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火的用途教案(实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1:25:16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实用21篇)
时间:2023-11-17 11:25:16     小编:碧墨

教案的编写应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确保教学过程合理、有序。教案应当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创新运用。下面是一些教案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一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上有五根手指。

2、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五根手指的名称。

3、了解手的作用,知道要保护手的方法。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关于手的作用及保护方法的幻灯片

一开始部分师:请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做游戏。游戏:听我说,跟我做"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后伸。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二基本部分1、知道人有两只手,两只手的大小一样,也叫一双手。

(1)师:刚才啊我们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戏,现在请你数一数你有几只手?老师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有几只手(两只手),(2)知道两只手也叫一双手师:小朋友都有两只手,比一比你的两只手是不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比的?(请幼儿自己先探索方法,再教给幼儿比的方法,将手掌合起来,手指对手指)小结:小朋友都有两只手。两只手是一样大的,所以它又有另外的名字叫一双手。

(3)举手游戏:老师说"一只手"、"两只手""一双手"请幼儿举手。

2、数一数,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从拇指开始,按次序进行,口手一致地点数,数好后再换一只手数。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你数数自己的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小结:每只手上有五个手指。 3、学习五根手指的名称。

(1)师:我们的五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你的五根手指长得是不是一样长?(让幼儿自由讲)找出你最长的手指,并把它捏住。老师介绍:"这个手指长在中间,所以叫它中指。"老师伸出大、小拇指,问幼儿:"哪个大,哪个小?"(引导幼儿说出大拇指与小指)老师伸出一个手指点东西,介绍:"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老师介绍:"还有一个手指没有名字,我们叫它无名指。"(2)小结:刚才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五根手指,知道了它们的名字。最长的手指呀叫---中指;大的粗的叫----大拇指;小的细的叫----小指;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没有名字的手指叫----无名指。

(3)以游戏形式巩固。休息:现在呀我们要请我们的手指休息了。大拇指睡着了,食指睡着了,中指睡着了,无名指睡着了,小指睡着了,我们都睡着了。起床: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无名指醒了,小指醒了,小手拍拍都醒了。

三结束部分利用幻灯片帮助幼儿了解手的作用及保护方法。

(1)手的作用。师:我们大家都有一双手,那么手有什么用处呢?(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考虑)我们的小手能拿东西、洗脸、刷牙等。(幼儿先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后出示幻灯片小结)(2)保护手。师:手的本领很大,能为我们做许多事,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手。幻灯片提示: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手弄破,不要咬手指头,勤剪指甲,勤洗手,冬天还要擦护手霜、戴手套等。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二

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四中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及时鼓励。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这道题就藏在数学书中36页,谁能找到它,快速的练一练。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快速的找到37页练一练第二题,看谁涂得又快又漂亮。

3、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看谁的动作最轻画的又快又好。

4、数一数。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

5、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三

1.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与竹子的关系。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竹笋的观察结果,并乐于将想法与同伴分享。

3.学剥笋壳,并在尝试玩笋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与竹子的关系。

能大胆说出自己对竹笋的观察结果,并乐于将想法与同伴分享。

1.竹林图片若干。

2.竹笋每人一根。

一、以谜语引出主题。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一起来猜猜吧!

一头尖,一头圆。身穿多件棕色衣,真像一枚小火箭。脱去十七件外衣,露出嫩黄黄的肉。(谜底:竹笋)。

2.你们见过竹笋吗?在哪里见过呢?竹笋长的怎么样的?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认识竹笋。

(一)观察竹笋的外形。

1.竹笋是什么颜色的?形状看起来像什么?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3.你会剥竹笋吗?请你来试一试,剥开以后的笋宝宝跟之前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剥竹笋。

请幼儿自己动手剥一剥,发现竹笋里面与外面的不同。

(三)好吃的竹笋。

1.你吃过竹笋吗?妈妈是怎么烧来吃的?你觉得味道怎么样?

2.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菜,让幼儿说一说。

3.竹笋有什么营养?

(四)了解竹笋与竹子的关系。

1.出示竹子图片,竹笋长大了会变成什么?(竹笋宝宝长大变成竹林,竹妈妈小时候是笋宝宝)。

2.竹子有什么用?

