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分类涉及一些不太常见但同样重要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问题。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技巧和要点。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教学难点: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归纳。
做教材第12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43+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六、课堂作业。
教材12页第2题。
七、作业设计。
算一算。
32+422+814+3。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二
――元月24日。
复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全部内容。
时间、内容安排提示:
第一阶段:2004.12.27――12.31。
扫描课本全部内容。
第二阶段:.元.3――元.7。
应用题复习一(平均数、倍数应用题)。
第三阶段:元.10――元.14。
应用题复习二(有余数、综合应用题及提数学问题)。
第四阶段:元.17――元.21。
计算题、方向与路线、时间、统计图表的应用。
第五阶段:元.22――元.24。
综合测评及答题技巧。
题型提示:
1、填空题(时间单位、换算)、判断题、连线题(可能性、观察物体)。
2、计算题(1――9的乘法口诀的运用)。
3、应用题(平均数、倍数、有余数的除法、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知识点提示:
※1――9的口诀。
乘除法计算、口诀运用(逆运用)、规律的填写。
※时间。
时间换算、时间单位填写、求经过的时间、看钟写时间、看时间画针。
※应用题。
平均数、倍数、有余数的除法、统计图表、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路线与位置。
辨认方向、给地址画地方、求经过的路程。
※观察物体。
从不同方向辨认物体的'形状(立体图)。
※统计与猜测。
看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再解决问题或提出再解决;摸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填空、连线或写一句话。
方法提示:
※围绕课本为中心,以《学会学习》为辅导资料进行复习、巩固。
※精选题型(例题)、拓展知识点、整合知识、举一反三、升华运用。
※讲――练――测――评――思(总结)――再测。
※从各知识点综合知识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个别――全体――个别(针对易错的知识及题型)。
温馨提示:
※因人施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学困生要降底要求,可针对理解能力较弱,从计算题入手来提高成绩,如计算的准确性及速度。
※积极评价。
微笑,放平衡自己的心态去善待每一个生命的个体。以积极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可爱与进步,以宽容来面对学生不小心犯下的错,让我们好好地去呵护那一个个正待雨露滋润的生命,用心去拎听我们那以逝去的童年。让我们的心灵在这神圣的教育事业中净化和升华。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三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认识图形(三),米、千克的认识,表内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表内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掌握2~6的乘法口诀。
3、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除法。
4、掌握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书写答案。
5、认识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米、1千克的观念。
6、直观认识圆柱和球。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
教案。
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
略。。。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四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选择正确读音。
三、完整词语。
()牙()嘴心()胆()()高()烈。
小心()()置之()()漫不()()。
四、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前后搭配起来。
()的话语发扬()()地钻研。
()的感情维护()()地歌唱。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他今天不来,我们的会议()会准时召开的。
2.一个人()要做到外表美,()要做到心灵美。
3.爸爸()有多忙,()要抽出时间来检查我的作业。
六、修改下列病句。
1.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主题班会上,李华首先第一个发言。
2.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3.我爱看《中国少年报》《小学语文报》《儿童文学》等报纸。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敬爱的外公。
在我外婆的衣架上,(端端正正、整整齐齐)地挂着一个洗得发白的邮包。它看上去和普通邮包并没有两样,只不过用得时间过长。深绿色已经褪尽了。在这个平凡的邮包里曾装过不计其数的报刊、邮件。外公就是挎着这个邮包,从机关到部队,从工厂到学校,走千家串万户,把信件、报刊、汇款、包裹送到人们手中。
我的外公年过五旬,一道道皱纹爬上他的额头,两鬓也添了许多白发。但是他那乌黑发亮的眼睛,深嵌在慈祥的面庞上,却显得炯炯有神。他身材不高,常穿一身褪了色的邮政制服,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老邮递员。
我外公十七岁就开始送信了,如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工龄。多年来,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夏季,烈日当头,外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走街串巷;冬天,寒风凛冽,在漫长的雪地上留下他深深的足迹。人们看到他总是热情地送来毛巾和热茶。
我的外公工作多年,对周围的一些地方了如指掌,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中“复活”了。
一次,邮局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信上用的是早已不用的解放前的`地址,邮局的工作人员试投多次,可总是找不到这个地方。有的人认为这封“死信’是不能“复活”了。外公看了看信封,说:“这封信一定是远隔重洋的人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让我试一试!”
