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一
编写人:胡桂芬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概括主要内容,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3、通过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学习难点】
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自身的情感得到升华。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借助教辅搜集有关作者的简介交流、补充、归纳。5分钟
(二)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3分钟 搓捻()繁衍()迁徙()觅食()小憩()遨游()枝桠()........刹那()暖和()模样().....
美不胜收:
花团锦簇:
不可名状:
冥思遐想: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10分钟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二、小组合作:
(一)跳读课文,圈点勾画,把握文意。回答下面问题。
①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海伦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莎莉文老师来了以后,教“我”认识具体事物,教“我”走进大自然,海伦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
请你摘录两句莎莉文老师来了以后,表明海伦生活变化的语句:
1、2、②结合文章中的细节,说说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我”是怎样一个学生?
莎莉文老师:细节性格
海伦:细节性格
(二)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三、班级展示:
四、应用拓展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土。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说说他们成功的原因。
五、达标测评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搓捻(cuō niǎn)恍然(huǎnɡ)迁徙(xǐ)钥匙(yuâ).....
b.绽开(zàn)譬如(pì)觅食(mì)预兆(zhào)....
c.截然(jiã)繁衍(yán)小憩(qì)利爪(zhuǎ)....
d.涨红(zhànɡ)筑巢(cáo)遨游(ào)栖息(qī)....
2.(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1-5题: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⑴________,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⑵________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⑴ a、跳动 b、激荡 c、回旋 d、徘徊
⑵ a、启示 b、启事 c、启蒙 d、启发
2、“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3、“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
4、“这是生平第一次”这句话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5、在这一天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请你具体说说有什么变化?
转变前:
转变后:
六、课后反思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二
5、《再塑生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
⑴ 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⑵ 理解人物形象。2.能力目标
⑴ 学会复述课文,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⑵ 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3.情感目标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理解人物形象
⑵ 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⑶ 进行一次爱的教育 2.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㈠ 导入:用屏幕展示展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文字,背景为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共同学习的图片,全班富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教师导言:
㈡ 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课文朗读录音,教师出示思考题: ⑴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⑵你怎样理解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⑶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2.分小组讨论问题
全班交流,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㈢ 重点研讨,赏析语言。1.教师导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件事,或者是哪一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㈣ 小品表演 1.小品场景:《新闻夜班》拍摄现场
2.表演成员:学生5人,一人饰盲人、一人饰记者、一人饰摩托车和汽车、一人饰路边摊贩、一人饰消防栓。
3.表演道具:盲道示意图、摩托车和汽车图样、路边摊贩图样、消防栓图样 4.剧情: 第一幕:(记者上)记者:(开场白)我市的环城公路已竣工通车,极大缓解了市区的交通压力,而道路上盲道的使用情况怎样呢?人们却很少关注,今天,我们就此问题做了一个采访,记者请到一位盲人朋友,{盲人上}请她和记者一起,亲身体验一下,使用盲道是否便利,是否达到的设计时的初衷。好,观众朋友,我们来到了外环的某段道路,我们将一路前行,亲身感受一下。(二人前行)
第二幕:(盲人走到一个集市前,摩托车和汽车堵住了道路,盲人用棍试探)盲人(疑
惑地):这是什么?怎么走不通了?记者:啊,这是菜市,我们绕开走吧!(继续前进)
第三幕:(没走多远,路边摊贩一字排开,有些摊贩占住了人行道,盲人又没法走了)盲人(吃惊地):这又怎么了?记者:这是路边的摊贩把路挡住了。(绕开前行)
第四幕:(向前走,来到一个施工遗留下的消防栓前)盲人(惊讶地):这又是什么?记者:一个消防栓。
第五幕:(记者结束采访)记者:盲道,本是人们关爱弱势群体的一种安全方便的设施,是人性化社会的体现。但在某些地方,人们却忽视了它的存在,我们在享受一己便利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了呢?
5.全班交流。
㈤教师总结:同学们热情的发言中,闪耀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爱心,是冲破黑暗的曙光;爱心,是解除干涸的清泉;爱心,是寒冬里的温暖;爱心,是酷暑里的清风,爱心无价,愿爱心满人间!
