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热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6:37:23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热门17篇)
时间:2023-11-12 16:37:23     小编:文锋

总结是对我们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回顾,是我们对过去经历的再思考和升华。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有条理地进行组织和表述。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分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一

近年来,嘉定区生态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人居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截止xx年底,该区林地面积达到11.3万亩。林地面积的快速增长、林内堆积物的增多、林村混合以及市民森林防火意识淡薄,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入秋以来天气干燥少雨,风干物燥,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目前正值“清剿火患”战役打响之际,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区森林防火应急处置队伍的自救和扑救能力,锻炼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协调作战的技能,确保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能充分利用周密的扑火方案、先进的扑火装备,提高对突发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11月1日下午,嘉定区林业站在安亭镇黄渡生态园举办“xx年森林防火培训和应急演练”。市绿化市容局林业处、区绿化局、安亭镇农委、安全办等有关领导及各镇林业站、各养护社一线工作人员共70多人参加了演习观摩。

随着“现场点火”的一声令下,森林防火现场应急演练拉开了序幕。巡查员上报、指挥中心迅速落实、扑火队员着防火服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疏散人群、查看火情、铺水管、架水泵、操工具、灭火,整个扑火演练顺序流程清晰,扑火人员紧张有序。随后,消防人员演示了干粉灭火器、灭火毯等扑火注意事项,手把手教会工作人员灭火水袋的链接、收紧、甩出等要领。最后专业人员对今年下发的.灭火器、水泵、油锯、割灌机等器械的使用和维护进行了现场培训。养护人员们在专业人员的示范下,纷纷要求亲自体验,使用灭火器、灭火毯,发动水泵,操作风力灭火器等,掌握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整个培训演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与会人员体验了整个防火应急处置的过程,也深深感受到了应急处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后该区将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扑救专业队伍建设,并要求各镇、相关单位务必要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责任落到实处,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强化督促检查,做好扑火救灾的各项应急准备,确保森林防火工作不出问题。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二

职称论文首先应当具有独创性。要在论题涉及的范围内,言他人所未言,提他人所来提。要有所创新,有所发现,要有独特的、合乎客观实际的看法。只是重复、模仿别人的意见,称不上学术论文。如在社会科学领域内,独创性常见于这样三条途径:

(2)对新发现的资料加以研究,史学、考古学的研究常常如此;

(3)通过搜集、整理前人已有的成就的途径获得新结沦,例如哲学史、语言史的研究。

独创性是[1]的生命。学术论文还应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科学性是指论文必须有翔实可靠、准确无误的材料作依据,它所提出的观点,所作的结论,绝不带任何随意性和主观性,而是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论文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深刻揭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也就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专业性是指论文从题目、选材到文字表达,都要具有某一学科、专业的特色,要摸透“行情”,用“行话”,如图书馆学的论文如何发表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常常要运用款目、标注、二次文献、情报检索语言等专业词汇。法学论文则常用法人、主体意志、仲裁、诉权、罪行法定主义等等。学术论文不必人人都看懂。好的学术论文是独创性、科学性、专业性高度的统一和结合。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三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姓名: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韶关。

身材:

171cm?60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4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电子/邮电/通讯类:助理工程师、动力电气类、工业/工厂类:

工作年限:

1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韶关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电器,电子,通信设备。

担任职务:

电子技术员。

工作描述:

从事公安部第一研究所x光安检机的安装、调试,及维护。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电器,电子,通信设备。

担任职务:

研发部技术员。

工作描述:

2、负责新产品设备软件和硬件的安装、调试。

3、负责生产设备改进,解决日常故障问题等。

4、负责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及采购。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获得学位:学士。

毕业日期:

所学专业一:

自动化。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学校(机构)。

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自动化。

毕业证和学位证。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良好。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熟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熟练使用office工具。

2、熟练使用protel99,autocad,photoshop等软件。

3、熟悉51系列单片机的组成和接口技术,熟悉c语言和汇编语言。

4、熟练焊接电路板,使用各种仪器、仪表、夹具。

5、熟悉plc原理,工业过程控制技术。

6、有扎实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的专业基础知识。

7,有多项体育专长。

详细个人自传。

细心、稳重、诚实守信、责任心强,善于开拓创新。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品德,并具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家庭电话:

手机:

qq号码: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四

如果不能发学校的,那么按如下步骤:

1.确定待发表的期刊级别,中级职称需要发省级以上期刊。

2.写论文,原创是必须的,引用部分需要注明参考文献。

3.寻找待发的编辑社,选定期刊,投稿,几日后告知审核结果,通过后需要支付版面费,几百元不等。

4.等着刊印收杂志了。

注意事项:杂志要选择正规的,文章是要原创的。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五

题目:工程类专业力学教育与工程师培养助理工程师职称论文:工程类专业力学教育与工程师培养发布时间:20xx年10月24力学是以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研究各类工程中普遍存在的力学现象的学科。

着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指出:21世纪,“力学+计算机”将成为工程设计的主要手段,力学将在空间技术、环境、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和社会的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学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工程理念,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毕业后更好地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力学教育在工程师培养中的作用工程师在基层主要从事工程设计和应用工作,因此他们要接触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而要解决这些工程问题则需要工程师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的思维能力受益于良好的力学思维方式;而他们的实践能力则依赖于扎实雄厚的力学基础。

从力学角度来看,力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更好地为工程实践服务。

因此,工程师应该具备运用力学基本理论发现、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的能力;具备联系实际,结合工程实际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除了依赖于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外,上述能力的获取还取决于扎实的力学基础。

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学教育不仅能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还能够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力学教育还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工程理念、工程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为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程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程类专业的力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过度注重自身特点,教学内容陈旧固化传统的力学教育往往将力学科学化和技术化,过度注重力学学科本身体系的完整性、结构的严谨性、逻辑的严密性等。

这必然导致力学教育过多地注重对力题目:工程类专业力学教育与工程师培养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力学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缺少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真切体验,妨碍了对学生运用力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长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使力学教育难以吸纳新的科技成果,偏离工程实际。

陈旧的力学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工程实践活动,严重影响了现代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

力学教学方法枯燥,缺乏启发引导性一直以来,力学课堂教学被“粉笔+黑板”所占领,学生被“填鸭式”地灌输课本的力学理论知识,而传统的力学教材多采用简化了的力学理想模型,加上理论公式的演绎与推导,忽视了对学生的工程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力学教育缺乏启发式、研究式的学习氛围,使得力学基本理论与工程类的专业课程联系与配合得较差,和实际工程活动严重脱节。

