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寻找进步方向的有效工具。写总结时要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的评价,要以客观事实和真实体验为依据。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总结案例,相信会给您写总结带来一些启示。
于丹庄子心得篇一
这个暑假,我一直在静静地品读于丹的《庄子》心得,觉得自己的内心淡定了许多。我的座右铭是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觉得人就应该在这个物欲喧嚣、浮躁的社会静下心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是不同的,我们关键是应该做好的自己。
庄子告诉我们:“心态决定人的状态。”是的,今天的我们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做人有拥有一颗平常心,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因为该属于自己的谁也拿不去,不属于自己的它也不会来。自己常常想,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价值就是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家长信赖的老师,这就是我最欣慰的。但是有时候总是过于急躁,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当学生做了违反课堂纪律,作业出现错误,我总是很生气,有时甚至大声指责。其实想想学生们真不简单,我刚刚批评过他们,他们竟然会对我亲切地微笑,并亲切地喊我“韩老师”。
在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世界上,想想做小学老师也是比较幸福的,因为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是最纯洁的心灵,不需要去揣摩他人的心思,只要我们付出爱心、耐心,就会获得最真挚的情感。作为一名老师,当然都盼着自己的先生最优秀,希望他们的成绩出类拔萃,好像这样才更光彩。这是一种积极追求向上的心态,但如果过度了,就会给孩子们太多的压力,使他们讨厌老师而最终对学习产生倦怠。所以,我们为人师者的心态不仅仅决定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更影响着祖国未来和希望呀!
感叹人生的短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获得成功。我有时也羡慕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但羡慕又有什么用呢?人还是应该面对现实,找准自己的目标,为了心中的执着不断前进。凡是一件事如果动机过强,往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越来越喜欢看体育比赛,那不仅仅是欣赏,更是一种挑战,有多少优秀的选手正是因为压力太大,没调整好心态,而失去了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机会,其实有时候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呀!我的第一次国旗下演讲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它磨炼了我。我们学校组织老师轮流演讲,当我登上演讲台,真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刚刚开始时,我就觉得有些小紧张,又想到周围这么多的师生,后面还有校长们,就更紧张了。我提醒自己“不要紧张”,但无济于事,演讲快结束了,我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我想可能自己想演讲得好一些,结果适得其反。当我读了庄子《达生》篇里木匠的故事,明白了一个朴素而又玄妙的道理,人做事要做得好,要穿越三个阶段:忘利、忘名、忘我。也就是我们在做事时,别想太多,要达到忘我的境界,也就实现了真正的超越。与我们的同事天天相处,我们需要的是宽容和理解,正如于丹所说:“真正的争斗,取得胜利,不在于勇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
我们每个人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质量,把握住现在所拥有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名家长信赖的老师,我们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于丹庄子心得篇二
于丹是当代著名的古籍研究学者,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颇有建树。其著作《庄子心得》深入解读了庄子的思想,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智慧与思考的境界。读完《庄子心得》,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通过阅读《庄子心得》,我对庄子的自由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庄子以“自由”为核心思想,主张放弃社会规范和道德束缚,追求个人的自由与追求。他以“逍遥游”来比喻人生的境界,认为人应做到无拘无束,心态宽广。《庄子心得》一书中详细地解读了庄子对自由的理念和追求,让我感受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自由思考和自由行动的重要性。在不断的适应和改变中,寻找自己的内心自由,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其次,通过阅读《庄子心得》,我对庄子的“无为而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而生长,人类社会也应该与之相应,不要强迫控制和改变自然的道路。只有顺其自然,从容不迫地面对一切,才能真正实现“无为而治”的境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追求成功和高效率,但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流动。而庄子主张不要过于追求功利和目标,要懂得在自然中保持平衡,顺其自然的发展。这种思想让我反思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学会从内心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和生活,追求真正的心灵自由。
再次,通过阅读《庄子心得》,我对庄子的“变化无穷”的思想有了深刻的体悟。庄子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变化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化。他以变化作为一种智慧和境界,提倡适应性和灵活性。《庄子心得》中详尽解释了变化无穷的思想,启发我要学会面对种种变化,灵活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在不断变换中,才能真正成长。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有时我们会被各种固化的思维和模式所束缚,庄子的思想让我意识到要保持灵活,开放的心态,才能应对世界的不断变化。
