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中国论文(模板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7:58:17
辉煌中国论文(模板21篇)
时间:2023-11-13 17:58:17     小编:灵魂曲

生活中充满了变数,我们要学会适应并做出正确的应对。在总结结尾时,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来强调主要观点和启示。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总结的奥秘,共同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

辉煌中国论文篇一

9日至24日每晚8点,由宣传部、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在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全片共六集,分别是《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反映十八大以来,在党带领下,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就,并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愈加举足轻重的作用。

忆往昔千疮百孔的中国受尽屈辱,一度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国力的日渐式微、观念的无知愚昧让中华民族几乎走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过去历史上的辉煌似乎只是一个梦。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中华民族开始走上了复兴之路。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实力更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飞速增强,我们在世界舞台上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砥砺奋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使得我们的一个个的圆梦工程,铺展宏图,大大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看完这六集《辉煌中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深感振奋和自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工作,解民忧、添民利,获得群众真心的拥护和信任。辉煌中国,砥砺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能继续稳步发展,继续奋勇向前,走向辉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辉煌中国论文篇二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的改革进程以来,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事业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40年来,我们历经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探索,我们从无到有构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我们扭转了**的动荡混乱走向依法治国并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改革事业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中国的改革事业当然也并非一帆风顺,改革的航程历经千难万险,改革的开拓却从未停歇。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事业迈入了新的时期,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虽然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充满挑战,但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正是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必要回顾和梳理中国改革40年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为我们即将开启的新的改革探索积累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总的来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新全面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和“新的探索”四个阶段。

1、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直到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是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在农村改革方面,安徽等一些地区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试验,这一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随后推广到全国。在企业改革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在财税体制方面,推行两步“利改税”,逐步推进“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改革。在流通体制方面,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培育农产品市场。1980年,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昔日小岗村和“大包干”带头人(部分)。

随着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和人们对推进改革的共识逐步形成,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的重点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施了承包制、租赁制等改革措施,积极进行以厂长负责制、工效挂钩、劳动合同制为内容的企业领导、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宏观管理体制方面,以宏观间接管理为目标,对价格、财税、金融、计划以及流通体制等进行改革。采取“调、放、管”相结合的方针,理顺商品和服务的比价关系;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改革银行组织体制;实行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制。同时,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开辟了一批经济开放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阶段。以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内容。

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管理体制方面,1994年提出对财政、税收、金融、外汇、计划和投融资体制进行系统改革的方案,确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的财政体制框架和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体系,中央银行的调控职能得到加强。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实施“抓大放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调整。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许多全国性的行业总公司改组为控股公司;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对中小型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市场体系得到较大发展,取消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放开了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要素市场逐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逐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了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制度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完善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央总结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的改革措施有: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健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了投资体制,政府投资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扩大。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水、电、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全面取消农业税。

4、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选举产生了党的新一届领导核心。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不仅有效应对了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幻,更在相当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经济的中高速平稳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非常明确地表明,第一,改革不再拘泥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而是涵盖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全面的改革。与此同时,为落实这些改革内容,如前所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还为此成立了7个专项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将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定的改革任务分解为336项重要举措,逐一确定协调单位、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召开了三十八次会议,会议内容就囊括了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过去的改革当中一直难以解决甚至回避的诸多议题,并出台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试点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等一系列方案,彰显了新的领导集体直面改革难点的勇气。

***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是体现在它推动我国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五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第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十年“**”结束后,我国虽然进行了初步的拨乱反正,恢复并稳定了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但“左”的影响依旧强大。“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仍然占据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国家的发展进步仍然受到禁锢。1978年5月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从思想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号召人们彻底打破思想枷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打破了教条式的理论禁锢,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是由于有了这个转变,才可能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变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内核,为我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论活力源泉。

实事求是。

第二,改革开放推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今天,我们已经彻底告别了由国家计划统配社会资源的时代,市场繁荣、产品丰富。绝大多数人认为,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来配置资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实际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极为不易,是改革开放曾经走过的最艰难的历程,也是到目前为止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就在农村和局部地区铺开,农村生产力迅速得到解放,农产品日渐丰富,但城市经济因延续计划管理体制未见大的起色。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此后,经过不懈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发展构建了最为重要的制度基础,使价值规律深入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微观单元发挥作用,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活力、发展热情。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5个主要环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要求围绕这些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其后10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以这5项工作为中心,推动了我国的发展进步。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要求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明确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的认可,也是使市场经济规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起点。无疑,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三,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闭关锁国转向全方位开放。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各项工作中长期存在一种“左”的偏见,盲目自信,唯我独尊,排斥国外好的做法和经验,使我国经济管理、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等很多方面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初,国务院决定设立蛇口工业区。同年7月,中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按照市场取向进行改革探索。1984年,国务院决定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推进形成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带。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吸收利用外资从弥补“双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转变,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在2011年度全球排名就上升至第二位,并连续20余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在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邓小平视察深圳。

改革推动了开放,开放也在倒逼改革。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为使国内经济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中央政府部门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使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与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相一致。一些长期难以突破的顽疾在这个过程中被顺利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得到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迸发出更大活力。

第四,改革开放推动国家从人治走向法治。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传统。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就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因为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正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3月,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够从根本上杜绝“**”那样的政治混乱,进而保障经济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下顺利发展。法治还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主体的微观交易行为,比如商业谈判、签订契约、解决纠纷等,无不需要法治的规范。市场交易遵循成熟的法律制度,纠纷能在良善的司法体系中获得合理解决,市场主体就会产生稳定的预期,就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市场经济的活力就会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全面走向法治社会,必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非常繁重而艰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

第五,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从贫穷落后转向小康。

改革开放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状况,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4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态势。从1978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3361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12363元。居民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16年的29.3%和32.2%,人民生活从满足于吃饱穿暖转变到更加注重个性和享受的多层次消费。居民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4年的75岁。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文盲率从1982年的22.8%下降到目前的4.1%,每年有数百万高等院校毕业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无穷的活力。

中国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前期单边突进的改革遗留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拖累经济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障碍,而且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随着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的转变,我国需求结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新的需求和旧的体制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新老问题同时并存,影响改革的深化。目前仍存在的矛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矛盾。以当前最重要的“三去一降一补”为例,虽然整体战略上极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行政手段一刀切,专去民营企业的传言。“三去一降一补”需要行政手段的配合,不过应尽量以市场的优胜劣汰为主要手段,让行政要求成为市场资源配置的砝码,这样虽然见效慢一些,但长期看会更加的健康。

二是税费过重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并存的矛盾。我国已开始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但相应的社会体制改革还不适应这个时代变化的趋势。公共产品短缺成为阻碍扩大内需、制约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共产品短缺使我国消费率不断下降,消费率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金砖四国”中的其他三国。但是,作为公共产品供应源泉的我国老百姓的税赋水平并不低。如曹德旺所指,中国企业税赋同比美国高出相当于营业额的11.6%,这在世界上明显属于较高税赋的国家。同一些宏观税负超过30%的国家相比,在社会福利支出(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方面)法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例为35%,瑞典是38%,挪威是33%,丹麦是37%,澳大利亚是23%,美国是21%,我国还有很大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政府作为了投资的主体而没有成为创造环境的主体,财政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比重还不高,地方政府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上。

三是依法治国的理念在实际行动中仍然有待落实。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早已提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以中央全会决定的方式将这一理念提升至治国理政的最高层次,中央深改办也专门出台了各项推进法治建设的意见和方案。但是行政部门职能缺位、错位、越位,行政审批门槛多、公共服务不到位、权力行使不规范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阻滞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宪法》明确的法院、检察院独立司法也受到意识形态领域反对“司法独立”的影响,律师尤其是刑事辩护律师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乃至以敌我矛盾予以处理,严重违背依法治国的理念。凡此种种,彰显法治状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相适应。市场经济当中利益主体各不相同,市场经济的运行实际也是各个市场主体之间利益交换、协调的过程,是不断产生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司法承载着保障这些矛盾有效、迅速解决,维护不同市场主体利益交换、协调通畅运行的重要功能,依法治国的理念必须贯彻到实处。

***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立足基本国情,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借鉴有益经验,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与“正确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

在40年的改革进程中,我们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突出的有: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科学的理论是改革顺利推进的思想保证。改革的进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思想创新和体制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政策体系。典型的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十六大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做出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把改革的理论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也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地位不断提升的历程。从完全的“一大二公”和“割资本主义尾巴”到“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出,再到从指令性计划到指导性计划的转变,进一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最终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的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我们回顾中国40年改革的经验,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正是因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得以最大的发挥,改革之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都要票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短短几年农村就实现了大丰收,并倒逼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市场化带来的劳动积极性、人们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不可估量。正是因为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国家的创新创业的活力无限焕发,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体量以几何级数增加,尤其是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为国家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一半以上。在创新方面,民营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近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一倍,这都是市场经济的成果。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仍然要头脑清醒地坚持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区别,本质上并不在有无计划或者说制定的计划是否科学,即便在完全市场化的社会里,企业也会制定诸多的生产计划、推广计划,计划得好的企业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计划与市场两者区别的本质是由行政权力来配置资源还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由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判断来配置资源。互联网大数据可以使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但是,它无法解决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人的创造性、积极性的问题。只有自由选择的市场,才能产生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只有自由选择的市场,它所形成的数据和联网才有意义,否则何以持续的发展繁荣?互联网和大数据只有与市场相结合,才能迸发出最大的效用。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的不动摇。

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购粮凭证。

三是灵活运用改革方法,既先行先试、先易后难,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我国改革的典型特征是采取了先行试点、总结推广的方式。立足于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面上共性难题有机结合起来,选择一定地区或改革领域开展试点,在对试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成功经验和做法再行推广。这种由点而面、先易后难的改革推进方式,既控制了风险,又通过有效的推广机制使成功经验能够迅速普及,成为我国渐进式改革战略的重要经验,也是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的重要途径。改革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完善改革的推进方式,统筹兼顾,加强总体协调。我们注重把握“破旧”和“立新’’的关系,立足于立新,适时、大胆地破旧,从而不断消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注重协调配合,不失时机地实现改革的重点突破。开放也是改革,做到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是一些触及深层利益关系、配套性强、风险比较大的改革,而且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方面的改革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使得改革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的要求更加凸显,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设立的全民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就经济体制、民主法治、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设立了专门的改革小组,为改革的统筹协调创造了条件。

