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端的论文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06:14:19
南海争端的论文范文(19篇)
时间:2023-11-17 06:14:19     小编:MJ笔神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总结的经验教训。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是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关键。阅读是一种积累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一

我国作为拥有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的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利益。但与此同时,我国仍然面临严峻的海上形势,维护海洋权益和海上稳定的战略任务依然艰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南海问题的实质与挑战论文的内容,欢迎查看!南海问题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实质是南沙争端。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5国6方”。西沙争议仅存在于中越两国之间,由越南单方面挑起,是其蓄意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纵观20世纪后半叶的南海局势,尽管南海及其周边地区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争议各方之间围绕岛礁主权、海域管辖权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争议,也曾发生过零星的冲突,但南海局势相对平静,南沙争端的国际影响也十分有限,表现为一般性的区域问题。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南海周边国家实施海洋战略、强化海上执法力量建设,实施海洋管辖成为其巩固占领岛礁、控制争议海域、保证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有关争议问题逐步显化;加之全球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力度加大,导致南海地缘政治竞争逐步加剧,南海问题进一步为国际社会所关注。2012年是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马尼拉宣言》30周年,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30周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10周年。深入梳理、分析当前南海形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有助于我国统筹内外两个大局,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南海问题,践行我国和平解决有关领土主权争端的政策主张,维护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南海问题面临的挑战我国作为拥有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的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利益。但与此同时,我国仍然面临严峻的海上形势,维护海洋权益和海上稳定的战略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在南海方向,尽管南海局势总体上保持稳定、可控,但消极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增多,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凸显,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大局面临新的巨大挑战。(一)周边国家加大南沙主权声索和管控力度自上个世纪南沙岛礁占领格局形成以来,争议的表现形式以主张争议为主,即有关当事方通过各自发布官方声明来声索主权。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沙争端有从主张争议向管辖争议转变的趋势。有关周边国家加大了对南海的法理声索力度,通过国内立法形式提出所谓的主权声索。例如,2月17日菲律宾国内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我国黄岩岛纳入到菲律宾所谓的领土管辖范围。2012年6月21日,越南国会通过《越南海洋法》,将我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我国政府对此均提出了严正抗议,并且重申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上述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有关南海声索国强化对所占岛礁和附近海域的实际管辖,增加了南海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南海有关争议问题已由单纯的外交斗争转变为政治、外交、法理、资源、军事等各领域的全方位较量,“明争”与“暗斗”相结合,斗争更加复杂,手法更加隐蔽,处理更加困难。在资源开发方面,南沙油气资源的争夺进一步加剧,南海声索国近年来加快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步伐。特别是马来西亚、越南海洋油气开发正在从近海大陆架向南海深海持续推进,开发方式主要是自主开发、联合国外石油公司开发和对外招标,其中越南和马来西亚的部分区块已侵入到中国南海传统海疆线内。目前在南沙拥有石油承租权并从事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国际石油公司大约有200多家,南沙油气开发已呈国际化的势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南海地区近年来呈现区域军备竞赛态势。有关南海周边国家纷纷采购先进的武器装备,加强军事演习、军事管控等海上军事活动,推动军事现代化战略转型。这种区域军备竞赛态势持续发展,必将使影响南海区域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未来引发南海局部地区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增加,对南海地区安全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二)区域外势力介入导致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加剧随着全球战略格局的新一轮调整,亚太地区有关军事联盟强化,南海地缘政治竞争明显加剧。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出于全球和区域战略布局需要,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提升与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水平,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介入南海问题,不断强化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联系,通过军事交流与合作,持续增强其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纵观美国的战略布局,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不是短期政策作为,而是受美国亚太战略的支配。美国为防范和排挤中国渐进式地扩增地区影响力,继而谋求在东南亚地区事务中的主导权,一直以来都将东南亚有关南海声索国与中国视为两大对立阵营,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而治之”的均势政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主动试水,但避免被拖下水”的策略,继台海问题之后,南海问题很有可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又一个抓手。2012年6月举办的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上,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明确表示,美国在前将60%军力部署到亚太地区。未来中美围绕西太平洋海权之争势必显化。美军加强在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的前沿军事部署,旨在提升美国在南海地区、巽他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军事影响力,从而构成对以中国为首要防范目标的东亚新兴大国的战略威慑力,最终目的在于谋求美国亚太主导权的战略目标。在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背景下,日本、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等域外大国追随或呼应美国的亚太战略布局,以多种方式介入南海问题,通过与部分东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将军事力量的触角延伸至南海,不断增加在南海问题上的话语权,藉此作为加强自身在东南亚影响力的突破口。南海地区大国利益的错综交织使得地区局势有“巴尔干化”的隐忧,其结果是,一旦南海区域有关摩擦、冲突事件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大国的角力,很大程度上将危及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三)区域内外国家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越南、菲律宾等有关南海声索国背靠东盟,企图凭借东盟一体化“抱团”制华。其积极发展与区域外大国的关系,将南海问题列入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增强区域外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南沙争端中的介入程度;或者利用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的机会和召开有关所谓南海问题学术会议,制造国际舆论影响,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和南沙海域经济资源开发活动国际化,从而谋求增强与中国抗衡的整体力量。在区域内外势力的交织作用下,一些看似影响有限的局部事件可能将会持续发酵,从而使南海问题从区域热点迅速升温成为国际热点,引发区域内外强烈反应。

更多热门文章: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二

近年来,我国在周边海域与邻国纠纷不断,尤其是在南海地区。越南国内对中国在西沙军演及设立三沙市举行过示威,菲律宾悍然将黄岩岛及南沙群岛划入版图,马来西亚也蠢蠢欲动。然而,南海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防范和对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小动作”或明或暗的支持。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在《盛世危言:远观中国大战略》中指出:美国对中国未来国家地位的战略定位,认为中国综合国力正在迅速增强,对美国全球龙头老大的地位构成了威胁,这一层战略盘算可能是华府在南海问题上施展借力使力、隔山打牛的绝技,对中国间接地施加压力的根本因由。

美两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紧迫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可是,时间将会证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仍然会遇到多次严峻挑战。

美国对南海主权争端的立场,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几度变化,逐渐变得不利于中国国家利益。此处不赘。

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表示,南海纷争涉及美国国家利益。同年9月,奥巴马总统声明,强调“海上安全”、“自由航行”的重要性,这是华府向中国发出的最强硬的信息。

其后,希拉里在一次谈话中强调指出,南海主权争端各方必须遵守国际法,拿出有力的法律依据,证明自己的主权要求,而不仅仅是依据历史先例。她说:“依据国际法,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的唯一依据,应该是根据地貌特征(landfeatures)提出的合理要求。”这个观点无疑对中国宣称对南海的主权要求构成了挑战,因为中国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的主要依据是历史事实。

希拉里关于地貌特征的说法不足为训。地貌特征并不足以说明某国对于某块土地是否拥有主权。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称福克斯群岛)距离阿根廷近500公里,距离英国远达13000公里。按照“地貌特征”的说法,马岛同英国风马牛不相及。英国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该群岛的西岛和东岛,设置了总督府。美国及国际社会从未对这一现实提出异议。关键在于,至今英国仍对马岛实行有效的统治,而且绝大多数岛民是当初英国移民的后裔。笔者在前边指出,在领土主权争端中,现实必然重于历史。症结即在于此。

倘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一直对南沙多数岛礁实施了有效的占领或控制,时至今日,美国想必对此也无异议。台湾对太平岛实行有效的占领,已逾半个世纪,美国也从未提出异议,即是一例。

