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佛语经典语录句 佛语经典语录(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8:45:08
2023年佛语经典语录句 佛语经典语录(优质10篇)
时间:2023-11-12 18:45:08     小编:念青松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佛语经典语录句篇一

1、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2、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3、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4、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5、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7、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8、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9、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1、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2、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13、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14、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5、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6、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17、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18、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9、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0、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21、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2、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23、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24、不可说,不可说

25、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26、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27、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2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29、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30、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31、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3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33、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34、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35、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6、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玻

37、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38、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39、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40、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4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2、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43、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44、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45、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49、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5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1、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52、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53、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55、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56、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57、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58、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59、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60、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61、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6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63、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64、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65、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66、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67、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68、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69、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70、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71、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7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73、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7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75、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76、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77、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78、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79、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0、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81、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82、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83、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84、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8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86、刹那便是永恒。

87、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88、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89、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9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1、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92、一切皆为虚幻。

93、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9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95、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96、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97、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98、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99、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100、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101、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佛语经典语录句篇二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1、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一切皆为虚幻。

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不可说。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6、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

32、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34、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35、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37、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8、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40、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41、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4、261.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46、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8、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51、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52、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54、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55、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6、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58、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59、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60、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61、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62、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6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4、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65、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66、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67、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68、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6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70、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71、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72、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7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5、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76、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7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79、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80、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81、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82、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83、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84、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85、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8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87、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88、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89、真心是菩萨净土。

90、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91、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92、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9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9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9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96、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97、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98、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佛语经典语录

99、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100、真心应物,不生分别。——佛教经典语句

佛语经典语录句篇三

1)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佛复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2) 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3) 马祖云:

4) 证此(本性)之时,万象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俱备。

5) 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6) 佛性不可思量测度见到,当下便见,拟思则差。

7) 傅大士偈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坐起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8) 高峰禅:

9) 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10) 清净心智,如世万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

佛语经典语录句篇四

1.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2.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境由心造,心既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崖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浩日烦恼则无处藏身。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3.初祖达摩说:不谋期前,不虑其后,不念当前。”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看天际云卷云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燃灯法师曰: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着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一切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是最苦累的,可惜世上扔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物欲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留下少许时刻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4.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身,养性,怡悦,且最高最美的境界。

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追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对不可缺少安详的心。

5.耕耘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去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蓉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 无奈 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始终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那我们的人生一定才会美好快乐。

6.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

所谓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万物皆为我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淡薄明心放下贪嗔痴( 一起感悟人生);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着于人生之乐。

7.净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干倒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是被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希望得到越多越好,以至于心中的负担越来越重,以至于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8.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9.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

10.与山水亲近,受自然洗礼,像梅水初放,似水滴轻贱 ;此情此境,以分不清那是山水那是人心,山水就是我,我就是山水 ;心底唇边微笑中发出愿望: "愿将山色供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

佛语经典语录句篇五

1.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5.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6.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8.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9.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10.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1.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12.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13.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4.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5.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6.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7.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18.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19.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20.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佛语经典语录句篇六

1、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2、知足常乐。

3、算命不如认命。

4、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5、随心、随缘、随性。

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7、今生的相识是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的`。

8、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9、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10、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11、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12、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3、因小果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14、祸往者福来。

1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6、面对现实,逆境也会变为顺境,总有机会转机。逃避现实,虽暂时偷安,但没有翻身余地。

17、人既生亦死。

18、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19、彻底的认识你自己,你就会认识佛。

20、填得饱你的肚子,却填不满人心贪念。

2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2、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23、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4、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5、过去,已成过去,它只是记忆的残影。

26、一切皆为虚幻。

2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28、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生命。

29、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30、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31、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32、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3、万法唯心。

34、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35、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36、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37、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38、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3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40、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

佛语经典语录句篇七

23.有的人把心都掏给你了,你却假装没看见,因为你不喜欢。有的人把你的心都掏了,你还假装不疼,因为你爱。

24.如果放在心里会觉得难过,那么就请微笑着放手吧。心情短语

25.最深的孤独不是长久的一个人,而是心里没有了任何期望。

26.那些我们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才是生活。错过的,就遗失在远方。

27.总有一些时光,要在过去后,才会发现它已深深在记忆中。佛说人生经典语录

1、佛说: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我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2、佛说;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向以为他是完美的,那是正因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刻与他相处在一齐。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完美。

