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统计表教案(优秀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6:30:12
中班统计表教案(优秀20篇)
时间:2023-11-14 06:30:12     小编:影墨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这些教案覆盖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教案编写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这些教案范例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促进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希望大家能够利用好这些教案范例,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欲望,同时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并体会制作复式统计图的必要,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体会其优越性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1、收集信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周二下午开展的社团兴趣小组活动使大家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也都参加过,你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师: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各组的人数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依次出示四个兴趣小组图和相应的统计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表格。(2)小组交流,全班校对。

3、制造冲突,激发自主探究欲望。(1)眼力大考验。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眼力了。根据这四张统计表,看看你能不能快速得找到问题的答案。问题1:古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葫芦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全班齐答)。

(3)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交流。(产生把四张合并成一张的需求)。

二、自主探究,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

(一)尝试、合作、交流。

(1)刚才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一致认为要把四张表的信息合并到一张表中,究竟怎么合呢?请大家拿出老师准备的表格试一试。你可以使用整个表格,或选择表格中的一部分。要求:先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每组选择一张比较满意的作品准备展示。(2)收集答案,展示。

a.(完全是机械性合并的)你有什么感觉?

c.(更加完整的)刚刚四张表格中的信息在这一张表格中都能找到吗?

(这张表格已经和我们数学上规范的统计表很像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书上的统计表。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到表头部分)。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四张表合并到现在的一张表中,很不错,每一种都是你们创造的,了不起。通过进一步比较,大家认为方案三比较科学合理。好现在我们就针对方案三具体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视情况而定:

1、重复的栏去掉。

2、标题错误的修改。添上制表日期。

3、添加“总计”一栏(为了更加方便统计四个组的男生人数和四个组的女生人数,咱们通常还要加上总计一栏,你会填吗?依次说一说是怎样填的,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完善表头。说说表格中各个项目。最上面一行表示的是性别,最左边一列表示的是四个不同兴趣小组的名称,就是组别。表格的右下方是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单位/人。左上角写性别你觉得妥吗?在这一格中要反映出什么?如何填写呢?(根据学生回答分层完成表头设计)这三部分内容合起来我们称之为这个表格的表头。通过表头我们就可以很快知道这个表格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内容了。

(上面这一块要调整,重点认识表头,认识统计表的结构,可以说一说每一格表示什么含义)。

(三)归纳小结,揭示“复式统计表”名称。

我们已经把这四张简单的统计表合并成一张比较复杂一点儿的统计表了,简单一点的统计表我们叫单式统计表,比较复杂的这张表就叫复式统计表(板书添上“复式”)复式统计表是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标题、制表日期、表格,最主要的部分是表格,在表格中我们主要是要看懂表头,这个表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性别、组别和人数。在这张表中,横栏反映的是性别,纵栏反映的是组别,数据栏反映的是人数。

一齐填写,思考“合计数”怎么填写,“总计数”怎么算。还可以怎样算?(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比把两种不同算法的数字框起来。)。

师: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检验的作用。(总计数非常非常重要,必须要检验,横算则竖算检验,竖算则横算检验)。

(五)眼力再考验。

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再玩一次眼力大考验问题(把书上几个问题放进来)(“从复式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这次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复式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板书:更集中、更丰富、好比较)(好比较放在最后)。

三、组织实际调查(第85页练一练)。

1、提出问题。

2、收集、整理数据。

怎样来进行这个活动呢?(小组交流,集体评议,引导明确:先在小组内调查统计,分类整理收集数据,再把小组数据汇总到全班完成统计)可以请一名学生来组织全班的汇总。(给四个小组长提供记录表格纸)。

3、描述数据。

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到书上的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怎么填写。(表头先不出示,让学生想一想这张统计表的表头可以怎样设计)。

4、分析比较。

(1)全班同学想学习哪种乐器的最多。

(3)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四、练习应用,感受联系(练习十五第一题)。

阳阳调查了东山小学各个班级会游泳的人数,统计的结果如下:(课件出示)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是有3个班,每班都有一些会游泳的同学)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吗?并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独立完成在书上。提醒他们认真填写,确保准确无误。全班校对。指名学生重点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应该怎样计算,以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交流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

(计算量非常大,可以尝试使用计算器帮助计算,重点要放在分析解决问题上面)。

五、全课总结。

2、课后实践作业(练习十五第二题)。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并把数据整理到一张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通过调查,你有什么发现。【汪】要注意到复式统计表的几个注意点:

1、复式统计表结构的完整(标题、日期、表格)

