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的过程。如何编写一份针对性强、结构合理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教案范文中的课堂互动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一
2、能遵守规则,走螺旋形进行游戏。
导入部分:
这是什么?什么时候放炮仗?
有没有看过卷的很大的炮仗?
怎么卷起来的?
(同心圆)(螺旋线)。
炮仗是用什么方法卷起来的?
基础部分:
引出歌曲。
1、老师唱一遍问幼儿听到了什么?
分析歌词,节奏。
念歌词(一起)。
合唱。
念歌词(图标时老师不念)。
清唱(一起)。
跟音乐(慢)。
跟录音机(快)。
跟钢琴(稍慢一点)。
2、玩游戏。
分成两组,2分钟考虑真么卷成一个大炮仗。
分组表演。
3、出示4幅图(游戏规则)。
全体表演。
跟音乐表演。
跟音乐,最后摆出漂亮的姿态。
结束部分:问好不好玩?回去也可以当作游戏玩。
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老师讲解的有层次,条理清晰,让幼儿看、认识、游戏,应用多种感官使幼儿知道怎样卷炮仗的',分组让幼儿自己动脑筋,再和老师一起完成,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反复的练习儿歌,增加幼儿的记忆。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二
1、让幼儿学会螺旋队形变换的方法。
2、让幼儿感受卷炮仗的乐趣。
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1、导入,孩子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卷炮仗。
2、教师带领幼儿熟悉音乐《卷炮仗》。
3、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
老师带领幼儿双手拉着前边小朋友的衣服按一路纵队站好,跟随音乐,排头的幼儿带领孩子们按螺旋形往里走,当音乐结束的时候,全体幼儿蹲下,并松开手。老师用手指点某个幼儿,同时嘴里发出“嘶”的声音,表示点燃炮仗,被点的幼儿立即站起来大声说“嘭!”全体幼儿边接着说“啪”边四散跑开。
4、就这样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游戏。
5、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要时常提醒幼儿拉住同伴的手,互相配合好队形的移动。
6、告诉幼儿游戏过程中要遵守规则。
7、游戏可反复几次后结束。
8、在游戏过程中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和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三
在《冬天到》的主题活动中,一节音乐游戏《小青蛙打呼噜》引起幼儿极大兴趣:冬眠是指什么?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幼儿不太明白,于是我们设计了这节活动。
1.初步了解青蛙、刺猬等小动物冬眠的现象。
2.尝试使用礼貌用语“请……”。
3.乐于主动探索和表达。
1.ppt课件。
2.若干“小动物的家”挂图。
3.若干冬眠的小动物卡片。
1.场景导入:下雪了。
幼儿在《雪绒花》优美的音画场景中,很深切地感受到了冬季的来临!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提问,很自然地引出小动物的过冬方法。
2.拜访小动物的家。
(1)小动物(剌猬)家。
尝试使用礼貌用语“x x x你好,请你出来和我们一起玩,好吗?”
观察小刺猬睡觉,引出“小刺猬在睡觉,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原来它在冬眠”。
(2)小动物(青蛙)家。
运用礼貌用语“请……”
猜猜小青蛙为什么不理睬我们?它在做什么呢?引出“冬眠”。
(3)结合图片,观察还有谁在冬眠?为什么这些小动物要冬眠?
小结:到了冬天,天气变得很冷,小动物们可吃的东西变少了。它们找不到吃的,怎样度过又冷又饿的冬天呢?它们就想出了躲在家里睡觉,不吃也不喝,一直睡到春天再出来的好办法!这个不吃不喝、躲起来睡觉过冬的办法就叫――冬眠。
ppt 动画场景带给小朋友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而又简单地将“冬眠”这个知识化解了。并贯穿社会教育:怎样到客人家去做客、打招呼。
3.送小动物回家冬眠。
(1)根据特征找小动物的家。
(2)乐意说说自己送哪个小动物回家了。
幼儿在为小动物找家的操作活动中,再次加深对小动物冬眠的印象!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知道它们是怎么过冬的吗?
小班礼仪教案:小牛去做客
小班礼仪活动教案《小牛去做客》
1、了解简单的做客礼仪,乐意帮助别人,并与人友善的交往。
2、在游戏中感知3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物的对应。
3. 有礼貌,会主动打招呼,主人请吃东西时别忘说谢谢。
1、课件:小猫的家;书信一封。
2、操作材料:衣服人手一份,纽扣、青草若干,浆糊每桌一瓶。
3、音乐磁带,录音机,小牛胸饰每人一个,1―3的数字卡片一份,写有1―3的箱子各一只,1―3的数字每人一张。
(一)通过谈话,了解做客礼仪。
1、谈话:妈妈今天带你们去小狗家做客,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2、小牛入场。
(二)在游戏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物的对应。
1、去小猫家。
2、给衣服钉上相应数量的纽扣。
(1)示范讲解钉纽扣
(2)学习3以内的数数
(3)幼儿自由分散操作
(4)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相互交流衣服纽扣的颗数。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四
导入部分:
出示炮仗图片
这是什么?什么时候放炮仗?
有没有看过卷的很大的炮仗?
怎么卷起来的?
(同心圆)(螺旋线)
炮仗是用什么方法卷起来的?
基础部分:
引出歌曲
1、老师唱一遍问幼儿听到了什么?
