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开题报告(优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3:51:14
小课题开题报告(优质15篇)
时间:2023-11-14 03:51:14     小编:紫薇儿

编写报告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同时还需要整理、分析和归纳大量的信息。那么,如何写一份出色的报告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确定内容和结构的安排;其次,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此外,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避免冗长和模糊;最后,审校并修改报告,确保其逻辑严密、流畅易懂。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写出一份较为完美的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一

在日益科技化、国际化的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对大量的信息能独立判断、有效筛选、整合使用,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高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我们的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亟待提高。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遇事处理也不够高效。简而言之就是“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关心,对物不爱惜”。

相应的较科学的、完整的、稳定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就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一种指导思想,能加速人对问题的处理速度,推进信息的高效传播与创新使用。培养人文素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任何一种专业训练能够完成的,它是各学科综合教育的结果。信息技术虽然属于科学技术性学科,但它与其它学科一样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课堂上适时渗透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就成了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为此,我们确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这一课题,在实际的教学环境创设情境与问题,整合多学科信息,让教育更多地成为一种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主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即让学生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培养出完整、和谐的人。

我们相信,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多样性、直观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等特点,必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电子白板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2、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养,就是社会人所必需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关爱等有机统一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这一课堂教学实验的涵义为:以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主要主要场所,形成特别教学模式,通过有效地设计、自然的渗透人文知识,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优化学习,以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让学生学有所味,学有所得,同时并促进信息素养的形成,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促进各学科的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减少或拒绝不良信息侵蚀学生心灵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有道德地使用网络信息的高尚情操及合理选择及使用网络中有助于自主学习的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探索学生在信息技术工具使用创新思维的形成。以特长为导向,兴趣为依托,主动探索信息技术工具的奥秘。

(一)研究方法。

课题采用实验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比较与评价等方法开展研究。

(二)研究时间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xx.5——20xx.9。

1)确定研究对象,搜集相关学习资料。

2)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3)撰写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4)进行实验前检测,做好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试验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2、研究阶段:20xx.9——20xx.2。

1)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2)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

3)按时参加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4)随时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适时调整研究方案。

5)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归类整理,如教育叙事、学生学习感受、教师教学反思集、课例、课件、课题学习资料集等。

3、结题总结阶段:20xx.3——20xx.4。

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展示实验教师个人博客,交流、推广实验研究成果,邀请课题组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验收。进行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1、展示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人文素养的成功案例。

2、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照片资料。

3、撰写教师论文、教学反思。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二

1、高考要求:高考的《考试大纲》规定:数学科考试着重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能力立意命题,突出能力考查。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对学生的要求来看,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法则、定理、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而且会剖析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运用所学过的数学概念、方法,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更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因此,运算能力是数学的一项基本的重要能力。

2、学生现状:高中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数与式的运算,许多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较弱,有时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运算时也会出错。有些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导致缺乏数感,有些学生总是机械地套用运算公式,不会灵活地进行式的变形;有些学生在缺乏运算目标的情况下盲目地推理演算;有些学生运算过程中不能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运算过程繁琐,准确率低等等,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尽快地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任务刻不容缓。

3、通过上一个课题《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研究已基本明确,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存在问题的各种原因及症结可归纳如下:运算技能方面;逻辑思维方面;学习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品质方面;心理素质方面,等等。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就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只有我们师生共同掌握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并积极配合及时实施,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1、新课程要求高中数学课堂应该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新课程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在运算方面,应该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

2、在数学教学中,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在诸多数学能力中,运算能力的训练在数学基础教育中开始最早,时间跨度最长。运算能力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等诸多能力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减少计算的步骤,提高解题的速度,使学生解决问题更加简便、科学、合理。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3、作为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运算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生了哪些变化,了解目前高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真正水平,从而因材施教,更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为他们现在和未来的数学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进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会更加浓厚,数学思维品质也会有明显提高。因此,我确立研究课题《如何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一、关键词:运算,运算能力,数学运算,数学运算能力,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根据一定的数学概念、法则和定理,由一些已知量得出确定结果的过程,称为数学运算。