总之,2010年以来,美国声称南海问题“攸关美国国家利益”,开始以强力介入南海问题,且反复强调“反对任何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反对任何国家损害美在南海商业利益”,其明显将矛头对准中国,威慑中国的意味呼之欲出。当然,美国的政策是随时准备以变应变的。这一届政府宣布的政策,未必为下一届政府遵循。即如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有不少已经被奥巴马政府的新政策取而代之了。换言之,美国领导人关于南海、钓鱼岛主权归属的政策性宣示,未必就是持久不变的。

2010年以来,在马岛周边勘探和开采石油的问题上,英国和阿根廷发生了激烈争论。2010年3月1日晚,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远赴阿根廷总统府做客时表态,美国要介入两国在马岛主权归属上的争端。她指出:“美国政府认为马岛问题应该由阿根廷和英国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美国政府愿意为促成双方谈判发挥作用。”英国首相发言人旋即回应:“美国没有直接参与的必要性。”3月3日,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表示,英国永远不会谈判马岛主权归属。可见英国并没有受到希拉里表态的束缚。

相比之下,美国对南海纷争的决策背景就复杂多了。近年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贸融合开始出现了以中国为最强大经济引擎的新局面。美国正处于经济复苏欲振乏力的关键时刻,未来把振兴经济的希望寄托在亚洲,自然需要加大在亚洲的战略投入,以巩固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何况,若干与中国在南沙发生主权争端的东盟国家,也希望借助美国之力,以制衡中国,于是有意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彼此一拍即合,于是在今年出现了南海纷争尖锐化的趋向。

金融海啸爆发以来,欧、美久久不能摆脱困局,甚至在财政上出现每况愈下的窘境。中国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假如参照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powerparity,简称ppp)的标准计算,则中国骎骎乎直追美国龙头老大的地位矣。

此外,据估计,美国对中国未来国家地位的战略定位,亦即认为中国综合国力正在迅速增强,对美国全球龙头老大的地位构成了威胁,此定位可能已经介入其对中国方略的决策过程中了。这一层战略盘算可能是华府在南海问题上施展借力使力、隔山打牛的绝技,对中国间接地施加压力的根本因由。

几年前笔者已经撰文指出,美国战略方向已经东移至亚太地区,重点防范中国,美国一旦从阿富汗、伊拉克两个战场撤军,腾出兵力和资源,则会对中国加强遏制和防堵的力度。这可能就是未来亚太地区情势演变的主要动向,会变得相当惹人注目。

美国参联会主席马伦访华时指出:“中国已经不是崛起中的大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了。”这句话几乎凝聚了华盛顿政、军两界高官的共识。概言之,今后美国要以准超级大国对待中国了。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三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战后,《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二、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

(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的地理优势。

地理学上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0,000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南海是我国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面是中南半岛,东面是菲律宾群岛。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

(三)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

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为了保持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势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让利、释放友善信息,周边国家却不断挑战我们的政策底线,其结果是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善意的回报,反而使周边国家越发大胆地蚕食南海周边海域,进而趁势将侵占行为事实化、“合法化”。一定意义上说,正是中国避免南海问题升级的战略初衷给周边国家以错误暗示,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持和平发展战略方向的同时更加主动、坚决地维护具体利益。一旦出现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中国必须亮出可信的惩罚措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外交抗议。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周边国家的机会主义心理,约束其不断突破红线的“违规行为”。

(二)内部政治的协调与平衡。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利益多元化导致了政治过程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主体开始积极发言,影响着决策过程。在南海问题上,中央政府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和社会舆论却希望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要求保护南海领土完整、加快油气资源开采。

(三)解决南海问题与经营周边地区的平衡。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已经建立起难以动摇的利益共同体格局。因此,我们不宜将南海问题的严重性过于放大,从而使其成为自我证实的预言。中国固然可以通过强硬手段来解决问题,但这将造成东南亚国家对华的敌对倾向和仇恨情绪,同时也将使美国军事力量在东南亚的存在永久合法化,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大局。因此,中国需要将南海问题的解决纳入到经营周边的战略格局中加以考虑,将其视为进一步巩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契机。

(四)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目前我国国防战略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四

“初步反对的权利”主要是指被告方在原告方向国际法庭提出请求书后,为了防止该法庭就案件的实质问题作出裁判而提出反对意见的资格。早在1924年常设国际法院受理的“马弗罗马提斯特许权案”中就出现了提出该类反对的司法实践,随后无论是国际法院、国际常设仲裁法院还是其他区域性法院或法庭均在其程序规则中设置了该项权利,并在相关案件中被各国广为运用。因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仅是在第294条第3款规定“本条的任何规定不影响争端各方按照适用的程序规则提出初步反对的权利”,而具体问题则直接略过不提。其中“本条的任何规定”指的是第294条中的“初步程序”,之所以特别注明二者之间互不影响,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一项共性,即启动的最终结果均将可能阻止国际法庭对案件的实质问题作出判决或裁决。

但二者之间的区别却更为显著:“初步程序”仅适用于“就第297条所指争端向国际法院或法庭提出的申请”,即沿海国依据《公约》有关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部分规定行使主权权利或管辖权所引发的争端,而“初步反对”则对此没有任何限制。1978年《国际法院规则》在第三部分第四节中规定了“初步反对主张”(第79条),1997年《国际海洋法法庭规则》规定了“初步反对意见”(第97条)。二者对该权利的表述基本一致,即是“对法庭的管辖或诉讼申请书的可接受性的任何反对,或对实质问题的任何进一步诉讼之前要求作出判决的其他反对意见”。因此,“初步反对”可包括:(1)对某一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进行反对;(2)对诉讼申请书可接受性的反对;(3)在实质问题的任何下一步程序进行前要求作出判决的其他反对意见。

二、本案仲裁法庭的程序规则中的“初步反对”规则解析。

本案仲裁法庭于2013年8月27日发布的程序规则第20条专门对“初步反对”进行了如下规定:。

(1)仲裁法庭应当有权将对其管辖权或任何诉求可接受性的反对规定于程序中。

(2)对管辖权的反对应不迟于答辩状提交之时。一方指定或参与过指定仲裁员并不妨碍提出请求。一旦在法庭程序中出现法庭有被认为越权之事实发生时,对其越权的抗辩应尽快提出。任何情况下,若法庭认为迟延是合理的,也可在之后接受这种请求.(3)法庭应当规定任何涉及其管辖权的抗辩都是一个初步问题,除非在征询各方意见后,认为对其管辖权的反对未具有完全初步的特征,此时,应当决定将该反对与实体问题一并处理。

(4)在判定管辖权或可接受性问题之前,征询各方意见之后,若法庭认为有必要或有帮助,应当举行听证会。本案具有一定特殊性,即仲裁法庭是非常设机构,因此不存在固定的程序规则。当在受理一起案件时仲裁法庭将根据《公约》附件七第5条的规定“确定自己的程序”,因此在该类不同的案件中相应的程序规则也就存在差异。

相比由该类法庭处理过的同类案件,就“初步反对意见”的规定本案中存在以下进步:。

(1)明确规定“初步反对”不受之前争端方是否参与仲裁法庭组成行为的影响,首次强调了即使缔约国参与过法庭的组建也并不能代表是对其管辖权的默认接受。

(2)增设了反对的对象,即可“尽快”针对“法庭越权之事实”提出抗辩。

(3)法庭是否将反对意见并入实体问题解决或进一步展开口诉程序,均须在“对双方观点进行征询之后”再作出决定。该处使用的是“征询”,而他案中使用的均是“确定”或“听取”,该措辞更加体现对争端各方的尊重。

