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结题报告(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3:35:09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优质14篇)
时间:2023-11-16 03:35:09     小编:文轩

报告的撰写需要根据听众或读者的背景和需求来调整内容和表达方式。在表达报告内容时,我们应该采用简练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技术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接下来是几个有关报告写作的案例,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齐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十分快。如,我们在xx年x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xx年x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推荐,一点点提高。

4、经验总结法:将同做“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的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好处的经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上级课题组给了我们很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利津一幼的“资料收集”和烟台蓝天幼儿园的论文写作都给了我们极其宝贵的启发。

5、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评析都以此为依据。我们会在主角游戏中发现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究竟怎样,还会在体育游戏中发现孩子的运动潜力如何------记录下来,便于又针对的实施教育。

6、谈话法:主要用于游戏之后,和小朋友交谈,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及时对游戏规则做出调整。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

a、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周兢《中国民间游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重点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专业论著,进一步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并了解民间游戏由来和各种玩法,结合幼儿园的实际状况,思考如何让民间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真正喜欢上民间游戏。

b、确定人员分工和各时段任务:

我们这个课题由园长常红喜亲自督导,教研组长宿军全面负责,精选我园秀的骨干教师:、

具体安排如下:

起止时间要解决的问题负责人。

20xx.1------3月活动发起,搜集素材,分析归类。

20xx.5------9月结题阶段,提升经验,巩固成果。

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步:召开课题组会议,制订各阶段目标,明确各自的任务。第二步:利用图书文献、学前教育网搜集民间游戏的相关资料;召开班级家长会,请小朋友和家长都参与收集相关材料的活动中来。

第三步:资料汇总,研究、分类,确定哪些游戏适合在幼儿园开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选取一个适宜的民间游戏,介绍给小朋友,大家一齐做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课题组根据幼儿的状况和老师的意见召开教研会,分析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广先进的经验。同时注意收集文字资料、影像资料。

第五步:对活动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并分门别类存入档案。

第六步:提升经验,重点引导参与课题的教师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相互学习。

第七步:结题,向上级课题组呈交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我园于20xx年x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定为课题研究实验园,结合幼儿园实际状况,我们选取的子课题是《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在从事课题研究的两年多里,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用心实践,大胆创新,在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教师的教研潜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获。

同时,还积累了超多的游戏活动资料,编制了自己的园本教材。华夏幼教中心的孩子爱游戏、玩游戏已蔚然成风。现将我们取得的成果列举如下,请总课题组检查验收:

1、民间游戏的创新、改编。

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中共收集四十多个民间游戏,分为体育类、益智类、语言类、艺术类并对这些游戏作了相应的创新改编,并已经汇编成册(见《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x月淄博总课题交流会《阶段性成果集》。

2、游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

我们对开展的每一个游戏都进行了多元价值分析,发现透过丰富的游戏,幼儿的社会交往潜力、智力、体能都有较大提高,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提高很快。

我们已经制作游戏观察幻灯片5个,整理出论文十余篇并编印成册,其中论文《亲子游戏在家园联系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园地》20xx年第一期发表;课件《捉不住的小鱼》、《我和报纸做游戏》获“解读儿童游戏,走进童心世界”课件大赛一等奖。透过教师的分析总结,我们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多元智能。很多外地参观交流的老师都说:“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远远高于他们的年龄!”

我们的孩子进入小学很受欢迎,在校园里,不论是体育运动、文艺表演、学习知识还是与人交往,他们都出类拔萃,应对自如。

3、做游戏、爱游戏构成幼儿园的特色。

我们根据游戏活动的经验,编制了分年龄段的案例设计集(《夏津华夏民间游戏集锦》),并保留了幻灯片资料;根据孩子们爱游戏的天性,我们把每年的四月为“游戏月”,每年x月举办“亲子运动会”。每一天下午4点后,全体小朋友都参加户外游戏,游戏已真正成为华夏幼教中心的传统和特色。

4、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是一条线,我们不断针对实践中的难题开展教研,从一开始的游戏筛选、游戏组织到之后的游戏观察、游戏评析、整理论文,老师们的专业潜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参加课题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她们说:“此刻,读专业书籍的多了,游戏时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会制作课件的多了。”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我更有体会,老师们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到会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她们已经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这些都得益于总课题组的引领,我们确实在课题活动中学到很多。

九、反思。

我们是新成立的幼儿园,这是第一次做课题,所以在刚开始时觉得困难重重:

课题活动开始后,怎样写反思?怎样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怎样提升经验,汇总成优秀论文?幸好,有总课题组的帮忙,我们从其他幼儿园也学到了很多,最后从实践中摸索出一点点经验,感谢董教授在课题研究中给与我们的指导,真诚的期盼下次与您合作!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二

自从我校学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之后,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保证了我校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使学生从繁忙而又紧张的室内课堂中解脱出来,参加体育活动,达到真正的育人育体的宗旨。可是,对于一所西陲边缘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团场学校来说,我校的体育设施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满足不了现有学生的需求。但是,我校的课程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的空间。可见,合理开发体育活动资源尤为重要。为此,我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正是利用了校内课程资源(包括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体育场地等),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加强了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以下是我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拓展的一些见解:

老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老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大课间体育活动除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各学科教育资源的整合。例如,活动期间,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离不开音乐教师的教导;在编排民族舞蹈的时候,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掌握,也离不开舞蹈教师排练;大课间期间,对于班级秩序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老师。可见,开展这些活动光靠体育学科是不够的。此外,还要积极开发校内场所和设施,如图书室、实验室、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没有校内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奢谈。

新课程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并按自己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很好地利用了学生这一重要资源。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增进师生情感,团结奋进,丰富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同时对发展学生体能,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脑力疲劳,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兴趣,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我们安排了长短跑,篮球、羽毛球、踢毽、乒乓球、体育游戏等。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得到了锻炼。小型竞赛是非常适合少年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不仅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活跃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荣誉感及集体主义精神,我们根据季节变化开展比赛,以单项分散为主,有班级队列比赛,小足球比赛,跳绳,长跑比赛,广播操比赛等。同时,创造性的开展一些有特色体育活动,例如:1有趣的瓶子。(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可用砸、滚、拼、搭等方法进行活动。如:保龄球、砸瓶子、换物接力、盖房子、把瓶子当成障碍或目标进行游戏、掷远、套圈等);2神奇的报纸。(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报纸,可用顶、翻、踩、折、掷、踏石过河、纸飞机、过障碍、接力跑、翻斗龙等);3各种动物的爬、走、跳。如:狗熊爬、鸭子走、螃蟹爬、虾子退、青蛙跳、兔子跳等,可练习,也可进行小型比赛;4短绳游戏。(每位学生准备一根短绳,可用夹、甩、拉、拼、折等方法;5用短绳做游戏。如:踩蛇尾、抓尾巴、拼图、掷准、拉力赛等);6游戏(贴烧饼、跳皮筋、阳光伙伴等);7长绳。(每班两根长绳,可进行各种方法的长绳练习。如:单人单跳、双人单跳、加减跳、童谣跳、双绳跳等);8素质练习。如:立定跳远、扶膝直腿走、踮脚尖走、高抬腿走、高姿俯卧撑、连续深蹲、原地高抬腿。

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体育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

以上所述是我的一些见解。总之,开发校内课程资源,要遵循实效性、因地制宜等原则,尽可能多地用最少的资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有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了语文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所有学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学好语文、重视语文。就在于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吸引学生、适合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是十分复杂的工作,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的认识。

有人说教师就是一个表演者,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我们可谓是想尽一切办法,从开始的课题引入、初读感知、分析课文、提炼主题等等,视频、图片、ppt、报刊杂志、书籍……应有尽有与,五彩缤纷。教师光是备课就累地趴下,而学生则是坐享其成,等着老师的讲解、等着老师把辛辛苦苦备好的内容如数倒与,如若学生听进去了、记住了,尚且有一丝安慰。更有甚者还嫌嗦、烦闷。为什么?因为我们已经把学生该做的都做完了,孩子们做什么?教学是一种交流,那么孩子们参与了吗?怎样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也是我们本次研究所要思考的。

还有在教学反思中的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预设和实施中有机的结合、课堂练习中是否能真正起到复习,查漏补缺的作用等等,希望在的这次探索中能觅得一些答案。

二、立题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就应当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思想,把这些思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教学过程模式。所以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路,找到适合时代特色的教学设计,是我们这次研究的主题。

三、研究的目的。

明确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内容、原则和功能。并通过不同教师在同一年级段进行的对比研究,阐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研究的范围与对象。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研究的内容是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什么方法更简单、完善的呈现所教授的知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来达到教学的相对完美。主要是从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四个方面分类进行研究设计。

五、研究的步骤与措施。

1、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4―8月。

准备课题的申报材料,思考研究方法,搜集参考文献等等。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时间为209―12月。

