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布置,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教案是教学的计划和组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出的一份书面指导。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一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8课。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1、加强美术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美术的空间,从而让学生明白美术无处不在。
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四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了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作精神。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对于一些绘画的基本方法了解的不够深,学生普遍创造性不够,在本学期加强训练。
处于儿童绘画“过渡期”儿童,是儿童美术学习兴趣取向的转折期。教师应注意引导,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或过分相信儿童的天赋,任其发展,将导致儿童怕画或厌画的不良后果。
1、加强绘画欣赏教学,重建学生绘画兴趣和信心。
2、由浅入深,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1、使学生能够说出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地理事实中概括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初步具有关心水资源的思想,能够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出主意,并自觉地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防止污染,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1、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水危机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
2、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组学习法、讨论法。
投影片、录像、自制计算机软件、教学挂图。
[引入]:教师的讲台上放着一大杯水,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有关水。
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二节《水资源》。
[板书]:第二节水资源。
[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水做过什么?
(可请多位学生回答)。
[展示投影片]:
生产主要工农业产品用水量。
[提问]:在表中所列出的工业品中用水量最大的是什么?农产品中用水量最多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启发提问]:以上我们看到了水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你能不能试。
着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生可有多种答案,教师均应予以肯定)。
[转折过渡]:水对人类这么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复习一个小学中学过的概念——水循环。
[计算机动画演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提出讨论问题]:你能说出水循环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是什么吗?(学生看动画演示,分组讨论,回答出六个环节的含义)。
[总结]:这种循环在地球上—刻也没有停止过。
[转折过渡]:这些参加循环的水我们人类目前都能直接利用吗?
[讲解]: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假设把全世界的水都装在了我这个杯子里,一共是1升,我们来看看这1升水。
[计算机分布演示]:在这1升水中0.97升都是咸水,在0.03升的`淡水中0.02升是固态淡水,在0.01升的固态淡水中0.0098升都是地下淡水,0.0002升是河湖淡水,最后人类真正能够取到的水大约只有1滴。
[总结]:人类日前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转折过渡]:这有限的淡水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均匀吗?[。
[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先看图名,再寻图例。
[讲解]:为什么要挂这幅《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呢?一般来讲,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充足;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贫乏。
[提出讨论题]:下面就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世界上哪些地区降水量多水资源丰富,哪些地区降水量少水资源贫乏。
(学生讨论回答,指出一些国家或地区均可)。
[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明确地看出,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是极为不平均的。
[提问1]:下面我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在看录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人类是如何对待水资源的。
[放自制录像片]。
(学生回答:1、人类用水量增加;2、人类污染水资源;3、人类浪费水资源)。
[转折过渡1]:水资源本来就非常有限,且分布不均,再加上人类用水的增加、不断的污染和大量的浪费,必然会导致全球性的水危机。水危机的到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看教科书68页的“读一读”。
(全班看书,请一位学生朗读)。
[总结]:这惨境就是自然界水资源短缺再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
[转折过渡]:如果人类继续这样下去,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指导分组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我给大家的资料并回答投影片上提出的问题,
注意小组内的分工,最好每人回答一道题,全组合作完成。
[资料]:
据美国霍普金斯人学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到2025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80亿人,目前全世界有将近5亿人面临饮用水的问题,预计到2025年时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8亿人。
目前世界上有31个国家水供应紧张或饮水不足。这些国家大多分布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到2025年,人口的增长将使包括印度在内的17个国家也陷入饮用水短缺的困境。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二
授课时间。
四(1)2.21、四(4)2.21。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观察与写生的关系。
应会: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生造型的表现能力。难点:细致的观察,精细的表现;构图大方、以及画面的整体感。
教学准备。
勾线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讲授新课体验、表现、创新。
展示、交流、评价。
1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2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板书课题:植物写生解题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君子兰)学习他们线条的粗细变化。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学生讨论。3完成作业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4请学生谈: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5(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4)、小组自评。(5)、全班互评。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四)、拓展延伸1、认真观察身边景物。2、再画自己喜爱的作品学生欣赏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写生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生作画小组选拔较好的作业板书:课件。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三