(4)规定除非法庭认为该问题并非具备完全的初步特征,否则须将其视为一个初步问题作出裁决。

而在他案中,均允许法庭有权选择将其推迟到最后的裁决中再作决定。但本规则中亦有明显不足:。

(1)本案要求“对法庭管辖权或任何诉求可接受性的反对”,而在其他绝大部分案件中规定的是“对任何通知或诉求的反对”,明显缩减了可提出反对的对象范围。

(2)仅要求提出反对的时间不得迟于辩诉状提交之时,缺乏明确的补充规定。虽然第20条第2款在最后规定了“在任何情况下,若法庭认为迟延是合理的,也可在之后接受反对请求”,但因为该款中共包括两项请求,此规定存在指向不明的问题,而且也未规定如何判断“合理”与提交的最迟期限。而其他许多案件均明确补充规定“在其他情况下,可最多延迟至对申请方的回复进行答辩之时”。

(3)虽然作出了举行听证会的规定,但举行听证会仅是在法庭认为“有必要或有帮助”的前提下才决定,争端方仅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而在“毛里求斯诉英国和北爱尔兰案”中规定“只要任何一方请求,法庭就应当在裁决此问题前举行听证会”,同时详细规定了被告方要求举行听证会的具体程序与时间安排。在“阿根廷诉加纳案”中更是明确规定“任何由加纳提出的初步反对,法庭均应通过口诉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即使争端各方没有提出请求,国际法庭也应有举行听证会的一般义务,例如《国际海洋法法庭规则》第97条第4款和2000年对《国际法院规则》第79条修订后的第6款中均规定:“除法庭另有决定外,进一步程序应是口诉程序。”

至今,我国已多次通过声明的方式提出仲裁法庭对本案不具有管辖权,同时表达了“不接受菲律宾提起的仲裁”的立场。因此,在本案中运用“初步反对的权利”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1)“初步反对”主要是反对法庭的管辖权,相比其他法庭程序而保持着特有的独立,那么行使该权利则当然不能认为是对仲裁的接受。本案程序规则第20条第2款的规定即是力证。

答案是肯定的:。

(1)根据附件七第5条和第9条的相关规定:“除非争端各方另有协议,仲裁法庭应确定其自己的程序,保证争端每一方有陈述意见和提出其主张的充分机会。争端一方缺席或不对案件进行辩护,应不妨碍程序的进行。”由此,《公约》允许一国可以不参与程序,并且未因此而剥夺该国争端方的身份。我国作为争端方应享有“陈述意见和提出主张的充分机会”。

(2)在国际实践中,一国不参与任何法庭程序却依然有权行使该权利并被法庭接受的案例不在少数,其中以“爱琴海大陆架案”最为典型。

(3)《公约》第9条要求:“仲裁法庭在作出裁决前,必须不但查明对该争端确有管辖权,而且查明所提要求在事实上和法庭上均确有根据”。由此,即使争端一方拒绝出庭,法庭也须尽最大努力保证裁决的公正性。程序正义体现实质公正,法庭不能因为我国在制定时未发表任何意见就显失公平地去制定、解释规则或漠视我国应有的自然权利。

结合上述分析,我国在行使该权利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应同时针对仲裁法庭的管辖权和菲律宾的诉求两方面进行反对,虽然二者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反对时的内容却不相同,由此可以显著提升我国阻止案件进入实体仲裁的把握。

(2)在仲裁法庭要求我国提交辩诉状的截止日期之前提出反对,并同时明确声明该内容仅是“初步反对意见”,与辩诉状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3)当发现仲裁法庭有作出超越其权限的行为时,应当迅速提出反对。该项权利十分重要,不能因为出于对仲裁法庭的尊重或信赖就有所忽视。

(4)为明显区分出我国是在法庭程序之外行使“初步反对的权利”,建议我国通过声明、照会或信函的方式发表反对的意见。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五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尤其是近段时间来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得越来越强硬,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干预亚洲地方事务,使得南海问题形势发展非常不乐观,南海周边局势也变得日趋复杂紧张化。如何解决南海问题,维护南海主权,成为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近段时间以来一系列的南海问题频频发生,使得南海问题形势发展非常不乐观,南海周边局势日趋复杂紧张化其实南海频频发生争端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国家觊觎南海丰富的石油资源,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按照最为乐观的估计,南海地区潜在石油总储量约为550亿吨,天然气为20万亿立方米,绝对堪称“第二个波斯湾”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凸显,南海的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是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二、南海问题频发影响中国周边局面。

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向提倡“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因为我国目前需要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来发展社会经济,但是近年来印度、越南、菲律宾等部分东南亚国家频繁地在南海问题上于我国发生纠纷和冲突,致使我国在南海问题上越来越被动化。印度、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一直以来与我国在经济上都有重要的合作,南海问题频发使得我国与印度、越南、菲律宾等部分东南亚国家关系恶化,不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发展。另一方面南海主权争端加剧,影响我国的海洋主权安全和国防安全。

2011年9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东盟各国领袖在纽约就加强美国和东盟关系举行会谈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的主权争议,强调南海的航行自由很重要。2012年4月10日在中国与菲律宾再次发生南海问题争端后,美国与菲律宾举行“肩并肩”联合军演。东南亚国家企图通过拉拢美国做靠山来制约中国,但其实只是让菲律宾或者越南这几个国家,暂时得到一种保障,事实上见效并不大,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主要目的是让南海问题进一步国际化,长期保持美国军事力量在亚太地区的前沿存在,借此来保持占据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制高点,牵制中国,同时又能拉拢东盟某些国家,增加东盟与中国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确保其在亚太地区战略的实施。美国介入致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国际化,增加南海问题的解决难度,同时给中国施加压力,使得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可能很难控制到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去面对整个东南亚的局势,牵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发展。

三、中国应该如何解决南海问题。

(一)在南海维权方面的工作应该长期坚持下去,我国在南海的维权活动,例如海监船和渔政船经常到南海诸岛海域巡逻,这是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正当行为,也是中国对该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一种表现,应当坚持下去,做到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在西方大国介入南海问题上,中国应坚持反对把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扩大化的原则,说明南海问题只是中国与南海周边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领土与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不是地区与国际之间的问题,因此只能由当事国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并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任何区域外大国的介入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三)、面对美国在南海的制衡和围堵,中国应改变以往在外交上过于低调的做法,展示出自己强硬的外交姿态和武装实力,通过彰显军事实力来为外交斗争提供后盾支持。

(四)、中国应继续奉行睦邻、友邻、富邻的政策,发展与东盟国家的良好关系。东盟并不是铁板一块,有些与我国关系较好的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家,应继续与之发展友好关系,这样做,可防止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联合对付中国。

四、总结。

总的来说,中国的南海主权绝对不可以失去,中国之所以在过去数十年一直拖而不决,是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如果中国在未来真的发展起来,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在南海就有了绝对的制海权。但是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东南亚国家不会等待,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也显然认识到这一点,这是为什么在南海上我们能看到那么多的国旗。但美国一直不忘在东南亚地区实施影响力,而它能给当地国家实现的利益并不多。南海问题事关中国的海洋领土主权,解决得好或不好都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南海问题的解决需要很长的时间,未来全球的竞争在于海洋,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还需要继续努力。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六

面积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12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其中西沙最大永兴岛1.85平方公里,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0.4平方公里。

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目前,实际控制情况是: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实际控制。西沙群岛,经过1974年西沙海战,由解放军控制。中沙群岛,仅露出水面的黄岩岛,目前中国和菲律宾都没有驻军。南沙群岛,情况则要复杂的多。南沙群岛(古称"万里石塘"西方称thespuyslyis-iands)位于北纬3°37至11°55′,东径109°43′至117°47′,南北长大约550海里,东西宽约650海里的海域;西起万安滩,东至海马滩,北至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总面积达24.4万平方米海里(约合82万平方公里)。南沙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能露出水面的有36个。在南沙又可分为东、西、南、中4个岛礁群。

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截止目前为止,在南沙群岛中,我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7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我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南沙海域的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完全在他国的控制之下,南沙海域划界纠纷十分严重!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七

