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5:19:22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3篇)
时间:2023-11-12 05:19:22     小编:笔舞

教案应该注意教学步骤的合理性,注重知识的逐步展开和巩固。教案的设计应该兼顾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案参考资料,以供教师使用和参考。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一些近义词,会用“欣赏”“津津有味”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看图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和提高观察、理解能力。

2、了解小守门员和观众的外貌、动作、神态,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借助课文明确观察图画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明确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一天的紧张学习生活结束后,你喜欢玩什么?有人喜欢踢足球吗?

哪些同学爱踢足球?谁说说你们是怎么比赛的?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小足球赛》。

二、初读课文,纠正生字读音,检查预习情况。

1、多音字读音:

课文中出现了四个曾学习过的多音字,教师可以借初读课文提醒学生加以注意。

“空地”的“空”,应读“k^ng”,不要读成“k#ng”的音;

“要数那位大个子叔叔”的“数”,应读“sh(”,不要读成“sh)”的音;

“蝴蝶结”的“结”应读“ji6”,不要读成“ji5”的音;

“不相干”的“干”应读“g1n”不要读成“g4n”的音。

2、带儿化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正确。

如:“这儿”“两拨儿”“小男孩儿”“小女孩儿”“快点儿”“那儿”“一块儿”。

3、应该读轻声的字音。

如:“地方”“阵势”“小弟弟”“小妹妹”“大个子”“叔叔”“那个”“身子”“眼睛”。

4、一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教师要注意纠正。

“膝盖”的“膝”应读“x9”,不要读成“q9”;

“前倾”的“倾”应读“q!ng”,不要读成“q9ng”;

“往外”的“往”应读“w3ng”,不要读成“w4ng”;

“津津有味”的“津津”应读“j9n”,不要读成“j9ng”。

5、注意辨析以下字形:

“踢”与“惕”;“亿”与“忆”;“磕”与“嗑”;“津”和“律”。

6、理解词语:

警惕(t@):对可能发生的突然情况时刻注意着。

候补:等着替补缺额。

闭目养神:闭着眼睛,修养精神。课文中把“白狗”人格化了。

回忆(y@):回想。

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课文中指小足球赛踢得紧张、好看。

欣赏:认为好;喜欢。课文里指看足球赛的大个子叔叔坐在场边很有兴致地观看比赛。

三、指导观察图画。

出示图画: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

(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人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

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要讲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可以说明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从小守门员和观众的神态来看,这场球赛怎样?

(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注视前方,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叔叔在看球赛。)。

四、自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结构。

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

(这篇课文一共5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是讲守门员的,第3~5自然段是讲观众的。)。

五、小结。

这一课是看图学文。我们在初步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又初读了课文。从画面中观察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件什么事。课文先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接着介绍小守门员,之后重点介绍了观众的表现。这个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看图,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读课文情况。

1、要求音准句通。

2、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意思?

板书:守门员。

观众。

二、学习课文。

1、通过看图和初读课文,孩子们放学后组织的这场球赛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激烈精彩。

2、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儿看出这场球赛非常激烈、精彩?

学习方法:先自己默读思考,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守门员、观众的动作、神态具体分析体会;然后在小组讨论,解决独立思考时弄不懂的问题;最后班上交流。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促织》作为一篇传统老篇目,老树能发新芽。要理解蒲翁的一片苦心,这对现代的中学生来说是有隔膜的,我们只看故事表面,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荒诞,及人在荒诞社会中的异化。本实录试图解决表象和内在这样一组关系。

师:同学们,你们是几班?

生(大声):二班。

师:二班是文科还是理科?

生:文科。

生(1):比如学校池塘中的荷花我喜欢。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2):池塘中的蛙声也可以。听取蛙声一片嘛。

生(3):樟树上的猫头鹰(生笑)晚上听起来特恐怖。

生(部分):老鼠。

生(部分):青蛙。

生(全体):促织。

师:为何叫促织呢,谁来解释一下?

生(4):可能蟋蟀的叫声和织布机的声音相似,……。

师:恭喜你,答对了。(生笑)古人特别敏感。认为蟋蟀的叫声和织布声相仿,又届深秋,一听到促织叫声促女纺织,妇女就准备冬衣,怀念征人,宋代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假如有人一听到蟋蟀声,就为我打毛衣,那是本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生笑)促织在诗歌中充满温馨浪漫的,但在蒲松龄的小说《促织》中,一只小小的东西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家庭的兴衰,悲喜交替。令人感慨万千。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生笑)。

师:标题是《促织》,此标题有何作用?

