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蒙顶山导游词篇一
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名僧赵智凤于此建石窟寺,历时70余年建成。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东有小佛湾、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13处景观。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宝鼎山又名宝顶山、鸣凤山。位于 重庆市垫江县境东部跳石与沙河之间,是东山尾部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1063米,宝鼎山景因其峰高顶尖和常有凤凰鸣叫而得名。民国二十五年,清朝沙河乡殷姓举人的后人,送殷举人的“宝鼎”二字书法遗作一幅,刻立在寺庙大雄宝殿正面香台下的石壁上,从此名曰“宝鼎山”。
独特的山体构造,造就了宝鼎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引来了历史上宗教和旅游的繁荣。宝鼎山脉(东山)呈南北走向,宝鼎主峰峰顶由一礅巨石构成,呈凸出的半圆形, 东面是刀切斧劈似的悬崖,人称“舍身崖”。在峰顶的平台上,修有一个八边行的观景亭,名叫八角亭。正是这样的山体结构和山势走向,使八角亭成了难得的观云海、雾景、日出和赏月的最佳场所。从八角亭举目远眺,东南 方向的忠县、丰都、涪陵等县尽入眼帘,江河如玉带,道路似蛛网,炊烟缭绕,江山如画。倘若是有幸观看日出、云海、雾景,那更是如临仙境。八角亭的另一面就是宝鼎庙宇,背靠宝鼎主峰之陡峭悬崖而建,木石结构,造型美观大方,风格别致。屋宇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色彩纷呈。站在庙前小山坡的树林中可观庙宇全景,层层叠叠,如同忠县的石宝寨。难怪宝鼎山历史上令无数道士、禅师、官贵、文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宝鼎山山清水秀。跳石水库如一面明镜镶嵌在山脚,湖水清澈,宝鼎山的倒影清晰可见。湖面波光粼粼,湖中野鸭戏 水,湖边白鹭成群结队觅食。大坝护栏美观漂亮,为大坝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坝旁边还有一棵巨大的黄角树,呈伞状,十分壮观。石砌大坝高百米,雄伟的堤坝展"高峡平湖"英姿。正在拟建中的龙滩水库位于山的另一边——沙河,它将是重庆市第一宽水面的人工湖,到时两水夹一山,旅游潜力更大。
宝鼎山自然景观非常优美 ,可谓人间仙境,“道”、“佛”均视其为理想的修身养性之地。唐朝初年,道教盛行(唐朝皇帝为了提高其身价和地位,巩固其统治,认“老子”李尔为祖先,于是大兴道教)。唐贞观四年,一云游道长路过宝鼎山,远看宝鼎主峰象一仰卧着的道士。爬上山顶一看,宝鼎最高峰又象一盘腿坐着的道士,主峰两边的两个小山峰似道士的双膝。“盘腿道士”前面有一小山峰,恰似一只香炉,香炉下还有一只昂着头的石龟,遂以为此山与道家有缘。且“山顶群峰争雄,山峦重叠,绝壁连峰。腑瞰大地,低万岭于天微,小千家于树点,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置身山中,四周诸峰环绕,绿荫如盖,青松翠竹,云蒸霞蔚,花草茵馨,藤萝垂挂。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赏百花争放,夏听幽谷蝉鸣,秋看满山红叶,冬望皑皑白雪,再加上那百听不厌的阵阵松涛,更使人留连忘返。”(摘自原《垫江报》周礼文文《旅游胜地宝鼎山》)。是难得的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于是上报朝廷在宝鼎山修建道观。唐朝开国功臣、门神尉迟敬德(因唐太宗李世明赐其姓胡,所以又名胡敬德)奉唐太宗李世明谕旨负责在宝鼎山修建道观——清风观的具体工作(清朝《县宗教志》记载:山上庙宇为唐朝胡敬德所首创)。一千年后的清朝雍正、乾隆时期,湖南耒阳敖山一位姓贺的高僧云游四方(其碑文上记载其曾:踏过三山五岳,遍游南北二京),来到宝鼎,看到宝鼎山清风观虽然破败不堪,但此地风景优美,是理想的修身养性之地,于是重修庙宇,改道教的清风观为佛教庙宇“光相寺”,任33世主持(前32任主持是道长),人称其 “大智和尚”(其塔墓的碑文记载)。近一千四百年的宗教历史、文化积淀,又使宝鼎山拥有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渝东区县,历史上在山顶修建道观、庙宇的及其少见,唯有垫江的宝鼎山!
一次意外的考古发现,把宝鼎山的历史文化追溯到商朝,甚至更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瞎马寨附近一个叫店子垭口的地方,宝鼎林场挖土筑墙修建护林点时,出土了多件商代新石器,还有当时十分贵重的饰物——玉石绿母珠。这说明奴隶社会时瞎马寨就有人类居住和生活,据此推测:宝鼎山可能是原始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这些原始人类也许是土生土长垫江人共同的祖先。因此,宝鼎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宝鼎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堪称重庆的“黄山”——迎客松、云海、雾景、日出、卧佛、千年杜鹃树王、原始森林、紫杜鹃、红杜鹃等;人文景观可谓渝东的“峨眉”——历史悠久的道、佛文化及庙宇、泥塑、浮雕、书法、八角亭、塔墓等古迹。还有飞龙寨、唐朝的进士坟及出土的二级文物——铜镜、瞎马古寨原始人类生活遗址及出土的商代新石器、避暑、赏雪等, 共有景点、景区36个。
宝鼎山面向沙河方向的山脊、岩石上生长着许多漂亮松树,行如黄山的迎客松。这么多漂亮的迎客松集中在一个区域,是重庆市所罕见的! 因此,宝鼎山不愧是“渝东名山”!自唐朝以来,宝鼎山就成了宗教胜地和官贵文人的旅游胜地。有的还乘兴赋诗作词,刻于石碑之上。现还残存一块草书诗作,部分字虽模糊不全,但仍可辨其大意。
至解放初期,宝鼎山香火十分兴旺。最热闹的要数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期间,上山许愿、还愿、烧香拜佛的信徒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山上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卖茶水的、卖小吃的、买小商品的……。据当地老人讲:从六月初开始,邻近几个县的香客便从四面八方拥向宝鼎烧香。他们或敲锣打鼓,或抬牲挑烛,背背香筒,手握香烛,从山下的永安、跳石、沙河邻近的几个庙起香,向宝鼎山进发。沿途香不熄,口不停(每10来个人就有一个“叫口”领头诵经)。持续时间达 一月之久。
在“五宝鼎”(光相寺与南经堂之间的五个小山峰)附近,有一个四户人家的蔡家湾。他们不耕田,不种地,全靠开旅社、食店和买香烛之类的小商品生活。后因土匪占山为王,香客稀少而被迫搬离。每逢庙会,商家云集。更有少数有商业眼光的人,在山上的黄金地段搭建数十个茅草棚,搞起了摊位出租,竟然供不应求!庙会期间,仅山上开小吃店卖稀饭、凉面、凉菜、油炸食品和卖小商品的摊贩就达数十家之多。每天养活的叫花子就有五、六十个,足见其当时的繁荣景象。
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宝鼎游玩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以垫江、忠县、丰都的的游人居多。虽然那时没有上山公路,山上还是一片废墟,既无吃又无住的地方,但这一切都挡不住人们对宝鼎山的热情。特别是近几年,自发到宝鼎山旅游的人数剧增,据林场防火登记册记载,每年到宝鼎山的游人都在3万以上。
蒙顶山导游词篇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蒙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
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与成都相距100公里的名山县境内。由蒙山、百丈湖、清漪湖等景区组成。1986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蒙山又名蒙顶山,因夏禹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以人贡“皇茶”千载不衰而有“仙茶故乡”之名;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而有游览胜地之誉。分布于山下的百丈、清漪两座人工湖,则以翡翠般的湖山水景,与清雅宜人的蒙山共同组合成全景区诱人的自然风光。真正是:水因山而增秀,山连水而更幽。我相信各位游览中定会得出同样的感受。
由于各位的时间宝贵,也还由于景区比较宽广,一天之内很难处处游到,因此我们将选择最精华的景段游览,其它一时不能前往的景点,只能在途中由我作一些口头简介来弥补了。特别要声明一点,我们所说“最精华”是指景物最集中,游览最顺路的景段,也就是一路走去看的东西最多的线路,绝不存在贬低其它景点的意思。事实上那些深山古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景观,也是十分迷人的。各位如有兴致,留宿山中,然后一一观赏,就知道我绝非虚言了。好了,现在我们已开始走进蒙山,让我向大家先说一说蒙山景区的特色吧!