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会议。

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有效的体制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从长远来看,也是确保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同时,发展和稳定也提供了深化改革的良好环境和基本条件。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适时有序推进改革开放,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四十多年来的改革进程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改革方法论上的经验,也在价值观方面给我们以启示。

启示一: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的目标是人民的福祉,***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更不是为了权力的巩固而改革。改革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是社会和谐体制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过程。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在改革的初始动机上,小平同志首先考虑到的是人民的福祉,而后延伸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本质问题。1978年3月10日,邓小平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时说:“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1978年9月,在东北三省视察期间,他说:“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一连串的“问号”,实际上是中央为了改善人民的福祉而推进改革的强有力的信号。在地方上,中央定调前“包产到户”这样的改革举措在初始阶段都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但像万里等当时的地方领导人,都以无畏的胆魄和对人民的感情毅然作出了这些改革措施背书的抉择。

在改革措施的出台和推进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注重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同时注重从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努力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通过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达到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改革为了人民,人民就有了无限的动力和创造力,改革就能够依靠人民。事实证明,以人民福祉为目标的改革就能够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能够调动各方面参与和推动改革的积极性。改革既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要充分扩大社会参与度。改革的历史也表明,一系列影响重大的改革措施的推出,都是以基层单位的人民群众创造的具体改革经验和做法为基础和依据的。我们的改革始终注重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政府合理引导、积极推动与充分发挥群众改革创新的自主性、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启示二:坚守市场经济主体平等的理念。什么是市场?最通俗地讲,市场就是人与人交换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交换关系。因此,抛开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的运动轨迹,市场静态的基础就是不同产权的主体和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因为分属不同产权,因而有交易之需要,因为有平等之地位,因而有交易之可能。交易越活跃,则市场越繁荣。反之,如果不能使不同产权的主体之间保持平等的地位,那就造成重则强取豪夺,轻则打击生产和交易的积极性,都将造成生产的破坏,交易关系就难以持续。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正确的认识,所以党的十八大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谁来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市场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理所当然要靠政府保证。十八大的一句名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政府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因为如果各种所有制经济不能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就不能使其公平参与竞争,如果不能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也就是不能参与公平竞争。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就应当保障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公平受到法律保护。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非上市公司的合法权利的法律保障程度还难以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类交易主体之间难免发生各种纠纷,而依据法律可预见的、公正的司法处理结果能够消除矛盾,恢复正常的市场秩序。我国司法实践当中企业之间的纠纷处理的干扰因素过多,导致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往往难以受到保障,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当中尤其显著。更有甚者,民营非上市公司各种财产权力还受到各种腐败势力的压榨,并难以受到法律的公正保护,其结果是企业创新积极性不足,资本大量外逃。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就必须保障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因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不仅仅是治国方略的重大宣示,同时也是对十八大提出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要求的具体落实。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不仅有效应对了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幻,更在相当不利的条件下取得了经济的中高速平稳增长。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制定了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大举措。以这份全面推进改革的《决议》为基础,中国改革事业在战略布局、改革难点以及市场的地位上都获得了一些重大的进展乃至突破。这些进展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政治体制顶层设计适应了新的要求、获得新的突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长期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制度背景下,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势必要对过去领导改革的行政部门本身进行改革,这就改革领导者的决策效能和执行力提出了重大考验。为了推进改革,中央先是设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力提升了改革的决策效能,使过去总是被回避的改革议题,比如户籍问题、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等等,能够被集中力量突破各种利益羁绊获得正面突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还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上。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实现持续发展繁荣的根本保证,而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全面深化改革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出了通过各项制度建设,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总目标。2014年,党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每年安排国务院领导同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专项工作报告,到会听取审议意见、回答询问。专题询问更加规范化、机制化和常态化。2015年6月,中共中央首次以文件的形式转发了《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探索建立代表履职激励机制”等具体措施为各地积极开展县乡人大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创新与实践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获得极大进步。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七种协商民主渠道,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系统谋划了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通过以上种种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新月异。

其次,反腐倡廉效果显著,依法治国有效推进。进一步推进改革创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需要廉洁奉公高效的党员和公务员队伍。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腐败行为的坚决查处,破除了过去一段时间党纪国法松懈滋生的各种潜规则,扫灭了贪腐猖獗的不良风气,党纪国法为之肃然而振!中央对于滥权渎职的腐败分子,上至中央常委,下至乡村干部,不管是军方大将,还是地方大员,但凡触犯党纪国法,均依法予以严惩。这样大规模的反腐浪潮,激浊扬清,民心得以振奋,党风得以清正,使全体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教育,掌握权力行使权力的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地规范行使权力、自觉避免滥权渎职行为,这为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肃清腐败的基础上,中央通过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希望从制度建设来从根本上国家的长治久安。2014年10月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党通过把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的庄严承诺和有效推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革命党真正成长成为一个执政党。

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上,如何处理改革和立法的复杂关系,尤显重要。一旦树立依法治国的目标,改革就不能再向以往那样,可以随便突破现有法律的框架,而是必须尊重法律的权威,如何带着镣铐跳舞,成为改革者面前的重大挑战。为此,在2014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要求。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品格。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先立后破,在法治的轨道上来推进改革,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改革的成本,同时也分担改革的风险。

在司法层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明确提出了改革路径:对人的统一管理,主要是建立法官、检察官统一由省提名、管理并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机制。对财物的统一管理,主要是建立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经费由省级政府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机制。这些改革,有效促进了司法公正,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啃下这块硬骨头,这也是十八大以来改革的重大突破。

最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获得重大突破,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成效显著。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进程,实际就是从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逐渐变革成为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进程当中,市场的力量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直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和挑战。世界经济严重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新的洗牌。与此同时,国内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继续调整。中国经济面临着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速和调结构的两难困境。在这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央及时作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决定和布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让绝对过剩的产能退烧去热;去杠杆,消除瘀堵虚肿,让资金血脉畅行;去库存,消除困扰发展的炎症病痛;降成本,减税降费,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新产业,让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2016年,化解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压减粗钢产能超过6500万吨。中国经济,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向旧的发展方式告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结构之变的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破除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从根本上破除权力寻租的土壤。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83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累计接近90%。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十八大以来如此大力度的对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的程序破除,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经济的活力,毫无疑问是改革的重大突破。

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在改革40周年之际,中国的改革事业仍然需要在诸多议题上深入推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一,国有企业改革仍有待突破。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几乎伴随着改革的全程,从放权让利到利改税再到承包制,最终到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历经长时间的摸索。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就事论事,必须同整个改革密切联系起来。因此,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积极作用。

被宣布破产前一天的沈阳防爆器械厂。

党的十八大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为主题,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探索和创造的重要经验。但是最近还有人认为,按照共产党宣:“消灭私有制”的要求,改革以来不仅没有消灭私有制而是搞了私有化,出现了两极分化,“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野蛮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号召:“私企的共产党员站在工人阶级一边与资本家作斗争,夺回劳动成果,推翻剥削制度。”企图要全面否定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不是靠什么本本,而是靠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综合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国资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44万亿,上缴税款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增加值约占全国总量的七分之一。

二是,坚持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探索的重大课题。“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企业改革方向不能动摇。产权清晰,就是企业拥有的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及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度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长期资不抵债的依法破产,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合理制度。

要在国有企业的制度性改革上下功夫,实行“三大”转变:要从企业法调节转向公司法调节转变,从管企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从行政隶属关系转向为股权关系。切实做到政企分开,政党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走出“一管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乱”的怪圈。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并不是企业事无巨细都要管,而是党委要把大事、方向性的问题抓住不放。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股东会、董事会、职工代表大会和经管班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高了,才能真正体现党的领导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从来强调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改革本身就是为了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40年,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事实证明,这40年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调整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才有了我们今时今日丰富的物质基础。整体上,国有企业当然仍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力量,但如前所述,代表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再仅仅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创造的gdp占我国gdp总值的一半以上;民营企业贡献的税收超过国有企业占国家税收收入的一半以上,部分省份甚至超过70%;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容纳了90%的新增就业。根据2016年11月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民营企业成为捐赠主力军,其捐赠额占企业年度捐赠总的的52.24%,较国有企业高出19.47个百分点。[1]因此,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发生巨大变革的情况下,我们在这样新的历史时期,考量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不能还是处于80年代、90年代初的思维定势下去考虑去下定论。新时期的改革决策者更需要站在经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和处理国企问题。国企的改革方向必须要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决定,必须要符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法治社会的要求,必须要从降低整个社会、整个经济体的运行成本、制度成本继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的角度去考量国企改革的方向和措施。譬如反对行政垄断、提高提供能源交通通讯服务的国企的效率,降低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品和服务价格,整个经济体的成本就会降低,我国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上就会有更强的竞争力,我国经济的发展后劲就更足。与此相比,如果不顾市场和法治,以行政手段去强化提高这些国企的“盈利水平”,这些国企确有可能表明上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但显然与整个国家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因此,新时期的国企改革,必须认清新时代的特征和需求,作出科学的决策和判断。

