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热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3:20:17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热门17篇)
时间:2023-11-16 03:20:17     小编:XY字客

教案需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教学环节的衔接。教案的更新和改进是教师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的教案案例,对于我们编写教案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一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图片)。

孩子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的学校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述: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这封信中提及的“世界奇迹”是指——圆明园。是的,它就是140年前,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这座园林现在还有吗?没有了,它被毁灭了。今天老师就带领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图片出现废墟)。

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把课题书写完整。毁的笔顺要特别注意。

齐读课题。再读。

二、检查生字词,整体感知。

出示: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瑰宝精华。

掠走销毁灰烬损失不可估量。

自由读。

个人领读。

(仔细观察,第一组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内景色的词语)。

(第三组呢?描写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词语)。

请再仔细观察,作者用了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是的,谁能告诉我这个词语的意思呢?——不可计算的损失,无法统计的损失。你的预习很充分。圆明园的损失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去统计。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文本。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二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自《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一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

二、感知课文。

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下面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面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6.理清了人物关系,下面我们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文,有问题尽量在小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课,看大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三、研读赏析。

理解课文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这几个问题。

1、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2、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在塑造三个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好,现在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不可推辞.孙权劝学可谓善劝.

2.文武双全,有勇又有谋.

3.运用了对话的描写方法。

本文的亮点就是对话描写,我们再仔细揣摩一下:

1.找出孙权劝学“劝”的内容,并揣摩他说话时的语气。

(1)“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此处板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反问语气。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告的不悦,有责备的意味。

2.接下来还有一个人物出场,那就是鲁肃,请二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讶。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的惊人变化。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自得、自豪。

3.我们刚才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揣摩,下面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我相信,这一次,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四、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2、吕蒙由不愿学,到学,再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3、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读书学习能使人聪明,更有力量。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成为全面的人。

劝人要讲究策略。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要爱才但不能忌才。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最能说明本文的故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六、课堂练习:

请看大屏幕,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七、总结:

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我们来小结一下。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三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帮助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欣赏文章美。

一、导入。

由高洪波的《我的太阳》小诗导入。

我的太阳。

——写给盲童。

高洪波。

太阳是圆的,就像你手中的皮;太阳是热的,就像冬天的火炉。

你摸摸玻璃窗,就能摸到太阳;太阳是我的,也是你的,

你看不见太阳,却看见了一切。

二、快读感知课文,思考。

1.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2.请为本文加五个小标题。形式如下:____的盲孩子。

(寂寞的盲孩子快乐的盲孩子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

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了关爱的盲孩子重见光明的盲孩子)。

三、研读课文。

(一)寂寞的盲孩子。

盲孩子的寂寞体现在什么地方?

(二)快乐的盲孩子。

分角色朗读:。

(1)谁给寂寞的盲孩子带来了快乐?(2)影子从哪里来?

(3)影子说这话时内心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三)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

(四)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了关爱的盲孩子。

(1)盲孩子在风雨交加的困境中得到了哪些朋友的帮助?

(2)你觉得这风雨交加的困境是对谁的考验?

(五)重见光明的盲孩子。

(1)重见光明的盲孩子看到了周围的哪些景物?(2)美读。

(3)影子最后变成了什么?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4)结尾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这句中的“光明”的含义是什么?

四、互助合作,探究课文主题。

1.童话中出现了盲孩子、影子及萤火虫这三个主要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为何能成为好朋友?

3.盲孩子获得了光明,影子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五、课外拓展,放飞思维。

1、你有这种永远不忘的朋友吗?你有磷火一般在别人最黑暗时给他光明的经历吗?请你以“爱”为中心,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篇短文。

2、这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有诗情画意般的境界。课后继续研读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六、教师寄语。

做一个有能力获得幸福也让别人获得幸福的人!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以乐衬苦的反衬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导入。

2、板书课题。

二、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1、默读课文,看课文中水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出示:水是村里最珍贵的东西。

3、找出文章中描写水珍贵的句子。可以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可以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吃来自天空的水。

(2)指名读,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水珍贵。

(3)一场雨带给孩子们欢乐,让他们有了这样久逢甘露的心情,你认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带着这份痛快、喜悦读这段。

(4)你在雨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他会这样,他们的做法让我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到哪里的人民对水的——。

(5)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6)出示:母亲用一把大锁……象征着、幸福和痛快。

(7)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水的珍贵。

(8)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一滴也没有被浪费掉。

(9)指名读这段话,通过想象你感受到了什么?

