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1:41:20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范文(20篇)
时间:2023-11-17 11:41:20     小编:飞雪

总结之后,我们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出更好的规划和改进。写总结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表达清晰,让人一目了然。以下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一

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

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

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

没有它就没有世界,

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1.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2.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1、太阳与动植物的生存、发展有什么关系?

2、煤炭是远古时代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它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3、太阳的光和热对地球上的天气有什么影响?

4、太阳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二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指导规范书写。

多媒体教学。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同学回答,出示课后资料袋里的文字解释)。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画杨桃》。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4、(出示课件)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示读准生字字音,通过查字典并联系下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生字推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生字词大家认的很好,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理解的情况。

想当然严肃教诲和颜悦色。

审视熟悉受用。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大家刚才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比刚才读的好,咱们再来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中图画课上的事从哪儿开始到那儿结束?(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下面每一部分。)讨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父亲教“我”画画时叮嘱“我”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画。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被同学取笑,老师教育大家的事。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父亲和老师的教诲是我一生受用。

2、课文内容咱们这节课就学到这儿,大家来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大家来看看本节课要会写的字,那些字较容易写错,和老师一块儿来学习学习。把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强调。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三

1、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划一划: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差不多抵得上估计。

治疗预防杀菌。

鸟兽虫鱼生存繁殖摄氏度。

蔬菜庄稼凝成比较麻烦。

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

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

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

比较杀菌预防世界。

1、指动植物一代一代地往下传种。()。

2、根据某种情况,不精确地推断。()。

3、一根草也不长。()。

1、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2、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列数字:这些树真高,()。

作比较:这些树真高,()。

打比方:这些树真高,()。

举例子:这些树真高,()。

假如你是太阳你将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让人们都了解你呢?写一篇小短文。

你认识我吗?我是太阳……。

孩子们,你们好啊!太阳公公我来看望大家了……。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四

课文《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提供了《秦兵马俑》第一课时的课件给大家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领悟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产生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字课件、视频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1、1974年春天,在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人们发现了一支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齐读课题,释题)。

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马的偶像。

秦兵马俑的发现,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课件出示各国领导人对秦兵马俑的评价)。

过渡:秦兵马俑到底具有多么珍贵的历史价值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作者用妙笔为我们铺开的介绍秦兵马俑的画卷,让我们翻开课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引用各国领导人对秦兵马俑的评价,意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民族自豪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读文。

要求:(1)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你喜欢的四字词语并试着理解,读通读顺句子。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

2、检查初读效果。

(1)分三组出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四字词语以及多音字,检查读音,评议,正音。

(2)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适时板书)。

读读这句话,强调关联词“不仅......而且......”

思考:这段话是__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________________启下。(课件出示)。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点明课文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

4、划分段落,理清思路。

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在写规模宏大,哪些在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指出过渡段应划归下一部分。

5、指名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再到部分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利用过渡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思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并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障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

三、精读第二段,感悟“规模宏大”

1、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画出相关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

2、集体讨论。

(1)课件出示句子: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二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2)为了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这段文字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两句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列举大量数字,能增强直面感受)。

(3)游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引出: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这是一个什么句?试着给它换种说法。

(4)过渡:除了上面这段话,还有哪个句子也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出示: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鸟瞰”什么意思?(站在高处往下看)看课本77页图,这幅图片就是作者站在高处看到的兵马俑的样子。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多么威武,多么有气势)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课件出示)假如你就是秦始皇,带着这样一支军队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这是何等的气魄,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气势吧!

3、小结:同学们,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这是一支浩浩荡荡、气势恢弘的雄壮之师,是一支军容整齐、行动有序的威武之师,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胜利之师。下一节课,让我们再去和它们来个零距离接触,走进它们的内心世界,去倾听它们的心声吧!