分析歌词,节奏
念歌词(一起)
合唱
念歌词(图标时老师不念)
清唱(一起)
跟音乐(慢)
跟录音机(快)
跟钢琴(稍慢一点)
2、玩游戏
分成两组,2分钟考虑真么卷成一个大炮仗
分组表演
3、出示4幅图(游戏规则)
全体表演
跟音乐表演
跟音乐,最后摆出漂亮的姿态
结束部分:问好不好玩?回去也可以当作游戏玩。
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老师讲解的有层次,条理清晰,让幼儿看、认识、游戏,应用多种感官使幼儿知道怎样卷炮仗的,分组让幼儿自己动脑筋,再和老师一起完成,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反复的练习儿歌,增加幼儿的记忆。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五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但比较喜欢参与区域活动,能遵守相应的区域规则,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皮亚杰的理论告诉我们,年幼儿童身心、心理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认识周围事物的。在开展“小兔乖乖”的主题中,我们以演绎角表演的形式开展这个主题,幼儿的学习欲望更强烈,同时区域活动的开展能给幼儿提供多种平行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便把主题活动的内容及本阶段相应的学习活动融合在区域活动中,(认识小动物及相对应的词语;学习做客与请客的礼仪;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设计小动物的食物、请柬、动物头饰)等, 角色游戏中幼儿以扮演角色为主,体现对家庭的认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反应家庭生活。通过角色表演幼儿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都能有效提高。教师可通过观察更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一、表演游戏:
《小白兔与大灰狼》《小羊和狼》《小熊请客》《三只小猪》
1能运用形象的语言、动作、表情大胆进行表演。
2愿意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表演,与同伴友好地合作游戏。
3把握游戏规则,能在活动后能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一 介绍游戏材料,激发表演兴趣。
1、材料介绍:
(1)废旧纸箱拆开做成房子的两面墙, 一面墙用用过的红包袋装饰出一根大红罗卜并剪开当成房子的门, 另一面墙中间上半部则剪开一个口当窗口。
(2)用两幅背景图布置出客厅和厨房的一些设施,例如:书橱、沙发、冰箱、电视机等。
(3)用较小的废旧纸箱做成餐桌、桌面操作台和床,可乐罐做成四张椅子。
(4)红布包碎布用针线缝成小胡萝卜, 胡萝卜头上缝绿色的小碎布成叶子。
(5)厨房煤气炉、餐具、食物利用娃娃家的现成用具供幼儿在游戏中使用,另外,还设有废料做成的米桶内装由白色泡沫塑料做成的米。
(6)房子周围布置成草地,用绿色的布当成草地。
(7)两个槽的塑料盘布置泳池和乒乓球游乐场,再加设一辆中型玩具车。
(8)动物头饰有兔子、熊、老鼠、大灰狼、羊和猪等。
(9)纸卡做成的手套、兔子尾巴和报纸染成的大灰狼尾巴及一些相关的手偶。
2、材料使用:
(1)用小白兔头饰、大灰狼头饰、兔妈妈尾巴及大灰狼尾巴进行角色扮演。
(2)最后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等三只小白兔用门把“大灰狼”的尾巴夹断,大灰狼逃命。
二、幼儿游戏,教师重点指导:
1.引导幼儿用形象的语言、动作、表情进行表演。
2.幼儿协商合作游戏的情况。
3.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示三只小白兔、兔妈妈及大灰狼。
4.当幼儿在故事表演不讲述只做动作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讲述。
三、活动重点:
分配游戏角色并投入游戏
四、活动难点:
掌握每种游戏角色的基本特点
五、结束
2.小朋友在玩游戏中一定有很多开心的事情,你们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说一说,一起分享。.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六
刚过春节,幼儿还沉醉在热闹的新年里,特别是说过年放鞭炮的时候。幼儿兴高采烈一边表演一边说自己家放了好多鞭炮。为了巩固中班1——7的点数和目测群数,将健康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设计了本次活动。
1、能正确点数1——7的物品,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品数量。
2、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体验团结友爱的情感。
《卷炮仗》音乐磁带
1、热身运动:放音乐磁带《向前冲》幼儿和老师一起做运动,大家一起来做放松运动等准备动作。
2、游戏:《卷炮仗》
放音乐:幼儿双手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一路纵队站好,跟着音乐,排头的幼儿带领幼儿按螺旋形往里走,当音乐结束的时候,全体幼儿蹲下,并松开手。教师用手指点数,当数到七时,嘴里发出“嘶”的声音,表示点燃炮仗,被点的幼儿立即站起来大声说“嘭”!全体幼儿边接着说“啪”!边四散跑开,游戏反复进行。(被点着的幼儿当点炮人,)
3、活动延伸:教师带领幼儿回活动室,学唱歌曲《卷炮仗》,教幼儿制作炮仗。比一比看谁做的好。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及巩固了1——7的点数,身体又得到了锻炼,懂得了游戏的规则,体验了和同伴合作的快乐。使幼儿又一次体验了过年的欢乐。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七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
2、能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邻幼儿的距离,并能大胆表现,进行合作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引信头饰、“点火棒”、鸡毛掸、纸笔、标记(套塔)、大鼓、投影仪、摄像机、标记牌。
1、听音乐,随标记牌变队形。
“听好音乐,我们出发了!”(教师手举标记牌,幼儿随音乐学各种小动物并看牌子变换队形:大圆、三角形、小圆、正方形)。
2、说说刚才变了哪几种队形。
“刚才我们变了哪几种队形?”
“还记得我们上次学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着这首歌,试试变个新队形。”
(由走幼儿熟悉的队形引出新的队形,过渡自然。)。
1、复习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们先把这首好听的歌唱一遍吧!”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么意思吗?能用动作表示吗?”
“这里有张纸,你能用它卷个炮仗吗?”
(卷好炮仗后,让幼儿看螺旋形)“我们来看炮仗的这一头,你看看,是不是像刚才小朋友划的那个样子?这种形状叫螺旋形。”
(出示纸、笔、画板)“谁能把螺旋形画出来的?”(幼儿在画板上画好后取下图)“他已经把我们要走的队形画出来了。那我们走队形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走呢?从这里开始的,对吗?”(贴红色箭头)“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走队形的时候这一圈一圈地都围着哪里在转?”(根据幼儿的回答在中心贴上标记)。
(要走螺旋形的队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样的,幼儿在看、画、说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线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的动作探索奠定了基础。)。
2、幼儿尝试“卷”(螺旋形)的队形。
“你们能变成这样的队形吗?谁来说说,你们这么多人准备怎么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先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跟着第一个人开始走圆圈,让圆圈越走越小,直到围成紧紧的螺旋形,是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就围着它(标记)转。”(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次尝试,提醒幼儿跟紧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幼儿很可能围着标记走着走着就首尾相连成了一个圆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回忆螺旋形的特征并再次尝试至成功。)。
3、发现音乐节奏特点,尝试根据节奏走队形。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教师哼唱前两句)“那我们跟着音乐走队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音乐慢的时候走得慢,音乐快的时候走得快)。
“我们大家坐在椅子上,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来跟着节奏试一试,老师用大鼓来给你们伴奏。”(幼儿随音乐、大鼓声用脚打节拍)。
“我们来排队走一走!大家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走的时候不要踩到别人的脚,控制好距离)打鼓伴奏,幼儿走队形。
(卷炮仗其实是一个结合体育与音乐来玩的游戏,在运动过程中步点需踩在音乐的节奏上,这对幼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后在椅子上练习,其间加入大鼓鼓点的提示,幼儿很快便把握住了要点,最后再站起来尝试走队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4、观看录像,寻找问题,再次练习。
“刚才小朋友走队形的时候,老师帮你们拍下来了,你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再来一次。”(再次走队形,继续拍摄)。
“你觉得这次走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放录像)。
(孩子们在走队形的时候,成功与否只有旁观者能看到整体,他们在队伍中并不能纵观全局,如何将他们走队形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以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更好地学习呢?那便是借助影像呈现,通过摄像机的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视角,帮助幼儿调整。)。
5、根据游戏情况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儿进行游戏。
“现在老师把这个(标记)拿走,也不给大家打鼓敲节奏了,你还会走吗?”(幼儿尝试走队形)。
“哦,炮仗卷好了!让我来点炮仗吧,咦,放炮仗应该点哪里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将引信戴在幼儿头上,教师点引信,被点着的小朋友用指头一个一个往后点你后面的小朋友,“呲”地传下去,点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观察幼儿爆炸后的行为。
6、鼓励幼儿表现出炮仗爆炸后纸屑四处飘散、落地后的动作。
“小朋友们来表演一下爆炸后小纸屑的动作吧。”(音乐)“最后小纸屑飘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哎呀,这么多碎纸屑,让我来扫扫吧。我扫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后面排好队哦!”(教师用鸡毛掸子点幼儿,点到的一个一个地起来跟着教师后面走)。
(引信的.加入丰富了幼儿对炮仗的认知,纸屑的飘舞加深了游戏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给了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的游戏收尾,保证了游戏的完整性:随着歌声走队形——点放炮仗——炮仗爆炸——纸屑飞散——造型定住——清扫纸屑。)。
7、听音乐完整玩游戏两遍。
教师向介绍幼儿刚才玩的游戏是民间游戏,带幼儿出活动室玩其他的民间游戏。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八
1.初步理解散文诗,了解妈妈和孩子爱的表达方式。
2.尝试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散文的理解。
3.尝试创编散文,体验妈妈和孩子之间爱的情感。
ppt、音乐。
一、说一说 抱一抱(经验再现,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真有礼貌,宋老师忍不住想要抱抱有礼貌的`宝宝,谁愿意和我抱抱?
