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图统计图教案(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9:48:08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1-16 09:48:08     小编:MJ笔神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新思想和方法。教案的优化和调整,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进行。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一

由于学生是在一年以前学习过了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尽管折线统计图还没有正式学习,但从其他一些媒体中是见过的,学生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为了唤起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回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然呈现折线统计图,课前预设了一项作业:通过报纸、书刊、电视或网络了解并收集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1、交流并展示同学们课前收集的统计图或统计表。(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中的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展示)指着折线统计图问学生:你们知道他们的名称吗?这就是我们在本单元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2、老师也在课前进行了调查,用多媒体或挂图出示“非典”图片。介绍20xx年发生在我国“非典”期间的一些事例。在讲到全国人民都很关心北京这个“非典”重灾区的情况,报纸、电视和网络每天都要公布新增病人的人数,这也是全国人民了解疫区情况的重要途径时,同时出示教科书提供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这两份统计图表。

(1)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请上台来指着统计图或统计表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的信息主要包括:不同日期所对应的人数和不同人数对应的日期,以及新增病人最多与最少的日期,其中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能说出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

教师:刚才我听到有个别同学说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你们觉得是这样吗?是怎样看出来的?(请这个学生上来讲一讲)

教师:这个信息在当时可重要了,让人们心理安稳了许多。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信息只有少数同学看到了?如果把它换成这种形式的统计图,这个信息就很明显了。(出示折线统计图)

1、师:从折线统计图上你都看到了些什么?(通过看图,学生明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有统计图的名称,统计的时间,统计图的横向表示日期,纵向表示新增病人数。)

2、师:请同学们观察统计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是怎么看出来的?(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说说)

学生:我看到了5月1日对(对应)的点最高,说明这天新增病人最多。

学生:我看到了5月31日对应的点最低,说明这天新增病人最少。

学生:我看到从5月1日以后的线在一直往下走(用手势在边说边比划),所以新增病人在不断地减少。

学生:我看到从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病人还在增加,因为这个时间的线段在往上走。

教师:同学们不仅能说出新增病人的变化情况,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点的位置来说明人数的多与少,从线段的上升和下降说明人数的增加和较少。很了不起!

教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了5月1日以后的新增病人在逐渐减少,那么是不是每个月减少的人数都一样呢?能不能从图上看出来那个月人数减少得最多呢?(学生讨论)

学生:每个月减少的人数,我可以将挨着的两个点的人数相减,再比较就可以知道了。

学生:不用那么麻烦,我只要看哪一段斜得最厉害,这期间的新增人数就减少得最多。

教师:他说“那一段斜得最厉害”是什么意思?谁听明白了?

学生:我知道,比如说5月1日到5月6日,竖着看,人数减少了2?5格,1格代表20人,2?5格大约就减少了50人。在看5月6日到11日,也是竖着看,人数减少了1?5格,大约减少了30人。

学生:我发现相邻两个点横着的距离都是一样的,竖着减少得越快,这部分的线段就越陡,说明人数减少得越多,也可以说,如果线段越平,人数减少就越少,就像26日到31日那样,减少的人数最少。

教师: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线段倾斜的程度就表示了人数减少的快慢。

3、根据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第117页下面的填空。

教师:请同学汇报自己是怎样填的`,并说明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来的。

学生:第1题新增病人在5月1日最多,达到122人,以后人数在逐渐减少。因为5月1日的点最高,所以人数最多。达到的人数我是从统计表中看到的,统计图上看不准确。因为在5月1日以后的折线都在不断下降,所以人数在逐渐减少。

学生:新增病人减少最快的时间是在5月2日到5月6日,减少了52人。我发现从5月2日到5月6日的线段下降得最快来找到的,减少的人数也是从统计表中查到的。

学生:我觉得6月初的新增病人的人数会更少,说不定没有了。

教师:做出这个预测有道理吗?依据什么?

学生:看这个折线的变化就知道,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折线越来越向下降,所以可以估计6月初的新增病人会更少。

教师:怎么理解?

学生:就是看折线一直往下降的趋势。

教师:看“趋势”来做预测,很有道理!

