些非法行为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造成的危害,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信息安全。

2.2建设安全网络。

有些政府部门过于注重电子政务网络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安全,他们会选择建设独立系统的网络,这样的结果是网络安全得到了保证,但是无法实现与其他方面的信息共享。因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建设安全网络,让电子政务网络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运行是最为重要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网关的建设,减少其他类型信息的进入,将自身的信息中心与电子政务网络进行合并,电子政务网络可以对信息以及电子政务软件进行统一的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够因此对网络的整体情况进行掌握,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及时的排除,对安全网络进行建设。

2.3保护数据信息。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中的数据信息与政府工作有着直接关联,如果出现问题会对政府工作以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电子政务软件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安全防范,加强对自身数据信息的保护。首先需要对软件内部文件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内部信息的完整性;其次,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内部建设数据库,对部分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再次,对数据传输通道进行管理,减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篡改、假冒等情况,让数据信息的安全得到保障,让数据信息能够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十五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现状,并从构建保障体系、强化安全管理、推进标准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希望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安全保障。

电子政务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将公务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流通,降低了政府运营成本,让政务信息实现无差别交流,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但是,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频出,给政务系统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如何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模式和国家信息的安全。

1新时期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现状。

政府的各级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事务处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电子政务的特点就是政务信息在网上完成远程审批,公文流转等,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数据信息容易遭到窃取和篡改,因为信息交流复杂,需要接收、存档、分发等,每个过程都可能受到不法分子的恶意破坏。为了保证信息不存在危险,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完好,内容准确无误,就需要在整个社会,形成集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和国家安全为一体紧密连贯的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家和政府部门能够有效抵御网络的威胁和侵害,运用信息手段保卫国家安全。

2.1构建保障体系。

要在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基础上,构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体系应该注重对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因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保障主要是技术保障,要从根本上独立自主,改变以往依赖外国先进技术的情况。这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科研力度,形成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化,营造信息安全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只有技术过硬,才能够科学合理地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在安全操作、软件运行、风险处理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和有所提高。保障体系还应该侧重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建立专门的病毒库,实时更新,能够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

2.2强化安全管理。

对信息进行安全管理才能确保信息安全得到落实,在组织上保障信息安全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为了更好地对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在全国范围年内,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之后地方政府也开设相关单位,服从统一管理,这就从地方到中央,能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同时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只有从制度上进行严格要求,才能够发挥管理的作用,让管理机构切实保障信息的安全,尤其是系统运行的管理、文件资料的管理、安全检查的管理、信息通信的管理,需要全面地进行管理,不留遗漏。

2.3推进标准建设。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交流变得日常化和迅捷化。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交流、网络的通畅、资源的共享、业务的便捷,就需要对信息安全进行标准化建设。虽然在信息安全保障上,国家高度重视并出台相关法案,比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形成了正规体系,但是在具体的信息安全领域,还存在执法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这就容易造成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日前,山东发布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6项标准,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应用迁移、应用部署、服务目录、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则、核心元数据、目录编制指南予以详细解读。这些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提高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2.4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队伍。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电子政务信息共建与共享对信息安全的需求。所以一定要加强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才能够保障信息安全。近日,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专题培训班在广州开班。本次培训班采用现场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全国网络安全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学员将围绕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解读国家和广东省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政策、构建广东省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主题,全面展开学习和研讨,努力推动全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结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政府工作部门更要加强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提高行政效率。

参考文献。

[2]王琳琳.江苏海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xx.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十六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它有效地为数字化档案管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是电子政务系统下档案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目前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将在政府的数字信息化建设中,对数字信息进行优化与高效管理。本文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内涵,提出了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下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阐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在今后的改进方向,以此来促进数字化档案管理具有更好的服务功能。

电子政务系统的有效应用,打破了传统相关行政部门在时间管理与内部部门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并推进了政府部门相关工作的信息化与公开化,从而使电子政务系统为社会提供了高效、广泛的个性化服务。现阶段,科技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也逐渐形成信息化管理模式。数字化档案管理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环境模式。我们应从现代科技出发,有效发挥档案信息管理的资源效益,为社会提供资源一体化共享的良好服务,以此来推动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下数字化档案的有效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面向政府机关的信息服务与信息处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对政府内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改造,从而有效提升政府部门系统信息化的依法行政水平。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职能就是将社会经济管理、市场管理与公共服务进行电子网络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政府内部的信息化进行改革创新。它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包括工作效率高,工作时更加公开、简洁透明,可以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有效地使企业和居民更好地参与到政府的管理工作中等。电子政务系统包括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它是以信息为对象的处理系统。电子政务可以使人机相互合作,且工作时具有统一性、开放性,可以自动进行工作流程,是智能型的信息系统。