数学运算能力:能使某些数学运算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称为数学运算能力。通常所说的数学运算能力实际上包括运算技能,如心算、笔算,以及数与式的运算、方程的运算等。运算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是在不断地运用法则、公式,经过多次合理练习后而逐步形成的。

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对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式等进行正确地运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地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高中数学运算能力是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的统称。

二、研究的方向。

1、分析高中学生运算能力存在问题的各种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推广应用。

2、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及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3、通过小课题研究,积累经验,形成校本,使自身不断成长进步。

三,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测试法(前测和后测)、总结法、文献法等。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7月)。

(1)理论学习与培训:

通过向专家请教,个人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更新观念,明确方向,提高认识。

资料清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陈大伟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卢建筠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

《xx年高考考试大纲》;

《xx年高考考试大纲说明》;

《xx年高考试题分析》等。

(2)设计课题方案:

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拟定计划,设计课题方案,写出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xx年8月—xx年10月)。

(1)前期测试调查,分析结果,找出症结所在:

利用分析法、测试法等对实验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对调查结果多角度分析,梳理问题并进行归类总结。

(2)初步制定方法与对策:

根据测试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初步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将实验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并对其中一个小组在教学中进行试点,另一个小组作为对比对象不采取任何措施。

(3)后期测试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初步尝试后,在实验前测试卷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份相对应的实验后测试卷,对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后期测试,再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对比。评价问题调查准不准,问题分析对不对,解决方法好不好,进行必要的调整修改,并反复进行实施,主要针对高xx届学生。如此反复,最后再归纳总结。

(4)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总结阶段:(xx年11月—xx年1月)。

(1)整理归纳、进行课题小结;对结果进行汇总、写出结题报告。

(2)将本课题的研究的有效成果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更广泛地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二、附件:阶段调查报告、教学随笔、课后反思,

教学案例等,相关论文、教学设计、成长记录袋、测试卷、部分案例等。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三

编写算例使用建设部最新出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

项目研究意义:

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对发展新技术。

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

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

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

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很荣幸能参加潍坊外国语学校全国根基教育基地揭牌和根基教育开题会,并作为家长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朋友,向悉心哺育和关心我们孩子成长的辛勤的园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是老师将知识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老师将爱无私地奉献给这些雏鹰,使他们展翅飞翔。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生的品格教育。作为家长我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说得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注重品格教育。

孩子的优秀品格应该从小培养,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感悟道理,学习品德,做到往下扎根,向上结果。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也很必要,外国语学校的根基教育就非常有特点,整个校园不管是教室课堂的布置,还是学校的大环境,到处都有根基品格教育的影子,同时外国语学校小学特有的寄宿制集体生活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十分感谢学校老师对孩子的精心教育,同时也感受到身上的重大责任,所以,我们家长一定全力以赴参与到学生的品格教育中来,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

其次,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良好的家庭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很重要。我们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根基品格养成的氛围,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品格的榜样;还要和孩子建立起爱的关系,通过爱的桥梁把自己的优秀品格传递给孩子。

各位家长,教育是一份责任,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也不能缺少家庭的关怀,让我们共同携手,齐心协力为孩子的成长导航。

以上所说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外国语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

谢谢大家!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五

1、课题名称: 促进学生方式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研究。

2、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以往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1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其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有感于农村中学在学习方式上依旧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的层面上,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从教育自身需要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从学校的可持续性出发,提出本课题。

(2)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这1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教育实践和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立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联结点,反映现有实践和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反映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与深度。其义在于: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各门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之1。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多元化地获取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教学内容和,使得教师的教学只能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进行。今天,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等学习方式,将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自主引导发现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充分自主是还学生学习主动权,在学习中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本课题的研究,是新课改的需要,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的需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概念的诠释、界定:

在本课题的名称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学习方式”“变革”“多样化”。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变革是指对本质的改变,本课题中所说的变革,是针对学习方式而言。多样化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多元的分化。

