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15:30:19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优质17篇)
时间:2023-11-16 15:30:19     小编:QJ墨客

方案的制定应该具有可行性和实施性,不能过于理想化。在编写方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和障碍。接下来是一些方案管理和执行中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一

为了进一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夯实本项目工程安全工作基础,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现场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公司制度,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现就有关事项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积极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努力构筑“群防、群控、群治”的安全生产网络,促进企业科学、安全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组织领导。

副组长:朱华。

周昌稳。

张英圣。

三、工作目标。

据公司组织体系,建立“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并在工程开工时正常运转。

四、工作内容。

全面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主要内容为:

(一)事故隐患动态管理机制。

1、建立事故隐患监控点实时监控制度。对已经被确认的监控点按照监控内容要求进行监控,并及时进行评估:对新产生的事故隐患,进行及时排查评估,确认监控等级,对移动危险源点要跟踪监控。

2、建立事故预警制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内容和方法,对一些突发事故按照《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发挥预警机制作用,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监控。

3、建立安全教育更新制度。加强监控点管理、日常安全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并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保证教育实效性。

4、建立奖惩制度。对员工在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果断效果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给予一定奖励。

(二)事故隐患持续改进机制。

1、建立安全员排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整改。凡因某些原因一时难以整改的,实行评估确认,分级分色预警监控。

2、建立持续改进制度。对事故隐患监控点经督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3、建立创新提升制度。积极创新安全管理工作新理念、新规范,不断完善和丰富监控工作方法,提升应用实效。

(三)事故隐患监控评价机制。

1、员工评价。组织员工对设施、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管理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的方法采取“班组每天评价、班每周评价、项目每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监控点控制情况进行评价。

2、技术评价。组织安全员对整个项目安全工作进行评价。

3、监管评价。上级领导部门对项目各班、各组安全工作状况,“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开展情况、事故发生情况等进行评价。

五、实施步骤。

第一,排查。组织发动所有员工从施工整体环境(含周边道路、围护)、施工设备、劳保设施、安全防护、临时设施、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员工思想状况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

第二,确认。对排查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确认。事故隐患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点确认的一句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即有无爆炸、易燃、已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有无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有无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有无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有无器具、物件产生挂、绞、碾、碰、挤、压、切、撞、割刺危险的场所:有无灼烫、淹溺、坍塌危险的场所:有无坠落物、崩块伤人危险的场所:有无拥挤、可能产生践踏试过的场所:是否存在噪音、低温、高温、振动、辐射、生物毒性危害的场所:以其其它容易导致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的场所。

第三,评估。由“1+3”安全监控领导小组会同工作组的成员组成的评估小组对确认的安全隐患和事故易发点逐个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危险等级。确定危险等级的依据主要由三条。一是事故发生的概率,二是可能产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程度,三是职业危害的大小,根据上述依据把安全隐患分为三个等级。即:

黄色监控区域(c级):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伤害程度较轻,财产损失较小,对施工现场造成一般影响的。

橙色监控区域(b级):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易发生多人伤害,4。

财产损失较大,对项目部造成较大影响的。

红色监控区域(a级):发生事故的概率很高,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对项目部造成重大影响的。

第四,登记、建档、立卡。凡被列为安全隐患的地方,均进行登记,建立相应的档案,并统一制作醒目的标志牌(三色警示牌),称作“安全隐患监控卡(警示卡)”,该卡的主要内容有:隐患控制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事故种类、预防措施、监控要求、紧急处理预案、责任人、检查周期等。同时组织员工定期进行检查。

第五,日常管理。一个监控点设置一本台帐。按照“安全隐患点”的维修等级,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人。做到每天必查,留有记录。

第六,建立三项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不论是原有的危险源点危险等级降低,还是出现新的危险源点,都要及时进行调整,使危险源点始终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中。

六、工作要求。

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是安全管理工作在新形势在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要求各班、各组安排推行“1+3”安全监5。

控工作体系相关人员,落实方案和工作目标,主动把工作落到位。二是规范运行,稳步推进。根据有关部门和公司要求建立“三图五卡”:即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流程图、事故隐患健康组织网络图、事故隐患监控示意图,按规定样式制好挂在安全工作场所。并设立事故隐患监控卡、事故隐患评价卡、事故隐患整改卡、事故隐患应急救援处理卡、员工岗位权利和义务告知卡。

三是责任到人,完善资料。a、b、c三级监控区已明确责任人,各责任人要按要求定期排查区域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状况,填写监控卡并及时归档。领导小组不仅要不定期抽查各区域安全情况,还要定期检查监控卡填写情况,并予以签字确认。

四要注意实效,强化考核。建立学习培训、隐患排查评估、监控挂牌、监控检查、考核评比、监控奖惩等制度,层层建立责任制,确保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有序推进。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二

第一条 目的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企业的人才梯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 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 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 主要内容

1、 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 岗位轮换;

3、 内部兼职;

4、 人才调配;

5、 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6、 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 晋升与淘汰。

第六条 适用范围--各职能部门及部门公司

第二章 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 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部门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 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工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

(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绩效好的人与绩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的假设。

(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受压力的能力。)

注: 1、后备人才分类:管理类、财务类、营销类、技术类等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 1、 性格特征 2、 职业倾向 3、综合能力 4、心理测试

第九条 甄选工具

1、 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 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评分等形式进行分析。

3、 综合素质和潜质以平时考核、临时性工作反应、创新性进行分析。

第十条 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根据当前或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按当前中高级岗位总数的20―30%进行评定,对每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者要选定1―3名候选人,如果内部没有合适人选,可考虑以外部招聘的形式进行储备。

第十一条 后备人才甄选,由各单位根据 甄选条件进行初步提案,并由

人力资源部牵头组建的评审小组进行最终评定。

第十二条 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程序:由各单位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关键岗位及继任者名单――人力资源部组织对候选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人力资源部和各单位管理部针对候选人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跟进和实施关键岗位继任者候选人考察考核—报公司办公会备案。

第十三条 后备人才甄选程序:由各单位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后备人才候选人名单――人力资源部组织对提交的名单进行综合考察评定――人力资源部策划后备人才的整体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效果的反馈。

第三章 岗位轮换

第十四条 轮岗对象及目的:岗位轮换主要针对具有培养潜质的中高层干部和管理骨干,目的在于为事业部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的人才。

第十五条 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一般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六条 轮岗比例(年度) 1、中高层干部20%; 2、管理、财务、技术、品质、营销类人员20%; 4、 后备人才 90%以上(沿专业发展的人员可另行考虑)。注:轮岗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第十七条 轮岗与晋升的关系 所有后备人才必须在轮过2个以上岗位才能晋升为中层干部(特聘人员除外)。

第十八条 轮岗审批

1、各单位内部轮岗:由各单位自行审批――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2、跨单位轮岗:由各单位提案――人力资源部审批。

3、财务系统人员轮岗:由部门提案――部门公司、财务管理部审核――人力资源部审批。

4、中高层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轮岗:各单位提案――人力资源部审核――报总经理审批。

第十九条 轮岗人员管理

1、岗位轮换人员轮岗期间的考核工作由新单位考核,但必须将考核结果真实的反馈给原单位,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2、轮岗结束后,轮岗人员应立即提交书面报告(总结)交轮岗双方单位。

3、轮岗结束后,由轮岗单位根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进行绩效考核,与员工职位升降、工资级别调整、效益分红挂钩。

第四章 内部兼职

第二十条 兼职目的:增强对其他单位和部门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部门培养和储备人才。

第二十一条 适用对象中高层干部、专业技术干部和管理骨干。

第二十二条 兼职人员的定位:兼职人员以学习、调研、议政为职责,参与兼职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但不参与具体的决策活动,兼职人员应参加所在单位的有关会议,并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在兼职业务上接受兼职部门领导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兼职周期:兼职周期由派出单位与兼职单位协商确定。 第二十四条 兼职形式和职务内部兼职只能采取跨单位部门形式进行,兼职职位一般以助理职位或副职为主。

第二十五条 工作开展方式

1、兼职人员在兼职部门的工作计划由所在部门负责人与兼职人商定,并纳入该部门工作总计划,接受所在兼职部门负责人的考核。同时,兼职人员工作计划应报派出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人员管理

1、人事关系:兼职人员人事关系仍然隶属于派出单位。

2、审批程序:各单位提案,公司审核,人力资源部备案。

3、兼职申请审批后,统一由人力资源部正式通知,并以文件的形式明

确兼职人员的职务、职责、权限和工作关系。

4、接收兼职人员的部门应当为兼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且有责任安排兼职人员的工作。

第五章 人才调配

第二十七条 调配目的:消除各单位人才封闭现象,加强各单位人才内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内部人力资源。

第二十八条 调配原则

1、 符合部门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战略;

2、 在不损害调出单位利益的前提下,符合调入单位人才需求;

3、 符合员工个人能力和潜力的发挥;

4、 优先考虑新成立公司(单位)和新项目的人力资源需求。

第二十九条 调配对象 因岗位性质和业务需要,必须向内部引进或难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一些特殊岗位或急需人才。

第三十条 调配申请由需求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请,并附职位说明书及需求原因,人力资源部根据提交的申请,经过审核确认后,发出招聘启事或直接从相关部门进行调配。

第三十一条 调配权在调配过程中,因调出和调入部门发生争议而以协商的方式得不到解决时,人力资源部有最终裁决权。

第六章 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建设

第三十二条 在职辅导各单位每年年初都应当制订在职辅导计划,每个高层干部除辅导本部门中层干部外,还须辅导其他部门1―2名中层干部或管理骨干,每个中层干部除辅导本部门员工外,还有责任辅导其他部门1―2名管理骨干。

第三十三条 后备人才每年必须接收10天以上正式培训才有资格晋升为中层干部。

第三十三条 在职培训

第七章 考核与评价

第三十四条 目的 增强各单位人才培养意识,促使各单位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第三十五条 考核对象 以职能部和二级子公司为考核单位。

第三十六条 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为一年。

第三十七条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后备人才的选拔、培训及轮岗计划的实施、计划的落实、人才培养的相对数量等。具体考核方式、指标及奖励方式由人力资源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 人才培养 责任人各级中高层经理作为人才培养对象的相关责任人有义务对本单位人才培养对象进行指导,没有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中高层干部将不能晋升到更高一级职位,人才培养对象的绩效考核结果将影响部门经理的绩效考核结果。

第八章 淘汰与晋升

第三十九条 目的 通过淘汰不合格的干部,为后备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优化部门干部队伍素质。

第四十条 淘汰和晋升比例 中高层干部每年淘汰比例为5―10%,后备人才每年晋升比例为20%左右。

第四十一条 晋升条件参照集团和部门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相关制度执行。

第一条 目的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 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 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 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1

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 主要内容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一)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 “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 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 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 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 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 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 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 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 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2

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高级岗位的人才。

(二) 人才的甄选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 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1. 甄选条件:进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是大专以上全 日制学历,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2. 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由部门或生产单位推荐。