(10)这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久旱逢霖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那个词语?带着这种感情读这段。

(11)出示母亲的话:你们真是饿坏了?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

5、文章中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的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以乐衬托苦,更加衬托出水的珍贵。这种写法叫做反衬。

三、指导生字。

(1)出示“勺”

(2)观察生字,指出生字注意的部分。

(3)老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互评。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五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品味语言,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4、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

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酱色的土地,只有火红的高粱,和那朴实彪悍的西北汉子。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们用特有的感情蹦出了一种舞蹈——安塞腰鼓。

放视频短片,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和特点。请同学们用词语概括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去安塞古镇,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战鼓声,去欣赏生命的搏击——安塞腰鼓。

朗读抒情(用时10分钟)。

小组自由朗读,注意节奏、重音和情感。

本文情感线索:好一个安塞腰鼓。

小组代表朗读展示。

听名家朗读全文。

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听名家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思考下列问题。

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为主体,可以分为三部分,用一个词概括过程的特点。

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

参考答案:安静舞动寂静。

本文场面描写构成的要素有哪些具体的东西?

参考答案: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系着红绸的腰鼓、黄土高原起伏的群山、火红的高粱。

这些东西聚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呢?

参考答案: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的强烈渴望。歌颂阳刚之美。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

主题感悟:

一场安塞腰鼓表演,慢慢沉寂下来的是鼓声,而久久震撼我们的心田的是那近乎疯狂的搏击着的生命,那千年黄土孕育的、奔流黄河滋润的安塞腰鼓,它敲击着生命之门,跳动着生命之舞,燃烧着生命之火。

也许它就是一场人生的奋斗历程,在起始的安静中积蓄,孕育到奋斗时的挥洒与张扬,再到结束时的的沉思与宁寂。当远处那声渺远的鸡啼响起,我们感受到有另一种生命在涌动。我们的这些感受都是通过作者的文字描述出来的,可见语言的魅力。

品味语言:小组讨论,文章哪些句子很美,请赏析。

仿真写作。

例一、段内的排比。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样,是------------;----------一样,是--------;-----------一样,是------------……。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例二、段落间的排比。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

是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_____上,__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______上,_______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参考答案:碰撞在大地的胸膛上,大地变成牛皮鼓面了;碰撞在华夏儿女的心上,华夏儿女的心变成牛皮鼓面了。

自由仿写:选取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或者段落进行仿写,小组交流。

写作借鉴:自我小结学习本课之后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收获。

参考答案:场面描写的技巧;。

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人物、景物和场面。具体有景、有物。

选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描写人物、景物和场面。

描写要有层次和顺序: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本文的排比、比喻、反复的运用很成功。

感受生命的力量,感受中国的力量。用你的笔,记录那气势磅礴的救援场面;用你的笔,抒写撼天动地的无疆大爱;用你的笔,刻写那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用你的笔,铸就那顶天立地的中国脊梁。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3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风干、吸吮、“饿”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关键词,交流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想象仿写,初步学习细节描写;。

通过小组合作、对比想象,了解反衬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水的珍贵,知道节约用水,体会母亲的勤俭持家,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生活场景的品读与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准备:

学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复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水的珍贵,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初步了解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

养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一、复习导入:(4分钟)。

出示一组词语,指生读;巩固多音字,易读错词。

自由交流读书感受,顺势引导,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锻炼用词语概括感受的能力,并引导下一步教学)。

基本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苦”、“乐”、“珍贵”、“缺水”等,顺势把苦、乐、珍贵板书到黑板上。

交流读书方法:我们读书就是这样,有了基本的感受后,还应把自己的感受,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表达出来。然后再看看作者是用怎样具体生动的来表述的。