第二,财税体制改革仍有待突破。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当中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地方债高企就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这也是去杠杆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目前地方债尚未构成直接现实的危险,但是我国财税体制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归属于地方的直接税少而间接税多的这种情况使得这种危险没有明确的地方财政解决之路。类似房地产税这样的直接税的缺失,使得房价飙涨,严重扭曲经济发展的正常路径,严重透支居民消费能力,继而造成系统性的风险。要破除这一风险,就必须对财税体制进行改革,并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财税体制突破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财税体制改革关系着纳税人尤其是纳税企业的负担。据一些学者统计,2015年中国gdp是67.6万亿元,财政收入为26.67万亿,宏观税负为39.4%,超过发达国家10个百分点。与国际比较,我国是宏观税负较重的国家之一。政府行政性收费多,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其次,财税体制改革又紧密连接着行政体制改革。我国政府的优越性首先应当体现在政府效能要超越西方国家。做同样的管理工作、提供同样的公共服务,成本(也就是老百姓缴纳的税费)应当是更低而不是更高。但是,现实情况并不如人意,这固然是因为我国政府还承担了大量投资的职能,但政府直接成为市场主体,其效能是让人怀疑的,也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求。这意味着我国行政体制还有很大改革空间。如何在《宪法》基础上,真正通过人大来约束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有效监督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科学分配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这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内容。最后,财税体制改革还密切联系着民生。十八大以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民生工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得到的实惠不断提高。但前文已述,同一些宏观税负超过30%的国家相比,在社会福利支出(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方面,我国还有很大差距。这都需要以财税体制改革为切入点,落实简政放权,倒逼行政体制改革,压缩行政支出,真正让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人民有改革的获得感。如此,改革就能取得八十年代那样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第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的政府作用。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特征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6.56亿。信息交流的便捷和覆盖面的广大对经济社会乃至经济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冲击。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结合正在发生的智能工业革命,世界各国都力争在这一潮流中把握先机,取得优势。作为上一个变局中因为闭关锁国而导致落后挨打的国家,中国人民在这方面尤有痛感。因此,在这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中国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行动力和创造力,在互联网应用的诸多方面,甚至取得了世界领先的优势。当然,由于科技研发体制仍有待进一步的优化,我国的互联网应用大多以服务业为主,包括金融服务业。但是,仅仅是服务业的互联网化,就已经给当下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包括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的迅速崛起,服装、小商品市场门店的式微;互联网金融的勃发和动荡;互联网社交带来的信息流转的加速度等等。这些互联网带来的新业态有许多方面游离于我们过去的监管体制之外,这些监管机制,有些是必要的,比如防止非法集资的金融监管措施,有些则是本来就应当被淘汰的,还有一些则是在新经济背景下不合时宜的。这种情况对政府部门的监管理念、监管能力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果监管抱残守缺,则有可能因噎废食而使我国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被竞争对手所超越,而如果监管缺位,类似非法集资监管套利就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对互联网新业态的适度监管程度的拿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考验。另外,政府部门除了直接的监管功能之外,还担负着与监管融合的裁判功能,譬如反垄断。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副作用是垄断变得更加易如反掌,互联网产业往往号称有第一就没有第二的生产空间,互联网的跨界搏杀能力更使得能够使垄断涵盖诸多领域;另一方面,这个互联网的大时代也是智能制造的时代,各种创新创意层出不穷,经济持续发展有赖于源源不断的创新创意,要保护人们创新创意的积极性,就必须加强专利和非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反击垄断对创新的伤害。综合以上两点,在互联网时代,就要特别注重加强反垄断的力度,加强对知识产权和各类创新创意的保护。

辉煌中国论文篇三

论文通常用来指在各个学术领域进行研究并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论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人民……”耳边又响起这熟悉的旋律,我不觉陷入了沉思。

党100年的征程是一部奋斗史:谁都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就在100年前,就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像一把长剑划破了漫长的黑夜,他像一轮初升的太阳给沉睡的东方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就是这个成立初才一二十个人的中国共产党携起了广大人民的手。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从此就有了引路人,中华民族从此迈上了向上的台阶。“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历史验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我们要铭记党,拥护党。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

童年,我常依偎在妈妈的轻抚怀抱中,在“党啊,我亲爱的妈妈”的歌声里,进入梦乡。我梦见了伟大的毛主席、周总理……还有很多革命先锋,我梦见了他们要我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于是,从那时候起我便许下了努力读书的诺言。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你是巍峨的万里长城,我只是长城上的一块砖石。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你被人民英雄们的鲜血染红的国旗,我只是旗帜上的一丝纤维。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你是一座郁郁葱葱的青山,我像只是一朵小花,在春风的摇摆中,在归鸟欢愉的鸣唱中,谱写着绿色的篇章。我不怨我低矮的身躯,只希望一生一世生长在你的怀抱里。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某某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战最后弹尽粮绝剩下一人时,面对他人的劝降,掷地有声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同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某某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如何结合国情,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是探索,就会有失误。我们党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时,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面对“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党进行了深刻反思。1978年9月16日至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东北考察时某某:“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同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提高。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年来累计脱贫近1亿人,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多年年均超过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下大气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扭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得以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了战略谋划。党的十九大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擘画。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概括起来有以下内容。

(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五)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六)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坚定改革开放的定力,增强改革开放的勇气,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七)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使之成为党特有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好这个根本组织原则,保持和发挥好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我们党之所以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我们党要始终拥有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资格,就必须勇于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回顾历史,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历史的联系不可割断。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中国共产党今天取得的辉煌,为明天取得更大的辉煌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在执政百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谱写新的篇章,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应该坚定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同时,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未来自信。

1921年,历史揭开新的篇章。10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初心使命——百年奋斗为何能改变世界。

三个“深刻改变”,其原动力和“源代码”在哪里?最根本的答案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以人民为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最鲜明的特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事实上,在14亿人口中,也即世界约1/5的人口中,取得这样的辉煌成就,本身就是对人类发展与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也必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堪称全人类共同的伟大光荣。

盛世如愿,百年梦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意味着,近代以来国际关系基本格局也在随之发生根本性改变。砥柱人间是此峰。一个强大的中国崛起、屹立在世界东方,将毫无悬念地成为21世纪最重大的全球地缘政治事件,世界追求和平、幸福、公正、进步的人们将更加充满信心和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且意味着,社会主义必将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历史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高扬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将不断展现新的前景和希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而且意味着,世界各国人民只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自己国情和传统的全新发展选择,把自己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百年奋斗告诉世界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当然更不需要什么“教师爷”。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也是中国实践,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给予世界最简单而又最深刻的历史启迪。

1989年,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文章《历史的终结?》。多年后,他修正了自己的理论。历史当然不可能终结;恰恰相反,历史的大幕才刚刚开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在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创造前人没有创造过的业绩。新时代的世界,也必将进一步展现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根本性变革。

在这条我们无比自信、坚定不移,又随时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努力的道路上,我们正在迎接越来越多的朋友和伙伴,也将见证与过去数千年相较全新的时代特征。

布热津斯基,美国人心目中伟大的“战略家”,因为他被认为帮助美国赢得了冷战。2010年,布氏出版《大棋局》并再度名噪一时。

其实,真正伟大的战略家当属中国共产党人。因为我们压根儿就不需要冷战,当然也用不着像布氏那样殚精竭虑地去“赢得冷战”。我们超越冷战。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们正在创造性地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超越历史。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迄今,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伙伴国家已达140个,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300亿美元。

从理念到建设,从国际合作到全球治理,“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使之日益成为全球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勃勃生机,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新型大国的本质特征和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中国正以自己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以自己的新成就为全球带来新红利。

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奋斗如何昭示世界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全球治理和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思想创新和理论贡献。它来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一直传承的基因和追求,来自于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宏大格局和宽广胸怀,来自于对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的使命担当。

中国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向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人也日益形成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时代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96年,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出版《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预言异质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战争”,不但持久而且难以调和。亨廷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高潮中离世,无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伟大的东方智慧,也永远痛失了反省、修正自己理论的历史机缘。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什么上帝“拣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现代化、全球化也从未“命中注定”就是“西方化”。在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共同追求人类幸福的生动实践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必将弘扬,并进一步引领推进全球治理改革、解答时代命题的历史进程。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共产党基于自身初心使命的郑重选择,也是对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的庄重承诺,更向国际社会昭示了事关人类命运与世界未来的历史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历史从这里走来。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海淀区香山东南的万安公墓里。陵园中央先生和夫人墓前巍巍矗立着一尊大钊先生的汉白玉全身雕像。他身着中式长衫,双臂背后,手握书卷,昂首雄视前方。充分体现了这位伟大革命者胸怀共产主义理想为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英雄精神和高风亮节。

每年清明节、建党日,都有各界人士和青少年来此扫墓献花。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前来追怀敬仰,开展学习纪念活动者,更是人流如云。

李大钊先生生于中华民族危亡时代,亲眼目睹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之国家危亡和社会黑暗之惨状,励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先生受到极大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的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者。大钊先生热情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与陈独秀先生共同创办《每周评论》《新青年》,领导和推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同为我党的领路人,享有“南陈北李”之誉。1926年4月,正在致力于领导北方革命的大钊先生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时年尚不足38周岁,把青春热血和生命无私的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

百年间风云变幻,但李大钊先生等先驱们创建的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的一叶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一路走来始终矗立时代潮头,永葆初心本色,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经考验,仍然风华正茂,如今已是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40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加严密,更加有力。

在今年全国政协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高度评价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做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阐明了“三个历史启示”,让我们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真理的力量。

百年大党实现初心使命的法宝。

当年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曾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概括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为我们党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持续谱写新的历史高度。

回首沧桑岁月,大家都还记得80年前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先生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的“窑洞对”。1945年,抗战胜利前夜,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面对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肃然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路就是民主。

还是在海淀的香山,1949年春夏之交,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接见了许多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共商建国大计,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做准备。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新政协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加速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崩溃,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1949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实现了建立新中国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伟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考验,不断推进和完善。记得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准备对共和国宣传内容作出修改,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同志代表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郑重建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进宪法。此项建议最终得到中共中央的采纳,经由全国人大会议表决,在宪法序言第10自然段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关键表述,奠定多党合作的宪法依据。

今年,中共中央再次部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修订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下,要求最大限度发挥统一战线法宝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泛凝心聚力。

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提出和阐述了“中国梦”,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海淀区政协成立于1981年1月。我大学毕业后,于1983年3月有幸进入区政协机关工作,直到31年后退休。我于1987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曾经担任北京市统战理论研究会海淀分会理事和民建北京市委理论委员会委员,多年来在政协工作和党派活动中亲历亲见亲闻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的发展壮大。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习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推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政协理论的新飞跃。

中国共产党成立_周年了。在_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的序幕。党诞生于灾难深重的中国,成长于艰苦斗争的环境,经过长期曲折的道路,终于取得了全国政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87年来,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

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七的高位。

多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许多产品产量也名列世界前茅。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某些高科技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已经为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今天,国际上不少有识之士指出: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不仅关系到中国本身的利益,而且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的繁荣,也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大发展显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之一。在国际上,我国在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也改善了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区域间的对话与合作组织,扩大了在多边外交领域的活动空间。以______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频繁出访,国际活动空前活跃。这一切都表明我国国力增强,国际影响的扩大。

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只要我们站稳脚跟,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得好,我国对今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这就是为什么国际上有些____势力非常害怕中国崛起的原因。尽管中国的外交政策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同任何国家争霸,但他们仍不放心,千方百计地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对抗的政策,妄图阻滞中国的发展。

但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影响的扩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实,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这一根本趋势。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时候,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填词一首,作为我这篇短文的结尾。

随着七一的临近,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我们党经历了无数血火的洗礼,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领中国各族儿女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从一场辉煌走向另一场辉煌。我们党不愧为民族的灵魂和国家的基础。

没有开始,鲜克有结束;不要忘记你的主动心态,你必须永远这样做。初衷是起点时的承诺和信念,是困难时的责任和责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衷是党的庄严誓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100年前,我们党从南湖上的船上起航,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路歌唱,克服困难,建国30年,建国30年,成为一个大国30年。我们坚信,未来30年将是中国开启强国、实现强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重要过程。

永远不要忘记党的光荣历史。在过去的100年里,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实际行动和辉煌成就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结束了国家分裂和屠杀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的落后面貌。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中国共产党承受着压力和支柱,使社会主义中国站在世界的东方。党的100年历史证明,我们党是坚持马克思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历史进步的党;真诚为人民服务,振兴中国,实现繁荣,改变中国面貌的党;不断经历挫折和考验,为人民利益和人类进步,不断锤炼和提高自己,始终保持活力和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原始精神,坚定不移地坚定不移地追随党的事业。

不要忘记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执政。

务的根本宗旨的新概括。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人民哺育了党,支持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平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执政为民,是对我们党的新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真理。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这样才能体现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为伟大的为人民服务事业奋斗终生。

不忘党的传统本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100年来,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得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全国建设的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政策开放的双重考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决不能沉醉于改革的成绩之中,盲目乐观,不能忘记党的光荣传统和共产党人的本色。特别是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清醒地认识肩负的历史重任,清醒地认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图虚功、干出实绩、做出实效报效祖国。

人间正道是沧桑。100年的风雨兼程铸就100年的光辉历程,蓦然回首,岁月如歌,我们又怎能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中国共产党作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路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人民的必然选择。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让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展现新时代党员的智慧、风采和力量,让我们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奋勇前行,以忠诚之心跟党走,以为赤子之心为人民,以奉献之心报祖国!

