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许多改变和便利。写总结时要注重细节,言之有物,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以范文为参考,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总结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一
1、了解词人李煜生及其作品。
2、感悟意象,体会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赏析重点佳句。
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以歌曲《虞美人》导入。
师:这首词是什么?
生:《虞美人》。
师:这首词,讲述了一个帝王的故事。一个是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他,赞美他。这位大人物可谓是“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他曾有过“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后世这样评价“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说到这里,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说下他是谁?李煜。是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一起学习他的绝笔佳作《虞美人》。
好的让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李煜和写作背景。
二、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书画,通音律,工诗文,尤以词著名,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写作背景: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南唐都城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上了软禁生活。从尊贵的皇帝变成被人羞辱的囚徒,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让他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了《虞美人》词,来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这一举动被宋太宗知晓后,大怒,不久,宋太宗赐酒将他毒死了,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三、吟咏诗韵(读)。
我们说诗歌是需要品读的,有感情地朗诵吟咏,可以让我们进入诗歌的意境,可以在美的享受之中去感受诗歌的情感。当然有感情地朗诵让我们更能走进诗歌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情感。下面先请同学们朗读全词进行初步感受,在读得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节奏。
2.强弱。
3.缓急。
生:展示。
生:点评。(安静,美丽或是帅气的同桌)。
师:总评:大家都读得不错,要进行表扬。但还有不足的地方,大家要勤加练习。在朗读这一方面呢?老师想给大家补充一个知识点,大家做好笔记。
吟诵诗词应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字正腔圆;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前面几位同学都做到了这一点,就算有些小瑕疵,也值得鼓励。)。
第二种:读出节奏;我们都知道诗词读出节奏将给人一种美感,使人心情随之起伏。看到我们这首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拿笔画记好)。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节奏明了,节拍适当。
第三种:读出情感。诗歌有了情感才能打动人。我们读了这么多遍,大家也从这首诗词中读出了悲怆、无奈、悔恨的情感。
向—东—流(师生一起来说)。
生:展示。
师:非常的不错,较之前有了大的提升,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练习。读的阶段我们就暂时上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这首词。这首词呢,言简意赅,大家都能懂得大意。我想课本上的注解也帮了大家不少的忙。看到课件上,就是这首词的译文以及重点词的解释。大家稍微的看一下。好的,同学们应该看完了。接下来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全词,走近李煜,看看这首词为何成为了他的绝命之作。
四、探究课文、整体感知(品)。
探究一: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它又体现在哪里?(从意象方面入手)这些感情又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答案】:词眼:愁。意象:
春花故国。
小楼【往事之叹】朱颜亡国之恨。
东风雕栏玉砌。
明月【思家之苦】春水。
【离家之痛】往事。
五、精读细品、赏析佳句(赏)。
师生:能。
小组合作探究并选派一人作为代表进行小组成果展示。
1、“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师: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情喻为一江春水。为什么要比喻成江水?好在哪里?江水多,无穷无尽,连绵不绝。体现了愁多,愁汹涌,愁澎湃。所以呢是不是把抽象地具体化了,是不是将愁情具体化了。在词史上将抽象化具体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说:刚刚《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这里将愁比喻成了什么?丝,对的,丝可以剪,乱了还可以理一理。但是李煜的愁却是剪也剪不断,理都理不清。还有吗?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在这首词中呢,作者将之喻为一江春水,我们想想,这哪是一江春水,分明是一滴滴附在愁情的李煜的泪水。所以我们这样一比喻就将抽象的、无形的东西转化成了具体的、有形的了。所以这一江春水又可谓是李煜的一江愁水。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二
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更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懂得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学习,学生懂得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含义和特征。
【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
【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教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讨论归纳法。
【学法】体验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归纳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课前准备】《中国梦我的梦》。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时政导入】。
(设计意图:引用时政热点导课,体现思品课的思想性,引出课题,燃起学生心中的梦想之火,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授新】。
第一环节:感知教育的含义。
交流活动:1.你的未来梦想是什么?
2.实现你的未来梦想要储备哪些知识?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知识经验?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实际,深化导课问题,沿着学生思维的轨迹,点明“教育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总结教育的含义。)。
第二环节:感悟教育的力量。
1.体验活动——魔术鸡蛋。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悟知识带给我们的乐趣与收获。)。
2.活动一:教育成就出彩人生。
(1)现场活动——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学科,为什么喜欢?它带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切身体会,加强学生对教育作用的理解。)。
(2)名师引航——出示资料,烘托学习的意义。
活动二教育助圆中国梦想。
1.出示视频《中国十年成就》思考: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受到什么?
2.出示十八大资料及教育对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示意图;
3.概括教育对国家民族的作用。
1.布置自学任务。
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2.小轼牛刀,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举例,学生不仅掌握了概念特征,而且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小结】。
引领学生概括本节课教学内容。
【课堂延伸】。
1.播放视频《中国梦我的梦》。
2.师生共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时刻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珍惜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板书设计】知识助我成长。
教育。
对个人,知识改变命运。对国家,教育成就未来。
我们需要学习我们必须学习。
权利义务。
珍惜履行。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三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平日分析:
学生平日广泛的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也时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鲸的画面,所以学生一定会对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鲸的更多知识。
二、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鲸的几方面的特点。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抓住要点。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写:“哺乳”,“肺”,纠正读音以及“肺”的写法。结合人体部位,引导学习本课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两个词,谁来读读?