蒙山在名山县城西15里处,山体长10公里,宽约4公里,最高峰海拔1456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3。5度。山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林木十分茂盛。这里最大的特点是雨多、雾多、云多。常年云雾茫茫、烟雨蒙蒙,蒙山之名就是因此而来,蒙山茶之品质优良也是因此而来。从旅游的`角度来说蒙山有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又以享誉千年的名茶之乡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高雅。人们来到蒙山,观景、品茶,徜徉在千年茶文化故迹的游道上,处处感受到的是一片清新祥和,毫无粗鄙尘俗之气。有人说“蒙山天下雅”。我认为不敢说天下第一,但这个雅字确乎是蒙山最基本的旅游特色。
蒙顶山导游词篇三
蒙茶仙姑蒙茶仙姑汉白玉雕像亭亭玉立于玉女峰之上,高5.3米。相传她是羌江河神的女儿,化着村姑游览蒙山,钟情于勤劳善良的吴理真,与其结为恩爱夫妻,共同培植蒙顶山茶。因人神结合,触犯天规,河神责令女儿回宫,她为了爱情,为了茶,拒绝回去并将身披纱巾抛向天空,变为霭霭云雾,笼罩蒙茶,河神大怒之下,将仙姑化着了山峰,人们便称此峰为玉女峰。从此“千载美谈不断,一尊玉魄永存”。
甘露石室位于蒙茶仙姑雕塑对面,百门、石柱、石壁、石梁、石挑檐、百顶,为全石结构建筑,漏光不漏雨,建筑风格甚为独特。相传为吴理真种茶休憩处所,内塑其侧卧像一尊。从石室的风化程度来看,不大可能是二千年前的原物,估计应是后人所建。
红军纪念馆座落于蒙山之巅,馆内陈列着红军1935年11月进入名山后的活动史实,除文字、图片外,还有兵器、货币、分田证、公文包、石刻标语等实物。馆后尚有红四方面军217团所挖的战壕、掩体工事等遗址。馆周围有徐向前、刘伯承、张爱萍、杨成武、肖华等题词的碑刻。站在这些实物和题记面前,遥想当年红军北上抗日历经之艰难险阻,缅怀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敬仰中总是给我们关于人生价值的深刻启迪。
雾海云崖沿山路下行见一巨百横插绝壁,伸出约一丈有余。旁依虬藤古树,下临万丈深涧,像一条高空跳台,这里是观赏蒙山风光的理想之处:雨时雾涌云封,滴苍飞翠,峰峦润绿,迷离朦胧;晴时,林山辉耀,紫光射流,天高云淡,风送茶香。因名雾海云崖。游人常在这里留影,摄取一张临空飞行似的照片。
盘龙过云崖,经红军战壕遗址,就到了盘龙亭。盘龙系明代石刻。龙身长13.9米,由仙块石墩组成,龙头高翘,其尾如蛇。六棱碑上刻着形态各异,风格独特的218个“龙”字。盘龙石雕,工艺精湛,为西南罕见之浮雕。
天仙池相传远古的伏羲时代,天仙常于此沐浴。四周苍岩环列,秀色可餐,池水是苍山滴满的翡翠,乳泉滴滴,如鼓琴瑟。亭中刻有仙女沐玉液的神话韵文,情文并茂,咏之有味。
蒙顶山导游词篇四
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的一天,一大早,我们就向画眉谷进发。我们的心啊,早已飞到了那美丽无比,充满好奇的,十分好玩的画眉谷。
一路上,我们在车上有说有笑。到了画眉谷,导游说:到画眉谷了,大家下车吧。我抬头一看,只见几朵白云在天空中飘浮。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走进画眉谷风景区,道路两边鲜花盛开。阵阵花香袭来,让我们倍感神清气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银白色的'瀑布,溪水从山顶直落下来,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沿着弯曲的山路我们攀爬至山巅,我们来到了山顶上的一个广场。我们倚着栏杆往下看,啊,山底下,真美啊。树叶微微飘动,花儿左右摇曳。接着,我们来到了小溪边,小溪里有许多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好像在开一个舞林大会。非常欢迎我们似的。我见溪边有一朵朵鲜花,数不尽的阿娜多姿柳枝。在风中婆娑,我顿时兴致陡增。就采了一些鲜花柳枝编成花帽,给妈妈戴上。把妈妈高兴地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大笑不止。最后我们来到了小树林里,林中有成千上万只小鸟争先恐后地鸣唱着。叽叽,喳喳叫声好听极了。
太阳落山了,导游在不断地催促我们离开。我心有不甘地又悄悄地看了画眉谷一眼。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神奇的画眉谷,与众不同的画眉谷,令人魂牵梦绕的画眉谷,真美啊。我希望今后有机会再来一睹它的芳姿。
蒙顶山导游词篇五
由蒙山和百丈湖两个主景区组合而成,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坐落在名山县境内,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蒙山,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现存建筑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
蒙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20xx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西麓雅安有“雨城”之名,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春夏秋季,从山巅俯瞰,云雾飘浮于山岭沟壑之间,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琼阁。冬天从山下仰观,冰丝雪挂,山岗云绕,亦真亦幻。日出时金光漫射,红云飘浮。小山座座,亦如只只凤凰,沐浴着初升的朝阳。傍晚远望名山、雅安两城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景象万千。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0xx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有“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概叹。宋代诗人文同《蒙顶茶》诗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赞颂。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则更为丰富,当代诗人、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山茶文化。
位于四川雅安名山县,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是茶文明发祥地。西汉(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这里开人类种植茶树先河,从唐代到清末,中央朝廷祈天祭祖专用茶源于皇茶园。“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倾倒亿万茶客。佛经“蒙山施食益”,供佛用“蒙山雀舌茶”皆源于此。中国茶经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遍及五湖四海。
其中的黄牙和甘露为上品,另外还有雀舌,毛峰,碧潭飘雪等。
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四川盆地西南部,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
蒙顶山导游词篇六
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 北15公里处的宝顶镇,海拔52 7.83米。宝顶山是名僧赵智凤 于公元1174-1252年间在大足 县建石窟寺,历时70余年建成。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重庆宝顶山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镇,海拔527.83米。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炉子佑年间)。历时70余年,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同时,也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并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最高峰。