黄岩岛这一原本没多少人知晓的小岛近来见诸报端的频率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原因很简单:菲律宾当局大肆宣染黄岩岛为其领土,接二连三地在该海域威胁、骚扰、拘捕,甚至开枪追击我国正常作业的渔民渔船,频频制造事端侵犯我国领土主权。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已多次就此事发表谈话,并对菲方的无理行径提出了抗议。黄岩岛已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

二、菲方染指黄岩岛的原因。

菲方染指黄岩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黄岩岛海域资源丰富。同南沙群岛一样,黄岩岛海域不仅是重要的海上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这里盛产经济价值较高的金枪鱼、红鱼、章鱼、梅花参及各种贝类产品,特别是珊瑚种类繁多、经济价值高。

其次,70年代以来,以菲律宾、越南为首的几个东南亚国家先后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的某些岛屿拥有部分或全部主权,有的派军舰和飞机巡逻;有的甚至在岛上构筑工事,派兵驻守,摆出“先占为王”的架势,使南沙局势主权之争不断升温,这一“乱世”为菲当局霸占黄岩岛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最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规定的出台后为菲侵占黄岩岛找到了“理由”。菲方紧紧抓住“200海里”这一概念,简单把距离远近作为其侵犯我国领土的依据。实际上,根据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或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但专属经济区内它国领土的法律地位不容质疑。菲方的主张和行为显然与海洋法公约的准则背道而驰。专属经济区的开发利用与海洋管辖权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菲方有意将两者混为一谈,其霸占我领土的图谋昭然若揭。

三、问题分析。

菲律宾如此小国,经济水平低下,何以敢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中国底线?首先,美国为实现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遏制中国的发展壮大,极力制造“中国威胁论”,并在南沙群岛领土争端中日益明显地站在某些国家的立场上。美着力将一向敢与中国较劲的菲律宾培植成与中国抗衡的主力。

从另一方面看,菲国军事力量在东盟和亚洲都算不上档次,在黄岩岛和南沙群岛与中国的争执中,菲将华盛顿视为其靠山和后盾。长期以来,菲与美有着稳固的军事政治联盟关系。

岛频频惹事生非,将问题弄大。

四、对策。

首先,落实南海行政建制刻不容缓。必须加强对整个南海领域内的管理,并派兵驻扎,坚决捍卫领土主权。

其次,加强相关方面的立法,在法律上维护我国领土。

然后,建立强大的海军,海洋实力强大了,即便是美国干涉也不怕。

最后,要注意避免南海问题国际化,坚持“主权问题不容讨论”的原则。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八

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大教育论》及作者夸美纽斯一点都不了解。拿到这本书后,就迫不及待地研读起来。

首先,我翻开书找了一下关于夸美纽斯的介绍:他是捷克摩拉维亚人。他生活的年代是1592到1670年,相当于我国明代万历二十年到清康熙九年。他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这本书全面论述了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学的基本框架,使教育学从综合性的知识领域中脱颖而出。

以下是夸美纽斯在17世纪的的解答:

“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卓越的”

“人的终极目标在于来世”――“我们在今生中的一切行动与情爱都表明,我们在今生不能达到我们的终极目的,而是一切与我们有关的事物和我们自己都有另一个终极目的。因为不论我们是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说什么,打算做什么,得到什么,拥有什么,都包含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虽然我们不停地攀登,达到更高的层次,然而什么仍在继续前进,从没有达到最高点。”

我学习到,老师的任务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给学生最容易理解的知识就可以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有足够的书本知识。.

事实上,对于在黑暗中工作的人,一丝微弱的光线就足够了。夸美纽斯还特别重视品德对于人的重要意义。他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就不是进步而是退步。”由此可见,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实就今天而言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认同卡梅纽斯的观点要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必须以身立德,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受到人性光辉的照耀。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努力地将人性中善的一面照耀学生,虽然孩子们都很小,但是爱孩子就必须保留此标记,把孩子当人看,要实施终生受益的教育,而不是在小学这个流水加工线上制造“产品”。这个“终身受益”也应该含有教师本身终身受益的教学技能,我们要作为一名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而不是熟练的生产工人,要坚守我们工作中的智慧成分,而不要只是汗水的挥洒,身心的损伤和衰竭。

人的终极目标是与上帝共享永恒的.幸福,为此,人在有形的造物之中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与爱物。人生成就要: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人类的一切优点都完全表现在博学、德行和虔信这三种品质中,这是今生与来生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要点。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以上只是我对《大教育论》的微薄见解,还有更深层的意义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应用。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九

这本书分为四辑,分别为“教育与未来”“人生与美”“读书与治学”“哲思短语60则”,在“教育与未来”这一辑中作者提到一个观点:未来社会的中心学科就是教育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性。教育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职业或技能方面的训练和获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如何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相互对待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发展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我觉得他说的真的非常对。我们经常看报纸和杂志说一些学历高技术精的人却做出了让我们非常吃惊的有违社会道德的事……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一种人文教育的观念,一味强调技能等在未来社会是行不通的。其次,刚才所提到的人文教育绝对不能是功利主义的。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现行社会中比较热潮的“国学教育”。李泽厚就提出一个观点:要启蒙,不要蒙启。什么意思呢?即如果说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给大家以“启蒙“,那么现在一些人的做法就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作者主张培育宗教性道德,但是不赞成笼统地提倡“读经”。对于前面的话我不是很理解,什么是“宗教性道德呢?”还有待去考究,但是我很赞同作者后面的观点。我们需要反对那些不问青红皂白的读经,就是把过去的东西全盘搬过来的做法是欠考虑的,如果这样做的'话可能会从小就培育原来传统政治体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作者其实是像告诉我们教育者需要取其精华。这就让我想到了“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在向学生传递的时候能正确对待。

如何培养有开拓精神、有创造性的人才呢?我们通过各种媒体看到现在我们的学生考试成绩突出,但是实验动手能力却不如外国学生。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让学生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我们必须明确一个观念:知识本身并不代表能力。有位科学家说过科学就是选择,这就要善于判断。我们现在还需要培养孩子的判断、选择能力。其实对待知识本身,也需要选择。那是否意味着知识就不重要了呢?其实不然,作为一个学习者,应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博览全书。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在什么基础上去功呢?最好还能在雄厚的基础上去攻。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只有这样才能较快地攻出成果。

喜欢李泽厚的一句话:有得于内,无待乎外。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十

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南海争端再次成为全球媒体焦点。南海占地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航运通道之一。然而,对于南海争端,人们的观点非常多样化,许多人认为中国过度扩张,侵犯了周边国家的领土和经济利益,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只是在寻求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篇文章将更深入地探讨南海争端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南海争端起源于不同国家对南海海域的边界和领土主权的诉求。主要涉及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台湾和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其中,中国至今拥有对大多数南海的行政区划权,但存在很多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例如黄岩岛和钓鱼岛事件引发了中日关系紧张,峙南礁和中沙群岛等争端逐渐升温。南海争端的根源在于各方对南海主权和权益的不同看法,这也是解决争端的难点之一。

第三段:现状和挑战。

当前,南海争端仍在上升阶段,并进一步复杂。2020年中国通过了新的《海洋法》并开始向南海建造航空港和人工岛屿,这让菲律宾和越南等国感到不安,认为中国违反了他们的自然和历史权益。美国、日本和印度也根据其地缘战略利益对南海发表了多次声明并增加了海上巡逻和海军演习。南海争端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涉及边界和主权问题,还有诸如大国角逐、欧美主导的国际法治、民意和民族主义等因素。

对于南海争端的解决,需要对话、协商和合作,而非冲突和对抗。这需要各方遵守国际法和相关共识,加强信任和相互尊重。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首先,中国需要切实遵守国际法和共识,推进对话和协商,解决南海争端的基本问题,保持对周边国家的信任和合作。