单位:中原区秦岭路小学。
姓名:王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3、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由flash动画导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段关于环保方面的动画,同学们知道短片里的人物是谁吗?生;是凡·高。
师:是从哪看出来的,真聪明,那么关于凡高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呢?生:回答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想知道一起通过学习走进凡·高,走进凡·高的油画。
二、欣赏体验。
1、整体感受凡高。
师:通过课前的搜集,关于凡高你都知道了什么?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生:学生根据搜集汇报知道的凡·高。
师:引导学生简单的概括一下凡高早年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说出:凡高早年的生活非常的贫困,但是他很善良,经常和穷苦的人在一起,给他们一些帮助,虽然凡高也做过很多工作,但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做下去,于是凡高选择了绘画作为他一生的追求,那么凡高的绘画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吗?凡高的画又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我们来看凡高绘画早期比较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吃马铃薯的人》。
2、引导学生欣赏《吃马铃薯的人》(1、)看到这幅画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谈,是从阴暗的色彩感受到了贫穷,从粗糙的手看出他们是普通的农民。
(2、)引导学生体会出凡高极具个性的绘画。
凡高在给弟弟的信中是这样评说这件作品的:“我想清楚的说明那些人如何在灯光下吃土豆,用放进盘子中的手耕种土地„„老老实实的挣得他们的食物。”教师由此引导学生概括出凡高是想通过这幅画真实的再现普普通通的农民形象,但这中真实是凡高加工后了的真实,可以看出凡高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画家,并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
(3、)通过凡高的贫穷,引导出凡高坚持自己个性化的绘画,而不落俗套。
贫穷——为什么贫穷;没人认可他的画,没人买他的画——为什么师小结过度:
凡高为了创作出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他一直坚持具有个性化的创作,那么凡高作到了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凡高的绘画风格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3、引导学生欣赏《向日葵》(1、)感受自然风光的美。
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带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反问是什么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色彩在这幅画中的运用特点。
(3、)引导学生猜一猜凡高此时的心情怎么样,目的在于说出凡高此时的创作是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希望的,并与凡高的悲惨命运做好反衬。
(4、)引导学生分析《向日葵》的用笔。
用笔厚重,感受到了凡高创作时的那种激情,并为绘画投入了全部的情感。
(5、)你试着用一句话或一段话简单的评价一下凡高的《向日葵》(6、)面对阿尔美丽的风景,面对凡高美丽的绘画,如果让你送给凡高一句话,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希望凡高的心情能够向阿尔的风光一样永远那么好,也希望凡高能够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师小结过度:
如果凡高在世,听到你们这些美好的祝福,一定会感动的流泪。但事情总是事与愿违,我们这位悲剧画家的身上总是降临着这样那样的苦难。谁知道阿尔后期凡高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结合课前的搜集谈。(与高更之间的矛盾,绘画不被人理解和认可,依然贫穷,超负荷的创作生病了但依然坚持绘画)。
4、引导学生欣赏《星月夜》(1、)引导学生体验画自己记忆中的星空。
(2、)师小结。看来同学门的星空也是多姿多彩,异彩分成,那大使笔下的星空又是什么样的呢?引出《星月夜》。(3、)看到了这件作品后,它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4、)谁知道凡高的这幅作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5、)配乐欣赏作品,反问学生透过画的表面你感受到了画家的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对人生的迷茫,对病痛折磨的恐惧,这也是凡高内心世界的独白,是凡高真实情感的写照。(6、)引导学生分析绘画风格。
从画中有力的笔触,旋转的线条可以看出画家追求的不是事物外部的形象,而是通过绘画表达出画家内心对事物独特的看法和理解。(7、)通过前面我们对凡高生平的了解以及部分作品的分析,你能试着概括一下凡高的一生,评论一下凡高的油画。
引导学生说出:凡高一生都很贫困,作品不被人认可,但他却一直都在追求着属于着自己的绘画。凡高的绘画善与运用大胆的笔触和响亮的色彩描绘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和感受。师小结:
音乐欣赏,结束教学。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四
1.了解家乡古塔的特征、历史与文化。
2.学习用纸版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古塔,提高造型能力。
3.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教材编与思路。
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方建筑,它承载了东方各国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它雄伟壮观、结构精美,在辽阔的大地上,随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这些古塔虽然历经沧桑,但魅力依旧,直到今天仍受人敬仰,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本课以《家乡的古塔》为题,目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通过搜集、了解家乡古塔的历史与文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古塔这一建筑形式。在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从美术角度、美术表现方式上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欣赏塔、表现塔的能力,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祖国各地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古塔,既有不同材料建造的古塔全景图,也有放大了的木塔局部的图片。这些均体现了古塔的一般特点和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特性。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塔的建筑特点。
教科书中选用的同龄人作品具有代表性,两者都是用纸版画方式表现的,但因印制的工具材料不同,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画面效果。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纸版画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为学生的造型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创作中要鼓励学生尝试使用纸版画的不同印制方法进行表现,帮助学生提高感受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学习用美术的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一般纸版画或单色粉印版画的制作原理和方法,观察分析古塔的结构特征,用纸版画完成家乡古塔的创作。
难点:理解并掌握纸版画底版制作中古塔的拼摆、粘贴顺序和古塔特征的表现。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或彩色铅笔等)。
(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玻璃板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等)。
1.欣赏杭州著名的古塔,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古塔的传说与故事?一起与同学分享。
2.出示课题:家乡的古塔。提问:你的家乡有古塔吗?说说它的特点。
3.欣赏古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塔的文化。
(1)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2)塔的材质有哪些变化?