主要是反思教学设计,采用课堂实录的形式,记录下每一堂研究课,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对教学设计的环节进行调整和修改,便于学生的学习,在同一年级不同的班级、同一班级不同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出相对较成功的案例。对成功的个案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形成便于学生学习的成功案例,并形成教学案例反思记录。

第三阶段:反思、完善阶段时间为1―3月。

反思研究过程中的思路、方法等,是否符合研究的初衷;形成反思收录成册。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时间为204―5月。

形成论文,整理研究所得,汇报研究成果。

2、研究的措施:

(3)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教学效果;

(6)采用同一教学设计到不同班级授课,以及不同教学设计在同一班级授课的方式,记录不同情况下学生的反馈。

立足做到设计针对性强、方法合理适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六、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经验总结发、比较法、交流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七、成果展示与形成。

预期的效果: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快乐,通过学习总结经验和方法,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成果展示:案例反思、经验总结、学生作品汇报、课堂实录、论文、成功课例展示汇报。

八、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1)研究能力。

课题组成员是学校的一线教师,都参与过各种等级的课题研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时间保证。

本课题和课程实施同步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将纳入我级集体教研工作中,与学校课改校本教研融合。

(3)资料设备及科研手段。

学校图书室拥有各类专业参考书、科技情报资料及电子读物。学校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抓实科研过程管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科研考核机制,保证课题完成。

九、参考的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毕业论文)作者:黄晓娜。

3.《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出版作者:周一贯。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四

化学课堂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讲的激情飞扬,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以下就是为您提供的微型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教学没有丰富的教学收获,同时,受升学考试、上级部门、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更多渴求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校长和教师。

针对以上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需要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为了克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被动局面,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构筑初三化学教育优质工程。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目前得到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每一位学生由于各自的学习状况,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不同,体现出来的就是成绩的不同。面临初三升学的重大压力,希望在课堂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少在课外使用的大量学习时间,来达到减负的目的。

(一)准备阶段:6月——7月初,

研讨课题的研究的构架,调查本校学生多元学习方式与有效学习状况,及其教学实施现状7月——8月准备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五

布鲁纳(美国):“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通过课堂的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保持整个课堂处于“动”的状态,课堂提问设计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提问系统,在何处提问、提问什么,也就是提问切入点的确定;应该怎样提问,问题如何表述,即问题的表达方式。

本课题研究的是我校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提问。

如何形成有效的提问?以达到高效课堂为目的。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第一阶段:12月为查找资料,理清思路,安排各阶段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20元月通过听课,调查问卷等,了解信息课堂提问的问题所在,如何解决进行调研。

第三阶段:年3月公开课教学,总结反思,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随笔、叙事、设计、课件等。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六

【内容摘要】车祸猛于虎,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有人说,动荡年代最可怕的是战争,而和平年代最可怕的是车祸。确实,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刚刚在甘肃省庆阳市某幼儿园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造成了21人死亡、43人受伤的惨剧,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幼儿园和家长安全意识淡薄,各项管理措施的不到位,正是他们的疏忽才造成了那些可爱的小生命离我们而去。一次次惨痛的教训使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对幼儿及其家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城市各种机动车辆陡增,交通事故频发。据公安部统计,2010年4月至7月间我国已有2455名儿童死于交通事故,7905名儿童因交通事故受伤,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少年儿童重要安全隐患。每每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哪边又出了车祸,都让我们感到心情沉重。毕竟那都是些活泼可爱的小生命啊!那怎样的交通安全教育才会更有效果,才能挽救更多的小生命,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

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始,是人生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一生的发展。而幼儿从小就形成交通安全意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以及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以及他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使幼儿能成为明天祖国建设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这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

目前,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多,例如: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日本早在50年前就在小学、幼儿园的教材中添加了安全教育的内容,而且在整个文化中比例占10%,所以这些国家的人们安全意识非常高,一位在澳大利亚居住的朋友讲述那里的交通环境时赞不绝口,没有一个人闯红灯、横越栏杆。在小巷内遇到行人也不鸣笛催赶,只是尾随着走出小巷,这样的文明程度是和从小的教育密不可分的。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也会向他们一样,我们的社会也会进入高度文明的时代。而目前我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了全球的15%!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国家。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10万人,伤残50万人。其中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学生死亡1767人,受伤10098人;造成小学生死亡2656人,受伤10819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死亡人数的3成左右,80%是因缺少交通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致。

近几年我国对交通安全的教育也逐步的高度重视起来,特别是出台了新的交通安全法规,更加人性化的强调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就全国而言我们的交通环境越来越好,今后我国的交通发展趋势将是道路越来越宽、车况越来越好,因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也亟待提高。所以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也就显得刻不容缓。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为幼儿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时代在发展,文明在召唤,使我们幼教工作者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安定,对广大公民尤其是少年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而“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更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他们从小建立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维护交通法规,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幼儿交通安全教育还可以起到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辐射整个社会的目的,从而达到全民动员共创和谐社会的目的。

具体到每个年龄段的研究对象其发展目标如下:

通过课题的实施要能够使三至四岁的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做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

要使四至五岁的幼儿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五至六岁的幼儿则让他们形成初步的品德行为,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实践、练习着各种被社会和他人许可的社会行为,并开始建立“自律”意识。

我们调查的数字表明,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路的原因造成的车祸占5%,而由于人的原因造成车祸的占95%,其中属驾驶员的原因的占60%,属行人原因的占30%。这些数字警告我们要减少交通事故就必须先解决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一念之差将造成终身遗憾。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解决的问题就是人自身的思想观念的问题,行为习惯的问题,从小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解决交通事故的突破点,也是关乎社会发展进步的大事。

因此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几个方面:

1、调查了解幼儿父母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

2、我园在实施交通安全教育方面的策略和方法;

3、幼儿园、家庭、市交警支队和社会联合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途径;

4、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对家庭、社区、社会的带动和影响。

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并通过各种新颖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形成交通安全的意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学习和掌握一些交通安全常识,知道一些简单的道路交通标识的含义等等。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共分了三个阶段来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011年5月)。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学习了国家制定的新《交通法》,了解新《交通法》的有关内容,了解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同时剖析了我园在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隐患和家长及幼儿自身交通安全方面的实际情况。综合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我们更加明确了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其次,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活动内容,并且在全园的小、中、大班中各明确了一个班作为课题研究班级。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这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且制定了各项具体操作的内容、措施,确定了阶段性的任务、重点。

其次,完成了对幼儿家长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调查,并进行特点分析,从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再次,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模式,开展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如小二班的吴慧芹老师让幼儿进行十字路口红绿灯模拟表演,让幼儿认识了“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的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了初步的交通规则意识。针对中班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同样采用游戏的形式来对他们实施交通安全教育。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简单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判断这些行为的对与错。这样,幼儿不仅有了规则意识,同时幼儿的人格取向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中四班周燕老师组织的亲子交通安全模拟表演,非常有特色,让家长和孩子们在游戏中形成了交通安全意识。而大班幼儿由于已形成了初步的品德行为,并开始建立了一种“自律”意识。因此,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并和和他们一起制定与交通安全有关的一些规则。这样,幼儿既能建立规则意识,又了解了相应的交通法规,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力、创造力、语言表达及辨别是非等多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了发展。

在园长室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还在全园开展了各种各样形式新颖的交通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活动一、听交通警察介绍交通安全知识。我园请来了大丰市交警大队的干警到园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交警叔叔结合图片向幼儿介绍交通法则和认识交通标志;结合实际事故发生的案例分析,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危险的;还让幼儿和交警叔叔一起指挥交通,通过学习指挥交通的手势,培养孩子尊敬交警、热爱交警的情感;一起学习交通安全儿歌:《交通安全拍手歌》。

活动二、在园结构区中设置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动设施,包括模拟红绿灯、斑马线以及其他交通标志等;又如在班上张贴形象有趣、易理解的交通标志等图片;在语言区设立“娃娃从小懂交通”园地等。这些和交通相关的环境的创设,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活动三、提供实践场地进行模拟演练,在游戏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通过角色游戏将“知”转化为“行”。如开展“十字路口”、“汽车站”等游戏,让幼儿来把学习的交通规则运用到游戏中;又如让幼儿或教师作为交通警察来模拟实践,把所学的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游戏中得到运用。

活动四、构建“三位一体”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幼儿园出面协调,与家庭、社区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幼儿园为主、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把幼儿交通安全落到实处。

活动五、教学延伸活动。教师带孩子上街进行实践活动,观察交警指挥交通和为交警叔叔献花、认识马路上的标线和红绿灯、当义务交通员看看有谁的行为违法了等等。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聘请孩子当义务交通宣传员,把交通安全知识告诉爸爸妈妈,监督爸爸妈妈的交通行为是否合法…….