生(5):线索吧。

师:那文中出现了几只不同寻常的促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吗?

生(6):第一只是祸不单行的促织。

生(6):第二只是高大威猛的促织。是村中少年好事者所养。

师:村中好事者是个特殊句式。

生(6):定语后置,应是好事少年。

生(7):当然还有儿子魂化的促织。但有点不真实。

师:那这小东西是怎样影响的成名一家的?先说一说成名家中的成员,无非是三人……。

生(全部):成名,成妻,成子。

师:成名一开始的身份是什么?

生(全部):童生。

师:哦,童生,跟在坐的各位差不多年轻吧。(生笑)。

生(部分):不。是老童生,连孩子都九岁了。

生(8):变了,当了里正。

师:何为里正。

生(8):大概是个官吧。

生(9):没有,文中说不敢敛户口,可能一方面他性格迂讷,另一方面能力有限。

师:这样一个有书呆子倾向的成名,“会征促织”,征促织可是一项政治任务,艰巨而光荣(生笑)他的心态是起了变化吧?找一找有关心态的词语。

生(10):忧闷欲死,转侧床头,唯思自尽。

师:还有吗?

生(10):得到促织后,大喜,蟋蟀死后如被冰雪,还有益惊喜。

生(11):去捉了,但是经过妻子和神巫的指点,不是主动的,是被动去捉。

师:我们来读一读读书人成名捉蟋蟀的场面吧,体会其中作者的情感。(生读早出暮归……中于款)。

师:这是第一次描写,还有吗?(生读“成反复子念,……逐而得之”)这两段描绘你印象特别深的句子有吗?比如在生活的压力下的苦难的困境的描绘。

生(12):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看出成名当时疑惑和将信将疑的心理。

生(13):乃强起扶杖,我觉得很可怜。两腿被打的伤痕累累,为了家庭,只能尽力而为。

生(14):我认为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读来尤其伤心。侧听估计人贴地而行,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活的重压下他已直不起自己的腰板,没有做人的尊严了。

生(15):成名由于考不中,他一定发奋学习,视力一定很差,是个高度近视眼,(生笑)像寻针线这样寻,真的很可怜。我也是近视眼,深有同感。成名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生活。

生(16):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有生点头)成名当时行动极为不便艰难,遽是迅速的意思,一个受重伤的人既然能扑上去,但一扑可能要有生命危险,为了小小的蟋蟀,他连命也不要了。

生(17):我想到了葛朗台的扑,葛朗台一见金子,76岁,命也不顾了,也用了个扑字,那是扑出老家伙的贪婪。而成名的扑,却扑出了一个重压下小人物的无奈和伤感。有种悲壮的色彩。

生(18):我想这个扑字很受前面癞蛤蟆的影响。(生笑)前面有只蛤蟆猝然跃去,成名由于扑虫心切,就把自己当场了蛤蟆,也开始扑了。

生(19):有,促织被儿子弄死之后,文中这样写,儿神气痴木,奄奄欲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看,居然不把儿子的生死放在心上。

生(部分):理解。

生(20):善解人意,可能丈夫比较迂讷,妻子就能独当一面,处事冷静,有头脑,有主见。是个贤妻。

师:哦,你对成妻的评价很高嘛。那她是个良母吗?

生(20);是良母,当孩子涕告母,母闻之,大惊: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女复算耳,写出了对儿子的担心,自己不惩罚儿子,慈母心态,爱莫能助,担心和恐惧。

生(21):这位母亲有点迷信。只知求神拜佛?

师:哪种人会求人拜佛呢?她求神拜佛容易吗?

生(22):只有受尽生活折磨的人心灰意冷的人才会求神,当时老百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生(23):九岁的小孩由于好奇把促织弄死了,自己变成了蟋蟀。

生(24):因为是人变的,特别有战斗力。

生(25):有作者的主观愿望在里面。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的低层百姓根本无法与强者抗衡,作者希望能够在虚幻的世界中能够战胜恶势力,体现作者良好的愿望。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这三种人中,最能震撼人心的是谁?

生(全部):成子。

师:为何?