师:恩,和小朋友拥抱的感觉真好!
师:今天,我们这里还来了一群小动物(ppt1),谁来啦?
二、听一听 说一说
(一)第一遍欣赏散文
提问:小动物会拥抱吗?它们会怎么抱呢?(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第二遍欣赏散文:
1. 象妈妈和象宝宝是怎样拥抱的?
鼻子勾住鼻子。
它们说了什么?
教师提炼总结:阳光照在森林里,象妈妈和象宝宝亲密的拥抱,它们把鼻子勾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说说好吗?
2. 狗妈妈和狗宝宝是怎样拥抱的?
师:哎呀,它们还把脸贴在了一起。还说了? 幼:我爱你!
师:散文里的话也很好听哦!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老师扮演狗妈妈,请一位幼儿扮演狗宝宝表演,其他幼儿一起用好听的话说一说总结:阳光照在草地上,狗妈妈和狗抱抱亲密的拥抱,它们把脸贴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3.长颈鹿妈妈和长颈鹿宝宝的拥抱有点特别哦,它们是怎么拥抱的?
屁股靠屁股:请幼儿两两合作表演。
幼儿一起用好听的话说一说。。
(三)它们拥抱在一起心情怎么样?(开心的)脸上是什么表情的?
(第三边欣赏散文,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说)幼儿表演散文
三、说一说 学一学
提问:它们拥抱的动作多有趣、多温暖呀,它们在抱抱的时候还说了什么?
小朋友,它们在抱抱的时候除了说:“我爱你”还会说什么呢?(发散,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四、说一说 编一编
小动物们和妈妈拥抱了,你们想和妈妈拥抱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谁来啦?
师:阳光照进窗户里,妈妈和开心亲密的拥抱,他们把手拉在一起,微笑地说:我爱你!
(幼儿仿编)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听到的这篇散文名字就叫《亲密的拥抱》,听了散文以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儿:开心,温暖,可爱,等等。
师:(听音乐,)原来拥抱时这么一件快乐的事情,妈妈和宝宝为什么要拥抱在一起呢?
点题总结:因为彼此相爱,所以它们要拥抱在一起。
师:刚才还有许多小朋友没来得及把好听的话说出来,今天回家后送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对她说一句好听的话,好吗散文:亲密的拥抱清晨,太阳公公出来了。
阳光照在森林里,象妈妈和象宝宝亲密的拥抱,它们把鼻子勾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阳光照在草地上,狗妈妈和狗抱抱亲密的拥抱,它们把头靠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阳光照在大树旁,长颈鹿妈妈和长颈鹿宝宝亲密的拥抱,它们把屁股靠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九
设计思路:
我们是小一班,孩子们平时都特别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更是感兴趣。而且结合班里的情况。现在都是一个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互相谦让,时常发生抢玩具,推挤,吵架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就设计了这么一堂课,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教育孩子们,比干干的讲道理要深刻的多。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知道互相谦让。
活动准备:ppt客件
活动过程:
1、讲第一遍故事。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黑羊和小白羊》老师开始讲故事,要求生动,以引起幼儿的兴趣。讲完第一遍故事后,老师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
2、讲第二遍故事。(放ppt客件)
那我们想不想,看看小黑羊和小白羊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幼儿回答"想"老师根据故事情节,边放ppt边讲故事。故事讲完后提问。
1、小黑羊和小白羊为什么掉到河里去?
2、怎么做小黑羊和小白羊就不会掉到河里去了?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如玩玩具的时候,洗手的时候,玩滑梯的时候,喝水的时候)
在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幼儿回答不上来互相谦让,老师要给予幼儿引导,如果还答不出来,就给孩子现场做一个演示,让孩子知道如果小黑羊和小白羊知道互相谦让就不会打起来,也不会掉到河里去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互相谦让,玩玩具的时候不应该抢,不吵架,不打闹。等等给孩子做一个小结。
活动反思:
1、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一定要把这个故事背熟,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心理特点。用生动的语调要把他们区分开来。从而引起孩子的兴趣,达到你的教育目标,起到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
2、如果现场有一个平衡木,让幼儿感觉下平衡木很窄很窄怎么样才能过去,就更好了。
3、提问的方式要有层次性,在细节提问方面再注意些,把你想达到的教育目标,用细节提问的方式,引到所需要的点上。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十
1、在游戏中初步感受节奏的变化。
2、乐意跟着老师一起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1、会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2、有快慢节奏的背景音乐
3、鼓一只
1、引出
师:今天,我们来了那么多客人老师啊,我们先跟客人老师打招呼吧。
师:我们班的宝宝可是都很能干的哦,我们来为客人老师唱首歌《头发肩膀膝盖脚》。
2、语言游戏《在哪里?在这里》
(1)引导幼儿幼儿说出歌曲中所唱的身体的各部位。
师:刚才歌曲中唱到了我们身上的哪些地方啊?
师:好,那请你们用手指指看。
(2)教师有节奏地提问,幼儿根据节奏回答得有快有慢,并且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摸摸相应的部位。
师:你的眼睛在哪里?(头发,肩膀,鼻子)
幼:我的眼睛在这里!
3、跟着小鼓有节奏地进行游戏
(1)引出小鼓
师:这是什么呀?