2、复式统计表数据的准确(总计这一栏要重点讲,必须要检验)。

3、复式统计表排版的美观(总体布局是横排还是竖排视情况而定)。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2.学习按事物不同特征进行分类,鼓励幼儿初步学习记录分类结果,独立完成统计图。

3.训练幼儿观察动手能力及思考归类能力。

教学重点: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播放ppt课件,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整理前的书架。

整理后的书架)问题:如果要看《格林童话》,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书架的整理让我们更容易找到书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并且把分类整理的习惯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一)借助情境,进行分类。

提问: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二)选定标准,分类计数。

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按颜色、按形状。

(三)动手操作,表示结果。

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引导学生说出:有三种形状的气球,并数出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

(四)认识象形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介绍: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问题: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按形状分,分为三类。

(五)研讨其他标准问题:还可以怎样分?按颜色分,分为三类。

介绍: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问题: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还可以怎样分?(按个数分)板书设计:象形统计图、颜色、形状、大小。课后小结: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

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

(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

(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

项目件数季度。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完成计划的百分数。

合计。

第一季度。

8000。

125%。

第二季度。

120xx。

120%。

第三季度。

1000。

12500。

第四季度。

18200。

140%。

(2)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

性别人数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各年级女生占男姓人数的百分数。

总计。

280。

低年级。

90。

47。

中年级。

80。

36。

高年级。

5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xx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xx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xx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xx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xx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xx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统计表》,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统计表和有关百分数的知识以后而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教材的钻研,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是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教学难点是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学会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的。

第一、教师引入谈话,复习旧知识,提示本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教师出示例题,学生齐读,思考: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观察已有统计表,小组内展开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第三、在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后,让学生看统计表,回答教材上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进行达标检测,反馈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拓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统计表中遇到的问题,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知识的难点。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8页例2及做一做,第31页第6题。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感知简单统计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

多媒体课件。

由课前播放的《爸爸去哪儿》音乐谈起。

1、不同标准下的不同分类。

(1)出示例2。

要求:给这些人进行分组。

(2)小组交流。

要求:

小组中商量是怎么分组的。

数一数,每组各有多少人?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3)小组展示。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板书:按男、女分:

(4)我们来看看他们小组是怎样纪录的:先横着来看,第一行纪录着什么呢?用笔在纪录结果“男、女”下画一条线,第二行纪录了什么呢?竖着看,第一列纪录着男的有6人,第二列呢?看!我们画出来一个表格。为了让看表格的人知道第二行的数字表示什么,我们要在前面再加一条竖线,并在数字的前面一列写上“人数”。

2、引出课题:简单的统计表。

3、学生完善记录结果,制成统计表。

4、展示不同分法。

5、(预设)还可以这样分:课件出示。

按左、右分:

6、小结经历统计过程。

板书:分类----数数-----填数。

7、观察2个统计表,小组交流讨论: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小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1、给全班同学分成两组。

(1)交流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全班汇报。

2、完成课本p31第6题。

(1)小组合作填表,展示。

(2)观察统计表,合作完成问题。

(3)全班汇报。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整理自己的书包,并根据里面的实物进行分类,把分类结果制成一份简单的统计表格。

板书设计简单的统计。

分类——数数——填数。

按男、女分: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按大人、小孩分。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五

学生在第八册和第十册已经初步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统计表的制作和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本小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编制和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国情的教育,数学教案-统计表。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1、复习旧知、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xx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xxx万元;

(2)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xxx万元;

(3)20xx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9年增加xxx万元;

(4)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xxx%、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二)反馈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xx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xx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xx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xx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六

1、学生通过对几个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合理推理”的思想,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课前谈话:你平时喜欢看什么样的书籍?

一、知识引入。

二、知识构建。

(一)数据的收集。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解决这个问题吗?

(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2)汇报交流方案。可能出现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一个一个问过来?有的提出这样不好,调查的人太多了,应该是调查一个班级,然后就可以大概地知道我们学校学生需要各种书籍的数量。

2、你准备怎样调查我们班级同学喜欢各种书的情况呢?(可以让学生通过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3、让学生统计自己班级里学生准备购买书的情况。

(二)数据的整理。

1、怎样把刚才统计的结果表示得更简洁、清楚?

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统计表,请你认识一下。

准备购买的书籍故事类作文类科技类合计。

人数。

几个空白处各应填些什么?

这里的合计表示什么?

为了让别人看得懂这些数据,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这个表取一个名字?(四(1)班准备购买各种书籍的人数统计表)。

(三)数据的分析。

1、从上面的信息或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2、你想提出些什么意见?