生(26):小孩是祖国的未来(生笑)玩是小孩子的专利,一个小孩子因为玩蟋蟀差点付出生命为代价。这个社会连小孩子都不放过。可见是个无耻的社会,尤其有震撼力。

师:对,你的设想一针见血,刺中要害。儿子的性命居然不如一只小虫子重要。小孩即使投井了这事也不能完结,他还必须要让自己的魂魄变成一只促织,代替那只促织,再次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格斗。而且他必须要赢得那些格斗,才可以保他的父母无虞,才可以弥补他的所谓的“过失”。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价值,我们只看到人已沦落为一种玩物,只有把自己不当人看,只有为权贵服务,成为别人手中的玩物,你,小人物才可以解救家庭的苦难,得到所谓的幸福和功名利禄。这是一个荒谬的故事,小说的高明之处使荒谬具备了真实性。我们不禁要问,罪恶的根源在哪里呢?我们读一读结尾,会找到答案?(生朗读最后自然段)。

生(28):根源在于皇帝的荒唐,皇帝不应玩蟋蟀,玩物丧志。

生(29):根源是官贪吏虐,当权者作威作福,不管百姓死活,只管自己官位上升。

师:的确如此,上有好焉,下必趋焉,古代社会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文章一开始就写道:“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其实用不着征,早有人会乖乖的送上来,如果如果领导喜欢斗鸡,明天我就送你一车鸡,如果你喜欢斗牛,立马一车皮牛就送到。杨贵妃喜吃荔枝,我来一骑红尘妃子笑,宋徽宗喜踢球,高俅就发达了。天子偶用一物,就使百姓家破人亡,万一是常用之物,不知有几家遭殃,几家荡产。正如黄宗羲所说封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促织让我们看到专制时代中,小东西是怎样披者皇权的丑恶的外衣吃人的,小人物的命运是怎样被吃的,实质就是吃人和被吃的沉重的话题,如此可悲可叹。结尾似乎皆大欢喜。这个故事似乎成喜剧了。但喜剧往根源里挖我们挖出更加深沉的悲哀。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联系实际,讲兵马踊发现者杨志发的辛酸荒唐的故事)。

悲喜交替为虫所逼(成名)。

附板书。

人化异类为虫所困(成子)。

祸不单行的促织。

竭尽所能为虫所牵(成妻)。

小虫好事少年的促织吃。

成子魂化的促织。

作者邮箱:liuliu2080@。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3.了得救绕越位规矩衍生的技战术。

4.积极自动介入计议,勤于思虑,积极谈话。

(一)、导入课题。

播放有关越位犯规的竞赛片断。

(二)研究课内容。

1、足球越位犯规的观点(板书)。

a越位地位:竞赛中,当队员处于下列环境时,即为该队员处于越位地位:

1)在对方半场。

2)较球更靠近于对方球门线。

3)在该队员与对方球门线之间,对方队员不敷两人。

上述三项前提中,若短少任何一条,队员均不属于处于越位地位。

西席演示,让学生计议接球队员是否处于越位地位,学生分组计议。陈说理由。

西席末了联合画面赐与综合讲授(1攻方某队员处于与球平行的地位,或攻方某队员处在与对方倒数第二名队员平行的地位上,则该队员均未处于越位地位。2断定队员是否处于越位地位的`光阴是同队队员踢或触球的一刹时,而不是该队员接得球的一刹时)。

b越位犯规。

处于越位地位的队员,在同队队员踢或触及球的一刹时,评判员以为其就下列环境而言“卷入”了实际竞赛中时才判为越位犯规:

1)滋扰竞赛;

2)滋扰对方队员;

3)应用越位地位得到康复处。

西席讲授什么是卷入“实际竞赛”?

西席演示,让学生计议接球队员是否越位犯规,学生分组计议。陈说理由。西席末了赐与综合讲授。

启迪学生,本身完备地总结越位犯规的观点,让学生答复越位地位和越位犯规的区别,分组计议在本身欣赏过的出色竞赛中有哪些惹起争议的的越位犯规判罚,画出示用意,讲授。末了西席讲授。赐与评估。

发问:“怎么应用规矩施行造越位和反越位战术?”

1)学生分组计议,每组轮流谈话。

2)西席进行总结,赐与倡议性评估。

4.欣赏一段录像,指出此中的越位犯规和胜利的反越位战术。

(三)小结:让学生谈这节课的劳绩,西席总评。

(四)安插家庭功课:旁观一场足球竞赛,汇集此中越位犯规和反越位战术的案例。

(五)指定学生整顿园地,师生再会。

园地器材:

1多媒体教室。

2电脑。

3投影仪。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教学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要求每一个幼儿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时间:。

20__年4月27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现在是夏季,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目前天气开始转暖,个别学生会有去游泳消暑的想法,希望每一个同学牢记这句话:“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没有理由不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小朋友们,我们怎样使自己不会发生溺水事故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老师先向学生讲几点防溺水的知识要点。

(1)教育学生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学生在来校、离校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河游泳。

(3)我们是学生,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幼儿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二)、看相关图片。

在周末,几名学生到讲河边洗澡,有6名学生不慎溺水死亡。这个悲惨的事实告诉我们了什么?这几个同学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1)议一议:这几个小朋友违反了哪些安全规则?我们应如何遵守安全规则?