最后,通过阅读《庄子心得》,我对庄子的人生态度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庄子对于人生的态度是一种豁达,他放弃了功名利禄的追求,提倡内心的平和和达观。他主张人们要超越一切外在的刺激和物质的诱惑,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幸福。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名利和物质,却常常忽略了内在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的真正意义。庄子的思想让我认识到人生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更要追求内心的安宁与满足,努力寻找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总结起来,《庄子心得》一书让我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体悟。通过解读庄子的自由思想、无为而治、变化无穷和人生态度,我更加明白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困境和挑战,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庄子的智慧引领着我,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人生的真谛。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将庄子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和人生智慧。
于丹庄子心得篇三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读后感《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于丹庄子心得篇四
1、经历和悟性决定了你的眼界。
2、同样的道理,感悟却有高下之分。
3、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开阔。
4、我爸对我的教育,就是一切从源头开始。
5、感到心理失衡,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6、在真正的比赛中,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7、只有用心,才能从细节里获得知识和感悟。
8、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9、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10、对自己的评估,只有内心能做出准确的回答。
11、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远离自己的赤子之心。
12、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13、在我们成长中,一定有某种潜能从没被开发出来。
14、人生没有弯路,你必须亲自丈量脚下的每一步路。
15、而我们今天希望,用繁忙驱散寂寞,让寂寞不留心间。
16、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17、所谓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血验之”,那是一种非常深刻地浸润。
18、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地参悟、历练,就是你心中有一种仪式。
19、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20、小的迷惑可以改变人生的'方向,大的迷惑可以改变人的性情(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21、人生其实就是木桶效应,你永远不要追问你那块最高板--你什么地方更优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该去考虑。
22、真正的文化经典,都是那种可以无比深刻,但也可以无比简单的东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内涵,简单是它的表面形式。简单与深刻有时并不矛盾。
23、在传播学上有一个原则,就是你要永远保持它那种特别简单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样子,这才易传播,你把它整的特别深邃的话,就传不出去了。再传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简单、傻瓜。
24、我喜欢把生活分成两个层面:生命层面,生存层面,而且越大越能分得清了。所谓生命层面,就是自己的内心要有所执守的东西;而所谓生存层面,就是你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东西。
25、一个人,在你年轻的时候,你有责任把你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你不能说在你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就逍遥去了。其实,这种不入世,会让人没有一种价值实现感,而且你也挺不负责任的。
26、在我看来,庄子也罢,孔子也罢,所有作用于生命个体的古圣先贤学说,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内心觉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觉得这就是先贤的一种意义了。
27、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于丹庄子心得篇五
联系现实生活,就想谈一点:做人,一定要做坦坦荡荡的君子,不要做心胸狭窄的小人。因为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做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宽容别人是君子之为。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心胸狭窄、陷害别人是小人之为。他们不能接受身边存在比自己强的人,有时候是因为比自己强的人会妨害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狭窄的心胸使他们不能吃一点点亏,会想方设法消灭对手。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就像是一株小草,微风拂过,也能让他们前俯后仰,方寸大乱。对别人一些无心的举动,一些随意的言谈,都很敏感,在心里形成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对别人的报复是与别人的能力无关的,只是因为别人不经意伤害了他们,他们却无法释怀。他们只想着怎样让别人也受到更大的伤害,只有别人受到的伤害远胜于自己,他们才能感到一丝快感。和心胸狭窄的人在一起,会有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得罪到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对你进行报复。太可怕了!