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板书
《再塑生命》 师:关爱善导
热爱生活
爱——获得光明、勇气、信心、新生——关爱他人 生:好学自强
扶助弱者
八、练习设计
将观后感整理成文。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朗读导入——初读课文,理解内容——重点研讨,赏析语言——小品表演——教师总结,播放歌曲。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三
《再塑生命》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目标
⑴ 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⑵ 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⑴ 学会复述课文,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⑵ 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目标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㈠ 教材分析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学习人物品格,进行情感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既可以用来学习复述课文、把握关键句段,也可以用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还可以用来进行爱心教育。
㈡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理解人物形象
⑵ 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⑶ 进行一次爱的教育
2.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二班级学生,活泼好动,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表达能力较差。
针对这个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从研讨课文和激发学生兴趣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查找资料,在课外材料中发掘兴趣点,充实课堂内容,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影音文件,设计各种表演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注意采用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结合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法分析
教学内容分理解内容、赏析语言、情感教育三大块进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速读训练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研讨内容,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听课文朗读录音、说研讨赏析感受、读课文优美句段、写感受疑问,整理成文达到结合听说读写训练的目的。
五、教学媒体设计
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导入部分用屏幕展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文字,背景为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共同学习的图片,以渲染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中间用屏幕展示初读课文和重点研讨阶段的学习任务,以节省板书时间,结尾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以烘托课堂高潮,结束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㈠ 导入:用屏幕展示展示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文字,背景为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共同学习的图片,全班富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教师导言:
㈡ 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课文朗读录音,教师出示思考题:
⑴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⑵你怎样理解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⑶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
2.分小组讨论问题
全班交流,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㈢ 重点研讨,赏析语言。
1.教师导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件事,或者是哪一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㈣ 小品表演
1.小品场景:《新闻夜班》拍摄现场
2.表演成员:学生5人,一人饰盲人、一人饰记者、一人饰摩托车和汽车、一人饰路边摊贩、一人饰消防栓。
3.表演道具:盲道示意图、摩托车和汽车图样、路边摊贩图样、消防栓图样
4.剧情:
第一幕:(记者上)记者:(开场白)我市的环城公路已竣工通车,极大缓解了市区的交通压力,而道路上盲道的使用情况怎样呢?人们却很少关注,今天,我们就此问题做了一个采访,记者请到一位盲人朋友,{盲人上}请她和记者一起,亲身体验一下,使用盲道是否便利,是否达到的设计时的初衷。好,观众朋友,我们来到了外环的某段道路,我们将一路前行,亲身感受一下。(二人前行)
第二幕:(盲人走到一个集市前,摩托车和汽车堵住了道路,盲人用棍试探)盲人(疑惑地):这是什么?怎么走不通了?记者:啊,这是菜市,我们绕开走吧!(继续前进)
第三幕:(没走多远,路边摊贩一字排开,有些摊贩占住了人行道,盲人又没法走了)盲人(吃惊地):这又怎么了?记者:这是路边的摊贩把路挡住了。(绕开前行)
第四幕:(向前走,来到一个施工遗留下的消防栓前)盲人(惊讶地):这又是什么?记者:一个消防栓。
第五幕:(记者结束采访)记者:盲道,本是人们关爱弱势群体的一种安全方便的设施,是人性化社会的体现。但在某些地方,人们却忽视了它的存在,我们在享受一己便利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了呢?
5.全班交流。
㈤教师总结:同学们热情的发言中,闪耀着颗颗金子般的爱心。爱心,是冲破黑暗的曙光;爱心,是解除干涸的清泉;爱心,是寒冬里的温暖;爱心,是酷暑里的清风,爱心无价,愿爱心满人间!
