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确保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有效地运行。合理运用段落过渡词,使总结更具连贯性。鉴于总结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一
在新课程标准培训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得以不断地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制定此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使自己对新的课程标准能有所理解,对新的课程结构有新的认识,并明白新的课程结构的含义。知道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通过教师的互相学习、交流,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新教材内容、教法不仅做到心中有数,对新教材的评价体系也要有新的认识,明确自己在新教改形势下的地位。通过努力的学习,让新的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素质教育,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学习内容:]
1、《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认真学习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角色转换等相关内容。
2、《心理健康教育与老师心理素质》重点学习心理健康健康观的革命、心理卫生实现心理健康的必由之路、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新乐章、教师的社会角色与心理素质、教师的压力与挫折、教师的合理认知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性格与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观与心理卫生、教师的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业务素养、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等重要内容。
3、《新课标》主要学习课程文件的转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课
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课程目标:致力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新教材:从“多本化”走向多样化、学习新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新评价:注重多元、质性、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教学新课题: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创生、课程新发展:拓展语文课程的新领域、与新课程同行: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化建设等主要内容。
三、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自己自学。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每天抽出两个小时认真研读《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心理健康教育与老师心理素质》、《新课标》。
2、合作交流:在学习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和同事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坐班时间在一起进行研究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撰写教学反思: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通过反省、思考、探索,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它是理解与实践的对话,是理解与实践沟通的桥梁。
四、预期成果:
在一系列的学习中弄清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对新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有进一步的认识,对教师的健康心理形成自己的看法,对新课程的目的、理念有清楚的认识。
2015.9.4
根据乡总校安排,学期开始学习2011版新的课程标准,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我校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科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新课程研讨会,组织研究课,作好研究记录,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完善考评制度。学校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对教师实践新课程进行考核,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1、严格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二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落实保障措施,将学习情况纳入对教http:// 载点.网整理师的考核量化。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各科新课程标准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每位教师本学期做新课程学习笔记不少于5千字。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及时向上推荐和上报。
三、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把年轻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领头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的时空。
2、有重点的培养。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大型的或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
3、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鼓励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本学期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对研究课题要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研究记录、有阶段性总结,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研教改实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精心设计一篇教案,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总之,我们将在乡总校的领导下,依照高新区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把新课程标准实施好、落实好,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大提高。
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科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新课程研讨会,组织研究课,作好研究记录,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完善考评制度。学校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对教师实践新课程进行考核,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1、严格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三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落实保障措施,将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量化。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各科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每位教师本学期做新课程学习笔记不少于5千字。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及时向上推荐和上报。
3、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促进新课程的学习,本学期打算请区教研室的领导就新课程方面进行理论讲座和发表指导建议。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外出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力求达到三个认识和四个转化:(1)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增强教育改革的责任感。(2)提高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提高能力意识,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实现四个转变:(1)传授知识教学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转变。(2)实现由单向交流向多-维互动转变。(3)实现有封闭性课堂向选择性、开放性、实践性课堂转变。(4)实现由重结果教学为重知识形成过程的转变。
三、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把年轻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领头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的时空。
力。
3、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鼓励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压担子。每学期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对研究课题要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研究记录、有阶段性总结,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研教改实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精心设计一篇教案,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5、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整体素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改革氛围,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总之,我们将在县局的领导下,依照区教研室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把新课程实施好,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大提高。
孟津县横水镇第一初级中学
2012年3月16日
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建立教科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新课程研讨会,组织研究课,作好研究记录,保证研究探讨的连续性和完备性。