圣寿寺依山构筑,雄伟状观。南宋赵智凤创建,后遭元、明兵燹,明、精两度重修。现存山门、天王殿、帝释殿、大雄殿、三世佛殿、燃灯殿和维摩殿七重殿宇,为清代重建,建筑面积1631.68平方米。
大佛湾位于对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其内容前后连接,无一雷同,尤如一幅图文并茂的画卷。
小佛湾位于圣寿寺右侧,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筑为一座石彻的坛台,高2.31米,东西宽16.50米,进深7.90米。坛台上用条石彻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萨像,通编为9号。
宝顶山石刻表现出有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多方面的特点:
1、宝顶山石刻是中国罕见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场。大佛湾是为广大世俗众生进行说教的外道场,小佛湾是信徒受戒、修行的内院,体系完备而有特色。在石窟的显著部位,图文并茂地刻有号称"唐瑜伽部主总持王"柳本尊的行化事迹图,并在二十多处造像的主尊位置刻柳本尊、赵智凤"即身成佛"的形象。
2、宝顶山石刻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大佛湾数千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其间有教有理,有行有果,形成系统。经变相对应配刻经文、偈语、颂词等,图文并茂,且与藏经有异,是历代藏经未收入的藏外佛教石刻文献,对佛教典籍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3、造像注重阐述哲理,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理学的心性及道教的学说融为一体,兼收博采,显示了中国宋代佛学思想的特色。
4、宝顶山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造像内容和表手法都力求生活化。如父母恩重经变相通过求子、怀胎、临产,以及养育子女的过程,形象生动,感人肺腑。牧牛图长达30余米,刻出林泉山涧,云雾缭绕,其间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诗般地再现了牧牛生活。又如横笛独奏的"吹笛女",充满内心喜悦的"养鸡女",酒后昏乱的"父子不识"、"夫妻不识"、"兄弟不识"、"姐妹不识"的"醉酒图"等等,无不活灵活现。雕刻大师们体验生活之精微,再现生活之准确,令人叹服。
5、宝顶山石刻是石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在诸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造像以能慑服人心为其创作原则,借以激发信众对佛法的虔诚。造像、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千手观音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这不但是中国千手观音之最,也是世界佛教艺术中一大奇观。释迦涅般像,又称卧佛,全长31米,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之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
这是中国山水画于有限中见无限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运用。地狱变相龛刻阴森恐怖的十八层地狱;牛头马面狰狞强悍,受罪人呼天号地;尖刀、锯解、油锅、寒冰、沸汤诸般酷刑惨不忍睹,令人触目惊心。圆觉洞内的数十尊造像刻工精细,衣衫如丝似绸,台座酷似木雕。洞口上方开一天窗采光,光线直射窟心,使洞内明暗相映,神秘莫测。高大的华严三圣像依崖屹立,身向前倾,成功地避免了透视变形,袈裟绉褶舒展,披肩持肘,直至脚下,支撑手臂,使文殊手中所托数百斤重的石塔历千年而不下堕。九龙浴太子图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岩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中央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机,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名僧赵智凤于此建石窟寺,历时70余年建成。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东有小佛湾、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13处景观。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宝鼎山又名宝顶山、鸣凤山。位于 重庆市垫江县境东部跳石与沙河之间,是东山尾部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1063米,宝鼎山景因其峰高顶尖和常有凤凰鸣叫而得名。民国二十五年,清朝沙河乡殷姓举人的后人,送殷举人的“宝鼎”二字书法遗作一幅,刻立在寺庙大雄宝殿正面香台下的石壁上,从此名曰“宝鼎山”。
独特的山体构造,造就了宝鼎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引来了历史上宗教和旅游的繁荣。宝鼎山脉(东山)呈南北走向,宝鼎主峰峰顶由一礅巨石构成,呈凸出的半圆形, 东面是刀切斧劈似的悬崖,人称“舍身崖”。在峰顶的平台上,修有一个八边行的观景亭,名叫八角亭。正是这样的山体结构和山势走向,使八角亭成了难得的观云海、雾景、日出和赏月的最佳场所。从八角亭举目远眺,东南 方向的忠县、丰都、涪陵等县尽入眼帘,江河如玉带,道路似蛛网,炊烟缭绕,江山如画。倘若是有幸观看日出、云海、雾景,那更是如临仙境。八角亭的另一面就是宝鼎庙宇,背靠宝鼎主峰之陡峭悬崖而建,木石结构,造型美观大方,风格别致。屋宇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色彩纷呈。站在庙前小山坡的树林中可观庙宇全景,层层叠叠,如同忠县的石宝寨。难怪宝鼎山历史上令无数道士、禅师、官贵、文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宝鼎山山清水秀。跳石水库如一面明镜镶嵌在山脚,湖水清澈,宝鼎山的倒影清晰可见。湖面波光粼粼,湖中野鸭戏 水,湖边白鹭成群结队觅食。大坝护栏美观漂亮,为大坝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坝旁边还有一棵巨大的黄角树,呈伞状,十分壮观。石砌大坝高百米,雄伟的堤坝展"高峡平湖"英姿。正在拟建中的龙滩水库位于山的另一边——沙河,它将是重庆市第一宽水面的人工湖,到时两水夹一山,旅游潜力更大。
宝鼎山自然景观非常优美 ,可谓人间仙境,“道”、“佛”均视其为理想的修身养性之地。唐朝初年,道教盛行(唐朝皇帝为了提高其身价和地位,巩固其统治,认“老子”李尔为祖先,于是大兴道教)。唐贞观四年,一云游道长路过宝鼎山,远看宝鼎主峰象一仰卧着的道士。爬上山顶一看,宝鼎最高峰又象一盘腿坐着的道士,主峰两边的两个小山峰似道士的双膝。“盘腿道士”前面有一小山峰,恰似一只香炉,香炉下还有一只昂着头的石龟,遂以为此山与道家有缘。且“山顶群峰争雄,山峦重叠,绝壁连峰。腑瞰大地,低万岭于天微,小千家于树点,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置身山中,四周诸峰环绕,绿荫如盖,青松翠竹,云蒸霞蔚,花草茵馨,藤萝垂挂。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赏百花争放,夏听幽谷蝉鸣,秋看满山红叶,冬望皑皑白雪,再加上那百听不厌的阵阵松涛,更使人留连忘返。”(摘自原《垫江报》周礼文文《旅游胜地宝鼎山》)。是难得的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于是上报朝廷在宝鼎山修建道观。
唐朝开国功臣、门神尉迟敬德(因唐太宗李世明赐其姓胡,所以又名胡敬德)奉唐太宗李世明谕旨负责在宝鼎山修建道观——清风观的具体工作(清朝《县宗教志》记载:山上庙宇为唐朝胡敬德所首创)。一千年后的清朝雍正、乾隆时期,湖南耒阳敖山一位姓贺的高僧云游四方(其碑文上记载其曾:踏过三山五岳,遍游南北二京),来到宝鼎,看到宝鼎山清风观虽然破败不堪,但此地风景优美,是理想的修身养性之地,于是重修庙宇,改道教的清风观为佛教庙宇“光相寺”,任33世主持(前32任主持是道长),人称其 “大智和尚”(其塔墓的碑文记载)。近一千四百年的宗教历史、文化积淀,又使宝鼎山拥有十分丰富的人文景观。渝东区县,历史上在山顶修建道观、庙宇的及其少见,唯有垫江的宝鼎山!