师:哦,是一个小鼓,这个小鼓还会唱歌呢。谁能让小鼓唱起歌?(请3-4名幼儿尝试让
小鼓“唱歌”)
(2)引出小手进行节奏游戏
师:小鼓今天来到我们班是想和我们的小手做朋友的,那小手都有哪些本领呢?
师:看看胡老师的小手在干什么?(爬呀爬、捏拢放开、拍手、拍肩)
手也要快快地做动作。大家的小手准备好了吗?
(3)引出小脚进行节奏游戏
师:我们的小手那么能干,还和小鼓做了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的小脚想不想做游戏啊?
师:小脚会干什么呢?(跺脚)
师:原来小脚可以跺跺跺,那我们也来和小鼓做游戏吧。注意哦,耳朵听仔细拉,小鼓唱歌可是有快有慢哦,小脚也要跺的有快有慢。
4、在手脚会节奏游戏的基础上,学动身体
师:我们的小手小脚会做游戏,我们的身体也会动哦,你们看,老师的身体还会跳舞呢。
5、结束
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带领幼儿有快有慢地走出活动室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十一
1、感受、表现乐句的起、止和过程。
感受、表现乐句的重复和变化。
感受、表现曲调中的节奏型(重点:附点八分音符)。
复习基本舞步,体验不同舞步的不同节奏特点。
2、探索螺旋队形的走法。
按乐句的重复、变化规律创作舞步组合。
用舞步表现曲调的节奏特点和情绪特点。
3、幼儿自己组织游戏团体。自己组织讨论探索方案。自选带头人,自己协商分工。
学会控制“人——我”空间距离。匀速前进,不挤、不断、不相互碰撞。争取小团队的良好合作气氛。为共同创造了最佳游戏效果而获得最快乐的体验。
1、探索螺旋队形的走法。
(1)教师提供纸张,引导幼儿模拟卷炮仗的劳动:探索如何把一张纸卷成纸筒。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纸筒两端形成的螺纹形状,并要求幼儿自己独立地把观察纸筒两端形成的螺纹形状、并要求幼儿自己独立地把观察到的立体形状用平面的方式表现在纸上、地上或黑板上。
(3)请幼儿自己组成含8——10人的若干小组,各组自己讨论和试验,探索如何走成与螺纹图形相符合的队形。
2、学习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按现实生活经验集体讨论,制定与炮仗燃放、爆炸情节相符的游戏内容和规则。
(2)教师组织幼儿完整的玩该游戏。卷(走螺旋队形)——点放(指定的人做点放动作并发出导火线燃烧的声音)——爆炸(被点放者触到的幼儿跳起并发出第一声爆炸声,紧接着全体跳起并发出第二声爆炸声)——纸片飞散四处飘落(全体模仿纸片飞舞的样子“飞”回座位坐好)。
(3)教师用击鼓的方式伴奏,要求幼儿在玩游戏时能按鼓声的节奏和轻重、快慢变化走螺旋队形的步伐。
3、创编舞步的组合:
(1)教师组织幼儿复习各种学过的舞步。
(2)教师组织幼儿学唱新歌,学唱时应引导幼儿主意乐句的重复和变化规律。
(3)听音动作练习。先要求幼儿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拍手等)来反映音乐的拍子,然后是反映乐句的起止。
(4)教师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为音乐创编舞步组合。要求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乐句要用相同的舞步;附点八分音符处要使用“踏跳步”;教师还应在创编练习中引导幼儿体验各种舞步是如何与音乐的节奏,情绪特点相吻合的。
(5)组织幼儿跟随音乐练熟已编好的舞步组合。
4、完整的做游戏。
(1)组织幼儿用编好的舞步组合练习走螺旋队形。
(2)组织幼儿用编好的舞步组合来玩游戏。
(3)请幼儿自己组成含15人左右的小组,自己协商角色,自己跟随音乐玩游戏。
(4)教师组织各组幼儿相互观摩其他组的游戏过程,看那一组唱、做、走得好;“卷的紧”;“炸得响”;“飞得轻松优美”;自我控制好;相互配合好。
1、活动程序可以在美术活动和体育活动中进行。
2、螺纹形状的平面表示应是
3、全曲一共有9句,每小节1句,第一,三句,第二、四、九句,第七、八句分别相同或相近。创编时,教师应唱一句旋律,引导幼儿编一种动作,遇到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出现,就交代有关编创的原则。而不是在创编开始之前交代原则。如果是有基础的班级,可以在创编前回顾已学过的原则,然后在开始创编。
4、在幼儿分小组自己组织游戏时,指导的重点应是分工时协商迅速、安静、能讲究机会均等的原则,手拉手走螺旋队形时能很好的保持人与人之间的适当距离,保持队伍不挤、不松、不断,动作不发生相互制约和干扰;观摩时能认真注意吸取其他小组的长处,能客观积极的进行评价。
1、能较好的利用原有的音乐知识,技能来感受和表现乐句的起止和乐句的变化重复。
2、能较好的为音乐选择性质相近的舞步。
3、能积极的参加集体的探索、合作活动,并能通过学习、练习和玩这一游戏的过程,来巩固有关社会活动观念和技能。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十二
歌曲"卷炮仗"是一首节奏平稳、结构工整的游戏歌曲,歌词明确、易记,孩子动作参与性强,非常适合幼儿边唱边玩。因此,我们是把体育与音乐相结合来设计的这个活动。
首先,让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谈谈放鞭炮是怎样的,然后说说卷炮仗的方法。因为平时的体育活动中,孩子对螺旋队形并不是很熟悉,即使有这类似的队形但绝大多数孩子是盲目跟从的,那第一个难题就是要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这一原理后再来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形队形,我觉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活动最终的目标是由体育活动变成音乐活动,那如何在理解音乐特点的前提下,用卷炮仗动作表现音乐,是孩子学习的第二个难点。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是这个活动的关键。
用卷炮仗的动作和音乐来玩游戏,是孩子们很有兴趣的活动方式。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随着音乐,感受音乐的基本节奏,然后把歌词带入到节奏中来学唱,这种效果是很不错的。《卷炮仗》的音乐旋律节奏平稳,行进感较强,他们很快就把握住了旋律的基本节奏。
如何让孩子很直观的了解螺旋形,我选择把自己当成一块"毛巾"需要孩子来吧我拧干,两手张开,一边一个孩子来"拧",让他们看看我的侧面手臂和手掌是呈什么样的状态。接着,让每个孩子都试着帮旁边的好朋友"拧毛巾"。然后再向他们提出,现在我们站起来一起来玩卷炮仗的游戏。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逐步熟悉音乐的过程,在开始的时候先一边唱歌一边和他们玩。再基本熟悉这个游戏后,随着钢琴伴奏我们一起唱起了歌,在歌声中一步一步地卷成了一个紧紧的大炮仗。最后,随着"嘭"的一声巨响,我们的"大炮仗"点燃了。
卷炮仗是孩子们很喜欢的音乐游戏,它采用了集体合作走螺旋队形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其实在"卷"的过程中,老师会不停地提示他们:"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他们的情绪也会越来越高涨,这时螺旋队形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还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要想将炮仗"卷"成功只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才行。
体育活动与音乐活动的结合,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还能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进行指导,在娱乐中学习,才能使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十三
《卷炮仗》是在我园省级课题《幼儿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作为课题核心组成员所组织的一次研究课。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热闹,逢有什么喜事都喜欢放炮仗以示庆祝,而《卷炮仗》的体育游戏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我们早在幼年就已玩过,在今天,对于现在的孩子它也同样新颖、有趣。如何让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芒,让孩子得到益处呢?笔者选择将这个民间游戏和音乐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在组织这次活动前,先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如观察放炮仗的情景、学会唱《卷炮仗》的歌等,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为开展活动进行准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
2、能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邻幼儿的距离,并能大胆表现,进行合作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引信头饰、“点火棒”、鸡毛掸、纸笔、标记(套塔)、大鼓、投影仪、摄像机、标记牌。
一、律动进场。
1、听音乐,随标记牌变队形。
“听好音乐,我们出发了!”(教师手举标记牌,幼儿随音乐学各种小动物并看牌子变换队形:大圆、三角形、小圆、正方形)。
2、说说刚才变了哪几种队形。
“刚才我们变了哪几种队形?”