2、完善考评制度。学校制定出详细的考评细则,对教师实践新课程进行考核,对教师成绩并入本学期综合考评,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1、严格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三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落实保障措施,将学习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考核量化。本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各科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每位教师本学期做新课程学习笔记不少于5千字。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秀论文和优秀教案及时向上推荐和上报。
新的教育质量观。实现四个转变:(1)传授知识教学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转变。
(2)实现由单向交流向多-维互动转变。(3)实现有封闭性课堂向选择性、开放性、实践性课堂转变。(4)实现由重结果教学为重知识形成过程的转变。
三、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把年轻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作为实践新课程的领头兵,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和研究,为他们创造展现才能的时空。
2、有重点的培养。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大型的或较高层次的理论学习和研讨会,增强课程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
3、充分发挥能动作用,鼓励教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主动研究,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压担子。每学期给教师定目标、定任务:学校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对研究课题要有计划、有实施方案、有研究记录、有阶段性总结,每位教师都要结合教研教改实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精心设计一篇教案,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
5、发挥示范作用,提高整体素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改革氛围,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总之,我们将在区局的领导下,依照区教研室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把新课程实施好,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有一个大提高。
2015—2015年度第二学期
新课程理论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学习方法和目的
采用个人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全体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本着“学理论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拓宽业务理论知识,提高个人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联系自身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情况,不断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探索、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重点和热点,并能通过相互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每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三、学习的主要内容
1、深刻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和有关课程改革的信息报道及文章。鼓励教师自学自练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尝试教学,探索教学方法。
2、我国现行的有关教育法规和文件,上级下发的有关学习材料。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意识。学习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理论和有关规定,学习有关班集体建设、师德建设和民主管理的报道文章。
3、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理论,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组织教师结合自学的内容,进行研讨、交流,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5、教师教学专业技能学习培训。
四、学习要求
将业务学习与 “五个一”规定相结合,即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写一本业务学习笔记、上一节优质课、完成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心得体会,开展一项校本教育教学研究,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技能。对积极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教师,学校将给予表扬和鼓励。
学校提倡教师善于作“反思型”教师,加强“个案研究”,教师要善于留心日常的教育教学事件,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形成问题甚至课题,进行自觉的个案研究。鼓励“即时性”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随时教研的风气。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随时进行研究,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
五、学习安排:(见活动安排)
新课改学习计划
2015年04月27日 10:22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新课堂不断推向深入。为了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的进取,做好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将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计划如下,以利于做好这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一、紧紧的跟上时代的步伐,坚决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深化教育教学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绝不迟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新课改工作。
二、在学校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中,例如全干会、年级部会议上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听取校领导的教诲,积极汲取新课改的精神思想。
三、在每周日晚的自习和每周三晚的自习上,积极进行备课组活动。认真学习,积极和同组的同志认真的研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认真体会新课改的要义,准确把握新课改的思想和实质,在新的教学时,必须认真贯彻新课程表准的要求。认真的进行备课,使新教材和新课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的目标性和方向性。使学校的教学既有平时目标,又有阶段性的总目标,使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浑然一体于新课改形势之下。 五、在认真学习材料的同时,还必须多多的进行实践工作,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机会一定要多多的外出学习,到教育教学发达的地区、新课改先行地区去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汲取他们的教训、思考它们的困惑,积极了解新课改的现状。同时对于外出学习归来的同志的工作汇报、示范课、公开课一定多多地听,以学习新课改的实践经验,不断的提高自己。
新课程培训学习计划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有关内容,促使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较大改变。为使课改实验在今后有长足的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本身就是科研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后反思,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初中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积极组织开展以"新课程"为专题的研讨活动,如"学习新课程的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与反思"等,使课改逐渐深入。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二
去年,当课改的浪潮汹涌而来时,正是丹桂飘香的时候。那浓浓的清香渲染着整个校园,为校园带来了清新鲜活的空气,也搅乱了我“平静”的生活。时光荏苒,又是一年春天,正是木棉花开的时候,那火红火红的花朵高高地挑在裸露的枝干上,显得如此苍劲、有力。“课改将是一场艰苦的,但却是势在必行的革命,改革如同潮水一样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谁抓住了这一机遇,谁就适应了发展”。在通识培训会上专家的这一掷地有声的话语激起了我蕴藏在心底的豪情,同时也勾起了我对课改的憧憬。
记得那阵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培训,脑筋总转不过来,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音乐科和美术科合为艺术科,排了多少年的“直条式”的课桌要排成“圆桌会议”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要富有个性化……。“转变观念”、“互动”、“自主学习”、“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丝毫怀疑的,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条就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诠释了。许多新鲜的词句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在懵懵懂懂、恍恍惚惚之中,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来,我的压力骤然而升: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
新学期的脚步如期而至。我就像刚入学的孩子一样,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语文课本:五彩斑斓的色彩、笑容可掬的卡通画、丰富多姿的情境映入眼帘,我不由怦然心动,激情涌至:多好的教材啊,一定要上好每节语文课,让孩子们爱语文,即使达不到专家说的“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诗一样美!”的境界,也要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激情。