在开展以上活动的同时,我园还注重加强幼儿园周边交通的治理。在交警部门的配合下重点解决我园上下学时段的交通拥堵的状况,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经过整治,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大为改善,每个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都能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此外,在幼儿园的环境建设方面,我们还能突出交通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从十月份起我们就开始着手课题研究的完善总结阶段。我们要求课题组的成员在自我总结的前提下向课题组负责人汇报课题研究的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结题自测、总结,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和相关课题材料的收集完善工作。最后在报请上级检测、评估、鉴定。

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的预期成果已全部达到:

1、完成了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的相关基地建设,其中展室、十字路口红绿灯模拟岗亭等已初步建成,普及了我是小小交警的韵律操,创编了幼儿交通安全儿歌。

2、幼儿园环境建设体现交通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不管是课题的实验班级还是非实验班级的室内环境都能体现这样的一个氛围,其次园内的楼道、走廊及园内外墙饰等也无不体现出其育人的功能。

3、完善了课题实验方案、结题报告以及相关的家长调查报告等,各种活动照片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无不反映出我们的工作扎实和具体措施的到位。

课题研究中的存在问题:

1、依靠幼儿园的宣传力量还很薄弱。

2、少数家长思想改变还有过程,只要管好自己和家人就行了。

今后的设想:

在今后的关于交通安全的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宣传力度,让幼儿带动家长,让家长带动全社会,让大家自觉形成维护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为争创交通文明城市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七

5、造就了一支能进行高素质的德育工作师资队伍。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和教育科研骨干,带动了全校教改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有20多篇德育论文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和获省市德育论文奖。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八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国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独创性的节奏教学而广泛流传,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有些教学方法上还不能为我们教师所运用。同时,奥尔夫认为,我们的教学应当合本国的国情,适合当地的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这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向。

音乐能陶冶性情,激发幼儿的美感,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能。音乐节奏活动一直是我园教师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对它是“又爱又怕”。近两年,我在对外开放和外出学习观摩时,重点关注音乐教学活动,感受到现在节奏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改革方向及整体音乐教学法带给我们的启示。本课题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教育途径。尝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使幼儿对节奏活动产生兴趣和敏感性,产生“创造”的冲动,使幼儿在音乐基本素质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解决好音乐节奏活动教学中教师技能传播与幼儿主动性、创造性能力发挥之间一个“度”的正确把握问题,真正让幼儿发现、认识并表现出节奏的美、音乐的美,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运动,美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中将音乐教育就推上了重要的位置,从1838年美国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波士顿马塞州的一个公共学校设立至今,美国的音乐教育走过了170多年的发展历程。

近几年来,中国的许多教育人士对幼儿音乐教育也进行了研究,上海一所幼儿园的教师就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她们认为,兴趣起着动力和促进作用,培养音乐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伴随幼儿音乐成长的第一步。在构思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图式中,一是注重流程化,即把音乐兴趣培养放在首位,在日常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等各个领域加强联络和交流,把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贯穿其中;二是注重系列化,即把音乐兴趣的培养目标有序地落实到各个领域,形成培养的系列;三是注重一体化,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不仅局限于幼儿园音乐活动本身,还在于音乐专业教师加盟和家庭早期的音乐启蒙及教育,三位一体,构成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基本网络。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音乐节奏感有助于培养儿童协作意识和技能,儿童对音乐节奏感的意识是很强的。节奏应该是严格准确的,决不是机械的,因为节奏是表现音乐的重要因素;音乐是传达人的情感,是具有生命力的,所以其节奏也应该是活的,有时紧,有时松,像人的脉搏,随着情绪变化而有快慢的变化;但它的松紧是依据音乐的自然流露,不能随心所欲。音乐的松紧较难把握,因为音乐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的培养和提高。

生活化:“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日常活动或指人的生存、活着,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化”是指转变为某种性质的活动状态。本课题将“生活化”界定为教师从周围生活中选取音乐教学资源,使幼儿在感到亲切、温暖、充满人情味,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得到教育,促使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应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陈老还认为,教育应当来源于生活,要从生活中寻找事例,对幼儿进行教育。

2.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奥尔夫的教学体系中有一些节奏练习的方法,如:语言节奏练习、声势练习、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轮说节奏练习,变奏节奏练习等。这些练习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方法基础。

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幼儿通过游戏和尝试活动,在不断选择、探索中,在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将所获得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组织的建构,这就是知识。”可见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研究目标。

1.编排、整理幼儿园各年龄阶段适宜的音乐节奏教学活动内容及系列活动方案,探索生活化的音乐教育实践方法。

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定的教育机智,敢于接受新理念,挑战新方法。

研究内容:

1.根据幼儿园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具有情趣化、生活化的系列音乐节奏活动内容。

2.根据幼儿音乐节奏感发展的特点,探索幼儿园节奏活动中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

3.寻找、利用生活中适宜的材料在小、中、大班节奏活动中的运用。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研究幼儿音乐节奏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合中外幼儿音乐挖掘、梳理幼儿生活中音乐节奏活动教育的教材。

2.个案分析法:对活动设计及实施完善过程做案例分析,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经验。

3.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幼儿音乐节奏教学的方法设计并组织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完成幼儿音乐活动案例集。

4.问卷调查法:为了解现状,为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基础性材料,将采用问卷调查法举行研究。

5.经验总法:总梳理音乐活动中幼儿音乐节奏活动的方法与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查阅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关注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动向,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必备的知识和素质培训;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4月)。

(1)理论研究:解读新《纲要》,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等幼教改革、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

(2)实践研究: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实践研究方案,注意积累、整理资料;实验前测;建立研究信息卡,举行阶段研究成果汇报会,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区角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阶段小和评估工作,整理研究成果资料,做好论证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3.总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公开发表的论文、活动设计、研究活动音像资料等,进行资料分类归档,分析研究数据,总研究方案,申报课题评审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研究论文专集。

3.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影像)。

幼儿在生活中应用音乐节奏的展示(影像)。

八、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研究在课题负责人的领导下,选拔配备科研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人员组成课题组,确保课题研究的组织落实。

2.本课题组将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组织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强化科研理论的培训,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先导。培训做到四落实:时间、资料、方式(请进来、走出去)、效果。

3.本课题将聘请市、县教科研部门的专家、科研人员、学科教研员作为专家指导组,指导本课题研究过程,引领课题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

4.本课题组将加强管理,一是严格课题实验研究过程的管理。每一阶段将有周密的计划、明确的任务,严格的落实,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保质保量落实实施方案;切实落实课题研究的总、验收、评价的管理。二是严格课题组成员的管理。课题研究人员一经确立,不得随意更改,确保研究人员稳定性。

5.我园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保证了研究过程中经费的使用,所需设施、物品的提供,教师研究成果的奖励等,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市、县教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九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体现个性、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实践,我认为,课堂气氛沉闷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传统,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厌烦学习,抵制学习的心里,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课堂教学阻碍着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发展,严重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体现个性、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立足“培养优质土壤”,让这些“幼苗”能茁壮成长,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标。

1、落实新课改理念。即落实新课改倡导的“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

2、实现三个转变。

(1)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学生的需求。

(2)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3)由注重课堂环节到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素养。

4、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分析。

2、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与技巧。

(一)研究对象:5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予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践研究法、交流讨论法和经验总结法。

(一):进行调查分析,理论结合实际。

(二):深入课堂,听课、跟学生交流,然后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

(三):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对整个实验过程回顾、反省、总结。

1.通过教研组讨论、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3.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响应高效课堂要求,不光盯着知识点,更要注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勇于表现,最重要的是对学习的热情,我的课堂我做主,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在课堂这个精彩的舞台演绎自己的人生。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半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3-20xx.4)1、申报课题2、设计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xx.5—20xx.8)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和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xx.9)。

整理研究资料,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四)预期目标。

1、落实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中逐步落实新课改倡导的“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2、实现三个转变。

(1)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2)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3)由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到关注学情、课堂氛围和师生、生生之间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素养。

3

4、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目前课堂教学现状。

1.课题研究开始,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课堂现状调查,对5(2)班的66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a.喜欢b.不喜欢c.不知道d.说不上2.你喜欢上这门课的主要原因是()。

a.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b对这门课感兴趣c老师的课上得好。

3.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氛围?()。

a.课堂气氛活跃b.课堂气氛安静c.课堂不受约束4、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好,好在()。

a.学识渊博b.和蔼可亲c.教法灵活5.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不够好,不够好在()a.老板着脸b.废话太多c.教法不灵活6.老师设计的课堂情境你觉得()。

a.能吸引你b.不能吸引你c老师很少设计或从不设计。

7.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你会()。

a.积极思考,主动发言b会积极思考但不愿发言c从不举手。

8.上课时,教师是否注意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窍门(如:记忆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等)。

