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活动方案(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6:12:22
跨学科活动方案(实用18篇)
时间:2023-11-16 06:12:22     小编:雁落霞

方案的设计应考虑到问题的背景和需求,以及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制定方案时要注重可行性和可持续性,避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下方列举了几个成功的方案实施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一

今年9月20日是第xx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按照《来宾市国防教育工作要点》的要求,为深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加强和普及全民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努力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关心国家安全,维护海洋权益”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防教育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自治区《实施办法》)。着眼于培育广大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增强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责任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一)开展国防知识“四进”活动。

县委宣传部、人武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宣讲团,通过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宣讲,各中小学校开展国防教育主题班会,对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进行国防历史、边境形势和国防法规教育,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了解有关国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明确自身的法律义务和权利,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增强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责任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忘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国土沦丧的屈辱历史,增强爱国热情;帮助广大干群众认清边境、海洋形势,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特别是海洋国土观。

(二)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报道周”活动。

在9月20日前后,各单位在县城区悬挂国防教育宣传横幅或利用led屏播放国防教育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各基层武装部负责在本乡镇主要街道和本单位醒目位置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办好宣传栏,积极配合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利用一周时间,在来宾日报、武宣电视台上开辟国防教育专栏,对国防法规、国防历史和国防知识等有关内容以及全县在关心国防和双拥共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三)开展“三法”进万家活动。

由县人武部统一印制《兵役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等宣传资料,从9月20日至23日,由县教育局将宣传资料分发给中小学生带回家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

9月19日或9月22日举行(因20日、21日是双休日)。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开展好国防教育日活动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全民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各单位要把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日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提上重要日程,抓好落实。

(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各乡镇武装部要发挥职能作用,协助和支持本乡镇抓好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局要充分认识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国防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好国防知识竞赛和征文等活动。文体广电局、民政局等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宣传指导,做好舆论导向。武宣电视台、新闻中心要开设专栏、专刊,大造声势,广泛宣传,使活动有声有色,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三)抓好督查。各单位将活动开展总结及图片在9月28日前报县委宣传部,邮箱:05212264@163。com。联系人:宁媛。联系电话:5221132。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二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大概”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美术教学目标】。

1、会依据课文语句描述,准确画出主人公的活动路线。

2、绘制科学调查《蜜蜂认得回家路》手抄报。

【科学教学目标】。

查找出蜜蜂真正能够认得回家路线的原因。

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交流:

1、我们同学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知道小动物其他本领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

【语文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的世界,探究一下蜜蜂的奥秘。

1、板书课题。

刚才我们课前交流时,所说的关于蜜蜂的情况,大都通过阅读得到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亲手做的,亲身经历的一次真实的试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生字表,纠正错误。

3、教学生字词。

第一组:闷了好久、几乎、尽管(多音字,重点点拨“尽”的读音)。

第二组:推测、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出词语的温度)。

第三组:大概、减少、阻力(由词到句)——。

(1)对比读,理解“大概”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这样可以减少阻力。(课件隐去“大概”)。

(2)学法渗透:瞧,看似不起眼的一个词语,在句子中却能向我们传达那么多的信息,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多么神奇呀!

(3)教写“概”

(4)生练写。

4、轮读课文,理清脉络。

下面我找几位同学来轮读课文,谁愿意站起来读书?

第1段——。

(1)这一段是在告诉我们什么?生接:原因,也就是说试验的目的(cai:目的)。

(2)谁来说说,作者做试验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听说”,(cai:“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管听谁说过,也不管“听说”过多少次,法布尔一定亲自来证明,多认真啊!

第2、3、4、5段:个别读(随机正音,评价语过渡)。

第6段:齐读。

(1)刚才我们齐读的这一段又是在说什么的?(cai:结论)。

(2)目的有了,结论出来了,那刚才中间的几位同学读的部分就是整个试验的——过程(cai:过程)。

三、朗读感悟,明确试验过程。

1、教学第二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cai: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隐去cai内容,试着积累。

(4)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2、教学第三段。

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是啊,(引读:“在回家的路上”)——生接读第一句“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评价:我听出来了,你有些担心小蜜蜂,谁能读得更担心一些?