于丹告诉我们,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他人,我们要脚踏实地,用自己的汗水,收获自己的成功,这份成功才会有意义。
当然,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所以,看问题要多角度,学会换位思考。慢慢就会理解别人的处境,不会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改变生活态度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有决心,就要与身边乐观开朗的人多交流,慢慢体会。另外,要了解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面,选择积极的心态就会变得心胸开阔。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道家提倡,活在当下。也就是说,尽可能地做好现在的事情,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
让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从每一天中总结人生的意义,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能力;在人生之旅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培养宽容这种良好的品质。
常用宽容的眼光看世界,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自己就一定会幸福、快乐。
做人,一定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心如明镜,这需要我们释放一切包袱,回归原本的自我,回归自然,这样才能聆听到我们内心最美妙的乐曲。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于丹庄子心得篇六
历史上,孔子称为圣人,庄子称为神人。最初知道庄子是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然理解的'不深刻,甚至到现在不太清楚什么意思。今年寒假读了于丹庄子心得,知道了庄子最为著名的是《逍遥游》,这篇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表达了对世俗功利的态度。
庄子留给我们最深的是充满寓意和小故事的文章,以此来表达对那些追求小名小利的嘲讽,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令人瞠目结舌。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幽默而有涵养,但是她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困到极点却从不接受别人一点的施舍。
在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境界有大小”。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同样也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而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认为其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加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卫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过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侯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的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在大千世界,我们既要做到顺应外面的世界,做到与时俱进,又要有所坚持,秉承内心最本质和最纯真的东西,只有这样在大千世界里才不至于迷失我们自己。
于丹庄子心得篇七
偶然的机会,从朋友的介绍中,初识了这本于丹庄子心得。细细咀嚼,慢慢品读,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摇曳中的沉静风骨。
庄子与我并不陌生,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懂得用心生活,体会超越的“悟”。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觉”与“悟”的联系。
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职业岗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这样,“觉”的事件和过程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在学习中什么时候表现的最有兴趣,他们是这样看待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他们高举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么……而这时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结果便是“丢失”了“悟”。
进而是丢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机,升华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那么你就会去有意的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情绪的环节;如果你理解老师的一句肯定会在他们的脸上浇开一朵花,那么你的课堂将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从他们高举的双手中读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课堂就是充满互动,灵动的……其中这或许便是悟的瞬间,它是基于积极的思考,经验的不断累积而成的。
于丹庄子心得篇八
我们有太多的时候,当我们安然的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秩序,我们日复一日,早晨起床,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看着大家怎么生活我们也怎样生活,我们想着手中有一技之长,我可以养家糊口,我可以过很好的日子,我们从来没有跳出自己现有各经验系统,重新质询一下,我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吗,我目前所拥有的这些技能,我还有没有可能让他发挥更大的用处,于丹教授认为,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作主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了解整个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但是最难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心。这才是觉悟。而觉悟在佛家禅宗的开悟中,被描述为两个阶段,觉是一个阶段,比如说你听了某种知识,有一个人跟你说了一句话,所谓醍醐灌顶,突然之间眼界通透,这叫有所觉,但是你长长的一生的修为,遇到任何一个事情,做反观内心,去考虑突然之间又明白一点什么,这个长长的感受,和参化的过程叫做悟,也就是说,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点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感受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人生境界有大小,而我们过往的生活,大体相同,所以重要的不在于,我们客观有什么样的寄寓,而在于主观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在于客观提供了,给我们哪些机会,而在于我们的心智,在有用与无用的判读上,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而去利用机会,如果今天我们,以觉悟的态度反观内心,重新审视庄子,那么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目的是释放自己,尽可能达到,一个逍遥游的境界。
于丹庄子心得篇九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天地精神沟通,再没有什么能够束缚思想,所谓随心所欲了。
在于丹的《庄子心得》中,感触较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方外圆,一是“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庄子托孔子说,“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外化而内不化,要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而自己的内心却要一直坚持原则。这解决了一个问题,坚持原则和随外部变化是相辅相成的融合关系,而不是相对关系。只有能随外界变化而变化才能适应环境,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就会与环境冲突,而在无力瞬间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只能被环境慢慢侵蚀,被环境同化或者抛弃。而随外界变化并不是无原则的`变化,而是在坚持内心原则的变化,适应环境才能更好的生活,即使要改变环境,也是体会到环境的基础上再做出的改变,而不是盲目的改变。对内坚持原则是不变的原则,否则就失去了自己。在坚持自己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环境。
