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一个项目、一次经历、一本书籍或一段时间的总结,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把握经验和教训。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语句的逻辑连贯和自我观点的清晰明确。以下是一些著名人士对于心得体会的深刻思考和总结,希望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一
1、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2、让我们站定,用双脚插入意见,偏见,流言,欺骗和幻想的淤泥烂浆,插入覆盖地表的这些冲击物,直到触及坚硬的石块底层。对此,我们称之为现实。
3、我想,与其被夺走或由于偶然原因消失,还不如自行扔掉为好。《海边的卡夫卡》。
4、我觉得最好不要对距离那样的东西期待太多。《海边的卡夫卡》。
7、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东西,最好完全不说。《海边的卡夫卡》。
8、多少往前看的同时按部就班处理眼下的事物。《海边的卡夫卡》。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二
1、但即使被至亲冷眼相待,中田心里也并不甚难过,一来已经习惯一人独处,二来若有人搭理或热情相待,他反倒会心情紧张。对于一生积蓄被表弟挥霍一空他都没有生气,当然事情糟糕这点他是理解的,但并未怎么失望。度假山庄是怎样一个劳什子,“投资”又意味什么,中田无法理解,如此说来,就连“借款”这一行为的含义都稀里糊涂。
4、正经思考不正经的`事,纯属徒劳。《海边的卡夫卡》。
5、人生都错位了那么久,腰骨错位也是可能的。《海边的卡夫卡》。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三
这本书如之前村上春树的作品一样,令人难以读懂。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被其中新奇的故事结构所吸引,十五岁的少年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他出走的道路上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为什么一群学生踩蘑菇的时候会集体昏倒,日后又突然好转呢?为什么五十岁的中田能和猫说话呢?很多很多疑问在我脑海盘旋,我想知道答案。于是只好不顾一切地读下去……这一切都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好像这些都不属于这个世界,但是我又相信作者诉说的这些都是真的,我在寻求答案,我想知道这一切并不是作者的臆想,这一切肯定会有科学的回答。然而,我读完了这本书后也不知道这些答案。也许一本真正的好书并不是告诉你答案,而是让你自己去找寻,即使没有寻到,至少这本书让你一直在思考。
卡夫卡虽然恨自己父亲,但是他并不想亲手杀掉他,只是结局却并不如他所愿,究竟是不是田村卡夫卡亲手杀掉了自己的父亲,我们也无从得知,我想应该是的。只是这杀法有点神奇。我们说不出原因,就连作者也并没有向我们完整交代清楚,也许这冥冥中一切自有注定,田村卡夫卡就是杀掉自己父亲的凶手。十五岁的少年万万不会想同自己的母亲交合,但是少年卡夫卡却这样做了。究竟是十五岁的少年性欲太过强烈还是十五岁的少年太孤独太无助,急切需要一种爱来温暖?卡夫卡也不想同自己的姐姐交合,但是在梦里他却这样做了,与其说自己无能为力,不如说是自己放纵了心里的那个魔鬼。当然,因为年少,所以这些都可以被原谅的不是么?所以这里没有牵扯道德。十五岁的少年,他自己亲手实现了父亲的赌咒。
是不是所有的少年都要经历过一番出走才能成长,是不是所有的少年都要犯过一些错误之后才能明白生活的意义。就像有人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会走的路那就是青春的弯路。少年卡夫卡无疑是在走一条青春的弯路,他也无疑是在这条弯路上成长起来的。事情兜兜转转终究会回到点,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不兜兜转转,因为这兜兜转转的过程中其实改变了很多,我们看到的似乎是同样的风景,然而看风景的心情早已不一样了。虽然最后卡夫卡又重新回到了父亲的老家但是我相信现在的这个少年已经和以前的那个少年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少年才是最坚强最勇敢的,因为他的心中有种叫爱的东西。爱是能让人变得坚强的,能让人重获希望,当卡夫卡决定永远呆在森林里与世隔绝的时候,他的母亲佐伯却告诉她“我希望你返回,我希望你留在那里”,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是深深爱着佐伯的,不管他爱的是十五岁少女时的佐伯还是五十岁作为自己母亲的佐伯,总之他是爱着她的,很深很深的爱。所以他愿意留住她的记忆,所以愿意返回,愿意重新回到这个现实的世界。
在这本书同样重要的是一个名叫中田的老人,我是比较喜欢这个老人的。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他看似脑子不好使,但是他却能预知别人猜测不到的未来,他能和猫说话,他能呼风唤雨,这一切都是那么神奇……他看到一群猫被怪人琼尼。沃克杀死后用来做笛子愤慨不已,于是他把琼尼。沃克杀死了,他为了完成佐伯交给他的任务,坚持到死的那一刻。他有时候说话很可爱,他不明白孤单是怎么一回事,最后他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很难把老人中田和少年卡夫卡联系在一起,但是仔细一想其实他们又是那么相似。他们都在逃离,逃离这个残酷的世界,一个是内心受尽煎熬,一个是身体受尽煎熬。最后他们同样又获得了重生,一个静静地死去,一个挣扎过后获得新生。