3. 由人力资源部根据甄选条件筛选人员名单,然后由公司 领导批准入选人员名单。

(三) 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 对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1. 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公司采取宽口径培养模 式,即采用:一线轮岗工作(不同系统)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副班长到班长(不同车间或部门)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车间副主任到主任(不同车间或部门)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中层副职到正职(不同部门)时间为一年;培养期间采用继续教育+内外培训+双师培养制+分段式多模块培训体系。

3

+继续教育+内外培训模块训练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四) 人才培养方法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培养计 划的各级人员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按照“技术、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综合素养教育的基础上,以提高大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员的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适应公司发展需求,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性”的应用人才。

1.入职开始跟踪管理: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单位负责,定期跟进大学生工作的进展情况。入职2周的脱产军训、培训;现场流程培训;跟班锻炼;年终优秀选拔。

2.建立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启动职业生涯规划,为了让各专业大学生看到发展的希望和潜力,安心留在企业施展才华,从2015年起,启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工程,其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充分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组织选拔使用和培养适合岗位人才。

3.轮岗:前提必须胜任本职工作;公司不同部门间的轮换,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不同部门、单位及各岗位主要职责和相互协调配合情况;由轮换期间部门或单位管理;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根据培养计划及实际情况确定。

4.纳入内部培训师:为了满足中层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

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菁英工程计划”的必须根据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讲课工作。

5.加强培训:内部培训-公司安排一系列的基础培训、技术培训、管理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素质培训等多种形式;外部培训-安排到有色行业同类矿山现场培训、参加咨询机构组织专项培训。提供技术交流机会,有计划地选送到合作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开阔他们的视野。

6.委培:根据专业、管理需要与高校和有色行业培训机构合作,委托进行深造。培训为半脱产和全脱产形式,毕业后报取得毕业证,公司给予报销学费。入学通知前需签订委培协议,毕业后为公司服务10年以上。

7.双师制:过去,以师带徒、以老带新。安排有经验的同志担任指导老师。表面上很重视,事实上这些师傅根本履行不了职责。在此基础上考虑大学生刚踏入社会,充满激情和动力,思想还未真正成熟,自律和心里承受能力比较小,碰到挫折很容易产生想法。实施“双师制”,即主要组织相关专业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较好职业道德的骨干或比新入职学生早2年“学姐学哥”,班组长为目标责任人。没有身份地位的差距,建立实习情况反馈机制,帮助指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这样让大学生能迅速融入集体、切入工作。当挂职锻炼到车间主任阶段期间,安排厂级领导一带一专人负责指导、管理、考核。

8.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在每一段锻炼期间安排有设计性、研究性的内容,面向生产运行存在复杂疑难课题、技术攻关。例如去年在乌山锻炼的三鑫公司王维、华泰龙杨均,在生产技术部副经理带领下,进行爆破参数优化项目和冻土爆破项目研究,经过分析讨论提出方案,开展研讨,选定试验爆区,通过爆破效果分析各项指标,确定优化参数,开展专项爆破试验,最终试验成功解决了大块产出率和根底率偏高和影响铲装效率的问题。经北科大、设计院等专家认证达到预期效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9.构建分段式、多模块、相互衔接方法: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在强化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先压担子,后帮带,先试用,后定职。按照“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提高素质”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段式、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培训课程。

10.挂职管理能力提升:纵向逐级挂职,横向多-维度锻炼。基层一线班组长挂职阶段,主要是自我完善,丰富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要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办事公道更要顾全大局,锻炼职业道德素质、文化技术素质、管理素质,掌握计划、生产、安全、设备、成本等管理知识和技巧。挂职锻炼关键在第二、三阶段,在车间主任和中层岗位上锻炼时,必须给予施展平台,放开管理权限,明确管理目标,独立处理解决问题,严格按照计划方案实施。

11.保障体系:师资队伍结构-人才培养基地以内部培养为主,现有经验丰富的各专业兼职老师40名。其中教授级高工7名,首席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13名,工程师18名,高级技师1名。此外,基地还根据培训需要聘请一些教授和教员,分别是国内高校名师和行业界高级技术人员,指导团队进行创新教育,科学研究、技术训练。使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12.增强企业凝聚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青年人才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组织各种演讲、书法、篮球比赛和技能比武,积极参加公司举办大型文体活动。

13.考核体系: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季度考核:学员要有工作小结及自我评估改进意见。指导老师和主管负责人对其评价。年度综合考核:采取“三结合”方式,即结合工作总结进行民主测评、带班指导老师,轮岗单位或部室负责人的意见进行评分。

按照人才培养体系四个部分,不同培养时期,不同的层次,分别制定不同考核指标;

考核主要测重于思维能力、专业素质、个人特质、综合能力,同时着重参考其工作业绩。

综合考评采取问卷打分方式,分别由带班指导老师、民主测评、轮岗单位负责人进行打分,然后按照30%,30%,40%的比例计算出加权得分。以此得分作为衡量综合考评结果的依据。

(五)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为了保证公司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考核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1.淘汰:根据年度综合考核结果,考核评为不合格的淘汰。评为基本合格的在原挂职岗位继续锻炼,连续两年评为基本合格的,经人力资源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人才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未按本实施方案要求程序参加培训的或外委 培训不签订培训协议的,违反公司员工管理办法的,经人力资源部确认不再作为公司人才培养。

公司将根据《培训管理办法》对各层次人才的培养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凡不配合评估工作的个人,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淘汰出局人才管理库。

2.晋升:根据年度综合考核结果,评为合格的晋升一级挂职锻炼。另外,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或集团公司选拔人才时优先推选。

一、目的:

1、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合理的挖掘、培养后备人才队伍;

3、增加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效率,减低不良,节约成本;

4、建立内部有策划的人才发展系统。以成长和发展激励员工,留住人才。

二、原则:

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企业“造血机制”与“输血”同步进行。

三、人才培养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能:

1、公司成立人才发展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运营总监、人事主管、各市场督导、各区域主任组成,负责指导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人事主管担任,其他为成员。

2、各商超专柜、区域市场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才人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

四、人才梯队与后备人才

1、一级梯队:公司高管层管理者,如各市场督导(含)及以上职位的在职人员均为一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2个月至2年内发展为市场督导以上岗位的人才成为a库人才。

2、二级梯队:公司中层管理者,如区域主任为二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2个月至1年内发展为市场主任岗位的人才称为b库人才。

3、三级梯队:各商超专柜店长为三级梯队人才。凡有潜力在1-6个月内发展为店长的一线导购称为c库人才。

4、重点培养对象为a、b库人才。

五、a、b库后备人才甄选条件:

1、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知识全面、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

2、考核的关键资质:

分享中人网·共建中人网

1沟通能力;

2分析判断能力;

3计划组织能力;

4领导能力;

5应变能力;

6执行力;

7创新能力;

8决断力;

9人际关系能力;

10团队合作能力;

11承受压力能力。

3、其他:

1性格特征

2职业倾向

3健康状况

六、各级后备人才的核心素质:

1、a库人才:

资源证核发能力、事业心、影响力、决策力、系统思考能力等。

2、b库人才:

团队管理能力、独当一面的能力、专业及学习能力、敬业及责任心、目标导向等。

3、c库人才:

专业与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敬业与责任心、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

七、甄选办法:

1、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或通过第三人印象(同事、上级)等形式进行分析。

八、甄选细则

分享中人网·共建中人网

1、人才盘点,确定关键岗位:各市场、区域根据公司工作需要,对所辖市场、区域内的人才现状及发展需要进行盘点,并确定需要储备后备人才的关键岗位。关键岗位确定后,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关键岗位人员档案,记录其基本信息情况。

2、根据人才盘点结果,对各级后备人才进行特别关注、选拔评估,评估标准符合考核关键资质者,正式成为公司后备人才,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3、各级梯队现职人员本着传、帮、带的原则,根据各自后备人才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强、详细切实可行的提升培养方案。旨在建设学习型组织团队。

4、人力资源部配合、协助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跟踪和反馈,并对整个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跟踪与监督。

5、考评结果欠佳者,取消其后备人才资格,退出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并重新选拔。

九、外部人才引进及其激励措施

1、公司鼓励外部优秀人才引进,分管理层与员工层。引进人才以当地市场发展为主。

2、员工层人才引进:各区域市场在导购、店长招聘过程中,如发现综合能力较强,责任心强、善于学习、与人沟通、团队协调能力好,可作为c、b库人才储备。

3、管理层人才引进:由区域主任、市场督导等通过各种渠道挖掘、聘用,可直接储备为b库以上人才,由人力资源部与本人沟通,作为公司重点培养对象发展。如被储备人才上岗后先在店里实习,实习阶段薪酬与其他同岗位员工相同,外加500元岗位津贴。岗位津贴暂不发放,待上任区域主任岗位试用两个月后,通过各项考核,符合岗位要求,实习阶段岗位津贴统一发放。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岗位津贴。

4、“伯乐”的奖励:本奖励措施只适用于销售系统人员,如区域主任、市场督导等从同行业或其它零售行业中挖掘、聘用到能力、经验相对优秀的b库以上人才,且在试用2个月内通过考核胜任本职位,奖励“伯乐”800元现金以资鼓励。

十、本方案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十一、本方案由 年 月 日起开始实施。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三

   学生组织是学校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组织活动是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规范本校区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并指导其开展有益有效的活动,特制定本人才培养方案。

(1)学生会组织:学生会是在学校校委会领导下的学生组织,是学校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校学生会主要职责是密切配合学校中心工作,组织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学习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维护校规校纪,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和沟通,协助学校建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整洁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

我校学生会是一个系统组织,esl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设立年级学生会,留学生设立留学生学生会,学校设立学生会联合会。

(2)共青团组织:共青团组织是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先进青年学生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要求进步、锻炼思想、磨练意志的学校。我校共青团组织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执行上级团组织的决议,实现共青团组织的各项任务(引导教育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进行爱国爱校教育,发展进步青年加入共青团组织);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青年工作情况,为学校有关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学校成立共青团委员会,esl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各年级成立团总支,各班成立团支部。

(3)其他学生组织:学校提倡、支持和引导学生成立其他各类群团组织,以丰富广大同学的学习生活和业余文化生活,如各类俱乐部、读书会、论坛等。这些组织的上级管理部门是总领事处、教务处或学校指定的其他部门。

(1)各级各类组织必须制定本组织的章程(共青团组织执行(中国共青团章程)),章程拟定后须报校委会或其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活动。

(2)学生会、共青团组织为学校的法定组织,其他学生组织建立时,申办者须向其上级管理部门提交组建申请、组织章程(草案)、组织计划,经管理部门研究批准后公告成立。

(3)各级各类组织一经建立,要严格执行本组织章程,制定阶段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制度和规章等,定期向管理本组织的部门汇报工作。

(4)学生会、团组织严格按照各自的章程进行换届选举,学生会联合会干部和学校团委干部换届都在每年的5月底完成(新一届学生会联合会干部和学校团委干部在9月份开学初宣誓就职,每届干部的职责履行至学年末);各年级学生会干部换届在每年的9月底完成。