于丹庄子心得篇十
庄子的《秋水》乃是庄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这句话引起了全文。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了嘛,他有他骄傲的本钱。
但是,很快,这个河伯就知道自己错了。因为他看见了大海,看见了不见水端的北海,他被吓坏了。于是,河伯这个孺子开始接受教育。若便是他的老师。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上接触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态度所折服。现在的老师,往往是站在制高点上对学生灌输各种的结论和观点。其实,你的那些东西,学生未必就买账。
要是学生不买账而被迫地接受。这样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问题。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样,让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来、暴露出来,这个时候适时地给学生看一点真理的外观,让他们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让他们自己产生探索真理的冲动和欲望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才开始教育。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会效率更高。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对于规模化的教育,这个成与不成,我不好说。
于丹庄子心得篇十一
于丹庄子心得是一本关于庄子思想的解读作品,作者于丹在书中通过对庄子思想的解读,探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包括道家的生活态度、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我内心的冲突等。
在书中,于丹通过庄子的故事和言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庄子思想的核心,即“道法自然”。她指出,庄子的思想是希望人们能够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摆脱世俗的束缚和困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智慧。庄子认为,自然是最美的,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逆天而行。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物质和功利所驱使,忽略了自然和内心的美好。庄子思想提醒我们,应该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才能真正地获得幸福。
同时,书中的一些具体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庄子对于生死、是非、得失等问题的看法,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庄子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是非得失是人生常态,我们应该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它们,才能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总的来说,于丹庄子心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庄子思想,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所有读者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于丹庄子心得篇十二
北海有一种鱼,叫做鲲。鲲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它能化成一种叫鹏的鸟,也有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的时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鹏会在海运来临的时候飞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当它飞往南海的时候,会击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着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而且这一飞就是六个月。
然而,蝉和斑鸠却嘲笑说:“我们快速飞起,冲上榆树和檀树,但有时达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飞到九万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说:“它究竟想要飞到哪儿去呢?我使劲的往上飞,也不过飞几十丈那么高就得回来,在蓬蒿之间翱翔,已经是飞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往往会羡慕大鹏鸟的视野宽阔,气魄宏大,会嘲讽蝉、斑鸠和麻雀在大鹏面前如小丑般的无知、可笑,它们鼠目寸光,即使尽力气地翻飞腾跃,也不过蓬蒿之间,数丈而已,它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际的大鹏鸟呢!难怪连庄子也说“这几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觉。
然而,这只不过是从很世俗的、狭隘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而事实却并不如此!
我们知道,宇宙(或道)是无限的,到底无限到何种程度呢?有一部电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与人类寻找一个决定双方命运的宇宙,经过双方的生死较量,这个宇宙最终被人类寻获并夺得,你知道这个宇宙在哪里吗?它在一只黑猫的脖子上挂着,只有玻璃弹珠那么大,但当你从外向里望时,里面却是繁星密布,浩瀚无边,的的确确的是一个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吗?不是的!电影到结束时,镜头拉向远方,我们伟大的地球慢慢地缩小,变成蓝色的球,再缩小,在太阳系里变成一颗小星星发着微弱的光,再缩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阳系在银河系里缩成一小片,再缩小,银河系已变成一小团雾,再缩小,银河系在我们的宇宙里已看不见了,最后我们的宇宙变成一颗小小的弹珠在地上滚动,掉到一个小坑里,与另外一颗弹珠撞在一起。这时,一个外星人伸出一只长着柔软大手的瘦长胳膊,用手抓起两颗弹珠,放到一个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满满的一袋子呢!
相反,麻雀、斑鸠和蝉倒是很幸福的,它们的幸福正在于它们的无知和自我满足!
现实生活中不也如此吗。有一个朋友通过自己十来年的奋斗,已经拥有上千万的家产,家中的住房已从乡下的农房换成了小别墅,后来他觉得小别墅也不好看,又想买三十亩地造个小园林,现在他已在付诸实践了。有人对他说,怎么这么不知满足呢?等你有一小园林后,就有会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会不满足了。
是啊!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满足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不是很痛苦吗。
所以,做一只无知、无用和自我满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于丹庄子心得篇十三
今天,一个有10块钱的人,未必他的快乐不如一个身价上百万上千万的人。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上,最快乐的人,既不是穷得叮当响的人,也不是家财万贯的人,往往是那些有温饱到小康的这一批人。因为他们的日子不至于生活得过分窘迫,也不至于被财富所束缚,在财富里异化,为财富而担忧。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有资格幸福的人。
现在网上流行这么一个段子,说人生无非是为了几张纸。为钱,就是为那么几张人民币。名呢,为了那么几张奖状,文凭,档案。人死了以后,为了墓志铭,为了烧纸钱。一辈子,就是为了几张纸而已。