少年卡夫卡的重生其实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的,比如大岛,比如樱花,又比如那个叫乌鸦的少年……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呵护了一个少年的成长。
这个社会是矛盾的,有美好也有丑恶,有阳光也有黑暗,就像我们人本身也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一边抗拒一边接受,一边脆弱一边坚强。我们总是想极力看清这个世界,但是后来才知道你越想去看清这个世界于你就越模糊。我们总是极力去追寻完美的自己,但是后来才知道你越去追寻就越会失去自己。那个叫乌鸦的少年说“学会去接受吧!接受这个世界,不管它是美好还是丑恶,接受自己吧!不管你是有优秀还是愚笨”!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四
5、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东西,最好完全不说。《海边的卡夫卡》。
6、多少往前看的同时按部就班处理眼下的事物。《海边的卡夫卡》。
16、正经思考不正经的事,纯属徒劳。《海边的卡夫卡》。
17、人生都错位了那么久,腰骨错位也是可能的。《海边的卡夫卡》。
24、假如我是影子,我不愿意只一半。——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32、偶然的相遇对于人的心情是相当重要的。《海边的卡夫卡》。
39、从沙尘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尘暴时的你——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40、最好不要对距离那样的东西期待太多。——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五
“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叫乌鸦的少年说,“你做了最为正确的事情。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得你那么好。毕竟你是显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可是我还没弄明白活着的意义。”我说。
“看画,”他说,“听风的声音。”
我点头。
“这你能办到。”
我点头。
“最好先睡一觉。”叫乌鸦的少年说,“一觉醒来时,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不久,你睡了。一觉醒来时,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在村上小说里少有的积极信号,我们感觉得到,卡夫卡的未来即使不是一片光明,却也是充满希望的。
而在这里,“看画”和“且听风声”自然也是一种隐喻。我不敢说它们有唯一的解释,但在我看来,解释应是如此:
”且听风声“是大岛教给卡夫卡的,在他带卡夫卡进山时,曾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
”可在山中我做什么好呢?“。
”且听风声。“他说,”我经常那样。”
我就此思索。
大岛伸出手,温柔地放在我手上。
“事情一件接一件。那不是你的责任,也不是我的责任。责任不在预言,不在诅咒,不在dna,不在非逻辑性,不在结构主义,不在第三次产业革命。我们所以都在毁灭都在丧失,是因为世界本身就是建立在毁灭与丧失之上的。我们的存在不过是其原理的剪影而已。例如风,既有飞沙走石的狂风,又有舒心惬意的微风,但所有风终究都要消失。风不是物体,而不外乎是空气移动的总称。侧耳倾听,其隐喻即可了然。
我想,这是一种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飞沙走石也好,舒心惬意也好,我们要做的只是侧耳倾听,如是而已。这也像极了村上一向的“游离于社会之外”的风格。
而“看画”则更复杂一些。我们记得的是书中描写看画最细致的是作为幽灵的少女佐伯,书中有那么一段:
少女不再侧耳,视线又折回《海边的卡夫卡》,仍像刚才那样在桌面上手托下巴,那颗心又回到夏日少年身边。
而这份感情甚至引起了卡夫卡的嫉妒,由此可见这幅画对于少女是多么重要。她是如此思恋这画中的少年,这份对爱和美的希求也许就是“看画”的意味。自然不是说是四十岁佐伯对死去恋人的思念和追忆,而是十五岁情窦初开的少女对情郎的向往和对世界的美的体会。
第二,这部小说让我想起了许多村上之前的作品。比如佐伯的自白:
在我看来,这一段简直像极了《挪威的森林》中直子与木月“两个人赤身裸体在孤岛上”的感觉,同样是在时代洪流中被淹没的少男少女,同样是再也无法重圆的破镜。在《卡》中我再次体会到《挪》里的那份忧伤与悲凉。
另一点则是卡夫卡最终进入的林中世界,由于篇幅太长便不再引用,但读过的人一定会和我一样,重新想起《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那个有着独角兽,古梦与影子的小镇。
