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有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成就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描述。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一
工艺美术是美化生活环境、生活用品的造型艺术,将艺术与物质相结合,创造出可供使用的观赏性生活品。
摘要:我国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对培养工艺美术人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扬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教师应注重提高工艺美术专业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工艺美术专业;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工艺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涉及特种工艺、编织工艺、工艺绘画、民间工艺等多方面内容,工艺美术创作手法、创作技巧等理论知识繁多,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了解,没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笔者分析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工艺美术专业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有效的依据。
工艺美术专业是培养美术人才的重要专业,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目前工艺美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前准备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讲解教材内容,使学生仅掌握最基本的工艺美术技巧,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不足。
其次,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将教学内容理论化,只是讲授理论知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思维也受到限制,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工艺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但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剥离出来,使教学内容机械化,学生很难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的工艺作品缺乏生活色彩,观赏性与实用性都不强。
1.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深入分析与研究教学内容,在生活中或网络资源中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丰富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工艺绘画》一课之前,教师通过网络搜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各国不同的工艺绘画作品,并将这些作品的图片呈现在课堂中,从而让学生认识了羽毛画、贝壳画、麦秆画、丝绒画、烙画等各种形式的工艺绘画作品,形式多样的作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时教师展开教学,教授学生不同工艺绘画的创作技巧,学生注意力集中,有效提高了工艺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2.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工艺美术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如,在《特种工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了解特种工艺的种类,从而为学生分别讲解艺用陶瓷、艺用搪瓷、金属工艺、雕刻工艺以及漆器工艺等不同的特种工艺品类。
而要使学生了解它们的特性与用途,了解这些特种工艺的艺术价值,靠单纯的讲解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到艺用陶瓷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为学生讲述艺用陶瓷的发展历史,结合民间有关陶瓷的故事展开教学,陶瓷发展的历史遗迹、陶瓷的美丽传说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这时教师再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图片,为学生分析陶瓷作品的创造要点与细节,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工艺美术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工艺美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工艺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工艺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在生活中激发工艺美术的创作灵感。
如,在《民间工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搜集工艺美术作品,教师将学生分组,不限制学生的搜集方法与途径,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民间工艺作品。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内做好分工,各司其职,将搜集到的作品图片带到课堂并展示。
有些学生对民间工艺的概念了解不足,往往将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当成工艺作品,这时教师应切入主题,讲解民间工艺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加以区分。
课堂中到处是学生搜集的民间工艺作品图片,有灯笼、泥人、剪纸、面人、风筝等,丰富的民间工艺作品形式使学生对民间工艺的学习与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结语。
工艺美术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工艺美术专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艺术人才,使我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使人们的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教师要重视工艺美术教学,不断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工艺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叶丽.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导入的有效性.文理导航(下旬),(7).
[2]张凤香.小学美术高效教学策略探讨.西部素质教育,2016(12)。
作者:郝欢欢单位: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在当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并且融入了大量的美术元素,提升了建筑工程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因此,本文针对建筑设计的工艺美术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术设计;应用分析。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艺术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完美结合,促进建筑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
但是工艺美术思想在建筑设计应用果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设计水平不高,无法充分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作用,影响到建筑设计的长远发展。
因此,本文首选分析了建筑设计中工艺美术设计的内容和作用,接着针对建筑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实际应用展开论述。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中,主要以总结设计经验为主,随着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创造性因素,逐渐形成的新的发展格局,丰富了当前建设计的表现手段和方法。
下面就针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展开论述。
第一,在当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对建筑造型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工艺美术成为我国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并且形成了稳定的艺术形态。
作为设计师,要结合建筑的性质和特点,不断创新设计理念,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
第二,在建筑行业现代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前提下,传统的设计艺术为当前建筑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需要设计师处理好的施工技术与设计艺术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设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在当前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创新应用,提升建筑设计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
工艺美术在实际建筑应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建筑工程多功能的需要,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工艺美术设计内涵基础上,真正融合到实际建筑设计中,从而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良好的创新思想,明确设计标准。
第一,设计师要具备丰富的审美文化,促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同时要融入具体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以及逆向思维,处理好建筑建设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建立完善的建筑艺术形象,体现工艺美术的艺术美,从而推动的建筑工程行业的向前发展。
第二,在进行建筑工艺美术设计过程中,所有内容不是单独存在的,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需要设计师结合实际情况吗,体现形象事物的深刻意义和人文精神,从而满足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和标准。
第三,为了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的艺术性,需要增加额外的设计元素,对原有的设计思路进行创新,充分运用工艺美术的配色设计,保证最终设计效果的简单大方和和谐统一,增强人们对建筑的心理归属和心理认知。
因此,在当前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重视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真正体现城市规划发展的特点,丰富建筑工艺美术的内涵。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极大地带动了当前建设设计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其中工艺美术设计理念的影响,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对当前工艺美术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增加建筑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极大地丰富了当前建筑工艺美术设计的内涵,保证了建筑设计的质量,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第二,大大提升当前建筑设计水平。
通过对传统设计思想和思路的改造,推动了当前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从而提升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从而融入了更多的经典元素,促进了当前建筑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
就目前而言,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设计理念不断规范,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建筑设计的要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创新设计,不断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第一,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筑物传达出设计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同时设计人员要不断融入其他的建筑元素,充分处理建筑色彩和图形之间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造型方式,形成重要的视觉语言,体现出设计人员的情感。
第二,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当前的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内涵,从而丰富自己的构思方法和设计技巧,在广泛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从而提升自身设计师的水平,提升建筑工程的灵性与魅力,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第三,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设计师要吸取中国传统设计理念的精髓,采用当前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从而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审美需要。
因此,设计人员要大胆构思,在处理好空间与形体设计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把建筑设计成艺术品,从而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推动我国现代设计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建筑发展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对工艺美术设计理念进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满足实际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峻岩,李克超,邢越男,谭腾龙.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思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235.
[3]刘博.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06):181.
作者:陈颖。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二
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诞生以来,一直是以实验科学作为其特征和标志的。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研究方法论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美国心理学家查普林(jamesn)曾指出:“任何科学发现或概念的有效性取决于达到该发现或概念所采取的程序的有效性”[1](p13)。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的发展史在实质上就是科学方法论的演化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发展,几乎都伴随有研究方法的重要发展,而研究方法论的每次发展又总是使人类对客观规律普遍性的认识更深化一步。科学的发展和体系的形成就是在新旧方法论的更迭和进化中实现的,科学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论的发展也同样如此。由于研究方法论的指导对于心理科学的实践有着决定性意义,因而有必要对心理学研究中有关方法论的问题进行回顾、比较和分析。
所谓方法论是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一种研究工作的模式,库恩()称其为“范式”[2](p167)。自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研究方法论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构造主义的自我观察的方法――对经验的主观主义研究方法论。
以冯特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所谓直接经验是与间接经验相对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是意识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知识而非经验本身。在冯特看来,心理学既然是一门关于研究人的经验的科学,因而心理学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观察这种直接经验。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自己才能观察到自身所体验的经验,所以心理学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观察的手段(亦称内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学研究的这一观点和方法论思想在冯特的学生铁钦纳(ner)的工作中发展到了极端的程度,他认为只有训练有素的自我观察者才能作为心理学研究的被试。
这种研究心理学的方法论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术受到了许多批评。因为内省法只强调以被试、而且一定是需经严格训练的被试的自我观察报告为依据,其结果不仅无法达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和偏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消极的影响往往就是他们所规定的训练产生的。此外,他们还力图排斥同时期出现的其他一些心理学研究方法,例如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研究方法、动物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这就使得自我观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发展,其结果则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论所取代。
2.机能主义的'多样化研究方法――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论。
