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07:22:07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优质17篇)
时间:2023-11-17 07:22:07     小编:琉璃

在写报告之前,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资料是必要的,以便有充分的准备。报告的内容要恰当地参考和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通过参考这些报告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报告写作技巧和方法。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一

[摘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庆阳地区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在于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者没有把农产品流通放在重要位置,重生产轻流通,因而导致支柱产业发展缓慢,不能及时迈上产业化经营的轨道。因为,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是促生产、增效益、出名牌的根本途径,是带动农村产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牵动点。为此,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也是庆阳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当前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抓住农产品流通这个切入点,因势利导,尽快促进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档次。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庆阳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比较大,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差距更大。尽管我们的主导产业早已确定,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始终未能跳出自然经济的圈子。根本在于政府和生产经营者没有把农产品流通放在重要位置,重生产轻流通,因而造成主产业发展缓慢,不能及时迈上产业化经营的轨道。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涵义。“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这是经济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我们知道,市场靠生产来支撑,特别要依靠规模生产来支撑;而生产要靠经济效益来驱动,特别是规模生产更需经济效益来驱动;效益则需要通过市场流通来实现。由此可见,市场流通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给流通下的定义是:“流通是商品所有者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在流通以外,商品所有者只同他们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88页)。马克思认为,流通是由交换总体和商品形态变化系列构成的再生产的媒介,是一个不断运动的经济过程,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加速器。众所周知,在社会总生产过程中,流通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商品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它对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速度、比例、结构;对分配的数量和结构;对消费的规模大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不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决定着流通、分配和消费;而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流通则决定着再生产、制约和影响着分配与消费。前些年庆阳发展养兔业的失败,实施苹果基地战略进展缓慢的实践一再证明,其失误就在于只抓了生产、抓了规模,而忽视了流通。结果是生产没搞好,规模也没有形成。外地的经验、自己的教训都表明,带动农村产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牵动点是流通、是销售,抓住了农产品流通这个关键,就抓住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动权。只有农产品有了销路、有了市场、才会有效益;有了效益就有了生产积极性;有了生产积极性、就会很快形成规模、形成基地;有了规模就产生了竞争;有了竞争就有了质量;有了质量就会上档次、出名牌,有了品牌就会增加和扩大产地的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会带动产地流通;流通扩大又可促进生产。因此,抓流通是促生产、增效益、出名牌的根本途径。

确立主导产业,培育产业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搞活主导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只有主导产品的流通畅顺,使农民的利益得以实现,才能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才能促进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化生产,保证主导产品的批量均衡供应,提高市场占有率。

[1][2]。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二

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

农村扶贫攻坚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地方政府推动农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不能仅限于引导农民积极种植,更应当通过各种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拓农民增产和增收的渠道,并在适当的时候,拓展农业产业链,发展食品产业园区,提升县域农业的竞争力,从而真正确立“一县一特”产业政策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农民扶贫致富工作提供长久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目录】。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xx)20号;

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xx版》;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xx。

年审核批准施行;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xx年。

8.企业投资决议;

9.……;

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1.项目总投资来源及投入问题。

项目总投资主要来自项目发起公司自筹资金,按照计划在20xx年3月份前完成项目申报审批工作。预计项目总投资资金到位时间在20xx年4月底。整个项目建设期内,主要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项目备案、土建及配套工程、人员招聘及培训、设备签约、设备生产、设备运行及验收等工作。

项目发起公司拟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用于项目建设用资金的管理工作。对于资金不足部分则以银行贷款、设备融资,合作,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

2.项目原料供应及使用问题。

项目产品的原料目前在市场上供应充足,可以实现就近采购。项目本着生产优质产品、创造一流品牌的理念,对原材料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对原料供应商进行优选,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项目技术先进性问题。

项目生产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准则,拟采购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引进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对生产技术员工进行专业化培训,保证生产高效、工艺先进、产品质量达标。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背景。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市场迅速发展。

(二)国家产业规划或地方产业规划。

我国非常中国农业产业化领域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在最近几年有关该领域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强,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稳定国内外市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4)淘汰落后产能;

(5)优化区域布局;

(6)完善服务体系;

(7)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8)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三)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二)政策可行性。

本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方案,为保证工艺先进性,关键设备引进国外厂商,其他辅助设备从国内厂商中优选。该公司始建于1998年,20xx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实践,公司创造出一流的农业产业化工艺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全能够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其新技术方案的引入,将有效保证本项目顺利开展。

(四)模式可行性。

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由项目发起公司自行组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土建工程由公司自主组织建设。项目建成后,项目运作由该公司全资注册子公司主导,项目产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目前,国内外市场发展均较为迅速,市场空间放量速度加快,市场需求强劲,可以保证产品有效销售。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情况分析。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农业产业化项目节能方案。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定,节能需要单独列一章。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项目以及其他年耗能20xx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项目建设方都必须出具《节能专篇》,作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中的重要环节。项目立项必须取得节能审查批准意见后,项目方可立项。因此,对建设规模超过发改委规定要求的项目,《节能专篇》如同《环境评价报告》一样,是项目建设前置审核的必须环节。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农业产业化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农业产业化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

本项目采用“标准化培训”实施人员培训,所谓“标准化培训”指的是定岗前招聘、基本技能培训等由公司安排各部门技术骨干统一按照规定执行,力求使得员工熟悉公司业务和需要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经过标准化培训后,公司根据各人表现确定岗位,然后由各岗位的技术负责人针对岗位特有业务进行学徒式指导和培训。两种方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员工定岗的准确性,也缩短了员工定岗后成为合格员工的时间,这对于节约人员培训成本和缩短培训时间都具有极好的效果。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进度表。

imgsrc="http:///imag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风险及防控措施。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4.主要车间布置方案简图。

5.其它。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三

使园区设计更加合理,并提高大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环保意识。

观光农业园中影响游客参与性活动的因素分析,空间布局观光农业园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塑造“可览、可游、可居”的农业景观,构筑出“城市一郊区一乡村一田野”的空间休闲系统。

令性、特殊性和针对性的游憩活动,吸引不同年龄段和阶层的游客前来参与,形成园区的活动品牌,使观光农业园的美学价值和游憩价值充分发挥。

游人的心理需求选择活动前,游客会对活动场所进行心理评定,景观内部构成的好坏、分布的合理性,是活动是否有参与价值的重要评定标准。此外,完善的服务设施如建筑、坐凳、引导指示牌、卫生间等,可以让游客在园区中根据自己的需求支配行为,达到最大程度的心理满足,从而影响游客的参与性。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四