第三,这部小说充斥着对文学和音乐作品的评论和感想。譬如大岛一人,就谈论过诸如夏目漱石,舒伯特等等人物。据村上本人而言,这是他在年龄增大后生出的一股“责任感”所致。具体请参考杰・鲁宾教授的《洗耳倾听:村上春树的世界》一书。
至于中田一线,我的体会不多,暂时就不献丑了。
总而言之,《海边的卡夫卡》绝不是一本好懂的读物,但的的确确让人欲罢不能,而且每个人看完之后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得,我想这便足够了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六
1、待在原地不要动,大千世界会主动向你走来(卡夫卡最著名的谚语)。
2、如果没有这些可怕的不眠之夜,我根本不会写作。而在夜里,我总是清楚地意识到我单独监禁的处境。
3、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铺或花圃里干活了。
4、您把作家写成一个脚踏大地、头顶青天的伟人……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对他本人来说,他的歌唱只是一种呼喊。艺术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痛苦,通过这个痛苦,他使自己得到解放,去忍受新的痛苦。他不是巨人,而只是生活这个牢笼里一只或多或少色彩斑斓的鸟。
5、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所以现在写动物的书这么多。这表达了对自己的、自然的生活的渴望,而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看见这一点。人的生存太艰辛了,所以人们至少想在想象中把它抛却。
6、什么是财富?对于甲,一件旧衬衫就是一笔财富,而乙有一千万元还是贫穷的。财富是完全相对的东西,不能使人满足的东西。……财富意味着对占有物的依附,人们不得不通过新的占有物、新的依附关系保护他的占有物不致丧失。这只是一种物化的不安全感。
7、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烧成灰烬。
8、在生活中,一切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的任务,这任务不可能完全由别的东西来完成。比如说,一个人不可能由别的替补人代他体验生活。认识世界也好,读书也好,都同于此理。人们企图把生活关到书里,就像把把鸣禽关进鸟笼一样,但这是做不到的。事情正好相反,人用书籍的抽象概念只不过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牢笼。哲学家只是带着各种不同鸟笼的、穿得光怪陆离的鹦鹉学舌者。
9、人们为了获得生活,就得抛弃生活。
11.除非逃到这个世界当中,否则怎么会对这个世界感到高兴呢?
12.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
13.我们为什么要为原罪而抱怨?不是由于它的缘故我们被逐出了天堂,而是由于我们没有吃到生命之树的果子所致。
14.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15.让我们站定,用双脚插入意见,偏见,流言,欺骗和幻想的淤泥烂浆,插入覆盖地表的这些冲击物,直到触及坚硬的石块底层。对此,我们称之为现实。
16.你可以逃避这世上的痛苦,这是你的自由,也与你的天性相符。但或许,准确地说,你唯一能逃避的,只是这逃避本身。
17.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它与其说是供人行走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
18.所有人类的错误无非是无耐心,是过于匆忙地将按部就班的程序打乱,是用似是而非的桩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来。
19.从某一点开始便不复存在退路。这一点是能够达到的。
20.你没有走出屋子的必要。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倾听吧。甚至倾听也不必,仅仅等待着就行。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静和孤独好了,这世界将会在你面前蜕去外壳,它不会别的,它将飘飘然地在你面前扭动。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七
3、有些东西,不是说全然不曾有过,只是活着活着那东西就用不上了,所以忘了。
8、有比重的时间如多义的古梦压在你身上。为了从那时间里钻出,你不断地移动。纵然去到世界边缘,你恐怕也逃不出那时间。但你还是非去世界边缘不可,因为不去世界边缘就办不成的事也是有的。
9、车过名古屋时下起了雨。我看着在发暗的玻璃窗上划线的雨珠。如此说来,出东京时也好像下雨来着。我想着在各种地方下的.雨:下在森林中的雨,下在海面上的雨,下在高速公路上的雨,下在图书馆上的雨,下在世界边缘的雨。
10、地球在缓慢地持续运转,而人们都活在梦中。----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13、最好不要对距离那样的东西期待太多。
16、就经验性来说,人强烈追求什么的时候,那东西基本上是不来的,
17、而当你极力回避它的时候,它却自然找到头上。
19、假如我是影子,我不愿意只一半。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八