三、品尝竹笋。

1.教师小结竹笋的特点,竹笋的营养价值,竹子的用途。

2.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竹笋。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四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

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课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

认识米

提问: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麻烦)

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

介绍米尺

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着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获蒋两臂张开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

汇报方法(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实践活动

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

四人一组,分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

量一量: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

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1、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五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1、乐趣卡:认识钟表

2、声音:钟表的秒针

3、涂色:钟表

一、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压低声音:请小朋友安静,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钟表的声音,请幼儿听。(滴答滴答响)

二、观察活动

1、出示钟表

(1)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2)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重点认识几个数字位置12、3、6、9)

(3)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

三、实践操作

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说出时间。3―65认识钟表请幼儿观察后说出是几点。1点,4点,8点。课件:3―64认识钟表4点,2点,7点,10点。

2、教师操作,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1)观察时间为12点钟表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仔细看!把分针拨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2)教师再次操作,让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变化。

小结:当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

1、看看12点、1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对比时间为12点半、1点半钟表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分针都指向6)小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

3、课件:3―69认识钟表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2、总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活动中,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地掌握知识。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活动中,我首先用舒缓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在认识时钟环节,我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并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本次活动的不足在于,自己在环境创设方面有所忽略,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应投放一些可操作的玩具钟表,或者一些flash游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是教师预设还是幼儿生成,任何活动都有一个目标,环境就是为了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服务的,它潜移默化地促使幼儿根据其原有经验做出判断。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六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投影仪,红色、白色细木条做的角各一个。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

出示线段。(长4分米)。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

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板书:有限长)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

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边说明边画出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板书: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板书: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板书:无限长)。

用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边说明边示范)。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手电筒、太阳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做是射线。

3.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谁来看着黑板上的图说一说,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板书: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板书:不同点)。

5.做“练—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二、认识角。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板书课题:角)。

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1)角是怎样组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

谁能上来,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板书:顶点)这两条射线呢?(板书:边边)。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3.做“练—练”第2题。

让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

老师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4.角的大小比较。

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按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角。(教师巡视)。

刚才同学们画的角与黑板上的差不多样子。你们还能再画一个角,使一条射线的方向跟刚才不同吗?请大家画一画。(指名学生画角,老师巡视)。

5.教学角的大小比较。

提问:你觉得刚才画的两个角大小一样吗?

指出:也就是说,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有大有小)。

演示两根红色细木条做成的角。说明:旋转这两根中的一根木条,形成的是什么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提问:这两根细木条是这个角的什么?

现在我把这根细木条继续旋转,使两条边比刚才叉开一些,你觉得现在这个角比刚才怎样?如果两边再叉开一些呢?(继续旋转)。

指出:旋转其中一根木条,就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角比较大?角的大小要看什么?

指出: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板书:边叉开的大,角就大)。

角的大小怎样比较呢?现在看老师比一比,请你说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取出一个白色木条的角,把角重叠起来)。

指名学生口答哪个角比较大,为什么?

谁来说一说,可以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方法:把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的位置。

再请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红色木条的角和同样大的白色木条的角重合起来)。

指名学生口答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说明看出两个角相等的方法。

再用红色木条的角与黑板上画的角比较,(使木条摆的角和画出的角相等)要求学生说明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出来的。

说明:把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一条边也重合,如果另一条边重合,则这两个角就相等。

6.做“练—练”第3。

让学生把三角尺按在课桌上,先用锐角分别比一比,(在下面放等腰直角三角形)说说哪个角大一些;再用两个直角比,说说大小怎样。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二第1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老师巡视。

2.练习二十二第2题。

让学生在书上画直线。

第(2)题还能再画一条直线吗?经过这两点只能画几条直线?

3.练习二十二第3题。

‘学生先做在课本上,再口答,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一个角。

追问:这个角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请你再告诉大家,角是什么样的图形?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七

教材分析:

教材从观察情景图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事情,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人民币的用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近,他们在学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接着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认识、交流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从分类、换钱等活动中深化人民币的认识,从中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目标:

1、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换钱的游戏活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及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面值人民币票样、零钱。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了解人民币的历史,体会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

二、说说人民币的用处。

1、同桌互相认。

2、考眼力,指名认识人民币。

3、交流你是怎么认的。

4、仔细观察,你还能看到哪些主要的图案。

四、分类。

1、同桌合作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分类。

2、在实物投影下汇报。

五、猜价钱。

出示一些文具,猜猜它们的价钱,再出示实际应付的钱,让学生认一认。

六、在换钱过程中体会1元=10角,1角=10分。

1、师用1角换学生手中1元,在活动中体会1元=10角。

2、唱歌《一分钱》。

七、小小银行,模拟换钱。

(1)师生换钱。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八、摸袋游戏。

九、全课小结。

课堂实录: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现在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什么付帐?(钱)可是,古时候还没有出现货币之前,人们是怎么购买东西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课件播放故事)。