“还记得我们上次学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着这首歌,试试变个新队形。”
(由走幼儿熟悉的队形引出新的队形,过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们先把这首好听的歌唱一遍吧!”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么意思吗?能用动作表示吗?”
“这里有张纸,你能用它卷个炮仗吗?”
(卷好炮仗后,让幼儿看螺旋形)“我们来看炮仗的这一头,你看看,是不是像刚才小朋友划的那个样子?这种形状叫螺旋形。”
(出示纸、笔、画板)“谁能把螺旋形画出来的'?”(幼儿在画板上画好后取下图)“他已经把我们要走的队形画出来了。那我们走队形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走呢?从这里开始的,对吗?”(贴红色箭头)“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走队形的时候这一圈一圈地都围着哪里在转?”(根据幼儿的回答在中心贴上标记)。
(要走螺旋形的队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样的,幼儿在看、画、说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线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的动作探索奠定了基础。)。
2、幼儿尝试“卷”(螺旋形)的队形。
“你们能变成这样的队形吗?谁来说说,你们这么多人准备怎么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先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跟着第一个人开始走圆圈,让圆圈越走越小,直到围成紧紧的螺旋形,是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就围着它(标记)转。”(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次尝试,提醒幼儿跟紧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幼儿很可能围着标记走着走着就首尾相连成了一个圆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回忆螺旋形的特征并再次尝试至成功。)。
3、发现音乐节奏特点,尝试根据节奏走队形。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教师哼唱前两句)“那我们跟着音乐走队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音乐慢的时候走得慢,音乐快的时候走得快)。
“我们大家坐在椅子上,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来跟着节奏试一试,老师用大鼓来给你们伴奏。”(幼儿随音乐、大鼓声用脚打节拍)。
“我们来排队走一走!大家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走的时候不要踩到别人的脚,控制好距离)打鼓伴奏,幼儿走队形。
(卷炮仗其实是一个结合体育与音乐来玩的游戏,在运动过程中步点需踩在音乐的节奏上,这对幼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后在椅子上练习,其间加入大鼓鼓点的提示,幼儿很快便把握住了要点,最后再站起来尝试走队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4、观看录像,寻找问题,再次练习。
“刚才小朋友走队形的时候,老师帮你们拍下来了,你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再来一次。”(再次走队形,继续拍摄)。
“你觉得这次走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放录像)。
(孩子们在走队形的时候,成功与否只有旁观者能看到整体,他们在队伍中并不能纵观全局,如何将他们走队形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以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更好地学习呢?那便是借助影像呈现,通过摄像机的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视角,帮助幼儿调整。)。
5、根据游戏情况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儿进行游戏。
“现在老师把这个(标记)拿走,也不给大家打鼓敲节奏了,你还会走吗?”(幼儿尝试走队形)。
“哦,炮仗卷好了!让我来点炮仗吧,咦,放炮仗应该点哪里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将引信戴在幼儿头上,教师点引信,被点着的小朋友用指头一个一个往后点你后面的小朋友,“呲”地传下去,点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观察幼儿爆炸后的行为。
6、鼓励幼儿表现出炮仗爆炸后纸屑四处飘散、落地后的动作。
“小朋友们来表演一下爆炸后小纸屑的动作吧。”(音乐)“最后小纸屑飘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哎呀,这么多碎纸屑,让我来扫扫吧。我扫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后面排好队哦!”(教师用鸡毛掸子点幼儿,点到的一个一个地起来跟着教师后面走)。
(引信的加入丰富了幼儿对炮仗的认知,纸屑的飘舞加深了游戏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给了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的游戏收尾,保证了游戏的完整性:随着歌声走队形——点放炮仗——炮仗爆炸——纸屑飞散——造型定住——清扫纸屑。)。
7、听音乐完整玩游戏两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介绍幼儿刚才玩的游戏是民间游戏,带幼儿出活动室玩其他的民间游戏。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十四
设计意图:刚过春节,幼儿还沉醉在热闹的新年里,特别是说过年放鞭炮的时候。幼儿兴高采烈一边表演一边说自己家放了好多鞭炮。为了巩固中班1——7的点数和目测群数,将健康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点数1——7的物品,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品数量。 。
2、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体验团结友爱的情感。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放音乐磁带《向前冲》幼儿和老师一起做运动,大家一起来做放松运动等准备动作。
放音乐:幼儿双手拉着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一路纵队站好,跟着音乐,排头的幼儿带领幼儿按螺旋形往里走,当音乐结束的时候,全体幼儿蹲下,并松开手。教师用手指点数,当数到七时,嘴里发出“嘶”的声音,表示点燃炮仗,被点的幼儿立即站起来大声说“嘭”!全体幼儿边接着说“啪”!边四散跑开,游戏反复进行。(被点着的幼儿当点炮人,)。
3、活动延伸:教师带领幼儿回活动室,学唱歌曲《卷炮仗》,教幼儿制作炮仗。比一比看谁做的好。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及巩固了1——7的点数,身体又得到了锻炼,懂得了游戏的规则,体验了和同伴合作的快乐。使幼儿又一次体验了过年的欢乐。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十五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感受新年到来的快乐情绪。
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一、导入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三、练习螺旋形走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师: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大炮仗,圆点代表小朋友,那我们首先要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圆形)那么圆形怎么变成螺旋形呢?第一个人带头向中心绕圈,后面一个接一个,(课件演示动画变)
(2)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形,首尾不连接,教师边唱歌边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儿学习在教师点炮仗后及时的发出反应。“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变成了小纸屑轻轻飘落,回到原来的位置。
四、学(复)习游戏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说出教师的动作中,哪些舞步已会跳,哪些不会跳。
(3)复习已会跳的舞步,重复练习有困难的舞步。
五、玩音乐游戏集体,分组