考评方式单一,影响创新能力培养传统的力学教育主要采用课程结束后的考试作为考评方式。

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教师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

同时,教师由于过度重视考试内容和考试结果,强调培养学生求解力学问题的具体过程,而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工程中的力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死记硬背力学教材和笔记内容上。

虽然这种考评方式能够督促学生温习所学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对力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力学实验条件参差不齐,学生重视不足受高校扩招的影响,由于底子薄、基础差、经费紧张,力学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已经严重滞后于迅速膨胀的学生规模,工科院校的力学实验内容被大幅度删减,实验条件也参差不齐。

现行的实验课立足于辅助理论课程教学,实验内容以验证力学理论为主,较少涉及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力学实验课程。

同时,学生普遍对力学实验兴趣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上力学实验课以“看”为主,鲜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

因而失去了力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优势。

题目:工程类专业力学教育与工程师培养力学教学和专业发展间缺乏工程互动长期以来,工程类专业的力学课程多由力学专业的教师讲授。

传统的力学课程的教学定位是基础课教学,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力学学科脱离了工程类专业的发展实际。

这必然导致力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力学作为基础学科的理论性,而忽视了力学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注重力学的学习方法,而不能直接用力学方法去解决工程问题。

力学教育和工程类各专业发展间缺乏工程互动,影响了工程类专业的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的力学基本知识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新生适应性差,大班教学不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工科高校的力学课程多被安排在第一、二学年,由于大学生刚入学不久,往往表现出对大学环境和学习生活的种种不适应。

同时,工程类专业的力学教育多采用大班教学方式,虽然能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但是师生比低、师资结构不合理、高学历教师比例失调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和力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工程类专业力学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明确力学教育目的,整合力学教育资源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学教育不仅要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而且要针对不同工程类专业力学知识的需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明确了力学教育的目的,才能使力学教育更好地为高等工程教育服务。

同时,高校主管部门应该适时开展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战略研究和召开相应的研讨会,完善工程类专业力学教育的教学规范和编制课程教学要求。

整合力学教育资源,提高力学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以适应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

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填鸭式”力学教学方法,采用“提问对话”和“问题+讨论”等启发式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进行力学教育,以确保师生能够互动。

同时,教师应该时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技术为力学课程教学服务的理念,研发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和教学课件,以便加深学生对力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合理引导和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力学课程中引入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教学题目:工程类专业力学教育与工程师培养与实践内容;通过自己编程或运用大型商业软件把数值仿真技术引入到力学课程教学中,以此求解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总之,力学教师应该用通俗、形象的授课方式讲授工程类专业的力学课程内容,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改革考评方式,适应工程教育新形势改革传统的一次性结课考试的做法,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

在考试内容上,加强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减少以再现教材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

把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实验研究以及工程实践纳入到对学生的考评之中。

考核方法应该有利于评判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只考查学生的记忆力。

通过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并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力学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工程素质的养成。

更新教学内容,体现工程研究新成果教师应该结合力学教学工作去研究教材与教法、学科建设和前沿性学术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工程实践研究,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将获得的科研教学成果及时系统地归纳、总结、升华并补充到力学教学内容之中去。

此外,学校应该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结合工程实践的“科技报告”,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本专业领域内的力学科研成果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

转变实验教学理念,构建实验课程新体系教师应该转变实验教学理念,改变以往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加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

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使学生学会从身边的现象和学过的力学知识着手去发现问题、寻找规律。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进行自行设计、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实践。

在教学手段上,改变以往过度注重试验机的使用的方式,采用电化教学、cai代替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构建以工程应用为主的全新的力学实验体系。

同时,学校各级领导应该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支持力学实验室的建设。

6.加强力学学习方法教育,提高适应能力为了消除大学新生对力学课程学习的不适应,力学教师在讲授每门力学课程的时候,都必须预先向学生介绍该课程的主要学习方法,让学生对题目:工程类专业力学教育与工程师培养该课程形成初步的了解。

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力学方法的指导,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尽早适应力学的学习方式。

此外,学校应尽早对大学新生进行预防性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能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强化力学基本理论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从事初步的科学研究和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工程类专业的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时刻以服务工程实践为宗旨,应该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工程实际相挂钩、与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就业方向相挂钩,使大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毕业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大型商业软件开展与力学相关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及时了解实际工程设计的一般流程,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常用规范和规程,掌握常用的工程中的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法。

此外,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企业的研发活动和产业化过程,使学生在参加科技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学以致用。

四、结束语高等工程教育是工程技术人员培养的主渠道,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学教育必须以服务于工程实践为原则,力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必须从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由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实践。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六

摘要:

再制造是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对废旧物品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再制造产品具有降低成品与环保节能两个特点,是一种新型高端的循环再利用方式。

关键词。

工程机械;发展;趋势;再制造。

我国工程机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得到了高速发展,所生产的产品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的繁荣。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抓住了市场机遇,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工程机械产业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出口量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引进国外的很多先进技术,又融进我们自身的技术,使其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力提升;另外,我国的工程机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力扶持,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充足的资金来源是工程机械得到高速发展的基础;再次,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迅猛,对工程机械的需求也增加了,从而刺激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和国家大力实施的循环经济大背景下,再制造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日益突出,统计显示,全球再制造每年节约的材料总量达1400万t,这些材料可装满3000km长的火车;全球再制造每年节约的能量约为352亿kwh(120万亿btu),相当于8家核电站1年产生的能量总和。5月13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以及工信部等11部委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再制造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给予了高度评价:“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制造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制造业产品的潜在价值。

1)起重机械大多为重型装备,大型结构件多,实施再制造可以更显著的节约资源;。

2)再制造附加值更高;。

3)结构相对简单,拆解、清洗、检测、修复更易实现。

开展起重机械再制造研究,为起重机械再制造生产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也是增强我国起重机生产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市场的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会挤压许多制造行业的利润空间。但“再制造”产品却不受原材料的限制,而且价格低廉,使市场大大拓宽。因此像卡特彼勒、小松、日立建机等国际著名工程机械厂商,纷纷开设专业的工程机械再生厂,弥补利润损失。有力的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在国内,像徐工、玉柴、柳工、中联重科等知名企业也不断加大工程机械再制造的投入。例如,徐工将投入27.4亿元实施全地面起重机建设项目,同时投入6.2亿元实施起重机再制造项目。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对再制造工程的研究与实践。国外工程机械再制造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5方面:。