2、交流:
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相机板书:
大小演变种类吃食呼吸睡觉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提出不懂的问题:
词语理解难点:胎生哺乳动物。
4、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反复读。老师相机指导点拨读通,读出特点。
三、合作学习,发现特点。
1、下面我们要要召开一个关于鲸的“科学新闻发布会”。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科学家,在发布会上向大家介绍有关鲸的研究成果。为了搞好本次的新闻发布会,咱们首先得读懂课文。
2、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小作家中的一个角色,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方法,选择其中一项来研究。
在分组学习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为了能讲得让别人一听就懂,像鲸的呼吸方法和睡觉姿势等内容,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说明。
3、各组可以补充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鲸的学习资料,作好充分的准备,下节课我们再来作“科学新闻发布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课外继续收集关于鲸的资料,适时地充实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去,并根据自己选择研究的一个方面,拟写好自己的研究报告。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禹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多次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那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
(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
(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三,交流识字情况。
(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淹没农田冲倒百姓父亲带领。
修筑才能制伏挖洞水势辛苦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b、开火车检查。
(2)做游戏认读生字。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及时评价反馈。
五,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内互相讲述。
(3)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七、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回家搜集传说故事,准备召开“民间传说故事会”。
八、板书:
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千辛万苦引入大海。
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安定日子。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五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初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体会从平凡之处发现美的思想感情。
抓住关键字体会小池的小而美。
学会从平凡之处发现美。
一、西湖荷花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引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体会西湖的“大”。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均为杨万里的作品,取景一大一小,心境一开阔明朗一淡然喜悦,故以前者之“大”反衬后者之“小”,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出示小池图片(无景),对比小池和西湖。
(设计意图:先抑后扬,体会小池的平凡。)。
四、多种方式诵《小池》。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如此平凡的小池,如何让诗人写诗赞颂?)。
五、抓住“惜”和“爱”两个关键字,依托“细流”和“树荫”两个意象体会首联、颔联。
(设计意图:体会平凡中的美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爱。)。
六、生在空白小池中绘画。
(设计意图:颈联、尾联画面感极强,用绘画的方式直观地感受小荷与蜻蜓相互依偎的画面。同时让学生体会在平凡之处发现美,创造美的感受。)。
七、说说喜欢西湖还是小池。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诗人在创作这两首诗时的心境是不同的,借这个问题,学生深入理解小池平凡却细致的美。)。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感知大意。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感情诵读,学习字词,质疑解疑,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学习写法,指导背诵,课外知识交流,写字练习。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板画小河,讲述洪水的形成,引出洪水泛滥的画面。
2、通过观看画面谈感受,揭示课题,板书。
3、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课题,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课件出示本课十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读了这十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习衣字部,学写“通”“被”两个生字。
(4)读生词,做拼图游戏: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
(三)读中有悟,体会感情。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生生交流点评,老师指导点拨,适时予以范读。
4、读中悟,悟中读:读了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动画出示帮助理解,指导朗读,质疑解疑。
第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理洪水的艰辛。
第三自然段: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事让你感动的?
13、三、一、十(出示,让学生填空,体会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治理洪水的结果是怎样的?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总结全文,回顾98抗洪场景,激发学生情感,课外知识延伸,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感激。
大禹、老百姓。
治、制、安。
理服、定、无家可归。
(简笔画)河水。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七
本文选自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体会老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件。
第一课时。
1.学习课文生字词。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走近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一、直接揭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桥》。
2.桥是一篇小说,全文只有五百来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它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到底有什么魅力获得如此佳绩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读读课文,去追寻这篇小小说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知课文,梳理内容。
1.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1)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
(2)学生找出易出错的字,正音、指导书写。
(3)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
3.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1)交流反馈。
(2)师点拨:你们说的是故事感人的情节,故事中的主人公“老汉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4.那么,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
三、走近洪水,学习环境描写。
1.小组合作学习: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可怕的句子。
(2)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交流汇报,相机分析,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
3.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句子的独特魅力及洪水的可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抓关键词和有感情朗读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为体会老汉精神奠定基础。]4.小练笔:同学们,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写出雨大及洪水的可怕,烘托小说的环境。你能用这样的环境描写方法写写3月31日上学时的那场暴雨及周围的情况吗?先说说,再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2.在这样的环境中,又发生了怎样感人的故事呢?小说的结尾在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我们下节课再学。
3.作业布置:课外,请同学们去阅读《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如《放心不下》、《一丝不苟》、《无名母亲》等。
16桥。
洪水可怕。
老汉?