(3)塔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研究纸版画表现古塔的步骤。
5、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6、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评价。
8、拓展延伸。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五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3、写生创作指导。
(1)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教学反思: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盘条成型、泥板成型、捏塑成型、综合成型等陶艺造型技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盘条成型、泥板成型、捏塑成型、综合成型等陶艺造型技法设计制作一个有人脸的器物。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习陶艺技法,并将其运用到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人脸器物的陶艺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人脸表情的夸张变化及其与器物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激趣导入。
(老师把美羊羊造型插在笔端)。
现在呢?
师介绍导入:这就是造型设计的独特之处。
是的,优秀的造型设计给人以美感,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
二、作品欣赏。
(课件出示)。
师:瞧,这件有人脸的大鼎,是商代大和人面青铜鼎,而另一件瓶口上塑有人脸的陶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瓶,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此文转自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优秀的造型设计作品,是中华古老艺术的不朽瑰宝。
2、提出要求,教给方法。
谁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大家可以从作品的外形、装饰、用途等几方面来欣赏。
3、学生欣赏,集体交流。
4、师小结:
三、讲授新知,学习陶艺。
过渡:从古代到现代,人脸就一直是艺术家创作时所热衷的素材,
1、学习造型方法。
(课件出示各种造型的器物)。
盘条成型。
泥板成型。
模具成型。
拉坯成型。
手捏成型。
(1)学生观察,这些器物是怎样做成的?集体交流。
(2)老师讲解学生不知道的造型方法。
2、学习装饰方法。
教师讲解:团、搓、压、叠、刻、捏等方法。
3、学习制作人脸的方法。
(1)观察:大鼎上的人脸与真实的人脸完全一样吗?
(2)讲解人脸表情:眼睛、眉毛、嘴巴的变化,画一画,变一变。
(3)教师示范做一张人脸。
四、学生动手制作。
(1)认真读作业要求。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2)学生动手制作。
(3)教师个别指导。
五、作业展评。
(1)各组推荐一名。
(2)介绍自己的作品。
(3)大家进行评价。
(4)再推荐一些。
(5)为优秀的作品留影。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充满激情的创作给我带来震撼,我相信,给想象插上翅膀,我们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课后反思:
在前面的陶艺课中,学生已经零零散散的掌握了捏、压、搓、挖、粘等陶艺造型基本方法,了解了泥条、泥球、泥板等陶艺造型的基本语言,所以在方法探究这一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分析,主动探究出人脸装饰造型的适当方法,以及夸张变形、美观实用的设计理念。
另外,选取的这些人脸装饰的器物作品,除了人脸装饰方法各异外,器物的造型方法也各不相同,涉及泥条盘筑、泥板拼接、捏塑造型、泥板卷曲以及综合成型等多种,这对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也有着必要的提醒和暗示的作用,不同成型方式的`器物与脸部的装饰方式也有一定的关联。
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创作构思的空间,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必要的简充满激情的创作,或独立进行,或同桌合作,教师穿行其间,巡回辅导。
整个教室都被浓浓的创作氛围笼罩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
短短的二十分钟之后,一件件各具特色的人脸装饰器物便跃然于每张课桌之上,成功的喜悦充斥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七
1、了解家乡古塔的特征、历史与文化。
2、学习用纸版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古塔,提高造型能力。
3、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教材编与思路。
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方建筑,它承载了东方各国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它雄伟壮观、结构精美,在辽阔的大地上,随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这些古塔虽然历经沧桑,但魅力依旧,直到今天仍受人敬仰,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本课以《家乡的古塔》为题,目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通过搜集、了解家乡古塔的历史与文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古塔这一建筑形式。在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从美术角度、美术表现方式上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欣赏塔、表现塔的能力,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祖国各地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古塔,既有不同材料建造的古塔全景图,也有放大了的木塔局部的图片。这些均体现了古塔的一般特点和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特性。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塔的建筑特点。
教科书中选用的同龄人作品具有代表性,两者都是用纸版画方式表现的,但因印制的工具材料不同,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画面效果。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纸版画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为学生的造型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创作中要鼓励学生尝试使用纸版画的不同印制方法进行表现,帮助学生提高感受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学习用美术的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一般纸版画或单色粉印版画的制作原理和方法,观察分析古塔的结构特征,用纸版画完成家乡古塔的创作。
难点:理解并掌握纸版画底版制作中古塔的拼摆、粘贴顺序和古塔特征的表现。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或彩色铅笔等)。
(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玻璃板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等)。
1、欣赏杭州著名的古塔,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古塔的传说与故事?一起与同学分享。
2、出示课题:家乡的古塔。提问:你的家乡有古塔吗?说说它的特点。
3、欣赏古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塔的文化。
(1)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2)塔的材质有哪些变化?