[1][2][3][4]。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三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造物即产品生产,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以下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在今天,把工艺美术作为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或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看,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传统工艺美术作为行业和一种经济性的产业,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已如是,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产品、完成产值,将产品推向市场,其过程与生产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其特殊性仅在于其手工技艺和产品的艺术性。如果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和艺术性质,试图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定性,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在产业的意义上没有本质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不同,因为产业要有产出,要有产品,产品必定要有价值和价格,其经济性必然包含其中了。但是文化产业并不一味强调利润而更看重社会价值,而经济性的产业不能不强调利润,将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单纯的文化产业对待,在今天的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不太实际,也有很大难度。而将工艺美术定义为文化艺术事业,则与作为产业对待又有很大差别。文化艺术事业不像产业那样追逐利润,国家甚至要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资助。因此,如果将庞大的工艺美术行业改为工业美术事业,则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
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作文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1.产业价值:作为行业的传统工艺美术,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各地的工艺美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具特色,而且大多数已经成为地方传统工业的支柱或城市的象征(所谓城市名片),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工艺美术行业虽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就业价值:传统工艺美术在解决就业上亦有其他工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工艺美术主要靠人工和技艺,对生产场所和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有的还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成为家庭副业。初步估计,全国从事或与工艺美术生产、销售有关的从业者在1000万以上。
3.市场价值:工艺美术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工艺美术的对外贸易,以特色取胜,一般不会遭遇贸易摩擦之类的问题。
三、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
对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生活,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基础是前三十年培养的人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工艺美术企业大多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不到10%左右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地方工艺美术总公司或轻工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几乎从一开始就以现代的方式如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学校、厂办或公司办职工技校等方式培养人才。1956年创建的国家级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承担着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任务,再加上各工艺美术工厂、企业普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的青年技术工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工艺美术技术人员群体。这些技术力量为8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但90年代体制转型后,个体和民营企业成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主体,这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和经营上,人才培养主要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方式,而且数量和质量已不能适应行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后继乏人的现象已经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以往人才培养的国家性、计划性、长远性以及各级办教育的积极性,现在已经大打折扣。原有的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已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招生和教学,致使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长此以往,其后果严重,现在到了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关注和解决这方面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的时候。
综上所述,如何真正从组织上、制度上、人员安排及资金等方面落实到位,则需要制定更为细化的具体到保护品种、技艺的方案和规划,这是需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四
从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我省76所高职学院网站了解到,有72所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占95%,设立了单独艺术设计类(院)系的高职学院有56所之多。
专业设置方面,普遍以广告、装潢、多媒体等现代设计类专业为主,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开设最多的专业为珠宝首饰类专业,但只有6所高职学院开设。
其他60多所均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相关专业。
课程设置方面,仅有5所学院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开设了漆画、手工艺等部分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12家、培训基地3家、产业展示基地5家,没有一家高职学院。
我省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但对传统工艺美术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我省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产业化的高度重视及政策扶植对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存在重现代艺术设计、轻传统工艺美术的现象。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什么在高职院校会出现重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轻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媒体艺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生源多,就业范围广。
而且开设现代设计艺术专业硬件投入相对较少,而学费相对较高,因此,高职学院对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热情高。
另一方面,高职学院面对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相对细致而专业技艺单一,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均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生源问题。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并建立了校内陶瓷车间,联合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当年仅招生15人,勉强能够开班,次年招生人数更少,无法开班,从而停止招生。
学院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尝试从室内设计专业抽出一部分学生试办古典家具专业方向,但报名者寥寥无几,最终也没能开班。
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创办初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影响力不够强,宣传力度不够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高职学院如果转变观念,不看重眼前利益,从长远考虑,从学院特色和内涵建设考虑,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来考虑,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上级扶持和企业支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扩大影响,生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
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和陶瓷专业各从10多人的定单班开始,后来成立湘绣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招生情况良好。
我省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成立了珠宝学院,现已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之路。
(一)专业设置相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更多,分类也更细,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地方因素,应从传承、发展地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服务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入手,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
如广州“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和广绣)、佛山陶塑、肇庆端砚、潮州木雕和潮绣、阳江漆艺、江门新会葵艺和古典家具、汕头内画等,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
根据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特点设置专业,也是高职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资源和学生实训及就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第二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艺既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贪大求全,既要考虑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定位方面,要解决“广”与“专”的矛盾,狭义的“x型”或“t型”人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设置的参考。
“x型”人才,即系统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
如古典家具与雕刻、刺绣和编织、漆画与版画等,二者在工艺和艺术特色方面具有交叉点,可作为同类型人才进行培养,避免人才培养过于单一,也拓宽了就业渠道,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
“t型”人才,即在本专业横向方面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纵向方面在本专业领域某一方面具备精深的技艺。
从传统工艺美术方面来看,就是既要掌握老艺人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又要具有全面的艺术修养,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传世精品。
“t型”人才培养既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如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下开设珠宝玉石雕刻方向,从而在专业设置的“广”与“专”之间获得平衡。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目录,包括8个类别:工艺雕刻类、抽纱刺绣类、艺术陶瓷类、编织工艺类、漆器类、工艺家具类、金属工艺类、其他类,共53个品种,并明确了主要产地。
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此作为参考,从地方产业特点入手,专业设置方面按“x型”或“t型”模式进行分类或整合。
(二)课程设置一是从上述“t型”人才培养的纵横两方面开设课程,兼顾“面广”与“精艺”两方面,在保证本专业必要的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定位专业技艺,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
二是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专业。
传统工艺美术的图形、文字、色彩元素及材料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提升了现代设计的设计意境和文化内涵。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如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金属工艺、陶瓷工艺课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可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
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传统工艺美术技能。
四是成立传统工艺美术或手工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五是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探索“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探索政、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引入或建立大师工作室,建立项目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并成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机构和培训机构。
在此基础上,争取政府支持,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基地、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在实训基地组织管理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基地组织管理机构,由双方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共同商讨确定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或方案,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据华商报消息,广东省每年从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中安排1800万元资金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
我省高职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从传统工艺美术实训基地、保护和发展基地、大师工作室等方面申报专项资金,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大做强且做出特色。
二、结语。
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
我省高职学院应抓住我省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加快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这一机遇,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的高度,加强责任意识,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五
摘要:在当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并且融入了大量的美术元素,提升了建筑工程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因此,本文针对建筑设计的工艺美术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术设计;应用分析。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艺术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完美结合,促进建筑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
但是工艺美术思想在建筑设计应用果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设计水平不高,无法充分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作用,影响到建筑设计的长远发展。
因此,本文首选分析了建筑设计中工艺美术设计的内容和作用,接着针对建筑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实际应用展开论述。
一、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内容。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中,主要以总结设计经验为主,随着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创造性因素,逐渐形成的新的发展格局,丰富了当前建设计的表现手段和方法。
下面就针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展开论述。
第一,在当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对建筑造型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工艺美术成为我国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并且形成了稳定的艺术形态。