学党史,忆峥嵘岁月,颂百年革命精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让人肃然起敬。虽然我生活在安逸和平的年代,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磨炼,但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给予我信念,指引了奋斗方向,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我深刻地明白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有信念,有担当,牢记使命,无私无畏。

百年风雨洗礼,百年苦难辉煌,我们党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壮大到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零星的火苗,成长为永不熄灭的革命圣火,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作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无畏的奋斗精神,克服万难,取得了“两弹一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载人航天”“港澳回归”“青藏铁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辽宁舰航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众多成就。

青春向阳绽,初心映旗红。我们青年一代更应当抓紧时间学习,继承先烈雄心壮志,以史为镜,忠诚党的事业;以史明志,坚定信念跟党走;在平凡岗位上接受时代神圣使命,在平凡岗位上体现责任担当作为,在平凡岗位上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浪费先辈们创造的优良环境。回首百年奋斗历程,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挥洒热血、燃烧青春,无数先烈的努力奋斗为我们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平安逸的生活条件,值得我们青年一代珍惜、感恩。

每一次倾听历史,总能获得前行的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求党员干部的信仰比任何时期更加坚定。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百年大党温故知新再出发,新时代的奋斗史诗正等待我们去书写。

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丰富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光辉史册中。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深刻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光辉史册中。

为中国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难探索,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为国家现代化奔走呐喊。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1954年9月,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清醒认识到,“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也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重要任务。1964年12月,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成为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党的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就指明了实现现代化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邓小平同志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生动概括了中国现代化的特征,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现代化建设理论和实践认识的升华。“中国式的现代化”与“小康社会”建设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深化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发展步骤和阶段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思想境界。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规划了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再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步骤。这成为我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成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的路标。在“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基本实现时,党的十五大对“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中国式的现代化”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的宏伟蓝图,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认识的深化。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战略步骤,体现了坚持远大目标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基本路线的目标内涵。

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完整勾画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不仅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而且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和要求,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更加振奋人心的发展目标。

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我们集中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能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创造现代化建设的新奇迹。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了。这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为世界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辉煌中国论文篇四

论文通常指在各个学术领域进行研究并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论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随着七一的临近,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我们党经历了无数血火的洗礼,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领中国各族儿女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从一场辉煌走向另一场辉煌。我们党不愧为民族的灵魂和国家的基础。

没有开始,鲜克有结束;不要忘记你的主动心态,你必须永远这样做。初衷是起点时的承诺和信念,是困难时的责任和责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衷是党的庄严誓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100年前,我们党从南湖上的船上起航,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路歌唱,克服困难,建国30年,建国30年,成为一个大国30年。我们坚信,未来30年将是中国开启强国、实现强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重要过程。

永远不要忘记党的光荣历史。在过去的100年里,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实际行动和辉煌成就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结束了国家分裂和屠杀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的落后面貌。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中国共产党承受着压力和支柱,使社会主义中国站在世界的东方。党的100年历史证明,我们党是坚持马克思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历史进步的党;真诚为人民服务,振兴中国,实现繁荣,改变中国面貌的党;不断经历挫折和考验,为人民利益和人类进步,不断锤炼和提高自己,始终保持活力和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原始精神,坚定不移地坚定不移地追随党的事业。

不要忘记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执政。

务的根本宗旨的新概括。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人民哺育了党,支持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平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执政为民,是对我们党的新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真理。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这样才能体现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为伟大的为人民服务事业奋斗终生。

不忘党的传统本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100年来,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得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全国建设的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政策开放的双重考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决不能沉醉于改革的成绩之中,盲目乐观,不能忘记党的光荣传统和共产党人的本色。特别是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清醒地认识肩负的历史重任,清醒地认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图虚功、干出实绩、做出实效报效祖国。

人间正道是沧桑。100年的风雨兼程铸就100年的光辉历程,蓦然回首,岁月如歌,我们又怎能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中国共产党作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路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人民的必然选择。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让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展现新时代党员的智慧、风采和力量,让我们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奋勇前行,以忠诚之心跟党走,以为赤子之心为人民,以奉献之心报祖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_周年了。在_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的序幕。党诞生于灾难深重的中国,成长于艰苦斗争的环境,经过长期曲折的道路,终于取得了全国政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87年来,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成就是巨大的,业绩是辉煌的。

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七的高位。

多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许多产品产量也名列世界前茅。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某些高科技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已经为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今天,国际上不少有识之士指出: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不仅关系到中国本身的利益,而且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地区的繁荣,也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大发展显然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之一。在国际上,我国在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也改善了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区域间的对话与合作组织,扩大了在多边外交领域的活动空间。以______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频繁出访,国际活动空前活跃。这一切都表明我国国力增强,国际影响的扩大。

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只要我们站稳脚跟,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得好,我国对今后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这就是为什么国际上有些____势力非常害怕中国崛起的原因。尽管中国的外交政策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同任何国家争霸,但他们仍不放心,千方百计地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对抗的政策,妄图阻滞中国的发展。

但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影响的扩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实,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这一根本趋势。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时候,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填词一首,作为我这篇短文的结尾。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某某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战最后弹尽粮绝剩下一人时,面对他人的劝降,掷地有声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同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某某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如何结合国情,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是探索,就会有失误。我们党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时,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面对“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党进行了深刻反思。1978年9月16日至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东北考察时某某:“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同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提高。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年来累计脱贫近1亿人,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多年年均超过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下大气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扭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得以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了战略谋划。党的十九大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擘画。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概括起来有以下内容。

(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五)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六)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坚定改革开放的定力,增强改革开放的勇气,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七)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使之成为党特有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好这个根本组织原则,保持和发挥好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我们党之所以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我们党要始终拥有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资格,就必须勇于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回顾历史,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历史的联系不可割断。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中国共产党今天取得的辉煌,为明天取得更大的辉煌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在执政百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谱写新的篇章,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应该坚定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同时,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未来自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人民……”耳边又响起这熟悉的旋律,我不觉陷入了沉思。

党100年的征程是一部奋斗史:谁都不可能不知道我们的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就在100年前,就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像一把长剑划破了漫长的黑夜,他像一轮初升的太阳给沉睡的东方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就是这个成立初才一二十个人的中国共产党携起了广大人民的手。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从此就有了引路人,中华民族从此迈上了向上的台阶。“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历史验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我们要铭记党,拥护党。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

童年,我常依偎在妈妈的轻抚怀抱中,在“党啊,我亲爱的妈妈”的歌声里,进入梦乡。我梦见了伟大的毛主席、周总理……还有很多革命先锋,我梦见了他们要我好好学习,长大后做祖国的栋梁。于是,从那时候起我便许下了努力读书的诺言。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你是巍峨的万里长城,我只是长城上的一块砖石。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你被人民英雄们的鲜血染红的国旗,我只是旗帜上的一丝纤维。

党啊,我亲爱的妈妈,你是一座郁郁葱葱的青山,我像只是一朵小花,在春风的摇摆中,在归鸟欢愉的鸣唱中,谱写着绿色的篇章。我不怨我低矮的身躯,只希望一生一世生长在你的怀抱里。

1921年,历史揭开新的篇章。10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初心使命——百年奋斗为何能改变世界。

三个“深刻改变”,其原动力和“源代码”在哪里?最根本的答案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以人民为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最鲜明的特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事实上,在14亿人口中,也即世界约1/5的人口中,取得这样的辉煌成就,本身就是对人类发展与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也必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堪称全人类共同的伟大光荣。

盛世如愿,百年梦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意味着,近代以来国际关系基本格局也在随之发生根本性改变。砥柱人间是此峰。一个强大的中国崛起、屹立在世界东方,将毫无悬念地成为21世纪最重大的全球地缘政治事件,世界追求和平、幸福、公正、进步的人们将更加充满信心和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且意味着,社会主义必将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历史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高扬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将不断展现新的前景和希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而且意味着,世界各国人民只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自己国情和传统的全新发展选择,把自己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百年奋斗告诉世界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当然更不需要什么“教师爷”。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也是中国实践,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给予世界最简单而又最深刻的历史启迪。

1989年,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文章《历史的终结?》。多年后,他修正了自己的理论。历史当然不可能终结;恰恰相反,历史的大幕才刚刚开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在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创造前人没有创造过的业绩。新时代的世界,也必将进一步展现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根本性变革。

在这条我们无比自信、坚定不移,又随时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努力的道路上,我们正在迎接越来越多的朋友和伙伴,也将见证与过去数千年相较全新的时代特征。

布热津斯基,美国人心目中伟大的“战略家”,因为他被认为帮助美国赢得了冷战。2010年,布氏出版《大棋局》并再度名噪一时。

其实,真正伟大的战略家当属中国共产党人。因为我们压根儿就不需要冷战,当然也用不着像布氏那样殚精竭虑地去“赢得冷战”。我们超越冷战。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们正在创造性地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超越历史。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迄今,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伙伴国家已达140个,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300亿美元。

从理念到建设,从国际合作到全球治理,“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使之日益成为全球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勃勃生机,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新型大国的本质特征和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中国正以自己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以自己的新成就为全球带来新红利。

