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8:34:16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通用17篇)
时间:2023-11-15 08:34:16     小编:碧墨

时间总是不经意间流逝,总结让我们记住成长的足迹。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思考和挖掘自己在此期间的成长和不足之处。下面是一些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一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二

教学设想: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会计算方法的需要,并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灵感。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谈话导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问题也不例外。

2.估算。

(1)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元钱?(300元)。

(2)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问题:有什么办法来说明白己估测的是否接近正确答案,或者与正确答案相差很远?(算一算)。

怎样算呢?你们能自己动动脑解决这个问题吗?

2.尝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同学们所用的方法不完全一样,请大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算法。交流之前可以先整理一下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想一想你准备讲哪几点,说哪几句话。(4)用竖式计算。

请学生说说用前三种方法算的道理。

5.比较方法:这个竖式同方法(3)比较有无联系?(实际上都是分三步计算的,竖式是把三步计算写在一个式子里。)。

6.选择方法: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算一算。

7.研究笔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1)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2)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3)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

(4)这一结果和我们开始的估测差不多吗?

8.归纳提炼。

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指出: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其实是把它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来分别计算,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9.完成“试一试”。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班内交流。

(2)各自算出正确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4、5题。

(1)观察题目提供的场景。提问: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朋友应付多少元?)。

(2)学生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l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0~51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萎、抽象,教材选择了服装店购物的事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活力生机。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重视学生个性化口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具体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48+2049-2056+328-9。

2.连加、连减.。

52+30+757-30-5。

55+30+675-40-8。

72+10+786-20-7。

教师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是平时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问题(1)。先出示问题(1):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

师生共同列出算式54+28。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教师板书不同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50+20=70(元)4+8=12(元)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84-2=82(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最后,做了相应的练习题: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3、学习问题(2)。此环节的设计和“学习问题(1)”环节的设计一样,这样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具体如下:

(1).出示问题(2):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

教师:你能不能自己列式并试着口算出来呢?

(2)、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

54-20=34(元)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24+2=26(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3).练一练。

36-20=52-10=34-23=98-76=。

36-24=52-18=90-25=42-39=。

(三)巩固应用。此环节主要以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为主,教材练习题的设计难易结合,既有计算题也有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不会感觉枯燥。

(四)归纳总结.。

(五)说板书。我的设计既简单明了,又体现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如下:

54+28=82(元)。

方法一.。

50+20=70(元)4+8=12(元)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84-2=82(元)。

54-28=26(元)。

方法一:

54-20=34(元)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24+2=26(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四

上完这节课,感触很多,关于学生的、自身的和新课程标准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生活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获取知识、追求和探索新问题、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而对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好的激发是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这节课上,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小浪底之旅,用新鲜的话题,美丽的风景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关于范老师提到的'此类情景创设有欺骗学生之嫌的问题,在设计课时,我也考虑到了,但只是觉得这样创设情境不太合适,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情境对于天真、爱幻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勉强奏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增加,会渐渐对此类假设性的情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一点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使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这节课中,展开部分主要采用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首先电脑出示学生去小浪底游玩的热闹场景,给出每个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引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充分把握学生,提出多种预设。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所以课前我把学生可能会用的口算方法列出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如在教学“37+38”的口算方法时,由于学生方法比较单一,我又补充一种我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方法“37+40-2”,学生又类推出了“40+40=802+3=580-5=75”的方法,这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还有一些问题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如:在计算一年级两个班、二年级两班的总数之后,得出此方案不可行,我设问:那我们该怎么乘船呢?我以为学生会重新设计方案,但一部分学生马上说从二年级的75人中抽3人和一年级坐同一条船。学生能想到这种方法有点出乎意料,我觉得提出这种方法的学生比较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这节课上除了以上这些情况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研究等。我觉得这些与自身素质有关,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x312x30。

师:12x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x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习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1)读题。

(2)怎样列式?31x12=?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4、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x10=31031x2=62310+6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x4x331x2x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第三种方法:

师: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起来)。

(1)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是呀,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x1241x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

(1)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成人票每张50元儿童票每张24元。

(2)学生笔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3)多媒体对照。

(4)1张票要元60张票要()元61张票要()元。

5、11x11=。

12x11=。

13x11=。

14x11=。

15x11=。

16x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习。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六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45。

×12。

290――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45―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74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七

1、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交流中,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与活动,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成功与体验。

:小黑板。

一、复习铺垫。

笔算。

133945。

×12×6×5。

指名学生上讲台进行板演,找同学进行检验。

二、自学尝试小组交流。

1、学生观察信息窗2情景图。

师:节日期间,街心花坛装扮的异常美丽,请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

1.“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7盆花,共23排。

2.“美化家园”花坛每排22盆花,。共28排。

3.街心喷泉每排有43个喷头,共32行。…………。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了不起!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组里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学生根据信息,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美化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喷泉里一共装了多少个喷头?…………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多少盆花?你想怎样做呢?学生自己尝试列出竖式进行解决,解决好以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自己做题的步骤,同学之间互相进行说一说,找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并进行讲解,下面同学有什么疑问,进行提问,学生进行质疑,同学进行解答。有的同学用了估算的方法。

三、点拨升华。

教师再进一步指着竖式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四、巩固练习。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中的2号同学到小黑板上进行计算,各组的组长进行判断。统计做对题的人数。

2、做书上的练习题,自主练习的第3、4、5、题。

让每组中的3号同学到黑板上进行展示。集体进行纠正。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计算过程中要怎样做?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八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0—41页。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多媒体课件。

小水滴:大家好,我是你们真诚的朋友小水滴。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在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据医学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可是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同学们,在你周围有这种不好的现象吗?学生发言。

以“小水滴”可爱的形象来引起讨论的话题,亲切自然生动,学生乐于接受。

通过小水滴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浪费水现象的思考,为新知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在浪费水的话题上学生可能会提到身边发生的小事,例如:水笼头没有拧紧,总是滴水浪费的现象。老师应适时引入例题。

学生讨论适可而止。

(1)教学例题。

(附3、4月份的月历表)使学生了解“2个月”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在此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千克)。

12×61=732(千克)。

12。

×61。

12。

72。

732。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学生交流展示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时,关注用竖式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生讨论:这个7是怎样算出来的?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

(2)情感培养节约用水。

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谈一谈如何节约用水。

小水滴发出号召:朋友,让我们一起节约用水!

让我们一起到神秘的海洋世界去游览一番吧!你能解决可爱的小鱼背后的题目吗?

请选择题目试一试吧。

(1)校园小主人。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2)计算小能手。

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说一说验算方法和验算时出了哪些问题。

(3)小小超市。

让学生自己计算、填表,再交流。

p41页练习1—3题。

介绍古人计算乘法时用的一种巧妙方法—格子法。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在相互交流中解除困惑,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探索活动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关注学生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讨论百位上的7是怎样算出来的,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身边小事作起增强节水意识。

通过情境创设,设计三道练习题,了解学生笔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

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时,可能还会出现以下方法:

把两个月都看作30天。

30×2=60(天)。

12×60=720(天)720+12=732(天)。

2、把两个月都看作31天。

31×2=62(天)。

12×62=744(天)。

744—12=732(天)。

老师应及时鼓励算法多样化。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会遇到进位的问题,可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计算方法。

在练习“小小超市”一题中,36×31这道题中出现三次进位,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并酌情进行点拨引导。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九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利用情境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本节主要解决不进位加法的“对位”这一难点,而进位的难点留在下节课解决,三是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如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学目标:

3.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计算不仅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会正确书写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强调“对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观察少年合唱团的情境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学生列式并交流自己的算法。

要求少年合唱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应怎样列式?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22=?

那么,要求23+22=?我们可以怎样算呢?