作为设计师,要结合建筑的性质和特点,不断创新设计理念,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
第二,在建筑行业现代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前提下,传统的设计艺术为当前建筑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需要设计师处理好的施工技术与设计艺术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设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在当前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创新应用,提升建筑设计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
工艺美术在实际建筑应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建筑工程多功能的需要,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工艺美术设计内涵基础上,真正融合到实际建筑设计中,从而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良好的创新思想,明确设计标准。
第一,设计师要具备丰富的审美文化,促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同时要融入具体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以及逆向思维,处理好建筑建设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建立完善的建筑艺术形象,体现工艺美术的艺术美,从而推动的建筑工程行业的向前发展。
第二,在进行建筑工艺美术设计过程中,所有内容不是单独存在的,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需要设计师结合实际情况吗,体现形象事物的深刻意义和人文精神,从而满足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和标准。
第三,为了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的艺术性,需要增加额外的设计元素,对原有的设计思路进行创新,充分运用工艺美术的配色设计,保证最终设计效果的简单大方和和谐统一,增强人们对建筑的心理归属和心理认知。
因此,在当前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重视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真正体现城市规划发展的特点,丰富建筑工艺美术的内涵。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极大地带动了当前建设设计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其中工艺美术设计理念的影响,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对当前工艺美术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增加建筑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极大地丰富了当前建筑工艺美术设计的内涵,保证了建筑设计的质量,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第二,大大提升当前建筑设计水平。
通过对传统设计思想和思路的改造,推动了当前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从而提升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从而融入了更多的经典元素,促进了当前建筑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
就目前而言,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设计理念不断规范,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建筑设计的要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创新设计,不断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第一,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筑物传达出设计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同时设计人员要不断融入其他的建筑元素,充分处理建筑色彩和图形之间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造型方式,形成重要的视觉语言,体现出设计人员的情感。
第二,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当前的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内涵,从而丰富自己的构思方法和设计技巧,在广泛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从而提升自身设计师的水平,提升建筑工程的灵性与魅力,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第三,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设计师要吸取中国传统设计理念的精髓,采用当前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从而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审美需要。
因此,设计人员要大胆构思,在处理好空间与形体设计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把建筑设计成艺术品,从而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推动我国现代设计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建筑发展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对工艺美术设计理念进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满足实际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峻岩,李克超,邢越男,谭腾龙。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思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235.
[3]刘博。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06):181.
作者:陈颖。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六
工艺美术,又叫“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一类美术品的总称。”
工艺美术受物质材料与生产技术的制约,所以具有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性质。
工艺美术品种繁多,通常分为三大类:
(一)艺术化的日常生活实用品。
所谓“艺术化”的日常生活实用品,指的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例如绣花枕套,精美的被面、床单、门帘、窗帘,美观的玻璃器皿等。它们多以实用为主,以装饰为辅,即在实用的基础上兼具观赏价值。
这是流传在民间的工艺美术品,一般制作材料比较普通,制作工艺也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便宜,既可以供实用,也可以供观赏。例如竹编器件、草编器件、柳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刺绣、折纸等等。
这是制作材料比较珍贵、制作技术比较复杂、价格也比较昂贵的工艺美术品。例如瓷器、陶器、漆器、玉雕、玉器、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金器、银器等等。
工艺美术具有自身独有的审美特征,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实用性。
工艺美术的第一大审美特征是它的实用性。所谓“实用”,就是坚固而拥、使用方便、经济适用,兼具美观特点。
(二)造型性。
工艺美术作为造型艺术之一种,造型性特征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我国先秦古籍中的科学文献《考工记》中,就强调工艺美术的制作必须“材美工巧”,强调只有优质的材料与精汇成的工艺紧密结合,才能创造出精美的工艺品。例如河北定州出土的金银错工艺品《狩猎放车饰》是汉武帝时代的作品。作为一种金属工艺品,它是用金银丝、片嵌入铜器表面,构成花纹,然后用错石(或磨石)错平磨光而成。它是车子的附件装饰品,其花纹均系与狩猎有关的图像,如猎人骑马、猎犬逐鹿、搭弓射虎等等,光是人禽兽畜就有123个之多。上面镶嵌的金银丝,色彩灿烂,细如毫发,体现出制作工艺的高超。又如玛璃雕《虾盘》,原材料是一块淡青色的玛璃,当中有一处为赭红色。制作者就巧妙地把整块玛璃雕成一个淡青色的盘子,盘子中盛放一只赭红色的大虾。其造型独特,色彩协调,称得上是匠心独运。再如核雕《夜游赤壁》,在果核上雕出苏轼、黄庭坚等人乘舟夜游赤壁的`情景,还在舟头刻一条锚链,由40多个小如朱粒、细如发丝的椭圆形小环连结而成,环环相扣,转动自如,可谓巧夺天工。
(三)审美性。
工艺美术品作为美术品,审美性特征也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创造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即用线条、色彩、造型、图案、装饰等外部形式,来传达和表现一定的情感、格调、情趣、意味,唤起观赏者的审美快感与审美享受。
(四)民族性。
民族性也是工艺美术品固有的审美特征之一。其实,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民族性为生命与灵魂。19世纪俄国作家赫尔岑说:“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说:“谁要是考察一下所有其他各种艺术,他就可以发现每种艺术都具有某种标志着产生这种艺术的国家的特殊气质。”中国工艺美术品的民族性特色十分鲜明,为全世界所瞩目。例如著名的中国瓷器,英文为“caina”,已成为“中国”的同义词,也就是说,在西方人眼中,瓷器即中国,中国即瓷器。
(五)时代性。
时代性也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许多工艺美术品,都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例如我国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大多都是“饕餮”纹饰,即像牛头、又像虎头,还像某种凶猛的怪兽,更像恐怖狰狞的妖魔鬼怪。它们显示出一种神秘的威力,具有一种狰狞之美。实际上则反映出奴隶社会中奴隶主统治者的权威与秩序。
(六)收藏性。
许多工艺美术品,因历史久远而成为文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例如元青花瓷器、汉代漆器等等。
[1]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大部分传统手工产业都逐渐被机械生产所替代,但是就工艺美术而言,它是永远不可能完全被工业生产所彻底取代的。工艺美术反映着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水平,并且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中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价值也是不允许被摒弃的。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中,传统师徒授艺的技能传承模式在效率上和方式上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将工艺美术技艺的教学引入到学校中,通过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手段进行相关工艺人才的培养,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庞大需求。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历史,在工艺美术的创造和成就上也一直处于世界顶尖地位,从青铜器、丝绸、陶瓷到漆器、玉器、金银器,从雕刻、绘画到器皿、建筑,工艺美术可谓是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古代的工艺美术技艺传承模式主要是依靠师徒传授,西式美术课程从清末进入课堂,在民国时期得到发展,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1]。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作坊里传承了数千年的手工艺传授才正式进入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代表的各大现代学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转变,以往高校中重文化、轻经济的教育理念使得工艺美术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手工工艺美术技艺传承的需求。从高校专业调整把工艺美术更名为艺术设计之后,传统手工工艺美术技艺被极大地边缘化。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之间实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二者虽然都是建立在美术的基础上,但是很多地方是无法相互代替的。艺术设计服务于现代化工业生产,具有全球共通性;而工艺美术却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与独特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的艺术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现有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显然不符合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要求。
2、现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完善。
工艺美术的初衷是使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具备实用性的基础上附加欣赏价值,当欣赏价值超过实用价值后,日常物品则升华成为了艺术品,而一件精美奇巧的艺术品往往需要极其专注的手工制作,注定无法大规模地批量生产。随着工业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为了满足工业产品的欣赏性,传统的手工工艺美术演变成了更符合工业化生产需求的艺术设计,使得产品的欣赏属性得以附加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之上。但是传统工艺美术主要以手工加工为主,其美术工艺往往凝聚了制作者的民族智慧及文化特色,而艺术设计是服务于工业化生产的,它的审美与民族文化无关。艺术设计取代工艺美术的结果就是工艺美术人才的断档,蕴含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手工工艺逐渐失传,并且市场上流通的手工工艺品也逐渐无法满足日渐增大的购买需求。随着社会对手工工艺美术制品的需求量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教育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中职学校已超百所[2]。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学校双主体教育的模式已逐渐形成,并逐步完善。
二、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与工艺美术教育的结合。
1、两种模式的对比。
传统的师徒授艺方式,在技艺的传承上效率低下,学徒需要从小住进师傅家中,为师傅做小工,在学艺有成之前其地位相当于杂役。师傅全凭自己喜好择人而教,并因大多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普遍心态,故在授艺过程中会有所保留,致使技艺传承出现缺漏,而且学艺时间会被故意延长。然而,职业教育在教学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在教学模式上,以班级为单位学生统一从基础开始围绕工作实际内容开展学习,结合文化素质的培训,在继承传统和改良陋习方面均有显著的优势,教学效率高,专业性强。
2、职业教育院校的优势。
职业教育院校的定位即专业技能培训机构,评判职业教育院校的优劣直接以学生的工作能力为标杆,教师以培训出更优秀的学生为根本教学目标。职业教育院校由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宏观规划,严格监督。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国家扶持政策也积极支持着院校的教学条件。国家日益规范的教学程序最终会将手工工艺美术人才与其他各类专业人才一样,设立统一标准的资格证书,提升手工工艺从业者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可度。在这样专一的、规范的、社会和国家认可的教育模式下,工艺美术行业即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3、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
从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专业类别来说,首先应当考虑能体现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并且拥有良好市场前景又符合规模化生产的门类,如陶瓷、玉器、织毯等。学生通过职业院校的专业培训应该掌握工艺美术品的手工技能,要富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延续传统文化,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创造符合当下社会背景的新作品。为了培养高层次人才,院校的训练体系要围绕专才教育的特点,以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企业实习三个部分组成。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其对技能的运用程度,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来安排教学进度,而不是盲目地为了完成进度而赶课。现代职业院校寻找相关的社会企业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由院校向企业输送人才,由企业为学院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平台。因为企业处于市场的最前端,能最及时地将有价值的信息反馈给学校,使院校的教学计划能第一时间随着市场的发展需求变化而调整。职业院校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来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合作院校毕业的学生到合作企业签约就业即可省去招聘、试用、岗前培训的环节,不但企业能够得到足够的人才,而且学生的就业也得到了保障,从而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高职院校一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承担着活动发起者的主要角色,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更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更积极地承担起有关责任,推动更多企业加入合作育人的行列。现代企业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更是直接受益者,要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需要企业将育人作为己任,在正确的合作意识指导下,切实改善合作能力,积极落实有关政策。建立健全内部培训制度,优化合作方案,提升校企合作的管理力度。“双师制”是由校外行业专家配合学校专职教师,分工合作、共同执行教学计划的机制,将学校、企业和实践项目连接起来,在课程上,双方各自取长补短;在教学方式上,双方共同研究开发,真正实现学校到行业育人的一体化。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日渐重视。工艺美术产品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与现代工业文明互补互益,在国家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蕴含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与传统的师徒授业相比,现代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模式更契合社会对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运用科学现代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工艺美术人才,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技艺,还肩负着将这项民族技艺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八
