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绿色发展方案(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6:35:04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汇总15篇)
时间:2023-11-14 06:35:04     小编:书香墨

一个好的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风险。在评估和比较各种解决方案时,可以考虑其优势、劣势、风险和可行性等因素。6.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以达成共识。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一

根据上级文件通知,我村南坑组被列为20__年省级中心村创建点,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加快我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上级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围绕“美居、美业、美游、美文”的创建要求,通过产业提升、旅游带动、文化挖掘、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生态保护等综合实施,体现出具有泾县地方新农村建设特色的风情韵味,使之成为农村居民创业就业的基地,体现旅游胜地和展示新农村建设成就的窗口。

二、基本情况。

泾县蔡村镇小康村地处皖南深山腹地,泾县东部旅游生态环线内,全村现有968户,3023人,下辖10个村民组,总面积24.8平方公里,毛竹4500亩,青檀800亩,林业面积35000亩,其中省级公益林24000亩。本次创建点南坑组隶属泾县蔡村镇小康村,该中心村辖一个村民组,现有农户190户,623人,竹木加工企业1家(宣城宏宇竹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及超市、政邮等办理点。当前,我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

___。

号召,着力___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千方百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村“两委”带领下紧紧围绕毛竹做文章,通过招商引资项目一个年产达5000万元以上企业落户小康村(宣城宏宇竹业有限责任公司)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00元,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村村民参加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积极开展参与推选“道德模范”、“好儿女、女婆媳、好夫妻”和“身边好人榜”评选活动,先来有3人被评为市、县级“身边好人榜”。

三、工作要求。

为做好小康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规划先行。要科学编制全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建设规划,坚持规划的引领作用,始终把科学编制建设规划作为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导向和基础,做到先规划后实施,不规划不施工。

(二)整合资金。美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要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按照部门分工责任,全面梳理全村的涉农支农项目,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制定出项目整合管理办法,将各类涉农支农项目优先安排到美丽乡村示范点,切实做到规范衔接、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真正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发动群众。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通过各项措施和奖惩办法,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切实发挥好居民的主体作用,大家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

四、创建目标。

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依托有利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地域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建设成为泾县“美丽和谐”、“青清净静”的美丽新农村。

五、建设内容。

(一)启动全村村域发展整体规划。

(二)环境整治工程。

开展村组垃圾清理。全面治理生活垃圾,按30米半径配置垃圾桶,每户发放小垃圾桶,确保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河沟渠塘环境整治。以生态理念治水,确保村内主河道保洁到位、无裸露垃圾。

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和宣传教育,签定门前“三包”责任书,增强农户文明卫生意识,自觉搞好和维护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做到卫生清洁、堆码整洁。

建立长效管户机制。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对垃圾、绿化、亮化、公共设施维护等做到有人管理、有制度规定、有经费保障,优化保洁员队伍配置,拿出详细具体考核方案,设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发动群众参与保洁工作和监督工作。

(三)改水改厕工程。

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摸排中心村旱厕情况,建立台账,对人口较密集区新增旅游公厕,对无人居住不常用的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的进行拆除,确保中心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确保安全饮水全覆盖。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新建区域集中蓄水池,扩大农户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开展污水一体化处理。对中心村现有污水排放,采取以分散处理为主,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要求沿线采用整体式粪池、农户采用三格式粪池等简易处理技术,就地生态治理,对主干线新增dn600的雨污排水沟。

(四)道路基建工程。

道路户户通。对中心村范围内路网进行合理布局,其中主干道为月南路穿境而过,为水泥硬化路面,村内其它支路采用沙石路及石块路修复,确保所有村民道路畅通到户。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省级中心村考核细则,优化村部为民服务中心,统筹合理布置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新增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实现宽带通村。

打造精品景点。以传统手工业示范片为据点,打造特色旅游观光、旅游接待、沙滩休闲、引导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充分利用院墙、路灯牌等宣传阵地,围绕精品景点打造文化主题,营造文化氛围,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五)绿化亮化工程。

道路绿化提升。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和亮化,以示范片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全村。整体规划,统一布局,绿化以常绿树为主,起到除尘、降噪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对村部入口、健身广场、村民服务中心、集中居住点、街道两侧等公众场所进行美化升级,美化以乡土树种为主,打造村落亮点。

庭院绿化提升。分户设计绿化,按照“大协调,小美观”的原则,对每户房前屋后推行“见缝插绿”和“见空建景”式绿化,拓展绿化发展空间,以果树、绿树为主,适当配以灌木花卉及绿化小苗,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状态。

建设美丽菜园。拆除破瓜棚、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瓜棚,菜园内外清除杂柴草,统一制作竹式篱笆或防腐木栅栏。

合理村庄亮化。在村庄主干道按30米间距布置6米杆高太阳能路灯,对公共域安装太阳能宫廷灯,应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指路、路名、村名等交通标识。

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发展,用农业发展来促进生态发展。以绿色休闲观光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扶持壮大茶文化产业、旅游观光产业,坚持第一产业为主,大力创新第二产业。将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经营——农庄、漂流基地、花卉苗木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创新增收。,由此整体推进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

六、建设步骤。

(一)规划编制阶段(20__年)。

协调设计院进行现场踏勘,对村庄进行了详细调研,摸清找准村庄规划的重点及近期整治要求,确定规划思路,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征求群众意见,并邀请镇领导进行指导提出修改意见。(计划6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二)宣传启动阶段(20__年)。

结合群众工作、扶贫走访,组织深入走访调研、全面征求意见和建议,对中心村建设内容、整治布局进行合理安排,召开村、组征求会议,制定建设实施方案。按程序先行进行完成改水改厕自主招标。(计划7月底前完成中心村建设实施方案报批和改水改厕议标程序)。

(三)全面推进阶段(20__年)。

全面展开“十一项”省级中心建设内容,按照铺排时序进度表,因地制宜,先难后易,进行改水改厕工程、环境整治工程、道路基建工程、亮化绿化工程,重点推进示范片的打造,全面开展村村道路、河道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引导村民逐步建立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计划12月底完成前“三大工程”建设任务)。

(四)提升创新阶段(20__年)。

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提炼经验,总结不足,编制材料。持续开展环境净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85%以上庭院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确保组不漏户,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品质。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二

为进一步加快东丽区工业经济发展,根据《关于加快工业率先发展的意见》(津丽党发〔20xx〕15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570亿元,比上年增加160亿元,同比增长39%,力争达到600亿元;20xx年达到940亿元,增加340亿元,增幅56.67%;20xx年达到1500亿元,增加560亿元,增幅59.57%;三年平均递增55.36%,工业经济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二)抓好现有企业内涵增长。通过增资扩能、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使现有企业快速、持续增长,增幅保持在15%左右。

(三)抓好新项目外延投入。新项目投入应力争达到投入产出1∶3的比例,以后三年要累计投入275亿元。20xx年计划投入72亿元,20xx年计划投入95亿元,20xx年计划投入108亿元。

(四)通过集聚化、集中化、集约化发展,构建“6+1”的产业结构。到20xx年,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到全区工业总量的80%。其中:机械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占工业总量的17%;汽车部件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占工业总量的15%;现代冶金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占工业总量的30%;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占工业总量的10%;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占工业总量的5%;新型建材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占工业总量的5%。

(五)按照累计投入275亿元的计划和每公顷投入2500万元的投资强度标准,今后三年需拓展工业用地1100公顷。目前我区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可拓展工业用地约900公顷,要列入我区工业用地指标计划,并争取更多的工业用地。

(六)推进东丽开发区扩展扩能。沿津塘公路、津塘二线向东扩展到规划中的四环路,约新拓展工业用地100公顷。20xx年做好规划编制报批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并开展招商工作。

(七)建设军粮城散货物流园区。以滨海重机工业园为起步区,20xx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一重项目和赛瑞机器大型铸锻件项目开工。20xx年中国一重和赛瑞机器大型铸锻件项目建设初具规模,新拓展工业用地200公顷,成为海河下游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和钢铁物流集聚地。

(八)建设航空产业配套区。按照4+8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共需拓展工业用地300公顷,重点发展航空航天产业配套项目以及与其相关的电子信息、精密仪器、机械装备等领域项目。

(九)建设空港物流综合服务区。在华明工业园北侧新拓展工业用地100公顷,建设空港物流综合服务区。20xx年完成规划编制并报市审批,启动规划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工作。20xx年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部分招商工作。20xx年完成空港物流综合服务区开发和项目建设。

(十)开发利用军粮城产业园区的50公顷工业用地。向南扩展金桥工业园区100公顷。向南拓展金钟工业园区66公顷。

(十一)盘活土地存量。各园区要进行容积率、投资强度的调查摸底,开展资源利用评价。对企业内未建设的土地要督促加快建设,未达到标准的要进行改造,不予建设的土地应予以收回。要加快盘活利用村和驻区国有企业内存有的土地资源。

(十二)建设标准厂房。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园区为重点,积极推进标准厂房建设。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重点加快露宝工业园、帝达电子工业园、新立工业园等多层厂房建设。

(十三)20xx年出台《关于推动乡镇工业区扩展提升的总体方案》,明确功能定位,严格项目准入,制定扶持办法,改造提升乡镇工业区。在积极争取市乡镇工业区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同时,区财政要安排好配套资金,扶持乡镇工业区的发展。

(十四)20xx年抓好一批在建项目的投产达产。重点落实投资7.5亿元的津滨水厂项目、投资6亿元的天津钢管720旋扩管项目、投资1.3亿元的天铁炼焦化工项目、投资1.3亿元的立业钢材加工项目、投资2.9亿元的华明集团扩能项目、投资1.3亿元的永昌焊丝项目、投资0.8亿元的信中工贸项目、投资0.6亿元的腾飞钢管二期项目。

(十五)20xx年抓好一批拟建项目的开工建设。重点落实投资35亿元的中国一重天津基地项目、投资50亿元的钢管公司扩能项目、投资28亿元的军粮城电厂五期扩建项目、投资25亿元的东北郊电厂建设项目、投资2亿元的印刷城项目、投资2亿元的表面处理园项目、投资1500万欧元的意大利泰克图比管道等项目的建设。