其他学生组织如需换届,按本组织的章程执行,如决定解散本组织,应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管理部门评估、审计后发文公告解散。

(5)学生会干部经批准后颁发聘书(学生会联合会干部由学校颁发聘书、年级学生会干部由总领事处颁发聘书、班干部由各年级颁发聘书),学生干部任期满后按程序颁发荣誉证书。

学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各级学生干部,学生干部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诚实守信,正气大气,有理想,有道德;

(2)热爱学校,关心集体,有团队合作意识;

(3)遵纪守法,以身作则,能起模范带头作用;

(4)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勤奋,成绩良好;

(5)尊师敬友,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违纪学生在受处分期间不能担任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任职期间违纪受到处分,将被撤销干部资格。

(1)学生会联合会干部竞选产生,其基本程序是:学校公示岗位、自荐、中外教师以及上届学生会干部推荐、确定候选人、公示竞选人资料及工作成绩、候选人竞选演说、投票选举、校委会研究、公示结果征求意见、发文公告、任命。

年级学生会干部换届参照本程序执行。

(2)共青团组织干部按照团的章程,经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经校党支部通过,报上级团组织批准后,发文公告。

(3)其他学生组织干部,按照该组织章程执行,干部任免由总领事处、教务处或其主管部门发文公告。

(4)班委会干部由领事负责组织评选,由年级主任批准并发文公告。

(5)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考核,对其工作进行评估;学生干部任期内违纪受到处分,按照程序撤销学生干部资格。

学生干部(含团组织干部)培训在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由总领事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每学期开学初组织集中培训一次,平时不定期组织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

集中培训主要是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工作艺术等方面的培训。每次集中培训前总领事处要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好具体时间,指定具体培训地点。培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指导和分组讨论的形式,通过听。

报告。

讨论辩论写论文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培训小结。

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主要是针对各干部岗位职责、职能和工作现状,由学生组织的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的相应培训,可以通过学习、讨论、交流、考核、评估等方式进行。

(1)所有学生组织材料(审批材料、章程、制度等)、计划、活动记录、会议记录、总结、培训记录等在总领事处或教务处建立档案。

(2)学生干部档案材料(个人简历、竞选材料、工作考核材料等),在总领事处建立档案,并保持其连续性,学年末转入学校档案室的学生个人档案(复印件)。

(1)学生干部工作经历写入个人成长记录中学生的领袖学分。

(2)圆满完成本职工作者,学校为其写申报大学的推荐信。

(3)工作成绩突出者,集团或学校给予报道、表彰,并向盛市推荐为优秀学生干部。

(4)其他表彰。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四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蓝图,科学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更是实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无缝衔接的关键。6月12日下午,工商管理系2015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暨教学计划研讨会在晓庄校区实验楼203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沈波主任主持,南京审计学院教授蒋大鸣、江苏金陵商务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李靠山、南京苏宁云商集团人力资源周斌、南京物流行业协会办公室秘书长安娅燕等工商管理系重点专业建设理事会行业(企业)专家应邀参加研讨,与我系党政领导、教研室主任、专业责任老师与高级职称教师就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两大专业群六专业的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展开研讨与交流。

会上,沈主任就我系旅游管理与物流管理两大专业群的教学计划

修订作总体说明,要求专业建设面向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遵循“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原则,他提出了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性意见。沈主任强调,本次会议重点对我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岗位知识要求、专业课程设置等进行修订,使整体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市场需求,更适应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会议随后听取了各专业责任老师对物流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营销与策划、连锁经营管理及商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培养目标、主要内容、课程模块、学分比例、实训课时及技能考证的情况介绍。与会行业、企业专家围绕强化专业特色、对接企业需求,培养能吃苦、会操作、留得住、出业绩、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基层管理职业技能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岗位需求与行业人才规格,对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结合、专题讲座、学生技能考证等环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与会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各抒己见,深入探讨,有效沟通,在互动与交流中形成了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修订完善意见。经专业建设理事会行业(企业)专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我系各专业培养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清晰具体,培养方案内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教学计划规范,课程结构合理,课程内容符合专业知识、技能、素质培养目标,实训实践教学课时达到规定要求。充分听取会议讨论后,沈波主任对我系六大专业教学计划的进一步修订作总体部署,要求专业责任老师将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充分吸收、糅合至我系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工商管理系)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及学校领导的要求,教务处于4月3日下午在行政楼第五会议室举行第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副院长王箐华教授出席并做了讲话。教务处、质评办、高教所及涉及全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单位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为了贯彻落实“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办学理念,培养合格应用开发型人才,王菁华亲自带队到许多兄弟院校调研,同时教务处牵头开展了多方面的前期调研,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拟定了《关于修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教务处拟召开不同层面的研讨会使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合理科学。

本次研讨会外语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社科部、体育部及学生处等教学部门及涉及相关教学任务单位负责人充分发表意见,教务处针对这些意见进一步完善《指导意见》,并于近期召开专业负责人征求意见会。

王菁华最后做了会议总结,她强调了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反复科学认证,一旦定稿就严格执行,同时各学院要以创新思维、改革理念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合格应用开发型人才。

5月14日下午,材料与化工学院光电信息教研室召开了2015级,会议邀请了教务处吴兴举副处长,光电信息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副院长晁晓琪主持。

首先,晁晓琪副院长介绍了学院为新培养方案修订所做的前期工作,强调了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意义,并要求各专业建设负责人认真总结前期的调研成果,认真思考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学科知识体系、专业课程设置等,同时强调培养方案的修订要体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接着,吴兴举副处长从本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等方面对学校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的文件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和说明,指出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办出专业特色,突出专业优势,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知识、能力和素质各方面水平较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随后,两位光电专业建设负责人周军和吴克跃老师就前期到安徽大学和丽水学院调研的情况作了认真细致的汇报,对两个学校光电专业培养方案作了细致的解读。与会教师围绕“光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光电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展开讨论,教师们各抒己见,为光电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献计献策。

最后,晁晓琪副院长对本次研讨会作了总结。他说,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进一步优化、提升和完善我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潘国柱 审核/晁晓琪)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五

一、目的:

1、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合理的挖掘、培养后备人才队伍;

3、增加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效率,减低不良,节约成本;

4、建立内部有策划的人才发展系统。以成长和发展激励员工,留住人才。

二、原则:

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企业“造血机制”与“输血”同步进行。

三、人才培养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能:

1、公司成立人才发展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运营总监、人事主管、各市场督导、各区域主任组成,负责指导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人事主管担任,其他为成员。

2、各商超专柜、区域市场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才人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

四、人才梯队与后备人才

1、一级梯队:公司高管层管理者,如各市场督导(含)及以上职位的在职人员均为一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2个月至2年内发展为市场督导以上岗位的人才成为a库人才。

2、二级梯队:公司中层管理者,如区域主任为二级梯队人才。凡是有潜力在2个月至1年内发展为市场主任岗位的人才称为b库人才。

3、三级梯队:各商超专柜店长为三级梯队人才。凡有潜力在1-6个月内发展为店长的一线导购称为c库人才。

4、重点培养对象为a、b库人才。

五、a、b库后备人才甄选条件:

1、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知识全面、经验丰富、业绩出色、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

2、考核的关键资质:

分享中人网·共建中人网

1沟通能力;

2分析判断能力;

3计划组织能力;

4领导能力;

5应变能力;

6执行力;

7创新能力;

8决断力;

9人际关系能力;

10团队合作能力;

11承受压力能力。

3、其他:

1性格特征

2职业倾向

3健康状况

六、各级后备人才的.核心素质:

1、a库人才:

资源证核发能力、事业心、影响力、决策力、系统思考能力等。

2、b库人才:

团队管理能力、独当一面的能力、专业及学习能力、敬业及责任心、目标导向等。

3、c库人才:

专业与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敬业与责任心、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

七、甄选办法:

1、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或通过第三人印象(同事、上级)等形式进行分析。

八、甄选细则

分享中人网·共建中人网

1、人才盘点,确定关键岗位:各市场、区域根据公司工作需要,对所辖市场、区域内的人才现状及发展需要进行盘点,并确定需要储备后备人才的关键岗位。关键岗位确定后,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关键岗位人员档案,记录其基本信息情况。

2、根据人才盘点结果,对各级后备人才进行特别关注、选拔评估,评估标准符合考核关键资质者,正式成为公司后备人才,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3、各级梯队现职人员本着传、帮、带的原则,根据各自后备人才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强、详细切实可行的提升培养方案。旨在建设学习型组织团队。

4、人力资源部配合、协助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跟踪和反馈,并对整个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跟踪与监督。

5、考评结果欠佳者,取消其后备人才资格,退出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并重新选拔。

九、外部人才引进及其激励措施

1、公司鼓励外部优秀人才引进,分管理层与员工层。引进人才以当地市场发展为主。

2、员工层人才引进:各区域市场在导购、店长招聘过程中,如发现综合能力较强,责任心强、善于学习、与人沟通、团队协调能力好,可作为c、b库人才储备。

3、管理层人才引进:由区域主任、市场督导等通过各种渠道挖掘、聘用,可直接储备为b库以上人才,由人力资源部与本人沟通,作为公司重点培养对象发展。如被储备人才上岗后先在店里实习,实习阶段薪酬与其他同岗位员工相同,外加500元岗位津贴。岗位津贴暂不发放,待上任区域主任岗位试用两个月后,通过各项考核,符合岗位要求,实习阶段岗位津贴统一发放。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岗位津贴。

4、“伯乐”的奖励:本奖励措施只适用于销售系统人员,如区域主任、市场督导等从同行业或其它零售行业中挖掘、聘用到能力、经验相对优秀的b库以上人才,且在试用2个月内通过考核胜任本职位,奖励“伯乐”800元现金以资鼓励。

十、本方案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十一、本方案由 年 月 日起开始实施。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六

 从发展历程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办学模式同质化等现象。以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探讨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特征及其结构等理论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方法选择等办学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是由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决定的。社会既需要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运用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改造世界为人类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这两类人才在培养规格上应各有侧重。研究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发现和探索客观规律、创新知识的能力;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应用专业知识到实际生产,特别是将高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能力。因此,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定位也是不同的。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十余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抱着做大做强的良好愿望,在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甚至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模仿研究型大学或“跟大流”的现象,造成毕业生既没有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的学术理论功底,也没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在人才招聘的竞争中,常常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这种做法是一条很难行得通的路子,于是,转变思路,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地方服务,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上来。这种转变其实是这类院校对升本以后所走过的弯路痛定思痛的结果,是新建本科院校适应社会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性回归。

由于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认识世界的研究型人才而言的,属于改造世界的人才类型,承担着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重任。因此,根据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过程,将应用型人才按职业类型划分为工程应用型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三大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指将科学原理转化成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指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将图纸、计划、方案等转变成具体产品的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应用型人才之间的一种应用型人才类型,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从事组织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诸如工艺水平的设计,工艺流程的监控,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以及产品、服务的改进和更新等工作的技术服务者与管理服务者。