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上路了,直到已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他才回家。一天,两天……一连半个多月,外公终于从小港码头一位搬运工人那里打听到了收信人的地址。
收信人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几经搬迁,现在住在海云巷里。写信人是老太太从未见过面的孙子。
老太太小心翼翼地接过信,感动得老泪纵横,说不出话来……半晌,老太太擦干了泪水,连声说:“谢谢,太谢谢了!同志,是您使我得知儿孙们还活着的(确切、正确)消息,我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还能和我的孙子联系上。真是托共产党的福,托新社会的福啊!”
外公没有说什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背起邮包,又向另一家走去……。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画掉。
2.给第3自然段加标点。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了如指掌:
小心翼翼:
4.画出描写外公外貌的语句。
5.“不知有多少疑难的‘死信’在他手上‘复活’了。”这句话中的“死信”是指_____。“复活”是指_____。外公能使“死信”“复活”的原因是_____。
答案:
一、桅杆、吓唬、瞄准、放肆、恬静、汹涌、蜡烛、幽静。
二、
三、龇牙咧嘴、心惊胆战、兴高采烈、小心翼翼、置之不理、漫不经心。
四、知心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发扬成绩,维护名誉;刻苦地钻研,纵情地歌唱。
六、1.在“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主题班会上,李华首先发言。2.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3.我爱看《中国少年报》《小学语文报》《儿童文学》等报刊。
七、1.划掉:整整齐齐、关切、正确。2.,。“”。,“,”。3.了如指掌:指外公对周围一些地方及其几十年来变化情况特别了解。小心翼翼:特别小心谨慎,指老太太对这封信非常珍视。4.第2自然段。5.“死信”指找不到收信人,无法投递的信;“复活”指经过努力,找到“死信”的收信人。原因是对周围一些地方了如指掌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本班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进行统计,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对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格子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新课。
师:大家看,小男孩在做什么?(过生日)。
1.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4,5,
6,7,8,
9,10,11,
12,1,2,
2.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呢?(生猜测)。
教师贴春,夏,秋,冬。
3.学生欣赏四季景-片。
同桌记一记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4.每位同学选代表自己生日的纸卡。小组内相互检查每人是否拿对了。
5.老师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
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
1、调查准备。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调查呢?(生汇报)。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站排的方法来统计。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答)。
2、合作调查。
3、汇报交流。
三、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打开书90页。涂一涂。注意每个小格代表一人。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自由说。
四、可能性教学渗透。
师:老师听说我们班要转来一名新同学,你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呢?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拓展应用。
小明看到同学们都表现这么棒,想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今天晚上的生日聚会,可不知该买什么口味的蛋糕。各组用喜欢的方法调查,分组统计,完成统计图。
六、游戏。
同学们经常玩剪刀石头布,今天我们每人玩10次,看自己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平局几次,用自己的方法来统计。(学生每人1张白纸,用来记录)。
七、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
师: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自由说)。
板书设计:
生日。
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六
二(2)班共有学生35人。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
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经常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古典诗词、格言警句等。并愿意与人交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在说话方面,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识字教学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努力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二、教材分析。
1.人教版新课标语文第四册教科书围绕着八个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教学内容: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
3.“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
4.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
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三、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七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2)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三、注意事项。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要更加充分的发挥朗读在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3、要使用好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4、要妥善安排教学时间。
第一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周:识字1———识字2。
第三周:识字3———识字4。
第四周:练习1———课文1。
第五周:课文1———课文4。
第六周:课文4———课文5。
第七周:国庆放假。
第八周:课文6———练习3。
第九周:课文8———课文10。
第十周:识字5——识字7。
第十一周:识字5——识字7。
第十二周:识字8——练习5。
第十三周:课文12———课文14。
第十四周:课文14———课文16。
第十五周:练习6—课文17。
第十六周:课文18-课文20。
第十七周:练习7-课文21。
第十八周:课文22-练习8。
第十九周:练习8-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二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三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四周:期末考试。
四、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八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认识图形(三),米、千克的认识,表内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表内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1、了解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掌握2~6的乘法口诀。
3、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除法。
4、掌握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书写答案。
5、认识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米、1千克的观念。
6、直观认识圆柱和球。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略......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九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三、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学年的教育教学,本班学生绝大部分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课间不玩激烈活动,不会在地上滚爬,不会在公共场所高声叫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能自觉遵守,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上课听课专心认真,作业积极认真,清楚端正。
四、学有困难学生情况分析。
