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是对问题进行细致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利用图表和数据等形式做数据统计和分析,增加可视化效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学习和掌握。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一
通过读了朱永新的致教师,体会到了作为老师要有一颗平等之心,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朱永新的致教师。
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读了朱永新老师著的《致教师》一书,很有启发。这本书全部都是别人向朱老师的来信的提问以及朱老师对每一位的提问老师的回答,通过朱老师深入全面地思考,给提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领地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笔者对面相互聊天谈心,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享受,让我又重新对一些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
我们之前“差生”之称谓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的表现,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的产物。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这类学生的情感是贬斥厌恶的,其评价标准是简单孤立的“一元论”、“唯分数论”。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差生”的教育和管理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课上不提问,课下不关心,甚至连作业批改也睁只眼闭只眼,不做作业不督促,作业帮得潦草就不分对错地打个大红叉或大笔一挥道“太马虎!”在这种态度下,“差生”则越来越“差”,厌学弃学情绪随之产生,教师不仅不挽留,甚至有“扫地出门”、甩包袱给社会的念头。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大量学生缀学。虽然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流失仍然很高,特别是农村学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困绕众多教师的一个大问题,经过自己阅读了《致教师》一书后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要在教室里建立起一个孩子们相互之间彼此信任、彼此关爱的温暖场域,不要一直支劝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进一步走近,而是让孩子间彼此理解、信任、支持。在这个时候,甚至要更多去发挥孩子们的力量,让其他孩子懂得这个孩子,从而主动谅解、积极关爱这个孩子。
其次,作为教师,应该走进孩子的家庭,通过家访了解这个孩子,了解他的母亲和父亲对他的影响,尽可能地帮助他建立起积极的亲子关系。当老师本身给予孩子特别的时候,孩子也会产生移情,这份来自老师的受,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孩子对父爱母爱的渴求。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类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形成的,所以,不要期待一天两天就能改变他们,不要期待一次两次谈话就能让他们蜕变,不要期待一件两件事就能让他们新生。足够的耐心,加上足够的受,才能让一颗冻僵的心灵逐渐被滋润,逐渐被温暖。
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
他告诉我们,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
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幸福”与“完整”,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它们的存在,教师挣脱一切“标签”“脸谱”与“定型”,悄然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如何做一个幸福教育的人呢?
1、要对教育生涯充满理想。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动态的追求,反映了人的当下的一种心态。而教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那么在当下,它可能未必是一种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幸福的职业。
如果没有理想,任何一种职业都会是无趣的,更何况是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注定精彩纷呈。教师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憧憬,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许我们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说得那样有诗意,但是当我们想到,我们的工作会在不久的将来起作用,就能使我们感到美和幸福。看到那些参天大树时,常常想到曾经它们和所有的树都一样,曾经都是株幼苗,在经历了百年、千年后,依然挺立于世,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庇荫,让所有人敬仰它的活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同每一位诗人那样,都是因为有梦有理想,有梦有理想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在中国教育的现实中,教师的忙与苦是勿庸置疑。教师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还有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故太多,问题学生层出不穷。
只有当你理解了记忆的方法与过程,才不会为学生背不出科文而生气了,你也就不苦了;当你理解人的能力差异和发展差异,理解了所谓“差生”的形成过程时,就不会为“差生”的存在而生气了,你也就不累了;当你理解了少儿多动症时,就不会把学生的动当作对上课的反抗,也不会简单地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产生否定,你也就幸福并快乐着。恨铁不成钢,这个恨是不理性的爱,因为教师没有掌握铁如何成钢的规律;从专家型教师身上可以看到,他们面对教育教学事故时,是那么的自信与从容,是那么的驾轻就熟。这是因为他们见多了,把握了规律,从而让事故变成了故事。
2、要有自己的特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的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要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3、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别,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作为老师要有一颗平等之心,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这让我想起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当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这些资质平平却被实验者认为是“未来的花朵”的学生抱有期望,而且也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等。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更加努力地学习。长此以往,不仅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近了,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对老师的感激与回报也会逐步提高。