没注意时而注意注意特别注意9.如果改进语文课堂提问希望增加。

a.趣味性活动b.与实际生活多联系c.与考试多联系d.增加多媒体教学。

10.你在语文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a.以听老师讲为主b.常处于思考感受中c.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

d.积极参与到活动中e.经常走神f.睡觉。

11.课堂上,你希望老师怎样评价你的发言?()。

a.答对了表扬b.答错了批评c.答错了指出错在哪儿。

(二):深入课堂,听课、跟学生交流,然后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

(三)通过教研组讨论、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十

微型课题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一种普适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和载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微型课题研究。

怎么写,欢迎阅读。

几年来我们项城市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在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领导下,在项城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伯英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下,通过全体老师的通力协作,在“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研究与实践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和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我们所作的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请给予评审、鉴定。

1、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我们现在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写作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成败,关乎语文教育的成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易于让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情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时代责任,是培养时代新型人才的前提。在世界进入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开发,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是培养时代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2、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教育,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极为重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倡导和重视学生的兴趣学习。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锻炼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表达,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就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引导学生写创新作文就是摆在师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进行创新作文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的重要措施。

3、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但是,由于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教学思维的定势化,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即便是教师讲作文,也只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致使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作文效果差,作文的语言表述能力低下。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写作流程漫长,不能将双边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师生活动脱节,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与教学投入、教学目标相背离;老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是学生的无动于衷。面对困境,我们曾经作过许多尝试,但仍然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进展不大。新的课程改革就像春雷一般,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给作文教学带来缕缕春风。自20xx年立项以来,我校迅速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及实验计划,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一)根据课题与实验计划,认真开展工作。

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我校课题组在市教研室和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探讨和研究,从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入手,论证了“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作文教学创新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的重要措施。从课程标准中找到了“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作文教学创新研究也是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举措。呆板、教条是不会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只有激发兴趣,创设写作情境,学生才能愿意去写,作文才会富有生机。

2、“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组的成立及其组织机构。

课题理论指导:

课题实验组长:

“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组成立后,迅速制定了各项。

工作计划。

同时课题组对参加实验的教师进行了分工以保证实验能够有序进行。由赵光印、王树东负责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有关信息资料;由吴锦云、石留营、范铭华负责具体的实验班教学;由张广义、刘杰组织编写《“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师生同题作文选》《“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教师论文选》编辑校报《未来报》。由张广义校长负责召集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和实验汇报会。使“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分工具体任务明确按部就班有序开展。

3、激发写作兴趣,尽快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是作文教学研究与实验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动起来,实验才能够顺利进行。为此,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倡导“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创新研究,通过黑板报、“语文天地”专栏、课堂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的前提是必须对现有的作文教学进行改革。改革不仅仅是变换样子,作文教学的改革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涉及的面也非常广。例如,作文模式的改革,开展课题研究之前的作文模式一般是这样的:出示文题—作文指导——学生写作——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补偿作文。一次作文要经历两周的时间,时间跨度长,老师是主角。现在,作文模式可就多了,有读写式作文教学模式;有发表式作文教学模式:有情境作文教学模式;有模仿式作文教学模式;有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有新概念作文教学模式;有自批自改式作文教学模式;还有几段式作文教学模式。林林总总的作文教学模式,确实给作文教学带来生机。教师可以给学生加以介绍,让学生能够尽快地了解。再比如,发表式作文教学模式,用发表作品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将作文课堂教学的主体还原给学生,老师只是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学生组建文学社团,创办刊物和手抄报,批改选取优秀作文,在自办刊物上发表,优秀的推荐发表。这种作文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有自己的作文选,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本身就是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改革,在训练内容上也有很大的改革:有根据学生实际的序列化训练;有自定内容的专题训练;有配合教材的扩展性作文训练;也有跟随中考而制定的作文训练。在作文类型上有记叙文训练专题;议论文训练专题;说明文训练专题;有命题作文训练;半命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训练;看图作文训练;自由作文训练;片断作文训练;有写作技巧的作文训练;有作文语言的训练;有作文结构形式的训练;有作文写作心理训练;有作文写作速度训练。内容的革新也是丰富的,成效也是引人注目的。特别是序列化专题化作文训练,训练目标明晰,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涌现出许多符合作文教学实际的新形式、新内容。“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就是找寻符合新时代作文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及路子。时代是在前进的,事物是在发展的,事物的特点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这就需要老师要有写作创新的思想意识,努力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在作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实践中,那些富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学形式和内容都符合新时期作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把握作文及作文教学的规律尤为关键。

4、创设写作情境,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够写出好作文来,要知道,写作其实就是思维,没有良好的思维训练,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因此,写作必须进行思维训练,会思维才会创新,即使是顺势思维,也能创造出新意来。“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是指打破传统作文模式,充分尊重创作个性,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天地,具有创意表达的作文实践。思维创新是作文教学创新研究的重要途径,“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案、新问题,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训练分四步:形象思维的训练(想象思维,联想思维),抽象思维的训练(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的训练(对立统一思维,肯定与否定思维,比较思维,多角思维),创造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反思维)这就需要学生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深入社会。学生见得多了,感受深了,事物的形象自然就会浮现在头脑中,再通过想象和联想,学生的头脑就会充实起来。因此,在形象思维阶段,要多让学生到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写文章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没有输入也就没有输出。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到自然中去,去观察,去体会,去感悟,让学生去采集创作之营养,去酝酿思想感情。累积生活,丰富创作之源,量的累积达到一定的程度,写作就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创设情境就是基于这一点来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我们分年级进行创新作文训练。七年级的学生,从年龄上看,大多是十二、三岁,还带有些天真和稚气。学生好玩耍,对过去玩耍过的事情总是念念不忘,并且善于联想和想象,而对现时的紧张学习又时时静不下心来,强迫学生去写作,学生只能是无病呻吟。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联想,去想象,学生的创作就会接连不断的进行,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让学生敢于模仿、敢于联想和想象从而给学生以希望和力量,激励学生去探索新的科学领域。当今世界,正处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期,人类的未来将怎样生活?同学们在二十年后将从事什么工作?科学文化将会怎样发达?宇宙定居点该怎样设计?青少年对这些问题颇感兴趣,我们可以设计类似于《我在20xx年国庆的时候》、《20xx年畅想》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写作,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又激发了学生为实现新生活、新目标而奋发学习的热情。而七年级的学生又是刚刚离开父母来到学校这一陌生的环境中的,因此亲情友情的培养也是写作的重点。让学生在兴趣中闪现创新的火花,在亲情的感召下迸发创新的灵感。八年级是基础年级,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提高,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在八年级主要研究如何使学生在语言方面有所创新。九年级是升学年级,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锻炼,因此九年级作文教学主要研究在思维方面如何创新。三个年级课题分工明确而又互为一体,课题组教师密切合作,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上好观摩研究课,其他教师听课后提出意见,使理论更完善,使写作实践更完美。同时,课题组注意积累资料,搞好总结,反复实践,努力提高。

抽象思维的训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对社会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从不同的事物中归纳概括出其共同点,同时还要根据某一特点想到具备这一特点的事物,对于不同的事物还要加以比较,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对于这些思考,如果用文学性的语言描绘出来,就会相当精彩,给人以深沉的思考,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抽象思维之所以打动人的地方。思维的变通能够创造出新的天地,辨证思维可以使人变得镇静、理智;如果运用到写作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不可否认,模式化、程式化的教学形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利于普及新型的教学路子,但是,在同一模式同一路子的影响下,全局上下一个号,全部都吹一个调,模式的单一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思维的凝固、模式的束缚、方法的僵化,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将之转化为一种习惯。习惯思维,既定方式,简单化、概念化诸如此类积习已久的痼疾,会严重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束缚了学生写作创新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也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其实造成这种被动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老师自己思想太保守,理念过于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拘泥于事件之中而不能自拔,不能跳出三界之外,立身局内,身在此山,难识庐山面目,困惑就会永远伴随着我们。如果立身局外,不在山中,我们就会发现: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之间,只是眼界的问题,困惑与豁朗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模糊并且遮挡人的视线的虚拟膜,一旦眼界开阔,灼灼目光释化了这层虚拟膜,立刻就会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我想“反弹琵琶”就会引导我们到达另一种境界,跳出习惯思维、传统模式的窠臼,把逆向思维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以此来收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效果。