老师带着学生回顾这个故事,故事中的这个人想买什么?(船)卖船的人让他用什么买才肯把船卖给他?(羊)他又找卖羊的人,卖羊的人需要什么?(斧头)还好他身上带有斧头,这样他用斧头买了羊,又用羊买了他想要的船。你觉得他这个买法怎么样?(很麻烦)还是现在有了钱便利多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说人民币的用处。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人民币?

生1:买吃的东西的时候。

生2:买衣服的时候。

生3:买车,给车加油用到钱。

生4:妈妈发工资。

师:老师这也有些例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1、上车投币;

2、到超市购物;

3、到柜元机提款。

师:刚才我们说了人民币有这么多用处,那你认识它们吗?

1、同桌互相认人民币。

师:老师给你和同桌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和同桌一张一张的往外拿,每拿一张就互相认一认。(老师巡视并提醒边认边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汇报交流。

(1)师:老师这也有一套人民币,想考考你的眼力,你能快速认出他们吗?

课件依次出来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学生认。

(2)师:你们可真厉害,是怎么认的?

生1:我是根据颜色认的,我知道100元是红色的。

师:你说得很多,那是不是只有100元是红色的呢?只根据颜色认行吗?

生2:我是根据大小认的,大点的是100元的,小点的是1元、2元的。

师:那差不多大的怎么区分?

生3:我是根据上面的数字认的?

师:只看数字行吗?那1元和1角都写着1。

生4:除了看数字还要看上面的汉字。

师:数字后面都有哪些汉字?

生:有圆、角、分。

师板书:圆(元)角、分,这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一齐读一下。

(3)你们静静地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生1:我发现上面有毛主席的头像。

生2:我发现上面有花卉。

生3:我发现上面有国徽。

师:“国徽”你找到了吗?它是什么?(它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所以我们在使用人民币时一定要爱护它,不要乱写乱画)。

四、分一分。

师:你们看,这些人民币这么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咱们给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吧。

(1)先自己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再和同桌商量商量,一起在桌子上把它整理好。

(2)集体交流(实物投影演示)。

生1:是按钱上的数字的位数。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

生2:是按纸币和硬币分的。

生3:是按元、角、分分的。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不错,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因为人民币有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会留下病毒和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小朋友们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好习惯。

五、猜价钱。

课件依次出示:一支铅笔、铅笔盒、书包让学生猜,再出示钱让学生认。它们分别是3角、6元5角、35元。

师:我们现在了解了这些文具的价钱,又认识了钱,以后再买文具时我们就可以不用爸爸妈妈带着了。

六、兑换人民币。

1、1元=10角。

师:咱们又认钱又换钱一定很累了,一起唱首歌休息一下吧。课件放《一分钱》。

七、小小银行,换钱游戏。

(1)师生换钱。

师:您好,我有一张5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1:好的,我用5张1元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我这有一张2元钱谁愿意换给我?

生2:我用两张1元钱换给你。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生1:您好,我有一张1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2:好的,我用2张5角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这个小营业员不仅称职还很有礼貌,这1元钱还可以怎么换?

生3:5张2角。

生4:10张1角。

八、游戏:摸袋。

师:我这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想不想玩?仔细听规则。

我这有两个袋,一个上面写着1,里面装着带有数字1的钱,一个上面写着5,里面装有带有数字5的钱,咱们男一组,女一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各从袋子里摸一个钱,大者为胜。

利用课件分别从两个袋子里随机抽出5分、1角;5角、1元;5元、1分。

九、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肯定有很多小朋友会独立到使用人民币了,但我们还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乱花钱。

课后反思:

课程改革赋予我们很多新思想和新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我正是用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的,力争体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

这节课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始的故事引入,使学生了解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从中体会人民币的优越性以及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猜价钱的游戏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巩固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估计意识,在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摸袋的游戏是让学生在深化人民币认识的同时,在比较过程中体会到辨认人民币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后边的单位。这些知识都渗透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学习中来。