二、精读感悟:(默读5分钟,交流指导朗读15分钟,其中第一3分钟,第二雨中5分钟,一勺水7分钟)。

默读课文,找到关于水的三个场景,标画出表现水的珍贵的词句,印象特别深刻的词,可用三角号标出。如果有了感受还能用一两个词语表达出来,写在书边上,那你还养成了读书做批注的良好习惯。

2、读完后,小组内交流标画的词句,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交流顺序灵活调整)。

(1)、十里挑水。

(小结:从取水的不易,我们可以看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而且作者巧妙地借助几个数字,就把村里人取水的不易,形象的表现了出来。除了数字,作者还借用了村里人的一句话,同学们齐读,指一学生说出感受)。

(2)、雨中洗澡。

引导抓住:“光溜溜”、“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享受”、“抚摸与清凉”、“吃”谈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大人们也加入了,更突出村里人对水的渴望。

再指生读,当读不好时,老师语言铺垫,指导学生读出村里人洗澡时的快乐。

作者用了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孩子们雨中洗澡的快乐,衬托出了村里人对水如此的渴望,也表现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一勺水冲凉。

同学们读标画的词句,抓住:“缓缓”、“滑过”、“倾注”、“吸吮”、“抚摸”等,读出四兄弟对这一勺水的享受。

这一勺水就能带来如此的快乐,说明平时连这些水有吗?

作者用了细节描写,像是慢镜头一样,把这份快乐一点点的享受,慢慢的享受。

让我们也慢慢的咀嚼这段文字,品味这段文字,享受这段文字,跟四兄弟一起慢慢分享这份快乐!

一起来慢慢的读,想象着读。

这一勺水就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快乐,说明平时连这一勺水都没有,人们对水是无比的渴望,而且母亲享受得到吗?“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说明什么“水的珍贵、母亲的伟大,母亲为家精打细算!”

(如果学生说不出,老师可这样引导:雨水澡带给了人们过节似的快乐,可是,这快乐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在这骄阳下劳动的人们的感觉是……(快要风干了)而四兄弟呢?(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真的被晒干了吗?是谁给了狗尾巴草生命之水?指导读。

小结:作者用了十里挑水、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生活场景的描写,突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

(备注:如果学生说出了很多文辞很好,但不是自己教学的重点时,引导读正确,然后积累下来就可以了,略处理)。

过渡:可是,极度的缺水,明明给村里人带来的是无言的苦,作者却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写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快乐呢?(小组讨论,指生说)。

三、感悟写法,拓展提升。

1、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有水之乐,反衬了平时的无水之苦;以乐衬苦,正是平时非常的缺水,所以才非常的渴盼水,所以当有水“的时候,才有那么多的欢乐;(2分钟)。

2、直面旱区(3分钟)。

配乐欣赏图片,直面感受水的稀少。

欣赏完,说感受,(1分钟)。

先让学生说,后写;写完,简单交流。(写2分钟,交流2分钟)。

四、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做一期节约用水的手抄报;。

推荐阅读:《一碗水的愤怒》、《一滴水有多苦》,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魄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知道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三、学习流程:

(一)预设思考:走进课文《中华第一龙》一起来研究研究龙。感受龙的形象。

1、龙是什么?龙长什么样?边读边划。

2、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3、龙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4、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5、龙在我们民族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

这样一个龙的形象又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

预设:

因为古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于是祖先们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所以想象创造出了龙。

(二)、走进龙文化。

(三)、深入研究。

1、学生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认读“猪、迷、今、爷、认、知、关、急”8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知道不同的动物不能光凭外形的大小来判断年龄。

4、认识部首“反犬旁”,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猪、今、认、关”四个生字。

教学重点:

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认读“猪、迷、今、爷、认、知、关、急”8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知道不同的动物不能光凭外形的大小来判断年龄。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小猪图: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小动物,它是——-(生齐答)小猪。

2、学生字:猪(读准音,学习“反犬旁”)。

说说你知道哪些字中也有“反犬旁”。

3、交流(适当板书:猫、狗、狮、猴)可适当渗透“反犬旁”的字大多与四条腿,有皮毛的动物有关的知识。

4、出示课题:小猪问路(读课题)谁问路?小猪干什么?

5、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让我们带着问题听录音看课文动画,思考:小猪向谁问路?

