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4:23:17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范文(15篇)
时间:2023-11-11 14:23:17     小编:笔砚

在执行某项工作或任务时,我们常常需要事先制定一个方案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要制定一个较为完美的方案,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需求。每个方案范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一

根据《淄博市政府关于贯彻鲁政发〔20xx〕24号文件统筹推进县(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淄政发〔20xx〕34号)及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促进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组建联盟式、帮扶式共同体,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活力,促进全区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在巩固已有的共同体基础上,组建一批新的帮扶式、联盟式共同体,实现年内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共同体建设全覆盖。深入探索管理科学、运行高效、互助互赢的共同体办学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1.确定共同体核心学校,让学校自愿结合,增大学校间组建共同体双向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和帮扶式共同体,鼓励各学校特色发展。

2.制定共同体内相关学校的捆绑式考核制度,推进学校间师资共享、学生共育、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责权利的统一,调动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联盟式共同体。小学组建10个联盟式共同体,初中组建4个联盟式共同体,全区确定14所联盟式共同体核心校,其余各学校依据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选择加入一个联盟式共同体,每个共同体原则上不超过4所学校。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牵头商定共同发展愿景和具体举措,探索开展校干教师挂职交流、联合教研、课题共建共享、学生交流、教育教学活动同步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交流活动,分享先进的办学理念、成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良好的场地设施设备和优质的师资团队,加快融合,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层次。

2.帮扶式共同体。需要帮扶的学校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由教育和体育局优先在其所在的联盟共同体内确定一所帮扶学校,组成结对帮扶共同体。通过课题引领、网络教研、空中课堂、校干教师交流、特色共享等工作机制,帮助被帮扶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帮扶式共同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1.制定《张店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实施方案》,适时召开会议并公布。(3月)。

2.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对接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组建联盟式共同体,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填写联盟式共同体汇总表(附件1)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3.有被帮扶需求的学校填写帮扶式共同体申请表(附件2)于3月31日前报基础教育科。(3月)。

4.适时召开会议公布全区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共同体、帮扶式共同体组建情况,部署任务,明确要求。(4月)。

5.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各帮扶学校牵头、协调共同体内学校制定共同体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主要工作任务、合作方式、相关职责等,并于4月15日前报基础教育科。(4月)。

6.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共同体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反馈。(4月)。

7.制定全区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评价、考核标准并公布。(4月)。

8.各共同体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区教体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调度、指导。(5月-11月)。

9.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11月-12月)。

10.对各共同体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典型案例和经验,引领各共同体良性发展。(12月)。

1.探索构建共同体管理一体化机制。共同体内部实行核心校负责制,引领各成员学校逐步探索构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的共同体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各共同体学校等要明确各自职责和具体任务,协同发展、创新发展。

2.探索构建“互联网+共同体”发展新机制。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通过改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推进学校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全域性数字化学习推广应用、强化学校校干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等举措,全面优化学校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实现共同体内部各学校互联互通、互动交流、共同生长。

3.建立科研先导和典型引领机制。各联盟式共同体核心学校、帮扶式共同体帮扶学校系统梳理共同体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和难点,按照“问题即课题”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突破瓶颈,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区教体局将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推介,引领发展。

4.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协调区财政局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共同体发展经费,用于保障共同体建设、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等。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二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分解任务的通知》及《浙江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xx〕7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落实“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校区)1500家”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5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20xx年,省教育厅给我县下达的任务是新增6对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我县新增的6对共建型教共体学校分别是:

1.松阳县古市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古市镇岗寺中心小学

2.松阳县象溪镇中心学校――松阳县象溪镇靖居中心小学

3.松阳县大东坝镇中心学校――松阳县安民乡中心小学

4.松阳县玉岩镇中心学校――松阳县枫坪乡中心小学

5.松阳县板桥畲族乡中心小学――松阳县裕溪乡中心小学

6.松阳县赤寿乡中心小学――松阳县樟溪乡中心小学

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扶持象溪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古市镇中心学校帮扶玉岩片区学校的结对任务。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一)制定《松阳县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名单。(责任科室:普教科完成时间:6月15日前)

(二)出台教育共同体考核方案,对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实行捆绑考核。(责任科室:普教科、教研室完成时限:6月底前)

(三)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各教育共同体具备“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基础,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基础的城乡同步课堂,年内不少于2门学科,累计不少于20节。(责任科室:教研室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四)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与受援校间开展教师网络研修不少于8次,开展线下教研不少于4次。(责任科室:教研室完成时限:6月底前完成30%,9月底前完成60%,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五)推进教育共同体教师交流。共建型教育共同体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成员校(即受援校)任教,并覆盖到每一所成员校。(责任科室:人事科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六)指导教育共同体学校通过平台对接和人工填报两种方式,及时、有效采集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教研、教育共同体间教师交流等应用数据。(责任科室:技术中心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七)多层面、全方位做好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工作的宣传。(责任科室:办公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八)做好教共体建设典型案例的收集和遴选工作。(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教研室完成时限:11月底前)

(九)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增城乡教育共同体”省政府民生实事地图信息编制与进度核验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xx〕67)号文件要求,做好民生地图数据采集及审核工作,并确定县级信息采集员为陈金伟。各结对学校根据任务部署及时上交材料。(责任科室:普教科、技术中心、各结对学校全面完成时限:11月底前)

责任科室落实好相关职责任务,各结对学校实施好本方案,明确教共体双方学校、结对模式,有序推进结对任务。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三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革命,调动广大教师探索和总结教学策略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开展同伴互助和群体性研究,进一步丰富我校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的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按照学校党委和行政办公会“构建教师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的意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组长:李明。

副组长:贾旷、马明友、林锡宇、马明东、孙鹏。

成员:臧传发、王忠、王昉、刘溪、朱勇、陈乐银、焦东兴、刘洪肃、刘益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臧传发兼任,成员由教科室领导、年级领导、处室领导、名师、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教师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活动开展、成果验收、评价和奖惩等。