(一)人员专业技术不高。

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建设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身心素质都具有较高要求。在现阶段,我国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教育与高等专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培训内容都显得陈旧,更新缓慢,并没有满足现代社会对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的要求。档案管理人才专业知识教学不注重当代高科技的培训,对计算机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不给予重视,结果就出现人员在岗位工作时,缺乏计算机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知识,不能有效推动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进步。

(二)安全因素没能保障。

档案馆与图书馆中的信息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图书馆中的信息是可以面向公众的,而档案管理的信息则是有严格要求的,某些档案是要严格控制传播范围,保证机密的。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计算机的防火墙设施不完善,外界病毒系统可以非法入侵,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体系造成了一定伤害;管理人员毫无戒备之心,随手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导致档案信息存在外泄的风险。目前看来,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严格保证档案信息不会外泄。档案信息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信息化不能有效地更新,会使档案信息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提升人员专业技术。

在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下,数字信息化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已被列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我们严格地制定了相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规则,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中将其设置为重要考核目标。数字化档案管理建设工作综合了多学科的高科技技术。但是,数字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很难确保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有效发展。因此,现阶段,数字化档案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有效地使数字化档案管理在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中良好开展。

(二)积极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在电子政务系统背景下,数字化档案管理在建设开展中必须要对档案信息的安全做到有效保障。数字化档案管理要积极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优化,加强计算机防火墙设备与外来入侵病毒检测系统的完善。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中,还应注重思想上以防守为主,积极建设一套完善的防盗体系,不要随意点开来历不明的软件。同时,关闭数字化管理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网站,经常给数字化管理系统增加安全补丁,有效隔离一切可能感染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因素,从而做到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在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下,档案管理信息的资源整合运用关键在于数字信息化的有效建设。但数字信息化技术只有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安全保障,才能有效地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与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并基于电子政务系统,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稳定、可靠,努力发挥其最大管理效益,更好地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有效管理。

作者:葛继红单位:如皋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处。

电子政务的论文篇十七

1方面,因为信息安全技术是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中衍生出来的1门学科或者技术,本身的发展有必定的滞后性,遭到社会广泛关注需要时间累积。国内虽已经有1批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钻研、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的钻研机构与高科技企业,但至今尚无象网络通讯行业那样呈现华为、华3等这样知名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企业,以支持我省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业务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因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性太强,所需知识面无比广,技术门坎高,致使我国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安全产品的作用基本上是堵防已经有的安全要挟而不能预防未知危险,部署安全产品带来的成效患上不到显明的体现,乃至短期内没法浮现价值,致使厂商、用户不愿意对于信息安全过量投入,更多的是扛扛红旗、讲讲理念、喊喊口号,点到为止。这两方面缘由是客观的,短期内没法扭转的。电子政务发展要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获得必定成效,需要在多方面展开工作,尤其是在软硬件总体部署及专业人材吸纳方面多投入。

人材上,要踊跃引进安全专业人材。国内目前这方面的人材比较难求,可用必定的待遇引进人材,并可尝试与国内知名安全试验室或者厂商合作共建,展开安全产品的研发利用以及安全人材的培育等,为安全发展贮备能量。思想上,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首要性的学习,努力提高全省信息系统的安全意识,并切实落实到行为上,养成安全使用办公电脑的习气。pc机上,要加强个人办公电脑的安全软件安装配置,统1单位个人办公电脑的安全软件配置。安全体门要反复实验,举荐出1套或者两套机能完美的安全套餐模板,并提供上门服务匡助,加固个人办公电脑的安全。软硬件上,加强安全产品的总体以及系统部署,完美网络与利用的分级分域维护。与国内知名安全厂商树立紧密的联络、展开深刻细致的交换,要系统深刻的挖掘实际网络、利用及系统安全上的软硬件需求,防止安全产品盲目堆砌。部署互联网出口流量节制及数据包监控分析装备,普及政府部门使用身份认证系统,完美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总体构建省域电子政务的网络以及信息安全屏障。机制上,要树立健全网络以及信息安全规章轨制,树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全省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与政府安全及保密部门的联络,如有可能与之树立会商轨制,树立全省电子政务安全监督检查轨制,对于全省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进行按期检查、指点、培训,与国内知名安全厂商树立广泛的联络、展开深刻细致的交换、追求技术上的支撑以及匡助。管理上,要规范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管理,落实每一个岗位的具体安全保护管理权限以及职责,公道划分网络安全域、谨防网络以及挪动介质泄密,对于数据以及信息按性质划分安全等级、并履行等级维护,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规定,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的规范管理,新建的信息化项目务必要斟酌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总之,安全体应与网络部以及利用部加强沟通、相互信任,网络离不开安全、安全离不开网络,利用需要安全、安全需要利用。安全体、网络部、利用部相辅相成,共同打造高效、安全、不乱的电子政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7249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