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耿宇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了解影响可能性大小的因素,会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学会记录事件发生的结果;形成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判断能力。
3、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4、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会根据影响因素判断可能性大小。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演示法。
学法:合作交流,实验验证法。
教学准备:课件、扑克牌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
生:从a盒摸。
师:为什么不建议我从b盒或者c盒摸呢?
生:b盒与c盒可能摸出白球,但都不一定一次就能摸出白球。
(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生可能回答b盒白球更多一些)
师:真的如此吗?可能性真的有大小吗?可能性大小又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有四个红棋子和一个黑棋子。
问:从中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
生: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师:摸出一个棋子,那摸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呢?
学生思考,猜测
师:刚刚只是同学们的猜测,而猜测并不能作为依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我们来试一试吧!
(2)安排实验过程
请一名学生摸棋子,底下的同学们将棋子的颜色大声说出来,一名学生记录。所有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要求: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
讲解记录方法:制作像这样的一个表格(出示表格),在记录这一竖列用“正”字笔画去记次数,在次数一列用数字写出记录的总结果。
(3)交流记录结果
师:通过实验结果,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讨论
(4)小结:取出红棋子的次数要多些,也就是取出红棋子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5)讨论:再取一次取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大?
2、进一步证实、总结规律。
(1)提出猜想
在每一小组,老师都放了十张扑克牌,其中八张黑的,两张红的,从中摸出一张,摸出的是红色可能性大还是黑色可能性大?为什么?(学生猜想)
(2)实验证明
这仅仅只是同学们的猜想,还需要大家用实验来证明它。
实验要求:组内同学做好分工,其中一个人负责洗牌,一人负责记录,一个人负责汇报,其他组员轮流抽牌,共抽20次。
(3)汇报实验结果
(4)引导小结:从这些实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教师小结:因为黑桃在总数中占得多一些,所以取出黑桃的可能性要大些。
3、知识总结师设疑:可能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以摸棋子为例,可能性的大小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得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占得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越小。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四、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能否准确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耿宇篇二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性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三、教学重难点:
不确定现象是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4课时。
可能性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二)教学例题2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3、汇报、讲评
4、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可能性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06―107
教学目的: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二、实践探索新知
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2、教学例4
(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
(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3、p106“做一做”
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耿宇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了解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准备:纸鹤、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两盒纸鹤)看到这些纸鹤觉得熟悉吗?
生:熟悉,都是我们自己折的。
(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奠定基础。)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盒纸鹤,看每盒有什么特点?
生:1号盒子里全是红纸鹤,2号盒子里既有红纸鹤又有黄纸鹤。
(培养观察能力。)
师: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喜欢红色纸鹤的人很多,老师也喜欢红色的。因为红旗是红色的,红领巾也是红色的,红色象征着热情,我们对待生活就应该具有火一样的热情。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二、体验与感悟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哪个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红纸鹤,在哪个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红纸鹤?为什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猜一猜结果,要说清为什么?(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言,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将课件中的“哪个”改成“1号盒”和“2号盒”,把“?”改成“。”
课件演示“一定”、“不一定”
学生:
1、小组合作讨论。
2、交流猜的结果及猜想的理由,重点讨论“为什么”。
3、亲自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
3、亲自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
同时学会用“一定”、“不一定”描述摸纸鹤的结果。
4、将全班同学摸纸鹤的结果统计在统计表中。
5、观察统计表,再次肯定猜想结果。
(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用哪两个词来描述摸纸鹤的结果?
生:一定、不一定。
(掌握“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定”或“不一定”描述下面的事件。
课件演示教材第30页的内容:
1、9月10日是教师节。
2、扔一枚硬币,背面朝上。
3、后天本地有雨。
4、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一定”或“不一定”来说一说身边的事吗?
(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说一说”
1、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课件演示教材第31页的情景)
学生:(1)思考女儿与妈妈的年龄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问题。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的,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的。
(在生活中学数学。)
2、判断下面现象哪些是可能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内容)
1)太阳从西边生起。
2)每天都有地区下雨。
3)小树一年长高一米。
4)亮亮一年长高一米。
总结: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问题讨论”
(1)独立判断。
(2)全班交流。重点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巩固所学知识)
三、知识拓展
1、指名读一读。
2、讨论“为什么叫爆出了冷门”
总结: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发生就叫“爆冷门”。
四、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耿宇篇四
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知识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一、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教学过程二、新授
(1)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可能,比如抛硬币,硬币落回你手心时候,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那么哪一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呢?或者说可能性一样大。
(2)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段录像
出示课件中世界杯赛前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发球的录像
(学生争论中…….)