谈到教师,人们经常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说,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你可别误人子弟;家人们说做老师脾气要好,你这脾气要改改了;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很多时候,大家对我们职业的评价都是多余神圣化。这些大帽子扣在自己的头上,瞬间让自己觉得亚历山大。
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后,前言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比喻,更具人性。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他这样说“职业”: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他这样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这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他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还记得自己刚站走上教育岗位时的手忙脚乱和经历的挫折,一度曾使我快失去信心。这一切我都经历了,坚持了下来。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风斗了20xx年了,但如今的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的热情。很多孩子也坦言,很喜欢我的课,因为课堂上的我比较幽默,亲切。仍然充满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的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来自教育,来源于特殊的学生。而我们之所以会对孩子有不同的态度,往往是因为我们给孩子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外貌美丽、乖巧听话、聪明能干、沉默寡言、顽皮淘气等等词语,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标签。一旦贴上了就像“牛皮癣”一样难以卸下。这种先入为主的有色看法直接影响教师的态度。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作为教师,要给孩子自由,给他时间,给他空间。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及时鼓励表扬,也许他们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所以当一个特别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你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积极参与可课堂活动时,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读朱老师《致教师》一书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于事实中发现价值,于日常里发现永恒,于现象中发现本质,于局部里看见整体。见真实,见真诚,见理性,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我觉得这是一本基于教师'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
书中每一个问题像是一个火种,照亮我们这些教师生命里的昏暗与现实。如今互联网信息与现代化科技水日新月异,然而书信却是一种传统而又亲近的交流方式,全书以纸面的书信交流,特别能传递出一份优雅、舒缓而亲密的古典情怀,一种细雨敲窗的温和与浪漫。先生惯有的诗意与理性,亲切与深刻,与'信'的语境契合到一起,构成迷人的质感与温情。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朱老师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是时代的召唤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老师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
一、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孩子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范文九九网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二、感受以幸福成全生命真谛。
朱老师《致教师》书里的每个问题与话题,哪一个都逃不出教育与生活的庸常。就像擦亮星星上的灰尘一样,先生以他的文字不断擦亮'教师'二字。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幸福'与'完整',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它们的存在,教师挣脱一切'标签''脸谱'与'定型',悄然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那么,'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
在朱老师看来,教师是教室的国王,教师的胸怀决定着一间教室的大小。因为,凡能发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在他眼里,读书是寻求心灵的自由,备课就是精神的体操,交友就是与'未来的自己为伍';'大音希声是行动的回响';'创造的起点是问号','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空气穿过针孔时,比穿过山谷更有快感。
三、懂得以现实求证未来。
于时间的波峰浪谷里,总看得见历史的背影,听得到现实的歌吟,映得出未来的表情。《致教师》的最后一辑文字,不是答问,胜似答问。读之,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是自20xx年起,每一年度的辞旧迎新之时,永新先生深夜或凌晨写给全国新教育同仁的年度献辞。
我们知道,自20xx以来,'朱永新'的名字就与其倡导、推动的'新教育实验'成为生命的共同体。十多年来,新教育由一个学者的热切理想或书斋念想,化作春天的种子,迅速撒播到大江南北的两千多所实验学校,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心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亦如朱先生发出的一个简单信号,就汇聚了无数理想主义的能量,亦集合起无数生动而深刻的民间智慧。
或许,在永新先生眼里,岁末年初最是年岁的刻度,是现在与未来的节点。而在他心里,教师的终极意义在于'以现实求证未来'.读他关于新教育的年度文字,我们无法忽略那漫天飘着祝福的跨年语境,更无法忽略的是,新教育实验于神州大地间得到的热切呼应。新教育所构建的'晨诵、午读、暮省'的教育生活节奏,正在柔软地植入了千百万师生的内心。
教育是一切的'果',也是一切的'因'.对一个教师来说,痛恨积弊的方式是行动,是将让自己置身于'涨潮的海上',相信'爱教育,就是爱自己',相信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唯有建设,唯有行动,才能'带着使命,带着爱','向没有污染的地方,重新出发'.最后让我们就像新教育说的那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我们这些龙湖的老师和龙湖的学子们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努力吧!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二
关注到每一个生命,每一个日子、每一个课程是一间教室能让人感到幸福的缘由之一。而这间教室里的引导者——教师的状态,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
朱永新先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教师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教师成长的关键问题,如“成为教师的理由”“怎样具备好教师的慧眼”“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怎样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一一为教师“解惑”。
教师,既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个志业;那既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让教师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给教师带来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感,点燃教师的激情,成为教育的追梦人,是朱永新先生这本书的初衷。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三