4)预测产品的剩余寿命。使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和工具测量再制造产品的性能或老化特性;。

5)再制造的研究技术的经验积累为再制造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国外再制造技术中运用较为广泛有换件修理法,尺寸修理法。换件修理法是将损伤零件整体更换为新品零件;尺寸修理法是将失配的零件表面尺寸加工修复到可以配合的范围,如缸套的活塞环磨损失效后,通过镗缸的方法恢复缸套的尺寸精度,再配以大尺寸的活塞环以完成再制造。

再制造产业已经在国外发展了30多年,并且形成了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再制造产品的低成本与高利润,再制造产品已经成为。目前,北美等地的工程机械已经要求全部实现再制造,为提高回收量,倡导全民回收,制造商承诺向消费者返还产品价格50%的费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即机械产品制造商必须负责对其售出使用5年或是运行1万小时的产品进行全部回收和再制造。国外再制造产品主要涉及汽车以及汽车配件和工程机械领域。以国际工程机械巨头――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为例,致力于再制造业务已有30年,每年循环利用超过1亿磅的报废铁,近的技术革新以及企业发展,逐渐成为再制造业巨头。

虽然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在国家领导高度重视和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下,现阶段我国再制造产业以实现国家目标为核心,以绿色环保节约能源为前提并且整个国内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在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开发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一方面拓展了产品全寿命周期理论,提出了各种现代表面技术、粘接技术、有关的再制造“毛坯”成形及再加工技术、快速成形技术等,旨在推进再制造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创新了再制造产品使用年限评估理论,在废旧的工程机械上运用先进技术将设备彻底翻新并确保达到高性能与高质量。目前,我们再制造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技术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一下4个方面:

1)装备再制造工程设计基础;。

2)装备再制造质量控制技术;。

3)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基础;。

4)装备应急维修技术。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研究,运用表面工程技术作为再制造的主要技术,采用了一系列无损检测技术,如涡流检测、超声波、金属磁记忆等与相应的模拟测评手段,又结合力学、摩擦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理论,形成了具有技术集约和节能环保特性的中国特色再制造模式。在再制造实践方面,以徐滨士院士领衔的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发展、创新了多项先进的再制造关键,通过运用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技术、等离子喷涂技术、新型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有效解决材料的耐高温磨损及抗接触疲劳问题、薄壁磨损零件修复问题以及表面防腐治理问题。

总结:面对国内再制造市场特别是起重机再制造市场的繁荣,应该清醒的看到,与国外相比,从生产规模、零部件再制造能力、产品可靠性、质量稳定性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因此,国内各式起重机企业应当在转变经营机制的基础上,清醒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解决当前国内生产的起重机液压系统的渗漏、电器元件老化、接触不良、失灵等存在的普遍现象,深入开展起重机零部件剩余寿命预测评估、失效零部件的失效分析、无损拆卸与分类回收、零部件表面处理工艺、再制造零部件的检测与寿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掌握起重机再制造方面的核心技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起重机再制造模式。科学制订政策法规和有效实施长远战略,加快我国起重机械的技术创新,从优化产业机构、利用有限资源、降低关于制造成本、节能环保等方面生产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性能、高质量、高可靠及低成本的起重机械。坚持走循环经济路线,充分发挥再制造在起重机械中的作用,对节能、节材、保护环境、支持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七

我是庆和林场的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人,我叫xx,今年47岁,xx年参加工作至今已近xx年的工作经验。多年来从事造林、育苗等专业技术工作,有丰富的林业行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和总结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尤其对林木种苗生产和良种培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多年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业务水平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及林业行政执法水平,学习各地各人的林业行业中的育苗、造林中出现的新的细致的技术经验,促使自己成为林业生产建设的各项技术操作能手。在多年的工作和实验中能够独立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并逐步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林业技术行业知识真正做到了书本知识和工作经验的完美统一。

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响应国家政策和方针,处处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使自己的工作力争完美,技术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在每年的春季造林中,针对我科区沙化土地,在选择造林苗种上进行选择性购苗、选苗。如:沙化严重并有完善防风林条件的地块可选择樟子松苗种造林;沙化并地下有盐碱的土地可选择柳树苗种造林;居住地家属区可选择花卉和美化树种等。同时在造林前对树苗进行严格挑选,做到每棵苗木水分充足无任何冻伤、灼伤及其它病虫害。选择宜林地先对假植坑认真选择,做到每棵植株有充分的水土保护。栽植时要根据植株根系的大小、形状挖好坑穴、严格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植苗要求进行栽植,并保证栽一棵浇一棵做到水跟苗,而不是苗等水。在第一次水后几天准备水后培土踩实、扶正,只有这样才能造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活一片。

近几年,林业育苗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育苗技术——容器育苗,我通过学习已熟练掌握了这种新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是:

1、做好容器摆放平坦、整齐以便管理;

2、保证基质装满容器,且保证基质湿润,基质要采用肥沃的森林土;

3、保证苗木不失水,在装填苗木过程中要假植好苗木,始终保持苗木根系湿润;

4、保证苗木根系舒展、不窝根、不外露,剪掉苗木太长的根系;

5、及时供水,保证苗木湿润,苗木装填好后,要及时浇水以保证苗木不缺水。这样的育苗过程才能使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

最后,身为一名多年在林业场圃工作一名老工人,对我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在未来几年打造美丽中国的设想,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在打造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八

摘要: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

”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这也非常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就如何搞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效果。

新的时代呼唤全新的教育,全新的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亲切的、友好的、活泼的、健康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教育者所传授的信息能否被学生接受,所传导的价值观能否被学生接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师喜欢程度,师生关系越和谐,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大。

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课程改革形式下,学会赏识学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没有不可造就的学生,学生身上不缺少美,而是教师缺少发现的眼睛。

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关爱、尊重、赏识学生,就能让他们在健康教育理念下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在快乐的学习中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才。

一、相信学生。

把学生看圆了,孩子就像打足了气的气球,一跃千里;把学生看扁了,孩子就泄了气的气球,无力前进。

有经验的老师懂得如何信任赏识学生。

正如周弘教师所说:“你想让你的孩子聪明吗?那么找出让孩子聪明的‘星星之火’,吹风鼓气,它就会成为‘燎原之势’;你想让自己的孩子写的字漂亮吗?那么他哪天有进步,您就‘小题大做’,无限大地表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