其次,各国需要保持冷静和克制,避免一些激进言论和行动。

第三,地区的其他主要大国应主动避免介入和干预,以维护区域稳定和和平发展。

第四,需要加强国际社会的参与,共同制定关于南海争端和区域安全稳定的规则,促进对话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第五段:结论。

总之,南海争端是全球的热点问题之一,但解决南海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持续对话和协商,以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国际不稳定和全球疫情背景下,需要更加增强政治交往,遵守规则和共识,保持战略定力,促进互惠互利的共同发展。希望南海争端早日得到妥善解决,并为区域的繁荣、和平和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十一

声称“和平崛起”的中国遭遇的不是和平,而是愈演愈烈的周边之争。除了朝鲜半岛、中印边界、中日东海和钓鱼岛、海峡两岸统独以及中俄领土划界之争端忧虑外,当前最严重莫过于南海争端了。

南海问题,触动亚洲,甚至世界的敏感神经,演变下去,成为又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也不无可能。

为妥善处理南海争端,很有必要借鉴一下英国与阿根廷福克兰群岛(以下简称“福岛”)之争。比较福岛之争和南海争端,发现“三个不一样”:

第一,历史渊源脉络清浊不一样。

福岛土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阿根廷认为福岛是1520年由葡萄牙人发现的。英国认为英国航海家戴维斯1592年发现福岛。最早记载登陆者是1690年的英国船长斯特朗,他以英国海军官员福克兰的名字命名群岛。英国于1833年1月武装占领福岛至今,时任阿驻岛总督被迫撤出。1982年战后福岛实现岛民自治,英政府已经在该岛任命了第31任总督。福岛现有人口3000多人,97%是英国人后裔,讲英语,80%信奉基督教。

而从百度记载看:南海几十个岛屿土地面积相加不到20平方公里。三个群岛现有总人口约1000余人。中国汉代(2000年前)就有记载。元代(600年前)将“千里长沙”划入海南岛管辖。明代(400年前)郑和途经西沙和南沙,留下了海域航海图。1947年,中国内政部完成南海划界,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黄岩岛也在中国领海范围。其后20多年,周边国家没有提出异议。1974年中、南越西沙海战后,西沙群岛完全由中国军队控制。南沙群岛除中国大陆控制的6个礁和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外,其它44个岛礁均被周边国家占领,其中越、菲、马3国还对岛礁进行军事占领。越南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

可见由于岛屿面积、居住人口、集中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英阿福岛之争比南海争端要简单明确得多。福岛从发现岛屿、登陆岛屿人员和日期记载都很确切,有效占领与管理也很明确。而南海诸岛的发现、命名与管理就显得模糊不清了。国际法院裁决领土争端时,往往支持有效占领与管理的一方。

第二,涉及国家多寡不一样。福岛只涉及英、阿两个国家。而南海诸岛却直接涉及越、菲、马、文莱、印尼、中国6国7方,再加上中沙群岛天然的航标价值,中、西沙之间的黄金航道,又牵扯了美、日、韩、澳等国的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三,涉及海域面积不一样。福岛只涉及专属经济区海域面积40多万平方公里,而南海水域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沙群岛水面环礁的礁体面积有3000平方公里,按照群岛基线准则,南沙群岛能划出数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几十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其中蕴藏巨大资源财富。谁能有效占领它、控制它,谁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处理南海争端,众说纷纭,大体上有五项方略可以单独或综合运用:

一是和平谈判。英、阿之间从1966年开始就福岛归属开始谈判,到1981年谈判破裂。1982年3月,阿军占领福岛。6月,英军又夺回福岛。战后阿曾提出按香港租借方式解决和派遣联合国部队等建议,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也通过决议案,要求英阿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均遭英方拒绝。1994年,阿仍将对福岛主权要求写入宪法。1995年9月以来,英阿在福岛水域勘探、开采石油、阿恢复与福岛直航、阿公民持本国护照赴福岛、打击非法捕鱼、通讯、巡逻等领域达成多项协议。南海争端不能没有和平谈判,但是如果没有军事、经济手段介入,单靠和平谈判无疑于隔靴搔痒、缘木求鱼。

二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高高树上采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最终随着当事各方势力的消长,水到渠成地解决。此前大多采用此种方式,但此种方式没有根本解决矛盾,而是转移危机、遗患后人。

三是军事解决。

南海如果采用军事手段,要比英阿之战复杂百倍。南海诸岛,攻易守难。如果开战,绝不会只限于两个国家之间,极可能是多国参战。很可能是开了第一枪,没有结束的一枪,因为现在的世界格局已经与1974年的中国、南越西沙海战时代大相径庭,那时越南尚未统一,中国打南越让北越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使1988年海战时,美苏两霸仍在冷战,美国要打中国牌对抗苏联,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而今越南统一,冷战结束,中国成了美国的主要威胁,一旦发生南海之战,美国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了。希拉里就说:美国在支持菲律宾海上防御方面将“尽我们所能”。马伦表示:我们强烈支持和平解决南海分歧,当下发生的事端会催发误判,以及无人所料的冲突,美国继续保持在南海的存在。英阿之战时,智利给了远离本土作战的英国军队很大的支持,南海如果发生海战,中国军队又能得到哪个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呢?可以说,尽管中国国内“打”声震天,但最不能采用的就是军事手段,搞不好就要重蹈阿根廷军事独裁政府跨台的覆辙。

四是诉诸国际法途径。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曾对白礁等三岛的主权归属各执一词。1994年,双方决定由国际法院裁决三岛争端。2008年联合国国际法院作出判决,白礁岛主权属于新加坡。两国外长联合声明重申遵守判决,这是国际法院裁决岛屿争端的成功典范。但由于南海诸岛纷繁复杂,当事方众多,国际法院恐怕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呀!

五是经济利诱或制裁解决。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三成以上。中国政府掌控着庞大的国家收入,在国内、国际事务中财大气粗。如果能够借鉴“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的有效方法,利用经济手段,主权问题用美元解决,比如投资,比如援建,比如免除债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听话的给糖,不听话的挨棒,很有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主权归属新路子。

综上所述,现阶段应当以第五项为主攻方向,一对一与相关国家协商,请君入瓮,双边会谈,各个击破,就像房屋拆迁一样,中国是一对一暗箱操作,西方是开发商通过中介与大多数住户公开协商解决。实践证明,一对一解决效率极高,能让资本主义世界瞠目结舌。这一项恰巧是美国政府所不乐见的,美国希望做仲裁调停人,针对南海各方纠纷寻求达成多边和解,拟定一份适用于南海的行为准则。现在就看当事双方愿意吃谁的饭、买谁的账了。

如果第五项也屡碰钉子行不同,中国只有痛定思痛,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攘外必先安内、练好内功做起了。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十二

(重庆市垫江县第九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进行探究,旨在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初中化学;先学后教;新模式。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限制,多数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学中获得真正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与改革。基于此,本文在此试论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以期能够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并推动新课程改革。

一、先学后教模式。

先学后教模式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从根本上说,先学后教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顺序,将学生的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将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监督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通过探究与交流推导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只能在学生遇到困惑时进行适当的帮助。此时,学生就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资源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得到更深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总结学生探究的结果,要针对学生遇到的疑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先学后教模式,教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使得初中化学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二、实践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使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换言之,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自主实验得到化学结论,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为例,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学生的操作,防止学生出现违规操作。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到实验器材的用法,能够在积累化学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交流,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邓婕妤。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j]。新课程学习:下,(05)。

编辑杨兆东。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十三

随着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愈加突出。而南海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它牵涉到了许多国家,而且因为它涉及到了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所以难免会产生分歧和争端。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从中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心得,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吧。

第一段:问题的起源。

南海争端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的南海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和资源的独特性,成为很多国家想要踏足的地方。而经过几十年的争斗和斗争,终于形成了现在的南海局面。而在这个局面中,中美两国就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们是这个问题的核心参与者。我认为,要解决南海问题,就必须先弄清楚它的起源和根源,才能有正确的解决方法。