(设计意图: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会抓关键字句品悟、赏析,来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并通过实景录像来加深学生对“规模宏大”的理解,构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意象,同时渗透列数字、作比较等常见的说明方法,感悟这样说明的好处。)。

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观察。

2、重点指导字的结构,教师范写“靴”和“擎”。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反馈,展示学生作业。

5、布置作业:完成剩下的描红,并各写二个。

板书设计:

14、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我尝试了以下的做法。默读有利于学生不受外界干扰,静思默想,与文本充分对话。咬文嚼字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长此以往,有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合作学习,使得每个人在小组交流的时候都有话可说,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注意引导训练,合作学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效果非常明显。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中,教师及时抓住课堂上的有效生成,不留痕迹地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我想,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五

1.会认“俱、拄、伍”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检阅、俱乐部、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课文关键词句的朗读理解感悟,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一、课前谈话,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国庆节是在什么时候吗?(10月1日)。

2.师:现在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我国国庆60周年检阅时的画面。(播放录像)。

二、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师:其实同学们,你观察一下,这样的场面啊,我用一个词就能概括,你知道吗?

(检阅)。

师:对,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一篇以“检阅”为题的课文。

揭题,板书:检阅。

指名读课题,齐读。

三、初步感知,初探文本。

(1)师:检阅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请听清楚两个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容易念错的地方多念几遍;

2.读完课文,想一想,课文题目是“检阅”,课文讲了关于“检阅”的哪几件事?

(2)自读反馈:

1.师:同学们在读课文时都非常认真啊。

2.出示词语:检阅、盛大、隆重、人山人海。

沉默、棘手、羡慕、情不自禁。

纠正、拄拐、截肢、鸦雀无声。

(先请你自己轻轻地把词语读一下,然后指名读,一个同学读一行)。

注意:拄拐(带读,什么意思?)。

情不自禁(你会念了,那你知道它什么意思吗?我们能不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呢?)。

齐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同学们的词语读得真准确,那我们来试试读课。

让我们来进行一次朗读接力赛,这个接力赛共有16棒,那我就要请16个选手来参加,看看哪个选手能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指名16个同学)。

那其它的同学也别闲着,帮老师来当当评委,看看哪个同学读得棒!

(分段读课文)。

指名说,两件事,分别是队员们准备检阅和检阅时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抓住关键。

(1)感受热闹的国庆检阅场面。

师:同学们,我们在课前从图片中欣赏到了国庆检阅时那热闹的场景,接下去,老师请你默读一下课文,找出课文中能够反映这个热闹场面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

交流,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

2.你具体从哪里感受到场面的热闹的?

“人山人海”“多么盛大的场面!多么隆重的检阅!”相机指导朗读。

齐读句子。

(2)感受博莱克的品质。

1.师:如此盛大的检阅,都有哪些人参加呢?

指名说,(步兵、炮兵、青年组织、儿童队员)。

2.师:是呀。这么多人走过检阅台,走过成千上万的观众眼前,可是他们的视线都集中到了一个地方,都集中到了一个人的身上。那是谁?(博莱克)。

师:观众们是怎样评价博莱克的?

板书:这个小伙子真棒!

3.观众为什么会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10—16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如果你有什么感受,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开始吧。

交流,出示第12自然段。

(a)你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b)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博莱克很棒?

“保持一致”,什么意思?

其他队员当时是怎么样的?

那博莱克又是怎么样的?(请个同学上台来做一做博莱克当时的动作)。

师:同学们,你觉得他怎么样?(很有精神,很庄严,昂首挺胸)。

(d)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博莱克,你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高兴、激动、兴奋、自信、骄傲、自豪……)。

相机朗读:就带上你的感受读一读!

4.齐读:同学们的感受真深,我们就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

四、自由写话,抒情达意。

1.师:这么昂首挺胸,这么有自信的博莱克,怪不得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怪不得观众们都发出了一样的赞叹(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

谁想来夸夸博莱克?指名读,配上动作读一读。

2.师:面对着这么棒的博莱克,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

(学生写话,写在作业本上)。

3.交流所写的话,老师评价。

五、留疑延伸。

师:这个小伙子真棒!这是观众对博莱克的评价,而有些观众更要说,这些小伙子真棒!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会称赞这些小伙子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

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六

学习要求:

1、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划一划: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差不多抵得上估计。

治疗预防杀菌。

鸟兽虫鱼生存繁殖摄氏度。

蔬菜庄稼凝成比较麻烦。

我会认。

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

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

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

比较杀菌预防世界。

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

1、指动植物一代一代地往下传种。()。

2、根据某种情况,不精确地推断。()。

3、一根草也不长。()。

关联词练习:

1、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2、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列数字:这些树真高,()。

作比较:这些树真高,()。

打比方:这些树真高,()。

举例子:这些树真高,()。

假如你是太阳你将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让人们都了解你呢?写一篇小短文。

开头可以这样写:

你认识我吗?我是太阳……。

孩子们,你们好啊!太阳公公我来看望大家了……。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七

读读议议,批批注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应对的?用直线划出楚王的语言,用波浪线划出晏子的语言,认真品读,体会人物情感。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_____。"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个美国人走过来傲慢地说:“我去过一个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这两样东西。吉鸿昌听了,不紧不慢地说:“我和你去了那岛上就什么也不缺了!”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八

教学目标:

1.会认“俱、拄、伍”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检阅、俱乐部、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对课文关键词句的朗读理解感悟,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国庆节是在什么时候吗?(10月1日)。

2.师:现在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我国国庆60周年检阅时的画面。(播放录像)。

二、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师:其实同学们,你观察一下,这样的场面啊,我用一个词就能概括,你知道吗?

(检阅)。

师:对,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一篇以“检阅”为题的课文。

揭题,板书:检阅。

指名读课题,齐读。

三、初步感知,初探文本。

(1)师:检阅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让我们去课文中找一找。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请听清楚两个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容易念错的地方多念几遍;

2.读完课文,想一想,课文题目是“检阅”,课文讲了关于“检阅”的哪几件事?

(2)自读反馈:

1.师:同学们在读课文时都非常认真啊。

2.出示词语:检阅、盛大、隆重、人山人海。

沉默、棘手、羡慕、情不自禁。

纠正、拄拐、截肢、鸦雀无声。

(先请你自己轻轻地把词语读一下,然后指名读,一个同学读一行)。

注意:拄拐(带读,什么意思?)。

情不自禁(你会念了,那你知道它什么意思吗?我们能不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呢?)。

齐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同学们的词语读得真准确,那我们来试试读课。

让我们来进行一次朗读接力赛,这个接力赛共有16棒,那我就要请16个选手来参加,看看哪个选手能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指名16个同学)。

那其它的同学也别闲着,帮老师来当当评委,看看哪个同学读得棒!

(分段读课文)。

指名说,两件事,分别是队员们准备检阅和检阅时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抓住关键。

(1)感受热闹的国庆检阅场面。

师:同学们,我们在课前从图片中欣赏到了国庆检阅时那热闹的场景,接下去,老师请你默读一下课文,找出课文中能够反映这个热闹场面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

交流,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

2.你具体从哪里感受到场面的热闹的?

“人山人海”“多么盛大的场面!多么隆重的检阅!”相机指导朗读。

齐读句子。

(2)感受博莱克的品质。

1.师:如此盛大的检阅,都有哪些人参加呢?

指名说,(步兵、炮兵、青年组织、儿童队员)。

2.师:是呀。这么多人走过检阅台,走过成千上万的观众眼前,可是他们的视线都集中到了一个地方,都集中到了一个人的身上。那是谁?(博莱克)。

师:观众们是怎样评价博莱克的?

板书:这个小伙子真棒!

3.观众为什么会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10—16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直线划出来,如果你有什么感受,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开始吧。

交流,出示第12自然段。

(a)你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b)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博莱克很棒?

“保持一致”,什么意思?

其他队员当时是怎么样的?

那博莱克又是怎么样的?(请个同学上台来做一做博莱克当时的动作)。

师:同学们,你觉得他怎么样?(很有精神,很庄严,昂首挺胸)。

(d)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博莱克,你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高兴、激动、兴奋、自信、骄傲、自豪……)。

相机朗读:就带上你的感受读一读!

4.齐读:同学们的感受真深,我们就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

四、自由写话,抒情达意。

1.师:这么昂首挺胸,这么有自信的博莱克,怪不得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怪不得观众们都发出了一样的赞叹(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

谁想来夸夸博莱克?指名读,配上动作读一读。

2.师:面对着这么棒的博莱克,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呢?