”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细心观察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和微小的成功要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产生一种愉悦感。

在我们毫不吝啬地把微笑洒向学生,把赞赏送给学生时,我们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他们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干。

二、关注学困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在建立和谐师生的关系过程中,学困生会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更好地完成社会化的任务。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想品德等方面。

后进生有诸多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对他们进行赏识帮助的时候,首先要承认他们与好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他们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其次遇见学生不会的问题要耐心教导,要根据他们的实际认知水平,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循序渐进地加大学校难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努力学习的激情。

再次,对暂时性的学困生,教师应以情绪导出、正向引导为主,赢得学生的信任,并不断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进而影响和改变学生。

第四,对学习动力欠缺的学困生,教师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建立自信,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提高。

三、尊重和宽容学生。

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但他很可能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

所以,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用成绩来衡量学生,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的。

作为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还要学会包容学生的缺点,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来分析他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和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当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很容易,但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包容他们的缺点比较困难。

教师要想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必须学会和他们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心里,让学生感觉教师就是他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能采用科学恰当的管理办法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有的教师习惯板着脸面对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会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他们,似乎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追求进步。

殊不知,师生之间这种交流方式,大大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加剧了师生间的对抗情绪,使学生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当他们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详细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委,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先把学生痛批一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加大师生间的隔阂。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要宽容和优待学困生,有时这种处理方式更能起到神奇的教学效果,因为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关爱和呵护。

“亲其师,信其道”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基于以上观点,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网络环境下数字化教学资源软环境的构建【2】。

1.引言。

广义的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于教学的物质、自然、社会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

而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将传统的教学资源数字化,使其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教学资源。

从教学信息呈现方式上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等多种形式。

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类,按数字化出版的产品类型,分为电子图书、教学软件、音像制品、资源库系统、试题库系统、网络课程服务系统六类;按数字化教学资源属性分为媒体素材、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题九大类。

较传统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如下几点区别。

一是处理技术数字化。

数字化处理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像等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加以记录。

二是处理方式多媒体化。

通过利用多媒体以及电脑集成等技术形成的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资源。

三是信息传输网络化。

对已经制作成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实现远程传输与共享,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九

为了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森林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生态增量、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建立切合林农需要、科学有效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林业科技推广的方针政策,并加强组织协调和支持工作。本文就林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要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林木良种选育体系逐渐完善,良种推广工作加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建立树木良种基地以及各类苗圃,各级林业厅为加强良种化进程,提高管理水平,更是先后开展了中心示范苗圃工程的建设。在各地重点林区先后建立起多处中心示范苗圃,从根本落实形成了树木良种基地,中心示范苗圃以及国有苗圃,乡镇苗圃,专业户育苗的一套良种选育格局,树木良种选育体系在实际生产中不断的推广与应用。

目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的树木良种有:工业原料,防护林等,黑杨以及白杨为重点推广;园林绿化主要以夏橡,法国梧桐,樟子松等彩叶,引种栽培树种为主。西部地区生态林主要以白榆,胡杨等乡土树种为重点推广;林果业主要根据地方特殊地理情况,如新疆主要推广红枣,香梨,核桃,杏,石榴,巴旦木等十二个树木良种。

(二)运行机制不灵活。

当前市级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的机构有林业局造林绿化科、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镇(处)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的有林业管理站,村级由于机构改革只设分管林业的副主任。虽然有推广服务机构,但体系不全,人员老化,科技推广服务支离破碎,功能不全。推广机构拥有很少或没有自己的科技成果,缺乏推广示范基地等。科技人员福利待遇差,人心思迁,部分不安心本职工作。农村外出打工现象普遍,接受林业技术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等,推广运用效果受到限制。科技推广的手段还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年初制定计划、方案,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咨询等。但针对性不强,与服务对象面对面指导和交流不够,林农对种什么树、怎么种、怎样管才算效益不清楚,心中无底,同时缺乏推广服务场地,推广体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林木有害生物控防技术全面应用。

林木有害生物控防技术在林业生产中大规模应用,既巩固了林业建设成果,同时又有效的缓解了有害生物对林木生长造成的危害。如云杉育苗小蠢虫防止技术,林木鼠兔害防控技术,杨树十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植物无公害灭鼠技术等。目前这些技术在我国林业中累计总运用推广高达五百万亩以上,有效的遏制了虫害蔓延,深受群众喜爱。

(四)林果业综合配套技术在林业生产的广泛应用,为林果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有研究调查表示,至2008年底,我国新疆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达到伍佰元以上,南疆林果面积高达1193万亩,年产值高达一百三十亿元。全新疆拥有1450万亩以上的林果面积,形成了极具地理优势以及技术优势的林果主敢去以及特殊林果产业带。

以新疆为例进行的研究调查表明,其野生动植物共存有644中,重点保护动物116种,自治区保护动物44种,自治区保护植物13中,各类湿地动植物高达651种,宝贵湿地资源总面积高达一百五十万公顷。保护野生动植物,其实质是为林业生态建设的后续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坚实基础,做到真正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六)3s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林业生产管理水平。

此类技术应用在造林实绩核实,调查,林业规划以及林业资源普查中,可以使得其工作准确率以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治自然灾害,及时的定制出灾害发生时将不良后果降至最低的有效措施。

(一)大力开展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科技示范。

西部地区的洛浦县一级和田县,积极采用集成技术建立起的“葡萄长廊”示范区,推动了全国造林绿化,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和静县采用立体开发,林草结合的防护林建造方法,更是成为了我国符合林业发展模式的代表。喀什地区的农林业混合建设,在改善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被国家誉为绿洲林业发展的主模式。

(二)开展速生丰产林的极地建设示范,推动我国木材生产新格局。

我国与1987年正式启动了速生丰产林的建设工程,各地区的国营林场率先进行了速生丰产林的示范栽培,促进了我国全面开展速生丰产林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各类树木育苗示范基地。

以各个地区各级国营苗圃为基本平台,以各树育苗技术以及育苗方式进行广泛技术示范,扦插育苗,全光喷雾育苗,播种育苗以及工厂化育苗技术模式,被各地结合实情广泛应用,为林业推广技术的培训提供了良好基础。