(3)塔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研究纸版画表现古塔的步骤。
5、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6、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评价。
8、拓展延伸。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八
本课教学内容源于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图形联想》,属于教材体系四个领域中的“设计应用”范畴。本课在原来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的拓展,突出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设计案例入手了解生活中的图形联想,理解图形联想的概念和方法,发现寻找生活中的图形联想的应用,然后再将自己习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设计:根据图形联想的方法为自己设计一个吉祥物或标志。本课在设计思路上把握住“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有具体的体验、有共鸣、有需求,这样他们才有兴趣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一)教学目标:1.源于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寻找生活中的图形联想,通过图形联想的作品欣赏分析,了解图形联想在设计及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解图形联想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考方式。
2.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应用于自己的设计,即为自己设计一个吉祥物或标志,。
3.学生创造力想象能力培养的渗透。
(二)教学重点:通过图形联想作品的欣赏,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图形联想的创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图形的概括变形表现。
师:课件及相关资料。
生:彩色水笔、剪刀、双面胶、16开作业纸一张。
1.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介绍,导入学习内容。
(1)老师介绍相关情况。
(2)问:
a.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b.这五个福娃的造型分别跟什么图形有关?这些图形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3).教师作相关小结,导入课题:图形联想。
2.图形联想作品欣赏,了解图形联想应用设计过程。
(1)李宁标志。
a.这个标志的设计灵感来自什么?
b.介绍设计思路(标志设计动画)。
(2)悉尼歌剧院。
a.你知道这个建筑的名称吗?
b.你认为它的造型来自什么联想?
c.介绍悉尼歌剧院。
(3)“鸟巢”(2008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a.你认为这个体育场像什么?
b.简介“鸟巢”体育场。
3.总结图形联想的概念与方法。
欣赏之后,讨论两个问题:
a.这些图形联想来自哪些方面?(生活、自然、图形本身)。
b.什么是图形联想呢?
借鉴组合(结合)变形。
一些图形(或事物)新的图形(或事物)。
(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4.寻找生活中图形联想的应用。
(1)讨论: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图形联想的例子呢?在我们的周围找一找。
(2)一组生活中的图形联想设计欣赏。
说说你认为它们是怎样进行图形联想的?