请大家独立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再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算法时,只要学生汇报的思路准确,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可能有这些想法:

(1)23+20=4343+2=45。

(2)20+20=403+2=540+5=45。

(3)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如果学生提不出这种算法,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来。)。

……。

2、讨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生试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全班交流。重点是竖式的对位和书写及计算顺序。

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完成试一试:教师出示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做到了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摘桃子。

设计一个摘桃子的游戏,比一比看谁摘到的桃子最多。

小组内以比赛的形式完成,做完后订正。

3.完成身边的数学。

教师出示图和问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做完后说一说。

四、总结提升,自我建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笔算。57+20=45+41=62+34=83+16=。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想到多种方法计算,体验到算法的多样性,在用竖式计算时,通过学生试算,纠错,掌握了竖式的计算过程,书写比较规范。但个别学生还没养成用尺子画横线的.习惯,要逐步培养。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

18×26=15×21≈39×60≈16×42=。

师:能将上面的计算题按一定的规律重新分类吗?

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若与教师思路发生冲突可逐步引导)。

课件显示:(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出现)。

口算估算笔算。

40×60=39×60≈18×26=。

15×20=15×21≈16×42=。

700×50=19×52≈。

口算估算。

解决问题。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先来算一下第一组的题目要用什么方法呢?

1、口算的判断及方法的梳理。

2、(1)学生独立计算,开火车交流,选二题说说算理。

(2)师:说说这类题目的特点生:他们的末位都是零,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师:能说说你算这种题目的思路吗?

生: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

添写0,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添几个0。

师:什么样的计算题用口算?怎么口算的?

生:比较简单的计算,也即数字是整十整百的计算。

3、估算的判断及方法的梳理。

(1)学生独立计算。

师:那38和19离39和21也很近啊?生:它们虽说也很近但数字计算起来不方便。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在估算时所看作的数字既要比较接近原数也要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最好是看作整十整百的数。

师:那你是怎么知道这组题要用估算来计算的?生:因为它是约等于。

师:(归纳)题目对结果的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我们用估算就可以了,估算应遵循简单好算、离准确值近的原则。

3.笔算方法的回顾。

(1)指名2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展示计算结果,同时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像这样比较难算得要用笔算。

4.解决问题。

三(2)班去春游,每人交12元钱,如果全班53人参加,。

共收到:。

面值/元502010521。

张数/张21215241814。

(1)学生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人员交流。

(2)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口算。

70×30=90×30=20×60=80×40=80×80=。

50×70=15×20=400×20=23×20=。

2、估算19×29≈12×41≈11×89≈99×91≈39×33≈45×29≈。

3、笔算:

16×42=18×65=31×32=27×34=。

4、比较大小。

12×13○21×13。

15×24○24×15。

61×35○35×62。

54×12○540。

21×43○20×43+43。

(1)同桌讨论后,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21×4320×43+43提示学生从乘法的意义来思考。

师:这题如何思考?

生:先求出31辆大客车能坐多少人?然后与1200比较大小。

师:很好,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31乘42呢?

小组交流。反馈:

生甲:用笔算最好了,只有算出准确值与1200比较大小才能知道是否坐得下。

生乙:不必要那样做,用估算更快。

生丙:估算的不是准确得数怎么能知道是否坐得下呢?

生乙:因为31看作30,42看作40,估算得1200,得出的得数肯定比准确的得数小,看小了之后都有1200,人数也是1200,所以能坐下,用估算也可以。

师小结:说的真好,题目也没有一定要求我们算出准确值,而我们用估算也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当然可以用估算了。

四、拓展练习思考题。

三(2)班去春游,每人交12元钱,如果全班53人参加,共收到:。

面值/元502010521。

张数/张21215241814。

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他们交上来的钱对吗?

(1)学生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人员交流。

(2)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五、总结并揭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板书课题),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完善结论,上孩子们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三、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讲授法、探究法。

四、学习方法。

练习法、探究法、小组交流法、观察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从画画开始!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如果老师画的是整个图形的一半,谁愿意帮老师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画的对吗?是的,图形当中有这样的对称现象!其实,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也有这样的对称现象。

(老师点击屏幕,出现——好人)。

蓝天——天蓝,喜欢我——我欢喜,老师希望我们整节课都欢欢喜喜!好,上课!