一次意外的考古发现,把宝鼎山的历史文化追溯到商朝,甚至更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瞎马寨附近一个叫店子垭口的地方,宝鼎林场挖土筑墙修建护林点时,出土了多件商代新石器,还有当时十分贵重的饰物——玉石绿母珠。这说明奴隶社会时瞎马寨就有人类居住和生活,据此推测:宝鼎山可能是原始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这些原始人类也许是土生土长垫江人共同的祖先。因此,宝鼎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宝鼎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堪称重庆的“黄山”——迎客松、云海、雾景、日出、卧佛、千年杜鹃树王、原始森林、紫杜鹃、红杜鹃等;人文景观可谓渝东的“峨眉”——历史悠久的道、佛文化及庙宇、泥塑、浮雕、书法、八角亭、塔墓等古迹。还有飞龙寨、唐朝的进士坟及出土的二级文物——铜镜、瞎马古寨原始人类生活遗址及出土的商代新石器、避暑、赏雪等, 共有景点、景区36个。
宝鼎山面向沙河方向的山脊、岩石上生长着许多漂亮松树,行如黄山的迎客松。这么多漂亮的迎客松集中在一个区域,是重庆市所罕见的! 因此,宝鼎山不愧是“渝东名山”!自唐朝以来,宝鼎山就成了宗教胜地和官贵文人的旅游胜地。有的还乘兴赋诗作词,刻于石碑之上。现还残存一块草书诗作,部分字虽模糊不全,但仍可辨其大意。
至解放初期,宝鼎山香火十分兴旺。最热闹的要数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期间,上山许愿、还愿、烧香拜佛的信徒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山上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卖茶水的、卖小吃的、买小商品的……。据当地老人讲:从六月初开始,邻近几个县的香客便从四面八方拥向宝鼎烧香。他们或敲锣打鼓,或抬牲挑烛,背背香筒,手握香烛,从山下的永安、跳石、沙河邻近的几个庙起香,向宝鼎山进发。沿途香不熄,口不停(每10来个人就有一个“叫口”领头诵经)。持续时间达 一月之久。
在“五宝鼎”(光相寺与南经堂之间的五个小山峰)附近,有一个四户人家的蔡家湾。他们不耕田,不种地,全靠开旅社、食店和买香烛之类的小商品生活。后因土匪占山为王,香客稀少而被迫搬离。每逢庙会,商家云集。更有少数有商业眼光的人,在山上的黄金地段搭建数十个茅草棚,搞起了摊位出租,竟然供不应求!庙会期间,仅山上开小吃店卖稀饭、凉面、凉菜、油炸食品和卖小商品的摊贩就达数十家之多。每天养活的叫花子就有五、六十个,足见其当时的繁荣景象。
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宝鼎游玩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以垫江、忠县、丰都的的游人居多。虽然那时没有上山公路,山上还是一片废墟,既无吃又无住的地方,但这一切都挡不住人们对宝鼎山的热情。特别是近几年,自发到宝鼎山旅游的人数剧增,据林场防火登记册记载,每年到宝鼎山的游人都在3万以上。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宝顶山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东有小佛湾、倒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13处景观。其中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好。
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其内容前后连接,无一雷同,尤如一幅图文并茂的画卷。 大佛湾是一马蹄形山湾。在长约500米、高约15-30米的崖壁上,雕刻大小造像万余躯。另有记载宝顶山造像由来和佛教密宗史实的碑刻7通,宋太常少卿魏了翁等题记17则,舍利宝塔2座。大佛湾石刻造像依 山势崖形雕刻,浮雕高大,题材广泛,龛窟衔接,布局雅谨,整体感强,气象壮观。佛像构思新奇,雕刻技艺娴熟,世俗色彩浓郁。内容多属佛经故事。石刻珍品比肩接踵。主要造像有"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释迦涅般圣迹图"、"父母恩重经变像"、"地狱变像"、"圆觉道场"、"牧牛道场"等,形象逼真,寓意深刻。
小佛湾位于圣寿寺右侧,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筑为一座石彻的坛台,高2.31米,东西宽16. 50米,进深7.90米。坛台上用条石彻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萨像,通编为9号。宝顶山主要为佛教密宗派造像道场。印度金刚智、不空和尚相继来华,与善无畏一起传播密教,并称“开元三大土”,先后为三代传人;并传给惠果禅师,惠果禅师成为密宗第四代传人。又经过30年左右,出现柳本尊。之后,250余年,发展与坎坷同在,至赵智风,承袭密宗衣钵,成为密教传人。873年4月8日,长安举行“迎佛骨”仪式,“四方掣老扶幼”, “ 夹道佛声振地”,“时 有军卒,断左臂于佛前,以手执之,一步一礼,血流洒地,至于时行股步,啮指截发,不可胜数,又有僧以艾覆顶上,谓之炼项、火发、痛作”,“头顶焦烂,举步仓迫。”
蒙顶山导游词篇七
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位于成都平原西部雅安市名山县境内,紧傍成雅高速公路和318线国道,东距成都120公里,西距雅安15公里。是四川省首批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晋升为aaaa旅游区。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历史上与峨眉山、青城山并称蜀中三大名山。蒙顶山因女娲在此补天,夏禹治水在此祭天,茶神吴理真在此种茶而成为一座“神山”。在“蜀中三大历史名山”中,蒙顶山的历史文化最为悠久,我国第一部地理志《尚书.禹贡》有载。“蔡蒙旅平,和夷底绩”。这里蔡蒙之“蒙”,即指蒙顶山。
蒙顶山前山倍感幽静,后山秀气灵人,又以享誉千年的名茶之乡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高雅。游者登临蒙顶观景、品茶,徜佯在千年茶文化故道游址,所到之处感受到的是蒙顶山的清新祥和,爽心悦目。古人说:“蒙顶天下雅”,这个雅字也就成为蒙顶山历史文化及自然风光最具精练的总结。
蒙顶山之雅,首先在于秀。前山倍感幽静,后山秀气灵人。蒙顶山是成都平原的植物宝库,其中珍稀树种有珙桐,千年银杏,五星树,八人会抱的红豆树,千年的野生古茶树等。每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争相吐蕊,花香回溢。曾有诗云“漏天难见蔚蓝明,十日曾无一日晴。刚得曦阳末借照,阴云又已漫空生”。
蒙顶山前山绝飞泉,寺藏翠海,茶园片片,绿浪连连;后山则怪石嶙峋,藤萦绕,林荫蔽日,曲径通幽。探迷峰,览胜景,听泉鸣,闻鸟声,虚步苍字,几疑置身世外。