第二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聚焦老汉,品味语言文字,重点感悟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
3.理解题目所蕴含着的深刻含义。
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桥》一文是一篇小小说,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震撼人心,再次指引了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成《桥》第一课时教学后,我做了认真反思:一、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二、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多次、反复、分层次朗读,真真切切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1.展示每天语文课十分钟写字时间。
本课生字较多,我让学生通过自学、分组合作相互学,让学生识字正音,牢记字形,练习书写,结合语句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成每天语文课十分钟的写字教学目标,扫除学习障碍,为学生能顺利进入文本、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好铺垫。
2.抓好多形式、分层次朗读。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较读”等多形式、多层次的读,各种“读”的任务明确,各有侧重,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作了铺垫,也为领悟文章写作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扫除了障碍。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扎实进行,但我感觉到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特别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需加以研究和改进:
1.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节教学中有努力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放心不下,总想让学生围绕老师为中心,使劲往预设目标上引,结果导致教师占用了本应属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因此,今后教学中要变较多的老师引导为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2.要充分做好学情分析。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虽然能初步从洪水可怕中感知老汉的形象,但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对洪水的危害,对党员、党支部书记等特定身份还不够了解,这对小说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学生还不是很明白,对理解文本造成了一定影响。课前,我虽然对这一学情已经做了分析,但没有给予充分的解决。所以我想,如果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党员干部的资料或事迹,或者结合时事,了解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及生活中的党员先锋模范形象,那么课堂上学生会更深入地走进人物内心,会更好地与作者、文本人物产生共鸣。
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善于改进,成功和遗憾都是收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与研究,让教学艺术拾阶而上。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八
1、知识与技能。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什么知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信息,提出课题,教师板书)在这节课上,你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简要板书。)。
(二)、感受周长。
什么是周长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镶边图。
发现了什么信息?阿姨是怎么围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桌布的周长呢?(生说)。
2、出示量树桩面图。
哎哟,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了,有什么感受?(生:可惜)以后我们可要保护好树木。小姑娘想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得量一量,怎么量的呢?看动画。那什么是树桩面的周长呢?(生说)。
3、教师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吧?抽生说一说。
其实,要真正认识周长,我们还得具体研究。
(三)、描一描,感受一周。
不管是给桌布镶边,还是量树桩面,他们都是怎样围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是沿边线围一周。教师板书:围一周)。
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有这样的一周,我这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1、认识图形。
2、抽生描。
你们能一笔沿边线描出图形的一周吗?请两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学描的时候记住,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又是到哪一点结束的。
台下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图形,用手书空,与他们一起描。
汇报结果,同时抽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其他点开始描吗?
3、辨别一周。了解知识建构情况。
大家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吧?看这一个图形,红色线条围的是它的一周吗?
逐一汇报,并说理由。重点讲两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图。让学生明白沿大长方形边线围一周,才是它的一周。
4、集体动手描一周,强化“一周”。
出示课件,学生在书上用水彩笔描。
(四)、摸一摸,感受长度。
1、学生活动。
2、汇报。你找到什么面的一周?动手摸一摸。
3、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长的一周?
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短的一周?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这一周也有长度,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周长。教师板书、完善概念。(生读)。
4、说物体面的周长。
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你还能说围什么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自由说,再汇报。
5、比一比,周长是一样的吗?
(五)、量一量,再认识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
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长方形、圆、五角星三种图形,你能测量他们的周长吗?
你觉得太难了,就可以选择简单些;觉得太简单了,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1、提出测量要求。
2、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求周长的?按图形抽生,寻求不同的方法。
总结,在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灵活选择测量工具。
(六)、拓展,强化认识。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1、出示课件,(展示方格纸中的长方形和台阶形)用手指图形的周长。
2、学生思考。
猜测——验证——结论。
3、汇报。
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看黑板,现在明白什么是周长了吧,那周长,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可大了,让我们在图片与音乐的欣赏中结束这节课吧。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九
自从一年级起,我就坚持训练学生每天吟诵故事。经过近两年的培养,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初步产生了阅读古诗的兴趣。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才。本节古诗欣赏的教学,我注意了课内外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互学、互补、互相启迪,从而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使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这样做,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的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交流、展示、背诵、品位诗句,丰富古诗积累。
2、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学习小草的顽强精神并感悟、欣赏古诗的神韵,激发进一步阅读古诗的兴趣。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桃红柳绿的春天悄然来临。瞧,小草也急忙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这节课,我们来欣赏古诗《草》。
欣赏古诗《草》。
画面欣赏,感受意境。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草》的画面。)
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简要介绍,了解情况。(课件出示。)
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诗人。
你读过多少首他的诗,记住了几首,是从哪里读到的?请背诵一两
首。
(3)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背诵,可以看出,白居易写的诗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这说明他平时爱生活、善观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做个有心人。
交流诗意,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记住了这么多白居易的诗,还能带着充沛的感情背诵出来,你们真棒!现在,请同学们自学这首诗。看看你最喜欢哪个词、哪句话,还有哪句不懂的,请你在书上做个记号。过一会儿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听取学生意见。)
(3)全班交流。
师:谁来汇报刚才合作学习的成果?(指名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张扬个性,再现意境。
师:现在请同学们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愿意朗读的同学到“读一读”这一组,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愿意表演的到“演一演”这一组,用形体语言来再现这首诗的意境;愿意画的同学到“画一画”这一组,用图画来再现诗的意境;愿意制作的同学到“做一做”这一组,做成诗签来再现诗的意境。请同学们完成后先在小组内吟诵、品位这首诗,并推荐出最好的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教师深入学生中巡视、指导。)
展示成果,回味意境。
师: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来,将你们的交流成果向全班
同学展示,让我们共同来品位这首诗的韵味。(各小组的代表一一上台展示成果。)
品句激情,拓展积累。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现在,同
学们看一看,在这首诗中,有千古佳句,流传至今仍然琅琅上口,回味无穷。找一找是哪一句。(学生找。)
师:让我们共同来吟诵吧!(课件出示名句,配古乐,师生齐诵。)
师:同学们能不能试着背诵这句呢?(配古乐,学生齐背。)
师:你还知道哪些名句?请吟诵出来。(学生吟诵,师配古乐。)
师:这首诗原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谁能把后四句吟诵出来?(学生吟诵,师配古乐。)
游戏激趣,古诗欣赏。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
范围是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请同学们准备好,一会儿抢答(课件一一出示)。
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句。(诗句由学生出。)
请根据诗句说出诗句。(诗句也由学生出。)
请用诗句表现图的意境。(课件出示画面)。
请用诗句表现故事内容。(故事内容由学生出)。
练功房。
请你试着写一首诗。
师;刚才,同学们在游戏这一关难分胜负,看得出大家在课
(此时,同学们情绪异常高涨,我刚说完,他们就高声回答:“想!”)