庄子,把这些东西看得太淡了,所以,利束缚不了他。庄子觉得,要我为了利丧失我很多自由,很多心智,让我用心去为形役,不值得。这个道理今天也许有一些高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说到第二层,破名,则要比破利难得多。我可以不为金钱所动,但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生前一世,为的是死后追封一个谥号,由君王追封他忠,他孝,他文,他武。当这个谥号刻上墓志铭,他会觉得生前的一切失落在这个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补偿。这就是辛弃疾所谓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庄子在乎名吗?庄子这个人,富有雄才大略,但他不爱说。他认为天地沉浊,不可与庄语。天地之大美,自是不言。这样,他就周游列国,在各地游荡。
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惠施,著称是天下有名的雄辩家,在梁国做宰相。这一回,庄子晃荡到了梁国。很多人就跑去跟惠子(惠施)说,庄周(庄子)的口才和雄辩远在你之上,千万不能让他直接去见梁惠王,万一梁王把相位给了他就不好办了。于是惠子就发动他手下的人,满城去找庄子。后来,庄子听说这个事,就去找惠子。庄子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鵷(yuan)雏(一种像凤凰的鸟),从南海飞到北海的时候,一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喝。有一天它飞过一只鴞(xiao)鸟(猫头鹰之类的猛禽)的头上,这只鴞鸟正在吃腐烂的老鼠,鴞鸟怕鵷雏抢它的老鼠,便仰头大叫一声。庄子对惠子说,你现在是不是也想对我大叫一声啊?其实,名位对于世俗,虽有设置的必要,但对于大智慧的人来说,名位就像旅社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留念的。这就是庄子眼中的名。
战国时期有三个最大的国家:楚国,齐国和秦国。楚王曾派大臣去找庄子,想把楚国的相位授给他。当时,庄子在蒲水上逍逍遥遥地钓鱼。楚国两个大臣说明请他出山为相的来意后,庄子又开始讲故事。听说楚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了,它的骨头被放在庙里,用作占卜。你说,它是情愿送了性命留下骨头,让人敬重好啊,还是情愿活在烂泥巴里打滚好呢?我猜,它一定愿意在泥巴里打滚。你们回去吧,我和它一样,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这就是庄子对送上门来的名,如此态度而已。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人的一生只有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可以真正拘束住。人生的劳顿有很多时候,要先问一问目的是什么?很多事是一个循环,也许你眼下的起点,对自己的交待,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回答,比如说,是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成就,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但是,潜在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这是不是我们给名和利,找的一个堂而皇之的托辞?有时,就是因为被名利在前面一步一步地牵引着,沦陷进一种无事忙的人生循环。
于丹庄子心得篇十四
《庄子》是一部充满哲学智慧和想象力的经典作品,讲述了关于生命、自然和人类社会等方面的思考。于丹教授的解读,深入浅出,让人深受启发。
庄子的思想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社会现状和道德规范进行了大胆的挑战和反思。他认为人们过于注重外在的虚荣和物质的追求,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感受和价值的真正所在。这使得我们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倡导回归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独立。
于丹教授的解读方式独特,她将庄子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庄子思想的内涵。她强调了庄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和他人,遵循自然规律,尊重个体的自由和独立,让人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
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也颇多。庄子的思想让我意识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追求物质和权力的崇拜,而忘记了生命的真谛。我们应该学会关注内心的感受,寻找生命的意义,做到真正的内心强大。
总之,《庄子》的解读让人受益匪浅,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自然和人类社会,让我深刻理解了庄子思想的内涵和价值。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遵循自然规律,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独立,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于丹庄子心得篇十五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心如明镜,这需要我们释放一切包袱,回归原本的自我,回归自然,这样才能聆听到我们内心最美妙的乐曲。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于丹庄子心得篇十六
庄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庄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人,尤其是于丹女士。于丹在她的《庄子心得》一书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将庄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
于丹在书中首先介绍了庄子的背景和思想,包括其生活背景、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以及庄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等。然后,她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深入的剖析,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庄子思想,例如“庄子的妻子死了,他敲着盆子唱歌”,这表现出庄子对于生命的达观和超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于丹对庄子思想的独特理解和解读。她将庄子思想中的“道”与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相结合,例如现代社会的焦虑和压力,她用庄子思想来引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同时,她对庄子思想的解读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庄子这个人,以及他为何能够写出如此独特且深刻的思想。
在书中,于丹对于庄子思想的解读,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庄子的思想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洞察,他让我们认识到,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生活本就是简单的,快乐的,只要我们能够放下心中的负担,就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于丹的《庄子心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将庄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同时,她也用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让我们对庄子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哲学书,更是一本生活的指导书。
最后,我想说的是,庄子思想中的“道”,即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是永恒的。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庄子思想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而于丹的《庄子心得》,则是一种将庄子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尝试,它让我们认识到,庄子思想并不过时,反而,它是一种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生活的方式。
于丹庄子心得篇十七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09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