1、分年级、按学科以4—6名教师为团队,组成教师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每个学习共同体设组长一名,负责学习研究的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和成果上报。

2、各年级将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的组建结果于20xx年9月25日前报教科室。

3、教科室对各年级上报的学习共同体进行分类建档并公示,作为评价验收的对象。

1、教科室根据学校课堂教学革命的实际,发布教学策略研究指导性课题,供教师选择。

2、各学习共同体可根据年级和班级实际和自己的特长自行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申报。(上报“淮滨高中教师教学策略学习研究申报表”)。

3、教科室对各学习共同体申报的课题进行汇总并公示。

1、各学习共同体在组长组织下积极主动开展学习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每周不少于1次,并对活动过程做好记录。

2、各年级每月组织一次对学习共同体阶级性成果的评价验收,在此基础上向教科室推荐6项优秀成果。由教科室对各年级推荐的每项优秀成果开展汇报实录活动,并组成专家评价小组对汇报实录情况进行打分量化,对年级排出名次。学校对第一名的年级奖励壹仟元。

3、每学期各学习共同体将学习研究成果上报教科室,由教科室组织专家评审小组评审出优秀成果若干项,学校为优秀成果颁发荣誉证书,组织教师教学策略专题报告会,对成果在校内推广。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四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为动力,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实现县域内小学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一)坚持一体化共同发展原则。注重推动集团内各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办学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紧密共享,建设互动共赢的集团化发展共同体。

(二)坚持融合中主动发展原则。注重激发集团内每一所学校主动发展的活力,尊重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通过集团化“价值提升、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和动力内化”形成“一校一品位、一师一特点、一生一特长”,全面推动学校间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实现集团内各学校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学校集团化办学为契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小学教育优质均衡。

(二)具体目标。

1.创新学校管理理念,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现集团内各校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思想、工作措施互融互通。推动教育集团稳步、持续、高质量发展。

2.实现乡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管理制度化、精细化,使学校教育教学、党建、人事、财务、安全等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3.实行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集团总校有骨干教师、名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交流,辐射带动农村学校,乡村学校教师分期分批到城镇学校交流学习。

4.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发挥集团总校的品牌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激发集团内分校办学活力,推进集团内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体,建设互动共赢的学校发展共同体。通过改进考评机制,优化集团捆绑式考核方案,提高集团化办学竞争力,使之成为全县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大,整体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一)集团划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将八个乡镇(街道)所有小学,按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规模、发展水平,采取“强校+弱校”“大校+小校”“城区校+乡村校”的组合方式组建小学教育集团,首期分为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设立两个集团总校,确定荔波一小为第一集团总校,荔波二小为第二集团校。

(二)集团法人资格。教育集团以“1+x”的多法人联合方式组建,每个集团以1所城区学校为集团总校,2-4个乡镇(街道)中心校(含教学点)为集团分校。分校保留原有校名,加挂集团总校分校校牌。集团内各成员校法人资格不变。

(三)集团管理机制。教育集团实施理事会统筹下的各成员校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理事长全面统筹集团管理工作。各成员校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责任共担管理模式。

(四)集团理事会。设立总校校长任集团理事长,乡镇(街道)中心校校长任副理事长,其他分校负责人任理事的集团理事会。

集团理事长具有对分校校长(负责人)人选的任用和对分校副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职员工的统筹调配建议权。经集团理事会赋权后,分校校长(负责人)作为分校第一责任人,对本校教育教学和人、财、物进行日常管理。乡镇中心校校长对集团总校校长负责,村校(点)负责人对乡镇中心校校长负责。

县教育局对“集团校”充分简政放权,集团总校校长可以对集团内的教师和财物进行合理调配,按程序报县教育局党委研究审定后执行。县教育局对“集团校”实行统一评价,捆绑考核。

(一)创新管理机制。各教育集团由总校牵头,分校积极配合,建立符合各成员学校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章程,明确集团的宗旨、目标、组织机构、管理办法及各成员校的权利和义务等,约束和规范教育集团办学行为。理顺集团总校与分校在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水平。通过建章立制与执行充分调动成员学校广大教师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能动性,增强群体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优化师资队伍。集团各成员学校教师交流范围原则上只在集团内部。集团内师资协调由总校牵头,分校密切配合。按照“总量不变、结构合理、促进均衡、盘活优化”的原则,根据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科需要与特点采用点对点交流、结构补缺、跨校执教等方式,建立积极有效的集团内教师交流和领导交流机制。盘活集团骨干教师资源,加快集团学科名师建设,形成一支集团“领航教师”队伍,发挥其在集团内的辐射引领作用。以学科建设、课程开发为纽带组建集团专项研修团队,建立优秀教师引领下的集团教学研训一体化制度,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培育分校师资队伍的“自我造血”功能,促进集团各成员学校学科骨干教师趋于均衡稳定。

(三)常态教学共研。教育集团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集团性教学研讨活动,针对薄弱学科、薄弱年级把脉问诊,找出问题,精准施策。总校要定期到薄弱分校开展研学指导,通过示范带动,人文关怀,促进师生提振士气,奋发赶超。集团内骨干教师(名师)要一对一结对帮助教学成绩靠后的教师,从课标把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后辅导等给予指导,有效提升受助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强化交流问效。根据集团建设需要,结合《荔波县教育系统教师交流管理暂行办法》,集团总校和分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周期1-2年,明确职责要求和目标任务,开学前报县教育局政工科备案。集团总校每年定期向薄弱分校派出至少3名以上中层教干或骨干教师,负责引领分校教学管理和教科研发展,要明确派出人员到分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目标任务;对应的分校等额输出中层教干或骨干教师到总校跟岗学习,跟岗人员要力保任教学科成绩稳中有进。交流期满,将严格考核问效,对教学质量连续两年下滑的总校和分校校长进行轮岗交流或免职。互派教师的身份性质不变,工资关系和福利待遇按《荔波县教育系统教师交流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五)探索学生体验。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方式,各校在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下,总校与分校探索实施部分学生联合培养实验。总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分校结对开展学习互鉴、生活体验活动,分校选派部分学生到总校跟班学习体验,不断探索学生联合培养模式,达到共同提高。