(2)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内容: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大都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让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少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导致出现了课堂单调,气氛沉闷;学生茫然,漫无目的;教师困惑,苦于导学的现象。这都是学习方式单1所带来的弊病。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表现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等多个方面。这些方式不是单1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和谐的、互补的发挥效用。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将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可限量的潜在收益。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六

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中,口语学习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评价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能够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更科学、更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规律及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学校参加了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进行小学英语口语评价课题的研究。

1、实现英语评价体系科学化、多样化。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有效的口语评价研究将改革传统的小学英语评价方式,填补小学英语测试中口语检测的盲区,通过对口语评价的题型、形式、程序及口语评价的标准的研究,使小学英语学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整。

2、通过口语评价,促使师生重视英语口语的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给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应明确让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口试内容的提炼、整合,精选适合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氛围,鼓励学生多说英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通过多样化的口语检测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时拟通过两人结对、互相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在研究进行之前,要面向实验班学生,组织问卷,了解口语评价状况,了解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借鉴先进理念,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既培育课题组教师素养,又给课题研究以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师教学实际,重实践研究,在课堂中、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研究,形成符合我班学生且又符合实际的口语评价方式。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策略,定期进行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形成整体实验成果。

1、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的过程。

2、激励性原则: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3、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是基础性教学,学生所学的内容都很有限,而学生口语交际内容也局限于其学习内容,因此在进行口语评价时,会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1、确定每节课前5分钟为口语交际时间。在这一环节,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个人表演或对话。个人表演可以是英语歌曲、话题讲述(如衣服颜色等)等;对话主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设计情景,师生或学生间进行对话,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话题后,由学生课前准备,课上表演,其他学生看后作出评价。

2、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用英语交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用英语进行教学,也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练习口语。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后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英语交谈,而不是只限于简单的问候。对于那些不敢开口说英语或者害怕说错了丢脸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性格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水平开展活动,也能让他们互帮互助。

3、我们还创设英语角,每次设定一个主题,如谈论某物、谈论某人、打电话、购物、问路等,让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或者角色表演,还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如唱英语歌、竞赛,玩游戏等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资料,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意识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5、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在开展活动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会取得成功,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学生,也不立即予以批评,可以多给他们机会。同时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班上建立互帮小组,让口语较好的学生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就感。

6、在班上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参考,而通过学生互相评价,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与比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我、合作互助。

7、在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在学生自评、互评之后,我将会作出小结,表扬爱学习、肯动脑、胆子大的学生,鼓励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8、随着课题研究的进行,我也将要求自已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掌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更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做到与时俱进。

2、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的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学会主动地学习。

4、教学实践中证明,对学生实施口语评价,给了学生更多的发展个性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效地激发和保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学习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1、它促使我改变以往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观点,促使我更深入地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从而更好地去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新评价机制也促使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主动挖掘教学资源,发挥自己的潜能,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测评,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为他们的长期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如何处理班额太大的问题?由于我们学校每个班级基本上都又80多个学生,课堂上的40分钟往往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交流英语。

2、学生阅读量小的问题,市面上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较少。

3、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使用环境都有限。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七

通过这几年的学校管理及教学,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 道德取向错位。现在孩子享乐主义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诚信出现危机,欺瞒之风严重;没有集体主义意识。

2、 心理素质脆弱。受不了批评,一挨批评就逃学,寻死觅活。

3、行为习惯失范。一是打架斗殴。部分学生长期以来被家长溺爱,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稍有不顺就用暴力解决。二是小偷小摸。由于贫富悬殊加大,学生出现攀比,个别学生为了面子而小偷小摸。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必须直面不可逃避的,也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研究目标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进行教育。

(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

(三)研究步骤

1.更新育人观念,育人先正师。组织各种学习及业务培训等活动建立一支团结进取、本领过硬、作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培养老师具有善良和慈爱, 信任与宽容;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人。

2.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如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德育教育过程要注重细节,形式要寓教于乐。如:要开展“养成教育”,就可以细化到学生的衣、食、住、行、说;再次,网络教育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德育教育的棘手问题。