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奋斗如何昭示世界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全球治理和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思想创新和理论贡献。它来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一直传承的基因和追求,来自于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宏大格局和宽广胸怀,来自于对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的使命担当。

中国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向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人也日益形成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时代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96年,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出版《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预言异质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战争”,不但持久而且难以调和。亨廷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高潮中离世,无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伟大的东方智慧,也永远痛失了反省、修正自己理论的历史机缘。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什么上帝“拣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现代化、全球化也从未“命中注定”就是“西方化”。在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共同追求人类幸福的生动实践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必将弘扬,并进一步引领推进全球治理改革、解答时代命题的历史进程。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共产党基于自身初心使命的郑重选择,也是对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的庄重承诺,更向国际社会昭示了事关人类命运与世界未来的历史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一九二一年七月,烟雨南湖,一叶红船劈波斩浪,缓缓驶出。十三名共产党人高擎镰刀铁锤,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小小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给苦难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火种。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回望历史长河,展望今日盛世,我们仍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感受着党带来的温暖。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国家一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着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地奋斗,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他们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而不变的。是他们坚守的初心。红船精神,正是这份初心的真实写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时时准备为人民牺牲一切,时时贯彻红船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如今,共产党人带领着中国人民乘着继往开来的气势,跃居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研发出世界的高科技产品,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尽天华成此景,我党始终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x。中国共产党在摸爬滚打中逐渐站起来,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观念,逐渐在风起云涌的国际有了一席之地,“东亚病夫”、“弱国无外交”等笼罩在中国人头顶的阴霾逐渐消散开去,中国,在共产党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强大。

自古疾风知动草,从来板荡见忠诚。庚子新春,疫情肆虐,山河志其艰险。危难时刻习总书记温暖人心的话语拨动心弦——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有医护工作者,与死神搏斗,坚守岗位,不顾性命;有解放军战士和人民警察,兢兢业业,铮铮铁骨,挺身而出;有无数平凡又伟大的人民,众志成城,势不可挡。中国在这场劫难中展示了独特的制度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任尔东西南北风,仍坚不可摧。

如今的青年,仍应传承红船精神。无论航船有多大,我们都不能迷失方向。无论航路多宽,都会有激流险滩。无论航行有多久,都不能忘记从哪里,到哪里去。中国共产党的红船精神深深鼓舞着我,鼓舞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辉煌中国论文篇五

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通过一个个创新故事集中展现中国各领域领先世界的科技实力。全片共六集,分别是《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

看完《辉煌中国》第一集《圆梦工程》之后,我感到十分震撼,从纪录片当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从人民眼中看到的中国辉煌,更加接地气,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透过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从手机支付到共享单车,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列车,从靠进口机器到中国完全自主制造,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国速度和崛起。一个个的圆梦工程,铺展宏图,大大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在党的即将召开之际,《辉煌中国》的推出,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示五年来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再创新辉煌。

辉煌中国论文篇六

学党史,忆峥嵘岁月,颂百年革命精神。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让人肃然起敬。虽然我生活在安逸和平的年代,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磨炼,但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给予我信念,指引了奋斗方向,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我深刻地明白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要有信念,有担当,牢记使命,无私无畏。

百年风雨洗礼,百年苦难辉煌,我们党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壮大到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零星的火苗,成长为永不熄灭的革命圣火,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作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无畏的奋斗精神,克服万难,取得了“两弹一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载人航天”“港澳回归”“青藏铁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辽宁舰航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众多成就。

青春向阳绽,初心映旗红。我们青年一代更应当抓紧时间学习,继承先烈雄心壮志,以史为镜,忠诚党的事业;以史明志,坚定信念跟党走;在平凡岗位上接受时代神圣使命,在平凡岗位上体现责任担当作为,在平凡岗位上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浪费先辈们创造的优良环境。回首百年奋斗历程,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挥洒热血、燃烧青春,无数先烈的努力奋斗为我们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平安逸的生活条件,值得我们青年一代珍惜、感恩。

每一次倾听历史,总能获得前行的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求党员干部的信仰比任何时期更加坚定。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百年大党温故知新再出发,新时代的奋斗史诗正等待我们去书写。

辉煌中国论文篇七

1921年,历史揭开新的篇章。10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初心使命——百年奋斗为何能改变世界。

三个“深刻改变”,其原动力和“源代码”在哪里?最根本的答案是: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以人民为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最鲜明的特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事实上,在14亿人口中,也即世界约1/5的人口中,取得这样的辉煌成就,本身就是对人类发展与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也必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堪称全人类共同的伟大光荣。

盛世如愿,百年梦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意味着,近代以来国际关系基本格局也在随之发生根本性改变。砥柱人间是此峰。一个强大的中国崛起、屹立在世界东方,将毫无悬念地成为21世纪最重大的全球地缘政治事件,世界追求和平、幸福、公正、进步的人们将更加充满信心和力量。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且意味着,社会主义必将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历史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高扬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将不断展现新的前景和希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而且意味着,世界各国人民只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自己国情和传统的全新发展选择,把自己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百年奋斗告诉世界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当然更不需要什么“教师爷”。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也是中国实践,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给予世界最简单而又最深刻的历史启迪。

1989年,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文章《历史的终结?》。多年后,他修正了自己的理论。历史当然不可能终结;恰恰相反,历史的大幕才刚刚开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在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创造前人没有创造过的业绩。新时代的世界,也必将进一步展现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根本性变革。

在这条我们无比自信、坚定不移,又随时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努力的道路上,我们正在迎接越来越多的朋友和伙伴,也将见证与过去数千年相较全新的时代特征。

布热津斯基,美国人心目中伟大的“战略家”,因为他被认为帮助美国赢得了冷战。2010年,布氏出版《大棋局》并再度名噪一时。

其实,真正伟大的战略家当属中国共产党人。因为我们压根儿就不需要冷战,当然也用不着像布氏那样殚精竭虑地去“赢得冷战”。我们超越冷战。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们正在创造性地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超越历史。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迄今,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伙伴国家已达140个,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300亿美元。

从理念到建设,从国际合作到全球治理,“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使之日益成为全球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勃勃生机,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新型大国的本质特征和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中国正以自己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以自己的新成就为全球带来新红利。

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奋斗如何昭示世界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全球治理和人类文明做出的伟大思想创新和理论贡献。它来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一直传承的基因和追求,来自于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宏大格局和宽广胸怀,来自于对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的使命担当。

中国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向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人也日益形成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时代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96年,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出版《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预言异质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战争”,不但持久而且难以调和。亨廷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高潮中离世,无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伟大的东方智慧,也永远痛失了反省、修正自己理论的历史机缘。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什么上帝“拣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现代化、全球化也从未“命中注定”就是“西方化”。在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共同追求人类幸福的生动实践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必将弘扬,并进一步引领推进全球治理改革、解答时代命题的历史进程。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共产党基于自身初心使命的郑重选择,也是对人类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的庄重承诺,更向国际社会昭示了事关人类命运与世界未来的历史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辉煌中国论文篇八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海淀区香山东南的万安公墓里。陵园中央先生和夫人墓前巍巍矗立着一尊大钊先生的汉白玉全身雕像。他身着中式长衫,双臂背后,手握书卷,昂首雄视前方。充分体现了这位伟大革命者胸怀共产主义理想为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英雄精神和高风亮节。

每年清明节、建党日,都有各界人士和青少年来此扫墓献花。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前来追怀敬仰,开展学习纪念活动者,更是人流如云。

李大钊先生生于中华民族危亡时代,亲眼目睹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之国家危亡和社会黑暗之惨状,励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先生受到极大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的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者。大钊先生热情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与陈独秀先生共同创办《每周评论》《新青年》,领导和推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同为我党的领路人,享有“南陈北李”之誉。1926年4月,正在致力于领导北方革命的大钊先生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时年尚不足38周岁,把青春热血和生命无私的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

百年间风云变幻,但李大钊先生等先驱们创建的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的一叶红船,到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一路走来始终矗立时代潮头,永葆初心本色,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经考验,仍然风华正茂,如今已是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40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大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加严密,更加有力。

在今年全国政协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高度评价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做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阐明了“三个历史启示”,让我们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真理的力量。

百年大党实现初心使命的法宝。

当年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曾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概括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为我们党取得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持续谱写新的历史高度。

回首沧桑岁月,大家都还记得80年前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先生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的“窑洞对”。1945年,抗战胜利前夜,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面对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肃然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路就是民主。

还是在海淀的香山,1949年春夏之交,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接见了许多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共商建国大计,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做准备。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新政协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加速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崩溃,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1949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实现了建立新中国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伟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考验,不断推进和完善。记得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准备对共和国宣传内容作出修改,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同志代表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郑重建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进宪法。此项建议最终得到中共中央的采纳,经由全国人大会议表决,在宪法序言第10自然段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关键表述,奠定多党合作的宪法依据。

今年,中共中央再次部署《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修订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下,要求最大限度发挥统一战线法宝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泛凝心聚力。

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提出和阐述了“中国梦”,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海淀区政协成立于1981年1月。我大学毕业后,于1983年3月有幸进入区政协机关工作,直到31年后退休。我于1987年10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曾经担任北京市统战理论研究会海淀分会理事和民建北京市委理论委员会委员,多年来在政协工作和党派活动中亲历亲见亲闻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的发展壮大。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习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推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政协理论的新飞跃。

辉煌中国论文篇九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由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40年的不断探索,40年的努力奋斗,40年的伟大实践,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4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40周年,是党和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40年的不断探索,40年的努力奋斗,40年的伟大实践,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多么来之不易而又弥足珍贵的四十年。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由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实践和时间都在不断证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准确把握新的改革难点和重点,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8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前)。第一阶段: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8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前)。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准备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变到扩大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大胆改革。实施这三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转变,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发展和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历史新时期。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党的十二大召开到1991年底)。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党的十二大召开到1991年底)。

这一阶段的改革总体上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改革不是系统推进,基本上是摸索着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一时期,改革呈现三个新特点:一是改革的重点发生了新变化,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二是改革的态势发生了新变化,从经济、政治领域向科技教育文化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扩展;三是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较前一时期有明显进展。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至2000年底)。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至2000年底)。

以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这一时期,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已非常明确,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成为自觉、主动的历史进程。这是中国改革的攻坚阶段。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持续推进(2001年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面对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党和国家谋求改革和发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全面深化(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第五阶段:改革开放全面深化(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聚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书写了在新形势下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的历史新篇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4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40年;是波澜壮阔、激情澎湃、创意万千、日新月异的40年;是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的40年;是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的40年。