1、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它与其说是供人行走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
2、所有人类的错误无非是无耐心,是过于匆忙地将按部就班的程序打乱,是用似是而非的桩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来。
3、而当你极力回避它的时候,它却自然找到头上。
4、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所以现在写动物的书这么多。这表达了对自己的、自然的生活的渴望,而人的自然生活才是人生,可是这一点人们看不见。人们不愿看见这一点。人的生存太艰辛了,所以人们至少想在想象中把它抛却。
5、什么是财富?对于甲,一件旧衬衫就是一笔财富,而乙有一千万元还是贫穷的。财富是完全相对的东西,不能使人满足的.东西。……财富意味着对占有物的依附,人们不得不通过新的占有物、新的依附关系保护他的占有物不致丧失。这只是一种物化的不安全感。
6、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烧成灰烬。
7、人们为了获得生活,就得抛弃生活。
9、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
10、我们为什么要为原罪而抱怨?不是由于它的缘故我们被逐出了天堂,而是由于我们没有吃到生命之树的果子所致。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九
在这过去的半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对自己的审视。以前我总对别人对我的错误评价感到无奈,现在看来,我自己都从没认真审视过自己,何以见得别人的评价毫无可取之处。有人说我正,有人说我亦正亦邪。有人说我幽默,有人说我闷骚。其实我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只是那幽默感无法承受外界的压力而缴械投降,比如
学习
,比如人际关系。社会将我的幽默感削弱了很多很多,我也只能偶尔发发疯。我知道那些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从何而来。我有时埋得很深,深到没人能到达的地方,即使火山爆发也不能把我给丢出来的地方,有时又毫无保留,而且来的比泥石流还要突然。“酒逢知己千杯醉,话不投机半句多”是我一直奉行的交友原则,就像《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一样。过去的19年,我独自背着残破的价值观默默地走过,品尝过农村的平淡,也触摸过城市的繁华,欣赏过物欲的妖娆,聆听过内心的轻唱,走过有路的田野,攀登过无路的山峰。如此,我一个人走在这个被诅咒的世界里,从没到达过出口也未曾知晓入口在何方。我曾无数次一个人憧憬着,憧憬着奇迹像身边的树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还能用脚踹一踹,以确认它是真的;我曾无数次傻傻的看着夜空,没有诗人的细腻,没有哲学家的深邃,就这样看着,看它和我的心有多少相似的地方;我曾无数次睁着眼睛躺着,直到深夜,脑袋里有绿色,有黄色,有红色,也有彩虹的缤纷。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像厕所的废物一样被冲走了,进入了下水沟,再进入长江,直奔大海。
我没见过海,但我知道我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和别的水滴互相挨着又彼此排斥着,若离得越近,排斥力越大。我也曾梦到过大海,梦见我站在海边,捧起一捧海水,像捧着一个世界,不知道是我捧着海水,还是海水包围着我。我努力地看向远方,想知道海平线的另一方是不是同样的失望。看久了,我不敢回头,不想回头,不想用“正直”的我去迎合令人窒息的妄想,不想在一群“无知”里渐渐迷失方向。
我愿像卡夫卡一样,独自闯荡,去
寻找
解开诅咒的秘方。我愿碰到樱花,我愿认识大岛,我愿投入佐伯的怀抱。我想我的中田早已出发,带着我的入口石出发,或许他就在海平线的那一边,坐着穿过失望的大船向我驶来。我期盼着没有暴风雨
的阻隔,没有猖狂的海盗,没有满脑妄想的船长将他领向错误的.方向。不久以后,我的入口石一定会来。我也有和卡夫卡一样的“相遇”,我也有和卡夫卡一样的迷茫,我希望我的“相遇”能帮我解开诅咒,我希望我的入口石也能带我去没有时间的地方,我想拥有没有时间的经历,像卡夫卡的一样。此时我又憧憬着,憧憬着浮萍漂来,憧憬着阳光洒下,憧憬着我的生活
能像小说一样精彩。我没有村上的文笔,没有他的细腻,但我有和他一样想看透生活的妄想。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十
最终把《海边的卡夫卡》读完,我坦言,距离作家的思维还是有些距离,小说里面很多场景的设置,情节的构造,以及语言的对白我都没法明白和领会,或许得等到另一个阶段再读一次。这种境况多少让我有些沮丧,一向认为绘画、音乐和阅读是能带领人类通向另一世界的桥梁,如同《海边的卡夫卡》里的“入口石”。它让咱们不仅仅仅只是活在这个物质世界的某种物质,能让咱们以更为广阔的角度了解这个世界不仅仅仅是这个世界,这个我不仅仅仅是这个我。
由于教育背景的缘故,我对绘画一窍不通,对音乐也只是个肤浅的消费者,但自我起码是掌握阅读这门技能的。然而近来读到的几本著名小说,我都很难明白作者的某些情节构造和语言对白,这不得不让我对自我的阅读技能产生了怀疑,这意味着我将被堵在通往另一精神世界的大门之外,以行尸走肉般的姿态活在这一个世界之中!