将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技术培训大力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培训,将各类林业推广技术以培训的方式运用在林业实际生产中去。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再教育逐步正规化。

以林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为实施起点,人员的培训做出了培训时间保证,培训效果考核以及培训内容明确,使得人员的林业技术培训知识不断更新以及专业技能提高有了切实保证。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的各级林业厅业务主管部门充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大力对各类型的林业推广技术进行培训。种苗,造林,资源林政,以及林果,森林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基本做到了定期定时的对基层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的培训班,既可以使得人员自身的管理知识以及林业推广技术得到及时更新,又满足了人员的自我价值实现。

(二)强化林农的培训工作。

林农普遍存在有掌握的信息技术不及时,信息沟通渠道匮乏以及技术素质不高的情况。自从2000年,林果业确定了其在农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林果业的培训工作逐渐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开端。以林果的素质教育入手,各地有力的促进了林果业的飞速发展。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采用请进来以及送出去的方法,对林果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干部加大培训强队,针对林果业中果树的修剪整形,嫁接栽培以及水肥管理等经常出现技术问题的环节,通过培训班,现场指导以及观摩会等方式进行技术传授,使得林农可以更好的掌握林业技术以及技能。同时需要时刻指导林农对于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冬夏季修剪整形以及施肥等重要技术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请国内外专家开展集中培训或是现场观摩培训,在不同的季节结合果树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现场操作。在林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在生产中大量的科技成果应用,使得林业的.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加强,林农逐渐将传统的只种不管的错误理念,为林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科技支撑以及引导作用。

4.1解决好技术项目试验示范过程的管理问题。

一些好的技术项目都是通过试验示范后才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因此,在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过程中做好管理尤为必要。一是试验地的管理,主要是育苗造林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管理。技术推广部门和林业场圃要分别选好示范基地、试验地,做好试验地的规划设计、试验地的记录,防止时间久了由于管理人员的更换到山上连试验地都找不到的情况发生。同时要配备专人进行管护,防止人畜破坏。一些地方曾经因为管理不善致使本来很好技术项目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以至无法推广。二是试验过程的调查观测管理,主要是对试验地要定期进行观测、调查统计,掌握第一手资料。有些试验单位虽然将新技术新成果在选定的地域上进行试验了,但是对试验的效果却不进行观测和统计,因此在推广时也就没有说服力,大规模大范围的推广也就很难进行。三是新技术新成果的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的过程要建立档案,既要规范技术档案,又要做好试验过程的总结,以便今后查阅。建立科技推广经费投入的有效机制,除了林业部门按规定正常投入外,还要广辟投入渠道,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从而保证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4.2林农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就目前来说,我国教育事业虽然经过大力的改革逐步趋于完善,但是相对于林区的教育情况而言,形势不容乐观,教育处于落后阶段,林农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对于新科技、新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发展。除此之外,林区的经济水平也普遍较差,条件较好的林农为数不多,由于收入的低下,导致多数林农缺乏林业科技的投资资本。在运用对林农教育、培训、引入新技术示范等手段下来指导和帮助林农接受新科技从而使林农具备现代化个人素质,增加经济生产效益,这是一项具有着长期性、系统性的艰难任务。

4.3解决好应用单位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掌握问题。

林业新技术新成果本身的科技含量都很高,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应用单位不掌握好这些技术要求就很难在应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科技威力。林业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单位不仅要掌握其技术的理论原理,而且要掌握其应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推广实践中有些单位不是按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认为林业工作是粗线条的,差一不二就行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本来很严格的要求变得粗放了。

综上所述,在进行林业推广技术的应用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才能充分发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从根本做到林业推广技术应用在林业实际工作中,从而达到个人与组织双赢的局面,并且同时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郑建福,《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第08期.

[2]秘希刚,《浅谈如何做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3年.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十

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仍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近年来,社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大量增加,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维护经济的稳定,国家部门必须加快林业发展的步伐,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基础。林业科技推广的过程,也就是将科技成果应用于林业发展建设的过程,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步骤。目前的经济形势复杂,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林业行业要发展就必须加大林业科技的引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刻不容缓。

2.1缺少经费支持、推广体系不合理。

目前我国是以县、市、省三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都主导的推广模式,这种模式效率较低。同时国家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严重缺位,致使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合理化建设难以展开,无法满足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需求。林业科技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资金注入较少,推广效果难以保证。大部分省份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不重视,为其投入的专项资金无法满足推广工作的需求。市县两级政府没有专项的推广经费,甚至一些地区的财政预算没有加入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人头费。

首先,相关主管部门没有正确认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大部分乡镇林业工作人员只从事林业管理的行政工作,没有人或很少人负责林业科技推广。其次,一线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薪酬待遇较低,在加上基层工作辛苦且困难重重,降低了林业技术人员的推广积极性。同时,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后备不足,由于工资低、工作艰苦,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中国目前对林业科技的研究投入较少,致使林业科技发展缓慢,水平落后,严重影响了林业科技的推广。目前,我国林业科研单位和运用单位分离。林业科研单位开展科研项目时,很少考虑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只为获取科研资金,致使很多科研成果无法满足林业生产实际需要。科技成果无法转化成生产力,林业发展举步维艰,难以适应新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是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监管主体,但由于林业科技推广的周期长,见效慢,各级主管部门逐渐转移了工作重心,致使林业推广工作难以有所收效。在实践中,有关部门进行林业科技推广只是在简单执行国家的任务,践行国家的政策。推广工作生硬且盲目,推广部门对本地区的林业状况没有进行统计调研,无法结合本地区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也让林农对科技推广丧失信心,无法认识林业推广的重要意义,进而对林业部门和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产生排斥心理。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十一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物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资源和潜在的“绿色能源”。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2、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wto后,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2、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4、营造混交林:随着杉、松造林面扩大,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的弱点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各地都有出现,因此,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更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多数运用于经营方面。

5、立地条件较差山地红壤的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适应性强的树种,如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种以及枳、荷等到本地树种套种。各地实践证明,杉松混交效果是好的,不论是两种同时造林或因杉木长不起来再混种马尾松,或在马尾松林下套种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这是由于松树耐干旱瘠薄,主根发达,穿透力强可洚入下层,不仅改变地面环境,为杉木造成庇荫条件,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空隙度,特别是马尾松间伐后,根系容易腐烂,形成空隙,有利杉木根系发育。