师:商量好了吗?你们谁是带头人,谁来放炮仗,看那一组唱的准、走得齐,卷的好,炸得响,飞得美。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变化。
师:就要放假了,寒假里小朋友可以玩卷炮仗的游戏,但不能真的去放炮仗,危险的。祝小朋友还有所有老师们龙年快乐,好运连连。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十六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一、导入。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三、练习螺旋形走。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
师: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大炮仗,圆点代表小朋友,那我们首先要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圆形)那么圆形怎么变成螺旋形呢?第一个人带头向中心绕圈,后面一个接一个,(课件演示动画变)
(2)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形,首尾不连接,教师边唱歌边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儿学习在教师点炮仗后及时的发出反应。“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变成了小纸屑轻轻飘落,回到原来的位置。
四、学(复)习游戏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说出教师的动作中,哪些舞步已会跳,哪些不会跳。
(3)复习已会跳的舞步,重复练习有困难的舞步。
五、玩音乐游戏。
集体,分组
师:商量好了吗?你们谁是带头人,谁来放炮仗,看那一组唱的准、走得齐,卷的好,炸得响,飞得美。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变化。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十七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下面小编以大班音乐游戏《卷炮仗》活动反思的范文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感受新年到来的快乐情绪。
准备: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
师: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大炮仗,圆点代表小朋友,那我们首先要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圆形)那么圆形怎么变成螺旋形呢?第一个人带头向中心绕圈,后面一个接一个,(课件演示动画变)。
(2)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形,首尾不连接,教师边唱歌边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儿学习在教师点炮仗后及时的发出反应。“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变成了小纸屑轻轻飘落,回到原来的位置。
(1)看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说出教师的动作中,哪些舞步已会跳,哪些不会跳。
(3)复习已会跳的舞步,重复练习有困难的舞步。
集体,分组。
师:商量好了吗?你们谁是带头人,谁来放炮仗,看那一组唱的准、走得齐,卷的好,炸得响,飞得美。
延伸。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变化。
师:就要放假了,寒假里小朋友可以玩卷炮仗的游戏,但不能真的去放炮仗,危险的。祝小朋友还有所有老师们猪年快乐,好运连连。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十八
活动目标:
2.能遵守规则,走螺旋形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出示炮仗图片。
这是什么?什么时候放炮仗?
有没有看过卷的很大的炮仗?
怎么卷起来的?
(同心圆)(螺旋线)。
炮仗是用什么方法卷起来的?
基础部分:
引出歌曲。
1.老师唱一遍 问幼儿听到了什么?
分析歌词,节奏。
念歌词(一起)。
合唱。
念歌词(图标时老师不念)。
清唱(一起)。
跟音乐(慢)。
跟录音机(快)。
跟钢琴(稍慢一点)。
2.玩游戏。
分成两组,2分钟考虑真么卷成一个大炮仗。
分组表演。
3.出示4幅图(游戏规则)。
全体表演。
跟音乐表演。
跟音乐,最后摆出漂亮的姿态。
结束部分:问好不好玩?回去也可以当作游戏玩。
评价: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老师讲解的有层次,条理清晰,让幼儿看、认识、游戏,应用多种感官使幼儿知道怎样卷炮仗的,分组让幼儿自己动脑筋,再和老师一起完成,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反复的练习儿歌,增加幼儿的记忆。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十九
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感受新年到来的快乐情绪。
准备: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过程:
一、导入。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三、练习螺旋形走。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
师: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大炮仗,圆点代表小朋友,那我们首先要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圆形)那么圆形怎么变成螺旋形呢?第一个人带头向中心绕圈,后面一个接一个,(课件演示动画变)。
(2)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形,首尾不连接,教师边唱歌边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儿学习在教师点炮仗后及时的发出反应。“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变成了小纸屑轻轻飘落,回到原来的位置。
四、学(复)习游戏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说出教师的动作中,哪些舞步已会跳,哪些不会跳。
(3)复习已会跳的舞步,重复练习有困难的舞步。
五、玩音乐游戏。
集体,分组。
师:商量好了吗?你们谁是带头人,谁来放炮仗,看那一组唱的准、走得齐,卷的好,炸得响,飞得美。
延伸。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变化。
师:就要放假了,寒假里小朋友可以玩卷炮仗的游戏,但不能真的去放炮仗,危险的。祝小朋友还有所有老师们龙年快乐,好运连连。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二十
《卷炮仗》是在我园省级课题《幼儿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作为课题核心组成员所组织的一次研究课。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热闹,逢有什么喜事都喜欢放炮仗以示庆祝,而《卷炮仗》的体育游戏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我们早在幼年就已玩过,在今天,对于现在的孩子它也同样新颖、有趣。如何让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芒,让孩子得到益处呢?笔者选择将这个民间游戏和音乐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在组织这次活动前,先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如观察放炮仗的情景、学会唱《卷炮仗》的歌等,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为开展活动进行准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
2、能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邻幼儿的
距离,并能大胆表现,进行合作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引信头饰、“点火棒”、鸡毛掸、纸笔、标记(套塔)、大鼓、投影仪、摄像机、标记牌。
一、律动进场
1、听音乐,随标记牌变队形。
“听好音乐,我们出发了!”(教师手举标记牌,幼儿随音乐学各种小动物并看牌子变换队形:大圆、三角形、小圆、正方形)
2、说说刚才变了哪几种队形。
“刚才我们变了哪几种队形?”
“还记得我们上次学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着这首歌,试试变个新队形。”
(由走幼儿熟悉的队形引出新的队形,过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们先把这首好听的歌唱一遍吧!”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么意思吗?能用动作表示吗?”
“这里有张纸,你能用它卷个炮仗吗?”