师:那还等什么,快快行动,小诗人们!(学生当场写诗,完成之后,朗诵给同学听。)
师:今天这节课展示了同学们搜集古诗、欣赏古诗、尝试练
笔的风采。就让我们在喝彩声中结束这节课吧,老师会永远为你们的精彩创造而喝彩!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其他诗篇,下节课欣赏。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十
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
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播放山洪视频)。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大、猛、狂)。
(二)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
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出示三个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像倒。)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
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
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对比着读这些词语,并放进课文中的句子里读读。
4.解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1)引入:在镇定的老汉面前,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播放影象:汹涌的洪水。同时出示字幕:人们停信脚,望着老汉。)洪水中想起了老汉的声音:教师出示句子: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生读)。
(2)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想读出老汉的什么呢?(指名说,并读一读)。
(3)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谁来读读这段话,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四)寻一个“情”字,走进人物内心。
1、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2)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自已读读,看看老汉此时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从哪看出的?
(2)谁能读出老汉的凶(指名读)。
(3)父亲为什么要把把儿子揪出队伍呢?(指名说)是的,是党员就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于是他吼道:
3、理解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老汉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把把儿子推上木桥的?
(2)指导朗读:是啊,洪魔在向这对父子张牙舞爪了,读——;木桥已经在发抖了,在痛苦地呻吟了,读——;眼看洪水就要把他们吞没了,读——。
(3)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儿子,因为他——爱他的儿子。老汉的这一推,成了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动作。一起读——。
(4)真希望小伙子能脱离危险,但。
(5)是的,老汉眼看着儿子被洪水这一恶魔吞噬,是何等地痛心,他也忘了自己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眼里、心里只在儿子,他想喊,他还想,可是。
(6)指导朗读:多好的父亲啊,我们把文中的老汉换作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当你们读着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时,相信你们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
(五)领悟“桥”的内涵。
2、出示课文最后几段: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配乐读)。
(1)她丈夫是谁呢?多么可爱的老汉,多么可敬的老支书啊,我们来夸夸他吧。能用上桥的,尽量用上“桥”。
(2)总结:是啊,他已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六)拓展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让我们难以忘怀。这又让想起了刚刚过去的5.12大地震,让我们随着祖海的歌声再一次来感受那些催人泪下的画面。生活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交流交流。
(七)板书设计:
桥
生命桥逃生桥希望桥。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十一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2、借助连环画复述故事。
多种方式识字,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老师展示园地八我的发现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每组词语偏旁相同的共同特点。借助泡泡的提示,发现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建立字形与字义的联系。
反犬旁:与兽类有关。
鸟字边:与鸟类和禽类有关。
虫字旁:与昆虫有关。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不出的生字圈出来,看图猜读或者尝试其他方法猜读。
2、同桌认读圈出的生字,交流认读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认读生字方法:
(1)借助图画猜读,如:鹿、象。
(2)联系上下文猜读:熟掉。
(3)借助形声字猜读:吓、拦、领。
(4)熟字比较:逃——逃、跳熟——热命——伞。
(5)组词认读:野牛、田野、逃命。
4、找一下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按顺序板书)。
三、图文对照,了解故事内容。
1、看图学习1—2自然段。
(1)观察图一,发生了什么事情?“咕咚”是什么?学生朗读1、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说一说。
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2)从哪里看出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教师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要读出害怕的感受。
思考:兔子为什么逃跑?
2、看图学习3—4自然段。
(1)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跟着跑,一边跑一边大叫)。
(2)兔子和猴子的叫声被小动物们听见了,它们都害怕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展示: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指导朗读,可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
(3)看图演故事,体验动物们害怕心理。
学生模仿第3或第4自然段看图说话。如: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学习第5自然段。
大伙正乱作一团,野牛来了,它是怎么做的?(拦住大伙)。它问了什么?(“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教师扮演野牛,学生扮演小动物,询问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引导学生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4、看图学习第6—7自然段。
(1)他们来到湖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最后大伙为什么都笑了?
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看图复述故事。
1、借助课本插图,按照顺序,你能复述一下《咕咚》这个故事吗?教师课件按顺序出示课本的四幅插图。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学生展示。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十二
1、引导学生读议课文,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2、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
理解、欣赏、体验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体会母爱的伟大。
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
磁带、投影仪、录音机 课件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生:文章讲了我打猎回来,我的猎狗看见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想要吃掉它,老麻雀奋不顾身的保护只小麻雀的事。
教师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评价(你的回答真具体,你的概括力很强)
二、感悟全文,体验母爱
师:这篇文章就讲了小麻雀老麻雀猎狗之间发生的一件事,默读课文,你对谁的印象最深,你就勾画出表现它特点的语句,或者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记录下你的思考成果,时间有限,开始吧。
学生独自思考勾画,教师巡视。
师:谁先来回报?你想说说谁呢?
生:老师我想先说说小麻雀。
生: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说明它很弱小。
师:小麻雀为什么会掉下来?