翻开《致教师》一书,淡淡的书香中,“我是教师”这首小诗赫然映现,“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的感慨,的确,教师就是教师,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和学生的故事互相编织,我们的直播中有他们的身影,我们的最美时光中离不开我们的学生。
细读《每天都是最美时光——如何做晨诵午读暮省》一章,更多地感受到我们的最美时光中少不了书香萦绕。
朱永新教授提出,“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它是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体现。”
朱教授希望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心灵得到唤醒,以饱满的的精神,开启一天的学习。想到我们学校每日的经典诵读就是开启学生新的一天的“必修课”,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领略了优美的母语,感受了诗歌所传达的情境、思想及音乐感。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民族的整体阅读水平。新教育实验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民族的阅读,尤其是儿童的阅读。
犹记得上学时和好友一起读《红楼梦》,大家会反复读,把书中的所有诗句都摘抄下来,还按照格式韵味写一些酸文酸语;读《简爱》时会彻夜不眠,各自写下十几页的感悟交流,视旁人讶异眼光于不顾;读《文化苦旅》的时候,特别崇拜余秋雨,虽然感觉那时候有点装文青,但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至今怀念,觉得那是最美的时光,最幸福的时刻。
再看我们的学生,再也没有了我们儿时得一本书的欢欣,似乎也找不到在书中徜徉的快乐了。电视、网络、应试等等童年的杀手,肆意吞噬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阅读的世界蒙上了灰色阴影。作为教师,很希望阅读能如一条潺潺的溪流,流进孩子们那金色的童心天地,让他们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
现在,孩子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样的书。个人认为,老师和家长只需作适当引导,不可过分限制孩子们读什么样的书,采得百花方能成蜜,读书也一样。其次,是什么时候读。朱教授提出,午读只是一个象征意义的时间表述,不一定就是午间阅读。
再次,怎么读?朱教授倡导班级共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另外,一定的仪式感也是十分必要的,择一段时光,亮一盏灯火,捧一本好书,拈一枚书签,以此富于仪式感的方式,去另一个世界里走一走。当这种仪式感成了一种习惯,那就习惯成自然了。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如此坚持阅读,那暮省就也是意料之中了。
这个世界有走不完的路,看不尽的风景,读不完的书,但愿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尽我们所能,引领学生用最美的时光去读书,去感悟,能带给学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心灵旅行,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中,去体味书里的精彩与睿智,让学生收获成长,收获幸福!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四
您好!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遇到过许许多多的老师。可以说,除了父母,我最熟悉的人莫过于老师了。六年来,您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班级里,到处都是您帮助学生的身影。
记得五年级上学期的一天,放学了,我急匆匆地收拾好书包,就往学校外面冲。刚冲出校门,我就傻眼了。“糟了,下着雨,今天又没带伞,爸妈今天也没空来接我,我该怎么办?”我自言自语道。情急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跑进作文学校,想等雨停了再回家。这时,您走了过来,关切地问道:“怎么了,爸妈没来接你吗?看来,他们一定很忙,没事,再等等,如果他们还没来,老师送你回家。”这句话,如同暖流一般,流遍全身,让我的心滚烫滚烫,上下翻腾。
老师,您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像是在昨天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您放心,您的教导我一定会铭记于心!
祝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您的学生:__。
20__年4月27日。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五
今天读了朱永新老师著的《致教师》一书,很有启发。这本书全部都是别人向朱老师的来信的提问以及朱老师对每一位的提问老师的回答,通过朱老师深入全面地思考,给提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领地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笔者对面相互聊天谈心,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享受,让我又重新对一些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
我们之前“差生”之称谓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的表现,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的产物。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这类学生的情感是贬斥厌恶的,其评价标准是简单孤立的“一元论”、“唯分数论”。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差生”的教育和管理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课上不提问,课下不关心,甚至连作业批改也睁只眼闭只眼,不做作业不督促,作业帮得潦草就不分对错地打个大红叉或大笔一挥道“太马虎!”在这种态度下,“差生”则越来越“差”,厌学弃学情绪随之产生,教师不仅不挽留,甚至有“扫地出门”、甩包袱给社会的念头。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大量学生缀学。虽然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流失仍然很高,特别是农村学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困绕众多教师的一个大问题,经过自己阅读了《致教师》一书后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要在教室里建立起一个孩子们相互之间彼此信任、彼此关爱的温暖场域,不要一直支劝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进一步走近,而是让孩子间彼此理解、信任、支持。在这个时候,甚至要更多去发挥孩子们的力量,让其他孩子懂得这个孩子,从而主动谅解、积极关爱这个孩子。
其次,作为教师,应该走进孩子的家庭,通过家访了解这个孩子,了解他的母亲和父亲对他的影响,尽可能地帮助他建立起积极的亲子关系。当老师本身给予孩子特别的时候,孩子也会产生移情,这份来自老师的受,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孩子对父爱母爱的渴求。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类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形成的,所以,不要期待一天两天就能改变他们,不要期待一次两次谈话就能让他们蜕变,不要期待一件两件事就能让他们新生。足够的耐心,加上足够的受,才能让一颗冻僵的心灵逐渐被滋润,逐渐被温暖。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六
朱永新教授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他有多少人把书装进心房;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教育;一个美丽的城市,一定是有满城飘溢的书香。书像睡美人,书像好朋友,书是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