2、交流出示:乌龟象。

3、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给课文标好小节。思考:小猪为什么问路?

4、交流。(出示第一节)。

5、学习生字:迷。

6、小猪走到哪儿迷路了?看图理解:十字路口。

7、读读第一节。

三、学习课文2-5节,小组学习字词。

1、过渡:迷路的小猪很着急,他是怎么样问路的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圈出2-5小节的生字。

2、出示生字:今、爷、认,小组学习生字。

3、小猪是怎样问路的?轻声读读2-3节,用横线画出小猪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乌龟说的话。

4、交流反馈,指导读句。

(1)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小猪大声问:“乌龟弟弟,到蘑菇村该走哪条路?”

“你叫我弟弟?”乌龟很不高兴,“我今年98岁了,比你爷爷年纪还大呢!”

(2)指导朗读2句。

a、自由轻声读。(尝试读出疑问的口气)。

b、读出乌龟不高兴的语气。

c、多种形式朗读。(同桌、男女、邀请好朋友)。

5、小猪又碰到的象,他们是怎么交流的呢?

(1)出示学习单。

a、组长带领读课文4-5节,用横线画出小猪说的话,用双横线画出象说的话。

b、分角色朗读。

(2)指名交流。

(3)你觉得小猪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恭恭敬敬”(有礼貌,说话客气)。

(4)多种形式朗读。

6、引导思考:小猪这样称呼乌龟和象,对吗?

7、不能光看乌龟的个子小,就称他为弟弟。不能光看象的个子大,就称他为爷爷。

8、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2-5节。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九

1、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和复习“之”“以”“为”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言行的刻划去把握人物性格。

3、体会纪传作品的一般的结构特点。

[课文特点和教学设想]。

此文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人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人物性格,再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大都属这种类型。因此,此课的教学,将这类文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一个重点。在词句方面,课文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补充归纳。课文较长,采用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方法,并选出重点句子进行翻译训练。共用三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语言训练。

一、导入。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的情况及战国四君子,“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二、听读。

要求:1、掌握自己读不来的字的字音。2、大致理解文意。

三、讨论全文大致提纲。

明确:

1-2信陵君的身分和为人、声望。

3-4具体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亲迎候生、数请朱亥。

5-12窃符救赵。

四、朗读1、2两段。

(一)参照注解,理解句意。

(二)重点词句讲解。

礼而下士无贤不肖。

谦而礼交之以其富贵骄士。

(三)讨论。

概括1、2两段大意。第二段三句话各写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介绍信陵君的?

五、朗读3、4两段。

(一)重点词句讲解。

往请修身洁行。

以监门困故公子从车骑。

不让公子颜色愈和。

遍赞宾客数请之。

故不复谢虚左。

(二)讨论。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部分。

一、朗读5、6两段。

(一)重点词句讲解。

留军壁邺实持两端以观望。

冠盖相属于魏而魏救不至。

且公子纵轻胜。

讨论1、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求救?2、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和信陵君的态度怎样。

二、朗读7、8两段。

(一)练习:解释加点词。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不怜公子z耶。

约车百余骑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尚安事客因问。

以至j鄙军之日。

(二)复述候所献之计。

三、朗读9-11段。

1、重点词语讲解。

矫魏王令袖四十斤大铁椎椎杀。

公子遂将晋鄙军举手视公子。

2、讨论:候为什么北向“自刭”?

四、朗读最后一段。

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讨论。

1、“窃符救赵”一事叙得相当完整,试分析其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

2、叙述的重点是?为什么对战争写得如此简略,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一课与此类似?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笔译第6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讨论结构思路、人物性格,巩固练习。

一、讨论。

1、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为去掉1-4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2、作者善于用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试分析信陵君和候y的言行,说说两人的性格特征。

3、此文对寺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二、总结训练。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播放录音,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利用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三、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面,学生试认。

2、教师领认,强调读音。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生字读音。

四、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议一议,哪些生字需要注意。

3、教师指导难写的生字的书写。

五、学习生字,读准生字。

1、出示认读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大自然的美是要靠大家去保护,要有环保意识。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内容。

难点:理解“当着百灵鸟的面……我觉得羞愧”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

2、抽查认读生字。

二、播放录音,感知课文。

1、听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画出课文中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本文中讲了哪两个人?