6、在立地条件变化较大的造林地,可根据土壤变化情况,采用不规则块状混交,如山窝、山洼、山脚造阔叶树纯林,其他部位选松树或杉树,即做到适地适树,又达到混交效果。此外,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松早退、早衰的现象,造林时应注意种源选择,试验和生产实践都证明,从附近的中心产区或邻近的山区采种效果较好,具有远缘杂交的优势。

三、结语。

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位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问题,才能有效地培育资源,加快林业发展。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十二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贡献出了重要的力量。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前,在发展现代化林业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依托于林业技术的创新。

基于此,文章在简要叙述林业技术创新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化林业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林业技术创新的角度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加快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技术创新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在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多数林业产品的生产,仍旧是沿袭着传统林业产品的种植模式,并没有较好的应用科学技术。

传统的种植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种植模式在林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林业品种表现出繁衍期过长、生命强度较低、抗病虫害能力较弱等缺点。

因此,发展现代林业要紧跟科技水平提升的步伐,通过林业技术创新,用新技术培育出新的品种,从而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

与此同时,通过对旧品种进行更新换代,有助于提高林业产品的产出,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使得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1.2推动林业绿色化进程。

在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实现林业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林业绿色化进程,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方面,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有助于转变过去传统的林业粗放型管理模式,完善我国林业的发展环境。

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由于缺乏先进技术的有效支撑,导致其对于温度、养料、日照以及水分等缺乏精确的测量与控制。

因此,林业产品成活率低、授粉率低、花期受损、水腐烂根、光合作用不充分等问题层出不穷,林业产品质量的低下,极大地妨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林业技术创新有助于加快集约型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实,使我国林业管理逐步向数字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新型林业管理过程中,应用集约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对水分、温度、养分及日照的精确测量。

通过精确的测量,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重要的数据进行采集,并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判断出该阶段林业作物所需的外部环境和化肥供应。

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对林业作物进行调节所缺或过剩的元素,实现林业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另一方面,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用新技术与新方法,可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经营。

举例来讲,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生态系统恢复、重大森林灾害有效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林业技术创新,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这种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了林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使得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1.3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

传统林业产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相对来讲比较大,无论是工作的重复性还是不可控制性都比较高,为相关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而林业技术创新的融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工作重复性,有助于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

传统的林业产业相关工作,需要林业工作人员累积大量的工作经验,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经验不足,不仅不利于林业工作的有效开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业产品的质量。

而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入,将会为林业带动一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提升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近年来,我国现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然而,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对林业技术创新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发展现代林业的过程中,有时仍然摆脱不了旧有的经营理念,即“林业靠天吃饭”。

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在林业经营过程中,多数仍采取粗放型管理模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了解到,粗放型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林业技术创新的必要认识,导致了我国林业产业普遍忽视林业科技投入、研究开发与应用,使得我国林业的现代化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与挑战。

2.2林业科技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不相称。

近年来,我国林业的科技创新一直依托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于林业的科技创新贡献出了重要的力量。

但是,由于科研经费的结构不合理,未能将林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导致了大量的林业科研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转化。

由于未能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匹配,使得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实现。

在林业的科技创新中,应当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将林业技术创新融入企业生产,推动林业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3优秀林业科研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的林业技术与林业经济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4%。

另外,我国林业技术储备也不足,缺乏优秀林业科技人才,尤其是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高层次经营管理的人才,严重制约我国林业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和转化。

要想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型管理模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现我国林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林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为了不断提高林业生产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建立完善的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应当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确立林业企业在林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科技活动的方向,推动科技力量进入林业产业。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化林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

为了加快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步伐,应当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的林业生态科技创新的研究模型。

通过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加大科研和管理制度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3.3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人才是林业科技创新全面展开的必要条件,创新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在现代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林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林业教育的改革,普遍提高林业工人质量,形成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林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4结束语。

我国在推进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林业的现代化发展被提上日程。

任何领域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该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现代化林业,构建优美的林业建设环境,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撑。

研究林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治强.林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农业,(33).

[2]周湘南.探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现代园艺,(16).

[3]王占龙,徐天华.新时期林业推广技术应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产业,2016(09).

[4]朱莉.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6(09).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十三

替代办理/杂志社服务流程:

1、论文写好并发给杂志社。

2、根据论文字数内容和作者的发表意向确定所发表的期刊及费用。

3、支付定金。

4、杂志社进行审稿,审稿通过后邮寄给您稿件录用通知单。

5、在你收到用稿通知后,三天内请付清余款,以确保你的论文能及时发表。

6、杂志出刊后杂志社会给每个作者邮寄两本样刊,以供您使用。

注意事项:

1、期刊确定是正刊而不是增刊。

2、委托替代办理前最后查下替代办理的信誉,因为还是有人拿钱不干事的。

3、期刊拿到手之后可以去知网查看下有没有收录。

4、提防假刊。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规定规定】。

当今社会中,发表职称论文,是评职称时必须经历的一个项目。

那么职称论文发表规定有哪些呢?首先,职称论文规定,诱发了利益驱动,导致抄袭票」窃论文的行为和现象屡见小鲜;其次,催生了小当竞争、利益均沾,致使正确的价值观和学术观受到影响和破坏。

凡开展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各职称系列(专业)主管部门,都规定了申报材料要求和报送截比时问。

论文要在哪一级刊物发表、什么时问发表、发表的篇数和字数能小能达到规定要求,这些都成了一些申报者伤透脑筋又小得已而为之的一桩“心病”。

特别在论文发表环节上,为了赶时问、抢速度,煞费苦心,各显神通,悄然演绎着一股小当竞争的“暗流”涌动。

有关系或肯花钱的人,即使文章小佳,内容雷同,一年内可以在小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若干篇论文;而没有门路的人,也想方设法,四处活动。

论文作者与出版单位之问,按照小成文的“契约”进行交易,“互利双赢”。

一方为评职称而写论文,小但没有稿酬,反而“倒贴”,刊登一篇论文须花费500元至800元小等,且价位一路攀升,据媒体透露,有些医生发表论文,则让医药代表花钱搞定某些医学刊物;另一方“屈尊”谋利,有辱斯文,凭关系、分时问、定篇幅,异化为“交费论文”,有价值论文却被缓登、小登。