(二)新课教学。

学生猜想:每组两对称算式的乘积是否相等?(老师复述)如果让你去研究,你就会研究它们的积是不是一样的,对不对?哦,我觉得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去研究!

哎,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学过估算吗?对于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用估算来试试看!

生1:第一组算式,可以把21看作20,36×20=720;把63看作60,12×60=72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2: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40,20×40=8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不相等。

生3:我想把每个数都往小了估: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30,20×30=6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笔算。

那同学们还等什么,拿出你手中的笔和纸,选择其中的一组,算一算,好吗?(学生练习)算好的。可以坐直,心里已经有结论的,我们先把笑藏在心里。

看到同学们都算的这样认真,我心里非常感动,同学们,我们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学生交流计算结果)那通过我们的计算,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孩子们得不出结论,让提出猜想的孩子复述他的猜想)。

(学生得出结论)对称算式的乘积是相等的!(电脑呈现结论):

(老师反问)同学们现在都相信这个结论吗?相信吗?我再问一问,有没有人怀疑这个结论的?要不,老师再写一个试一试,好不好?(老师又写了一个算式62×39),孩子们写出了对称算式,并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依然正确。

老师:现在还有没有怀疑的?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结论已经深信不疑了。像刚才那样通过几个例子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主人买回了一只公鸡,第一天,主人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第二天,主人仍然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到了第三天,主人依旧给公鸡为一把大米,主人每天都给公鸡一把大米,连续给了九十九天,公鸡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此时,公鸡想:我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可是结果却不在美丽,到了第一百天,家里来了客人,公鸡没有再得到那把大米,而是被主人杀了。

好了,同学们,公鸡通过九十九天的得到的结论居然是错误的,是的,不完全归纳法,有时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而有时得到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后来人们把不完全归纳法得到错误结论的那一种情况戏称为“公鸡归纳法”。

师:好了,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对这个结论还深信不疑的请坐直,有怀疑的请举手?

(大部分孩子都举手)怎么现在个个都怀疑了?为什么都怀疑了?如果你怀疑了,请说出你的理由!

(一个孩子举例说明14×16不等于61×41)。

师:同学们,某某某不仅提出了质疑,而且他还在举例子,如果他举得例子是特殊的。你们试一试,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同学们拿出笔试着举例)同学们,你们找到反例了吗?其实。我们只要找到一个反例,是不是就可以推翻刚才的结论,哎呀,我看到同学们兴奋地眼神了,如果你真找到反例了,你可以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了!我看到每个人都在交流,我让几个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问:(一个孩子举例)46×61不等于16×64。

我看到已经有同学举起了智慧的手!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我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有想法了,难道老师写的算式里真有一些秘密呀?(学生交流发现的秘密)这位同学说:老师写的算式都符合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等于个位上的数乘个位上的数,真的是这样吗?(老师同学一块验证)。

师:那大家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那你们觉得我们这个结论该怎么改才能完善?(学生补充,老师总结)。

得出结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师:现在大家对于这个结论,你们怀疑吗?如果还有怀疑,怎么办?大家商量商量,再举例验证。

……。

好了,同学们,思考是美丽的,看到同学们都能认真的思考。我很欣慰!我想,同学们心里可能都在想:这个结论到底正确与否?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乘法中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现象?在除法中、加法中、减法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能带着这种精神,真正走进我们的数学世界!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二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已经不存在困难。而口算速度的快慢,则直接影响着后面笔算知识的掌握程度,甚至会影响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寻找一种简便的口算方式提高口算能力是这节课的重点。同时,我们知道要提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速度,通常要“直接从高位算”起,这样比较符合算式的观察和数的书写顺序。而学生却因为长期受笔算的影响,“直接从个位加起”的算法已经根深蒂固。为了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特意采用了“听算”这样一种口算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听算的过程中,感悟“直接从高位算起”算法的优越性。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习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因此,本课为计算教学设计了学生跳绳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在本课的设计中,让学生在“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中自主探究,体验算法多样化,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1并在练习中感悟最佳的方法,实现方法优化。