3、教师范读2-4自然段,回答问题。

(1)他们到森林里去玩,带了什么?

(2)他们听到了什么?

4、默读第5-8自然段,理解莉莉说的话。

四、读读课文,感悟升华。

1、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2、在今后,我们的行为举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词。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给下面的词语注上正确的读音。

撕碎()羞愧()。

垃圾()饮料()。

二、识字加油站。

自+(心)=(息)——————休息。

()+少=()_____。

()+瓦=()_____。

米+()=()_____。

三、把下面的词语归类。

树林、小山、休息、唱歌、蛋壳、停止、报纸。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十一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花篱笆带给人的亲切感,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好情操的陶冶。

3、正确认读本课1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花篱笆带给人的亲切感,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好情操的陶冶。

教学方法: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师:(联系生活实际)你们知道什么是围墙吗?你见到的围墙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大家见到的围墙好多都是高高的大墙,从里面看不到外面,今天我们来学习《花篱笆》欣赏一下这特别的围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课文。(记住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认生字情况。

3、检查生字。(用摘苹果比赛的形式)。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同学们,今天学得真棒,现在读课文,你一定会读得很通顺!快来试一试吧。

1、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认识了花篱笆,那你们知道花篱笆的家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花篱笆是乡村独好的风景)。

2、师提出问题:你喜欢花篱笆吗?把你喜欢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2、3、4自然段,学生说到哪段就讲哪段)。

(1)讲第二段时,教师自绘两幅图,结合图指导朗读,使学生体会出花篱笆带给我们的亲近感。

(2)讲第四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理解画一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画上的的内容,评一评是否画出花篱笆那种浓浓的乡情。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可分行读,分男女读,指名读,以读代讲,使学生体会出花篱笆带给人的是浓浓的亲情与温馨。

3、美丽的花篱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让我们带一种喜欢的心情再美美地读一遍课文。

四、指导生字书写。

1、用生字卡片巩固学生认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怎样记住要求会写的这些字。(随机点拨)。

3、让学生练习组词。

4、练习书写。

五、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花篱笆,你想对我们说点啥?试着说说。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十三

1、学习文中的词语: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

2、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4、领悟作者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感情。

一、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

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二、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三、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四、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我们同学学过或读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表达游子思乡的诗作: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白《渡荆门送别》《静夜思》。

现代诗文中,你还读过哪些诗歌、散文能表达作者的乡愁?

学生自读课文——你认为文章能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a、文章写了与春酒有关的哪些事情?作者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吗?

1、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

2、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b、文章描绘了家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美在何处?用下列句式说话:

a、风俗之美美在……,表现为……。

b、人情之美美在……,表现为……。

c、文末作者的感叹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品味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琦君写人的散文,都小说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形神逼肖。本文中母亲的描写尤为出色。事实上,琦君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的,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源泉。

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着“爱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方,充满美德,性格坚强,母亲的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劳心劳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写作的题材。有时,简单的几笔,人物就立起来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

设喻奇特形象:“我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善于运用细节:

请用“我认为……这个细节最生动,因为它写出了……”这个句式说话》。

细节描写举例: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过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

写出过春节时,最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或一种食品,并且围绕这种事或物塑造一个人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规范书写七个生字,学会一个新偏旁:病字旁。

2、能辨析“清、晴、睛、情、请”等同音字,学会自主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青蛙是益虫,培养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谁?(课件出示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2、(学生回答出答案后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为什么说它是“绿衣小英雄”呢?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绿色的意思呢?(出示“青”字,注意下面的“月”字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3、小组选一个说的的同学全班交流。

4、填空:(课件出示)小青蛙住在()的河水里,长着一对(),专吃害虫,()庄稼,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5、老师范读课文。

6、学生自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反复练习。

(1)带着拼音读;。

(2)去掉拼音读;。

(3)单独生字打乱顺序读;。

(4)多种形式练习。(开火车,跳青蛙,摘苹果)。

2、请同学们找一找“青”字家族的字,老师随机讲解。

(1)用“汉字加一加游戏,让学生知道:

清水”要有“水”,所以“清”是“三点水旁”;“晴天”有太阳,所以“晴”是“日字旁”;“睛”表示“眼睛”,所以是“目字旁”;“情”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要用嘴说“请”,所以“请”是“言字旁”。

(2)老师还给这几个字编了一首儿歌呢,不信你们瞧一瞧:“日出天气晴,河水清又清。眼睛明又亮,事情要分清。来客要说请,从小讲文明。

(3)这些字不但读音像,而且长得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同,为什么呢?偏旁不同。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作形声字。如“睛”,我们把“青”叫作声旁,帮我们记住读音;“目”我们把它叫作形旁,它帮我们辨字义。(出示小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领着孩子们朗读,并让孩子们细细体会。

(4)让孩子们回忆象形字、会意字。

3、指导书写。

(1)注意:“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晴”的左边是“日”字旁,不要写成“目”字旁。注意偏旁要写得小一点。(具体范写到哪个字再单独去说。)。

(2)教师指导书写"青"。

a、认真看一下:"青"字共几笔,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b、教师边范写边强调: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

c、学生书空跟写。

(3)教师指导书写"请、清、晴、请"。

b、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c、学生书空跟写。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延申。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保护它的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3、在感悟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乐于倾听、勇于发言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直接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小动物,他们是谁呀?(齐读课题)。

2、强调蚂蚁和蝈蝈的读音。(再读课题)。

二、品读文本,感受蚂蚁的勤劳(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夏天真热。指名读。齐读。

是呀,夏天真的很热,太阳像火一样,这就是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大汗淋漓。

来,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夏天的炎热吧。齐读。

2、整体感知:天气这么热,不知道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呢?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3、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你觉得小蚂蚁搬得累吗?自己读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读出蚂蚁的辛苦、累。

(3)是呀,小蚂蚁搬得很累,汗都流出来了。用一个词表示就是满头大汗。

(4)读好满头大汗。指名读,齐读。

(5)小蚂蚁背呀、拉呀,有没有偷懒的,谁来读好这个词?个个满头大汗。

4、同学们想一想:小蚂蚁除了用背、拉的方法,还会用什么方法搬粮食呢?(推、抱、扛、抬、顶、举、咬、拖)交流。(动作演示)。

6、小蚂蚁真勇敢,真勤劳呀!用我们最美的读书声来夸夸这群小蚂蚁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蝈蝈的懒惰(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蚂蚁在烈日下起劲地搬粮食,干得热火朝天,蝈蝈们在干什么呢?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想象一下,蝈蝈们除了唱歌,睡觉,还可以自由自在地干什么?

2、对比总结,引导用有的有的句式说说。

3、蝈蝈们的生活如此自由自在,怪不得在看到蚂蚁搬粮食的时候都笑蚂蚁是傻瓜。

(1)蝈蝈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嘲笑,讥笑)。

(2)蝈蝈会怎么笑话蚂蚁呢?可以加上你的动作和表情来说说。

(3)(出示: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蝈蝈嘲笑蚂蚁的语气。

5、让我们拿起书,摆好读书姿势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蝈蝈自由自在的样子。

6、朗读比赛:同学们,同样是在夏天,蚂蚁和蝈蝈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呀!请第一、二大组的同学做勤劳的蚂蚁,读第一自然段,第三、四组的同学做懒惰的蝈蝈,读第二自然段,比比哪一组读得棒。

四、文本对比,感受不同的生活(学习第三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冬天来到了。

(1)听,(课件播放风声)你听到了什么?

(2)出示: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

指读、齐读。

2、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看看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天气这么冷,出示: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他们生活得怎么样?

4、此时的蝈蝈:

(1)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2)是呀,他们一点都不神气了。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真是一群可怜的蝈蝈呀!

5、合作朗读第三自然段:冬天,蚂蚁和蝈蝈的生活完全不同呀!老师读冬天的句子,男生读蚂蚁的句子,女生读蝈蝈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揭示主题。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十六

第一单元(组)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课前小研究设计1、掂一掂,称一称,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2、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

1、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3、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4、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

5、如果物品比较重,我们还用克作单位吗?