由此可见,上述三类应用型人才在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及社会产品的链条中缺一不可,都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这三类人才在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从知识层面看,应用型人才都强调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不同类型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发展知识层面侧重点不一样:工程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系统性,特别是对工程类专业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突出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的广度和实用性,其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虽然比工程应用型人才要求较浅,但比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对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外语等工具性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则更加强调专业实践的经验性知识和技能、技巧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能力层面看,三类应用型人才都非常强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各有侧重:工程应用型人才侧重于工程系统专业分析能力、开发能力和设计能力;技术应用型人才侧重于社会生产和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专业技术维护、咨询、管理、服务等能力;技能应用型人才则侧重于专业生产、建设实践过程中一线岗位工作的操作性技能。从素质层面看,三类应用型人才都要求具有信念执著、品德优良、本领过硬的品质,但对素质的要求也各有侧重: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技术和产品开发、设计、规划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技术维护、咨询、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管理能力;一线工作岗位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对操作性技能的娴熟程度、敬业精神和意志品质等要求较高。

总之,应用型人才具有知识的专业性与通识性、能力的专业性与发展性、素质的通用性与鉴别性共融的特征。潘懋元先生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将工程原理应用于社会实践、侧重工程管理和应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或将技术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侧重技术开发与现场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特点主要是指向职业带中技术员与工程师的交叉区域,旨在适应高科技应用和智能化控制与管理一线工作要求,培养兼具专业性和通识性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工程师、技术师、经济师、医师等专业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显然,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当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科学划分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素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结合上述认识,我们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素作如下划分。

1.知识结构要素。

根据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知识的专业性与通识性共融特征,我们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要素划分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知识、综合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四大类:

(1)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体现在大学生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培养人才从事专业活动必备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2)专业发展知识。专业发展知识体现在大学生学科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能力和专业鉴别素质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性知识或操作性知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前提。

(3)综合性知识。综合性知识体现在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甚至是跨学校选修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公共能力、通用素质必备的理论或操作性知识。

(4)工具性知识。工具性知识是指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的方法性知识,主要包括文献检索知识,外语、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性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知识。因此,工具性知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大学生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能力结构要素。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斯皮尔曼修正后的二因素说(一般因素——群因素理论),以及应用型人才能力的专业性与发展性共融的特征要求,我们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要素划分为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三大类:

(1)公共能力。公共能力属于一般能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都不可缺少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思考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门人才在从事专门领域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这些能力在本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通用,它是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素质在行业领域实践活动中的外显结果,它是专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3)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指在专业能力基础上通过强化学习与实践而形成的一种能够胜任职业岗位需求并能帮助进行职业转换、迁移的能力。具体来说,发展能力是专业能力在“精”、“深”、“广”、“博”等维度上的延伸和扩展,是伴随专业兴趣、情感、态度、认同感、承诺感、使命感、责任感等专业精神日趋发展逐步形成的,是大学生未来“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素质结构要素。

“素质”的内涵,相对于知识与能力来说,更为丰富。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素质是一种心理品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的,同时又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应该具备通用性与鉴别性共融的特征要求,我们将新建本科院校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要素划分为: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专业情意素质、综合素质四大类:

(1)基础通用素质。指学生以后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基本技能(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思维能力(能有新想法;考虑各项因素以做出最佳决定;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符号、图像进行思维分析;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分析事物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个人品质(有责任感、敬业精神,自重,自信,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2)专业智能素质。它是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从事专门职业的活动过程中将知识与能力逐渐内化而成的一种带有专业特征的素质。专业智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专门职业的活动效率。不同应用型职业由于其专业性质不一样,专业活动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专业活动中内化而成的专业智能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3)专业情意素质。它是指人们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性特征,主要包括专业兴趣、专业动机、专业情感、专业信念、专业承诺、专业使命感、专业责任感等。

(4)综合素质。它是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和专业情意素质在专业实践活动中融合、优化、提升而成的一种全面性素质,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等有机融合的结晶。

从20xx年开始,确立了“以育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引导,以学科为支撑,在社会需要、个人发展、文化传承创新上协调统一”的专业教育指导思想,明确了“培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愿意为基层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施“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融‘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为一体,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的改革进程与措施包括: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的研究、探讨与宣传,全校上下达成了以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识:

(1)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大学生只有把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地并结合起来,只有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成为大学生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与改造自我的能力之时,知识才会真正产生力量。

(2)专业能力素质的获得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专业能力形成的同时,通过不断内化、升华后形成的专业素质将会极大提升所培养人才在其专业领域的职业适应性与职业选择的自由度。

(3)知识、能力、素质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就知识层面来说,要以“有用、够用、适用”为原则,作为专业学科课程选择与教学内容知识筛选的基本标准;就能力层面来说,坚持“公共能力是基础,专业能力是核心,发展能力是拓展”的培养次序,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线索;就素质层面来说,在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培养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对大学生的学科专业人文教育,促进大学生专业情意性素质的发展。

(4)坚持应用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观、课程观和教学观。应用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观,即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建应用型学科、做应用科学研究、出应用型成果、作应用型技术转化;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观就是要吸取知识本位课程观和技能本位课程观的长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应遵循“以素质教育为取向、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为基础、以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为重点、以实践教育为主要途径”的基本原则;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观,就是要改革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校园文化活动应具有明确的能力素质培养目的,同时应该使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课程化,以补充与丰富专业教育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其次,制定了“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案,并付诸实践:

(1)坚持以工作要求为引导,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工作过程性知识技能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根据行业和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设置课程。

(2)明确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及其与课程设置的关系,每个专业建构一个知识、能力、素质与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结构关系表,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3)构建校系两级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校级校园文化活动课程主要为公共能力培养服务,系级校园文化活动课程主要为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服务,使校园文化活动通过“项目化、课程化”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4)确立新的课程标准和能力素质认证体系,修订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5)逐步形成与业界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统一。关于怀化学院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下我们仅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为例,说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方兴未艾。怀化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其意图主要在于摆脱模仿综合性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在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方法选择等方面的做法,试图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色之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克服同质化现象,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我们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与做法,目前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其中肯定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但我们愿意通过改革和尝试,不断走向成熟。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七

  从发展历程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办学模式同质化等现象。以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探讨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特征及其结构等理论问题,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方法选择等办学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是由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决定的。社会既需要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运用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改造世界为人类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应用型人才。这两类人才在培养规格上应各有侧重。研究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发现和探索客观规律、创新知识的能力;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应用专业知识到实际生产,特别是将高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能力。因此,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定位也是不同的。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十余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抱着做大做强的良好愿望,在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甚至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模仿研究型大学或“跟大流”的现象,造成毕业生既没有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的学术理论功底,也没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在人才招聘的竞争中,常常陷入尴尬的两难境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这种做法是一条很难行得通的路子,于是,转变思路,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地方服务,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上来。这种转变其实是这类院校对升本以后所走过的弯路痛定思痛的结果,是新建本科院校适应社会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性回归。

由于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认识世界的研究型人才而言的,属于改造世界的人才类型,承担着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为人类社会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重任。因此,根据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过程,将应用型人才按职业类型划分为工程应用型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三大类。工程应用型人才是指将科学原理转化成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是指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将图纸、计划、方案等转变成具体产品的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介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应用型人才之间的一种应用型人才类型,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从事组织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诸如工艺水平的设计,工艺流程的监控,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以及产品、服务的改进和更新等工作的技术服务者与管理服务者。

由此可见,上述三类应用型人才在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及社会产品的链条中缺一不可,都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这三类人才在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从知识层面看,应用型人才都强调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不同类型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发展知识层面侧重点不一样:工程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系统性,特别是对工程类专业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突出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的广度和实用性,其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虽然比工程应用型人才要求较浅,但比技能应用型人才需要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对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外语等工具性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则更加强调专业实践的经验性知识和技能、技巧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能力层面看,三类应用型人才都非常强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各有侧重:工程应用型人才侧重于工程系统专业分析能力、开发能力和设计能力;技术应用型人才侧重于社会生产和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专业技术维护、咨询、管理、服务等能力;技能应用型人才则侧重于专业生产、建设实践过程中一线岗位工作的操作性技能。从素质层面看,三类应用型人才都要求具有信念执著、品德优良、本领过硬的品质,但对素质的要求也各有侧重: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工程技术和产品开发、设计、规划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技术维护、咨询、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管理能力;一线工作岗位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对操作性技能的娴熟程度、敬业精神和意志品质等要求较高。

总之,应用型人才具有知识的专业性与通识性、能力的专业性与发展性、素质的通用性与鉴别性共融的特征。潘懋元先生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将工程原理应用于社会实践、侧重工程管理和应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或将技术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侧重技术开发与现场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特点主要是指向职业带中技术员与工程师的交叉区域,旨在适应高科技应用和智能化控制与管理一线工作要求,培养兼具专业性和通识性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工程师、技术师、经济师、医师等专业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显然,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当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科学划分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素是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条件,结合上述认识,我们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素作如下划分。

1.知识结构要素。

根据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知识的专业性与通识性共融特征,我们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要素划分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知识、综合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四大类:

(1)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体现在大学生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培养人才从事专业活动必备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2)专业发展知识。专业发展知识体现在大学生学科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能力和专业鉴别素质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性知识或操作性知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前提。

(3)综合性知识。综合性知识体现在跨专业、跨学科、跨院系,甚至是跨学校选修课程的知识体系中,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公共能力、通用素质必备的理论或操作性知识。

(4)工具性知识。工具性知识是指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发展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的方法性知识,主要包括文献检索知识,外语、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性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知识。因此,工具性知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大学生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能力结构要素。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斯皮尔曼修正后的二因素说(一般因素——群因素理论),以及应用型人才能力的专业性与发展性共融的特征要求,我们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要素划分为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三大类:

(1)公共能力。公共能力属于一般能力,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都不可缺少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思考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门人才在从事专门领域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这些能力在本专业领域的职业岗位通用,它是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素质在行业领域实践活动中的外显结果,它是专业教育体系下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

(3)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指在专业能力基础上通过强化学习与实践而形成的一种能够胜任职业岗位需求并能帮助进行职业转换、迁移的能力。具体来说,发展能力是专业能力在“精”、“深”、“广”、“博”等维度上的延伸和扩展,是伴随专业兴趣、情感、态度、认同感、承诺感、使命感、责任感等专业精神日趋发展逐步形成的,是大学生未来“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素质结构要素。

“素质”的内涵,相对于知识与能力来说,更为丰富。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素质是一种心理品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的,同时又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应该具备通用性与鉴别性共融的特征要求,我们将新建本科院校所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要素划分为: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专业情意素质、综合素质四大类:

(1)基础通用素质。指学生以后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基本技能(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思维能力(能有新想法;考虑各项因素以做出最佳决定;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符号、图像进行思维分析;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分析事物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个人品质(有责任感、敬业精神,自重,自信,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2)专业智能素质。它是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从事专门职业的活动过程中将知识与能力逐渐内化而成的一种带有专业特征的素质。专业智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专门职业的活动效率。不同应用型职业由于其专业性质不一样,专业活动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专业活动中内化而成的专业智能素质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3)专业情意素质。它是指人们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性特征,主要包括专业兴趣、专业动机、专业情感、专业信念、专业承诺、专业使命感、专业责任感等。