(卷好炮仗后,让幼儿看螺旋形)“我们来看炮仗的这一头,你看看,是不是像刚才小朋友划的那个样子?这种形状叫螺旋形。”
(出示纸、笔、画板)“谁能把螺旋形画出来的?”(幼儿在画板上画好后取下图)“他已经把我们要走的队形画出来了。那我们走队形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走呢?从这里开始的,对吗?”(贴红色箭头)“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走队形的时候这一圈一圈地都围着哪里在转?”(根据幼儿的回答在中心贴上标记)
(要走螺旋形的队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样的,幼儿在看、画、说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线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的动作探索奠定了基础。)
2、幼儿尝试“卷”(螺旋形)的队形。
“你们能变成这样的队形吗?谁来说说,你们这么多人准备怎么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先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跟着第一个人开始走圆圈,让圆圈越走越小,直到围成紧紧的螺旋形,是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就围着它(标记)转。”(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次尝试,提醒幼儿跟紧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幼儿很可能围着标记走着走着就首尾相连成了一个圆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回忆螺旋形的特征并再次尝试至成功。)
3、发现音乐节奏特点,尝试根据节奏走队形。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教师哼唱前两句)“那我们跟着音乐走队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音乐慢的时候走得慢,音乐快的时候走得快)
“我们大家坐在椅子上,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来跟着节奏试一试,老师用大鼓来给你们伴奏。”(幼儿随音乐、大鼓声用脚打节拍)
“我们来排队走一走!大家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走的时候不要踩到别人的脚,控制好距离)打鼓伴奏,幼儿走队形。
(卷炮仗其实是一个结合体育与音乐来玩的游戏,在运动过程中步点需踩在音乐的节奏上,这对幼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后在椅子上练习,其间加入大鼓鼓点的提示,幼儿很快便把握住了要点,最后再站起来尝试走队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4、观看录像,寻找问题,再次练习。
“刚才小朋友走队形的时候,老师帮你们拍下来了,你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再来一次。”(再次走队形,继续拍摄)
“你觉得这次走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放录像)
(孩子们在走队形的时候,成功与否只有旁观者能看到整体,他们在队伍中并不能纵观全局,如何将他们走队形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以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更好地学习呢?那便是借助影像呈现,通过摄像机的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视角,帮助幼儿调整。)
5、根据游戏情况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儿进行游戏。
“现在老师把这个(标记)拿走,也不给大家打鼓敲节奏了,你还会走吗?”(幼儿尝试走队形)
“哦,炮仗卷好了!让我来点炮仗吧,咦,放炮仗应该点哪里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将引信戴在幼儿头上,教师点引信,被点着的小朋友用指头一个一个往后点你后面的小朋友,“呲”地传下去,点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观察幼儿爆炸后的行为。
6、鼓励幼儿表现出炮仗爆炸后纸屑四处飘散、落地后的动作。
“小朋友们来表演一下爆炸后小纸屑的动作吧。”(音乐)“最后小纸屑飘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哎呀,这么多碎纸屑,让我来扫扫吧。我扫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后面排好队哦!”(教师用鸡毛掸子点幼儿,点到的一个一个地起来跟着教师后面走)
(引信的加入丰富了幼儿对炮仗的认知,纸屑的飘舞加深了游戏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给了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的游戏收尾,保证了游戏的完整性:随着歌声走队形——点放炮仗——炮仗爆炸——纸屑飞散——造型定住——清扫纸屑。)
7、听音乐完整玩游戏两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介绍幼儿刚才玩的游戏是民间游戏,带幼儿出活动室玩其他的民间游戏。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二十一
活动背景:
《卷炮仗》是在我园省级课题《幼儿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作为课题核心组成员所组织的一次研究课。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喜欢热闹,逢有什么喜事都喜欢放炮仗以示庆祝,而《卷炮仗》的体育游戏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我们早在幼年就已玩过,在今天,对于现在的孩子它也同样新颖、有趣。如何让这件古老的事物在新的时代发出新的光芒,让孩子得到益处呢?笔者选择将这个民间游戏和音乐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在组织这次活动前,先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如观察放炮仗的情景、学会唱《卷炮仗》的歌等,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为开展活动进行准备。
活动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走出螺旋队形。
2、能根据歌曲节奏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步伐,注意和相邻幼儿的。
距离,并能大胆表现,进行合作游戏。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引信头饰、“点火棒”、鸡毛掸、纸笔、标记(套塔)、大鼓、投影仪、摄像机、标记牌。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1、听音乐,随标记牌变队形。
“听好音乐,我们出发了!”(教师手举标记牌,幼儿随音乐学各种小动物并看牌子变换队形:大圆、三角形、小圆、正方形)。
2、说说刚才变了哪几种队形。
“刚才我们变了哪几种队形?”
“还记得我们上次学的那首《卷炮仗》的歌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跟着这首歌,试试变个新队形。”
(由走幼儿熟悉的队形引出新的队形,过渡自然。)。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理解“卷”的意思。
“我们先把这首好听的歌唱一遍吧!”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卷炮仗》,那你知道“卷”是什么意思吗?能用动作表示吗?”
“这里有张纸,你能用它卷个炮仗吗?”
(卷好炮仗后,让幼儿看螺旋形)“我们来看炮仗的这一头,你看看,是不是像刚才小朋友划的那个样子?这种形状叫螺旋形。”
(出示纸、笔、画板)“谁能把螺旋形画出来的?”(幼儿在画板上画好后取下图)“他已经把我们要走的队形画出来了。那我们走队形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走呢?从这里开始的,对吗?”(贴红色箭头)“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走队形的时候这一圈一圈地都围着哪里在转?”(根据幼儿的回答在中心贴上标记)。
(要走螺旋形的队伍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螺旋形,它的走向是怎样的,幼儿在看、画、说等多通道的感知操作中,理解了卷炮仗中螺旋线的主要特征,为下一步的动作探索奠定了基础。)。
2、幼儿尝试“卷”(螺旋形)的队形。
“你们能变成这样的队形吗?谁来说说,你们这么多人准备怎么变呢?“。
教师小结:“我们先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然后跟着第一个人开始走圆圈,让圆圈越走越小,直到围成紧紧的螺旋形,是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就围着它(标记)转。”(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再次尝试,提醒幼儿跟紧前面的同伴。)。
(在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幼儿很可能围着标记走着走着就首尾相连成了一个圆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回忆螺旋形的特征并再次尝试至成功。)。
3、发现音乐节奏特点,尝试根据节奏走队形。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教师哼唱前两句)“那我们跟着音乐走队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音乐慢的时候走得慢,音乐快的时候走得快)。
“我们大家坐在椅子上,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来跟着节奏试一试,老师用大鼓来给你们伴奏。”(幼儿随音乐、大鼓声用脚打节拍)。
“我们来排队走一走!大家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走的时候不要踩到别人的脚,控制好距离)打鼓伴奏,幼儿走队形。
(卷炮仗其实是一个结合体育与音乐来玩的游戏,在运动过程中步点需踩在音乐的节奏上,这对幼儿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循序渐进,先熟悉了歌曲,把握住旋律,然后在椅子上练习,其间加入大鼓鼓点的提示,幼儿很快便把握住了要点,最后再站起来尝试走队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4、观看录像,寻找问题,再次练习。
“刚才小朋友走队形的时候,老师帮你们拍下来了,你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呢?”