甚至开始规划,以后必须要让自我的孩子掌握绘画、音乐和阅读的技能,当然,仅仅只是技能,不必须要做出成就,否则就会陷入功利的累赘,就像掌握驾驶的技能一样,至于他以后用不用,全然由他自我来决定。起码不至于如这天的我一样,虽然明白另一世界的精彩,也想要感受另一世界的精彩,却因教育背景的缘故,困难重重,某种程度上算得上是个有残障的人!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十一
碌碌无为的工作总是让我们有很少的闲暇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的读物及其他,总以为工作和生活是人生的第一使命,稍有偏离便会觉得是离经叛道。腿伤恢复之际,无疑成了我肉体和内心放纵的时刻。
与《海边卡夫卡》相识是在13年评选“诺贝尔文学奖”之时,由于入围作家莫言与我是同地老乡,所以对其也特别关注。村上春树作为同期入围选手也在关注之内,只是自己一直对日本的作品不甚喜爱,不止书作包括影视作品也是极少看,我猜是自己不成熟的内心还沉浸在某一渲染着憎恶仇恨的时期,不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释然博大。读完卡夫卡虽然偏激仍存,但至少内心稍有平和。
整部书的结构我想象成一段“三角”形体,三点之间开始看似豪无衔接性,后来却意识到三点之间都是虚线相连,有着妙不可言的关系。其中一个点就是整部书的框架,好比一块强有力的磁铁,而其他两点呢无疑是两段涉及两位看似无关联的主人公的故事,好比铁块,它们受磁场的影响逐渐地朝磁铁方向靠移,最终三角的形态成了一个浑实厚重的圆点。紧紧相串。
一点讲述的是一位十五岁的少年田村卡夫卡,因想要逃离“他将亲手杀父,并玷污自己的母亲和姐姐”的诅咒离家出走,但在这个过程中仍旧身不由己的验证了预言,而所发生的一系列巧妙的事。
另外一点则讲述的是一位五十几岁的老伯中田聪,其小时在山梨区借读,在一次上山摘蘑菇发生意外昏迷,醒来后记忆全无,无法识字,影子也只有别人的一半,脑袋也落得不好使,但稀奇的是他可以和猫君对话。虽脑袋不好使,但品性不坏也算安分守已,做了二十几的木匠活,失业后靠知事大人的补贴和偶尔帮助找猫得来的报酬生活。他在找猫的过程中,遇到收集猫灵魂的变态杀猫狂琼尼·沃克(少年的父亲)将其杀害。其实杀他并非中田之意,实质是他的儿子进入了中田的身体,借他杀了自己的父亲。
少年在高松一所甲村私立纪念图书馆栖身,结识了二十几岁的管理员大岛及五十岁的馆长佐伯。富有音乐天赋和才华的佐伯小时与甲村家庭的长子青梅竹马,一直相恋,直到15岁时她的爱人死去,从此她便消失。直到二十几年后,她又回到了这个生长的地方,便开始管理甲村的这个图书馆。与她相爱的甲村长子曾经在图书馆的某一房间住过一段时候,而卡夫卡因无处要去,便在这个房间里居住。每晚,他便会看一位15岁的少女都会出现在房间里,坐在椅子看墙壁上那副以海为背景一个少年背影的画,是如今五十几岁佐伯的活灵。他深深地迷恋上这个少女,也迷恋上了如今上这个和自己母亲年纪相仿的佐伯。他也一度猜测,佐伯是小时抛弃自己,带着姐姐离家出走的母亲。在某一晚上他与佐伯真真切切地交合。
由于警方怀疑他是以共同作案嫌疑人到处搜查他,大岛不得不送他回森林里的小屋藏身。他怀着顽强的意志和精神进入迷宫一般的森林,在其深处的“入口处”偶遇到了六十年前(当时处在战争时期)走失,怎么找也没找到的两位士兵,带领他进入一个奇异的部落。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十二
刚读完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想起了俄狄浦斯王的悲剧。
卡夫卡,一个幻想能够当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的人。为了逃离父亲的诅咒,他离家出走。却因此去实践了这个预言。生之无奈,像一个漩涡一样将他卷进。杀了父亲,与母亲结合,强暴了姐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也是卡夫卡的悲剧。充满血腥与暴力的历程。而森林深处的那个世界。他们都把自己的影子留在了那里。所以在生活中失去了力量。佐伯在逃避的,卡夫卡却不能逃避。村上在前言里说,我希望的,是读者在卡夫卡的历程其中能够看到曾经年少的自己。
若是生命中本有注定的路途,那么我们闭着眼睛,也可以去旅行。是这样么?我并不愿意去相信这样一个结果。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有时候,会发生一些让我们以为是逃脱不了的窘境。我们身在其中不由得疑惑,以为是注定的事情。于是我们,就会缺乏动力,缺乏勇气,缺乏信仰地去妥协。就连卡夫卡,这个一心想要逃避预言的十五岁孩子,都无法避免地与母亲结合,强暴姐姐。哪怕诅咒是预先被知道了的呀。如果重来一次,也会是同样的结果吧。