我要提高。怎么提高?迎难而上,破旧立新,课改教改齐走,自主探究是基础,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说实话,在以前旧式的教育面前,我仿佛遇到了一座冰山,把思想的火花全冻结在了顺从之中。而新课程的出现,就像是一艘锋利的破冰船,“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开启了全新的教育领域。在这个领域,我紧紧抓住新课程的“关注学生的发展”理念,立足“人性”,让教育教学回归生命化,让新课堂沐浴在人文阳光下。我愿做一名学生人生跑道上的啦啦队员,为他们加油助威。我想让语文课上那些美丽的词句、闪光的思想化成涓涓溪流,变成五彩的画笔,去滋润孩子们稚嫩的心田,去绘制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说来容易做来难!带着新招数,刚上几节课,看着孩子们乱哄哄,任我破嗓大吼,也无济于事,一节课下来,体会只有一个字:乱!我也心烦意乱,刚刚升上来的一点激情也逐渐冷却下来。我疑惑了:难道这就是课改?在我徘徊琢磨苦恼时,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不久前在外小举办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课及专家讲座会。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现在想想,这真是阵及时雨呀!尽管几天来饱尝了来回奔波之苦,但却兴奋地感受了领悟新课改真谛所带来的欣喜。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对课改的理解逐渐拨云见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为将课改想得过于神秘而无法企及;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没有学会容纳他人和自己。其实,课改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整的归纳并积极推广的教育理念罢了!它并不清高,也不象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可能,它是可行的,可以的,也是可信的!
赞诃夫说过:“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用爱的火花去点燃每一个孩子的心灯,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孩子不断地、自主地探索,使他们的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无数次零零散散的课堂洗礼后,我的心也渐渐地宽了,对学生,对自己,也就不那么莫名其妙地苛刻了,也不再将自己的注意力只放在学生错误的行为上,而是“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察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对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都毫不吝惜地给予赞赏。因为我知道:“我的教鞭下有瓦特,我的冷眼里有牛顿,我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爱的包容中,在真诚而慷慨的赞赏里,学生渐渐地也愿意展示他们那天真可爱的本性,我也渐渐地看到了孩子们敞开的心灵之窗,听到了孩子们发出内心深处的声音。全新的理念给我的课堂教学插上了翅膀,我也渐入正轨,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我,越来越喜欢上我的语文课了。
不知哪位专家说过:“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说得多好啊!既然每天都有一个崭新的太阳升起,时代已敞开温暖的胸怀,我们就该摒弃“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思想一头扎进去,没有理由再东张西望,没有理由再犹豫彷徨,没有理由再抱着怀疑的目光,大胆放手,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自主化、活动化”,让每一个孩子“乐学、会学、活学”。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记住吧,“成为你自己!”它也许如同登山一样,知易行难,但是,绚丽的风景恰恰盛开在险峻的山巅!
推开心灵的窗户,感受课改的精彩。很多的心路历历在目,许多的记忆挥之不去,记忆里的孩子们都像一个个小天使,每一个天使都有美丽的故事,在新课程的每一天里悄然开放。是的,这些日子以来,我和孩子们同欢笑共悲伤,在新课程的天空里一起成长,一起去创造辉煌。
阳光依然如此光耀灿烂,大地的色彩依然如此丰盈夺目。“扶遥而上者为鹏展翅也。”是的,有梦想就能飞翔,就让我们在新课程广袤的天空里一起飞翔吧!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三
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了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活动,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当学生的良师更要当好学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新型人才。下面我就谈下我的感受:
一、转变角色,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翠鸟捉鱼的高超技巧。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师都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直接告诉学生,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从哪个角度感悟到翠鸟捉鱼的高超技术?”这个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分析翠鸟捉鱼的高超技能,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既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想象。因此,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在教育相对发达的今天,这一思想仍然是一条不可置疑的真理。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不足,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第二是学会倾听,给学生表达自己的空间,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鼓励质疑,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解《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有个学生突然发问:“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碎的时候,表兄妹回答‘不是我’,句末用的是感叹号,而列宁的是句号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教师可以做个试验,拿着撕破的本问一个同学:“是你撕破的?”学会不假思索地说:“不是我!”此刻,学生明白了课文中的感叹号的特殊作用,就是为了加重语气以表示意思的肯定,而列宁的回答后面用的是句号,说明了列宁的话是谎言。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感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于是就会积极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适时激励,树立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年纪虽小,但是同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会小心翼翼维护自己的骄傲。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会让他们放弃一种兴趣,也会激发他们一种潜能,改变他们的性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曾经有位教师让学生用“因为”和“所以”造句,有个小男孩积极地举起小手,回答道:“因为妈妈让我放学后写作业不让我出去玩,所以我很不高兴。”从句子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学生的认识有些偏差,所以老师不高兴地批评了他,然后很不客气地让那个孩子坐下。从这以后,这个孩子不仅再也没有自己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再也不喜欢主动参加任何活动,性格都变内向了,因为他的积极主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并且自尊收到了伤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应有的鼓励,在学生出现偏差的地方给予耐心的引导,使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孩子应有的活力。
五、设置情境,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这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积极探索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让他们的情绪跟着文章作者的感情起伏,才会使他们的精力完全投入到课堂中去,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这就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让学生画出文中景象和让学生表演出文中故事情节都是非常不错的方法,学生在积极将准备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会增加对课文的精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学生们能够在色彩或表演中收获意外的快乐,使语文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充实,让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开开心心收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改革是教育领域上的一场春风,它必将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与希望。相信通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努力,语文教学必将欣欣向荣,展示新的活力,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四
8月30日,顺德区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给我们上了关于“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听了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收获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理论。教授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对原标准与新标准进行对比,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前做好了铺垫,她具体举例低段的歌曲并进行了示范,让我们亲身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去,教我们新的教学方法,给我们讲解了新的课程理念。音乐是用听觉来感觉音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提倡科学综合,不流于形式,应注重通过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在20xx年以前,我国中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本标准将原有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编创活动,加以集中并扩展为“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两个领域。上述四个教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教学领域的划分,既体现了本学科21世纪的发展趋向及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衡对接。