3.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让标语引导、挂像感召、图片影响、墙壁说话,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体现育人的功能。

4.家庭、学校、社会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学校在注重本身的工作之外还应把目光延伸到校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德育阵地。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 ,是学生成才的摇篮;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环。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八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

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

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

(一)研究目的。

校园文化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极大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学校这块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调适、导向的育人功能。我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品牌的提升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

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3、探索校园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并构建校园文化的教育模式。

4、科学界定“校园文化”的实质与内涵,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教育价值的目标体系。

(二)主要内容。

3、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等等。

(一)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讨论法。

3.访谈法。

4.行动法。

(二)本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xx.5——20xx.6)。

(1)形成课题方案。

(2)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专门小组等。筹备课题研究经费。

(3)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分析调查现有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4)上报有关职能部门寻求支持。

2、课题实施阶段(20xx.7——20xx.10)成立课题组,制订各自具体的研究计划,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完成相关论文和实验报告。

3、中期论证阶段(20xx.11——20xx.2)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有关专家中期评估。

4、结题鉴定阶段(20xx.2——20xx.12)。

撰写课题的终端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论文结集,论著出版,接受课题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20xx.5——20xx.12。

组长:刘仲祥。

副组长:王晓锐沐凤霞。

成员:王海峰盛晶涵潘润玲李亚范鞠振吉。

组长:刘仲祥全面负责。

副组长:

王晓锐: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负责课题研究指导工作。

沐凤霞:负责课题研究指导工作。

成员:

王海峰: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宣传版建设。

盛晶涵: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各项相关教学的活动。

潘润玲:心理咨询及环境的布置。

李亚范:选修课、科技发明小组的建设。

鞠振吉:未成年人教育、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

1、研究资料:研读文献。

2、研究时间:20xx.5——20xx.12。

3、研究设备:

(1)学校的全力支持。学校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本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相信学校将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

(2)强大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成员,以学识论,几乎全是学校骨干;

从素质看,全部拥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且都能忧心于学校发展,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从行政职务上看,包括了学校党务、行政、政教、教务、总务、工会六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远瞩,又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实现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4、研究经费保障: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

本课题将努力形成有实效、科学的研究成果,形成阶段性论文,课题研究报告包括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调查报告、论文等,同时全力争取通过研究查找问题,努力把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推向新台阶,使校园文化环境进一步提升。

通过研究,我们不断总结,体会到要使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有所提高应该注意的问题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载体。如何挖掘校园文化的潜在功能,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是我们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几年来,我们立足于班级文化建设,组织研究员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确立进一步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教科研课题,并且在实践中通过各班提出班级口号、设计班歌、创设爱心角、绿化角、文化墙等形式,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在学校层面上,通过组织校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重大活动,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已凸现出校园文化建设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中的巨大作用,目前正进一步探索实践和研究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对师生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潜移默化的内化功能。

1、塑造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包括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师生的精神风貌、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重要因素,塑造校园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使全校师生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准则,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2、要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标志。

(1)学生的自我管理是校园文化创新的动力。学生是学校中最活跃的群体,学生文化是构成校园文化的主导文化,是教育的主要对象,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素质,要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精神,和自我管理约束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岗位实践活动,继续丰富文明礼仪示范板、示范岗、午检等教育,保持早会学生管理模式以及学校大型活动学生参与组织、策划等好的优良传统,让校园的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强精神、自我约束力。使校园文化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3)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源泉。我校要继续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校园人际环境入手,继续发扬领导与教师民主、协作的关系;同事之间团结互助关系;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相互合作关系;以及学校领导要求本校教职工与家长、社会有关方面的关系,总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精神面貌得到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新台阶。

我们在几年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综合的教育系统,并不是在某一个方面、用某一种方法发挥其育人作用,而是在一个系统的文化氛围中,对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习惯等等加以综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次演讲比赛、一次爱国主义影片播放、一次国旗下演讲不可能把学生塑造的尽善尽美,要反复地运用文化育人的手段、文化熏陶、对学生进行感染、陶冶、磨练、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主导,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优化的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的素质教育氛围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九

