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机制改革方案(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11:22:04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1-15 11:22:04     小编:温柔雨

制定一个有效的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达成目标。方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方案都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工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制定和执行一个高效的方案吧。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一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然而,从治安环境建设看:一方面市场经济负面效应所产生的治安问题在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对治安保障的需求也十分旺盛。第一,政治安定需求。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政权和执政党地位必须从多方面改革,才能与此相适应。而在上层建筑改革时期,政治上不稳定的因素大量增多,急需良好的治安环境来作保障,以用于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执政党地位的巩固。第二,公共安全需求。市场经济活动使社会各方联系越来越紧密。任何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或治安灾害事故都是对公共安全的一个重大威胁。第三,产业运营安全需求。要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一种防爆炸、防诈骗、防贪贿、防盗窃、防抢劫、防经济纠纷、防火灾事故等全新的治安机制。第四,生命财产安全需求。市场经济使社会总财富和个人财富急剧增长,保护个人财富和生命不受侵害的群体意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经历过**的人们,倍加珍惜安定稳定,常言道:宁做太平鬼,不做**人。第五,调节社会关系的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各种关系之间发生了一轮又一轮新的矛盾。理顺这些关系,解决这些矛盾用传统的政治手段、文化手段、行政手段已不能完全奏效,呼唤着治安手段的介入,用治安手段理顺和解决其他手段替代不了的社会关系和矛盾。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改革现有的司法体制,特别是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治安管理和警务运行机制,加强治安管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现有警务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人财物的大流动给犯罪分子异地作案、快速逃逸提供了条件,犯罪活动日益动态化、暴力化和恶性化,使公安机关侦查破案的时机稍纵即逝。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内部警种设立过多、分工过细,造成警种之间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内政”。在处理警务时,由于内部指挥系统不畅,不仅出警迟缓,而且常常产生警力交叉重叠现象,警力浪费不说,还在客观上导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更谈不上形成合力了。传统的勤务管理模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我县的情况看,尚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警力不足,警力比约为1:17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360。二是警员素质较低。一方面是正规法律科班出身少,另一方面工作任务重,培训计划未落实,特别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培训没落实,警员素质的提高达不到时代发展的要求。三是警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首先是机构设置上小而全,每个机构都有专人,占用很多警力,其次是体制上,沿用旧的体制,分地方公安、企业公安和林业公安等等,各隶属不同的主管部门,县公安局对警务掌握、使用和管理职权不清。最后是科学管理上缺乏统一的、高效的管理体制,造成有限的警力资源浪费。

改革警务制度,挖掘资源、合理配置警力的几点思考。

(一)以人为本,政治建警。具有一定工作技能和高度政治责任心的民警,以及由此形成结构合理的民警队伍是决定警力的首要因素,在任何情况下,民警的素质都直接地影响着警力的变化。公安机关坚持政治建警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新时期保持公安机关性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履行公安职责的根本保障和前提条件。政治建警,根本一条就是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民警头脑,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指导公安实践。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敏感性和鉴别力,保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使公安机关始终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并自觉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规律开展工作,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政治建警最重要的一条是树立终身为警的观念,时时为警观念,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任何情况是警察就是要履行警察职责,无论是当班与否,职责范围内外与否,都要挺身而出,自觉履行职责,协助处理好各种事件与案件,处处树立警察的高大形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赢得党和人民的信赖。

(二)严把“入口”,畅通“出口”。长期以来,“入口”把关不严是造成民警的基本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偏低的一个主要因素。当然这有着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解决的办法是抓住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活跃的有力时机,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有关规定,采取公开考试、公开招收等措施强化“入口”的规范性和制约机制。同时,对队伍中一些不能胜任公安工作,屡屡违纪违规给公安事业造成严重后果的“害群之马”,要依照有关管理条例,清退出公安队伍,以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保证队伍的纯洁。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公安教育内容广泛,基层公安机关应从实际出发,抓住符合实战需求的教育重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民警知识“充电”,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县级公安机关,没有自己专门的教育培训组织机构,只能依靠上级公安部门一年有限的几次、有限的几个名额参加培训,工作一忙,还会受到冲击。这样长期不“充电”,知识得不到更新,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民警的素质实际上就是在下降。应当结合实际,积极为民警的再教育创造条件,较为系统地定期组织民警轮训。同时,要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公安干警,以适应新形势对公安干警提出的新要求。

(四)、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抓好公安队伍领导班子建设,是充分发挥警力资源效应的关键。从严治长,首要的是发挥党委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委班子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发挥模范标杆作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激励民警。其次是要抓好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在从严治警的同时,还不应忘记从优待警。“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已越来越成为队伍难于管理的突出问题。政治上,要关心重视民警的进步,提拔任用,评先评优,要重实绩,重公认,不主观臆断;工作上,要想方设法为民警提供宽松环境,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缓解工作压力;生活上,要提倡用家庭式的关爱温暖人,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民警解决后顾之忧;在方法上,要与民警平等相处,民警最欢迎的还是领导以平常的姿态与民警交心谈心,架起理解的桥梁。

(五)资源重组,科学决策。精简专业部门,充实综合部门。尽快建立一个高效灵敏、指挥畅通、一呼百应的整体联动机制,改革现行的公安管理体制,实现资源重组,这既是警力资源开发的需要,更是从制度上保证优秀警察脱颖而出,实现一警多能,综合开发警力资源之所需。要防止民警充实基层后再次出现机关化倾向,变“坐堂接诊”为“外出巡诊”,提高街头的见警度。基层实战单位推行弹性工作制、二班制和夜班制等勤务模式,在城区派出所取消了双休日集中休假制度,民警周二至周日轮流休息,解决“群众休息我休息,群众上班我上班”的机关化问题。白天,社区民警结合社区巡逻开展走访、入户调查、安全检查、整改隐患。夜间,进行入户调查走访发动群众,组织治安志愿者义务值勤,带领保安联防队员开展社区巡逻防范和盘查检查。

1、精简内设机构,规范警种职能。分工过细,职能交叉,层次不清是县级公安机关机构设置的突出问题。目前,县级公安机关内设的科室所队多达15个以上,几乎与省、市级一一对应。警种多,有的警种机构建制又高于其它部门,这种状况常造成指挥协调不力,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扯。

皮,也不利于将警力向一线倾斜。县级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应突出战斗实体的需求,改变分工过细、警种过多的现状。无需讲究上下对口,将职能重叠的部门合并,减少警种,彻底改变“小而全”的做法,将合并后的富余警力充实到基层一线,增强实战能力。其次是要规范各警种的职能。职责清晰可使警力资源合理操作。《人民警察法》明确了公安机关职责的14个方面,这是从法律上对人民警察职责的确认。必须依照警察法的规定,明确各种职责,相应地配置、开发警力资源。再次是建立相对集中的警务联动区,如在乡镇建立中心派出所等,合理配置警力,调剂警力资源。最后要建立以块为主的警务指挥机制,对所有警务资源实行以块为主,统一收编,统一使用,改革现有的隶属关系不合理的状况。

2、改革人事制度。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建立以绩效考评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用一定的标准去评估民警个体的绩效,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民警提升、晋级、加薪、奖励换岗的依据,开展岗位竞争,可以促使每一个民警产生压力和动力,由此推动公安机关内部警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形成合理的结构组合,进一步激发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警力资源处于最佳状态。

3、落实责任制。进一步理顺实战指挥、整体联动机制,专门规范分级处警制度和工作职责,明确由“110”负责统一指挥调度点线面上的各股防控力量,有权指令开展全县或区域范围的警情处置和围堵追缉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将刑事、治安案件,交通、火灾事故等各类警情定级,明确规定根据警情大小和紧急程度,分别由对应级别的领导亲赴现场指挥处置。由局领导到场处置的`警情,涉案地派出所、交巡警大队和局有关科队的领导要同时到场。其他一般警情由各警种的相关民警承担处警责任。建立以派出所为单位划分防控工作责任区,绘制派出所的防控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把派出所、交巡警、刑侦、治安等警种和机关挂钩部门警力、社会防范力量统一纳入责任区,根据属地管理与业务主管相结合的原则分别承担防控责任。各个警种和每个民警在责任区内既担共同责任,又负单独责任。