春天山花烂漫,茶畦拥翠,满山淑香;夏天云烟飘渺,蓊郁清景,秋天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天火树银花,瑶峰绝壑。面对如此人间仙境诗人赞叹道:“人夸峨眉天下秀,蒙顶堪比更添幽”。
蒙顶山之雅,还在于高。蒙顶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就了蒙顶山高雅独特的蒙顶山茶文化。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早年西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蒙顶山腰药农吴理真就开始在蒙顶山载培训化野生茶树,在五峰之中手植七株,后人称为“仙茶”。蒙顶仙茶不断,由于品质特佳,制作精细,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被引为皇帝祭天祀祖的专用品,一直沿袭至清末(1911)历经1146年从不间断。
现在“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成为流传甚广的诗句。而登临蒙顶山,品味蒙顶茶自然也就成为无数人的人生一大快事,就连深谙音乐和茶道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不例外。他在品尝了蒙顶茶后,欣然留下了“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赞誉。从唐至宋,蒙顶山贡茶誉满朝野。现在作为皇家贡品的蒙顶茶的历史,除了蒙顶山上保存完好的“皇茶园”等众多历史遗迹,更有众多文章诗词传诵至今。当年黎阳王入川检贡茶,在品饮了蒙顶山贡茶后留有“若叫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赞誉。宋代诗文画家文同的诗曰:“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一个“称圣”,一个“独珍”,把蒙顶茶作最恰当的评价茶以文传,文随茶播,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茶文化给蒙顶山风景名胜区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扩大了蒙顶山景区的深度,显示了高雅的格调和意境。
蒙顶山环境独特,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其主要景点就有茶坛、世界茶博馆、天梯、天盖寺、碑廊、阴阳石麒麟、古蒙泉、蓬莱阁、皇茶园、蒙茶仙姑、甘露石室、红军纪念馆、禅惠之庐等知名景点。
世界第一大茶壶位于蒙顶山停车场旁,世界第一大茶壶,直径10米,茶壶嘴长3米,茶壶柄13米,壶身加壶嘴直径近16米,壶高9.8米,茶水从直径4米的大茶碗里漫出,形成落差50米的茶瀑布。茶壶、茶碗、茶瀑布,茶树环绕,依山傍水,气势恢弘。依然一幅天然的茶画,让来到此处的蒙顶山游客,形象地感受到与世界茶文化圣山以脉相承德博大精深的蒙顶山茶文化。据考证,该茶壶为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茶壶。
茶坛位于蒙顶山景区中轴线上,是由一座宏大的石刻三足宝鼎和九根盘龙雕刻石柱组成。三只鼎足分别刻有蒙顶山、青城山、峨嵋山,以此预示蜀中三大名山的鼎足地位。
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坐落在茶坛中轴线以下,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联体仿古建筑群。整个博物馆建筑具有较高的外观美感和独特的艺术内涵。博物馆内汇集了茶叶发展史上各个重要历史阶段和重要地域的详实资料,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艺术的形象加工、详实的史料展示,为世人呈现出一个“千秋蒙顶,茶香天下”的博大历史画卷。
从禹王宫至天盖寺正殿前有石梯1436阶,落差240米,被称为天梯。故自古有“上山高不极,云梯可到天”之说。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顶祭天,曾历经此道。
天梯终点连接的是天盖寺。天盖寺因史载:蒙顶山雨偏多,俗称漏天。故以“漏天之盖”而得名。寺始建于汉代,宋淳熙年间重建,占地8000平方米,寺周12株银杏参天蔽日,该银杏据传为西汉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亲手所植始植14株。天盖寺前始刻于大清雍正元年的“天下大蒙山碑记”出自于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尚书》,是蒙顶山茶文化的有力估证。天盖寺主殿茶神殿中间为时代建筑古柱大殿。西汉药农吴理真在此结庐种植仙茶。故正殿塑吴理真全身坐像,右塑茶圣羽,左塑宋朝雅州知府雷简夫。殿内陈列历代茶具和有关文史标本。游人至此,休憩品茗,听茶文化介绍,赏蒙顶千年活化石—“龙行十八式”茶技,吃茶膳天品名茶,共谈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今昔,深有雅趣。
从天盖寺后门沿上行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排并列有序的碑碣,碑碣上镌刻着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吴丈蜀、王澄、李半黎、和知名画家吴一峰、秦学恭等人手迹,诸体皆备,风格独特,所撰诗文格调高古,形成一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典雅的茶诗书法长廊。
沿着石板铺成的山道向山顶走,山道幽径之中,一堂石屏映入眼帘,这就是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0xx年)选蒙顶山特殊石料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麒麟,麒麟头顶辽阔的云天,足踏翻腾的海水,无论春夏秋冬,晴雨皆同,浮雕上的云雾和海水终年湿润,而麒麟却始终干燥,为蒙顶之一大奇观。麒麟之后有一座三开门布局石牌坊,驻足细看右过有“一飘甘露”四字,字上方有双狮戏球浮雕始终为干,左也有“龙聚雾蒙”字的上方有双凤互朝浮雕常年为湿,而中间门上方则有“西来法沫”四字,字的上方龙凤浮雕也是常年为湿。
石牌坊之上就是古蒙泉。相传为西汉吴理真种茶汲水之处,又称“甘露井”传说羌江河神之女从此井出入,故又名“龙井”,井侧立有“古蒙泉”和“蒙泉”两碑,均刻于清朝。井后石壁上斗大的“甘露”二字苍劲有力。此井有盖,形如盘龙。在过去年代,历来为逢旱时,虔诚的人们祭祀天神求雨必到之处。
蓬莱阁屹立于灵泉峰上的蓬莱阁可是看日出的好地方。山间云海茫茫,仿佛置身蓬莱仙岛,浮于云涛之中,路过此地的游人,仿佛感觉自己身上也沾了点仙气。
门前有一刻有二十四座弥勒佛的精美砂岩香炉,为历代采摘贡茶、烧香祭茶所用。园后有石虎巡山护茶图像,体现了皇茶的尊严。
蒙茶仙姑雕像是后人根据蒙茶仙姑和吴理真的爱情故事创作而成。塑像坐落于蒙顶山的最高峰,塑像高5.3米,其雕刻手法和艺术特点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最鼎盛的三个朝代女性特点:汉代的头式、唐朝的服饰,现代人的线条和身段。有人对此层赞叹到“千载美赞万断,一尊玉魄永存”。