好,既然大家争论不休,这样,给大家2分钟。大家按照屏幕上的方法来抛硬币,并填写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
三、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限时2分钟)。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2012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12。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12。
p99做一做
p100练习201~3题目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事件存在着可能性,有“等可能性”和“不等可能性”
课后追记
本课由于采用了课件(录像)形式,学生兴趣盎然。
之前学生对于可能性的学习和认识只是停留在“一定”“不会”“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基础上,本课又进了一步,用数学的语言(分数1/2,1/3,1/4)或者百分数50%等来描述。
本课涉及的是“等可能性”
第2课:可能性(二)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分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知识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18。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两个人就是218,……9个人就是918,女生的可能性也是918。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课堂练习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追记
本课是在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基础上学习事件的可能性,这时候要看看总共有多少基本事件,每种基本事件有几种结果,占用了所有基本事件的几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事件的可能性”
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耿宇篇五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42页--4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比赛、统计、观察等活动中,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激趣(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1、谈话引入
师:光说不练不是好汉,今天我们就先在班级开展一次男女生踢毽子比赛,好不好?
2、队员入场
师:下面就请我们的队员入场!(男女各四人)
3、采访队员
4、同学猜想
5、举手表决
师:这样说老师一点也听不清,这样吧,请支持男队的举手,请支持女队的举手,支持率还真差不多,看来还真得到赛场上见!
6、裁判入场
师:下面就请我们的裁判员入场!
7、踢毽子比赛
师:下面老师宣布比赛规则:每名运动员的踢毽子的时间是20秒,踢坏了可以接着踢,记总数。请裁判员做好记录。
活动(二)、探索意义(初步理解平均数的现实意义)
1、同学计算
师:现在比赛结束了,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会获胜呢?
2、宣布比赛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师:女队一共踢了120个,男队一共踢了116个,因为120116,所以比赛获胜的是女队!
3、老师参与
师:看到同学们踢的这么开心,王老师也想踢一次,现在王老师申请加入男队,请同学们帮老师看时间。
4、再次公布比赛结果。
师:这回请同学们再算一算男队一共踢多少个?
学生汇报结果
师:再来看女队一共踢了120个,男队一共踢了136个,因为120136,所以现在老师宣布:男队获得了这次比赛的胜利。
5、激起矛盾
师:老师看到男同学得意洋洋,而女同学直喊不公平,谁能说一说为什么不公平?
6、出现问题
7、引出平均数
生:既然人数不同,比总数肯定不公平,我们可以比平均数。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平均数》,(板书课题)
师:平均数是怎么回事,以这次比赛为例说一说。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8、猜想结果
师:我们再以女队为例,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女队的平均数会在什么范围?
师:那男队呢?
9、计算完成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试着求一求男队和女队踢毽子的平均数,一方面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另一方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个队会获胜。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0、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
11、再次宣布比赛结果,(对学生进行失败教育)
师:这回我宣布获胜的还是女队。看来王老师在踢毽子方面也是一个弱者,也没能帮助男获胜。王老师要向男同学们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再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课间我们继续练习,争取下次比赛我们获胜。
12、再次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13、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平均数,谁再来说一说怎样求平均数?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4、理解平均数的用途
15、理解平均数的现实意义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活动(三)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探索移多补少法
学生解答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汇报
小结: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同学们今后在求平均数的问题时,可以用计算的方法,也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2、自学书中例2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3页,自己学习这一页的内容。
师:通过自己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3、质疑问难
活动(四)综合练习
不同方法解答
2、对比练习(理解平均数和平均分的区别)
(1)老师把9支铅笔平均奖励给踢毽子比赛获一等奖的3名同学,每人获得几支铅笔?
(2)老师把9支铅笔奖励给踢毽子比赛获得前三名的同学,平均每人获得几支铅笔?