第二段:问题的本质。

南海问题的本质,就是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因为南海地区资源丰富,所以有部分国家想要独占这些资源。而由于南海区域划分的不明确,所以导致了各国对南海资源的认知和划分存在分歧。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去思考资源的利用问题,只有让每个国家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分享,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三段:问题的解决。

南海问题看似棘手,但是如果各国能够采取合适的方法,就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我认为,需要各国进行协商,成立一个联合委员会,来制定南海地区的划分和资源利用规则,并且通过长期的协商,来达成共识。除此之外,还需要各国在处理问题时,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遵从公平合理的原则。

第四段:问题的启示。

南海问题不仅仅是南海问题,其实它还意味着其他问题的存在。比如说,如果利益有重叠,那么就必然会产生冲突和争端。因此,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需要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建立起合理、公正的分配规则。这也是南海争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而这个启示远远不止是南海问题,更是所有社会问题的启示。

第五段:问题的前景。

南海问题在当今世界格局下的前景,有走向和谈,也有升级对决的时候。我认为,随着各方日益增强合作意愿,下一步应加强南海地区各国友好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南海的和平稳定。虽然南海问题可能难以得到彻底解决,但是只要各方能够继续努力,相信南海问题最终也会得以解决。

总结:南海争端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既漫长又艰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历史、本质、解决、启示、前景等五个维度来看待它,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解决南海问题并不是没有可能,只要各方能够进一步加强沟通,增强合作意愿,相信最终会找到一条解决南海问题的正确道路。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十四

海洋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边界、国防和海洋权益。直到今天,东海钓鱼岛、南海争端、台海问题,仍在折磨着每一个中国人。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弱势显而易见,没有航母并不是最大缺憾,领土不完整才是中国最大的痛。放眼南眺,这其中,情况最严峻的要属南海诸岛。

一、南海的现状:好岛屿被周边瓜分殆尽,海疆“九段线”名存实亡。

首先,经济价值,石油储量约为350亿吨,随着陆地能源的枯竭,未来能源靠海上,海上能源靠深水,对于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

其次,南沙海域是黄金通道。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控制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的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谁控制了这些海上战略通道,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当今世界海上运输承担了95%的国际贸易量,海洋已经成为不少以外贸型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的命门。

再次,战略价值。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我国能控制南沙海域,我军防御纵深将增大上千千米。这一宝贵的战略纵深,不但加大了我军海、空力量的回旋余地,而且对于我国抵御强敌战略空袭,掩护陆上兵力行动具有突出意义。中国东海、黄海外是日本本土四岛,钓鱼岛也处于日本实际控制之中,我们如果失去了南海,中国有相当一段海上生命线将失去控制。国防线将被压缩到海南岛一线,南部出海口将被封死。

三、我国解决南海的主要对策。

2.统一我国的海上执法队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当务之急。中国发展准海军有现实需要。可以看看别国的做法,目前,美国海军+海岸警卫队军警结合的体制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当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拥有海岸警卫队。这样做的好处是:和平时期海岸警卫队进行海上维权,战时海岸警卫队辅助海军作战,相当于我们的武警。最好以非军人的警察出面。

4.建设强大的海军。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包括钓鱼岛和东海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和平方式或者不得已的战争选择,都离不开强大的海洋实力。建设强大的海军,就是为保卫我国海疆安全,为解决海上纠纷提供后盾。加大海上防御纵深,实施全方位保卫海疆战略,脱海入洋迫在眉睫。涉足浅水者得鱼虾,涉足深水者得蛟龙。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大步前进,目前的中国已是飞龙在天,但这还不够,中国还需要蛟龙在渊,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十五

这些天,我阅读了《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这本书,开篇的“教育七条箴言”让我感触很深,其中第一条: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当然,这个观点是卢梭提出的,而周国平将它列为七条之中的第一条,可见对这个观点很是认可。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也就是说,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只要找到一个适合的环境和得当的方法,让其本身的各种能力得以生长,这就是教育。

一、适合的环境。

二、得当的方法。

这让我想到了“因材施教”。这一经典的教育原则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其核心思想是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方法确实不错,作为教育者,估计人人都用过。可是当老师每天面对上百个甚至更多的学生,一人一法的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就不太现实了,况且作为如今的一线教育者,非教学的事情太多,单纯的静心到教学工作上已显得力不从心,只能且行且进步了。

还好“双减”政策的推行,让我们的孩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愿这次的教育减负能彻底的改变以往的环境,让孩子们不再疲于奔命,让家长不再上焦虑。也呼吁社会各界,还一线教育者一方清静的天空,让他们能静心入课堂,一心一意只搞教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们除了“生长”这一目的之外别无目的。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十六

美容师频频跳槽很让美容院经营者们头疼,美容师跳槽时“顺便”带走技术资料和顾客资源更是让老板防不胜防。为什么员工不能安心呆下来?正如老话说的那样,人往高处走。当美容院的环境跟不上员工发展的需求时,员工自然会将眼光投向那些能给她带来发展的新岗位。而待遇不理想、员工个人发展空间小、人际关系恶劣、同行挖人便是造成员工“另谋高就”的四大原因。

个案。

美容师庄琪在店里已经干了三年多,很得老板赏识,自己也培养起了稳定的顾客群体,但她始终对店里的提成制度耿耿于怀。店里规定顾客购买产品时是哪位美容师服务的,便将提成算给该美容师。而实际情况中,常常庄琪的是老顾客进店购买产品时正赶上庄琪在里间为其他顾客做护理,别的美容师接待了顾客,顾客购买后的提成自然算给了同事,庄琪一分也没有。这让庄琪很郁闷,她觉得顾客的购买行为与自己平时的推介有很大关联,凭什么在提成上否认自己的功劳?她向老板反映了几次而得不到解决后,忍无可忍的庄琪提出辞职。

点评。

待遇不理想是美容师跳槽的最直接最普遍的原因,而提成方式不合理比低薪资更难让美容师接受。一旦提成方式不合理,不仅容易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容易引起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让工作环境恶化。

除此之外,对于店内的老员工而言,在业绩保证的情况下,如果待遇始终得不到提升,底薪、提成比例也和新员工保持同样水准,容易让老员工产生不平衡心理。同时,新员工看到老员工和自己的待遇等同,也会考虑到当自己工作几年后,仍然停留在现有的工资水平,难免产生动摇。

其次,没有完善的福利体系也是待遇不理想的一个方面。一些美容院未给员工配备保险等福利,虽然工资与其他同档次美容院不相上下,在“含金量”上却低了很多,长此以往,也容易让员工生出去意。

个案show。

肖敏是店里的老员工了,论资历、技术、销售能力都是美容师中的no.1。前不久,老店长辞职,肖敏自然成了新店长的热门人选。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老板外聘了一位新店长,而肖敏仍然只是个普通美容师。这件事让肖敏很失望,觉得干了那么多年也得不到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太小了。这时,正好一家对手美容院向肖敏抛出橄榄枝,并许下店长职位,肖敏虽然很舍不得现在的同事和顾客,但为了自己将来的发展,她还是狠心跳了槽。