㈥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七、板书
《再塑生命》
师:关爱善导热爱生活
爱——获得光明、勇气、信心、新生——关爱他人
生:好学自强扶助弱者
八、练习设计
将观后感整理成文。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朗读导入——初读课文,理解内容——重点研讨,赏析语言——小品表演——教师总结,播放歌曲。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5课《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体味文章的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二、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试给三部分拟小标题。
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①再塑生命
②亲近自然
③关于“爱”的含义
3.探究课文,思考问题:
(1).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明确: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明确: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明确: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明确: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从中去感受。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5).题“再塑生命”有什么丰富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谁再塑了谁生命]
明确:“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指: ①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
②莎莉文老师让我回到自然,感悟自然;
③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了“什么是爱”。
海伦凯勒用此为题为了表达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6).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疑惑?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
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从莎莉文老师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海伦凯勒的角度考虑。
朗读训练:
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教师可让学生朗读、点读,甚至有选择地背诵。
七、小结:
莎莉文老师的奉献精神和作者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品质都需要我们去学习;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用心去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
小标题:再塑生命――亲近自然――关于“爱”的含义
凯 勒: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不怕困难、坚忍不拔
莎利文:爱与奉献
附:生命遐想
(一)生命是一条河,它只是一味地向前奔腾,向着那蔚蓝色的大海,义无返顾地奔腾着,虽然路途中有高山峻岭,有低谷险滩,有泥沙巨石,它却永不回头地走着。向着那蔚蓝色的梦,一路高唱澎湃的歌。等到流进那壮阔的大海时,河便消逝了,消逝在那一片蔚蓝色的宁静里,已没有了与高山搏斗时的兴奋,没有了跃下万丈深渊时的壮观,没有了接纳小溪时的喜悦,没有……
一位剑手,遍走大江南北,目的是为了寻觅对手。有一天他打败了所有的对手,成了真正的剑术高手。但此后他总觉生命中缺少了点什么,再也没有了生活的激情,没有了欢乐,一如那消逝在蔚蓝色大海里的河。
什么原因?生命中没有了追求!
生命就在于追求,追求的过程,而不是追求的结果。过于看重了结果,往往被结果所累了,就象大多数人被名利场所累一样。
(二)一位科学家研究发现,如若每个人把大脑皮层的脑细胞开发出百分之六十,那么每个人都是科学家。这就说明人的潜能是极大的。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北大四名学生在挑战珠穆朗玛峰时不幸殉身于雪崩之下,这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而他们却在极大限度的享受着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在挑战着生命的极限,追求着生命的极致。
生命就在于是否挑战,所以社会中才有了智者,有了愚者;有了三教,有了九流。社会才成为了社会。
(三)河流在追寻蔚蓝色梦的旅途中,孕育了茂密的森林、青青的草地,在孕育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变换着不同的角色:或儿子,或父亲;或女儿,或母亲;或丈夫,或妻子。从出生起也就被赋予了一种使命:儿子需要父亲的责任,父亲需要儿子的义务;女儿需要母亲的慈爱,母亲需要女儿的孝心;丈夫需要妻子的温柔,妻子需要丈夫的体贴。所以,生命不是属于个人的,它是大河中的一小溪,是火车中的一链条,是青竹中的一节,是鲜花中的一瓣……
在漫长而有短暂的人生路上,怀抱着一种庄严的使命吧,这样,就会使许许多多不辉煌的生命辉煌起来!
生命就在于有一种使命,珍惜生命吧,因为生命是使命的载体。
(四)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落。追求生命的完美无缺,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然而我们大多数人是平凡的人,或许遗憾是与生俱来的。当日子一天天在手指中滑过后,才发现没有了遗憾,生命中便没有牵肠挂肚,没有了刻骨铭心,没有了撕心裂肺,没有了咀嚼,没有了回味……
噢,遗憾已填充了整个生命!
生命在于遗憾,没有遗憾的生命或许才是生命中真正的缺憾。
(五)一位极地探险家,先后征服了南极、北极。
他获得了无数枚勋章,但失去了双腿,被极地严寒冻坏的。
到了晚年,一位记者问他:“你是为获得勋章感到自豪,还是为失去双腿感到后悔呢?”
老探险家闭上双眼,沉默了许久,才喃喃地说:“那洁白的极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
是啊,生命的意义不是那带着花环的勋章,更不是无谓的后悔自责,而是那“洁白的极地荒原”,这就是境界,大多数人达不到的生命的境界!