“农业产业化”是山东省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自此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主题受到广泛关注。从农业领域开始,“产业化”讨论和研究迅速扩展到其他领域,随着“产业链”这一新名词被逐步接受,“农业产业链”研究也逐步深化,“农业产业链”也逐渐成为农业研究领域最受关注和青睐的名词之一。那么“农业产业链”与“农业产业化”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又有怎样的区别?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业链”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一、“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链”概念辨析。

“农业产业化”概念众多,许多对“农业产业化”进行研究的学者都提出了一个有不同侧重点的概念,但本质上都大致相同。为了较为科学准确地表述“农业产业化”,笔者借用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论农业产业化》中所给的“农业产业化”的概念,该社论指出,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教科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化“农业产业化”概念可能有某些新的内容和变化,但与《论农业产业化》中“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给“农业产业链”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概念就更为困难了。“产业链”是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存在的,至于“产业链”是何种组织形式该组织形式有何特性,对此学术界并没有达成某种共识。目前对“产业链”的认识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并据某种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该观点主要从产业链条的角度来阐释“农业产业链”;另一种观点认为“产业链”是指在一定的产业集聚区内,由某个产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与其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结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链,该观点是从企业链条的角度来阐释“产业链”。另外,邵昶和李健()认为我国学者所讲的“产业链”要么和国外学者探讨的“企业纵向整合”大同小异,要么完全可以用产业关联理论来解释,并且它们提出“产业链”应该是企业链条与产业链条的融合。因此目前所提出的“农业产业链”要么是企业纵向联合的组织,要么为农业关联产业联结的链条。

从上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的概念和内涵可以看出,二者有许多联系,当然也存在一些区别。从联系来看,“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链”本质上都要求农业应面向市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应连为一体。因此有学者认为产业链联结就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二者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共同点:一是二者的组织形式要么是企业联合,要么为战略联盟,都是以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建的;二是二者都认为农民可以成为组织中的成员,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三是二者都强调农业应该向农业关联产业延伸,扩大农业生产和经营领域的范围。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化”强调农业参与分享其他行业的利润,“农业产业链”强调农业通过向其他产业延伸实现产品价值增值;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多地侧重于农业产、供、销一体化过程中的公平问题,而“农业产业链”管理则更多地强调整个链条的效率问题。

“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现有的研究中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两种理论是对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描述和理论总结,尽管研究目的不同、具体对象不同、重点不同,但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在实际应用当中又是交叉在一起的。

二、“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链”体现的农业发展思路的变化。

(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国农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冲突日益尖锐,农民、农业走向市场极其困难,农用物资和农产品出现“买难”、“卖难”,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农产品比较效益降低,农业内部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农业粗放经营方式,以及依靠计划指令安排农业生产,农产品国家收购的生产和流通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相背离,迫切需要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体征农业生产流通体制。“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中介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和社会主义“大市场”联结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一体化、专业化经营,强调集约化生产。同时改变“小农户”单兵作战思想和现实,把农户组织起来,避免小规模和分散经营的弱势性,缓解“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农业产业链”同样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探索农业新的发展思路,强调从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的各个环节的紧密结合,尽量减少传统农业的弱势性,在农业、农民和市场之间建立有效的通道,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尽快让农业、农村和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分享经济发展的好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因此无论是“农业产业化”还是“农业产业链”都是顺应这个趋势的,都能够体现这种农业发展思路的变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因此还需要积极深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研究和实践,以尽快地实现这种转变。

(二)由侧重于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向侧重于引导农民站稳市场转变。

“小农户”和“大市场”联结起来,是20世纪90年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走向了市场,了解了市场需求,农民能够合理的安排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不再是盲目的,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增强,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逐渐趋向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是要把农民带向市场,让农民了解市场、认识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且通过各种方式让农民成立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以及与农业加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契约关系,保证和增加农民收入。但是随着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农民与市场联结的更加紧密,市场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缺乏足够分析和辨别能力的农民往往在众多市场信息中迷失方向,重新回到盲目生产窠臼中,出现新的“卖难”,从而由走向市场转为退出市场。加上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竞争加剧,资金力量和技术力量薄弱的专业化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经营状况举步维艰,农民加入的各种产业化组织变得非常脆弱,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中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和农业企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农民能否站稳市场,能否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农业产业链”更加强调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某一具有明显或潜在优势的产品或企业为纽带,形成农户与企业的联盟关系。更加突出产品或企业的优势,让农民与企业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只要产品或企业的优势不动摇,农民在市场中地位就会不动摇,就不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农民由走向市场向站稳市场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求不仅要把农民带进市场,更要让农民学会在市场中竞争、合作。

(三)由侧重于帮扶农业向侧重于改造农业转变。

农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具有弱势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却相当重要。我国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与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符合。并且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在长期工农产品的交易过程存在严重的价格“剪刀差”,让农业发展资金过度的流向工业和其他产业,进一步地削弱了农业发展后劲和潜力。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要求国家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企业积极帮助和扶持农业,让各种生产要素在农业和其他产业间自由流动,让农业成为与现代工业并重的高效率、高产值和高效益的现代化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帮助农民成立各种专业化组织和合作社,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民建立契约关系.规定农业企业(本网网)对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给予农业产业化组织极大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并且要求以工哺农。有力的扶持措施和支农惠农优惠政策让农业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但是简单的帮扶政策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简单的帮扶政策使农业和其他产业地位不平等,形成农业发展的“惰性”。农业、农村和农民等“三农”问题仍然是困扰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农业产业链”思想强调产业链条中各个不同产业间的平等性,强调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重视产业链条的整体效率,希望通过优势企业和产品引进现代生产要素来改造农业,这比单纯地强调通过帮扶政策促进农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通过政策因素来调节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流动更有效果。由于农业天然的弱势性,有倾斜性的帮助和扶持农业是必要的,这在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证实,但是一味地让农业被动地接受帮助对农业发展本身是不利的,需要从各个方面引进现代生产要素来改造农业。因此让农业主动地参与其他产业的竞争和合作有利于引进现代生产要素,从而更好为农业发展服务。