三、问题解决。

学生讨论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统计。

预设:根据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组里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统计。(老师绘制好基本的格式)。

让学生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些问题。

2、观察一段投影,统计在一段时间内经过某路口机动车的辆数,合作完成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一共有几辆车,各种车各有多少辆(可以先放慢的速度,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统计这个路口的车辆,再加快速度让学生感到无法完成,)。

自制表格,说一说你从这表中知道了些什么信息?你想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吗?

四、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认为统计有什么作用?(出示课题)。

五、机动。

1、欣赏六年级学生设计的漂亮的统计表。

2、我们学校在搬到新校舍后准备建一个新的停车棚,你认为建一个可以停几辆车的棚呢?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七

1、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并能通过设计表上的数据信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3、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重点,使学生能通过设计表上的数据信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难点,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五(1)班。

总人数:56人。

运动员:32人。

五(2)班。

总人数:58人。

运动员:33人。

五(3)班。

总人数:61人。

运动员:35人。

五(4)班。

总人数:55人。

运动员:30人。

1、学校举行运动会,五年级各班报名情况如下:

校运动会五年级人数统计表。

全班人数。

运动员人数。

总计。

230人。

130人。

五(1)班。

56人。

32人。

五(2)班。

58人。

33人。

五(3)班。

61人。

35人。

五(4)班。

55人。

30人。

2、根据大屏幕上的信息,设计出一张反映每个班的总人数和运动员人数的统计表。

校运动会五年级人数统计表。

全班人数。

运动员人数。

运动员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总计。

230人。

130人。

56、5%。

五(1)班。

56人。

32人。

57、1%。

五(2)班。

58人。

33人。

56、9%。

五(3)班。

61人。

35人。

57、4%。

五(4)班。

55人。

30人。

54、5%。

1、设疑激趣。

2、引入新课。

在制作统计表时,有时为了说明在关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用到百分数。

1、在上面这张统计表上表示出每个班参赛人数的百分比。

2、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上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

交流展示本组制作的统计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你还有想法要与学生交流吗?

完成练习二十四课的第1~3题。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59页的例题、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填写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认识编制统计表的意义。

教具准备:

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已经初步学会如何填写一个统计表。现在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填写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教师随之在黑板上做简单的板书。

二、新课。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例题的统计表。

教师:这里有一张统计表,这是1995年一1997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人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张统计表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学生:横着的项目增加了一栏。

学生:增加了含有百分数的数据。

教师:对i在这张统计表中,增加了一栏,这一栏里都是含有百分数的数据。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统计表叫做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现在我们先计算出有关的数据,把这张统计表填写完整。

这个数据应该怎样计算呢?是不是把3年的百分数加起来就得到了呢?要使学生明确: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要算3年村办企业收入的合计数占3年总收入的合计数的百分比:等学生填完表.教师提问。

教师: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东山村的什么情况?请几名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获得的情况。然后教师。

总结。

教师:在这张统计表中,不仅可以看出在199;年至1997年中每一年的全村总收入是多少,其中村办企业收入是多少,而且还可以看出每年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收入的百分之几。

然后教师再指名提问。

1997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比1996年的百分数增加多少?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情况?教师总结: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3年来,在全村的收入中,村办企业的收入增长幅度比较大。村办企业的收人在全村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逐年增加,才引起总收入的较快增长。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第59页,自己完成统计表中的计算和填空。

三、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的题目。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统计表。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出合计和各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再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把数据填写进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仍要注意学生在填写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时是怎样计算百分数的。对于不明确的学生,教师仍要提醒: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要算三户农民1997年收入的合计数比1996年收入的合计数增长了多少,这个增长数占1996年收入的合计数的百分之几。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2题。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九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表格。

4.标签。

1.复习引入。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在体检中有一项是称体重,你们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同学的体重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1.1.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同学们的体重情况吗?

1.2.你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说:我是从下面这张统计表中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2.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2.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2.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3.课堂练习。

3.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3.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要求:先将记录单中的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再说一说这个班的体育成绩。

3.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4.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小结。

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新旧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十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教学教具。

相关课件。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今天,老师带来了光明小学三年级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图片。一起来看一下。从这些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吗?(课件展示有四个组,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为了能更清楚地看出各组的情况,通常我们把这些数据填人统计表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探究。

师:老师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四个组的信息填人相应的统计表中吗?

生打开学习单,填在学习单上。(学生独立填写)。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张统计表,回答老师的问题: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有女生多少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人?你能很快说出来吗?