“熟能生巧”出自《镜花缘》第三十回:“唐敖道:‘九公不必谈了。俗话说的熟能生巧。”百度百科的词语解释是: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形容做事非常熟练。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大概都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我国北宋时期有个善射箭的人叫陈尧咨,经常因为自己箭射的好而自鸣得意。有一天,他在家中院子里练习射箭,射出的十支箭能命中靶心的有八九支,在旁边观看的人们都拍手称绝。陈尧咨自己也颇为得意。但是在观众中有个老头对他的表现只是略微点头,并不以为然。陈尧咨心中顿感不快便问道:“老头,你会射箭吗?难道你觉得我箭射的不够好吗?”老头回答的异常干脆,道:“我不会射箭,你射得不错,但是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手法熟练而已。”陈尧咨很不服气便追问老头有什么本事,竟然这么说。老头便将一个装油的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接着取出油勺打出一勺油,人站直了将油向葫芦口上的铜钱眼倒去,一整勺油如细丝般穿过铜钱眼倒入了葫芦里,铜钱上却没有沾到一滴油。围观的人也都称奇,老头却对陈尧咨说:“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也只不过手法熟练而已。”这个故事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中《卖油翁》。这个故事讲的道理有一个成语可以概括,就是“熟能生巧”。那么什么是熟能生巧呢?“熟能生巧”出自《镜花缘》第三十回:“唐敖道:‘九公不必谈了。俗话说的熟能生巧。”百度百科的词语解释是: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形容做事非常熟练。而我更喜欢百度百科中相关补充的另一种解释:任何过硬的本领都是练出来的。只要肯下工夫,勤学苦练,反复实践,就可以做到“熟能生巧”。就是说我们周围的那些大神,顶级的高手都是练出来的。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了所有的高手都是通过刻苦练习练出来的。那么,我们怎么样练习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呢?答案是重复练习,重复重复再重复。不管是做哪个职业,开车、机械师、唱歌、唱戏等等都是的。
因此有一句老话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重复是使一个技能能够变得熟练的方法。也是能够从“熟”到“生巧”的过程,对于我们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的人员来说亦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讲的是在达.芬奇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于是他的父亲就把他送到欧洲的艺术中心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拜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费罗基俄为师。费罗基俄是个非常严厉的老师,从开始学习那天起,他就让达.芬奇画鸡蛋,画各种鸡蛋,横着的,竖着的,正面的,反面的。达.芬奇才画了一天就不耐烦了。但是老师费罗基俄却一直让他画鸡蛋,画了一天又一天。达.芬奇画了好多天,实在厌倦了,觉得老师费罗基俄是在敷衍他,并不想真的教他绘画。于是终于忍不住对老师费罗基俄只让他画鸡蛋提出了疑问。老师费罗基俄耐心的回答说:“要做一个成功伟大的画家,就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我让你画鸡蛋就是锻炼在你的基本功啊。你仔细观察一千个鸡蛋中没有两个鸡蛋是完全一样的。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的形态也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反复的画鸡蛋训练,你就能够逐渐提高你的观察能力,就能够发现两个鸡蛋之间的细微差别,同时能锻炼你的手与眼的协调,做到得心应手。想画什么都能很好的画出来。”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更加刻苦的训练,认真的天天对着鸡蛋画,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如此反复很长时间以后,老师开始让他画其他的东西。达芬奇用画鸡蛋的刻苦精神继续练习。经过长期的训练,达.芬奇的手仿佛有了感觉,想画什么就能画什么。逐渐的变成了一个知名的大画家。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除了上面说到的.达.芬奇,还有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还有大音乐家贝多芬等等。历史上一个个大神成功的例子都告诉我们“熟”才能“生巧”。近年来我们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甚至媒体都在呼唤一种精神,叫做“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其实,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熟能生巧”的精神。对于我们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的人来说,在古代就是工匠的一部分。怎么从设计到完成一件完美的玉雕、核雕、刺绣作品或者是完成一件家具作品,首饰作品等等。都需要经历从开始构思、确定主题、画草图、逐步细化方案、确定方案、到最后精确表达与制作。而不管是构思画草图,直到修改方案还是最后的精确表达与制作需要的都是在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重复练习。直至能够很熟练的掌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关键技巧才能最后为制作完美的作品奠定基础。现今,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是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制造只能制造粗劣的低端产品,不能生产高质量的高端产品。
曾几何时我们的工艺美术品是世界一流的产品。我们的瓷器风靡全世界,连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都是瓷器的意思。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为自己拥有中国的工艺品为时尚。而现在好像来自中国的工艺美术用品和其他中国的工业产品一样都是价格低廉、做工粗糙的代名词。国家的产业升级转型需要我们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质造。也要求我们工艺美术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要用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去工作。我们有责任在国家产业的战略转型期,每个人都努力做到熟能生巧,人人变成陈尧咨,变成卖油翁,变成达.芬奇。能够为中华民族工艺美术事业的复兴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九
内容摘要:世界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琳琅满目,是一个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自然,它留给当代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也是数不胜数的,现今的我们除了要很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要很好的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将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
工艺美术,这里说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的美术加工,也就是对人们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从工艺美术的用途分,有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从工艺美术的制作分,有手工制品,机器产品和电脑产品;从工艺美术的性质分,有传统工艺,民间工艺和现代工艺。通常是以材料来分类的,如染织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木工艺,玻璃工艺,塑料工艺等。就工艺的创造过程来说,它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阶段。所以,工艺美术及不只是手工制作或传统制品。也不只是设计的范畴。
工艺美术是生活和美学的结合,它通过没的工艺美术形象(包括造型,色彩,装饰)对各种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做美术加工;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工艺美术不只是美的设计,最终是制成物质成品。因此,工艺美术作为一个艺术实体,他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精神产品。
当代设计可以将传统视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当代设计可以吸收传统的线造型,使一件工艺品有一种灵动的美。如交椅,以纤巧的线条为主要结构,造型简练,线条流畅,稳重不失轻巧。又如明式家具中的圈椅,以线为主,直中有曲,曲中有直,背板呈“s”形,与人的脊背弯曲度相符合,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吸收传统工艺的意蕴感,将一件工艺不仅赋予现代感,又有意匠美。
如今,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除了绿色设计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设计的多元化也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较早也较为系统的发展的国外工业设计,以其科技等一定的优势主导着设计行业,许多富有外国先进元素的产品冲击着中国的民族性的设计,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将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有机的融合到所设计的产品中,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不能在文化的碰撞中丢失自我,丢失传统的精华,所以,传统工艺美术也要进行多元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希望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现代工业设计相结合后,传统的工艺美术以新的多样的形式存在着,带着特有的时代特色,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悠久历史的中国,别具一格的中国设计风格。
对于历史,我们要辩证的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我们也应当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将其中落后腐朽的舍弃,将其精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与生结合,以生活本身为出发点,回归生活,以另一种形式,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形式,将优秀的工艺美术资源传承发扬下去。
姓名:王小伟。
学号:5203211060。
班级:产品111班。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十
3.鎏金:是将金错剪成碎片,放入坩锅内加热,然后以一比七的比例,加入水银。即熔化成为液体。将金泥蘸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要固着于铜器上。这种方法称为鎏金,或称为火鍍金。
4。汉代铜炉:1.熏炉:《错博山炉》2.温手炉3.温酒炉。
5.汉代瓦当装饰: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也称四灵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6。汉代的锦,是一种“经丝县花的丝织品。通常称为“经锦”。
7.彩瓷:彩瓷是在一种色釉上撒上另一种色釉,如黑釉上撒蓝白釉,形成大小不同的斑纹,具有豪放明快的装饰效果。
8。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它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9.宋代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的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10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瓷色白里泛青。
11,丝织品中,织金最有名称为“纳石失”,“纳失思”,“纳克失”。四川蜀绣花色,长安竹,雕团,象眼,宜男,宝界等元代的加金织物可分金线织出和织后加金两种制法,用金线织出的,称金锻匹。
12.釉里红是以铜红料在胎上面画花一次烧成,它和青花一样同属釉下彩,只是红蓝色调不同。
13成化时期突出成就,青花加彩,其表现方法分“斗彩”又称逗彩,其法是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有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添彩”,是先在胎上用“苏泥勃青”画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再填以彩色釉料。“五彩”
14.青瓷:最早的瓷器,因为瓷的呈色,一方面由于釉的成分,一方面由于烧制的温度影响,使釉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金属物氧化铁,在氧化焰中烧制成黄色,在还原焰中烧制成青色15宣德炉:明宗三年,工部为适应宫廷和寺庙作祀祠或熏衣之用的需要,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一批小型铜器。
漆工家。
18.虹管灯:如河北满城出土的著名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处理的十分自然。
11.青瓷的装饰方法:堆贴,印花,褐彩,刻花花纹。
13、唐代印染的方法:(1)夹。
颉(2)蜡3绞(4)碱印5)拓印。
14。明代以后主要是白瓷。
15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明代前瓷器釉色以青瓷为主,后以白瓷为主,画花的装饰方法,青花,五彩灯。
17.明代锦缎依制作和艺术特点可分为(1)妆花(2)本色花(3)织金银。
19.景泰蓝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概括。
20.漆艺家张成立之子张德刚《果园厂雕漆》是明代封建官营的漆器生产机。
23粉彩特征色调柔和淡雅,笔力精细工整,故又称“软彩“。
24.唐锦的花纹: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散花,几何纹,晕。
26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的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
27宋。元的程颐。朱熹派的理学思想衰落,王守仁“知行统一”新理学。
30.釉里红和钧瓷紫红釉的制作有关。
31刺绣工艺,最著名的有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
5.青花的特点:既简朴又华美,既繁复又统一,它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
6.元丝织特点,(1)在材料上多使用金线,“以金彩相尚”(2)由于当时中外交通发展,许多著名的外国染织品,如回回锦,缅甸锦,等传入我国,因而使我国的染织工艺的艺术风格为之一变,而多采用西法。
明代家具艺术特色简:是指它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
意结构美:不用钉不用胶,主要运用的结构,不同部位运用不同形式的既符合功能要求,又使之牢固4)注意工艺美:面的处理,有适当的比例和尺度,线的运用,简洁利落,在造型的结束处和转折部位加以不同的变化,产生丰富的造型形象。此外如牙子,卷口等作为中重点装饰,倍增家具的形体美。
9.苏绣特点平,齐,细,密,匀,顺,和,光。针脚细密,色调典雅,图案多采用“留水路“,的分面推晕的表现手法,有浓厚的装饰性粤绣特点花纹繁缛,喜用百鸟,鸡等为题材,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它喜用金线,使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蜀绣用线工整厚重,设色明快,富有民间艺术特色。
京绣多为小品,作工精巧富丽。
10..元代工艺美术粗放,豪放,刚劲。陶瓷器皿厚重,粗大。丝织富丽堂煌。
13.唐代工艺美术发展特点:1。人的意识解放2。装饰生活情趣化3多种装饰技法的运用。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用‘满’字来形容,由于它富有情趣化,所以也用‘情’来形容。
14.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得艺术风格,不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等都以2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
如果把唐代的工艺美术风格概况为‘情’,宋代可概括为‘理’。
唐代华丽,宋代优雅。唐代开阔恢弘,宋代严谨含蓄。
15.周代青铜器装饰的又一特色,是不用地纹。因此总的艺术风格是质朴洗练。疏朗畅达,富有韵律感,有节奏美。
周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中,在尚待成为主体花纹的饕餮纹已退居次要地位。周代装饰的格式,也与商代单独适合对称形式不同,而运用了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而铜器饿花纹则用反复连续,来表达其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这种秩序,和周代的礼治要求有一种间接联系。周代早期的装饰,和商代相似,后期才有自己特点,质朴风格。
定瓷除白瓷外还有紫定,黑定,绿定等。
代表作定瓷孩儿枕。
定瓷的装饰,常见有印花,刻花,和划花,画花的极少。
汝窑产品由于铁的还原而呈葱绿色,早期多为素瓷无纹,晚期都是印花刻花,造型以盘碗为多,并有印花,常用莲花,萱草等图案。
耀州窑其釉色中微带黄色。装饰方法;刻花,剔花,印花,镂空。
装饰题材;植物纹样的有牡丹,菊花,忍冬,莲荷。动物纹样有;凤,鹤,鸭,鱼以及飞天人物等。
其中婴儿戏很有特色,具有唐代装饰传统的风格。器皿以碗最有特色,一般呈喇叭形,外形作莲瓣状。
钧窑色釉呈乳浊现象,有磷酸鹤还原铁结合的成分。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使在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这种色斑的变化称为窑变。
釉最为著名。画花是在白釉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在黑釉上画褐色花纹的称为铁锈花。笔力豪放洗练,别具一格。雕釉是在瓷胎上先施白或黑釉,然后按花纹的要求体剔刻去花纹以外的空间,露出瓷胎,使形成胎与釉的色泽对比。更有在釉上加以刻画,以增加层次感。南方第区景德镇窑自唐以来烧制青瓷。影青器最突出,影青是在釉厚处或花纹凹陷处呈淡青色,影青又称”映青”,”隐青”,”罩青”。装饰方法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常见花纹有牡丹,莲,芙蓉,梅,卷草,凤,鱼,鸭,婴戏。造型上常作成瓜棱,花瓣等象生形。
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多粉青,南宋呈翠青,没有开片,器皿转折处,露出胎的色泽,称为“出筋。瓷釉厚润装饰上用堆贴,浮雕,在青瓷装饰出现铁褐色的斑点。器形瓶,壶,罐,盘。典型作品用双鱼或双凤为耳的盘口瓶。