(学生写话,写在作业本上)。

3.交流所写的话,老师评价。

五、留疑延伸。

师:这个小伙子真棒!这是观众对博莱克的评价,而有些观众更要说,这些小伙子真棒!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会称赞这些小伙子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

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14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九

一.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2《升国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由拼音认汉字;

(3)认识1种笔画:斜钩。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认识汉字;

通过书空、描红、临写等方式分析汉字笔画、笔顺等方法,掌握生字;

(5)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设置情境,在情境中读文、读句,体会感情及启发教学等方式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

(1)在热爱祖国的情感的支配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知道国旗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重点:

1.9个生字:升、国、我、们、中、起、立、正、向,掌握正确的笔画笔顺;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从学校生活的一个。

五.教材分析:

本课是首诗,三句六行,押韵上口,好读易背。第一句是说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二句是说在升国旗时要奏国歌;第三句是说在升国旗时,我们要肃立、敬礼,这是因为国旗代表着我们的国家。课文持的田字格中是本课要学习的9个生字。练习的第1题要求朗读、背诵课文,第2题是本课生字的笔画笔顺,重点突出,操作程序具体。文中图画的内容是校园里升国旗时的情景。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十

猜一猜: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

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

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

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

没有它就没有世界,

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关联词练习:

1.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2.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边听边思考:

1、太阳与动植物的生存、发展有什么关系?

2、煤炭是远古时代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它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3、太阳的光和热对地球上的天气有什么影响?

4、太阳与人类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十一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欣赏短片,看完短片后告诉老师,短片为我们所呈现的是哪一个季节?看完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或者谈一谈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秋天的词语)。

2、秋天是个非常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秋水长天,让人们感觉非常的舒服;同时,她也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实累累,秋桂飘香,让人们体味到收获后的喜庆。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也非常喜欢秋天,下面我们将要走进课本,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到底是怎样的.。

二、整理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请教一下字典老师,并且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象和丰收景象)。

2、出示生字。

a、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内容的?)。

b、脚印儿稻穗儿蝉声儿牛儿羊儿红着脸儿(指导读好儿化音)。

c、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路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理解“羊肠小路”“柔韧”“井井有条”的意思)。

3、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走进诗歌中,想一想划一划,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4、(指名读诗歌)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

5、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些什么?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老师也诗性大发,想在这里吟诵几句。

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们看到金黄的稻穗……。

你们觉得老师创作的怎样?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诗歌,谈谈你的感受。

3、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情趣,饱含深情,我们就是通过这么美丽的语言理会到的文章的美,秋天的美。

四、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

2、我们知道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富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在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得整段内容充满生命力。

3、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高粱------这些能让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香,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这两个字就概括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五、学习生字词,描红。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2、通过上下文或表演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进行阅读,深入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进入角色,体会情感和课文所要说明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愿意与人合作。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去吧。瞧,两只可爱的小动物梅花鹿和金丝猴欢迎我们来了有一天,他们在一块儿进行了本领的大比试,于是,就有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比本领。(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梅花鹿和金丝猴比试什么呢?

2、比试的题目是谁想出来的?

3、梅花鹿和金丝猴都是怎么想的?

四、小组学习,互相帮助。

1、遇到生字,尽量用平时的办法自己学习、解决。

2、经过思考,不懂的地方一起讨论或做个记号。

五、班级汇报,集中学习。

1、各组汇报自学情况,解决疑难问题问题。

2、开展摘果子游戏,集中识字。

3、读好课文,感悟品味。

1)、激趣点拨: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认为自己必胜,比赛开始后,他们都连忙奔向河对岸去摘果子。那么,胜利者是谁呢?谁来讲讲了解到的情况。

2)、反复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3)、学生质疑,师生互动。

4)、角色朗读、表演。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十三

全文共有16个自然段,可分为4大段:

第一大段:1--4段,说了这家人的故事。

第二大段:5--7段,说了小女孩听见了拐杖的声音。

第三大段:8--12段,说了太阳是红色的,像番茄。

第四大段:13--16段说了红红的番茄太阳挂在我的心中。

那年,我来到了这座城市,临时租住在一栋灰色的旧楼房里,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

附近有一个小型菜市场,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个女孩儿守着摊位。那女孩5岁左右,是个盲童。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俩忙碌;女孩安静地坐着,说话声音细细柔柔,特别爱笑。