(四)由侧重于农产品数量向侧重于农产品质量和特色农产品发展转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总产量持续增长,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日益加强,我国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因此国民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已由吃饱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转变,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严、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初期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政府和产业化组织过多地强调农产品数量,全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专业村”、“专业乡”、“专业县”,希望通过大范围的农产品生产来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形成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这种在没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和产品优势状况下形成所谓的专业化生产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无法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诚然,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是推动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又是形成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的核心要素。但是忽视质量和特色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农业产业链”则更加注重围绕产品质量和特色产品以及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或企业链条。“农业产业链”侧重于从某一条优势、主导产业链出发,形成由众多产业链形成的产业网状结构,避免盲目的数量扩张,寻求特色突出和质量改进。农业发展由单纯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是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三、结论和建议。

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上个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经历着从“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变,经历着从“帮扶农业”向“改造农业”的转变,经历着从“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的转变。

“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都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两种理论的变化和发展是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上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的探讨和比较并不能说明哪种理论更有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说明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是如何转变观念和深化改革的。农业发展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转变思想、深化改革。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继续深化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等农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的研究。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能指导实践。“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等农业改革和发展理论是来源农业发展的实际,同时又能很好地促进农业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等农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的理论基础还不坚实,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应积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等相关理论的深化研究,加大对理论研究的投入力度,以更好地为我国农业发展服务。

第二,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思路,紧随时代脉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参考文献:

刘贵富.产业链研究现状综合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4):8-11.

邵昶,李健.产业链“波粒二象性”研究——论产业链的特性、结构及其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7(9):5-13.

王凯,韩纪勤.农业产业链管理初探[j].中国农村经济,(5):9-12.

牛若峰,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和运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五

防护区防护区是保护观光农业园环境免受外界影响所设立的线状或片状区域,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观光农业园的小气候环境。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防护区平行九环线,沿滨河区呈线形布置,同时限制游客进入隔离屏障区。

设计构思一一“田”的回归整个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的生态规划设计,以“田”的回归为设计构思,田在古文,以“树立五谷的方形土块”为意。象形解字,指代军队方阵之形。田寓意“孕育,生长,生命”的一个有机的动态生态过程,注解的也是低碳高效观光农业园设计原则。

采取“田”的回归作为设计理念,一方面是取意于有机的长成这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是取它在景观视觉上的意向,如金黄色的麦田流躺在翠绿的白桦树田埂下,纵横交错的田埂上古铜色肌肤的人们大声哼着丰收的歌,好一片壮朋的农业景观形象。

为了表达“田’的回归的设计理念,对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采用“五谷禾田”、“农业遗存”、“农业生态文化”等元素作为构想,最大化突出农业的景观表达,体闲生态表达的“景观化的生产”、“以农业带体闲、以观光促生态”的设计理念,将农业美、生态美、人文美融入了这片生态地带的规划设计。遵循场地的有机生长过程,对自然持最大的尊重,倡导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尊重场地生态良性循环、保护利用环境能源,利用科学技术倡导区域协调相融。

“景观化的生产”的设计思路园林上的景观几要包含了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景观,“景”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观”是指人对“景”的各种_i几观感受的结果。基于农业产业的科学本质和观光体闲业的经营本质,观光农业园区开发,作为生产基地,必须遵循科学性,具有产品生产功能;而作为游览园区,又必须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满足人们的视觉经历和心灵感受。

因此,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表达特性。重点突出农业产业的本质特性,同时也要表达观光体闲所决定的创新特性。本文将从视觉上的景观表达以及几题上的景观表达来论述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视觉景观最优化设计总体规划布局整个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的谋篇布局,围绕着涪江这条“水”几线来进行,观光农业园位于九环线至涪江沿岸之间的河坝地带,地形逐次下跌,景观格局布置成宛若梯田的层次景观,形成苗木林区、温室区、花卉区、果树区,滨河农庄区的功能布局,俩俩互为背景,又统一于涪江水系几线下,同时滨江对岸辽阔的农景又成为观光农业园的借景景观。

景观与观景视线统一于总体规划布局,形成强烈的景观序列感,有层次的景观将使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成为九环线上一隅特色的景观点。生产区的景观特性在生产区的规划设计上充分挖掘生产的景观特性,充分体现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以苗木花卉生产为几要定位的生产特色。因此通过生产温室的展小和规划区内花卉的布置,形成整个园区“花园”的特质,使生产和展小良好地结合,让观光游客对园区有深刻的印象,形成园区的重要标识。苗木区的种植考虑乡土植物与彩色植物相搭配。突出形成颜色上的由暖及冷,层层叠落,四季色彩鲜明的景观效果。

区域的边缘地带,直接影响游客对农业园景观质量的评价。对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田缘线的设计,采取加强田缘线景观细致度与空间层次性的设计方法。首先,用多层的垂直景观布满道路或田缘,保持一定水平的郁闭度,为游人提供良好的庇荫条件,形成浓郁的乡村气氛。

如农业林网设计时突出垂直方向上空间感,表达明显导向性的作用,同时使游人的视线可通过林冠线下的空隙透视深远的景观,避免封闭游人的视线。其次,在垂直路网边缘布置观赏价值较高的花灌木、自然式的草本花丛及地被植物层,使林下的空间深度在风景艺术上表达独特的价值。使游人在游赏,既可感受到闭锁空间内的景观之妙,又可驻足远观体味“山外山”的透视之妙。

视觉走廊与节点设计秩序给人以理性、科学和安全感,也可以使人产生和谐的美感。平武现代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系统设计几要通过组织不同的功能区域、路网、边缘、结点等使园区组成统一的整体。园区内道路沟渠等线型要素形成连接不同场所的线性单元,同时也形成农业园区景观的视觉走廊。设计时将不同的景点和背景,组成景观序列,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园区内组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景观结构,各要素组合井然有序、脉络清晰、标志鲜明,与涪江水域天际优美的轮廓线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活动的便利和视觉的快感。道路节点上突出文化符号运用,将精致的农耕细节,平武的多民族文化点缀在细节设计,营造节点的文化场所感。通过整合景观资源、提供多元视点以及保证正常视线的通透性、保证高效的视觉可达性等手段,满足游客对于水、绿、景观标志物等的观赏需求,形成点线面的景观布置格局,增加园区的景观观赏特性和景观视觉的观赏感。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六