5.作业。
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特点,为自己设计一个吉祥物(或标志),完成后剪下来贴到自己的衣服上。
友情提示:图形的联想可以来自你的梦想、爱好、姓名、生肖、星座、特长、喜欢的动植物。
6.作业展示,介绍自己的设计。
(1)谈谈你要表达什么。
(2)谈谈你的设计灵感。(你是怎样进行图形联想的)。
(3)其他同学的意见。
7.拓展:
a.发现生活中图形联想的例子。
b.一组有趣的图形联想的作品欣赏。
1.本课教学过程简洁流畅清晰,课堂气氛轻松,由于学生发现这些图形联想的例子都是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参与积极。课后学生反应,怎么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说明学生对本课内容挺感兴趣,同时又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
2.在教学设计上,欣赏图形联想的作品,了解它的应用设计过程-----总结图形联想的概念与方法-----寻找生活中的图形联想例子,三个环节比较紧凑,通过讨论、比较、分析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学生能从容地总结图形联想的方法并能找出一些应用的案例。
3.由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图形联想的方法,学生都能轻松地为自己设计一个吉祥物或标志,作业表现比较出色,能基本表现自己的特点,虽然在设计形式上有些稚嫩(如何进行设计表现不是本课的重点,对三年级学生而言也没有具体的要求),但都非常真诚有趣。
4.几点改进的地方:其一,学生进行作业自评后,可以将作业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鼓励别的同学进行评价。其二,在学生进行设计指导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程度,对设计进行指导。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九
1课时
知识:了解相框相关知识,及设计的基本内涵,了解物以致用的基本设计理念。
能力:学习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新颖、漂亮的小相框。
情感: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
重点:了解小相框的相关知识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新颖、美观、实用的小相框。
教具:示范作品、课件等。
学具:卡纸、手工纸、毛线、油画棒、勾线笔、纸盒等废旧材料。
(二)欣赏图片、交流讨论1、想一想:相框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想法?(相框、背板、支架)
2、请学生欣赏市场上比较有创意的、有趣的'相框图片――播放ppt课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来找找它的创意点在哪?为什么说它就是有趣的和吸引人的呢?)
(学生欣赏图片并讨论交流,师进行总结这组相框它的特点――外形多样)
3、请学生欣赏不同材质的相框图片――播放ppt课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这组相框它们的创意点在哪?)
(学生欣赏图片并讨论交流,师进行总结出这组相框它的特点――材质特别)。说到材料,我们这次设计相框的材质就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来设计制作我们的小相框。
――友情提示:我们课后收集了许多的材料,在你的设计中你要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一种材料,最能展示你的设计特色就行了。其它的材料可以作为辅助材料进行点缀就可以了。
4、欣赏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成的手工作品图片――播放ppt课件(要求学生思考:这些作品除了在材质上很特别以外,你还发现在装饰方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引出虽然简洁但是看起来很漂亮!)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十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材(广东版)第七册中的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让学生把盛菜用的盘子设计成艺术挂盘,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学会运用适合纹样装饰挂盘,培养学生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四年级学生已掌握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方法,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和表现欲。本课通过设计纸碟,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和创造力,感受“变废为美”、“化腐朽为神奇”的乐趣,进一步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欣赏大量的不同材质的挂盘以及在生活空间装饰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感知不同材质的挂盘有不同的美感,通过对比感知中外不同风格的艺术挂盘,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从中发现设计挂盘的规律,使学生创造思维尽早建立起于生活的联系。
认识挂盘的功能与艺术性,感知均齐、平衡式图案设计的适合纹样,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国内外的挂盘艺术的不同风格,进一步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变废为美的乐趣。
1、重点:能运用对称或均衡的纹样设计装饰挂盘,体会适合纹样的特点,体会变废为美的乐趣。
2、难点:夸张手法设计的适合纹样装饰挂盘。
1节。
课件、纸盘、涂色工具。
(一)直截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漂亮的挂盘》,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你见过什么材质、什么形状的挂盘?
同位交流后作答。
学生1:我见过圆形陶瓷挂盘。
学生2:我家有用铜挂盘。
(二)欣赏不同材质、形状挂盘,丰富积累。
师:看来同学们很善于观察生活。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特色的挂盘,你又有什么发现?(播放图片)。
生1:有木雕的挂盘。
生2:有椭圆的藤编挂盘。
生3:我发现形状有很多种,还有三角形、扇形、菱形、任意形……。