听得出,你真是一个又同情心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

(3)生齐读。

(4)教写“推测”

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推测”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5)“推测、猜测”换词比较。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像不知道的事情,是有依据的想象。猜测:完全凭自己的想像估计。)。

b、用哪个更好一些?

瞧,法布尔做事严谨,用词也十分准确。

c、请联系上文,找一找作者推测的依据。

d、法布尔的推测跟结果一样吗?请联系下文看一看。

——同学们,“推测”这个词就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才能真正读懂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的小女儿呢?我找人来读一读后面的部分。(个别读—范读—齐读)。

四、回扣第一段,体会试验的意义。

2、创设情境读。

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法布尔从试验中还得出了什么结论?咱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积累好词佳句。

课后习题第三题,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写到自己的本子上。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自然界还有许多奥秘,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你们就会有很多的新发现。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留心观察的人。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三

课本第1—4页。

1、能抓住教师的形象神态进行描绘,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2、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3、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4、在充满生活情趣的绘画与制作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卡纸。

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将表现性绘画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

活动一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教学可作如下安排: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猜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你还知道他(她)喜欢干什么?”,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在学习指导中可通过示范画或学习作业的展示观察,让学生重温“自画像”那一课中人物的基本画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特点进行独特的创作表现。作业之后,可将作业进行展示,先让学生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人进行介绍,首尾呼应,结束本课的学习。

活动一作业表现仅仅是教师个体形象,活动二与活动一比较,要表现的人物更多,情节更生动。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观察比较——学习讨论——提供指导——自主表现——交流评析。

可利用cai课件出示两副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副画是一位教师的具体形象,第二副画是将第一副画中的教师形象与一些学生形象进行组合的画面,通过比较揭示本课学习主题。学生讨论师生相貌、身材、衣着的区别,并在cai课件中强化表现意识,在提供学习指导时可通过cai课件让学生在画面中对既定的教师、学生形象进行尝试组合构图,出现人物形象组合的各种图画,并鼓励学生根据记忆加上一定的主观想象,积极思考“学生和教师在何处干什么?”的故事情节,大胆表现,在交流评析中对自己表现的印象深刻的画面故事畅所欲言。

活动三是关于卡片设计制作的学习内容,可以信息加工策略为主导设计学习活动,教学安排如下:观察分析——掌握规律——拓展思路——自主设计——体验交流。

教师出示尊师卡揭示课题,并让学生拆分卡片,了解卡片的构成要素包括:衬底、形象、文字,探讨卡片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律。教师提供各种卡片供学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向学生提供卡片外形和图案设计的思路,如根据文字、祝词进行联想等。学生设计制作完毕后可相互欣赏,并赠送给自己喜欢的教师。教师充满谢意的表白既是对孩子的肯定,又促进情感交流的升华。

评价不能局限于绘画或制作表现的因别,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继续构建师生友谊之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作业要求:活动一,以写生或记忆的方式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是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活动二,记忆或想象画出自己和老师之间印象最深的事情。活动三,设计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四

丽水市特殊教育听障部601班,本班共有8位学生,其中a组的6位学生总体学习能力比较好,上课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环节,b组的2位学生平时去三年级走读。

教学地点在:五楼录播教室。

教学资源:课件科学器材实物道具。

教学人员:朱君斐。

学习主题:数学与科学的跨学科整合学习。

涉及学科:基础学科为数学,其他学科为科学。

学习内容及组合方式: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以基本的数学知识点为主,借助科学器材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以助于直观感知抽象的数学知识。

学生起点行为分析: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体积的相关知识,动手操作及理解能力都比较好,能准确接受老师的任务信息。

个别化学习目标:

a组:

1.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认识测量工具量筒和量杯。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建立容积的概念,建立1毫升和1升的表象。

3.培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b组: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认识升和毫升,初步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尝试读取具体的容量。

教学重点:

理解容积的概念和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教学难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

学习环境支持:希沃白板5科学用具:量筒和量杯针筒调羹水实物教具。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一瓶药及用法用量,引出容积单位毫升。