13、世上不爱的理由有很多:忙、累、为你好....等等。而爱的表现只有一个:就想和你在一起。

14、他说,如果某天她要离开,请她一定要幸福,幸福给他看。她落下泪来,这么多年来终于明白,原来只有爱她的人,才会在意她的幸福,不爱她的人,只会在意他自己的幸福。

15、安眠药竟没有老师的讲课声有用。

16、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只要自己开心了,就他妈瞬间变得美好了

人生二和三,写的太经典

当你扛不住的时候就读一遍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才看到第10条 就已经平静很多

够多了,慢慢看,每天看一点。祝朋友开心!佛经名句

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6、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8、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9、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0、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1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3、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能。

14、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1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17、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18、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20、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

佛经十大名句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般若心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造塔功德经》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第26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说八大人觉经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杂阿含经卷二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第91卷

佛云: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佛又云: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佛还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心身自在。

佛云: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

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

若乐众者,则受众恼,比如大树,为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

世间缚着,没于众苦,比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

是名远离。

佛云: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

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心忍欲难;

见好不求难;被辱不真(恼)难;

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

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欲难;

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

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

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

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佛云: 人从爱生忧,从忧生怖。

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佛云:财色于人,人之不舍,比如刀刃有蜜,

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佛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

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情爱于色,岂惮驱使,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

故日: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云:爱欲之人,

犹如执炬逆风而行,

必有烧手之患。

佛云: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

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佛云: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

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佛云: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

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佛云: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

唾不至天,还从己坠;

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坠自身。

贤不可毁,祸必不已。

佛云: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饭一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

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

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

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云: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

言无言言;修无修修。

会者近尔,迷者远孚。

言语道断,非物所拘。

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云: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

比如蜜汁,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师曰:谁缚汝!

问:如何是净土?

师曰:谁垢汝!

问:如何是涅盘?

师曰:谁将生死与汝!

这是我初期很喜欢的一段禅宗公案,分享给楼主。如下:

四祖道信向三祖僧璨请求接引时,两人有一段对答: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师云:“谁人缚汝?”对曰:“无人缚”。师云:“既无人缚汝,既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

禅机活泼跃动,成为禅门著名公案。后来石头希迁在接引学人时,将此禅机发挥到极致:“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问:‘如何是净土?’ 师曰:‘谁垢汝!’问:‘如何是涅盘?’师曰:‘谁将生死与汝!’”255、人生是生命在人间的一次短暂旅行。

256、人生应当追求三大财富:心灵财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人首先要追求心灵财富,其次是精神财富,最后是物质财富。三大财富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项财富,人生无法完美。

257、人生应当同时跋涉攀登两个最高境界,一个是最大限度地追求人生的开心、快乐、自由、幸福;另一个是升华生命品质,完善完美化生命的反物质结构,争取将生命延续到千年界、万年界、极乐界仙岛群岛洲等高层生命空间。

258、觉悟的人很少,喜欢上岸的人很少,顺流而下的人很多。让人觉悟是苦差事,让人享乐是美差事,这是人的惰性使然。人,天生有惰性,都不愿尝试新方式,都想保住拥有的,都想抱残守缺,求安全、求安稳,怕变化、怕失去,怕进入陌生领域,怕得不偿失,其实,越怕越死,最好的防御是进攻,最好的生活是积极创新,与其守旧,不如创新,与其死守,不如拓展新领域,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和能力及魅力,守旧的人,永远不知道,也发挥不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也就失去了魅力。

259、人生在世,要想过得轻松自在,就得懂得放弃,只有不断放弃,才能不断超越。放弃是收获精神和心灵成长的一大法宝,放弃更是升华自己,获得美好未来的一种最佳途径,基督耶稣和佛陀释迦牟尼的核心教诲就在其中,人生的自由幸福就在其中,生命通向天国的奥妙也就在其中。

260、人分浑人、俗人、凡人、贤人、仙人五大类。以本能为主的是浑人,以欲望为主的是俗人,以情感为主的是凡人,以理性为主的是贤人,以灵性为主的是仙人。圣人属于仙人类。