在这节课上学生有三次进行了自主合作学习,分别是认钱、分钱、换钱。为了使他们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首先为他们创设合作的氛围,课前我让他们与同桌交朋友,握握手,为合作创造条件。学习前我让他们明确内容和要求,使他们知道该干什么和怎么干,保证了活动顺利进行。学习时我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内化了所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后来模拟换钱游戏时学生不够熟练,主要是因为为学生提供的时间不够充分,为他们准备的学具不太好辨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除了要让他们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倾听交流,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更要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八

这是一节小班认识圆形数学课,刚开始我准备了圆形教具,孩子们只在刚开始很好奇,整节课效果不好。课后经过反思我发现小班年龄很小,对图形的概念完全没有。所以我选择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领着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圆形,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教具吃的、玩的、用的、穿的。因为是孩子们了解的,所以他们兴趣很高。领着他们发现所有圆形物品共同的特点。等他们了解以后,再带领他们寻找圆形,这时孩子们就能准确的找到生活中的圆形。整节课孩子们兴趣很高,从中我发现,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接受起来比较快的,记得比较牢。

小班认识图形《图形食品品尝会》教学反思。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有许多小朋友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他们能够分辨清楚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难以区分,后来我一一给他们讲解,他们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许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一个多月,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

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小班认识图形《玩手帕》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是认识图形的延伸课,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加以巩固,教具学具是孩子们熟悉的小手帕,天天与孩子们做伴的小手帕,还能变出其他图形,这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也是本节课亮点。平常的小手帕在孩子们手中会变出各种不同的图形,随着折叠的方法、折叠次数不同,可以把手帕变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在我的启发下幼儿又变出了其他图形,孩子们边变边说兴趣很高。从而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有个别幼儿还不能顺利折出其他图形,在我的提示下最后可以完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九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2、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计数器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万位在第( )位。千位在第( )位。

(2)6个千,5个百,3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的最高位是( )位,是( )位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草稿纸上读数、写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4305、3003。

(1)学生看着计数器,分别写出这两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读这两个数的。(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结果。

(1)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间有1个或者2个0)

(2)你读了几个0?又写了几个0?

(都只读了1个零。但4305写了1个0;3003写了两个0)

(4305的十位上一个就没有;而3003的百位和十位两个数位上都没有。教师补充:0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数位,对吧。)

3、你知道了万以内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了吧。

(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写的时候,不管那一位上一个数就没有,用0补足)

[评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拓展思维训练做一做 第1题

(1)学生试做,小组讨论。

(2)汇报情况。

这3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前面两个数不仅中间有0,而且末尾也有0,最后的一个数末尾有4个0)

你读数的时候,读了0吗?

(学生小声读,慢慢体会,在试着举例读。结论:没有读)

也就是说末尾的0不读。

写数呢?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要弄清0所占的数位。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十

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6。2~6。8的土壤。宜适期早播,条播为主。需肥较多,需氮量比同产量水平的禾谷类多4~5倍。结荚期注意适时灌溉和排涝。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有些地区仍采用纯系育种法。回交法对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效果良好。中国大豆育种以品种间杂交为主要方法。采用系谱法选育后代。

大豆一般都指其种子而言。根据大豆的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饲料豆(一般籽粒较小,呈扁长椭圆形,两片叶子上有凹陷圆点,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

1、帮助幼儿认识黄豆及制品,知道豆制品主要是用黄豆加工制成的,价廉物美。

2、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习惯。

1、图片:豆腐一块,黄豆一把(可事先浸泡好一部分)。

2、黄豆爷爷头饰一个。

3、幼儿操作材料黄豆爷爷找宝宝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1)谜语: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

2)出示豆腐,讨论豆腐是用什么作成的。(出示黄豆,让幼儿知道用黄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东西叫豆制品)

2、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认识其他豆制品。

老师戴上“黄豆爷爷”的头饰,问:我的宝宝在哪里?幼儿答:你的宝宝在这里!(让幼儿从操作材料中找出“宝宝图”,如干丝、百叶、豆腐乳、面筋、油炸豆腐果等)

3、帮助幼儿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引导幼儿讨论:豆制品可以怎样吃?