出示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容积的概念。

1.了解容器。

课件出示一些物品图片,请生按照能否装东西的标准分成两类。请一生上台进行操作。师小结:能容纳别的物品的物体,就叫做容器。

2.容积的概念。

课件出示: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3.巩固容积的概念。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呢?出示一些物品,请生分类哪些有容积?根据学生回答师强调: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物品的物体,才有容积。

(2)认识容积单位。

1.介绍容积单位。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用字母表示就是l、ml,带领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容积单位。

2.联系实际,深入了解容积单位。

请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和毫升,师再出示一部分实物上标有升和毫升单位的物品,请生进行认读。

3.认识测量工具。

出示量筒和量杯,通过课件介绍名称及读取刻度的方法。

4.观察操作建立1ml和1l的表象。

师先示范通过针筒抽取1毫升放入调羹再指着水量带领学生读1毫升。再同桌互助装取1毫升的水量,直观感知1毫升。

活动:每组借助量筒拿取10毫升的水量,再倒入调羹进行观察。

出示量杯装1000毫升的水,指出1000毫升=1升。

5.探究升与立方分米、毫升与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把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刚好倒满,得出结论1升=1立方分米。师再带领学生推出1毫升=1立方厘米。

三、解决问题。

追问:每次喝200ml,你们能用一次性杯子取出200ml吗?请生挑战再集中验证,比一比谁取得最接近200ml。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分层作业。

1.一课一练第一课时(ab组)。

2.调查作业:一大桶约5升的矿泉水和一瓶500毫升矿泉水的单价,算一算,一大桶矿泉水相当于几瓶这样的小瓶矿泉水,怎么买比较合算?(a组)。

本次教学内容是容积和容积单位,在理解容积和容积单位的过程中借助科学用具量筒和量杯,带领学生进行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容积单位的具体量,帮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建立抽象的概念,同时选取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物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际运用的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每天要喝多少水以及每次喝多少水的情境,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会显得单调,增加了趣味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记忆会更加深刻,知识点也会掌握的更牢固。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五

传统节日与班队会扩展活动课。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在第一课时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一节扩展活动课。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认识端午节。同时也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活泼的节日氛围,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制定如下方案。

1、语文: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氛围。

2、美术学科:画鸡蛋、训练学生动手操作与绘画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3、劳动学科:制作龙舟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

4、信息技术学科: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成果。

(一)介绍端午节。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二)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1、看龙舟视频。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2、谈谈感受。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三)制作龙舟。

现在就有请我们敬爱王老师教我们制作会动的龙舟吧!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看谁的手最巧,做的最漂亮。将自己做好的龙舟送给妈妈或长辈。

1、拿出材料包:硬纸板、彩纸、木棒、剪刀、胶棒。

2、将碎龙舟首尾剪裁好,备用。

3、剪下相对彩纸做龙舟身体。折叠彩纸。

4、将龙舟身体和首尾连接起来。

5、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展示作品。

(四)蛋蛋节。

主持人:同学们动手能力真强!今天我们除了庆祝端午节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那就是“蛋蛋节”!

1、画彩蛋。

2、展示彩蛋:把彩蛋摆成心形。

3、撞蛋大赛:评选出鸡蛋王,鸭蛋王和鹅蛋王。

(五)趣味过龙门。

主持人:同学们。看看我们班级的门,今天有什么不一样?

班级前门事先布置成了龙门的样子。在门框上绑一个粽子。取寓意“龙门高中”。现在请同学们排好队。依次通过前门,并高高跳起,摸一下门上的粽子,讨个好彩头。并从后门再回到班级就座。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他们在今后的每一个端午节都会过得特别有意义。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六

1、通过此次联欢活动,加强幼儿的爱国主义热情,了解10月1号是国庆节,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节日。

2、在说说、唱唱、画画等方式中大胆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并能愉快地参与活动。

中班年级组(中一、中二、中三)。

20xx.9.28日上午9:00开始。

1、奏国歌、唱国歌、升国旗。

2、看视频:“国庆阅兵仪式”,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一些庆祝活动,体验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3、赞美祖国妈妈。