(2)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3)由这个事实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三)、说一说。

说说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三、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3)溺水的急救若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绳索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大人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溺水者因为逃生潜意识会挣扎、会死死勒紧救护者,救护者应有充分准备、并避免。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尽量不要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或当时可以利用的竹竿、木板、绳索等物件进行营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这也是学校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去游泳要由家长带领。

(4)面对洪水时如何应对。

方法一、发洪水时应注意往高处逃;。

方法二、尽力躲避大浪;。

方法三、尽量抓住浮托物;。

方法四、挥动鲜艳衣物呼救;。

方法五、山区山洪暴发,山沟、河滩中水深齐膝,水流又急时,学生不能单身过河。如学校未停课,上学、放学必须通过时,可在家长护送下,几个同学手拉手,与水流方向斜叉过河,当水深过膝时,几个学生一起也不能过河,放学路上遇桥梁、道路坍塌,不能冒险通过,可返回学校留宿或请老师想别的方法。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1、鉴赏小说风格独具的艺术魅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细腻的心理描写。

2、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

3、归纳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教学设想。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实际,本篇的教学重点可放在对作品的情节发展,思想内涵及人物心理刻画的分析品评上。

关于蒲松龄作《聊斋志异》,古书有载:“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聊斋志异》全书十二卷,四百八十八篇,通过花妖鬼怪故事,人神鬼相杂、幽明相间的艺术画面,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罪恶,讽刺科举制的腐朽和弊端,歌颂男女青年的'纯真爱情,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作品继承和发扬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小说的艺术传统,既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又给人以现实主义的真实感。构思奇特,幻异曲折,跌宕多变,刻画细腻,文笔洗练。其思想和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文言短篇小说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地位。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优秀篇章,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均达到很高的水平,可谓是文学精品。本文拟从情节、语言、人物三方面赏析其艺术魅力。

一、情节曲折,构思严谨。

我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因此形成的艺术传统是,非常注重故事的情节,善于营造跌宕起伏的曲折性和起承转合的完整性。

故事情节曲折,却构思严谨。纵观全文,起承转合,前呼后应,结构完整。关于起承转合,上面已经叙述过了。至于前呼后应,至少有两处照应非常好,一是故事起因于“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以“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为终,应了“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古话;二是成名始“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且家中“薄产累尽”,而终能“入邑庠”,且“田万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跷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可谓善有善报。

二、语言精炼,生动形象。

”、“扑”、“掭”、“灌”、“视”等词,把成名捕虫的全过程描绘得纤细毕现,如在眼前。再如第七段:“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纥敌领。”这一段文字也通过“怒”、“奔”、“跃”、“张”、“伸”、“纥”等词,把斗虫过程当中促织的神态和动作写得细腻逼真。

文章在精炼处惜字如金,但在形象处却又泼墨如水,细致入微,生动感人。如第六段:“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作者非常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描绘出人物亦怒亦悲亦愁的神态;又巧妙地借用景物衬托,以“茅舍无烟”(正衬)、“东曦既驾”(反衬)来表现成名夫妇“不复聊赖”的精神状态。

三、神态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前面我已经讲过,我国古代小说十分注重情节性,甚至到了刻意的地步,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略显不足。但《促织》不但主人公形象刻画得很成功,就连次要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确属独树一帜。本文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神态描写。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守门员和观众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学习作者是怎样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人物的。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导入新课。

1、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板书课题,概述课文大意。

二、初读课文,理解图意。

1、自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的音和义。

2、出示思考题,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

(1)小学生在什么地方进行足球比赛?他们用什么做球门?

(2)作者是怎样描写守门员的动作和神态的?

(3)作者是怎样描写场外观众的?

三、初步整体理解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分段。[一(1);二(2);三(3—5)]。

四、对照图,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教师提问:

(1)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2)你从图上怎么看出是一块空地的?

(3)第二句话中的“又”字说明什么?

3、让学生从图上找出足球队员、球门及观众。

4、齐读第一段。

五、理解第二段。

1、指名读,结合看图,让学生说说这一段描写了图上哪两个人,重点写的是谁。

2、默读这段课文,画出描写小守门员的句子,找出描写小守门员的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3、用自己的话讲述小守门员的动作和神态。

5、齐读第二段。

六、理解第三段。

1、默读课文,观察图画,思考:

(1)课文写了哪几个观众?