蒙茶仙姑的雕像的对面是甘露石室。甘露石室又名蒙顶石殿。石门、石柱、石室、石梁,石室为双檐斜山式全石结构建筑,建筑风格甚为独特。相传此屋为吴理真种茶休憩之所,也是神话传说当年吴理真和蒙茶仙姑结庐处,历经历史沧桑,此室仍然保存完好。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座落于蒙顶之巅。是全面展示红军在川活动的重要展馆。馆内陈列着红军1935年间在百丈关展开重大战役的史料。馆旁有徐向前题词的碑刻——“红军亭”。驻足这些实物和题记面前,四周林木苍翠,遥想红军北上抗日历经之艰难险阻,缅怀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敬仰中总是使我们的人生价值受到深刻启迪。
蒙顶山之雅还在于文物古迹,历史遗产颇多。像甘露寺、永兴寺都是其中的代表。永兴寺地处蒙顶山西山麓,相传三国时,天竺僧空定大师来华,见蜀之蒙顶山云雾缭绕,古木参天,有大乘气象,结庐于此。在永兴寺,山门右雕有九龙盘绕图案。该寺大殿石楼3间两阁12米,为全石结构建筑,该殿有一种现象令人叹为观止。逢佛教节日,善男信女纷涌而至,永兴寺至今仍香火旺盛。
蒙顶山——茶文化圣山,这里没有尘世的渲嚣与张扬,只有文化的朴素与内敛,这是一座真正的别具文化内涵的大山,恬静、幽雅、自然……让人回味悠久。蒙顶山,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世外桃园。秀丽雅致的蒙顶山欢迎您,况览茶圣山,感悟茶文化,登蒙顶,品蒙顶。
蒙顶山导游词篇八
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长治市东部,距市区2公里处,总面积2200公顷。园内松柏葱绿,桃李芬芳,古洞烟霞,曲径通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顶山森林公园导游词的范文,欢迎阅读。
女土们、先生们:
周末闲暇时,您是否常与家人、朋友到公园游玩呢?今天,我将带大家到别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去一游,相信您一定会体验到以前所未曾体验到的乐趣。
老顶山森林公园位于长治市东北部,距城中心约7公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该园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8%,公园内有五峰,俗称五顶,由北向南依次为老顶、梳妆顶、玉皇顶、奶奶顶和新顶。五顶之中,老顶海拔最高,为1378米,由此冠称“老顶山”。这里属暖温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辟有老顶山风景旅游区,神农峰名胜旅游区,林业科研考察区和动物养殖观赏区四大景区。有的景区正处于开发建设之中。1983年被确定为山西省省级森林公园,1993年又被划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无论四季与朝夕,这里都各具气象,各有情致,冬春瑞雪纷飞青山素裹,秋夏千林尽染百草峥嵘。一会儿,我将带大家一同走进美丽的森林公园,去领略它的绚丽壮观,它的雄奇多姿。
进入园区,青松翠柏,果树连片,山花烂漫。森林中植物种类繁多,药用、经济、油料植物应有尽有。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属国家保护鸟类有游隼、苍鹰、红腹角雉等,这些小生灵,为公园增添了许多的野趣和勃勃生气,但愿我们能多碰到些可爱的小动物。
各位朋友,我们首先要登500米长的台阶到新顶半山腰的南崖宫参观一下。南崖宫依山而建,其门为阁楼式,栩栩如生的彩龙盘旋于四根丹柱上,双层斗拱四挑,施琉璃脊兽。请大家随我走入这一天然岩洞中,它宽24米,深15米,高6米,正面塑吕祖像,两侧为罗汉众神像。沿着洞旁的台阶,我们可以走上一座二层六角秀美玲珑的亭子,小超一下。再往上走至新顶之巅,是风雨楼,俗称观景楼,青石座台,共3层,上下有石阶相通,二、三层楼上前后各有大红明柱八根,周围砌有石栏,整个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宏大。风起云涌,松涛怒吼时,站在这里,你会真切地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境界。再看四周这石刻天成的黑虎卧岗以及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峰峰岭岭,你会觉得平日的忧郁烦恼及尘世纷争全都没有了,有的只是透心的清爽和舒畅,仿佛所有的意念刹那问全都融入了眼前这美不胜收的风景之中,融入这大自然毫无雕饰的温馨之中了。
最后,我们到百谷山的主峰玉皇顶参观炎帝铜像。相传,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首先在这里完成了人类由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变革。老顶山有关炎帝的传说及炎帝活动的遗迹很多,以炎帝为中心的开发,使者顶山成为始祖之山,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吸引了海外侨胞前来寻根祭祖,可与山西洪洞大槐树相媲美。为纪念炎帝,文物管理部门投资500多万元,塑造了炎帝铜像,总重量100吨,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设计,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装完成。
请看铜像左侧这一巨型石碑,它长6米,高3米,携刻着关于炎帝在此创立光辉业绩的碑文。放置铜像的平台用汉白玉栏杆围绕,四周砌有护坡。铜像总高39米,其中,像高25米,基座高14米,宽24米,长29米。基座又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三层,每层高2米,表面为白色花岗岩贴面,有台阶相通;第二部分为展厅,外高8米,红色花岗岩贴面,正面镶着长8米,高5米的铜板敷设的牛头浮雕。您知道为什么要刻牛头吗?因为炎帝氏族是以牛作为他们的“图腾”,也就是他们的氏族保护神的,这里也隐含着炎帝驯养家畜,开创农业的不朽贡献。基座上的炎帝铜像为全身站立像,披发、赤臂,上身着兽皮,下身以树叶相遮,微微抬起的双手捧着一捆谷穗,其面部神态庄严肃穆,气度非凡,是以一个神化了的人的形象设计,突出体现了对先祖的崇拜和敬仰。铜像面向着长治市区的方向,仿佛我们的祖先炎帝仍在关切地注视着他的子孙后代。
我们由基座后的台阶进入展厅。这里以图片、文字说明、实物等形式,展示了炎帝在此开创人类古代农业文明的伟大贡献。炎帝铜像中间是空的,沿旋梯可上至炎帝胸部谷穗处,这里是一个可容纳20人站立的观景平台,站在如此高度,上党盆地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城廓、农舍、高楼、田园,可谓气象万千,让人油然而升腾出一种伟大而谦恭的情愫,一种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看我们的祖先——炎帝一眼,让我们这些有着相同血缘的炎黄子孙共同努力,把我们的祖国母亲装扮得更加美丽。欢迎您再来游览!