(六)综合治理,群防群治。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是公安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弥补公安自身警力不足,开发警力资源的另一有效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总的对策是: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指引下,以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历史经验为基础,遵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贯彻执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原则,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技术的等多种手段,融打、防、教、管、建、改为一体,形成严密有序的预防犯罪体系,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控防犯罪和减少犯罪,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目的。走群众路线,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公安队伍形象。没有好的形象,是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爱戴的。其次是要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发挥准治安力量,如治保干部、联防队伍、企事业保安组织的作用,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社会大治安防范格局。近年来,基层群防群治组织作用严重弱化,有的已名存实亡,这固然有经济利益的因素,但与公安机关放松了监督管理不无关系。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使各个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认清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群防群治组织的管理和指导,使之真正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一支值得信赖的力量,从而最大范围地延伸警力空间。

(七)保障经费,科技强警。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是公安机关第一战斗力。现代高科技的运用,可以大大解放警力,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在现代社会,开展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科技的武装,开发警力资源更加离不开科技手段。从目前情况看,整个公安系统科技意识仍很淡薄,对民警科普知识的教育基本处于空白或不自觉状态。用高科技的设备、装备武装民警,增大高科技的投入外,更主要的是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抓好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要求,这也是今后开发警力资源增强警力的最大空间。

(作者池榕华系大田县公安局副政委林书设系大田县委政法委副主任科员卢有明系大田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二

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们常常困惑于警务系统的作用和效能。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阜新警务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升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谈到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关于阜新警务改革方案。

第二段:全面升级。

一方面,阜新警务改革方案是一项全面升级的工作,主要包括技术、管理、训练等方面的改进。在技术方面,警务人员采用智能化手段,为警务工作提供了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应用。在管理方面,警务人员以更加严格和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保障着阜新市民的扰民。在培训方面,警务人员不断地深入学习新技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段:强调民生。

另一方面,阜新警务改革方案重点强调了对民生的关怀。在方案执行过程中,警务人员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感受,力求为市民提供更加全面和贴心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警务人员也更加注重细节,严格保障市民的安全。

第四段:价值回报。

作为阜新市民,得益于警务改革方案带来的价值是不可磨灭的。作为被保障者的市民,我们能够更加放心地生活和工作,不必过多担心各种安全问题。而作为公共治安的维护者,警务人员也能够得到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

第五段:总结。

通过对阜新警务改革方案的观察和体会,我们不难发现,这项改革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和管理的升级,更是对民生的关怀和服务的提升。作为阜新市民,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为这个城市的平安发展添砖加瓦。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三

近年来,我市警务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公安机关紧密围绕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工作,加强警务创新,进行警务改革,改进警务体制,提高警务质量,确保全市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的稳定。作为一名公民,我对改革方案深表认同,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讲述我的心得体会。

一、制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阜新市公安机关在警务改革方案中,对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优化和创新。尤其是全面推行“阳光警务”、“四进四服”、“阳光执法”等新型警务模式,优化公安队伍、强化警务公开,进一步提升了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例如,在出警服务中,公安员工可以通过手机迅速查询到事故现场相关的基本信息,更加高效地救援伤员、处理案件。这种“微信警务”手段更加深入人心,不仅提高了部门工作效率,还使市民得以感受到警方公开、阳光的服务态度和警务工作渠道的畅通性。

二、服务意识更加强化。

从警务改革的大环境来看,各级公安机关将服务理念融入到工作中的程度不断提高,强化了服务宗旨,人性化服务理念赢得了群众的赞扬。警方还通过“一站式服务”、“家门口的服务”等方式积极落实普及服务开展。加强对网上犯罪的打击,同时依托微信等现代化手段,为市民提供警务咨询,有效缓解了公众日益庞大的安全需求异化。

三、技术手段更加高效。

在警务改革方案中,各级公安机关大力推广新的预警技术和信息技术,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了警务工作的效能。例如,在各级公安机关配备警用无人机,利用道路卡口、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拦截贩运毒品、涉黑涉恶犯罪等方面的敏捷服务,从而提高了打击犯罪的成功率和效果。

四、监督制约更加完善。

要说改革后,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警务机关的监督制约机制更加完善。在新制定的方案中,公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及警务公开透明度等都有了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公安部门也开始向全社会开放公开的监督制度,大大增强了公众对公安民警的监督水平,防止了权力的滥用。

五、工作效率更加高效。

勇于改革、敢于主动创新,这是阜新市公安机关长期坚持的理念。通过“一擦三促”等办事机制,公安队伍开展了“站位、担当、行动”工作理念,服务对象能够更从容地处理各项案件,尤其是在公众安全管理方面,简化了办案流程,加快了审批速度,并大幅提高了办案效率,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

总之,随着2012年阜新市公安机关的警务改革完结,我对五大方面的变化进行了深刻思考和梳理,并且反复论证。至此,我再次看到了我公安工作未来的前景,以及阜新市的安宁与稳定,相信警务改革的成果会越来越丰硕。反过来说,警方的改革不仅需要每个警员的装备情:更需要每一个公民的支持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阜新市公安公共服务质量,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社会环境。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四

近年来,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我们国家不断加强刑侦警务改革,提升侦查水平和警务效能。作为刑侦警务工作者,我深感这些改革为我们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参与这些改革,我体会到了改革方案的重要性和抓住机遇的关键。以下是我对刑侦警务改革方案的心得体会。

首先,刑侦警务改革方案要立足实际。改革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和刑侦警务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不能脱离实际,制定一些空洞的方案。在改革方案中,要明确刑侦警务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各级警务机关的职责和权力,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其次,刑侦警务改革方案要注重创新。在面对犯罪手段不断更新和刑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的改革方案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侦查方法,提高刑侦警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注重培养刑侦警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推动刑侦警务工作的现代化。

第三,刑侦警务改革方案要加强合作。犯罪活动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犯罪网络和犯罪团伙。为了打击犯罪行为,刑侦警务机关必须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侦查工作。改革方案要明确合作的方式和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和统一指挥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使打击犯罪的效果更加显著。

第四,刑侦警务改革方案要加强法律意识。刑侦警务工作涉及到侦查、起诉和审判等多个环节,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改革方案要加强对刑侦警务人员的法律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办案水平。只有严格依法办案,刑侦警务工作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刑侦警务改革方案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刑侦警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辛劳性,必须关心警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环境。改革方案要注重提高刑侦警务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加强对警务人员的培训和关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只有让警务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他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提升刑侦警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刑侦警务改革方案是推进刑侦警务的有效手段。通过参与这些改革,我深刻认识到改革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制定实际可行的方案,注重创新与合作,加强法律意识和人性化管理,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刑侦警务工作,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在不断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刑侦警务工作将会越来越好。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五

为了深入执行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市《殡葬管理条例》、《殡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核心,切实把殡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开创殡葬改革新局面,狠抓落实,使殡葬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建立健全殡葬管理机构。社区成立殡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二、健全殡葬管理服务网络。由辖区单位、居民小组长、楼栋长、民宗统战干事、各包片干部担任殡改信息员,积极开展殡葬改革活动。

三、积极开展经常性殡葬改革宣传教育活动,要做到宣传资料入户,社区制作一块宣传栏(窗),并配合管委会民政办组织搞好5月13—15日,5月16—25日的宣传日活动。

四、攻克难点,重点解决“两个问题”,做到“一个确保”。一是要解决居民区搭棚治丧问题;二是要解决城市规划区内乱葬坟和建造豪华墓、永固性墓问题。确保汉族同志的遗体火化率100%。

五、积极配合管委会民政办及时协调解决殡葬工作出现的问题和情况。

六、搞好死亡统计工作,信息员要每季度按时上报殡葬信息表,做到不漏报、重报。

七、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六

阜新市公安局近日公布了警务改革方案,旨在打造一支专业化、现代化、人民满意的警察队伍。我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深受其影响。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警务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阜新市公安局的警务改革方案是一次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在过去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部分警察身心疲惫、群众反映警务服务不健全等。警务改革不仅是提高警务质量和素质的重要举措,更是保持公安队伍战斗力和形象的必要手段。

阜新警务改革方案重点包括四方面:服务领导、警务规范、作战准备和人Police才培养。其中,服务领导包括完善警务服务机制和提升警务服务质量。警务规范包括加强纪律建设和科学规范执法。作战准备包括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统筹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等。人Police才培养包括完善队伍建设和加强人Police才体系建设。这些亮点的出台,大大提升了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第三段:对公众的影响。

这些改革方案的出台直接影响了公众的安全与权益。如严格执法,有效维护了公平正义;加强警务服务,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加强队伍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使公众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这些改革将会为公众提供更为安心和舒心的社会环境,增强了公众的对警察的信任感。

