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桥的说课稿(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14:50:14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优秀12篇)
时间:2023-11-14 14:50:14     小编:曼珠

当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高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总结需要客观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表现,避免过于主观。总结是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通过阅读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总结写作风格。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篇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和他们亲近的人。虽然他们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但那些人究竟给了他(她)怎样的爱?这些爱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如何去珍惜和回报这些爱?这些恐怕是一年级学生从来也没有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和细心体会过的问题。

在描绘他们形象的同时,启发、引导学生表现生动的表情。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记忆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为今后的主题创作打下基础。对于人物表现这些课,教师要正确引导,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学会观察并表现人物的特征,不至于发现不了特征,使作品流于一般,从此对表现人物失去信心。

本课选自于浙美版第一册18课《画画亲近的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了解人物的脸型、发型、五官等相貌特征,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2.技能目标: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人物的脸型、发型、五官等特征,初步进行人物的绘画练习。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表现最亲近的人,增进对最亲近的人的感情,学着用感恩的心面对自己的家人。从中认识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抓住人物特征,表现亲近的动作和表情。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形象感受,力求生动。

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很难要求他们像成人或高年级学生那样边看,边分析,边表现。虽然有照片作为参照,但他们创作时仍以记忆为主。作为教师应该了解这一阶段学生观察物象及表现人物的特点,便于正确引导。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人物的表现还属于第一课,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学会观察并表现人物的特征,不至于发现不了特征,使作品流于一般,从此对表现人物失去信心。学生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于不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他们学会了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也喜欢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现画面。在这个阶段,我们更应该让学生把兴趣放在首位了。所以在学生画人物时,教师应更多关注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那种情感的交流,对于人体的比例等要素则不必过分苛求。“精确不等于真实。”心灵的“表现”,在于尽善尽美地“表现他的感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最亲近的人的关心画进去。

1、课前谈话,帮助回忆;

2、尝试表现,观察评述;谈谈“破原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在表现人物脸型时,多半为圆型,所以今天我以学生的作品进行深入,结合照片找到脸型的区别,从原生态的学生作品,然后借助照片放大,发现脸型的凹凸,再到寻找自己家人脸型的变化,这一系列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从点”到面的基础。发现了许多脸型的变化,现在我们画的才是最爱你们的家人的脸型。

3、欣赏作品,激发创意;

4、学习技法,表现“亲人”;今天我与学生尝试的是一种新的材质卡美纸,他的特点为底色很漂亮,可以用橡皮擦出亮面,所以本课教学中对新材质的运用也是一个亮点。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6、课堂总结,研究拓展;

课虽然是结束了,但是我知道,我的思考并不能到此结束。一次公开课是一个锻炼的机会,课后的反思、总结更能让自己更快得成长起来。希望大家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

感谢大家给予的这次锻炼的机会,也感谢我们的朱特,冯校长,师傅阿朱对我这次上课的帮助。谢谢!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篇二

《分数乘法》是在学生理解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享了有关分数乘法的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整数乘分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迁移转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2.尝试教学法:从主题图中获得信息,尝试自己探究,讨论解决。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就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通过两组计算题:

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以旧知揭示课题,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三位小朋友,他们每人各说了一句话,

出示情境:

奇思:我早上吃了6块饼干,

笑笑: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1/2。

淘气: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2/3。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适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通过图形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沟通了6的和6个,6的和6个的联系,学生顺利列出算式:6x1/26x2/3,并在计算中提醒学生,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解决了问题。进而揭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并及时延伸:8的3/4是多少?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顺利解决了问题。

三)巩固训练,理解算理。

1、涂一涂,算一算: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同时,他们对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已建立起模型,解决起来很顺手。进一步熟练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体验如果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

2、火眼金睛辨一辨:通过学生错例,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认真读题、审题、捕捉题目中关键信息的能力的教育。也让他们感受不严谨治学所带来的.后果。

3、计算小练习,进一步熟练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升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性。

四)反思学习,体验策略。

让同学们谈谈都有哪些收获?我抓住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等知识点再一次让知识完整的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记忆。