蒙顶山导游词篇九
佛祖后面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因面向北,故称倒座观音。在佛教中,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观音菩萨左手持净瓶,右手扶在左手上,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佛法广大。观音作为菩萨本无性别,到南北朝时,北魏灵太后,为了更好的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闺房小姐供奉,改观音为女身,从而产生了咱们所看到女身观音像。观音左边是善才童子,右边是龙女,是观音的随侍。
福慧大道
大殿往上是愿心台,面积约6000平方米。北部设有焚香许愿的大香炉。在这里烧香许愿是很灵的哟!在香炉前跪拜,抬头能看清大佛慈祥端庄的面部表情,焚香叩拜后默默许愿,大佛会保佑你的愿望得以实现。
蒙顶山导游词篇十
所以,匠师们大胆立意,多打一尊像在中间,以示十二位菩萨轮流问法。同时,为了突出“问法”这一主题,匠师们还刻意把进口的甬道拉长,并且处理得外小里大,构成狭梯状,使洞内光线暗下来,然后在洞口上方开一扇天窗,由天窗射入一束强光,把观众的视线引到佛前长跪的菩萨身上,正如舞台上的聚光灯一般,巧妙地点明了“问法”这一主题,同时又烘托出窟内斑驳陆离、别有洞天的神秘气氛。
另外,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洞内的所有造像都与大地浑然一体。圆觉洞并非是一个天然洞窟,它是匠师们在坚硬的岩壁上一锤一锤凿出的洞。八百年前,匠师们的工具十分粗陋,当时又没有爆破技术的广泛运用,这样人工一锤一锤凿出这个精美的洞窟,必须要求工匠师除了具有高度的智慧、严谨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之外,还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动才行。我想,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让工匠师们创造了奇迹。
六道轮回图位于宝顶山第3龛,宋代作品。此摩崖造像,顶部为平顶,顶高7.80米,像宽4.80米。龛中刻有一个直径为2.7米的圆形巨轮,名“六趣轮”。按照佛教的说法,此轮是载人于三界六道中生死运转的车轮。轮外即业力的主载者“无常死主”,头顶“三世佛”,面目丑怪,蓬头獠牙,脚踏鳌头,口衔轮沿,双臂环抱巨轮,以此表示人生之“业力”不可逆转。
六道轮可分为四层。内层中心刻结跏跌坐的卷发修行者。其左侧有一只猪,右侧有一只鸽,座下有一条蛇。此三种动物,分别表示愚痴、贪染、嗔恚“三毒”。佛教认为,人生有诸多恶业因,其中尤以“三毒”为最,成为产生诸恶业的根本,故又称为“三不善根”,列为“根本烦恼”之首。
蒙顶山导游词篇十一
四季分明,大自然和历史缔造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交汇,极具吸力,昔日的临邛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把蒙顶山,碧峰峡与贡嗄山、海螺沟、泸定桥、跑马山、西昌邛海等旅游景区连成了又一条黄金旅游热线。国家aaaa级旅游区--蒙顶山,西距雅安市区15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名山,是蜀中一大名胜,与著名的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并称四川的三大名山。它以夏禹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以入贡“仙茶”名列经传而有“天下第一茶”之美誉,逝代南方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蒙顶山麓有着浓郁的川西乡村景色,茂林修竹,水桥流水,环抱农舍。从海拔80-1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带,由西向东,片片茶园,堆青叠翠,绿浪翻涌,苍翠宜人,蔚为壮观。现存古刹永兴寺、天盖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中山以上是森林地带。林木覆盖,绵延至整个后山。这里是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四季葱茏,春夏之际益发秀丽。主峰蒙顶的古银杏群,树龄超过千年,高大挺拔,春夏有如青盖,秋日宛若金云,十里可见,煞是奇特。
蒙顶山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春夏秋季,从山巅俯瞰,云雾飘浮于山岭沟壑之间,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琼阁。冬天从山下仰观,冰丝雪挂,山岗云绕,亦真亦幻。日出时金光漫射,红云飘浮。小山座座,亦如只只凤凰,沐浴着初升的朝阳。傍晚远望名山、雅安两城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景象万千。
蒙顶山导游词篇十二
蒙顶山之雅,还在于高。蒙顶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就了蒙顶山高雅独特的蒙顶山茶文化。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早年西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蒙顶山腰药农吴理真就开始在蒙顶山载培训化野生茶树,在五峰之中手植七株,后人称为“仙茶”。蒙顶仙茶不断,由于品质特佳,制作精细,自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被引为皇帝祭天祀祖的专用品,一直沿袭至清末(1911)历经1146年从不间断。
现在“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成为流传甚广的诗句。而登临蒙顶山,品味蒙顶茶自然也就成为无数人的人生一大快事,就连深谙音乐和茶道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不例外。他在品尝了蒙顶茶后,欣然留下了“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赞誉。从唐至宋,蒙顶山贡茶誉满朝野。现在作为皇家贡品的蒙顶茶的历史,除了蒙顶山上保存完好的“皇茶园”等众多历史遗迹,更有众多文章诗词传诵至今。当年黎阳王入川检贡茶,在品饮了蒙顶山贡茶后留有“若叫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赞誉。宋代诗文画家文同的诗曰:“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一个“称圣”,一个“独珍”,把蒙顶茶作最恰当的评价茶以文传,文随茶播,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茶文化给蒙顶山风景名胜区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扩大了蒙顶山景区的深度,显示了高雅的格调和意境。
蒙顶山环境独特,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其主要景点就有茶坛、世界茶博馆、天梯、天盖寺、碑廊、阴阳石麒麟、古蒙泉、蓬莱阁、皇茶园、蒙茶仙姑、甘露石室、红军纪念馆、禅惠之庐等知名景点。
世界第一大茶壶位于蒙顶山停车场旁,世界第一大茶壶,直径10米,茶壶嘴长3米,茶壶柄13米,壶身加壶嘴直径近16米,壶高9.8米,茶水从直径4米的大茶碗里漫出,形成落差50米的茶瀑布。茶壶、茶碗、茶瀑布,茶树环绕,依山傍水,气势恢弘。依然一幅天然的茶画,让来到此处的蒙顶山游客,形象地感受到与世界茶文化圣山以脉相承德博大精深的蒙顶山茶文化。据考证,该茶壶为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茶壶。
茶坛位于蒙顶山景区中轴线上,是由一座宏大的石刻三足宝鼎和九根盘龙雕刻石柱组成。三只鼎足分别刻有蒙顶山、青城山、峨嵋山,以此预示蜀中三大名山的鼎足地位。