张瑜《努力探索网络德育的有效途径》中国高等教育xx(18)。

程建平《发掘有效载体讲求德育实效》安徽教育xx(4)。

马超《20世纪90年代我国德育理论研究新进展》上海师大学报(哲社教育版)xx(1)。

潘玉腾《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福建师大学报(哲社版)xx(1)。

檀传宝《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年第2期。

10)程胜《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微》江西教育科研xx(4)。

11)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xx(5)。

12)杨启亮《在失落中探索学校德育的求是精神》教育发展研究xx(9)。

13)詹万生《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教育研究xx(9)。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

目前,在许多农村地区,新课程理念还没有完全被教师们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语言知识的单纯传授,忽视了知识获得和运用的过程和方法,因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中考的命题方向却是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非单纯的识记。因此,如何改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已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可以有所侧重,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性的`语言学科,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显得非常重要,而写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具有许多实际用途。另外,通过写作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能帮助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写一篇作文,不论长短,都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妥善地组织材料,还要条理清楚。这样,在锻炼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书面表达在中考题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失分率也最高,从我市农村地区20xx年中考英语成绩看,书面表达的得分普遍不高,而在日常教学中,书面表达已成为英语教学中最让学生头疼、最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缺少对学生写作的有效指导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广大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初中学生书面写作水平,对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具有很大的铺垫作用。因此,《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就显得极有价值。

1、以现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为理论来源。

现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认为,读写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

2、以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指导。

加涅在他的学习理论中采用层级分析法,认真地分析了学生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结果以及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提出了学习过程"八阶段"、学习结果"五种类"和教学过程"八阶段"理论。学习过程八阶段是指:动机;注意和选择性知觉;预习;编码;寻找和恢复;概括和学习的迁移;反应的生成;反馈。学习过程五种类是指: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课堂教学八阶段是指: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这些划分,揭示了学生课堂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以卡洛的语言信息加工模式为理论依据卡洛模式中感觉记忆、工作记忆、永久记忆以及信息加工的控制过程表现了人类认知功能的普遍特征:外来信息以原始的和未加工的形态暂存于感觉记忆;同时永久记忆或人脑知识网络中的相关内容被激活和被调出来辨认外来信息;被辨认的和与认知活动有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当新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时,一部分信息消失,一部分信息和永久记忆中的信息重新组合。对外来信息的辨认、加工和获取需动用人脑中原有的信息,同时也受到认知活动的目的、计划、策略等因素的监控和影响。

通过上网,查阅了《"零存整取"式初中英语写作指导和有效性评估》、《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尝试》、《初中英语写作三环节锻炼式教学》、《blog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关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在国内日渐增多,研究的途径也多样不一,也确实提出了一些比较有新意的方法。但针对教师如何教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学生如何学的研究就相对较少。把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的比较多,而把农村地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就比较少。即使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也只是纯理论的研究居多,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比较少。因为在现实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写作所占的时间相对较少,英语课堂教学总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认认真真的记,而忽略了对学生写作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1、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2、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不良习惯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3、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写作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研究与实践。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写作的基本理论。

2、调查研究法:开展问卷调查,掌握丰富的一手材料。

3、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搜集数据和一手资料。

4、案例研究法:记录学生的个案并进行分析。

1、准备阶段:20xx年6月—12月。

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开题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了解学生写作现状,组织学情调查和分析,研究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内容。

2、启动阶段:20xx年1月—2月。

学习有关理论,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具体方案,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3、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根据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组织实施。

4、结题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和研究成果鉴定。

本课题预计的突破点:

1、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能够为广大的农村英语教师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让他们积极主动的走进初中英语新课程,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

2、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能对农村初中学生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能让大部分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写作学习习惯,能针对不同阶段的要求写出要点齐全、句子完整、语序正确、谓语动词时态正确、习语搭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无单词拼写错误的书面表达。