3、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知识与能力: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进行口算;过程与方法:经历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

课件、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说说结果。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课件出示。

把复习旧知的过程隐含与揭题的过程中,既让学生自然感觉到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又让。

2学生初步感知“拆数”的计算方法,为探索新知识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课间活动时同学们是不是喜欢跳绳呢?小华、小红和小军他们也喜欢跳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主题图。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用贴近儿童实际的“跳绳”的情境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三、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收集信息:

生1:小华跳了45下,小红比小华多跳28下。生2:小军比小华多跳23下。

2、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

四、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一)计算45+23你是怎么算的?

生:40+20=60,5+3=8,60+8=68。

师:很好!同学们,你看懂了吗?(个位数加个位数,十位数加十位数)还有别的算法吗?生:45+20=65,65+3=68。

师:和他相同的请举手,你是怎么想的呢?说给同桌听一听。再想想,还能怎么算?

3生:23+40=63,63+5=68。„„。

(二)计算45+28师:请你挑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并把想的过程写下来。指名三人上前板演。其他同学反馈:

1、40+20=60,5+8=13,60+13=73。

2、45+20=65,65+8=73。

3、28+40=68,68+5=73。

师:在这么多的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这种把数拆开的方法叫拆数法。用拆数法时要选择使计算简便的拆法,并且拆开后从高位开始加起。)。

(三)观察、比较,寻找异同点。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生:都是加法。生:这些数都是两位数。

师:那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生:一道是进位的,一道是不进位的。师:同学们很聪明,在口算是要特别注意区别!

提倡算法多样化,实质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张扬个性。但是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更应让学生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吸取各种方法的精华,悟出最佳方法。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口算练习。课件出示:

并要求学生尝试从直接从十位算起。

2、判断题。

4课件出示。

要求学生说出错在哪里,正确的结果是什么。

3、其他练习。课件出示购物问题。

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生自由发言。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怎么计算呢?指名说一说。„„。

练习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教学的目标,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展开:口算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计算引发对“直接从十位算起”算法的优势的感悟;解决问题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及时进行优化,还有是为了对“直接从十位算起”算法进行拓展。

六、全课小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口算方法。

跳绳问题。

解决方法。

最好方法。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好几句话,说一说。)。

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向学生渗透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数学学习思想,而让学生畅所欲言,说收获谈体会,更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根据具体题目情景,合理选择解题策略。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逐步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还记得小动物们在谁跑得快比赛中,谁获得了冠军?今天小牛要主持一场动物团体操比赛。

瞧!小刺猬上场了!每行12只,排了14行,共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团体操比赛?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算法。

1、列式:14×12=。

2、14×12等于多少呢?

(1)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及时捕捉学生生成性资源,对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

(3)对有意见或有疑惑的算法展开讨论与质疑,在讨论与质疑中引出课题,引出估算,引出范围。

(4)将上述方法进行整理归类(小组讨论)。

(5)同桌说说自己认为那种方法比较方便,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二)、体会算法;体验不同的题,最优的方法也不同。

交流:你的同桌是怎么算的?(指他的同桌)他又是怎么算的?

师:看来小朋友不但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而且还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不一样的方法,很会学习。

2、制造矛盾冲突,引发思考:是不是对每题都能用你觉得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呢?

3、学生自己例举判断(如不行,教师出题:17×29)。

(1)、学生独立计算17×29。

(2)、不同的题,有不同的好方法。

(3)、小结:先要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根据题目数字的特点选择计算起来比较快的好方法。

4、出示25×24。

(1)思考: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对这题你会选择那种方法呢?

(2)计时赛一赛,选前10名,统计不同算法名次。

(3)思考:这是巧合么?是这些同学写字速度快,还是……?

(三)、练习47×7325×3285×16。

三、整理归纳,探究规律。

2、制造矛盾冲突,引发理性思考。

师: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积一定是三位数或四位数吗?肯定吗?