生:有困难。表格里没有,要在四张表中找一找,再通过计算才能得到。

生:可以把四张表重新安排制作成一张新的统计表。

师:嗯,办法不错。把这四个小组的信息都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上了。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新的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或这样的一张统计表里应该设置哪些项目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

师: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首先要有性别,可以分为男、女两栏,还要把每个组都列出来,最好要有总的情况,所以可以加上合计、总计,然后加上表格线、表头,我们再给它添上一个名称,最后加上日期,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课件逐一展示)。出示统计表。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统计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格(师指)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称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师:好,表格制作好了,你会把相关的数据填进去吗?

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填写。

师:请同学们看统计表,在填数据的过程中,你先填了哪些数据。是这一块吗?

你们也是先填了这些数据吗?为什么?

接下来,你填了哪些数据呢?

(课件逐一展示)。

师:嗯,的确很方便。那么你觉得这张复式统计表和前面匹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课件)。

学生回答。

师:说得很好!这张统计表能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前面四张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反映了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而且便于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

板书: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活动,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感受复式统计表产生的必要性,认识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巩固拓展。

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体育盛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吗?在这一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获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取得优异的成绩。请看一组信息。(出示课件)。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独立完成这张统计表吗?拿出作业纸,完成这一题。学生回答。

(2)那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

你能预测一下,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呢?

师:请各小组长下去统计一下各小组同学家拥有固定移动电话的情况。

(1)小组长汇报后,教师填在表格中,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一起校对。

(2)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活动,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利用学生比较熟悉、与自己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现实,让学生在轻松的、完全没有老师的束缚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来,这样既尊重生活现实,又开发教学资源。正可谓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既巩固了本节课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6页,课下完成例1的内容。将你统计的结果直接填写在书上。

生1:写表头的时候要注意不丢项目,并且填写的数字和每个项目一一对应。

生2: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时候要认真,看清哪个项目对应的哪些数,不要看串了。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大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你们表现很棒!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

板书设计。

表头。

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在课堂设计和教授上,本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时,创设了情境,合表让学生自己完成,而且效果相当显着,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主课堂的趣味。复式统计表头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来设计表头,虽然没有得到理想效果,但是在适当的引导下,也得到了不错的结果。

2、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课上合表时小组合作商讨完成,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教师牵引过多,学生自主探究时间不够充分。

2、学生在总结方法时,语言有些啰嗦,教师应该及时指导。

1、教师在备课时,把课堂教学的探究时间预设充分,使学生能够充分思考。

2、处理多种方法时,教师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及时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点拨。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十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中复式统计表的素材是有意义的。选择反映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提高的数据,如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会获得奖牌情况;城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增加数量,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在教学统计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教育和鼓舞。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二、说教法:

本堂课我借助多媒体教学,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利用讨论,实际操作,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教学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我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说敢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说的习惯(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说得准确和完整)、听的习惯(听同学发言、听教师的表达)、思考的习惯等。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

一、源于生活,引入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因此,我从学生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了调查本班愿意参加4个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调查出的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完成四张同类的单式统计表。这是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再从生活回到数学中来,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也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使数学课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然后我引导学生比一比这四张统计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复式统计表》说课稿《复式统计表》说课稿。通过比较相同点,明确这几张单式统计表的结构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通过比较不同点,明确这几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情况。在此基础上提问:

你能一眼看出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吗?(学生肯定都说看不出来)。

二、回归生活,学习新知。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我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在复式统计表的呈现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不只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我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复式统计表该如何设计。学生已有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所以很快就能想到一些表中的内容。但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零散的、片面的。因此可以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板书,并引导学生探索还需要填写哪些信息?从而不断完善表格,并揭示表头的含义和各部分名称。(表头、横栏、竖栏、数据、标题、日期)——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表。

在学生全面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后,我再让学生独立填写。因为已经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学生都能很快填出来。学生通过填写数据,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前面几个同类单式统计表的综合,在一张复式统计表里能够同时反映4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再让学生汇报并说出各个数据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感知这张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接着我针对填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让学生交流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的方法。认识到总计数既可以根据四个小组男、女生的总计数相加得到,也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合计人数得到。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可以起到检验的作用。

学生经历了复式统计表的设计和填写之后,我再让学生对这张统计表进行分析。首先结合前面的教学让学生解决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的问题,这样就做到了前后呼应。然后再让学生讨论从统计表中还能知道什么,让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

最后再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以及它与单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在填表的过程中,对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及特点已经有所体验,再通过与前面四张统计表的比较,可以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不仅反映每一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还能从整体上反映这些小组的人数情况,而且很容易比较出4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的多少。