我去菜场差不多总是中午,这时摊上没什么人,那位年轻的父亲拉着小女孩的手,在面前各种蔬菜上来回抚摸,耐心地说:“这是黄瓜,长长的,皮上有刺;豆角呢,扁扁的,光滑点;番茄很好看,圆圆的……”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

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时间久了,就和这家人熟了。小女孩叫明明,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听亲戚说城里大医院可以换角膜,为了让孩子复明,父母就带着孩子到城里来了。

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xiangya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

有一次,明明突然问我:“阿姨,你是用双拐走路的吗?”我一愣,这聪明的孩子,她一定听出了我拐杖的声音。

接连下了几场雨,终于晴了。阳光很好,碧空如洗,树叶绿得发亮,明明的妈妈感叹道:“天气真好啊!”

“是啊!太阳总算出来了。”我说。

明明好奇地问:“阿姨,太阳是什么样的?”

我想了想,说:“太阳很温暖,很大很圆,早晨和傍晚是红色的……”我忽然想到明明根本不可能知道颜色,就住了口,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

明明的爸爸挑了一个大大的番茄放在明明手上,说:“太阳就是这样的,你摸摸看。”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日子过得很快,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比如天上的云怎么飘的,雨什么形状……我耐心地回答着她,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有一天我去买菜,明明的妈妈高兴地告诉我:他们要走了,有人为明明捐献了眼角膜,医生说复明的机会很大。

要走的时候,明明轻轻地拉住了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送、道”8个生字,并会写“太、阳”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到处、清凉、邀请”等词语,能从文中找出明显的信息,感受金色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并会写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明显的信息。

教学难点:

理解“到处、邀请”等词语,感受金色的秋天就是丰收的秋天。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谜语导入:一位老公公,全身红彤彤。早上从东升,晚上从西落。一天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太阳)。区分“大、太”,认识“阳”。

2.引入课题:世界万物离不开太阳,而我们只有一个太阳,有个小朋友的愿望是却是要画四个太阳。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学习《四个太阳》,板书课题。

3.置疑课题:预设1.为什么画四个太阳呢?2.这四个太阳有什么作用呢?

二、初读课文,找出信息。

1.师范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听老师范读,并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

3.从文中找出小作者画了四个怎样的太阳?分别送给了哪个季节?用横线画出来。(板书)。

4.学习“送”字,多次出现的`形式认识。

三、深入课文,学习一、二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提取信息:文中的“我”为什么画绿色的太阳送给夏天呢?

2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3联系生活,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夏天看到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想象,“绿太阳”给我们带来“清凉”。(板书:清凉)。

5出示第二句话,齐读。并字理识字,认识“道”,出示:人行道、赛道图片。

6借助语段的拓展,引导学生理解“到处”。

绿绿的太阳照着高山,高山-------一片清凉。

绿绿的太阳照着田野,田野-------一片清凉。

绿绿的太阳照着街道,街道-------一片清凉。

绿绿的太阳照着校园,校园-------一片清凉。

7除了高山、田野、街道、校园,还有哪些地方也会一片清凉?

预设:草原、公园、森林。

小结:绿绿的太阳,把清凉带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文中用了一个词语写出了这个意思,那就是----“到处”。

8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次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夏天走了,秋天悄悄地来了。小作者为什么画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呢?

1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朗读。

2联系生活,请学生说说秋天为什么是金黄的呢?

3创设情景:出示ppt,到了秋天,金黄的落叶洒满大地,田地里金黄的玉米丰收了,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大地处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板书:丰收)。

4除了田野里,还有哪些丰收了呢?

预设:苹果、梨、香蕉.......

5在这瓜果飘香的秋天,金黄的落叶要做什么呢?出示第三句话,进行朗读。

6字理识字“忙”,图片识字“甜”,对比识字“尝和常”。

6借助语句练习说话: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品尝()的香甜。然后练习用“邀请”自由说话。

7出示第二自然段,再次朗读。

3.集中检查识字。

1指名识字。

2开火车识字。

四、指导书写“太、阳”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

“阳”双耳旁的横撇弯钩要短小,在横中线上方收笔,一竖要稍长。

2.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书写,点评。

五、拓展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九个太阳,为什么最后剩下一个太阳了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课下可以读一读《后羿射日》的故事。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十五

教学目标:

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方法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法、质疑问难。

教师教具、学生学具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的地图吗?