生:小麻雀太小站不稳。
生:可能是从窝里挤下来的。
生:书上有一句话:风猛烈的刮着路旁的梧桐树。说明是风太大把小麻雀刮下来的。
师:这是一处景物描写,写出了小麻雀掉下来的真正原因。
生:我觉得 嫩黄,绒毛。这两歌词说明小麻雀很可爱。
生:“我顺着林引路望去………… 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的站在地上,无可奈何的拍打着小翅膀。说明他很可怜很孤单。
(呆呆无可奈何这个词重点理解 )
师:这种具体的描写事物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样做能使我们描写的事物形象生动。
师:如果使你此时面对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生回答。
评价: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孩子。的确我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
指导朗读。
师:弱小无依的细小麻雀多可怜呀,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名读
重点分析四五自然段体验老麻雀的勇敢,爱子心切。
放《命运》
生:我的心情特别紧张。特别害怕。
生:我觉得小麻雀可能遇到危险了。
出示课件要求仔细看认真听认真体验。
播放课件(四、五自然段的朗读和动画)
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自由读,谈谈体会或不懂得问题)
生:这句话可以看出猎狗很凶猛。猎狗慢慢的走进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生:我是从一些动词中看出来的:走近 嗅了嗅 张开 露出
生:从慢慢 嗅了嗅 可以看出这只猎狗很小心很聪明。
生:像一块石头似的…… 这是一个比喻句说明老麻雀非下来的速度非常快,果断勇敢。
放课件
师: 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呢?听老师读你们仔细观察老麻雀。(重复两遍)
生:扎煞是什么意思?(我最喜欢提问的孩子,谁来解答)
生:就是羽毛竖起来?
师:是一般的竖起来吗?
生:就是羽毛特别的坚硬就像钢针似的。老师我想到了刺猬。
生:绝望就是没有一点希望追问:既然是没有一点希望为什么还要扑下来?
师:你觉得这个自然段中那些词应重读来表现猎狗的凶猛,老麻雀的勇敢。
学生练读。
第五自然段:
师:力量的悬殊使老麻雀紧张得浑身发抖,但有一个信念是不变得,那怕是牺牲自己,哪怕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作为妈妈也不能安然的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找一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话,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汇报
师:在书中画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并练读。1
找同学说,并读出来,齐读。
三、感情升华,体验母爱。
放音乐,学生回忆。师随音乐说起:记忆的长河,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母亲的爱融入你的成长,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母亲的言语叮咛着你。
学生汇报。
老师送给你一句话:“回报好妈妈的爱,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六自然段
师:老麻雀的亲自之情,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同样也感动了作者。
出示课件
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看课件。(演示两变)
师:针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为什么急忙换回我的猎狗?
生汇报
四、小结全文
师:此时我们都送了一口气,小麻雀暂时得救了。
师找一名同学通读全文再次体会老麻雀的博爱与勇敢。
师:你能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吗或还有那些遗憾?
生:老麻雀的母爱精神感动了我
生:动物和人要和睦相处
教师送给学生一个儿歌。(配乐教师朗诵)
日子像走在风雨的路上,
母亲在最前头,
遮挡风雨的伞推给母亲,
母亲又推给我。
啊,雨伞下的儿女,雨伞外的母亲,
雨不再是雨,
是上苍送给人间的一颗幸福泪。
五、布置作业: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叙写小麻雀最后回巢了吗?
自选题目:
《幸运的小麻雀》
《可怜的孩子—小麻雀》
《母子遇难》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十三
诗歌《假如我是一棵树》选取了四季中具有代表性的树,描写生动,又具有拟人化特点,符合大班幼儿想象思维的特点。同时树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接触到的,幼儿园里也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树,孩子们对树有一定经验。基于以上两点,我选择了这首诗歌作为教材,设计了此次诗歌欣赏活动。
1.理解诗歌内容,通过“画面、音乐、朗诵”等形式感受欣赏四季各种树的美好,体会诗歌优美、安静、温暖的意境。
2.赏析“粉嘟嘟”、“伞儿一样”的词句,尝试形容树的色彩和造型,表达对树的喜爱。
3.萌发热爱树木、热爱自然的感情。
通过“画面、音乐、朗诵”等形式感受四季各种树的美好,理解赏析诗歌内容。
体会诗歌优美、安静、温暖的意境,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ppt。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歌主题。
提问: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很多很多的树,你认识哪些树?
提问:假如你是一棵树,你愿做一棵什么树?理由。
二、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
1.完整朗诵,了解诗歌的结构和大致内容。
提问: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想做什么树呢?请你仔细听一听。(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梳理)。
2.感受诗歌中对色彩的描述。
提问:我为什么愿意做一棵春天里的桃树?听听看,找找我爱桃树的理由。
提问:“粉嘟嘟”给你什么感觉?
用abb的词夸一夸其他颜色的花儿。
3.感受诗歌中对形状的描述。
提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出示樟树图片)。
提问:夏天里的樟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重点理解“像伞儿一样的树冠”。
引导幼儿肢体表现树林,体会“给人们送去阴凉”。
4.理解并尝试表达对诗歌的情感。
提问:当看到这一树火焰一样的红叶,你有什么感觉?
5.感受诗歌朗诵方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对比欣赏不同的朗诵方式(高亢的和轻柔的),说说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完整倾听,感受诗歌意境。
这就是老师最爱的一年四季的树,让我们再来听听喜欢它的理由。(完整朗诵)。
四、结束。
(欣赏各种树的图片)假如你是做一棵树,你还愿做什么树呢?