(六)提升办学效益。推行集团成员学校实行基本同步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质量和学生品行综合评价等方面协调一致、同步推进,共同提升。建立课堂教学共研机制。通过紧密型教研、组建学科科研团队,定期围绕课堂教学共性、瓶颈问题开展项目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青蓝结对、学科组研讨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和教科研的有效性,整体提高成员校课堂教学和教科研质量。分校学科教师要定期到总校就教材、教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交流研讨,每月抽出至少1天时间到集团总校跟班听课学习,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教育集团要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总校带动作用和分校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集团内的教育资源整合,实现集团内部场地、课程、师资、活动等教育资源共享。探索集团内跨校课程开发、课程共享和课程配送,持续提升办学效益。

(七)塑造办学品牌。各教育集团要把推动集团发展与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教育文化的互融和推广。注重集团文化的培植和发展,大力塑造教育集团的文化品牌。加强基础教育内涵课程项目研究。各成员校在提升常态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推进本校的特色课程项目创建,充分发挥集团的群体智慧,集中集团专业力量,对现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凝练,在坚持集团发展一盘棋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分校的办学特色,使分学校既有集团共同的主体色调,又有个性化的亮点,努力形成“一校一品”和谐发展的集团品牌。

(八)加强业务指导。县教育局要加强集团化办学业务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教育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室:负责集团化办学督导考评工作。教学研究中心:负责集团化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政工科:负责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教师流转和培训中心:负责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基础教育中心:负责集团化教育布局规划工作。综合科:负责宣传工作。会计核算中心:负责集团化财务和资金管理保障工作。校园安全和法规服务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教育信息化中心:负责集团化信息教育工作。卫生和食品安全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组:负责集团化学校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项目建设中心:负责集团化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学生资助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学前教育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附设幼儿班管理工作。纪检工作组:负责集团化学校纪检工作;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集团化学校学生校外活动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统筹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县教育局要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中心、工作组)负责人、总校校长为成员的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各集团总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具体工作。各领导小组适时召开有关集团化办学会议,重点解决集团化办学的疑难问题,切实将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加强督查考核。建立集团化办学绩效评估机制。县教育局依据《荔波县小学教育集团考核评估办法(试行)》按年度对各教育集团办学情况、实施过程及办学效果开展捆绑式评估,既要看集团的整体发展,也要看集团内每一所学校的进步,实现考评结果与学校或个人荣誉、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有机衔接,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三)设立专项经费。县财政每年度预算安排每个集团不低于3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活动开展和运转保障等,专项资金必须按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激励人才支边。县教育主管部门要研究建立激励人才支援边远农村学校相关机制。鼓励集团总校班子、名师、骨干教师到边远乡镇中心校或村校支教,乡镇中心校班子、名师、骨干教师到村校支教。明确支边目标任务,落实相关政策性补助补贴,实行同等条件评优评先、竞聘岗位职称优先规定,保障支边教师服务期的合法权益,促进集团化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五)营造良好氛围。县教育局综合科和各教育集团要协调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对集团化办学中涌现出的“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以及推进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与成效及时进行总结和宣传,引导和动员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在全系统、全社会积极营造支持集团化办学的良好环境。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五

构筑理想课堂,建设高效课堂,推进有效教学。上学期,我们围绕有效教学框架的应用,研讨了预习作业与教学目标,为全县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本学期,我们向着理想课堂,追求高效有效,减少低效无效负效,有效推进区域课改三小研究:发现小现象,研究小问题,提出小策略;集思广益,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研讨的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教学服务,为所有的教师提供更及时的的使用和借鉴,我们决定成立小学英语工作室共同体。

1、热心英语教育事业,乐于奉献,有较强的责任心,具有在实际工作中形成行动研究的能力。

2、教学成绩突出,善于收集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导,具有做服务员和辅导员的能力。

3、集体观念强,有较自觉的团队合作精神,。

4、时间观念强,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承担的工作室任务。

1、主动自学,向文本学习,接受先进理念,更新自身观念,提前钻研教材,做到有的放矢。

2、主动向教师学习,能够从教师日常生活中发现、捕捉和思考问题,从听评课、座谈研讨、问卷调查中开展研究,从教育实践中学习,不断夯实教研基础,从而形成教研的内源性的动力。

3 、积极承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的讲课任务,有效开展校内、片内、县内教研活动。

4、在网络和日常教学工作中,为老师们解疑答惑,做好服务。

5、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搞好学科组建设,争创一流学科。

6、热爱教研,淡泊宁静,寻找教研的满足与幸福,成为教师的角色示范。

负责人

成员

1、确定本学期教材中每个模块的重难点内容,备出精品教案,发至网上供教师参考。

2、研讨出六年级第二学期教材各个教学部分的掌握程度;整理出本册教材中的认读单词和四会单词。

3、探讨有效教学框架与初中先进模式结合的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收集全县教师在教学目标和预习作业的参考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六

学生迈入高中,进入一个全新环境,同学、老师、学习任务等都是新的,同学们对这些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好奇心,促使他们去认识、了解、熟悉!