五)拓展延伸。

一个书包原价30元,打九折后的价钱是多少元?请再举出一个能用此算式解决的问题。

让数学课堂变苦学为乐学,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带着欢愉之情走出课堂,也迷恋于课堂。

五、说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突破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教学思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尝试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练一练”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探索并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都能独立解决。诠释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本质。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篇三

《秒的认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里将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逐步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并通过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这是对时间单位体系的进一步扩充完善,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秒”这一时间单位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这一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及其知识构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秒和若干秒的时间观念,并深入体验1分钟的价值。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直观动作、堆积数据等方式感知并抽象的数学知识,初步感受有限与无限的相对性。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这相对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拟定如下:

初步建立1秒和若干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构想主要运用情境再现、直观演示、实践感知等方法,辅以多媒体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交流、实践校正等活动,经历建立正确的“1秒”和“若干秒”的时间观念的过程。基于以上构想,我将整个教学流程预设为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2。观察体验,建立表象。

3。实践强化,体验价值。

4。巩固应用,归纳总结。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秒”的产生!课始,为学生播放一段好听的动画片音乐——《白龙马》,并告诉学生音乐的时长是1分钟。学生感受1分钟时长,听音乐,观察“进度条”的变化。然后再欣赏一段乐曲——《喜羊羊》,边听边看进度条。音乐不足1分钟便停止了!于是,问学生:从时间的长短来看,你感觉这段乐曲怎么样?不足1分钟的时间,我们该用什么单位记录呢?进而使学生自然认识到时间单位“秒”的产生的必然性,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即重点感知“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进而揭示课题:秒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任务,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定向发展。

(二)观察体验,建立表象。

本步骤预设要完成三个任务:认识1秒、认识几秒、归纳秒与分的关系。

1。认识“1秒”

在这一步骤中,为了强化学生对“1秒”时间单位的感知,我设置了三个层次,引领学生感知体验。

(1)感知“1秒”

揭示课题“秒的认识”之后,作为教师引导发言:认识秒还要用到计量时间的工具——钟表或电子表。

【1】第一,认识“钟面”计量秒的方法。教师提问:在钟面上,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学生们自然从颜色、长短、快慢等方面找到了“秒针”。接着借助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动一动,认识到“秒针走1个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此外,引导学生配合语言描述和肢体动作加深对“1秒”时长的体验感知。

【2】第二,认识电子表计量秒的方法。教师出示电子表,如9:20(冒号在不断闪烁)。向学生提问:在这种电子表中既没有秒针,有没有滴答的声音,那怎样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学生自然观察到:冒号每闪烁一下的时间就是1秒。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并配合动作深入感知了电子表上的1秒。紧接着,我又出示一种这样的电子表,如9:25:34(秒在不断变化)。提问:在这种电子表中,冒号不再闪烁,那用什么来计量用秒作单位的时间呢?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最后一部分数字每变化一次就是1秒。于是引导学生随着电子表的数字的变化,有节奏地数数,深入感知1秒1秒地变化。

通过以上两个层次的深入感知,加之多角度多方式的表述,“1秒”的时间观念在孩子的头脑中已初步形成,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2)体验1秒的价值。

为了丰富学生对1秒的认识,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一下活动;。

【1】在1秒的时间里你能在做什么?谈一谈你的感受。

【2】接下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1秒钟内现代机械工具做的事情,突出数据的直观刺激,强化1秒的巨大价值。

在这一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小结:

1秒虽短,但是如果充分利用这1秒,它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价值。

【3】紧接着,通过课件展示数据,对比刘翔与奥利弗的110米栏成绩,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1秒虽短,却往往能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进而引发学生产生争分夺秒,珍惜时间的共鸣。

通过以上活动,力求使学生对1秒的感知更加丰厚,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一定的人文教育。

2。认识几秒。

为了加深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与运用,在认识“1秒”以后,引导学生认识5秒、10秒、20秒、直到60秒,在夯实时间单位感知的基础上,感知分与秒的进率关系。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设置了如下三个活动:

(1)感知5秒。

【1】边看变数。

【2】静默数一数。

【3】自主回答:秒针从()走到()是5秒。

(2)采用上述方法,继续感知10秒、15秒、20秒。

(3)游戏:估一估。

要求:闭上眼睛,老师说“开始”,到宣布“停”,经过的时间大约是多少秒?分别估测10秒——15秒——20秒——30秒——60秒。

3。感知1分钟与1秒的关系。

设置的活动如下:

(1)分组观察: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多少?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归结出:1分=60秒。

这一活动的安排,旨在通过看、数、估等活动检测并进一步校正学生对“几秒”时长的感知,促进正确时间观念的形成。同时,直观地归纳出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关系:1分=60秒,促进了学生对时间单位知识架构进一步完善。

(三)实践强化,体验价值。

为了深入感知1分钟,也就是60秒的时长及其价值,继续安排了下面的教学活动:感受1分钟。共设置三层次的活动:

1。静候1分钟,谈感受。

2。活动1分钟:分组在一分钟内写字、算题、数数等。

3。对比两个1分钟的感受。

通过以上的活动,观察、静候、活动、对比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与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同时,切身感受到时间的意义,领悟人生的道理,也就是教师在小结中提到的:时间有限,价值无限。

(四)巩固应用,归纳总结。

在新知学习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设计了练习,即以游戏闯关寻宝的形式完成练习。

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2。改数学日记。

3。知识拓展:“一眨眼”的时间。

最后,引导学生寻得珍宝,那就是时间。教师随即揭示一句时间名言送给学生,并一起诵读时间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并以此完结本课知识的学习进程。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篇四

“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9页的教学内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识别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畅老师第一次执教后,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研讨,总体感觉到主导痕迹较重,学生更多的是完成教师的任务。课堂平铺直叙,学生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其实,针对这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先独立自学教材:如何将一张正方形纸剪成一件衣服?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自学,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次执教后,教研组的教师感觉比第一次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了剪一件衣服的方法,并过渡到了剪一件“轴对称图形”作品的方法。但是,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中,教师还是没能舍得“放开”,让“学生大胆去交流、讨论”没有做到实处;此外,学生动手操作过程当中,多数学生没有将思考与操作相结合,个别学生还出现了拖延时间现象,所以要求教师要把握时间、严格要求学生。

经过畅老师反复执教并修改,课堂结构变化明显,教学理念有所创新,学生能力有所提升,学习方式有所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畅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还在课前搜集了本课所需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课上,通过操作与观察,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了学习,这样将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经验,在教学中,畅老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唤醒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关注学生对“完全重合”的理解,直观形象的确定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同时,也有一些细节处理不太得当: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对折”正方形纸来判断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时,教师没有给足学生时间,没有让学生真正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就公示了答案,有点操之过急了。

通过这次评教评学活动,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自我认知、提升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引领方向的角色,我们交给学生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并不是知识本身。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篇五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

课件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课件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15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15+15+15+15=15×4或4×15。

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15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

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1/5×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

1/5×4表示4个1/5相加,4个1/5就是4/5。

(2)试一试。

4/5×2=3×1/4=。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3)口算(教师即时板书):2/5×2、5×1/7、2/9×4、2×4/5。

(4)议一议:这些分数乘法有什么特点?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分数乘整数),根据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怎样算?

根据交流小结:分数乘整数,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教学例2。

(1)出示:3/8×2。

教师:这个乘法会算吗?先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并适时提问: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约分方法,并抽学生板书。(学生可能出现:计算结果不约分;先计算出结果再约分;或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再计算这三种情况)。

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针对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评价: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结合学生交流,老师强调:在分数乘法中,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我们可以先将整数与分母约分,再按分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这样做,计算数据较小,计算更准确。

(2)练习:2/9×6=1/2×3/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说计算与约分方法。教师展示一种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的错误方法,让学生辨析。

(3)学生再次小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现在你能比较完整地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结合学生交流,小结方法:先看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约分,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追问:1/8×5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集体讲评。抽1~2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乘法,你还想知道什么?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篇六