[摘要]: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庆阳地区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在于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者没有把农产品流通放在重要位置,重生产轻流通,因而导致支柱产业发展缓慢,不能及时迈上产业化经营的轨道。因为,搞活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是促生产、增效益、出名牌的根本途径,是带动农村产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牵动点。为此,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也是庆阳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当前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抓住农产品流通这个切入点,因势利导,尽快促进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档次。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庆阳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比较大,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差距更大。尽管我们的主导产业早已确定,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始终未能跳出自然经济的圈子。根本在于政府和生产经营者没有把农产品流通放在重要位置,重生产轻流通,因而造成主产业发展缓慢,不能及时迈上产业化经营的轨道。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围绕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涵义。“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这是经济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我们知道,市场靠生产来支撑,特别要依靠规模生产来支撑;而生产要靠经济效益来驱动,特别是规模生产更需经济效益来驱动;效益则需要通过市场流通来实现。由此可见,市场流通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给流通下的定义是:“流通是商品所有者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在流通以外,商品所有者只同他们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88页)。马克思认为,流通是由交换总体和商品形态变化系列构成的再生产的媒介,是一个不断运动的经济过程,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加速器。众所周知,在社会总生产过程中,流通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商品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它对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速度、比例、结构;对分配的.数量和结构;对消费的规模大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不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决定着流通、分配和消费;而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流通则决定着再生产、制约和影响着分配与消费。前些年庆阳发展养兔业的失败,实施苹果基地战略进展缓慢的实践一再证明,其失误就在于只抓了生产、抓了规模,而忽视了流通。结果是生产没搞好,规模也没有形成。外地的经验、自己的教训都表明,带动农村产业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牵动点是流通、是销售,抓住了农产品流通这个关键,就抓住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动权。只有农产品有了销路、有了市场、才会有效益;有了效益就有了生产积极性;有了生产积极性、就会很快形成规模、形成基地;有了规模就产生了竞争;有了竞争就有了质量;有了质量就会上档次、出名牌,有了品牌就会增加和扩大产地的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会带动产地流通;流通扩大又可促进生产。因此,抓流通是促生产、增效益、出名牌的根本途径。

确立主导产业,培育产业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搞活主导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只有主导产品的流通畅顺,使农民的利益得以实现,才能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才能促进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化生产,保证主导产品的批量均衡供应,提高市场占有率。

近年来,庆阳地区先后确定的烟、果、畜禽、蔬菜和大豆等支柱产业,是符合实际的、是可行的。但是,多年来没有形成规模、形成基地,有的甚至大起大落。主要原因不是产业确定失误,更不是生产过剩,而是忽视了流通,产品缺乏外地市场。这是各级政府和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没有大力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忽视了建立外地销售网点,更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比如苹果,庆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生产的苹果色泽鲜艳、含糖量高、口感极好,具有很强的自然优势和竞争力,特别是红富士和新红星两品种,市场前景极好。但庆阳每年生产的优质苹果多被装入陕西等地的包装箱销往外地。由此造成了庆阳苹果的销售和价格直接受陕西苹果生产、经营和价格的制约,导致了其苹果市场忽畅忽滞、价格忽高忽低,使生产绐终上不了规模,形不成基地,无法进入产业化经营。由此,销售自己的产品、利用优势创自己的品牌,占领外地市场是摆在庆阳人民和各级政府当前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区农业能否迅速进入产业化经营轨道的关键。

庆阳地区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已有一定的基础。许多农产品经销企业已把大部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市场,初步带动了部分农产品向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方面发展。,庆阳地区拥有果品加工企业199家,畜产品加工企业31个,一批土特产品加工运销公司已具龙头企业的雏形。如庆阳县土产果品公司、宁县盛丰果品有限责任公司,镇原县庙渠土特产公司等,已将全区大量的白瓜籽、黄花菜、曹杏、杏仁、杏干等产品销往香港、日本、美国、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地。如镇原县的杏产品加工,就带动了杏产业的形成。目前,全县杏树载栽植已发展到1720万株,16.24万亩,杏产品加工企业110个,从业人员3600余人。杏产品加工实际利润727.8万元,并带动了杏产品包装材料的产生,现已有这方面的企业26家,产值近1000万元,从业人员510人。有些农产品已经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有些则正在向主导产业转移。什社小米是西峰市什社乡传统的优质农产品,久负盛名,省、地志和多种书籍均有记载,而这一优质农产品只有区内人知、外地没人了解。但随着什社小米供销公司的成立,什社小米已远销北京、银川、内蒙、西安、兰州等地,种植面积已由过去的几百亩发展到了近万亩。洋芋是庆阳人自种自食的一种普通疏菜,但随着环县洋芋销售公司的成立,毛井乡的洋芋生产已由前几年千亩左右发展到近万亩。实践证明,把搞活农产品流通,作为庆阳地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是可行的。

目前,庆阳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关键时期,应紧紧抓住开发大西北的良好机遇,紧紧抓住搞活农产品流通这个切入点,把主导农产品销售,把农贸市场改造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列为全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上下齐心搞流通、搞销售,促使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庆阳就一定能尽快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七

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

农村扶贫攻坚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地方政府推动农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不能仅限于引导农民积极种植,更应当通过各种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拓农民增产和增收的渠道,并在适当的时候,拓展农业产业链,发展食品产业园区,提升县域农业的竞争力,从而真正确立“一县一特”产业政策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农民扶贫致富工作提供长久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xx)20号;

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xx版》;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xx。

年审核批准施行;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xx年。

8.企业投资决议;

9.……;

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表1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1

项目投入总资金。

万元。

26136.00。

1.1。

固定资产建设投资。

万元。

18295.20。

1.2。

流动资金。

万元。

7840.80。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0647.44。

2.1。

固定资产建设投资。

万元。

18295.20。

2.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2352.24。

3

年营业收入(正常年份)。

万元。

36590.40。

4

年总成本费用(正常年份)。

万元。

23783.76。

5

年经营成本(正常年份)。

万元。

21954.24。

6

年增值税(正常年份)。

万元。

2783.61。

7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正常年份)。

万元。

278.36。

8

年利润总额(正常年份)。

万元。

12806.64。

9

所得税(正常年份)。

万元。

3201.66。

10。

年税后利润(正常年份)。

万元。

9604.98。

11。

投资利润率。

%

62.03。

12。

投资利税率。

%

71.33。

13。

资本金投资利润率。

%

80.63。

14。

资本金投资利税率。

%

93.04。

15。

销售利润率。

%

46.52。

16。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

29.32。

17。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

43.98。

18。

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i=8%)。

万元。

9147.60。

19。

税前财务净现值fnpv(i=8%)。

万元。

11761.20。

20。

税后投资回收期。

4.66。

21。

税前投资回收期。

3.88。

22。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

42.05。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1.项目总投资来源及投入问题。

项目总投资主要来自项目发起公司自筹资金,按照计划在20xx年3月份前完成项目申报审批工作。预计项目总投资资金到位时间在20xx年4月底。整个项目建设期内,主要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项目备案、土建及配套工程、人员招聘及培训、设备签约、设备生产、设备运行及验收等工作。