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在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中显示,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巨变。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2017年站上8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达到827122亿元。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提高,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供给能力实现从短缺匮乏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建设成效突出,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发展新动能快速崛起。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同时,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重大转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取得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成就和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理论高度,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得重大突破。包括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等等。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将取得更大成就,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经济、政治改革的要求,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热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全面发展繁荣时期。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突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作用,体现了文化建设对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伟大实践,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文化战线高举改革旗帜,锐意攻坚克难,在巩固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新的起点上向纵深拓展,取得一批开拓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制度创新成果,文化体制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通过改革,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创出新的局面。

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高扬改革旗帜、锐意进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广,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稳步迈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就业机会不断增多,就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增收渠道日益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支出水平不断提高,由生存型消费逐步提升到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逐步向富裕迈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居民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得以提升,和谐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今,放眼华夏大地,科技成果显著,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极大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高涨,幸福指数不断上升,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不断夯实,呈现出人民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对外开放起,我国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走向世界。如今进入新时代,我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党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前所未有地期待我国在国际舞台发挥引领作用,从要求中国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向期待中国引领世界新发展转变。认为中国为实现全球稳定与繁荣及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希望中国继续发挥强有力的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国家实现合作发展、互利共赢。”

40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任务艰巨繁重,党和人民经历和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无论是面对国际国内严重****,还是面对西化、分化图谋,无论是面对洪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还是面对金融危机,党和人民始终同心同德,奋勇向前。特别是在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一切亲身经历了这40年伟大变革并贡献了自己力量的中华儿女,一切关心祖国命运的华夏子孙,都有理由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感到自豪。

4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我们也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华民族必将实现真正的伟大复兴。

辉煌中国论文篇十

中国共产党(英文名:thecommunistpartyofchina,简写cpc),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依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鲜明特征;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从那时起,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封建统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先后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终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几天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结束。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在这之前各地建立的党组织,都是党的早期组织。关于一大的召开,党史大家胡某某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党的创建的历史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与以往中国其他政党和政治组织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过程中,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难万险。可以说,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红色的,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同志在同日寇作战最后弹尽粮绝剩下一人时,面对他人的劝降,掷地有声地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他们真正用行动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壮志。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

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兴国大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是异常艰难和复杂的。由于长期战争,国内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国民党残余伺机破坏,匪患严重。有些地方还未得到解放,很多基层还未建立政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孤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在军事上威胁我们。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入侵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严重安全威胁。“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新中国站稳了脚跟。正像后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

同样,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曾这样提出过问题:“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等。经过20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在这一时期,我国还初步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这在当时也被公认为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全党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进而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力量。大庆工人王某某同志喊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精神给全国人民带来了难忘的印象、记忆和感动,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河南林县人民用简陋的工具,劈开太行山的重峦叠嶂,引漳河水入林县,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事迹,就是这时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的实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富国大业。

如何结合国情,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既然是探索,就会有失误。我们党在取得探索成果的同时,从1958年以后也开始出现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及影响全局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内乱。面对“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党进行了深刻反思。1978年9月16日至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东北考察时某某:“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同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就是那篇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他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此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创立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并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大飞机制造、航空母舰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提高。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年来累计脱贫近1亿人,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多年年均超过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下大气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扭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得以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了战略谋划。党的十九大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擘画。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概括起来有以下内容。

(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们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三)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利益,更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五)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六)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坚定改革开放的定力,增强改革开放的勇气,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七)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使之成为党特有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好这个根本组织原则,保持和发挥好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我们党之所以在现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我们党要始终拥有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资格,就必须勇于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回顾历史,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历史的联系不可割断。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中国共产党今天取得的辉煌,为明天取得更大的辉煌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在执政百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谱写新的篇章,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辉煌。“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我们应该坚定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同时,坚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未来自信。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了。这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为世界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100多年时间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逼迫中国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给外国人以法外特权。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国威军威,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彭德怀同志《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讲了这样一段话:“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邓小平同志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取得了一个资格:人们不敢轻视我们”。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国防科技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我国在高温超导、纳米材料、生命科学、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北斗导航、大飞机制造、高铁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基础设施现代化跃居世界前列,高铁总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等。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极大增强。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中国,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伟大贡献,体现在使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在旧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1949年,全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在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用占全球6.6%的淡水资源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而且满足了高质量、多样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人民吃穿用不愁,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形成人数超过4亿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已突破1万美元,实现从低收入到下中等收入再到上中等收入的跨越。

在政治上,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越性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创新,依法治国实践得到进一步深化,社会长期保持稳定。

在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党的创新理论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深入人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民生上,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普及程度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镇常住人口2019年增加到8.48亿。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19年达到77.3岁。

在生态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在扶贫上,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的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7亿,成为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

总之,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得以体现。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以前,帝国主义国家将中华民族视为劣等民族、斥为东亚病夫,任意欺凌侮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重大方针,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我们党始终着眼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挫败各种制造“台独”的图谋,取得一系列反分裂斗争的重大胜利。在涉藏、涉疆、涉港、涉海等问题上,坚决同国内外敌对势力作斗争,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我国有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从中国实际出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共产党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并不断走向世界。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个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人口不超过10亿。中国共产党更好地把14亿人民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人类历史上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实现了中国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从近代以来对人类进步事业贡献较小到贡献较大的历史性转变。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得到世界上爱好和平正义的国家、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党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支持和帮助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积极倡导和坚定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这一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并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坚决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进全球伙伴关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为参与国家和地区人民带来福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引擎,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全球经济带来积极溢出效应,对全球经济企稳回升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积极参与斡旋解决地缘政治热点问题。到目前为止,累计派出4万余人次维和人员,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我国在减贫、反腐、维和、反恐、气候变化、消除地区热点、环境治理、有效应对疫情和自然灾害等方面,坚持原则,伸张正义,创新理念,设置议题,求同存异,对话沟通,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无偿援助、优惠贷款,提供了大量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成了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921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百年来,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百年的光辉历程、百年的辉煌业绩、百年的珍贵经验,在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将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谋划和行动,中国人民在思考和期盼,世界各国在关注和观察。

百年光辉历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走过了名垂史册的光辉历程。第一个光辉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个光辉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三个光辉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这百年三大光辉历程的伟大历史贡献在于:一是革命武装斗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走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最全面的社会变革,为新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命运的根本扭转并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三是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百年伟大变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开创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也使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中国的面貌发生伟大变迁。

一是中国人民从受欺压、受剥削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我们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闹革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站起来了,翻身成为国家主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显著改善,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强起来了。这是中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伟大变迁。

二是中华民族从受凌辱、受奴役中振奋起来、团结起来、坚强起来了。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民族精神充分激发,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更加坚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昂首挺胸、信心满怀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有觉悟、有理想、有信仰、有力量的伟大民族,正在为加快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伟大变迁。

三是中国从山河破碎、主权丧失、民穷国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为政治文明、经济强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优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衰败之国变为崛起之国。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百年的浴血奋斗,努力建设、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建立了新中国,创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政治更加文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文化日益繁荣,生态明显改善,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在全球有突出影响力的大国,成为全体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生活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典范,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明灯。现在的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不仅要为中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也将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这更是中国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伟大变迁。

百年人间奇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28年,执政治国72年。28年的革命斗争,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一个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建立起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是一个人间奇迹。在执政治国70多年间,我们党领导人民又创造了两大人间奇迹。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上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

二是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我们党在执政治国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着力改善民生、造福人民,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依法治理国家,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为社会长期稳定打牢思想、政治、法治基础,在世界上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百年珍贵经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腥风血雨的革命斗争中走来,在艰辛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走来,在错综复杂的改革开放中走来,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实现了百年伟大变迁,创造了百年人间奇迹,建立了百年辉煌业绩,也积累了百年珍贵经验。

一是坚持旗帜不倒。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灵魂和思想旗帜。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做到灵魂不散、旗帜不倒。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岁月,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学习、运用、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创新发展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取得伟大胜利。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任务中,不仅有力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且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二是坚持目标不移。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赋予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也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寄予共产党人的殷切期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征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做到目标不移、方向不转、奋斗不已。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抱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不惜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尽管遇到巨大困难,遭受严重挫折,出现重大风波,甚至在苏共垮台、苏联解体,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遭遇失败的情况下,仍然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使社会主义中国这艘巨轮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向继续破浪前行。

三是坚持宗旨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根本宗旨,为人民的利益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政治上,坚持人民的立场是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建立党和人民之间的鱼水之情。在经济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开展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人民奇迹般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四是坚持初心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过28年的革命斗争,建立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经过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中国人民全面过上小康生活,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近。

五是坚持改革不止。改革是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要法宝,也是振兴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一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始终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领导中国的革命斗争,来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来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正因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从自身的实践中,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历程中,深刻地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对事关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决策、大胆实践、全面改革,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

六是坚持方位不乱。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百年来,无论革命形势如何险恶,建设任务如何艰难,改革使命如何重大,我们党总是把分析研判每个时期的客观形势,把分析研判每个时期的利弊环境,把分析研判每个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把分析研判每个时期所处的发展阶段,作为战略决策的根本前提和重要条件,从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我们党百年来积累的这一重要经验,先后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性判断,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时期的历史方位。

七是坚持大局不偏。每个国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孤芳自赏,谁也不能闭关自守。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领导者,既要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又要有关注全球的视野。这就要正确处理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关系,不可偏废,不可失衡。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社会主义建设时,还是改革开放时,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把处理好两个大局的关系,作为夺取革命斗争胜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着力点来抓,做到两手抓,两手兼顾、两手支撑,使中国的事情在全局上处于积极状态、主动地位、有利趋势。

八是坚持治党不松。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而且在近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山河破碎、贫穷落后的大国。要在这样一个大国,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使社会主义坚持下去、发展起来,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坚强领导核心,重要原因是在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用铁的纪律、铁的手腕治理党内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确保党的肌体健康,确保党的生命力旺盛,确保党的战斗力不衰。百年来,我们党从未放松治党,革命战争年代是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这样,改革开放新时期同样是从政治上、思想上、制度上、作风上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时代,更是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四大战略布局之一加以实施。

九是坚持奋斗不止。革命胜利是奋斗出来的,人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成功是奋斗出来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懈奋斗28年;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不懈奋斗30年;为进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42年。现在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又开始为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使命在肩,奋斗不已。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特殊气质、特殊本领,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伟业的特殊保障。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回国参加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使节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后,在国内国际多个重要场合讲话时,他都反复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问题,引起党内外、国内外广泛关注。