豆制品如果和鱼肉放在一起烧,营养就更丰富、更全面了,请小朋友说说看,你吃到的豆制品是怎样烧的?(千张卷肉、豆腐鱼头汤、豆腐果烧肉等)

让幼儿知道经常吃豆制品,身体会更健康。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十一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

:计数器、方块图。

1.数数。

1)一百一百的数,从100数到1000。

2)一十一十的数,从830数到1000。

2.根据计数器上的拨珠,写数并说说他们的组成。

480、620、790、910。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千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几百几十几)。

1.出示例题方块图。

1)指名学生完整的说图意。

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

3)学生思考:借助计数器怎么表示?

4)指名借助计数器,讲解。(师补充)。

先在百位上拨4个珠,问:现在有几个几?再在十位上拨5个珠,现在又增加了5个几?

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问:现在增加了多少?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指名完整的说四百五十的组成。

5)根据前几节课的知识,四百五十应该怎样写呢?(指名生说)。

2.练习:指名学生上台拨珠,其他人根据拨的情况写出这个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597,请学生说说它的组成。

2)一个一个的数,从597数到612。(学生自己边拨边读,遇到问题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的。

4)小结: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

5)生把要数的数字写下,指名板演。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学生看图,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小结:千以内数的写法,强调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写法。

2.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完成。

2)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3)讨论:从练习中你知道了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读每张照片中的数字。

2)指名结合照片说一句话。

3)在身边找一找,说说类似的带有数字的一句话。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生独立完成,说说在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6.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指名读每组中已经写出的三个数,再想想每组有什么规律。

2)生独立完成。

读写一个多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十二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1、认识“手”字以及手的发散字,引起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2、通过感受知道“手”是很灵活的、引起幼儿发散思维。

“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你们喜欢吗?”谜语:一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小朋友抢着回答说:“这是手。”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有很多用处,你们看看老师两只手在做什么?(老师做手影游戏:小鸟飞,小朋友愉快的'跟着老师一起做)。

做手影游戏真有趣,以后有机会我们在做好吗?接下来,老师给大家看一个小袋子,袋子里面有许多小东西,请小朋友把手伸进去摸一样东西,先讲出这是什么东西,然后在摸出来看看是不是这样东西。(小朋友争着上来摸出了喜乐瓶、小铃铛、铅笔等等物品)为什么我们的手一摸就知道是什么东西呢?小朋友说:“那是因为我们的手很灵活,很敏感。”

老师出示手的图片:“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出示汉字手字)那么,这个手字是怎么么写的呢?为什么手要这样写呀。(有一个小朋友说,因为手字很象一个手)(当老师拿出一个“拿”字)为什么这个字下面有一个手字?(小朋友抢着说,拿东西要用手,所以拿下面有一个手字底)

老师相继出示“打、扶、扔”教小朋友认这几个汉字,然后问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朋友说旁边都有一个提手旁,然后请小朋友做“打、扶、扔”的动作。问:为什么都用提手旁,小朋友说:因为这些字都是手的动作。为什么提手旁是这样写的呀,胡启浩小朋友说的真好,他说提手旁就是一个手字少了一撇,这些动作都是用手做的,所以就用了这个提手旁。

接下来老师又出示了“拇、指”两个拼字,问,你们认识吗?这就是我们的大拇指、小拇指的拇指两个字,他们是用提手旁和母旨的发音合并成一个字。然后出示提手旁的若干拼字,谁认识这些字,请小朋友自己读,不认识老师教。使小朋友看出这就是拼字。小朋友很高兴想拼字。

我们还有许多提手旁的字,以后在区角活动的时候,我们在一起学拼字好吗?

由于应用了猜迷语,手摸物品,运用手的感觉猜出物品名称和手影游戏的综合手段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引起了幼儿的学习趣兴。通过手的形象和手的动作,理解提手旁字的意义。老师运用形象的拼字游戏,激发小朋友学习汉字趣兴和拼字的积极性。通过游戏使幼儿快速的认识许多汉字。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十三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对环境中的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兴趣,能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生活中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并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数字,如:早晨入园时与幼儿交谈:“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让幼儿对数字有了感性认识;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概念。中班幼儿年龄还小,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大量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传统的数字教学略显单调、枯燥,因此我大量运用多媒体和操作卡,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使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

掌握8的实际意义。

学习8的形成。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1、自制课件一套。

2、点卡若干。(卡片上有数量1至7的点)。

3、操作图片若干。(卡片上有数量1至8的物体)。

4、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至8点子的老鼠图片。

(一)开始部分:

1、老师带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复习认识数字1-7。

2、幼儿自由选择1-7的点卡,继续巩固对数字1-7的认识。

(二)基本部分:

1、操作课件,学习数字8的形成。

2、让幼儿看幻灯片数一数有几个樱桃,几条小狗,并出示数字“8”,观察其外形特征。

3、进行闯关游戏,巩固幼儿对数字8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束部分:

游戏《捉老鼠》,继续巩固幼儿对数量“8”的正确判断。

玩法:请出“黑猫警长”,黑猫警长请大家帮他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老鼠。在《黑猫警长》音乐声中,幼儿快乐的捉老鼠,教师参与并指导游戏至结束。

(四)延伸活动:。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的意义。

1、让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2、大胆创想各种动作,表现音乐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3、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多媒体课件(蝴蝶的演变过程)、纱巾一人一条、彩条袜子一人一只。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十四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角的符号,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白板课件。

揭示课题:认识角(用白板上的聚光灯)。

1、看一看(出示白板课件)找出剪刀、

三角板、闹钟上的角。

2、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上还藏有角?

3、指一指(白板上的资源库学校大楼图)学校大楼上的角在哪里?

数学家也给角的各部分起了名字,这个尖尖的点就叫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白板课件)演示角的画法。

3、教师示范角的画法(白板上的直尺和笔盒)。

4、标记角(白板笔)。

1、(出示白板课件)比一比三个钟面上角的大小。

2、教师演示(白板上的学科工具平面图形),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3、(白板课件演示)蓝角和红角比大小,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1、判断(看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找一找(数一数平面图形内各有几个角?)。

3、说一说:(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

4、小小歌谣:《小小角》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同学们这节课学习的特别认真,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用白板上的插入功能出示五角星)请大家课后讨论研究五角星上藏有几个角。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十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1、 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 边

顶点 顶点 顶点

边 边 边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1、认识角有大小

(1)谈话:我们的这个新朋友真的很调皮,它还会变化呢!

教师再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变小。

提问:现在这个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角怎么样?(板书:角有大小。)

(2)课件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钟面。

让学生比较那个角最大,那个角最小,并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可能是观察边叉开的程度,也可能数格子,都肯定鼓励学生。)

2、 做角活动

(1) 谈话:角有大小,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准备好的材料做活动角。

(2) 同桌每人做一个角,比一比谁的角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角,让这两位学生上台全班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

多媒体课件演示用重叠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题。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角?(剪刀、扇子)引导学生把扇子和剪刀慢慢打开或合拢,观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b、“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明确题意。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你发现折出的角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指给同桌看。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个图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指名学生作角的自述。

3、实践作业: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游戏的导入引出“角”,然后教师点题说明本节课就来认识“角”,从生活实际引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后来的“做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十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摆一摆”、“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组角、活动角。

学具准备:三角板和长方形、三角形纸片、塑料小棒、做活动角的硬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创情引题,初步感知。

课件显示: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座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构成的小屋。小兔们正在乔迁新居。

师:小朋友们,兔子家的小屋漂亮吗?谁能在小兔的新房上,找到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回答后,电脑逐步抽拉出小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其实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一种新的图形,请看大屏幕(电脑演示)像这样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自然生成。

(一)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

课件分别显示:剪刀上面的角、钟表上面的角、红领巾上面的角。

(二)体验角的特征。

1、摆角。

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

学生摆完后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边摆边说出是如何摆的.。

2、摸角。

学生活动:先摸角,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尖尖的、直直的)。

师:我们把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叫做角的两条边。(师在一个角上标出)同时教学角的写法和读法。

4、判断下面各图是不是角。

5、寻找生活中的角。

师:除了这些角之外,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见到过角呢?现在就请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哪个小组找得准,找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身边和周围物体上的角。)。

三、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做成一个活动角。

(2)让每一个学生活动手中的角,发现有什么特点?(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角可大可小。

(3)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全班讨论交流发现活动角的特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2、比一比(老师出示自制学具)。

(1)出示一组可以直接判断大小的一组角。

(2)出示一组比较接近的一组角,让学生判断讨论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

(3)比较两个边长不一样,但大小一样的角,从而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练一练。

课件出示几组角进行比较大小。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深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一填。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角的两边()越大,角越大,与的长短无关。

2、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3、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几个角?