(十六)20xx年抓好一批在谈项目的储备报批。重点落实投资24亿元的'东北郊热电厂二期项目、投资15亿元的天钢高炉项目、投资1亿美元的宝罗电子(天津)有限公司项目、投资3.5亿元的航天精工项目、投资2.3亿元的天津天铁炼焦化工有限公司粗苯加氢项目、投资1.3亿元的天津隆源金属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亿元的仓源工业园项目等。

(十七)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投入计划明确招商任务,下达招商指标,狠抓落实。20xx年实际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内资实际到位额100亿元。落实签约项目30个以上,其中超亿元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

(十八)加快企业技术改造。20xx年重点落实投资32亿元的赛瑞机器大型铸锻件扩能项目、投资10.5亿元的258轧管项目、投资10亿元的天津卷烟厂扩建项目、投资3.2亿元的605所扩建项目、投资2.9亿元的汽研中心扩建项目、投资0.8亿元的先导贝尔项目、投资0.8亿元的君晟成套设备项目等。通过落实《东丽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贴息管理办法》,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协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及市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

(十九)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落实《东丽区品牌发展战略扶持奖励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用好用活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培育“春发”牌食用香精、“金桥”牌电焊条、“乃大”牌程控交换机电缆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帮助红日电气、赛瑞机器、精诚机床、东海制桶等企业争创天津市名牌。指导培育松正电子、方大禽业、华明纸箱等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到20xx年,品牌拥有量继续在全市领先,品牌经济产出占全区工业总量的60%以上。

(二十)鼓励企业创建市级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富士达、赛瑞机器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做好精诚机床、华明纸箱、世纪圣发、川铁信号等企业市级技术中心的培育工作。在现有9个市级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到20xx年达到12家。

(二十一)积极申报技术创新、郊区工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转化、农产品深加工等市级资助项目。

(二十二)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认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放开民营企业经营领域,凡是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未禁止的即可准入。

(二十三)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资产处置、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社会保障、土地使用、税费解缴、权属认定等方面,参照执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应政策。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坚持依法诚信经营,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十四)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坚持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和市场化发展,努力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引导民营企业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支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二十五)鼓励科技人员、留学回国人员、高校毕业生、征地农转非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员自主创业。

(二十六)20xx年出台扶持规模企业发展办法,重点扶持行业龙头企业,扶持产业链领军企业,扶持纳税大户。20xx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60家,20xx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80家,20xx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0家,规模经济占到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70%以上。

(二十七)20xx年出台关于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实施办法,制定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确定成长型企业标准,首批扶持5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促其做大做强做优。发挥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重点开展企业发展战略咨询,为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

(二十八)坚持“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二十九)创新中小企业贷款模式,多渠道开展企业融资服务。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建设,继续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建成我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三十)制定我区鼓励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办法,组织有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对拟上市企业提供上市的全方位服务。积极帮助和支持应大集团、赛瑞机器、建城基础、精诚机床、瑞普制药、富士达集团等企业做好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十一)完善能源统计工作,定期进行能源资料统计调查,随时掌握我区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使用状况。

(三十二)完善能源统计工作,定期进行能源资料统计调查,随时掌握我区节能办按照《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严格控制引进高耗能项目。

(三十三)完善能源统计工作,定期进行能源资料统计调查,随时掌握我发挥我区节能监测中心的作用。20xx年完善必备的专业资质条件,加强对我区重点用能单位监管,对重点用能大户实施用能检测,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节能工作指导。建成《东丽节能》网站,加强节能工作宣传,公示我区节能工作状况,实现部分业务网上办公。

(三十四)在我区财政预算中设立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节能降耗改造项目建设;开展节能和替代传统能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项目推广;开展节能降耗管理、诊断、咨询;奖励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等。

(三十五)巩固提高创模成果,为国家复验做好准备。继续实施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蓝天工程,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碧水工程,加强对建筑施工等噪声源的监督和检查,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做好重点水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的审核发放工作。组织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彻底查清污染状况。开展生态区创建工作。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

(三十六)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在做好老污染源改造的同时,从源头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对园区实施生态化改造,按照国家新调整的核算方法,调整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工作计划,20xx年计划削减化学需氧量145吨,二氧化硫削减884吨,重点实施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和军粮城发电厂、天津钢管公司烟尘治理等项目。

(三十七)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工业率先发展是区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是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百亿强区”目标的重要措施。各级领导要把工业率先发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明确责任,围绕率先发展实施方案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为实现我区工业经济率先发展作出贡献。

(三十八)将工业经济指标纳入我区绩效考核内容。发改委在下达我区经济指标时,要单列出工业经济指标计划,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区绩效考核办公室要将工业经济指标纳入我区绩效考核内容,按期进行督办和考评。

(三十九)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工业率先发展实施方案涉及的部门较多,各有关部门都要从东丽发展的大局出发,在规划、资金、土地、供水、供电等方面,切实给予重点保障。及时解决方案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协调,搞好衔接,主动服务,互不推诿。

(四十)加大财税政策的扶持力度。一方面继续贯彻执行现有的扶持工业发展财税政策,一方面结合实施方案制定出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扶持成长型企业发展办法》、《加快乡镇工业区发展办法》、《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办法》等新的财税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把“学报告、看变化、议发展”活动落到实处。结合我镇工业发展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全面理解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领会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走“以聚集区引企业、聚集区聚产业、聚集区带工业、聚集区促就业”的发展思路,求真务实,科学规划,把我镇工业聚集区打造成“结构清晰、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环保达标”的现代工业聚集区。

以编制聚集区规划、配套基础设施、积极引进项目、打造产业特色为重点,以培育新型产业为支撑,以建设项目为带动,全力推进聚集区发展。

1.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聚集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明确聚集区总体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

2.坚持分步实施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聚集区建设档次和水平。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4.坚持科学发展原则。把聚集区建设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结合我镇实际,成立工业发展工作指挥部,并设立工业发展办公室,切实保障我镇工业聚集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同时,规划建设一个总面积为450亩的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轻工业聚集区,做好“七通一平”建设,积极吸引项目落户。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明晰界限,划定聚集区四至。

结合工业聚集区实际,镇工业发展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确定工业建设用地四至,为工业聚集区长远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二)完善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集贤路、创业路、长兴路等三条主干道路的建设,做好通往工业聚集区桥梁建设,完善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明确发展特色,找准定位。

结合我镇实际,积极引进符合环境标准的轻工业,打造以纺织、发夹、服装加工等为主的轻工业聚集地,并对占地不生产的企业、废油收购等污染企业清理出工业聚集区。

(三)任务分解到位,压实责任。

我镇在重视项目数量的同时狠抓项目质量,下一步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每名党政班子成员至少引进一个招商引资项目;镇一般干部要积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成效。

(四)量化管理,严格奖惩。

镇制定干部量化考评细则,对镇干部实行月评比量化管理,对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到位的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年终综合考评中加5分,因工作不力无法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严格追究责任,并在年终综合考评中扣5分。

2、工业用地严重不足,制约我镇工业聚集区的发展,需要上级国土部门的协调解决;

3、工业集聚区政策支持需要进一步强化,需要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我镇工业聚集区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县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经营理念,结合我镇的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聚集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流动宣传车、电视台、文化墙等宣传平台,重点宣传聚集区建设、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的特色和亮点,营造聚集区发展良好氛围。

(三)建立机制,抓好落实。建立工业聚集区发展工作汇报制度,及时反馈聚集区建设进展情况,定期听取和研究聚集区建设工作。将聚集区建设工作列入领导和干部年度考核目标之中,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聚集区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四)营造环境,优化服务。通过强化全员发展意识,致力于营造和谐美好的人文环境、优质高效的办事环境、宽松有效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制度环境,为聚集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全力营造“重商、尊商、亲商、富商、留商”的社会氛围。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和《中共xx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大力发展县域工业促增收,强化产业造血功能,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新时期扶贫攻坚总体部署要求,以全面同步小康为指引,遵循《xx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因地制宜立足长远,把县域工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县域农产品精深加工、民族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科学合理开发水电、矿产资源,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生态能源产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鼓励民族地区与省内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对接,共建“飞地产业园区”、合作园区,努力走出一条扩量提质、转型增效、加速发展的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之路。

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基础上,到20xx年,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水平明显改善,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更趋显著,县域工业集聚集约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一批新兴工业县和特色工业县。支持“飞地产业园区”、合作园区建设,在全省贫困县因地制宜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工业集中、竞争较强的优势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新建一批风光分布式能源项目,新建和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着力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各级相关部门要将县域工业扶贫作为推进扶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和抓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要履行好牵头协调职责,有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自身职能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地方党委、政府要履行主体责任,将县域工业扶贫的目标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加强研究谋划和组织协调,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大支持力度,注重政策倾斜。积极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向县域工业扶贫的倾斜和支持,各级各部门在制定规划和安排项目资金时,要加大对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探索管理权限、要素保障、财税等方面特殊政策,给予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先行先试的权利,确保贫困县县域工业发展具备强劲的后生动力。

(三)强化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培育。强化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一批以小企业创业孵化为重点的创业支持服务机构,打造一批为产业集聚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鼓励、引导农村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就业和自主创业实现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四)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结合各地县域工业发展和扶贫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资金为基础、以项目为手段、以人才为根本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县域工业扶贫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推进县域工业扶贫持续健康发展。注重目标考核和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解决县域工业扶贫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的时效性和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五

第一条为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节约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有关绿色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营、改造以及对绿色建筑发展实施监督管理和引导激励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

第三条绿色建筑发展应当遵循政策引导、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社会参与的原则,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创新与进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绿色建筑发展宣传教育,普及绿色建筑知识,增强全民节能意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发展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实行绿色建筑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诚信信用制度和奖惩机制,做好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监理单位、能源利用效率测评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采集、评价、确定、发布和应用等工作,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第九条对在绿色建筑发展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国土资源等部门编制绿色建筑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绿色建筑规划应当明确绿色建筑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区域和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求等内容,并确定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第十一条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省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公布绿色建筑标准和绿色建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推广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目录以及限制或者禁止使用的高能源消耗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目录。