(2)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动作和神态的?

(3)从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这场球赛很精彩?

2、指名朗读第三段。

3、指名回答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过观众的表情动作,想象球赛的激烈场面。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索性”是什么意思?用哪个词可以替换它?(干脆)。

5、齐读后三段课文。

七、联系课文观察图画,指名说图意。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练习组词。

2、指名说说自己认读的方法。

3、指导书写。

三、指导造句。

1、指名说说“回忆”“津津有味”两个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思考“回忆”“津津有味”能和哪些词语搭配。

3、先指名用这两个词练习说话,再进行书面造句。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注意观察同学或老师的'动作、神态,为练习写片断做准备。

第三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学习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对象是自己熟悉的一位老师或同学。

二、学生读练笔要注,提示注意的问题。

(1)明确描写内容。描写一个人做一件事时的动作和神态。

(2)要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

(3)用词要准确,语句要通顺连贯,把观察到的动作、神态写清楚。

(4)不会写的字可以,也可以问老师,不要问同学,以免打断别人的思路。

三、让学生回忆自己准备写的内容,想想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想好之后再动笔。

四、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

五、指名读写好的作文。师生适当进行评议。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3.培养学生诗歌朗读技巧及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引出徐志摩,从而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xx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像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2.相关背景。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3.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朗读节奏。

4.学生再听课文朗读录音,之后模仿录音朗读课文。

5.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描绘了康桥的秀美风光,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三、合作探究。

1.课文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意象美)。

明确:诗人选取康桥有代表性的景色构成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些意象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意象的分类而言,大体可分为六类:

(1)实体意象(简称物象或实象)。即由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具象在诗人胸中、笔下的艺术反映。

(2)虚幻意象(简称虚象)。系由诗人大脑对客观现实作哈哈镜式的变态反映、从而幻化虚构出的非现实中存在的幻象,诸如梦境或神仙鬼蚊世界中的种种意象,还包含一着神仙大显神通与鬼蜮兴妖作怪的虚构事象。

(3)事态意象(简称事象)。在诗人脑中和笔下反映出的种种事态的各自进程及其前因后果,诸如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成因等。

(4)自然力意象。即自然现象中那些可见可闻可感可触的现象在诗人脑中和笔下的反映,如朝晖夕阴、寒来暑往、雷鸣电闪、雨雪阴晴、风云变幻对诗人情绪的具体影响等等。

(5)时间意象。乃是反映在诗人头脑中和行于笔下的晨昏昼夜、春夏秋冬、古往今来的诸多意象。

(6)空间意象。反映在诗人脑中、笔下的意象的空间位置与距离之类,诸如上下四方、远近高低、长短宽窄、大小粗细等等。须注意的是:后面这两种时空意象,在具体的诗歌作品中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总是与前面四种意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更富有表现力。

2.课文在形式上有何特点?(建筑美)。

明确:课文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3.课文语言有何特点?(音乐美)。

明确:诗歌语言具有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

(1)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与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4.小结。

本诗是新诗中一首典范的新格律诗。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尤重音乐美。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你得拿来彻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典型地体现了新格律诗关于新诗创作的“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的理论主张,要多读多体会。

5.学生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建筑美和音乐美,争取当堂成诵。

四、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课后进一步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

附:板书设计。

徐志摩。

意象美。

建筑美。

音乐美。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抓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和提高观察、理解能力。

2、了解小守门员和观众的外貌、动作、神态,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足球比赛的照片、课文动画朗读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介绍教材中出现的油画,明确看图学文的目的。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1.教师介绍油画作品:教材中出现的这幅油画,是前苏联一位著名画家的作品。它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孩子在紧张的学习生活结束之后的一场小足球赛。

2.明确看图学文的目的:

学习“看图学文”这类课文,要求同学们把看图和学习课文相结合。通过看图,进一步培养我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通过学文,培养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借助短文明确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借助图画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浮现文字所描写的画面。

3.初读课文,纠正生字读音,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二)初步看图,借助图画,再认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正确给课文划分结构段。

1.初步看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幅以景物为主,还是以人物为主的图画?(从画面上看,这是一幅以人物为主的图画。)画面上画了一些什么样的人物?(图画中画了一群孩子,还有一位叔叔。)。

2.他们在干什么?你从画面上哪些地方观察到的?