人性里必须克制的东西其实有很多,为着这人世间很多让我们身不由己的东西,我们需要隐藏和压制自己的欲望。的确是身不由己。我们终究,不能因为自己的欲望所至而如是去做。而我只能宽恕。这样的行径。只因为卡夫卡,曾经年少。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十三
村上春树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人,他的作品在全球都非常畅销。《海边的卡夫》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趁着休息我打开了这部作品。
《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小说作品,小说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是一个从小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于是他做了很多同龄人都没有做的事情——离家出走。15岁离家,他自称乌鸦少年,想要打破诅咒,他拥有冷静的心理,和坚强的性格,他锻炼身体,举止成熟,考虑周全,俨然一副早熟的少年模样。他在甲村图书馆找到自己的生母,走入神奇森林之后又回到现实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是村上先生奇特的想象力非常令人敬佩。《海边的卡夫卡》虽然是在交代一个少年的故事,但是,有好多的含义是读者需要意会的,村上的语言需要读者拐着弯来理解与思索。自日本乌鸦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鸟。然而田村去没有那么幸运。田村卡夫卡最终无法躲避诅咒的宿命,历经重重,那个恶毒的诅咒还是验证了。
我感到命运真的就是那样令人畏惧,令人无法抗拒。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十四
五百多页的书只用了3天的时间就看完,足以看出此书对于我的吸引力、看出我读的是如何如痴如醉。沉醉于一本书,不眠不休地一气读完的行为和感觉于我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10多年了吧?总感觉没时间,总感觉心静不下来。啊,这次终于又体验了一次,感觉真好啊!
之所以看村上春树的作品是因为慕名,慕名而读。阅读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故事按三条线索依次独立展开:15岁的少年田村卡夫卡离家出走;山梨县的16名学生在山上离奇昏倒;昏倒后醒来的、变得智障的.、能与猫对话的中田聪的故事。
在看的过程中,心情随着故事的发展起起伏伏。有困惑,为那些不明所以的事件;有思考,如文明始自人类开始建立樊篱时;有恐惧,如逮猫人的残忍行径。感觉作品中有一种强烈的唯心的、宿命的东西,如田村卡夫卡之父的诅咒一一实现、如佐伯的死、如中田聪的预言和死亡等等,一切都摆脱不了宿命的安排。(让人产生强烈的无奈之感)。
虽说是本消遣性的小说,但是读书时也需要集中注意力,因为书中到处是隐喻以及充满了哲理的语句,需要用心去思考、理解。读这本书,让人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即村上春树思想的深邃,想象力的丰富、大胆、自由、飘逸。大家真不愧为大家啊!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十五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题记
在四国的海边,躺在白沙滩上,迎着凉爽的海风,十五岁的卡夫卡该多么惬意。
二战过后,千疮百孔的日本,所面临的是国民集体物质和精神的空虚。十五岁本是轻狂年少,几度风流。卡夫卡忍受不了父亲的淫威。于是,在一个黑夜离家出走了。
他的出走,更确切地说应该是逃避。既逃避现实,又逃避未来和过往,更逃避宿命。他不想和父亲一样杰出而平庸。他的心中想得应该是风流浪子,轻狂少年郎。
他似乎陷入了一个诅咒:弑父,间接导致母亲佐伯的死,直接导致姐姐的离家。这些苦难,估计只要是个人都要发疯,但立志“我要做最坚强的少年”的田村卡夫卡毅然坚强地活着。活得持久,活得坚忍,因为他并不只为他一个人,而是为着他的父亲,他的母亲,还有他的姐姐而活着。他是他们生命的延伸,他们也是他生命的依托。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红尘,只弹指间便是一个人生。无论快乐与否,它也只是一段人生,多不了一刻,少不了一分,寿由天定,但掌命之权却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轻狂一度少年郎,诗酒风流最当场。