能不能在初中阶段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呢?实验尝试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具体形象的事物也能够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更何况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表明他们已经能够离开具体事物,根据抽象的命题进行推理和思考。因此逆向思维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写作教学中怎样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设计上触发学生在文章立意方面的逆向思维,强调反其意而用之。我们都知道,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这也表明初中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批判性,他们喜欢怀疑、争论,不轻信教师、家长甚至是书本的意见。对一切都抱着批判的态度。对于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应该辨证的看待,至少应该看到它的优势,不能只看到它的缺陷。通过创设一种情境,找准一个触发点,让学生从多方思考,积极踊跃的发言,同时适当进行点拔,充分发挥思维批判性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写作并不一定要按常规思路来定格。这就与他们的个性合拍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象找到了知音,话也多了,思维也开阔了,话匣一下就打开了。怕写、厌写的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这不仅能使一篇文章的写作获得成功,还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把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提到课堂上来,在使学生明白了这则故事的内容之后,不妨告诉学生,根据思维定势,人们总是一味地批判这个画蛇添足的人,说他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了,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对于这位画蛇添足者,你们觉得这样是否合理?思维的批判性决定了学生固然要对这批判提出反对意见。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你们为什么觉得不合理呢?请讲出理由。”好胜心理激发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答案多起来了。“画蛇添足者也许有独到之处,他能给蛇画足,这一行径绝非可笑,也许这人的见识要比别人多,他不仅要想画好这条蛇,而且要想画的与众不同,这说明这位舍人具有非凡的才能”;“但就从画技和画速而言,画蛇添足者已远远超越了其他的舍人,饮酒却是其次的事。从这点上看,画蛇添足者并没有把饮酒看得特别重,我觉得这个人是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从画蛇添足这一故事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古代蛇的物种可能要比今天的多得多,我们也不能否认就绝对不存在有足的蛇,这也为我们研究古代蛇的物种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从思维批判性出发强调在立意上反其意而用之的目的也达到了。于是一篇篇精彩纷呈、见解独到的《读〈画蛇添足〉有感》也就出现了。二是充分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逆向思维的积极性。特别是善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独创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去进行逆向思维。初中生的心理极其复杂多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摸准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把握准初中学生心理变化的脉搏,探寻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开拓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呢?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追求花样翻新,不信老一套,不甘于墨守陈规,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大胆创新。这是好事,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在写作上还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会出现“心中有,笔下无”的情况。这时,我们就应该善于发挥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优势,让学生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情形尽情地去创造,并且旗帜鲜明地允许学生去虚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才会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相反,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去写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由于学生的阅历少,能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就更少,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生编硬造的现象。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仅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大胆的去创新,而且在写作形式上,也要求学生以独特的超乎常人思维的方式去创新,追求形式的新颖独特。这样,学生敢想敢写,不惧怕写作,这就是极大的进步。这也是学生跳出“怕写”、“厌写”心理压力拘束的重要途径。只要学生敢想敢写,我们就不会担心学生在写作上写不好。这就为学生的成功写作迈出坚实的一步。三是树立辩证关系,在逆向思维中注重学生心理感受的抒发,让真善美之真气得以充分的发挥。有情才有义,有情才有真善美。初中生的思想感情已经比较丰富了,他们的感知能力和情感因素已经达到成人水平。初中学生基本上能够感知真善美,辨别假恶丑。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这方面的特长。一些在作文写作上非常困难的学生,一旦写起。

情书。

来,洋洋洒洒数千言,情真意切,荡人心肠。究其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情”字引领,感情的萌动触发了他们强烈的写作愿望。二是他们有兴趣,感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煽情,善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创设易于让学生表达的写作情境,要引导学生抒发真情,注重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在写文章时,取旁人之不取,制胜于别人不起眼之处。于细微处闪烁感情的光芒。这种反向、发散思维法即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发现新的形象。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你眼中的人”,通常人的思维是写人眼中的人是怎样的,但是,能否考虑一下,动物眼中的人是怎样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写,定能够写出新的东西;又如写牵牛花,一般人多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逆向思维则讽刺它沿着绳索树枝上爬,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写荷花,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逆向思考,也可以赞颂滋养荷花的厚实“淤泥”。总之,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如果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了指导学生写作的最佳突破口,有目的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拓出写作教学的新天地。

5、创设写作情境,激发语言创新的兴趣。

(二)、实验对象及试验方法。

1、实验班与对比班进行对比实验,设实验班四个,对比班四个。

(1)对比研究法。教师分析研究实验班与对比班的作文情况,收集资料,形成经验。

(2)个案研究法。教师建立学生写作档案,进行个案研究,形成经验,进行交流。

(3)文献研究法。参研教师收集有关理论与经验等文献资料,分析与借鉴研究成果。

(4)信息反馈法。收集学生的信息,实验班的信息,实验教师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2、作文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创新。

针对我校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侧重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是对写作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大规模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可能获得大面积的丰收。试想,一年只让学生写上二十来篇作文,一个学期只让学生写上十几篇作文,那怎么能够去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化繁为简,直指重点,加大写作的次数,重点通过写作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不是重点通过写作指导和作文讲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是对作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传统的作文教学没有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纵观语文教材,很难发现在作文教学上的连贯性、体系性。教材中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也是比较凌乱的,甚至是无序的。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必须依照课本来进行的。因此大胆的改革作文教学内容也是我们研究和实验的内容之一。通过大胆的尝试,让写作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作文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学,乐意去写,这样才有利于写作创新。

3、交流经验,推进科研。

在研究与实验活动中,全体成员努力学习并借鉴一些优秀的作文教学理论,展开讨论,并将适合我校的一些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对“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把《“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教学与实验”简报》作为指导业务提高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材料,仔细研读,认真体会,丰富了实验教师作文教学研究理论知识,扩大了思维的空间,提高了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

4、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占有写作时间。

没开展“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之前,作文课堂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上周作文课第一课时作文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中间时间教师批改作文;下周作文课第一课时讲评,第二课时补偿,这样两周四课时的写作模式从形式上看似乎很合理,但从实践上看,效果甚微,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充分的占有时间,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再者,写作能力的提高只能靠学生的写作,这样四周一次作文,学生一学期到底能写多少作文?充其量也就是十几篇,这样的课上的再好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缩短写作流程,让学生一周至少能写一篇文章。为此我校实验教师经过反复研究实践,提出三种基本课型:

(1)读写一体化训练模式。

(2)展示发表式作文模式。

(3)自批自改式评价模式。

作文批改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生通过批改,能够知道自己在写作上的优点,也能够知道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误,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学生的作文批改要进行指导。从浅易简单出发,逐渐的深入,逐步的提高,逐渐达到完全自行批改作文。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学生的生活,不论是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还是学校生活,相对来说都比较单调,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往往写不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为写作注入新的活力,就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1)、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没有阅读,学生就不会写出好文章来。从阅读文学名著到读千字文,从阅读测试到阅读竞赛,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我们采取不同的形式去督促学生阅读,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然后写出自己朗读这篇文章的。

心得体会。

装订成册这就为创新作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成立拓荒文学社,创办《未来报》。报纸每月出版一期,从学生作文中选出独具创新色彩的文章,进行分类整理,对比鉴定,编排出版,这样极大鼓舞了学生作文写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3)、举行各项语文活动,推动“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实验工作的进展。举行全校范围的阅读大赛、作文大赛、演讲大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组织师生进行“同题作文擂台赛”、定期举行“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与实验报告会,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迎奥运作文大赛,这些活动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为学生作文创新提供广阔的天地。

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上级领导的具体指导是我校“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作文教学创新研究和实验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张广义校长亲自挂帅,任课题组组长,副校长赵光印、业务主任王树东、语文组长吴锦云都直接参加课题研究,市中学语文教研员朱伯英直接负责、指导我校“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作文创新研究与实验工作,及时对课题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研究布署下一步工作,使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学校出台了许多相关文件,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特殊的支持和关注,为“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与实验提供了大力支持。校长多次指示,要加大教科研力度,让教科研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多出成果。学校的重视极大的鼓舞了全体参加实验教师的斗志,作文创新研究与实验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市教研室对我校的“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创新作文研究与实验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对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指出工作中应该发扬的优点,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课题研究进程。

沐浴着教改的春风,我们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谋求更大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体现个性、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的实践,我认为,课堂气氛沉闷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传统,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厌烦学习,抵制学习的心里,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课堂教学阻碍着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发展,严重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体现个性、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立足“培养优质土壤”,让这些“幼苗”能茁壮成长,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目标。

1、落实新课改理念。即落实新课改倡导的“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

2、实现三个转变。

(1)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学生的需求。

(2)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3)由注重课堂环节到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素养。

4、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分析。

2、构建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与技巧。

(一)研究对象:5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予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践研究法、交流讨论法和经验总结法。

(一):进行调查分析,理论结合实际。

(二):深入课堂,听课、跟学生交流,然后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

(三):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对整个实验过程回顾、反省、总结。

1.通过教研组讨论、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3.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响应高效课堂要求,不光盯着知识点,更要注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勇于表现,最重要的是对学习的热情,我的课堂我做主,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在课堂这个精彩的舞台演绎自己的人生。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半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3-20xx.4)1、申报课题2、设计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xx.5—20xx.8)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构建良好课堂氛围的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

结题报告。

和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xx.9)。

整理研究资料,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四)预期目标。

1、落实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中逐步落实新课改倡导的“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2、实现三个转变。