(1)诗歌朗诵《从小爱祖国》、《我是祖国小花朵》、《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等。

(2)歌曲:《生日歌》、《国旗国旗红红的哩》、《我爱北京天安门》等。

(3)歌表演《娃哈哈》等。

4、庆祝祖国妈妈“周岁”生日,x米大地画卷。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七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八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了解作者纪伯伦。

(2)学习借物抒怀的手法,训练朗诵和品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领会物体形象。

(2)品味诗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蕴涵之中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

1.重点:在诵读、品析中积累优美的语言。

2.难点:深透理解作者笔下海浪和雨的形象内涵。

一课时。

1.结合资料了解纪伯伦的有关情况。

2.将“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生僻字注音,把词抄写在预习本上,注意字形并理解、记住。

一、导入。

(运用阅读导言)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今天我就感受一下下诗人纪伯伦笔下的浪和雨的形象。

二、正课。

(一)文识了解。

结合注释,及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纪伯论。

参考:纪·哈·纪伯论(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两首。

(二)初读感知。

1.范读(放录音,或师配乐朗诵)。

学生在听读中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知诗中描绘的形象。

2.练读(学生参照范读,自由练习朗读)。

提示:(1)注意字音,节奏。(2)注意语调和情感。

3.试读(学生试着朗诵,师生评价指导)。

4.理解形象。

(1)学生结合初读,感知海浪和雨的形象(同桌讨论)。

明确:海浪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2)从诗中找出体现这两种形象的语句并简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评价点拨。

(三)品读赏析。

1.品读。

(1)请两位同学(自觉)根据自己对待的领悟,有感情朗读。(师生听读评价)。

明确:有感情的读诗,一要把握常规朗读技巧。如:重音,节奏,语速等,二要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住诗的感情基调,以确立语调。

(2)配乐朗读,女声《浪之歌》音乐轻柔、舒缓。男声《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2.赏析。

让学生结合品读,谈一谈这两首散文诗美在哪里。

提示:可从诗的形象,语言,修辞方式的运用等角度(生交流互谈,然后展示)。

明确:

形象美:诗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博爱者的形象,其既温柔多情,又执拗泼辣。“雨”被作者赋予了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正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语言美:这两首诗的语言都清新流畅如《浪之歌》中,写浪与海岸的相爱,描写的十分形象入情.如:“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恋爱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表达美:这两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作者想象中的海浪和雨水与自然物理相和谐,同时文中灵活地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可感。

(四)读写链接。

在人的眼中自然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花草树木,风雨雷电,无不展现着自己的情感,结合此文的学习,请选择一种事物,发挥自己的想象,赋予其情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之歌”为题,写一篇短小的散文诗(准备下课时语文实践活动交流)。

三、小结。

纪伯伦的《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诗中可随时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九

为全面推进“4+2”特色教育工程,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我校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节的各项活动,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把我校科技教育推向更高的水平。

体验、创新、成长。

组长:黄勇。

副组长:侯德斌、侯茂德、何军、吴学勤、张金焕、李华万、田学英以及各班班主任和全体教师。

20xx年3月。

1、科幻绘画作品征集、评比。

2、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征集、评比。

3、科幻绘画、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展。

学校各处室、各教研组、各班班主任要结合学校实际,以“科技节”活动为契机,充分认识科技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的促进作用,努力配合各项活动、比赛,组织好本班的科技节活动。

1、活动要有氛围,以主题班会、演讲等形式和载体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2、活动要有内容,以专题讲座、学生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科技教育活动;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十

心理学(探索过大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

(一)通过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运动有关。

2.全班活动:试着玩一玩,看谁的发现最多。

温馨提示:在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b。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1分贝大约是人刚刚能感觉到的声音。适宜的生活环境不应超过45分贝,不应低于15分贝。按普通人的听觉:

0-2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

20-4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语。

40-6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

60-7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

70-9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

90-10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

100-120分贝难以忍受、呆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在居民区内,户外允许噪音级昼间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只要昼间超过55分贝,夜间超过45分贝就可投诉了。

3.师喊:开始——停。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动词”。(抖吹拍打甩摩擦等)。

6.一个普通的塑料袋被你玩出了不同的花样,你真了不起!