(4)综合素质。它是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和专业情意素质在专业实践活动中融合、优化、提升而成的一种全面性素质,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等有机融合的结晶。

从20xx年开始,确立了“以育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引导,以学科为支撑,在社会需要、个人发展、文化传承创新上协调统一”的专业教育指导思想,明确了“培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愿意为基层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施“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融‘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为一体,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体的改革进程与措施包括:

首先,通过各种渠道的研究、探讨与宣传,全校上下达成了以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识:

(1)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大学生只有把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地并结合起来,只有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成为大学生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与改造自我的能力之时,知识才会真正产生力量。

(2)专业能力素质的获得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专业能力形成的同时,通过不断内化、升华后形成的专业素质将会极大提升所培养人才在其专业领域的职业适应性与职业选择的自由度。

(3)知识、能力、素质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就知识层面来说,要以“有用、够用、适用”为原则,作为专业学科课程选择与教学内容知识筛选的基本标准;就能力层面来说,坚持“公共能力是基础,专业能力是核心,发展能力是拓展”的培养次序,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线索;就素质层面来说,在基础通用素质、专业智能素质培养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对大学生的学科专业人文教育,促进大学生专业情意性素质的发展。

(4)坚持应用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观、课程观和教学观。应用为导向的学科专业观,即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建应用型学科、做应用科学研究、出应用型成果、作应用型技术转化;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观就是要吸取知识本位课程观和技能本位课程观的长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应遵循“以素质教育为取向、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为基础、以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为重点、以实践教育为主要途径”的基本原则;以应用为导向的教学观,就是要改革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校园文化活动应具有明确的能力素质培养目的,同时应该使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课程化,以补充与丰富专业教育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其次,制定了“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方案,并付诸实践:

(1)坚持以工作要求为引导,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工作过程性知识技能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根据行业和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设置课程。

(2)明确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及其与课程设置的关系,每个专业建构一个知识、能力、素质与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结构关系表,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

(3)构建校系两级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校级校园文化活动课程主要为公共能力培养服务,系级校园文化活动课程主要为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服务,使校园文化活动通过“项目化、课程化”融入专业教育之中。

(4)确立新的课程标准和能力素质认证体系,修订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5)逐步形成与业界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统一。关于怀化学院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下我们仅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为例,说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方兴未艾。怀化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其意图主要在于摆脱模仿综合性大学研究型人才培养在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方法选择等方面的做法,试图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色之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克服同质化现象,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我们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与做法,目前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其中肯定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但我们愿意通过改革和尝试,不断走向成熟。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八

一、目的:

为保证未来在同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需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后备人才储备,为公司核心岗位培养人才,从而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培养方向与目标:

1、培养方向: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理论知识背景、较高素质与修养、有激情与创新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富有工作激情,认同公司的人才观、价值观等企业文化理念的各岗位梯队人才。

2、培养目标:绩优人才半年内、潜力人才2-4年内成为公司业务、操作、管理等职能部门管理骨干。

三、适用对象:

1、绩优人才:

a、现有岗位的精英或骨干型员工(需重新盘点和评估);

b、新进具备良好职业背景及工作经验的员工。

2、潜力人才:

应届毕业或毕业1-2年有培养、提升价值的优秀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专业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国际经贸、商贸英语、工商管理等。

四、培养计划:

1、绩优人才:

2、潜力人才:

五、培养权责

六、后备人才核心胜任能力及胜任素质 胜任能力:

胜任素质:

1、 踏实、敬业精神;2、灵活性;3、责任心;4、使命感

人力资源部

2015-6-2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企业的人才梯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 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 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 主要内容

1、 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 岗位轮换;

3、 内部兼职;

4、 人才调配;

5、 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6、 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 晋升与淘汰。

第六条 适用范围--各职能部门及部门公司

第二章 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 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部门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 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工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

(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绩效好的人与绩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的假设。

(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受压力的能力。)

注: 1、后备人才分类:管理类、财务类、营销类、技术类等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 1、 性格特征 2、 职业倾向 3、综合能力 4、心理测试

第九条 甄选工具

1、 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 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评分等形式进行分析。

3、 综合素质和潜质以平时考核、临时性工作反应、创新性进行分析。

第十条 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根据当前或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按当前中高级岗位总数的20―30%进行评定,对每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者要选定1―3名候选人,如果内部没有合适人选,可考虑以外部招聘的形式进行储备。

第十一条 后备人才甄选,由各单位根据 甄选条件进行初步提案,并由

人力资源部牵头组建的评审小组进行最终评定。

第十二条 关键岗位继任者甄选程序:由各单位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关键岗位及继任者名单――人力资源部组织对候选人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人力资源部和各单位管理部针对候选人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跟进和实施关键岗位继任者候选人考察考核—报公司办公会备案。

第十三条 后备人才甄选程序:由各单位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后备人才候选人名单――人力资源部组织对提交的名单进行综合考察评定――人力资源部策划后备人才的整体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效果的反馈。

第三章 岗位轮换

第十四条 轮岗对象及目的:岗位轮换主要针对具有培养潜质的中高层干部和管理骨干,目的在于为事业部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的人才。

第十五条 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一般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六条 轮岗比例(年度) 1、中高层干部20%; 2、管理、财务、技术、品质、营销类人员20%; 4、 后备人才 90%以上(沿专业发展的人员可另行考虑)。注:轮岗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第十七条 轮岗与晋升的关系 所有后备人才必须在轮过2个以上岗位才能晋升为中层干部(特聘人员除外)。

第十八条 轮岗审批

1、各单位内部轮岗:由各单位自行审批――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2、跨单位轮岗:由各单位提案――人力资源部审批。

3、财务系统人员轮岗:由部门提案――部门公司、财务管理部审核――人力资源部审批。

4、中高层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轮岗:各单位提案――人力资源部审核――报总经理审批。

第十九条 轮岗人员管理

1、岗位轮换人员轮岗期间的考核工作由新单位考核,但必须将考核结果真实的反馈给原单位,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2、轮岗结束后,轮岗人员应立即提交书面报告(总结)交轮岗双方单位。

3、轮岗结束后,由轮岗单位根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进行绩效考核,与员工职位升降、工资级别调整、效益分红挂钩。

第四章 内部兼职

第二十条 兼职目的:增强对其他单位和部门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为部门培养和储备人才。

第二十一条 适用对象中高层干部、专业技术干部和管理骨干。

第二十二条 兼职人员的定位:兼职人员以学习、调研、议政为职责,参与兼职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但不参与具体的决策活动,兼职人员应参加所在单位的有关会议,并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在兼职业务上接受兼职部门领导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兼职周期:兼职周期由派出单位与兼职单位协商确定。 第二十四条 兼职形式和职务内部兼职只能采取跨单位部门形式进行,兼职职位一般以助理职位或副职为主。

第二十五条 工作开展方式

1、兼职人员在兼职部门的工作计划由所在部门负责人与兼职人商定,并纳入该部门工作总计划,接受所在兼职部门负责人的考核。同时,兼职人员工作计划应报派出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人员管理

1、人事关系:兼职人员人事关系仍然隶属于派出单位。

2、审批程序:各单位提案,公司审核,人力资源部备案。

3、兼职申请审批后,统一由人力资源部正式通知,并以文件的形式明

确兼职人员的职务、职责、权限和工作关系。

4、接收兼职人员的部门应当为兼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且有责任安排兼职人员的工作。

第五章 人才调配

第二十七条 调配目的:消除各单位人才封闭现象,加强各单位人才内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内部人力资源。

第二十八条 调配原则

1、 符合部门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战略;

2、 在不损害调出单位利益的前提下,符合调入单位人才需求;

3、 符合员工个人能力和潜力的发挥;

4、 优先考虑新成立公司(单位)和新项目的人力资源需求。

第二十九条 调配对象 因岗位性质和业务需要,必须向内部引进或难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一些特殊岗位或急需人才。

第三十条 调配申请由需求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请,并附职位说明书及需求原因,人力资源部根据提交的申请,经过审核确认后,发出招聘启事或直接从相关部门进行调配。

第三十一条 调配权在调配过程中,因调出和调入部门发生争议而以协商的方式得不到解决时,人力资源部有最终裁决权。

第六章 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建设

第三十二条 在职辅导各单位每年年初都应当制订在职辅导计划,每个高层干部除辅导本部门中层干部外,还须辅导其他部门1―2名中层干部或管理骨干,每个中层干部除辅导本部门员工外,还有责任辅导其他部门1―2名管理骨干。

第三十三条 后备人才每年必须接收10天以上正式培训才有资格晋升为中层干部。

第三十三条 在职培训

第七章 考核与评价

第三十四条 目的 增强各单位人才培养意识,促使各单位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第三十五条 考核对象 以职能部和二级子公司为考核单位。

第三十六条 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为一年。

第三十七条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后备人才的选拔、培训及轮岗计划的实施、计划的落实、人才培养的相对数量等。具体考核方式、指标及奖励方式由人力资源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 人才培养 责任人各级中高层经理作为人才培养对象的相关责任人有义务对本单位人才培养对象进行指导,没有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中高层干部将不能晋升到更高一级职位,人才培养对象的绩效考核结果将影响部门经理的绩效考核结果。

第八章 淘汰与晋升

第三十九条 目的 通过淘汰不合格的干部,为后备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优化部门干部队伍素质。

第四十条 淘汰和晋升比例 中高层干部每年淘汰比例为5―10%,后备人才每年晋升比例为20%左右。

第四十一条 晋升条件参照集团和部门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相关制度执行。

一、目的

为了建立和完善多元化人才引进渠道,合理的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竞争机制,调动广大职工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给我公司职工提供一个发展和晋升的平台,并为公司战略性培养和储备梯队人才,经公司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二、范围

1.内部选拔范围:凡是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商场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员工,只要符合缺少岗位之任职要求,都有机会参与竞争,并且在同等条件下,内部员工优先。

2.外部招聘:根据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岗位需求,符合要求之应聘者,必须首先经储备培训。

三、方案细则

1.内部员工储备、晋升基本条件:

1.1 在公司工作绩效优秀,无不良工作记录;

1.2 在本职岗位上成绩优异;

1.3 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成长欲望,并具有高度的忠诚度;

1.4 可塑性高之员工优先;

1.5 特殊人才的引进、储备由董事长确认后可予执行。

2.梯队人才储备原则

2.4工龄优先原则:对于同一岗位的预储备,如果出现内部多位竞争者,则本单位工龄长者优先考虑。

3.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每年年初由人力资源部制作人力资源规划,储备梯队人才数量须归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3.1每年6月和12月底之前,各个部门须有明确的岗位分析与人员需求初步计划;

3.2 各部门的人力资源计划须符合公司发展规划,并经公司领导审批确;

4.储备梯队人才名单产生

4.2外部储备梯队人才,应聘者经面试、笔试合格,可纳入储备;