例如:从学段的目标来看,1—2年级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这样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学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3—6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识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器乐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级的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现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教师要敢于培养自信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敢于表现自己,不管是好还是坏,音乐在所有学科当中是唯一当众表现自己的学科。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
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这正是需要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
通过此次培训,我体会到要学习音乐教学中的知识,方法,技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像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们在各方面的素养全面提高,我也将本次学习所得,运用到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五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先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潜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潜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潜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构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能够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透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用心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潜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修改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到达《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修改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资料,创造性地灵活地选取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善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用心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用心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此刻:语文教学资料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潜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十分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必须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必须的口语交际潜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潜力。基于这些思考,就能够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潜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潜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潜力,我们就就应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六
利用寒假时间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新课程标准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的的教学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如下: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教学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构建和楷的新课堂。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七
学期由于参加基本功比赛,认真翻阅了《20xx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确实使自己不论从教学中还是从理论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是自己的一点小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可以看出,“人人”和“不同的人”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人人”意味着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在全面推进的'同时,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我提出:“对于任何一个三角形,我不用测量,只要你们说出其中任意两个角,我就能准确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对此半信半疑,纷纷来提问,对于老师的回答,学生在经过测量后发现都是正确的,此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三个内角度数规律的研究学习活动。各小组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优等生带着后进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与交流。此时教师来回巡视,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不断的验证,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又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时,例题为25×9×4,25×9×4=(25×4)×9从而使计算简便。如果课堂中一直出现类似如:125×7×8等习题,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讲会模仿例题使计算正确。但是老是无法了解新授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无法及时“调节”课堂进度。对于较好的学生来讲无新意,慢慢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了。这时我们不妨出示类似“(7+7+7+7)×25”的题目来挑战一下。这样的习题目的是从不同的练习形式来揭示有关算理,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八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课标》)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
一、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化学课标》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三、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对学生的化学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化学素质是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认真学习《化学课标》,深刻领会《化学课标》中的教学基本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九
有的学生谈到英语学习有一种共同的感觉,按照他们自己的话说:“高中英语难度相对增大,成绩下降。”“考题灵活,很难找到规律。”“初三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不很适应高中,初中时念念书就会有长进,而在高中多做题也未必带来明显效果。”总之,同学们在学习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不适应。
二.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之间普遍存在一个落差。
初三升学考试的后遗症。
初三复习阶段的学习表现出应试教育的典型特征:与考试相关的就学,不相关的就不学,而哪些考,哪些不考老师们心中都有一本账,初中三年所学的内容完全可以浓缩为一张纸,这点东西不断地反复,直到老师和学生对中考都胸中有数,即使有的学生两年没努力学,在最后一年只要拼点命,听老师的话,成绩也不致太差。老师在考试前都讲一些应付考试的“拐棍”,有的学生英语能力不高,掌握的词汇也有限,但只要懂得怎样使用“拐棍”,拿70%到80%的基础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就使学生在初中考试容易得高分。然而高分并不等于高能力,分数与能力这对被高分数掩盖的假象在高中就被揭开了。
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移。
学生会注意到高中的试题结构较之初中试题而言变化很大。稳稳得分的题少了,题多了,而丢的分又非轻易可得回。这是因为高中的英语学习与测试重点从初中的基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移,更重视综合的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运用。如;基础语法题量相对减少,阅读量及其分数比重增加,笔头表达能力的测试力度加大。而这些绝不是单纯靠“拐棍”所能应付得了的,高分必须建立在扎实的语言知识与能力的日积月累上。盲目学习的想法或初中时平日里懈怠的态度,考试前临阵磨枪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说初中像盆中摸鹅卵石的话,那么高中阶段的学习则更像海里摸贝壳,需要投入更多更大的精力以及更巧妙的方法。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体会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变化,也就自然懂得了为什么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的原因,由于高中学习环境的重新组合及多样化,老师在课堂上的工作更富于指导性,学生的学习更趋于个体化,学习方法也就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加以调整。空怀一份抱负而无切实可行的计划,只能使初、高中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
三.高中英语的学习目标与要求。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说明: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第一级目标和第二级目标。高中两年要求达到第一级目标,高中三年(文、理科选修)要求达到第二级目标。
高中英语教学的第一级目标应完成下列教学要求:
(一)听。
1.能听懂教学大纲词汇表(1、2)中不带*号的词汇和短语。
2.能听懂课堂用语和教师用学生所学过的简单英语对新词语意义的解释。
3.能听懂教师用所学过的英语简要叙述已学课文内容,以及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能听懂对方在学生所学过的语言范围内,用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有时需要对方重复。
5.能基本听懂没有生词、题材熟悉、内容简单的语段,语速为每分钟110个词。听三遍能了解其中主要的内容,理解正确率达到70%。
(二)说。
1.能就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行简单的问答。
2.能够用《日常交际用语》表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谈话。
3.经过准备,能够用简单的语句介绍本人、家庭、班级和学校等基本情况。能基本表达主要意思。
(三)读。
1.除课文外,补充阅读量应达到10万字左右。
2.能借助词典读懂难度略低于所学语言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