第十二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建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鼓励居住建筑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

第十三条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公告中,应当依据绿色建筑规划明示该地块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第十四条新建建筑项目立项及备案文件应当包含绿色建筑等级要求,明确工程选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以及投资、节能减排效益等内容。

投资主管部门在项目立项时,应当将绿色建筑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范围,出具的项目批复文件应当载明绿色建筑等级要求。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报送的工程设计方案应当附具节能评估审查意见。

建设单位委托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时,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不得要求设计单位低于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

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公共建筑,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文件中,明确安装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设计内容,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安装装置。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绿色建筑等级承担质量保证责任。

第十六条设计单位编制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建筑工程设计文件时,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第十七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按照节能评估审查意见、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施工中应当采取降低能耗、水耗,减少废弃物排放,防治噪声和扬尘污染等措施。

第十九条监理单位应当按照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监理。

第二十条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对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承担责任;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按照有关规定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一条新建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测评机构对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标识,并将测评结果向社会公示。能源利用效率测评结果不合格的,不予竣工验收。

能源利用效率测评机构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

第二十二条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应当向买受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绿色建筑等级及技术措施、节能设施的保修期限及保护要求等内容,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

第三章运营与改造。

第二十三条绿色建筑的运营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等管理制度完备;。

(二)节能、节水和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等设施设备运行正常;。

(三)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记录完整;。

(四)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五)分类收集生活废弃物,规范设置垃圾容器。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实施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和信息共享。

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接入监测平台,并保证运行正常。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制度。

未安装用能分项计量和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既有公共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以及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能源供应单位,应当每年将建筑能耗数据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对超限额的公共建筑实施建筑能耗超限额加价制度和差别价格政策,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对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执行情况进行节能监察。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城市环境景观整治、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应当同步实施绿色改造。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绿色改造费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居住建筑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使用的公共建筑纳入政府改造计划的,改造费用由政府和建筑所有权人共同承担。

使用财政资金进行绿色改造的项目,项目实施前应当进行建筑节能量核定;项目完工后,应当进行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测评和标识。

第四章技术与应用。

第二十八条绿色建筑应当推广应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雨水利用、余热利用和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

第二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建设单位应当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用于采暖、制冷(热)和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一体化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第三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建设单位应当使用取得标识的绿色建材,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选用节水器具,场地排水管网建设应当采用雨污分流技术。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鼓励新建建筑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建筑的景观用水、绿化用水、道路冲洗用水,优先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

第三十一条新建建筑应当推进土地节约利用,按照开发利用规划和相关标准开发地下空间。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动绿色建材发展,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提高绿色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比例。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设,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提高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据绿色建筑规划确定一定比例的建筑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政府投资的其他公共建筑优先应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

第五章引导与激励。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资金,用于绿色建筑技术推广、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墙体材料改革、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运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绿色生态城区示范,以及绿色建筑宣传培训等。

第三十五条绿色建筑发展实行下列扶持政策:

(五)核算建筑能耗时,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量可以抵扣建筑能耗量。

第三十六条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研究编制绿色建筑标准,开发具有高原地区特色的绿色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研究开发成果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扶持等政策。

省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应当支持绿色建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研发机构建设,强化绿色建筑产业现代化领域技术创新,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列入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促进绿色建筑科技成果转化。

第三十七条鼓励商品住房按照全装修成品住房的要求建设,推行一次装修到位或者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第三十八条鼓励城市新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大型住宅区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按照绿色生态城区进行规划和建设。

第三十九条鼓励发展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产业,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技术服务体系。

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

第四十条鼓励农村牧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应用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太阳能光热、光伏等绿色建筑技术和建材。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经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建设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要求附具节能评估审查意见的;。

(三)未进行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测评或者测评结果不合格通过竣工验收的;。

(五)未能保证计量传输系统正常运行的;。

(六)未按规定利用可再生能源的;。

(七)未使用绿色建材和节水设施的;。

(八)未安装生活废弃物分类收集设备的。

第四十三条设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编制绿色建筑专篇的;。

(二)未在设计文件中明确安装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设计内容的;。

(三)未按规定同步设计可再生能源、节水设施或者建筑用能分项计量及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

第四十四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未按照节能评估审查意见、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的,由省或者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施工单位未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确定的绿色建筑标准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节水设施器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未安装用能分项计量和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的既有公共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以及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能源供应单位未按要求报送建筑能耗数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绿色建筑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绿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二)公共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三)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指以节约能源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使用功能等为目标,对既有建筑进行维护、更新、加固等活动。

(四)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来建造和管理建筑,将建筑的建造和管理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五)装配式建筑,是指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能源利用效率测评,是指对建筑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计算、检测,并给出其所处水平的活动。能效标识,是指依据能效测评结果,对建筑能耗相关信息向社会或产权所有人明示的活动。

第四十九条本办法自4月1日起施行。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六

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结合密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完成村庄的规划审批工作、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和地上部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包括:街坊路及雨排水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绿化美化、公共照明、公厕提升改造),把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兴业富民的美好家园。

二、建设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村庄需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地下地上统筹衔接”的建设原则,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未列入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计划的村庄(自然村),要加快完成村庄规划审批、实施方案设计编制、预算资金评审等前期工作,尽早开展地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已列入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计划的村庄,同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庄规划审批、实施方案设计编制、预算资金评审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待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完工后,立即启动地上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三、职责分工。

(一)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

负责对行业主管部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统筹、协调、推进和督查考核。

(二)区农业农村局。

1.负责牵头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年度计划,并按计划推动实施。

2.负责制定农村公共照明设施建设工程的指导意见;负责实地审核农村公共照明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负责农村公共照明设施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复核验收。

3.负责选聘1家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地上部分工程项目进行统一管理;选聘2家监理公司,对美丽乡村建设地上部分工程项目质量实施监理,由各镇政府从中选择,确定监理公司并签订监理合同。

(三)区公路分局。

负责制定农村街坊路及雨排水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指导意见;负责实地审核农村街坊路及雨排水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负责农村街坊路及雨排水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复核验收。

(四)区园林绿化局。

负责制定农村绿化美化建设工程的指导意见;负责实地审核农村绿化美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负责农村绿化美化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复核验收。

(五)区水务局。

牵头负责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负责指导各镇政府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前期审批和施工管理工作;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负责实地审核涉及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农村街坊路工程实施方案,确保地下与农村街坊路建设工程有效衔接;负责涉及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农村街坊路工程复核验收。

(六)区财政局。

负责实施方案的预算评审、结算评审和资金下达工作,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进行监管。

(七)区规自分局。

负责村庄规划的报审工作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实地审核工作。

(八)区住建委。

负责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监督。

(九)各镇政府。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编制、审核村庄实施方案,符合村庄实际,确保实施方案的完整性和可实施性;负责组织实施方案送评和工程实施、工程验收、工程结算、资金使用;负责审查中标单位的企业资质和施工能力;监督中标的施工单位,禁止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监督施工单位依据预算评审报告控制工程造价,严禁超出预算评审报告金额。

(十)各村委会。

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受益主体,负责配合设计单位编制实施方案;配合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协调工作;在镇政府的统筹下,可以与施工方签订有偿服务协议,为施工方提供有偿劳务、协调等工作,确保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十一)设计公司。

负责村庄实施方案设计的编制工作,确保设计内容符合村庄实际,整体村庄风格、风貌统一;保证实施方案的完整性和可实施性,承担丢项落项的相关责任。

(十二)项目管理咨询公司。

负责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地上部分和“厕所革命”相关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主要包括:指导各镇审核中标单位资质;项目前期组织各单位审核实施方案设计,核实中标单位资质等工作;项目中期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各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进度统计等工作;项目后期组织各单位进行复核验收等工作。

(十三)监理公司。

负责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地上部分和“厕所革命”相关工程质量的监理工作,推进施工进度,按期完工;监督中标的施工单位,禁止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监督施工单位依据预算评审报告控制工程造价,严禁超出预算评审报告金额;出具监理报告,确保各项工程建设质量达标。

四、实施计划安排。

(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牵头单位:区规自分局。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务局、区公路分局、区园林绿化局、各镇政府。

实施流程:各镇政府选聘设计公司,设计公司驻村对村庄进行基础材料收集、地形图测绘和编制规划;规划成果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签字确认并公示无异议后报送镇政府;规划成果经镇党委会或镇长办公会通过并由镇党委书记或镇长签字确认后,报送至区规自分局;区规自分局组织相关部门对村庄规划进行区级联审,各相关部门对行业主管内容进行专项审查,联审通过后报送区政府审批。

牵头单位:区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

实施流程:各镇政府按照“成熟一个报送一个”的原则,将村庄实施方案设计成果预算评审的相关材料按照要求报送至区财政局;区财政局在1个月内完成村庄实施方案的预算评审工作;评审工作完毕后,各镇政府按照区财政局预算评审金额组织招投标工作。

(三)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牵头单位:区水务局。

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住建委、区财政局、各镇政府。

实施流程:由区水务局牵头,根据市级文件精神和我区美丽乡村建设实际,合理确定施工点位,制定供水、污水、湿地、污水处理站等项目实施方案,经专家审查后报送至区发改委进行立项和批复;获得批复后指导各镇严格按招投标程序进行施工建设,各镇政府为农村污水治理建设工程实施主体;办理质量和监督备案手续后,区住建委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具体工作流程按照《密云区农村污水(供水)治理工作三年实施方案(20__年7月-20__年6月)》中相关规定实施。

(四)农村街坊路及雨排水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牵头单位:区公路分局。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