我说课的资料是第十二册第四板块中的一篇叙事散文《落花生》。本板块的学习专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落花生》这篇课文是板块中的第一篇文章。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许地山先生很有影响的一篇文章。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经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本文围绕“落花生”展开叙述,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议花生。议花生作为主要资料,写得较详细。从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当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文章主次分明,条理清楚。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文章朴实无华,但主题深刻;小中见大,且富有生活情趣。在结构剪裁上,作者独具匠心,叙事完整,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白,鞭辟入里,借物抒情,由物及人,以物喻人,耐人寻味。编者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思考、积累,从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迪。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一样方法。

二、说课标。

三、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生活经验都有了必须的积累,可是本篇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含义深刻,理解起来稍有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重点要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另外,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构成的最佳时期,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花生的品格中领悟出做人应当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梦想。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爱慕”、“体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思想资料,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五、说教法。

在教学时,把父亲所说的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资料,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另外,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说学法。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进取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悟。少讲精读,读中感悟,课中明理,情感熏陶,感悟人生。

七、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吃吗?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

2、多媒体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落花生的由来。

普普通通的花生居然能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一)找重点。

1.本文围绕题目落花生,写了哪些资料?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哪个是重点?(议花生)。

2、有哪些人议花生?怎样谈的?谁谈的重要?

(我们谈、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资料。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

(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然后在小组里合作学习,边读边议、感悟体会。

(二)读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如师生对读、小组齐读、分主角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句。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三)品重点。

1、读父亲的话,然后体会:“花生的好处很多”。都有什么?

引导学生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处:美味、榨油、便宜。

2、进一步品味: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出示花生与桃子、苹果、石榴的投影片)。

3、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明确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桃子、苹果、石榴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体会父亲这样相比,突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让学生将自我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那里赞花生的品格。

4、“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体面什么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做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齐读这句话。

5、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求虚名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资料深入透彻地理解,学懂文章,学习做人。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期望,之后就以“落花生”作为自我的笔名,时刻激励自我,做一个有用的人,最终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四、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设计意图:教学有法,贵在授法,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加深这一知识点的内化,从而以读促写,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期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八、板书设计:

结合课文资料,为了突出重点,突出中心。设计板书如下:

种收吃。

父亲谈,默默奉献、不求虚名。

学花生。

九、说反思。

经过教学,学生了解了课文的思想资料,能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较好地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体会主次分明写作的好处。

教学时,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课文中的三种水果桃子、石榴、苹果,并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它们既好看,又实用,课文中与花生作比较恰当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一样体验,允许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去体会,用不一样方式表述自我的见解。这要引导学生,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比较,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突出花生不炫耀自我、默默奉献的品格,来谈论人生,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外表好看,而不实用。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篇七

乙酸(aceticacid)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的饱和羧酸,是烃的重要含氧衍生物。分子式c2h4o?,结构分子结构简式ch?cooh,hac是简写式。结构式官能团为羧基,cas编号为64-19-7。因是醋的主要成分,又称醋酸。例如在水果或植物油中主要以其化合物酯的形式存在;在动物的`组织内、排泄物和血液中以游离酸的形式存在。

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乙酸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相对分子量60.05,熔点16.6℃,沸点117.9℃,相对密度1.0492(20/4℃)密度比水大,折光率1.3716。纯乙酸在16.6℃以下时能结成冰状的固体,所以常称为冰醋酸。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四氯化碳。当水加到乙酸中,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密度增加,直至分子比为1:1,相当于形成一元酸的原乙酸ch3c(oh)?,进一步稀释,体积不再变化。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篇八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

2、乐意探索,感受活动的趣味。

【教案准备】。

5张桌子、幼儿20名、盒子5个、记号笔20支、黑板两块、红、黄、蓝、绿色彩纸各20张、完整范例。

【教案流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人物造型。

就能和他一起做有趣的游戏。

2、题一:请你为他照张相,(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造型。

3、幼儿在画纸上表现小朋友造型。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1)请幼儿找出盘子中最大的纸(粉色纸),把观察到的小朋友画在这张纸上。

(2)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人物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

二、观察讨论,发现人物造型的变化和折纸的关系。

1、题二:再为我照张像。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小朋友”的造型。

(1)师:请你在盘子中找出黄色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样纸上,但有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注意人物的顶天立地。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

2、题三:请你们打开折纸看一看。

3、题四: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当幼儿想到用线连接的时候,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5、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画完。

6、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墙上。

7、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朋友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8、小朋友教了我们一个照哈哈镜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也让自己照照哈哈镜呢?