“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十五岁的少年如是说。少年是轻狂的,也是浪荡的。其实当人看破了红尘,看破了一切,其实一切都是空和寂。少年亦识愁滋味,但少年所愁的,不是“莫使金樽空对月”,也不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少年所愁是孤独,是看破一切和亲人散尽的孤独。如果把一点孤独比作一颗水滴,那么少年所在的,正是无垠的孤独之洋,而少年则只能在洋面上孤独求存。千里以内,绝无人烟。那不远处的远方有一座灯塔,灯塔兀自在洋面上散发自己永不消退的光芒。那座灯塔就是亲人——父亲、母亲和姐姐。他孤独的兀自向灯塔游去,灯塔还在那里,但却渐行渐远。
回首岁月,却扼然发现苍老的白发和胡须。这段旅程比起救人,更像是救己。救已然沉沦和孤独苍老的自己,救赎其实并不是上帝才能做的事,有时候自己也能救自己。佛度三千,我只度我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老了的时候,看着漫天的繁星,不悔,不悔当年的岁月,不悔过往的无情,不悔未来必然的终老。只要这样,即便死神手持着他无情的镰刀残忍地挥下,也可以笑着面对。去笑,去跑,去迎接明日的朝阳。红尘万丈,每个人都有当年的血与泪,每一天也都有各自的传奇。
我们每个人都是英雄,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我们自己都可以度自己,我们可以救赎自己,我们的人生都是一段自我救赎的旅程。自己渡自己,自己救赎自己,如此,安好。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十六
在这过去的半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对自己的审视。以前我总对别人对我的错误评价感到无奈,现在看来,我自己都从没认真审视过自己,何以见得别人的评价毫无可取之处。有人说我正,有人说我亦正亦邪。有人说我幽默,有人说我闷骚。其实我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只是那幽默感无法承受外界的压力而缴械投降,比如学习,比如人际关系。社会将我的幽默感削弱了很多很多,我也只能偶尔发发疯。我知道那些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从何而来。我有时埋得很深,深到没人能到达的地方,即使火山爆发也不能把我给丢出来的地方,有时又毫无保留,而且来的比泥石流还要突然。“酒逢知己千杯醉,话不投机半句多”是我一直奉行的交友原则,就像《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一样。
过去的19年,我独自背着残破的价值观默默地走过,品尝过农村的平淡,也触摸过城市的繁华,欣赏过物欲的妖娆,聆听过内心的轻唱,走过有路的田野,攀登过无路的山峰。如此,我一个人走在这个被诅咒的世界里,从没到达过出口也未曾知晓入口在何方。我曾无数次一个人憧憬着,憧憬着奇迹像身边的树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还能用脚踹一踹,以确认它是真的;我曾无数次傻傻的看着夜空,没有诗人的细腻,没有哲学家的深邃,就这样看着,看它和我的心有多少相似的地方;我曾无数次睁着眼睛躺着,直到深夜,脑袋里有绿色,有黄色,有红色,也有彩虹的缤纷。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物一样被冲走了,进入了下水沟,再进入长江,直奔大海。
我没见过海,但我知道我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和别的水滴互相挨着又彼此排斥着,若离得越近,排斥力越大。我也曾梦到过大海,梦见我站在海边,捧起一捧海水,像捧着一个世界,不知道是我捧着海水,还是海水包围着我。我努力地看向远方,想知道海平线的另一方是不是同样的失望。看久了,我不敢回头,不想回头,不想用“正直”的我去迎合令人窒息的妄想,不想在一群“无知”里渐渐迷失方向。
我愿像卡夫卡一样,独自闯荡,去寻找解开诅咒的秘方。我愿碰到樱花,我愿认识大岛,我愿投入佐伯的怀抱。我想我的中田早已出发,带着我的入口石出发,或许他就在海平线的那一边,坐着穿过失望的大船向我驶来。我期盼着没有暴风雨的阻隔,没有猖狂的海盗,没有满脑妄想的船长将他领向错误的方向。不久以后,我的入口石一定会来。我也有和卡夫卡一样的“相遇”,我也有和卡夫卡一样的迷茫,我希望我的“相遇”能帮我解开诅咒,我希望我的入口石也能带我去没有时间的地方,我想拥有没有时间的经历,像卡夫卡的一样。此时我又憧憬着,憧憬着浮萍漂来,憧憬着阳光洒下,憧憬着我的生活能像小说一样精彩。我没有村上的文笔,没有他的细腻,但我有和他一样想看透生活的妄想。