出示问题:1千克有多重?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

(估计:1暖瓶水约重1千克;两袋盐重1千克……)。

个人补充意见。

教学过程7、认识1千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8、克与千克是什么关系呢?

1千克=1000克。

9、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全班交流)。

10、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小组内交流)。

三、巩固与应用:

1、看图说说这些物品有多重?(自主练习1)。

2、实践活动:掂一掂,称一称(自主练习3)。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

设计板书认识克与千克。

克g。

千克kg。

1千克=1000克。

作业布置。

自主练习1、2、3题。

课后反思。

年级三年级课题吨的认识。

上课教师第一单元(组)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认识吨2、知道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前小研究设计1、查资料看课本了解1吨有多重?

2、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千克=()克5000克=()千克。

()千克=8000克()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自主练习2)。

二、新授:

1、出示:19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

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

2、出示小博士的话:1000千克就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

1吨=1000千克。

3、感受1吨。

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

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

个人补充意见。

教学过程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

2、自主练习5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同位互相你问我答。

3、自主练习6指名说说图意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

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7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填一填。

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自主练习4-7题。

设计板书认识吨(t)。

1吨=1000千克。

作业布置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课后反思。

年级三年级课题克、千克、吨的练习。

上课教师第一单元(组)课时第三课时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加深对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

课前小研究设计自主练习10题中的前4个小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8。

出示挂图:认识这几种球吗?

说说它们分别是多重?哪种球最重?哪种球最轻?排球比篮球轻多少克?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自主练习9小组竞赛,开火车。

要求:书写端正,速度快,正确率高。

3、自主练习10自己完成,同位互相检查,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全班交流: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

买5千克大米,你想怎么买?需要多少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自主练习1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课外调查情况。

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个人补充意见。

教学过程6、自主练习13师生、生生做游戏:猜体重。

7、你知道吗?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8、小常识:认识各种各样的秤。

学生交流: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在哪儿见过的?一般用它称什么物品?……。

三、小结。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自主练习8-13题。

设计板书克、千克、吨的练习。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作业布置。

学习乐园。

课后反思。

年级三年级课题整理复习。

上课教师第一单元(组)课时第四课时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前小研究设计1、看教材第10页情景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

看,今天我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开个小超市,怎么样?

师生动手整理。

聘请超市小营业员。

二、我学会了吗?

1、小超市开业了!先请我们的营业员来介绍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重点放在物品的质量)。

2、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约重1千克?(估计后,可以称一下进行验证。)。

3、你喜欢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200个呢?

5、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个人补充意见。

教学过程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学习乐园。

设计板书克、千克、吨的认识。

作业布置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课后反思。

化妆授课教案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究):

1、同学们,你们会唱《小星星》这首歌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听一听这首儿歌,好不好?

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谁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晚时候的景色)那老师想知道你们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谈论眼中的夜色。)。

3、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眼中的夜色。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它。板书课题:《夜色》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互动)。

1、自读课文。要求:自己试着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识字。教师巡视,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2、小组内检查生字,谁全认对了,就是“识字大王”。

3、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教师范读,大家认真听。问题: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都听懂了什么。

(学生听教师范读,听后自由谈论自己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机板书。如:害怕——不害怕。)。

2、师:你们理解的真好。这个小朋友开始时怎样怕黑,后来为什么又不怕了?下面同学们带着问题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3、好,哪个同学读懂了这个问题?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1)开始这个小朋友胆子很小。你是从课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让学生练习朗读。

(2)后来爸爸带他去散步,他发现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美丽。你能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吗?让学生练习朗读。

重点抓住“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黑夜和白天是一样美的)。

4、师: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小朋友看到的美丽的事物。)。

5、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教师出示:从此(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学生体会后展开想象,自己在漆黑的夜晚可能会看到什么?练习用书上的句式说话。进一步体会夜晚的美丽。

6、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练读后,各自展示。听者评议。

四、小结。

五、指导生字书写(反馈)。

“步”,上小下大,下面是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在竖钩,右边没有点。

“光“第一笔是竖,不是点,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六、延伸拓展:

1、美读课文。

2、搜集所学生字。

3、观察夜色。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26427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