实施流程:各镇政府将农村街坊路及雨排水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报送至区公路分局进行审核(平原地区重点路段确需配套雨排水设施的村,在实施方案设计前需征求区公路分局意见,区公路分局踏勘核实确认后,形成书面意见反馈至各镇政府,同时报送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专班备案。各镇政府收到区公路分局核实意见后,将雨排水建设项目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设计);区公路分局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农村街坊路及雨排水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审核工作;审核通过后,由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实地核验;实地核验通过后,各镇政府将实施方案报送至区财政局进行预算评审;预算评审完成后,由各镇政府按照预算评审金额向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提交资金的申请;区农业农村局根据预算评审金额将70%建设资金拨付至相关镇政府;各镇政府组织实施农村街坊路及雨排水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区公路分局在建设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程竣工后,各镇政府组织验收工作;验收完成后,各镇政府将复核验收申请报送至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由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复核验收;复核验收通过后,各镇政府将结算评审相关材料报送至区财政局进行结算评审;结算评审完成后,由各镇政府按照结算金额向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提交剩余资金的申请;区农业农村局根据结算评审金额将剩余建设资金拨付至各镇政府。

(五)农村绿化美化工程。

牵头单位:区园林绿化局。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

实施流程:各镇政府将农村绿化美化建设实施方案报送至区园林绿化局进行审核;区园林绿化局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农村绿化美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审核工作;审核通过后,由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实地核验;实地核验通过后,各镇政府将实施方案报送至区财政局进行预算评审;预算评审完成后,由各镇政府按照预算评审金额向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提交资金的申请;区农业农村局根据预算评审金额将70%建设资金拨付至相关镇政府;各镇政府组织实施农村绿化美化建设工程,区园林绿化局在建设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程竣工后,各镇政府组织验收工作;验收完成后,各镇政府将复核验收申请报送至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由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复核验收;复核验收通过后,各镇政府将结算评审相关材料报送至区财政局进行结算评审;结算评审完成后,由各镇政府按照结算金额向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提交剩余资金的申请;区农业农村局根据结算评审金额将剩余建设资金拨付至各镇政府。

(六)农村公共照明设施建设工程。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

实施流程:各镇政府将农村公共照明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报送至区农业农村局进行审核;区农业农村局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农村公共照明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审核工作;审核通过后,由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实地核验;实地核验通过后,各镇政府将实施方案报送至区财政局进行预算评审;预算评审完成后,由各镇政府按照预算评审金额向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提交资金的申请;区农业农村局根据预算评审金额将70%建设资金拨付至相关镇政府;各镇政府组织实施农村公共照明设施建设工程,区农业农村局在建设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程竣工后,各镇政府组织验收工作;验收完成后,各镇政府将复核验收申请报送至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由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复核验收;复核验收通过后,各镇政府将结算评审相关材料报送至区财政局进行结算评审;结算评审完成后,由各镇政府按照结算金额向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提交剩余资金的申请;区农业农村局根据结算评审金额将剩余建设资金拨付至各镇政府。

(七)农村公厕提升改造工程。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

实施流程:各镇政府将农村公厕提升改造实施方案报送至区财政局进行预算评审;预算评审完成后,由各镇政府按照预算评审金额向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提交资金的申请;区农业农村局根据预算评审金额将100%建设资金拨付至相关镇政府;各镇政府组织实施农村公厕提升改造工程,区农业农村局在建设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程竣工后,各镇政府组织验收工作;验收完成后,各镇政府将复核验收申请报送至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由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复核验收;复核验收通过后,各镇政府将结算评审相关材料报送至区财政局进行结算评审;结算评审完成后,结余资金部分由各镇政府原渠道缴回,资金不足部分由各镇政府按照结算金额向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提交剩余资金的申请;区农业农村局根据结算评审金额将剩余建设资金拨付至各镇政府。

五、操作步骤和验收标准。

(一)操作步骤。

1.区农业农村局在当年10月底前,牵头确定第二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并送达至相关单位和各镇政府。

2.各镇政府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后,报请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各行业主管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

3.实施方案审核通过后,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实地核验。

4.实施方案通过实地核验后,由各镇政府报送至区财政局进行预算评审;区财政局在1个月内完成预算评审工作;区农业农村局按照预算评审金额的70%拨付至各镇政府;同时,各镇政府组织进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并按照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意见的内容和标准组织实施工程建设。

5.招投标完成后,镇政府按照预算评审金额的50%拨付启动资金至相关施工单位。

6.工程建设竣工后,由各镇政府组织验收,验收通过后,将复核验收申请报送至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由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复核验收。

7.复核验收通过后,各镇政府将结算评审相关材料报送至区财政局进行结算评审,并按照结算金额向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提交剩余资金的申请,区农业农村局按照结算评审金额拨付剩余资金。

(二)验收标准。

1.各镇政府需成立工程验收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各主管副镇长、相关科室和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成员,负责农村街坊路及雨排水等相关配套设施、绿化美化、公共照明设施和公厕户厕改造等建设工作的验收工作。

2.各镇政府需向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提供的备案材料如下:

(1)村庄实施方案的财政预算评审报告1份;

(4)监理报告1份(由监理单位提供);

(5)复核验收申请2份;

(6)工程结算报告1份;

(7)剩余建设资金的申请2份。

六、传统村落保护。

国家级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过程中,应予以重点支持,按照相关规定,可提高设计标准,要单独进行实施方案设计,提升保护、修缮的设计水平,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

市级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可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

七、资金使用管理。

1.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资金优先用于工程进度快、工程质量优良的镇。

2.各镇可在美丽乡村建设范围内统筹使用美丽乡村资金(含以前年度资金),超出财政定额补贴部分,区财政不再给予追加,超出部分由各镇政府自筹解决。

3.各镇超过一年以上结余资金按原渠道缴回区财政,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列入美丽乡村年度工作计划的村庄,具备可实施条件,无故逾期一年未实施的,将收回建设资金,区政府不再给予资金支持。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协作。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行业主管部门、各镇政府要主动作为,积极沟通,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形成共建合力,共同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及时协调配合解决实际问题,按期完成各项任务。

(二)落实责任,明确主体。

各镇党委、政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和实施主体,镇党委书记(镇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各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狠抓工作落实,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抓好各项工程实施,要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性,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三)严格管理,规范建设。

本着“经济、实用、适度、合理”的原则编制村庄实施方案,杜绝超越和不切合农村实际的建设项目,严控建设成本,防止过度建设,严禁借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贪大图洋等面子工程。各项工程建设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如村庄实施方案设计与实地情况不符,由镇政府追究设计单位责任。

(四)加强监督,认真考核。

将各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和巡察重点内容,加强区级监督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牵头部门、各镇政府在落实工作的同时,要定期将工作进度报送区委农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班。

(五)注重长效,加强管护。

各镇政府要将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按照“谁管理、谁维护、谁破坏、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将运维工作落到实处,用好基础设施运维资金,制定长效管护机制、监督监管机制、维护验收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工作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七

摘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对栖霞市而言,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基础特别是财力薄弱的问题,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首要任务在于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关键词:工业经济;财力;做大;栖霞。

1栖霞工业有基础、有潜力,对全市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正在逐步显示出来。

经过近几年来坚持不懈地抓新项目引进建设、老企业嫁接改造、民营经济发展培育,栖霞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明显上升,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工业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战略重点来抓,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260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达到220亿元、11.8亿元和1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12.5%和12.3%。

其中18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22家利税过千万元。

在近两年特殊形势下,栖霞工业能够实现逆势上扬,说明这几年抓结构调整和企业培育已经初见成效,体现了工业经济的基础和潜力。

(1)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日渐突出。

去年以来,栖霞市对重点骨干企业进行了调整,并从资金、政策、电力等方面予以倾斜,促其尽快发展壮大。

20,全市65户重点骨干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1.9%和22.3%,骨干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在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65户骨干企业中有43户纳税比去年同期增长,其中,大地管桩、昌裕印刷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32%;鑫焊焊接、经壹佰照明、润霖风电、张裕玻璃、华隆机械、乐泰汽车、东山电机等7户企业增幅均达到50%以上。

(2)老企业嫁接改造成效明显。

全市上下以改造提升老企业、盘活闲置资产为着力点,积极加大老企业嫁接改造力度,部分老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原来的“包袱”变成了“财富”,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瀚海化工通过氨醇改造项目,由过去单一的尿素生产,增加到尿素、合成氨、甲醇、乙醇、二氧化碳等多个产品,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同兴实业过滤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红壹佰照明产品出口率达到75%以上,并成功将产品打入沃尔玛超市。

(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骨干企业把技术改造作为增强发展后劲、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年确定了25个技改项目,年内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入5亿元,其中21个项目开始试生产或设备安装调试。

通过积极对接、扎实运作,万华生态板业公司规划的生态家居制造产业基地新增指接板、免漆板等3个生态环保项目;张裕玻璃、昌裕印刷、东山电机的二期工程也顺利投产。

预计25个技改项目全部完工后,年可增加企业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4.8亿元,利润2.6亿元。

(4)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针对近两年经济运行的异常情况,重点骨干企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严格加强财务、成本和质量管理,有效地减少了企业损失,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为企业应对危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山水水泥、瀚海化工、烟台电机等企业,狠抓内功管理,积极“降本增效”,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各重点用能企业坚持节能降耗与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相结合,大力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茉莉华服装、阳光服饰等企业,积极转变经营方式,把握市场的能力大大增强,市场相对稳定,影响相对较少,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又积极开拓了欧美等市场。

2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2015年全市工业企业运行比较平稳。

但随着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效应的逐步显现,给栖霞市的工业经济也带来了不少压力,骨干企业普遍面临着运行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下降等困难,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比较艰难。

(1)市场需求萎缩。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栖霞市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的还影响到内销企业的经营发展。

如水泥行业,三菱、山水等企业,受国内外建筑市场大幅度萎缩的影响,产品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产品大量积压。

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该市部分企业出口价格不断下降,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

如服装行业虽然订单较为充足,但由于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属于来料加工或贴牌生产,外商除在产品质量上比以往更加苛刻外,还不断压低加工费单价,致使企业处于微利状态。

(2)资金投入放缓。

尽管金融单位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企业有效资产大多已经抵押,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外,该市投资规模大、拉动作用明显的项目相对较少,再加上部分项目配套资金落实难度较大、项目质量不高,争取国家大盘子投资的可能性较小,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难度加大,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据调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缺口资金达15亿元,其中技改资金缺口8亿元,流动资金缺口3亿元。