第四段:警察队伍的自我变革。

警察队伍需要进行的不仅是reform改革方案所规定的调整和改变,更需要的是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检、自省。恪守职业操守,始终紧抓纪律规范、科学执法、公正司法、风清气正的总要求,是警察队伍开展警务改革的必备条件。只有通过自我变革,严格遵守规范和纪律,把保护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警察使命。

第五段:总起。

阜新警务改革方案的出台是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是推进警务工作现代化、规范化、职业化的重要根据。这些亮点的出台,对于提升警察能力、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和维护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制定方案,警察队伍还需要通过自我变革,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才能更好地履行警察的职能和使命,切实将阜新市建设成为阳光、法治、和谐、幸福的城市。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湖南省实施〈殡葬管理条例〉办法》、《娄底市殡葬管理办法》以及《娄星区殡葬管理暂行办法》,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节约土地资源,革除丧葬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根据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殡葬管理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传统丧葬习俗为内容,积极落实殡葬改革各项措施,改革土葬,有步骤地推行强制性火化政策,建立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和殡葬管理服务网络,破除丧葬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工作目标。

按照娄办发19号文件精神明确我区殡葬改革工作目标任务。一是全面推行殡葬改革。改革土葬,推行火葬。二是着力提高火化率。从起,全区每年火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至,全区火化区火化率要达到100%。三是开展专项治理。要组织对沿铁路、国(省)道、主要河流两侧和城镇建成(规划)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三沿六区”)的乱葬坟墓开展专项治理,基本实现“三沿六区”无坟化,到20底以前全区治理率达到90%以上。四是加强对骨灰的管理。杜绝火化区内骨灰装棺二次葬的现象,有划地规划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规范经营性公墓的经营活动,坚决制止违规建设、经营公墓的行为。五是深化殡葬礼仪改革。引导群众采取科学、文明、节俭的悼念仪式,少占地或不占地的骨灰安葬形式。

三、工作措施。

(一)实行区域管理,有序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根据全面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有步骤地推进火葬,把全区划分为强制火化区与推行火化区。强制火化区为乐坪街道办事处、长青街道办事处、花山街道办事处、大科街道办事处、黄泥塘街道办事处所辖社区居委会社区。推行火化区为不含上述地区的本区其它全部区域。强制火化区内人员死亡全面实行火葬;推行火化区内公职人员死亡全面实行火葬,其它人员死亡提倡和逐步推行火葬。

(二)落实殡葬法规,全面执行火化政策。从12月20日零时起,全区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含中央、省、市驻娄星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强制火化区域内的非农居民;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光荣院老人、外来死亡人员和非正常死亡人员;社会无名无主尸体及在城区各医疗机构死亡的人员;非强制火化区内的公民在强制火化区内死亡的人员一律实行遗体火化。

在接运遗体或出殡沿途抛撒冥币、纸钱、燃放鞭炮、打响铳,将遗体、骨灰抬棺游街,大型车队送葬游街等行为,依法给予严厉打击。

(四)各单位密切协作,齐抓共管搞好殡葬管理工作。按照政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坚持单位部门负责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完善齐抓共管,协调合作的工作机制开展好殡葬改革各项工作,殡葬改革工作相关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有关工作。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所属范围内的家属死亡后,其火葬工作由所在单位负责,当地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村、(居)委会配合,督促死者家属将死者遗体火化;单位已改制或撤销的及火葬区域内的居民死亡后,由当地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村(居)委会负责。

(五)广泛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活动。全区各单位要认真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学习贯彻政府关于推行殡葬改革的政策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娄星区殡葬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做到家喻户晓。

为破除丧葬陋习,倡导文明丧事新风,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务院、省、市《殡葬管理条例》和省、市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殡葬管理法律法规和省市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据,以改革传统丧葬观念、破除丧葬陋俗、全面推行火化、建设公益性公墓和“三沿五区”整治为重点,依法推进殡葬改革,实现水土资源的集约使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升级,促进精神文明及“和谐**、生态**”建设。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市殡葬改革工作会议要求,我县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一)强势推进,努力提高火化率,确保**年**月**日起全县境内死亡人员100%火化(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少数民族除外)。

(二)年内完成**个公益性公墓的建设任务,其中:**镇2个,其他乡镇各1个。

保护的坟墓除外)进行整治和绿化,实现“见树不见墓”的目标。

(四)依法清理整治丧葬用品市场和乱埋乱葬行为,杜绝公墓外出现新增坟墓。

三、组织保障及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调整充实**县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级所有单位主要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任成员,统一领导全县殡葬改革工作,决定改革原则、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工作规程等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民政局,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二)各乡镇要加强对殡葬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工作实际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建立目标责任制,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将殡葬改革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及时研究解决殡葬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殡葬改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及县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殡葬改革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委员会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实行分工负责制,县领导包干乡镇,县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干村(居)民委员会,层层分解任务,切实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将殡葬改革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列为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和主要领导督办事项,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五)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和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加强督办,实行月通报、季问责。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不力、目标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予以问责处理。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要定期深入各乡镇进行殡葬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殡葬改革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六)具体措施。

1.划定火化区。**县**个乡镇**个村(居)委会辖区全部划定为火化区,辖区内人员死亡后一律实行火化(国家规定允许土葬的少数民族除外)。

2.把每年4月定为“殡葬改革宣传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在全县广泛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宣传国务院、省、市《殡葬管理条例》和市政府《通告》、《**县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引导群众改变陈旧的丧葬观念,提倡现代文明丧葬理念,为殡葬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后,正常工作日下午5:00前,经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后上报县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节假日有人员死亡的可直接用电话报告,同时将死亡人口的火化情况一并上报。各单位若出现本单位人员(含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死亡的,须在24小时内按规定统计上报县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单位下设乡镇站所的有关情况,统一由乡镇负责统计上报。如因迟报、漏报或不报,造成死亡人口不能执行火化的,严厉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4.对具有本县户籍的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和城镇低保对象死亡人口实行火化并进公墓安葬的,每具遗体补助火化费**元(含遗体的火化、运输和包扎补助费用),火化补助费领取的方式由丧属凭死亡证明和火化证明到民政部门领取,火化后并进公墓安葬的,一次性发给火化补助费**元;骨灰寄存暂未安葬的先发给**元的补助,待葬入公墓后再发给**元的补助。各乡镇可视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火化补助。

5.财政供养人员死亡后坚持土葬的(含火化后又装棺土葬),强行起棺火化,并不再核发丧属丧葬费、抚恤费和遗属定期生活困难补助费。

6.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含离退休干部职工)凡出现土葬的,该单位已被评为文明单位的取消其称号,并在五年内不得参评文明单位,凡出现1例,对单位处予3万元的罚款,对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处予5000元的罚款,并取消该单位的年终一次性奖金。对阻碍殡葬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7.全县各级各部门公职人员在实行火葬、节俭办丧事方面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凡属直系亲属亡故,未按殡葬改革要求进行火化的一律给予问责处理。同时,按照《**省国家公职人员违反殡葬管理法律法规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进行查处。

8.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尸体的处理,一般死亡三天后不处理的,按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联合殡葬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强行火化,费用由丧属承担。对无理取闹的,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有关法规处理。

9.杜绝遗体土葬和二次装棺土葬。不实行火化而擅自将遗体进行土葬的,由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起尸火化。火化后又装棺土葬的,由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迁移到公益性公墓安葬。

10.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本县辖区内的民营医疗机构,要加大对太平间遗体的管理工作,所有遗体必须直接送火化场,县民政、公安、卫生等部门要通力协作,防止偷抢遗体事件的发生。

1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土葬提供交通工具及其他便利条件。对非法土葬的,驾驶员有权拒绝拉运尸体。如发现动用交通工具搞非法土葬的,追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责令将遗体直接送火化场,由公安交警部门对驾驶员给予处罚。

12.农村公益性公墓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八

通知。

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区直机关各单位:

《※※区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实施。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省实施殡葬管理条例办法》、《※※市殡葬管理办法》以及《※※区殡葬管理暂行办法》,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节约土地资源,革除丧葬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根据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殡葬管理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改革为动力,改革传统丧葬习俗为内容,积极落实殡葬改革各项措施,改革土葬,积极有步骤地推行强制性火化政策,建立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和殡葬管理服务网络,破除丧葬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工作目标。