哥窑特征釉面有裂纹,即开片。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和大小,又赋予它们各种名称,纹片极细小如鱼子的,称为鱼子纹,纹片大儿呈弧形的,称为蟹爪纹,纹片大小相间的,称为百圾纹。为了区别龙泉窑的哥窑瓷器,一般又把大小纹片结合,黄色纹片和黑色纹片参差出现的“金丝铁线”品种称为“传世哥窑”哥窑釉色有粉青和米色等,在釉中出现大小气泡的,称为“聚球攒珠”。出现葡萄状锈斑的,称为“葡萄斑”。哥窑的瓷胎呈黑褐色,器皿边缘往往显现一条褐色的边,称“紫口铁足”品种以盘,碗,洗,瓶,炉,文具等为多。
吉州窑生产青瓷,白瓷,黑瓷,彩瓷和绿釉瓷,在瓷胎上常用木叶和剪纸粘贴,然后施釉,经烧制形成花纹,纹样多用凤,雀,碟,鹿,梅,菊,芍药,海棠等。梅花运用极多,极富民间艺术特色。黑釉以玳瑁斑最著名。它常用撒釉的方法,形成活泼自然的独特效果,“雪竹芦花”纹,像国画中的泼墨画。“碎瓷窑”用滑石配釉,其“米色粉青样”,走纹如碎片。其中著名民窑,舒翁所制有,紫,白色釉。
一、唐的时代特征及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唐的主要时代特色是容纳百川的大唐气象,处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期。这使得隋唐时代的工艺美术都有一种开放和博大的气魄。反映在工艺文化上,是造型的饱满、色彩的浓艳、品种的丰富。唐的开放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工艺美术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三、唐代陶瓷的主要成就。
“南青北白”在唐朝已成定局。白釉瓷和青釉瓷也成为后世瓷业的两大主流。烧制白瓷比较著名的是北方的刑窑,青瓷比较著名的是越州窑和岳州窑。
越窑的中心窑场在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海地区,今在浙江慈溪县内。越窑历来誉为诸窑之首。越窑特点是胎薄,坚硬细腻,釉色均匀青翠,始于饮茶。为宫廷生产的又叫“秘色瓷”。越窑装饰方法多样,造型也有新的式样。典型器型有双龙耳瓶。
洞庭湖地区,以岳州窑为代表,越窑最早使用匣体。
青花瓷:是以钴蓝为颜料,在瓷胎上绘制花纹,然后涂一层透明釉,在1200℃的高温下烧成。
彩瓷,彩瓷包括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
釉下彩绘瓷由长沙窑创烧,长沙窑又称铜官窑。现在素胎上画彩,然后涂釉烧制,烧成后彩绘不褪色。釉下彩打破青、白单一色调。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多色釉陶器。因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绘成花朵、斑点等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所谓色彩,不能理解为只是三种颜色,其实可多可少。造型与雕塑结合。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常作为陪葬明器。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十一
摘要:工艺美术是一门形象直观的空间造型艺术,工艺美术教学的特点应是工艺美术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结合,工艺美术教学的宗旨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像力,拓宽思维,寻找和挖掘自身的艺术潜能。中职院校现代美术教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教师自身建设都应以此为中心来展开。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工艺美术人才的需求旺盛。但由于我们学校的工艺美术教学与就业要求脱节,导致了教学与需求之间的错位,使学生就业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努力改进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一、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问题。目前,我国有不少的中职学校的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不明、教学管理薄弱;教师上课随意性很大,缺乏实践经验,知识单一;学生综合素质不全面。因此,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加大加快设计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与力度,建立创新型的设计教育的新模式。工艺美术类专业设计教育与社会实际的脱节,造成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的浪费。一方面社会上设计应用型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设计人才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距。
2.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有些教师把工艺美术教学模式化,不理会急剧变化的市场、工艺美术自身的进步、国际设计潮流趋势,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创造性都受到束缚,并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创作模式严重滞后,在工作中难有“创意”和出彩的作品。
3.教学方法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师资来源有限,很多直接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没有经过社会实践的教师多只有理论或专业方面的知识,并不具备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当学生向老师提出实践方面的具体问题,老师往往答不上来,教学也因此缺乏针对性。学生不能通过教学对复杂的工艺美术市场运作有真实的感受和了解。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至少要一年半载的时间在工作中补实操课,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
4.作业的评价方式不合理。目前,工艺美术教学重点及学生作业成绩的评定多以“参展、获奖”作品为标准,讲究唯美、重形式的画面效果,极少以“市场需要什么”和“能促进销售的就是好设计”为评定标准。这导致作品与市场需求差距的加大,与企业的要求背道而驰。
二、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工艺美术教学的思路。
1.工艺美术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市场;要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办出特色要从国情出发,发挥本地区、本学校、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来,要真正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制订办学方针,才能培养出适合国情、一专多能、适应市场需求、奉献于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2.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目前,各学校工艺美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与社会需求脱节。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严重缺乏与现实市场的协调,导致学生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二是“跟风”现象非常严重,没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工艺美术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的基础课程应该摆脱以美术课程为重点,以手工画为指导的传统思想,应把精力放在思维的创新训练和实践指导上。强化工艺美术特色的主干课程,加大相近选修课的课时,使学生一专多能。工艺美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要体现出科学性、综合性、先进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以及设计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3.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市场是工艺美术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得到落实。实践课程应把学校、企业、设计用人单位的合作放在首置。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然后企业或设计单位提出个案要求。学生只有不断的接触社会、企业、客户,才能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潮流,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
1.教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去拓展专业能力。中职学校的教师除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还要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关注教材与市场对接的状况、关注市场对学生需求的变化,要善于将市场的流行趋向、最新动向、企业第一线最新的成果吸收到课堂上来,丰富教学,努力使教学工作跟上急剧变化的市场节奏,与市场需求接轨,并在这个过程中拓展自己的专业能力。
2.丰富实践经验,应对竞争与挑战。市场观念中很重要的是竞争意识。有竞争才有进步,各行各业无不如此。教师们首先要敢于竞争。教师应该主动投入竞争,而不是被动地陷入竞争,选择的主动权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抓住一切机会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能文能武。这样既直接促进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增大个人的发展空间,又间接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以形成教师、学校“双赢”,甚至教师、学校、学生、社会共赢的局面。
3.要明确专业教学与职业指导的关系。必须坚定确立以职业指导和以就业为目标的教学目的,并以此来指导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改革。而对工艺美术类专业来说,无论学校与教师都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自己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力度,研究实践性教学的新方法,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具有较强实操能力、一出校门就能融入社会、适应市场需求的工艺美术类专业的中职学生。
总之,中职的工艺美术教学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注重与市场需求接轨。如果学校、教师都向这个方向努力,紧跟时代与市场步伐,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工艺美术类专业的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就会逐渐缩小,并能形成稳固的、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工艺美术教学与就业之间的难题,使我们的教学给学生插上未来发展的坚强翅膀。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十二
明代中后期,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商业和文化重镇。
在商业大潮冲击下,苏州工艺美术一改过去以来地理条件和手工匠人个人发挥的发展模式,呈现出由市场决定发展道路的新型发展状态。
明代,苏州丝织和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民间纺织和海外贸易促使苏州成为全国纺织品生产基地中的佼佼者。
有着辉煌历史的苏州刺绣在明代中后期针法更加成熟,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史料记载,明代中后期,苏绣这一地方制作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品牌。
苏绣材质有布、纱、罗、娟、绒等,心灵手巧的绣娘将花鸟鱼虫、城市生活都搬上了刺绣“画卷”“,苏样”刺绣、服饰等风靡全国,苏式工艺美术也因苏绣而蒙上了过多的商业色彩。
苏式家具也是苏式工艺美术的载体,除了最常见的竹木外,苏式家具的材料还有楠木、榉木、檀香木等。
可以说,小到席子、藤椅、藤枕、纸扇等日用品,大到床、柜、屏风等家居用品,都成为苏式工艺美术的表现场地。
成熟的消费市场是苏式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衣帽鞋袜、纸扇香具、青铜锡具等使用类物品需求的增大,使工艺美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直至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生产已经非常专业化,实用物品生产地域性鲜明,工艺美术生产在规模、品种上都较宋元时期更加兴盛。
吴县罗底绢生产、木渎镇银铜器皿制造、陆墓镇砖瓦、淘气作坊、吴趋坊的藤枕和制靴中心,为工艺美术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空间。
在鉴赏类工艺美术作品中心吴县,珠宝花、玉石雕刻、烧料器和扇子制造发达,乾隆帝曾用“相质制器施琢刻,专诸巷益出妙手”给予吴县琢玉作品高度评价。
与帝王所好相比,虎丘盆景制作和太湖石更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无论是百姓居室还是大家园林中,都常见这二者的身影。
异军突起的竹刻、版刻艺术进一步推动了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嘉定县志》记载,嘉定是明代最为著名的竹刻中心,朱松邻一家三代都是著名的竹刻艺人,传统工艺美术就是在这些匠人们的辛勤付出下获得了新生。
综上所述,明代中后期,苏州工艺美术已经具备品类齐全、规模宏大、新品辈出、行业分工细致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昭告了苏式工艺美术的成熟。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概念,要想知道“苏式”究竟代表了什么,恐怕还要从苏式工艺美术的文化基础说起。
在明代中晚期“,苏式”是文化创新的结果,苏式工艺材料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是苏式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础。
金、银、铜、玉、石、象牙、木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工艺原料,而石刻印、以竹制扇骨、以麦秆编灯等工艺美术表现形式却最早出现在明代。
这既与绘画之风的盛行,文人士大夫刻印留名的欲望有关,也与印工、刻匠的创作激情有着密切关联。
苏州篆刻家沈野,正是发现金玉费力而难成所以才选择以石刻印。
此外,在扇面、扇骨、扇坠制作的基础上,苏州折扇制作发展迅速,苏州折扇成为市人争相购买的雅物。
虽说灯笼与扇子一样并非是明代才有的产物,但是用麦秸秆编制而成的圆形灯笼确实是在明代才出现,且这种创新性的物品最早在苏州一带较为流行。
此外,苏样衣物、家具、水火炉、纺织用品、乐器、茶具器皿等都深受时人喜爱。
对材料本身商业价值、人文价值的关注是明代苏州工艺美术发展进程中形成新气象,这也是苏州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究其原因,苏州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性,决定了苏州人开放、积极的胸襟和态度,而苏州工艺美术必定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效仿或创新。
所以,说苏州工艺美术是一门开放的艺术,一点都不为过。
苏式工艺的美具有特殊性,钟灵毓秀的江南地理环境,养育出了秀气典雅的苏州民众,清雅灵秀也成为苏式工艺的显著风格。
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苏式工艺不但质量上乘,风格也别具代表性。
苏式工艺的恬淡秀美、清秀典雅在苏式工艺线性曲、静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苏式家具是苏式工艺品中的杰出代表,苏式家具在明朝时期对线条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圆细木构件、曲度变化较小的线条、利用细微装饰曲线构造的造型,是苏式家具的主要特点。
近代学者陈启雄说苏式家具在造型上具有书法艺术的构造技巧,明代苏式家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内涵可见一斑。
更有人将明代座椅后背常用的s型背靠与唐寅等明代画家笔下背部弧线优美的仕女联系到一起,虽有牵强之感,但是苏式家具特殊的式样美却是毋庸置疑的。
小巧的体态是苏式工艺美术作品的一大特征,受熙攘、纷杂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对能深入人心的细致之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商品头脑发达、更善于应和市场需求的苏州人也乐于在工艺形式上做出更多的改变。
苏州工艺品在结构和风韵上较他地更胜一筹,不论枕、扇、瓶器、茶炉还是门窗、栏杆、挂屏,色彩静穆、外形空灵、丰韵婀娜是苏州工艺品共有的特点。
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创造中出现了以小见长的创作风尚,极具艺术情趣和特殊美感的苏州工艺产品风行天下。
苏式工艺虽然影响深远,但是归根结底它还是一种地域文化,地理人文风貌对它的影响始终不容忽略。
明代中后期,江浙等地的商品贸易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现实利益的竞争与倾轧中,由思想碰撞带来的冲突接连不断,反映到艺术上,就形成了艺术家与艺术相互借鉴、参考、吸收的关系模式。
在景物繁华的苏州,在各路艺术家和文人的艺术交流和书画答酬中,地方文艺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时代的必然。
明朝中晚期,苏州画派成为绘画界的先锋力量,吴门画派声势浩大,画家投入商业运营的现象极其普遍,不但王公贵族、豪强地主争相罗织名家书画以附庸风雅,书画装潢在民间也迅速普及,艺术市场日趋繁荣、成熟。
为了迎合社会需要,许多名人与匠师结合设计,赋予工艺品更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而分类齐全的匠师群体,也利用整体号召力,组合成辐射全国的艺术创造群。
如以木工领衔,集雕刻、泥瓦、漆工等建筑工种为一体的苏州香木帮为了维护帮会名声,成员在做工时对艺术水准的要求就很高,这无疑会对工艺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如果说苏州本地工匠与外地匠人的合作推动了苏式工艺发展的话,那么官府作坊则和各类私营作坊则在工艺美术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式工艺美术是地区先进工艺美术的代表,也是地区文化成熟的表现。
苏式工艺起源于位居江南经济和文化重镇苏州,它随着苏州地域与外界商品和信息交流而流传开来,如朝廷对苏式工艺品的征用和文人雅士参与宣传,无疑会引导人们在这两个最大的“精神生产”群体的指引下,做出思想和选择上的改变。
苏绣的内销和外销更是直接将苏式工艺美术传播出去,苏式工艺美术开始进入世界艺术的行列。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十三
工艺美术史大家了解多少,我们需要写这样方面的论文是怎么样写的?欢迎各位阅读下面吧!
摘要:距离我们现在五千年的文明,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80中国陶瓷史,讲述世界艺术史上一段土与火的神话。陶瓷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出现的。制陶的发明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以及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陶瓷器从纯粹的生活用品演变成陶瓷艺术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陶瓷;陶瓷史;工艺美术。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十四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造物即产品生产,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以下为浅谈工艺美术的。
论文。
内容,可供大家阅读参考!