该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既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已有统计知识的回忆,又能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地引入折线统计图,同时丰富的统计图表还能为统计知识的后继学习留下一些直观印象。

二是在折线统计图之前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认读中,抓住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对于“新增病人人数越来越少”这个重要的信息只有少数同学能看到的现象,直接换成折线统计图形式后,学生明显感觉到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是教师将认识折线统计图分成了两个环节,在第1个环节中,给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发现的空间,在学生容易看出的现象中,突出落实在折线统计图中点的位置与线段上升与下降的认识。尤其在认识线段的倾斜程度就表示人数减少的快慢这个教学难点上,教师让多个学生用自己语言来表达,教师用不多的语言,抓住学生话语中有价值的字眼,如“斜得最厉害”、“把相邻两个点竖着比较”来引导全班同学去理解、咀嚼与分享,使学生的思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断地升华。第2个环节则是一方面巩固前面的认识,并着重将怎样看“趋势”和以此进行预测落到了实处。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二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的理解。

投影片,小黑板、等。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1课时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见课本图形)

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

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教师用电脑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许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三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6~118页上的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三第1题。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做简单分析。

2.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

各类统计图表,有关非典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03年春,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在抗击“非典”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数。

2.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

生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113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122人;5月6日新增“非典”病人70人;5月11日新增“非典”病人42人;5月16日新增“非典”病人28人;5月21日新增“非典”病人8人;5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5人;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1人。

生2:其实,从统计表上可以直接看出当天新增“非典”病人的人数。

师:总结得很好。

生3: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

师:统计表能很快了解到具体数据,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病人数量的多与少。

3.揭示课题。

师:如果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板书:折线统计图,并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折线统计图)。

生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横向表示日期,纵向表示人数。

生1:折线统计图上还有许多的小点,这些小点都用折线连起来。

生2: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他们的倾斜程度还不一样。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不但看到折线统计图有点,有折线,还看到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们的倾斜程度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围绕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折线上升和下降、折线的倾斜程度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师课件出示)。

(1)从图中的各个点,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从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从折线倾斜的程度又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指名回答。

生1:图中的第一个点表示的是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后面每个格点上的点,表示的是相应时间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

师:你从哪儿知道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生1:5月1日的点最高,所以那天新增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的点最低,新增病人的数量就最少。

师: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

生2: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折线。折线上升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还在增多,折线下降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在减少。

生3:折线上升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速度快;倾斜程度小,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慢。

生4:还有,折线下降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快;程度小,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慢。

师: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呢?

生5: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是从5月1日到5月6日。

(抽生回答,全班进行评价。)。

师:正像大家所估计的那样,6月份新增“非典”病人数量越来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协力和正确认识,防治非典,才让新增病人减少。请大家根据刚才交流的信息,独立完成书上第117页(1),(2),(3)题。

(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议一议。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生1:折线统计图很容易看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生2:它还能够看出一件事情的变化趋势。

师: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相比,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与少,而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它们的倾斜程度,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有很多数据的时候,折线统计图更简洁。

1.课堂活动第1题。

师: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都有上升与下降的变化情况。比如我们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老师边说边用手势比划)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书中描述的生活现象。

(1)从春天到秋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

教师逐条出示,学生思考后,进行比划,抽一生边比划边进行解释。

师: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现象有数量的上升或下降的情况?把你想到的比划给同桌看,并解释给同桌听。

2.第2题。

(1)出示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评价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结合第3个问题,思考:这些折线统计图有用吗?它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小结: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帮助销售经理及时调整进货,可以让消费者把握消费的时机。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

根据交流情况,师生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练习二十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四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并借助此情景让学生认识了解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负增长这些专业词语。

(2)、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人口老龄化情景教学以及联系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并关注国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先后认识了那几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中你认识了哪几种?

师:如果把我们所学的相关知识梳理一下,这个位置可能是什么?(师指ppt)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有单式折线统计图,它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它自身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看摄影展吗?

(喜欢)老师也特别的喜欢,有一组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们一起看……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老人)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00

师: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师:我们怎么知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据变化呢?

生:做调查

整理)

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这两幅图有什么异同之处呢?

生:看标题知内容不同

生:出生人口数增长幅度大

死亡人口数增长幅度小

生: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都呈上升趋势

生:两幅图的横轴和纵轴相同

师:你能观图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20xx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是多少?20xx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是多少?(这两问题学生很快都回答出来而且答案一致)

哪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最大?(学生回答的慢也不一致)

师:怎么不一致了呢?这个问题你回答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需要上看一眼下看一下对比数据,有些麻烦。(引起认识上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找方法)

师:有什么解决办法让我们看起来简便吗?

生:可以合并

生:满足,横轴和纵轴一样

师:同学们会自己合并吗?请同学们同位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收集原始数据,一位同学负责画图。

同位合作画图

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幅图进行展示

a没有标题

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b没有图例

师:你能看清楚这幅图表示的信息吗?