坟墓开展专项治理,基本实现“三沿六区”无坟化,到20底以前全区治理率达到90%以上。四是加强对骨灰的管理。杜绝火化区内骨灰装棺二次葬的现象,有计划地规划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规范经营性公墓的经营活动,坚决制止违规建设、经营公墓的行为。五是深化殡葬礼仪改革。引导群众采取科学、文明、节俭的悼念仪式,操办丧事和少占地或不占地或不占地的骨灰安葬形式。

三、工作措施。

(一)实行区域管理,有序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根据全面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有步骤地推进火葬,把全区划分为强制火化区与推行火化区。强制火化区为※※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所辖各居委会社区。推行火化区为不含上述地区的本区其它全部区域。强制火化区内人员死亡全面实行火葬;推行火化区内公职人员死亡全面实行火葬,其它人员死亡提倡和逐步推行火葬。

构死亡的人员;非强制火化区内的公民在强制火化区内死亡的人员一律实行遗体火化。

(三)规范丧葬行为,倡导文明殡葬新风。对应火化死亡人员实行土葬或火化后将骨灰装棺土葬、将遗体偷运至推行火化区或外县市治丧和土葬,以及在强制火化区内搭设灵堂灵棚治丧,在接运遗体或出殡沿途抛撒冥币、纸钱、燃放鞭炮、打响铳,将遗体、骨灰抬棺游街,大型车队送葬游街等行为,依法给予严厉打击。

(四)各单位密切协作,齐抓共管搞好殡葬管理工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坚持单位部门负责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完善齐抓共管,协调合作的工作机制开展好殡葬改革各项工作。殡葬改革工作相关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有关工作。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所属范围内的家属死亡后,其火葬工作由所在单位负责,当地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村、(居)委会配合,督促死者家属将死者遗体火化;单位已改制或撤销的及火葬区域内的居民死亡后,由当地乡镇、办事处及村、(居)委会负责。

(五)广泛开展殡葬改革宣传活动。全区各单位要认真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学习贯彻政府关于推行殡葬改革的政策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娄星区殡葬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做到家喻户晓。

1.以区人民政府的名义颁布《关于推行殡葬改革的通告》,张贴至全区各单位机关院落及居民集中居住区(由各单位、村(居)委会具体负责)。

2.各单位、社区居委会门口必须悬挂宣传横幅1条,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不能少于10条(宣传内容由殡葬管理办提供,具体工作由各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负责)。

3.区殡葬管理办公室组织宣传车到城区及全区主要公共场所、村、(居)委会巡回宣传,并散发宣传资料(由区殡葬管理办负责)。

4.将殡葬改革工作重要宣传资料及主要领导专题讲话精神,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进行宣传报道(由区委宣传部和广播电视局负责)。

5.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好电视台、报纸、广播、墙报、标语开展好殡葬改革宣传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倡导殡葬文明新风,教育改变人民群众陈旧殡葬观念。

四、组织领导。

成立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顾问:※※区委书记。

组长:※※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副组长:※※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九

2023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引,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扎实推进平安深圳建设,持续狠抓队伍和执法精细化管理,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实现了社会治安持续好转。

一是深化立体防控体系建设,实现社会治安持续稳步好转。2023年,全市接报110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其中刑事警情下降,实现连续五年同比下降。4月1日起启动机关帮扶治安复杂派出所工作,并由特警支队组建冲锋队开展武装巡逻,加强对原特区外治安复杂区域的整治,改善了治安面貌。

出台《社区民警工作指南》,对社区警务工作重新进行规范,推动迈向专业化轨道;出台《深圳市公安局派出所分类管理工作意见》,从制度层面加强和改进基层基础工作。

在深入推进出租屋“两强”管理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公安、综管部门长效协作机制,实行联合督导、双向考核制度,连续三年保持了较高的居住登记工作水平。依托平安深圳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调动社会资源,健全工作机制,促进部门联动、多方参与,完善群防群治工作。通过有奖举报机制查破案件5315宗,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10458名。

二是以打开路、以打促防,稳步提升了打击效能和办案质量。扎实推进警种职能融合,集约资源手段,打好合成战、科技战、信息战、证据战,提升刑事打击能力。2023年,全市刑事案件结案数同比上升。强力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端掉“黑窝点”、“黑作坊”36个,查破团伙1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8名。

经济犯罪案件破案数、逮捕数、移送审查起诉案件数和人数四项主要指标排名全省第一。与86家高新技术企业签订了《打击防范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协议书》,派出“经侦讲师团”为企业宣讲180多次,受到各方好评。

开通全国首家“反信息诈骗咨询专线”,建立公安、电信、银行三方联防联控机制,年内接到市民来电165151人次,提供防范咨询40960人次,提供报警指导、心理抚慰等服务9659人次,劝阻9899人避免被骗转款亿元,帮助1216名受害人快速拦截被骗资金1903万元。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效能。牢固树立维护秩序与激发活力并重的理念,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改进管理方式,推出新的便民措施,优质高效完成了市政府民生实事和重点工作。

出台“绿色出行”停驶奖励机制,推进“1+6”智能交通建设,提升了交通智能化管控水平;会同^v^门建立快速救治联动机制,在45家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全市交通事故数、死亡、受伤、直接经济损失数四项指数连续九年下降。

试行“消防设计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分离”制度,推行防火检查和行政处罚分离,增加消防监管工作的透明度,以警务公开促进执法公正,降低重要敏感岗位的廉政风险。提升消防快速反应能力,全年开展抢险救援6462宗,参与社会救助2323次,解救被困群众3019人。

落实特行场所分类管理和信息采集制度,推行技防外延、内保外延、严控关键人等管理措施,获得^v^肯定。深入开展缉枪治爆专项行动,收缴非法枪支8167支、弹药18326发、管制刀具7544把、剧毒化学品公斤、易制爆化学品96公斤、烟花爆竹近40吨。立涉枪涉爆案件41宗,同比下降。

四是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公信力。紧紧抓住执法办案环节的突出问题,完善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管理,加强执法培训,着力提升全警的规范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顺利通过了^v^、省公安厅组织的三年执法规范化建设检查验收。在全省公安法制员业务技能竞赛中,我局夺得团体总分、个人初赛、决赛、总成绩“四项第一”。

积极推进治安立法工作,向市政府提交了《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消防条例》(草案)两部法规草案,组织申报《深圳市公共交通治安管理条例》等6项立法计划,提请市政府^v^废止了5份规范性文件,完善了执法保障体系。

制定了《深圳市公安局打击组织操控残疾人违法犯罪执法指引》等89件执法指引,为一线民警执法提供依据充分、具体详尽、便于操作的法律指导。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35号),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根据《******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xx发〔2019〕41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落实责任,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由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由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由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时代镇赉全面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组织领导。

坚持县委、县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领导和主导地位,落实部门的行业主管责任,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在灾害应对中的主体责任,以现有的县减灾委为基础,成立镇赉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县减灾委下设办公室在民政局,由县民政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民政局主管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县减灾委办公室承担县减灾委的日常事务工作,负责牵头制定全县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和规划,协同推进全县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全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组织协调开展重大防灾减灾救灾活动,规范灾害现场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组织指挥,指导协调各部门、各乡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进工作交流与合作。

在县减灾委的统一领导下,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消防等主要灾种指挥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担负行业管理职责,切实把好灾害预防关口。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落实好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建立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增强预防和处置的针对性。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属地管理体制。

1.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重建在***、省、市统筹指导下,县委、县政府为责任主体。

2.建立县委、县政府协调预备役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规程,完善预备役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应急协调机制,明确需求对接、消防使用的程序方法。

3.完善灾害预报预警、灾情动态、救灾需求、救援进展的应急预案。

将预备役部队有关抢险救援应急力量纳入应急救援力量和组织指挥体系。

(二)健全统筹协调体制。

建立完善各级减灾委员会牵头,民政、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气象、地震、测绘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在灾害预警、灾情管理、应急指挥、紧急救援、灾后重建等方面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加强县减灾委办公室在灾情信息管理、灾情会商研判、综合风险防范、群众生活救助、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职能和能力建设。

3.加强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沙治沙、交通设施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危房改造、生态环境治理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自然灾害工程防御力。

4.加强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5.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特色农业防灾减灾设备投入,提升农业抗灾能力。

6.指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和维护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居民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

8.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内学校、医院、居民住房和基础设施的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

县减灾委全力配合上级各项灾害处置工作。对达到省级启动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省减灾委综合协调,县党委政府发挥主体作用,承担主体责任。对达到县级启动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县减灾委综合协调,乡镇党委政府发挥主体作用,承担主体责任。