这些事实已是小争的、公开的“秘密”,群众多有烦言。

知真、从善、爱美,乃学界人士孜孜以求的价值观和学术观,一旦被扭曲或长时问受到侵蚀和影响,若小及时遏制,将在知识领域造成更严重的学术腐朽。

目前,职称论文的评价方式有三种:即论文鉴定、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

职称论文发表规定有哪些呢?论文鉴定和论文评审长期沿用至今,形成普遍使用和基本手段的主流评价方式。

论文鉴定方式,要求送审者的代表作隐去姓名、单位等标识后,由相关系列部门负责送交两位专家进行鉴定,并按照规定时问及要求,写出定性评语,确定等级意见。

专家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鉴定结果大相径庭。

提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此外,论文鉴定费虚高小卜,社会传闻颇有微词。

论文评审方式,一般由相应的专业组或评委会,在有限的时问和空问里,对申报者的论文进行审阅评议。

鉴于专家鉴定意见,极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沉锚”心理效应,或被专家鉴定意见所左右,或专家鉴定意见替代了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意见。

此外,高校、中小学、卫生系列等专业组或评委会,每年一次性集中评审对象多达七、八百人甚至上千人,在评审量大、时问要求紧、工作精力有限的情况卜,论文评审过程中难免出现“前紧后松、外紧内松”的起伏波动。

有的评审对象戏言:“论文能否过关,一靠评委脾气,二靠个人运气”。

论文答辩方式,是改革职称评价扫制的新举措,值得充分肯定和倡导。

但目前仅适用于破格晋升和“选优”对象;职称论文发表规定,在论文答辩的实体和程序规定方面,缺少开放性,技术含量低,答辩时问太仓促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十四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林业发展的特点,深入分析林业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探讨了现代林业发展中的林业技术创新问题,并分析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林业论文。

创新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究其本质来说,创新是推动一个民族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著名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层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到关于技术上的创新的具体定义。技术创新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方面,如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也包括将这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在市场上得到实现。依此,林业技术创新就是要实现林业科研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并体现出规模效益。林业的建设要实现公益性、社会性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因此林业技术的创新必须要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实现环境的生态保护,保证国土安全,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对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观念中,林业的经营一直被当做“靠天吃饭”的产业,这种消极观念严重的阻碍着林业技术的创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推进林业的发展,有无技术、技术水平高低不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普遍忽视林业科技投入、研究开发与应用。

2.2林业科技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科技经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林业科技创新一直依靠与科研机构或者高等院校,然而这种方法不能使技术的创新与企业的需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以后的林业科技创新上,应当以企业作为主体,使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生产的需要保持一致,推进林业技术的不断前进。

2.3优秀林业科研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据有关研究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获奖成果的转化率仅有50%左右,大大低于欧美国家70%的水平,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低于农业,只有34%;林业技术储备不足,优秀林业科技人才缺乏,尤其是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高层次经营管理的人才奇缺,直接影响了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及转化。

3.1要调整林业科技的布局。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林业科研机构相对力量分布较散,主要以行政区域设置,个数多,力量薄弱,科研课题少,经济也相对困难,发挥不到林业科研机构应有作用,对其发展调整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对于林业科技力量来说,应将其划分成总体与局部的发展关系,总体是指加强我国林业队伍的建设实力和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其成为林业科技发展的龙头,而局部就是在国内各省、各省区域内设立专业的林业科技研究所。

3.2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

在林业技术的发展改革中,须对林业科技的体制进行大幅改革。在改革中,本着“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善精神,对于一些非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科研机构改革则需遵循分类指导的改善原则。在改革中,切实做到科技攻关,稳定一部分专业的科研人员来重点从事相关生态环境建设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再对于一些具有开发能力的部分组建科技开发公司,将其直接面向市场,加快科研成果的转换,从而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来开发带动科研的新机制。

3.3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在林业科技推广中,由于推广工作人员工作的面对面性,其在工作中都与当地农户直接交流,因此,科技推广员的工作业务素养是林业科技进步的过渡和转折,科技推广员工作的效率直接关系到林业建设的发展。作为最受地方农户欢迎和尊敬的推广员,在面对机构的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对工作的认识,要把深切的认识统一到国家对于农村农业的意见、政策上来。

3.4努力抓好各类林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在对于如何发展林业技术创新问题的长效机制中,培养一只高素质和适应能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也是必不可缺的。在对于管理人才的选拔上,本着造就一支高学历、专业性强、职称结构合理的综合型技术队伍,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的文化技术水平和以林、农技术专业人才为骨干的林、农队伍。若想实现此目标,则需拓宽人才的培养渠道。首先,在现有的队伍中以现有的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培养对象,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各种培养教育学校来通过学习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和产业人才。最后,是在对于农民技术人才的培训上,对其重点培训农、林业实用技术以及退耕还林等相关技术的培训上,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林业技术意识和了解正确的林业技术知识。

4、总结。

综上所述,林业的良性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盛世兴林,科教为先进,只要我们本着扎实工作、积极进取的向上工作精神,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创新之路,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晓光.浅析现代林业生态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19).

[2]牛婷.科技创新如何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北方经济,,(04).

[3]王永清,黄金凤.可持续发展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j].中国软科学,,(03).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十五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阶段,技术创新已经成了各行各业重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行业的发展的速度。本文将就现代林业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现代林业;技术创新;对策。

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对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现代林业的技术创新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极大的阻碍了行业的发展进步。因此,必须加强技术创新的力度,探索出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我国林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1.1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

由于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管理经营观念以及技术手段陈旧等原因,我国传统的林业产业依旧停留在原始的“靠天吃饭”的阶段,无法有效的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自然问题,对于林业产业的巨大潜力缺乏一定的了解,导致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创新与探索等方面的投入都十分有限。在这种落后理念的影响下,我国林业产业工作人员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具备充分的认知了解,对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现阶段,在我国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产业实践与技术科研是两个毫无关联的系统,理论研究的成果根本无法在林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是我国林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出现了另一大问题。因此,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严密的结合起来,较好的解决产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目前,我国林业科技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偏差,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3林业科研成果平均水平不高且转化率低。