3.能以每分钟40-50个词的速度,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有关人物传记、故事、记叙文、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内容的材料,能够基本把握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理解正确率达到70%。
4.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志等。
5.能把握所读材料的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
(四)写。
1.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用书写体熟练而清楚地书写,要求书写格式、连笔、词距、标点正确。
2.能就已学课文的内容,笔头回答简单的问题。
4.能运用所学过的词汇、习惯用语和句型造简单的句子,无严重的拼写和语法错误。
(五)语音。
1.能较熟练地运用基本的拼读规则和音标读生词。
2.能较连贯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在各种口头练习和口头表达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六)词汇。
1.在初中掌握600个词的基础上,再掌握500个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要求能在口语及书写中运用。此外,还要学习500个左右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只要求在语段或语篇中理解其意义。
2.能结合单词的发音和基本的拼读规则拼写和记忆单词。
3.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在上下文中理解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十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学生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拓宽学习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我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我还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备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难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经过一番阅读分析,我总结出二年级教材主要是以识字为主,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识记生字词。在教学语文时,我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先把握教材内容,然后来设计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利用多种形式来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我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采用了游戏、唱歌、猜谜语等方式,引进课堂教学,还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4、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的课堂呈现状态。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的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在布置讨论的时候我明确要求,设置一至两个问题,让每个学生知道这个主题,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让他们有准备的时间。在实践工作中,我不断总结反思,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5、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并非他们的思维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
6、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教导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他们的想像与创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细细体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今后还要取长补短,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努力奋斗。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十一
读完了xxxx版新课程标准,我受益匪浅,更加了解了《数学xxxx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知道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特征在于“基础性”,即让未来公民获得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素养。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数学源于生活,并广泛应用于生活,我们应该以生活中的数学事实为基石,从中归纳出数学模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美感。《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方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1.能够有效落实“双基”
新课标强调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在落实“双基”上的有效性、可行性;强调以“遵循学生年龄和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为前提。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虽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抓“双基”,但也绝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点,虚化或放弃。因此,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仍应是当前数学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选取了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素材,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运用的过程,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都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教材特别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对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也作了重点介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核心要求就是提升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指人用数学思想和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那么数学作业作为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模型的主要过程,承载着提升素养的功能。良好的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能够启蒙数学思想、训练数学思维、培养科学态度。
3.进一步增强家校合作。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能替代。家长和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数学课外作业的通道,把数学学习状况、学习要求、学习建议等一系列教育信息通过作业、作业留言等方式进行交流传递。让学校要求成为家长帮助学生的科学正确行为,也把家长对学生的期待变成学校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育的目标任务。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家长在作业留言中的建设性意见,对教师教学提出的希望和请求等。这些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家校合作,既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育人;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又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熟。
总之,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不仅要认真做好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钻研知识,找准课堂的学习重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数学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及时地巩固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十二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耐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师良好行为的体现。教师的工作是解决学生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其中除了教学上的,还有心灵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对待形形色色的问题,不计其数的学生,都要用一颗热情的心耐心地去做。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十三
20xx年版新课标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可见,数学教育需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育人要有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要有新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应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这是因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教材中的“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等都是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关键适时引导,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同时,教师要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师生双方在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把握,因势利导,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应加强学习,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有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勇于面对新课程的挑战,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十四