海边的卡夫卡心得体会篇十七
在新华书店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书名挺耐人寻味的,加上村上春树的名气,于是便买了下来。
我仅仅花了一周不到便消化了这本书,与其说我阅读速度有所提升,不如说这本书内容能我让产生诸多共鸣,爱不释手,想一次把它看完。
《海边的卡夫卡》主要是由15岁少年田村卡夫卡和60岁老伯中田两条主线组合。奇数章基本上用写实手法讲述卡夫卡的故事,偶数章则用魔幻手法展现中田的奇遇。图书馆馆长佐伯,即一幅画作《海边的卡夫卡》的作者,是两条主线的“交点”。但当两条交叉的主线汇合的时候,中田死去,卡夫卡离开。看完这本书后长嘘一口气,心里有种莫名纠结的疼痛。至今这种“余音缭绕”的感觉仍不断涌上心头。我真正读到的、重要的始终是暴力中的温情,每一个人的蜕变与成长。每一个人都是在那所图书馆里找到了失落的自己。
回想起自己曾经的15岁,回想起自己当时在干什么,与书中的田村卡夫卡作比较,发掘出我们彼此间诸多相似,也存在重大差异。
故事中的樱花、星野、大岛都是极具个性,充满叛逆的人物。但我还是比较喜欢主人公田村卡夫卡。他母亲与姐姐从小抛弃了自己,在15岁的时候,他背着被父亲的诅咒离家出走,孤立无援地投向成年人社会,不顾一切地冲向社会的边缘。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一个人单独在陌生的环境中闯荡,当内心孤独的时候得到好人的救济,那种万分感激的感觉无以言表。就像上次回初中卖书,当你付出的心血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同,当他们掏出钱包对你的成绩表达一种肯定的时候,自己会不自觉的将这些“善良”人与先前对班级文集不屑一顾的大叔作比较,感慨社会人心的种种。
这种“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的心态,不正是一种人性的弱点么?但是在社会这种特定的环境之下,当迷茫得到希望的救赎,即使是灯火,你这只飞蛾也会不顾一切地扑过去,因为你被“给予、赞扬”蒙蔽了双眼,不能客观地分析这个世界。
村上春树也许试图从侧面说明,在当今社会,人类最应该做的不是忙着拯救他人,而是及时拯救自己。
在社会上,当你为“善良”等这些积极的因素付出代价的时候,你就成长了。没错,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书中“十五岁”这个年龄意识到“拯救自己”的重要性,及时将自己从幻想中抽离,未晚。
社会是一本没有页码的教科书,人心善良、尔虞我诈,只有只身体会到身边有许多诡异的力量蠢蠢欲动,想要一瞬间跳出来伤害自己的时候,才能学会保护自己,辨别真伪,拯救自己,在体验伤疤的疼痛中成长,然后勇敢地活下去。
我特别喜欢书中大岛讲说给卡夫卡的一句话:“世界是隐喻,但是无论对我还是对你,唯独这个图书馆不是任何隐喻。这座图书馆永远是这座图书馆,非常solid,个别的,特殊的图书馆,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也许世界是隐喻,但感情不是,成长不是,那座图书馆也从来不是。”
我跟卡夫卡也一样,渴望成长。平时自己经常外出闲逛,而且总会背个背包,它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在旅行的自由中寻找自我的象征。背着背包行走在大街小巷,寻找隐喻,揭示隐喻,其实也就是在避世的“桃花源”中正视生活,面对生活现实,然后勇敢地从人性的软弱中走出来,拯救自我,这的确需要很大勇气。但是,成长,只能从现实里“走出来”。
有时候也会觉得,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虽然只需一点点——却无处可找。想着自已这个存在,但越想越觉得不具体,甚至觉得自已不过是个毫无意义可言的单纯的附属物。所以,有人会渴望成长,寻找自我价值。
成长,不会因为四季交替加快其速度;成长,也不仅仅是肉体的魁梧,身材的高大。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才是成长。成长,是发自内心的灵魂的救赎。我们需要一次蜕变,需要一次成长。
用书中开头一章的话来结尾吧。“命运就像沙尘暴,你无处遁逃。只有勇敢跨入其中,当你从沙尘暴中逃出,你已经不是跨入时的你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44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