点评。

让自己获得提升的工作。

案例。

张晓刚进入这家知名美容院时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可才工作了半个月,她便觉得工作非常压抑。由于老板将业绩作为考核员工的唯一标准,所以同事之间关系非常紧张。张晓初来,很多不懂的地方,大家不仅不指导她,还向顾客暗示她是新来的,技术不到家。不仅如此,张晓还经常看到同事因为抢夺顾客资源在休息室里吵闹,到了结算业绩的时候更是不可开交。这让张晓非常反感,她甚至宁愿换家人际单纯的小美容院,也不愿意在大美容院中受到恶性竞争的挤压。和谐的工作环境,简单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美容院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还能让美容师工作起来无顾虑,感觉轻松。但一些老板为了追求高业绩,通过各种手段让美容师相互展开竞争。虽然在一定的压力下,美容师的工作积极性能得到调动和提高,但当压力过大时,容易造成美容师间的恶性竞争,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美容师在工作之余还要顾虑很多与同事相处的问题,自然更觉得累。一旦她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便会有离开的想法。同行挖人案例章羽在这家美容院已经做了3年店长,业绩一向不错,而薪金却不看涨,而且章羽觉得自己在这家店的发展已经到顶了,很难有新突破。这时,一家高档spa会馆看中了章羽,虽只给了她高级美容督导的职位,但待遇却是现在的两倍,还为她提供了赴香港学习的机会。面对优厚的条件,章羽很快便跳了槽。

点评。

同行之间相互挖走人材是美容院之间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造成美容师频繁跳槽的重要原因,常常让美容院经营者们防不甚防。但反过来思考,美容师为何会被挖走?必然是新工作能给她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完善的薪酬福利,或老板有更合理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等诸多原因。因此,美容院的经营者们在抱怨时别忘了反省一下自己的管理制度是否合理。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十七

最近几年,南海地区争端不断升级。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内高调推行“重返亚太”政策,这对中国主张的南海政策形成了一定压力。与此同时,中国也规模越来越大地介入南海,展开改造岛礁的大量施工活动。自始,由于很多海域早就存在争端,加上大规模造岛完工后引发问题,中国跟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又多次发生争执,纠纷愈演愈烈,一再成为舆论焦点。

在中国用挖沙填海方式快速填充岛礁的现象后,美国防长卡特在20连续发表公开声明,要求中国政府停工,终止在南沙的造岛行为。年五月,当事各方又进行了香格里拉对话,结果却很不理想,自说自话,各说一套。卡特指责中国的施工规模巨大,速度极快,会迅速改变海洋现状,因此呼吁区域内所有国家停止类似行为。中国否认这一指责,认为美国的介入才是造成南海问题的肇因。紧接着,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在访日时,称中国占领菲附近岛礁是侵略,将行为跟纳粹德国类比,呼吁西方插手干预,引发舆论哗然。

应该说,南海问题是相当特殊的,也比较复杂。它跟一般的领土争端有区别。在亚洲,很多国家之间都存在领土争端。比如中印在藏南地区,日俄在北方四岛,日韩在独岛,中日在钓鱼岛,都有争端。包括形成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中俄,以前也长期存在领土争端,只是后来通过持续协商,解决了争端。上述争端,都是双边问题,没到激化的程度。只要没有哪一方像俄国入侵乌克兰那样,霸王硬上弓,对国际秩序就没有太大影响,算不上大问题。

但与上述问题不同,南海问题确有特殊性。首先,它是复杂的多边问题,牵涉到中国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之间的纠纷,涉及面很广。而且,不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有纠纷,东南亚各国之间也有纠纷。其次,这片有争议的海域,面积特别大,位置特殊,它并非处于偏僻边缘地带。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路通道之一,这里的纠纷会影响国际航道。再次,众多岛屿和海域争端还会影响东南亚各国(乃至澳大利亚)的地缘安全,造成这一地区军力重组和军备竞赛,重构海权国家普遍认可的现有国际秩序(这种国际秩序是以共同规则为核心观念)。所以,南海问题才会闹的这么厉害,越演越烈,变成了全球热点,因为它会明显影响现有国际秩序。

谈到现有的国际秩序,很明显,还是美国主导和控制下的秩序。具体体现在南海问题上,这种秩序其实也就是一种海洋秩序,是美国主导,但又是由很多海权国家共同参与建构形成的共同规则体系。中国有很多学者,总是习惯成自然地去质疑美国的国际公信力。然而,尽管美国也有过越战和伊战等不太光彩的经历,但从总体上看,美国的信用仍然在大国中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尤其不同于俄国和中国,作为海权大国的美国,一直是通过以强大海权为基础的共同规则体系来发挥其世界影响力。美国确实有很多对外军事行动记录(不乏失败)和基于自由价值观的干涉意识,但它从未表现出对其它国家具有任何领土野心。仅这一点,就使得美国天然具备有别于俄中两国的地缘平衡能力,也使得它在裁决重大国际纠纷时,具有任何其它国家都难以替代的高信用水平。

当然,美国的国际信用得以保持,因素很多,这包括它特殊的地缘,民情,政体,法治状况,等等,在此不展开详细讨论。但无论如何,美国也是个现实中的国家,它必然也无法彻底摆脱“实力至上”的现实主义传统,忽视对现实利益的计算。尤其当面对像俄中两国,这类基于强大陆权而形成的巨无霸国家时,美国的处理方式,也自然会非常谨慎小心。其实从这次南海纠纷也能看出来,至少在最初阶段,美国政府的表态,仍然是有所控制的。一方面,它要表明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另一方面,也尽量避免刺激中国。

而且,不但美国的最初态度有所保留,同中国、同亚太经济圈联系更紧密的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在中国大规模扩大岛礁并部署军事设施之前,澳大利亚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明确意向,要协同美国、日本和印度集体介入南海争端。其理由就是:澳政府并不希望以不必要的联盟架构来刺激中国,导致对方产生误判,造成军事对抗。但最近澳政府却明确表态,由于忌讳的势头已经出现,那么它终于改变以往立场,并大幅增加未来五到十年的军事预算。

尽管如此,从中国政治的本质,从政府的态度来看,中国对南海众多岛屿的施工,加固,扩大,完善,甚至军事化,恐怕绝无可能真的会彻底终止。从政治架构来分析,中国的造岛行动,并不可能是轻率的.举动。中国的政治决策架构,以及行为模式,跟欧美国家完全不同,它并非通过共同的规则体系,如法治原则和高透明度,来获得其合法性,而更像是某种可以不断逾越任何具体规则的动态政治的产物。从现有情况来看,中国的造岛战略,应该是配合政府崛起大战略的举措,它是有意试探美国等海权国家的底线,通过不断展示力量,来向世界表达一个新的强大权力中心的出场。这种策略,就意味着必须试图削弱作为核心领导国家的美国的影响力。尤其在逐渐扩大并巩固南海岛屿的控制权之后,再进一步推出防空识别区,对整个南海地区进行控制。一旦中国在事实上获得了南海国际航道的垄断权(这无关是否就会真的会立刻使用这种权力),那也就意味着,以往美国不可替代的国际信用将会遭受严重损毁。

而美国的这种特殊的国际信用,主要就表现在它对国际公共航路的维护,它对国际纠纷的裁判权,以及它对国际事务的平衡能力。在目前的情况下,俄国入侵乌克兰,已经破坏了美国在大陆地区的国际信用,接下来在南海,中国如果顺利实施造岛战略,不断扩大周边海域,控制并垄断国际航道,最终通过军事化的手段确立周边国家根本无法抗衡的军事优势,渐渐危及东南亚众多海权国家以往的独立地位,那么美国的国际信用将会难以维持。

因此,美国必然会越来越深地介入南海问题,绝不可能事不关己,置自己的国际信用与责任于不顾。对此,中国政府千万不能产生误判。

正确评价俄国的立场。

几乎与香格里拉对话同期,也有媒体报道称,未来俄中两国将会联手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在南海问题上,俄国发言人表达了对中国立场的同情和理解,这似乎是一种有限度的支持。同中国类似,俄国也把南海问题的起因归结为美国的介入,甚至有意要把美国势力赶出亚洲。那么,在目前俄中联手的情况下,有俄国做后盾,中国更不大可能会停止南海的既定战略。