3、学生展开争论。

4、获得结论。

5、99×99怎样计算会更方便?

四、课堂总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知识。

1、向学生生动地讲述这个小故事,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想法。

2、看书p68页故事的文字叙述,提出问题。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方法,并将小组内的方法汇总。

(1)出示各组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

(2)师对学生想出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和讲评。例如: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可以得到精确的数字,但费事费力,不宜操作。

(3)借助学生所用的估算、笔算等方法,让学生回顾口算、估算、笔算方法,并说说计算过程。

2、练习十七第1题。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对快!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引导其总结出规律。

3、练习十七第2题。

(1)谁能说说企鹅的生活习性?

(2)出示企鹅卡片:它们要选择一块属于冰块嬉戏,大家愿意帮助它们吗?

(3)核对大家选择的结果,表扬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4、练习十七第4题。

(1)观察情境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题意,问题是什么,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需要哪些数据,怎样列式计算等。

(3)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全过程。

2、作业。

(1)将你自己总结出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规律和你认为要注意的问题写在作业本止。

(2)回家收集有关世界杯足球赛的资料,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五

苏教国标版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第39—40页的内容。

提到口算,首先刺激我们神经的就是:算法多样化。关于如何处理好算法多样与优化的问题也一直捆绕着我们一线教师,看了沈重予先生关于本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似乎有所顿悟。我感觉教材编写的意图首先是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算法的优化,而优化的过程不是他人强加于己的过程,是在逐层的练习与对比中体悟出来的;不是在一节课内一蹴而就的,而是贯穿在计算教学的整个单元中的。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计算定位”的问题,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落在“体悟”上,希望通过教材与教师所呈现的不同刺激源来引发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的思维习惯的碰撞,在不断的对比与反思中“体悟”哪种算法更适合“我”,进而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有用性。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课件、积分卡。

一、情景导入,探索新知(游戏连连看)。

1、谈话:“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很喜欢电脑游戏,我这里也带来了3个,给大家介绍一下:猴岛大冒险、阿达宠物园、什么东东球,想要吗?看到上面的分数了吗?只要你这节课开动脑筋,想办法得到这些积分,你就得到它们了。”出示得分标准:算对一题得1分,回答问题对得2分。

谁来读一读它们的积分各是多少?你能提一道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2、学生提问题并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1)44+25=。

(2)44+38=。

(3)38+25=。

(4)44+38+25=(这一题我们以后在解决)。

师:观察我们所列出的算式,都是什么类型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探索44+25的算法。

师:先独立想一想可以怎样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认真听的得1分。

交流:

(1)先算44+20=64再算64+5=69。

(2)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9+60=69。

(3)先算44+5=49再算49+20=69。

(教师适当辅以说明)。

师: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4、探索44+38的算法。

师:这一题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算给同桌听。

师: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找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说得好的加一分。

5、比较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不同处和相同处。

6、练习:38+25。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二、巩固深化(积分等你拿)。

(一)进入阿达宠物园游戏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白兔带我们采蘑菇,每个蘑菇上有两道算式,算对了,蘑菇就采到了。(学生独立完成)。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斑点狗们在比聪明,都说自己最善于发现,其实最善于发现的人是我们的小朋友,就让我们擦亮眼睛,开动脑筋,看看这些算式中藏有什么秘密吧。

(2)先算第1组,说说有什么体会。

(3)再算第2组,说说有什么计算快的秘密。

(4)独立完成3、4组,集体校对答案。

(二)进入猴岛大冒险游戏区。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统计表的统计内容改为统计大猴、小猴采集的香蕉、椰子、芒果的个数。

(1)指导理解统计表,出示问题:哪种水果采集的数量最多?你能不算直接找到答案吗?有什么好办法?(估计得数几十多)。

(2)学生独立完成估计过程,指名汇报方法。

(3)验证,再次计算,看估计得对不对。

(4)统计分析: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估计得数是几十多,独立完成后汇报。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本题改为猴岛活动中心的名称,如:保龄球中心、九宫格中心、九子连珠中心、扑克pk中心,幸福休息室。

师:这是猴岛各个活动中心的分布图以及线路图,能看懂吗?