(3)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

部分企业因资金、市场、产品结构等原因,陷入开工不足甚至停产状态。

从该市65户重点骨干企业运行情况看,受危机影响及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影响,山水水泥、宝桥水泥、白洋河水泥、大地管桩、东山电机、安得利斯风电、拓伟机械、雷彩工具等8户企业处于开工不足状态,裕祥精细化工公司未能满负荷生产。

上述企业影响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6000万元。

(4)原材辅料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

自去年以来,由于部分企业对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估计不足,为了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在各种原辅材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高价购进了大批燃料和原材料,至今尚未消化完毕,如山水水泥、瀚海化工的煤炭每吨比目前市场价高出500多元,银云活塞的铝每吨比目前市场价高出近6000元,东山电机购买的铜比目前市场价每吨高出4000元,这一因素直接影响企业效益3000多万元。

3加快栖霞工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新开工业化道路。

栖霞市工业的发展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只要找准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市工业的新跨越就不是梦想。

(1)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立足栖霞市工业实际,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唯有此,栖霞工业才有根本出路。

在加快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总体应实行三个一批。

一是关停一批。

主要是关停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目前,全市对年产10万吨以下的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全部关停,对资源依靠过多的滑石、石材加工企业限制生产,对7户重点用能企业搞好跟踪管理,确保全市能耗和排放达标。

二是转型一批。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市场的倒逼机制迫使一些低端产品退出市场或进行改造升级。

栖霞市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快推行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抓好水泥、化工等行业技改扩能以及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企业向“低投入、低消耗、小排放、高产出、可循环”的节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扶持一批。

栖霞市现有8个项目列入了烟台市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在抓好这些项目建设的同时,应该围绕生态板、风力发电等项目,再扶持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努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

(2)注重发展的乘数效应,从根本上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抓住最能突破全局、最具裂变潜力的关键环节、重点部位,谋求最大的发展效益。

当前栖霞工业经济的裂变,重点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全力突破重点园区。

抓工业必须集中用力抓重点园区,增强吸纳聚集能力,使更多的项目向园区集中,并通过进园项目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延伸和关联产业的横向拓展,打造产业集群,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使园区真正起到项目聚集裂变的作用。

目前,栖霞经济开发区和农村台湾农民创业园规模以工业企业占全市总数的比重达到了三分之一,“十三五”期间要争取两大园区全年工业销售收入和财政收入两项指标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二是加快推进老企业嫁接改造。

老企业的嫁接改造、膨胀裂变,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是发展壮大企业的一条捷径。

近年来,该市紧紧抓住有潜力的老企业不放松,同兴实业由一个小企业裂变出多个子企业,拥有20项专利,7个系列40多个产品,国内市场占有量达到70%;瀚海化工、万华生态板等项目依靠技改,实现了项目膨胀发展。

今后要继续走老企业嫁接改造的路子,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三是抓好项目引进建设。

今后,应该更加注重已引进落户项目的增资扩股、规模扩张,更加注重闲置资产的开发利用,更加注重开展以商招商,加大项目的引进建设,这是今后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点。

注重发挥落户项目的作用和影响,抓好以商招商,通过项目的不断扩张、不断引进,以达到项目裂变的效果。

(3)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引导企业管理上水平。

对工业经济来说,要把危机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政府主管部门要从思想上、体制上、作风上进行深入反思,查看促进企业发展的思路、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看看是不是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扶持企业的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有没有影响企业发展的条条框框限制,该落实的落实、该纠正的纠正、该清理的清理,破除一切制约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打造一个更加有利的洼地效应,把解放思想真正体现到抓落实促发展上。

二是用科学的发展理念指导企业布局调整,城区实行退二进三,企业实行退城进园,有效发挥城区对三产的带动功能和园区对企业的聚集功能。

下步,要争取银云活塞、澳通制剂等企业尽快退城进园。

同时,对目前园区内尽管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但科技含量低贡献不大的冷风库、网套、纸袋等企业,结合镇域经济调整和发展,通过“滕笼换鸟”的方式把土地置换出来,以有限的土地和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

三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围绕原材料购进、企业库存、产品订单、电力供应等方面,搞好分析测算,加强运行监控,提供有效支持,保证企业健康发展、正常运行;进一步抓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引导企业苦练内功、加强管理,努力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以同样或较低的投入换取更高的回报。

参考文献。

[1]曹伟.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09).

[2]张庆君.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3]唐海燕.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

[4]程祖伟,韩玉军.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八

现阶段,制药工程产业已然变成了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应势而起的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因此成为了重要的新兴产业。其主要是采取了现代化科技致使中药在研制、生产的过程中,确保了规格化与质量化标,进一步直接带动了我国中药产业整体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当前的中药制药工程科技的创新手段展开研究,旨在给现代化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设出更加科学的技术平台,使之迈向数字化发展道路。

引言。

如今,中药制药工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国整个医药产业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并且市场上的许多中药种类并不具备较高的科技水平,因此也不能形成能够和其他以此衍生出了全新的制药门类。然而,由于众多历史因素及始终较低的科技水平制约,我国产业进行抗衡的市场竞争力,无法达到生产经营。对此,就更加需要中药企业的领导对对相关科技创新策略实施具体分析与研究,把展开的一些技术创新在工业技术生产中实施高效转化,进而制造出适合广大消费群众所需要的有效药品。

1.1中药制药阶段的技术分析。

这种技术的产生应用,主要是来自原质量源于设计的重要理念。其纲领性的原则是利用对所以制药流程环节实施全方位的科学化的监督控制,极其明晰地详尽地清楚这一分析技术的原理与原则,制订出一系列用于给中药药品生产制造实施研究试验检测的系统。部分有关的学者与专家艰辛,中药制药研究技术必须要通过集成技术,进而对中药制药的全部流程进行化学、物理性质的分析和风险研究,对所有可能可以引发药品质量问题的一些因素实施精确甄别,对中药药品研制生产的原料以及各个艺材料展开不定时的纪实试验检测,让药品质量满足严格的标准,实行中药质量控制的目标。分析技术思路的重点是中成药制造全部流程中的建模分析,研究每一个工艺及其质量联系的相互连接点,设计质量让风险缩减到最小的环节质量控制系统,制定中药制造流程中的质量监测系统[1]。

1.2品质优化技术。

对中药制造中的每一个涉及到的工艺流程实施深度解析,判断甄别每一个工艺所需要的参数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指标相关联的技术,涉及中药产品质量的控制标准,对中药制造过程中的每一项工艺参数实施不断健全和改进,让所有环节和中药产品质量检测的流程都实施严格与系统的关联,精确地控制好整个中药制造工艺的方法和每一个生产是流程,确保中药制药工艺质量的提升。

当下,对于我国很多的中药制造企业而言,集成科技作为一种先进、科技的工业生产创新客气,尤为适用在中药制造的生产工艺中来,能够对生物体的有效成分提炼、浓缩、以及萃取这一类相对十分繁杂技术进行完美操控。把重要药品生产制造中提取、分离、浓缩、以及纯化等一系列相互结合的工序和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集成实施操作,最终不仅可以让中药从原料到产品所有制造流程实施密切监控,还能够确保中药生产制造出的是高标准、高质量药产品[2]。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九

工业互联网对现有生产过程的改造一方面体现在覆盖工业生产生命周期的信息采集与分析,另一方面体现在利用互联网实现工业生产的资源配置、协同合作和延伸服务。这些愿景需要工厂网络与互联网实现充分的融合。工厂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使工业互联网呈现以3类企业主体,7类互联主体,9种互联类型为特点的互联体系。

3类企业主体包括工业制造企业、工业服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工业制造企业提供基本的产品设计、生产、维护能力;工业服务企业利用对智能产品的数据采集、建模、分析形成创新的用户服务模式与业态;互联网企业利用其平台资源优势实现工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的资源优化配置。在工业互联网体系中,这3类企业的角色是不断渗透、不断转换的。

7类互联主体包括在制品、智能机器、工厂控制系统、工厂信息系统、智能产品、协作企业和用户。在目前的工业生产模式中,机器、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等主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互联能力,工业互联网将互联主体进一步扩展至在制产品、智能产品、用户等工业生产生命周期各环节、各层面的主体之中,这也需要新型传感设备、物联网等使能技术的支撑。

9种互联类型包括了7类互联主体之间复杂多样的互联关系,目前已梳理出的互联类型可能还不能完全体现工业互联网中互联关系的复杂性。这些互联关系体现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网络互联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ot系统或it系统互联的范畴,成为连接生产能力、设计能力、商业能力以及用户服务的复杂网络系统,其支撑技术也涵盖了已有的工业控制网络、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

3.2工厂内部网络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

面向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工厂内部网络正逐步与互联网技术实现融合,呈现“三化(ip化、扁平化、无线化)+灵活组网”的发展趋势。ip化是指ot网络的ip化,以实现从机器设备到it系统的端到端ip互联,进而实现整个制造系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数据交互与协同。ip网络是目前互联网和企业信息系统普遍采用的网络技术,通过“ip到底”实现工业生产全过程信息采集是合理的技术选择。目前以profinet、ethernet/ip等为代表的工业以太网协议已经支持为现场设备分配ip地址,并实现ip流量与控制信息的共线传送。

扁平化是减少工厂内数据传送的层级,实现工业数据在生产现场和it系统间的快速流通,并支持实时或准实时的数据分析与决策反馈,从而实现智能化生产。扁平化有两层含义:一是ot层面的扁平化,将传统上现场级、车间级、控制级等复杂分层的ot网络统一为扁平化的二层网络;二是it、ot的融合化,通过业务网关类设备实现it层和ot层的数据融合互通。