4、巩固新知,出示角的歌谣。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要看张口不看边。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十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67—68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有关角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在动手操作中探索角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他们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角的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并能画角。

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导学生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两根硬纸条,一枚图钉、圆形纸、多媒体课件;学具:两根硬纸条,一枚图钉、圆形纸;三根火柴。

生:想!(播放课件)。

师:大家会用火柴摆三角形吗?(在桌面上摆出来后随意拿走一根火柴)师:咦,现在你桌面上的这个图形,我们以前见过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1)师:生活中许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但是角非常调皮,只有眼力好、

爱观察的孩子才能发现它。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哪些地方有角?说给同桌听听。

(2)师:大家可真厉害!找到这么多的角,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在哪儿找到了角?(出示三角板引导指角:顶点和边)。

(3)师: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把刚才自己找到的角指给小组的同学看看!(指名上台展示)。

(1)师: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数学中的角长什么样子啊?生:想!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出隐藏的角。

(2)认真观察三个角,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生说出一个点和两条线。

(3。

要求:用一张圆形纸折角,感受一下它的顶点和边各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后汇报结果:顶点尖尖的,边是直直的。)。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给角画张像呢?

(1)课件演示画角方法。

(2)师生合作一起画角。

师:介绍活动角后让同学们做一做并把它摆在桌子上。

(1)摆一个比老师这个角更大的角;摆一个比同桌更小的角。

(2)听口令玩变角游戏,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口令:“1、2、3——变大/变小!”

(1)出示一组大小差距较大的角进行比较。(观察法)。

(2)出示一组大小差距比较接近的角进行比较。(重叠法)。

(3)出示一组大小相同但边的长短不同的角进行比较,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可爱的角娃娃找来了跟它长得像的一些朋友来考考大家的眼力,

看大家能不能很快、很准确地将角找出来。(课件出示)。

集体判断(听口令“准备---一二三---判断”用手势表示对错并说明原因)。

师:调皮的角娃娃还喜欢跟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你想和它玩吗?小组合作在图形中找出隐藏的角。(课本67页“指一指”)。

1、谈话:这节课我们在图形王国里又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知道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2、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

3,这节课大家表现很不错,老师想用这样一幅图来奖励你们,想看吗?(出示笑脸图)。

说说角娃娃又藏在哪儿了?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十八

活动安。

星期三。

教学内容。

数学《认识圆形》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1、播放dvd,故事欣赏。2、问题解决。(1)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活动过程(2)让幼儿在教室找一找圆形的物,:找到后,和幼儿一起总结圆形的特征:圆形是圆滚滚的,光滑的,没有角的。(3)用圆形泡棉和圆形印章进行操作,再次感受圆形的特征。3、巩固拓展。4、集体检查操作结果。5、表扬能找到圆形物品和说出圆形特征的小朋友,结束课堂。

活动延伸。

园内活动:游戏:圆形变变变。

教学反思。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十九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熟练数出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并会正确读写。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有序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统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8和9的序数。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

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出示海绵制作的数字0),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在0的中间系上一根绳子),结果,它变成了几?(8)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出海绵做的数字6),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9)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1.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提问:生活中哪有8和9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出示教材第53页“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挂图学生同桌互相说,再汇报、交流。

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教师:我们怎么数才能把蝴蝶一只不漏地数出来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按一定方位数蝴蝶的只数或者数一只做一个记号。

在黑板上画8个点,问学生:这有几个点子?8个小点子想加入9的队伍你们有办法吗?

2、教学8和9的顺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出示尺图,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这些数在尺子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8的后面又是几呢?你会读吗?还可以怎么读?(从大到小读或从小到大读)。

拍手游戏:请你拍的和我同样多,请你拍的比我多一个,请你拍的比我少一个。同桌互相玩游戏。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4、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5、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这里有一群蝴蝶,它们想穿上漂亮的衣服。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涂上红色。

6、教学8、9的书写。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第53页的黑体字8,问学生8字像什么?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然后看第54页8的书写顺序图形,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各小组“开火车”报数:从1到9,从9到1。

2、帮一帮:这些小帆船的船号顺序排错了,你能帮助改正过来吗?