项目发起公司拟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用于项目建设用资金的管理工作。对于资金不足部分则以银行贷款、设备融资,合作,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

2.项目原料供应及使用问题。

项目产品的原料目前在市场上供应充足,可以实现就近采购。项目本着生产优质产品、创造一流品牌的理念,对原材料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对原料供应商进行优选,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项目技术先进性问题。

项目生产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准则,拟采购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引进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对生产技术员工进行专业化培训,保证生产高效、工艺先进、产品质量达标。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背景。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市场迅速发展。

(二)国家产业规划或地方产业规划。

我国非常中国农业产业化领域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在最近几年有关该领域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强,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稳定国内外市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4)淘汰落后产能;

(5)优化区域布局;

(6)完善服务体系;

(7)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8)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三)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二)政策可行性。

本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方案,为保证工艺先进性,关键设备引进国外厂商,其他辅助设备从国内厂商中优选。该公司始建于1998年,20xx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实践,公司创造出一流的农业产业化工艺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全能够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其新技术方案的引入,将有效保证本项目顺利开展。

(四)模式可行性。

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由项目发起公司自行组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土建工程由公司自主组织建设。项目建成后,项目运作由该公司全资注册子公司主导,项目产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目前,国内外市场发展均较为迅速,市场空间放量速度加快,市场需求强劲,可以保证产品有效销售。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农业产业化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情况分析。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农业产业化项目节能方案。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定,节能需要单独列一章。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项目以及其他年耗能20xx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项目建设方都必须出具《节能专篇》,作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中的重要环节。项目立项必须取得节能审查批准意见后,项目方可立项。因此,对建设规模超过发改委规定要求的项目,《节能专篇》如同《环境评价报告》一样,是项目建设前置审核的必须环节。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农业产业化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农业产业化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

本项目采用“标准化培训”实施人员培训,所谓“标准化培训”指的是定岗前招聘、基本技能培训等由公司安排各部门技术骨干统一按照规定执行,力求使得员工熟悉公司业务和需要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经过标准化培训后,公司根据各人表现确定岗位,然后由各岗位的技术负责人针对岗位特有业务进行学徒式指导和培训。两种方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员工定岗的准确性,也缩短了员工定岗后成为合格员工的时间,这对于节约人员培训成本和缩短培训时间都具有极好的效果。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进度表。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八

xx自然村域内。

根据项目区自然地形地貌、资源的分布状况,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实际,本着因地制宜、文化为魂、错位发展的原则,将本项目建设成为以农耕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集田园旅游观光、农耕体验、农家餐饮、乡野休闲、郊野养生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生态农业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山庄,使园区成为xx市民乃至域外游客投身自然怀抱、体验农耕文化、找回童年记忆、获得身心健康的全国知名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成为xx市和xx省的“悠游”经典景区。从功能上,一是打造成本地及周边城镇居民的第三生活空间,成为人们观光旅游、感受农耕文化、丰富农业知识、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与农民生活、享用农业成果、利用田园休闲度假的场所和农业深层次开发的样板。二是充分利用凤凰沟风景区的社会认知,发挥其边际效应,与凤凰沟风景区形成明显反差、集聚成片的景群,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要。从文化上,打造成传播宝玉石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中心,弘扬中国农业文明。从品牌上,通过循序开发,日臻完善,打造成xx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旅游新名片;xx省著名、全国知名的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xx省aaaa级乡村旅游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在原始古朴的乡村生态环境中放松自己,越来越多的人有着强烈的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另外我国城市居民与农村的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加之过去“上山下乡”的历史经历,寻根的潜意识驱使他们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与方式重新体验过去生活,休闲农业旅游恰恰以其返璞归真的体验吸引了大量的消费群体,成为一种新的休闲旅游度假时尚,发展势头迅猛,并受到政府和社会各个部门的鼎力支持。

本项目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区内地形平坦开阔,有山有水,交通便利,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优越的基础条件和市场需求、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之势为本项目的建设带来无际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项目位于xx省xx县向xx自然村域内。东邻抚河,北部紧靠316、320国道和浙xx铁路,距向塘火车站6公里,距xx火车站28公里。离xx市游客集散中心不到2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南部与xx省蚕桑茶叶研究所(xx省凤凰沟风景区)接壤,周边旅游资源丰富;西部与g60沪昆高速相望,有黄马高速公路出口,从园区上高速公路只有3公里。项目处在xx县重点打造的“两江生态农业走廊”上,电力及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均已具备,可和xx市及省内的旅游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向塘镇是xx省最大的建制镇,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被誉为xx市的“南大门”,既可以直接承接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的辐射带动,又有利于快速全面融入xx昌城市发展体系。向塘素以中国xx最大的交通枢纽重镇而闻名全国,316、320、105国道和g60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沪昆铁路、在建的杭南长高铁沟通东西,京九铁路飞架南北,在建的向莆铁路连接xx经济区。它地扼浙、xx、粤交通要冲,从向塘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xx地区只要6-8小时,江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向西货运编组站也坐落在境内,独特的区位,强势的交通,使向塘成为全国“承东启西、南北贯通”战略要地和连通港、澳的重要节点。

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约3260亩。由316国道通往g60沪昆高速的连接公路(蓝园公路)横穿东西,使项目规划区分为南北片区,其中南部片区约3000亩,北部片区约260亩。项目区水库、山地较多,水库900余亩,山地1450余亩,低洼田750余亩,耕地140余亩,水塘20余亩,土地大多属荒地或未利用地,用于开发建设的潜力较大。项目区南高北低,南部片区以山地、水库、低洼田为主,北部片区以耕地、水塘为主,区内土地肥沃,水质优良,草茂林丰,自然景观较好,是人们放松心情、陶冶性情、愉悦身心的好地方。

本项目由xx凤凰山庄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开发原则:

项目开发按“整体规划、分期建设;总体包装、专业运营”的原则进行。开发战略规划上,主要分为“生态农业区、休闲养生区、旅游风景区、旅游度假区”。

旅游风景区设在项目区内的唯一山地上:凤凰山。风景区内主要有凤凰山、藏宝洞、日月潭、红谷湾、宝石滩等主要景点。山庄的主要设施宾馆安排在进场的显著位置,其他休闲、娱乐设施围绕宾馆建设,农业种植业项目安排在现有耕地上,养殖业项目安排在项目区边缘处,林地深处,与旅游区远离,以避免相互影响。各区域相对独立或天然隔离,水、电、路按旅游和生产需要进行统一设置。加强休闲度假区消防及救生等设施建设。