2、成绩参差不齐

我们班是平行班,学生们的成绩、习惯、学习精神等参差不齐,有6人的中考分数低于500分。

3、男女生几乎相等

本班级有68位同学,其中女生32人、男生36人,男女生比例几乎1:1。

1、打造“快乐的班级、幸福的家园”

把快乐与幸福建立在“健康、友谊、进取、进步”等坚实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享受进步带来的快乐,享受同学间纯真友情带来的快乐,让大家在121班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2、以人为本,细心呵护

全面关注学生成长,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以爱为出发点和归宿来教育学生,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民主与纪律建设

实行民主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强化学生纪律意识,激发自主化发展意识。

1、上好开学第一课

以梦想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将有特色的挑选出来,让学生朗诵,鼓励并引导学生树立高中阶段,甚至人生奋斗的目标和理想。

2、班干部选拔与培养

物色班干部,组建班委会,并适时培养,鼓励他们大胆工作,让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助手。实行周小结、月总结,为班干部搭建更多的活动平台。

3、自主管理

班团活动、班级常规、板报等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树立大家主人翁意识,激发班级荣誉感。

4、落实学校、年级德育学分制

合理利用德育学分制,严肃处理“手机、上网、翻院墙、打架”等严重违纪行为,坚决杜绝恶性的事件的发生,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稳定”班级环境。

5、奖罚分明

对好人好事及时进行表扬,树立正气,树立榜样,对违纪事情做到“治病救人、惩前毖后”。

6、做到“点、面”结合

对于重大问题,或常见问题,做到大面上,经常讲,而对少数、个别人习惯差的学生采取重点帮助与监督。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习困难、生活的苦恼,及时给予帮助,做同学的知心人、贴心人、引路人。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七

教科研共同体是为了完成真实任务、解决实际问题,成员之间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和协作的一种教研方式。它强调共同信念和愿望,强调各个成员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鼓励各个成员探究,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本着“资源共享,交流研讨,合作互助,共同提高”的方针,以课堂教学、课题研究、项目推进为主阵地,努力创设教科研交流平台,拓展校本教科研功能,发挥学校教科研优势,优化学校教科研资源,增强教科研实力。同时也有力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下是我校创建学校“教科研共同体”实施方案。

1、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建构起高质量的学校教科研共同体,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各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平台,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科研水平。

2、以分享合作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实践反思为方式,优化学校教育资源,强化教科研共同体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研究,从而建构起具有共同教育愿景的共同体,探索一条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思路。

3、在求发展、求创新的基础上,重视共同体成员的教学优势和科研专长,并在教科研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积累教科研活动资料,开发资源,加强校本研修的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教育资源共享。

1、邀请名教科研专家来校讲座,组织成员深入学习科研理论,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沙龙,广泛深入学习、宣传、普及新时期中学教学科研理论,努力将其转化为教师的教育科研实践。

2、在科研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学校各课程项目建设全程参与撰写、课题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等参与评估审核。

3、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一次教科研专题活动沙龙。

4、对学校教师的科研论文、案例等进行统一指导和审核。

5、组织协调教师积极申报个人课题,组织并指导教师围绕科研课题研究开展活动,指导青年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

6、参与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等评委活动。

7、鼓励校际之间多渠道、多形式创设条件,丰富共同体的活动内容。

1、评先评优,职称评审等同等条件下,充分向共同体成员倾斜。

2、共同体成员可以在学校条件允许下适当增订有利于教科研水平提升的报刊杂志,以提升理论水平。

3、优先考虑共同体成员的外出学科培训,教科研培训等培训活动。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八

遵循班主任专业人才成长规律,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全面提高共同体成员的师德水平、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全市范围内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班主任团队,引领全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升。

2.以共同体建设为契机,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确定一至两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课题,以此为研究方向,探索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成果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3.培养2名以上太仓市级名班主任,1名以上市级名班主任。

1.专家引领。聘请省内外专家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教科研方法指导等方面的引领。

2.导师带教。深入开展“导师带教”活动,完善导师带教制度。聘请市内外德育名校长担任共同体的导师。

3.任务驱动。对共同体成员提出明确的研修要求,通过活动展示、专题讲座、课题研究等形式,引领班主任的成长和发展;建立《共同体成员个人发展档案》。

4.培训学习。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定期组织培训和研讨活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班主任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分析班主任工作实践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探讨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并在实践中予以验证。

共同体成员必须为在职在任班主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对班主任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具有较高的学生管理水平,在班集体建设方面有一定特色或风格。

3.有一定的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有市级以上德育教科研成果。

4.近三年来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参加过太仓市级德育展示活动或在太仓市级及以上各类德育比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德育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者优先考虑。

1.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由局领导及有关科室、市教师发展中心和教育专家组成的班主任共同体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实施共同体建设计划。

2.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和动态竞争的跟踪管理机制,每学年对共同体成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建立业绩档案。在一个建设周期内,每年对经考核达不到培养要求的实行淘汰制,对有志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优秀班主任实行准入制。建立成员与导师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做好工作。

3.加大经费投入。局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共同体的发展,成员的培养、培训和奖励。

4.落实优惠政策。凡加入共同体的,将优先获得高层次的培训机会;在科研课题立项、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学校也要重视培养,在参加活动、开展研究等方面尽最大可能予以保证。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九

落实《关于统筹推进疫情常态防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实体意见》(合教组(20xx)6号)文件精神,做好新学年新学期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家校共育工作,缓解家长的焦虑心理,调整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尽快度过入学适应期,进入学校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1、利用线教学渠道,组织召开一次线上班会课(一年级新生另行安排),将调整学生身心状态作为重安中容,介绍新学期学校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重点关爱建立台账的特殊群体学生,帮助其知晓心理障碍求助方式,切实减轻心理压力。(8月30日下午,以班级为单位)。

2、面向全学区家长,以学区中心校组织开展家长学校线上课程,采用线上视频推送(或扫码进入视频直播)的方式。拟邀请专家分学段提供家长学校课程,帮助加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缓解家长的焦虑度和关注度,尽量以一个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发展。(8月27日班级推送)。

3、开展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已制定专门的方案)。

4、开展线上家长育儿经验分享。邀请往届毕业生家长或在校学生家长,畅谈育儿成功经验,分享有儿体会,制作视频(时间在15-20分钟左右),利用线上教学渠道予以推送,供全体家长学习,要以班级予以签到。

5、各校进行新时代好少年风采展示(以视频展示的方式推送)。

高度重视“家校共育活动周”活动的开展,校长负总责,分工校长具体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落实具体措施,做到活动开展落到实处,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十

针对我们学校教研组的问题,我主要想从“整合式教学”的角度来谈。整合式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叫基于课标的整合式教学;另一个层次叫基于考点的整合式复习。从整合式教学的实施出发,针对我们学校教研组的问题,我们列出了这样的几个改进措施。