无线化是利用各种无线技术支持工厂内更加广泛的信息采集与传送,消除工厂内的“信息死角”。目前传统的2g/3g/lte、wifi及zigbee等无线技术已经逐步在工业互联中获得一定规模的应用;同时针对于工业场景的工业无线技术也开始出现,如wia‐pa、wirelesshart及isa100.11a等。但工业无线的应用总体还处于初期阶段,实际应用部署较少,且主要在流程工业领域。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无线技术将逐步成为有线网络的重要补充,但还需要解决电磁信道干扰、低功耗、可靠性等关键问题。5g技术在场景设计中已经考虑到低功耗、大连接、高可靠的物联网应用场景,未来可能在工业无线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灵活组网是面向柔性生产的需要,通过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整,实现生产过程的灵活组织及生产设备的“即插即用”。目前的工业生产(主要指离散工业)基本上都是“刚性生产”模式,其互联网络也是“刚性网络”,制造环节中机器、设备、辅助工具等需要按照预先的设定进行互联。未来工业生产大规模定制化的特点需要资源组织更加灵活,更加智能,以软件定义网络(sdn)为基础的新型网络技术可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整,打破工厂内部网络刚性组织的局限,适应智能机器自组织和生产线敏捷部署的要求。

3.3工业生产与互联网业务模式的融合。

目前工业生产生命周期与互联网的结合主要是商业销售环节的结合,并催生出“淘工厂”等新业态。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服务模式的发展,原来局限在工厂内的工业生产过程逐步走向外部网络,体现为工厂内系统、网络与工厂外网络(互联网)逐步实现融合,以实现更为灵活的生产组织、更加优化的产业分工、更加便捷的产业链协作,或形成以往无法实现的新的服务业态。

工业生产与互联网业务模式的融合体现为四大类:it系统与互联网的融合、ot系统与互联网的融合、企业专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产品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it系统与互联网融合从网络层面来看是工厂内部it网络向外网的延伸。企业将其it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托管在互联网的云服务平台中,或利用软件即服务(saas)服务商提供的企业it软件服务。目前美国的autodesk、法国的达索,以及中国的数码大方等企业已经开始面向中小企业提供这类云服务。

ot系统与互联网融合从网络层面看是ot系统网络向外网的延伸。在一些人力较难达到,且又需要实现生产过程调整和维护的场景下,需要通过可靠的互联网连接,实现远程的ot系统控制。目前沈阳机床厂的“i5”平台可以初步实现对不同地理位置机床的远程监控,就是这类服务的雏形,但不同的ot业务流对网络要求不同。目前互联网的质量对于时延、抖动、可靠性有极高要求的实时控制和同步实时控制还很难承载。企业专网与互联网融合是将在公众网络中为企业生成独立的网络平面,并可对带宽、服务质量等进行定制。这类业务场景不仅需要为企业提供独立的链路资源(vpn),还需要提供独立的网络资源控制能力,开放的网络可编程能力,以及定制化的网络资源(如带宽、服务质量等)。目前的互联网尚不支持此类业务场景,需要网络虚拟化及软件定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部署。产品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将通过智能工业产品的信息采集和联网能力为工业企业提供新的产品服务模式。目前ibm、微软、ge等公司纷纷推出各自的工业互联网数据分析平台,工业企业基于这些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产品监测、预测性维护等延伸服务,从而延长了工业生产的价值链。这类业务的基础是对海量产品的数据采集与监测,需要通过无线等技术实现工业产品的泛在接入。

3.4工厂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技术需求。

基于我们目前的研究,工厂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仍将基于目前以ip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体系。另外由于工业互联网需要连接大量的无处不在的企业、用户、智能产品(如汽车、工程机械)等,需要依托公众网络,因此从网络建设部署的角度看,工业互联网应和公众网络融合在一起,部分环节有可能采用专网或虚拟专网。

虽然工业互联网引发的工厂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尚在发展初期,但一些关键技术需求或方向已经显现,包括以下6个方面:(1)支持控制信息与数据信息共线传送的高可靠工业以太网技术;(2)面向工业生产的无线解决方案;(3)支持生产现场控制网络灵活组网的sdn技术;(4)包括nb‐iot、5g在内的面向海量产品泛在接入的无线网络技术;(5)生产现场数据向云端集成的信息传送技术;(6)支持骨干网络多租户隔离的网络虚拟化和软件定义网络技术。

4加快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建议。

(1)利用科研专项等方式加快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研发及标准化,并以产业联盟的形式集中工业企业、it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研究机构的力量,尽快实现规模应用,形成产业生态。

(2)利用中国ict、互联网产业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强ict新技术与工业领域融合技术的研究,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形成我们自己的突破点,占据国际技术研究的前沿。

(3)鼓励中国企业、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国际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标准组织活动,紧跟国际工业互联网技术进展的步伐,并争取对其发展方向产生影响。(4)建立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围绕工业互联网整体技术架构、网络技术、标识解析、工业大数据、工业云平台、安全防护等领域的技术、标准、产品验证,构建工业互联网技术和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开展产业转化与推广,引领和支撑中国工业互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十

绿色经济又叫循环经济或生态经济,是新型工业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其目标是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效益目标共同协调发展,具体要求有五个转变,即工业经济的单一目标转变为生态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双重目标,消费需求的单一目标转变为消费需求与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的双重目标等。要实现这5个目标的转变,就要开发低能耗、低污染的工业产品,同时,要解决好生态保护、生产与资源、生态经济与工业经济效益增长等问题。

做好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工作,就要做好产品的短、小、简、轻、薄等方面等工作。

(一)初始化时间和过程短的产品研发与生产。

短是指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产品的功能和效能,减少产品使用时的初始化时间和过程,进而实现节省材料、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如速效充电、速效冰柜、速效空调等新产品。

(二)体积小的产品研发与生产。

小是指产品体积的小型化,在保证产品使用功能和使用价值不变或有所提升的基础上,通过科技手段或工艺创新,缩小产品的体积。体积小的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可以延伸到上游或下游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设备,同时也能缩短产品生产时间,进而实现节省能源、减少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如掌上电脑、微型耳麦等新产品。

(三)简约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简是指产品的结构、构件和数量的简化。在确保产品使用价值不变或有所提升的基础上,简约化是提高产品构件或数量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也能延伸到下游生产共计和生产设备的简约化组成。产品容易组装、拆解、维修,简约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能减少生产时间、简化生产过程,简化生产复杂性。

(四)轻型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轻是指产品的重量具有轻型化特点,在保证产品使用价值不变或有所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轻型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同时也能延伸到上游或下游生产设备的轻型化。轻型化产品具有能耗低、耗材少、资源利用效率高等特点。

(五)薄型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薄是指产品的薄型化,此类新产品有利于集成知识密集型产品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如液晶显示器、微型电子仪器等新产品。

(六)新产品的综合研发与生产。

由于使用功能的不同,有些产品难以小型化,如钢琴、办公桌椅、冰柜等产品,但研发过程中可在其内部构件和使用持久性上做好工作。不一样的产品具有不一样的使用性能,在研发与生产过程中分别对短、小、简、轻、薄中的某些特性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绿色工业经济目标对新产品研发与生产的要求。

绿色工业经济产品除具有短、小、简、轻、薄的特性之外,还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主要特性。

功能特性主要是指产品短、小、简、轻、薄的工业与生态设计的最优组合,工业与生态技术的最优组合,产品功能与生态效能的有机结合,产品功能、消费特点与环保特性、生态特性的最优组合。造型特性是指产品的功能性和外观构成的视觉情况,能使人快速意识到产品的属性、使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主要有产品外型、产品功能与绿色环保的统一,产品材料、色彩和生态环境三者的视角统一。色彩是人们对商品的认识,是人们审美的标志,对产品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价值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产品的使用价值和环保价值的判断;不同的色彩结合产品的质地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绿色品位。绿色工业质量的特性主要有五个,一是资源利用率高、生态保护性强;二是原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可再循环,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利用也可再循环;三是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不使用化学物品,包装和使用过程中不使用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材料;四是生产过程清洁,不使用能耗高、污染重、耗材多的材料,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实现了全过程的清洁生产;五是营销过程构建了信息化服务体系,能够实现产品的`全过程跟踪调查和用户反馈,随时调整产品生产与使用的环节,使之与生态环境等相适应。绿色工业质量主要是指工业质量与绿色质量的有机统一,产品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有机统一。主要体现在产品按照绿色工业质量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对环境的保护,进一步适应生态经济目标,符合安全、卫生、健康等指标的达标要求。

绿色工业经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除了要符合其特性外,还要将工业经济有效的与生态经济结合起来。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体现其经济效益:

(一)产品的市场需求。

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要以市场的真实需求为依据,如果产品没有市场需求,则产品就失去了商用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市场需求之间具有相互拉动的特点,只有全面调查、深入分析市场需求,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才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产品的生态设计和工业设计结合。

生态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产品的研发和使用周期的各个环节的适应生态和保护环境的能力,相对缺乏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之间的构建能力;而工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产品的生产技术、使用价值和功能,相对缺乏对适应生态和保护环境的科技手段。二者的成本与经济效益存在很大差别,生态设计的成本和生态经济效益相对于工业设计都比较大,但所产生的成本和生态经济效益属于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因此,企业要通过设计整合和资源与材料的分析与整合两种途径提高两种设计相结合的经济效益。

(三)产品的清洁生产和工业生产的经济性。

产品清洁生产的目的主要是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中,降低能耗、消灭污染、提高资源和原材料利用率,在整个过程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适应性。企业一部份经济效益通过减少原材料使用和降低耗能所实现,企业的一部份经济效益被社会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共享。产品工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实现规模化生产,给社会和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因此,企业要通过流程再造和技术整合、采用先进工业和设备、优化配置清洁生产和工业生产要素来提高两种生产相结合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绿色工业经济的目标是工业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效益目标共同协调发展,我们一定要遵循目标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以生态适应性和环境保护性为出发点,全面、系统、深刻的分析与设计,全面实现绿色工业经济的目标,将绿色工业经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付诸实现。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十一

为缓解环境污染,实现持续发展,我国应积极走绿色经济发展路线,促进产业转型改革升级,控制工业排放。

本文将针对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新探索的总体思路展开分析和研究。

1前言。

当前中国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建筑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都非常突出。