7.交流:看来,我们通过敲、打、弹、搓、拍、吹、摩擦等动作方式,对塑料袋用力时,它就可以动起来,并且发出声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用力地过程中要适度)那么物体在发声时,它的状态是怎样的呢?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其他的材料继续进行探究。

“让塑料袋发出声音”这个活动围绕“用了哪些动作方式使塑料袋发出声音”,组织学生通过实践去制造声音,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去主动发现,并形成探究问题。本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分析和学习,认识到声音的产生离不开力。让学生初步将“发声”与“动”联系起来。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十一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在第一课时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一节扩展活动课。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认识端午节。同时也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活泼的节日氛围,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制定如下方案。

1、语文: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氛围。

2、美术学科:画鸡蛋、训练学生动手操作与绘画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3、劳动学科:制作龙舟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

4、信息技术学科: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成果。

三、活动过程。

午节。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二)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1、看龙舟视频。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2、谈谈感受。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三)制作龙舟。

现在就有请我们敬爱王老师教我们制作会动的龙舟吧!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看谁的手最巧,做的最漂亮。将自己做好的龙舟送给妈妈或长辈。

1、拿出材料包:硬纸板、彩纸、木棒、剪刀、胶棒。

2、将碎龙舟首尾剪裁好,备用。

3、剪下相对彩纸做龙舟身体。折叠彩纸。

4、将龙舟身体和首尾连接起来。

5、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展示作品。

(四)蛋蛋节。

主持人:同学们动手能力真强!今天我们除了庆祝端午节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那就是“蛋蛋节”!

1、画彩蛋。

2、展示彩蛋:把彩蛋摆成心形。

3、撞蛋大赛:评选出鸡蛋王,鸭蛋王和鹅蛋王。

(五)趣味过龙门。

主持人:同学们。看看我们班级的门,今天有什么不一样?

班级前门事先布置成了龙门的样子。在门框上绑一个粽子。取寓意“龙门高中”。现在请同学们排好队。依次通过前门,并高高跳起,摸一下门上的粽子,讨个好彩头。并从后门再回到班级就座。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他们在今后的每一个端午节都会过得特别有意义。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十二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每星期四的课外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美术教室。

美术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要办好美术兴趣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美术兴趣小组办的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

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不应该太多,大约10人左右,所以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两次,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1、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保护好公物。不乱涂乱画,保持教室的清洁,干净卫生。遵守课堂纪律。有事要举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适当结合一些手工来提高他们动手制作能力。

3、做好点评工作。对每位学生每周作的画进行点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中使学生对美妙的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感知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对生活的描绘、对生活的美化。

4、学生作品画到一定的时候。举行小组赛。作品进行现摩。

5、鼓励学生配合班主任或宣传委员。出好班级板报。美化校园环境等。使学习兴趣与应用相结合起来。

(三)、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四)、举行美术绘画比赛。

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到一定的时期,可以让学生举行国画、速写、简笔画、素描等比赛,通过训练比赛,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另外,我觉得可以适当地举行中外名画知识抢答比赛,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美术更加热爱,从而积极认真的去学习。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应该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创意兴趣小组活动计划(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单位:杨村第十中学。

组别:创意美术兴趣小组。

指导教师:赵娜。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十三

副组长:略。

成员:略。

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远程教育学科教学应用工作的统筹与规则、制度建设、考核与评估。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学科教学应用小组:

1、语文组组长:成员:各班语文任课教师。

2、数学组组长:成员:各班数学任课教师。

3、自然组组长:成员:各班自然任课教师。

4、品德社会组组长:成员:各班该学科任课教师。

各学科教学应用小组的工作职责是:以本校所有学科教材为主,以远程教育接收ip资源,基础、中央电教馆资源库为核心,通过研讨形成每节课的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整理加工成各学科教学应用资源库,并及时将本学科教学应用工作上报县电教中心。