第一,教研学习的改进从研读课标开始。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教学目标。我们的这点措施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目前在我们学校我们组内老师还存在着广泛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定位不明确,考试研究不到位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的感觉到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考试都是基于课标的,王老师说课标是我们一切课堂教学“上位的星空”,所以我们要组织我们组老师研读课标,以课标为本来规范我们的教研学习,从而改进我们组的教研行动,发展我们的教研组建设。其中,初一和初二备课组,我们教研学习的构想是基于课标研读的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和教研;初三备课组,我们教研学习的构想是基于课标研读的考试评价的研究和教研。

第二,教学架构的改进从能力整合开始。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教的因素。我们的这点措施是为了防止初一初二初三整个教研组全部围绕那60个左右的考点来转,按照许老师的思路,也从整体上架构我们学生的能力,然后分解我们的教学任务。

针对我校学生入学学习习惯不好,我们确定在初一思品的培养主题:学习氛围建设。例如学习小组建设,课堂纪律学习,作业规范等等。而且我们预备反反复复的来。初二的培养主题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与教材进行对话。初三的培养主题是解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主观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也很重要,是我们教研组的生命线,这是当前无法改变的事实。

第三,教学补偿的改进从真实问题着手。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学的因素。我们的这点改进措施主要是针对我们学校教研组行动不明确的问题。这里的教学补偿分为针对班级的补偿和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我们预备在整个学校的三个备课组要找到学生的真实问题,然后制定方案,力图解决之。我们预备利用王老师倡导的“个性化质量分析技术”。教研组要在一起分析班级的真实问题。

第四,教学分工的改进从个人所长开始。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教学资源的因素。我们认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准备教研组会根据组内老师的所长,研讨最佳有利于学校教研组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教学分工。组内老师的分工,既有利于组内老师的团结,更有利于整个学校的学科建设,促进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的专业化发展。

第五,校本特色的改进以学科活动为主。整合式教学需要整合教学方式的因素。在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广泛开展单元主题实践活动,教研组定期进行评比并进行学生表彰。在初一年级广泛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紧随市区教研室的步伐。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十一

为了进一步促进-一小和-四小的共同发展,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0**)》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县教育大会精神,以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办学和管理体制为动力,通过深化共同体学校建设,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教育水平差距,全面提升两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1.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共体建设,努力促进两所学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

2.探索基于地方实际的办学路径。根据两所学校发展现状,通过两校教共体办学,力求形成优质均衡、壮腰夯基的区域义务教育新局面。

3.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整体提升两校的教育水平,各项义务教育指标进入全县前列。

(一)管理联动,共同提升学校品牌。

1.学校管理联动,更新管理理念。

共同体内定期开展以学校管理为主题的沙龙研讨活动,共探管理方法,实现优势互补,管理理念的共享。如不定期举行学校班子队伍建设及教师团队建设的经验交流,班级管理论坛、减负提质措施、“两个优化”实施等交流活动。

2.品牌建设联动,丰富学校文化。

通过共同体内学校互相参观、开展品牌建设论坛交流等活动,促进共同体学校文化碰撞、交流,吸纳新的内涵,构建丰富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品牌。

3.措施形成联动,落实“两个优化”

利用-一小“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作业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平台,与-四小资源共享,引领-四小共同落实“两个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联动,提高教学质量。

1.名师引领强素质。

充分发挥-一小名优教师的引领作用,推行名师共同体内巡课活动,提高共同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名师们通过课堂教学指导、课堂教学示范和教科研引领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全方位的指导,充分发挥名优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整体提高共同体学校的教学水平。如在共同体内聘请市县名优教师当指导师,在教学业务上,班级管理上,教学研究上做年轻老师的指导师,共同体领导小组为这些活动搭好平台,做好服务,让名师发挥应有的作用。

2.联动教研提效率。

成立共同体学科研课组,聘请导师,招聘学员,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课例展示等活动,促进两校教师专业成长,特别是年轻教师和薄弱学校的教师。利用期中、期末两次统一测试、绿色质量评价报告,分析研究两所学校存在的短板,提出相应的对策,提升两校的教学质量。

3.课题研究促成长。

根据共同体内的教育教学或管理上的问题,积极申报有关共同体的科研课题研究,邀请专家引领教科研工作,为共同体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

4.校本课程促共享。

分析两校的实际情况,提炼出两校的共同特点,以-镇第一小学为引领,结合共同体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一体打造提升成为共同体校本课程来开发实施。

(三)学生联动,共享共赢。

在共同体学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打造优质艺体品牌项目,力求共同体内学校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两校在学生学习能力过关的内容共享外,将从“四节四礼”上合作,-一小不仅在学科教学上做好引领服务,还将在学生活动上做好指导,从而提高两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为保障活动的有效性,每次活动由专人组织,组织者将在活动前做好方案,活动中监管过程,活动后做好总结、做好美篇,领导小组将对每次活动做评价,考核的结果将纳入各自学校的年度考核内容。

2.对两校的特色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进行前后对比考核,考核的结果将作为下一学年改进和制定方案的依据。

3.对两校的教学成绩进行前后对比考核,考核的结果将作为下一学年改进落实“两个优化”措施和力度的依据。

1.为保障“-镇第一小学共同体”方案的落实,特成立以两校校长为组长、两校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及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镇第一小学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

2.重视激励评价。每次活动中承担公开课、讲座、经验交流的老师发给荣誉证书,承认为跨校公开课、讲座。

3.经费保障。两所学校学校要从办公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保障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4.提升知晓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教育网站微信公众进行宣传,使共教体得到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一致认同。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十二

1、认真学习《小学生健康教育大纲》及关于健康教育的见容,明确目标,端正思想,重视小学生的健康教育。

2、认真计划,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以大纲为指导,以计划为中心,以备课为前提,以上课为抓手,各年级认真开足健康教育课,认真严格执行小学教学课程计划。