跟不上学习,班级工作不闻不问的学生也有,她们作业很不愿意写,尤其有几个从来不能自觉完成作业的学生,都必须在老师的一对一监督下才能完成。家庭作业从来不写,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很严重。而且有的理解能力很差,学习上有一定困难,需要在课堂上多关注,在午间多个别辅导。
五、教学重点。
1、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六、教学措施。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给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多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刻苦学习的人和事,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抓好课堂四十分钟效益,认真备好课,抓住重点、难点,多利用课件等媒体教学,创设良好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快乐、愉悦中获得知识。
3、适量布置作业,做到认真批改、及时订正讲评,发现知识的亮点,及时查漏补缺,不断巩固已学知识,获取新的知识。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采用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组内竞赛,以此鼓励。
5、强化说话、写话训练,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拓展学生的写话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6、充分利用教材,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入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七、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这册教科书采取了以专题整合内容的编排方法。因而,教师备课时,要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如第一组,《秋天的图画》之后,学习伙伴说:“我想画秋天的果园。”“我想捡几片落叶做书签。”“把咱们的作品带来,办个展览吧!”实际这是在为“语文园地”的展示内容作准备。学到这里,就要布置学生画秋天,收集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用落叶做书签、贺卡等,为举办作品展览做准备。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黄山奇石》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大家收集黄山奇石的图片,“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就可以补加展示这一内容。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教材,随时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十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表内乘法: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
(2)能熟练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长度单位: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观察物体:
(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统计: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数学广角: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出题分工。
高瑜――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蓝峻杰――表内乘法。
卢平――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
张江英――观察物体和统计。
(注:数学广角的相关知识的复习结合课本、课堂作业本自行整理复习)。
三、出题要求。
1.题目要精选:根据各知识点,搜索各种有代表性的题型,认真出好练习卷。
2.统一格式:
(1)试卷标题“银河小学数学第三册期末复习卷”;
(2)第二行标出知识点。
(3)标出班级、姓名。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十一
一、复习目的:
1、巩固汉语拼音,背默《汉语拼音字母表》。
2、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401个生字,要求会写的272个生字,掌握26个常用偏旁,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3、结合各种类型的练习,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口语交际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语言交际、写话的能力。
二、复习时间:
12月24――1月18日。
三、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度过复习阶段。
四、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
3、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4、根据《补充习题》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复习类型:
1、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变换形式进行填空练习。
4、古诗的吟诵和填空练习。
5、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课外阅读练习。
6、看图写几句话或想象写话练习。
六、复习措施:
1、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主,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方式。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十二
(略)。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
认识图形(三);
2、米、千克的认识;
3、表内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
4、表内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1、了解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掌握2~6的乘法口诀。
3、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除法。
4、掌握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书写答案。
5、认识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米、1千克的观念。
6、直观认识圆柱和球。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略)。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十三
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五年级实践活动课《可能性》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性》是五年级上册数学里的统计与可能性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是我在本学期“金烛杯”活动的参赛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过程,感受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本课依托新课程理念,注重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并从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整个活动中,我的设想是希望课堂上自然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操作——论证去发现一些规律。这节课主要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实际,让学生在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等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际上整节课只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学校在月底要召开秋季趣味运动会了,为了这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老师们正在认真地设计各种游戏规则,而学生们正在积极地投入到各种比赛活动的练习中,运动会上有各种比赛项目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学习内容或练习,这样设计层次清楚,思路清析,环节紧凑,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学生也感觉到今天的学习好像是在开“运动会”,在运动会中动脑学习一系列的数学内容,这样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设计与讲课中,将教材中的“做一做”与练习中的3道题组合成了两道练习,置身于两个情境中“下跳棋”和“老鹰捉小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对比,发现必须平均分转盘,必须采用正方体,保证每个面的大小是一样的,才能使游戏公平,这样做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足球赛活动中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抛硬币,每组抛40次,观察抛硬币的结果,发现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的次数都很接近总次数的二分之一,通过“猜想”,如果继续抛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历史上的科学家做的抛硬币的统计表,发现抛得次数越多,正面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反面朝上的次数,让学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感受到科学家持之以恒和不畏难的精神。