在这种情况下,南海的局势究竟会如何发展?笔者个人的感觉,恐怕已经是箭在弦上。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政府不大可能会克制或退让,但如果中国不做任何妥协和退让,执意按现有方式控制南海,不断扩大岛礁,部署军事设施,那么南海爆发战争将会是个必然的结果。中国的主要对手,越南和菲律宾等国,一定迟早会在海上跟中国发生冲突。而美国会为他们做后盾(可能还有日本,澳大利亚,视情况而定)。同时,对越南来说,俄国一直提供的武器支持,也将是其另一后盾。在支持越南的问题上,俄国绝不会吝啬。

中国恐怕要认识到,尽管中国一直在试图持续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历史也多次表明,俄国本身是一只身处大陆深处的重要地缘平衡力量,这种作用是其它国家无法替代的。而俄国在国际上的独立地位,也将是中国难以支配和左右的。对俄国而言,目前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削弱美国的影响,这是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维持的主要基础。至于支持越南、印度等国会不会削弱中国,那并不是它考虑的核心问题。

实际上,中国高度重视和建设的“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实有地缘安全上的重大意义,但同时它也具有很大的风险。这个风险之一,可以体现于俄国立场的摇摆。但风险同样体现于这一点:即使按照中方最理想的假设,俄中两国始终步调一致,坚定地互相支持,那也只会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地缘平衡将会难以维持。考虑到中俄两国都是核大国,一旦出现失衡局面,倘若中俄任何一方借对方之势而启动错误决策,甚至对外扩张,那都将是非常危险的失控趋势。若出现最坏局面,中俄联手会适得其反,甚至会诱发核战。实际上,目前的朝核危机就已经表露出这一极度危险的先兆,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因此,正如牛军教授曾撰文指出:中国需要更全面更小心地评估中俄之间的伙伴关系和外交政策。不能想当然认为中俄联手,世界多极化了,就会天下太平,似乎接下来人类文明一定自然而然会走向正确方向。

海陆之争的终极博弈。

南海问题的本质,同俄国此前入侵乌克兰的危机类似,实际上仍未脱离近代以来陆权国家同海权国家的斗争模式。它可能是人类历史中难以摆脱的宿命。在古代,欧亚大陆就是一块充斥着最残酷最血腥杀戮的区域。一方面,欧亚大陆造就了早期的文明起源,这一地区最庞大,最古老,有丰满的历史,也最有文明的多样性。但另一方面,陆权虽然承载了人类文明的最初起源,但此后却也不断通过残酷的战争和兼并,造就出一个又一个庞大的帝国形态。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庞大的帝国,就是蒙古帝国。但在前工业时代,在当时普遍落后的生产力约束条件下,还不存在强有力的海外干预力量,因此,蒙古帝国没遇到海陆之争问题。由于落后的技术条件,蒙古帝国向海上扩张的势头,也未能实现。(有说法称蒙古曾派舰队远征日本,但遭遇风暴导致远征失败)。

到近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科学革命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在欧亚大陆的西端,地缘结构异常破碎的欧洲,无论是拿破仑法国,还是纳粹德国,或者在内陆地区,深居庞大腹地的俄国,始终都开始面临强大海外力量的牵制,使得这些强大帝国难以扩张到欧亚大陆的极限,因此,大陆地区再也无法产生类似于蒙古帝国那样庞大的国家。尽管苏联借助二战胜利,通过联邦和联盟形式,取得类似于蒙古帝国的规模,但没维持多久就走向了解体。

回顾以往的陆权帝国,它们在面对海外干预力量时,往往都处于下风,其文明的特征并不明显,甚至经常更具野蛮色彩。而海外干预力量,以英美为代表的海权国家,往往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更先进的技术,更民主,更珍视自由,更具包容力和文明色彩,这似乎是历史上的常态。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十八

《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整个封面黑色的主体,周国平老师的眼睛纯净,深邃,还有一些淡淡的忧伤,彰显着内心思想的深沉、宁静和纯粹,对现代教育的深思,探索。再次拜读,更感此书文字朴实真诚,读起来轻松亲切,像一壶香茗,让人回味无穷。这使我的大脑突然凭空产生一个念头: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么有深度、有思想的书吧。

封面上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字:“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周国平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我认为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

“何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这些都是周国平先生在本书中的思考。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在中国这个唯分数论的教育现状实际中,对分数的追求是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认知,学生被天天的考试压得透不过气,老师也是天天绞尽脑汁为学生找习题和讲解,家长天天回家就问分数。学生、家长、老师从教育中感到了幸福了么,什么是幸福,幸福难道就是这个么,学生没有了个性的发展,老师没有了特色,家长没有了自由。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但是在今天的为高考论,唯分数决天下的时代,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让孩子们在童年就失去了快乐,提前进入了厮杀竞争的阶段。不应为这样,这个班,那个班生意如此红火,天价的幼儿园会也应声而出。我不敢说现在的教育是在压制个性的张扬,是在压制人性,但是现今的教育弊端是很多的,尽管我们在不断改革,但是还很不完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也如周所说是使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

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尼采语),守护这一份珍宝,为之增添新的宝藏,是人类一切文化事业的终极使命,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我知道自己对教育是说不出有分量的话的。但我相信,在针对今天教育发出的众多清醒的声音之中,我的加入多少也能起一点积极的作用。

救救孩子,让他们回归童真,本色,回归本性!

南海争端的论文篇十九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据美国《时代》周刊引用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为能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较易做出成绩。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它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方面。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动力、感染等功能。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发挥出来的。例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语言生动、形象、有趣,示范动作准确、优美,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概念的理解。

情感的动力功能,是指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发动和调节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增力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减力的。前者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如情绪好时便记得快、领会深,就是较难的动作,做起来也感到容易,而情绪不好的,便出现记忆困难,思维迟钝,连平时已掌握的动作也做不好,通常能克服的困难、能超越的障碍也克服不了,超越不了,因而有可能导致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的情感施加影响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就可影响、感染学生,使他们精神振作、情绪高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感的上述功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调动这些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诸方面着手进行:

一、要热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二、要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三、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中再进行练习便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从单、双杠、高低扛上摔下)。

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都应将不良情绪甩到教室、训练场外,要情绪高昂、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室和训练场馆,让整堂体育课、训练课沐浴在和煦春风之中。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得有味,欲罢不能;怎样才能营造这种良好气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应在课前检查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也是人,人就都有七情六欲,在生活中教师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绪肯定不良。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先检查自己的情绪,发现情绪不良时,一定要理智地进行克制,及时调整情绪。

2.布置整洁、优美的训练场地。训练场地整洁优美,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情愉快,增强练习或训练的欲望。

3.做好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体育动作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健康美、造型美、动态美、节奏美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示范动作做得准确优美,对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4.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教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时,除了讲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的健身、健美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因难等)的作用以及审美价值。教师的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有时可穿插些幽默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节奏。教师的讲解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更不能在课堂上讲粗口、骂学生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恶化。

5.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仪表美、行为美。体育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清洁、朴素大方,仪表、动作都要注意一个“美”字。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又要显示威严,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中规中矩、一投手一举脚都要给学生一个美的感觉,让学生感到羡慕,这就能用教师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要善于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在一个班或一个运动队中,学生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该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因材施教,以调动全班学生或全队队员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人与人之间略有差异,如基础好、起点高的,可以给他“开小灶”,增加训练内容或训练量,某项(如柔韧性)身体素质差的可适当增加这一方面的训练内容。在课堂提问时,一些比较简单、比较容易答得准确的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则让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当回答不合要求时,要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并和属地指出其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给予适当的鼓励,切勿过多地指责和苛刻的批评。让学生出来演练动作也应如此,演练得好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不能自满,对演练不成功或动作不规范者,要和霭地指出什么地方不够规范,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增强他们的信心。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让他们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激励与期待中增强信心,不断焕发前进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6271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