3、认真钻研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做到既备课,又备人。

4、重视个人卫生、疾病预防、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

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基本的营养平衡以及体育锻炼的运动和饮食卫生,学习常见病的预防。能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录像、投影、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2、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卫生常识的宣传,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3、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同学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利用家长学校、个别谈心、父母问卷、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一)做好心理辅导的日常工作。

1、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安排好本学期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每节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感受,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测试、问卷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和谐气氛,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2、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和学生信件回复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并了解心理咨询工作,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来访的意识。

(2)充分发挥心理工作室各功能室的作用,真正为师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的开放做到定时定人,并做好记录。

(3)认真做好个别咨询的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随访。

3、利用板报、广播等平台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

4、进行相关心理测量,完善学生心理档案。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科学制定心理健康咨询方案,关注学生心理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可行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把个别学生的心理信息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与班主任一起辅导学生,让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四)努力做好各种迎检工作,完成好医保等各种辅助性工作,促进我校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

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四、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年级。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二年级。

2、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年级。

2、教育学生交通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了解自身的发育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教导学生安全用电,并知道触电急救的方法及小外伤的处理。

四年级。

2、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3、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五年级。

1、使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养健康的意识行为,懂得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适时、适体的穿着有益健康,引导学生培养朴素、大方、适时的穿着风格;。

3、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教育青少年千万不要因好奇去尝试吸毒。

5、了解市容环境卫生不仅影响广州市的形象,而且影响全市人民的健康,懂得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6、让学生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内容,并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学校健康促进活动。

总之,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健康的生理和心里、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学校教师的职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必须抓紧抓好,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身心健康,体格健壮,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及卫生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一、指导思想。

以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工作重点。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学会沟通,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培养学校、家庭、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心理辅导,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工作计划。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建立以班主任和团委、及政治教师为主体,以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以班主任、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重点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手册》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心理理论知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科研,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

4、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及时广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学生思想工作。

5、开展学生心理调查,每学期二次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动态。

6、每学期组织实施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7、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结合小学学生的青春期成长、考试焦虑、师生之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误解等课题开展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教案。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十三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国内的教育改革现状,国民对教育的期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师需要团队精神。每一所学校都应该重视教师的思想文化建设,尤其是教师之间的团队精神建设。从而使教师有健康乐观的心态,在团队合作中实现快速发展,为素质教育改革提供精神资源。

那么,什么是团队精神呢?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如果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所谓教师团队精神,是指教师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它以挥洒个性为基础,以协同合作为核心,以凝聚力为境界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教师团队精神是教师团队的灵魂。

团队精神建设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赖,在工作中分工合作更为默契,对团队目标认同更统一明确,使团队工作完成更为高效快捷。围绕这一目标所从事的所有工作均可称为团队精神建设。团队效应的最大化是团队建设的终极目标。

如何使一个教师群体具有团队精神并成为一个高效团队呢?

首先,学校团队管理中要很好的发挥大雁效应。大雁在长途飞行的时候需要一只领头雁,但这个头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轮流当的。因为如果只让一只大雁领头,当它疲劳的时候整个队伍的速度就会慢下来。而轮流来当则既锻炼了每只大雁的能力,也保证了队伍的速度。

我们在教师团队建设中需要骨干教师来当教师们的领头人,但我们不能只依靠这几个领头人,这一方面使他们疲于奔命,另一方面使其他教师永远处于被动的位置,能力得不到锻炼、发展。所以我们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每个教师都能得到适当的锻炼,培养更多的领头人,使我们的团队有更强的竞争力,以带动学校的稳步发展。

其二,校长应以理念为本,调动学校教工的内部动机,激发教工的人性潜能,使学校教工充满责任感地完成任务。校长和领导团队应积极倡导价值与情感、责任与义务、自我牺牲于服务奉献的重要性,努力打造道德的学校“生命共同体”。帮助教师明确共同的目标,让教师看到共同的愿景,产生动力,产生积极的心态,提高热情,使教师能最大限度的集中精力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完善,真正感受到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统一。

第三,校长应运用教育理想引领教师团队精神。

理想就是奋斗目标,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是恰如其时的一种理想。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过:“志达,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教师需要教育理想,教育理想是指导教师教育行为的精神追求,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

作为教师,不仅自己应该具有教育理想,还应该把理想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中。只有我们的孩子心怀理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理想的崇高会提升教育品格,理想的远大会拓展教育境界。 所以,校长与领导团队必须重视理想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学校教育哲学思想、组织价值观、学生观与教师观的影子,同时也反映学校教育多年一直强调的“以人为本、学习研究、民主共进、团队自律、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特色。

团队建设方案(一)

一、明确科技创新团队定义

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

二、创新团队的特点

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必然要有一个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必须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学科透视与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发挥较强的凝聚和领衔作用,并已经取得优秀业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有明确稳定的研究目标团队。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等。

有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已经或能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学术成就。

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内部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甚至包括个性结构,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

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团队内部具有和谐的氛围,能够进行知识交流和有效沟通,同时团队成员具有以淡泊个人名利为主的协作精神。

宁波市20**年开始开展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目前,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创新团队和第二层次创新团队。从今年评审情况看,第一层次主要是高校研究单位。

三、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1、依托单位(申报单位)

从重点企业中遴选(重点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及省、宁波市及本市工程技术中心中培育);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依托企业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能提供持续的经费保障、。

2、团队组成

创新团队人员:首席专家(或带头人)、核心人员、其它人员,创新团队规模:创新团队应具备合理的人才规模和结构。从事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在8人以上,且来自企业的成员不少于二分之一;有合理的专业和年龄结构。

首席专家(职称、学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年龄):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应具备履职所需的良好素质、在科研一线工作,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充沛的精力领导团队开展工作;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

其它人员:半数以上成员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具有大学毕业学历;团队成员学科交叉、专业多样、能力互补,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科研不端行为。

3、创新能力

创新团队应具有稳定的研发方向和较高的创新水平。(已经实施的科技项目、开发的产品、

取得的成果、获得的奖励、专利、编写论文等)