先解答,再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小结:(1)题是把9支铅笔平均奖励给踢毽子比赛获一等奖的3名同学,每人实实在在获得3支铅笔,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
(2)题是把9支铅笔奖励给踢毽子比赛获得前三名的同学,平均每人获得3支铅笔,不是每人都是3支,可能是2支、3支、4支,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平均数。
3、大屏幕出示超市销售甲、乙两种饼干情况的统计图。
(1)哪种饼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2)如果你是超市经理,第二季度你会怎样进货?
(3)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售量越来越好的原因。
活动(五)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就留个作业,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了一节数学课,请你对我们这节课上的是否满意(或成功)打一下分,满分是十分,回去后在小组内求一求平均分。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略)
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耿宇篇六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3、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耿宇篇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耿宇篇八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06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4、6、10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并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情感目标: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收集和分析试验数据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利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两个转盘、盒子、红球24个、蓝球6个、漂亮的卡通人物、硬币、多媒体课件,颜色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1、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1)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特意准备了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听吗?
(动画播放: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它看见玉米地里的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走着走着,来到桃树底下,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棒着几个桃子走到一个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它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多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2、猜测: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猴去追小兔,结果会是怎样呢?
学生猜测:它有可能追到小兔,也有可能追不到小兔。
师:那追到的可能性会……很小。
3、有些同学认为小猴不可能捉到小兔,有些同学认为小猴还有可能捉到小兔,只是可能性很小,看来,事情的发生不仅有可能性,而且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有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可能性的问题。
(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摸球试验来研究,好吗?
二、探究、验证
1、试验准备。
(1)介绍试验材料。
师: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都有红球和蓝球。
(2)说明试验要求。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二)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小?
(3)提出注意事项。
师:最后还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摸球时不能用眼晴看,摸球试验结束后不要打开盒子哟,能做到吗?下面请小组长拿出记录表和统计图,就可以开始试验了。
2、合作试验、初步推测。
(1)各小组试验,教师巡视。
(2)观察、汇报。
师:谁把你们组的试验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汇报。
3、推理、验证、归纳。
(1)观察。
(集中展示各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
师:这是我们6个小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呢?
生发现: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摸出蓝球的可能性小。
(2)思考。
师:这都是你们的推测,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师:好!莫老师数三声,我们就一起把盒子打开。
(红球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蓝球的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
师:也就说,在摸球试验中,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
(与球的数量有关。)
师:如果让你在自己小组的盒子里再摸一次,你觉得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好,请六个小组长一起来摸摸看。
(3)归纳。
三、应用、拓展
1、转转盘。(课本106页的“做一做”。)
(生可能会选黄色)你为什么会选黄色格呢?
(因为黄色格的数量多,红色格的数量少,所以转到黄色的可能性大。)
转转试试看?
不行,每次都是你们赢,我得换个转盘,这次如果你还是转到黄色格的话,我就送你一张更漂亮的图案,谁来转?(指名3名学生上台转)
师:为什么只有( )个同学拿到图案?
3、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转盘(出示幸运转盘)。
(因为一等奖的奖品很贵重,所以要让人们转到一等奖的可能性小,转到其它奖的可能性大。)
师:你们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真是棒极了!
2、设计转盘。(练习二十第4题。)
师:看了这个转盘,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这样有趣的转盘?
(1)课件出示设计要求。
请同学们在书本109页上涂一涂。
(2)谁想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作品)
问:在设计转盘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3)小结。
4、解决问题。
师:今天还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小猫扑蝴蝶)
师:小精灵明明带着他的魔棒来了,还有谁来了?(小猫)
(小猫扑到黄色蝴蝶的可能性大。)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小猫是不是扑到黄色蝴蝶的可能性大。(课件演示小猫扑到了一只黄色的蝴蝶。)
(天空中还有6只黄蝴蝶3只红蝴蝶,小猫随意扑一只,还是扑到黄色蝴蝶的可能性大。)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小猫扑到了一只红蝴蝶。)
师:(疑惑地)咦!不是说小猫扑到黄蝴蝶的可能性大吗?怎么会扑到一只红蝴蝶呀?