生:缺少图例

师:如果想要清楚的表示两种不同的信息,我们该如何选择图例呢?

生:用不同线段区分

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c

出示一幅完整的统计图

有标题

有图例

标清图例……

师:现在再看哪一年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差距最大?(20xx年)你有什么感觉?(方便,快)

师:(出示复式

和两幅单式)那对比一下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生:便于比较两组数据

师总结并板书:并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

师:仔细观图,你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吗?(ppt)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发言卡的方式讨论

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整体都呈上升趋势

出生人口数上升明显,死亡人口数上升不明显

从部分看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数据是不稳定的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小于死亡人口数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数据差距逐渐缩小

师:从专业的角度讲,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差距叫做人口自然增长数,图中出生人口数比死亡人口数少时,这是人口负增长现象,所以上海的老龄化现象尤为严重,从19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了。

师: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就是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板书邮电,再次强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再结合全国的数据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生:差距都是越来越小

师:那我们预测一下未来几十年中,我们全国也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

通过分析判断

推断结论(板书)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未雨绸缪。(回顾整个制作到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图预测未来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收获提升

师:关于复试折线统计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啊?

1,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服务与我们的生产,方便我们的生活。

2.标题可能是什么,会分析。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有什么打算?

少进日产或不进日产的,发扬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谈收获

实践作业

把自己的语数英成绩做成复试折线统计图,方便今后的学习。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五

xxx。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03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

(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九、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点数量的多少线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水平——不变下降——减少。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六

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

1、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会根据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

2、能掌握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独立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小黑板。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揭题。

二、展开。

1、投影出示p63练习第1题的统计表。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1)20xx年与1991年相比,哪些行业的人数增加了?哪些行业的人数减少了?

(3)结合这个地区的总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写理由。

2.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下图(第2题)。

投影出示p63练习四第2题。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请学生说说是画什么统计图?

(1)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2)学生交流互评。

(3)教师小结。

三、巩固。

练习基本练习题。

四、总结。

五、作业。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七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xxx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学实施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完成教材127页的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现在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咱们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 、看完了亚运会,我们再去看一看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个项目――1分钟跳绳子比赛。有两位同学为了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提前10天进行了训练,对每天的成绩做了记录,大家看教材第128页中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班讨论第四问,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由此可以预测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通过比较发现某地区7~15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个问题是开放式的,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与平均值的比较,体会到统计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2、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根据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乙地比较适合树莓的生长。“五一”黄金周时由甲地去乙地旅游,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

陈明的体重在13~14岁间增长幅度最大,而且他的体重始终都高于标准体重。

4、完成教材第130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

a牌彩电销售量逐渐降低,而b牌彩电的销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过了a牌彩电的销量,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帮助商场经理做出决策,应加大b牌彩电的进货量同时降低a牌彩电的进货量,以保证比较稳定的销售额。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1)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不用研究变化趋势,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2)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参加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简单的实物投影已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课件或网页来辅助教学。可今天这节课,我却认为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相对于制作课件而言要高效。教学由统计表引入,当说明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时可以请两名学生在两幅单式统计图中分别中韩两图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注意:发给两位学生的油性笔颜色必须不同)。然后,请学生观察统计表回答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时,学生们发现手拿两幅图进行比较很庥烦,顺理成章地引出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时,教师将学生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重叠在实物投影仪上,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快速就制作成功了。此时,适时追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哪条代表中国、哪条代表韩国?谁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看都明白呢?”从而自然过渡到补充图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

练习二十五第2题的第2小题,问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绝大多数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还有的学生吵嚷着说“题目出错了”。原来,他们只会顺着1至12的顺序找,而不会跨年度思考。悲哀呀!学习了五年的数学,而且全班近半数学生在校外参加培优,可思维居然如此僵化,这是应试,也是我教学中没能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很好的结合。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八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基于以上认识,把《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相山公园图片。

师:知道这是哪儿吗?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生:人多、人山人海………。

2、由统计表提出问题。

预设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

师:老师这儿还带来了一个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年到()年浏览人数增加最快?(课件出示)。

质疑:我们能不能不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年到()年人数增加最快?

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这幅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每年浏览的.人数?这也不能很直观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师:我在公园里还看到这样一幅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在这幅统计图中,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

每一年的浏览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中都能找到吗?