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改革,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改革,要坚持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处理好讲授与练习、学习与运用、点拨与讨论的辩证关系;要坚持学以致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不断迁移。
学法指导不应该只看作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经过思考、生疑、答疑、创造等学习过程,才能使他们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学习动力。教师应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学情,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适时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加强能力迁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80篇。现在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在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好书。要努力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他们创新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求知。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学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学习方法上的点拨,做一个优秀的引路人。
相信,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的语文教学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十五
通过这次小学英语新课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会有一个新的转变。我的总结有以下几点: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英语属于英语启蒙教育,学生通过听、说、读、演、唱、玩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进而获得初步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语感。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课堂教学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到英语很好学,也很乐学,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们套用,只有教师潜心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课来。
总之,这次远程培训,为我们教师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更给我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我相信远程教育将是不断探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的永远研修平台。培训虽然即将结束,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搞好英语教学,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十六
近段时间,我们集中参加了学习,其中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当代,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他们渴望着有着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师给他们一个全新的解读,渴望阐释自己的独特体验,渴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在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对那一个个文本的理解。顺应这一潮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必须靠个性来培养。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冲破传统的羁绊,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们教师也定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大师。
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还要能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以往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习惯。
教育教学的变革意味着重组。同样,在新的《课程标准》面前,对每个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会,也为我们在事业上的追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只要不懈努力、勤于追求、敢于创新,我们都可成为驰骋课堂的骁将、驾驭教材的高手、学生崇拜的偶像、受人尊敬的名师。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事业,更是我们生命旅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为师的过程应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过程,应是我们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仅是我们自身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对我们的期盼。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观,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教师“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通过考察、访问挖掘本地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想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广的影响,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善于钻幽探微,透彻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把教科书中直接呈现的(即显性的)价值取向和隐含于其字里行间(即隐性的)价值取向,都能呈现给学生,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体验语文的美。
现代社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不再仅仅限于课堂。因此,我们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向学生学习,要真正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总之,《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方法多元化了,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化了。
我认为以前单纯传授知识逐步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内容上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还有量化的标准。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学习――运用,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在教育教学规律的推动之下, “新课标”的指导之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远离偏、繁、难、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综合、运用等方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十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标准的精髓之一。结合学习的新课程标准和语文专业理论知识,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
认识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同一班级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诸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现代教育讲究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必然要求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学会用“差异策略”来因材施教。“差异策略”是指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和个别差异,从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获得自主、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在对待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上,要注重三点:一是要在教学中学会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即便是低阶段的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必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有区别地去施教。二是要在教学中尊重差异。教师要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点,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同时要善待差异,根据差异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特长。三是是要有选择地发展差异,比如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释放学生的自由度,培养学生的自主感。通过自主感的培养,让学生去寻找个人对文本的具体理解,形成自己的解读方式。对发展学生个性有利的,要多提倡、多鼓励,对影响学生发展的要科学引导,尽可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认识学生的主体性,其次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语文的课堂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学会思考。按照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而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点,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照本考试,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只会让学生停留在表象的感知上,毕竟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与学生的互动。所以,语文教学要必须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提出问题,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学生一旦自己主动提出了问题,那么学生已经处于主动学习的位置了。