(1)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2)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3)由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到关注学情、课堂氛围和师生、生生之间关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学习素养。

3

4、提高学习效率和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目前课堂教学现状。

1.课题研究开始,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课堂现状调查,对5(2)班的66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a.喜欢b.不喜欢c.不知道d.说不上2.你喜欢上这门课的主要原因是()。

a.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b对这门课感兴趣c老师的课上得好。

3.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氛围?()。

a.课堂气氛活跃b.课堂气氛安静c.课堂不受约束4、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好,好在()。

a.学识渊博b.和蔼可亲c.教法灵活5.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不够好,不够好在()a.老板着脸b.废话太多c.教法不灵活6.老师设计的课堂情境你觉得()。

a.能吸引你b.不能吸引你c老师很少设计或从不设计。

7.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你会()。

a.积极思考,主动发言b会积极思考但不愿发言c从不举手。

8.上课时,教师是否注意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窍门(如:记忆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等)。

没注意时而注意注意特别注意9.如果改进语文课堂提问希望增加。

a.趣味性活动b.与实际生活多联系c.与考试多联系d.增加多媒体教学。

10.你在语文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a.以听老师讲为主b.常处于思考感受中c.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

d.积极参与到活动中e.经常走神f.睡觉。

11.课堂上,你希望老师怎样评价你的发言?()。

a.答对了表扬b.答错了批评c.答错了指出错在哪儿。

(二):深入课堂,听课、跟学生交流,然后收集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最真实、最鲜活的资料。

(三)通过教研组讨论、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写话教学对于整个小学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个时候打好了基础,那以后的作文才会有保障。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会说,想说,乐说。我从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写话水平。

通过研究与实践,让低年级学生写话有内容,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并且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

1、探索快乐写话的有效教学策略。

2、构建有效的写话指导课模式。

3、探究指导学生快乐写话的有效途径。

课题立项以来,我积极参加课题学习,通过听课、上课、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及通过网络收集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课题研究水平。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微型课题的现实意义,为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1、图文结合。

对于一年级学生,写作教学中可以写、画结合。爱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堂上,我让他们自己画,然后进行口头描述,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都毫不掩饰的说出来后,再引导他们写下来。如:教学写话《春天来了》时,我让学生把春天自己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画出来,并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去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写作。

由画、写过渡到写话,再由句到段,学生在逐步适应,找到了创作信心与动力,慢慢进步,解除了畏难心理,就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愉快起来了。

2、以说带写。

教学实际中,发现会写话的孩子不一定会说,不会说的孩子一般不会写,所以每次写话前我们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我在教学实践中,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的交流及择优汇报,能给予学生适当提醒,如讲话的完整性,诉说的条理性,不偏离主题,流利的表述,并能指导修改,提供仿写机会等。例如对看图说话的指导,引导学生看懂画面,合理想象,再有序的表达,对于学生养成习惯,爱上写话,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以说带写,不光利于培养学生按一定条理记叙的习惯,还能在小组交流与展示中发现问题,群策群力,对于二年级的写话教学,作用尤为明显。

3、阅读积累。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一年级学生,背的课文多,积累的词汇也就多了,写起话来也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了。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课文背得好,写话时就能不时地蹦出几个好词好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在读背佳句段的基础上适当鼓励阅读,可以开拓视野。通过组建班级图书角,订阅合适的儿童读物,带领学生读经典等途径,对于丰富课外知识开拓视野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很有帮助。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看似收效慢,但可以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及今后习作的提升打好基础。例如:在写话课《夸家乡》中,我班王珂同学在一篇短短的写话中恰到好处地用到了七个四字词语,如,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葱葱茏茏、夜幕降临、川流不息、灯光闪烁、来来往往,使自己的写话顿时生色。

4、引导观察。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词汇积累量不够,生活常识与生活阅历少,视野不开阔,经常无话可说。在教学写话课《爱吃的水果》时,我用香蕉这一实物,引导学生观察香蕉是怎样的,弯弯的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剥开后,果肉是什么色的,又让学生亲自品尝香蕉的味道如何。有了细致的观察,真实的体验,学生写话水平自然会明显提升。

5、发挥想象。

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大胆想象,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如写《小白兔请客》有的孩子是这样写的:有一天,小白兔的饭馆开张了。它请小猫、小公鸡、小猴、山羊、熊猫来做客。小白兔忙了一阵,开始上菜了。它拿了一个大桃子给公鸡,端了一盘青草给小猴,端了一盘鱼给山羊,端一盘虫子给熊猫,端了一盘竹子给小猫,给自己端了一盘萝卜。小白兔说:“别客气,吃吧!”可是客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从下手。小白兔惊讶地说:“你们怎么不吃呀?”猴子说:“你把我们喜欢吃的食物弄错了。”小白兔一听,赶紧换了一下食物。大家都吃到了自己喜欢的食物,开心地笑了。小白兔也津津有味地吃起了萝卜。有的学生想的不是小白兔换食物而是小动物互相换食物,还有的学生想的不是换食物而是换座位,这些方法都能让小动物吃到喜欢的食物。学生的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

三、

(1)教师成果。

论文《低年级的快乐写话》、获20xx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并于《中国文房四宝》20xx年第七期刊登。论文《享受习作快乐作文》获县级二等奖,写话课《夸家乡》被评为优秀课;执教口语交际课《找春天》在课题研讨会上均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2)学生成果。

通过半年的研究,孩子的写话习惯和写话水平已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写话兴趣浓,自觉阅读的习惯也得以养成了。学生不再惧怕写作课,写话整体水平有了大的提高,日记习惯好,写话质量高。其中,王珂、冯玉玉等同学的写话在考试中都是满分。

课题研究的宗旨就是引领教师进行研究、反思、总结,从而促进教师成长。有了课题的引领,研究方向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平时的课堂教学,教学案例以及反思都围绕课题展开,教学论文的撰写有了明确的内容。

取得成果的同时,我对课题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口语表达时,容易出现叙说不着边际而导致拖堂或部分学生趁机浑水摸鱼的现象。因此,教师如何控制好课堂,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

半年的研究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规范化教学经验。在研究活动中,也认识到,规范学生的课堂语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是一场持久战,课题研究活动告一段落,但规范学生语言这一工作将一直持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语言能力提高。规范学生语言不能单单依靠教师,它需要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只有整个语言环境规范了,学生的语言就更容易规范。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十一

尊敬的公司领导:

我自19xx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公司股份办工作,在六年的工作实践中,我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敬岗爱岗,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司员工。

目前,由于我爱人在上海工作和定居,而且我们已于去年登记结婚。为解决我们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并考虑到公司一直以来鼓励机关科室人员去市场一线锻炼的政策和我个人希望去市场锻炼的主观愿望,经过反复慎重考虑,我现申请调至上海分公司工作。我坚信: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经过公司多年的培养和教育,我完全有能力胜任新的工作岗位。恳请公司领导考虑我的实际情况,给我一个锻炼自己、在新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多才能的机会。

请领导批示。

申请人:

20xx年xx月xx日。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十二

几年来我们项城市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在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领导下,在项城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朱伯英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下,通过全体老师的通力协作,在“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研究与实践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和不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我们所作的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请给予评审、鉴定。

一、实验与研究背景。

1、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需能读书,需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我们现在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写作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成败,关乎语文教育的成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易于让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情境,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时代责任,是培养时代新型人才的前提。在世界进入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开发,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是培养时代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2、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教育,是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极为重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倡导和重视学生的兴趣学习。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锻炼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表达,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就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引导学生写创新作文就是摆在师生面前的重要课题。“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进行创新作文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的重要措施。

3、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但是,由于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教学思维的定势化,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即便是教师讲作文,也只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致使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作文效果差,作文的语言表述能力低下。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写作流程漫长,不能将双边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师生活动脱节,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与教学投入、教学目标相背离;老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是学生的无动于衷。面对困境,我们曾经作过许多尝试,但仍然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进展不大。新的课程改革就像春雷一般,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给作文教学带来缕缕春风。自xx年年立项以来,我校迅速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及实验计划,工作迅速开展起来。

二、开展“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情况。

(一)根据课题与实验计划,认真开展工作。

1、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我校课题组在市教研室和学校的直接领导下,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探讨和研究,从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入手,论证了“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作文教学创新研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意表达的重要措施。从课程标准中找到了“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作文教学创新研究也是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举措。呆板、教条是不会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的,只有激发兴趣,创设写作情境,学生才能愿意去写,作文才会富有生机。

2、“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组的成立及其组织机构。

课题理论指导:

课题实验组长:

“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组成立后,迅速制定了各项工作计划,同时,课题组对参加实验的教师进行了分工,以保证实验能够有序进行。由赵光印、王树东负责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有关信息,资料;由吴锦云、石留营、范铭华负责具体的实验班教学;由张广义、刘杰组织编写《“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师生同题作文选》,《“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教师论文选》,编辑校报《未来报》。由张广义校长负责召集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和实验汇报会。使“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分工具体,任务明确,按部就班,有序开展。

3、激发写作兴趣,尽快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是作文教学研究与实验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动起来,实验才能够顺利进行。为此,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倡导“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创新研究,通过黑板报、“语文天地”专栏、课堂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的前提是必须对现有的作文教学进行改革。改革不仅仅是变换样子,作文教学的改革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涉及的面也非常广。例如,作文模式的改革,开展课题研究之前的作文模式一般是这样的:出示文题—作文指导——学生写作——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补偿作文。一次作文要经历两周的时间,时间跨度长,老师是主角。现在,作文模式可就多了,有读写式作文教学模式;有发表式作文教学模式:有情境作文教学模式;有模仿式作文教学模式;有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有新概念作文教学模式;有自批自改式作文教学模式;还有几段式作文教学模式。林林总总的作文教学模式,确实给作文教学带来生机。教师可以给学生加以介绍,让学生能够尽快地了解。再比如,发表式作文教学模式,用发表作品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将作文课堂教学的主体还原给学生,老师只是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学生组建文学社团,创办刊物和手抄报,批改选取优秀作文,在自办刊物上发表,优秀的推荐发表。这种作文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有自己的作文选,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本身就是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改革,在训练内容上也有很大的改革:有根据学生实际的序列化训练;有自定内容的专题训练;有配合教材的扩展性作文训练;也有跟随中考而制定的作文训练。在作文类型上有记叙文训练专题;议论文训练专题;说明文训练专题;有命题作文训练;半命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训练;看图作文训练;自由作文训练;片断作文训练;有写作技巧的作文训练;有作文语言的训练;有作文结构形式的训练;有作文写作心理训练;有作文写作速度训练。内容的革新也是丰富的,成效也是引人注目的。特别是序列化专题化作文训练,训练目标明晰,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涌现出许多符合作文教学实际的新形式、新内容。“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就是找寻符合新时代作文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及路子。时代是在前进的,事物是在发展的,事物的特点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这就需要老师要有写作创新的思想意识,努力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在作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实践中,那些富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学形式和内容都符合新时期作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把握作文及作文教学的规律尤为关键。

4、创设写作情境,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够写出好作文来,要知道,写作其实就是思维,没有良好的思维训练,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来。因此,写作必须进行思维训练,会思维才会创新,即使是顺势思维,也能创造出新意来。“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是指打破传统作文模式,充分尊重创作个性,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天地,具有创意表达的作文实践。思维创新是作文教学创新研究的重要途径,“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案、新问题,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训练分四步:形象思维的训练(想象思维,联想思维),抽象思维的训练(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的训练(对立统一思维,肯定与否定思维,比较思维,多角思维),创造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反思维)这就需要学生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深入社会。学生见得多了,感受深了,事物的形象自然就会浮现在头脑中,再通过想象和联想,学生的头脑就会充实起来。因此,在形象思维阶段,要多让学生到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写文章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没有输入也就没有输出。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到自然中去,去观察,去体会,去感悟,让学生去采集创作之营养,去酝酿思想感情。累积生活,丰富创作之源,量的累积达到一定的程度,写作就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创设情境就是基于这一点来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我们分年级进行创新作文训练。七年级的学生,从年龄上看,大多是十二、三岁,还带有些天真和稚气。学生好玩耍,对过去玩耍过的事情总是念念不忘,并且善于联想和想象,而对现时的紧张学习又时时静不下心来,强迫学生去写作,学生只能是无病呻吟。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联想,去想象,学生的创作就会接连不断的进行,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让学生敢于模仿、敢于联想和想象从而给学生以希望和力量,激励学生去探索新的科学领域。当今世界,正处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期,人类的未来将怎样生活?同学们在二十年后将从事什么工作?科学文化将会怎样发达?宇宙定居点该怎样设计?青少年对这些问题颇感兴趣,我们可以设计类似于《我在国庆的时候》、《20畅想》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写作,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又激发了学生为实现新生活、新目标而奋发学习的热情。而七年级的学生又是刚刚离开父母来到学校这一陌生的环境中的,因此亲情友情的培养也是写作的重点。让学生在兴趣中闪现创新的火花,在亲情的感召下迸发创新的灵感。八年级是基础年级,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提高,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在八年级主要研究如何使学生在语言方面有所创新。九年级是升学年级,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锻炼,因此九年级作文教学主要研究在思维方面如何创新。三个年级课题分工明确而又互为一体,课题组教师密切合作,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上好观摩研究课,其他教师听课后提出意见,使理论更完善,使写作实践更完美。同时,课题组注意积累资料,搞好总结,反复实践,努力提高。

抽象思维的训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念,对社会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从不同的事物中归纳概括出其共同点,同时还要根据某一特点想到具备这一特点的事物,对于不同的事物还要加以比较,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对于这些思考,如果用文学性的语言描绘出来,就会相当精彩,给人以深沉的思考,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抽象思维之所以打动人的地方。思维的变通能够创造出新的天地,辨证思维可以使人变得镇静、理智;如果运用到写作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不可否认,模式化、程式化的教学形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有利于普及新型的教学路子,但是,在同一模式同一路子的影响下,全局上下一个号,全部都吹一个调,模式的单一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思维的凝固、模式的束缚、方法的僵化,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将之转化为一种习惯。习惯思维,既定方式,简单化、概念化诸如此类积习已久的痼疾,会严重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束缚了学生写作创新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也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其实造成这种被动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老师自己思想太保守,理念过于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拘泥于事件之中而不能自拔,不能跳出三界之外,立身局内,身在此山,难识庐山面目,困惑就会永远伴随着我们。如果立身局外,不在山中,我们就会发现: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之间,只是眼界的问题,困惑与豁朗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模糊并且遮挡人的视线的虚拟膜,一旦眼界开阔,灼灼目光释化了这层虚拟膜,立刻就会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我想“反弹琵琶”就会引导我们到达另一种境界,跳出习惯思维、传统模式的窠臼,把逆向思维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以此来收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效果。

能不能在初中阶段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呢?实验尝试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具体形象的事物也能够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更何况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表明他们已经能够离开具体事物,根据抽象的命题进行推理和思考。因此逆向思维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写作教学中怎样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设计上触发学生在文章立意方面的逆向思维,强调反其意而用之。我们都知道,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这也表明初中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批判性,他们喜欢怀疑、争论,不轻信教师、家长甚至是书本的意见。对一切都抱着批判的态度。对于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应该辨证的看待,至少应该看到它的优势,不能只看到它的缺陷。通过创设一种情境,找准一个触发点,让学生从多方思考,积极踊跃的发言,同时适当进行点拔,充分发挥思维批判性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写作并不一定要按常规思路来定格。这就与他们的个性合拍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象找到了知音,话也多了,思维也开阔了,话匣一下就打开了。怕写、厌写的心理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这不仅能使一篇文章的写作获得成功,还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把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提到课堂上来,在使学生明白了这则故事的内容之后,不妨告诉学生,根据思维定势,人们总是一味地批判这个画蛇添足的人,说他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了,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对于这位画蛇添足者,你们觉得这样是否合理?思维的批判性决定了学生固然要对这批判提出反对意见。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你们为什么觉得不合理呢?请讲出理由。”好胜心理激发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答案多起来了。“画蛇添足者也许有独到之处,他能给蛇画足,这一行径绝非可笑,也许这人的见识要比别人多,他不仅要想画好这条蛇,而且要想画的与众不同,这说明这位舍人具有非凡的才能”;“但就从画技和画速而言,画蛇添足者已远远超越了其他的舍人,饮酒却是其次的事。从这点上看,画蛇添足者并没有把饮酒看得特别重,我觉得这个人是能够成就大事的人”;“从画蛇添足这一故事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古代蛇的物种可能要比今天的多得多,我们也不能否认就绝对不存在有足的蛇,这也为我们研究古代蛇的物种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从思维批判性出发强调在立意上反其意而用之的目的也达到了。于是一篇篇精彩纷呈、见解独到的《读〈画蛇添足〉有感》也就出现了。二是充分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逆向思维的积极性。特别是善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独创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去进行逆向思维。初中生的心理极其复杂多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摸准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把握准初中学生心理变化的脉搏,探寻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开拓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呢?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追求花样翻新,不信老一套,不甘于墨守陈规,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大胆创新。这是好事,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在写作上还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会出现“心中有,笔下无”的情况。这时,我们就应该善于发挥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优势,让学生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情形尽情地去创造,并且旗帜鲜明地允许学生去虚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才会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相反,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去写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由于学生的阅历少,能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就更少,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生编硬造的现象。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仅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大胆的去创新,而且在写作形式上,也要求学生以独特的超乎常人思维的方式去创新,追求形式的新颖独特。这样,学生敢想敢写,不惧怕写作,这就是极大的进步。这也是学生跳出“怕写”、“厌写”心理压力拘束的重要途径。只要学生敢想敢写,我们就不会担心学生在写作上写不好。这就为学生的成功写作迈出坚实的一步。三是树立辩证关系,在逆向思维中注重学生心理感受的抒发,让真善美之真气得以充分的发挥。有情才有义,有情才有真善美。初中生的思想感情已经比较丰富了,他们的感知能力和情感因素已经达到成人水平。初中学生基本上能够感知真善美,辨别假恶丑。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这方面的特长。一些在作文写作上非常困难的学生,一旦写起情书来,洋洋洒洒数千言,情真意切,荡人心肠。究其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情”字引领,感情的萌动触发了他们强烈的写作愿望。二是他们有兴趣,感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煽情,善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创设易于让学生表达的写作情境,要引导学生抒发真情,注重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在写文章时,取旁人之不取,制胜于别人不起眼之处。于细微处闪烁感情的光芒。这种反向、发散思维法即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发现新的形象。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你眼中的人”,通常人的思维是写人眼中的人是怎样的,但是,能否考虑一下,动物眼中的人是怎样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写,定能够写出新的东西;又如写牵牛花,一般人多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逆向思维则讽刺它沿着绳索树枝上爬,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写荷花,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逆向思考,也可以赞颂滋养荷花的厚实“淤泥”。总之,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如果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了指导学生写作的最佳突破口,有目的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拓出写作教学的新天地。