“我们再来一次。”(再次走队形,继续拍摄)。
“你觉得这次走得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放录像)。
(孩子们在走队形的时候,成功与否只有旁观者能看到整体,他们在队伍中并不能纵观全局,如何将他们走队形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以帮助他们及时总结,更好地学习呢?那便是借助影像呈现,通过摄像机的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视角,帮助幼儿调整。)。
5、根据游戏情况引出炮仗的引信,幼儿进行游戏。
“现在老师把这个(标记)拿走,也不给大家打鼓敲节奏了,你还会走吗?”(幼儿尝试走队形)。
“哦,炮仗卷好了!让我来点炮仗吧,咦,放炮仗应该点哪里呢?(引出引信)它叫引信。”
将引信戴在幼儿头上,教师点引信,被点着的小朋友用指头一个一个往后点你后面的小朋友,“呲”地传下去,点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就一起“嘭”“啪”爆炸。观察幼儿爆炸后的行为。
6、鼓励幼儿表现出炮仗爆炸后纸屑四处飘散、落地后的动作。
“小朋友们来表演一下爆炸后小纸屑的动作吧。”(音乐)“最后小纸屑飘到了哪里?”(鼓励幼儿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哎呀,这么多碎纸屑,让我来扫扫吧。我扫到你,你就要站到我后面排好队哦!”(教师用鸡毛掸子点幼儿,点到的一个一个地起来跟着教师后面走)。
(引信的加入丰富了幼儿对炮仗的认知,纸屑的飘舞加深了游戏的趣味性,造型的定位给了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也方便了教师的游戏收尾,保证了游戏的完整性:随着歌声走队形——点放炮仗——炮仗爆炸——纸屑飞散——造型定住——清扫纸屑。)。
7、听音乐完整玩游戏两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介绍幼儿刚才玩的游戏是民间游戏,带幼儿出活动室玩其他的民间游戏。
活动反思:
如果说传统的单一体育游戏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二者的结合将会给幼儿带来全新的愉悦体验。在设计组织本次活动时,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回避领域间内容的表面拼凑,让该活动不仅既是教育活动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幼儿认识发展的需要。基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在设计组织活动前我预测幼儿的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螺旋形的特征,二是契合音乐表现。如何突破这两个挑战,是本次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
活动开始,幼儿由律动进场,看指示牌站队形,接着根据学唱过的歌曲《卷炮仗》引出走个新队形的任务,过渡自然。在“螺旋形”这个新名词出现前,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让他们看到卷炮仗的过程,再请幼儿画出螺旋形状,进而引出要走的队形,并用幼儿画出的图形为图示,让幼儿清晰地明了、理解这个队形应该围着哪里走、怎么走。接下来幼儿尝试走螺旋队形,我开始提供了一个标记,供幼儿做中心点,让幼儿自己来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很快走出了队形。我再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再次尝试。发现幼儿已经会走队形了,才将音乐的元素引入其中,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幼儿根跟着歌曲的节奏走队形。在这里,难点出现了,幼儿能否踩在节奏上走队形呢?这时出现的大鼓帮助幼儿找准了节奏,通过鼓点幼儿来协调自己的步伐,此时,摄像机的使用也让幼儿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最后,他们能踩在节奏上走出漂亮的螺旋形了。这样尝试过后,再将标记和大鼓撤走,幼儿和着音乐自然地走成了螺旋形,活动的难点被轻松的攻克了。接着,我点着了这卷好的炮仗,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他们很自然地做出了飘散、落地的动作,至此,其实幼儿已经学会了玩这个《卷炮仗》的游戏了,但是,自始至终,并不是由我来告诉他们怎么玩这个游戏、带着他们走这个队形,都是孩子们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探索完成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行了自主的发展,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我始终将自己摆在幼儿的后面,做整个活动的推动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纵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快乐的游戏。
《卷炮仗》在课题开放活动中受到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所长和区同行的一致好评,并在南通市音乐组研究活动中对全市同行开放。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我领悟到,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游戏的组织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如何教,并关注到幼儿如何学,从而让教不着痕迹,让学轻松愉快,这才是真正好的教学。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才是正道。
小班卷炮仗教案篇二十二
活动意图:
我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幼儿爱游戏、好动、好奇、好探究的心理特征和现阶段本班幼儿发展状况,设计了本次小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物结合》。本活动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形式操作和探索,让幼儿感知数量关系。本节活动通过给小动物“送水果”的情景创设,来引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练习5以内的数物结合,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在游戏操作中感知和体验数的有用和有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数与量的结合,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初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一个数字转盘,一个篮子(内装水果图片若干),贴有数字和动物图片的篮子5个,数字卡1-5,“神奇的手指”音乐。
2、学具准备:数字卡1-5、雪花片若干,“数、物拼板”若干,油画棒、印章及操作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手指游戏:神奇的手指。
二、集体活动:
2、创境激趣,按数取物。创设情境:森林里要开动物舞会,需要一些水果,有5个小动物来信请求小朋友的帮忙。
三、分组操作,解决问题。
第一组:数物连线,幼儿将数字与相对应的物品连起来。
第二组:盖印章,幼儿根据左边写出的数字,在右边盖上相应数量的印章。
第三组:幼儿操作“数、物拼板”,使数卡与物卡一一对应拼在底板上。
第四组:操作数字卡片和雪花插片,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与数字卡片对应。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幼儿需要时给予引导与帮助。
四、游戏巩固,结束活动。
游戏“送水果”。幼儿帮助动物装水果,快乐的去参加动物舞会。
五、活动延伸,积累经验。
1、将操作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自选操作。
2、在户外活动时玩“点数上车”的游戏。
六、生活数学,体验用处。
在日常生活中,凡孩子需要一定数量的物品时,教师或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用数字先表示,然后可按数字表示的数量拿取物品。
活动反思:
从目标来看:目标表述角度一致,都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材料准备看:材料准备丰富,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准备,材料投放有阶梯性,体现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一理念,支持和引导幼儿操作,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且材料功能性强,有一物多玩的功能。
从活动过程来看:渗透了社会、艺术等领域,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体现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理念。活动中运用实物教具操作教学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活动组织轻松,便于老师引导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如:“数字转盘"的转动,提高了幼儿注意力,活跃了思维。“送水果”情境创设激励幼儿准确的数出“水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己探索并动手操作数字与物品的对应,目标在游戏操作中自然完成。
不足之处:
1、材料虽然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但开放性还是不够强。
2、在幼儿操作中对幼儿的适时指导把握的不够准确。
3、自我专业素养还需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208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