今天,老师和大家分享了我最爱的那么多的树,我们回去后呀,也可以来找找我们周围,你最爱的树,试试看,能不能用诗歌里这么美好的词来表达它、描述它。
语言区:朗诵诗歌《假如我是一棵树》;创编诗歌《假如我是一棵树》;阅读相关树的绘本。
美工区:用绘画、撕贴、刮画等多种形式表现“四季的树”。
科学区:认识常青树、落叶树。
附:诗歌:假如我是一棵树,
假如我是一棵树,
我愿是春天里的一棵桃树,
开着粉嘟嘟的花儿,
把春天装扮得格外可爱;
假如我是一棵树,
我愿是夏天里的一棵大樟树,
撑着伞儿一样的树冠,
给夏天送去片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棵树,
我愿是秋天里的一棵枫树,
亮着火焰一般的红叶,
让秋天充满生机;
假如我是一棵树,
我愿是冬天里的一棵松树,
听着雪落的声音,
为冬天留住绿色的生命。
1.教师所关注的核心经验。
鉴于这首诗歌更偏向于散文诗,区别于句式简单短小、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的儿歌、绕口令等,因此在目标的制定上更侧重于诗歌欣赏,即制定了如下三个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通过“画面、音乐、朗诵”等形式感受欣赏四季各种树的美好,体会诗歌优美、安静、温暖的意境。2.赏析“粉嘟嘟”、“伞儿一样”的词句,尝试形容树的色彩和造型,表达对树的喜爱。3.萌发热爱树木、热爱自然的感情。
2.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为了达到我的目标,我在活动过程的设计上通过谈话“和孩子们聊一聊生活中认识的树”自然导入,接着通过总分总的形式赏析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而在每段赏析的内容设计上也各有侧重,如第一段“我愿做春天里的一棵桃树”则是通过“假如你是一棵桃树,你愿做哪个季节的桃树呢?”到“听听老师想做桃树的理由”到“我为什么愿意做一棵春天里的桃树?我最喜欢它什么地方?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再到“粉嘟嘟是什么意思”“粉嘟嘟”给你什么感觉?等层层深入的提问一步步引导幼儿赏析“粉嘟嘟”那种可爱,感受诗歌中对树色彩的描述。
第二段则是侧重于感受对诗歌中树的形状的描述,从诗歌中的“撑着伞儿一样的树冠”的大樟树迁移到其他千姿百态的树,再通过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各种各样的树,来达到目标2尝试形容树的造型,体会“给夏天送去片片阴凉”。
第三段则侧重于理解并尝试表达对诗歌的情感,通过问问孩子看到这一树像火焰一般的红叶有什么感觉,让孩子们充分表达了对秋天枫树的情感体验。
第四段则通过高亢和轻柔两种不同方式的朗诵,让孩子们来判断哪种更好听更合适这首诗歌,也是为了达到目标1通过朗诵的形式体会诗歌优美、宁静的意境。
最后,活动延伸通过播放其他孩子们生活中不常见的大树,再次让孩子们感受四季树木的美好,同时追问“假如你是一棵树,你还愿做什么树呢?”引发孩子对大树的思考与表达。孩子们可以在语言区朗诵诗歌,也可以尝试创编,在美工区则可用多种方式表现“四季的大树”。
3.教学成效。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能够赏析诗歌中优美的词句,如“粉嘟嘟”、“伞儿一样”等词,并尝试用颜色、动作来描绘表达自己对大树的理解。对于诗歌后两段“亮着火焰一般的红叶,让秋天充满生机”和“听着雪落的声音,为冬天留住绿色的生命”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难度的,第2课时时可以进一步理解赏析。此外,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对这首诗歌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包括诗歌的结构、句式等;第2课时时就可以尝试让孩子创编诗歌。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十四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
古诗今译。
注释1: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爸爸!
注释2: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导课: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
(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
(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个读,齐读)。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学习方法:自学、讨论法。
1.会读并背诵这首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自学古诗,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4、简介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5、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6、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7、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8、课外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
(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9、拓展总结:
推荐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十五
一、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自身的特点,采用读书自悟,讨论式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五、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六、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鲸”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学习内容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鲸鱼”。
2、学生反驳教师“鲸是鱼类”这一观点。
3、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并说明资料来源。
(这样设计是教师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这样可以马上调动学生已有的常识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使学生急于表现交流,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本文介绍了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启发学生运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意。
(1)鲸非常大(2)鲸是哺乳动物。
(3)鲸的种类(4)鲸的生活习性。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鲸很大呢?把相关语句画一画,还可以写一些批注。
2.集中交流。指名学生汇报,教师借机点拨。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同学们已经知道这一段主要介绍了鲸的大,那么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作者还有没有用到其他的好方法呢?大家试着找找吧!
课件出示学生汇报的句子:
句2不仅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我国一个真实的例子,更增加了说明的力量。
四、引导学生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五、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说明方法,试着找找。
2、尝试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件事物。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十六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中》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的“灌输注入机制”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教”与“学”失衡,“懂”与“会”分离,“学”与“用”脱节。而尝试教学强调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其本质是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自读尝试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本文内容浅显,文字朴实,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尝试读懂课文。
学生自主尝试探索,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实现发展。
一、从解题入手,尝试整体感知。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初读课文,读后尝试填空:
雨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帮助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雨中,帮助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填空,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又为下一步的`尝试分段作了铺垫。)。
二、尝试分段,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2、怎样给这类文章分段?(出示分段方法与步骤)。
3、学生读文,并按这一方法尝试给课文分段。
4、交流尝试成果(重点说清为什么这样分段的道理)。
(引导学生根据单元阅读提示的内容,尝试分段。重点是说清分段理由。学生既获得分段的本领,又训练了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尝试研读,感悟人物品质。
1、出示尝试题:
姑娘看到打翻的苹果,心里(着急)。
姑娘看到孩子们七手八脚捡苹果,心里(焦虑)。
姑娘看到苹果回到车上,心里(感动)。
2、尝试解释:
说清填什么?为什么这样填?从哪儿读懂的?