在今天,把工艺美术作为经济产业、文化产业或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看,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作为行业和一种经济性的产业,新中国建立伊始就已如是,成千上万的企业,生产产品、完成产值,将产品推向市场,其过程与生产其他产品没有什么不同;其特殊性仅在于其手工技艺和产品的艺术性。
如果着眼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和艺术性质,试图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定性,文化产业和经济产业在产业的意义上没有本质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不同,因为产业要有产出,要有产品,产品必定要有价值和价格,其经济性必然包含其中了。但是文化产业并不一味强调利润而更看重社会价值,而经济性的产业不能不强调利润,将工艺美术行业作为单纯的文化产业对待,在今天的发展经济的大潮中,不太实际,也有很大难度。
而将工艺美术定义为文化艺术事业,则与作为产业对待又有很大差别。文化艺术事业不像产业那样追逐利润,国家甚至要给予资金等多方面的资助。因此,如果将庞大的工艺美术行业改为工业美术事业,则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我们有必要将工艺美术既看作经济产业,又看。
作文。
化产业,同时还可以将其作为文化艺术事业来认识、理解、研究和扶持。
像认识其既是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一样,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其本质和特征,从具体的工作出发,加以不同的处理。如在商品生产上以经济性为主体,但在传统技艺的传承方面又要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加以支持,包括实行保护性的税收政策,对部分工艺产品实行保护等等。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
1、产业价值:
作为行业的传统工艺美术,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各地的工艺美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具特色,而且大多数已经成为地方传统工业的支柱或城市的象征(所谓城市名片),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工艺美术行业虽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就业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在解决就业上亦有其他工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工艺美术主要靠人工和技艺,对生产场所和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有的还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成为家庭副业。初步估计,全国从事或与工艺美术生产、销售有关的从业者在1000万以上。
3、市场价值:
工艺美术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工艺美术的对外贸易,以特色取胜,一般不会遭遇贸易摩擦之类的问题。
三、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
对全国大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而言,一方面是技艺失传,一方面是现有技艺面临无人承续的状态。过去子承父业,现在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生活,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非得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急功近利的当代人而言,确实视为畏途。
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基础是前三十年培养的人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工艺美术企业大多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不到10%左右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地方工艺美术总公司或轻工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几乎从一开始就以现代的方式如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学校、厂办或公司办职工技校等方式培养人才。1956年创建的国家级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承担着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任务,再加上各工艺美术工厂、企业普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的青年技术工人,形成一个庞大的工艺美术技术人员群体。
这些技术力量为8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行业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但90年代体制转型后,个体和民营企业成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主体,这些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生产和经营上,人才培养主要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方式,而且数量和质量已不能适应行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后继乏人的现象已经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以往人才培养的国家性、计划性、长远性以及各级办教育的积极性,现在已经大打折扣。原有的工艺美术技术学校和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已不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招生和教学,致使传统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长此以往,其后果严重,现在到了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关注和解决这方面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问题的时候。
综上所述,如何真正从组织上、制度上、人员安排及资金等方面落实到位,则需要制定更为细化的具体到保护品种、技艺的方案和规划,这是需要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十五
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和文明程度都十分高超,商代的工艺美术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诉求和文化精神。本文将从商代工艺美术的起源、特征、表现形式、技法以及意义等五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和感受。
一、起源。
商代工艺美术起源于商代人的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随着商代国家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于生活用品和文化表现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商代人开始制造更加高级和精美的工艺品。商代工艺美术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程度。
二、特征。
商代工艺美术的特征有两个,一为注重实用性,二为重视装饰性。这两个特征的内在联系是实用和美的融合,商代工艺美术既实用又具有审美价值。商代人把美妙的形式与实用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商代工艺美术中,陶器、玉器、金属器、石器、木器、纺织品、漆器等工艺品都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三、表现形式。
商代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以陶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外,还包括:玉器、金属器、石器、木器、布器、漆器、羽毛器、竹器等。商代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它们中国古代文化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四、技法。
商代工艺美术的制作技法也十分独特,绝对精湛。商代人在制作工艺品时,采用了一系列高超的技法,如粘土法、织绸技法、金银铜器上的装饰技法等。这些技法让工艺品制作更加精巧和精密,为商代艺术和工艺品的尊贵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意义。
商代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商代工艺品的使用和流传,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水平。其次,通过商代工艺品可以了解当时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反映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风尚。最后,商代工艺美术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为愈发珍贵和稀有。
总之,商代工艺美术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它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碑石,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文化精神。在商代工艺美术的表现中,得以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审美和文化价值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和窗口。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十六
将陕西本土的艺术融入幼儿艺术教育理念中,既能丰富幼儿的视野与学识,又弘扬了民族文化。这样,在幼儿接触民间艺术时,能更清楚、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身边的美、理解美,并进一步创造美。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陕西官方工艺是文明开展的重要内容,疏忽民俗文明的存在,就不能够有教育的开展。民俗文明作爲以后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中的一大元素,无论从扮演艺术,社会习俗,礼仪,节庆,还是传统手工艺技艺,都爲幼儿艺术教育的开展发明了一定的价值,但遭到古代信息文明的影响,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往往疏忽了官方文明资源,本文将从陕西官方文明资源动身,结合幼儿艺术教育,谈谈如何将两者无效结合起来。
关键词:陕西官方艺术;幼儿艺术教育;使用。
官方工艺美术是指来源于官方,并且与老百姓生活联络最爲亲密的一种艺术方式表现,爲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丑化装饰,如剪纸、编制、布贴、扎染印染、书画等。而陕西官方艺术即指出自于陕西官方,并在陕西地域内普遍传播的艺术。陕西官方美术的概念界定,包括安塞剪纸、绥德炕头石狮娃、宜川根雕、黄龙根雕、志丹刺绣、宜君农民画、合阳面花、提线木偶、关中布贴绣、周至刺绣、凤翔泥塑、户县农民画、大荔庙画、汉中年画、城固刺绣、安康编织等,它们无一不表现着陕西共同的地域文明与民俗风情,反映着陕西民众的信仰观念和价值体系。假使将陕西外乡的艺术融入幼儿艺术教育理念中,既能丰厚幼儿的视野与学问,又弘扬了民族文明。这样,在幼儿接触官方艺术时,能更清楚、更身临其地步感遭到身边的美、了解美,并进一步发明美。本课题针对建构陕西官方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使用体系提出本人的想法。就陕西省西安市各大幼儿园里的美术教育活动来看,能真正感遭到陕西官方艺术传承的少之又少,而教员的年老化也招致了教员更多会选择新颖、盛行的文明元素,轻视传统文明的浸透,同时,幼儿园所制定的教学方案也短少对陕西官方艺术元素的关注。官方美术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浸透大局部次要都是从微观的官方艺术视角着手来剖析官方艺术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影响,而细化到陕西官方工艺的相关研讨文献还非常匮乏。结合陕西省地缘教育特征而更好地展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我以为注重营建浓重的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文明气氛,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展示陕西官方艺术文明是极爲重要的,这样不只可以爲幼儿的自主表现展现一片天地,同时又能激起幼儿自主表现的愿望。
一、陕西官方美术对幼儿价值观的影响。
首先,陕西官方工艺美术的推行有利于幼儿良好心情情感的构成。马斯洛层次需求实际指出,人在满足了根本的生理与平安需求之后,就有了社会需求,这种社会需求,包括国度的归属感、地域的骄傲感,可以爱国、爱家乡,而陕西官方艺术可以很好地爲这种需求提供情感支撑。进而,幼儿在与同伴的相处交往进程中,取得尊重的需求,构成自信、悲观、博爱等良好的心情情感。其次,陕西官方艺术有利于幼儿认知才能的开展。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所包括的美术方式以其外形、或以其颜色安慰着儿童的视觉,以其共同的造型艺术安慰着幼儿入手操作,再辅以音乐、习俗等铺垫,给儿童以美的享用。这一系列感官安慰,惹起幼儿一切感官的共同参与,这不只有利于幼儿协调才能的开展,同时也促进幼儿的察看才能、联想才能以及表达才能的开展。这一阶段的幼儿还处于具象思想主导、笼统思想萌芽的时期,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方式以其共同的方式出现到幼儿面前,不时空虚幼儿的思想资料,安慰幼儿的笼统思想不时开展。
二、陕西官方美术对幼儿美术内容的浸透。
陕西官方艺术次要是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陕西官方美术方面而论,并结合其他官方艺术表现方式共同出现。在陕西官方艺术中可应用的如剪纸、皮影、八大怪、布贴绣、豆贴画、秦腔面具等元素,浸透在幼儿园惯例美术教学活动中,例如,笔者调查西安市某所幼儿园就以秦腔脸谱装饰爲主的活动,可以讨论如何用纸简制脸谱面具的办法,尝试用多种材料对脸谱面具停止装饰活动。并晓得脸谱中包含的民族文明,有身爲陕西人的骄傲感。又比方理解剪纸是陕北传统的官方艺术,让幼儿初步理解官方剪纸,学习去欣赏剪纸,激起对剪纸艺术的兴味。因而陕西官方工艺美术如何巧妙贯串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如何表现陕西官方特征,如何让孩子喜欢陕西官方工艺,就是重点所在。同时,除了教学活动,幼儿园美工活动、环境布置、区角设置、欣赏活动等,也是陕西官方艺术使用的表现方式。基于此,才干真正地将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浸透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去。
三、陕西官方美术对幼儿艺术影响的意义。
爲更好的探寻陕西官方美术工艺资源与幼儿美术教育交融的可行性,笔者详细研讨了以后教学形式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剖析出了适用于以后有儿美术教育与官方公益美术相结合的方式,爲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及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变革提供了根底并积聚无效经历,以期让孩子从小开端尊重传统民族工艺,让更多的.官方工艺得以传承并不时创新。经过笔者对西安市一些幼儿园的走访发现,参加陕西官方中央特征元素的美术内容,可以使得幼儿经过对本人周边熟习的生活环境感知,添加其对美术这一技艺的深化了解,提升幼儿对美术作品欣赏与创作的才能,同时可以培育幼儿酷爱家乡的山水与环境,添加其对家乡传统艺术的感知才能。参加陕西官方中央特征元素的美术内容从幼儿教学中得以施行,这项课题研讨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发明力的开发。这样的教学训练项目活动关于将官方传统工艺浸透到幼儿美术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综上所述,陕西的传统民族工艺可以无效的扩展孩子们在美术方面的学习空间,无效添加孩子的取材角度及发明性思想的空间。让孩子大胆的发扬想象力用画笔记载下孩子脑海中的世界,爲幼儿美术教育的变革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赵玉兰,张赤华,李芹.官方艺术教育与幼儿开展关系的研讨[j].学前教育研讨,2010(8).
[2]葛晓英.让外乡民族文明走进幼儿园[j].学前教育研讨,2010(8).