体验生活与劳动已成为旅游的热点和时尚,许多游客到旅游地不仅是为了欣赏独特的景观,而且还希望自己能够亲自参加劳动,体验生活的乐趣。策划中将强调旅游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紧密结合,项目设计尽可能地把休闲、旅游及生产过程变成可参与性的操作,给游客提供尽量多的直接体验的活动和机会,比如参加探宝、耕作、播种、采收、加工、烹调等,让游客在深度参与体验享受农村生活的乐趣,留下美好的记忆。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九

我县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是在县农牧局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工商、质检、公安等单位开展。每年我们都要结合活动,开展假冒伪劣农产品的打假活动。一方面对初级农产品产地加强管理,尤其是对无公害蔬菜基地加大了指导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农资系列用品的检查监督力度,对生产、使用、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清理和整顿农资市场,对手续不健全,没有规范经营的行为进行了纠正;三是对在市场上出现或接群众举报的假冒伪劣农资解决予以没收,并按照管理办法没收相关手续或进行罚款;四是加强了对农产品市场监管,根据群众举报和检查出的不符合环保、绿色、健康要求的农产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五是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仅靠一台非常普通农药残留仪开展农产品农药检测工作。六是经常性宣传培训工作和市场整顿工作向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要搞好,要经常性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进行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管理的意识和水平,积极配合我们,才能搞好这项工作,因此我们经常性进行宣传和培训,给群众努力传授科学应用农药、化肥等农资的知识,一方面提高广大群众自觉生产健康、绿色农产品的自觉性和意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水平。

1、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

2、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生产管理。

3、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4、加强农产品销售市场的管理。

5、加强农产品的检测和监督。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的宣传。

目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挂靠县农技站,由县农技站开展各项工作。既没有单独的办公室,没有编制,也没有工作经费,也没有任何大气、水分、土壤、农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仪器,对大气、水分、土壤的成分、有毒物质含量无法检测,只能加强灌溉水的源头管理和农资的科学化应用;对农资的化验检测只能凭经验和分析,眼观手摸,对假农资不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化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农产品市场不能科学检测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不能为执法人员提供科学的执法依据。

1、没有单独设立机构,也没有编制人员,没有办公场地,目前挂靠县农技站。

2、没有工作经费,难以经常性下乡开展正常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和培训工作。

1、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办公场地、仪器设备。

2、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经费,为每年正常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保障。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十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休闲农业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十一

2010年,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委业务主管部门直接指导下,在县各成员单位的配合参与下,县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1—12月,我委按照《巫山县农业委员会2010年平安建设、法制建设、安全管理工作要点》、《巫山县2010年农业安全工作管理目标责任书》、《巫山县农业委员会2010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方案的通知》要求,明确制定了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的具体工作方案、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调整充实了以主任为组长,农委分管主任、县相关职能管理单位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委属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食品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与实施。

二是制定了《201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方案》,提前做好安排部署,明确监管职责。确定工作重点,和各阶段工作任务和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到县农村工作年度的目标考核考核到乡镇政府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2010年我委就农业安全于25个乡镇、435户农资经营企业签订了460份,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书。

三是完善和落实县内农产品质安全监管制度,深入开展了县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和集中监管检查,提高我县农产品质安全水平。

(二)完善监管体系,健全监管制度。

一是完善了以县、乡(镇)、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监管体系。二是逐步健全县乡镇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岗位责任制度”、“整治信息通报制度”、“举报投诉制度”、“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承诺制度和台帐记录制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制度。三是健全了“农资经营公开承诺书”、“农资商品进货制度”、“商品撤柜制度”、“农资经营管理制度”、“农资商品销售制度”、“消费投诉处理制度”、“农资经营服务公约等农资诚信经营相关制度。

四是健全农业投入品市场农资经营使用可追溯制度。逐步规范农资经营点及蔬菜生产基地、种养业大户签订农资诚信经营使用承诺书,实行农资经营使用台帐制度。

(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我县重点推进了龙井乡桂花村、大溪乡官田村、大溪村,两坪乡标准蔬菜示范基地2000亩和建平乡春晓村、官渡镇杨坝村中高山蔬菜示范基地5000亩的建设。为加快蔬菜基地建设进程,2010年县里整合资金,专项用于标准化蔬菜基地规模化建设的资金400万元,按《巫山县移民区蔬菜大棚建设规划》,先后对三乡六村重点规划的400个标准蔬菜大棚进行了验收和资金补助。

二是出台奖励扶持政策,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及产品认证。今年以来,我县我县又有2个农产品基地获得重庆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分别是重庆市巫山县鸿达蔬菜有限责任公司500亩鱼腥草基地、重庆市达源蔬菜食品公司52500亩甘薯基地。截至今年八月,全县种植业有12个农产品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6个蔬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县里为鼓励蔬菜基地推进品牌建设,今年三月出台奖励政策,对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给与适当奖励。)每认证一个无公害农产品给予5000元、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给予30000元奖励。

三是1—十二月全县新建标准化果园万亩,老果园改造3000亩;四是认真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综合检查工作,加强基地生产管理。2010年,我委农技、果树、水产等技术部门组织收集、规类整理农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33项,用于指导督促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施力度,1—12月,我委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综合检查的自查自纠工作,对我县农业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获证企业和县域内4家农贸市场,6个超市进行了检查,发现1家无公害农产品获证企业无生产记录,总体评价较差,遂责令其加以整改,还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人员,宣传和培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病虫防治技术、生产记录、投入品管理及包装标识等内容,指导获证企业严格落实并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四是认真开展上市蔬菜农药残留抽样检测。

为了加强我县上市和基地蔬菜产品质量,保障广大群众的蔬菜消费安全,我委对县内主要蔬菜基地和市场的蔬菜利用酶抑制法进行了农药残抽样。1—12月我委对城乡结合部的建坪、龙井、曲尺、大溪蔬菜、水果、基地开展了3次蔬菜质量检查,共抽检蔬菜样品182个,其中:农残合格样本181个,合格率为;检出农残超标样品1个,不合格率为%。还配合县相关职能部门,逐步将农产品生产基地、收购企业、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和经营超市100%纳入了检测范围,加强了春节、“五一”、旅游高峰时段等重要节假日食品卫生安全检查。