11.对未达到县级启动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受灾乡镇根据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灾工作,受灾乡镇党委政府发挥主体作用,承担主体责任。

(三)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

1.建设我县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平台,交通运输局、统计局、住建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县直有关部门需主动将预警信息等相关资料连通共享到县应急指挥平台。

2.建立健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发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作用。

3.建立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加快灾害风险隐患治理。

4.建立自然灾害信息军地共享机制,推动落实防灾减灾救灾信息传递与共享技术标准。

开展以县为单位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减灾能力调查。

6.落实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规范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流程。。

7.健全完善重特大自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自然灾害情况,确保公众知情权,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舆情引导能力。

农业部门加强救灾种子储备、水利部门加强冲锋舟、救生衣、桩木等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卫计部门加强急诊、急救、消杀药品等卫生应急储备。

(四)完善法律法规。

认真贯彻国家《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落实《xx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依据国家防灾减灾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标准。

(五)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

加快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居民住宅地震灾及火灾保险制度,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救灾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工作。

(六)加大多元投入。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完善救灾补助政策,县财政局要继续支持开展灾害风险防范、风险调查与评估、基础减灾能力建设、科普宣传教育等防灾救灾相关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把握改革方向、抓好改革统筹、协调各方职能等方面的领导作用。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合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

(二)加大工作力度。

各乡镇、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大力度,确保本方案确定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加强协调,统筹推进,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有序深入。

(三)加强责任追究。

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引导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转变发展方式,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十一

xx县公安局xx派出所成立于xx年x月,地处x县x部,现有民警x名,管辖xx、xx两乡,共有x个村x个村民小组,有机关、企事业单位x家,特种行业x家,公共场所x家,常住人口x户x人,辖区与xxxx、xxxx接壤,社会治安情况较为复杂。近年来,xx派出所认真贯彻落实“三基”工程建设精神,按照加强综治防控体系建设打基础、实施便民利民服务工程创载体,结合辖区实际,将辖区划分为xx、xx两个责任区,一区两警,并于xxxx年x月成立xx警务室﹙xx警务室正在筹建之中﹚,并以创新的精神和实干的作风,狠抓了农村警务建设。

一、创新机制抓防控,综治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建立了责任区民警责任制。实行一区两警,警务包干,责任区民警包干负责责任区防范、人口管理、阵地控制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划小了基层综治单元,合理布置了警务力量。加强对责任区民警工作实绩的考核评定,制定了《xx派出所基层基础实施管理细则》和《xx派出所基层基础量化考核细则》,实行周检查、月考评、年总评,考核结果与民警工资报酬紧密挂钩,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责任区民警真正做到了“一送、二问、三查、四帮、五控”﹝一送:送证照上门。二问:问治安情况、治安隐患、所需帮助;问对派出所及民警的意见和建议。三查:查实有人口;查治安、消防隐患;查枪支、危爆物品、管制刀具。四帮:帮整改隐患;帮疏通调解;帮办理证照;帮群众所需。五控:帮控重点人员;巡控重点路段;建控秘密力量;查控刑治案件;抓控在逃人员。﹞和“提村知路、提事知人、提人收集、有困难就帮助”,社会综治基础得到加强。

二是建立了治安防范体系。围绕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体系,在突出民警主体力量的同时,把体系范围扩展到社会群众,注意调动和吸纳社会力量,实行群防群治。先后在各村社、各单位组建了治安联防队x个,成立治保会x个,发展治安积极分子x人,进一步完善了以责任区民警为主体,治安联防队、治保会、治安积极分子为侧翼的巡逻防范机制,形成了以社会面、村社和驻地单位防范为基础,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专群相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

三是建立了“三三三”防控工作机制。即每周进行一次夜间巡逻,走访一次辖区单位,检查一次外来人员;每月接触一次工作对象,清理一次治安信息,检查一次行业场所;每季度召开一次辖区治安情况通报会,征求一次辖区群众意见,分析一次控制和管理对象活动情况,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双重双效防控了社会治安动态,建立了覆盖全程全境的安全防范网络。

二、强化管理抓落实,有力保障了社会安全。严格按照派出所“以人口管理为基础,以治安管理为中心”的工作思路,把农村警务的重心始终放在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上,狠抓落实,严格管理,加大责任区防范和控制力度,确保了社会治安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是强化人口管理工作。加强人口管理是基层治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实现人口信息微机管理的基础上,警务区民警经常性地深入责任区,逐户逐人进行清理核实登记工作,对xxxx年确定列管的x名重点工作对象及时落实监管措施,管控率达到x%以上,没有发生一例重点管理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问题。

二是强化民事纠纷调处工作。根据责任区民警掌握反馈的信息等渠道,及早摸清各类苗头性情况,提前进行调处化解,力避了案件的发生,近x年来,累计调处各类民事纠纷x起,妥善处置有可能引发刑事案件的各类事态x件,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刑治案件发案率。

三是充分发挥责任区民警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合理安排部署,于xxxx年x月x日一举抓获网上通缉的x逃犯xxx。

三、立足便民抓服务,警民关系处理得更加紧密。守土有责,知遇报恩。近年来,xx派出所责任区民警把保卫责任区平安作为自己的天职,把服务责任区百姓作为自己的本质,切实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一是接待群众实行“三首制”:首问责任制,群众有事咨询,由就地责任区首先接待的民警负责解答;首办责任制,群众办事,由就地责任区首先找到的民警热情接待办理;首案责任制,群众报案,由就地责任区首先接警民警受理、处警或立即上报派出所。近两年,责任区民警累计接待办事群众x多人(次),办理各类警务事项xxxxx件(次),做到件件有落实,办理身份证、户口薄xxxx件(次),没有出现一例差错。

二是联系群众实行“四个一”:一块民警去向牌,一本群众留言簿,一个群众意见箱,一张民警联系卡。累计征集到群众意见建议x条,对于改进服务、推进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三是警务工作实行“五公开”:向责任区公开责任区﹙警务室﹚的办事权限、执法制度、办事程序等。四是为民服务做到“五承诺”:责任区﹙警务室﹚民警承诺群众上门办事一次性办清,承诺有难必帮,承诺代办,留办,预约服务,民警上门服务累计x多次,开展代办、留办和预约服务累计x多次。做到了“主动服务送上门,扶危济困做到门,汇报工作走出门,接受监督请进门,帮教工作包到门,联系卡片发到门”,极大方便了来所办事的群众,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十二

记者近日从中山大学获悉,中大是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13所试点高校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一所入选的试点高校。现在学校正在制订有关方案,相关政策尚未正式出台,待政策明确后才能向外界透露。

而拥有研究生院的另一所广东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则表示,明年仍将执行原有收费制度,研究生暂不会实行全面收费。目前华工每年研究生自费生的比例约在20%―30%,文科类自费生每年要交纳7000元学费,理科类自费生8000元。华工表示,明年虽暂不会全面收费,但已对国家补助政策稍稍作了改革,从2006级的研究生起,公费生除第一年可享受国家每月315元的'生活补助金外,第二年起将不再有这样的“特权”。

据了解,目前国内研究生培养方式分为计划招生、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等,收费标准也分为公费与自费“双轨制”。有关专家分析说,作为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全面收费是大势所趋。但目的不是让更多的人“自费”,恰恰相反,而是集中资源使奖学金、助学金等资源分配更均匀。该政策一旦实施,所有全日制研究生入学时都可按成绩和申请材料申请奖学金和助学金,奖学金将包含全部学费和研究生补助两部分,助学金主要是学生从事科研、教学等助理工作的岗位津贴。

大学网考研频道。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十三

根据《关于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工作机制的通知》(肇乡振组[__]11号)要求,为促进常态化、全覆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营造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有力推进辖区“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工作要求,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切实提高“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领导小组。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现决定成立黄岗街道“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吴洁先担任,负责协调各单位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三、整治目标任务。

(一)开展村改居社区垃圾清理。完成房前屋后和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的清理,引导村民整齐摆放建筑物料,及时清运建筑废弃物;结合常态化文明创建、巩卫、生态环保、爱国卫生运动等重点工作,每周组织结对挂点单位、居民、中小学生等开展一次卫生集中清洁行动,解决“村改居”社区垃圾乱堆乱放等污染环境问题。

(二)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对社区内存在的乱搭乱建设施、违章建筑、违法商业广告或招牌进行清拆。对存在应拆未拆危破房、废弃猪牛栏、破旧旱厕、渠厕、露天粪坑等进行处理,对社区内“三线”(电力、电视、通信线)乱搭乱接、低垂,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整治处理。