《朗读手册》一书中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就歼灭她们”。
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两千多年前我们伟大的先贤圣人孔子就说过:“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概括起来读书的作用就是类己与类人。读书就是读书,读书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读书是为了自己更丰富,更强大;只有丰富的自我,才能面对未来可能遇到的一切困难与挑战。同时也是为了社会、民族、国家而读书,是为了担得起更多的责任,扛得起更多的道义。
明朝大儒王阳明1503年贵州龙场悟道,悟出了八字真言:“立志、勤学、责善、改过”,提出了致良知学说。与孔子、孟子、朱熹四人和并称为“孔孟朱王”。一生追求立德、立言、立功,为明朝第一大儒。他更是把读书放在第一要义,读书学圣贤是王阳明年少时立下的志向,提出了读书的五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读书的价值,读书做圣贤。第二重境界背诵经典,开启智慧。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背诵经典,教育孩子背诵经典不仅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她们的事心;在抑扬顿挫中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第三重境界以无心之心读书。王阳明认为只要做到良知,读书与科举并不相妨,读书时并不会为科举所累。第四种境界养不动心,随机而动。读书就要读得自里纵横自在,读书读出浩然之气,第五重境界发明本心。王阳明强调,读书“晓得”是第一要义,“记得”是第二要义;晓得则是你从自心中发现了书中那些道理,记得只是你记住书中的那些话。
晚清重臣曾国藩也强调读书的有三要: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也是全球精英最多的民族,他们有一个习惯,就是孩子生下来是之后,妈妈会在圣经上涂满蜂蜜,然后让孩子亲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爱上读书,能够明白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爱上读书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英国女王曾说过:“宁可失去十个印度(殖民地),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可见优秀的作品价值有多大,甚至可以达到超越国家与民族,所以阅读也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民众信仰最高的生产力。
那么通过阅读,我们共同解密了什么样的精神密码呢?通过阅读老子的《道德经》,我们似乎能够领悟到保持与发展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道德经里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万物根植于“道”,但“道”对万物都是生儿不有得境界,不干涉万物的自然发展过程,这就叫“道法自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立己达人”,通过阅读记录孔子言行一书《论语》,让我们明白儒家核心思想“仁”要义。怪不得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在朗诵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天生我才必有用”豪迈壮语;“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三千尺”大美河山描写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唐朝文化的浪漫精神、自由开放精神、英雄精神和人性精神。在如痴如醉吟诵南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连营”。以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感受到了苍凉悲怆,但不失大气磅礴的家国情怀。朗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生蓑衣任平生”,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时,诗人即使遭遇人生的困境,那种豁达高贵的精神气质依然感动无数人,感染着我们。听“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上,独上兰舟”,李清照的《一剪梅秋红藕香残玉簟秋一词时,“语言超逸,令人醒目”。清丽的语言写出了人生的惆怅与孤寂,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在阅读国外名著时,能吸收更多文化的精神价值,拓宽我们的事业,增长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格局,阅读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朱永新教授讲:“阅读让教师更加智慧”。我特别记住了朱永新教授的这一段话: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应该是一种美丽的花;教师也不是春蚕,教师的生命应该是在四季拔节;教师不是蜡烛,那种不能用牺牲作为准则来要求老师。教师是什么?教师就是教师,为什么教师就是教师呢?难道教师这两个字不够伟大吗?古代的先贤哲人,他们一生都在追求“立德、立言、立功”。而“立德、立言、立功”就体现在“著书立说,开坛讲学”,例如朱熹,王阳明等。那些先贤哲人都是中国古代教师的代表,他们都是社会名流,当朝明星。所以今天教师,我们要让教师更加有内涵,就必须加强读书。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一个道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明方向,更好的去诠释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明事理,做一个明白教师,只有做明白教师,才能做名师;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更加美丽,才能做到“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张平德)。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七
读朱老师《致教师》一书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于事实中发现价值,于日常里发现永恒,于现象中发现本质,于局部里看见整体。见真实,见真诚,见理性,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我觉得这是一本基于教师'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
书中每一个问题像是一个火种,照亮我们这些教师生命里的昏暗与现实。如今互联网信息与现代化科技水日新月异,然而书信却是一种传统而又亲近的交流方式,全书以纸面的书信交流,特别能传递出一份优雅、舒缓而亲密的古典情怀,一种细雨敲窗的温和与浪漫。先生惯有的诗意与理性,亲切与深刻,与'信'的语境契合到一起,构成迷人的质感与温情。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朱老师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是时代的召唤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老师们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
一、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孩子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范文九九网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二、感受以幸福成全生命真谛。
朱老师《致教师》书里的每个问题与话题,哪一个都逃不出教育与生活的庸常。就像擦亮星星上的灰尘一样,先生以他的文字不断擦亮'教师'二字。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幸福'与'完整',成为新教育最为饱满的两枚理想种子。因为它们的存在,教师挣脱一切'标签''脸谱'与'定型',悄然还原成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以幸福成全生命的'人'.