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坐落在茶坛中轴线以下,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联体仿古建筑群。整个博物馆建筑具有较高的外观美感和独特的艺术内涵。博物馆内汇集了茶叶发展史上各个重要历史阶段和重要地域的详实资料,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艺术的形象加工、详实的史料展示,为世人呈现出一个“千秋蒙顶,茶香天下”的博大历史画卷。
从禹王宫至天盖寺正殿前有石梯1436阶,落差240米,被称为天梯。故自古有“上山高不极,云梯可到天”之说。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顶祭天,曾历经此道。
蒙顶山导游词篇十三
女土们、先生们:
周末闲暇时,您是否常与家人、朋友到公园游玩呢?今天,我将带大家到别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去一游,相信您一定会体验到以前所未曾体验到的乐趣。
老顶山森林公园位于长治市东北部,距城中心约7公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该园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8%,公园内有五峰,俗称五顶,由北向南依次为老顶、梳妆顶、玉皇顶、奶奶顶和新顶。五顶之中,老顶海拔最高,为1378米,由此冠称“老顶山”。这里属暖温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辟有老顶山风景旅游区,神农峰名胜旅游区,林业科研考察区和动物养殖观赏区四大景区。有的景区正处于开发建设之中。1983年被确定为山西省省级森林公园,1993年又被划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无论四季与朝夕,这里都各具气象,各有情致,冬春瑞雪纷飞青山素裹,秋夏千林尽染百草峥嵘。一会儿,我将带大家一同走进美丽的森林公园,去领略它的绚丽壮观,它的雄奇多姿。
进入园区,青松翠柏,果树连片,山花烂漫。森林中植物种类繁多,药用、经济、油料植物应有尽有。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属国家保护鸟类有游隼、苍鹰、红腹角雉等,这些小生灵,为公园增添了许多的野趣和勃勃生气,但愿我们能多碰到些可爱的小动物。
各位朋友,我们首先要登500米长的台阶到新顶半山腰的南崖宫参观一下。南崖宫依山而建,其门为阁楼式,栩栩如生的彩龙盘旋于四根丹柱上,双层斗拱四挑,施琉璃脊兽。请大家随我走入这一天然岩洞中,它宽24米,深15米,高6米,正面塑吕祖像,两侧为罗汉众神像。沿着洞旁的台阶,我们可以走上一座二层六角秀美玲珑的亭子,小超一下。再往上走至新顶之巅,是风雨楼,俗称观景楼,青石座台,共3层,上下有石阶相通,二、三层楼上前后各有大红明柱八根,周围砌有石栏,整个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宏大。风起云涌,松涛怒吼时,站在这里,你会真切地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境界。再看四周这石刻天成的黑虎卧岗以及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峰峰岭岭,你会觉得平日的忧郁烦恼及尘世纷争全都没有了,有的只是透心的清爽和舒畅,仿佛所有的意念刹那问全都融入了眼前这美不胜收的风景之中,融入这大自然毫无雕饰的温馨之中了。
最后,我们到百谷山的主峰玉皇顶参观炎帝铜像。相传,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首先在这里完成了人类由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变革。老顶山有关炎帝的传说及炎帝活动的遗迹很多,以炎帝为中心的开发,使者顶山成为始祖之山,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吸引了海外侨胞前来寻根祭祖,可与山西洪洞大槐树相媲美。为纪念炎帝,文物管理部门投资500多万元,塑造了炎帝铜像,总重量100吨,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设计,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装完成。
请看铜像左侧这一巨型石碑,它长6米,高3米,携刻着关于炎帝在此创立光辉业绩的碑文。放置铜像的平台用汉白玉栏杆围绕,四周砌有护坡。铜像总高39米,其中,像高25米,基座高14米,宽24米,长29米。基座又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三层,每层高2米,表面为白色花岗岩贴面,有台阶相通;第二部分为展厅,外高8米,红色花岗岩贴面,正面镶着长8米,高5米的铜板敷设的牛头浮雕。您知道为什么要刻牛头吗?因为炎帝氏族是以牛作为他们的“图腾”,也就是他们的氏族保护神的,这里也隐含着炎帝驯养家畜,开创农业的不朽贡献。基座上的炎帝铜像为全身站立像,披发、赤臂,上身着兽皮,下身以树叶相遮,微微抬起的双手捧着一捆谷穗,其面部神态庄严肃穆,气度非凡,是以一个神化了的人的形象设计,突出体现了对先祖的崇拜和敬仰。铜像面向着长治市区的方向,仿佛我们的祖先炎帝仍在关切地注视着他的子孙后代。
我们由基座后的台阶进入展厅。这里以图片、文字说明、实物等形式,展示了炎帝在此开创人类古代农业文明的伟大贡献。炎帝铜像中间是空的,沿旋梯可上至炎帝胸部谷穗处,这里是一个可容纳20人站立的观景平台,站在如此高度,上党盆地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城廓、农舍、高楼、田园,可谓气象万千,让人油然而升腾出一种伟大而谦恭的情愫,一种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蒙顶山导游词篇十四
大家好!欢迎来到蒙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
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与成都相距100公里的名山县境内。由蒙山、百丈湖、清漪湖等景区组成。1986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蒙山又名蒙顶山,因夏禹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以人贡“皇茶”千载不衰而有“仙茶故乡”之名;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而有游览胜地之誉。分布于山下的百丈、清漪两座人工湖,则以翡翠般的湖山水景,与清雅宜人的蒙山共同组合成全景区诱人的自然风光。真正是:水因山而增秀,山连水而更幽。我相信各位游览中定会得出同样的感受。
由于各位的时间宝贵,也还由于景区比较宽广,一天之内很难处处游到,因此我们将选择最精华的景段游览,其它一时不能前往的景点,只能在途中由我作一些口头简介来弥补了。特别要声明一点,我们所说“最精华”是指景物最集中,游览最顺路的景段,也就是一路走去看的东西最多的线路,绝不存在贬低其它景点的意思。事实上那些深山古寺、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景观,也是十分迷人的。各位如有兴致,留宿山中,然后一一观赏,就知道我绝非虚言了。好了,现在我们已开始走进蒙山,让我向大家先说一说蒙山景区的特色吧!
蒙山在名山县城西15里处,山体长10公里,宽约4公里,最高峰海拔1456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3.5度。山上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林木十分茂盛。这里最大的特点是雨多、雾多、云多。常年云雾茫茫、烟雨蒙蒙,蒙山之名就是因此而来,蒙山茶之品质优良也是因此而来。从旅游的角度来说蒙山有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又以享誉千年的名茶之乡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高雅。人们来到蒙山,观景、品茶,徜徉在千年茶文化故迹的游道上,处处感受到的是一片清新祥和,毫无粗鄙尘俗之气。有人说“蒙山天下雅”。我认为不敢说天下第一,但这个雅字确乎是蒙山最基本的旅游特色。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369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