5、创设写作情境,激发语言创新的兴趣。

(二)、实验对象及试验方法。

1、实验班与对比班进行对比实验,设实验班四个,对比班四个。

(1)对比研究法。教师分析研究实验班与对比班的作文情况,收集资料,形成经验。

(2)个案研究法。教师建立学生写作档案,进行个案研究,形成经验,进行交流。

(3)文献研究法。参研教师收集有关理论与经验等文献资料,分析与借鉴研究成果。

(4)信息反馈法。收集学生的信息,实验班的信息,实验教师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2、作文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创新。

针对我校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侧重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是对写作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大规模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可能获得大面积的丰收。试想,一年只让学生写上二十来篇作文,一个学期只让学生写上十几篇作文,那怎么能够去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化繁为简,直指重点,加大写作的次数,重点通过写作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不是重点通过写作指导和作文讲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是对作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传统的作文教学没有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纵观语文教材,很难发现在作文教学上的连贯性、体系性。教材中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也是比较凌乱的,甚至是无序的。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必须依照课本来进行的。因此大胆的改革作文教学内容也是我们研究和实验的内容之一。通过大胆的尝试,让写作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作文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学,乐意去写,这样才有利于写作创新。

3、交流经验,推进科研。

在研究与实验活动中,全体成员努力学习并借鉴一些优秀的作文教学理论,展开讨论,并将适合我校的一些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对“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把《“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教学与实验”简报》作为指导业务提高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材料,仔细研读,认真体会,丰富了实验教师作文教学研究理论知识,扩大了思维的空间,提高了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

4、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占有写作时间。

没开展“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写作情境的创设”课题研究之前,作文课堂一般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上周作文课第一课时作文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中间时间教师批改作文;下周作文课第一课时讲评,第二课时补偿,这样两周四课时的写作模式从形式上看似乎很合理,但从实践上看,效果甚微,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充分的占有时间,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再者,写作能力的提高只能靠学生的写作,这样四周一次作文,学生一学期到底能写多少作文?充其量也就是十几篇,这样的课上的再好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缩短写作流程,让学生一周至少能写一篇文章。为此我校实验教师经过反复研究实践,提出三种基本课型:

(1)读写一体化训练模式。

(2)展示发表式作文模式。

(3)自批自改式评价模式。

作文批改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学生通过批改,能够知道自己在写作上的优点,也能够知道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误,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学生的作文批改要进行指导。从浅易简单出发,逐渐的深入,逐步的提高,逐渐达到完全自行批改作文。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十三

写作时注意参考相关内容。

(这一部分可以略写,也可。

以省略)。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这部分是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主体部分。主要写明课题研究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各个研究阶段的具体情况。

1.准备阶段。主要写本阶段做了哪些基础性准备工作,包括课题的选题与论证、研究方案的制订、责任分工、开题会等情况。

2.进入研究阶段。主要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规定,在各个实施阶段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各个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做法、采取的措施、开展的观摩教学、进行的研讨活动等。这部分在写作时,要注意参照“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和“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况,进行结题的组织准备等。

这三个阶段在课题研究方案中都作了规定,在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时要同研究实施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做法结合起来,真实地反映课题研究工作过程的客观情况。

(三)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主要写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组建、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领导的重视和专家的指导情况及经费的投入情况等。

(四)结尾。

概括地介绍课题研究取得的基本经验和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署名和日期

把报告单位(或个人)名称(或姓名)写在标题的正下方;在文章的末尾右下方注明报告的`日期。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十四

(一)背景分析。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人士认为“音乐是比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来的”。这说明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因此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人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可说是宇宙中最复杂、神奇的构造,它由一万亿脑细胞组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近期研究则注重强调两个半球功能上的互补。《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脑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常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则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左脑则起着决定作用。活动时手脑并用,既可使幼儿的观察、记忆、想像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又有利于幼儿大脑的整体协调,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二)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在经历了照搬前人——模仿国外的漫长阶段后,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横向考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宏观意识、不能从全面发展的整体思路来实施音乐教育。

人们从音乐有利于早期智力开发的角度考虑较多,而思考音乐与道德、身体、审美及劳动之间关系的人较少;有不少虽考虑到音乐专门教育的早期培养价值,但又往往陷入形成上学的思考怪圈。

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音乐教材,而忽视幼儿发现、创造、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歌教学代替整个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忽视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等内容;在教育方法上,过多地使用灌输式、填鸭式,忽视幼儿对音乐的自由探索、主动感受、大胆实践、充分表现等。

鉴于此,我们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在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小规模试点和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多方面准备,并经过可行性论证,于2001年向市教科所早报了《实施大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研究课题,并由市教科所推荐,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我们力求通过研究,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变原本割裂的、单一的学科教学为“以音乐为载体,一日活动中渗透”的大音乐教育模式,突破原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机制,把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各类知识,锻炼其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关键概念的界定。

大音乐教育——是指突破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据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通过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把原本割裂的学科式教育变为以音乐为载体的整合式教育,促进幼儿注意、感知、思维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教学——是指能够使学习发生的教育技巧和策略,它涉及师幼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包括学习环境的某些准备。

有效学习——是根据幼儿认知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测查结果来确定的样本。

(二)研究内容。

1、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创新的研究。

2、音乐教育是在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的研究(途径及方法)。

3、把音乐贯穿于一日活动中的有效途径、方法及具体措施。

4、家园合作开展音乐教育的研究。

5、大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即指对幼儿素质提高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对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在济南市天桥区实验幼儿园和制锦市小学附属幼儿园,分别选取了三个年龄班216名幼儿进行实验研究。

2、研究方法。本研究总体上以实验法研究为主,首先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216名幼儿进行前测,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施大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在具体实验过程中,还采用了一些辅助研究方法,如问卷法、个案研究、观察记录等。

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共编制测试问卷11份,涉及幼儿情绪的表达与控制、幼儿责任感程度、幼儿交往态度、幼儿同情心、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音乐记忆力、音乐创造力、节奏感、音色、音准等方面的内容,分为音乐素质和非音乐素质两大方面。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比较,分析大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探索出一条适合幼儿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三、结论与分析。

(一)结论。

1、非音乐素质方面:实施大音乐教育,对幼儿情绪的表达与控制、同情心的发展、交往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幼儿责任心的影响不明显。

2、音乐素质方面:实施大音乐教育、对提高幼儿的音准、节奏感、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等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对音色方面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主要是因为音色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缘故;对音乐记忆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实验时间短等因素所致。

3、大音乐教育模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幼儿素质折全面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二)分析。

近三年的实验研究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样本小、局限大,一些方面本来预期有比较明显变化的却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这主要与测试问卷的设计、测试人员的水平、被测试对象的被试心理以及教育活动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等因素有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争取把大音乐教育细致化,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如何从更深层面建构大音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及探索模式,如何提高对大音乐教育的认识,并构建更加完善的幼儿园、家庭、社区齐抓共育的教育格局,如何使大音乐教育更加适合幼儿自主、充分、快乐的发展等问题,将是我们今后重点研究的课题。好在这是一个拓展性的课题,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立志幼教的人士对我们的研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之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外国儿童音乐教育》,尹爱青等编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2、《和谐教育与素质》,王敏勤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4、《国外幼儿园课程》,唐淑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2667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