我在整个新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单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三、服务生活,巩固新知。

1、练习巩固。

“练一练”是一条统计我国奥运会奖牌数量的题目。我在教学时先通过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接着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看题,弄清题目提供了哪些数据,再让学生试着设计“表头”,认识这个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最后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了解些什么,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综合运用:

练习十二第1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审题,理解“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不同含义,以及“每月新增电话业务情况”的内涵《复式统计表》说课稿教学反思。而后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并交流反馈。要注意的是,在问题交流时要明确题中给出的数据都是该月新增的数据,在比较哪个月增加最多时,只要看数据本身,而不是比较月与月之间的相差数!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根据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并共同讨论解答。

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根据板书回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势必要回忆、反思一下整堂课中的记忆最深学习活动,总结自己的学习新得,从而培养了学生反思的好习惯。

五、延升课外,实践新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学生调查统计自己身边的事。我先让学生给自己的课堂表现评星,分为三星、二星、一星,再分四个小组进行调查。最后填写在一张复式统计表上,并由此让学生分析他们的课堂表现。从中使学生意识到统计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十二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教学教具。

相关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你们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书,并制作了统计表?完成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结果。

二、新知探究。

师:这是男生制定的统计表(出示男生制定的统计表),女生可以提问题。(预设:喜欢哪类图书的人最多?.......)。

生:有困难。表格里没有,要两张表中放一起,通过比较或计算才能得到。

生:可以把两张表重新安排制作成一张新的统计表。

师:嗯,办法不错。把这两个小组的信息都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上了。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新的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或这样的一张统计表里应该设置哪些项目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预设: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出示他们想出的各种情况,提出改进的意见。从而引导学生制定出复式统计表。)。

师: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首先要有性别,可以分为男、女两栏,然后加上表格线、表头,我们再给它添上一个名称,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课件逐一展示)。出示统计表。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格(师指)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称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师:好,表格制作好了,你会把相关的数据填进去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填写。(课件逐一展示)。

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师:嗯,的确很方便。那么你觉得这张复式统计表和前面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课件)。

(学生回答)。

师:说得很好!这张统计表能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前面两张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反映了统计情况,而且便于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

板书: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三、巩固拓展。

1、请看一组信息。(出示课件)。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独立完成这张统计表吗?拿出作业纸,完成这一题。(学生回答)。

(2)那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还能回答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

2、师:请各小组下去统计一下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哪种电视节目(1)小组长汇报后,教师填在表格中,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

(2)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回答问题)。

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6页,课下完成例1的内容。将你统计的结果直接填写在书上。

生1:写表头的时候要注意不丢项目,并且填写的数字和每个项目一一对应。生2: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时候要认真,看清哪个项目对应的哪些数,不要看串了。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大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你们表现很棒!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十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8页例2及做一做,第31页第6题。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感知简单统计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由课前播放的《爸爸去哪儿》音乐谈起,引出例题例2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不同标准下的不同分类。

(1)出示例2。

要求:给这些人进行分组。

(2)小组交流。

要求:

小组中商量是怎么分组的。

数一数,每组各有多少人?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3)小组展示。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板书:按男、女分:

(4)我们来看看他们小组是怎样纪录的:先横着来看,第一行纪录着什么呢?用笔在纪录结果“男、女”下画一条线,第二行纪录了什么呢?竖着看,第一列纪录着男的有6人,第二列呢?(边说边画3条竖线。)看!我们画出来一个表格。为了让看表格的人知道第二行的数字表示什么,我们要在前面再加一条竖线,并在数字的前面一列写上“人数”。

2.引出课题:简单的统计表。

3.学生完善记录结果,制成统计表。

4.展示不同分法。

5.(预设)还可以这样分:课件出示。

按左、右分:

6.小结经历统计过程。

板书:分类----数数-----填数。

7.观察2个统计表,小组交流讨论: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小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板书)。

三、巩固练习。

1.给全班同学分成两组。

(1)交流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全班汇报。

2.完成课本p31第6题。

(1)小组合作填表,展示。

(2)观察统计表,合作完成问题。

(3)全班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

整理自己的书包,并根据里面的实物进行分类,把分类结果制成一份简单的统计表格。

板书设计简单的统计。

分类-------------数数-------------填数。

按男、女分: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按大人、小孩分:。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十四

1、教材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p106~p108《复式统计表》。

2、教材简析。

复式统计表的知识是在学生前面学过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统计湖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统计知识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统计的知识内容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新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基础知识来抓,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认识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并强调让学生具体的情境中去体会统计的过程、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能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结构。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地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使学生通过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参与意识。