3、汇报尝试成果:
通过多种形式读书,品味文中的词句,深入领会文章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适时穿插朗读训练,进一步感悟人物的品质。
(1)从姑娘的“着急”中,体会到姑娘爱惜“可爱的苹果”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2)从姑娘的“焦虑”中,感受到了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3)从姑娘的“感动”中,感受到了孩子们和过往行人的崇高品质。
(这一设计,抓住文章隐含着的另一条行文线索——姑娘的心理活动,由“着急——焦虑——感动”的变化展开教学,让学生的研读兴趣,又促使了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点明中心,升华情感。
教师导入:
然而姑娘什么也来不及说,人们都走了。
引导学生讨论:人们为什么都走了?(人们热心助人,不求回报)。
此时,学生理解“闪着亮晶晶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已是水到渠成。可要求学生用“那一筐苹果,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不仅仅是国为__________,更是因为__________”这个句式写几句话,再次深刻领会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十七
3、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结构方法;
4、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本文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1)。
(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我的中国心》,全班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想爱国。
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幻灯片2、3)。
二、初读枣核,认字识词。
1、指名朗读课文(生齐读同窗的话,其余师读,配乐)。
要求:
(1)划出文中你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
2、词语积累:(幻灯片4、5)。
三、读懂枣核(师设计四项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理解主题,同时指导阅读方法)。
(1)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试种一下的事(幻灯片6)。
(2)找中心句。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3)课文中多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幻灯片7、8、9)(板书)。
(师点明线索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白:读书时把握住文章的线索,用助于阅读理解)。
四、体悟情感。
(1)这位华裔老人为什么要种枣树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却是让老同学千里迢迢从中国带来枣核试种?她到底为什么要种枣树呢?(幻灯片10)。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十八
2、熟读课文并体会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尝试运用所学的有关“鲸”的知识完成口语训练。
重点:了解鲸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介绍说明的写作方法。
1、电脑软件。
2、预习要求:
a搜集有关鲸的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
b在自学课文的时候,要抓住自然段的中心句和重点词语,以求较快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c结合自然课上学的知识说说你对哺乳动物的认识,理解“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d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找出文章中相关语句。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位大朋友——鲸。能谈谈他给你的印象吗?
(体形庞大、可分两类、哺乳动物、食量惊人、呼吸喷水、睡觉特别、生长迅速)。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够体现鲸的这些特点的语句,而后讲讲,鲸的哪些特点给你印象最深?也可以先读书,而后用你的画笔,画一下它呼吸、吃食以及睡觉时的样子,一会儿拿着你的画,结合课文把你的理解讲给大家听!
2、生读书,师巡视(适当指导提示;鼓励学生交流汇报)。
3、学生交流汇报。
如果老师“挖个大池塘”,“养鲸”可不可以?如果成功了我会成为最大的“养鱼”专业户!
(提示:如果你反对,你必须很好地运用文中关于“鲸”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说服老师放弃这个宏伟计划!如果你赞成,也必须讲清楚你的依据和想法!)。
快读书、画重点、想对策——拯救这位快疯掉的语文老师!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展开学习讨论:老师“养鲸的计划”能否实现?。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但是都食量大。(鲸吞蚕食,很可怕)。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用肺,喷水柱——伤人。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池塘不可以!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摆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生长迅速——定会需要极大的食物储备?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进化。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我想通过“养鲸”成为最大的养鱼专业户的理想从理论上讲,就不成立!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大家刚才对这位糊涂老师的劝告,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关于鲸的资料,如果你是自由自在生活在大海里的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就来写一写。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要求: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1、关于“退化”的研究:鲸的后肢、类人猿的尾巴。
2、鲸的自述。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十九
“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这一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好奇心。《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指南》数学领域中指出: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代表的含义。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
课程目标。
1.认识并巩固数字1---9。
2.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数学并尝试找到身边的数字。
3.体会数字代表的'不同意义。
课程准备绘本ppt、数字卡片。
课程过程。
一、数字捉迷藏。
1.根据数字的特点,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
(1)师:今天有一群数字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它们已经藏好了,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吧。
(2)幼儿猜一猜这里都有哪些数字。
(3)哇,你们都找到了,好厉害。
二、我和123。
1.出示绘本封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我们来找找这本书里藏了哪些数字。
2.逐页阅读绘本,找到绘本中的数字,并说一说。
(1)你找到数字了吗?在哪里?(身高尺)。
(2)这是健康的数字,这些测量出你健康身体的数字,对我们来说就是健康的数字。
(3)这里哪有数字呢?(邮箱、门牌)是数字几?