(图画上的人物在看一场足球比赛。从画面上用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的球门和站在球门当中的小守门员,以及坐在一边的观众一致的目光里可以判断出画面上的人物在看比赛。)。

(三)初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叙述这场小足球赛的。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正确给课文分段。

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图画中的场景。是放学以后的一场小足球赛。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是讲守门员的,哪些自然段是讲观众的。

(第1自然段介绍了环境——场地、时间——放学以后、人物——“孩子们”和“小弟弟小妹妹”以及“大个子叔叔”、干什么——赛足球)。

你想一想,这篇文章应该如何划分结构段呢?

(这篇文章应该分三大段: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第2段是第2自然段,介绍了小守门员;第三段是第3~5自然段,介绍了观众)。

小结:

这一课是看图学文。我们在初步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又初读了课文。从画面中观察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件什么事。在初读课文以后,我们给课文划分了三大段。这三段,先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接着介绍小守门员,之后重点介绍了观众的表现。这个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

1.《小足球赛》这篇课文分了三大段来写的,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划分的。

(因为这是作者观察图画的顺序。作者是按照观察图画的顺序来安排他的写作顺序的。)。

2.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仔细看图画,然后自由读课文,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观察的重点落在了哪儿?大家一起议一议。

(课文是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来安排层次结构的,我们又知道作者的写作顺序(层次结构)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

3.课文详细地向我们介绍、描述了小守门员的表现,以及不同的观众的不同表现,因此,作者观察的重点应该落在“小守门员”和“观众”的表现上。)。

4.强调观察的顺序和重点:

我们常常提到写文章要讲顺序,要抓住重点写具体。其实,观察图画也要讲顺序,要能从画面中观察到作者所要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理解图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足球赛》这篇课文,就是作者在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基础上,抓住了画家所要表现的重点,用语言文字生动具体地给我们进行了描述。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然后仔细观察图画,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一句话介绍了足球赛的环境,也就是地点?(“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好地方”,“好”在哪里?看图画,想一想。

(“空”字说明来往行人不多,没有车辆通过,从画面上看,附近没有大的建筑物妨碍踢球,这样的地方正是比较理想的简易足球场,所以,说它是“赛足球的好地方”。)。

2.“他们分成两拨儿,把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球门,就拉开阵势赛起来。”你在画面上看到的是哪一拨儿?(画面上只反映了其中一拨儿的一个守门员、一个候补守门员。)。

(“阵势”,原是指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课文中,是双方相互对峙的紧张的场面的意思。“拉开阵势”就是紧张的小足球赛已经开始。从画面中小守门员叉开的两腿,手扶膝盖和专注的一双眼睛,可以看出足球赛已经“拉开阵势”,比赛将非常紧张。)。

(有“小弟弟小妹妹”,还有“大个子叔叔”。)(“小弟弟小妹妹”是被“吸引”来了,“大个子叔叔也坐到场边”“欣赏”。)。

4.看图,学习课文第二段。

(课文先讲他的外貌和神态。“留平头”显得格外精神。“警惕地注视”,表现他对对手严加防备,十分专注的神态。“分腿弯腰,上身前倾”,表现他随时准备扑救险球的姿势。)。

(“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说明小守门员很称职,是作者对他的肯定和称赞。)。

(作者从他的衣着、神态和站在守门员背后可以看出他是个“候补守门员”。作者根据他“腆着”肚子的动作,那急不可待、跃跃欲试的神情想象出来的。)。

5.小结这一段:

作者用精练的笔墨,把全场唯一的两个队员的天真可爱、忠于职守的形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和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局势的发展”指的是足球场上,比赛变化的情况。“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集中的意思。从作者对其他观众的动作和表情的描写中看出其他观众也在全神贯注的观看比赛。)在所有描写的观众里,哪一个观众最引人注目?(大个子叔叔)。

“津津有味”是有兴致、极感兴趣的意思。“精彩”是(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的意思。课文里形容小足球赛紧张、激烈、吸引人,能把“大个子叔叔”吸引,说明小足球赛水平很高,踢得精彩。全篇文章没有一词一句是对比赛场面的描写,贯穿全文的内容除了对“守门员”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就是描写观众观看比赛时的动作和表情。可是,全篇文章却使读者经历了一场紧张激烈、精彩的小足球赛。

总结课文:

这篇看图学文“小足球赛”,反映的是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小守门员警惕地注视着对方的场地,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大个子叔叔正在出神地观看这场比赛。配合本课的图画是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画面角度新颖,人物形象逼真。作者按照观察顺序来安排写作顺序,把看到画面上的内容生动形象地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使我们借助课文,明确了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又凭借图画帮助我们在头脑中浮现出文字所描写的画面,从而产生联想,加深对图画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能够完成脚背正面踢球的技术,90%踢球比较准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法、游戏法、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和练习,发展学生奔跑、跳跃的能力,提高速度、耐力、灵敏、协调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合作能力,培养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重点】。