4、教学重点是: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

5、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具体的分析;

二、说教法。

教学的方法是没有统一的模式的。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学时我只能用自己制作简单卡片、图片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喜欢吃的水果实物、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体验本学生有多少人喜欢吃什么水果,然后引导学生收集数据、数据,之后填写统计统计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感受知识、获取知识。这样既有趣味性,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知识、感受知识,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通过生活中你喜欢吃什么蔬菜的.练习,使学生逐步地形成技能技巧,从而获得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运用自制的图,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要善于观察、积极思维,参与体验,逐渐领会怎样学习的方法。加强新旧知识的教学与联系,为本课知识的学习作出铺垫。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通过实物演示,引导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探知。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五)教师小结,激励评价。

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的学习,在内心感受到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不可分,。通过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形成假设情境,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现、分析、推理等实践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交往,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研究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并会看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本节课的知识前后联系甚密,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师: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啊?大家来一起分享一下。学生发言。看来大家的课下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

师:我的小助手在课余时间也帮老师做了一份光明小学三(1)班的课下活动调查,请看:

出示图表,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应问题。1.从上面的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答:男生最喜欢玩电子游戏和踢球的人数最多,女生最喜欢画画的人数多。2.这两个表有什么共同点?答:两个表中调查的项目都是一样的。

二、探索新知。

出示完整复式统计表:课件展示,因为调查项目相同,所以第一行不用变,第一行用来统计男生的数据,第二行用来统计女生的数据。整个表的左上角第一格叫表头,用来说明横竖栏的内容,以及右下方表格中要填的数据。把原来男生女生分开来调查的表合并成一个表,这样的表就叫复式统计表。

根据上表回答下面问题:

这个表包含了哪几项内容?(表头、横栏、竖栏)。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多?女生呢?男生最喜欢玩电子游戏和踢球的人数最多,女生最喜欢画画的人数多。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男生:2+4+1+1+3+4=15(人)女生:3+1+1+4+2+1=12(人)共有15+12=27(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建议男生少玩会电子游戏,多看书。女生多参加体育活动。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关于下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下面是英才小学三(1)班体育成绩单。

男生体育成绩单。

男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女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四、课堂小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罗素说:符号+逻辑=数学。

爱迪生说: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才。

我们来说:单式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

可以表示多组数据。

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

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加仔细、认真,顾及到全班同学的感受。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十六

学习目标:

1、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熟悉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体重,一块画有未填数据的单式统计表的小黑板。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课件出示课本106页插图)问: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吗?能告诉我吗?(学生自由回答)。

(1)讨论选取收集以上数据的最佳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上统计表。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师: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和一年级时比较,同学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当学生说不清楚时)教师课件出示一年级时同学们的体重情况统计表。(具体数量课前填好)。

2、学生各自算一算,同桌互相说一说现在和一年级时的体重变化情况。

3、指名说说。

4、师:你们有没有觉得在两张表格上比较不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两张相关联的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的方法。

5、同桌合作试着完成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回答后面的问题。教师在黑板上画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

7、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分析统计表,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课本108页的“做一做”。(根据实际情况把题中的“一班”改为别的班)。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都由学生来完成。

四、总结评价。

五、课外作业。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枚硬币抛向空中,看看落下来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每人抛20次,并把结果记入下表。

姓 名。

正面朝上的次数。

反面朝上的次数。

比较一下小组内同学抛出正面朝上的总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总次数,你发现了什么?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十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真正只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我认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深入解读文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简单而又有效的问题情境。

新教材把通分的教学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了解通分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有效地运用教材中的例子,并更进一步挖掘教材,变静止的插图为动画的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为本节课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2、放手自主学习、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一旦离开了这一核心,就背离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没有追求表面上的花哨、热闹,而是以学生的思维训练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在不断的猜测、验证、交流、总结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教师真正只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例如:在创设问题情境后,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哪个分数比较大,继而用自己的方法验证,并对学生采用的各种有效策略给予肯定,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轨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分》教学反思《通分》教学反思。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通分的概念时,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之处,让学生在自学、交流中自己去发现通分的两个基本条件,理解通分的意义。还比如:在总结通分的一般方法时,我让学生尝试通分后,再回忆通分时先想什么,在做什么?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只需略加整理,就轻松地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了。整堂课中,学生一直处于轻松而又紧张的思维活动中,教师没有指令性的要求,没有权威性的评价,我认为,这样的课,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