[3]王晓芬,钱慧.幼儿官方艺术教育探析[j].教育导刊,2010(8).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十七
商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物质文化遗存作为历史的见证,展示出商代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其中尤以商代工艺美术史更是引人瞩目的重要窗口。笔者通过对商代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从中深切体会到了历史时代变迁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初的封建王朝,其历史背景下的工艺美术史,主要表现为青铜器、陶器、玉器等艺术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青铜器是商代工艺美术的代表形式,名列历代青铜器之首,折射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信息。同时,以黄土为原料的陶器也成为商代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逐渐形成了黑彩陶器、红彩陶器、灰釉陶器等风格独特的品种;此外,作为王权象征的玉器,也在商代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商代工艺美术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标志着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同时也是商代货币经济的重要支撑。青铜器的大量制造和使用,需要大量铜材和劳动力支撑,从而推动了当时的商业和贸易经济;而陶器和玉器的生产,则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和文明进步。此外,商代工艺美术还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为后代的青铜器、陶瓷、玉器等制造和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经验和素材,而且也承载了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商代工艺美术的独特风格和特点,是其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志。青铜器以造型简洁、线条优美、构图严谨、表现力强等特点而著称,其中匠心独运的王、侯、士、民等纹饰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等级和文化内涵的重要符号;陶器则以自然、生动的题材为主,同时还具有雕琢工艺精湛、色彩鲜艳等特点;玉器则以纹饰繁多、工艺精细、色彩典雅而著名。这些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不仅反映出当时社会和文化内涵,而且也对后世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指导意义。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代工艺美术在后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商代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新的面貌和发展趋势,在当代文化领域中表现出新的发展和创新。例如,当代艺术家在青铜器制作中加入现代元素,既传承了商代青铜器的传统艺术技艺,同时也在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上加入了新的元素,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史的内涵。
五、结语。
商代工艺美术史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的演变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下,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和文化的繁荣。从当时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遗产之重要意义。同时,商代工艺美术的价值和特点,也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创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既是对历史的追忆和认识,也是对当今艺术创新和文化建设的贡献与努力。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十八
美术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其表达的艺术形式是很有灵魂的存在。下面请大家欣赏工艺美术欣赏。
论文。
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熟能生巧”出自《镜花缘》第三十回:“唐敖道:‘九公不必谈了。俗话说的熟能生巧。”百度百科的词语解释是: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形容做事非常熟练。
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大概都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我国北宋时期有个善射箭的人叫陈尧咨,经常因为自己箭射的好而自鸣得意。有一天,他在家中院子里练习射箭,射出的十支箭能命中靶心的有八九支,在旁边观看的人们都拍手称绝。陈尧咨自己也颇为得意。但是在观众中有个老头对他的表现只是略微点头,并不以为然。陈尧咨心中顿感不快便问道:“老头,你会射箭吗?难道你觉得我箭射的不够好吗?”老头回答的异常干脆,道:“我不会射箭,你射得不错,但是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手法熟练而已。”陈尧咨很不服气便追问老头有什么本事,竟然这么说。老头便将一个装油的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接着取出油勺打出一勺油,人站直了将油向葫芦口上的铜钱眼倒去,一整勺油如细丝般穿过铜钱眼倒入了葫芦里,铜钱上却没有沾到一滴油。围观的人也都称奇,老头却对陈尧咨说:“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也只不过手法熟练而已。”这个故事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中《卖油翁》。这个故事讲的道理有一个成语可以概括,就是“熟能生巧”。那么什么是熟能生巧呢?“熟能生巧”出自《镜花缘》第三十回:“唐敖道:‘九公不必谈了。俗话说的熟能生巧。”百度百科的词语解释是: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形容做事非常熟练。而我更喜欢百度百科中相关补充的另一种解释:任何过硬的本领都是练出来的。只要肯下工夫,勤学苦练,反复实践,就可以做到“熟能生巧”。就是说我们周围的那些大神,顶级的高手都是练出来的。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了所有的高手都是通过刻苦练习练出来的。那么,我们怎么样练习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呢?答案是重复练习,重复重复再重复。不管是做哪个职业,开车、机械师、唱歌、唱戏等等都是的。
因此有一句老话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重复是使一个技能能够变得熟练的方法。也是能够从“熟”到“生巧”的过程,对于我们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的人员来说亦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讲的是在达.芬奇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于是他的父亲就把他送到欧洲的艺术中心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拜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费罗基俄为师。费罗基俄是个非常严厉的老师,从开始学习那天起,他就让达.芬奇画鸡蛋,画各种鸡蛋,横着的,竖着的,正面的,反面的。达.芬奇才画了一天就不耐烦了。但是老师费罗基俄却一直让他画鸡蛋,画了一天又一天。达.芬奇画了好多天,实在厌倦了,觉得老师费罗基俄是在敷衍他,并不想真的教他绘画。于是终于忍不住对老师费罗基俄只让他画鸡蛋提出了疑问。老师费罗基俄耐心的回答说:“要做一个成功伟大的画家,就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我让你画鸡蛋就是锻炼在你的基本功啊。你仔细观察一千个鸡蛋中没有两个鸡蛋是完全一样的。同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的形态也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反复的画鸡蛋训练,你就能够逐渐提高你的观察能力,就能够发现两个鸡蛋之间的细微差别,同时能锻炼你的手与眼的协调,做到得心应手。想画什么都能很好的画出来。”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更加刻苦的训练,认真的天天对着鸡蛋画,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如此反复很长时间以后,老师开始让他画其他的东西。达芬奇用画鸡蛋的刻苦精神继续练习。经过长期的训练,达.芬奇的手仿佛有了感觉,想画什么就能画什么。逐渐的变成了一个知名的大画家。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除了上面说到的达.芬奇,还有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还有大音乐家贝多芬等等。历史上一个个大神成功的例子都告诉我们“熟”才能“生巧”。近年来我们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甚至媒体都在呼唤一种精神,叫做“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其实,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熟能生巧”的精神。对于我们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的人来说,在古代就是工匠的一部分。怎么从设计到完成一件完美的玉雕、核雕、刺绣作品或者是完成一件家具作品,首饰作品等等。都需要经历从开始构思、确定主题、画草图、逐步细化方案、确定方案、到最后精确表达与制作。而不管是构思画草图,直到修改方案还是最后的精确表达与制作需要的都是在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重复练习。直至能够很熟练的掌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关键技巧才能最后为制作完美的作品奠定基础。现今,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是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制造只能制造粗劣的低端产品,不能生产高质量的高端产品。
曾几何时我们的工艺美术品是世界一流的产品。我们的瓷器风靡全世界,连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都是瓷器的意思。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为自己拥有中国的工艺品为时尚。而现在好像来自中国的工艺美术用品和其他中国的工业产品一样都是价格低廉、做工粗糙的代名词。国家的产业升级转型需要我们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质造。也要求我们工艺美术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要用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去工作。我们有责任在国家产业的战略转型期,每个人都努力做到熟能生巧,人人变成陈尧咨,变成卖油翁,变成达.芬奇。能够为中华民族工艺美术事业的复兴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十九
摘要:陕西官方工艺是文明开展的重要内容,疏忽民俗文明的存在,就不能够有教育的开展。民俗文明作爲以后幼儿园在艺术教育中的一大元素,无论从扮演艺术,社会习俗,礼仪,节庆,还是传统手工艺技艺,都爲幼儿艺术教育的开展发明了一定的价值,但遭到古代信息文明的影响,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往往疏忽了官方文明资源,本文将从陕西官方文明资源动身,结合幼儿艺术教育,谈谈如何将两者无效结合起来。
关键词:陕西官方艺术;幼儿艺术教育;使用。
官方工艺美术是指来源于官方,并且与老百姓生活联络最爲亲密的一种艺术方式表现,爲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丑化装饰,如剪纸、编制、布贴、扎染印染、书画等。而陕西官方艺术即指出自于陕西官方,并在陕西地域内普遍传播的艺术。陕西官方美术的概念界定,包括安塞剪纸、绥德炕头石狮娃、宜川根雕、黄龙根雕、志丹刺绣、宜君农民画、合阳面花、提线木偶、关中布贴绣、周至刺绣、凤翔泥塑、户县农民画、大荔庙画、汉中年画、城固刺绣、安康编织等,它们无一不表现着陕西共同的地域文明与民俗风情,反映着陕西民众的信仰观念和价值体系。假使将陕西外乡的艺术融入幼儿艺术教育理念中,既能丰厚幼儿的视野与学问,又弘扬了民族文明。这样,在幼儿接触官方艺术时,能更清楚、更身临其地步感遭到身边的美、了解美,并进一步发明美。本课题针对建构陕西官方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使用体系提出本人的想法。就陕西省西安市各大幼儿园里的美术教育活动来看,能真正感遭到陕西官方艺术传承的少之又少,而教员的年老化也招致了教员更多会选择新颖、盛行的文明元素,轻视传统文明的浸透,同时,幼儿园所制定的教学方案也短少对陕西官方艺术元素的关注。官方美术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浸透大局部次要都是从微观的官方艺术视角着手来剖析官方艺术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影响,而细化到陕西官方工艺的相关研讨文献还非常匮乏。结合陕西省地缘教育特征而更好地展现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我以为注重营建浓重的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文明气氛,从不同的角度向幼儿展示陕西官方艺术文明是极爲重要的,这样不只可以爲幼儿的自主表现展现一片天地,同时又能激起幼儿自主表现的愿望。
一、陕西官方美术对幼儿价值观的影响。
首先,陕西官方工艺美术的推行有利于幼儿良好心情情感的构成。马斯洛层次需求实际指出,人在满足了根本的生理与平安需求之后,就有了社会需求,这种社会需求,包括国度的归属感、地域的骄傲感,可以爱国、爱家乡,而陕西官方艺术可以很好地爲这种需求提供情感支撑。进而,幼儿在与同伴的相处交往进程中,取得尊重的需求,构成自信、悲观、博爱等良好的心情情感。其次,陕西官方艺术有利于幼儿认知才能的开展。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所包括的美术方式以其外形、或以其颜色安慰着儿童的视觉,以其共同的造型艺术安慰着幼儿入手操作,再辅以音乐、习俗等铺垫,给儿童以美的享用。这一系列感官安慰,惹起幼儿一切感官的共同参与,这不只有利于幼儿协调才能的开展,同时也促进幼儿的察看才能、联想才能以及表达才能的开展。这一阶段的幼儿还处于具象思想主导、笼统思想萌芽的时期,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方式以其共同的方式出现到幼儿面前,不时空虚幼儿的思想资料,安慰幼儿的笼统思想不时开展。
二、陕西官方美术对幼儿美术内容的浸透。
陕西官方艺术次要是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陕西官方美术方面而论,并结合其他官方艺术表现方式共同出现。在陕西官方艺术中可应用的如剪纸、皮影、八大怪、布贴绣、豆贴画、秦腔面具等元素,浸透在幼儿园惯例美术教学活动中,例如,笔者调查西安市某所幼儿园就以秦腔脸谱装饰爲主的活动,可以讨论如何用纸简制脸谱面具的办法,尝试用多种材料对脸谱面具停止装饰活动。并晓得脸谱中包含的民族文明,有身爲陕西人的骄傲感。又比方理解剪纸是陕北传统的官方艺术,让幼儿初步理解官方剪纸,学习去欣赏剪纸,激起对剪纸艺术的兴味。因而陕西官方工艺美术如何巧妙贯串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如何表现陕西官方特征,如何让孩子喜欢陕西官方工艺,就是重点所在。同时,除了教学活动,幼儿园美工活动、环境布置、区角设置、欣赏活动等,也是陕西官方艺术使用的表现方式。基于此,才干真正地将陕西官方工艺美术浸透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去。
三、陕西官方美术对幼儿艺术影响的意义。
爲更好的探寻陕西官方美术工艺资源与幼儿美术教育交融的可行性,笔者详细研讨了以后教学形式下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剖析出了适用于以后有儿美术教育与官方公益美术相结合的方式,爲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及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变革提供了根底并积聚无效经历,以期让孩子从小开端尊重传统民族工艺,让更多的官方工艺得以传承并不时创新。经过笔者对西安市一些幼儿园的走访发现,参加陕西官方中央特征元素的美术内容,可以使得幼儿经过对本人周边熟习的生活环境感知,添加其对美术这一技艺的深化了解,提升幼儿对美术作品欣赏与创作的才能,同时可以培育幼儿酷爱家乡的山水与环境,添加其对家乡传统艺术的感知才能。参加陕西官方中央特征元素的美术内容从幼儿教学中得以施行,这项课题研讨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发明力的开发。这样的教学训练项目活动关于将官方传统工艺浸透到幼儿美术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综上所述,陕西的传统民族工艺可以无效的扩展孩子们在美术方面的学习空间,无效添加孩子的取材角度及发明性思想的空间。让孩子大胆的发扬想象力用画笔记载下孩子脑海中的世界,爲幼儿美术教育的变革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赵玉兰,张赤华,李芹.官方艺术教育与幼儿开展关系的研讨[j].学前教育研讨,2010(8).