(三)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全部社区基本杜绝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丢弃且无人清理现象,生物质露天焚烧得到有效防治。

(四)加强对村庄塘沟的清理。组织干部群众清理村庄沟渠地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引导村民生活污水规范排放。

(五)加强散养家禽清理。对禁养区内饲养家禽的住户,限期自行清理,及时清拆违规搭建的养殖建筑物,落实禁止散养家禽。

(六)提高居民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和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形式,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和清洁卫生意识。树立文明村规民约,从源头减少杂物乱摆乱放、墙体乱涂乱画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文明行为。

四、工作职责。

(一)街道每月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对辖区“村改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势进行研判,社区实行周例会制度,每周定期研判推行辖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二)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干到社区,负责组织社区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管理措施,承担包社区责任。街道挂点领导全面负责挂点社区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挂点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定期下沉挂点社区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析研判形势,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协调解决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督导检查“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跟踪落实整改。

(三)社区“两委”干部承担包片责任,要切实履行职责,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和指引,全面负责所包片区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立足本社区实际,组织党员及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日常巡查排查和监管维护,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文明户、美丽庭院创建、“星级居户”等评比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承担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有关项目的村级组织落实责任,自觉参与监督管理和维护;引导居民出资、投工投劳。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十四

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普惠、均衡、特色。

职业教育学历打通、产教融合、工学结合。

高等教育一校一策、创新创业。

考试招生分层次各自改革。

近日,天津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6—2020年)》(简称《方案》)发布,《方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发展导向,聚焦薄弱环节,聚焦深层次制度瓶颈,聚焦热点难点问题,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育的内在活力。《方案》共提出完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终身学习体系、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10大方面37项重点改革任务。

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健全学前教育办园体制,规范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确立乡镇中心园法人资格。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实施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推行“选课制”“走班制”,推进特色高中建设。完善特殊教育发展机制,推行“全纳教育”,开展医教结合试点,对实名登记未入学的残疾孩子实行“一人一案”安置。

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推进示范区升级版建设,完善职教管理体制,健全海河教育园区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应用技术大学运行机制,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打通中、高、本、硕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合作地方立法。建立学校、企业人才“双栖”制度,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市属本科高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实施高校分类管理,促进部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实施“十三五”高校综合投资规划,采取“一校一策”的方式,加快一流学科、优势特色学科(群)和优质特色专业(群)建设。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完善研究生分类培养机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考试招生制度的重点是,推进高考改革,高校根据统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推进中考改革,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完善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考试招生改革,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健全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制度。推进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完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办法,建立博士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和弹性学制。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构,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实行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深化中小学教师评聘制度改革。完善民办学校发展保障机制,健全民办教育发展激励机制。深化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建立以经常性经费为主的教育投入机制,实行市属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此外,《方案》确定的改革任务还涉及建立和完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终身学习体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与教育部共建教育国际化综合改革试验区等。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十五

为进一步加大殡葬改革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殡葬改革工作,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通过典型宣传、社会宣传等多种宣传方式深入持久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革除丧葬陋俗,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节俭治丧新风尚,自觉实行科学、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自觉依法火化、节约治丧和集约安葬,为推动殡葬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宣传重点。

(一)宣传殡葬政策。宣传国家、省、市、县殡葬改革的有关法规、政策,宣传全县殡葬改革的措施办法、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宣传绿色殡葬。宣传殡葬改革对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三)宣传先进典型。宣传我县全面推行殡葬改革走过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宣传在殡葬改革和殡葬行业中涌现的典型事例,挖掘群众身边涌现出来的移风易俗、参与并支持殡葬改革的新人新事。

(四)宣传文明祭祀。宣传创建文明祭奠新风尚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群众革除丧葬陋习,积极倡导“无烟祭祀”、“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

三、工作安排及责任分解。

(一)媒体宣传。

《思南报》、县电视台、县人民政府网站、《思南手机报》等县属新闻媒体开设“推进殡葬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专栏(专题),运用消息、通讯、图片、特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开展殡葬改革、倡导绿色殡葬、以及社会各界对殡葬改革的支持等。

1.政策性标语宣传。从6月起,《思南报》在报眼位置每月刊发不少于2次的殡葬改革政策性宣传口号;县电视台策划制作殡葬改革公益宣传。

2.抓好政策解读。以专访等形式采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对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贵州省殡葬管理条例》、《铜仁市殡葬管理办法》、《思南县殡葬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和政策作解读式宣传。

3.做好典型宣传。大力宣传在殡葬改革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好经验好做法等。

4.抓好舆论监督。将党员干部违法违规的殡葬行为和对殡葬改革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的地方或单位作为反面教材,在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维护殡葬政策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

5.抓好公益宣传。县广播电视台(县新闻中心)要下载有关殡葬改革的公益宣传广告,在《思南报》不定期刊发和在《思南新闻》定时播出。

责任单位:县电视台(县新闻中心)。

(二)社会宣传。

1.在交通干道、街道等人员密集地合适位置设置殡葬改革宣传标语。6月15日前,每个行政村制作悬挂有关殡葬改革宣传标语不少于1条,尽可能将标语制作悬挂到组。

责任单位:各乡镇、县民政局。

2.组织开展文艺活动。结合“六进村”、“三下乡”等文艺演出活动,编排以殡葬改革为主题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进村入户演出宣传殡葬改革。

责任单位:县“六进村”办公室、县文旅局。

3.充分发挥文化墙的'作用开展殡葬改革宣传。6月15日前,在全县所有省道沿线行政村和建设有乡村文化广场的村寨分别绘制不少于1幅与殡葬改革内容有关的文化宣传墙,以生动鲜活的内容宣传殡葬改革。原则上每个乡镇绘制文化墙不少于1幅。

责任单位:县“六进村”办、各乡镇。

4.在“宣传思想进万家”远程教育播放点播放殡葬改革公益宣传片。

责任单位:县远教办、各乡镇。

5.将殡葬改革相关政策作为乡村道德讲堂的内容进行宣讲;在行政村广播站对殡葬改革政策作宣传。

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各乡镇。

(三)新媒体宣传。

1.协调通讯部门发送内容与殡葬改革有关的政策性宣传语手机短信,每月发送不少于2条(次)。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2.《思南手机报》和《奇幻石林・大美思南》官方微信手机客户端每周刊发不少于l条次的殡葬改革政策性宣传语。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台(县新闻中心)。

3.切实做好网上舆论引导,主动设置有关殡葬改革的话题,引导网民积极参与讨论,组织正面跟帖回应。对出现的负面帖子要及时进行引导或删除。

4.县人民政府网在首页推出宣传专题,集纳相关报道,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做好推动殡葬改革的宣传。并持续刊发殡葬改革政策性宣传语。

责任单位:县政务信息中心。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当前各种丧葬陋习死灰复燃,封建迷信活动重新活跃,重殓厚葬之风盛行,奢侈浪费现象蔓延,加重了群众负担,败坏了社会风气。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履行好职责,把殡葬改革宣传作为推进殡葬改革、为殡葬改革营造有利社会氛围的大事来抓。通过宣传,让广大领导干部、党员群众认识到殡葬改革是社会改革,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党风政风民风。因此,要加强领导、把握机遇、大力宣传,让殡葬改革的理念深入人心,纳入领导的议事日程,为推进殡葬改革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乡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实施方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将殡葬改革宣传纳入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殡葬服务单位的测评环节,县委宣传部将宣传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推动殡葬改革宣传工作深入推进。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建立经常性、常态化的殡葬改革宣传工作机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围绕宣传活动主题,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形成立体式、多层次的宣传攻势,确保宣传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断提升群众对殡葬改革政策知晓率,确保殡葬改革宣传取得预期效果。

4、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县民政局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积极与各乡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落实好殡葬改革宣传的经费,确保宣传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乡镇、县属各新闻单位和各相关责任单位要认真总结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反馈工作落实情况。6月25日前,县民政局、各新闻媒体要将殡葬改革政策性宣传标语和文化墙(包含设置地点、标语或文化墙内容、实景图片)的设置情况书面报送县委宣传部。

联系人:晏叶飞,电话:7224818,邮箱:******。

附件:殡葬改革政策性宣传标语。

殡葬改革政策性宣传标语。

1.殡葬改革,功在千秋,利国利民,惠及子孙。

2.倡导厚养薄葬新风,崇尚敬老养老美德。

3.推进绿色殡葬,树立文明祭祀新风。

4.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

5.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6.倡导文明殡葬,保护生态环境。

7.更新丧葬观念,破除丧葬陋习。

8.破除封建迷信丧葬习俗,树立文明办丧新风尚。

9.坚持丧事从简,实行文明祭扫。

10.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11.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文明节俭办丧事。