5.储备梯队人才名单确认

5.2 经人力资源背景调查的储备梯队人才,须提交公司副总级以上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正式成为储备梯队人才。

6.储备梯队人才的培训、工作、考核以及代职、晋升

6.5“师傅”的反馈将直接影响储备梯队人才的晋升;

6.6本文件规定,张家港第一商场以及各附属单位之储备梯队人才,每半年考核、晋升一次。分别为每年3月、9月。考核结束后,成绩合格者于次月开始给予代职,晋升。不合格者,退回原岗位或解除劳动关系。

6.7储备梯队人员所有受训,考核,奖惩,由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记录于每人的《员工培训档案》中。

7.储备梯队人才的管理

7.1储备梯队人才在受训过程中,凡根据《员工手册》或《奖惩制度》,被惩罚b级以上者,立即回到原岗位,从储备梯队人才队列中除名,外部招聘的储备梯队人才解除劳动关系。

7.2储备梯队人才在受训过程中,按照公司《员工手册》被奖励者,将被在最终考核中,给予加分。建议原则为:加分比例 = 一般员工奖励分值的两倍。

四、相关文件

1.《梯队人才推(自)荐表》

2.《员工培训档案》

五、文件说明

1.本文件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本文件的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九

在建设国际化一流工程公司的发展进程中,海外项目尤其是海外epc项目的人才梯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十四五规划中,可以作为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加强海外标准培训工作。以各设计部门为平台,组织海外标准的培训学习,使我们的设计人员更加熟悉、掌握相关海外标准,还可以将海外标准与国内标准进行比对,加深对海外标准的理解。

2.加强海外人才培养工作。在海外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以老带新的模式,扩大海外项目人才的数量,使年轻的设计人员尽快成长起来。

3.提高员工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国际工程项目中的口语交流。流畅的英语交流有助于我们的设计人员更加高效的执行海外项目。

4.提高海外项目执行人员的待遇水平。完善以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制度,加大对海外项目的倾斜力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相信在全体南京工程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十

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批准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认真实施了教学计划,现总结如下:

1. 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我们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002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评奖活动,如:我系朱建平(2015年)、孙红霞(2015年),分别获得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其次,我们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另外,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们安排老教师担任新进和青年教师的授课导师,指导青年老师备课及上课,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效果。

2. 精心挑选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教材应该溶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带着这种理念,我们专业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十二五”或“十一五”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

3. 切实抓好教学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

1

博瑞制动有限公司、山东东营汇丰集团、山东恒丰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华帘集团、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并把这些学校作为我系重点建设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为我系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4.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

为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我系曾多次下企业进行企业调研,修改专业培养方案,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为了更新知识,我系采用了全国最新编写、出版的优秀教材,绝大多数教材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提提高教学效果,我系配备了12个专业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我系绝大多数教师能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用电脑收集教学资料、进行课堂教学和从事科研教改活动。

5. 重视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

课程设计最能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课程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经过反复论证以及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系不断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时,把夯实学生专业基本功作为第一要物,把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最大程度的融合,把培养学生的技能贯穿于始终。其一,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国家专业课程标准。其二,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提高了课程的效益。其三,积极开设新课和改造现有课程,重点摸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确保专业技能训练课的前提下,加大选修课开设力度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教育。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几大模块在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学时学分的分配上合理,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可行性强。机电专业基础课开得比较扎实,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方向课能反映出不同方向的主要核心课程,选修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6. 抓好毕业论文的指导与设计

我系成立了毕业论文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监控等工作。以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2)挑选科研能力较强、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者硕士学位的教师指导毕业论文。

3)对学生论文写作及教师指导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论文分一、二、三稿和最后定稿,每一稿都要求学生认真写作和修改,老师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4)认真严格组织论文答辩工作。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论文答辩。每个答辩组至少有三个答辩老师,对答辩不合格的学生需要重新组织答辩,重新答辩不合格的学生扣发毕业证。

7. 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

在继续原有的院级精品课程《电气控制与plc》的基础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正在积极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已得到完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定位准确,全系教师密切配合,专业学科建设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8. 加强教研室建设,开展教改、教研活动

教研室是教学的基层单位,根据我系的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我系现有机械和电气自动化两个教研室。每年各教研室都制定了教研室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教改教研活动(不得少于10次)。我系的常规教学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检查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组织公开课、示范课教学和教案检查,开展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外活动等等。

9. 加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我系开展了一系列的、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如:校内专业技能比赛、学术讲座等活动,系还成立了创业社团,每年组织外语戏剧演出,这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把我系素质教育推向前进。同时,我系不断修改教学计划,增开很多选修课程,调整课时分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总之,在过去几年的教学中,我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严格执行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全面完成了授课计划,加强了薄弱环节的教学,提高了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达到了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了市场对机电一体化毕业生的需求。

机电工程系

2015年9月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

会计专业是华夏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制定和实施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要求。

二、我校参与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情况

1.2015年我院开始启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我校教师在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介绍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点和课改指向

3.我校教师进行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形成我校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1.实现了专业培养目标

2.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坚持公共课余专业课的规定比例

3.专业课程结构的构建

4.体现课程该给的指向

5.体现方案执行的灵活性

四、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

(一)问题

1.知识系统和专业能力的融合问题

2.项目课程的开发领域问题

3.从业资格、专转本融合问题

(二)实践

1.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

2.教师参与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

3.项目课程的开发

4.多名教师参与编写院本教材(《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

5.精品课程建设

1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十一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组织部、政府科学技术局,各地、州、市党委组织部、政府(行署)科学技术局,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自治区党委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v^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13年4月24日。

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实施科技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以支撑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实施科技人才工程为抓手,着眼科技人才的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引领带动全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二、总体目标。

2013年至2020年期间,围绕“三化”进程,在现代农业、能源、矿产资源、先进制造、新材料、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每年重点支持和培养100名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创新骨干人才,每年选拔1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紧缺专业优秀大学生进行定向跟踪培养。

通过实施“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优秀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开发一批优秀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形成一批创新团队,建设一批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实施原则。

(一)高端引领、支撑发展。

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以自治区优势、特色、战略新兴领域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为指针,支持和引导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为实现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提供战略支撑。

(二)遵循规律、重点投入。

遵循科技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加大对科技人才开发和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科技人才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发挥组织调配、政策引导和市场基础作用,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三)顶层设计、分类实施。

立足“三化”建设需求,着眼跨越式发展要求,从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局出发,着重培养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根据青年科技人才的不同层次确定发展目标,给予相应的支持。

调动组织、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形成人才培养梯次配置,接力有序的格局。

(四)多模式培养、差异化管理。

采取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参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合作交流、双向挂(任)职、短期工作、以工代训、专家带培等活动创造条件,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等灵活的模式培养人才。不同培养对象,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科学制定培养方案,开展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一)“新疆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按照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的运作模式,

设立新疆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

按平均每人50万元额度,每年支持20名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显著成就和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自主开展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或应用性研究,为其达到申报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要求和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特支计划”创造条件。

(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围绕自治区“三化”建设,以自治区优势、特色、战略新兴和重点学科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培养对象,为其参加各类实践锻炼活动创造条件;以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特支计划”为目标,为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按平均每人10万元的额度,每年培养50名。

其中,每年选拔3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其参加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合作交流、双向挂(任)职、短期工作、以工代训、专家带培等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每年选拔1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其自主开展科研活动;每年选拔1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其创业活动提供启动资金。

(三)“青年博士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以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优秀博士毕业生为培养对象,为其参加各类实践锻炼活动创造条件,为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按平均每人10万元的额度,每年培养30名。

其中,每年选拔15名优秀博士毕业生,为其参加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合作交流、双向挂(任)职、短期工作、以工代训、专家带培等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每年选拔10名优秀博士毕业生,支持其自主开展科研活动;每年选拔5名优秀博士毕业生,为其创业活动提供启动资金。

(四)“基层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在基层所属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每年选拔1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紧缺专业优秀大学生进行定向跟踪培养,按平均每人5万元额度,支持其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和产业化活动,达到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服务与创业有机统一的目标要求。

(五)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以上4个项目的实施,通过政策引导和对培养对象的连续稳定支持,在自治区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创新团队。选择若干创新环境好、发展势头好、人才聚集度高、整体专业水平高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园区、企业等,给予重点倾斜和指导,鼓励其在人才培养政策、模式、体制机制方面积极探索,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五、遴选条件及方式。

根据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培养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一)基础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v^。

3.在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

4.未承担与“新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有冲突的其它培养类人才工程项目。

(二)工作业绩。

1.获国家、自治区科技表彰奖励的科技人员。

2.承担国家、自治区重大科研、工程项目者;国家、自治区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核心骨干,创新团队的领军人才、核心骨干;国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负责人、核心骨干。

3.具有培养目标所需的专业背景,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技术负责人、核心技术骨干;取得发明类专利授权的主要发明者;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

4.研究工作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发展前景。

创业项目符合国家、自治区或区域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并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三)遴选条件。

1.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年龄在40周岁以下,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在国内具有相对优势的科技前沿领域;

---学术成就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

---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培养人选由单位、部门或国内权威专家推荐。

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条件和培养方案进行审核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

2.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年龄在45周岁以下,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获国家、自治区科技表彰奖励或有参与国家、自治区重大科研、工程项目的经验。

优秀青年科技创业人才。

---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或核心技术骨干;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创办1年以上5年以内,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纳税记录和成长性。

培养人选由单位、部门或国内知名专家推荐。

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条件和培养方案进行审核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

3.青年博士科技人才。

---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博士学位;

---领(创)办科技型企业1年以上5年以内,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纳税记录和成长性。

培养人选原则上由单位、部门或国内知名专家推荐,也可以个人名义提出申请。

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条件和发展规划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

4.基层青年科技人才。

---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所取得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所领(创)办科技型企业在1年以上5年以内,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纳税记录和成长性。

培养人选原则上由单位、部门或专家推荐,也可以个人名义提出申请。

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申报条件和发展规划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

六、经费预算。

实施方案所设4个子项目,按最低额度计算,“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经费1000万元,“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预算经费500万元,“青年博士科技人才培养项目”预算经费300万元,“基层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预算经费500万元,每年合计2300万元,由自治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供,作为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及实践锻炼活动的启动和引导资金。

科技厅按照2:

1比例以科技计划项目形式给予配套支持,接力培养。

七、培养方式及经费使用。

培养对象的支持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

(一)实践锻炼。

为培养对象参加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合作交流、双向挂(任)职、短期工作、以工代训、专家带培等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支出范围为食宿、交通、师资、小额基本研究实验条件等费用。

(二)科研立项。

以科技计划项目形式对培养对象开展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支持。

按照《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支出范围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租赁费、材料费、试验外协费、燃料动力费、技术引进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费用等。

(三)创业扶持。

为培养对象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启动资金。

支出范围一般包括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的办公、研发、生产、生活等设施设备支出,进行工商注册、专利申请、法律咨询、取得投融资服务等费用。