4、研究方向和目标

方向:今后三年主要开展哪个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具体研究的项目,开发的产品)和创新基础和条件(重点是依托单位现有的科研的软硬件条件)方向:应在《市“十二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提出的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战略性产品开发,对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目标:团队建设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具有明确的技术实现路线和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周期内有明确的阶段性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志性创新成果目标,以及实现产业化的计划。

5、创新基础和条件

创新团队建设应与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紧密结合。

四、建设要点及条件

1、团队名称:研究方向(领域)+创新团队。

5、团队的规模:团队的规模不宜过大,根据研究方向和内容要求确定,一般在20人以内较为合适。

6、创新团队带头人和核心成员简介:主要是介绍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的学习及工作经历、实施的科技项目、产品开发情况、编写的论文、取得的'科技成果(专利)、获得的荣誉等等,真实、详尽。能充分说明团队带动人和核心成员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从另一方面说明,本团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能保证团队各项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7、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成果简介:主要是介绍团队所有成员单独或联合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专利、承担的科技项目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证书、论文等。该材料必须有证明材料印证。如果研究成果较多,可以选择最能体现研究能力和水平,代表最高学术成就的内容。现在研究基础:着重突出以下几方面内:

10、未来研究方向和目标:主要是今后三年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这部分主要是二个方面:一是研究方向,二是研究目标。研究方向是指团队今年三年主要从事哪个领域或者是哪个方面的研究,例如智能家电领域、数码音视频技术等(注意产业导向问题)。编写时不仅要阐述团队的研究方向,还应该分析国内外该领域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分析在该领域开展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目标:主要是今后三年团队要从事的研究项目和开发的产品。这是团队今年几年要做的主要工作,也是创新团队的核心内容。

标需要开展的研究。研究内容应该是围绕项目目标开展,通过具体的研究最终目的是为实现总体目标;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也就是该项目技术上需要突破的方面,是项目研究先进性、创新性的体现。关键技术必须是在现在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技术路线:是整个项目研究的重要环节,技术路线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技术路线其实是说明为了目标和研究内容具体该怎么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

11、研究进度及经费安排:按照项目进行分解,即分个项目的具体开始结束时间及进度目标要求,每个项目一条。经费投入也是按一个项目填报。经费预算是实施项目的经费合计和分类。申请资助金额最多150万元。经费预算要合理、科学,实事求是。

12、人才培养规划要对带动人、核心成员、其它成员三个层次进行阐述,重点阐述对中青年的培养计划。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内容大概应包括: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培养方式(模式)、人才管理(使用)、经费保障等。(三个层次都应该涉及)

各合作方的协作规划:要围绕研究方向和目标各方在今后三年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13、产业化计划:对非基础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具有实现产业化的需要提供产业化计划。产业化计划根本就是如何把研究的项目、开发的产业推向市场,实现量产,并取得较发的经济效益。

14、项目申报单位在项目经费预算上报的同时,报送单位上年度审计后的财务报表;非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具有实现产业化的计划;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团队建设方案(二)

为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破解中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现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号)精神,借鉴《温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温教政〔2015〕129号),结合《苍南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20**―20**)》和《苍南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教师为本,个性化发展,差异性成长,整体性提升”的思路,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及专业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采取“学术委员会领导、名师工作室引领、青蓝工程团队引导、教师研训学科基地主导、年轻教师书友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切实有效的措施,探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建设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标

1、激发自我发展内驱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通过设计多元的校本教研活动,创建良好的学习性、研究性、合作性教师发展文化,让教师在团队中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活动,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愿望和内在发展动力,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形成一支“团结和谐,合作和睦,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教师团队。

2、搭建智慧共享化平台,促进教师团队化发展。通过建立由校级领导、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蹲点和由市县名师、省教坛新秀、市“三坛”、县专业骨干组成的名师工作室、参与式工作坊、学科研究小组和跨学科合作小组,实施学习共同体扁平化管理,指导、激励学习型团队开展研讨活动,使教师群体更愿意接受和吸纳指导者意见,使团队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充满生机活力,各具进取精神,富有创新意识”的多元梯级团队。

3、践行“教师发展为本”理念,探索梯级团队建设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为教师成长创建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专业技能和自我发展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教师发展的自主性、自觉性以及客观需求,为教师教育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宝贵的素材。造就一支拥有“爱岗与责任、爱生与敬业、爱心与感恩、合作与共赢”的教师团队。

4、谋求一种“自主自觉,合作和睦,开拓进取,探究创新”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合作文化。每位教师都能着眼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坚持走“专业自主发展和团队合作共赢”之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产生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启迪力”作为各自从事教育工作的毕生追求。

三、建设原则

1、学校需要与教师需求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20**20**)》,把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省一级特色普通高中创建需要、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2、自主修炼与团队集训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20**―20**)》,把教师自主修炼计划、团队集训计划和全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年度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支“既有学校特色,又有教师个体发展优势”的教师队伍。

3、个性发展与差异成长相结合原则:根据学校培养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教师团队要求,把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与差异性成长相结合,通过聚焦教师教学行为方式改革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新课堂,发挥教师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实施“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实验项目方案,努力建设一支具有教师个性特征和差异发展规律的多元梯级团队。

4、梯级培养与整体发展相结合原则:根据《苍南中学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的要求,把教师梯级培养与整体发展相结合,特别在课堂变革、校本教研、教书育人、课程开发、选修课程执教能力和教师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和发展,努力打造具有苍本特色和地方文化特征的教师多元梯级团队。

四、强化学习组织系统

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根据《苍南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观课议课、团队研课、全员赛课、探究冷课”的校本教研活动、 构建“先学后教 + 自主合作 + 问题评价”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2、创建市县教师研训学科基地。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十四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好学生,家庭、社区的教育力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应当与家庭、社区教育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充分挖掘并发挥家庭、社区的作用,并将其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但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矛盾,表现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还存在某些不一致的地方,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协调统一各方面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我校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乡镇公办小学,地处宝山区顾村镇这一城郊结合部。近年来,随着顾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导入,学生生源的结构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原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带来教育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正是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的融入带来教育观念的大碰撞,也给教育的革新创造了不少新的机遇。在这种环境下,怎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如何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共同体已成为我校教育工作的一项中心内容,已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探索建设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具有城郊结合部特点的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模式,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大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制度保障策略:在探索建设“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有机整合中,我们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以制度作为重要保障。