12.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树立新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十六

叶小飞。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针对动态化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积极应对,大力探索实践警务机制改革创新,提升工作效能,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和谐稳定,服务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深切地感受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大潮扑面而来。

(一)创新的时代呼唤着警务机制创新。从更广的层面讲,创新是人类解决许多全球性的问题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民族谋求未来发展的一个时代理念。从国家来讲,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富民强,改革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公安机关来讲,面对世情、国情和区情深刻变化,仍然延续传统的坐等办案、被动管理工作模式,难以有效服务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创新已成为时代之呼唤、现实所需求,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构建与时代发展和公安工作实际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公安机关的内在潜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复杂的治安形势倒逼着警务机制创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总会伴生伴长一些新的问题。在社会治安方面,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群体性事件居高不下,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增多,各类案件、事件高发、多发、突发性越来越强,公安机关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在社会管理方面,面对人口大流动,新生社会组织、行业、场所的蓬勃发展,不知如何管理或有效管理,信息不能及时采集更新,漏管失控现象严重,隐患较多。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客观上要求公安机关对传统警务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加强社会管理,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新需求要求警务机制创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期待、新要求。在社会治安方面,不但注重自身安全,而且关注公共安全以及整个生存环境的安全。在执法办案方面,不但要求少发案、快破案,而且要求最大限度挽回损失或得到补偿。在服务方面,不仅要求快捷、高效,而且要求主动服务、全天候、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面对人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办法不多,方式简单,或者因循守旧,甚至不作为。

(四)公安机关自身存在的积弊要求警务机制创新。机构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职能交叉,警力分散,机关与基层争利,推卸责任,警力内耗,影响警务效能发挥。所有的公安工作都要靠基层来落实,但由于基层工作辛苦、环境差、提拔慢,民警不愿意在基层干一辈子,总想找机会跳出基层,基层老、弱民警多,责任过重、警力弱差的现象突出。

二、当前警务机制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根据现实需求,对传统警务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创新尝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公安工作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相比,制约公安工作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主要体现在四个“不一致”:

(一)思想重视与实践力度“不一致”。当前,改革创新大潮方兴未艾,无论是对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或民警都会产生一些触动和紧迫感,进行了一些尝试,尝到了一些新型警务机制的“甜头”。但既然是改革,必然要舍旧取新,扬弃传统的不符合现实工作需求的地方,而旧的警务机制形成的工作模式在一些民警的脑海里根深蒂固,重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民警无论在工作方式方法、操作技能等方面都会有一个学习、转变、掌握、熟练的过程,从按部就班到不适应再到习惯成自然,必然有阵痛,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有的地方虽然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但下不了决心,等待观望,得过且过,缺乏敢为人先的勇气。

(二)机构越改越多与警力下沉的要求“不一致”。每个新成立机构都要有一套领导班子、内勤、民警,均要从基层抽调民警,导致民警下沉难。同时,新成立部门均作为内设机构设臵在机关,看似明确了责任,却以上级指导部门自居,将本应自身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推给了基层,定期不定期进行考评和检查,出现警力上浮、责任下压现象。

(三)大干快上与延续传承“不一致”。各地对改革传统警务机制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但由于受政绩工程影响,有些改革创新缺乏充分调研论证,仓促上马,并要求短期内见到成效,基层大干快上,过于追求结果,导致过程不细致,基础工作不落实,影响了改革创新反哺实战的效能,最后不了了之。有些改革创新出发点也好,也非常有利于工作,但在运行中,由于缺乏制度(资金)保障或升级改造中技术性难题无法解决,只好“另起炉灶”,重新开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四)运行机制创新与队伍管理机制创新“不一致”。碍于人情观念和维护队伍稳定的实际,改革中,往往突出运行机制、勤务模式、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对队伍管理机制创新偏弱,或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但抓落实力度不够;或只满足于扩机构、增待遇,给民警做办“好事”,不愿意进行动利益、动关系等“得罪人”的创新。

三、改革创新警务机制建议。

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时代使然,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问题,建立完善适应形势发展、符合实战需要、满足群众要求、切合当地实际的现代警务机制,不断提升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要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受区域差别、城乡差别的影响,东部与西部地区、内地与沿海省份、省域副中心城市与一般地市、城区与农村派出所,管辖的面积与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经济发达程度等差别较大,社会治安状况千差万别,问题不尽相同,同一地市的各县(市)区、乡镇都不可能有完全一样的治安问题,也不可能运行完全一致的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经济社会需求、人民群众期盼为导向,以信息化为纽带,通过整合警力资源、优化警力配臵、激发队伍活力,建立反应快速灵敏、打防严密有力、执法严格公正、矛盾化解及时、管理有序到位、服务方便快捷、社会多方参与的现代警务机制,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稳定有序、适宜人居、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公安工作良性运转、社会大局平稳、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目标。

(二)要以整合警力资源为突破口。针对机构过多、职能交叉、互相制肘的现象,必须整合现有警力资源,提升警务效能。一要整合机构。对县市层级公安机关业务相似、职能交叉的部门和科室,可以保留牌子、解决民警职级待遇,进行撤销或合并,不强调上下一致,将富余警力尽可能压向基层一线。二要理顺条块关系。以扁平化为方向,简化条状管理,突出块状权限,业务部门以协助、支持为主,赋与县级公安机关及其派出所更大的管辖权限。扭转实战单位机关化的倾向,县市级公安机关内设科室及专业支队(大队、警种),要从上传下达、收集报送数据、考核评比职责向为基层一线提供服务和保障转变,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直接参与基层重大行动、重大案件办理或其它具体事务,分担基层压力。三要牢固树立一警多能理念。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现实需求,国家不断修订、颁布新的法律法规,上级公安机关适时对警务信息系统、办案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如果民警长时间仅专注某一方面工作、不了解其它警种业务知识,将会出现业务知识面过窄、最终难适应公安工作现象,一警多能有利于民警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教育民警淡化警种意识,强化警察责任,承担全警职责。在基层所队层面,在相对明确刑侦、社区、巡逻民警职责任务的基础上,民警要学习其他警种的业务知识,主动参与多警联动、综合执法行动,全面提升业务技能。在制度保障层面,要将轮岗交流作为基本制度固定下来,民警在一个岗位工作3年至5年后,应进行轮岗,既可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又可丰富工作经验、提升业务素质,也可以防止长期在某岗位工作可能产生的懈怠或人际关系上的负面问题。

(三)要以派出所的为重心。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最前沿的综合性作战单元,集防范、打击、建设(基础工作)、管理、服务、形象展示等多种职能于一体,虽处于神经末梢,但地位举足轻重,关系公安工作成败。要按照做精机关、做强中层、做大基层的原则,做大做强派出所。一要强化保障。确保派出所日常运转所需,全额保障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费用,上级公安机关部署基层所队重大建设或改建项目时,同时争取上级政府或财政部门配套出台相关经费保障政策,从上至下予以解决。津贴补贴基层民警应高于机关,装备保障应优先基层,努力减少机关与基层争利的现象。新招录民警必须充实派出所工作三年以上。抽调基层民警到机关工作,要按照进出有序、总量不变的原则,从机关调出相应民警补充基层,保持派出所警力不低于总警力的40%。二要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要把信息化警务、社区警务、巡逻防控、侦办小案件作为派出所的主要勤务方式,在信息化警务中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准确研判治安形势、提升工作科技含量和效率;在社区警务中采集基础信息、发现管理漏洞、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在巡逻防控中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及时帮危解困;在侦办小案件中及时挽回群众损失、和谐警民关系、提升素质能力。三要切实减负。部门、警种不能把自身承担的基础工作任务推给派出所,对派出所部署工作由局机关统一协调。减少纸制台帐、统计报表,尽量通过警综平台或其它信息化方式上报,简化程序,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达标和考核,安排部署工作任务时要考虑派出所警力、实力状况的承受能力。