3、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把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一个教学目标,并较好地完成了这一目标。例如,让学生自己验证2/5与/4的大小时,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等活动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都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尊重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如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已经有办法的同学请把你的办法写在答题纸上,有困难的同学有三种求助方式:第1可以向有办法的同学请教;第2可以举手跟老师一起讨论;第3可以求助课本94页。这样,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提供多种途径让不同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也有一些比较遗憾的地方,比如,对时间的把握不够科学等。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以期打造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十八

1、使学生通过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地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参与意识。

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具体的分析。

多媒体课件课件、我们班部分小朋友二年级时的体重记录表、作业纸

1、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这不,几个星期前我们刚刚体检过一次是吧?其中一项就是称体重。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部分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重记录表和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我们班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记录表和统计表。单位:千克)

体重(千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人)210873

2、仔细观察,你能马上说出这些小朋友中体重在16到20千克的小朋友有几个么?

3、你怎么看出来的?(我是从下面这张统计表中看出来的。)

4、恩,你真会观察,为什么不在上面这张记录表中找呢?

5、下面的统计表中的数据就是根据上面的记录表中的数据统计出来的。统计出来后,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看出这些小朋友一年级时总体的体重情况。

6、仔细观察第二张统计表,你能来说说它的组成么?

7、师小结:引导大家再说一遍:第一横栏是体重的各挡分类,第二横栏是各挡体重的人数。

1、学生分组完成单式统计表。

师:现在我们都二年级了,我们的体重会有什么变化呢?老师还带来了这些小朋友现在的体重记录表,(出示同学们现在的具体体重记录表)

对了,让我们利用统计的知识来统计一下吧。(出示单式统计表)

体重(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人)

要求:1、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统计。(大家回忆一下,我们 以前学过的统计方法有哪些呀?恩,统计一个划去一个或是做上记号,可以帮助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做到比重复不遗漏。)

2、统计完后,小组内指派一人记录统计结果。

3、填完后,再仔细地检查一遍。(有什么好的检查方法么?)

你还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学生分组填写统计表,师巡视一遍后参与较弱的一组学生的活动中。)

汇报交流,反馈自己统计的方法,比较得出既简单又不容易错的方法(渗透符号的思想),校对。

哪一组愿意来汇报一下自己的统计结果?

2、师生研讨完成一份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看着我们完成的统计表,现在你能清楚地说出这些同学们二年级总体的体重情况么?请说说。(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师:比较一年级时的体重情况和二年级的体重情况有什么变化?(出示两张单式统计表)

体重

(千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2101186

体重

(千克)15及15以下16~2021~2526~3031及31以上

人数011478

师: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么?

(第一横栏都是表示体重,分成的每一档体重也是一样的。第二栏都是表示人数,但是各档体重的人数是不同的。)

能把它们合并成一张统计表么?

(能,把两张统计表相同的这一栏重合在一起(课件演示),把第二张的剩下的人数这一栏放在第一张人数一栏的下面。)

师小结:我们把这样的表称为“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板书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而之前的两张统计表就是单式统计表,只对统计内容的一组数据进行统计。

师:(1)比起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么?

(2)可是如果把这张复式统计表拿给其他班的小朋友看,他们能看得懂么?怎么修改呢?(把两个人数改成一年级时和二年级时)

(3)为了能让复试统计表中的每一块内容更清楚,我们还应该在左上角的位置注明体重人数和年级。

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边引导边课件演示边引导学生改成最合理的复式统计表:

人数

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一年级时2101186

二年级时011478

3、认识、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横栏是统计的内容,如表中的体重。右下方是填写数据,如表中的人数。竖栏是统计的对象,如表中的年级。(边说边课件演示)

(2)学生独立填写课本p107页的复式统计表。

(3)完成表下面的问题。

(4)你还有什么发现?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1、刚才我们统计的是人数,接下来我们再来统计一下天气情况。

某地区三月份和五月份天气情况统计。( 课件出示某市三、五月份的天气记录表,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

看了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用算式来表示一下。

如果我们出去旅游,你认为选择哪个月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

2、师: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吃什么蔬菜呢?接下来就由各组组长组织

统计自己大组小朋友喜欢吃的蔬菜情况,并把统计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第( )组喜欢吃的蔬菜人数统计表

蔬菜名称茄子西红柿黄瓜青菜 其它

人数(人)

小组完成后全班汇总

我们班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

蔬菜名称

人数(人)

组别茄

子西

柿黄

瓜青

其 它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么?都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课本p108页做一做。

师:为了丰富小朋友的课余生活,学校想在下学期开设几个兴趣小组,不知道小朋友们喜欢什么,课后请小朋友们在班长的带领下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统计一下同学们喜欢的项目,完成课本p108页的做一做。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十九

田娇。

教学目标。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难点重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学习卡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在这些活动中你认为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会有在这些活动中你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是什么?请你快速填写在什么不同?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学习卡的第一题。在这些活动中你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是什么?请你快速填写在学习卡的第一题。

在这些活动中你认为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会有什么不同?怎样验证你的想法?