(四)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氛围。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十二

一、项目摘要。项目内容的摘要性说明,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建设年限、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投资估算、运行费用与效益分析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品)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现有生产(业务)能力调查与分析、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等。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原则上应是具有相应承担能力和条件的事业单位)。包括人员状况,固定资产状况,现有建筑设施与配套仪器设备状况,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等。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项目建设地点选址要直观准确,要落实具体地块位置并对与项目建设内容相关的基础状况、建设条件加以描述,不可以项目所在区域代替项目建设地点。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具体地址位置(要有平面图)、项目占地范围、项目资源及公用设施情况,地点比较选择等。

八、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田间工程、配套仪器设备等。要逐项详细列明各项建设内容及相应规模(分类量化)。土建工程:详细说明土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单位、建筑结构及造价。建设内容、规模及建设标准应与项目建设属性与功能相匹配,属于分期建设及有特殊原因的,应加以说明。水、暖、电等公用工程和场区工程要有工程量和造价说明。田间工程:建设地点相关工程现状应加以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说明新(续)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单位、工程做法、造价估算。配套仪器设备: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来源。对于单台(套)估价高于5万元的仪器设备,应说明购置原因及理由及用途。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需说明是否具备使用能力和条件。配套农(牧、渔)机具: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来源及适用范围。大型农(牧、渔)机具,应说明购置原因及理由及用途。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依据建设内容及有关建设标准或规范,分类详细估算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并汇总,明确投资筹措方案。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根据确定的建设工期和勘察设计、仪器设备采购(或研制)、工程施工、安装、试运行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选择整个工程项目最佳实施计划方案和进度。

十一、土地、规划和环保。需征地的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附国土资源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证明或项目用地预审意见。需要办理建设规划报建以及环评审批的,附规划部门规划意见书以及环保部门环评批复。

十二、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运行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人员配置等;同时要对运行费用进行分析,估算项目建成后维持项目正常运行的成本费用,并提出解决所需费用的合理方式方法。

十三、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测算与分析(量化分析)。特别是对项目建成后的新增固定资产和开发、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社会供种量,带动多少农户、多大区域经济发展等)等进行量化分析,并列附表,且从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竣工验收及项目运转三年内各环节均要求填报此表。

十四、招标方案。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编制招标方案。

十五、有关证明材料(承担单位法人证明、有关配套条件或技术成果证明等)。各种附件、附表、附图及有关证明材料应真实、齐全。

十六、应附表格。除可研报告编制需要提供的工程量、设备清单等表格外,为便于评审汇总,还应附以下两类表格:一是项目基本情况表,二是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明细表。

另外,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封面要求如下:

项目名称:

主管部门: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十三

(二)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休闲农业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十四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休闲农业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十五

近几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政策引导下,新型农业项目兴旺发展,成立农民合作社29家,其中种植业18家,畜牧业6家,服务业3家,合作社成员432个,带动农户1100多户。在类型上,以畜牧业发展为主的专业户数量较多,发展较早,共计36家。其中养猪28户,年出4700多头,蛋鸡场6座,存栏万只,蛋鸭成员户76家,带动240多户养鸭,年出栏青年蛋鸭300万只,蛋鸭存栏5万多只。近年来种植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以花卉、苗木为主园艺项目迅速发展,规模经营大户9个,总面积1910多亩,带动农户70多家,改变了种植结构。我镇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成立茶叶合作社4家,新增茶叶面积2400多亩;农机服务业与时俱进,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土地利用率不高,农机合作社有了用武之地。通过多种形式流转,农民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种植质量和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劳动成本降低,农业新技术能充分应用,机械化应用程度较高。

二、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对建立家庭农场、土地经营大户要出台政策,给予项目上的扶持,所经营的土地给予补贴,从政策上切实调动土地经营者的积极性,减轻负担,给予优惠贷款的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等,鼓励大户、实业家参与土地经营。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建议以茶叶、苗木花卉生产为主要发展方向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农业科技棚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等,切实让我们的土地通过流转、托管、代管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多元化,农民挣钱途径更为广阔,单纯的土地收入已满足不了需要。土地零散、不能集约化生产,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成本高,农业新技术推广难。

2、土地集约化,生产经营结构容易调整,生产管理、销售专业化,能达到农机、园艺完美结合。

3、解放了劳动力,从事效率更高的工作,农民收入增加,达到了省心、省力,改变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十六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休闲农业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休闲农业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篇十七

包河区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城区”,南靠巢湖、东临南淝河、西至派河,位于合肥现代化滨湖新区的前沿阵地和核心区域。全区农田主要分布在大圩、义城、烟墩、淝河、骆岗五处,其中大圩3.8万亩、义城2.5万亩、烟墩2.5万亩、淝河5000亩、骆岗5000亩。

近年来,随着滨湖新区建设的发展,义城、烟墩两街道部分农田已被征用,实际上真正可以发展都市农业的区域主要位于三片圩区内,总面积6.5万亩:一是大圩镇东大圩片区,农田总量3.5万亩,规划为都市农业公园,以发展无公害瓜果菜基地为重点。二是义城镇大、小张圩片区,农田总量1.5万亩,规划为以林果苗木为主体的湿地公园。三是烟墩镇牛角大圩片区,农田总量1.5万亩,主要以现代农业开发为主。这三个片区均为农田保护区,是我区都市农业发展的绝佳建设之地。

(二)水利设施情况。

三大片区内有泵站48座73台套2939千瓦,其中排涝泵站16座26台套1120千瓦,抗旱泵站32座47台套1819千瓦。东大圩片区经过几轮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治,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比较完成,沟渠路林涵闸配套齐全,水流通畅,农田水利条件较好,圩内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大小张圩片区的沟渠也较为通畅,灌排水基本配套,排涝标准也为10年一遇。牛角大圩片区水利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排涝标准约5年一遇,目前该片区正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仅水利投资一项就占到整个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的60%左右。

(三)林业产业情况。

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区以增加绿量绿荫、提升绿化品位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城市森林、湖区公园、水岸绿廊、景观大道、生态社区五大重点林业工程。目前全区林地总面积达4.6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6.9%和39.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44平方米,生态环境日趋良好。