(四)要以信息化为纽带。目前,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于民警日常工作中,成为基层民警须臾不可缺少的工作“帮手”。要围绕“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目标,以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载体,在夯实信息基础、提升服务实战水平上下功夫、见成效。一要明确全警采集职责。把信息采集、录入作为全体民警日常基本工作之一,按照部门、警种岗位职责,围绕人员、案件(警情)、物品、地址、组织机构、情报线索等要素,应采尽采、应录尽录,做到信息采集、录入警种化、常态化。要硬化部门、警种信息采集职责任务,严禁将自身信息采集任务转嫁给基层。二要形成信息共享格局。对内,全面梳理、整合各类信息系统,按照层级、角色、权限等实现最大限度共享。对外,推动政府牵头整合工商税务、金融、通信、水、电、气、电信等信息系统,实现社会管理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最大限度获取公民衣、食、住、行、工作等生产、生活信息,扩大基础信息覆盖范围。三要营造全警共用氛围。建立完善信息化应用奖罚激励机制,规范信息化工作流程,引导民警积极开展网上侦查、网上追逃、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工作,逐渐养成习惯,真正形成全警参与信息化、全警应用信息化的工作格局。对民警采集的信息在侦查办案、行政管理、服务群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及时进行奖励。

(五)要以主动警务为方向。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多样化期待和需求,必须转变“被动作为”的工作方式,大力实施“主动警务”战略,积极作为,主动进攻,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一要主动防控。织密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六张网,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防控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最大限度压缩违法犯罪空间。将更多的警力投入基层一线,依托巡逻车、街面接警平台等,将大量的警力部署在街面,直接从事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等工作。狠抓社区警务战略工作措施的落实,使更多的警力走进社区、融入群众,开展安全防范、信息采集、治安管理等基础工作,维护社区的和谐平安,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二要主动打击。坚持以情报信息引领实战,建立和完善以警情收集、分析、评估、预测和精确打击奖惩激励机制,准确把握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打防重点,增强打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强大震慑,有效预防违法犯罪。因地制宜开展有针对性的、区域性的、短平快式的专项打击,以点带面,以区域稳定带动全局稳定,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促进社会治安整体好转。三是主动服务。建立完善“一站式”服务、代办服务、限时服务、预约服务、急事急办等人性化服务制度,组织民警定期到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开展上门服务,在主动服务中拉近警民距离、和谐警民关系,打牢警民共建平安基础。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媒,建立网上公安局、派出所、警务室和民警微博、qq群等警民联系新平台,将现实公安工作能够在网上公开的事项、运行的工作全部移转到网上,逐步实现所有行政办事项目互联网受理、公安内网审批办理,群众、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审批事项。

(六)要以激励机制为保障。改革创新所有的工作都要依靠民警来落实,要建立切实可行、民警充满希望的激励机制,引导民警支持改革、拥护改革、推动改革,快乐工作、用心干事。一要让多干事的人不吃亏。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以“一网考”为抓手,每月、季度、科学考核,及时兑现奖惩,并将考核结果与民警的评优评先、干部提拔等政治待遇挂钩,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二要让能干事的人不吃亏。对业务骨干、工作能手、技术人才要大胆提拔使用,体现人才导向,营造奋勇争先、不甘落后的工作氛围。三要让老实人不吃亏。树立干部从基层出的导向,评先选优、提职晋级提高基层民警比例。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十七

为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根据教育部及上海市教委相关部署,上海大学自起开始逐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调研和各项准备工作,并逐步实施了一系列与培养机制改革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工作。3月,上海大学正式颁布了《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全面启动以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第一,建立导师资助和博士助研工作的基本雏形。学校于20出台了《关于聘任研究生担任助研工作的管理办法(暂行)》,明确了为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加强考核”的原则,鼓励导师(课题组)积极聘任博士研究生担任助研工作。原则上每月资助600元,其中学校支付300元,导师(课题组)支付不低于300元。

第二,建立以提高培养质量为导向的专项资助方式。学校于年制定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施计划》。,共有67个硕士项目、109个博士项目入围最后的评审。经专家组评议,最终确定24个硕士项目、71项博士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150余万元。,扩大研究生创新基金的资助范围,使硕士生覆盖面达到20%,全日制博士生覆盖面达到70%,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再次投入约300余万元,资助硕士项目423项,博士37项。

学校下发了《关于设立研究生短期出国访学及参加国际会议资助基金的通知》积极组织资助研究生分赴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等地学习、交流20投入经费44.1万元投入经费54.7万元。

第三,初步确立了以科研为导向的博士名额分配制。20,学校下发了《关于“以科研为导向配置博士招生名额”的通知》,研究生部会同科研处、文科处制定了《上海大学博士生名额分配标准》,明确了学校整体统筹、名额切块、各院系博士名额的具体分配原则等内容,并规定“无科研项目的博士生导师原则上不能招收博士生”。

203月,学校颁布了《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正式启动了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上海大学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现实需求,目的`在于确立导师负责制和资助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构建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具体而言,学校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积极探索实施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努力构建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第一,以科研需要为导向,合理调控博士研究生招生名额。

学校根据“以科学研究为导向,合理配置博士生招生名额”原则,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按科研需要合理配置博士生招生数量。每年招生前,学校根据各学科的科研项目等因素进行宏观名额配置,然后由学院综合考虑导师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水平与学术影响力,以及导师培养博士生的质量等实际情况,制定导师年度博士招生指标分配方案。最后由学校对学院申报的配置名额进行全校调控。

学校通过进一步理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明确责任和权利,在满足学校基本录取条件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博士研究生复试权重比例,提高导师选拔人才的自主权。

学校积极落实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完善博士研究生的奖助体系。学校通过统筹多种资金,包括政府财政拨款,校、院(系)专项资金,导师配套经费以及社会捐助资金等,构建新的博士研究生奖助体系。新体系由生活津贴、助研津贴、学业优秀奖学金等构成。同时,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由学院对博士研究生按学年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及方式由学院和导师共同制定,考核情况与结果报校研究生部备案。依照考核结果评定奖助学金等级,其中一等奖每月资助金额为元,二等奖每月资助金额为1800元,如考核不合格则没有资助。在实施上述奖助学金资助体系的同时,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追加科研资助及奖励。

第四,明确博士研究生导师提供科研资助费用制度。

根据以科研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原则,学校明确提出,导师招收研究生需提供一定的科研资助费用,招生人数不同,导师提供的费用也不同。在基本指标(每年1个博士研究生)内招生,基本费用主要由学校提供。导师可根据科研项目的需要,增加招生人数,但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导师提供的费用也相应增加。同时,因为学科门类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科领域的导师所提供的科研资助费用有所不同。比如招第一个博士研究生时,文史类学科的导师每年需提供1200元,法、理、管类学科的导师每年需提供1800元,工科类导师每年需提供3600元。之后每多招一个,导师每年提供的费用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3600元。且导师需在每年招生前,及时将科研资助费用转入学校指定账户,否则,将限制其相应的招生指标。

警务机制改革方案篇十八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v^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1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皖政〔20xx〕1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乡村医生整体素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确保全省乡村医生普遍具备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50%以上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生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年龄、学历、执业资格结构更加合理,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合理待遇得到切实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农村基层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明确乡村医生职责任务。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负责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卫生计生部门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四)合理配置乡村医生人力资源。各地要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乡村医生,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少要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没有乡村医生的村卫生室,由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医生提供服务,或引进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实有人员超过规定配备标准的,原则上不得新进人员。

(五)严格乡村医生准入。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严格按照《^v^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乡村医生资格审核,加强准入管理。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从事护理、药事及医技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执业资格。

(六)规范乡村医生考核。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的原则,完善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组织开展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遵守基本医保规定,学习培训以及医德医风等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和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具体考核工作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原则每年不少于1次。在村卫生室内部建立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向业务骨干倾斜。

(七)强化执业服务监管。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执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医务人员执业监管信息系统。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推动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从严打击乡村医生非法行医、违规购销药品、诱导服务和过度医疗以及违规转诊病人的行为。

(八)完善乡村医生退出制度。建立健全乡村医生考核退出、到龄退出、违法违纪退出机制。对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的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重要依据,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不得在村卫生室继续执业。对严重违法犯罪或出现严重医德医风问题的乡村医生,吊销或暂扣其执业资格,并责令退出村卫生室。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乡村医生到龄退出办法,积极探索村卫生室富余人员退出机制。

(九)加强学历教育。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要求,制定乡村医生培养规划。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进入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接受医学学历教育,提高整体学历层次。对于按规定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医学相应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政府对其学费可予以适当补助。

(十)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大学专科免费医学生培养。免费医学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完成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免费医学生可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工作时间计入协议规定服务期,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定岗的乡镇卫生院要在进修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18554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