(因为天空中还有红蝴蝶,所以还是有可能扑到红蝴蝶的,只不过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小一点。)
师: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小并不是说不可能扑到红蝴蝶。
听!小猫又有问题想问了:你能想办法让我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大吗?(增加红蝴蝶的只数,让它的只数比黄蝴蝶多。)
(师用课件演示:小精灵用它的魔棒增加了7只红蝴蝶。)
5、猜一猜。(练习二十第10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怎么样?这里有四个盒子,其中只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个硬币,你来猜一猜,可能会在哪个盒子里?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注意: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认为在一号盒子里的举手,认为在二号盒子的,三号盒子,四号盒子。
汇报:因为硬币只能在四个盒子中的一个,有三个盒子中没有,所以猜错的人数多,猜错的可能性就大。
师补充:虽然猜对的可能性小,但我们也是有可能猜对的。
四、总结、延伸
1、延伸。
2、小结。
(3)师:刚才《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还没讲完,想听完吗?
出示录音:小兔子看到小猴追上来,马上串进草丛里不见了,这时太阳快下山了,小猴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师:看了这个故事结果后,你们有话要跟小猴子说吗?
小朋友们,我们可不要像小猴那样三心两意哦!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大小
数量多 可能性大
数量少 可能性小
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耿宇篇九
执笔人:沈孝娟陈强沈富强金立琴鲁耀升黄志康赵宇芬卢文娟付成娟
邮编:312090
电话:13017726662
电子信箱:shenxiaojuan3@
一、设计思想:
教学中利用二、三位数乘一位数8个小题的笔算,让学生再次经历了乘法的算理。练习中鼓励学生分类,进一步区分笔算乘法的进位不叠加、进位叠加的不同算法;鼓励学生展示错误,让学生带着思考、讨论、亲自体验,进一步深化了“进位叠加”的计算理念。这样的设计不但巩固了学生的笔算方法,还突破了“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来的数字要进位的”难度,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力,大大降低错误率。利用应用练习的开放性,让学生灵活利用口算、估算、笔算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也更好地加强了“算法多样化”的计算理念,既培养了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取适当方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材分析:
教学这个练习,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掌握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巩固笔算过程中对算理的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合理利用笔算、口算、估算三种方法,让他们懂得算法多样的合理选择。教材中1~4是安排的是一次进位的乘法笔算练习题,其中有进位叠加。5~10有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计算题。11~12是两步计算应用题,提倡一题多解。13题是趣味数学,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教材这一系列的安排是学生已学习了万以内的笔算加法,也初步学习了笔算乘法中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进位不叠加和进位叠加的笔算方法。教材安排练习十八,主要是对前面例3、例4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突破,通过计算练习和实际应用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速度和正确力;也为下一节课学习乘的过程中处理“0”带来了方便;更为学习二、三位数的乘法打下良好的笔算基础。(因为在多位数乘法中始终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的加法计算,对万以内的加法计算已具备了计算能力,并初步学习了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不叠加和进位叠加的笔算。可是由于学生对多位数乘一位数还是刚新接授,计算起来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练习与巩固,特别是最多可能发生的错误是:忘记加后而进上来的数;进位时加错(因为这里又要算乘又要算加);或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等。针对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教师应对学生每计算一步,都看看有没有进位,进的是几,把进上来的数记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算前一位的积时,要想想有没有漏加后面进上来的数,算完以后,再查一两遍。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我有意在学生笔算时引导学生对这些笔算题进行分类,这样做是为了对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有一个系统的整理,还鼓励学生勇于展示错误,从而分辨各种形式的计算问题,进一步降低难度,减少各种错误的出现。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渗透笔算、估算、口算,让学生不但掌握了计算技能,并能利用计算技能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巩固对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强化连续进位中的“进位叠加”的算理,并能通过计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觉检查计算错误的意识,通过现实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正确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并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体会到学数学的快乐。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叠加”的笔算乘法。