(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虽然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较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少乡村都实现了“村村通”和“路路通”。但三大片区的水系、道路、林网标准还比较低,圩内的水利灌排设施陈旧,排涝标准低,不适应都市农业发展要求;林地和绿地养护管理不到位,公共绿地还存在档次不高、面积太小等问题。

(二)农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要发展都市农业,离不开高科技和高投入的支撑。近年来,我区逐年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纷纷在供水、供电、政策性农业保险、良种补贴等方面给予了众多优惠。但由于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等原因,现有的农技推广队伍存在着知识老化、思想不定、人员不稳等问题,在技术服务时,与农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加上农业生产效益普遍偏低,许多农民自身认识不足,也纷纷外出务工,造成了全区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都市农业难以快速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全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仅有4家、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存在着规模小、数量少、高度分散等问题,这与都市农业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产业开发和经营运作等方面存在的显著的不适应性。

(四)农业水利设施陈旧老化。

三大片区内许多水利设施都已运行了二三十年,超出了一些设施的使用寿命,加上管理和维护工作机制不健全,管护经费又常常得不到落实,造成了部分水利设施重用轻管,老化严重。如大圩农业综合开发中建设的村级灌溉站已全部报废,8座抗蛙泵站的机泵设备被盗,仅余下一栋空泵房。

(五)三大片区水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近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给三大片区内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东大圩抗旱季节从南淝河放水入圩灌溉,由于南淝河水系污染严重,加上圩内农药、化肥及农村生活污水等方面的污染,造成圩内水系水体负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违背了都市农业倡导的“有机”、“绿色”的发展主题,水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区都市农业上水平、上台阶的严重障碍。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新社区为统揽,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为主题,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以培育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力争在3~5年内创出“全省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都市农业品牌。

在功能定位上,以建设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为主,努力把三大片区建设成为最美的生态园区和城市后花园,达到市民“百玩不厌”的效果;在选择品种上,重点引进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优新品种,且栽培方式多样化,陆生与水生作物共存;在生态模式上,要合理布局,作物涵盖苗木、花卉,农产品等各个方面,着力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展示区和湿地公园观赏区,做到一年里季季有实物、有亮点、有成果。

(二)具体对策。

按照未来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五个化”要求:一是功能发展多元化;二是产业发展集中化;三是手段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四是经营国际化;五是农民高素质化。为进一步提升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特提出以下对策:

1、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都市农业。

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布局,做好总体功能定位,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限制发展数量,重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杜绝“遍地开花”。二要搭建科技服务、产品认证、流通物流、会展经济等服务平台,构架起与全国大中城市的农业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带;三是利用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途径,为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四是充分打造旅游观光农业,规划好一批新的生态旅游点、休闲垂钓园、名贵花卉观赏园等旅游观光点,充分发展旅游经济,迅速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

2、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发展的必备条件。

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针对目前全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等现实问题,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在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增加农业经费投入等方面,落实积极的举措。对片区内供排水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和整修,加强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世行加灌等重大农业项目规划建设的衔接,力争在3~5年内全面改变片区内农田水利设施相对滞后的现状。

3、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逐步做到集约化、规模化。

按照“2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50%,5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90%以上”的土地流转目标,一要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的重大意义和中央、省、市各级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全面提高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二要强化依法管理的理念。严格土地审批权限,以村民自愿为基础,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依法流转,保护基本农田。三要健全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建立和完善区、镇街、村居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让农民意识到土地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本化的生产要素,流转后既能拥有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又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土地租金收入。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最大限度降低传统农业面积。

以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化转型为方向,一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一方面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最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的优势,加强与省内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的联系,进行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采取聘请、授课、派员进修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全区的农业技术力量,为全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要充分利用秋种换茬之机,广泛宣传,在引进优新、高产、高效的农业新品种上下功夫,力争完成每年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平均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xx吨,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工作目标。

5、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存在着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尤其是一些高度分散、超小规模的家庭承包经营,与都市农业的发展很不相适应。为此,应根据都市农业发展特点,进行必要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与改革。一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和契约生产,通过规划的运作机制将更多的农户纳入农业企业的产业体系之中。二要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操作规范,鼓励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经营权通过入股、租赁、契约等方式实现流转和集中经营,多创建些“内生型”的农业企业,如成立专业公司、社区农庄等,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组织化。三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经营的对外开放度。积极吸纳外来企业发展企业化农业生产经营,鼓励和支持外来企业与区域内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扩大规模,逐步实现分散到集中,形成整体优势。

6、保护生态环境,控制面源污染。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水环境是发展都市农业、建设滨湖新区的前提要求。为此,一要宣传到位。使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者的教育和培训,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施肥;二要统筹联动。区级农业、水务、环保、建设、经济发展等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抓好片区内生态环境治理。三要大力发展生态节水农业。通过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区农技推广部门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及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四要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推进农村沼气池的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收集与处理。加大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并逐步与城市污水管网对接。五是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力争3年内片区内所有农民群众都能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六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打造生态园林区、以“生态型现代化滨湖新区”建设为统揽,致力于“城湖相映、绿意盎然、自然和谐、良性循环”的绿地系统建设,以三大片区的湿地为面,以环城公园、高压走廊绿化带、十五里河、外环高速公路、包河大道、徽州大道等林带为线,以望湖城公园、绿色港湾公园、市义务植树基地、董城生态农庄、新民葡萄农庄为点,按照点、线、面全方位扩张思路,充分利用湿地治污,努力建成“人在景中、城在林中、宜游、宜居、宜乐”的生态城区。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

都市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仅依靠政府投资和农民自有的资本是很难迅速发展的,这就需要从多方面积极动员。一是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农业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来投资。二是可采取“市场运作、合作开发”的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外来工商资本投入我区现有的农业园区,增加其市场竞争力与知名度。三是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家回乡创业,政府可出台一些奖励办法,充分调动本地企业家回家乡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决心,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8、实施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提升都市农业建设水平。

品牌化和标准化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标志,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农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实施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一要根据全区都市农业发展功能定位,抓好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做大、做强、做好几个知名品牌。二要以现有的品牌产品为依托,提升其科技含量,建立一整套的产品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三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三要加大与其他农业发展区域的横向联系,特别是借鉴现代农业发达的中心城区的发展经验,全面提升我区都市农业的整体素质与市场竞争力。

9、增加政府扶持资金,加强资金保障体系建设。

都市农业走的是科技致富之路,其发展离不开的政府的支持,政府要继续加大财政扶农、支农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工商企业等投入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新体系,让政府投入的资金起到催化剂作用,不断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进驻,打造全区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64927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