八、进度安排。

“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

1.启动实施阶段。

2013到2015年,确定并发布实施方案,工程启动实施。

按照边实施边完善的原则,逐步形成配套的政策、措施、制度和工作规范体系。

2.总结提高阶段。

2015到2016年,在项目考核验收的基础上,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纠正偏差,挖掘典型,扩大宣传。

结合“十三五”有关规划编制,调整优化实施方案,出台实施细则。

3.深化拓展阶段。

2016到2020年,以工程实施为牵引,逐步形成相互衔接配合的人才工程体系。

科技人才工作向高层次、全领域、多形式、大规模方向深化和拓展,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九、保障措施。

(一)建立领导、协调工作机制。

工程由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实施,建立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科技厅、教育厅、科协、团委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

在科技厅设立专项办,负责工程实施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专家咨询机制。

优选一批在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作为该工程的咨询专家。

初选按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流程,组织专家评审及实地考察。

复评按照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类别,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2个评审组,分别开展相应类别人选的评审。

(三)建立绩效评估机制。

按照工程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行定期报告和评估制度。

加强对培养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价考核,提高工作效能和质量。探索建立第三方独立评价机制。依据条件也可以直接采购经审定的学术团体和组织提供的评估监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四)改进和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统筹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计划(工程)项目,建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人才工程为引导的科技资源统筹协调机制。

突出项目与人才培养、团队形成、基地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稳定持续支持,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五)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

根据工程各项任务的具体实施情况,在项目管理、经费使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落实期权、股权和财税、金融等相...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十二

土木工程学院青苗班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是在“⼀带⼀路”、《中国制造2035》、《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动计划(20xx—20xx年)》、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意见等国家战略、政策指导下,为满足对土建领域优秀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为迎接世界技能大赛、全省状元赛,培养技能大赛选手的需要而开展的优秀技能人才培养的培优班。培养方向为混凝土、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工程识图、装配式建筑构件制作与安装等。每年从低年级学生中选拔⼀批具有坚定思想信念和高度时代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的学生,组成青苗班,开展专业技能的强化教育和培养,教学部门设计针对性强的专业提升课程,学生管理部门进行班级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培养专业技能突出、思想政治过硬的优秀大学生,以此满中各类技能大赛参赛⼈员选拔需求,作为土木工程学院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的创新举措。

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产生候选人,一是新生入学成绩高分学生;二是班主任推荐班级里成绩优异,各方面突出的学生;三是专业老师上课过程中发现的专业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通过资格审核、笔试或面试等考察方法选拔出优秀的青苗,选拔着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的能力。

根据技能大赛的需要,各专业教研室制定青苗班培养计划和课程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训练等,学工部门专门配备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辅助教学、训练,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上课和训练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

1、青苗班采取动态管理,定期组织测试,学习上达不到条件的学生即被退出,优秀的学生随时补入。

2、违反校纪校规及青苗班管理相关规定的学生退出青苗班。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十三

为推进实施人才战略,深入推进住建局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提高青年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过硬的老同志“传帮带”的作用,结合我局实际工作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我们住建系统解决后备干部不足的必然要求。选人用人是党的人才工作核心,党的事业需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我们要有超前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质量,强化后备干部“数据库”,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激活基层工作活力。

二、工作原则。

继承和发展导师制的有益经验,选派政治素质高、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干部,以结对帮教指导的形式,实行为期二年的导师培养制,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干部的教育、指导力度,传承经验,切实提高青年干部的业务技能、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经局党委批准,局人事部门将收集上报合适的青年干部人才,以此建立后备干部“数据库”。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要按照“学习培训、测评考核、选拔重用”的工作思路,定期召开相关科室培训计划推进会,对参加培训的同志及时进行测评,打造政治站位高、业务能力强的全能型、复合型人才,测评合格后,局党委将对人才培养库中的优秀人才优先提拔重用。

坚持专业与工作岗位相适应;

国家相关证书考核和级别上调相匹配;

坚持局统一培训与导师制培养相辅佐;

坚持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坚持政治思想、业务能力、纪律作风综合考量;

坚持工作开展情况与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

三、

导师选聘。

导师从局领导、各股室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获得国家相关资格水平和证书的专业人才中选聘,组成导师团队,经局办公室审核后报局党委确定,统一聘任,颁发聘书。原则上一名导师指导一至二名青年干部。导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二)业务能力强,理论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业绩突出,一般具有十年以上住建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或业务管理经验。

(三)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身心健康。

四、导师解聘。

导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然解聘:

(一)培养期限届满的;

(二)在聘任期间出现违法犯罪、违规违纪或较大负面舆情等问题,不适合担任导师的;

(三)在聘任期内一方或双方因工作调动、健康等原因,无法继续担任导师的;

(四)出现其他不宜担任导师的情况。

五、“传帮带”主要内容。

承担结对培养责任的导师要充分发挥“传帮带管”作用,做到对青年干部思想上引导、作风上培养、工作上指点、生活上关心,具体履行好以下职责:

(一)政策理论上“面对面”宣讲。针对年轻干部所从事的专业特点,结合党各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变化情况,面对面指导年轻干部学习政策理论,学习住建行业相关理论知识等。

(二)工作实务上“一对一”指导。针对年轻干部所从事的专业和岗位,引导他们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制度学起做起,逐步掌握所从事的专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及方式、方法。

(三)写作技巧上“手把手”帮带。在充分认识年轻干部的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写作能力培养计划,指导年轻干部掌握一定的写作水平,实现年轻干部在2至3年内,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写作水平基本出师的目的。

(四)答疑解惑上“心贴心”交流。对年轻干部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其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多带年轻干部到基层、项目上实地调研,有的放矢地化解他们工作中、生活中和思想上的困惑,使其逐步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五)思想作风上“硬碰硬”纠正。对年轻干部不仅要传授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还要负责年轻干部的思想教育,关注其思想动态,勤敲“警世钟”,常念“紧箍咒”,帮助其形成按制度办事、按规范办事的良好作风,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制止纠正。

(六)生活关爱上“实打实”解难。对年轻干部不仅要在政治上、经济上关心,还要在生活上关照、感情上关爱,设身处地帮助年轻干部排忧解难,让其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帮助其形成健康、积极和生活态度。

六、培养对象。

青年干部的培养对象为本单位40周岁以下、自愿参加培养的青年干部。培养对象要虚心向导师学习请教,服从导师的指导与管理,自觉加强政治、品德、作风及工作技能锻炼,履行好以下职责:

(一)加强政治修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自信”、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做好本职工作。青年干部要刻苦钻研业务,学习建设经验、实操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和完成能力,做好工作记录,完成工作。

总结。

积极参加局内组织的各项活动,加强学习调研,每年结合本职业务撰写两篇以上。

心得体会。

或专项调研信息。

(三)严守各项纪律。严格落实部门各项工作机制,遵守住建局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住建局工作人员良好形象。严格遵守党内纪律和工作纪律,廉洁自律,令行禁止。

七、选择程序。

由局人事部门公布符合条件的资深培训导师和青年干部名单,根据全局年轻干部情况,按照业务对口、方便沟通的原则,在双向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局党委会研究后,正式公布导师和培养对象名单。

导师的指导培养周期为一年,培养周期届满后由局人事部门根据带教、双方工作岗位等情况进行调整。局班子成员带教的学员可以半年轮换,着重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

鼓励年轻干部每月阅读一本书,在周五学习会议上轮流推介一本读过的书。四是坚持说写提升制度。根据年度工作安排确定每月信息写作及新闻报道重点任务,每名年轻干部每月至少完成2篇信息任务,鼓励年轻干部积极踊跃投稿,锻炼培养年轻干部能干、能写、能说的能力。

引导年轻干部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适时进行提醒和鼓励,促其自我总结提高。三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监督和严格管理,奖优罚劣,导师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发现解决年轻干部存在的各种问题,当面批评,严厉制止,发现不良苗头及时纠正,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成才。

九、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实施导师制和传带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同志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和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该项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位导师要深刻认识实施导师制和传带制的重要意义,严格履行帮带职责。要与指导对象结亲交友,力所能及的在思想上引导、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帮助指导对象。要帮助指导对象找准“短板”和不足,指导他们量身制定个性培养方案和成长计划,经常开展业务指导、交心谈心等活动,详细了解指导对象心理、工作、生活状况,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补齐“短板”。

(三)强化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青年干部要定期向导师和帮带责任人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局实施导师制和传带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不定期开展检查和工作指导,经常关注帮带指导情况,加强业务指导,落实督查措施,确保指导对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促使“两制”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做好汇总、总结、提炼工作,巩固、推广“两制”活动成果,积极探索新的帮带指导模式,并逐步形成工作长效机制。

十、考评考核制度。

(一)对导师考评。每年由局人事部门会同年轻干部所在部门,结合年轻干部的工作实效对导师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于认真履行职责,指导效果良好的培训导师,给予表彰奖励。

评定为“一般”或“差”等次的,延长培养期三个月,三个月后仍确定为“差”等次的,确定为不合格。评定结果作为今后后备干部选拔、晋升晋职的参考依据。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十四

我行全体同仁的共同愿景,是要建立百年银行,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人才梯队建设,确保在行内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善于自我激励的优秀人才接任未来的重要岗位。我们认为,人才梯队建设可以从以下六大方面进行:

一、首先要做好人才盘点。

通过人才盘点,摸清行内人员的现状,对各条线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掌握各岗位还需要多少人力。

二、建立人才任职资格体系。

人才任职资格体系,就是规范“什么样的人有资格任命什么样的岗位”,这是人才梯队建设的基础。为更好地对人才进行激励,有计划、针对性地对人才进行培养,促进人才的发展,需要规划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任职资格等级标准,建立在岗人员的晋升与淘汰制度,形成人才“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为人才梯队建设打好基础。

三、为人才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在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员工满意度,留住优秀人才,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并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促进人才梯队建设,保证我行未来人才需求和可持续、稳定发展,避免人才断档的情况出现。

四、建立人才测评系统。

人才测评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越来越广泛,人才测量和人才评价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人才测评在人才梯队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人才梯队建设中的任职资格体系、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梯队资源库、后备人才选拔、后备人才培养、接班人甄选等等,都需要进行大量的人才测评工作,所以,要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必须建立人才测评系统。

通过前面的人力资源盘点,厘清了人才缺口,接下来必须建立人才梯队资源库;通过设计测评方法和工具,挑选有潜力的员工进行测评,使测评合格者进入人才梯队资源库,为后续对进入人才梯队资源库的人才进行系统、针对性的培养打好基础。

六、进行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并结合实际工作实施。

进入人才梯队资源库的人才,根据人才储备计划,结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对人才梯队资源库的人才规划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方法,制定培养管理制度,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以达到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进入人才梯队资源库的人才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根据目标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在资源库中选拔继任者,选拔成功者成为继任人而“出库”,选拔失败者淘汰“出库”。一批人才“出库”了,根据储备人才的需要,又会甄选一批人才“入库”,周而复始,不断为我行各部门培养合格的继任人才。

另外,人才梯队建设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绝对不是人力资源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参与。要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必须发挥各部门、各条线共同的力量,增强行内各部门的人才培养意识,促使各部门负责人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同时人力资源部应当对各部门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整体绩效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并且作为各部门负责人晋升、奖励、处罚的依据之一。只有全行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将人才梯队建设做好。