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让我们把课本打开,翻到第45页,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遍,并画出生字。

2.师:读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课件出示词语。)。

3.请“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3)师: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总结: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字音要读得准、注意停顿,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师:现在你们最想去哪儿看看?

(1)教学第二自然段。

生:我想去北京的.中心看看。

(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理解“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师:好,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师: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点击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说说从画面看到了什么。

2.读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读懂了什么。

4.问问不懂的问题。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分小组汇报自学的四个要求。

理解“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的意思。

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点击课件,播放北京各种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游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师: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收集来的关于北京资料告诉大家。

师:此刻,你最想对北京说什么?

总结:北京,首都,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十六

1、读通课文。

2、读准攒、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烟袅袅、田埂等词语,认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尝试背诵有关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劳朴实美,抓住美来理解课文。

1、猜谜导入。

(2)揭题。

(板书:背篼)后理解。从字形上看,你认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条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篼。)见过背篼吗?请同学板画。

(3)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想办法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能干的尝试读流利。

(2)反馈。

(选择性朗读,特别是课文第7自然段。)。

重点读准炊烟袅袅、揩去、积攒。

机动板书:揩、攒、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会读书。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吗?我这里有配音乐的朗读,还有图,请你边听边看,想象一下描绘的画面。

(3)教师配音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4)谈谈听后的感想。

3、围绕美,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导入:

美丽的夕阳下,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

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说一说、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随机点拨(板书):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

这里有这么一段话(出示小黑板):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谁来读一读?再请你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两者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好好读读,体会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拟人手法表现欢快、喜爱之情。)。

反馈。个别说。你能用实践来证明吗?很会思考,一起来试试。齐读。

(3)理解炊烟袅袅。

(4)感情朗读。

a、大家都很善于发现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自由读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交流随机指导。

b、一个人就这么有感情,四人小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感情朗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朗读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鼓励创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齐读。取长补短,结合想象,配乐朗读。

4、小结。用你明亮的双眼发现更多的美。

5、作业。

(1)、尝试背诵。

(2)划下你喜欢的句子,尝试背诵。

(3)反馈。

(4)《作业本》第4、6题。

板书:

4、背篼(图)。

生字晚霞美山风、小溪、鸟炊烟。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爱如茉莉》吗?谁来说说讲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爱之链。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这“爱”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让我们一起来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平翘舌音:餐、蹭、糙;前后鼻音:吻、腕;后鼻音:蹭。

2、指名读词语。

乔依颠簸凄凉矮小脚腕蹭破车胎瘪了。

袜子油污绝望餐馆亲吻粗糙脸颊。

荒芜人烟天经地义潸然泪下。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荒芜人烟:指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潸然泪下: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2、按提纲“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给全文分段,再试着概括段意。

第一段(1—8自然段):讲一天晚上在乡间的小路上下岗后又找不到工作的乔依非常热情地无偿帮助一位在寒风中几乎绝望的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妇人非常感动。

第二段(9—11自然段)写老妇人来到乔依妻子开的小餐馆,得到了女店主的热情服务和细心照顾,老妇人深受爱的感染,留给女店主一些钱就悄悄地走了。

第三段(12自然段))乔依的妻子发现老妇人留下的钱和字条以后非常感动,心中充满了爱的暖流。

四、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十八

教学要求:。

1、在情景的引导下,体会人物内心,读好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三次“番茄太阳”所包含的不同含义,感悟明明纯真善良的心;。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给予是一种快乐”和“爱是可以传递的”这些深刻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

1.番茄,太阳,番茄太阳,多么奇妙的组合呀!双目失明的女孩明明创造了它,这“番茄太阳”也深深地影响了作者。今天,我们就继续跟随作者走近明明,走近这“番茄太阳”。课文中多次出现“番茄太阳”,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到这样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三次出现“番茄太阳”的句子。

二、抓住主线,细细品读课文。

(一)品读课文,认识番茄太阳。

出示: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1.明明所说的“番茄太阳”指什么呢?读一读课文的10至13自然段,谈一谈你的理解。

2.这“番茄太阳”是明明心中的太阳,它和番茄一样又大又红又圆,和太阳一样温暖。

(二)品读课文,抓住笑的魅力。

出示: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2.明明的笑脸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读着这句话,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什么问题?