难点则是“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连续进位情况。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整堂课我安排了:口算练习,笔算练习、应用练习、综合练习这几个环节,通过比较性的口算去降低“进位不叠加”和“进位叠加”的笔算难度,通过笔算练习进行分类与错误展示,巩固学生的笔算算理。利用应用练习的开放性进一步深入笔算,并能合理选择口算、笔算、估算三合一去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中还为学生创设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相互竞争等学习环境。学生们在这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活动中勇于质疑,大胆展示错误,合理解决问题,感受了成功的喜悦。
七、课前准备:
(1)完成口算题和万以内的加法题若干
(2)小黑板、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明确学习内容
1、引入口算题
师:小朋友,小精灵今天又来了,他带来口算题想考考同学们,你们愿意吗?请小朋友注意看,知道答案的就站起来回答。
(课件出示口算题)
6×7=4×5=7×8=2×4=6×8=9×3=
6×7+5=4×5+6=7×8+4=2×4+5=6×8+7=9×3+5=
(学生口算时,有几组口算的速度快点,而有的则慢点)
2提问
师:口算有难度吗?通过口算你能联想到什么呀?(学生们纷纷反馈,很明显他们体会到有些乘加比较容易,而有些乘加比较复杂)
生举例:老师6乘7得42加上后面的跟着的5,做起来比较简单,而6乘8得48加上后面跟上来的7,做起来很容易出错。
3、课题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性的口算练习让学生有易到难地去感受进位不叠加和进位叠加的计算过程,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但可以在笔算中减少错误率,还能提高计算速度,有利于学生的计算效果。
(二)、计算练习,巩固笔算方法
生:愿意
1、计算并分类
12×759×852×468×9314×4426×2459×7238×9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计算,老师让先完成计算组的学生上来板演)
师:刚才的这些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分类,谁能说给大家听(学生纷纷说开了)
生1:我觉得可以这样分:
第一类:12×752×459×868×9
第二类:314×4426×2459×7238×9
理由是:第一类是二位数乘一位数,第二类是三位数乘一位数。
生2:我觉得可以这样分:
第一类:12×752×4314×4426×3
第二类:59×868×9459×7238×9
理由是:第一类是乘起来进位,加起来不进位,第二类是乘起来进位,加起来再次进位。
生3:我还可以这样分:
第一类:12×7314×4426×3
第二类:314×4426×3
第三类:59×868×9459×7238×9
理由是:第一类是一次进位,第二类是隔位进位,第三类是连续进位。
生4:老师我还有一种:可以按一次进位,二次进位,三次进位来分类。
……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进一步让学生对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有了一个系统的整理,学生不但从外形上了解笔算乘法的结构,还从计算方法上区别了进位叠加与进位不叠加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分辨各种形式的计算问题,为进一步降低难度,减少错误情况作了充分的准备。)
2、寻找错误,强调算理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与分类,你认为最大的困惑是什么?你想得到什么帮助?
生1:我发现刚才的笔算题比前几天的要复杂了:有的是一次进位;有的连续进位,而且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前些天的题没那样难。
生2: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特别复杂。
……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去算。就是我们今天要进一步巩固的地方。
(学生展示自已的错误)
(1)12(2)52(3)426(4)459
×7×4×3×7
----------------
742812683223
(学生相互找错误原因)
生1:第一题的错误是忘记了后面2乘7进上来的数1。
生2:第二小题的错误是4与十位上的5相乘,乘得的积应是200,2要写在百位上,十位上只能写0,而这位同学把2却写在了十位上,所以错了。
生3:第四小题是进位时加错了,因为这里又要算7乘5,还要算加个位上9乘7的进上来的6。
生4:第三小题的错误与第一小题相差无几,2乘3得6后却忘加了6乘3进上来的1。
(从学生分析错误的过程中,教师要极时引导学生对笔算算理的深入理解)
3、小结: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中,同学们要注意计算中的每一步,都要看有没有进位,进的是几,把进上来的数记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算前一位积时,要想想有没有漏加后面进上来的数;算完后再检查一两遍。
【设计意图】:寻找错误,让学生展示错误,是进一步巩固算理的一个重要途经,学生在错误面前可以认识到在计算过程中哪一点没有做到位,而教师则针对学生的错误作进一步的沟通和指导,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就会意识到我是因为忘记加后面的进上来的数;还是进位时加错;或是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等等。
(三)、应用练习,扩大思维范围
谈话引入:刚才小朋友那么认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都能诚实地说出来,而且还能把这些错误纠正过来。小精灵看在眼里,他表扬我们小朋友是个诚实懂事的好孩子,老师真为大家高兴!希望继续努力,会有更出色的表现哦。
1、课件出示课本p/80页的第4题
蓝球足球羽毛球中国橡棋球拍
78元60元36元10元24元
师:观察表你看懂了什么?能提哪些数学问题吗?并解答。
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买3个蓝球要多少无钱?解答:78×3=234元
(2):买5个足球要多少元?解答:60×5=300元
(3):买4个球拍要多少元?解答:24×4=96元
(4):买9副中国橡棋要多少元?解答:10×9=90元
……
(学生除了提出了乘法问题,还有加法和减法问题,老师都必须加以肯定)
生1:我是用笔算的。
生2:有2题我是用口算的,还有2题是用笔算的。
师:你为什么又用笔算又用口算啊?