脚踢球的部位,身体正对来球,脚背正面触球。

【难点】。

判断来球的路线与速度,膝、踝关节放松以增强缓冲效果,踢球时全身的协调配合。

(一)开始部分。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要求:快速、安静、整齐。

(二)准备部分。

1、一般准备活动:伸展运动;体转运动;踢腿运动;踝腕关节运动;

2、专项准备活动:小步跑、车轮跑、后蹬跑、高抬腿跑;

教学组织:两列纵队;要求:动作充分、规范,防止受伤。

(三)基本部分。

导入:学生复习脚内侧踢球以及脚背内侧踢球等技术动作,通过以上技术动作的练习为接下来的新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1、技术动作的示范讲解。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踢球的方式,接下来我们将再学习一种踢球的方式—脚背正面踢球,大家仔细看老师的动作,老师的助跑路线、支撑脚的位置、摆动腿的动作、击球部位都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对技术动作要点总结教师进行补充:直线助跑,最后一步稍大,支撑脚积极的以脚跟着地,踏在球的后侧方10—15厘米处,膝关节微曲,足尖正对出球方向;摆动腿以膝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屈膝积极向前摆动,当膝关节摆置接近球的垂直方上方时,小腿做爆发式的前摆,使膝关节处在球的正上方时用脚背正面击球的后中部。击球时脚面绷直,踝关节紧张,上体稍前倾,两臂配合协调摆动。

教学组织:四列横队,第一、二蹲下,三、四列稍息。

要求:仔细观察教师的技术动作。

2、学生两人一组做踢固定球练习。

两名学生一组一名学生脚踩足球的上部,另一名学生原地练习模仿踢球姿势,感受脚背正面踢球的部位,踩球同学对踢球同学的技术动作进行点评。

教学组织:两人一组轮换。

要求:体会踢球的部位及击球点。

3、学生两人一组做互踢练习。

两名学生距离大约15—20米,面对面站着,球固定到面前,助跑用脚背正面踢球,将球踢给另一名学生,另一名学生再将球踢回。

教学组织:两人一组。

要求:注意踢球的准确性。

4、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5、游戏:中区射桶。

全场使用一个球,在中圈内分布10个标志桶,两队均在中圈以外,其中一队控制球为进攻方,另一队为防守方,进攻方距中圈不得少于15米,防守方防止进攻方射中中圈内的标志桶。射击必须用脚背正面,射击球穿过中圈可以被再次控制,停留在中圈则成为“死球”,原控制球队失去控球权。防守一方获得控球权后必须从中圈15米以外开始进攻。比赛进行到全部标志桶被击倒后为一回合,击倒一个标志桶得一分,积分多的队为胜。

教学组织:分为人数相等的两队。

要求:采用脚背正面踢球的方式。

(四)结束部分。

1、老师针对今天上课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

2、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进行放松操。

3、值日生归还器材,教师宣布下课。

场地器材:足球场、标志物、足球。

练习密度:50%;练习强度:中等;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钟。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教案设计者戴娟。

课堂实录整理:赵娟。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四季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感受四季的美丽。

2、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一年四季的悄然变化及每个季节的迷人景致。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8课《四季的脚步》,你们还记得吗?(生:记得!)。

那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卡片(扇形展示)你们看,我想请两位小朋友合作把这些卡片贴在黑板上。

谁愿意上来。(指两名学生上台贴卡片)。

(贴对了)师:你为什么这样贴?

生说理由。

过渡:四季悄悄地走过,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可爱的礼物(指黑板),还带来了美妙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听听吧!

二、播放朗读,倾听声音,

课件播放配乐配图配文诗歌朗诵。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指名说。(允许补充,师提示“还有吗?”)。

师:好听吗?(好听!)。

师:是啊,像唱歌一样,让我们也来唱一唱吧!

师:谁先来?你想模仿谁的声音?

[根据学生回答的先后,相机出示声音节奏]。

指名模仿溪水的的声音。

师:挺像的`!

课件出示节奏型及声音文本1。

师:你们也来试试!

点击出示溪水流淌录像。

师:你们看!多么清澈明亮的溪水啊!师范读,配手势,生跟着丁冬、丁冬……。

自动返回节奏型及声音文本1。

师:溪水的声音真好听,那金蝉又是怎样唱歌的呢?