1、本课题组成员共有五名,均为我校一线骨干教师,具有十年以上的教学经历;第一负责人曾两次荣获区教坛新星称号、曾获得区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具有很强的教研能力;在五名课题组成员中有一名高级教师,其余的均为一级教师;在课题组五名成员中,有三位学校行政人员,有英语教研组长,这些教师敬业爱岗,教研能力突出,事业心强。

2、近几年学校的发展较快,教学设备齐全,教学资源配置优越,在教学资料的添置上投入了较大的资金支持。

3、在科研手段上,学校网络教室装备了10兆光纤,开通农村远程教育网,课题组成员几乎人手一台电脑,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图书室为英语教研组征订了《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英语通(初中教师版)》和《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等多种刊物;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可供课题组开展交流;学校采用坐班制,除完成教学工作外,课题组成员的时间充裕。

4、学校为课题组提供全程的服务,提供所需的经费5000元,用于购买资料及人员外出培训、开会,并且制订安庆市xx初级中学教科研奖励制度。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一

1、立题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和考试研究的不断穿心。材料分析题,以其贴近生活、立意深刻、形式灵活等特点能够较好的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体现知识与能力并举、重点与难点兼容、理论与实践结合、育人与育才统一在政治科中考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材料分析题,往往取材于反映某一社会热点或现实问题的背景材料,其设问往往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或社会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就实体给予的观点、材料、情景等现象,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说明。这类尸体具有较想的时代性和思想性,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重以人为本,特别是凸显德育功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明理践行,实现学生的自身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理论依据: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是构建主义教育理论,立足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同化”和“顺应”。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逐步构建起来,并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构建信息的意义,这种构建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使用价值:希望学生经过训练掌握该题型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掌握学科提点和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敏感力和思想品德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表现形式为材料分析专题训练试题卷系列及结题报告论文。

我计划以九年级自己所带班就全体学生为研究范围,从以下方面展开课题的研究:

1、材料分析题命题特点和规律分析

2、学生解题失误的原因探究

3、材料分析题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学习指导

以本年度为研究时段,教师的研究与学生的学法指导同时进行,在教中学,在学中研究,教学相长。具体做到:

1、教师本人加强理论学习,管饭阅读线管研究成果,借鉴他人经验与智慧,首先做到自己胸有成竹。

2、教师通过课堂中例题讲解,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3、教师指导收集学生做过的部分材料分析题并进行分析归类,薛兆命题基本规律,并分析归纳各类所对应的有效解题方法。

4、通过布置作业、练习,指导学生进行专项向化训练,巩固对解题思路与方法的运用。

5、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成绩分析,探究学生失分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训练。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观察法、分析归类法,行动研究法,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调整计划——再行动——……”的思路,以所任教的初三毕业班为实验范围开展研究,在教学中进行研究,教学及研究,研究即及教学。

准备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1、搜集材料,确立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论证,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对课题申报进行设计,本阶段预期成果,前期论证完成申报,评审书的填写。

2、学习课程标准及相关教育理论。

实施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1、全面了解可提方案,制定阶段实施计划。

2、上公开课,实验课。

3、阶段总结交流,改进研究方案。

4、发放调查问卷,根据实际情况的反馈结果及时改进策略。

总结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1、第一阶段:搜集整理可以研究资料,分析、归纳、总结。

2、第二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成果主要形式是论文,课堂实录2节,心得一篇,阶段总结一篇,结题报告一篇,学生调查问卷级学生试卷等。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二

(一)微课是新型教育资源的创新。

纵观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发展,经历了cai课件、积件、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库等不同阶段。但不论资源如何的呈现形式,都没有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微课则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因此,与多媒体课件与视频网站不同的是,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因此它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必将形成一批系统化的、符合教学新理念的、覆盖主要知识点的微型课例资源。