生2:因为60×5、10×9直接用口算能说出得数,那我们只要用口算就够了。
师:说得多好呀!小精灵又要夸小朋友了,他告诉小朋友如果可以口算的题目我们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已不会口算的又要知道准确结果的必须用笔算,小朋友听到了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开放题的练习,老师特意改变了一些练习中的几个数据,让学生在练习提问机会的同时,让他们充他体会到在解决实问题时,会选择合理的算法,既巩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也能体验到用口算很快能求得结果的快活。
2、课件出示p/82第11题
300个同学乘车去郊游,如果每辆车可以坐78个同学,3辆车够吗?如果不够的话第4辆车需要坐多少个同学?(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小朋友你们认为这道题该怎么解决?
(有的学生马上回答了问题的结果,有的则还在思考和计算之中。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我要求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必须有足够的证据。)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因为我是用计算3辆车能坐234个同学,就能算第4辆车要坐66个同学了。
生2:我是先估计每辆车约可以坐80人,那么3个80就能估计出3辆车只能坐240个同学。
生3:因为一辆车坐78个同学,那我只要一个一个减下去就能知道3辆车够不够,当然第4辆车还要坐多少个同学也马上可以算出来了。
3、小结:
刚才三位小朋友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小精灵看到我们小朋友能力可强呢!许多同学不但掌握了计算方法,还会合理选择方法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如有的同学会用口算,有的同学会用估算。瞧小精灵在旁边为你们鼓掌呢!(课件表示拍手的动作)
【设计意图】:在练习三位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时,让学生意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笔算,也可以用估算或口算,让他们懂得凡是只需要知道大略的结果或无法求得准确结果的,可以选择估算,凡是能够口算的题目尽量用口算,只有自已不会口算、又要得到准确结果的就必须进行笔算。这样做不但更好掌握了多种算法,还更快速有效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综合训练激发笔算趣味
师:小精灵看着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很出色,他想带同学们到了趣味王国玩一玩,小朋友想吗?我们一起跟着小精灵去吧!
1、小组比赛计算
(出示p/81第8小题)
学生集体计算,最后师生统计结果。
2、出示数学趣味题
(课件出示p/82第13题的找规律)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中找出规律)
【设计意图】:课尾带给学生一份趣味与快乐,让他们劳累了一节课之后来感受数学的快乐。这样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丰富了数学思维。
八、板书: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练习
12×759×852×468×9314×4426×2459×7238×9
(1)12(2)52(3)426(4)459
×7×4×3×7
----------------
742812683223
忘记加后面的进上来的数
进位时加错
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耿宇篇十
一、设计思想
可能性是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教材从儿童游戏击鼓传花的情境入手,引出事件的可能性,让学生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
让学生生活事例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对事件可能性的理解。
2、可能性这节课有两部分内容:
3、可能性是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作为概率论的初步。
三、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在经过很久的数学计算等一系列数学学习后,开展这一系列的游戏和活动,与现实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如:击鼓传花、摸球等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学生易学,乐学。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分析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基础,在整节课堂中,学生可以猜一猜,摸一摸,议一议,说一说,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操作、比较、猜想、实验、验证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起重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观察、思考、分析、推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高数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1、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参与,自主探索,一合作的方法得到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七、课前准备
硬币、鼓、花、球、盒子
八、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让你们猜猜我的哪只手中有硬币?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盒:1号盒、2号盒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盒)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盒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盒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 依次板书: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盒,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红球)
为什么一定是红球呢?学生自己小结。
2、从2号盒里任意摸一个呢? 请小组讨论
( 红球?绿球?黄球?蓝球?)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盒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从1号盒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都是红球,因为里面都是红球,从2号盒里任意摸一球,可能为?因为里面有三种球,有可能是红球,有可能是绿球,有可能是黄球。)
(二)教学例题2
1、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例如:
我数学考试能考100分;
天上会出现彩虹;
公鸡会下蛋;
天上会掉钱;
……(请学生举例几个)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一定,地球在自转)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儿东西(不可能,因为人不吃食物是不可能活的)
三天后下雨(可能,因为天气在变化)