261、人活着的目的就是追求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人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个目的而展开。如果忽视了这个生命存在的目的,不论我们上学读博士也好,结婚成家创办公司也罢;不论我们当官赚钱也好,还是修行修炼也罢,都是本末倒置。寻求开心、快乐、自由、幸福,尽情地享受人生旅途上的开心、快乐、自由、幸福,由此而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心存感恩,就是做人的道德,也是人生的主要价值和意义。

佛语经典语录句篇八

一、唾沫是用来数钞票的,而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二、敌人变成朋友,就比朋友更可靠,朋友变成敌人,比敌人更危险。有些事知道了就好,不必多说。有些人认识了就好,不必深交。

三、好运不是天生的,背运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谓的一鸣惊人,都有十足的努力和付出来支撑。不幸的人或许各有不同,好运的人,却有千篇一律的上进心和执行力。

四、人到了一定岁数,自己就得是那个屋檐,再也无法另找地方躲雨了。

五、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遗憾,随风散去,美好,留在心底。给心灵一米阳光,温暖安放,心若向阳,无畏悲伤。

六、赖床舒服,但影响身体的同时你可能还会迟到;手机有趣,但时间流逝,你却没有进步。那些能让你变好的事,也许最开始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就能成长。

七、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因为,只有让该结束的结束了,该开始的才会开始。

八、树叶不是一天变黄的,人心不是一天变凉的。走错了路,记得回头,爱错了人,懂得放手。用眼看人,会走眼,用心感受,才是真。

九、不要乱花钱,因为明天你就可能失业。不要趾高气扬,因为明天你就可能失势。不要太过张扬,因为要明白没有一个人会比你弱小。不要吹嘘爱情,因为明天你就可能失恋。总之,做人低调一点。

十、人的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到了人生的最后,牙齿都掉光了,舌头却不会掉,所以要柔软,人生才能长久。

十一、为人处世的最佳境界是不卑不亢。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只会让自己做事放不开手脚,犹豫不决,失去自我,失去个性,丢失自我的价值。

十二、当你还是只猫的时候,记得你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只虎!当你成为一只虎的时候,别忘了你曾经只是一只猫!心态要高,姿态要低,不要看轻别人,更不要高估自己!

十三、远离那些故意抹灭你自信让你变自卑的人,多去接触那些阳光爱笑充满正能量的人,时间久了,你会觉得你的生活变得明朗了。

十四、不管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十五、人这辈子,有人羡慕你,有人讨厌你,有人嫉妒你,有人看不起你,没关系,他们都是外人;生活就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不要为了讨好别人,而丟失自己的本性。

十六、要让别人羡慕一下,太容易了,装一下就可以了,但要让自己都羡慕自己,则需要舍去很多东西,拒绝很多东西,懂得很多东西。

十七、别总因为迁就别人就委屈自己,这个世界没几个人值得你总弯腰。弯腰的时间久了,只会让人习惯于你的低姿态,你的不重要。

十八、看清一个人何必去揭穿;讨厌一个人又何必去翻脸。活着,总有看不惯的人,就如别人看不惯我们。活着,说简单其实很简单,笑看得失才会海阔天空;心有透明才会春暖花开。人生如此而已。

十九、你多学一样本事,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别人践踏。

二十、一个人想要幸福,就不能太聪明,也不能太傻,太聪明了让人防备,太傻了让人摆弄,难得糊涂,这种介于聪明与傻之间的状态叫做智慧。

二一、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级;磨难一次,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从这个意义上说,想获得成功和幸福,想过得快乐和欢欣,首先要把失败、不幸、挫折和痛苦读懂。

佛语经典语录句篇九

佛语禅心(1)

赵州禅师说:“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人生是场无休无情的战斗,做人要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心灵安定才是最大的幸福!