﹝设计意图﹞感受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挂盘带来的美感体验。
(三)、挂盘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是呀,艺术挂盘是一种极具观赏性、装饰性的工艺品,有它来美化的空间是多么美!(播放挂盘在居室运用图片)。
师: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生1:装饰了挂盘的家里很漂亮。
生2:我觉得可以使家居更有品位。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挂盘装饰的空间,体会艺术为生活服务的关系。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了解飞天艺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讨论、分析,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3、道德情感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优秀美术传统。
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课前准备:课件、水彩笔、剪刀、纸等。
一、创设情景,欣赏导入。
1.欣赏《敦煌》片断。
2.提欣赏要求: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艺术形象吗?它是谁?美在那?引出主题飞天。
3、教师介绍飞天: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4.学生谈飞天的美。
5.教师总结:是呀,我们中国的飞天是不带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凭借人物的动态,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飞天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古代艺术家到底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现飞天的样子的。
二、进一步欣赏和思考(出示图片):
1、分析敦煌飞天的三个发展时期的特点。
2、飞天的三大美,飘带美、服饰美、姿态美。
3、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4、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三.师示范做画步骤:
1、画飞天的大形。
2.添画飘带衣裙。
3.上色。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感受飞天的美感以及线条的感染力,鼓励学生继续练习,画出更好的作品。
六、拓展;。
1.课件欣赏。
2.师提问:中国飞天第一人是谁?(杨利伟)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三)找找规律,自己练练。
1、看来大家基本掌握了两点水和三点水的写法。下面请大家写几个词语,每个词语中含有一个带有两点水或三点水的字,请大家按上述学习方法练一练。让我们进行一次书法比赛,怎么样?谁写的字最漂亮,老师就把这精美的书法小奖章贴在谁的身上。(播放音乐,学生练习写字)。
(写字课主要是指导学生写的方法,引导他们触类旁通地学习,掌握其他汉字的写法。)。
2、小组评选。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写好汉字的一些小窍门,这可是很有用的。靠这些窍门,我们的字会越写越漂亮。现在,请每个小组推荐写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加小组间比赛。
3、集体评出最优秀者,把教师写的书法作品奖励给他们。
(练习写字是比较枯燥的一项活动,需要外在的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加比赛并适当奖励是一个好方法。)。
(四)谈谈收获,激励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教师总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过刻苦磨砺,是绝不会有什么神来之笔的。希望大家要熟记书写要领,课后花时间勤加练习,愿以后能在书坛上看到你们的作品。
七、还有更精彩的乐章。
1.教师:从“东方红”到“神舟”号,这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一组豪迈乐章。它的飞速发展足以证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实,不仅仅是航天技术,中国人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9页,感受科技的进步,祖国的强大。
3.教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现在的心情。
4.学生可以通过办手抄报、画画、写文章等各种形式开展活动。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二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
---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节奏美。
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美术中的节奏。
重难点:
重: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节奏美。
难:如何表现节奏美。
美术的节奏。
一、演唱导入,激发兴趣。
1、听音乐,画节奏。
同学们,金老师来放两段音乐,一起来听一听。边听可以边打拍子。
两段音乐,有何不同之处?(强烈、优美)。
对,他们的节奏不同。
如果用线条来表现这两段节奏,你认为可以怎么样画?谁来试试?
原来音乐里的节奏的强弱也可以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
今天就让我们来画出美术里的节奏。
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二、欣赏图片,生活处处有节奏。
出示图片:
1.重复的节奏美。
你看到了什么?(方向、排列)。
这些瓦片形状一样,方向一样,给你什么感觉?(干净、整齐)——这就是美术里的重复之美。
板书:重复。
2.强弱的节奏美:
看看这幅画,你发现了什么?
深和浅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这就是美术中的强弱之美。
板书:强弱。
3.大小的节奏美。
金老师还带来了一群有趣的家伙。
这些娃娃是怎样排列的?(从大到小)。
现在呢?(从小到大)。
又怎么样了?(大小大小)。
这种大小的排列也能产生节奏的美感。
板书:大小。
4.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哪里也藏着节奏美呢?
(如:下雨天的雨伞、夏天带的遮阳帽、窗外教学楼青白相间的墙砖,教室里一块块的井然有序排列的墙板。)。
作品欣赏,感悟新知。
1.金老师这儿也藏着节奏美。(请小助手)。
你能从伞上找到重复、强弱、大小吗?