那么,'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
在朱老师看来,教师是教室的国王,教师的胸怀决定着一间教室的大小。因为,凡能发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在他眼里,读书是寻求心灵的自由,备课就是精神的体操,交友就是与'未来的自己为伍';'大音希声是行动的回响';'创造的起点是问号','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空气穿过针孔时,比穿过山谷更有快感。
三、懂得以现实求证未来。
于时间的波峰浪谷里,总看得见历史的背影,听得到现实的歌吟,映得出未来的表情。《致教师》的最后一辑文字,不是答问,胜似答问。读之,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是自20xx年起,每一年度的辞旧迎新之时,永新先生深夜或凌晨写给全国新教育同仁的年度献辞。
我们知道,自20xx以来,'朱永新'的名字就与其倡导、推动的'新教育实验'成为生命的共同体。十多年来,新教育由一个学者的热切理想或书斋念想,化作春天的种子,迅速撒播到大江南北的两千多所实验学校,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心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亦如朱先生发出的一个简单信号,就汇聚了无数理想主义的能量,亦集合起无数生动而深刻的民间智慧。
或许,在永新先生眼里,岁末年初最是年岁的刻度,是现在与未来的节点。而在他心里,教师的终极意义在于'以现实求证未来'.读他关于新教育的年度文字,我们无法忽略那漫天飘着祝福的跨年语境,更无法忽略的是,新教育实验于神州大地间得到的热切呼应。新教育所构建的'晨诵、午读、暮省'的教育生活节奏,正在柔软地植入了千百万师生的内心。
教育是一切的'果',也是一切的'因'.对一个教师来说,痛恨积弊的方式是行动,是将让自己置身于'涨潮的海上',相信'爱教育,就是爱自己',相信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唯有建设,唯有行动,才能'带着使命,带着爱','向没有污染的地方,重新出发'.最后让我们就像新教育说的那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我们这些龙湖的老师和龙湖的学子们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努力吧!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八
这段时间内,我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我的阅读观》,不敢说自己是怎么认真地去阅读,但也确是带着自己的思索去浏览的。在浏览目录后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阅读让教师更智慧”,“阅读,让孩子成为天使”,“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超越年龄的幸福阅读”……初读后只是一知半解,领会感悟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结合教学实际去禅悟,这里只整理感触较深的一些小章节来分享个人体会。
(一)。
“和孩子们一起读这本书吧,在共同的阅读讨论中,家庭也会发生奇迹,变得更加和谐更加温暖。在现代社会,其实更需要夜晚灯下亲子共读的时光,需要通过童书沟通亲子之爱。有了无数个共读的夜晚,拥有幸福的将不仅仅是孩子。”初读这段话,我感觉作者在夸大其词,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在家里对儿子展开了亲子共读。一个个简单的绘本故事,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童谣,甚至一篇篇优秀的课文,都成了我们共读的读物,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了儿子原来比我想象的要优秀,他能指着蚂蚁说:“妈妈,蚂蚁在背着东西爬山”;他会看着即将落山的太阳说:“太阳和白云在躲猫猫呢。”他能自己边做动作边自创儿歌:黄鼠狼,不是狼,白天睡在洞里面,晚上出来捕老鼠。……而这一切的源泉都在我每晚给他读的绘本之中。阅读,真的很神奇。
(二)。
“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应该是一朵美丽的花”;“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教师阅读经典,就是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一流的教师应该是一流的读书人,只有一流的读书人,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多么富有哲理。多么现实的话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作为承担孩子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不可否认,在学校教育中,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所以,身为老师,已经不仅仅是一位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了,更多的时候他应该是学生人格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记得看过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有位老教师上了一节精彩的课,课后大家纷纷表示祝贺。有人崇敬地问老教师:“这么精彩的课,您肯定下了很多功夫,备课很久吧?”老教师微笑着回答:“具体到这堂课的备课,我花了15分钟。但是为了这15分钟,我用了一生的积累。”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通过阅读,让自己多才多艺,远离庸俗,表面看与教育无关,其结果却恰恰是“歪打正着”,提升了自我的智慧,逐步形成教育智慧,最后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文明追求中积累了很多读书格言,留下了很多刻苦读书的故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凿壁偷光”等,正是这些读书的故事和格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而这或许正是朱永新教授费尽心里在做的一件事,也是我们为人师、为人母当该努力去实践的事情吧!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九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朱老师新教育理念表明: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下,新教育实验提出了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强调个性发展。
3、朱永新曾说:我过去是研究教育的。在研究人类教育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教育怎么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阅读都始终没有变过。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推崇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朱老师认为: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首要行动,将阅读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这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提升。
学习朱老师《我的教育思想》,走近他倡导的新教育并作思考判断,愈发增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
1、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朱永新认为: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我们希望这个框架,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课堂的一个工具。朱永新还认为:这个框架分为教学目标、预习作业、个体学生学习清单和教学板块。预习被朱永新称为这个框架的一大特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不应只是为课堂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应尽可能地针对所有教学目标,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这就重新确立教为学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的思想。要让每一分钟都有所计划、富有成效。
2、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朱永新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朱永新认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3、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朱永新认为,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课堂教学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也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生命的复活。
1、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业务方面的独到优势,在夯实自己教学能力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要求老师对于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在学校环境和个人条件之间寻求平衡。当今教育,教师最缺少的就是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导致培养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特气质。教学个性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力。
2、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不惟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