2、活动机制策略。要充分以开展各类活动为基础、将系列活动的主线贯穿于整合和总体工作之中。

3、联系沟通策略。必须充分调动家庭、社区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开展互动性研究。

4、评价监督策略。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学校教育的评价机制,将家长、社区对学校的评价作为学校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

5、深化反思策略。在探索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通过阶段性的不断的反思,对工作加以动态的修正和完善,使其能更有效地找到工作的生长点和有效切入点。

1、依托社区,构建青少年教育社会大课堂。

学校与社区关系紧密,任何学校都存在于一定的社区之中,学生一只脚踏出学校,另一只脚就踏进了社区,社区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不可忽视。

学生的在校时间不足全年的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尤其是节假日,都是在他们生活的社区内度过的。他们需要玩,需要朋友,需要观察世界、交流信息、学习生活。毫无疑问,社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希望。

学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就必须敢于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面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主动走向社区、依托社区,建立联系网络,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社区变为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大课堂。只有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形成人人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风尚和社区环境。

2、双向开放,学校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作为社区结构中的一个组织单位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学校是社区的重要的文化机构,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是造福于社区居民的实事,也是将学校融入社区,让社区了解学校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社区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学校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挖掘,使社区中的“潜在教育资源”成为“现实教育资源”,可以借助于社区的力量强化、细化、深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引进教育活水。这样的“开放”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

1、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全面开放。

场馆设施开放。学校将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包括图书馆、琴房、美术室、舞蹈室、计算机室、室内运动馆、田径运动场、演播厅等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下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学习进步、发展提高的场所。

师资及管理人员开放。学校可抽调在德育、计算机、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经验的教师担任社区教育工作辅导员,到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帮助疏通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帮助家长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等。学校面向社区开展艺术教育、普法教育、健康教育等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生活。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放。学校可以经常邀请社区居民观摩学校开展的“教学开放周活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到校观看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报演出;邀请居民参加学校趣味运动会,亲子活动等等。这样做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增进了社区居民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了解,形成了学校、社区共同关心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2、社区资源给予学校充分的帮助。

社区与学校联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召开社区教育工作会议,邀请社区内各单位领导、知名人士代表、普通市民代表共商学校教育发展大计;同时,还可以和街道居委会、派出所、城管中队等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防止不健康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不健康的文娱、音像制品对青少年的精神污染,优化学校周边教育环境;借助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足,解决一些自身不能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创设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社区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能为保证学校、社区活动的长久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没有一支固定的辅导员队伍,学校的社区活动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社区辅导员可以是学生家长、社区的优秀人才等。学校应积极争取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成为社区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担任学校的社区辅导员。社区里的老革命、老战士、企业家、劳动模范等优秀人物更是社区宝贵的人力资源,学校应当积极与他们保持联系,聘请他们为社区辅导员,在一些特定纪念日里请他们来学校进行指导、开展活动。他们的丰富经历、宝贵经验将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提供极大的帮助。

社区可以给予学校资金上的资助。社区里的很多单位都乐意资助学校进行校园改造建设,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特别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外来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学校可积极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联系协商,汇集社区多方力量,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烦恼,保证这些学生能够和其他的同龄人一样享受学习和成长的权利。

3、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能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家长素质大幅度提高。在家长学校中,有计划、按序列安排教学活动,给家长以系统性的指导,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讲授一些有针对性、使用性的知识,根据家长的需要组织教学,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家庭教育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出发安排内容,除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方法讲授外,还请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经验,提出家教中的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极大的调动家长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4、改选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推广成功的家教经验;逐步将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功能渗透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决策时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相对灵活有效的工作机制。

5、建立“家访”制度:实地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教师可以与家长谈心式的探讨教育问题,并直接提出教育建议,有利于形成学校与家庭良好的协作关系。

6、建立学校与家庭的信息通道:利用现代快捷的通讯手段,能及时有效的对家庭教育作出指导。也可以设立“家庭教育咨询信箱”公布学校电话号码,以便家长随时咨询。要求教师对学生公开自己的住宅电话,且熟知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便捷的联系方式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

7、创新家长会:使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体,家长们可畅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咨询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介绍自己成功的家教经验。这样的家长会融洽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的主动性。

8、增设“家长开放日”、“共同走进课堂”等活动:请家长、社区各界人士到校听课、观摩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能让家长和社区各界人士直观的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和孩子的表现,了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过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

9、建立家教咨询站:在家长学校举办讲座时,都留下一定的时间给家长咨询,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汇总后请专家作答。向家长提供专家的电话以便随时咨询,并在学校成立家教咨询站,定期接待家长,及时向家长解答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们能迅速获得学校及专家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能及时的解决教育问题,避免了家长在家教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处理方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10、充分利用社区派出所、法院、敬老院、团委、宣传栏、德育教育基地等资源,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教育职能。

学校共同体建设方案篇十五

家长学校是学校和家长进行思想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的好形式。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很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以使学生在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能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

通过集中讲座的方式和分年级进行座谈的形式办好家长学校。

1、每学期由学校和年级进行2~3次讲座,时间为开学初期、中期和期末。

2、讲座可安排由学校领导介绍学校的要求和计划,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情况,以配合学校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3、请有代表性的学生家长介绍教子成才的经验,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4、在家长学校教育中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方向的教育,在家长学校授课中增加有关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增强家庭心育功能,使家长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

5、定期请司法所及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为家长介绍本地区治安管理和与学生有关法律知识,举办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家长座谈会,请家长配合,把违法犯罪力争消灭在萌芽中,确保犯罪率为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75573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