1、利用两周时间完成四个学科(语文、数学、自然、品德与社会)教学应用小组组建工作。应用小组的工作核心是形成四个学科本学期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扩展资料。

2、开展教师远程教育学科教学应用全员培训工作。利用远程教育ip资源,形成每位教师研讨资源、应用资源,分层次开展教师、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达到资源应用进计划、进课堂、进管理、进德育、进为农服务。

3、应用工作达到设备应用每周不少于20课时,每周开展一次德育活动,每月开展两次为农服务和党员教育活动;建立统一规范的一表三册(专用课表、教育资源登记册、教学应用登记册和为农服务登记册);切实做到一机三用(上课学生用、课余教师用、节假日农民用)。

4、通过活动,使我校的远程教育应用、管理、培训等工作有典型经验、有特色。

第一阶段:

成立学科教学应用领导机构,成立学科教学应用指导小组,开展全员培训。

第二阶段:

学科教学应用小组开展工作,利用远程教育ip资源,基础、基础、中央电教馆资源库、国家基础教育网等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完善学校年度第二学期各学科教学资源库。

第三阶段:

总结评估。开展学科教学应用互动,以学科教学应用基本要求与考核细则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学科教学应用指导经验。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十四

教育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力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学生需求,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问题和有趣的数学知识,培养同学们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提高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同学们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增进同学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努力使我校“数学频道”社团成为数学的后花园,花草丛生,曼妙多姿。来到这里,让他们发现数学不再枯燥、神秘,能感受到生活经验数学化和数学经验生活化,体验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观察、认识现实生活的真谛与价值之乐趣。

(1).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加趣味性和全面性,扩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每次数学活动都有主题,要求与正规的课堂教学有明显区别,决不能成为变相的加课时,也不能成为“补课”活动,但应尽量与当前学生的数学课内的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如:可将教材中的“课题学习”融入活动中。

(3).数学活动要讲求实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2.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1.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保证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丰富和活跃学生的课外文化及生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制定本条例。

2.尉氏电大附中数学频道社团是尉氏电大附中学生以共同爱好为基础,自愿加入的经团委批准成立的群众性团体。

3.尉氏电大附中数学频道社团社员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凡是有三次以上不参加社团活动的,社团负责人有权将其劝退。

4.尉氏电大附中数学频道社团设置社长和副社长一职,社长全面负责社团活动的安排和计划,副社长负责协助社长完成社团活动。

2.数学趣味知识竞赛。

4.中外数学史介绍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5.数学之美—生活中的数学;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十五

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决定在我校广泛深入开展第二十一届“科技之春”科普月科普进校园活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组长:张加荣。

副组长:张永成、陈波。

成员:田学洋任波马杰邹素霞。

杨兴立肖航。

1、活动主题:弘扬科学文化,科普惠民强县。

2、活动时间:2013年3月10日至4月10日,为期一个月。

1、服务“三农”,开展科普知识进农村活动。充分利用劳技课、综合课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利用多媒体展示平台,举办科技讲座,引导周边农民朋友学习新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2、开展少年儿童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学习将举办科普报告会、科技创新作品展示等活动,进行科普宣传。在全校学生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整体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3、教职工要加强自身对先进文化的学习,积极引导少年儿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民族精神。

4、组织开展“科学上网、远离网游”活动,增强少年儿童自制能力,引导少年儿童利用先进网络科技学习知识,抵御落后文化的能力。

1、在校园内办科普展板、专栏,挂横幅、标语、彩旗,营造“科技之春”宣传月的浓厚气氛。

2、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展示平台,请学生家长来校参加“农业科技”知识讲座,播放科技影片。

3、各班组织召开“科技之春”主题班会和家长会,开展一次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校科普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4、组织开展“科学上网、远离网游”千人大签名活动,引导青少年利用先进网络科技学习知识,提高自制力,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5、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包班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技活动指导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活动和各种知识竞赛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各班要明确认识到此项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此项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好活动。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十六

1、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2、学会关心别人,不吵别人。

3、感受运动身体的快乐。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音乐磁带。

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1、欣赏歌曲。

播放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地听一听,动一动。

你听了这首歌曲想干什么?为什么?