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每年的浏览人数的?(点)师板书:点。

2、深入探究。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九

折线统计图。

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xx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上升――增加 水平――不变 下降――减少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晰呈现数量的多少,还清晰地表现数量变化的情况,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预测。折线统计图的制图原理与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都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是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大小,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还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绘制统计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小学生一般不易把握。而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渗透统计思想,增强统计意识,学会一定的画统计图的方法,培养简单分析数据或作出判断的能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降低了绘制统计图的要求。在设计例题教学时,课前先画好统计图中的横轴纵轴的位置数据,让学生在这幅没有画完的统计图上补充完成,然后出示教材p47页的例1,带有变式的半成品统计图,让学生体会到横轴必须是等间隔的标时刻。掌握统计图的画法后,紧接着让学生试着根据给出的例题自己来确定纵轴的数据,从而来判定所画出的统计图是否合理。整堂课不要求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而是通过小组讨论,团结协作来共同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负担。

课时1班级四年级。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书114—116页。

2.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个学段的学生制图能力较差,本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统计图,提高制图的能力。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2、小结: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师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2、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2、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3、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评价。

收集了许多资料,例降水量统计表,旅游人数统计图。

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

以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为材料引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效教学资源。

教师叙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每个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他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们又了解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折线的上升说明什么?折线的下降又说明什么?从而突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这一特点。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p38a级部分内容来加深对折现统计图的认识,并进一初步做出预测。巩固练习中尝试独立思考交流。此题检验学生是否看懂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的能力。

折线统计图从学生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教学观察折线统计图时,我分了二个层次让学生思考。第一,让学生观察表格,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月到几月?降得最快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演示展示知识的生长过程。一开始出现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又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这些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然后将条形统计图进行变魔术,让一个个的长条隐去,只剩下最上面的一横,后来索性缩成一个小点。最后再将这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变成了一幅折线统计图。用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特点这一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学习着重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统计图,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我通过气象小组测得的20xx年上海市气温情况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粉笔字写的不好,需要加强。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一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xx~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李(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xx~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

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

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

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二

第一步,首先要导入源数据。

第二步,选中源数据的数据内容。

第三步,选择菜单栏上【插入】-【图表】,然后再选相应的图表类型,这里我们选择条形图。

第四步,完成上面步骤后就点下一步wps表格就会显示出条形图的基本图形了,然后切换到【系列】。

第五步,选择【分类x轴标志】,这里主要插入的是x轴的分类标志数据。

第六步,在源数据中选中x轴的分类数据。

第七步,然后修改【系列】-【名称】,这样整体的条形图就完成了。

第八步,完成图表的数据操作后,就可以进行标题、x轴、y轴等属性的修改,条形图就完成了。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三

现在,不少人都在使用excel这个办公软件。而很多人都有制作折线图的需要。拆线图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呈现界面,如何通过excel制作折线图,下面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excel2010图表制作折线图方法。

excel2010图表制作折线图的方法:

选择需要生成折线图的数据,然后点击插入--拆线图--然后点二维折线图,即可生成一个折线图形,如下图所示:

上图生成了一个随月份的的增长走势图,通过图线表格,可以清晰的地看到这几个月增长的速度变化,数据一目了然,如果希望知道每月的数据值,我们可以在数据上增加数据标签。通过选择折线--右键--添加数据标签,即可完成操作,如下图所示:

这时候将得到一个带着数据标签的折线图,折线图制作完成。

2010单元格中显示图表方法。

2.计算机考试excel制作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

3.在excel中画斜线的方法。

4.计算机二级vb考点:报表制作。

中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6.计算机考试excel表格中换行的方法。

添加加载项的方法。

8.调整计算机二级备考状态的方法。

9.计算机考试给excel加密的方法。

中插入数据透视表的方法。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四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2页。自主学习天地p55的练习题。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练习重点】。

【练习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一.课本练习。

谈话导入。

师:p62中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表里的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这说明要从表里了解和收集数学信息。

回顾旧知。

小结学习。

同学们,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4、集体订正。

二.自主学习天地。

p55第1、2题。

下面的统计图是一个什么统计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完成。

2、智慧树第1题。

实线表示的是什么?虚线呢?

3、实践大本营。

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体解决的。

集体订正。

三、拓展。

自由叙述。

四、小结:

2、小结:

与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和你的疑惑。

重点让学生就解题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进一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会作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五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一)活动一:认识汉字.。

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

(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四)活动四:找位置.。

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

1.看见什么了?

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五)活动五:找同学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出示图片:找朋友。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一)活动一:讨论.。

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

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4.怎么办?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

(二)活动二:帮一帮.。

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

(三)活动三:上下楼梯.。

1.出示图片:少年宫。

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2.展开讨论.。

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

(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四)活动四:找球.。

三、小结.。

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左右。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左右吗?哪是左,哪是右?