(1)师:你想把自己的哪部分变长呢?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最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出示完整范例:老师的作品上为什么两个地方都变长了?

3、盘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去折一折再试一试还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篇九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篇十

此部分可单列,也可插在说教材部分里一并说。

1、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2、起点能力分析。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二)说教法与手段——介绍选择哪些方法手段。

说教法,就是说出选项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采取什么样教学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三)说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

所谓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讲,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接着又是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

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哪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想说明白。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做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听清“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

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时候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板书设计。

我们了解了说课的'基本内容,那么具体的说课方法是怎样的呢?

(一)选好要说的课。

说课的选择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课的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即选择那些有研究价值,老师又能驾驭的课;二是选课也要注意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四面出击。说课选择,可以说一课书的整体教学,也可以着重说某一课时的教学,甚至还可以说某一重点、难点的教学。一言一蔽之,说课尽可能突破一点,有所收获,面面俱到反而会收效甚微。

(二)区别对象,循序渐进。

1、“赶鸭子上架”2、“跟着别人学走路”3、“熟能成巧”

(三)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老师和领导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

点,有层次,有理有据,口齿清楚。

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可以安排一节课的1/3——1/4的时间。

5、注意发挥教师自身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杂志上的内容。

6、注意运用教学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

7、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要提但是创新,但不能全盘否定常规教学,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篇十一

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而醋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乙酸发酵细菌(醋酸杆菌)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发现,每个民族在酿酒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发现醋——它是这些酒精饮料暴露于空气后的自然产物。

乙酸可用作酸度调节剂、酸化剂、腌渍剂、增味剂、香料等。它也是很好的抗微生物剂,这主要归因于其可使ph降低至低于微生物最适生长所需的ph。乙酸是我国应用最早、使用最多的酸味剂。

人教版桥的说课稿篇十二

1、认识圆柱螺旋弹簧,了解圆柱螺旋弹簧的特点。

2、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制作有趣的弹簧小人。

【活动准备】。

各种不用的弹簧、吃剩下来的废旧果冻盒子、橡皮泥、毛根、双面胶、圆形纸片、记号笔、铅笔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弹簧小人。

1、师:宝宝们,老师这里有一段好玩的视频,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

观看视频了解小人动起来的原因是因为有弹簧。

教师小结:原来小人脚下装了弹簧,弹簧有弹力,所以小人可以前后左右的动起来,我们叫它“弹簧小人”。

2、幼儿玩弹簧,观察并说说弹簧的特点。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弹簧宝宝,请小朋友们玩一玩。

师:弹簧是一圈圈螺旋环绕的`,每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距离短弹力就轻,距离长弹力就强。(出示弹簧图片)。

二、制作弹簧小人。

1、师范自制弹簧小人,引出制作弹簧的材料。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制作弹簧小人,制作弹簧小人最主要的就是弹簧,那我们先来制作弹簧。毛根围绕铅笔一圈一圈缠绕,缠绕的时候注意每圈都要紧挨着,最后把毛根从铅笔里推出来的时候用力要均匀,这样每圈的距离都是相同的。然后把自画像贴在制作好的弹簧上,另一头插在装有橡皮泥的果冻盒里,弹簧小人就制作完成了。小朋友们也来制作一个弹簧小人吧。

2、幼儿看流程图制作弹簧小人。

教师巡回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

三、分享成果。

1、幼儿相互分享,介绍自己的弹簧小人。

2、教师小结:弹簧受到外力的作用,可以压缩、可以拉伸,还可以变形。我们生活中有一些物体是根据弹簧的这个原理来制作的。(出示图片,向幼儿简单介绍生活中的弹簧制品。)。

【活动延伸】。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98900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