4.汇报交流,以学定教,随机学习。

第一句: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俩忙碌;女孩安静地坐着,说话声音细细柔柔,特别爱笑。

(1)孩子们,想一想我们身边5岁的小朋友怎样生活?

(3)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孩?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这样懂事的笑脸,像太阳一样给人温暖,这样的笑脸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指名读——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第二句: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

(1)明明用她的双手触摸着这个世界,文中告诉我们明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短短几秒钟的黑暗让我们无法适应,惊慌、害怕,而明明仍然那样开心地用双手触摸着这个世界,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指名有感情朗读。

(4)在黑暗中生活仍然灿烂的笑脸,像太阳一样充满活力,这样的笑脸不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吗?再读——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第三句: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毛,笑起来像个天使。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

(1)作者如何描写明明天使般的美?

(2)出示变换形式的句子,配乐朗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乌黑的.头发。

象牙色的皮肤。

精致的眉毛。

笑起来像个天使。

(4)那天使般坚强、乐观的笑脸,像太阳一样灿烂无比,这样的笑脸怎能不是最美的“番茄太阳”?再读——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第四句: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1)透过“一串一串”“追”这两个词,你读出了什么?

(3)多么具有感染力的笑呀!听着这样的笑声,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4)这银铃般的笑声像太阳一样撒播着她的光芒,这样的笑脸怎能不是最美的“番茄太阳”?齐读——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三)品读课文,抓住情感变化。

1.明明的笑脸传达着她的快乐、坚强、乐观,感染了我们,更深深地感染了失去双腿的作者,让她的心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默读1至1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圈出关键词。

2.交流汇报,并用三个词概括,教师板书。

3.体会作者最初心情的灰暗。一个人生活艰难,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人在他乡生活不是更艰难吗?是什么让她快乐起来?练习用“明明的______感染了作者,让她______”句式说话。

4.明明天使般的笑脸就像太阳一样,驱走了作者心头的灰暗,给她无限的温暖,这样的笑脸怎能不是最美的“番茄太阳”?齐读——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三、升华主题,让爱如泉涌动。

1.作者觉得明明的笑脸是最美的“番茄太阳”,不仅仅是明明的坚强、乐观感染了她,而且还是分别的那一幕,那令人心为之颤动的时刻。自由读15至17自然段,画下最打动你的句子。

2.让我们走近明明,走近作者,再现那分别的一幕。指名配乐朗读。

5.这样一个性格开朗、意志坚强、心地善良的女孩明明就是这红红的“番茄太阳”,撒播着她的光芒,照亮了作者那灰暗的心。作者卫宣利17岁那年因车祸而永远失去了双腿,她陷入绝望之中,是这红红的“番茄太阳”让她不再绝望,坚强地用手中的笔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写下了许多作品,成了有名的作家。作者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心中有快乐,光明就不远了”,送给同学们。是呀,愿我们所有的人的心中都充满光明,愿明明的笑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6、歌曲结束!《爱的奉献》。

板书。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十九

一(1——4)交代“我”在菜市场上,看到盲童跟父母看摊位,父亲常帮她通过抚摸来认识各种蔬菜。

二(5——14)讲盲童的名字叫明明,是一个聪明富爱心的小女孩。

三(15——17)讲明明将去接受复明治疗时说要把自己的腿献给我,使我感到无比激动。

画杨桃第一课时课件篇二十

一、复习。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抽读生字卡片。(读完即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分析生字,记忆字形。

1、学习新的偏旁:女、、人。

2、自学生字的字形。

(1)看看哪些字好记?哪些字不好记?

(2)想一想你是怎么记的?

3、检查自学情况。

本课可采用的记忆方法有;

(1)形象记忆法。如:伞像撑开的一把伞。

(2)笔画记忆法。如:长、比、巴。

(3)部件记忆法。如:好女+子=好把=+巴。

4、生字口头组词。

比:比较相比比赛比美比一比。

巴:尾巴巴住。

长:长江长河长征长跑。

好:好事好人好坏好处。

把:一把把握。

伞:雨伞花伞太阳伞降落伞。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指导学生抓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定位。

注意比、长、伞的笔顺规则。

3、练习写字。

四、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的练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73470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