471258963。

3、完成课本59页的第1、2。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二十

活动目标1.知道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与其它图形区分开来。

2.能正确寻找周围生活中类似的圆形的物品。

活动准备。

1.自制的圆形蛋糕,小兔、小猪、小猫的头饰图片各一张,各种图形的饼干若干。

2.教室的四周摆放各种圆形的物品。

活动流程。

一、引题,引发幼儿兴趣。

1.今天小兔要过生日,有两个朋友来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吧。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它们叫什么名字,并请幼儿向小动物问好。

噢,原来是小猪和小猫来啦。

2.朋友们送来了一个蛋糕还有各种美味的饼干。出示自制的圆形蛋糕和饼干。(通过教具吸引幼儿的眼球,更好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认识图形。

1.宝宝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的蛋糕吗?可以提问个别幼儿。回答圆形。然后讲解圆形的特征:边不是直的,没有角,摸一摸是光滑的。

2.因为小兔喜欢吃圆形的蛋糕。看看美味的饼干里有没有圆形,小兔还喜欢吃圆形的饼干。请幼儿在各种形状的饼干里找到圆形的饼干,并检查幼儿是否拿对。

3.现在宝宝们来告诉老师小兔、小猪、小猫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4.请宝宝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圆形。(苹果,西瓜,篮球,碗,盆等)。

活动结束。

认识火的用途教案篇二十一

1、本课从无色、透明的液体的分辨引入,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和比较的学习方法,感受和认识水的基本性质和液体的一些共同特征,欣赏体会水体的美丽。

2、本课主要组织学生对水和其他外观与水一样的液体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水的物理性质、水的溶解性、水的净化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江、河、湖、泊、溪流、瀑布等水域景观,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

3、本课是以“水及外观与之相同的液体”展开研究,认识水的一些性质。所以应重点选择一些学生常见的典型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1、科学知识:

(1)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

(2)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

(3)通过学习过滤的实验操作,初步了解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步骤。

2、能力培养: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体会自然界的美丽。

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初步了解什么是溶解。

让学生掌握运用对比实验来进行探究活动,知道影响溶解的因数。

活动1:白酒、纯水、白醋各一小瓶。

活动2:气球、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常见的液体图片。

活动3:滴管、烧杯、水、食盐、糖、小石子、墨水、油、玻璃棒。

拓展:茶水一杯。

活动4:烧杯、玻璃棒、方糖、冷水,热水、小锤。

拓展:一杯浑浊的泥水、玻璃棒、过滤装置(铁架台、漏斗、烧杯、滤纸)。

资料:自来水过滤示意图、视频。

活动5:美丽水体的相关图片、视频。

1、通过找出纯水的活动,区分不同的液体,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以及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

2、通过讨论,区别白酒、白醋与纯水,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

3、通过玩水球,把水倒入不同的容器,知道水是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像这样的物体叫做液体。

通过找出纯水的活动,区分不同的液体,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以及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

通过玩水球,把水倒入不同的容器,知道水是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像这样的物体叫做液体。

活动1:白酒、纯水、白醋各一小瓶。

活动2:气球、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常见的液体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条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好吗?

生:水。

师:同学们真聪明!水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水。

引出课题,板书:4 清清的水。

问题情景:海水很清澈,为什么不能喝呢?

活动1:哪瓶是纯水?

台面三个小瓶里分别装有白酒、白醋和纯水。你能找出哪一瓶是纯水吗?

讨论:根据平时你对白酒、白醋和纯水的了解,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哪一瓶是纯水?把方法写在p28中间。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师提示:实验时,不能采取尝的方法。闻的时候,要用扇闻的方法,以保护我们的鼻子不受刺激。

师示范方法:轻轻地用手扇动瓶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

学生探究活动后,请一名或两名学生到讲台用扇闻的方法观察这三个小瓶,并把闻到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区分它们。

归纳:无色无气味的那一瓶是纯水,白酒有很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来有酸味。

师:白酒、白醋都是无色透明的,它们和纯水有什么不同?

活动2:给水变个样

(1)玩水球

(出示装满水的气球)你玩过水球吗?能把水球变成不同的形状吗?

师提示:往气球里加水时,不要装过多的水,要把球口扎紧。

实验:分小组做玩水球实验,把水球捏成不同的形状,并画出每次捏成的形状。(学生画在课本第29页)

汇报交流各组捏成的形状。

归纳:水可以捏成任意一种形状。

(2)倒水游戏

学生猜想。

实验: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形状的改变。

归纳:水倒进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就会变成什么形状。原来,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3)认识液体

师出示概念: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板书)

提问: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师:常见的液体还有许多,如油、橙汁、牛奶,这三种液体也像水一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板书:

4 清清的水

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7288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