当人们争先恐后地涌上坎坷的名利途时,这时,你完全可以折向另一条采撷带着朝霞的生命境界的小路,我不敢保证你会比别人获得更多更好,但我敢肯定,你所得到的一定是他们所得不到的。生命就在于一种境界,一种无怨无悔的境界。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篇五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再塑生命》课型:略读主备:韩有龙 审核:铁益农黎晖时间:2012/03/05
学习目标:
1、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2、理清文章思路,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事件。
3、品读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4、学习海伦·凯勒敏思好学、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学法指导:
预习时从题目入手,尝试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本文。(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谁再塑了谁的生命?她原来的生命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再塑生命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下这篇文章的?)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请细读两遍课文后完成下列各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搓捻..()企.()盼截.()然不同花团锦簇..()繁衍.()迁徙.()繁花似锦.()期期艾艾..()觅.()食栖.()息落英缤.()纷冥.()思遐想 小憩.()遨.游()
2、解释下列词语
油然而生: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花团锦簇:
期期艾艾:
3、你认为课文中还有那些重要的字词,请你工整地写下来。
4、《再塑生命》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女作家,1964年获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是_________________,她的作品有《》《》。
5、默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完成)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二.学习·研讨
1、本文从莎莉文老师到来写起,回忆莎莉文老师给“我”带来的命运变化。文章共选取了6件事来展现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和教育智慧,请你把它归纳出来
③④⑤⑥
2、阅读课文17-18自然段,讨论交流后写出你的答案:(1)作为盲人的海伦是怎么知道“天空乌云密布”?试着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4).小海伦在暴风雨前夕独自一个坐在树上心情如何?莎莉文小姐在什么地方?请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本题。
(5).从认识大自然这堂课上可以看到莎莉文小姐有什么教学艺术?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再塑生命”这一标题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类文精萃〗
海伦〃 凯勒:世界的天使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独特的生命,在她度过的88个春秋中,87年是无光、无声、元语的孤绝岁月,可她却以自己的努力和爱心,给全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位被《时代》评选为?“美国十大偶像”之一的崇高女性。
海伦1880年出生在美国,她天生聪明伶俐,出生不到6个月便能清楚地说出“tea”(茶)等单词,但一场猩红热夺走了她的光明与声音,从此跌入黑暗与无声的深渊,不过她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在老师安妮〃莎莉文数十年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开始了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学习,有时为了切身体会大自然,她甚至在草地上翻滚。通过不懈努力,海伦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一本20万字的书,她通常9个小时就能读完。1904年,海伦又以优等成绩,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顺利毕业,成为第一 位虽然失明失聪失语但仍获得哈佛大学文学学位的人。
此后,海伦陆续学习并掌握了法语、德语、拉丁 语、希腊语,同时成了著名的作家,她
一生写下14部 著作,处女作《我的生活》l903年刚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海伦的爱心更是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早在10岁时,海伦便为一个5岁时失聪的儿童募集了两年的教育费用。终其一生,海伦一直在为改善世界 盲人的工作生活四处奔走,被誉为“世界天使”,人 们被她的无私奉献深深打动。一个身残至此的女孩 尚能做得这么多,单单这一点就能让所有人重新打 量自己的生活。
从童年时起,每一任美国总统都会邀请海伦到 白宫做客,海伦还曾荣获过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自由奖章”。1937年,海伦访问日本时,被特许用手抚摸被视为日本国宝的中国鉴真和尚塑像。1959年,联合国在全球发起“海伦〃凯勒运动”,以资助世界各地的聋盲儿童。
1968年6月1日,海伦在睡梦中与世长辞。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如今已成为坚韧意志和淳朴爱心的象征。她的那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假如给我3天光明》不知让多少人 流下感动的热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曾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1、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
2、这是一篇(体裁),主要介绍了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海伦的?
4、结尾引用马克·吐温的话,有什么作用?
5、读完文章,你从海伦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学后记(总结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08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