3、教师应该对学生严而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与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十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平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对于青年教师,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吴非老师的文章,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十一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我们会慢慢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开始深度思考。究竟我从事的职业要干什么?我的职业究竟能给我带来什么?拥有这样的职业我们究竟是否幸福和快乐?我的职业究竟何去何从?一系列这样那样的问题开始萦绕思绪。于是,对于职业的思考,便成为了我们未来幸福与否的一个关键。
《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系列丛书的一本。全书试图用一种摆脱固有教育模式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实验获得“幸福完整的生活。”全书通过十四章充分解读了“新教育”。阅读全书,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教育里的这两个主体仍然是关注的重点。我认为关注教师、学生阅读和日常记录写作是本书提倡的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主要阅读了第七章内容——新教育与教师成长。其中通过阅读让教师逐渐养成写作的好习惯。随着专业发展思考的深入,教师逐渐形成写作的五种形式:日常教育叙事,教育感悟,师生通过日记批阅、贺卡和书信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教育案例及剖析,教学案例及剖析。通过这五种形式使教师对教育行为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断改进教育行为。从而让教师对于自己的日常教育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日积月累,教师个人的教育经验就会形成个人独特的教育思想。这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十分有利,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的很好途径。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专业写作尤为重要。专业写作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协作。它主要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提炼的教育精华。在我看来,作者对于专业写作的观点,可以概括成五个方面:一是基于阅读后的理解和反思。学习他家思想,实践于自己教育过程,然后对照自己进行积累反思。二是对自己实践教学日常记录,把日常发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鲜活事件用专业的语言记录,形成自己观点和对策,便于今后教学改进;三是专业写作是教育过程的真实提炼,不需要你花心思去修辞美化,强调客观呈现,呈现出遇到的问题困惑,简单而有逻辑的呈现就可;四是专业写作是互动的。不是教师单独的反馈,它应该是基于师生共同心声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性记录。五是专业写作需要教师重视案例的研究和记录。我们需要及时的将教育过程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人、过程、结果、措施等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案例研究。
每一个教师可能都曾经有过想要成长的阶段。但是教师的成长或者说主动要求成长与个人、单位,还有大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身边有教师渴望着想要成长,是需要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当然这是外因,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教师内因起大的作用。向作者说的一样,教师专业成长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是分不开的。甚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看到这里,我深切的理解新教育倡导的很多观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是需要一种激情,一种不竭的对教育热爱的激情。突然我想到了我们身边的优秀班主任关红梅老师,她与学生的相处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偏大而出现代沟,反而越来越受孩子们的喜欢,她的班级一直是那么好,每一个孩子都那样优秀。究其原因是因为她一直保持着对孩子们的爱、对做班主任工作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因为有这样的浓烈的爱,有这种持续的爱,让她充满激情,不感疲惫,反而乐在其中。这也许就是新教育倡导的让教师获得幸福完整的生活吧!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十二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十三
《新教育之梦》一书让我感受很深.这本书中作者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从德、智、体、美、劳、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十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也道出了自己对于更高境界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美好追求。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它是一门研究人的德性的形成规律的学科。那么,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结合作者的看法与我本身的教学经验,我想谈谈自己的确看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或许有些老师认为,小学生犯了错,只要训斥几声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作为一名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理想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其次老师要从爱心出发。爱心出发即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做为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是预防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也能更加爱戴老师,有利加深师生的感情,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学生,他的大部份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要注意对班风的建设,有了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在外部的影响中的作用是积极向上的。班风好的班级后进生少,就是因为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质。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十四
曾经喜欢读书的我和电脑结缘后与书渐行渐远,近几年龙山区教育系统的书香校园活动帮我渐渐找回了失散多年的老友,找到了久违的亲切感。利用零散的时间,我拜读了教育改革家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书中的理念让我心潮澎湃,不止是教育理论,更多的实验记录证实了他们新教育改革的成功。而且书中很多思想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谋而合。
朱永新提出的新教育的宗旨是:给老师和学生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个开阔无垠的精神视野,让他们对人的内心的复杂性有更为深切的体验,不但要了解生命的伟大和宇宙的博大,而且要感受生活的丰富与人性的丰厚。以追寻理想的执著精神、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埋首耕耘,成就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民族。这就是新教育精神的本质内涵。
书中对新教育实验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实验进行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强调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帮孩子成为自己,让我们成为自己,一个完整的幸福的自己。
书中不仅提出了新教育的理念,更提出了具体的做法,新教育实验进行了十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和家校合作共建。进行这些行动的根本性目标是主张回到教育的原点,主张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强调教育应该培养美好的人性,让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从而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
新教育实验中的一些行动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日常活动,如果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引导,促使他们发现自我生活中丰富的美丽人生,寻找将他们推入“思考”之中的力量,给予他们“情感”之中的智慧,促使他们在学习的发现、尝试和冒险中建构内心的生命之帆,那么我们龙山的教育也将享受教育的诗意,享受智慧的快乐。