认识学生的主体性,再次应当正确认识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动接受和主动探索。当然,创造性不是要求必须标新立异、追求新奇,如学生如果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自己过去没有发现的问题;从人们意料之外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提出不同于他人的问题解决办法;通过新颖而别致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等,这些都是创造性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教学中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在外部环境上要提供良好的氛围,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真诚地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要把这种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又如在活动组织上,可以通过组织充满情趣、乐趣、活力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
认识学生的主体性,最后应该正确认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活动,教其实就是为了学,所以应该把学生的学放在主要位置,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目的很明确,是为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其实,就两者关系而言,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否发挥及如何发挥,就是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实现的。如果缺乏学生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无从谈起。
教育就是从主体出发,通过主体,依靠主体来开发、发展和完善主体的实践过程。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幼稚无邪、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从无知到有知,从消极到积极,从无兴趣到有兴趣,从被动到主动,这当然不是无条件地自然转化,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就是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什么,当然不应该仅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教师连珠炮般的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地应答,而应该包含两个更深层的涵义,其一就是教导,重在给学生“指明方向,引导上路”,其二就是辅导,针对学生课内外学习中发生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辅助、帮助。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两者并不冲突。在教育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发展的过程。两者的关系可以通过“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实现。
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引导者,学生作为接受主体接受引导而形成自主思考。比如在作为教学主要形式的讲课上,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热情”,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只有当教师的角色从“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才能不断推动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十八
21、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22、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23、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24、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25、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秧田式、小组合作式、半圆式、双翼式、席地式等。
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29、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30、演示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十九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二十
这周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有一定要从小学习数学,打好数学的底子。
学段不同,数学的教学目标也有很大不同,我所教的是初一的数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包括使学生体验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等。
认真学习了数学的新课程标准,对我今后的教学起了很大帮助,让我找到了教学的大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设计,把自己的课堂打造的更加高效、科学、有趣。
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针对不同学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出发,慢慢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来到这里实习,遇到这么可爱的孩子们,是我们的幸运,但是因为没有经验,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应对,教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教学重点是什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怎样的,这些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都是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找到自己明确的教学方向。
我们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召开了小组会议,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分析课程标准,从中学习教学的方法,感觉通过这次的学习,大家都茅塞顿开,明确了今后教学的大方向,有了清晰的目标,剩下的就是朝着目标不断前进,找到了方向,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我们一定会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奔跑,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优秀。
新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区别篇二十一
为了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义务段课程标准系列学习研讨活动的通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新颁布课程标准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学习、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将新课标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全校教师。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教师明确学习课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课标的思路;通过教研组集中培训,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并应用于学科教学;通过学习课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并形成案例成果。
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研修工作,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具体实施和考核评价。
我校所使用的8个学科课程标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研训的内容主要包括:
1、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2、了解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目标。
3、了解修订课标与原课标发生了那些变化。
4、了解怎样把握新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
5、运用用新课标有效指导本学科课堂教学。
(一)自主研读。
1、研修内容:
自学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
2、措施办法:
(1)每位学科教师认真研读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师要重点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三大核心部分,熟记相关章节,写3000字左右学习笔记。
(2)教师要将学习课标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将课标理念、目标、要求有效应用于学科教学。
(二)专题讲座。
1、研修内容:
课程标准的解读。以修订课标与原课标发生了那些变化,怎样把握新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等为内容。
2、措施办法:
(1)学校邀请区教研室的教研专家,分学科进行《新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讲座,并请教研专家现场和教师进行互动,解决教师学习中的困惑。
(2)教师结合专题讲座内容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感受。
(三)集体研讨。
1、研修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丛书》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
2、措施办法:
(1)各学科教研组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丛书》和《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
(2)各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交流讨论如何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研究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
(3)教研组做好学习记录,教研组长写学习小结。
(四)知识测试。
1、测试内容:
2、措施办法:
学校将采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对教师课程标准的研修情况进行检测。两周一次。
1、xx月xx日学校部署《课程标准》研修工作。
2、xx月xx日——xx月xx日教师学习任教学科课标。
3、xx月xx日——xx月xx日请专家进行课标解读专题讲座。
4、xx月xx日学校组织进行第一次知识竞赛。
5、xx月xx日——xx月xx日继续学习任教学科课标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教研组内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分析课标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研究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并形成研究成果。
6、xx月xx日学校组织进行第二次知识竞赛。
7、xx月xx日——xx月xx日参加区教研室的课程标准知识竞赛。整理学习成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11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