2、学习歌曲。

再次播放,引导幼儿仔细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什么。

按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熟悉歌词。

3、进行歌表演。

4、启发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动作。

5、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磁带,快乐地边唱边做创编的动作。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十七

二、学习目标:1.语文学科:鉴赏古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与意境。能用恰当的声音朗诵古诗。

2.音乐学科:运用柯尔文手势语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体验两声部合唱的乐趣。

3.美术学科: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查找符合自己心中春天的景色,并画出来。

三.学习对象:20级艺术专业学生。

四.活动流程。

1.鉴赏古诗:《春晓》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中国古诗词,出自我国唐代诗人孟浩然之手。这首诗是诗人隐居时所作,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的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导入歌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某某知多少。插入图片和音频为学生创设春天的真实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用传统语文课的古诗朗诵的形式,朗诵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情绪情感。

制作图谱:请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查找符合自己心中春天的画面,将讨论的结果以画图的方式展示出来。

节奏处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某某/知/多少。

嗓音处理:前两句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诵,表现见到春天的喜人景象;后两句可重读“落”字,表达对落花的惋惜之情。

表情朗诵:结合自制图谱,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感知旋律:学生双手打开,按四拍子韵律左右摇摆,两个八拍后,播放歌曲《春晓》主旋律为其伴奏。

3.哼唱旋律:教师采用逐句弹唱的方法,引导学生逐句哼唱,体态保持前面的状态。

4.辅以手势:使用柯尔文音高手势语,逐句哼唱。

5.学唱歌曲:学习用适中的力度、速度,连贯、柔和的气息流动方式唱前两句,用适中的力度,较快的速度,有弹性、更短促的声音演唱后两句。注意装饰音和休止符的唱法。

6、拓展练习: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两个声部卡农式轮唱。

五.学习资源:手机、电脑,鸿合白板。

六.技术工具及应用策略:利用互联网查找,通过制作图谱等方式进行展示交流。

七.学习评价:

本活动是一个“本土化”的奥尔夫音乐。

教学。

实践,旨在感受中国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美术的结合,并能用恰当的嗓音朗诵古诗、演唱歌曲。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加,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有条理的分享探究成果,到达了预定学习目标。

跨学科活动方案篇十八

(一)总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校园周边的植物,并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进行探究,主动学习,丰富对植物的认知。

(2)通过探究自己要研究的植物,了解和这种植物相关的知识。

(3)学会用上网收集,影集制作,查询图书,询问他人等方法探究问题,提高信息收集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加对校园环境的爱护和爱校精神。

(二)具体学科目标。

1、语文学科。

(1)在真实的场景下写作,尝试运用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和积累的语言材料到写作之中。

(2)能客观反思并诉说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2、生物学科。

(1)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

(2)坚持写观察记录,探究自然奥秘,发现问题后,能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进一步探究问题,培养实践精神。

3、美术学科。

(1)根据美术课学到的知识,学会画所研究植物的简笔画,或进行植物手工编织、制作模型。

(2)掌握基本的拍摄技巧,拍出美观的照片。

4、音乐学科。

(1)寻找与校园植物有关的歌曲并进行欣赏,培养审美情趣。

5、信息技术。

(1)学会在生活中收集资料,利用互联网工具和多种方法收集信息,认识到收集、整理资料的重要性。

三、学习对象高中。

四、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5课时)活动准备阶段:

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并利用微信小程序识别植物。制作校园内的植物种类的思维导图,学会归类概括。选取小组内要研究的具体植物,并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10课时)活动阶段:

学习按顺序观察植物并写一写。

寻找与该植物有关的诗歌,制作附带诗词的植物卡片、或使用橡皮泥等工具制作植物模型,或制作植物标本。

进行和植物有关的歌曲、音乐鉴赏。

利用微信小程序制作植物标本小影集。

种植一种植物并观察。

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查询等方法,查找和研究植物相关的资料,并进行介绍。

第三阶段(6课时)展示交流阶段:设计制定展示交流方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31968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