太阳从西边升起(不可能,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来的)
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可能,世界上的人有的是习惯用左手拿东西的)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可能,世界上人本来就很多,地球又很大)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进行讨论,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最后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总结)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3、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少。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 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汇报、讲评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耿宇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2、初步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口算】
1.6×0.5=60÷0.5=0.9×0.4=1.8÷0.2÷0.3=
0.94×100=0.5÷0.2=6.4÷0.4=4.1×0.5×0.1=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出示例8:
(1)根据情境图,请列式计算。
(2)计算时你有什么发现?
2.学习例9:
(1)自主列竖式计算
(2)说说你的发现。
小结:
3、介绍循环节:
4、讨论:
自主计算结果。
小结:
【小结】什么是循环小数?什么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什么是循环节?
(1)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3)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提高练习】
5、书p30第6题:比较大小:
6、书p30第5题
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8070.8070.8070.807
【拓展练习】
8、(1)在下面的小数中,加上循环节的第一个圆点和末位的圆点,使产生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大。
5.9162610.482825
(2)在下面的小数中,加上循环节的第一个圆点和末位的圆点,使产生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小。
3.300601023.6568569
(四)全课总结
什么是循环小数?什么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什么是循环节?
(1)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3)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计算下面各题。(商是循环小数的用简便形式表示。
3÷1.13.38÷1.8=13.32÷15=
2、一列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行驶305千米,用了3.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教学反思:学生在预习后提出如下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1、这道题能除尽吗?
2、为什么它除不尽?
3、计算结果该如何表示?
4、什么是循环小数?
带着这些疑问,本课的教学顺利地推进。这些问题也均在教学中得到了解决。
但在练习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
1、在竖式中在第一个循环节上也打了循环节的圆点。
2、在横式上照抄竖式结果时,虽然在第一个循环节上打了圆点,可却写了两个循环节。
3、在计算竖式时几个数字还未重复两次出现时,学生就经过推理判断出它是循环小数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如:2.01212……学生除到2.0121时就发现小数位数第四位与第二位的数字相同,余数也相同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
针对上述前两个错误,以后再教板书时我应强调格式与写法。特别是p28页下方的‘你知道吗”其中有关循环节的介绍及“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应让所有学生掌握。
可能性教学设计人教版耿宇篇十二
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回答。
2、师:恭喜你们获得了第一面红旗。我们看下一题,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再在小组中交流。转动转盘,决定谁回答。
3、师:看来难不倒你们,继续看下一题,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停在红色区域呢?(课本练习二十第2题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再在小组中交流。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回答。
4、师:请看下一题,6个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课本练习二十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回答。
5、师:今天的智力大比拼到此结束。看看哪个组获胜?
师:如果我们的智力大比拼继续下去,一定是这个组获胜吗?
师:为什么不一定呢?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说一说吗?
四、收获与感受
[总评]本课教学设计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1、 在活动中领悟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让学生经历抛硬币(40次),抛长方体等实验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到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的兴趣。
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正确地处理了教学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重活动,更重思维含量!多次引导学生透过游戏展开思考,把操作活动和思维活动结合起来,提升了数学活动的价值。
2、 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学习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足球比赛、抛硬币实验、飞行棋游戏、转盘游戏、老鹰抓小鸡游戏等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能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究的精神。透过这些常见的活动,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喜欢数学。
使用学生自己设计的游戏转盘开展智力大比拼的游戏,整个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应用拓展新知识,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43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