提出问题:(1)从保龄球中心到九子连珠中心可以怎样走?走哪条路最近?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

(2)大猴从幸福休息室到九宫格中心,小猴从幸福休息室到扑克pk中心,谁走的路近?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三)进入什么东东球游戏区。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前面增加一组几加几的算式:6+7=5+9=8+4=。

(1)引导学生先口算第一组题。

(2)口算后交流方法。

(3)让学生说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三、全课总结。

1、算一算你的积分卡上一共有多少分?大约能得到哪个游戏?在积分卡后面写上你的电子邮箱,下课后教给老师。算完让个别学生汇报一下自己的得分情况,以及选择趋向。

2、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遗憾。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水滴:大家好,我是你们真诚的朋友小水滴。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在全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据医学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可是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同学们,在你周围有这种不好的现象吗?学生发言。

以“小水滴”可爱的形象来引起讨论的话题,亲切自然生动,学生乐于接受。

通过小水滴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浪费水现象的思考,为新知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在浪费水的话题上学生可能会提到身边发生的小事,例如:水笼头没有拧紧,总是滴水浪费的现象。老师应适时引入例题。

学生讨论适可而止。

二、自主探索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

(附3、4月份的月历表)使学生了解“2个月”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和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在此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千克)。

12×61=732(千克)。

12。

×61。

12。

72。

732。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学生交流展示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时,关注用竖式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生讨论:这个7是怎样算出来的?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

(2)情感培养节约用水。

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谈一谈如何节约用水。

小水滴发出号召:朋友,让我们一起节约用水!

三、综合练习巩固新知。

让我们一起到神秘的海洋世界去游览一番吧!你能解决可爱的小鱼背后的题目吗?

请选择题目试一试吧。

(1)校园小主人。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2)计算小能手。

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说一说验算方法和验算时出了哪些问题。

(3)小小超市。

让学生自己计算、填表,再交流。

p41页练习1—3题。

四、知识窗。

介绍古人计算乘法时用的一种巧妙方法—格子法。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在相互交流中解除困惑,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探索活动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关注学生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讨论百位上的7是怎样算出来的,帮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身边小事作起增强节水意识。

通过情境创设,设计三道练习题,了解学生笔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

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交流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时,可能还会出现以下方法:

1、把两个月都看作30天。

30×2=60(天)。

12×60=720(天)720+12=732(天)。

2、把两个月都看作31天。

31×2=62(天)。

12×62=744(天)。

老师应及时鼓励算法多样化。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会遇到进位的问题,可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计算方法。

在练习“小小超市”一题中,36×31这道题中出现三次进位,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并酌情进行点拨引导。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人教版篇十七

1、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

笔算:回忆一二年级的加法和乘法,看视频,如果王爸爸把鱼卖到每斤12元,28斤鱼的,能卖到500元吗?[设计意图:本节新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等旧知的基础之上,唤起学生的旧知可有效迁移到新知的探究中。在课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并且喜欢的“爸爸去哪儿”的卖鱼片段,立刻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他们学习兴趣特别高,老师趁机出示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新知。

如果每人有499元,他们剧组有23人,一共会有多少钱呢?引出三位数乘两位数。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笔算。

学生尝试,师巡视挑选有代表性的做法之后全班交流。

[教后反思:正如事先预设的一样,学生模仿之前的笔算方法较轻松地完成了。提问:

1、497是几个人的钱,20个499元是多少钱,最后23个人的钱是多少,学生都很容易答出来了,只是朱逢行别出心裁用了这样一种方法:

他解释道:每人500元,23人有500乘23元,最后再减去一个23元,就是所有人的钱。

学生的思维有时很独特,不得不令人佩服。]。

两大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师挑选典型做法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讨论归纳,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学生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延伸练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13297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