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而我们正在这条通往彼岸的船上。
心如宇宙,其间万物流转。建设心灵,是一项无法竣工的工程,我们始终是个建设者。生命是无法重来的历程,而教育是涵养生命的唯一可能。我们的教育早一天完备,我们的行动多一分力量,就有可能多一个生命得到新的滋养。让我们同心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我们终将微笑着对自己轻声说一句:我没有辜负此生。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十五
《新教育之梦》第一章是《理想的德育》,读完以后我深有感触。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的,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教育者应该把德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要实现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和和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首先要实现理想的德育。而作为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父母,也应该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联系现实的教育,我们虽然提倡的是教书育人,但是在应试教育前提下,我们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抓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因而事实上很大程度上育人是服务于教书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淡化德育的趋势。正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分、分教师的法宝”,有了好的成绩,你就有了一切。
在这种氛围下,德育被淡化必然的。然而,世间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的渗透,部分学生的人格缺失,少年犯罪触目惊心。德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啊!否则,培育的人才无异于“病梅”,鲁迅先生的那句“救救孩子”的警言又回荡在我的耳畔。因而,我们必须端正思想,研究对策,把德育工作做好,培养有德行的有良知的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勿庸置疑,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对于我们来讲,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德育,切实研究好的德育方法。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在学生与教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朱永新老师提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我们不能让学生整天仅仅忙于上课和做作业,应该多给学生交流和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会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冲突,而这些道德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德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朱永新老师强调,理想的德育应该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德性,用高尚的道德行为的'生动的实例来充实它,从感性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和领悟道德准则;通过读书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把道德的体验、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某方面的才艺,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起心目中的英雄,用英雄的高尚德行感化学生,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重视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求全责备,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让学生很自信地把优点放大,把一些不良的品行自觉地消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自我教育的习惯,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自教”的自律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道德的教育不需要苍白无力的说教,也不需要刻意的追求,它应该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如果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从这些方面把握德育的实质,理想的德育之梦已离我们不远了。
读完《新教育之梦》,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心中充满爱,向我们心中理想的教育迈进。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十六
桌上摆着一本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手握着一只黑色签字笔,便开始了我的阅读时光。
新教育这本书可以说是新教育人的根本书籍了,读后,它使人受益匪浅,让人悟性大开,从而对教育事业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看这本书我无法做到一目十行,生怕会遗漏掉什么或产生一种没有看过的错觉,它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一字一句地去看,用心去感悟。后看到书的后几节,我才知道原我运用了新教育实验所提倡的知性阅读式的方法去咀嚼它独有的味道,倍感开心。
看完此书我花了三天,实属不容易,书中虽有让人乏味的但又实在的理论知识,但更多的是一个个新教育实验后留下的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身为一名还未正式成为教师的”门外汉“,跟它对话,我吸取了好多新教育实验所带的宝贵财富。
新教育是一种“新”和“星”教育,在传承中国先人优秀化的同时,也在新的历史条下进行教育的革新,如它个性鲜明的十大行动,四大改变,“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程等,并且不断建筑“星工场”,培养一群“擦星族”,让“星星之火”不断燎原。
新教育是一种“心”和“幸”教育,它注重师生精神世界的建设,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致力营造一个和谐特色创新的书香校园。
新教育是一种“行”和“信”教育,强调行动,在行动中见真知,相信“只有行动,就有收获“”,秉着一种“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坚信理念。
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新教育的人,我的感悟和反思如下:
面对学生,要求教师需要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教师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如阅读习惯,运动习惯,晨诵习惯,写日记习惯等,用拍照片或是写每日教育随笔或是在网络教育在线的贴吧里发表感想的形式去记录孩子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最真挚的教师举动去温暖每个孩子的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起,培养一群“童心悦读”的孩子,让童书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样做也可以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去学习,正如新教育实验里所开展的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和运用的儿童阶梯性阅读理念需极大地借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认同感。在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上,新教育提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也就表明教师要通过专业阅读不断地充实自己,坚持写每日教育随笔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育心路,与专业的人士共同讨论和分享心得。教师也需时刻铭记新教育的九大定律: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煌,爱心产生奇迹,这些定律可能会为教师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学生需要优秀的老师,而优秀的老师在特色和谐创新的书香校园中产生。学校需要努力做好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三点一线”的工作,创造自己独有的个性化的校园化和品牌。
所以多多悦读,坚持写每日教育随笔,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取,向上吧,兄弟!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十七
以往,对于有关教育的著作,我往往是硬着头皮在那边啃,自己对自己说:“为了自己的教育技艺能够更进一步,读吧!读多了就能理解了。”而这次,我在读此本著作时,我的心随着朱永新的文字,随着他的理想,随着他的笔意而怦怦直跳!我的心是那样得激动!我也想着去劝我身边的朋友来看看这本书,也想着按书上构建的创办个书香般的班级,书香校园不敢,就从我的书香班级开始了。我也想着在即将的开学之际,我要怎么做?我要怎样地让我的学生去写学习日记,让我的学生也用心地去记录着每天的成长?在我读的时候,我还随时地把我自己突然冒出来的点子记在日记本之后,以便开学能够付之行动!我还想着能够马上进入新教育论坛也去发发帖子,哪怕是看看逛逛读读也行。我还想着自己去来个实验课题研究呢!