再好的战略、制度、政策,都是要靠人来执行;行内的各项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人才梯队建设,对我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必将为我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为我行各项宏伟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十五

xx年上半年以来,本医院急诊科在院部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以伟大^v^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狠抓落实,在兄弟科室的密切配合及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我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取得了多方面的好评。经过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本科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1、护士白天班至少有2个,夜班有1个,保证留观输液病人多时,让病人能及时得到输液,护士提倡淡妆上岗,服装整洁,“七声、六心”服务,全天24小时都有护士值班,清除以往夜间看病,到处喊医生、护士的现象。

2、门诊大厅设有导诊护士值班,佩戴“导诊护士”红肩带,专门负责给病人导诊,方便群众看病能找对诊断室,改变以往老百姓看病找不到地方而到处乱窜的现象。综合以上因素,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就诊病人逐日增多,经过半年来的努力,急诊静滴病人为2458人次,120小组出诊为156人次,急诊中毒洗胃20人次,急诊重症抢救16人次。

(二)制定了各种制度并上墙,具体如下:

3、制定急危重症病院内抢救的绿色通道制度和抢救流程图;

4、制定了“120”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图和制度;

5、建立各种转诊知情协议书,完善转诊制度,防范医疗纠纷。

(三)抓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医疗安全氛围;

全科人员在理论上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护士法、传染病法制法、输血法等)。同时让全科成员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和捐赠活动,使全科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自觉遵守院内院外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在诊疗过程中按照医疗规则操作,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四)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抢救能力。

急诊科是诊治和抢救病人的场所,所以,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内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和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在科室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相互交流,能及时了解先进的急救技术,以便提高急救能力。

(五)加强管理,协助环保科做好传染病及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十六

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加快广西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桂水科〔2013〕2号)。

精神,凝聚水利科技人才,打造高效技术团队,加强我区水利行业高等院、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继续实施水利部“5151”人才、“水利青年科技英才”以及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自治区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等人才政策和战略部署,2015年前水利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200人,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50%以上,打造一支适应我区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组建8支水利科技创新团队,到2015年培养100名左右中青年科研技术骨干的创新团队。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水利科研院所(或企业),组建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到2015年培养和引进2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

二、主要任务(一)。

组建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依托现有的水利科研院所和人才,组建8支水利科技创新团队。

组建每个创新团队人数不低于15人,团队带头人必须为本。

—2—单位具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占60%以上,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占5%以上。

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1~3名开展项目合作,加强与外单位进行合作。

(二)。

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在重大项目实施中,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在项目立项、专利申请、奖励申报、平台搭建、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扶持申报各级各类重大专项。

应优先支持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承担项目课题研究,促进创新团队的形成;优先支持45岁以下(含45岁)。

青年研究人员主持重大项目课题研究;优先支持“师傅带徒弟”的创新团队申报重大项目课题,避免知识断链重视传承发展,促进青年高级专家的成长。

(三)。

建设知识创新体系,促进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

各科研部门通过与相关部门、部属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与各系统(如农业、林业、防汛、水文、海洋、环保、国土等)。

联合攻关,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支持、群众参与的大科技管理体系,力争研究适合水利行业的创新体系,为我区推进水利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各地基层水利单位将乡镇水利站所纳入“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服务范围,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水利单位工作,建立健全“简化招聘程序+服务期制度”的引进方式,以解决基层水利部门急需紧缺的水利专业人才的难点问题。

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撰写有影响力的专业论文,例如国内核心期刊、ei检索和sci检索论文;对于在科研过程中发现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积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科研项目结题后,积极组织申报各类科技奖项,尤其注重国家及省部级奖项。

积极推广项目研究形成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四)。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

要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加强与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粮农组织、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以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清华大学、河海大学和其他兄弟院所等国内外科研实力强、影响力大的科研机构合作。

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鼓励聘请国内外著名技术专家担任科研项目顾问,为重大水利工程带科研项目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咨询,鼓励科研人员到科研机构和高校学习和进修,安排科研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调查研究,特别是国外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以及国内发展较成熟的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基地,引进适合我区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

(五)。

实施绩效考评评估。

成立水利厅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建立各级水利部门总工程师和主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的技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其技术把关和参谋作用;建立以创新团队负责人制度,同时严格按照立项审查制、任务书(合同)。

—4—进科技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采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方式。

团队带头人负责项目计划的实施、管理和相关资源的统筹安排,筹措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报告建设项目年度完成情况和年度经费预决算,安排接受上级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和验收等工作。

按实验室职能和人员岗位,将绩效评估事项分为目标任务、课题研究工作、日常考勤和临时性工作等四大类。

对所有岗位工作事项进行时间评定,每年下达各部门岗位目标任务及绩效考核工作达标时间,而后再进行每年绩效考核。科学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获得科技奖励的等级;二是通过论文及专利的质量与数量;三是出版专著的质量及数量;四是通过申请科研项目的数量。

三、实施步骤(一)。

启动阶段(2013年)。

依托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推广中心等科研平台,围绕人才发展总体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强人才发展投入,启动实施水利厅重点科技项目。

2013年6月前,科研机构制定各个科研项目具体进度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需报水利厅科技处备案),根据实施方案做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和项目实施步骤,各单位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后正式下文布置创新团队工作任务。

(二)。

全面推进阶段(2014~2020年)。

实施科技“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制定有效。

评价和考核机制。

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学术交流,以共建实验室或联合研究等形式,由厅人事处、科技处牵头与国内外一流水平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厅有关部门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进专家学者,或向合作机构派出科研技术骨干进行考察以及允许技术骨干脱产深造学习。

加强高层交流与互访。

大力拓展对外开放合作的渠道和平台,加快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建设,形成良性机制,在全面推进阶段促进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素质明显提升,结构明显优化。二是围绕30个广西水利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开展研究,团队负责制定具体项目的实施计划和方案,设置专门部门主抓科研工作,做好选题立项、课题论证、方案实施、过程评价、档案管理、结题验收和结果推广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施有监督;在做出重大决策前,做好科学论证,推进科技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单位要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专款专用。

专款主要用在订阅科研资料,外出开会学习、科研试验、设备购置和科研成果奖励上。

对重点课题要重点投入,以保证课题实验的时效性。

四、保障措施(一)。

强化组织领导。

纳入各单位总体发展规划中,各单位组建建设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负责领导监督团队运作,在人力资源、行政后勤、项目资金予于保障。

整合优势资源,建立团队班子,

—6—根据班子建设实际,调研制定加强团队建设、团队考核奖励办法、加强团队干部日常管理意见等系列制度规范,把从严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团队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制的技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其技术把关和参谋作用。

(二)。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与水利建设投资相适应的水利科技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工程带科研力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支持团队创新经费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投入的引导作用,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建立用人单位与职工个人合理分担的多元化教育培训投入机制(比如奖励或学费补贴等)。

鼓励各单位设立水利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用于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培养、拔尖人才奖励以及人才开发项目资助等。

在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支持团队创新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探索团队创新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

畅通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渠道。

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的紧缺水利专业人才,经上级同意,可简化程序,采取面试、答辩、考核等方式,直接引进或从高校招聘,补充急需水利专业人才。

一是对符合自治区财政厅、人社厅印发的《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按项目工资分配的指导意见(试行)。

的通知》(桂人发〔2009〕12号)。

和《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实行优秀人才协议工资制的指导意见(试行)。

的通知》(桂人发〔2009〕13号)。

文件规定条件的优。

秀人才,经批准可实行项目工资、协议工资,以引进和留住人才。二是采取“退一进一”的方式补充急需的水利专业人才。

三是针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水利高层次人才,可采取设立特设岗位的方式予以聘用。

(四)。

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团队工作的有利环境。

1.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人才工作舆论宣传,大力宣传中央和自治区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宣传和表彰水利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和人才队伍建设先进经验,加大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力度,树立科技团队品牌,将水利人才纳入领军人才、高端人才认定范围,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设立水利人才荣誉称号。

关心优秀人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争相创新、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以有效的手段促进水利事业保持持续高速发展。

在提高科研人员待遇上,要对获得重大科技成果的个人和团队给予重奖和荣誉。

完善人才长期居留、住房、保险、子女入学、配偶安置、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等生活和工作政策,完善科技人员分配激励政策,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

附件:

广西8支水利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任务一览表。

—8—附件。

广西水利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任务一览表序号团队名称主要研究方向科研产出目。

标责任单位责任人1水利重大研究攻关科技创新团队1、研究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下广西主要作物(糖料蔗、蔬菜、果树、旱粮作物等,下同)。

不同生育期的灌水定额;2、确定广西主要作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主要参数;3、归纳、总结广西不同作物、经营方式、灌溉方式等条件下的管理模式;4、结合广西水利综合试验研究基地的现代农业灌溉技术示范园引进、筛选并推广适合广西高效节水灌溉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5、开发、推广高效节水灌溉自动化管理;6、研究、开发适合广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设计的软件;7、解决丘陵山区大规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布局、优化设计;8、研究广西暴雨洪水以及洪涝灾害的特点;9、建立健全防洪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10、研究广西防灾避灾以及灾害评估技术;11、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筑坝及筑堤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12、广西中小河流生态护岸技术研究及应用;13、环境友好型材料在广西渠道防渗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14、广西水利水下工程检测平台研究与应用;15、广西人饮管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执行方案篇十七

通过培养使干事具备较强交际能力、领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写作功底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学生,同时,使干事具有提出问题并能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合理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的能力,以及熟悉本部门的主要工作。

1.培养干事的工作能力。为了让干事在锻炼同时做好工作,把所有干事根据特长分成2组,分别为外务组,内务组。

外务组负责辅助协会策划活动,以助手身份深入到整个社团内部工作,负责协助社团的活动,总结社团服务部的活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内务组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写新闻稿,制定值班表,部门内的人文关怀(生日贺卡等),以及每学期的资料整理,制作评分表,并且仍需参加各社团的考核活动。

外务组及内务组成员应定期调换职位,以保证干事得到充分锻炼。

2.培养干事的活动能力。

所有的干事轮流参加社团考核活动,了解活动的各个基本元素。

社团服务部会安排每位干事至少一次完整参加社团活动,包括策划,组织,行动,反馈。

社团服务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本部门活动,要求所有干事参加。

3.干事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多给干事创造互相倾诉,互相交流的机会,并定期安排演讲活动,让干事站在讲台,锻炼口才。同时,也会在开会时候突然给他们话题,让他们面向大家,能够面不改色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4.对于干事写作能力的培养,先教干事怎样写策划和总结(发给干事一些策划书和总结),让他们有东西可以模仿,逐渐找到自己写作的感觉。并且加入到社团活动中,参加社团策划,完成实践。同时,所有的干事应当轮流写新闻稿。

5.增强干事的团结合作精神,首先有定期的例会,提供交流的时间,让干事交流感情,其次适当的人文关怀,过生日时送贺卡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5098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