指名模仿金蝉的声音(相机指导)。

(模仿好了)师:真是一只聪明金蝉!大家也像他这样,预备起――(手势示意)。

(模仿不好)师:能不能把“知”字拉长点,再试试!

师:不错!可爱的知了们唱起来吧!

点击出示节奏型及声音文本2。

师:谁来唱唱北风的歌。

师:这可不象唱歌哟,我们用最美的声音唱出来。

点击出示节奏型及声音文本4。

师做推的手势“呼――呼――”

师:唱得真好!(表扬肯定)。

师:你们把溪水、金蝉、北风的歌唱得那么好听,老师也想唱唱落叶的歌!你们同意吗?

(师故意将“刷刷”的声音读得很重)。

师:怎么样?

学生评议,自由发言。

点击出示节奏型及声音文本3。

师:说得真好!

自动返回节奏型及声音文本3来!轻一点,快一点。“刷刷刷刷”“刷刷刷刷”

师:大自然的声音真有趣,就像一首首动听的歌。现在老师指挥大家一起唱,好不好?(好!)。

师引读声音文本:溪水唱起了歌儿――。

金蝉唱起了歌儿――。

落叶唱起了歌儿――。

北风唱起了歌儿――(学生齐读)。

你们真棒!我相信,你们读的比唱的更好听!来!

出示句子文本.

学生齐读.

过渡:多美的四季之歌呀!下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19页自由读课文,独自去感受四季的美丽。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了发现就悄悄地告诉老师。

三、以读促悟,体会美感。

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去行间巡视。

老师听到了那么多的悄悄话,真是太幸福了!可幸福应该让大家分享。

师:来,我们分四人小组学习,先将你喜欢的季节读一读,再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师行间巡视指导。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学习!现在,来谈谈你的。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诵读课文,讲解节奏。

二.研讨:

1。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轻轻地、悄悄地。

2.为什么要这样?

3.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桥美好的一切。

4.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柳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

是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星辉斑斓,夏虫鸣叫。

文中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6.“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

——拟人,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

7.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8.重回康桥,他观金柳,赏青荇清泉,还做了什么?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到星辉斑斓时。

9.此时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情不自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别有深情挚爱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

13.诗中还有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感情的是什么?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14.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二

1、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把课文读熟了,今天老师把足球给大家请来了,想不想认识它?(动画出示)运动的足球。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足球怎么样?(动画出示运动的足球,配第一自然段的音,并显示第一自然段。)。

3、请你读一读足球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再读一读段话,说说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学生再读。

4、指名说,同学帮着解决。

5、足球这么可爱,你觉得它的话应该怎么读呢?自由练习,指名读,评价,你还可以找自己的伙伴来读。

6、现在你能来做小足球,带上动作试试看吗?下面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做动作,也可以两人一起边读边做动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动作。)。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可爱的足球年纪怎么会这么大呢?我们来听听足球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吧!(动画显示,配音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2、自由读一读足球的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说,并相机显示“很久很久以前”足球这种运动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出现了,怪不得它说自己有一大把的年纪呢!“只有……才……”。只有皇帝过生日才能用它来庆祝,那老百姓过生日能不能用它来庆祝呢?是啊,在那个时候,足球运动只是少数人能参加的'运动。

4、同学们在读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许多年过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让我们来听听足球的心里话吧!

2、动画及课文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谁来说说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4、出示第一句话,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5、理解“流行”。把搜集到的有关足球的资料拿出来,同桌互相交换看。

7、出示第二句,自由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足球带给我们的快乐吧!看录像。(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一想场内比赛的人,场外观看的人有何表现。你心情怎样?)。

8、足球给我们带来欢笑,他也非常高兴,你能把足球的这段话读好吗?

9、自由练习。

四、整体感知。

1、每一排的同学都读得很好,整篇课文能不能读好呢,下面老师请每个同学练习读两遍,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做足球向大家作一个自我介绍。

2、自由练习,指名介绍,指名评价。再介绍。

五、拓展练习。

2、指名说。

3、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你们一定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当然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现在我们就来运动一下,轻松一下,同学们可以边听边唱边做动作。

六、小结。

足球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三

1、认识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真地看待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了解可闻所用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3、查字词典,理解意思:

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走进教室,连续地咳嗽,手在空气中扇着,然后说;“屋里有土可太不舒服,我向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一读体会在课文的意思。

3、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

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

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昆较大的小组,及时表扬合作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生评读。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3、4、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们看成废物的东西都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你还了解生活中那些被看成废物的东西,又怎样的价值?

3、交流课前查的资料:

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0568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