(一朵一朵的花依次间隔有序排列——重复之美)。
(大的图案下面用小花纹进行装饰,大小大小大小——大小跟强弱的节奏美)。
2.想知道金老师是怎样设计的吗?(拿出展示纸)。
(1)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单独的图样,
(2)然后将它向两边延续。
(3)形成了一个连续的纹样,称它为——二方连续图案。
板书:二方连续图案。
板书:四方连续图案(贴在画板上)。
这两种排列图案的方法都给我们展现节奏的美感。
四、教师示范,学生创作。
接下来看看金老师怎么画出一个漂亮的盘子。
首先:用方格形成重复。
然后:在方格中画上大小不同的点。
再用重复画上花瓣。
边上涂色形成强弱。
这样一个美观又实用的向日葵盘子就完成了~。
问:我们也来设计一个自己的纸盘,可以画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30m)。
——师巡视指导——。
六、走秀展示,学生互评。
七、教师总结,内容拓展。
“生活中的节奏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除了有秩序的节奏外,还有许许多多没有秩序的节奏美~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找到它们吧。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十四
教材分析:
第三课风筝风筝飞上天。
第四课七彩足迹。
第五课爱书、藏书。
第六课风车转啊转。
教学目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风车的图片,了解不同种类、不同材质的风车,懂得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2.根据风车的原理,用各色彩纸结合剪、卷、折、穿等方法设计制作漂亮的纸风车。
3.通过玩风车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重点:制作一只美丽的纸风车,让学生在做做、玩玩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
难点:能根据风车的特点进行艺术再创造,制作成的纸风车牢固、灵活。
教具准备:、风车范作等。
学具准备:若干各色纸张、双面胶、剪刀、铁丝、小棒(铅笔或筷子)等。
教学过程。
1.引导激趣。
(1)让学生展示、介绍收集到的有关风车的图片和资料。
(2)提问:你知道风车的用途吗?哪个国家的风车最多?
(3)欣赏各种各样的风车。
(4)揭题:《风车转呀转》,明确这节课的要求和任务。
2.了解风车的原理。
(1)教师提问: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3)教师总结归纳。
把风车的中心点固定在一根棍子上,风车的叶片在开口朝固定方向排成圆圈,风从前面吹来的时候,纸风车就会顺着叶片底的方向旋转。这是因为叶片底受到风的推动使其旋转。
3.研究纸风车的基本制作方法。
(1)自学教科书第17页的制作步骤。
(2)提问:你会做吗?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4.示范作品。
出示几个优秀纸风车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
讨论:这些纸风车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各色纸张,谈谈对设计和制作纸风车的基本设想。
5.创作要求。
(1)设计一个漂亮的纸风车。
(2)找准风车的中心点来固定。(对能利用剪贴、卷折等不同方法的同学给予鼓励)。
6.评价。
比一比:谁设计的风车最美;谁的风车最有创意;谁的风车转动时又快又稳。
(提示:从形、色、图案等方面阐述,同时转动时要快、稳)。
7.延伸。
将各种纸风车组合成一个装饰造型作品,美化教室。
教学反思:制作过程简单,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也转的不错,玩的很开心。真是学中玩,玩中学。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五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用品,如:炊具、餐具、茶具等等。它们不仅造型新颖、色彩丰富、图案精致,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它还能满足人们生活方面的需要。本课利用日用品的造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观察、研究生活日用品的造型特点和图案色彩,以及功能等,使之对生活肉用品产生丰富的联想,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采用变形、夸张等造型手法进行创作,进行大胆表现,表达自己美好的创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创造的乐趣。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活日用品因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联想和表现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
依据生活日用品的不同外形想象,并通过动手表现、装饰,使其形象生动有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发挥联想,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由生活日用品的联想,理解联想与表现,带来无穷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热情。
难点:引导学生对生活日用品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达出来。
教师:课件、音乐、手工。
学生:生活日用品、水彩笔、手工纸、双面胶。
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玩一个特殊的“脑筋急转弯”游戏。请你根据老师展示的图形,说说你都想到了什么,比一比,谁想得又多又有趣。
生答。
课件揭示真面目,引出课题:生活日用品。
一件生活日用品为什么能够启发你们想到那么多不同的东西?生发现产生联想的物品原来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日用品,发现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相同的元素。
板书:联想。
师:让我们一起展开对生活日用品的联想吧!三、探究联想的方法。
1.了解生活日用品。
师分类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日用品。
除了刚才我们联想到的那些,你还知道哪些生活日用品?(炊事洗漱家居)。
生答。
2.观察日用品的外形,找到联想的依据。
那我们如何展开联想呢?(课件出示手套和手套变成水壶)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形状。(板书)。
小结:是啊,同样的外形,不同的人会产生不一样的联想。
3.(图片帽子)问:我们来看看这个小草帽可以变成哪些有趣的东西?生答。
小结:通过添加、省略再添加、以及变换角度会产生更多不同的联想。而且你所联想的物体帽子既可以是物体的(整体),也可以是(局部)。
4.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顶帽子,不仅根据它的外形展开了联想,还通过改变了它的方向,想到了更多有趣的事物,我们先来看一看吧!