1.学生:左右手;左右眼;我写字的手是右手.……。

教师板书:左右。

(二)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左右。

教师: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师说生做)。

(1)请举起你的左手,右手。

(2)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指名做:举左手、右手、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

(3)快请你们看一看挨着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教师提问:不知你们看出没有,这个同学怎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呢?

二、活动二:动手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左右)。

(一)情境引入。

今天,一些同学要去看电影,他们准备带上一些水果,我们快看看他们都带了哪些水果,并把水果摆整齐.(小组拿出水果图片)。

(二)老师说,小组合作摆.。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1。

2.桃子摆在从左数的第二个.。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2。

(2)观察这五个水果的左右的位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把糖摆在梨的左边(体验不同的摆法)。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3。

(2)出示图片:水果图片4。

(3)出示图片:水果图片5。

4.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摆法都对?

(三)练习。

1.教师:观察你座位的左边都有谁?右边都有谁?

2.自由活动。

还有一块饼干,请你们把饼干摆个位置,摆好后说一说饼干的位置在哪.。

三、活动三:在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出示图片:找朋友。

1.教师:我们帮同学们整理好水果,准备出发了,可是一检查还少小明没有来,于是。

就派小刚去请,但小刚却忘记小明家是几号房间了,只知道是在一上楼的左边,我们快帮助小刚找一找吧!

2.集体反馈。

3.拍一拍、想一想。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左右,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2)拍手游戏。

小组两人相对,用自己的右手拍对方同学的右手,用自己的左手拍对方同学的左手.。

(3)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4.做一做,动动脑。

(1)教师:认识左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出示图片:练习3。

(3)小结:由于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

下楼时,都要向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按次序走.。

(4)出示图片:练习4。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吧!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上、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歌词。

游戏过程。

1.教师介绍拍手游戏的歌词,并教会学生.。

2.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加上手上的动作.。

3.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组进行表演.。

4.选出最好的一组作为班级课间休息的游戏.。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六

2.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个学段的学生制图能力较差,本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统计图,提高制图的能力。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引入。

1、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2、小结: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师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2、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三、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评价。

收集了许多资料,例降水量统计表,旅游人数统计图。

四、小结师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七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26、127页的内容及第129一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xxx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问:统计图的两个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二、教学实施。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

现在大家自己动手完成教材127页的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2、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现在有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咱们就可以方便地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页例2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

4、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一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5、看完了亚运会,我们再去看一看学校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一个项目——1分钟跳绳子比赛。有两位同学为了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提前10天进行了训练,对每天的成绩做了记录,大家看教材第128页中的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全班讨论第四问,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

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的情况不同。李欣是稳步提高,刘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刘云好,而刘云最后四天的成绩不如自己前几天的最好成绩。由此可以预测李欣的比赛成绩可能会超过刘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通过比较发现某地区7~15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速度慢。第二个问题是开放式的,让学生通过对自己身高与平均值的比较,体会到统计对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

2、完成教材第129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根据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选择乙地比较适合树莓的生长。“五一”黄金周时由甲地去乙地旅游,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物。

3、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第3题。

陈明的体重在13~14岁间增长幅度最大,而且他的体重始终都高于标准体重。

4、完成教材第13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a牌彩电销售量逐渐降低,而b牌彩电的销售量在逐步提高并超过了a牌彩电的销量,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帮助商场经理做出决策,应加大b牌彩电的进货量同时降低a牌彩电的进货量,以保证比较稳定的销售额。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1)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不用研究变化趋势,可以用条形统计图。

(2)适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参加旅游的人数就越多。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简单的实物投影已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自制课件或网页来辅助教学。可今天这节课,我却认为用实物投影仪来辅助教学相对于制作课件而言要高效。教学由统计表引入,当说明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金牌数的变化情况时,学生们很快想到了制作折线统计图,这时可以请两名学生在两幅单式统计图中分别中韩两图获金牌情况统计图(注意:发给两位学生的油性笔颜色必须不同)。然后,请学生观察统计表回答哪一届亚运会两国金牌数量相差最少时,学生们发现手拿两幅图进行比较很庥烦,顺理成章地引出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时,教师将学生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重叠在实物投影仪上,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快速就制作成功了。此时,适时追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哪条代表中国、哪条代表韩国?谁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看都明白呢?”从而自然过渡到补充图例。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统计图由学生手工制作),又使媒体的使用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与制作课件相比更省时、高效。

折线图统计图教案篇十八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3931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