(二)微课是远程教育学习方式的变革。

微课以简便、短小、精致、易操作的特点,主题突出、情景真实、短小精悍、动态生成等特点,可以让学生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通过各种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因而对远程教育学习方式产生很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1.由于微课内容的'引导性、丰富而准确的链接,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形成深度学习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将疑难问题实时地反馈给教师,或利用移动设备自带的通讯工具来寻求同伴的帮助。

2.微课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3.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内容具体,时间短,有利于学生短时间的集中精力学习,可以起到无形之中为学生减负的积极作用,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微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微课的设计与实施,将引导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快捷解决高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学会教学反思,进行教学行为矫正,成为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和促进课改教师共同成长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在:

1.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和微研究的过程,通过对课程或教学问题发现—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不断反思中,促进了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

2.微课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可引导普通老师们开展适合自己的草根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

3.微课便于传播,记录了优秀教师们的经验和方法,可以直接为一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优秀的经验和方法。

4.微课为优秀教师的经验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固化经验和传播方法。

(四)微课将促进教育信息化进行新的变革。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申请本项目的意义。

(一)对学生而言:

“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二)对教师而言:

微课的研发主体是一线教师,所以,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追问和思考、去发现和生成、去研究和变革。把自己从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变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可为的、有趣的、甚至简单的研究当中享受教育的乐趣和成长;在享受当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方式,激活教师的创造热情,激活教师教育生命的成长。

四、概念的界定“微课”

式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级思维培养,对教育改革尤其教育信息化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五、项目研究开发理念。

“微课”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一步推进了教学改革,深化了高效课堂的建设。因此,对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尤为重要。

微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其内容设计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如怎样做到短小精悍?怎样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针对此问题,微课的创始人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而我们将对这一进程进行监督。”由此,我们不难找出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构筑这样一个知识框架?二是以怎样的方式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如果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上面的两个问题就会随之而解。

所以,微课虽然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但微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比如它就不适合需要持续进行课堂讨论。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三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动探索得出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题阶段(20xx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论所驾驭的课堂。

五、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法。广泛总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主文、尾语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标题。

(二)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作用意义。

(三)主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课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3)课题的评价性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提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评价———综述各级组织对本课题的意见,并注明典型评语。

实践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本研究希望得到支持。

录像设备、录音设备、网络设备、同事之间、文献资料。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四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参考文献(略)(摘自《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原文:“谈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作者李德煌阮秀华)。

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五

我校七、八年级数学主要作业是课本习题和基础训练,其它是各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一小部分习题或由学生自己买资料来补充。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教学实际中发现,这些作业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编写得比较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度有所偏高,基础题量偏少。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后进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影响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我们的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针对我校实际,本学期教导处提出“以作业为抓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补救”的教学策略。因此,开发与利用适合校情、学情的数学作业,对深化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现“轻负担、高效率”,这一相关课题越来越备受省内外教育者关注。如西安铁一中学的“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研究”,虽然学科不同,但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2)“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点,它关注的是教师怎样“设计”、如何“有效”,这也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命好题”的研究需要。

(3)通过有效作业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作业模式,已成为省内众多学校教改的热点。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侧重的都是练得精到,练得有效。我市部分学校均开发适合自己校情的导学案,其中就有作业设计。

1、数学作业:是教师布置的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数学学习,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一种手段。

2、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效度(质量)有效地提高。

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2、开发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作业。

3、探索有效作业实施方案(包括作业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评讲形式等)。

(一)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态度以及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

(二)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三)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边教学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完善实施方案。

(四)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五)个案研究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1、各年级实验前后成绩分析。

2、《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3、“研究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研究课教案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等。

4、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

5、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

6、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7、马鞍山四中“有效作业”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综述。

1、提交课题立项申请书。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内人员分工,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4、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论证会。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相应的对策。

2、针对小班化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开发校本作业。

3、开展提高作业质量的研究,探索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和教师批改作业的形式,落实高效率、轻负担。

4、探究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总结补救策略。

5、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交流学习,促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1、开展“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论文、优秀命题、个案分析征集活动,编辑“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

2、完善《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3、组织座谈,邀请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

4、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5、编辑《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6、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鉴定。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7706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