[2]葛晓英.让外乡民族文明走进幼儿园[j].学前教育研讨,2010(8).
[3]王晓芬,钱慧.幼儿官方艺术教育探析[j].教育导刊,2010(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二十
摘要:中国是最早发明陶瓷的国度之一,其陶瓷工艺在世界范围享有盛名。中国瓷器的“出色”突出表现在陶瓷装饰工艺的高超,中国的工艺美术史可谓是陶瓷工艺美术史。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陶瓷烧制工艺和装饰,更多美术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制陶技术有着辉煌而独特的成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众多的新时期时代遗址中,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二十一
在书画装裱、古籍装帧、织锦工艺、日用摆设等新生工艺美术门类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苏州工艺美术的力量进一步壮大。此外,与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彩绘等有关的宗教艺术创造也为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苏州虎丘塔和瑞光塔都有许多工艺精美的佛像和供器。宋元明时期,苏州工艺美术名家辈出,宋代泥塑艺人袁遇昌、元代银匠朱碧山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备受追捧,宋元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创新就在一批批艺术工匠的身体力行下得到了良好的实现。明代,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迅速,苏州工艺美术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从而为兼具较强工艺性和艺术性的“苏式”工艺美术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明代中后期,苏州成为全国性的商业和文化重镇。在商业大潮冲击下,苏州工艺美术一改过去以来地理条件和手工匠人个人发挥的发展模式,呈现出由市场决定发展道路的新型发展状态。明代,苏州丝织和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民间纺织和海外贸易促使苏州成为全国纺织品生产基地中的佼佼者。有着辉煌历史的苏州刺绣在明代中后期针法更加成熟,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史料记载,明代中后期,苏绣这一地方制作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品牌。苏绣材质有布、纱、罗、娟、绒等,心灵手巧的绣娘将花鸟鱼虫、城市生活都搬上了刺绣“画卷”“,苏样”刺绣、服饰等风靡全国,苏式工艺美术也因苏绣而蒙上了过多的商业色彩。苏式家具也是苏式工艺美术的载体,除了最常见的竹木外,苏式家具的材料还有楠木、榉木、檀香木等。可以说,小到席子、藤椅、藤枕、纸扇等日用品,大到床、柜、屏风等家居用品,都成为苏式工艺美术的表现场地。成熟的消费市场是苏式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衣帽鞋袜、纸扇香具、青铜锡具等使用类物品需求的增大,使工艺美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直至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生产已经非常专业化,实用物品生产地域性鲜明,工艺美术生产在规模、品种上都较宋元时期更加兴盛。吴县罗底绢生产、木渎镇银铜器皿制造、陆墓镇砖瓦、淘气作坊、吴趋坊的藤枕和制靴中心,为工艺美术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在鉴赏类工艺美术作品中心吴县,珠宝花、玉石雕刻、烧料器和扇子制造发达,乾隆帝曾用“相质制器施琢刻,专诸巷益出妙手”给予吴县琢玉作品高度评价。与帝王所好相比,虎丘盆景制作和太湖石更受平民百姓的喜爱,无论是百姓居室还是大家园林中,都常见这二者的身影。异军突起的竹刻、版刻艺术进一步推动了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嘉定县志》记载,嘉定是明代最为著名的竹刻中心,朱松邻一家三代都是著名的竹刻艺人,传统工艺美术就是在这些匠人们的辛勤付出下获得了新生。综上所述,明代中后期,苏州工艺美术已经具备品类齐全、规模宏大、新品辈出、行业分工细致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昭告了苏式工艺美术的成熟。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概念,要想知道“苏式”究竟代表了什么,恐怕还要从苏式工艺美术的文化基础说起。在明代中晚期“,苏式”是文化创新的结果,苏式工艺材料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是苏式工艺美术发展的基础。金、银、铜、玉、石、象牙、木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工艺原料,而石刻印、以竹制扇骨、以麦秆编灯等工艺美术表现形式却最早出现在明代。这既与绘画之风的盛行,文人士大夫刻印留名的欲望有关,也与印工、刻匠的创作激情有着密切关联。苏州篆刻家沈野,正是发现金玉费力而难成所以才选择以石刻印。此外,在扇面、扇骨、扇坠制作的基础上,苏州折扇制作发展迅速,苏州折扇成为市人争相购买的雅物。虽说灯笼与扇子一样并非是明代才有的产物,但是用麦秸秆编制而成的圆形灯笼确实是在明代才出现,且这种创新性的物品最早在苏州一带较为流行。此外,苏样衣物、家具、水火炉、纺织用品、乐器、茶具器皿等都深受时人喜爱。对材料本身商业价值、人文价值的关注是明代苏州工艺美术发展进程中形成新气象,这也是苏州工艺美术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究其原因,苏州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性,决定了苏州人开放、积极的胸襟和态度,而苏州工艺美术必定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效仿或创新。所以,说苏州工艺美术是一门开放的艺术,一点都不为过。苏式工艺的美具有特殊性,钟灵毓秀的江南地理环境,养育出了秀气典雅的苏州民众,清雅灵秀也成为苏式工艺的显著风格。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苏式工艺不但质量上乘,风格也别具代表性。苏式工艺的恬淡秀美、清秀典雅在苏式工艺线性曲、静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苏式家具是苏式工艺品中的杰出代表,苏式家具在明朝时期对线条的运用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圆细木构件、曲度变化较小的线条、利用细微装饰曲线构造的造型,是苏式家具的主要特点。近代学者陈启雄说苏式家具在造型上具有书法艺术的构造技巧,明代苏式家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内涵可见一斑。更有人将明代座椅后背常用的s型背靠与唐寅等明代画家笔下背部弧线优美的仕女联系到一起,虽有牵强之感,但是苏式家具特殊的式样美却是毋庸置疑的。小巧的体态是苏式工艺美术作品的一大特征,受熙攘、纷杂的城市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对能深入人心的细致之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商品头脑发达、更善于应和市场需求的苏州人也乐于在工艺形式上做出更多的改变。苏州工艺品在结构和风韵上较他地更胜一筹,不论枕、扇、瓶器、茶炉还是门窗、栏杆、挂屏,色彩静穆、外形空灵、丰韵婀娜是苏州工艺品共有的特点。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创造中出现了以小见长的创作风尚,极具艺术情趣和特殊美感的苏州工艺产品风行天下。苏式工艺虽然影响深远,但是归根结底它还是一种地域文化,地理人文风貌对它的影响始终不容忽略。明代中后期,江浙等地的商品贸易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现实利益的竞争与倾轧中,由思想碰撞带来的冲突接连不断,反映到艺术上,就形成了艺术家与艺术相互借鉴、参考、吸收的关系模式。在景物繁华的苏州,在各路艺术家和文人的艺术交流和书画答酬中,地方文艺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时代的必然。明朝中晚期,苏州画派成为绘画界的先锋力量,吴门画派声势浩大,画家投入商业运营的现象极其普遍,不但王公贵族、豪强地主争相罗织名家书画以附庸风雅,书画装潢在民间也迅速普及,艺术市场日趋繁荣、成熟。
为了迎合社会需要,许多名人与匠师结合设计,赋予工艺品更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而分类齐全的匠师群体,也利用整体号召力,组合成辐射全国的艺术创造群。如以木工领衔,集雕刻、泥瓦、漆工等建筑工种为一体的苏州香木帮为了维护帮会名声,成员在做工时对艺术水准的要求就很高,这无疑会对工艺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如果说苏州本地工匠与外地匠人的合作推动了苏式工艺发展的话,那么官府作坊则和各类私营作坊则在工艺美术的成熟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式工艺美术是地区先进工艺美术的代表,也是地区文化成熟的表现。苏式工艺起源于位居江南经济和文化重镇苏州,它随着苏州地域与外界商品和信息交流而流传开来,如朝廷对苏式工艺品的征用和文人雅士参与宣传,无疑会引导人们在这两个最大的“精神生产”群体的指引下,做出思想和选择上的改变。苏绣的内销和外销更是直接将苏式工艺美术传播出去,苏式工艺美术开始进入世界艺术的行列。
工艺美术史论文篇二十二
商代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阶段之一,在商代时期,商朝王朝兴起,城市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商代的工艺美术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对于商代的工艺美术史,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接下来我会通过五个方面来进行分享。
一、器物的形制含义和作用。
商代工艺美术最为显著也是最具特点的就是器物的形制含义和作用,无论是玉器、青铜器还是陶器,器物的形制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商代的玉器中经常出现的圆形、方形、卵形、刀形等形状,都是寓意到商代的人物信仰、崇拜等方面,而青铜器中的神兽、凤鸟、兽面纹等形状,则与商代的王权相关联,达到了垂直政治权力的象征。
二、器物的纹饰形式。
商代的器物纹饰形式也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玉器、青铜器还是陶器,其纹饰形式都达到了一定的审美境界。在商代的玉器上,人物、凌空纹、葫芦纹等都是经典的纹饰,能够反映出商代的美学意识和审美取向;在青铜器上,瑞兽纹、火纹、祥云等则是商代纹饰的典型代表,更多地体现出了商代的政治权利和神秘信仰,而商代的黑陶器则以圆点、交错纹等简易的线条组合成为纹饰的形式,其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代中国陶艺精品的本质。
三、器物的工艺技术。
商代工艺美术之所以能够展现出一定水平,也离不开其精湛的工艺技术。无论是青铜器还是玉器,半粘土法与熔炼铸造法都是商代的主导工艺形式,其天然材质的颜色、纹路的感受与纹饰形式、纹饰线条的细腻都是近代社会的民俗之美。
四、器物的文化意义。
器物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商代工艺美术也不例外。商代的青铜器、玉器以及陶器都是商代审美和文化传承的体现,其中纹饰图案、形制、铭文等都能够告诉人们商代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各方面信息。例如,商代的纹饰图案中就包含了人类的知识、技术、工艺、文化等内涵。
五、器物的现代价值。
商代的工艺美术作品虽然已经距今几千年,但是在今天的价值和美学观念下,仍然有着极高的认可度。无论是商代青铜器、玉器,还是黑陶器,其简约沉静、优美大气的艺术风格与今天的现代艺术有相似之处,同时对于摆脱鲁迅巨作对文学的正统定义,通过对古文化财富的再次审视和含义的发展,商代工艺美术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总之,商代工艺美术的丰富内涵和灿烂历史,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丰富和多彩,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现在的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是基于古代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积淀之上进行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813279.html】