(4)这是幸福的数字,这些代表我们幸福的家,对我们来说就是幸福的数字。
(5)数字在哪里呢?(电话号码)。
(6)电话上显示的是号码是01012345678,原来是奶奶的电话呀,对我们来说这就是高兴的数字。
(7)看看这街道,能不能看到奔跑的汽车?是什么数字?(公交车)。
(8)这些公交车上呼呼奔跑的数字,就是忙碌的数字。
(9)这些又是什么数字呢?(图书)。
(10)这些数字可以告诉你,你喜欢的书在哪里,喜欢的内容在第几页,是喜欢的数字。
(11)这些又是什么数字呢?(食物)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12)这些都是出现在食品包装上的数字,对我们来说就是美味的数字。
三、身边的数字。
1.你们找到的这些数字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真是很有用,对吗?其实,我们班级里也有很多的数字哦,一起来找一找吧。
(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告诉小朋友吧。
四、延伸活动。
1.生活中的这些数字真是太有用了。如果有一天,我们身边的数字全部消失了,那可就太糟糕了,等一下我们去数学区把消失的数字找回来吧。
课程反思。
整个活动用游戏、绘本等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游戏“找身边的数字”,让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又回归到生活,在游戏中巩固和知识,让幼儿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但是考虑到活动在小班开展,如果导入环节“猜数字”的游戏时用实体数字卡,实物揭秘,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二十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独果》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延”;能用适当的方法理解并积累“延年益寿”、“聪慧过人”、“叨念”、“飘溢”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学习对课文词语和句子理解的提问,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读出人物不同的说话语气。
3、感受小荣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互相关爱的真情。
1.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学习对课文词语和句子理解的提问,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2.感受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互相关爱的真情。
一揭示课题,了解独果
1.齐读:36独果
2.了解独果:什么是独果?一年中,一棵树只结一个果子,这就是独果。独果,百年难遇,所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传说中,它有许多神奇的功效,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呢?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词语。
3.交流板书:聪慧过人延年益寿(提醒学生关注第四笔)能治百病
4.能连贯地介绍一下独果传说中的神奇功效吗?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
二研读“发现独果”,感受惊喜
1.这独果,可真是个“宝物”啊!发现这个独果以后,我和奶奶的心情怎样?找到有关的句子自己先读一读,有不理解的请提出来。
2.我和奶奶的心情怎样?谁来读出我的惊喜?谁来读出奶奶的惊奇?指导读句:
(1)我一溜烟下了树,就往屋里跑,边跑边喊:“奶奶,我发现了一个橙子,可是独果呀!”
(2)奶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奇地说:“什么?独果?在哪里?这怎么可能呢?独果可不易见到哇,你可别骗我!”
三研读“互让独果”,感悟谦让
1.同学们,你们通过提示语里的动作、神态,对话中的标点符号读好了句子,感受到了我和奶奶的惊喜,那么接下去围绕着独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默读5-11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这件事情。
2.学生交流,在交流的时候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边梳理边板书:
我奶奶妈妈
3.谁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再来概括地说说这个故事吗?
4.他们究竟是怎样让的?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下面请大家自己再读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么做。学生合作读文。
5.各种形式的'反馈朗读。
四、研读“分享独果”,升华情感
1.谁都不肯吃,谁都想把这个神奇的独果留给对方吃,这个宝物究竟该怎么处理呢?
2.理解:从此,屋子里飘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
交流解疑。
3.是啊,屋子里飘溢着的不仅仅是橙子的香气,还飘溢着一股浓浓的、人和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亲情。
《独果》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教学时,我以传统的整体感知入手(关于“独果”,你了解了些什么?),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找出“独果”的独特之处。同时运用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教学方法,抓住“百年难遇”、“聪慧过人”、“延年益寿”等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独果的独特与神奇,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有序的说话训练。然后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我和奶奶”发现独果后的惊喜并与文中人物分享喜悦(其中,要学生知道:朗读时既要注意句子中的提示语如表示动作的、表情的,又要注意语句中的标点符号)。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合作朗读、班中分角色表演读,充分体验文中奶奶的善良、妈妈的谦让和小荣的孝顺。最后让学生针对“从此,屋子里飘溢着沁人心脾的香气”这句话进行质疑,使学生明白:屋子里飘溢着的不仅仅是橙子的香味,更是一股祖孙三代相互谦让、相互关爱的浓浓的亲情。教学中,我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二期课改理念揉合在一起,课堂上,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文化、培置了人文精神。
当然,课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给学生思考、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表演读有“走过场”之嫌,学生表述中的某些语病没有及时指正等,这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dtnl教学设计公开课篇二十一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2、 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理解、欣赏、体验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体会母爱的伟大。
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
小黑板
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但在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一只麻雀却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麻雀》这篇课文。
二、 学习新课
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讲了“我”打猎回来,我的猎狗看见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想吃掉它,老麻雀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的事)
教师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三感悟全文,体验母爱
1、师:我们快速地读课文,找出描写小麻雀的语句,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学生读、找、写)
(1)从“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说明它很弱小)
师:为了突出小麻雀的弱小要把“嫩黄、绒毛。”读稍重些
(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从“我顺着林阴路望-------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体会到可怜)
师:为了突出它的没办法在读“呆呆的、无可奈何”时要拖长一些。
(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那么,这么可怜的小麻雀是怎么掉下来的呢?
让学生抓住“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说明是风太大把小麻雀刮下来的。
(4)师:如果你此时面对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你会怎样做?
(找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你是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孩子!的确我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
2、师:可怜的小麻雀又会遇到什么情况?从课文里找出来。
(学生读、找、回答。)
教师出示:猎狗慢慢地走进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1)让学生找出这句话的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猎狗的什么?
(3)猎狗想干什么?
(4)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3、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又怎么样了呢?从课文中找。
教师出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
(1)让学生找到比喻句,看看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2)你从这个比喻句中体会到什么?
(3)那老麻雀怕吗?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老麻雀为什么怕呢?从课文中找到这句话。
(5)既然是没有一点希望了老麻雀为什么还要扑下来呢?
教师小结:是呀!母爱的力量是使老麻雀只有一个念头,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作为妈妈也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决定与猎狗搏斗。
4、那结果怎么样呢?我们齐读第6、7自然段。
(1)猎狗为什么慢慢地向后退?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了猎狗呢?
教师总结:老麻雀所表现出伟大的母爱,不仅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而我们的身边同样有这样爱的存在,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让学生交流,练笔)
板书设计:
麻雀
拯救 搏斗
小麻雀 吃掉 猎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26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