为了能更清楚地看出本班最喜欢的活动的情况,通常我们把这些数据填人统计表中。生打开学习单,填在学习单上。(学生独立填写)举手上台填写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探究。

师:看着这张表,快速回答问题。最喜欢看电视的是女生多还是男生多?多几人?最喜欢看书的是女生多还是男生多?多几人?看着这张表能看得出男生的吗?怎么办?生:可以把两张表放在一起。

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生:活动、人数相同)。

师:为了使比较更加方便,李明将两个表合成了一个统计表,如下图所示。请你观察,这张表合适吗?举手说出你的想法。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想法吗?(生:想)2.出示微课:复式统计表。

师:你们听了老师的想法,你都知道了什么?谁来说说。(生:我知道了什么叫复式统计表,还知道了表头,还知道从表头可以直接看出所调查的有三项内容。)齐读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请一学生上台,手拿两张单式统计表。与全班同学进行比赛,班上同学看课件出示的复式统计表。快速回答老师的问题。

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最喜欢打电子游戏机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得出结论:复式统计表更加简洁,容易对比。(板书简洁、信息全面、容易对比)。

板书:,便于比较。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活动,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感受复式统计表产生的必要性,认识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巩固拓展。

师: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

(二)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体育盛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吗?在这一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获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取得优异的成绩。请看一组信息。(出示课件)。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独立完成这张统计表吗?拿出作业纸,完成这一题。学生回答。

(2)那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

你能预测一下,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呢?

师:请各小组长下去统计一下各小组同学家拥有固定移动电话的情况。(1)小组长汇报后,教师填在表格中,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一起校对。

(2)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活动,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利用学生比较熟悉、与自己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现实,让学生在轻松的、完全没有老师的束缚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来,这样既尊重生活现实,又开发教学资源。正可谓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既巩固了本节课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板书设计复式统计表表头。

清晰、简洁、便于比较。

中班统计表教案篇二十

教科书106—108。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渗透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多参加课外活动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学生答题卡。

一:情景导入,收集数据。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参加暑假的夏令营活动吗?我们二年级7班和8班决定在暑假组织一次夏令营活动,一共有四个地点供大家选择,一起来看看。(课件1)。

a、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明城市的领航者。

b、上海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刚刚开幕的世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c、海南三亚在我国的南方,金色的沙滩碧蓝的大海,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d、云南的昆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四季如春,百花盛开。

生:统计。

师:统计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板书:统计)。

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统计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想好你最想去的地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你们两个可别忘记自己呀,准备好了吗?开始。

二、整理数据。

1观察统计结果。

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最想去哪个地方?

生:xx。

师:那我们两个班就可以决定去xx举行夏令营了吗?

师:为什么不是?谁来说说看?这只是我们班的情况,那还要怎么办呢?

师:在课前老师已经把7班的情况调查统计过了,瞧(出示表2)从这两个统计表中你们能知道去哪个城市了吗?但是这样的两张表看起来方便吗?为了让大家一看就能清楚明白的知道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老师给大家想了个办法。把两个班的统计结果填在一个统计表中。(出示表3)。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继续板书课题)。

师:复式统计表的上面一排是城市的名称,左边是班级。7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上面一排,8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下面一排。

师: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谁到前面来试试?(请一生上台)。

师:是的,应该分类的汇总,把两个班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加起来。

三、分析表中的数据,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四、小组合作,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1、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小组长收集数据填在表格里。

3、每组的组长汇报,全班汇总。

4、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来安排比赛的时间?

5、小结:大家下课后要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这段时间老师就发现下课后再也没有追赶打闹的小朋友了,这样有益于身心健康,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发扬。

五、独立自主学习填写复式统计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导入:老师还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挺爱运动的,多运动锻炼身体,能增强人的体质,老师带来了我们班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二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请你打开书翻到107面,先完成中间的复式统计表,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2、对于体重较轻和较重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建议?

师:是的,我们不能偏食和挑食,每种菜里的营养都不同,我们要合理搭配,这样才能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

3、预测三年级时体重在哪个千克段的人最多?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重也在不断的增加,大家的推测是有道理的。

六、联系实际说说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统计表能让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一些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统计的知识?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只要我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一定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8230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