就目前来看,中国在很多行业发展中都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如:化工行业、建筑行业、火电工业、矿业等行业,都是典型重度污染行业。

保持自然环境的稳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走绿色经济发展思路,通过产业改革降低经济发展中的污染与排放。

2绿色经济概念。

绿色经济是随着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进行产业改革与规划,使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状态。

绿色经济发展中注重人与自然、产业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自然的和谐,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发生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其核心是“持续”、“和谐”、“效率”一体化。

显然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来看,绿色经济已成为主流趋势,这已是新时代经济发展中人类发展共识,很多国家都在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发展绿色经济、知识经济。

如:美国已基本完成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美国ibm公司便已从原本的计算机硬件产生,转变为高端的技术厂商,完全实现企业转型。

绿色经济结构中,经济增长更持续、更快、更稳,且排放少污染小。

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

而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我国想要摆脱污染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走绿色经济发展路线,做好经济发展规划,控制各产业污染问题。

3经济与环境间的关系及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绿色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应认清时代发展格局,合理进行产业规划建设,发展绿色经济。

环境状态与经济发展有着必然联系,很多产业发展都在选择牺牲自然生态获取经济效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生态,导致污染超出自然界自愈能力,引起一系列污染问题。

例如,电力工业发展中烟气排放污染问题,会带来严重大气污染。

但现代社会发展与经济建筑中离不开电力支持,离不开火电工业。

此外,许多化工工厂排放物中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污染物,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到污染,出现减产和死亡。

如:二零一四年十月,丰县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ph值严重超标,锌含量是排放标准的三倍,导致周围千亩农田受到污染。

另外,我国港口管理建设方面,缺乏相关排放控制与管理体系,虽港口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水污染问题,如:船只泄露问题,导致大量化学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生物大面积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起水污染问题。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年均产生的工业固体垃圾超过八亿吨,建筑垃圾二十八亿吨,工业污水排放量达到两百六十九点三五亿吨,可见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显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污染问题非常突出,生态状态环境状态并不乐观,这非常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

4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总体思路。

从前文分析可知道,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各行业都存在污染现象,土地、大气、水资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破坏与污染。

毫无疑问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总体思路:。

4.1优化产业结构。

就目前来看我国产业规划存在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生产中中国往往属于人力输出方,而不是技术输出方,很多外国企业在中国建厂,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工业污染非常严重。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十二

摘要:本文在对临朐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临朐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逐步迈入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主要特点的新常态时期,不断发生变化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工业经济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加快临朐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各方面共同进行努力,应对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临朐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县”和“大项目带动”战略,持之以恒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努力克服复杂经济形势对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了全县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1.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8.53亿元、利税24.87亿元、利润总额14.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4.8%和7.3%。在工作中,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县委“工业立县”工作委员会职能,指导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切实将“工业立县”战略做实做细。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与省、市等上级业务部门搞好沟通衔接,多渠道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以及政策的倾斜与支持。三是狠抓运行生产,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导向,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和重点骨干企业调度会,强化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监控、组织协调和指挥调度。2.集群效应初显临朐县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集中培育形成了有色金属高端加工、机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配件、工艺雕塑等5大产业集群。其中,有色金属高端加工产业集群先后被授予“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中国(江北)铝型材第一县”、“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十大产业聚集园区”、“优质铝型材生产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机电产业集群主要生产除铁器、磁选机等磁电单机和成套设备,产品份额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与辽宁抚顺、河北唐山、湖南岳阳、安徽马鞍山等地并称全国五大磁电生产基地,先后承担国家火炬及重点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等各类国家、省级项目计划70多项,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临朐磁电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工艺雕塑产业集群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工艺雕塑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红丝砚文化产业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3.创新工作有序开展近年来,临朐县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工作,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动力,多措并举,促进企业创新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扎实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大力推广5s、六西格玛等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二是加快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加快组建企业自有研发机构,掌握了一批关键性核心技术,改造提升了传统技艺水平。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企业效益。三是大力实施“品牌兴县”战略。积极推动企业创建产品名牌和服务名牌,以品牌带效益,多家企业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山东著名商标、山东名牌等荣誉称号,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竞争力。

1.产业层次偏低临朐县工业企业绝大部分集中于资金、技术要求不高的低门槛行业,对资源依赖强,产出低,产业链条短,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基础原材料、能源产业占比偏高,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如铝型材行业集中了上百家生产企业,处于基本相当的发展水平,产品结构、技术能力、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几乎相同,产业分工难以向纵深发展。2.要素制约严重当前,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工业用地指标紧缺,造成企业用地困难。20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环保法要求比以往更加严格,环保潜在因素影响不断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临朐县人才资源总量不大,而且外流严重,高端人才严重匮乏。国家对能源战略从保供给转向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进一步约束了能耗偏高项目的发展。这些要素都严重制约着临朐县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临朐县地处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难以吸引人才落户,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又是空白,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支撑,多数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科研实力比较薄弱,导致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核心竞争力还需进一步培育。

1.拓展发展空间,夯实发展基础以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为重点,进一步壮大有色金属高端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实现抱团发展。努力提升沿青临高速产业带的建设层次,不断完善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产业园等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整合优化有色金属高端加工等优势产业的空间布局,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推进制造服务化,鼓励企业从生产加工向研发设计、售后服务、使用全过程延伸,加快剥离或外包非核心业务,推动企业做强主业、做专辅业,逐步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积极培育目前已具备一定基础的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实施一批战略性、支撑性项目,培育一批工业大型企业。积极推动“互联网+制造”,培育发展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制造服务化,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3.强化政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发挥市场在工业用地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工业用地的配置效率。一般工业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招、拍、挂”制度。对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安排土地指标,优先给予用地保障,或帮助争取列入上级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建立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责任制,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组建相应工作班子,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前期及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认真宣传并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以及技术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推动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和安全生产。4.加强人才培育,助力企业发展借鉴华建铝业、恒彩数码等企业借力借智发展做法,加大对产业创新高端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充分发挥技工学校职业培训作用,积极引导企业与之对接,按企业需求进行培训。研究制定有力的引才、留才政策措施,努力为外来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满足企业引进人才的需求。5.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科技创新通过搭建科技合作平台,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产学研深度对接,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鼓励发明创造,引导企业大力开发专利技术。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不断推动传统工业经济的改造与提升。

参考文献: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十三

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的开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政府的引导。因此,县域政府部门需要对现有科技支持政策作出树立,通过分析不足与弥补劣势来对科技支持政策作出完善。同时,县域政府部门有必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出发点,构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并以科技创新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为依据,结合县域自身产业结构,来构建全面的科技创新保护机制与产学研合作机制,从而使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此基础上,县域政府部门有必要设置科技创新监督部门,并负责对科技政策的贯彻情况作出监督,对企业开展自主科技创新进行引导。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自主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与金融机构资金介入的科技创新融资体系,从而推动县域科技创新工作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县域政府部门所发挥的引导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因此县域政府部门需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对民间资金进行吸引,并对科技研发单位进行资金注入与扶持,从而确保工业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风险投资可以利用。另外,在财政投入方面,县域政府部门应当将科技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资金,并保持一定的年增长幅度,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近年来,太谷县加大科技投资的力度,建立医药园区、食品园区,鼓励企业开发研制新产品,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在科技研发上,采取“企业投入、政府奖补”的办法,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太谷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达8085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2377万元)的1.44%;,占全县gdp(660005万元)的1.22%;占有科技活动项目企业总产值(269660万元)的3.0%。

转变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粗放式方式,对于实现区域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首先有必要以节约降低能耗、节能减排为指导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其次则应当根据区域产业优势推动特色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强调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中对环境进行保护,并对资源做出充分的利用,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模式,同时要求工业发展中做到污染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县域政府鼓励企业在生产中使用清洁生产方式,并降低生产能耗,通过革新生产工艺与生产技术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和资源消耗量。另外,在县域工业园的建设中,需要重视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通过实现企业之间的废物交换和重复利用来构建生态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当然,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仅仅依靠一家企业是难以发挥出有效作用的,因此,县域政府应当用政策进行引导、法律进行规制,促进社会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氛围。为了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应当重视对自身的优势资源做出充分的利用。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有利于构建县域特色产业,同时有利于提升社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此方面,主要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挖掘县域优势资源。这种优势资源指的是县域中能够创造独特经济价值的各类特色资源,包括生态环境资源、社会文化资源、自然环境资源、产业结构资源等;二是要对产品特色做出定位。特色产品的定位不仅要以资源为依据,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实现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来选择生产具有更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活力的产品;太谷县建立的恒达循环经济园,利用生产煤焦的余热来发电,发的电能够满足整个生产的需求,既利用了余热,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又为企业的生产降低了成本。

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求县域政府部门能够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求县域政府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与财政支持力度,通过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来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等。同时政府有必要从政务方面做出改革,通过构建问责制度、限时制度和责任追求制度来实现行政效应的提升,从而为外资的引进构建绿色通道;其次,在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的构建中,还需要推动县域服务型行业的发展,如信息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金融产业的发展中。其中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信息交流平台,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则能够优化工业发展中的流通,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则能够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撑,因此,这些行业的发展也是工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太谷县政府提出以服务促发展,完善各项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引入社会资本完成水秀新型产业园区、玛钢铸造园区道路、天然气管道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在土地供应上,强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实行分级警示管理,建立用地黑名单制度;建立存量闲置建设用地库,加大自主造地力度,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确保落实1000亩建设用地指标。在资金保障上,完善政银企融资合作长效机制,做好助保贷工作,拓展产业升级贷业务范围,开发互助贷产品。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十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产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调转促”为主线,落实“稳增长”要求,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工业运行总体情况。

1—6月,全县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518.9亿元,同比增长10.5%,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8.1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位列全市排名第四,四县一市第二,高于全市增速3.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位列四县一市第二,全市第四,占序时进度(全年256亿元)的46.1%,落后进度3.9个百分点,工业增速超目标增速0.6个百分点。