百年大变局的由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瓜分世界,四处侵略掠夺,奴役弱小民族,霸占弱小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建立各自的殖民地。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又继英国后成为世界霸主。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西方列强趁着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借着自己的坚船利炮,联合起来分割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任人宰割,中国国家主权丧失,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百年后的今天,世界和中国的局势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就形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大变局的表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是多方面、深层次的。

一是政治重心转移。百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处于全球政治重心的地位,掌握全球政治生活的主导权,左右全球政治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百年后的今天,政治重心开始“东升西降”,东方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大大提升,西方一国发声、百国应从的局面大大改变。

二是经济实力演变。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处于经济强势地位,主宰全球经济发展。百年后的今天,据2019年有关机构统计,亚洲gdp的全球占比达到34%以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3%以上。中国的gdp更是突破百万亿人民币,在全球占比达到16%以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5%左右。而美国与欧盟的gdp总和在全球占比30%左右,美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10%左右,欧元区仅为4%左右。

三是文化发展多样。百年来,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文化及其价值观渗透世界各国,成为很多国家的精神食粮和价值追求。百年后的今天,全球文化的多样化发展,文明的多样化进步,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四是治理体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在百年的进程中,以一个或几个强国为主导的局面已被打破。单边主义治理体系、强国治理体系已被多极化对话、国家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治理格局所替代。

五是中国快速崛起。百年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行将被“开除球籍”的非常贫穷落后的国家。百年后的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排名第一的外资流入国;中国人民解决了总体贫困,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站起来后又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积极参与并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华民族百年来为之不懈奋斗的民族复兴大业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实现。中国的快速崛起,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百年大变局的影响。百年大变局的影响是广泛、深刻、持久的。它不仅影响当前,也影响长远;不仅影响局部,也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国家的前途命运,也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百年大变局已经出现,但仍在变化过程中,变是常态。这个大变局既是发展的大机遇,也是发展的大挑战,机遇和风险并存;这个大变局由于局中各方所处立场不同、利害关系不同,因而态度和行动也不一样,给大变局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复杂性、矛盾性和斗争性,对当前和未来全球发展也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对于国家发展也必然会带来影响的深远性。

就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后的今天,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期,百年大变局对中国的影响同样极为广泛、深刻、重大,同样机危并存、福祸共生。从根本上说,对百年大变局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奋斗百年来能否踏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直接关系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民族复兴之宏愿能否成功实现,让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能够发展到新的高峰;直接关系到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能否真正实现强起来,为中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经得起风浪考验,不断夺取新的胜利,让科学社会主义真理用中国的实践得到铁一般的证实,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走过光辉历程,实现伟大变迁,创造人间奇迹,积累珍贵经验,建立辉煌业绩,在中华大地上树起巍巍丰碑。这百年辉煌业绩,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应对和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全面建设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更加光辉的形象出现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提供了一系列重要条件。

有了坚定的前进方向。中国向何处去?在近代以来的百年间,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岁月,在社会和时代发展发生重大变化和重要转折时期,这一事关中国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方向问题,始终会提出来引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思考和探索。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破解了一个又一个事关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取得伟大胜利。在这百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用鲜血和汗水,用经验和教训换来了清醒而坚定的道路自信。这个道路自信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道路,就是前进方向;道路,就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艰苦探索出来的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具体国情,更符合中国人民意愿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在发展中想保持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使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加坚定中国发展前进的方向,为我们党和国家积极应对和有力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重要条件。

辉煌中国论文篇十一

随着七一的临近,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我们党经历了无数血火的洗礼,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领中国各族儿女从一场胜利走向另一场胜利,从一场辉煌走向另一场辉煌。我们党不愧为民族的灵魂和国家的基础。

没有开始,鲜克有结束;不要忘记你的主动心态,你必须永远这样做。初衷是起点时的承诺和信念,是困难时的责任和责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衷是党的庄严誓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100年前,我们党从南湖上的船上起航,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路歌唱,克服困难,建国30年,建国30年,成为一个大国30年。我们坚信,未来30年将是中国开启强国、实现强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重要过程。

永远不要忘记党的光荣历史。在过去的100年里,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实际行动和辉煌成就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结束了国家分裂和屠杀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的落后面貌。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中国共产党承受着压力和支柱,使社会主义中国站在世界的东方。党的100年历史证明,我们党是坚持马克思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历史进步的党;真诚为人民服务,振兴中国,实现繁荣,改变中国面貌的党;不断经历挫折和考验,为人民利益和人类进步,不断锤炼和提高自己,始终保持活力和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原始精神,坚定不移地坚定不移地追随党的事业。

不要忘记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执政。

务的根本宗旨的新概括。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党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人民哺育了党,支持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平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执政为民,是对我们党的新的考验,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真理。新时期的共产党员要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这样才能体现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为伟大的为人民服务事业奋斗终生。

不忘党的传统本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我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100年来,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得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全国建设的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面临着长期执政和政策开放的双重考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决不能沉醉于改革的成绩之中,盲目乐观,不能忘记党的光荣传统和共产党人的本色。特别是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清醒地认识肩负的历史重任,清醒地认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图虚功、干出实绩、做出实效报效祖国。

人间正道是沧桑。100年的风雨兼程铸就100年的光辉历程,蓦然回首,岁月如歌,我们又怎能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中国共产党作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路人,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人民的必然选择。党在召唤,时代在召唤,让我们以崇高的理想、创新的意识、无畏的勇气展现新时代党员的智慧、风采和力量,让我们团结一致、与时俱进、奋勇前行,以忠诚之心跟党走,以为赤子之心为人民,以奉献之心报祖国!

辉煌中国论文篇十二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23日晚播出第五集《共享小康》。本集讲述了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大批民生工程正在惠及全体人民。

源于《诗经》的小康,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社会理想,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

今天,百姓对小康生活已经有了新的期待。人们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片中显示,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亿斤,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育好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在全球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了全民教育目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中国织就了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被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为举世瞩目的成就。片中提到,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提高到76岁,超出世界平均水平5岁,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中国做到了养老金连续上调。

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五年来,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44.3%,中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超过1300万人;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879万套,13多亿中国人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0.8平方米。

此外,“中国天网”大工程成为守护百姓的眼睛。根据全球犯罪与安全指数显示,中国是治安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

片中道,中国正在让13多亿人民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

辉煌中国论文篇十三

这是一部让每个中国人激动人心的纪录片,这是一部让炎黄子孙充满自豪的纪录片,19日的《圆梦工程》给我们拉开了感悟“辉煌力量”的序幕,我们将在《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中开启一次美丽的振奋人心的文艺旅行,让辉煌力量激荡我们全身。

辉煌力量是光辉灿烂的力量。朱德同志在《寄东北诸将》诗中写道:“勋业辉煌欣共举,名花灿烂喜连枝。”今天,我们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喷薄出一种光辉灿烂的伟大力量。这种力量坚定自信,这种力量昂扬精神,这种力量让我们更加信心百倍的走好我们自己的出彩人生,打造好我们的精彩事业。光辉灿烂的力量让我们的中国发展走向更加光辉灿烂。

辉煌力量是金银珠宝的力量。的确,我们昨天很贫穷,我们一无所有,我们百废待兴。但是,今天,我们发展了,我们强大了,我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金银珠宝,这是科技的金银珠宝,这是经济的金银珠宝,这是文化的金银珠宝,这是精神的金银珠宝,这是我们中国发展的强大后盾,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雄厚基础。这种力量是我们发展的压舱石,我们扬帆远行,充满自信,昂扬向前。

辉煌力量是照亮前进的力量。辉煌的力量是照亮前进的力量。历史告诉未来,今天照亮明天。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梦来了,五大发展理念来了,共享小康来了,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来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幸福梦想辉煌灿烂,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辉煌灿烂。我们前程似锦,我们辉煌向前。

今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我们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五年来,我们老百姓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昨天,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今天,我们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正在自豪的经历一场新的历史性飞跃,我们共同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

从《辉煌中国》感悟“辉煌力量”,辉煌力量激励我们辉煌前进,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辉煌中国论文篇十四

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我也有一个小小的梦,它就是让国家富强的辉煌中国梦!

中国与原来那东方病夫比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以自己坚持不懈的奋斗与努力,成了东方雄狮,成了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如今,一个个城市高楼林立,如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让人情不自禁的感叹道:“这真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泥泞小路变成了宽广平坦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长满了花草树木,微风拂过,便能闻到一股扑鼻的清香。每当夜晚,灿烂的灯光与柔和的夜色交相呼应,道路两边的车辆闪烁着灯光,往来穿梭,把大地打扮得五光十色,在高楼向下看,一条条道路如同一条条耀眼的光带,让人眼花缭乱。新一任的,领导全国人民,直奔小康社会,这一行动,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充满鸟语花香,让人们从艰苦走向了幸福。

由于长期开发矿产资源,人类不得不向海洋索取这些资源,聪明的中国人便致力于开发海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希望。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矗立在海涛之中,一艘艘海洋考察船已驶向大洋深处,先进的海底探测器也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面对着食物的匮乏,中国人机智地向海洋索取食物;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在中国人眼里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我们中国人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祖国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2019年,神州5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2019年,神州6号发射了,西藏铁路全面开工;2019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每一个中国人欣喜若狂;2019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成功,嫦娥二号发射升空;2019,蛟龙号成功潜海7000米,打破了世界记录,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令每一个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这一项项辉煌的成就凝聚了中国人民多少心血与汗水啊!

让我们奋斗,让我们努力,让我们共同完成让祖国繁荣富强的辉煌中国梦吧!