佛语禅心(2)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

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佛语禅心(3)

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佛语禅心(4)

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一生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间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佛语禅心(5)

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寻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佛语禅心(6)

耕云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我们的人生才一定会美好。

佛语禅心(7)

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的体会:看破,放下,自在。”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淡泊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著于人生之乐。

佛语禅心(8)

弘一大师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歉退是保身第一法。”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劳神,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贵贱的,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生活驾驭你,你的态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者。

佛语禅心(9)

佛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宣化上人曰:“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你念念光明就时时都是佛,你念念黑暗就时时都是鬼。这个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

佛和魔也许只在一念之间,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当你的心趋向恶时,地狱之门便打开了;当你的心趋向善时,天堂之门则打开了。

佛语禅心(10)

灵泉宗一禅师有诗云:“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处,悟得即菩提。”

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应该做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佛语禅心(11)

弘一大师说:“人生随缘,便会活得自在。能够安分守己,不被环境所转,心中就不会有障碍。”

佛之随者,不是跟随,不是随便,是顺其自然,不怨尤、不强求、不激进。不明此意的人只是在听天由命,他所认知的随缘仅是任之弃之,悲观之见溢于言表。其实,一切随缘并不是消极等待或不再追求,而是,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不刻意地要求结果,关键是你自己是否做到了你应该做的,你的心里是否满意你自己。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不会过于执著,也就有了一颗平常心,此即随缘。

佛语禅心(12)

尊者米拉日巴说:“远离嗔恨损害得安乐,抛弃傲慢嫉妒获安乐,平等安住万法亦安乐,以心观心即得此安乐,无别智慧法界中安乐,自然而然本性之安乐,此乐于我乐乐有许多,无所希盼世间之欢乐!”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安乐一直存在于心性光明中,了悟这一本性就会“生亦安详,死亦安详。”了。

佛语禅心(13)

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现代人都有事业心,而且志向不小,要想有所成就,须知欲安天下必先安心的道理。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古时之人就把修身放在了第一位。安家、安国、安邦,必先安心,之后才能安天下。

佛语禅心(14)

《辅教篇》云:“孝出于善,而人皆有善心。”

百善孝为先,没有孝心的人,所谓的善心只是一幢空中楼阁,是虚幻的或者说是徒俱形式的。孝心是稍纵即逝的眷念,是无法重视的幸福是一旦错过成为千古恨的往事。不要让你的孝心来得太迟,更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和遗憾。

佛语经典语录句篇十

1、培养自学的能力,才不会在苟安中退步;培养教人的胸怀,才能将经验传承下来。

2、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3、敢于发问,问出智慧;长于听闻,闻出对话;善于沟通,谈出共识;勇于思考,想出创意;受于锻链,磨出实力;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4、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5、做事要能知己,若拾寸就尺,不易获得成功;处世要能知人,若拾长取短,容易导致失败。

6、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7、皈依三宝是平等的精神,因为生佛一如,无高无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8、培养兴趣,而不养成癖好;学习正直,而不学成古板。

9、不择细流终成海洋,不辞土壤终成高山,不耻下问终致渊博,不饰过失终达善美。

10、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11、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12、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13、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14、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15、幸运,总是垂青于勇敢的人;福报,总是降临于厚道的人。

16、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17、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18、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19、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20、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吃得重。

21、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22、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23、有为法虽假,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法虽真,执之则慧光不朗。

24、有能力的人,处处给人方便;无能力的人,处处给人为难。

25、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26、自学,是成功的动力;自律,是成功的条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27、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境无损益,损益在人。

28、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29、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30、做人要和滚雪球,愈滚愈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愈织愈有成就。

31、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32、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在富贵中,要有善心义气;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

33、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己责;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担当。

34、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35、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36、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净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37、『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38、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39、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40、依附得人,可获终身快乐;投靠非类,将造一生之殃。

41、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42、安排自己能获得快乐,充实自己能获得知识,掌握自己能获得平安,创造自己能获得成功。

43、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44、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45、能吃亏可以获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获得大安乐,能和气可以获得大力量,能散财可以获得大聚集。

46、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47、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48、交友以无_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净土,修行以无得为涅盘。

49、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50、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1.佛学经典语录

2.佛学经典语录大全

3.佛学经典人生语录

4.佛学经典语录精选

5.佛学经典语录集锦

6.有关佛学的经典语录

7.2016佛学经典语录

8.佛学经典语录精选50句

9.《人生语录》经典语录

10.龙族语录经典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3357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