进行《帽子变变变》联想竞赛。
(分成三个小组,三个不同的方向,用绘画和文字进行记录)。
6.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展开了许许多多有趣的联想,这些帽子都变成了一件件新物品,仿佛都有了新的生命。
生答。板书:(拟人化)。
师总结:看来联想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你是否勤于观察和思考。7.猜猜我是用什么生活用品联想的?看来……板书:(情景化)。
四、教师示范。
老师今天带来了几把勺子,我先来变一变。提示:
(1)外形一定要画准确,表现日用品的双重特性。
(2)合理利用日用品上的图案进行省略和添加。
(3)利用日用品的组合展开联想,会更有趣。
(4)添画简单的环境。
2.欣赏学生作业。
这些绘画作品与我们平时看到的作品感觉上有什么不同?这正是联想带给我们的独特感受。
生感受。
五、艺术实践师:请大家发挥你的想象,用你手中的画笔等材料,来参加生活日用品“变、变、变”的游戏。
六、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课件循环播放欢快音乐)。
七、展示作品,评价提高。
1.学生自评。(创意说明)。
2.学生互评,教师随机点评。
八、总结。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形状变换角度添加省略拟人化情景化。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变形、夸张等造型手法,我在教学设计时,紧紧围绕美术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展开。在知识与技能上,让学生了解生活日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异,感受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表现带给他们的乐趣。
首先请同学们猜猜猜,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日用品生动外形轮廓,引起学生对日用品产生新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生活日用品种类繁多,同学们很熟悉。接下来我请同学们说出它们的名字,告诉学生这就是联想。所以通过课件(帽子的联想)的展示,如:同样的帽子通过不同角度的变换可以联想成飞碟、汽车等。
接着,我通过添加眼睛、四肢、配饰等,引出拟人化的添加方法,然后组合于需要的位置,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不优秀的作业的存在也十分普遍,怎么提高一个层次是我应当反思的。作为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而去培养!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十六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教学反思: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浏览了吴冠中作品的网站,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在用喷洒的方法进行作业时,很容易溅在身上,一定要提前嘱咐好学生避让,喷洒时动作幅度小一些,尽量保持好卫生。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七
知识:初步了解石窟和飞天的知识,感受我国的飞天作品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
技能:能用简短的语言和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
运用观察体验、小组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初步认识飞天,感受飞天之美,感悟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飞天造型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形式飞天的造型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并用简短的语言或文字描述飞天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对飞天的感受。
教学难点:探究飞天的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
课件、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等。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飞天的资料。
二、走进敦煌:
1.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么?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经是去哪个国家么?(天竺)。
2.出示图片:这张图上的红色线条表示的就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丝绸之路”。在那里有一个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伟大的奇迹”“世界上最大的画廊”的地方。今天就成立一个考古小分队,到那里去考察。
3.播放敦煌莫高窟视频。
提问:你对敦煌莫高窟有什么了解?
4.你们知道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姿态非常优美的是什么艺术形象么?(飞天)。
今天我们就来考察敦煌飞天艺术。
三、探寻飞天艺术:
1.追根朔源:
(1)提问:你们想从哪些方面对飞天艺术进行考察?
(2)探寻飞天起源。
(3)了解古印度飞天的形象特征。出示飞天的.形象。
(4)初步分析西域飞天特征。
2.发展演变:
(1)探究敦煌飞天发展时间。
提问:敦煌飞天从何时出现?何时结束?历经了多长时间?
历经十个朝代,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洞窟的停建而消逝。
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飞天的形象、姿态、和风格在不断的变化,专家把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兴起创新、盛世气象、走向衰落。
(2)分组探究不同时期飞天的特征。
(3)分组汇报探究结果。
北魏时期,从造型上看,头后有圆光脸型为椭圆,白鼻梁,白眼圈,上体裸露,腿部修长,飞行姿态呈大开口“u”字形,横空出世。
隋唐两代是飞天最多最流行的时期,肤色变黑,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手持乐器,朝着一个方向顺风飞翔,姿态多样。人体比例准确,线条流畅有力,色彩丰富艳丽。
宋元时期,飞天姿态比较单一,面容清秀,线条流畅,身下有彩云,动感不强。
(4)教师小结。
四、体验飞天艺术之美:
播放《飞天舞》视频片段,请学生谈感受。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这些考古队员表现的非常出色。我们了解了飞天艺术的发展,也亲身感受了它的美。其实,不仅敦煌莫高窟有飞天,我国其他一些石窟也有飞天的形象。
希望同学们下去后继续探究,更深入的了解这一艺术形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79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