1-6月份,全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16.4亿元,同比增长5.4%,完成市考核目标260亿元的44.8%,落后序时进度5.2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完成技改投资81.4亿元,完成市考核目标148亿元的55%,超序时进度5个百分点。

(一)工业生产整体平稳,主要体现为“三个发展”

1、支柱产业全面发展。上半年,我县五大支柱产业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431.7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3.2%,对产值增长贡献率达82%,其中,石化(16.4%)、电工电气(20%)行业的产值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全县五大支柱产业规上工业产值一览表。

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增幅%占全县规上比重%五大主导产业431.710.383.2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94.37.718.2电工电器46.9208.8机械制造120.15.923.1钢铁加工及建材96.59.718.6石化73.916.414.32、重点乡镇园区支撑发展。上半年,全县20个乡镇园区规上企业增速同比实现增长的有14个,其中一类乡镇实现工业产值483亿元,同比增长14.2%,高出全县产值增速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二类、三类乡镇有11个乡镇的规上工业增速都实现了增长。但向好趋势中存在隐忧,另有4个乡镇园区工业增速为负增长,分化现象较为明显。

3、骨干企业带动发展。上半年,全县102户重点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49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累计产值同比实现增长的有84户,占比82.4%。中盐红四方股份公司、马合板材有限公司、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分别实现产值9.7亿元、13.5亿元、1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11%、20%。此外,1—6月,全县工业累计用电量3.58亿度,同比增长5.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4.7个百分点,这也说明我县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呈现出稳中趋好的态势。

(二)经济效益整体改善,主要体现为“二增一降”

1、盈利空间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2亿元,同比增长13.5%,比去年同期高出5个百分点。

2、工业税收稳步增长。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入库税收3.7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前百位企业实现入库税收3.3亿元,同比增长24.1%。

3、融资成本有所降低。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3.49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利息支出2.56亿元,同比下降3.1%。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帮扶调度,确保全县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影响,我县认真贯彻各级宏观调控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工业快速发展。一是科学确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在市政府确定我县工业发展指标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县情,提出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增加值超260亿元的发展目标,并对重点乡镇园区按产业分类和目标任务进行了统筹安排,科学分解到各乡镇园区。二是完善各项调度制度。坚持定期调度、分解调度和长效帮扶的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各单位工业发展实时动态数据,并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运行监测,通过定期召开运行调度会议和专题会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发展。三是做好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企业qq群、微信群、行业协会等多种渠道向企业宣传国家、省市政府出台最新政策,谋划出台**年县域工业扶持配套政策。今年以来,计划兑现符合条件的60户企业贷款贴息1278万元、12户企业品牌建设奖励200万元、34户新增规上企业奖励170万元等各类奖项累计达2200余万。四是发挥好企业转贷资金的作用。牵头制定了县工业企业转贷资金申报文件和操作流程图,自去年正式运转后已累计为37户企业转贷资金1.3亿元。五是抓银企对接。充分利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今年上半年,县中小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笔数259笔,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笔,增长率为4%;在保余额1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亿元,增长率为8.6%,大力推进政银担项目的落实,共完成政银担项目102笔,担保金额5.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加快发展。

(二)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努力增强发展后劲。每月对在建工业项目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和分析,及时了解在建工业项目的进展情况,掌握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计划及序时进度等情况;摸排在建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整理和梳理,带着问题跑相关县直单位和乡镇园区及项目单位,做好协调服务,及时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好“联系员”和“服务员”。通过深入企业和项目单位,了解和掌握29家企业7个方面的问题,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29家企业的问题已全部解决。同时,对20xx年以来,全县招商预审通过的246个工业项目经过摸排和梳理,梳理出86个项目未落地开工建设的原因,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大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促进我县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增强后劲,积极主动与企业沟通,鼓励、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春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合肥艾普拉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工业企业被认定为**年度合肥市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获得批复的企业技术中心45家,其中:市级29家,省级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四)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结构转型。一是组织好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申报工作。通过实施信息化改造工程,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集成应用。6月份,推荐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等20家企业申报合肥市**年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产业升级和循环经济的推进作用进一步显现。二是开展“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认定申报。为发挥信息技术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今年以来先后两批次组织安徽乐锦记食品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申报“智能工厂”项目、合肥方源机电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申报“数字车间”项目。合肥海源机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共获得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共877万元。三是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通过政府引进第三方建设、运行维护、应用,由政府购买服务,重点公共场所为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用于网页浏览、邮件收发、即时通信、移动办公等基本应用,加快完善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覆盖,大力促进无线局域网在政务、商务、生产和生活等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建成无线网络访问节点(ap)834个,实现全县重要公共场所无线宽带网络免费接入。

(五)加大工业节能力度,提高企业用能效率。一是夯实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进一步加强年耗能5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摸清企业家底,精确企业用能统计,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强化节能宣传和培训。二是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上半年组织实施了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循环水水泵节能改造等7个重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0.87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5000吨,节水60000吨,废弃物利用1吨。三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工作。对合肥瑞宏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合肥锦泰糖业有限公司等2家合肥市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均为良好;对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计93台配电变压器运行状况进行了监测,未达国家能效标准的变压器一律予以淘汰,该5家企业目前在用配电变压器均达到能效标准;组织安徽聚龙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安徽聚龙新型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和合肥宏图彩印有限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已完工,合肥宏图彩印有限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已通过省经信委验收;在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中开展能源审计,今年我县共有合肥振宇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接受能源审计,目前审计正在进行中。

三、当前工业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县重点企业如中盐红四方股份公司、安徽天辰公司等产品价格低位震荡,尤其烧碱、糊树脂和液氯产品价格正处于相当长的历史最低位,行业供需矛盾突出,企业经营困难加大,预计短期内市场难以好转,盈利能力下降。机械制造行业如叉车行业受整车主机厂生产减量影响,全行业形势不理想。起重及停车设备制造企业生产情况不一,合肥春华起重、华星智能停车等企业产销两旺,订单较好。威萨重工、江淮起重等企业订单量不足,产能利用率率低,受货款资金回笼慢、账务坏账风险高和利润率低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困难。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行业订单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企业反映目前市场开拓难度加大,行业竞争较大。

2、部分乡镇园区增长乏力。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和企业面临着去产能化的竞争和压力,加之招商引资方面大项目引进难度加大,园区建设发展速度放缓,我县传统工业乡镇发展出现减速,今年上半年,全县20个乡镇园区中累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出现负增长的有4个,产值同比下降的有5个。

3、从产业带动看,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带动增速明显放缓。钢铁及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增幅回落到个位数,酒饮料、通用设备制造业出现负增长。

4、工业投资缺乏后劲。一是在建项目投资额度较小,无重大项目支撑。今年1-6月份,全县在建工业项目241个,计划总投资246亿元,其中,投资额5000万元以下项目212个,占全部在建工业项目的86.2%,计划总投资91亿元,1-6月份已完成投资75亿元,下剩投资只有16亿元。二是新开工项目不足。据合肥市**年上半年拟开工重点项目开工情况调查不完全统计,**县**年上半年拟开工重点项目17个,截至目前,只有5个项目开工,开工率仅29.4%;肥西县**年上半年拟开工重点项目10个,开工项目9个,开工率90%;**县**年上半年拟开工重点项目12个,开工项目11个,开工率91.6%。

四、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以实施“产业强县”为第一战略,紧扣“调转促”主线,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有效增强发展动力;加大精准服务力度,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1、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工业发展氛围。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产业立县”战略为主线,突出发展重点,加快项目建设,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树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二是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继续坚持和完善项目预审机制,从项目源头把关预审,确保落地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建立县政府领导定期听取经济专题汇报,及时解决涉及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强化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功能。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与上级对接,用活用足省市优惠政策,确保我县工业经济得到上级更多支持。三是抓好要素保障。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促进银企沟通合作,缓解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加大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力度。

2、强化运行调节,加大精准服务力度。坚持定期分析研究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切实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健康运行。一是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建立健全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精准服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通过建立由县领导挂帅的联系企业制度、工业项目调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及时掌握企业、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工业发展各个层面的问题,并加以协调解决。就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集中讨论会办。二是抓政策落实,鼓励支持企业及项目建设。特别是要做好**年政策的宣贯工作,对全县工业企业、项目和各乡镇园区工作人员做好政策培训工作,并结合去年政策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出台**县**年度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

3、找准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依据我县现有的优势、基础、资源作好产业招商,特别是在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深加工等优势领域把产业集聚作为主攻方向,按照“引龙头、聚配套、成集群”的模式,加快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区域竞争力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

4、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支持企业实施技改投资。鼓励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益;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淘汰老旧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引导企业围绕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壮大产业规模。二是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评价机制,细化考核指标和程序,围绕产出密度、产出效益等关键指标进行优化设置,形成倒逼发展机制,对进入重点产业企业目录的企业在项目要素保障、支持政策优先申报等方面积极争取,让优质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5、加快项目建设力度,促进项目早落地。一是围绕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和投产率,全面贯彻落实投资项目审批“全程代理”、“一线工作法”服务和“绿色通道”制、并联并行审批制、审批办结限时制、审批通报公示制,抓好项目用地、供电、供水、环保、融资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协调服务,促进项目早落地、快建设。二是在督促现有在建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的同时,加快引进一批工业项目,力求工业项目特别是优质大工业项目招商取得重大突破。紧跟在谈重点项目,确保工业项目储备不断层,力争每年都有优质重大工业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为工业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后劲。三是对照目标,加大工业项目调度和服务。县政府围绕下达的全年工业投资任务,对照目标,强化序时,加大工业项目服务和调度,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力争尽快达到序时进度,确保三季度工业投资全面达到序时进度。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关心、支持,并恳请提出宝贵建议,我们将把你们的支持和建议化为工作的动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推动**县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工业绿色发展方案篇十五

摘要:绿色发展是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发展内容。大力实施绿色农业,对进一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绿色农业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管理理念,汲取人类农业历史文明成果,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把标准化贯穿到农业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具体应用上一般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经过多年发展,以“三品”为主的绿色农业,已成为各地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品牌培育中凸显引领带动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8248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