林业科研成果质量水平普遍偏低也是阻碍我国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导致这要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林业产业科研经费不足。当前阶段,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领域是工业以及农业,致使林业等一批产业得不到有效的重视。科研经费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创新的实施。其次,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林业产业在技术创新以及管理经营方面出现了严重人力资源缺乏现象。巨大的人才缺口导致我国林业产业先进技术的研究以及转化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创新力不足、产业机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不科学等多方面问题,导致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难以实现巨大突破。针对以上问题,为了使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与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相适应,必须不断完善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为林业技术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完善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首先,明确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将科学技术的研究放在了林业产业发展的首要地位。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开展林业技术的'创新探索活动,促进技术手段以及经济效益的双重发展。其次,加强林业产业队伍的队伍的建设,加强技术研发以及经营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提升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以及经营人员的管理能力,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加强林业产业企业的技术研发积极性。林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需要国扶持,企业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汇总,为技术的研发提供有效的根据。

2.2加强林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提升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加强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林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进步。这就需要根据林业部门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活动提升林业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将工作人员进行分配,其次,积极开展培训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林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科研氛围,实现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想要实现林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高效开展,必须要提升林业产业工作人员的创新探索意识,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林业产业机构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加强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促进人们创新意识的培养。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对林业产业进行一定的财务扶持,保障林业技术科研经费的充足,为林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林业若是要实现持续长久的发展,必须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创新,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提升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工作积极性,优化产业机构,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十六

注意事项。

1.文章的逻辑性,很多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常常犯一些逻辑上的错误,这是论文写作的大忌,其具体表现为:

(1)文不对题,前文提出了论点,后文进行阐述时,却发现阐述的和论点不能一致,讲的是两回事。

整体上看,文章题目和正文发生了错位;。

(2)文章的论点不足以进行大篇幅论述。

作者前文提出了一个论点下文进行了论述。

然而,这个论点却只是一个现象,作者并没有把这种现象提炼成一种论点因此作者就会把文章变成一种现象的罗列,而这种罗列却只是表层的,不足以作为一个论点。

2.文章的客观性。

文章的整体口吻,作者在写作时候,应尽量该时时以一个客观的口吻来阐述,切忌频繁使用第一人称,比如“我”“我觉得”、“我认为”等等。

完全可以用“笔者”,“笔者认为”。

3.文章的层次。

一些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几千字的文章,从头至尾通篇看下来,没有分任何的条目。

这样给人的感觉是文章层次不够清晰,混乱。

作者在写作文章时,务必分条目阐述,开篇简短阐述,后文1,2,3分条目阐述。

这样看上去一目了然。

2、期刊的选择。

根据要求。

因为地域及单位的不同,职称评定的要求也不同,所以评什么样的职称,需要在什么样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提醒作者,写作论文前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对于评职称的明文要求,选择期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因为发表论文对于作者晋升职非常重要,所以在期刊的选择上要慎重再慎重,现在很多假刊,套刊横行,让很多作者真假难辨,花了钱没评上职称,且错过评审时间。

我们在此,给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在期刊选择的时候,做些参考。

常见的假刊的陷阱:

1.套刊。

这是最难甄别的,明明有一本刊物,正常发行,且知网已经全文收录,但是,又冒出一个一摸一样的刊物,刊号刊物名完全一样,就是不上任何的数据库,不能在任何一家数据库检索到,这样的就是套刊。

是自己冒名刊物名自己印刷的刊物。

2.假刊。

所谓假刊,就是压根在新闻出版总署没有备案,而是自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然后自己印刷的刊物,这样的刊物新闻出版总署查不到,数据库也没有收录。

3.电子版期刊。

这样的期刊也是在玩文字游戏,明明备案的是电子版期刊,但是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于是大力宣传,说的天花烂坠,说什么电子版期刊其实也出版的,这其实是在混淆概念,玩文字游戏,电子版期刊,和正规的期刊是有很大区别的,一定要警惕这种陷阱,作者听到刊物名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新闻出版总署查询备案情况,如果名字后面还有“电子版”字样,则要谨慎处理。

3、评职称对于医学期刊。

论文的收录要求。

慎重选择。

我们在这里想提醒作者的是,大多数单位对于论文发表后的期刊论文有检索要求,比如知网,万方。

但是如果一个刊物仅仅是龙源期刊网收录,这样的最好不要去发表,因为龙源期刊网并不是数据库,它只是一个期刊阅读的平台,换句话说,只要带字的册子,它都能收录进去。

所以不能把龙源期刊网所为收录的标准。

另外一些电子版期刊虽然有的也会在万方数据库收录,但是它终归是电子版期刊,一定要去人事部门问清楚,电子版期刊,最好不要去安排,因为这么多正常的期刊呢,没有理由去找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刊物。

4、论文发表注意事项。

有的放矢。

1.明确职称评定时间。

这一点非常重要,写作论文,发表论文前,一定要了解明确职称评定时间,早做准备,因为一般论文发表的时间为3个月左右,长的则半年甚至一年,而职称评定时,有的要求必须通过数据库检索到,论文发表出刊后,几个数据库一般2个月后才能收录进去,因此,还有考虑2个月的收录时间。

鉴于此,我们提醒您,发表职称论文,一定要首先明确职称评定时间,早做准备。

2.论文不能抄袭。

职称论文,一定要尽量写自己的感悟或者总结性的东西,可以借鉴别人的东西,但不能照搬,觉得别人的文章某个亮点不错,可以自己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大篇幅抄袭别人的文章,一方面是杂志审核通不过,另一方面,职称评定时,会带来很坏影响,甚至取消职称评定资格。

3.期刊的慎重选择。

因为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有很多作者没法识别的陷阱,一不小心就掉进去,花钱却只能认栽,又耽误评职称时间,前文已经提到在期刊选择上一点建议,我们在此提醒您,发表论文前,可以参考前文的建议,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上当受骗。

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篇十七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动。

培养林业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转变传统工作模式理念是落实林业创新工作的首要问题。

为此,各地区的林业工作站可以通过开设讲座,发放林业技术宣传单等方式加大林业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也可以建立林业示范园,将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其中,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帮助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

为了保证林业技术创新的质量,政府要加大相关的财务支持,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2.2完善机制,确立主体地位。

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经营效果不佳、林业人员收入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林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而解决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

林业企业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林业企业的相关需求和林业发展的目标紧密相连,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融入林业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3加强培训,建设创新队伍。

针对我国林业技术科研成果较少、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欠缺的现状,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并且技术创新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

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

例如以林业工作站或林业企业的名义邀请林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讲授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知识。

也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和网络上的培训课程,加深对林业技术创新知识的理解。

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奖惩机制等提高林业企业和林业工作站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挽留力度,使更多的高素质科研管理人员参与到林业技术创新工作中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29095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