辉煌中国论文篇十五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于9月19日开始,每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该记录片展示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展示出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展示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鼓舞下,也对我们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历史时期的新起点,我们要进一步将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干实政,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到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们党员干部要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建设,就是要在理论上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前置审批与项目核准“并联”办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推进网上审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要在机制上创新,既重视工业,引进和培育符合发展需要、有竞争力的大项目,也要重视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的富民项目,切实发挥各区域的区位优势,瞄准现代消费需求和产业导向加快发展富民产业;要在模式上上创新,按照“两符合、一能够”的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新模式,坚持科学、理性、精准项目建设。

第二,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建设,就是要把经济建设放在大格局中来把握,立足各地的实际情况,清晰定位,明确方向,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培育特色优质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各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第三,党员干部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建设,就是要按照传统产业绿色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思路,大力培育壮大和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市场潜力大、财政贡献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要选择电子信息、健康医疗、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培育。做大做强各地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重视发展新兴产业,着力形成发展新动能。

第四,各地党员干部要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建设,要把经济建设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走出去招商引资,主动推介。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要求,立足各区域实际情况,紧紧抓住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这一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挥各地自身优势,结合资源禀赋培育新兴优势产业。

第五,我们党员干部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建设,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制定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我国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希望这部纪录片的推出,可以进一步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推动我国经济建设踏上新征程、再创新辉煌。

辉煌中国论文篇十六

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口、中国……昨晚,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首集《圆梦工程》在央视播出,通过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讲述了五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张张大网。

看着电视纪录片中一个个令世界瞩目的“圆梦工程”铺展宏图,中国人民无不为之骄傲自豪。首集《圆梦工程》既展示了中国装备制造开拓创新的精神,又体现了我国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五年过去了,13多亿中国人民收到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优异的成绩单中,人们找到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辉煌中国》中大气磅礴、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让中国奔跑起来。兰渝铁路的建设构想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出现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由于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这条铁路只能是定格于想象之中。兰渝铁路就像一碗“豆腐脑”,因为“天路”攻克的技术难题是冻土,兰渝铁路全线存在着“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土质偏软,因此“怕软不怕硬”的隧道施工就像在“豆腐脑”里打洞,不仅难度大,而且极其容易涌水涌沙。中国智慧攻克道道难题,中国力量打破种种瓶颈,中国的铁路建设者最终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施工方案,用226座隧道、396座桥梁实现了被称为中国铁路建设之最的850公里穿越,通过多项创新工艺,用传统工法解决了世界难题,铁路建设技术也因此在世界上大放光彩。

一座座新城因高铁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因高铁实现弯道超车,一条条旅游线路因高铁由冷转热,海南环岛高铁、兰新高铁、哈大高铁、京广高铁等,2.2万公里的中国高铁总里程超过第2至第10位国家的总和,其中近六成都是这五年建成的。这辉煌的五年,中国高铁实现了由追逐到领跑,从制造到创造,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完美蜕变,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展示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实力担当,“复兴号”绽放出的速度与激情,更为中华民族复兴注入力量源泉。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辉煌中国》真实记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五年,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每一天都有惊喜,每一天都有奇迹,这样的发展速度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都满怀期待,期待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辉煌中国论文篇十七

近日,大型纪录片《辉煌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相信很多公司企业都组织员工进行观看活动,那么观看后,大家都有什么。

心得体会。

和感想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辉煌中国》观后感,希望大家阅读后对这部纪录片有更深刻的认识。

9月19日晚,纪录片《辉煌中国》正式开播,项目部组织了全体员工进行观看,通过第一集《圆梦工程》我了解到我国的基础建设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这正是我国国力强盛,生产力先进的象征。

我国历史悠久,纵观历史长河,都不曾有过今天这样的盛景,这都是我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全方位与世界接轨,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日渐强盛,让我国公民在世界各国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近五年的发展更是整个改革开放的缩影,似乎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幸福之中。

幸福就在我身边,就经常听自己的父亲讲这些年的变化,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再到现如今,生活真的是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事实上不止他们,就连我们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年的变化,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变得更美好了。

在华丽28标,作为一名工程建设者,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真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百年前的《建国方略》,孙中山先生构想了这样的宏伟蓝图: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百年之后,孙中山先生描绘的这个蓝图早已实现,而中国人民创造的许多成就远远超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五年,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一个个的圆梦工程,铺展宏图,大大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而作为中交一公局一名普通员工,在观看了《辉煌中国》第一集的视频后,这种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骄傲感和自豪感更是倍增。

透过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等部分由中交修建而成超级工程,我们看到了由中国基础建设构建成一张张的大网,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收看宣传片后,项目部全体员工内心澎湃、反响热烈,大家纷纷表示,对党的xx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对身为一名中交人感到无比自豪,能够为祖国的基础道路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更是感到无比的欣慰。

“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超过了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总和,而且近六成是这五年建成的,真是太震撼了,我们的祖国真是越来越强大,我们中交真是牛!”观看完视频后,东二环六分部员工纷纷如此赞叹。是啊,中国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道路建设的完善,无数的“中交人”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春洒在了这一条条公路和一架架大桥上,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的激情,点燃了这旷世奇观!今后,我们中交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继续前赴后继、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

9月20日,央视播放《辉煌中国》第二集,观看后,让我深感震撼。总书记提出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在这一集得到充分展现。

本集选取的这些创新故事,讲述着中国科技创新,正如何让百姓生活更为便捷,让企业发展更具活力,让国家实力更加强大。

片中“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创新的优势在于:举国之力,以创新”等话语,无一不在突出创新的重要性。而创新之本在于人才,正如姚力军等人的创业故事,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也是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软实力。

国家尚且如此,放眼我们企业,甚至项目工作中,亦是同然。只有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并且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在基层,亦能有“辉煌”的成绩,创新不在于岗位大小,不在于职位高低,任何人都有权利提出新想法,发现新方法,并加以深刻思考。唯有这种氛围,方能激发更多创新灵感!

辉煌中国论文篇十八

这部纪录片,以纪实手法拍摄,用讲故事的方式、用一系列数据来展示成就。这是和前面播出的几部片子的最大区别。我们从上千个成就案例中,精选了65个故事、250个成就点位、采访了108个人物,还呈现了200组国家成就数据,使这部片子非常接地气、非常好看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观后感5篇读后感、观后感。在审片过程中,各方也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普遍认为让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是的`,如果没有“创新”和“科技”,那么中国也不会如此强大,我们也不会如此幸福。

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以“一天创造1个亿的gdp,一天上缴1260万元人的财政收入,一天引进4000万美元”的实力,赢得了“国内开发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的评价。

2005年起,实施“产业升级”“科技跨越”“服务业倍增”三大行动计划,是园区21世纪的大手笔。2009年又提出“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四大行动计划成为领跑园区前行的“四辆马车”。

2008年,“十四岁”的园区实现gdp1001.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08亿元,分别比开发之初增长了近100倍和300余倍,人均gdp接近德国平均水平。

从以上几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创新”和“科技”对中国的重要性和严重性。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把自己的“创新”和“科技”献给祖国,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使人民更加幸福和谐。

一组组数据,一福福图片,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时期激情拼搏的印记,是无数普通百姓品味喜悦拥抱幸福的刻,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证明。我们要努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把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奉献给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

辉煌中国论文篇十九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于19日至24日每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脉络……充分展示五年来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真实记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辉煌中国》全片凸显有意义、有厚重、有时代的代表性,分为《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六集,把一个恢宏的五年融合成一个故事,给人一种串珠为链的惊艳。每一集都是有鲜明的主题,讲诉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故事”。从思绪的回味中体验五年来的变化,将无数人联结为最大的同心圆,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是思想共鸣的基础。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每一个都是历史的路口,我们在一步步的努力中,实现发展的跨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如同一条将亿万群众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在五年间变得更加坚实。铁腕务实的深化改革、推心置腹的宣传工作、念兹在兹的惠民情怀,让全国上下良性互动,产生强大凝聚力的“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正在日用而不知中深入人心,与无数个体的亲身感受、情感意愿和心理预期不断交织、激荡,构成建设祖国的最美画面。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五年来,我们面对问题不断突围,不断赢取生活的幸福和安宁,国家社会得到实质性改善。但是未来的发展之路依然充满挑战,这也是《辉煌中国》里的“故事”带给我们的警示。今日之中国,发展很快、问题也不少,我们固然有实现中国复兴梦的美好蓝图,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但也必须要在解决人民的需求中步步前行。

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诚不可取,毕其功于一役也绝不现实,这不是天真无知,就是轻浮冒进。从辩证法的视角,观察我们的社会,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辉煌中国》并不回避矛盾,也不掩盖问题,把问题放入中国现实语境中去分析,实现与国情对接、跟事实对接,这就是一个“好故事”产生的逻辑前提。

有“故事”的中国纪录片才好看,《辉煌中国》让我们砥砺前行的五年场景,也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梦想。圆梦工程,举世称道。圆梦有我,奔向目标!看到日益强大的祖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祖国强大是我们最伟大的后盾,让我们更加有底气,尤其是身处国外的中国人,感受更加实在。

辉煌中国论文篇二十

这部纪录片,以纪实手法拍摄,用讲故事的方式、用一系列数据来展示成就。这是和前面播出的几部片子的最大区别。我们从上千个成就案例中,精选了65个故事、250个成就点位、采访了108个人物,还呈现了200组国家成就数据,使这部片子十分接地气、十分好看。在审片过程中,各方也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普遍认为让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

创新是一个民族提高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提高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是的,如果没有“创新”和“科技”,那么中国也不会如此强大,我们也不会如此幸福。

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以“一天创造1个亿的gdp,一天上缴1260万元人的财政收入,一天引进4000万美元”的实力,赢得了“国内开发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区之一”的评价。

2005年起,实施“产业升级”“科技跨越”“服务业倍增”三大行动计划,是园区21世纪的大手笔。2009年又提出“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四大行动计划成为领跑园区前行的“四辆马车”。

2008年,“十四岁”的园区实现gdp1001.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08亿元,分别比开发之初增长了近100倍和300余倍,人均gdp接近德国平均水平。

从以上几个例子也能够看出“创新”和“科技”对中国的重要性和严重性。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学习,长大把自我的“创新”和“科技”献给祖国,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使人民更加幸福和谐。

一组组数据,一福福图片,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时期活力拼搏的印记,是无数普通百姓品味喜悦拥抱幸福的刻,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证明。我们要努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把自我力所能及的力量奉献给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

辉煌中国论文篇二十一

近日,大型纪录片《辉煌中国》的播出,让人深受感动,备受鼓舞。

无论是港珠澳大桥、胡麻岭隧道、郑万铁路、还是复兴号、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中国移动互联网等一个个“超级工程”,无不展现出了中国基础建设的强大的实力和辉煌成绩。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由此得到提升。同时,整个世界不仅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强大力量,更惊叹于“中国创造”的迅猛速度。

曾几何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受尽屈辱,一度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国力的日渐式微、观念的无知愚昧让中华民族几乎走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往昔的辉煌似乎只是一个梦。

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终于一步步地甩掉了积贫积弱的帽子。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实力更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飞速增强,我们在世界舞台上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五年,是人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的五年,更是伟大中国梦逐渐变为现实的五年,是中国走向辉煌、走向复兴的五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6769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