在其他活动项目中,我也注重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让学生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只有做到可能性相等,游戏才公平,在教学中,着重强调:这样公平吗?为什么?培养了学生公正、公平的意识,同时结合摸球游戏联系生活中的中奖,理解摸奖游戏对于参与者来说是不公平的,教育学生不要参加摸奖,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跳棋比赛中应设计成学生喜欢玩的电脑游戏“飞行棋”的形式,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玩一次,由理论到实践,全班学生分为不同的三个队,由队代表来参与到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能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讲课发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激励性语言较少,课堂上心里紧张,不能灵活运用教学语言组织教学,缺乏一种亲切、自然、清析流畅的感觉;课中语言点拔不到位(抛硬币实验中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导致在这一环节上用了较多时间引导点拔;还有是对学生出现错误状况后反应不够敏感(黑球个数是2,蓝球是20,黑球出现的可能性不是十分之一)。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十四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2分共10分)。
1.凡是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2.1、3、5、7月是大月.()。
3.1984年2月29日,哥哥去外国学习,第二年4月30日学成回来.()。
4.19是闰年.()。
5.十月已过了14天,还有16天.()。
二、填空题(1-2每题2分,3-6每题4分,共20分)。
1.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2段需要的时间是5分,现要锯成4段需()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年是建国五十周年.。
3.1991年小红11岁,可是她只过了两次生日,她是()年()月。
()日出生的`.。
4.十年4个月是()个月.33个月是()年()个月.。
5.1993年2月27日是星期六,不看日历,下星期二是()月()日.。
6.1984年是闰年,这一年以后的三个闰年是()()().。
三、口算题(每道小题8分共24分)。
42+7-29=5600÷80=。
2.25×16=120×25=。
36×11=1025÷25=。
3.336+70=25×9×4=。
四、计算题(每道小题3分共12分)。
1.1446÷6+95×16。
3.(358+295×25)÷37。
五、应用题(1-2每题8分,3-4每题9分,共34分)。
1.同学们乘车去秋游.8∶25开车,经过80分后到达秋游地点,求到达的时间.。
4.美味餐厅的营业时间是从上午8时到晚上10时半,全天营业时间是多少?
六、附加题(10分)。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十五
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候,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右端对着几。
二、换算。
5米=()厘米。
500厘米=()米。
4分米=()厘米。
5000毫米=()分米。
3000毫米=()米。
6分米=()毫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支粉笔长10()。
教室长7()。
小军身高12()。
数学书长210。
()小树高3000()。
文具盒长20()。
给二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建议。
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数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长们平时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写字姿势。
家长督促他们写作业,及时检查他们的作业,发现没学会的知识要及时给他们讲解,每天的作业认真完成是学习的基本保障。对于学习相对落后的同学,我总是利用课外时间给他补,但是,课外时间有限,需要补课的学生较多,老师的精力也有限,这就需要家长们的积极配合。
有时候,一个孩子忽然学习进步很大,老师就感到很欣慰,一旦孩子学习退步了,一问原因,一般就是家长最近很忙,没时间管他。学生学习退步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老师不希望有一个学生掉队。
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孩子每个星期回家做作业时要采取这样的方法:先复习这一星期所学的知识,理通脉络;然后再把这周的作业做出来,并进行检查;最后把下周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并坚持下去,我相信孩子的学习一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十六
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课本的讲座是学生们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小学数学课本讲座,让我深感受益匪浅。
第二段:讲座内容。
这次数学课本讲座主要讲解了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内容包括数的认识与数的相等、大小的比较、数的组合与拆分等。讲座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三段:讲座特点。
这次数学课本讲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来理解数学问题。讲座中,授课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讲座还注重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普遍存在和实际应用。例如,在讲解数的比较时,老师会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来理解数的大小概念,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第四段:讲座收获。
这次数学课本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首先,通过讲座,我明确了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其次,讲座中的教学方法给我启发,让我认识到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的数学知识也得到了提升,讲座中的一些例题和思考题让我重新理解了数学的一些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五段: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课本讲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数学课本讲座,学生们能够获得深入的数学知识,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讲座也提醒了我们,数学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数学课本讲座这一环节,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十七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包括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认识图形(三),米、千克的认识,表内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表内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1、了解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掌握2~6的乘法口诀。
3、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计算表内除法。
4、掌握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书写答案。
5、认识长度单位米和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米、1千克的观念。
6、直观认识圆柱和球。
7、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第三册数学课本篇十八
1、认识钟面:
(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4)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
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
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
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
(1)文字法:如:5时50分;。
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6、计算两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整时减整时,分钟减分钟,分钟不够减向整时借1时在分钟上加60分钟再减。整时借出的1时要记得减去。
7、比较时间:单位不同时要化成相同的时间单位再进行比较。在进行比赛(或做事)时:同样的距离(或同样的事情)所用的时间越多说明速度越慢(或效率越低);所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或效率越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833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