我急着与我的老师交流,于是,写下此文。哈哈,见笑了!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十八
我对这本书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中之一。词:梦。朱永新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在互联网上。他的言论经常包含感人的激情他对教育的理解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鸣。
当然,梦想可能有点遥远,但梦想是一个方向。凭借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朱永新用逼真的鹅卵石为梦想之路付出了许多梦想。例如,在理想的道德教育中,提到人是基础而不是教。虽然有点理想化,但它仍然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实践。在理想的审美教育中,实际上有许多概念,如自然审美教育,生活审美教育,艺术审美教育,立体审美教育,精神审美教育等,让我们认识到美在身边,始终教育我们的儿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如何找出答案。
关于老师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永新老师提出了理想教师的理念。相比之下,一脸尴尬。当老师毕业时,他刚进入教育岗位。这时,他充满了热情和热情。我可以成为一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但缺乏应对孩子和教学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随之而来的消失是今年的激情。它总是与这位理想的老师的距离,从起点到起点的转世。我在这里摘录了理想的老师,我很自满:理想的老师是一位有理想,热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立,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擅长合作,具有个性魅力的老师;这是一位充满爱心并受到学生尊重的老师;追求卓越,创新的教师;一个勤奋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老师;一位关心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坚强,坚强,而不是沮丧弯腰老师。
今年的夸父追逐太阳,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因为他们的教育梦想而无所畏惧地游行。朱永新老师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一梦想。做一个好老师,让孩子尊重,像老师一样,做一个好父母,用自己的个性魅力感染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我们教育者的爱。让那些无知和愚蠢的行为远离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关心每个有梦想翅膀的孩子的年轻纯真,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十九
随笔有人说,“凡有井水饮处,皆可歌柳词。凡为教育者,都在跟踪新教育!”
这位教育界的大家,虽然身兼数职,但仍不忘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初衷,坚持行走在教育的最前沿,以笔呐喊,走出了一条梦想之旅。
喜欢做梦,梦想在三尺的讲台上,你桃李满天下;
喜欢旅游,游走在教育的空间里,你信心满满;
喜欢反思,思考着课堂的实效性,你彻夜未眠……。
更喜欢阅读,读出教育的改变,你心花怒放。
风起于“阅读”之始。
喜欢朱教授的那句:“改变,从阅读开始!”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多么现实的话!她让我找到了一方净土,找到了心灵的港湾,找到了一剂灵药,“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很惊讶!惊讶于原来学生、教师、教育者,所有的人的.改变,只需简单一词:阅读。“改变,从阅读开始!”喜欢这么简单而富有内涵的话。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在对话。那么当我读到“改变,从阅读开始!”这一节时,我很庆幸,甚至有点“受宠若惊”,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在告诉我们阅读的力量,阅读在改变着人生的意义,在改变着人生的旅途。正如朱教授所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那么,往小来讲,我们的教育需要阅读:一个不阅读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庸俗的家庭;一个不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校。学生的阅读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阅读更需要教师的榜样。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二十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对新教育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受颇深。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从师范院校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年轻老师,都满怀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对“教室”的定义,打造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的“完美教室”。和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体验成长的汗水与欢笑。
可是教育的现实很残酷,因此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就很悲壮。坚守内心教育理想的老师们,要么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么为理想卑贱地活着。在现实面前输得一塌糊涂,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于是,大多数老师更会选择一种更适应现实的方式:为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灵,放弃理想。相信每个走进教师职业的人都曾拥有过教育的理想,那个时候我们很年轻,不成熟,在残酷的现实中,那个理想太过遥远,来不及努力就已经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放弃,放弃掉有过的美好理想,然后我们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活着。
毕淑敏在《蓝色天堂》中说,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你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你变得更宽容,让你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你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旅行让你以另外一种身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行新的尝试,让你重新发现自己。
其实,学习也是一种旅行,从一个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学习是一种相遇,是对话,与陌生世界、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与新的世界对话,与新的他人对话,与新的自己对话。康德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福柯也写过一篇文章《什么是学习》,他们都认为学习是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者的相遇和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按照这些关于学习的理论,我们就会发现,学习也是一种旅行。
朱永新给教师的信读书心得篇二十一
之所以会对这么一本书感兴趣,原因就是其中的一个字:梦。朱永新的名字在网络上也频频亮相,其言论往往包含着感人的激情,其对教育的理解引起了许多教育者的共鸣。
诚然,梦想也许有点遥远,可是梦想是一个指路的方向。朱永新用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把许多梦想用现实的小石子铺就一条通向梦想之路。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提到:做人为本,不教之教。虽然有点理想化,可仍然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可以实践的。再如在理想的美育中,提出自然美育、生命美育、艺术美育、立体美育、精神美育等诸多理念,实际上是让我们认识到原来美就在周围,时刻教育着我们的孩子,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引导,怎么发现。
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还有关于教师的章节。朱永新老师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教师的概念。相比之下,一脸惭愧。当年师范毕业的时候,刚刚跨入教育岗位,此时豪情壮志,意气风发。可初出茅庐的自己,空有激情,却缺乏足够的能力应对孩子以及教学。随着时间的消逝,随之而消失的是当年的激情。离这个理想的教师始终保持着距离,是一个从起点回到起点的轮回。我把理想的教师摘录在此,以此自勉:理想的教师,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当年的夸父追赶太阳,而无数的教育者则因为对教育的梦想而无畏的前进。朱永新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卷,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则希望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追逐这个梦想。做一名好教师,让孩子们尊敬,喜欢的教师,做一名好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我们教育者的爱。让那些愚昧、愚蠢的行为远离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用梦想的翅膀呵护每一个孩子幼小纯真的童真,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04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